靈感範文站

蘇教版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合集55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55篇《蘇教版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蘇教版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相關的範文。

蘇教版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合集55篇)

篇1:分數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分數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分數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分數基本性質這節課的教學,我讓學生在故事中感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數學課上講故事,對孩子來說,無疑是新鮮有趣的。不僅如此,還能從中發現數學問題,這是多麼美好的事情!這樣的設計真是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學生帶着愉快的心情展開了學習。課堂的故事導入就是引導學生以數學的視角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讓學生感受學習數學的價值。

本節課教學是讓學生在感悟中自主探索。自主探索是學生學習活動的核心,它是讓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已有經驗感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開放地去探索去發現去創造。在學生通過聽故事看圖片,感受到三個分數相等後,讓學生猜想這三個分數是否真的相等,並聯想學過的知識或藉助學具,怎樣證明你的聯想是正確的。學生想出了多種方法證明這三個分數也是相等的.,體現了學生思維惡的廣度,這種設計克服了學生思維的惰性,有利於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習慣的養成。

課堂給學生多設計這樣的開放性的問題,多給學生開展一些探索性的活動,相信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都會有不同的發展。

黃秀華 的工作室分數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課題研究分數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篇2:分數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在一年一度的實驗老師研討活動中。我選擇了《分數的基本性質》爲授課內容。《分數的基本性質》是人教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掌握了商不變的性質之後,並在已有應用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分數的基本性質》在分數教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約分,通分的依據,對於以後學習比的基本性質也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分數的基本性質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之一。我在設計這節課時,大膽利用“猜想和驗證”方法,留給學生足夠的探索時間和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得到不僅是數學知識,更主要的是數學學習的方法,從而激勵學生進一步地主動學習,產生我會學的成就感。對這部分內容我是這樣設計教學的:

一、遷移引入,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繫。

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可以利用商不變的性質進行正遷移,所以我在開課伊始板書:“2÷3”,然後故作神祕地說“我能變出一個和它的商一樣的除法算式,你能嗎?”學生紛紛舉起了手,變出了一個又一個除法算式。“它還能變。”根據除法和分數的關係,將這個除法算式寫成分數形式,“根據商不變的性質我們可以把一個除法算式變成很多除法算式,那一個分數能不能也變出很多分數呢?”幫助學生意識到商不變規律與新知識的學習具有定的聯繫,爲新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經歷由“猜測——動手操作驗證——得出規律”的探究過程。

在本課的學習中,爲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之經歷學習探究的全過程。我創設了探索場景,讓學生首先猜測分數是否也有與除法同樣的性質。接着充分利用直觀手段,設計了摺紙塗色的操作活動,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來發現三個分數之間的相等關係,接着引導學生一起探索這三個分數之間存在的規律,從而把具體的知識條理化,使學生獲得具體真切的感受,幫助學生在活動中感悟分數大小相等的算理。歸納得出分數的基本性質,讓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在掌握所學知識的同時獲得成功的體驗。當總結出規律後找出規律中的關鍵詞“同時”、“相同的數”,再提出爲什麼這裏的相同的數不能爲零,並通過商不變性質的性質、分數與除法的關係,使學生全面理解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在教學中我還注意關注學生的多種思維方式,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敘述解決問題的過程,體現了對學生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培養。

三、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先進行基本練習,深化對分數的基本性質認識,通過應用拓展,使學生加深對分數的基本性質的理解,如遊戲:老師寫一個分數,你能寫出和老師相等的分數?你能寫幾個?寫的完嗎?在寫的時候,你是怎麼想的?並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拓展題2/7的分母加上14,要使分數的大小不變,分子應該加上多少。此題不僅能夠幫助學生辨析“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加上或減去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此話的真僞,而且能促使學生更加靈活地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在教學中,學生不僅想到2/7=[2+()]/(7+14)=6/21,所以6—2=4的方法,還有部分學生提出更簡潔的方法。思路如下:分母加上14,就表示分母增加了7的2倍,擴大到原來的3倍。同理,分子也必須同時增加2倍才能使分子擴大到原來的3倍,從而保持分數值不變,所以分子應該增加2*2=4。創新思維的火花在學生中閃現,體現出他們對知識的掌握更加靈活、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

本節課出現的問題也很多,如在進行分數的基本性質與商不變的規律的溝通聯繫時,只是對照兩句性質進行,沒有舉出具體的例子。如果能讓學生多舉一些例子,歸納方法從“特殊”到“一般”推進從而得出結論,就使得結論的得來更科學。

篇3:《分數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通過這個單元的學習,讓學生進一步地認識了分數,對分數有了一定完整的認識。這個單元,學生學習了比較長的時間,這麼多知識可以整理一下。從分數的意義到分數與除法關係,再把分數進行分類,然後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在此基礎上學習了約分和通分,最後學習了分數與小數的互化。這些內容的安排是有邏輯順序的,而且又是相互關聯的。

經過這段時間的教學實踐,學生學習和的作業情況,總感覺有幾個問題很難處理。

第一、學生的技能訓練有點不太到位。

按照教材內容的進度,其中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也要6課時,那麼整個分數的內容,連練習課在內也只有17課時的時間。而其中通分、約分和分數與小數的互化,時間就更少。時間少了,那麼對於學生的各個知識點的基本技能訓練好像不太紮實,特別是求兩數的最大公因數,因爲在學生的練習中經常反映出約分不約或約分沒有約盡,還有就是約得很慢。這些現象又導致了小數化分數時,出現“部分學生把小數寫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時,卻不能進行很好地約分,或者約錯”的現象。“溫故而知新”,只有鞏固了有聯繫的舊知,那麼學習與舊知有關的新知,才能更好地理解並掌握。這也是教育學中所說的鞏固性原則。因此,對於這些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技能的熟練掌握,對後面的約分和通分又起到了很大連貫作用,而對分數與小數的互化又起到了積極的影響。所以,如果前面的知識點掌握得不到味,一些基本技能不太熟練,那麼勢必會影響到後面的學習。這一點在這一單元中感覺比較深。因此,在平時的練習時,除了一些作業本上的題目(綜合性的)以外,還是要適當增加一些基礎性的練習:如小數與分數的互化,通分和約分,求兩數的最小公倍數和最大公因數、假分數化整數或帶分數的練習。通過這些少而精的練習,讓中下學生的一些基本技能得到鞏固。

第二、有些知識點到底學不學?這一單元的好多知識在老教材裏是有的,但是在新課程中又不上了,只是放在了“你知道嗎?”中,很難取捨。學,就要再花很多的時間;不學,感覺這些知識又很重要。如:分解質因數,如果不學,後面的一些用分解質因數的知識,就不能後續地學習“你知道嗎?”,特別是判斷能不能化有限小數的方法。學了,又不是讓學生看一下書就行,有些內容還得上一節課的時間。這一點,在教學中真的很難適應,特別是像“分解質因數“這些比較重要的知識,該如何對待?

第三、難度降低,那麼要學生達到怎樣的程度?在教師用書中有這樣的一句話,對學生的要求有所降低,如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方法。那麼要求降低了,練習中的要求是不是也降低了呢?再如三個數最小公倍數,部分學生就難以解決,當然這也跟學生的差異和老師的滲透有關。要求降低,到底降到怎樣的程度,對不同的學生要求如何?真的很難把握。再如分數的比較大小,在練習中早已有滲透,雖然比較的方法有很多,有約分、通分、化同分子、找一箇中間數等等方法,但是對於學生的要求如何呢,是不是對所有的學生要掌握。個人的理解是:難度降低,不是等於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降低,而應對學生更高的要求,關注課堂,關注知識與方法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充分地理解知識,這樣才能對形成熟練的技能有很大的幫助。

篇4:《分數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這節課,戴老師教師教態自然、語言清晰、數學語言表述準確。着重培養了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的活動來讓學生主動探究分數的基本性質,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同時培養了學生積極參與,團結合作,主動探索,引導觀察→尋找規律,發現規律,我覺得這是一堂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課堂,體現新課標理念的課堂,從中我得到了一些鮮活的經驗和有益的啓示。具體概括以下幾點:

一、教學思路清晰,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

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因材施教地制定了教學思路。這節課以“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指導爲探索,整個教學思路清晰。這節課戴老師突出培養學生動手操作,主動探究的訓練,通過用三張同樣大的長形紙折一張的、塗色等活動來探索分數分子、分母的變化規律,從而讓學生髮現規律,突出重難點的內容,整個教學做到詳略得當,重難點把握準確。這樣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的學習過程,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創設情境,重視操作活動,發揮主體作用

老師能創造機會,讓學生各種感官參與學習,把學生推到主體地位。讓學生獲得豐富感性認識,使抽象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引導學生比較觀察三幅圖的異同之處,分數的分子分母的變化過程,從而證實變化的規律,整個操作過程層次分明,通過折塗,學生動手、動腦、動口,人人蔘與學習過程,不是操作而操作,而是把操作,理解概念,讓學生觀察三個圖形來說明概念,降低了難度。通過操作,讓學生既學得高興又充分理解知識。形象直觀地推導了分數的基本性質的概念,這樣概念形成過程十分清晰,充分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把被動地接受知識變爲主動地獲取知識,達到教學目的。

三、練習設計具有層次性,開放性

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設計,既使學生牢固的掌握了所學的知識,鞏固了本節課的基礎知識,又訓練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篇5:《分數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本節課出現的問題也很多:

首先,在驗證、交流環節學生們參與率並不高,好多學生尤其是後進生普遍是無從下手,在交流時也不主動,很多學生還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狀態。

其次,驗證的方法也不多。學生們只應用了商不變的性質,分數與除法的關係,以及分子與分母的倍數關係,最直觀最重要的用線段與實物來驗證的同學很少。由於是時間關係,我沒有讓學生在這方面有過多的停留,顯然,驗證得還不夠透徹,部分同學還有疑慮。以後如果再上這節課,我想在這個環節上作一些處理。就是讓每位學生在自己準備的紙上畫一畫、折一折、或剪一剪,通過動手操作來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從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在鞏固練習環節上,學生們練習的密度還不夠,畢竟回答問題的同學在少數。

篇6:《分數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教材分析

《分數基本性質》是北師大版五年級數學上冊內容。是在三年級下冊已經體驗了分數產生的過程,認識了整體“1”,初步理解了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會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基礎上,學習真假分數,分數基本性質,約分通分、比大小等知識,爲後續學習分數與小數互化、分數乘除法四則混合運算打好基礎。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知道了真假分數,掌握了分數與除數的關係及商不變性質,再來學習分數基本性質。分數的基本性質是一種規律性知識,分數的分子分母變了,分數的大小卻不變。學生在這種“變”與“不變”中發現規律,掌握新知識。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分數的基本性質的過程,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

2、能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分數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3、經歷觀察、操作和討論等學習活動,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會用分數基本性質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探索分數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

教學過程

一、複習中猜想

1、這幾天的學習我們一直在和分數打交道,通過學習我們知道分數和除法之間有着密切的聯繫,那我們今天的學習就從一道除法算式開始。出示除法算式2÷5,請學生不計算說出與它結果相等的不同的除法算式。(教師選幾組板書)並請學生說說是根據什麼寫的。(商不變的性質)引導學生回憶商不變的性質。學生回答後出示:在除法裏,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商不變。

2、引導學生說說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再把除法算式寫成分數。

3、提出猜想:既然分數與除法的關係這麼緊密,除法有商不變的規律,那分數是否也會有這樣的規律,用語言又該怎樣表述呢?

二、探究中驗證

1、有了猜想我們就要驗證。請同學們拿出三張同樣大小的摺好的正方形或長方形紙,讓學生用分數表示塗色部分。(分別是1/2、2/4、4/8)

2、觀察比較1/2、2/4、4/8所表示的面積大小怎樣,我們可以用什麼符號把它們連接起來?

3、思考:既然分數的大小沒變,分數的分子和分母是不是按我們猜想的規律那樣變化的呢?

4、學生獨立思考後交流:請你和同桌同學說說1/2、2/4、4/8的分子分母是怎樣變化的?

5、學生彙報討論情況。(教師啓發點撥並結合學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書思維示意圖)

6、教師運用課件演示分數的分子和分母變化規律再次驗證猜想,加深學生的感知與發現。

7、質疑:請同學們看書,書中的表述和我們猜想的表述一樣嗎?哪不一樣?(點撥倍數與數的區別)

課件出示三組式子請同學判斷是否正確,進一步理解爲什麼要0除外。

三、鞏固運用

1、認識了分數的這一規律,你能運用這一規律解決問題嗎?

填空:2/6=( )/( )、3 /4=( )/8=9/( ) 、7/10=14/()=()/30

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並交流有什麼好辦法填的又快又準?

2、把分母不同的分數化成指定分母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學生嘗試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思考並交流:當我們把兩個不同分母的分數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數之後,我們就可以把這兩個分數( )。(幫助學生認識學習分數基本性質的作用)

3、解決實際問題。

4、先想想,再說說。

(1)、把3/8的分母擴大4倍,分子( ),分數的大小不變?

(2)、把12/16的分子除以4,分母( ),分數的大小不變?

(3)、把2/5的分子加上6,分母加上( ),分數的大小不變?

(第三小題讓學生先猜想再驗證,從中發現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加上一個數,分數的大小改變。減去同理)

5、總結:經過聯繫我們可以證明我們的猜想是正確的,我們的這一猜想就是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及性質。

四、總結中評價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你還有什麼問題?

篇7:《分數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根據分數基本性質的規律性,認爲在這節課學生髮現探索規律的過程比知識本身更重要,更有利於學生本事和方法的培養;並且,學生經過探究獲得的知識是學生主動建構起來的,是學生自我經歷的、真正屬於他自我的知識,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爲學生供給充分的學生空間,讓學生經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學習任務。這遠比做很多習題理解得更深刻,更有利於學生的發展。所以更側重於對過程性目標的落實。其次,練習設計形式多樣,有梯度。並且採用學生喜歡的遊戲環節,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進取性,又利用不一樣層次的練習及時鞏固新的知識,完善知識,提升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應用新知識解決問題的本事。讓不一樣程度的學生都得到訓練,以靈活、開放的練習拓展學生的思維。

課堂上還存在不足:由於課堂上側重了學生探究的過程,另外,在引導學生完整彙報所發現的規律上,花了較多的時間,所以,造成還有一關擴展的習題不能進行。還有,在進行分數的基本性質與商不變的規律的溝通聯繫時,只是對照兩句性質進行,沒有舉出具體的例子。如果能有把這兩個規律之間的轉化採用舉例、填空的形式,能給學生以直觀的體驗。勝過用語言的描述。在最終動腦筋出教室環節,場面有點亂。應當讓學生分開進行就好了。

篇8:《分數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爲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伴隨着新的課程的實施與推進,過去那種過分強調以教師爲中心的一些教學方法正被淘汰,隨之而來數學課程發生了可喜的變化。我在《分數基本性質》的教學中,今年和過去的教學方法進行了改革,使我明白了以下兩個問題:

一、怎樣把握學生的學習起點

課程標準指出:要從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基礎出發進行教學。在教學的伊始,教師是邏輯地顯露與教學有關的舊知,朝着既定的方向牽引?還是充分相信學生,放開空間,讓學生調度各自已有經驗走向新知學習?

第一次教學中,我一開始就複習了商不變性質和分數與除法的關係,爲新知的學習作了明確的暗示,定死了學習起點。學生在後面的學習中可以很容易沿着教師鋪設好的現成道路,毫不費力地從商不變性質中並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推出分數的基本性質。

第二次教學我卻未作任何鋪墊,上課伊始便創設了一個唐僧師徒四人在西天取經路上分餅的情境,從中引出問題,促使學生思考,爲後續的自主學習打開了一道思維的閘門。由於我沒有“先入爲主”的牽引,學生的學習起點就定格在各自已有經驗基礎之上,他們才能按自己的經驗去建構知識,他們的數學學習活動就必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二、給學生多大的探索空間

第一次教學中,由於我指向明確,學生只是依令而行,很快就發現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從表面上看也是學生獨立觀察分析得到的,但實質上整個發現過程是在我的布控和指令下完成的,我盡力爲學生除去學習道路上的絆腳石,向着既定的目標走去,這無異於“替蝶破繭”,免去了挫折,封殺了學生的靈性。誠然,這樣的教學快捷、高效、省時,教學一帆風順,但留給學生的自主空間又有多大?學生的思路如出一轍,不敢越雷池一步,哪來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第二次教學中,本人沒有苦心突顯玄機,牽引學生就範。而是讓學生小組合作自主活動:寫出一組大小相等的分數,並想辦法證明;這樣的處理,創造了適合學生的教育,給了學生極大的探索空間,讓學生在自己的空間裏推敲、試誤、生疑、驗證,從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發現分數的基本性質已是水到渠成。在整個過程中,我始終激勵着學生的智力探究,努力把“冰冷而美麗的數學恢復爲火熱的思考”,學生是鮮活的個體,他們與生俱來的主體能動性和創造性潛能在學習上展現出創造的活力,在教師的引導下,連續不斷地生成了新的發現、新的經驗、新的感受,學生的思維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都得到了發展。

三、存在不足

班裏有一小部學習有倦怠、不按時完成作業的學生,由於本人的這樣那樣的原因不能的及時讓他們被缺補漏,導致養成了它們做作業的非留不做僥倖心理。在實施“自主合作探究問題解決”的教學模式時,還無法兼顧全體學生,一部分後進生缺乏主動探究的精神。因此,教學方法還需要進一步探討,多閱讀有關數學方面的書籍,探討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爭取家長的支持,力爭取得較好成績。【2】“分數的基本性質”是人教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的內容,在國小數學學習中有着承前啓後、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既與整數除法的商不變性質有着內在的聯繫,也是後面進一步學習分數的計算、比的基本性質的基礎。基於這部分知識是在學生已掌握了商不變的性質之後,並在已有應用經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所以這節課我採用“猜想——驗證——反思”的一種研究性學習方式。

1、遷移引入,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繫。

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可以利用商不變的性質進行正遷移,所以我在開課伊始我設計了兩組練習題,一組是利用除法中商不變的性質來解決,一組是利用分數與除法的關係來解決。爲新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同時也在頭腦中形成表象,便於學生學習下面的分數的基本性質。

2、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分數基本性質時,並沒有把這個性質灌輸給學生,而是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自己感悟。我先是讓學生根據大屏幕上的塗色部分說出用哪個分數來表示,又讓觀察兩個分數的特點,學生自然而然的得出兩個分數相等。然後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在這些相等的分數中猜測,尋找分子、分母的變化規律,初步得出分數的基本性質。接着我又利用圖形與學生一起驗證他們所得出結論。這樣的活動使得學生始終處於積極思考的狀態,不但保持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使他們感到我會學,我能行。

當然,本節課出現的問題也很多:首先,在驗證、交流環節學生們參與率並不高,在交流時也不主動,很多學生還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狀態。其次,猜想的驗證過程過於單一,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通過各種方法來驗證,如畫線段圖、折圓,折正方形等方法來進行,這樣尊重了學生的意願,也擴大了探究的範圍,拓展了學生學習的空間。第三、在小組合作交流方面:本節課的設計中有兩處合作交流:一個是在驗證猜想時合作。另一個是在發現規律時合作探究,交流溝通。但學生的交流流於形式,沒有起到真正的知識碰撞的效果,在今後的教學中對這個問題有待進一步的改進。第四,就像教研員張老師所說,我還是不夠充分地信任孩子們,還是我說的太多,而學生說的少,放手的力度不夠。

這節課上完後,我感觸頗多,教學真的是一門永遠留有遺憾的藝術,在以後的教學中,我一定會追求更務實的課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提高自己的課堂駕馭能力。

篇9:《分數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分數的基本性質這節課是在學習商不變規律以及前面所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爲後面學習約分和通分奠定基礎。

成功之處:

1.重視知識的銜接,找準知識的生長點。在新知教學之前,我通過出示兩道除法商不變規律的問題,讓學生髮現在整數除法中,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商不變,由此引入分數的基本性質的教學。這樣設計學生在探究分數的基本性質時,就會利用已有知識進行遷移,從而發現分數的基本性質,即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這樣通過類比,由於分數與除法的關係,使得分數的基本性質、商不變規律在語言敘述上具有很多的相似性,這樣也就能更好的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

2.加強直觀操作,經歷新知的探究過程。在例1的教學中,通過摺紙、塗色等操作活動,幫助學生獲得具體、真切的感知,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就會發現1/2、2/4、4/8的塗色部分的大小相同,也就是這幾個分數具有相等的關係,由此讓學生進行更進一步的觀察,在這個相等的分數中,分子和分母的變化規律,也就是從左往右看分子和分母同時乘2,分數的大小不變;從右往左看,分子和分母同時除以2,分數的大小不變。進而讓學生舉例進行加以驗證,最後概括出分數的基本性質。在整個過程中,既滲透了不完全歸納的思想,也培養了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不足之處:

學生在練習中在數軸上表示相同的分數時,個別學生會出現沒有應用分數的基本性質來進行思考並解決問題,導致出現錯誤。

改進措施:

要注重引導學生應用所學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學習的思想方法。

關於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分數的基本性質》這節課我引導用“猜想和驗證”方法,留給學生足夠的探索時間和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得到不僅是數學知識,更主要的是數學學習的方法,從而激勵學生進一步地主動學習,產生我會學的成就感。進一步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思想方法思考、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這節課是在學生已掌握了商不變的性質之後,並在已有知識、數學活動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我是這樣設計教學的:

1、通過商不變的性質、除法與分數的關係的複習,幫助學生意識到商不變的變規律與新知識的聯繫,爲新知識的學習做好必要的準備。讓學生根據商不變的性質大膽猜想,分數的基本性質是什麼?說出自己的想法。

2、創設了實用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髮現、提出問題,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放手讓學生操作、觀察、比較,驗證自己的猜想。通過動手操作三張長方形得紙條,把它們平均折成2份、4份、8份,取其中得1份、2份、4份,圖上顏色,並用分數表示,來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從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爲了把知識轉化爲能力,練習題的設計注意了針對性、多樣性、深刻性、靈活性。歸納總結出分數的基本性質後,先進行基本練習,深化對分數的基本性質認識。通過應用拓展,使學生加深對分數的基本性質的理解,並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0除外的環節設計是本節課的亮點,在學生根據三個分數歸納出分數的基不性質後,缺少0除外這個難點,我設計了判斷一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0,讓學生通過練習,馬上想到0不能做除數,在分數中分母不能爲0,引出: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必須0除外。有效突破了難點。

本節課出現的不足是:創設了故事情境,出現了三個分數,但是沒有利用好。出現了顧此失彼的現象;猜想的驗證過程過於單一,只採用了折長方形紙條的方法來驗證,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通過各種方法來驗證,如畫線段圖、折圓,折正方形、分蘋果圖等方法來進行,這樣尊重了學生的意願,也擴大了探究的範圍,拓展了學生學習的空間。在形成性質過程中,對分數基本性質與分數除法的關係,商不變的性質等進行了整合,只有部分學生了解,沒有深入到全班。

在今後的教學中,需在給學生提供啓迪創新思維的活動準備和空間,精心備課,立足學生實際,進一步提高教學實效。

篇10:《分數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分數的基本性質”是人教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的內容,在本節課中我有幾點體會:

一、我從知識的生長點和學生的知識結構入手,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力求把整數、小數、分數的基本性質融爲一體。讓學生把本節課的知識納入已有的知識結構中去,以便更好地梳理、形成較完整的知識結構。

數的基本性質、整數的商不變規律的本質聯繫都是:表面數據變化了而數的大小卻不變。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把除法算式改爲分數,分子、分母變化了,分數的大小怎麼樣?爲什麼分數的分子、分母變化了而分數的大小不變?激發了學生的探究的興趣,而且學生從知識的聯繫中感悟出分數的基本性質,學生還能自己給這樣的規律起名。

二、讓學生從除法商不變的規律中猜想分數中是否也存在這樣的規律?在驗證猜想時學生興趣較高,但學生的數學語言不規範。只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我們會發現學生的思考很精彩。

三、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學生順着教師的指引的路很快就能得到本課的主要內容。但是課後感覺,應該更大程度的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尋找變化規律更合理。教師適時的肯定學生的做法的正確性,不要很快說出其中變化的規律。引導學生思考怎樣才能很快地看出其中的變化規律?引導學生的思維繼續深入,學生積極思考後回答會更精彩。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問題,教師是直接指導還是適當引導對學生的影響卻是很大。教師只有通過不斷思考,不斷反思,在實踐中鍛鍊自己,從細微處嚴格要求自己,才能提高自己的應變能力,真正做到與學生共同成長。

篇11:《分數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這節課,學生已經學習有了分數的意義、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商的變化規律等知識來做基礎。同時,這節課的學習是進一步學習約分、通分的基礎,而約分和通分又是分數四則運算的重要基礎。因此,理解分數大小不變規律就顯得尤爲重要。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難點是應用分數的基本性質解決問題。

1、情境引入,明晰目標。

我首先創設了一個唐僧給豬八戒和沙僧分西瓜的情境,(豬八戒分得它的1/2,沙僧分得它的.2/4,結果豬八戒不同意吵了起來,這時,聰明的孫悟空聽到了哈哈大笑,而且對他們說了一句話就讓他們停止了爭吵。你知道孫悟空爲什麼會笑?他又對他們倆說了什麼呢?)通過分西瓜這個故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了一種強烈的探究氛圍,同時也引入新課的學習。

2、動手操作,理解規律。

簡單的情境,在個別學生的講述下,大部分學生能夠想象兩人的西瓜同樣多。爲了讓學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在第二環節,我首先讓學生藉助手中的正方形紙片先獨立的分一分、塗一塗、比一比,發現1/2=2/4=4/8,再與對子交流自己的發現。緊接着我又讓學生自己舉兩個例子,然後再次對子之間交流想法,是否和自己的發現吻合。最後發現“分子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即分數的基本性質。

3、想法共享,共同領悟。

教材中有個想一想: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係,你能說明分數的基本性質嗎?這個問題對於學生而言有一定難度,它需要前後知識的聯繫。所以我將這個難點交由個別學生髮言,由一個點的“啓發”帶動全班學生這個面的“領悟”。

篇12:《分數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爲,學習是獲得知識的過程,知識是由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藉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同學)、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法獲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信息加工、意義建構的主體,而教師則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和促進者。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以人本主義爲指導,切切實實做到“教爲主導,學爲主體。”國小數學探究性教學方法就是以目標爲依據,以問題爲中心,教師引導學生圍繞問題主動展開探索,併發揮師生、生生之間的合作關係進行討論,得出科學的結論,並加以應用的一種教學方法。下面以“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爲例,談談怎樣進行探究學習,促進主體發展。

一、創設情境,引出問題

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往往來自於一個對於學習者來講充滿疑問和好奇的情境。創設問題情境,就是在教材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製造一種“不協調”,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的過程。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使學生明確探究目標,給思維以方向,同時產生強烈的探究慾望,給思維以動力。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國小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在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合作交流,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或正確或錯誤的思維過程,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啓迪,互相激勵,共同發展。

三、應用拓展,鼓勵創新

數學知識來源於實際,應用於實際。在師生合作討論歸納出結論後,可讓學生運用理解的知識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鞏固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把新知識納入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中去,以利於更好地遷移和運用。練習的設計要有坡度,抓基礎、求開放、促發展。使學生感受到學以致用的快樂,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價值。

篇13:《分數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因此數學課堂教學中務必把教師的教變成學生的學,務必深入研究學法,建立探究式的學習模式。教師應調動學生的學習用心性,向學生帶給充分從事數學學習的機會,幫忙他們在自主觀察、討論、合作、探究學習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分數的基本性質》的教學設計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學法的設計,從大膽猜想、實驗感知、觀察討論到概括總結,完全是爲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而設計的。具體表此刻:1、學生在故事情境中大膽猜想。透過創設“老爺爺分地”的故事,讓學生猜測一組三個分數的大小關係,爲自主探索研究“分數的基本性質”作必要的鋪墊,同時又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2、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科學驗證。在學生大膽猜想的基礎上,教師適時揭示猜想資料,並對學生的猜想提出質疑,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慾望。在探索“分數的基本性質”和驗證性質時,透過創設自主探索、合作互助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自行選取用以探究的學習材料和參與研究的學習夥伴,充分尊重學生個人的思維特性,在具有較爲寬泛的時空的自主探索中,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來證明自己猜想結論

的正確性,突現出課堂教學以學生爲本的特性。整個教學過程以“猜想——驗證——完善”爲主線,每一步教學,都強調學生自主參與,透過規律讓學生自主發現、方法讓學生自主尋找、思路讓學生自主探索,問題讓學生自主解決,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3、反思教學的主要過程,覺得我在讓學生用各種方法驗證結論的正確性的時候,拓展得不夠,要放開手讓學生尋找多種途徑去驗證,而不能侷限於老師帶給的幾種方法。因爲數學教學並不是要求教師教給學生問題的答案,而是教給學生思維的方法。

篇14:《分數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今天教學了數學第四單元中分數基本性質,整節課我根據學生已掌握的分數與除法的關係設計了根據除法商不變的規律猜想——動手操作——驗證等數學步驟,培養學生探究新知識的能力。 課堂上,我首先出示有關商不變的規律的複習題,引導學生回憶商不變的規律,然後又複習了分數與除法的關係,讓學生從這些已掌握的舊知識出發,思考“分數中的分子分母會有什麼規律呢?”。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探究,因爲有原有知識的基礎進行遷移,學生很快猜想出“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接着,我引導學生進行驗證,分別拿出三張同樣大小的正方形紙,折出並用陰影表示二分之一,四分之二,八分之四。因爲我沒有出示書上的折法,學生折的方法比較多,使每個同學都能夠有個性的學習,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然後,讓學生觀察組織語言證明這三個分數相等,因爲折法不一樣,學生說的也就不一樣,有的同學說把三張正方形的紙放在一起,看陰影部分重不重疊,有的同學說因爲三張紙同樣大小,而陰影部分又都是其中的一半,所以三個分數相等?。這樣,學生猜想出的分數的基本性質得到了驗證。

課上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高,也使我認識到靈活、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挖掘教材,會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獲取知識。但同時我發現無論怎樣進行設計,多考慮的一定要是學生。在本節課中,由於對一些學習差的學生關注的太少,他們在學習這一節課時產生了困難。分數的基本性質應用的過程中經常出錯。合作探究中的小組合作學習也應該不斷地完善。這些都應該是以後教學中注意的問題。

篇15:《分數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印象中分數基本性質就是通過相等的式子比較得出規律,加強練習得到鞏固,加深學生印象,想不出怎樣引出課題更好。今天兩位老師都通過學生辦板報的頁面大小比較,使學生產生爭議,激起學生的好奇來引入正題,在通過學生動手操作直觀得出幾個數相同,在這個過程中兩個老師操作的不盡相同,尤其是李素蕊老師在展示學生製作的圖時,展示了不同的製圖效果,老師並能在展示的過程中很自信的選出自己想要的一系列圖貼在黑板上,課下給老師交流時知道李老師是在課堂巡視時對學生的操作做到了心中有數,說明老師在反饋時,選擇是有目的的,找到所需的來進行展示,而不是無目的的點將,這也提醒了我,今後教學設計要更有計劃性,不同的還有李素蕊老師還採用了課本上第二個做一做,兩組等式學生同時分析是有些複雜,明顯學生的思路不太清晰了,元博老師提得好,第一個可以作爲推導,第二個作爲驗證,這樣會更好,兩個情境能得到很好的應用。

問題:

1、學生總結性質時說到分子分母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時,老師總是可以向乘或除以引導,有必要過分區分嗎?

2、說擴大或縮小時,0除外是否可以不說?

篇16:《分數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分數的基本性質》它是在學生已掌握了商不變的性質之後,並在已有應用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分數的基本性質》在分數教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約分,通分的依據,對於以後學習比的基本性質也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分數的基本性質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之一。我在設計這節課時,大膽利用猜想和驗證方法,留給學生足夠的探索時間和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得到不僅是數學知識,更主要的是數學學習的方法,從而激勵學生進一步地主動學習,產生我會學的成就感。對這部分內容我是這樣設計教學的:

一、遷移引入,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繫。

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可以利用商不變的性質進行正遷移,所以我在複習環節時出示:124=3 12040=3 1200400=3,問:觀察這三道算式,你回憶起以前學過的什麼規律?根據除法和分數的關係,猜猜看分數也有這樣的規律嗎?幫助學生意識到商不變規律與新知識的學習具有定的聯繫,爲新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用故事情景引入,增強解決問題的現實性。

教學一開始,就以一段故事《三個和尚分餅》引入課題,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調動了學生的求知慾望,充分運用了猜測和情景引入等方式,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對新知識的探究過程中,把抽象的分數基本性質具體化了。然後,我抓住分數基本性質的本質屬性,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來發現三個分數之間的相等關係,接着引導學生一起探索這三個分數之間存在的規律,從而把具體的知識條理化,歸納得出分數的基本性質,讓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在掌握所學知識的同時獲得成功的體驗。當總結出規律後再提出爲什麼這裏的相同數不能爲零,並通過商不變性質的性質、分數與除法的關係,使學生全面理解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在教學中我還注意關注學生的多種思維方式,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敘述解決問題的過程,體現了對學生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培養。

三、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先進行基本練習,深化對分數的基本性質認識,通過應用拓展,使學生加深對分數的基本性質的理解,如遊戲:老師寫一個分數,你能寫出和老師相等的分數?你能寫幾個?寫的完嗎?在寫的時候,你是怎麼想的?1/a=7/b(a和b是不爲0的自然數),當a=1、2、3、4的時候,b分別=?a和b爲什麼有怎樣的關係?爲什麼有這樣的關係呢?並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本節課出現的問題也很多,如在進行分數的基本性質與商不變的規律的溝通聯繫時,只是對照兩句性質進行,沒有舉出具體的例子,如果能有把這兩個規律之間的轉化採用舉例、填空的形式,能給學生以直觀的體驗,勝過用語言的描述。

篇17:《分數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分數的基本性質》在分數教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約分,通分的依據,對於以後學習比的基本性質也有很大的幫忙,所以,分數的基本性質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之一。我在設計這節課時,大膽利用“猜想和驗證”方法,留給學生足夠的探索時間和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得到不僅僅是數學知識,更主要的是數學學習的方法,從而激勵學生進一步地主動學習,產生我會學的成就感。對這部分資料我是這樣設計教學的:

一、成功之處:

1、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我利用了商不變的性質進行正遷移,所以我在開課伊始板書:“分數與除法”有什麼關係“根據除法和分數的關係,將這個除法算式寫成分數形式,“根據商不變的性質我們能夠把一個除法算式變成很多除法算式,那一個分數能不能也變出很多分數呢?”幫忙學生意識到商不變規律與新知識的學習具有定的聯繫,爲新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

2、在本課的學習中,爲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之經歷學習探究的全過程。我創設了小組合作學習提示,讓學生首先猜測分數是否也有與除法同樣的性質。之後充分利用直觀手段,設計了摺紙塗色的操作活動,經過讓學生動手操作來發現三個分數之間的相等關係,之後引導學生一齊探索這三個分數之間存在的規律,從而把具體的知識條理化,使學生獲得具體真切的感受,幫忙學生在活動中感悟分數大小相等的算理。歸納得出分數的基本性質,讓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在掌握所學知識的同時獲得成功的體驗。當總結出規律後找出規律中的關鍵詞“同時”、“相同的數”,再提出爲什麼那裏的相同的數不能爲零,並經過商不變性質的性質、分數與除法的關係,使學生全面理解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在教學中我還注意關注學生的多種思維方式,鼓勵學生用自我的語言敘述解決問題的過程,體現了對學生觀察本事、動手操作本事、邏輯思維本事和抽象概括本事的培養。

二、不足之處:

1、隨着知識點的深入,很多孩子開始呈現課堂吃力現象,小組合作中體現不出自我的認識或者想法,僅有聽得份,困惑是怎樣解決他們的困難,讓他們緊跟我們學習的步伐。

2、今後小組合作提示要照顧差生的提高,創造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耐心。

篇18:《分數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我認爲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於點撥,啓發引導與情感語言激勵,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積極進行探討研究、揭示規律、運用規律,放手讓學生運用知識,自主獲取知識,因而在融洽的師生關係中實現了教學目標。

疫情期間的直播,恰到好處地運用電腦等媒體演示,做到數形結合,聲情並茂,激發學生興趣,同時通過電腦演示,化靜爲動,充分展現知識形成的過程,給課堂教學增添了無窮的魅力,使學生保持旺盛的學習興趣,提高歸納推理能力,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新性。

新的直播形式代替了繁瑣的紙筆計算,使學生能把精力集中到理解數學、探討數學和運用數學上去。發揮媒體的聲音、視頻、動畫、圖像等信息的作用,採用了人機交互的問答練習方式與及時有效的反饋融爲一體。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突出重點、分散難點,並且擴大了練習的範圍與容量,學生參與其中,其樂融融,使學生在“玩”中學習數學,掌握並運用數學。

但在今後分數的基本性質的應用中還需大量的練習,讓學生在練習中更加熟練的應用所學知識!

篇19:《分數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爲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伴隨着新的課程的實施與推進,過去那種過分強調以教師爲中心的一些教學方法正被淘汰,隨之而來數學課程發生了可喜的變化。我在《分數基本性質》的教學中,今年和過去的教學方法進行了改革,使我明白了以下兩個問題:

一、怎樣把握學生的學習起點

課程標準指出:要從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基礎出發進行教學。在教學的伊始,教師是邏輯地顯露與教學有關的舊知,朝着既定的方向牽引?還是充分相信學生,放開空間,讓學生調度各自已有經驗走向新知學習?

第一次教學中,我一開始就複習了商不變性質和分數與除法的關係,爲新知的學習作了明確的暗示,定死了學習起點。學生在後面的學習中可以很容易沿着教師鋪設好的現成道路,毫不費力地從商不變性質中並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推出分數的基本性質。

第二次教學我卻未作任何鋪墊,上課伊始便創設了一個唐僧師徒四人在西天取經路上分餅的情境,從中引出問題,促使學生思考,爲後續的自主學習打開了一道思維的閘門。由於我沒有“先入爲主”的牽引,學生的學習起點就定格在各自已有經驗基礎之上,他們才能按自己的經驗去建構知識,他們的數學學習活動就必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二、給學生多大的探索空間

第一次教學中,由於我指向明確,學生只是依令而行,很快就發現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從表面上看也是學生獨立觀察分析得到的,但實質上整個發現過程是在我的布控和指令下完成的,我盡力爲學生除去學習道路上的絆腳石,向着既定的目標走去,這無異於“替蝶破繭”,免去了挫折,封殺了學生的靈性。誠然,這樣的教學快捷、高效、省時,教學一帆風順,但留給學生的自主空間又有多大?學生的思路如出一轍,不敢越雷池一步,哪來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第二次教學中,本人沒有苦心突顯玄機,牽引學生就範。而是讓學生小組合作自主活動:寫出一組大小相等的分數,並想辦法證明;這樣的處理,創造了適合學生的教育,給了學生極大的探索空間,讓學生在自己的空間裏推敲、試誤、生疑、驗證,從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發現分數的基本性質已是水到渠成。在整個過程中,我始終激勵着學生的智力探究,努力把“冰冷而美麗的數學恢復爲火熱的思考”,學生是鮮活的個體,他們與生俱來的主體能動性和創造性潛能在學習上展現出創造的活力,在教師的引導下,連續不斷地生成了新的發現、新的經驗、新的感受,學生的思維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都得到了發展。

三、存在不足

班裏有一小部學習有倦怠、不按時完成作業的學生,由於本人的這樣那樣的原因不能的及時讓他們被缺補漏,導致養成了它們做作業的非留不做僥倖心理。在實施“自主合作探究問題解決”的教學模式時,還無法兼顧全體學生,一部分後進生缺乏主動探究的精神。因此,教學方法還需要進一步探討,多閱讀有關數學方面的書籍,探討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爭取家長的支持,力爭取得較好成績。

篇20:《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分數的基本性質》這節課我引導用“猜想和驗證”方法,留給學生足夠的探索時間和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得到不僅是數學知識,更主要的是數學學習的方法,從而激勵學生進一步地主動學習,產生我會學的成就感。這節課是在學生已掌握了商不變的性質之後,並在已有知識、數學活動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我是這樣設計教學的:

1、通過羊村長分餅的故事,創設了實用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髮現、提出問題,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放手讓學生操作、觀察、比較,驗證自己的猜想。通過動手操作三張正方形的紙張,把它們平均折成2份、4份、8份,取其中得1份、2份、4份,圖上顏色,並用分數表示,來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從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商不變的性質、除法與分數的關係的複習,幫助學生意識到商不變的變規律與新知識的聯繫,爲新知識的學習做好必要的準備。讓學生根據商不變的性質總結概括分數的性質,遺憾的是沒能處理好商不變的性質與新課的關係,這部分的內容反而變成了累贅,佔用了課堂寶貴的時間,打亂了整個教學的嚴謹性。

3、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爲了把知識轉化爲能力,練習題的設計注意了針對性、多樣性、深刻性、靈活性。歸納總結出分數的基本性質後,先進行基本練習,深化對分數的基本性質認識。通過應用拓展,使學生加深對分數的基本性質的理解,並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0除外的環節設計是本節課的亮點,在學生根據三個分數歸納出分數的基不性質後,缺少0除外這個難點,我設計了判斷一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0,讓學生通過練習,馬上想到0不能做除數,在分數中分母不能爲0,引出: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必須0除外。有效突破了難點。

本節課出現的不足是:創設了故事情境,出現了三個分數,但是沒有利用好。出現了顧此失彼的現象;猜想的驗證過程過於單一,只採用了折正方形紙的方法來驗證,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通過各種方法來驗證,如畫線段圖、折圓,折長方形、分蘋果圖等方法來進行,這樣尊重了學生的意願,也擴大了探究的範圍,拓展了學生學習的空間。在形成性質過程中,對分數基本性質與分數除法的關係,商不變的性質等的整合沒處理好,導致了教學不嚴謹,課堂出現了師多說,生少練的現象。

在今後的教學中,需給學生提供思維的活動空間,精心備課,備教材,備學生,立足學生實際,進一步提高教學實效。

篇21:《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分數的基本性質”是人教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掌握了商不變的性質之後,並在已有應用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對這部分內容我是這樣設計教學的:

1、通過商不變的規律、除法與分數的關係的複習,幫助學生意識到商不變規律與新知識的學習具有定的聯繫,爲新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

2、用故事情景引入,增強解決問題的現實性。採用學生自己親自觀察、操作,再分析怎樣做的方式,把學生推上學習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

3、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先進行基本練習,深化對分數的基本性質認識,通過應用拓展,使學生加深對分數的基本性質的理解,並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運用情景引入和猜測的方式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研究;通過觀察、比較、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來進行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參與作用,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獲得了成功體驗。

一、拋舊引新,給予探究空間。

通過商不變規律的複習,幫助學生意識到商不變規律與新知識的學習具有一定的聯繫,爲新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用猜測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複習的知識與將要學習的新知識的內在聯繫。

二、步步逼近,主動探究。

用逐步向學習目標逼近的方式學習數學,先概括這兩個例題的規律,再加以推廣,在推廣的過程中不斷完善對新知識的認識,這種認知方式是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的。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學生不能一次完整地歸納出分數的基本性質,只能用逐步向目標逼近的方式,先引導學生概括出這兩道例題的規律,再將這個規律與書上的結論進行比較,通過比較學生可以發現歸納的規律並不精確,然後重點討論爲什麼要“0除外”,使學生全面、準確地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接下來再溝通商不變的規律與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內在聯繫,加深學生對分數的基本性質的理解。

三、前後呼應,體驗成功。

在探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用實驗、說解問題的過程、對比歸納規律等方式,讓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在掌握所學知識的同時獲得成功體驗。複習準備部分通過複習商不變規律爲學習分數基本性質打上基礎;新課探究部分通過探究同一單位量分數大小的變化的規律得出分子、分母同時乘上同一個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的性質;應用拓展時又利用判斷等形式來鞏固知識。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比較理想。

篇22:《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分數的基本性質》是在學生已掌握了整數除法中商不變的規律以及學習了分數與除法的關係之後進行學習的。《分數的基本性質》在分數教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約分、通分的依據,對於以後學習比的基本性質也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分數的基本性質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之一。反思本節課,我認爲以下幾點做得較成功:

一、直接引入新課,並要求學生用分數表示出塗色部分,這對於學生來說並不難。然後要求學生把大小相等的分數填入等式。學生也很快回答出來了,就是==然後我就接着問,爲什麼它們是相等的,這個答案學生是從圖中獲得的,因爲它們在圖中所佔的面積是一樣的,所以,它們是相等的。然後我又接着追問,既然這幾個分數是相等的,爲什麼它們的分子、分母不一樣呢?這個問題把學生難住了,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知識,把學生學習新知的慾望一下子激發出來。

二、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事先爲每個學生準備一張正方形的紙,讓學生對摺,並塗色表示其,要求學生繼續對摺,每次找出一個和相等的分數,並用等式表示出來。學生通過通過摺紙,對找一個和相等的分數已經有了一定的感知。很多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找到了幾個和相等的分數。這爲本節課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做好鋪墊。

三、課堂練習力求緊扣重點,做到新穎、多樣、層次分明,有坡度,加深了學生對分數的基本性質的認識,激發了學習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這樣不僅能照顧到學生思維發展的過程,而且有效地拓寬了學生的思維空間,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

如,=(a、b爲非零的自然數)

(1)當a=1、2、3、4、5…時,b分別等於幾?

(2)a與b的關係是怎樣的?爲什麼?

同時,在這節課中也存在幾個方面的不足:

1、在形成性質的過程中,對分數基本性質與分數除法的關係,商不變的規律進行了整合,只有部分學生了解,沒有深入到全班。而且在學生表述自己的發現時,沒有說0除外,我本意是想再進行追問,可有部分學生書本已打開,他們很快就說0除外。對該性質沒有一個深入的理解,我想在後期的教學中,應多關注細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應學會思考,而不是依靠書本現成的答案。

2、在鞏固練習階段,如練一練的第2題,我只是指名讓幾個學生說說他們填某個數的依據,而沒有在黑板上把過程再板演一遍,這對於學困生來說是很困難的,所以,在後來的練習中,有部分學生還不是很理解。

篇23:《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今天我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了分數的基本性質一課,總體來說,學生掌握的還不錯,我在課堂中注重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教學:

一、敢於並善於放手讓學生自主合作獲取知識

1、分數的基本性質在國小階段是數運算的又一次質的飛躍與擴展,是重要的一個環節。我在引導學生觀察、演示過程中,十分重視學生主動參與,多次組織小組討論,讓每個成員都能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相互交流、相互啓迪,以感知分數的分母、分子是按一定的規律變化而分數大小不變,體現了理解與掌握數與數之間聯繫變化的觀點。

2、在推導規律的過程中,抓住分數的分子、分母按怎樣的規律變化而分數大小不變這一點,通過動手操作、實踐,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證實並歸納: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乘以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零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在這關鍵處,教師又進一步發動全班討論,把問題引向縱深,既重視學生自主參與,相互合作的發揮,又有利於學生展現自己知識的建構過程,不僅知其結果,而且更瞭解自己得出結果的過程和先決條件,促進知識與能力的同步發展。

二、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參與相結合

1、我認爲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於點撥,啓發引導與情感語言激勵,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積極進行探討研究、揭示規律、運用規律,放手讓學生運用知識,自主獲取知識,因而在融洽的師生關係中實現了教學目標。

2、恰到好處地運用電腦等媒體演示,做到數形結合,聲情並茂,激發學生興趣,同時通過電腦演示,化靜爲動,充分展現知識形成的過程,給課堂教學增添了無窮的魅力,使學生保持旺盛的學習興趣,提高歸納推理能力,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新性。

三、練習設計目的明確,形式新穎,既實又活

電腦新技術的應用,代替了繁瑣的紙筆計算,使學生能把精力集中到理解數學、探討數學和運用數學上去。教者針對學生的好奇、好動、好勝的特點,發揮媒體的聲音、視頻、動畫、圖像等信息的作用,採用了人機交互的問答練習方式與及時有效的反饋融爲一體。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突出重點、分散難點,並且擴大了練習的範圍與容量,學生參與其中,其樂融融,使學生在“玩”中學習數學,掌握並運用數學。

但在今後分數的基本性質的應用中還需大量的練習,讓學生在練習中更加熟練的應用所學知識!

篇24:《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分數的基本性質》這節課的教學,我讓學生在故事中感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數學課上講故事,對孩子來說,無疑是新鮮有趣的。不僅如此,還能從中發現數學問題,這是多麼美好的事情!這樣的設計真是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學生帶着愉快的心情展開了學習。課堂的故事導入就是引導學生以數學的視角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讓學生感受學習數學的價值。

本節課教學是讓學生在感悟中自主探索。自主探索是學生學習活動的核心,它是讓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已有經驗感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開放地去探索去發現去創造。在學生通過聽故事看圖片,感受到三個分數相等後,讓學生猜想這三個分數是否真的相等,並聯想學過的知識或藉助學具,怎樣證明你的聯想是正確的。學生想出了多種方法證明這三個分數也是相等的,體現了學生思維惡的廣度,這種設計克服了學生思維的惰性,有利於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習慣的養成。

課堂給學生多設計這樣的開放性的問題,多給學生開展一些探索性的活動,相信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都會有不同的發展。

篇25:《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一、充分挖掘教學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爲了使學生感到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數學,有着無窮的奧祕,引起學生的好奇和激情,使其產生強烈的願望,在這節課伊始,施老師用謎語引入教學,充分挖掘教學資源,貼近了生活,喚起了學生的興趣。

二、注重自主探索,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數學的生命在於探索。教師的任務是讓學生親歷探索的過程,在探索中發現,在探索中創新。教學中,施老師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的地位,讓學生自主探索分數之間的聯繫,從而發現規律,歸納出分數的基本性質,在這其中讓學生折一折,形象感知分數的基本性質;再讓學生看一看,發現規律;然後又針對性地設計兩個判斷題,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從而總結出分數的基本性質。這一教學大大強化了學生的主體意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

篇26:《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分數的基本性質》這節課我引導用“猜想和驗證”方法,留給學生足夠的探索時間和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得到不僅是數學知識,更主要的是數學學習的方法,從而激勵學生進一步地主動學習,產生我會學的成就感。進一步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思想方法思考、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這節課是在學生已掌握了商不變的性質之後,並在已有知識、數學活動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我是這樣設計教學的:

1、通過商不變的性質、除法與分數的關係的複習,幫助學生意識到商不變的變規律與新知識的聯繫,爲新知識的學習做好必要的準備。讓學生根據商不變的性質大膽猜想,分數的基本性質是什麼?說出自己的想法。

2、創設了實用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髮現、提出問題,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放手讓學生操作、觀察、比較,驗證自己的猜想。通過動手操作三張長方形得紙條,把它們平均折成2份、4份、8份,取其中得1份、2份、4份,圖上顏色,並用分數表示,來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從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爲了把知識轉化爲能力,練習題的設計注意了針對性、多樣性、深刻性、靈活性。歸納總結出分數的基本性質後,先進行基本練習,深化對分數的基本性質認識。通過應用拓展,使學生加深對分數的基本性質的理解,並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0除外的環節設計是本節課的亮點,在學生根據三個分數歸納出分數的基不性質後,缺少0除外這個難點,我設計了判斷一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0,讓學生通過練習,馬上想到0不能做除數,在分數中分母不能爲0,引出: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必須0除外。有效突破了難點。

本節課出現的不足是:創設了故事情境,出現了三個分數,但是沒有利用好。出現了顧此失彼的現象;猜想的驗證過程過於單一,只採用了折長方形紙條的方法來驗證,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通過各種方法來驗證,如畫線段圖、折圓,折正方形、分蘋果圖等方法來進行,這樣尊重了學生的意願,也擴大了探究的範圍,拓展了學生學習的空間。在形成性質過程中,對分數基本性質與分數除法的關係,商不變的性質等進行了整合,只有部分學生了解,沒有深入到全班。

在今後的教學中,需在給學生提供啓迪創新思維的活動準備和空間,精心備課,立足學生實際,進一步提高教學實效。

篇27:《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分數的基本性質》在分數教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約分,通分的依據,對於以後學習比的基本性質也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分數的基本性質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之一。我在設計這節課時,大膽利用“猜想和驗證”方法,留給學生足夠的探索時間和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得到不僅是數學知識,更主要的是數學學習的方法,從而激勵學生進一步地主動學習,產生我會學的成就感。對這部分內容我是這樣設計教學的:

一、成功之處:

1。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我利用了商不變的性質進行正遷移,所以我在開課伊始板書:”分數與除法”有什麼關係?“根據除法和分數的關係,將這個除法算式寫成分數形式,“根據商不變的性質我們可以把一個除法算式變成很多除法算式,那一個分數能不能也變出很多分數呢?”幫助學生意識到商不變規律與新知識的學習具有定的聯繫,爲新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

2。在本課的學習中,爲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之經歷學習探究的全過程。我創設了小組合作學習提示,讓學生首先猜測分數是否也有與除法同樣的性質。接着充分利用直觀手段,設計了摺紙塗色的操作活動,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來發現三個分數之間的相等關係,接着引導學生一起探索這三個分數之間存在的規律,從而把具體的知識條理化,使學生獲得具體真切的感受,幫助學生在活動中感悟分數大小相等的算理。歸納得出分數的基本性質,讓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在掌握所學知識的同時獲得成功的體驗。當總結出規律後找出規律中的關鍵詞“同時”、“相同的數”,再提出爲什麼這裏的相同的數不能爲零,並通過商不變性質的性質、分數與除法的關係,使學生全面理解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在教學中我還注意關注學生的多種思維方式,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敘述解決問題的過程,體現了對學生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培養。

二、不足之處:

1。隨着知識點的深入,很多孩子開始呈現課堂吃力現象,小組合作中體現不出自己的認識或者想法,只有聽得份,困惑是怎樣解決他們的困難,讓他們緊跟我們學習的步伐。

2。今後小組合作提示要照顧差生的提高,創造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耐心。

篇28: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分數的基本性質”是人教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掌握了商不變的性質之後,並在已有應用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對這部分內容我是這樣設計教學的:

1、用故事情景引入,用猜測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解決問題的現實性。採用學生自己親自觀察、操作,再分析怎樣做的方式,把學生推上學習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

2、步步逼近,主動探究。用逐步向學習目標逼近的方式學習數學,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學生不能一次完整地歸納出分數的基本性質,只能用逐步向目標逼近的方式,先引導學生概括出例題的規律,再將這個規律與書上的結論進行比較,通過比較學生可以發現歸納的規律並不精確,然後重點討論爲什麼要“0除外”,使學生全面、準確地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接下來再溝通商不變的規律與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內在聯繫,加深學生對分數的基本性質的理解。

3、前後呼應,體驗成功。

在探究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用實驗、說解問題的過程、對比歸納規律等方式,讓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在掌握所學知識的同時獲得成功體驗。應用拓展時又利用判斷等式來鞏固知識。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比較理想。

整節課我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猜想與驗證,歸納再驗證,鞏固與應用,拓展與延伸。如從課的開始,就讓學生從阿凡堤的笑中進行猜測,其實這三個分數的大小相等。讓學生運用自己原有的知識經驗進行驗證,得出規律後並沒有滿足,而是繼續利用“性質”的應用再次檢驗結果的正確性。通過學生不斷猜想,不斷驗證,再猜想,驗證,學生的興趣比較高,他們希望能向別人證明自己的猜想,這猜想一旦被別人認可,學生的自信心就會大增,我想,長此以往,學生慢慢就會從“能學習”轉化爲“會學習了”。這節新授課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創造,進而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思想方法思考並解決在實際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這也是學生適應未來生活必須的基本素質。

以前我曾經聽過也上過幾節這樣的課,感覺學生都比較容易理解,覺得這知識不難,用不着老師多講了,也就使整節課顯得有點單調,枯燥,基於以上原因,我在設計這節課時,大膽利用“猜想和驗證”方法,留給學生足夠的探索時間和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得到不僅是數學知識,更主要的是數學學習的方法,從而激勵學生進一步地主動學習,產生我會學的成就感。

本節課出現的問題也很多:

首先,在驗證、交流環節學生們參與率並不高,好多學生尤其是後進生普遍是無從下手,在交流時也不主動,很多學生還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狀態。

其次,驗證的方法也不多。學生們只應用了商不變的性質,分數與除法的關係,以及分子與分母的倍數關係,最直觀最重要的用線段與實物來驗證的同學很少。由於是時間關係,我沒有讓學生在這方面有過多的停留,顯然,驗證得還不夠透徹,部分同學還有疑慮。以後如果再上這節課,我想在這個環節上作一些處理。就是讓每位學生在自己準備的紙上畫一畫、折一折、或剪一剪,通過動手操作來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從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在鞏固練習環節上,學生們練習的密度還不夠,畢竟回答問題的同學在少數。

這節課用“猜想――驗證――反思”的方式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是學生在大問題背景下的一種研究性學習,不僅對學生提出了挑戰,而且對老師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戰。因爲學生有了更大的思考空間,學習方式是開放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是多元的,這就要求教師備課時能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提高教學的預設能力。同時,學生探究的過程曲曲折折,不同的學生會遇到不同的磕磕碰碰,暴露出不同的問題,甚至許多問題教師都難以預料,這些又對教師臨場應變、駕馭課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能以人爲本,根據學生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教學方式。譬如,這節課“提出猜想”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它確定了研究的方向。可是如前所述,如果有些學生用類比的方法提不出猜想,怎麼辦?教師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啓發學生。相反,如果學生非常活躍,出現的猜想很多,無法在一節課中一一驗證,怎麼辦?教師可先讓學生選擇其中一個最重要的猜想進行驗證,學會了方法後,再分組各自選擇自己喜歡的猜想驗證,最後全班交流,提高了時效性。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放手讓學生做思維的先行者,不怕走彎路,不怕出問題,因爲學生有了問題才更有探索的價值。如果教師善於抓住學生暴露的真實

篇29: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分數的基本性質是在學生認識了分數,掌握了分數和除法的關係,商不變的性質之後進行教學的,本節課的教學自以爲有以下成功的`地方:

1、利用舊知引入,鼓勵學生大膽猜想。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讓學生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過程,發展合情推理能力,培養創新意識,猜想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法,是創新的前奏。因此,在教學本節課時,先引導學生複習分數和除法的關係,商不變的性質,然後讓學生大膽猜測分數是否有這樣的性質,接着經過積極探索,驗證猜想。

2、用生活情境引入,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

新課標強調指出: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所以課伊始,我舉出這樣的實例:小紅和小強每人都有八元錢,小紅拿出自己錢的2/4買了一份薯條,小紅買薯條花了多少錢?小強拿出自己錢的1/2買了一瓶飲料,小強買飲料花去多少錢?讓學生動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分別表示出小紅和小強花去的錢。經過對比,學生髮現1/2=2/4接着又舉出這樣一個實例。王飛的爺爺和黎明的爺爺兩人開闢了一塊同樣大的菜地,王飛的爺爺在菜地的9/15種上了黃瓜,黎明的爺爺在菜地的3/5種上了黃瓜,他們種的黃瓜佔地一樣多嗎?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分別表示出他們種的黃瓜地。通過對比學生也發現兩人重的黃瓜佔地同樣多。得出9/15=3/5,最後引導學生對比每個式子的等號左右兩邊的部分,怎樣由式子的左邊得到右邊,怎樣由右邊得到式子左邊,初步感知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內容。

3、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找出本質含義。

當學生由具體事例對分數的基本性質有所感知的時候,他們並不能一次完整地歸納出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內容,教師先引導他們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出分數的性質,再將自己概括出的性質與書上的結論進行比較,通過比較學生可以發現歸納的規律並不精確,接着找出分數的基本性質中關鍵詞,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數、0除外。爲了讓學生深刻理解並牢記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內容,我出了幾道判斷題讓學生分析判斷,從而加深理解記憶分數基本性質的內容。如: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一個數,分數的大小不變。分數的分子和分母乘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接下來再溝通商不變的規律與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內在聯繫,加深學生對分數的基本性質的理解。

4、讓學生驗證分數的基本性質。

以前上這節課,我總感覺這節課內容較簡單,學生很容易理解,所以探究出分數的基本性質之後就進行大量的練習,課堂顯得比較枯燥。所以這次在設計這節課時,探究出分數的基本性質之後,我讓學生通過生活實例,驗證分數的基本性質是否正確。通過讓學生大膽“猜想和驗證”,讓學生得到的不僅是數學知識,更主要的是數學學習的方法,從而激勵學生進一步地主動學習,產生我會學的成就感。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

1、學生舉例驗證時,舉生活事例的不太多,多數舉的是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變化而來的式子,應該在這個環節上進行一下疏導,讓學生在自己練習本上上畫一畫、動手摺一折、或剪一剪,通過動手操作來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從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2、針對個別練習部分學生無從下手

如2/4=()/16=()/12=1/(),對於此題第一個空學生多數會填,但第二個空不知道從何處下手,總想與前一個分數對比找出該乘還是除以,不知道它們之間前後都存在相等的關係,不論根據哪一個分數能填出結果,解決問題都可以,看來應用性質解決實際問題的還不熟練。

篇30: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一、猜謎遊戲

二、探究

……

1、提供例證

(1).把相等的除法算式改成分數形式:3/1=6/2=9/3(得出三個相等的假分數)

(2).把3/1=6/2=9/3的分子、分母換個身,看看這三個分數的大小怎樣?

(3).在提供的圓片中塗色表示這三個分數。操作比較,發現三個分數的大小相等。

(4).學生摺紙找與1/2相等的分數:你能先對摺,塗色表示它的1/2嗎?你能通過繼續對摺,找出和1/2相等的其他分數嗎?

(5).展示與1/2相等的分數,並板書。

提問:這些分數的分子、分母都不同,但是它們的大小都是一樣的,這裏隱藏着什麼規律呢?(現象――分數的分子、分母不同,但它們的大小卻是相等的)。

2、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生成問題:分數的分子、分母怎樣變化分數的大小不變呢?

2.獨立思考:學生獨立思考1分鐘。教師提出建議:如果你感到有困難,你可以看一下書本第61頁上面的8行文字,並完成上面的填空。

3.小組交流。

4.探究驗證。

你能從(1/2=2/4、1/2=4/8、1/2=8/16)這三組分數中任意選一組具體說說分數的分子、分母怎樣變化以後,分數的大小不變?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

5.揭示結論:出示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內容,並揭示課題。

三、多層練習、內化提升。

1.專項練習:填一填。(在○裏填運算符號,在□裏填數或字母)。

4/5=4×6/5○□=24/□20/70=20○□/70÷5=□/14

5/8=5○□/8○67/12=7○□/12○□

2.診斷練習:判斷。

3/4=3+4/4+4()12/15=12÷n/15÷n()

5/25=5×5/25÷5()5/6=25/30()

反思

“分數的基本性質”是學生在學習分數意義的基礎上,聯繫學生已學的商不變性質和分數與除法的關係進行教學的,是約分和通分的基礎。

1、新課的引入新穎。

一上課,先通過猜謎,吸引學生注意力,同時滲透同時變化的現象。新課的教學紮實,重視了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緊緊圍繞教學重點,通過學生一系列的活動,獲得豐富的感性知識,在此基礎上進行抽象概括,使學生深刻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師環環緊扣的提問以及引導學生逐步展開的充分的討論,幫助學生一步步得出結論。

2、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知識力求讓學生主動探索,逐步獲取。

在學生大膽猜想的基礎上,教師適時揭示猜想內容,並對學生的猜想提出質疑,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慾望。在探索“分數的基本性質”和驗證性質時,通過創設自主探索、合作互助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自行選擇用以探究的學習材料和參與研究的學習夥伴,充分尊重學生個人的思維特性,在具有較爲寬泛的時空的自主探索中,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來證明自己猜想結論的正確性,突現出課堂教學以學生爲本的特性。整個教學過程以“猜想――驗證――完善”爲主線,每一步教學,都強調學生自主參與,通過規律讓學生自主發現、方法讓學生自主尋找、思路讓學生自主探索,問題讓學生自主解決,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通過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充分參與教學活動,培養了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3、讓學生在分層練習中鞏固深化。

在練習的設計上,力求緊扣重點,做到新穎、多樣、層次分明,有坡度。第1、2題是基本練習,主要是幫助學生理解概念,並全面瞭解學生掌握新知識的情況。第3題是在第1、2題的基礎上,進一步讓學生進行鞏固練習,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第4題通過遊戲,加深學生對分數的基本性質的認識,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這樣不僅能照顧到學生思維發展的過程,而且有效拓寬了學生的思維空間,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課堂練習形式多樣,有層次,有梯度,目的性、針對性較強,達到了鞏固知識、培養技能、激發興趣、發展思維的目的。

篇31: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分數的基本性質》在分數教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約分,通分的依據,對於以後學習比的基本性質也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分數的基本性質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之一。我在設計這節課時,大膽利用“猜想和驗證”方法,留給學生足夠的探索時間和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得到不僅是數學知識,更主要的是數學學習的方法,從而激勵學生進一步地主動學習,產生我會學的成就感。對這部分內容我是這樣設計教學的:

一、成功之處:

1. 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我利用了商不變的性質進行正遷移,所以我在開課伊始板書: “ 分數與除法”有什麼關係 ? “根據除法和分數的關係,將這個除法算式寫成分數形式,“根據商不變的性質我們可以把一個除法算式變成很多除法算式,那一個分數能不能也變出很多分數呢?”幫助學生意識到商不變規律與新知識的學習具有定的聯繫,爲新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

2.在本課的學習中,爲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之經歷學習探究的全過程。我創設了小組合作學習提示,讓學生首先猜測分數是否也有與除法同樣的性質。接着充分利用直觀手段,設計了摺紙塗色的操作活動,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來發現三個分數之間的相等關係,接着引導學生一起探索這三個分數之間存在的規律,從而把具體的知識條理化,使學生獲得具體真切的感受,幫助學生在活動中感悟分數大小相等的算理。歸納得出分數的基本性質,讓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在掌握所學知識的同時獲得成功的體驗。當總結出規律後找出規律中的關鍵詞“同時”、“相同的數”,再提出爲什麼這裏的相同的數不能爲零,並通過商不變性質的性質、分數與除法的關係,使學生全面理解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在教學中我還注意關注學生的多種思維方式,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敘述解決問題的過程,體現了對學生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培養。

二、不足之處:

1.隨着知識點的深入,很多孩子開始呈現課堂吃力現象,小組合作中體現不出自己的認識或者想法,只有聽得份,困惑是怎樣解決他們的困難,讓他們緊跟我們學習的步伐。

2.今後小組合作提示要照顧差生的提高,創造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耐心。

篇32:《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上週我教了《分數的基本性質》一課,分數的基本性質一課是本冊教材第四單元的一個內容。這部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商不變性質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進一步學習約分、通分的基礎。而約分、通分又是分數四則計算重要基礎,因此,理解分數大小不變規律我覺得非常的重要。

本節課我就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情境的創設,遊戲引入。

課的開始,我講了一個兔媽媽分大餅的故事,(同學們,你們聽故事嗎,那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兔山上的兔子最愛吃兔媽媽做的大餅了。有一天,兔媽媽做了3只大小一樣的餅,他把第一隻餅平均切成了4塊,拿了一塊給第一隻兔子。第二隻兔子看見了說:“媽媽,我要2塊,我要2塊。”於是,兔媽媽把第2只餅平均切成8塊,拿了2塊給第二隻兔子。第三隻兔子更貪,說:“媽媽,我要4塊,我要4塊。”於是,兔媽媽把第3只餅平均切成16塊,拿了4塊給第二隻兔子。同學們,你們知道哪知兔子分得多嗎?)通過分大餅這一故事目的是想創設了一種和諧愉悅的氣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激起學生探索新知的慾望。在課堂實施中,我發現學生還是愛聽故事的,從這個故事中學生也能說出分到的餅的大小是一樣的。並能非常流利地說出了每個兔子分到每個餅的1/4,2/8,4/16。接着我提出疑問,既然你們剛纔說到三隻兔子分到的餅一樣多,那就意味着這三個分數的大小是相等的,那我們還沒有學過分子和分母不一樣的分數的大小比較,你怎麼知道這3個分數大小相等呢?就引出了規律的探索的第一步。

(二)引導發現、探索規律。

在故事中學生得出這3個分數大小相同後,爲了給學生創設個性化的學習空間,我對學生說你可以根據老師發給你的材料來驗證這三個分數的大小,如果你覺得不需要這些材料,那也可以不用。這樣的設計我的目的是能夠給予學生一定的探究空間,同時也增添活動的趣味性和挑戰性。在學生實際操作中我發現,有的學生用3個大小一樣的圓、有的用3張大小一樣的長方形紙,也有的學生用了分數和除法的關係,運用這個關係的時候還用到了我們以前學過的商不變性質,解決了這3個分數的大小是相等的。

(三)練習的設計

爲了有效地防止學生在課堂教學後期產生注意力分散,較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練習設計方面,儘量給枯燥的練習賦予豐富多彩的形式,一方面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放鬆學生的心情,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裏學習知識,本課中設計了:

①填空。3/5=3×-/5×-=9/-

4/-=48/60

7/49=3/-=-/7=……

②判斷。

①5/25=5÷5=25÷5=5×12=25×12

②12/20=12+2=20+2=14/24

③2/5=2×2/5=4/5

④5/8=5÷5/8×8=1/64

③遊戲。老師寫一個分數,你能寫出和老師相等的分數?你能寫幾個?寫的完嗎?在寫的時候,你是怎麼想的?

④1/a=7/b(a和b是不爲0的自然數),當a=1、2、3、4……的時候,b分別=?a和b爲什麼有怎樣的關係?爲什麼有這樣的關係呢?

由於時間緊迫,也沒有好好的去利用。總之,一節課下來,問題多多,值得反思。

篇33:《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分數的基本性質”是人教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掌握了商不變的性質之後,並在已有應用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對這部分內容我是這樣設計教學的:

1、通過商不變的規律、除法與分數的關係的複習,幫助學生意識到商不變規律與新知識的學習具有定的聯繫,爲新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

2、用故事情景引入,增強解決問題的現實性。採用學生自己親自觀察、操作,再分析規律,把學生推上學習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

3、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深化對分數的基本性質認識,通過應用拓展,使學生加深對分數的基本性質的理解,並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運用情景引入和猜測的方式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研究;通過觀察、比較、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來進行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參與作用,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獲得成功體驗。

我是先引用阿凡提的故事引入課題,後自主學習和小組內合作在探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對比歸納規律等方式,讓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在掌握所學知識的同時獲得成功體驗。而後被指導的同時,也發現有很多不足之處。有些必要的講解和歸納的地方沒有落實到,而直接進行活動,而且活動的內容有難度,有的學困生沒有理解透。複習準備部分通過複習商不變規律爲學習分數基本性質打上基礎;新課探究部分通過探究同一單位量分數大小的變化的規律得出分子、分母同時乘上同一個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的性質;應用遊戲環節更進一步的鞏固分數的基本性質。學生掌握知識所需要的導學內容和更深的訓練或講解情況比較少,導致一堂課過於急促!

這堂課主要在於沒有對教課內容進行的更完善,而忽略了細緻的方面,只是學生主體學習。對今後的課堂內容,我要對主題內容更詳細的講解和練習,作爲下一堂課的鋪墊。

篇34:《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在本次磨課活動中,我選擇了《分數的基本性質》爲授課內容。《分數的基本性質》是人教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商不變的性質以及學習了分數與除法的關係之後,並在已有應用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分數的基本性質》在分數教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約分,通分的依據,對於以後學習比的基本性質也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分數的基本性質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之一。我在設計這節課時,大膽利用“猜想和驗證”方法,留給學生足夠的探索時間和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得到不僅是數學知識,更主要的是數學學習的方法,從而激勵學生進一步地主動學習,產生我會學的成就感。對這部分內容我是這樣設計教學的:

一、遷移引入,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繫。

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可以利用商不變的性質進行正遷移,所以我在開課伊始出示課件:120÷30的商是多少?被除數和除數都擴大3倍,商是多少?被除數和除數都縮小10倍呢?學生紛紛回答商是4,我故作神祕地說“這幾個算式都不相同,爲什麼它們的商是一樣的呢?大家回憶一下,這是我們以前學過的一個什麼性質?”學生很快就答出“商不變的性質”。接着複習前幾節課學習的“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幫助學生意識到商不變規律和分數與除法的關係與新知識的學習具有定的聯繫,爲新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經歷由“猜測——動手操作驗證——得出規律”的探究過程。

在本課的學習中,爲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之經歷學習探究的全過程。我創設了探索場景,讓學生首先猜測分數是否也有與除法同樣的性質。接着充分利用直觀手段,設計了“猴王分餅”的操作活動,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來發現三個分數之間的相等關係,接着引導學生一起探索這三個分數之間存在的規律,從而把具體的知識條理化,使學生獲得具體真切的感受,幫助學生在活動中感悟分數大小相等的算理。歸納得出分數的基本性質,讓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在掌握所學知識的同時獲得成功的體驗。在教學中我還注意關注學生的多種思維方式,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敘述解決問題的過程,體現了對學生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培養。

三、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先進行基本練習,深化對分數的基本性質認識,通過應用拓展,使學生加深對分數的基本性質的理解,如遊戲:你能幫助小羊和小熊找到與它相等的分數嗎?並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拓展題一個分數,分母比分子大14,它與三分之一相等,這個分數是多少?

此題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鞏固基本知識,還能促使學生更加靈活地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在教學中,學生不僅想到可以用方程的方法解決問題,還有部分學生提出更簡潔的方法。思路如下:三分之一的分母比分子大2,而結果要讓分母比分子大14,而原來相差的2乘以7就可以得到14了,因此只要分子分母擴大7倍就是所求的數。創新思維的火花在學生中閃現,體現出他們對知識的掌握更加靈活、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

本節課出現的問題也很多,如當總結出規律後並未及時引導學生找出規律中的關鍵詞“同時”、“相同的數”;在進行分數的基本性質與商不變的規律的溝通聯繫時,只是對照兩句性質進行,沒有舉出具體的例子。如果能讓學生多舉一些例子,歸納方法從“特殊”到“一般”推進從而得出結論,就使得結論的得來更科學。

篇35: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分數的基本性質”在分數教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約分,通分的依據,對於以後學習比的基本性質也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分數的基本性質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課。這節課我大膽利用“猜想和驗證”方法,留給學生足夠的探索時間和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得到不僅是數學知識,更主要的是數學學習的方法,從而激勵學生進一步地主動學習,產生我會學的成就感。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創造,進而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思想方法思考並解決在實際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這也是學生適應未來生活必須的基本素質。這節課是在學生已掌握了商不變的性質之後,並在已有應用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我是這樣設計教學的:

1、通過商不變的性質、除法與分數的關係的複習,幫助學生意識到商不 變的變規 律與新知識的聯繫,爲新知識的學習做好必要的準備。讓學生根據商不變的性質大膽猜想,分數的基本性質是什麼?說出自己的想法。

2、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放手讓學生操作、觀察、比較,驗證自己的猜想。通過動手操作三張長方形得紙條,把它們平均折成2份、4份、8份,取其中得1份、2份、4份,圖上顏色,並用分數表示,來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從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爲了把知識轉化爲能力,練習題的設計注意了典型性、多樣性、深刻性、靈活性。歸納總結出分數的基本性質後,先進行基本練習,深化對分數的基本性質認識。學完例2以後,馬上結合知識點進行反饋練習,加深對這個過程的理解。在學完整個新知以後,在進行綜合練習,鞏固提高。通過應用拓展,使學生加深對分數的基本性質的理解,並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0除外的環節設計是本節課的亮點,在學生根據三個分數歸納出分數的基不性質後,缺少0除外這個難點,我設計了判斷一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0,讓學生通過練習,馬上想到0不能做除數,在分數中分母不能爲0,引出: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必須0除外。突破難點。

本節課出現的不足是:

(1)猜想的驗證過程過於單一,只採用了折長方形紙條的方法來驗證,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通過各種方法來驗證,如畫線段圖、折圓,折正方形、分蘋果圖等方法來進行,這樣尊重了學生的意願,也擴大了探究的範圍,拓展了學生學習的空間。

(2)老師還是有牽着學生走的現象。

(3)教師語言速度比較快,與平時說話有很大的關係,今後要及時改正,放慢語速。

(4)在以後的教學中應不斷改進教法,向有經驗教師學習,加強評價語言的運用,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

篇36: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分數的基本性質在分數教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約分,通分的依據,對於以後學習比的基本性質也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分數的基本性質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課。這節課我大膽利用“猜想和驗證”方法,留給學生足夠的探索時間和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得到不僅是數學知識,更主要的是數學學習的方法,從而激勵學生進一步地主動學習,產生我會學的成就感。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創造,進而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思想方法思考並解決在實際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這也是學生適應未來生活必須的基本素質。這節課是在學生已掌握了商不變的性質之後,並在已有應用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

1、通過商不變的性質、除法與分數的.關係的複習,幫助學生意識到商不 變的變規 律與新知識的聯繫,爲新知識的學習做好必要的準備。讓學生根據商不變的性質大膽猜想,分數的基本性質是什麼?說出自己的想法。

2、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放手讓學生操作、觀察、比較,驗證自己的猜想。通過動手操作三張長方形得紙條,把它們平均折成2份、4份、8份,取其中得1份、2份、4份,圖上顏色,並用分數表示,來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從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爲了把知識轉化爲能力,練習題的設計注意了典型性、多樣性、深刻性、靈活性。歸納總結出分數的基本性質後,先進行基本練習,深化對分數的基本性質認識。學完例2以後,馬上結合知識點進行反饋練習,加深對這個過程的理解。在學完整個新知以後,在進行綜合練習,鞏固提高。通過應用拓展,使學生加深對分數的基本性質的理解,並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0除外的環節設計是本節課的亮點,在學生根據三個分數歸納出分數的基不性質後,缺少0除外這個難點,我設計了判斷一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0,讓學生通過練習,馬上想到0不能做除數,在分數中分母不能爲0,引出: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必須0除外。突破難點。

本節課出現的不足是:

(1)猜想的驗證過程過於單一,只採用了折長方形紙條的方法來驗證,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通過各種方法來驗證,如畫線段圖、折圓,折正方形、分蘋果圖等方法來進行,這樣尊重了學生的意願,也擴大了探究的範圍,拓展了學生學習的空間。

(2)老師還是有牽着學生走的現象。

(3)教師語言速度比較快,與平時說話有很大的關係,今後要及時改正,放慢語速。

(4)在以後的教學中應不斷改進教法,向有經驗教師學習,加強評價語言的運用,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

篇37:《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分數的基本性質一課是本冊教材第四單元的一個資料。這部資料是學生在學習了分數的好處、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商不變性質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進一步學習約分、通分的基礎。而約分、通分又是分數四則計算重要基礎,因此,理解分數大小不變規律我覺得十分的重要。

本節課,我認爲探索分數大小不變的規律是難點,運用這個規律來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是重點。那麼在課堂中如何來體現這兩方面,我想用故事來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一)情境的創設。

課的開始,我講了一個猴媽媽分大餅的故事,(同學們,你們聽故事嗎,那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故事。猴山上的猴子最愛吃猴媽媽做的大餅了。有一天,猴媽媽做了3只大小一樣的餅,他把第一隻餅平均切成了4塊,拿了一塊給第一隻猴子。第二隻猴子看見了說:“媽媽,我要2塊,我要2塊。”於是,猴媽媽把第2只餅平均切成8塊,拿了2塊給第二隻猴子。第三隻猴子更貪,說:“媽媽,我要4塊,我要4塊。”於是,猴媽媽把第3只餅平均切成16塊,拿了4塊給第二隻猴子。同學們,你們明白哪知猴子分得多嗎?)透過分大餅這一故事目的是想創設了一種和諧愉悅的氣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激起學生探索新知的慾望。在課堂實施中,我發現學生還是愛聽故事的,從這個故事中學生也能說出分到的餅的大小是一樣的。並能十分流利地說出了每個猴子分到每個餅的1/4,2/8,4/16。之後我提出疑問,既然你們剛纔說到三隻猴子分到的餅一樣多,那就意味着這三個分數的大小是相等的,那我們還沒有學過分子和分母不一樣的分數的大小比較,你怎樣明白這3個分數大小相等呢?就引出了規律的探索的第一步。

(二)、規律的探索。

在故事中學生得出這3個分數大小相同後,爲了給學生創設個性化的學習空間,我對學生說你能夠根據老師發給你的材料來驗證這三個分數的大小,如果你覺得不需要這些材料,那也能夠不用。這樣的設計我的目的是能夠給予學生必須的探究空間,同時也增添活動的趣味性和挑戰性。在學生實際操作中我發現,有的學生用3個大小一樣的圓、有的用3張大小一樣的長方形紙,也有的學生用了分數和除法的關係,運用這個關係的時候還用到了我們以前學過的商不變性質,解決了這3個分數的大小是相等的。因爲在這個環節中有學生利用商不變性質來解決了這3個分數的大小,所以在揭示分數的基本性質後也沒有再提出和商不變性質的關係。本來當學生透過實踐的操作後發現這三個分數的大小是相等後,我追問:猴王把三塊大小一樣的餅分給小猴子一部分後,剩下的部分大小相等嗎?你能說出一組相等的分數嗎?這個追問我的目的是等一下讓學生觀察規律時,只有一組分數覺得太少了,所以那裏讓學生再說出一組分數,帶給更多的學習材料,以便學生更好的觀察。在試教的時候,發現學生觀察的時候不是一組一組觀察,而是上下觀察,所以本節課我就把這個環節做了調整。然後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的獨立思考,同桌的合作交流以及全班學生的交流,並

透過老師的板書,很清楚的觀察到分子和分母是怎樣變化的。因爲這個規律只是在這1組分數中得出的,還不能代表這個規律是正確的,因此我提出疑問,是不是所有的分數只要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分數大小就不變呢?意思是讓學生再舉出一些例子來驗證自己剛纔發現的規律是確。聽課的老師問我這個環節設計在那裏是什麼意思,有沒有必要,他們感覺那裏浪費了很多的時間,以前也聽過這一課,當時這位老師是沒有讓學生去驗證自己的發現是不是正確的,之後聽課的老師說到就憑一組材料來發現這個規律是不是太少了,是不是就應帶給更多的材料讓學生去發現。讓學生去驗證自己的發現。所以這個環節我就抱着試一試的態度去上的,結果發現效果也不是很好,看來這個環節到底怎樣上還得研究。最後自己發現的規律和書上的規律進行比較,得出相同的數“零”要除外的,從而完善規律。最後讓學生說說這個規律中哪些字十分的'重要,並仔細嚴讀,更加牢固地掌握這條規律。當學生已經理解並掌握這個規律後,嘗試讓學生去解決生活中一些問題,因此在教學例2前,我出示了我們有2/5的學生參加學校的書法小組,有4/10的學生參加舞蹈小組,哪組參加的人數多?這樣設計主要是爲例2做鋪墊,並讓學生感受到化成分母相同而且大小

不變的分數是爲以後分數大小的比較做好準備。做例2之前,我更關注的是如何讓學生來理解這個題目的意思,讓學生明白在做題目之前要先理解題目的意思,在課堂的實施中,發現學生理解的相當透徹。當請一位學生上來做的時候,這位學生直接在2/3的後面乘以4,之後我讓學生擦掉,直接寫答案,聽課的老師說,爲什麼擦,我也說不出什麼理由,但仔細一想,如果學生的這個錯誤好好的利用,那是十分值得的,因爲那裏一能夠幫忙後進生理解利用分數的基本性質去怎樣做,二注意書寫的格式。由於比較緊張,也沒有多大思考,因此就錯過了一次很好的展示機會。最後由於時間比較緊,也沒有用這個故事串聯起來,本來那裏還想問學生一個問題,說說猴媽媽是運用什麼規律來滿足三隻猴子的要求,而且是分的這麼公平的呢?如果小猴子要分4塊,那候王怎分才公平呢?如果要5塊呢?這個其實是思維的拓展,沒有好好的利用,十分可惜。所以對後面的練習帶來了麻煩。

(三)練習的設計

爲了有效地防止學生在課堂教學後期產生注意力分散,較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用心性。在練習設計方面,儘量給枯燥的練習賦予豐富多彩的形式,一方面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能夠放鬆學生的情緒,讓他們在簡單愉快的氛圍裏學習知識,本課中設計了:①填空。3/5=3×()/5×()=9/()

4/()=48/60

7/49=3/()=()/7=

②決定。

①5/25=5÷5=25÷5=5×12=25×12

②12/20=12+2=20+2=14/24

③2/5=2×2/5=4/5

④5/8=5÷5/8×8=1/64

③遊戲。老師寫一個分數,你能寫出和老師相等的分數?你能寫幾個?寫的完嗎?在寫的時候,你是怎樣想的?

④1/a=7/b(a和b是不爲0的自然數),當a=1、2、3、4的時候,b分別=?a和b爲什麼有怎樣的關係?爲什麼有這樣的關係呢?

由於時間緊張,因此練習的設計與原先的有所區別,只讓學生填了4個很簡單的填空,第二個練習是我寫了一個分數1/3,比一比在最短的時間裏,看哪個同學寫的分數多,而且大小相等。在巡視的時候,我看到大部分學生是後一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是前一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2倍,然後就叫了一個學生回答,也沒有肯定這位學生是回答的正確還是錯誤的,就急着把自己的想法寫在黑板上,1/3=2/6=3/9=4/12,讓學生說說看,老師寫的對嗎?因爲課堂上的例子都是後一個分數與前一個分數都是2倍,3倍的關係,所以他們都說錯了?原因是第3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不是第2個分數分子和分母2倍關係。時間緊迫,也沒有好好的去利用這題。總之,一節課下來,問題多多,值得反思。

篇38: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經過對《分數的基本性質》的試教,對照之前的教學設計,結合教師的教學點評,觀察學生的學習效果,我覺得本課在今後的教學中應該注意一下幾個方面。

一、拉近數學知識間的聯繫,構建知識網絡。

學數學之後,用數學解決問題是最基本的,而理清知識間的聯繫、建立知識間的網絡、綜合性的解決生活問題纔是最關鍵的。因此創設情境讓學生將相關的獨立的數學知識點有機的聯繫起來,是每一節數學課堂應該落實的問題。

二、創設情境消除數學學習的枯燥感,體現趣味性、探究性。

本課的選擇“取經”的話題,是學生最喜歡的耳熟能詳的故事,從而增強了問題探究的趣味性;“公平性”的話題爭論也會促使學生積極的投入到操作驗證活動中,體現探究的價值性;學具操作的直觀性會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且引起學生“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比較結果”的探究慾望,因此,各種有效的情境的串聯,會促使學生有趣的、有目的的、自主的去探究、去發現、去爭論、去歸納,從而使整個課堂意趣橫生。

三、評價活動的人性化會使評價活動更有效。

長期以來,老師們在課堂上的評價方式採用的是物質評價與語言評價相結合,這種評價機制往往會出現牽強附會的感覺,究其根源,其實是我們的評價缺少了“人情味”,因此,人性化的精神評價往往會更被學生所期待:一個鼓勵與肯定的眼神、一副充滿邀請的微笑、一次從容的摸頭與撫肩、一句簡單的“不錯”輔之以大拇指的手勢,能充分的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良苦用心,享受到被期待、被重視、被認可的喜悅。

四、練習設計體現應用性、開發性

“學而不思則殆,學而不用則廢”。如何引導學生用知識,關鍵在於教師練習設計的開放度。一般來說,練習設計要兼顧全體、因人而異、達成度要高。練習背景要來源於生活,既要體現基礎性,基本知識要求全員掌握;又要體現層次性,使中等生全部過關;還要體現開放性,開啓優生的活性思維,探求解決辦法的多樣化。

五、能力的培養在各個環節各有側重。

反思在我們平時的數學課堂中,操作能力、探究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經常被老師提到,然而,對於學生的'描述、歸納與總結的能力的培養相對而言比較欠缺。這是不利於學生系統的掌握數學知識的,學生的數學素養的培養在各個教學環節一定要各有側重,逐步實施。

六、課件的輔助功效不容小覷,教具與學具的靈活應用也要引起重視。無論作何選擇,都要最大限度的突出其功效,動靜結合,相得益彰。

都說教學內容是死的,但是教學對象是活生生的學生,教學環節也是靈活多變的,如何使課堂真正的活起來,使學生的數學思維活起來,這是我們今後的課堂中永遠不變的實踐的主題。

篇39:《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幾周之前,教導處通知4月2日將安排專家聽我的數學課,一陣興奮和一份緊張隨之而來,今天終於迎來了專家,可那份緊張竟悄然而去。

早上一到校,和同事開了個玩笑:“怎麼現在都不緊張了?”同事說:“不緊張很正常,因爲麻木了。”回想起來,確實如此,我是昨天才開始準備這節課的,要是在以前,有這樣的活動,我可能一週之前就着手準備了。今年是我從教的第七個年頭,也許真的麻木了。

我上的是五年級下冊《分數的基本性質》,這是一堂概念課,是孩子以後學習約分、通分等知識的基礎,我知道它的重要性。

課上完後,聽完專家和同事的評課,現做如下反思:

一、概念課的語言一定要到位,重點一定要突出。比如這節課,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這就是分數的基本性質,課上,我的表述過於羅嗦,對於後半句“分數的大小不變”,突出的不夠,、;爲什麼是“0除外”,沒有讓更多的孩子發表自己的觀點,從而可能造成孩子對“0除外”理解不夠深刻。再比如,在讓孩子用正方形紙折出1/2後,我讓孩子通過折找出與1/2相等的分數,並用等式表示出來,由於表述地不夠清楚,孩子用等式表示時發生這樣那樣的錯誤。

二、備課不夠充分。對於教案,我不熟;對於課上發生的種種問題,備課時並沒有作深刻的思考,導致課上面對孩子出現的一些問題,我不能因勢利導,作出有利於孩子掌握知識的合理指導。對教材不能很好把握,吃不透教材的用意。

儘管課上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從孩子作業情況來看,似乎還行,我也在思考這個問題,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老師的課上的算不上優課,孩子卻能掌握好知識?我覺得這與我讓孩子長期堅持提前預習、並嘗試練習有關。

課已上完,收穫這些,也算不錯,以後教學,再接再厲吧!

篇40:《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本節內容是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是在學習了分數與除法的關係、理解了分數的意義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今後學習約分、通分的基礎。分數的基本性質與商不變的規律有着密切聯繫,以往的教科書是利用商不變的規律單純地從數的角度去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新的教材從幾何直觀的角度探索分數的性質,以便於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該知識。因此在教學中我進行了全新的安排,讓學生更充分、直觀地參與到學習當中去,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以幾何直觀的形式進行課堂導入和教學。

在新課的導入環節我運用了猴王分餅的情境,通過幾何圖形直觀地讓學生從視覺上感覺到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雖然分數不同但其表示的實際大小有可能是相同的;緊接着我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得到一組直觀圖形,進一步地感知可以用不同的分數表示相同的大小,這樣讓學生從形的角度引出一組相等的式子,爲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打下基礎。

2、以學生“親身參與、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爲主陣地。

我在第二個環節中安排了一次小組合作動手操作的內容。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四名學生分工合作、各司其職,動手摺一折、畫一畫、剪一剪、比一比,讓學生在親身參與的過程中逐步抽象出分數的基本性質,理解分數基本性質的脈絡、爲後面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節課下來,總體來說學生學習興趣高、小組合作性學習效果良好,基本上做到了重點得到落實難點得到突破。但通過課後與老師交流覺得這節課還是存在着以下一些問題。

1、學生在動手操作的小組合作學習環節中,有一些學生還是手足無措,不知怎麼操作,儘管我在合作之前已作了詳細的分工,但學生在具體怎麼折,最後怎麼剪、怎麼比上面還是一頭霧水。特別是在這一環節完成後進行小結時沒有進行細緻地小結,只是以爲學生已知道,簡單帶過了,沒有讓這次操作活動在結尾處得到昇華。

2、練習環節還做得不夠到位。我自己認爲練習時間較少,練得不夠充分。同時在課後交流時老師們也認爲我在練習時應放手讓學生自主去試做,不怕出問題,在練習中要儘量讓問題暴露出來,在出現問題之後再來一次精講,那樣的效果會更好。

通過此次學校公開課,我對自己的教學有了更深地認識,這節課在上之前,與平常課比較還是多下了些功夫;在備課時預設了很多環節,正是有了課前充分的預設才能保證課上得比較流暢,儘管課前做了精心地準備,在上課中都還是出現了一些考慮不周到的地方。反思自己平時的備課又怎麼會做到這樣充分呢?因此我想在今後的教學中,不管是隨堂課、公開課都要嚴格要求自己,在課前精心備好教材、備好學生,只有這樣才能將一節課上好,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得愉快,自己在課堂上教得輕鬆。

篇41: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分數的基本性質》這一模塊的主要資料是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並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使一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擴大或縮小爲以後學習分數的約分和通分打基礎,同時,也爲以後學生學習分數加減法打基礎。

在學習這一部分知識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分數的意義,掌握了分數與除法的關係,那麼在以前已經學習過了除法商不變的性質,講分數的基本性質,從商不變的性質入手,學生學習起來就不會很吃力。在那裏,我首先舉了一個除法的例子,如:32除以4,學生口算出商爲8,然後學生進行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倍數的練習,回憶起以前學過的商不變的性質,在那裏,教師異常強調了0除外的意義。

在對商不變的性質進行復習後,引出前面剛剛學習過的分數和除法的關係,由學生自我總結出分數的基本性質,如:32除以4就能夠寫成分數四分之三十二,經過被除數就是分子,除數就是分母,得出在商不變的性質能夠轉化成分數的基本性質。學生很容易的就理解了分數的基本性質。

隨後,對分數的基本性質進行一些相關練習,加深學生對這個性質的理解和運用。

篇42: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分數基本性質在分數教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約分,通分的依據,對於以後學習比的基本性質也有很大的幫忙,所以,分數的基本性質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之一。

本節課導入的時候和以前的情景圖有些不一樣,也記不清楚是幾年前了,記得那時教材導入時用的是唐僧師徒粉餅的故事導入的。從學生感興趣的故事入手,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進取性,但同時也會有學生思緒飄走回不來的現象。此刻的情景圖是用分數表示的三個長方形,十分直接,也數學化。

從第一部分的用分數表示陰影部分的長方形圖,學生很容易就能夠理解3/4=6/8=12/16。學生充分理解圖的意思後自我獨立再畫一副類似的圖,大部分學生這部分完成的很好,少數學生有困難。然後讓學生仔細觀察相等的幾個分數,看看有什麼規律。愛思考的孩子很快就發現: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

“那麼,如果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者除以零呢?”我試探性的問學生。

很多孩子舉起了小手:不能爲零,比如1/4如果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零就變成了0/0了,那就不相等了。

“是的,孩子們,那樣就沒有意義了。”我補充到。然後又讓3個孩子分別複述了分數基本性質,同桌又互相舉了3個例子。然後我問學生:確定下頭這句話對不對,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加5分數的大小不變。我話音剛落孩子們就大喊“對”,我沒有立刻表態,也有一少部分學生說“不對不對”,說“不對”的聲音較弱。說“對”的學生中有一個叫吳××的聲音最大,應對說“不對”的王××,試圖用大音量的聲音證明自我是對的,對方是錯的。說實話,當時的我真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當時的心境,瞬間感覺這堂課上的很失敗。我又讓學生反覆讀分數基本性質,找裏面的重點字詞“乘或者除以”,沒有“加”。之後就聽見下課鈴響了,其實我應當讓吳××和王××分別說一說確定“對”與“不對”的依據是什麼,讓學生加深理解。

表面十分簡單的一節課,想講好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但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呀!

篇43: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根據前面的思考我設計了本課的教學流程,主要分爲四個環節。

環節一:提出問題

根據前面的學情調查,可是我並沒有採用“故事導入或情境導入”,而是選擇了一種問題導入的方式。在那裏也提議大家在高年級數學課中,能夠更多的採用這種“問題導入方式”,這種導入方式有兩個優勢,一是直面主題節儉時間;二是貼合學生認知規律。

1、三個問題,喚醒經驗

本課在教師板書課題的同時,請同學思考課前調查的三個問題,是爲了喚醒學生的經驗。

2、舉例證明,瞭解學情

結合三個問題中的第二個問題,請學生舉出一組貼合分數基本性質的分數,在大家認可的條件下提出“如何證明的?”這一問題。

在巡視過程中發現絕大多數同學都能利用直觀圖進行解釋,仍停留在具體情境的基礎上。

環節二:分析問題

此環節爲本課的核心活動,學生會經歷由“現象到本質,由今日到昨日”,這樣二個活動層次。

1、由現象到本質

我們展示學生的不一樣證明方式,能夠幫忙學生髮現不一樣證明形式之間的相似之處,不論是用舉具體例子,還是圖示法,或是其他方法,都會關注到分子和分母的變化與分數值大小的不變。

此時學生仍然需要具體的例子支撐自我的思考,後續我們採取學生舉更多相似的例子的方式,只能使學生處於原有水平狀態。所以我們需要追問問題的本質,也就是“什麼發生了變化?什麼沒有變化?”其實這個問題也是我們後續研究類似問題,需要追問學生的問題。

在交流中,學生能夠發現,表面上是分數的分子和分母發生的變化,實際上是分數單位和分數單位的個數發生了變化,這個變化規律是相同的,所以導致分數值大小不變。

2、由今日到昨日

環節設計目的在於幫忙學生溝通所學知識與學習經驗之間的聯繫,一方面,我們能夠追尋這“性質”這條線索,與學生一齊回顧“小數的性質”,”除法的商不變“的性質,使他們發現分數與小數之間的聯繫,除法與分數之間的聯繫。一方面,我們能夠追尋“單位”這條線索,與學生一齊回顧國小階段遇到的類似的問題,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的發展過程其實就是單位不斷細化的過程。

環節三:解決問題

新課標提出發展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四種基本本事,目標在於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客觀世界中的問題,用數學的語言去解釋客觀世界中的問題,用數學的經驗與方法去解決客觀世界的問題。

所以此環節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活動:

第一層次,由學生思考今日認識的《分數的基本性質》這一規律能夠幫忙我們解決哪些數學問題?由於前期的經驗,學生很快能夠思考到能夠幫我們進行分數的變換,也可能會想到計算、大小比較、解決問題等等。

第二層次,以課後練習第六題作爲例題。之所以這樣安排是因爲此題比較簡單,十分適合學生髮現進行分數恆等轉化的方法。所以,此題能夠放手由學生解決,重點關注於學生解決策略的優化。

第三層次,提出“分數分子與分母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分數大小是否不變?”由學生思考證明,目的是經過反例更加深刻的幫忙學生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

環節四:課堂小結

本課的小結,主要經過兩項活動。第一項活動,由學生自主閱讀《分數基本性質》這一部分的教學資料,書上的研究過程與自我的研究過程之間的相同與不一樣,目的在於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第二項活動,請學生結合板書,梳理本課的學習筆記,目的在於一方面能夠培養學生總結歸納的本事,另一方面能夠培養學生記數學學習筆記的習慣與方法。

其實對我來講,能和孩子們一齊研究趣味的數學問題本身就是一種歡樂,這種歡樂需要在課堂之中經過真實的數學活動,才能在師生之間有效相互傳遞。

篇44: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分數的基本性質》是人教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的資料,它是在學生已掌握了商不變的性質之後,並在已有應用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分數的基本性質》在分數教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約分,通分的依據,對於以後學習比的基本性質也有很大的幫忙,所以,分數的基本性質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之一。我在設計這節課時,大膽利用”猜想和驗證“方法,留給學生足夠的探索時間和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得到不僅僅是數學知識,更主要的是數學學習的方法,從而激勵學生進一步地主動學習,產生我會學的成就感。對這部分資料我是這樣設計教學的:

一、遷移引入,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繫。

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能夠利用商不變的性質進行正遷移,所以我在複習環節時出示:”12÷4=3120÷40=31200÷400=3,問:觀察這三道算式,你回憶起以前學過的什麼規律根據除法和分數的關係,猜猜看分數也有這樣的規律嗎幫忙學生意識到商不變規律與新知識的學習具有定的聯繫,爲新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用故事情景引入,增強解決問題的現實性。

教學一開始,就以一段故事《三個和尚分餅》引入課題,這樣不僅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調動了學生的求知慾望,充分運用了猜測和情景引入等方式,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對新知識的探究過程中,把抽象的分數基本性質具體化了。然後,我抓住分數基本性質的本質屬性,透過讓學生動手操作來發現三個分數之間的相等關係,之後引導學生一齊探索這三個分數之間存在的規律,從而把具體的知識條理化,歸納得出分數的基本性質,讓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在掌握所學知識的同時獲得成功的體驗。當總結出規律後再提出爲什麼那裏的相同數不能爲零,並透過商不變性質的性質、分數與除法的關係,使學生全面理解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在教學中我還注意關注學生的多種思維方式,鼓勵學生用自我的語言敘述解決問題的過程,體現了對學生觀察潛力、動手操作潛力、邏輯思維潛力和抽象概括潛力的培養。

三、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先進行基本練習,深化對分數的基本性質認識,透過應用拓展,使學生加深對分數的基本性質的理解,如遊戲:教師寫一個分數,你能寫出和教師相等的分數你能寫幾個寫的完嗎在寫的時候,你是怎樣想的1a=7b(a和b是不爲0的自然數),當a=1、2、3、4…的時候,b分別=a和b爲什麼有怎樣的關係爲什麼有這樣的關係呢並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潛力。本節課出現的問題也很多,如在進行分數的基本性質與商不變的規律的溝通聯繫時,只是對照兩句性質進行,沒有舉出具體的例子,如果能有把這兩個規律之間的轉化採用舉例、填空的形式,能給學生以直觀的體驗,勝過用語言的描述。

篇45: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分數的基本性質是在學生認識了分數,掌握了分數和除法的關係,商不變的性質之後進行教學的,本節課的教學自以爲有以下成功的地方:

1、利用舊知引入,鼓勵學生大膽猜想。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讓學生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過程,發展合情推理本事,培養創新意識,猜想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法,是創新的前奏。所以,在教學本節課時,先引導學生複習分數和除法的關係,商不變的性質,然後讓學生大膽猜測分數是否有這樣的性質,之後經過進取探索,驗證猜想。

2、用生活情境引入,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

新課標強調指出: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所以課伊始,我舉出這樣的實例:小紅和小強每人都有八元錢,小紅拿出自我錢的24買了一份薯條,小紅買薯條花了多少錢?小強拿出自我錢的12買了一瓶飲料,小強買飲料花去多少錢?讓學生動手用自我喜歡的方式分別表示出小紅和小強花去的錢。經過比較,學生髮現12=24之後又舉出這樣一個實例。王飛的爺爺和黎明的爺爺兩人開闢了一塊同樣大的菜地,王飛的爺爺在菜地的915種上了黃瓜,黎明的爺爺在菜地的35種上了黃瓜,他們種的黃瓜佔地一樣多嗎?請用自我喜歡的方式分別表示出他們種的黃瓜地。經過比較學生也發現兩人重的黃瓜佔地同樣多。得出915=35,最終引導學生比較每個式子的等號左右兩邊的部分,怎樣由式子的左邊得到右邊,怎樣由右邊得到式子左邊,初步感知分數的基本性質的資料。

3、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找出本質含義。

當學生由具體事例對分數的基本性質有所感知的時候,他們並不能一次完整地歸納出分數的基本性質的資料,教師先引導他們用自我的語言概括出分數的性質,再將自我概括出的性質與書上的結論進行比較,經過比較學生能夠發現歸納的規律並不精確,之後找出分數的基本性質中關鍵詞,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數、0除外。爲了讓學生深刻理解並牢記分數的基本性質的資料,我出了幾道確定題讓學生分析確定,從而加深理解記憶分數基本性質的資料。如: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一個數,分數的大小不變。分數的分子和分母乘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接下來再溝通商不變的規律與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內在聯繫,加深學生對分數的基本性質的理解。

4、讓學生驗證分數的基本性質。

以前上這節課,我總感覺這節課資料較簡單,學生很容易理解,所以探究出分數的基本性質之後就進行很多的練習,課堂顯得比較枯燥。所以這次在設計這節課時,探究出分數的基本性質之後,我讓學生經過生活實例,驗證分數的基本性質是否正確。經過讓學生大膽“猜想和驗證”,讓學生得到的不僅僅是數學知識,更主要的是數學學習的方法,從而激勵學生進一步地主動學習,產生我會學的成就感。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

1、學生舉例驗證時,舉生活事例的不太多,多數舉的是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變化而來的式子,應當在這個環節上進行一下疏導,讓學生在自我練習本上上畫一畫、動手摺一折、或剪一剪,經過動手操作來驗證自我的猜想是否正確,從而培養學生的動手本事,以及解決問題的本事。

2、針對個別練習部分學生無從下手

如24=()16=()12=1(),對於此題第一個空學生多數會填,但第二個空不明白從何處下手,總想與前一個分數比較找出該乘還是除以,不明白它們之間前後都存在相等的關係,不論根據哪一個分數能填出結果,解決問題都能夠,看來應用性質解決實際問題的還不熟練。

篇46: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分數的基本性質一課是本冊教材第四單元的一個資料。這部資料是學生在學習了分數的好處、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商不變性質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進一步學習約分、通分的基礎。而約分、通分又是分數四則計算重要基礎,所以,理解分數大小不變規律我覺得十分的重要。

本節課,我認爲探索分數大小不變的規律是難點,運用這個規律來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是重點。那麼在課堂中如何來體現這兩方面,我想用故事來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一)情境的創設。

課的開始,我講了一個猴媽媽分大餅的故事,(同學們,你們聽故事嗎,那教師給大家講一個故事。猴山上的猴子最愛吃猴媽媽做的大餅了。有一天,猴媽媽做了3只大小一樣的餅,他把第一隻餅平均切成了3塊,拿了一塊給第一隻猴子。第二隻猴子看見了說:“媽媽,我要2塊,我要2塊。”於是,猴媽媽把第2只餅平均切成6塊,拿了2塊給第二隻猴子。第三隻猴子更貪,說:“媽媽,我要3塊,我要3塊。”於是,猴媽媽把第3只餅平均切成9塊,拿了3塊給第二隻猴子。同學們,你們明白哪知猴子分得多嗎?)透過分大餅這一故事目的是想創設了一種和諧愉悅的氣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激起學生探索新知的慾望。在課堂實施中,我發現學生還是愛聽故事的,從這個故事中學生也能說出分到的餅的大小是一樣的。並能十分流利地說出了每個猴子分到每個餅的13,26,39。之後我提出疑問,既然你們剛纔說到三隻猴子分到的餅一樣多,那就意味着這三個分數的大小是相等的,那我們還沒有學過分子和分母不一樣的分數的大小比較,你怎樣明白這3個分數大小相等呢?就引出了規律的探索的第一步。

(二)、規律的探索。

在故事中學生得出這3個分數大小相同後,爲了給學生創設個性化的學習空間,我對學生說你能夠根據教師材料來發現這三個分數的大小是相等後,得出:分數的分子和分母變了,分數的大小不變。我追問:猴王把三塊大小一樣的餅分給小猴子一部分後,剩下的部分大小相等嗎?你能說出一組相等的分數嗎?這個追問我的目的是等一下讓學生觀察規律時,僅有一組分數覺得太少了,所以那裏讓學生再說出一組分數,帶給更多的學習材料,以便學生更好的觀察。又利用摺紙找到一組相等的分數。然後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的獨立思考,同桌的合作交流以及全班學生的交流,並透過教師的板書,很清楚的觀察到分子和分母是怎樣變化的。然後利用上頭的例子來驗證自我剛纔發現的規律是正確。最終自我發現的規律和書上的規律進行比較,得出相同的數“零”要除外的,從而完善規律。最終讓學生說說這個規律中哪些字十分的重要,並仔細嚴讀,更加牢固地掌握這條規律。當學生已經理解並掌握這個規律後,嘗試讓學生去解決生活中一些問題,讓學生感受到化成分母相同並且大小不變的分數是爲以後分數大小的比較做好準備。

(三)練習的設計

爲了有效地防止學生在課堂教學後期產生注意力分散,較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用心性。在練習設計方面,儘量給枯燥的練習賦予豐富多彩的形式,一方面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能夠放鬆學生的情緒,讓他們在簡單愉快的氛圍裏學習知識,由於時間緊張,所以練習的設計與原先的有所區別,只讓學生填了4個很簡單的填空,第二個練習是我寫了一個分數13,比一比在最短的時間裏,看哪個同學寫的分數多,並且大小相等。在巡視的時候,我看到大部分學生是後一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是前一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2倍(因爲課堂上的例子都是後一個分數與前一個分數都是2倍,3倍的關係),由於時間緊迫,也沒有好好的去利用這題進行擴展。

篇47: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1、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知識基礎出發進行教學。透過商不變的規律、除法與分數的關係的複習,幫忙學生意識到商不變規律與新知識的學習具有定的聯繫,爲新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

2、用故事情景引入,增強解決問題的現實性。採用學生自我親自觀察、操作,再分析怎樣做的方式,把學生推上學習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學生自我去解決問題。

3、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先進行基本練習,深化對分數的基本性質認識,透過應用拓展,使學生加深對分數的基本性質的理解,並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潛力。

運用情景引入和猜測的方式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研究;透過觀察、比較、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來進行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參與作用,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獲得了成功體驗。

篇48: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嘗試“選動”帶着思考學習

上課觀課品課我們每個教師的是基本功,參加這次骨幹教師研修班的第一天,班主任張教師就明確,寫一份教學設計或教學反思是每個學員的必修資料之一。經過第一週的理論專修後,我們數學科確定了兩位教師代表上課,其他教師分組備課。我和林松、楊友歡、黃美榕、溫智珺等組成了協助林雅梅教師進行《分數的基本性質》的教學團隊。雖然《分數的基本性質》林教師去年曾上過公開課,但由於教材版本不一樣,又是異地降級借班上課,給我們的準備時間僅有一天,教學的難度和強度可想而知。我們結合林教師和學生實際,經過商量,認爲適當修改原教案,借鑑金都天長國小的“選動課堂”中的“四最”模式就是我們的實事求是。

讓學,是我們這次研修的關鍵詞。如何實踐“學習者第一,把課堂還給學生”,我們想到了操作活動和小組合作學習這兩種最基本的學習策略,所以我們確定了“談話導入--提出猜想——驗證猜想——合情推理——實踐鞏固”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先經過讓學生選擇自我喜歡的兩個數字組成一個除法算式,根據商不變的性質寫不一樣算式。然後再根據分數和除法的關係,讓學生去猜想、觀察、感悟這些分數的關係,進而得出三個分數同樣大,再來觀察幾組分數的分子、分母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然後在觀察與分析中逐步感知分數的分子、分母都乘或除以同一個數,分數的大小不變。最終在概括與運用中對分數的基本性質構成了清晰的認識。每一個活動都調動學生學習的進取性,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從而體現了“學習者第一,把課堂還給學生”的教學理念。

“選動課堂”是我們跟崗學校---金都天長國小的校本特色。“選”,即選擇,“動”即活動,讓學生在學習資料、學習材料的興趣激發和情感驅動下,根據自身學情和拿手優勢而作出的一種自主探索、經歷體驗、交流彙報的學習行爲和課堂範式。我們在這幾天的學習中,感覺它的實踐性還是很適合數學學科的,所以借鑑了“選動課堂”策略,大膽進行教學設計的幾方面的嘗試。在組算式化分數時,選材料---選擇自我喜歡的兩個數字組成一個除法算式;在驗證猜想時,選資料---先選擇一個分數;選材料---從教師供給的四種材料中(長方形、正方形、圓、線段),選擇自我喜歡的圖形來探究;選方法----選用你喜歡的辦法(折、畫、剪、算等)驗證這兩個分數是相等的;在練習鞏固中,選層----有梯度的分層處理,一星題必做,二、三星題選做。

今日第四節課,林教師充滿自信的上臺展示,得到了著名特級教師傅頌九校長的充分肯定。他首先肯定了林教師的基本功紮實,充滿親和力的表達、教態,語言運用十分好。注重細節的把握和應用,十分有數學含量的教學設計,能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再遷移到猜想、驗證的環節突出了數學味。另外他還肯定了我們對“選動”理念的嘗試,關注學生的主體意識,講中生成,做中選擇,注重學習經歷,突出體驗性的東西。

從課堂的實際效果來看,我認爲林教師的《分數中的基本性質》最大的亮點是:讓在學生大膽猜想的基礎上,教師適時揭示猜想資料,並對學生的猜想提出質疑,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慾望。在探索“分數的基本性質”和驗證性質時,經過創設自主探索、合作互助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自行選擇用以探究的學習材料,充分尊重學生個人的思維特性,在具有較爲寬泛的時空的自主探索中,鼓勵學生用自我的方式來證明自我猜想結論的正確性,突現出課堂教學以學生爲本的特性。在練習的設計上,力求緊扣重點,做到新穎、多樣、層次分明,有坡度。第1、2題是基本練習,主要是幫忙學生理解概念,並全面瞭解學生掌握新知識的情景。第3題是在第1、2題的基礎上,進一步讓學生進行鞏固練習,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第4題經過生活應用,加深學生對分數的基本性質的認識,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不僅僅能照顧到學生思維發展的過程,並且有效拓寬了學生的思維空間,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

當然,這節課也有一些遺憾。傅頌九校長說,本節課因爲上公開課的頻率太高,在創意上可能有難度,要提議我們思考哪種範式最貼合新課標理念,不一樣的價值取向反映了區域教學的價值觀,要低的起點,高的收口比較好。比如說,本課如果從基本活動操作開始可能會好一點(不要再設計談話導入),在猜想、驗證環節,能操作的儘量操作,每人發一張白紙,寫一個分數,表示出來(創一個分數),再想一想,你還能表示幾分之幾,再折再表示,把發現的三個分數寫在一齊,比較大小,再換一張的紙,表示出大一點的分數……每組要有充分的發現,很多個案才能聚集,到底是乘或除以一個什麼數(黑板上貼滿了發現個案),再由特殊到抽象,能不能用一句話,來說說操作活動發現了什麼規律?再引發聯想,發現新規律和已有的知識(商不變)的聯繫,然後驗證,找相等的分數,再練習等等。

傅校長的提議既包含了對我們今後的教研期望,也指出了我們的症狀,在教學育人價值的起點上還需高一點,不能停留在傳統教學方式的改良上。雖然委婉,但我們還是明顯感到廣東禪城教育和上杭教育的差距和壓力,雖然我們也有種種客觀原因,但學習、思考將是我們持續發展的重要教學行爲。

近兩週的研修快結束了,理念和實踐兩個層面,我感覺收穫滿滿,感觸多多。人因外表而動人,人因思想而動心。要做,就做有思想的人;要教,就要帶着思想去教。

篇49: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我力圖讓學生在開放、愉悅、和諧的氛圍中參與學習。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國小生天生具有好奇好勝的心理特徵,而這些特徵往往是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的導火線。在本案例中,通過創設貓媽媽分繩子的教學情景,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急於要幫小紅貓排疑解惑,促使學生動腦想,動手操作,達到了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目的。

二、營造氛圍,合作探究。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在教學中要最大限度地啓發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實踐活動的過程,注重問題的探索性,留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去探索知識。在案例中,通過貓媽媽分繩子,小花貓說貓媽媽偏心眼。這時讓學生來當裁判,你認爲小花貓的話對不對,你準備怎樣來着手研究它?這時學生的好勝心被激活了,有的迫不及待的說,有的一聲不吭地動手實驗着,後來通過學生的實驗有力地證實了小花貓的話是錯的。就這樣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貫穿於故事情節中,使學生隨着情節的推進一步步探究知識的生成過程,學得趣味盎然,意猶未盡。

三、輕鬆練習,發展能力。

根據國小生好奇、好勝、好動、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的心理特點,爲了有效地防止學生在課堂教學後期產生注意力分散,較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在練習設計方面,儘量給枯燥的練習賦予豐富多彩的形式,一方面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放鬆學生的心情,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裏學習知識,同時也應注重練習的層次性、趣味性與開放性。在本案例中設計了:

①有探究結束後的數學診所。

②有新課中的嘗試性練習。

③更有智力大挑戰部分的必答題、搶答題、競賽題以及遊戲活動。學生在形式多樣的練習中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相互督促、相互補充、相互競爭,較好地把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結合起來,尤其是獲得優勝組的那些同學個個臉上洋溢出勝利的喜悅,增強了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

總之,在設計教案時要爲學生提供充分自主探求的空間,把探索、發現知識的權利還給學生,讓學生親身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讓數學課堂教學成爲煥發國小生生命活動的殿堂!

篇50: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數學知識的特點之一就是具有抽象性。我們的教學就應善於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幫助學生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從而較好地全面理解、掌握所學知識。

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開課以《三個兒子分田地》這一生動、有趣的故事導入,這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誘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接着讓學生猜測:這個過路人給三個兒子說了些什麼?(他們會停止爭吵呢?)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對新知識的探究。把抽象的分數基本性質具體化了。

然後,讓學生動手操作,用同一個單位“1”分別表示三個分數1/3、2/6、3/9,並將表示的份數分別塗上喜歡的顏色,觀察塗顏色的部分,你有什麼新發現?接着,引導學生從分數的意義入手,對三個分數,從不同方位進行觀察,從乘、除以兩方面分析,使學生從變中看到不變,在怎樣的變化中得出不變,從而將感性的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把具體的知識條理化,歸納得出規律,讓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在掌握所學知識的同時獲得成功的體驗。然後,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讓學生舉例。

再回到開課的故事,學生自然而然就知道了。當學生總結出規律後再提出爲什麼這裏的“相同數”不能爲零。使學生全面理解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在教學中注重了關注學生的多種思維方式,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敘述解決問題的過程,體現了不同的人學不同的數學的課程理念;也體現了對學生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培養。

篇51:分數的基本性質的教學反思

分數的基本性質的教學反思

分數的基本性質這節課是在學習商不變規律以及前面所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爲後面學習約分和通分奠定基礎。

成功之處:

1.重視知識的銜接,找準知識的生長點。在新知教學之前,我通過出示兩道除法商不變規律的問題,讓學生髮現在整數除法中,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商不變,由此引入分數的基本性質的教學。這樣設計學生在探究分數的基本性質時,就會利用已有知識進行遷移,從而發現分數的基本性質,即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這樣通過類比,由於分數與除法的關係,使得分數的基本性質、商不變規律在語言敘述上具有很多的相似性,這樣也就能更好的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

2.加強直觀操作,經歷新知的探究過程。在例1的教學中,通過摺紙、塗色等操作活動,幫助學生獲得具體、真切的感知,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就會發現1/22/44/8的塗色部分的大小相同,也就是這幾個分數具有相等的關係,由此讓學生進行更進一步的觀察,在這個相等的.分數中,分子和分母的變化規律,也就是從左往右看分子和分母同時乘2,分數的大小不變;從右往左看,分子和分母同時除以2,分數的大小不變。進而讓學生舉例進行加以驗證,最後概括出分數的基本性質。在整個過程中,既滲透了不完全歸納的思想,也培養了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不足之處:

學生在練習中在數軸上表示相同的分數時,個別學生會出現沒有應用分數的基本性質來進行思考並解決問題,導致出現錯誤。

改進措施:

要注重引導學生應用所學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學習的思想方法。

篇52:《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分數的基本性質”是學生在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商的變化規律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進一步學習約分、通分的基礎,而約分和通分又是分數四則運算的重要基礎,因此,理解分數大小不變規律就顯得尤爲重要。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難點是應用分數的基本性質解決問題。本節課,我依然是採取的是“四步課堂模式” 進行教學。

一、情境引入,解題明標。

開課,我首先創設了一個老爺爺給兩個兒子分土地的情境,(一個兒子分得它的1/2,另一個兒子分得它的2/4,結果兩個兒子爭吵起來,這時,聰明的阿凡提聽到了就哈哈大笑,而且對他們說了一句話就讓他們停止了爭吵。你知道阿凡提爲什麼會笑?他又對他們兄弟倆說了什麼呢?)通過分土地這個故事,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了一種和諧愉悅的氣氛,同時也順利過渡到新課的學習。

二、對學交流,理解規律。

通過預習,學生已經知道什麼是分數的基本性質,只是還不太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在第二環節,我首先讓學生藉助手中的正方形紙片先獨立的分一分、塗一塗、比一比,發現1/2=2/4=4/8,再與對子交流自己的發現。一個例子不能讓所以學生完全理解,緊接着我又讓學生自己舉兩個例子,然後再次對子之間交流想法。學生通過對例題的理解,再通過自己所舉的例子與對子的例子進行對比,最後發現“分子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即分數的基本性質。

例2主要是利用分數的基本性質,將分數化成分母或分子相同而大小不變的分數,這個內容比較簡單,學生基本能獨立完成,所以我再次發揮對學的作用,讓他們自己解決。

三、共享對抗,解決問題。

在學習完分數的基本性質後,教材中有一個想一想: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係以及整數除法中商不變的規律,你能說明分數的基本性質嗎?這個問題對於學生而言有一定難度,因爲這要將前面所學的兩個知識聯繫起來描述,需要高度的概括能力,所以我將這個難點交由小組內大家集體討論。從課堂巡視結果看,絕大多數的小組在組內優生你一言我一語的帶動下,基本能說清這個問題。

四、多樣練習,鞏固提升。

在練習的設計上,力求緊扣重點,做到新穎、多樣、層次分明、有坡度。第1、2題是基本練習,主要是幫助學生理解概念,並全面瞭解學生掌握新知識的情況;第3題是在前兩題的基礎上,進一步讓學生進行鞏固練習,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第4題則是通過遊戲,加深學生對分數的基本性質的認識,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這樣,不僅能照顧到學生思維發展的過程,而且有效拓寬了學生的思維空間,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篇53:《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今天我執教了《分數的基本性質》這節課,連同校長在內同科不同科的老師去了22個,合校以來第一次聽課座位排列上以小組形式,第一次聽課中嘗試儘量讓學生說……也許有太多第一次的嘗試集中到一塊實驗,效果與預設的差別很大,尤其是學生沒有討論起來,這是我意想不到的,平時學生表現較積極、討論不算過於熱烈,也不至於太冷淡,就像胡老師說的是不是自己感覺被冷場了,的確有此感覺。

我覺得或許是自己對於自己的學生過於自信,忽略了認真備如何提高學生的活躍性。最初的目的是學生先通過練習複習回憶舊知,然後再次預習後完成任務卡一上和任務卡二上的挑戰!,通過學生彙報交流,師生共同學習探究新知,以學生講解爲主,老師輔助補充,然後練習鞏固所學新知。最終智慧大闖關,闖關成功突破難點,解決現實問題。雖然知識掌握方面達到了預設,但是中間過程學生反應過於沉悶,導致我有時腦子貌似有點亂而斷片了,當時腦中在快速搜尋採用何種方法調動起學生的活躍性。

或許本身我就是這種很理性的性格導致親和力上有所欠缺,希望日後儘量改正。

篇54:《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因此數學課堂教學中必須把教師的教變成學生的學,必須深入研究學法,建立探究式的學習模式。教師應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學習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觀察、討論、合作、探究學習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分數的基本性質》的教學設計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學法的設計,從大膽猜想、實驗感知、觀察討論到概括總結,完全是爲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而設計的。具體表現在:

1、學生在故事情境中大膽猜想。

通過創設“猴王分餅”的故事,讓學生猜測一組三個分數的大小關係,爲自主探索研究“分數的基本性質”作必要的鋪墊,同時又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2、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科學驗證。

在學生大膽猜想的基礎上,教師適時揭示猜想內容,並對學生的猜想提出質疑,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慾望。在探索“分數的基本性質”和驗證性質時,通過創設自主探索、合作互助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自行選擇用以探究的學習材料和參與研究的學習夥伴,充分尊重學生個人的思維特性,在具有較爲寬泛的時空的自主探索中,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來證明自己猜想結論的正確性,突現出課堂教學以學生爲本的特性。整個教學過程以“猜想——驗證——完善”爲主線,每一步教學,都強調學生自主參與,通過規律讓學生自主發現、方法讓學生自主尋找、思路讓學生自主探索,問題讓學生自主解決,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

3、讓學生在分層練習中鞏固深化。

在練習的設計上,力求緊扣重點,做到新穎、多樣、層次分明,有坡度。第1、2題是基本練習,主要是幫助學生理解概念,並全面瞭解學生掌握新知識的情況。第3題是在第1、2題的基礎上,進一步讓學生進行鞏固練習,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第4題通過遊戲,加深學生對分數的基本性質的認識,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這樣不僅能照顧到學生思維發展的過程,而且有效拓寬了學生的思維空間,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

反思教學的主要過程,覺得在讓學生用各種方法驗證結論的正確性的時候,拓展得不夠,要放開手讓學生尋找多種途徑去驗證,而不能侷限於老師提供的幾種方法。因爲數學教學並不是要求教師教給學生問題的答案,而是教給學生思維的方法。

篇55:《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1、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的感知、理解、提升、歸納、概括方面,我注重對學生數學思維的表達、辨析、質疑的訓練,儘量不給學生的數學思維加上框框,讓學生展開思維,大膽思考,學生也提出了不少有價值的問題,如:這相同的數能不能包括小數,如果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上或除以一個小數,那所得的數還是不是分數呢?爲什麼要零除外?大小不變能不能說成結果不變呢?等等一系列有價值的問題,並重視引導學生採用舉例說明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我想這可能也是我這節課比較有收穫的一個環節了。能真正地體現自主開放,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2、在本節課的設計中有兩處合作交流:一個是在驗證猜想時合作,由於對小組的要求比較複雜,所以我運用了多媒體優勢將小組合作要求打在屏幕上,這樣學生就有了合作的方向,並且能對合作的效果加以對照,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另一個是在發現規律時合作探究,交流溝通。這時由於本班學生的實際,學生基本上處於一種交流的狀態,不能說是合作了。有待今後對這個問題進一步努力。

3、有效地處理課堂生成資源當教師個人的設計意圖與學生的實際的實際不相符合,而學生表現出來的行爲或語言又是有價值的,這時教師該怎麼處理,我認爲這就是對課堂生成資源的把握問題了。另一個課堂生成點在其中有一個學生運用了商不變的性質來解釋了1/4=2/8=4/16的原因,我卻忘了將本節課的一個培養學生遷移類推能力的知識點遺漏了,那就是商不變的性質與分數的基本性質有什麼聯繫與區別?這是一個很具有探究交流價值的問題。可惜我在預設與生成的把握方面做得比較欠缺,暴露出的問題也正是今後必須要努力去學習的地方。

4、練習的設計爲了有效地防止學生在課堂教學後期產生注意力分散,較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練習設計方面,儘量給枯燥的練習賦予豐富多彩的形式,一方面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放鬆學生的心情,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裏學習知識,本案例中設計了:①有探究結束後的分辨是非,②有新課中的嘗試性練習,③有遊戲活動。較好地把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結合起來,學生學得輕鬆、愉悅。但在學習新知的過程中如何與練

習有效地融合在一起,這也是一個很值得我個人反思的地方

反思教學的主要過程,覺得在讓學生用各種方法驗證結論的正確性的時候,拓展得不夠,要放開手讓學生尋找多種途徑去驗證,而不能侷限於老師提供的幾種方法。因爲數學教學並不是要求教師教給學生問題的答案,而是教給學生思維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