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五步三查教學模式心得體會

目錄

五步三查教學模式心得體會
第一篇:五步三查教學模式心得體會第二篇:五步三查教學模式第三篇:五步三查教學模式反思第四篇:“五步三查” 課堂教學模式解讀第五篇:“五步三查”課堂教學模式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五步三查教學模式心得體會

五步三查教學模式心得體會

本學期開學初,學校聚集領導班子和骨幹教師代表,圍繞如何進一步提升我校教學質量召開了專題會議。藉此機會,教導主任傳達了中心校會議精神,明確本學期的重點工作將圍繞學習和嘗試“五步三查”教學模式,打造高效課堂,全面提升教學質量。班子會議上,我們分析了近幾年學校教學質量忽高忽低的重要原因:其一是教學質量比較好的班級,這些輔導老師屬於典型的包班發展,在教學上雖然沒有自己的特色,卻起早貪黑,勤勤懇懇,培優補差抓的比較實在,教學質量得到了保證,屬於典型的功夫型。其二是教學質量不高或者下降較爲明顯的班級,這些班級的輔導老師多數爲年輕教師,對教學充滿激情,但因爲經驗不足,對課標把握不夠準確,教學方法單一,駕馭和管理課堂的能力欠佳,沒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教學質量無法得到提高甚至較之前有所下降。隨着課堂的規範,我們如果還採用過去包班制已經是不可能了,現如今只有規範課堂教學,努力打造高效課堂,加強家校合作,方能全面提升學校教學和育人質量。最終班子一致決定學習和嘗試新的教學模式,我們不僅可以借力來提升質量,在某些方面我們還佔有很大優勢:班額不大,家長支持,教師隊伍年輕,接受新事物較快,又恰逢上級提出學習“五步三查”教學模式,對我們來說可謂是機遇難求!

一、提高教師學習力,用理論作導向

1、集中學習,共同嘗試

孔文權教務主任帶領全體班子先學習“五步三查”教學模式的具體內容,並結合學校實際情況談談各自的理解情況,同時要求教師利用課餘時間先在網絡上自學,利用每週教研時間談談各自對(請收藏本站:)所學內容的理解和所教學科的感受。

2、採購書籍,汲取智慧

赴安陽殷都中國小學習,專門爲老師們採購了《導學案的編制與使用》《怎樣讓課堂展示更精彩》《課堂檢測與堂堂清》《高效課堂走進殷都低年級》《考試大變臉》《殷都特色的教育教學評價》等書籍,書中將理論知識和課堂實錄有機結合,給每一位教師指明瞭課改勢在必行的大形勢。書中有三句話給了我啓示,也給老師們以啓迪:一是把孩子交給我們3年、6年,我們就要爲孩子30年奠基,爲民族100年負責!——這是教育人的胸懷。二是孩子等不得,教育等不得,我們要先行在路上,在行動中解決一切可能遇到的困難。——這是教育人的氣魄。三是改革就是破與立的協調,我們必須遵循教育規律,腳踏實地地走好課改的每一步。——這是教育人的智慧。

二、激發教師內動力,向實踐求真知

1、與其兩難,不如選擇痛

或許是大家對“五步三查”教學模式學習的不夠透徹,還擔心嘗試之後會不會事與願違,造成邯鄲學步。導致剛開始班子成員和部分教師還有爲難情緒,都覺得不嘗試新的教學模式今後的路也很難走,嘗試新的教學模式路也不好走,與其很難走還不如大膽的學習、嘗試“五步三查”教學模式。於是語數英教研組長、和骨幹教師逐步大膽嘗試,並不斷反思,每次教研的主題均圍繞“五步三查”來研討交流,及時總結再實踐。

2、廣開渠道,藉助於外力

孔主任在網絡上搜尋到個別“五步三查”教學模式視頻資料,組織教師觀摩、研討交流。摸着石頭過河來嘗試新的教學模式的滋味不好受,領導班子陷入沉思,只有空洞的理論卻沒有實質性的經驗,這對於學校經驗不深的年輕教師來說無非是一種挑戰。有幸安排了部分骨幹教師聆聽了培育國小舉辦的專家講座,內容是關於構建小組文化和導學案的編寫和使用。爲此我們對這次活動進行了錄製,爲的就是讓每一個未能參與的老師再次學習,仿效。

3、督查與完善評價機制有機結合

通過摸底排查,實際教學中數學學科老師一直堅持嘗試,語文學科和英語學科教師有個別教師在嘗試,有個別老師的課堂卻是穿新鞋走老路,學生聽課積極性不高,教學進度推不動,造成課堂質量耗時低效。爲此我們組織班子,出謀劃策,積極推進嘗試教育模式的力度,班子成員對使用“五步三查”教學模式的老師採用了跟蹤、引導、談話、鼓勵、抽查、反饋等多種形式和方法,效果還是有的。不管是何種原因,學校還要加大查看教師備課力度,落實導學案的編寫,重視小組建設的培訓和指導,逐步完善課堂教學評價機制等,敢於向低效課堂亮劍,以表我們嘗試“五步三查”教學模式,打造高效課堂的決心和魄力。

三、提升教師反思力,以創新孕希望

我們主張高效課堂的實施需要經歷“臨帖——入帖——破帖”的階段。通過“臨帖”,規範和矯正教師的教學行爲,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從這個角度講,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是推行初期階段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且不可以教學是個性化的藝術爲由,而否定模式在這個階段推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否則又誤入經驗教學的泥潭,導致課改不倫不類,直至最終失敗。“走入模式”是爲了更好地“走出模式”、“生成模式”,這種建立在熟能生巧的技術之上的教學行爲,方爲真正的創造,直至最終形成本土化的教學特色或者個性化的教學藝術。

“一所農村學校,不僅想着讓學生考出高分,還想着讓學生“學會學習”,還想着讓教師留下來待得住,更讓教師在這裏找到了工作的激情,學會了研究,不滿足維持現狀,敢於朝自己“動刀”,用改革贏得發展先機……”山林學校用20年的探索,走出了一條適合師生髮展的教育之路。《山林學校的鄉村教育路》讓孩子快樂而不是痛苦地學習;讓學校在改革中敢於承擔壓力、破除阻力,看到希望;讓教師不僅是教知識更要在工作中收穫幸福。作爲教育工作者,要提升教學質量,我們必須要經歷刮骨療傷之痛,改變原有的、陳舊的教學方式,不斷創新,不斷實踐、不斷反思,不斷完善,才能適應和滿足現代學生學習的需求。

鄉村教育家王山林校長說得好“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不是盡善盡美的,只有不斷創新,纔會富有活力,纔會更遠更久。”經過短暫的學習和實踐,雖然我們做的還不夠精彩,但是我們仍然堅信,課改之路,只要走就會越來越寬;教學質量的提升,只要努力,就會看到希望。

第二篇:五步三查教學模式

? 模式:五步三查模式

1. 模式簡述:第一步,學案自學,找出學習困惑;教師“一查”自學進度、效果 第二步,圍繞困惑對學、羣學第三步,以小組爲單位,在組長組織下,“展示”學習成果,謂之小展示;教師“二查”展示過程中暴露的問題。第四步,教師根據小展示暴露出來的共性問題,組織全班“大展示”第五步,學生歸位,整理學案、整理糾錯本;教師利用對子“三查”對子測評。

1. 五步三查模式是課堂操作的抓手,是高效課堂的基本規範。形象地說:是飛機起飛

需要的“跑道”,是到達目的地的載客汽車,是傳統教學方法的升級版,是現在化的收割機取代農耕時代的鐮刀。

2. 主張模式至上並非唯模式,而是教之“規”,學之“範”。尊重模式便是尊重“三

效,既效益、效果、效能。

3. 模式是課堂產品的“生產標準”,模式是課堂模式的“四評一控”操作技法 ? 操作:高效課堂模式的“國評一控”操作技法

四評:1、自學三要:圍繞導學案預習、自主解決50%問題、標註出疑難問題。

2、課堂三看:自主程度、合作效度、探究深度。

3、小組三評:互動溫度、拓展寬度、生成的高度

4、展示三性:展示選擇近共性問題、強調展示過程中的互動性追求生成的價值性

一控:學生主體學習過程,教師主導課堂成果。附:課堂三看:看自主程度、看合作效度、看探究深度。

1. 看學生參與的人數多少?是100%還是大於或者小於100%,要求一節課參與人數不少

於120次。

2. 學生參與的質量如何?“質量”指標體驗在表達能力、情感態度、書字板書、是否

有知識性錯誤。

3. 導學案或者預習筆記的檢查。這是五步三查中的“第一查”,教師要依據這一“查”,

而決策課堂導入、環節安排等。

小組三評:互動的溫度、拓展的寬度、生成的高度。

注:小組學習決定着高效課堂的成敗。對於已經實施了高效課堂的學校,也必須進一步研究、利用好小組學習這一形式。如何分組、怎樣結對?組與組什麼關係?組內對子是什麼關係?怎樣組織對子測評?對子與對子是什麼關係?

1. 所謂互動溫度,是指學習氛圍和學習狀態,

2. 拓展,既要寬度也要深度,要敢於讓學生向未知領域義無反顧地行走下去,較真和

鑽牛角尖。所謂寬度,是指知識點與點的黏連,條與條的鉤掛,塊與塊的整合,類似滾雪球。

3. 生成什麼樣的高度?要堅決摒棄單純的知識學習,從三維的角度去考評價值性。要

從“專題”、“專項”、“專利”的高度審視高度。

展示三性:選擇“近共性”問題、強調學習者之間的互動性、追求生成的價值性。

注:展示即“發表”。發表即爲了實現心靈的“獲取”:評價、批評、接受或獲取某種情感的期望。 展示是解決學習內驅力的最好手段,是一把“金鑰匙”,千萬不可看輕展示。另外,展示還是學習成果的最直觀暴露,是教師進行學情調查的直接途徑,是教師課堂決策的依據,是教師教學智慧的發源地,是學生獲得學習情感支持的化學分子,是課堂抵達“知識超市、生命狂歡”的保證。高效課堂也可以說是一種“展示文化”。缺乏了展示,就等於“離魂寡居”,課堂就會變得“灰冷陰暗”,沒有展示的課堂是畸形的課堂,是“死課堂”,是遠離了人性的課堂,是沒有溫暖、力量、活力的課堂。

第三篇:五步三查教學模式反思

“五步三查教學模式”教學反思

汪清三中 王秀英

開學以來,我一直在嘗試着、摸索着、體驗着五步三查的教學模式。學生通過獨學、對學、羣學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讓我感受到了每位學生在交流與探討中的共同成長及共同成長的快樂。

學生們在對學、羣學中,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每個學生都在參與中體驗學習的快樂、獲得心志的發展,在生生互動中,我也體驗到了與學生一起和諧學習的愉悅。

在我的課堂中,我堅持着每節課給學生出示學習目標,學生通過獨學、對學、羣學等學習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做爲我這個配角來說,我感受到了,依靠學生自己的努力探索得到的知識,那纔是真正的知識,學生才能想得起,記得牢。因此通過課改,我在逐步實踐,在教學中應儘可能給學生提供自主實踐的機會,爲學生營造一個自主發揮、自由創造的空間。將探究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給他們多一些表現的機會,給學生一種到達成功彼岸的力量,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探索知識,完成學習任務。

通過聽課、聽講座及自己親身去體驗來學習五步三查教學模式,我認爲和諧的學習氛圍及學生的學習興趣頗爲重要。所以在我的課堂教學實踐中,讓我懂得了堅持鼓勵和誘導、激趣相結合,做到及時的去評價、鼓勵每位學生,讓學生排除爲難情緒,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想辦法去調動每位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全員的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中來。

當然,操作過程中,教學模式應服務於教學內容,不能一成不變。在熟練應用“五步教學法”的基礎上,可以提倡改進和創新,追求教學個性和特色。比如:用豐富的語言讓課堂充滿情趣;以多種輔助方式創設情境; 用媒體引發好奇;用節目表演激活課堂;開展組際競爭;使用擂臺賽,開展對手間個人競爭??讓學生真正動起來、活起來、樂起來,讓我們的思品課堂真正的充滿歡聲笑語和情趣。

第四篇:“五步三查” 課堂教學模式解讀

“五步三查” 課堂教學模式解讀

逍遙鎮中

第一部分 “五步三查”模式基本結構說明

一、“五步”:指課堂環節五個基本步驟。

1.第一步:獨學;

2.第二步:對學、羣學;

3.第三步:組內小展示;

4.第四步:班內大展示;

5.第五步:整理學案,達標測評。

二、三查:指課堂上的三次關鍵性的學情調查。

1.一查:在學生獨學時;

2. 二查:在組內小展示時;

3.三查:在整理學案,達標測評時。

第二部分 “五步三查”基本操作詳解

一、第一步:獨學。“獨學”指學生個體學習而言。

在獨學環節開始之前,通常要進行對上節課有關知識的反饋檢查和新課的導入。

(一)檢查反饋:從檢查內容和檢查對象上要注意分層次,並重點關注c層次學生(即潛能生)。是否需要檢查或者檢查哪些內容和哪些學生可依照上節課學案整理過程中和達標測評過程中暴露的問題或學習組長反饋上來的情況而定。檢查最好以爬黑板方式進行。

(二)新課導入:導入雖然不作爲課堂的一個基本步驟來看待,但它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正如德國教育家阿道爾夫·第斯多惠所言:“教學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所以導入的作用主要體現在:激發學習動力、調整學習狀態、創設學習情境、建構知識系統等方面。導入新課後要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三)獨學要求:找出問題(找出不會的)

高效課堂下的學生獨學,以導學案爲抓手,以問題爲主線,並運用雙色筆就獨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做好標註,帶入對學、羣學中解決。

1.獨學對學生的基本要求:

⑴紀律要求。高效課堂一般不做硬性的紀律要求,以不影響別人的學習爲宜。

⑵問題入手:獨學解決的問題一般是導學案中的基礎類題目,要求人人過關的題目。這就要求教師在編制導學案時要分層次設計各類題目。

⑶雙色筆標註:對於經過獨學未能自主解決的問題,用雙色筆做好標註,以便帶着這些問題通過對學、羣學來解決;

⑷向組長彙報。當獨學環節完成後要及時告知本組學習組長,由組長向老師報告獨學進展情況,便於教師掌握時間。一旦學生的這種學習習慣養成之後,學習時間和學習進程便可以自我控制,這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第一步。

2.獨學對教師的基本要求:

⑴關注學習狀態。 ⑵尊重個體差異,不搞“一刀切”、“齊步走”。⑶適時點撥指導。⑷點評小結。

二、第二步:對學、羣學。(學會不會的)

(一)對學生的要求:

1.先對學。首先通過同層次學生的對學力求解決獨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後羣學。以學習小組爲組織單位,由學習組長組織成員對照導學案開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對子幫扶,真正實現“兵教兵、兵強兵、兵練兵”。

3.深入探究。對學、羣學的過程,既是解決獨學中存在問題的過程,也是發現新問題、探究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過程。從而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能力。

(二)對教師的要求:基本上同獨學環節的要求。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做好小組學習問題的跟蹤調查,並做好必要的問題記錄。

三、第三步和第四步:組內小展示和班內大展示。(人人展示自己學會的)

(一)小展示和大展示的區別。

“小展示”指小組內由學習組長組織的展示,組員將學習成果在小組內進行展示彙報;“大展示”指小組在全班進行展示彙報,一般由教師組織,當然也可以由學生代表組織。二者的區別在於展示的範圍不同、問題的共性度不同和內容的層次不同。小展示的目的是一方面展示對學、羣學的學習成果,另一方面暴露對學、羣學中尚未解決的問題,並由學習組長將學習成果或暴露問題彙報給老師,便於教師把握學情,進行大展示。

(二)對學生的要求

1.展示的基本要求——展示要體現“四性”。

展示絕不是對導學案上問題答案的重複性講解。學生已經解決的問題不需要進行展示,無論是組內小展示還是班內大展示一定是“提升”。爲此要突出展示的“四性”:即問題性、層次性、互動性、創生性。

2. 展示行爲常規要求

⑴聚焦問題

① 準備動作要快、靜、齊。減少準備的時間。無論是展示者,還是聽展者,都要迅速進入狀態;

②聚焦時要避免學生“平行站位”,要有層次,保證每個學生都能站在最佳位置,不影響聽課。

③班額較大的班級,由於受空間限制,儘可能減少無謂的走動,前面的同學要做到不遮擋後面同學的視線。

⑵展示對學生的要求

①展示者提前進入預定位置,上組展示評價完,自己迅速到位,不耽誤時間。②展示者面向全體同學,講解時要用教杆等必要教具,側身講解。做好展示的導入,結語及組間過渡。

③展示者準備要充分,對展示內容要熟知,鼓勵拓展性展示,不做無效展示,要把展示內容組織成展講語,展示時儘量脫稿或半脫稿,切忌照本宣科。

④展示者聲音洪亮,語言流暢、規範,切忌囉嗦,準確把握展講時間,避免拖泥帶水,浪費時間。

⑤展示者要充分運用展示藝術,善於運用肢體語言,根據學科特點,說、學、演、唱,書寫、描繪淋漓盡致,達到既傳授知識又感染人的效果。

⑥板書要迅速、工整規範,合理運用雙色筆,板面設計要合理、規範、美觀。爲了節省時間,板書一般可以放在羣學或者小展示時進行。

(三)對教師的要求

這是考量教師綜合素質的最關鍵環節。概括地講,我認爲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追問、點撥、引導、啓發和評價上。而不是講解、講授上。正像葉聖陶先生所言:“教師之爲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

1.學情調查。2.適時引導點撥。 3.即時性評價。4.備課預設很重要。

四、第五步:整理學案,達標測評。

通過前面的小組學習與展示,學生整理學案而後教師組織達標測評。

(一)對學生的要求

1. 整理學案。

2.對子檢查。結爲對子的兩名同學相互檢查,狠抓重難點、疑點的落實。尤其是雙色筆標註的問題的落實。

3.學習反思或學後記。讓學生養成學思結合的好習慣,在反思中不斷感悟,不斷提升。

(二)對教師的要求

1.組織達標測評。教師根據導學案最後的測試題(也可以臨時添加題目)組織小對子、小組長檢查或抽測。題目的設計上要體現分層次的原則,按照基礎題、提高題、拓展題,要簡而精。達標測試檢查的形式靈活多樣,教師可以組織小組長之間互查、小組長檢查或是抽查部分學生,但最終要達到把握學情,瞭解每一名學生的學習情況,尤其關注潛能生。這也是對下一節課反饋檢查的主要依據。

2.學情調查。教師要了解整節課學生掌握的情況,分析不同層次學生存在的薄弱環節,並在導學案的設定位置做好記錄,作爲下節課課前反饋和單元測試的依據。

教師在運用“五步三查”高效課堂教學模式進行課堂教學時,深刻體會到這樣的課堂不僅僅是教學,而是教育。在具有生活性、開放性、生成性的課堂環境

裏,課堂即社會,蘊含着自主、合作、溝通、競爭、創造、自由、批判、挑戰等等,這些都是一個人一生髮展不可或缺的寶貴品質。

第五篇:“五步三查”課堂教學模式

“五步三查”課堂教學模式

2014-11-07 17:33

“五步三查”課堂教學模式是在杜郎口課堂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總結形成的一套具有普適性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是對高效課堂理念的最佳呈現。

“五步三查”課堂教學模式在步驟命名、環節設計和操作的基本流程上力求簡單易記、簡便易學,方便一線教師掌握和運用,並儘可能從方法和規律的角度來指導教師付諸教學實踐,很好地解決新課程理念“頂天入地”的問題。本期特邀高效課堂培訓專家張海晨對此模式進行系統解讀。

“五步”:指課堂環節五個基本步驟。

第一步:獨學;

第二步:對學、羣學;

第三步:組內小展示;

第四步:班內大展示;

第五步:整理學案,達標測評。

三查:指課堂上的三次關鍵性的學情調查。

一查:在學生獨學時;

二查:在組內小展示時;

三查:在整理學案,達標測評時。

第一步:獨學

“獨學”指學生個體學習而言。在獨學環節開始之前,通常要進行對上節課有關知識的反饋檢查和新課導入。

(一)檢查反饋:從檢查內容和檢查對象上要注意分層次,並重點關注c層次學生(即潛能生)。檢查最好以爬黑板方式進行。

(二)新課導入:導入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其作用主要體現在:激發學習動力、調整學習狀態、創設學習情境、建構知識系統等方面。導入新課後要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三)獨學:所有能有效地促進學生髮展的學習,都一定是自主學習,如此學生纔會有主動性和創造性。

1.對學生的基本要求:課堂紀律以不影響別人的學習爲宜。學生以導學案爲抓手,以問題爲主線,並運用雙色筆就獨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標註,帶到對學、羣學中解決。獨學環節完成後,要及時告知本組學習組長。

2.對教師的基本要求:教師要高度關注各小組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態;尊重個體差異,不搞“一刀切”、“齊步走”;對個別學生尤其是後進生要適時點撥指導;獨學環節完成時要對各組進行即時性點評。

第二步:對學、羣學

“對學”指兩名同等學習程度學生的合作學習;“羣學”指小組內不同程度學生的合作學習或具體指“學習對子”間幫扶學習。對學、羣學環節仍然是以解決問題爲主線。

1. 對學生的要求:先對學,後羣學,繼而深入探究。首先通過同層次學生的對學力求解決獨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再以學習小組爲組織單位,由學習組長組織成員對照導學案開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對子幫扶,真正實現“兵教兵、兵強兵、兵練兵”。對學、羣學的過程,既是解決獨學中存在問題的過程,也是發現新問題、探究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過程。從而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研

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能力。

2. 對教師的要求:基本上等同獨學環節的要求。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做好小組學習問題的跟蹤調查,並做好必要的問題記錄。

第三步和第四步:組內小展示和班內大展示

“小展示”指小組內由學習組長組織的展示,組員將學習成果在小組內進行展示彙報;“大展示”指小組在全班進行展示彙報,一般由教師組織,當然也可以由學生代表組織。二者的區別在於展示的範圍不同、問題的共性度不同和內容的層次不同。

1. 對學生的要求:展示要體現“四性”:問題性、層次性、互動性、創生性。即從展示的內容上來講,要展示共性度高的問題,或者易錯點、重點、難點、焦點等問題;從展示的分工上來講,要避免精英展示,增強小組成員的參與度,爲不同層次的學生儘可能提供展示的機會,滿足個體需要,增強自信心,強化團隊合作意識與集體意識;從展示的方式上來講,要體現出師生、生生的交往,可以是疑難求助、質疑對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詩歌朗誦等等多種形式的互動交流;從展示的價值體現上來講,包括學習的方法總結、規律探尋、學習的新發現、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這樣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況,也真正體現出展示環節的必要性。

學生展示行爲中要聚焦問題,避免“平行站位”;展示學生要提前進入預定位置;展示者準備要充分,儘量脫稿或半脫稿;展示要聲音洪亮,語言規範;展示者要充分運用展示藝術,善於運用肢體語言;板書要迅速、工整規範,合理運用雙色筆。

聽展者的站位要合理,前後由低到高,保證全員觀看、聽展;坐要端正,站要直立,要做到擁而不擠;聽展要認真、不插嘴、不私下議論;要根據展示及師生補充點撥隨時記錄,做好即時性鞏固及導學案整理。

展示者展示完後,聽展者如有疑問要及時提出自己的觀點,其他同學可以進一步質疑對抗;質疑對抗要針對問題,避免不必要的爭論;聽展者主動質疑、補充要做到有搶有讓、語言規範、簡明扼要;進行對抗質疑時無需舉手,可直接起立發表自己的觀點。

聽展者在補充評價時,要用第二人稱,目視被評價者;不做重複、無意義評價,要積極發現優點,中肯指出不足;大膽鼓勵個性化、創新性的觀點表露,達到質疑對抗、文本批判、個性解讀、創新生成的目的;被點評同學要認真對待他人評價,及時改進。

2. 對教師的要求:組內小展示時,教師進行第二次學情調查;適時引導點撥;及時評價各小組同學展示的情況;在備課中要針對有關問題做相關的預案准備,以便能應對突如其來的問題。

第五步:整理學案,達標測評

通過前面的小組學習與展示,學生整理學案而後教師組織達標測評。

1. 對學生的要求:整理學案,主要包括對疑難問題的整理、個性化重難點、生成性知識整理、知識系統梳理;結爲對子的兩名同學相互檢查,狠抓重難點、疑點的落實;讓學生養成學思結合的好習慣,在反思中不斷感悟、不斷提升。

2. 對教師的要求:教師根據導學案最後的測試題組織小對子、小組長檢查或抽測;教師要進行學情調查,瞭解整節課學生掌握的情況,分析不同層次學生存在的薄弱環節,並在導學案的設定位置做好記錄。

效能分析

“路線圖”;小組合作學習定成敗;獨學、對學、羣學是學生學習的基本方法;學情調查是教學起點;展示、反饋、評價是基本手段;達標測評是學習效果的基本保證。

另外,教師在運用“五步三查”高效課堂教學模式進行課堂教學時,深刻體會到這樣的課堂不僅僅是教學,而是教育。在具有生活性、開放性、生成性的課堂環境裏,課堂即社會,蘊含着自主、合作、溝通、競爭、創造、自由、批判、挑戰等等,這些都是一個人一生髮展不可或缺的寶貴品質。 特別說明

一、高效課堂的一般性操作模式

由於學段、學科、課型、學習內容的難易度、學校作息時間安排的不同,在導學案的設計上就要有所調整,在課堂環節上也不一定執行“五步”的環節,根據需要做相應調整。

預習課型應側重於學生獨學、對學、羣學的環節,教師做好相應的小組學習輔導,並做好反饋評價;展示提升課型一般在課前已經進行了預習,完成了獨學、對學和羣學環節;單元(或課時)鞏固提升課,在導學案的設計上應由側重於“學”轉向側重於“練”,同時在問題的設計上要強化新課教學時學生的易錯點,從而達到“單元清,人人清”。在課堂環節上側重達標反饋,並做必要的展示。

在課堂各環節的時間分配上,由於科目、文本內容和學情不同,很難統一。就一般預設而言:導入新課、明確目標3-4分鐘;獨學7-8分鐘;對學、羣學5分鐘;展示25分鐘;整理學案、達標測評5分鐘。

二、高效課堂的去模式化問題

我們主張高效課堂的實施應經歷“臨帖—入貼—出貼—破貼”的階段。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是推行初期階段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且不可以教學是個性化的藝術爲由而否定模式在這個階段推行的必要性。待“固模過關”後,學校可以結合本校情況形成學校或學科課堂教學特色。

課改小貼士

三、重視預習、展示、反饋

預習、展示、反饋是高效課堂上最關鍵的三個環節,當然也可以是三個課型。預習是關鍵,展示是提升,反饋是保證。

歡迎閱讀其他精彩範文:

五步三查教學模式詳解

五步三查教學模式講解

五步三查教學流程操作體會

課改五步三查的心得體會

“五步三查”課改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