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教案(新版多篇)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教案(新版多篇)

國小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人教版2021模板 篇一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下冊《鉛筆有多長》(分米、毫米的認識)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在學習了釐米和米的基礎上,認識分米和毫米。教科書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藉助長度單位之間的關係,引入對新的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的認識,並關注了對長度單位之間關係的學習。

【教學目標】

1、經歷實際測量的過程,認識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掌握米、分米、釐米和毫米之間的關係,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實際意義,積累測量經驗,初步發展空間觀念。

2、能根據具體情境恰當選擇長度單位,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進一步體會單位的實際意義,初步發展估測意識,並激發學生對測量學習的好奇心和參與測量活動的主動性。

3、通過尋找生活中“1分米”“1毫米”的事物,加強對分米和毫米實際意義的體會,並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實際測量,知道1分米、1毫米有多長,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動手能力。

難點:通過實際測量體會米,分米,釐米,毫米之間的關係。同時,通過“估一估”、

“量一量”等活動,發展學生的估測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

學具:米尺,卡片,吸管,鉛筆,剪刀,測量單

【教學過程】

一、故事激趣,溫故引新。

1、觀看數學故事《偷吃紅土的小象》。

師:請看數學故事《偷吃紅土的小象》,看看在這個數學故事中能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數學思考?你有什麼好辦法?

2、回憶在測量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師:你覺得在測量時要注意些什麼呢?周老師帶來了現場留下的腳印,誰來測量?

生:測量並彙報,這個腳印的長度是10釐米。

3、揭示“分米”。

師:10釐米還可以用另一個長度來表示,它就是——1分米,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分米的認識。

師:你知道分米用字母怎麼表示嗎?

二、認識分米。(11:00之前必須結束)

1、在直尺上找出“分米”,揭示分米和釐米的關係。

師:現在請你拿出直尺找一找1分米,並用手指比劃出1分米的長度。

PPT 活動一:

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並用手指比劃出1分米的長度。

生彙報

師小結:藉助直尺,同學們充分的感受了1分米的長度,如果要把1分米和10釐米用一個符號來連接,你會選擇哪個符號呢?

師:很好!1分米=10釐米。

2、自主學習,進一步認識分米。

師:現在,我們對1分米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接下來請你拿出桌上的吸管,估一估這根吸管的長度比1分米長,還是短?

師:現在我們就利用這根吸管來繼續研究1分米。請看活動要求!

PPT 活動二:

估 估一估1分米的長度。

量 用直尺量一量,進行調整後剪下1分米長的吸管。

找 用1分米長的吸管比一比,量一量長約1分米或幾分米的物品。

生彙報

師小結:在今後的估計中,這些1分米、2分米、7分米(分別拿出吸管、文具袋,指出課桌的高)的長度都可以作爲我們估計的標準和依據。

3、發現米和分米之間的關係。

師: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分米和釐米之間的關係,上學期我們還認識了米,那米和分米之間又有什麼關係呢?請四人小組合作探究,試着在米尺上找一找,也可以藉助吸管來研究。

PPT 活動三:

小探究

1米 ? 分米

生彙報

師小結:真棒!我們通過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用手指來比劃1分米,還找到了生活中的1分米,相信同學們對分米已經有了充分的認識和感受!

三、認識毫米。

1、通過“量一量”,揭示毫米。

師:請用直尺在測量單上“量一量”鉛筆有多長?

生彙報

師:不是6釐米嗎?鉛筆的'長度比6釐米長,但是又不到7釐米,這時候就需要一個比釐米更小的長度單位來表示,它就是剛剛——毫米,用字母來表示。

2、通過自學,發現毫米和釐米之間的關係

師:剛纔我們一起對分米進行了研究,接下來請同桌之間用研究分米的方法,展開對毫米的獨立學習吧!

PPT 活動四:

找一找 在直尺上找出1毫米。

比一比 用手指比劃出1毫米。

看一看 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大約是1毫米或幾毫米。

想一想 1釐米=?毫米。

生彙報。

師小結:看來同學的收穫可真多,通過自學,我們知道了1釐米=10毫米。

3、通過摞卡片,感受毫米、釐米和分米之間的關係。

師:剛剛我們說一張卡片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現在請你將3張卡片放在一起,這時的厚度大約是——3毫米,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3毫米,現在把5張卡片放在一起,這時的厚度大約是——5毫米,再用手摸一摸!如果同桌兩個人把所有的卡片合在一起,這時候大約是——10毫米,也就是1釐米,用手指感受一下10毫米的長度吧。

師:現在請看,周老師吧20張卡片摞在一起,這就是?30張卡片呢?90張卡片呢?再添10張卡片就是?

師:10釐米也就是——1分米!那看來1分米就是10釐米,也是100毫米!看來1毫米實在是太短了!不細心都注意不到,所以,在測量時一定要認真仔細!

師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新的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並且在老朋友米和釐米的幫助下,發現了1米=10分米,1分米=10釐米,1釐米=10毫米,接下來就請你帶着這些滿滿的收穫,趕快幫黑貓警長找到偷吃紅土的小象吧!

四、實際應用,解決問題

1、測量腳印

師:你覺得案發現場的這個腳印是哪隻小象留下的?

生獨自測量

師:看來確實是小象嘟嘟偷吃了紅土,可是,你知道小象爲什麼要偷吃紅土嗎?

師:紅土中有小象所需要補充的礦物質銅和鹽,但是我們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想要的東西,不勞而獲是不對的。

2、修改日記。

師:小馬虎最近也學習了長度單位,他已經迫不及待的寫了一篇數學日記,一起讀一讀吧!

今天早晨,我從2米長的牀上爬起來,拿起1毫米長的牙刷刷完牙後,洗了洗臉,

用70米長的毛巾把臉擦乾,吃過早飯去上學。來到學校,我坐在5分米高的凳子上,

拿出7釐米厚的語文書準備開始語文課。

3、選擇合適的單位填空。

師:這兩個算式請同學們今天回家後想一想,並把自己的想法說給爸爸媽媽聽!

1( )-9( )=1( ) 1( )-99( )=1( )

4、全課小結。

師:誰來說說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師小結:看來同學們收穫了很多有關長度單位的知識,其實長度單位不只是我們現在認識的這四個,還有比米更長的單位,也有比毫米更短的單位,這些長度單位都等着我們在今後的學習中去探索、去發現!

五、板書。

分米、毫米的認識

1米=10分米 分米 d

1分米=10釐米 釐米 cm

1釐米=10毫米 毫米 mm

國小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觀察商場實物的擺放情況,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通過操作學會分類的方法。

2、通過分一分、看一看,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

4、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難點:學會對物體進行分類的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

1、錄像。

(1)商場外景鏡頭。

(2)商場物品遠景鏡頭(依次播放食品類、家電類、鞋類、文具類、服裝類)。

(3)商場物品近景鏡頭。

①櫃檯物品;②售貨員正在擺放文具;③顯示擺放結果。

2、商品櫃檯及相應物品。

3、學具袋(6袋不同的物品)。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探求新知

1、感知分類。

(1)播放錄像①:商場外景鏡頭。

(2)播放錄像②:商場物品遠景鏡頭。

提問:你看到了什麼?發現了什麼?

通過看錄像,使學生明確商場物品有很多種。引導學生說出,商場是把一樣的物品放在了一起。

2、明確分類。

(1)播放錄像③:商場物品近景鏡頭(文具櫃檯第一層是文具盒;第二層是練習本;第三層是筆。一位售貨員阿姨正在往櫃檯裏分類擺放文具。)

提問:你看到了什麼?發現了什麼?

引導學生說出:阿姨是把一樣的東西放在了一起。

揭示概念:像阿姨這樣,把一樣的東西放在一起就叫分類。(板書課題)

學生結合所看錄像說說什麼是分類。

(2)猜一猜。

繼續觀看錄像從而猜測阿姨拿的物品會放到哪一層,使學生進一步明確要把同一類的物品放在一起。

二、鞏固發展,體驗分類

1、擺一擺。

出示商品櫃檯,引導學生以小組爲單位把相應物品分類擺放在櫃檯裏。學生彙報物品是如何擺放的,教師指明分類的必要性──通過分類使每種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爲我們的生活提供了許多方便。

2、完成“做一做”的題目。

(1)教師引導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進行分類活動。

(2)小組活動,組內互相交流是怎樣分的,體驗分類的方法。通過分一分的活動,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分類的作用。

(3)彙報交流。

教師在巡視中指導,同時注意學生中分類的不同方法。

3、完成練習六第1~3題。

(1)第1題,啓發學生在書上圈一圈,並說一說是怎樣圈的,爲什麼這樣圈。

(2)第2題,指導學生獨立完成。訂正時,將學生的作品展示出來。啓發說出:4輛車是同一類的。

(3)第3題,教師說明題意,學生互相交流,使學生明確其中一個與其他三個不是同類。

4、補充練習。

每組一袋物品,明確要求:先討論一下應該怎樣分,哪一組分得又快又準確。然後彙報說明。

數學國小一年級上冊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培養學生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小組合作、啓發式教學進一步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加深對數學學習的熱愛及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合理利用各種信息解決問題的意識。教學難點:能夠運用具體的數理觀念舉一反三,延伸課堂的內容

教學教具準備:

卡片、小黑板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法 討論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型:複習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複習

上節課我們一起回憶了這學期我們所學習的數學知識,今天我們就利用我們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我們遇到的一些問題。首先一開始,我們來玩一個口算比賽的遊戲吧。(出示小黑板上的題目)看一下小黑板上的題目,我們通過指名口算的方式來比一比哪個同學能夠成爲我們班的“口算王”。(每生四道題目)

10-7=2+13=6-2=17-3=

8-0=18-10=5-4=4+10=

6+9=20-8=8+5=5-5=

5+7=19-7=0+15=7-3=

師總結,哇,很多同學表象的都很不錯哦!恭喜xxx這節課成爲我們班的最棒“口算王”!老師還準備了很多有趣的題目,那我們能夠運用我們所學的數學知識都能夠解決嗎?一起開始我們的破解之旅吧!

(設計意圖:以遊戲情境複習導入,直接引導學生進入積極的複習狀態。)

二、回顧整理,建構網絡

1、教師用充滿童趣的語言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第一站:魔幻城。魔幻城裏面因爲缺少了一些數字而失去了自己的光彩,引導學生完成填空,一起來幫它恢復魔力!

做完練習後,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師用鼓勵性的語言評價學生的表現,然後引出下一個模塊。總結,我們班的同學都能夠把上面的問題解決,真棒呀!我們探索完了魔幻城再一起出發看看下一站是哪裏,好嗎?

2、教師引導學生帶着愉快的心情進去下一個模塊--數學遊樂宮。出示書上第108頁的第10題。

(1)學生觀察,分組討論,說說發現了什麼?

(2)引導學生思考:根據這幅圖,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3)把學生提問出來的數學問題找兩道比較典型的板書到黑板上,讓學生一起解決這兩個問題並在小組裏展示自己的解法和結果。

(4)請兩名代表交流自己的解法和答案,師給予評價。(設計意圖:進行知識梳理完成自我內化吸收。)

三、重點複習,強化提高

(一)分層練習,重點突破

走完了遊樂宮之後,我們走呀走,哎,來到了科技館,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聰明屋裏面有哪些奧祕吧!哇,原來科技館展覽了兩個機器人啊,機器人上面好像有問題哦,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1、自己獨立思考完成,之後進行交流結果。

2、巡視教室,並做必要的指導

(二)拓展延伸,整體深化

1、書上第109頁第11題。

(1)分組討論,說一說圖中講的是一件什麼事情?

(2)引導學生看圖,結合文字理解內容。

(3)根據問題列式計算,並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4)舉例說一說日常生活中的有關數學知識方面的問題?

學生先思考,分組討論,互說想法,然後再指名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1、聰明屋(猜一猜)

(1)我比2大5,我是( )。

(2)我比13小9個數,我是()。

(3)10個2就是我,我是()。

(4)我是9後面的第十個數,我是( )。

四、自主檢評,完善提高

1、自主檢測

拿出你們的課本,做一下p107的第3題、p108第7題和p109頁的第13題。(師巡視生做題情況)

學生做完題後,師生互評

誰來評價一下自己這節課中表現比較滿意的地方?那些地方還有待於加強?

(設計意圖:運用一些針對性強,非常典型性的檢測題,掌握學情,做到及時、恰如其分的評價)

板書設計:

用數學

第10題

算式

(學生出的數學問題)

教學反思:

一年級的小朋友樂於參與數學遊戲活動,很少是因爲認識上的需要,而只是對數學活動本身感興趣。因此,在本節課教學中,我充分讓學生積極參加各種數字遊戲,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體會到數學學習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在教學中我抓住以下幾點:

1、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根據一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創設生動有趣的活動情境。上課一開始,用邀請他們參加有趣的遊戲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他們強烈的學習興趣。

2. 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

在教學活動中,我是由學生自己發揮主人翁精神,主動參與到遊戲中。不僅讓學生在這個自主學習的活動中不斷充分、主動、積極表現自我,同時也注意用積極的語言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獲得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

3、讓學生經歷合作的過程。

“數學知識、思想、方法必須由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理解、感悟、發展,而不是單純依靠教師的講解去獲得的。”根據這一理念,我在教學中緊緊圍繞學生的心理,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知識結構的實際出發,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獲得成功的體驗,不管充當哪種角色,都能負好責任。

整節課中,我感覺自己還有許多不足,如課堂紀律有點混亂,個別學生不夠積極,總之,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吸取經驗,更好地設計教學過程,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國小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人教版2021模板 篇四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10-11頁:植樹。

教學目標:

1、探索並掌握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提倡算法的多樣化。

2、結合具體情境,用除法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3、人人蔘與口算,學生能夠簡單的、有條理的闡述思考過程。

4、結合形式多樣的練習,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以及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能夠迅速正確地計算。

教學準備:

教具: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

口算

804= 3000 6= 60 8=

311= 100 5= 23 2=

二、新授

1、出示例題

(出示課件)出示主題圖。

從圖中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根據這些信息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生回答)

這道題就是把36人平均分,分成每組3人,要想算出可以分成多少組,應該用除法來解答。 板書:36 3

怎樣算出這道題等於多少呢?

(設計思考:教師提供本課的主題圖的畫面,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獲取知識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

2、探究算法

(1)用乘法想除法

因爲12乘3等於36,所以36除以3,就等於12。他使用乘法來想除法的結果。

(2)用分小棒的方法

(出示課件)用小棒分一分。

36根小棒。她先把3捆小棒平均分,每組分3根,可以分成10組。再把6根小棒也平均分,每組3根,可以分兩組。10組加2組就是12組。

我們可以用這三個算式表示小盈分小棒的過程。

303=10 63=2 10+2=12

(3)直接口算

先用被除數十位上的3除以3得1,把1寫在十位上;再用被除數個位上的6除以3得2,把2寫在個位上,這樣就算出了得數是12。

爲什麼要把1寫在十位上麼?

這裏的1表示的是1個十,所以要把1寫在十位上。

(設計思考:這個環節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維空間和交流空間,倡導算法多樣化,注意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且不固定計算思路,培養了學生髮散思維能力。)

3、試一試

試一試,並說一說你的口算方法。 633= 262= 444=

三、鞏固練習

1、算一算,說說每組中的三個算式有什麼規律。

82= 60 3= 804=

802= 66 3= 844=

8002= 693= 884=

2、奪紅旗

461= 993= 484 = 1005= 6309=

720 8= 963 = 86 2 = 4008= 1803=

小朋友請看剛算的這些題,它們的除數都是幾位數?

除數都是一位數。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口算

3、解決問題

教材第10頁第2題2 。

教材第11頁第2題

第1小題。一雙鞋子的價錢是一副手套的幾倍?

應該用除法解決。777=11。

答:一雙鞋子的價錢是一副手套的11倍。倍在這裏不是單位名稱。

第2小題。一雙鞋子的價錢比一副手套貴多少元?

應該用減法解決。777=70(元)

答:一雙鞋子比一副手套貴70元。

第3小題。請你再提出一個數學問題,並試着解答。

(1)買8副手套要多少元?你來解答一下吧。

(2)買3副手套和一雙鞋一共要多少元?請你解答出來。

請看正確答案。37+77=21+77=98(元)

答:買3副手套和一雙鞋要98元。

4、第11頁第3題

(設計思考:這一環節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練習機會,在練習中,讓學生解決多信息,綜合性、開放性較強的問題,可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了學生根據問題正確選擇信息的能力,體會數學在生活的應用。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老師給大家介紹了幾種不同的口算方法。有想乘法算除法;有直接用除法口算;還可以用小棒幫助算。你最喜歡用那種方法,下課以後和你的小夥伴說一說。

數學國小一年級上冊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經歷整理加法表的活動,初步瞭解算式之間的聯繫,提高20以內數的加法計算正確率。

2、在觀察、交流等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學重點能熟練計算20以內數的加法。

教學難點能夠通過觀察思考,在加法表中找規律。

教學方法嘗試指導,效果回授教學法

教具準備口算卡片、20以內進位加法表

教學活動設計 修訂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20以內的所有加法,今天我們和以前一樣,系統的整理我們學過的所有20以內的進位加法算式。整理成20以內的進位加法表。你們有信心嗎?

(設計意圖:明確要學習的內容,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爲小組合作學習創設良好的氛圍。)

二、探究新知:

1.整理加法表。

師:先在小組內把學過的20以內的進位加法算式寫在卡片上,注意寫得越完整越好。(學生在小組內共同討論寫卡片。)

師:想一想先確定一個標準,按什麼分類整理呢?

學生可能會說:

?找出得數是11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找出得數是12的算式排成一排。

?有些加法算式裏面都有9等。

通過再次引導整理加法表時,引導學生明確整理的依據和標準,並給出部分例子做參考,降低教學難度,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如:學生會發現:

第一行兩個數相加都是11。

師:想一想第二行的算式呢?

?第二行兩個數相加都是12。往下寫8+4、7+5……

師:你還有那些發現?

師:你明白同學們說的意思了嗎?請和同桌合作,一起仿照上面同學的發現開始整理,完成課本P87的表格吧!(教師巡視指導小組活動,關注學生的合作。 )

組織交流展示各小組合作探究的結果。

2.再次探索規律。

師:下面請同學們看加法表(出示加法表),我們再來仔細看看從中我們都發現了哪些規律?

設計意圖:表中算式的排列有明顯的規律,也有隱含的規律,通過學生的觀察、思考,歸納、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梳理能力。

三、課堂總結:

師:同學們,今天你們的表現很出色,學會了整理20以內進位加法算式,而且還有很多有趣的發現,找到了很多藏起來的祕密,請和更多的朋友分享你的發現和快樂。

板書設計 做個加法表

把加法表填完整。

作業設計 做個加法表

課後反思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活動中,體驗左、右的位置與順序,能確定物體的左右順序。

2、理解左與右的相對性,能用語言表達出來。

3、讓同學們充分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並在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

能正確確定物體的左、右順序,理解左、右的相對性。

1、左右的認識與區分

2、以自身爲中心區分左右

3、分辨圖片中的左右

教學難點:

分辨圖片中的左右,理解左、右的相對性。

教學準備:

PPT課件,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知左與右

a.師:小朋友們,大家有沒有聽過一句話:人有兩個寶,雙手和大腦。 手在我們生活中作用可大了呢,大家想一想,我們經常用它們來做什麼事?(吃飯,刷牙,寫字)

b.師:那你們知道我們寫字是用哪隻手嗎?(右手)舉給老師看看,我們邊舉邊念:右手右手。(放)那另外隻手就是左手,那大家把左手舉起來,和老師一起念下:左手左手。

c.師:我們左右手真是一對好朋友,那小朋友再看下自己的身體,有沒有象左右手這樣的一對對的好朋友呢?(我左眼的好朋友是我的右眼)

d.師:小朋友的小眼睛可真厲害,發現了我們身上的左與右,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左與右(板書課題:左與右)左與右兩個漢字特別容易混淆,大家想一想,我們怎麼才能辨別這兩個漢字呢?(左“工”,右“口”)

e.師:小朋友們找到了好多對好朋友呢,那現在我們就用這些好朋友,來玩個遊戲,叫“聽口令,做動作”(之前先做一個示範如伸左手) 伸右手,伸左手。拍左肩,拍右肩。拍左腿,拍右腿。摸左耳,摸右耳。右手摸左耳,左手摸右耳。伸右手。

師:老師舉的也是右手,爲什麼和小朋友的不一樣呢?(因爲我們面對面,站的方向不一樣)師:那老師要怎麼做,才能和小朋友一樣呢?(轉過來) (小朋友們可真厲害,大家都好棒!)

二、深化認識

1、看看講講 (出示書上圖片,全班一起做)

問:你是怎麼想的? 講一講

師:身上的左右我們已經知道了,那身邊的左與右你們知道嗎? 下面啊,小朋友就來介紹下你左右邊的小朋友。

用:我的左邊是----,我右邊是-------

師:小朋友都掌握的非常好,現在就和你的同桌說說看!

三、練習

(一)判斷

1、我看到羽毛球的左邊是籃球---------------( )

2、教室的門在我們的左邊---------( )

3、我們敬禮用右手--------------( )

(二)在街上(PPT)

先指導兩個向左向右分別看到什麼,再讓小朋友自己完成小丁丁左右看到什麼。

(三)擺一擺,誰最快

按題目要求擺放,看誰最快。

(四)畫一畫

A.在笑臉的左邊畫3個三角星,在笑臉的下面畫2個愛心; 在愛心的右邊畫1個長方形,在愛心的上面畫2個菱形; 在菱形的左邊畫4個五角星。

(五)找一找

1、從右起,第4個是香蕉。第2個是梨

2、從左起,第1個是草莓,第6個是菠蘿

3、香蕉的左邊蘋果。右邊是桃子

師:你能把這些水果都找出來嗎?

四、聯繫實際

A.上下樓梯

1、師:是上樓梯的小朋友走得對還是下樓梯的小朋友走的對?(學生自由發言,老師總結)

2、師: 如果上樓梯不靠右走,會怎麼樣呢?(會和對面的小朋友相撞,不僅是上下樓梯,平時走路,都要這樣靠右行。)

B.在街上

師:剛纔我們在街上看見小丁丁和小巧。那我們再來看下胖和小丁丁。

師:我們先看下四位小朋友站的位置有什麼不一樣嗎?

(小丁丁和我們同向,小胖和我們反向)

那你知道小汽車

五、總結評價

今天大家學習了什麼?(左與右)

國小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七

教學內容:

可愛的校園

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體會數的意義。

2.初步形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3.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到學習數學是有趣的,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重點難點:

1.使學生初步體會到數具有表示物體個數的含義和作用。

2.初步形成良好的觀察習慣有序化。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教學。

談話引入:小朋友們,從今天開始你們就是國小生了。我們要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一起遊戲。你們喜歡我們的學校嗎?

活動一:我們的校園

1.在我們的校園裏你都看到了什麼?

(我們的校園裏有操場,我們的學校裏有老師,我們的學校裏有小朋友)

2.你能用一句帶有數字的話說一說你都看到了什麼嗎?

教師:對了!你們說的真好!我們的校園裏還有許多的樹、許多的花、許多的教室和老師,我們要在校園裏共同生活學習,老師是你們的大朋友,如果你有什麼困難就來找我好嗎?

活動二:動物王國的校園

教師:動物王國的動物學校也開學了,小動物們都高興地來到學校,你們想到它們的學校看看嗎?(想)

1.出示主題圖

2.觀察小動物

(1)你們都看到有哪些小動物來上學了?(小熊、小松鼠、小兔子)

(2)你們能數一數這些小動物都有幾隻嗎?(有6只小熊)

(3)我們一起數一數,看看是6只小熊嗎?(師生共同數)

(4)有幾隻小松鼠呢?(有4只小松鼠)

(5)小兔子呢?(有2只小兔子)

(6)它們的老師是誰呀?(大象)

(7)有幾位老師呀?(1位)

3.用帶有數量的話說一說

在動物王國的學校裏你還看到了什麼?能用帶有數量的話說說嗎?

怎麼數就能不丟不落?(可以把數過的標上記號,也可以從左到右數)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1.通過小數觀察,初步感知物體有高、有矮;通過合作交流,學會比較物體高矮的一般方法;知道高和矮是比出來的。

2.培養學生觀察、合作交流的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3.在學習活動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難點、重點:

掌握比較高矮的方法,會比幾個物體的高矮。

教具、學具準備:

積木塊、兩朵紅花。

教學過程:

一、感知物體有高有矮 設置情景,引入課題

在黑板上方貼一朵紅花,下方貼一朵紅花。

問:誰願意將黑板上的紅花摘下來?

請一名學生上臺摘紅花。

學生拿到了下方的紅花。怎麼也拿不到黑板上方的紅花。

這時,老師輕鬆地將黑板上方的紅花拿下來。

問:老師爲什麼能拿到這多紅花?

生:因爲老師的比小朋友高。

師:爲什麼小朋友沒能拿到這朵紅花呢?

生:因爲小朋友個子矮。

指出:下面我們共同研究比高矮。

板書課題:比高矮

二、探究方法

1.情境演示

找兩個高矮相差較大的小朋友上臺。

師:你能看出誰高誰矮嗎?

生:能。

師再請兩位高矮差不多的'學生上臺,並讓兩人分開站在講臺的左右兩邊。

師:大家能看出誰高誰矮嗎?

生:不容易看出。

2.小組合作

各組同學討論比高矮的方法。

3.彙報交流

以組爲單位,彙報不同方法 鼓勵合作活動肯定方法

腳跟併攏,站直,背靠背,就能比出來了。

還可以靠牆作記號,比一比誰高。

三、排隊遊戲

1.3人一組說說誰最高誰最矮

2.逐漸增加小組人數,說說誰第二高,第三高。

3.判斷並說明方法 組間互評,肯定鼓勵

四、反饋練習

1.第12頁第7題

(1)說出動物名

(2)比較高和矮

2.舉其他喜愛的動物作比較 反饋

同桌糾錯彙報,獨立判、並改正 鼓勵互查

五、學生活動

1.摸高活動

說一說怎樣做摸得高(可站在地上摸,可跳起來摸)

2.擺高活動

用積木或鉛筆搭高不倒比較

3.悄悄話遊戲

(1)表演

兩生上臺,對一生說悄悄話:踮腳尖比高矮

(2)判斷思考

誰高,問題出在哪兒?

六、評價總結

比較高矮要注意什麼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九

1、教學目標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深化學生對數的大小、數序的理解,以及對基數和序數含義的認識。

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生活中捕捉信息,發現問題,經歷數數、畫圖、推理等解決問題的策略。

體驗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感受數與生活的聯繫。

2、學情分析

繼續讓學生體驗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鼓勵學生靈活運用自己能理解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同時使學生理解“畫示意圖”是幫助理解題意,數數纔是解題的策略。

3、重點難點

經歷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 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一、複習舊知,揭題導入

1、前面我們已經認識了哪些數誰來數一數一起數一數。

2、加個要求數。

3、揭題看來大家已經能非常熟練地數出20以內的數了,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利用數數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板書《解決問題》

二、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例6主題圖

同學們,你們喜歡大熊貓嗎星期六,一羣小朋友排隊去動物園參觀大熊貓,那麼在小朋友排隊中藏着怎樣的數學問題呢一起去瞧瞧。

2、捕捉信息,讀懂題意

師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數學信息

誰能說說,在這些發現中和我們數學有關的是哪些信息

生小麗排在第10 生小宇排在第15 師那從“小宇排在第10”這個信息中,你能知道什麼

從“小宇排在第15”這個信息中,你又能知道什麼

師課件出示問題小麗和小宇之間有幾人誰能說說“小麗和小宇之間”是什麼意思

(設計意圖注重學生讀圖訓練,培養分析問題的意思和能力 )

3、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1)獨立思考

(2)小組討論交流

(設計意圖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同時培養孩子合作交流的意識)

(3)動手操作,展示彙報

(設計意圖讓學生充分的思考問題,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感受方法的多樣性)

數一數

11 12 13 14

畫一畫

畫一畫的方法

4、回顧新知

剛纔我們用自己的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一般經歷了哪幾個步驟呢

三、鞏固新知,反饋練習

1、玩滑梯

2、坐車

四、拓展練習

看書問題 思 考 比較觀察和前面學習的排隊問題有什麼不同 (設計意圖通過不同類型的練習,進一步靈活運用數數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喚起更多的生活經驗) 五總結,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怎樣解決的呢首先要找準信息,看清楚數學問題,在解決兩人之間有幾人時可以用數一數的方法,還可以用畫一畫的方法,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關於這樣的問題,希望同學們能利用今天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同時記得在公共場所要文明排隊,下課。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十

教學目標:

1、藉助熟悉的物體,使學生正確用數表示20以內這些物體的個數。

2、使學生根據11至20個數的組成,掌握20以內不進位加法和不進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善於思考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加減法的含義是重點;

難點:動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示是難點。

教學方法:

實物演示法、操作法。

課前準備:

小棒,計數器。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活動一:觀察思考解決問題.

(一)搭積木(出示圖片:說一說1)

1.同學們,你們喜歡玩搭積木的遊戲嗎?

2.明明和丁丁搭好了兩摞積木在列算式時遇到了困難,你們能幫幫他們嗎?

3.根據圖意誰能列出相應的算式?

教師板書:10+5=1516-2=14

4.爲什麼這樣列算式?說一說你的想法

(1)明明搭了兩摞積木,左邊一摞是十塊,右邊一摞是三塊,明明又放上了兩塊一共是十五塊,所以就是10+5=15

(2)丁丁也搭了兩摞積木,左邊一摞是十塊,右邊一摞是十八塊,拿走了兩塊是十四塊,所以就是16-2=14

(二)小結

我們通過觀察畫面,動腦思考幫助明明和丁丁解決了他們搭積木情況,列出了算式而且找到了搭積木的塊數、你們真聰明。

二、活動二:動手操作學習新知識

(一)動手操作

1.用你最喜歡的方式表示一個十(畫圖、用學具盒裏的東西或其它物體都可以)

2.請你任意添加一個圖或其它物體的個數,組成一個算式,看誰組的多

3.小組內交流,說一說圖意和算式是怎樣組成的(出示圖片:小棒、三角形)

10+1=11

11-1=10

11-10=1

10+6=16

16-6=10

16-10=6

10+7=17

17-7=10

17-10=7

4.任意舉出一列說一說計算的方法

一個十添加一個一是十一,十一是由一個十和一個一組成的,所以算式是10+1=11,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組成的,拿走了一根還剩下十根所以算式是11-1=10,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組成的,拿走了十根還剩下一根,所以算式是11-10=1。

三、教師小結

我們通過動手操作,列出這麼多的加減法算式,這充分體現了你們善於動腦思考的結果。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十一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會數數、讀數、寫數,初步體會數序的含義。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

3.情感目標:在已有的生活經驗上體會數的意義,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

教學重點:

正確數出物體的`個數。

教學難點:

正確書寫數字。

教具準備:

數字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一)引入。

1、開學這幾天,你認識了幾個新朋友?能給大家介紹介紹嗎?

2、有認識一位新朋友的嗎?誰認識了兩位新朋友?有更多的嗎?這2個新朋友是誰?

3、板書: 1 2 3 4 5

二、嘗試探索。

(一)教師提問

1、你是怎樣知道這些物體的數量的?(數出來的)

2、你是怎樣數的?

(二)指名數一數,說一說。

1、小組討論:你認爲怎樣數數比較好?爲什麼?

2、小組合作:數出鉛筆盒裏文具的個數。(指名展示,全班交流。)

3、如果你想請你的新朋友到家裏做客,你準備怎樣做?

(1)我準備拿2個洋娃娃請好朋友玩。

(2)我準備拿4輛小汽車請好朋友玩。

(3)我準備拿5把玩具槍請好朋友玩。

(三)揭示課題。

1、剛纔同學們準備了那麼多的玩具,你們真是一個好客的小主人。同時我也聽出來了,你們說出了許多數量是1 、2、3、4、5的物體。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內容。

2、板書:玩具 (1、2、3、4、5)

(四)指導書寫。

1、我們會數出數量是1、2、3、4、5的物體,這些數該怎麼寫呢?

2、指名板書。

3、你們覺得他們寫的怎麼樣?

4、出示田字格及示範字。

5、讓我們一起來練習怎麼寫的。

6、你認爲哪兒寫的比較好?還有什麼不足之處?

三、總結。

說說這節課你最高興的事是什麼?

數學國小一年級上冊教案 篇十二

教學目標

1、知識:認識0是怎麼產生的;理解0的含義;會讀、寫0。

2、能力:體會數的意義的多樣性,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3、情感:在生活中會運用,初步培養學生的運用意識;進一步體會數與生活的聯繫。

教學重點

認識“0”可以表示沒有

教學難點

認識“0”的其它含義

教學方法

講述、練習、討論

教具準備

主題圖

教學活動設計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誰會講小貓釣魚和故事書中有4只小貓結伴到河邊釣魚,直到傍晚纔回來,我們一起看他們的收穫吧!

二、探究新知,講授新課

1、出示小貓釣魚圖:

(1)誰來介紹一下第一隻小貓釣了幾條魚?用幾來表示?第2只小貓呢?第三隻小貓呢?第4只小貓吹鬍子瞪眼睛地怎麼了?一條魚也沒釣着用幾表示呢?

(2)指導寫0。數字0佔田字格的右半格,從右上角起筆向左下角運筆逆時針軌跡。回到起筆處,一筆寫成。

2、引導學生觀察溫度計。

這是什麼?誰來介紹一下是做什麼用的?這上面畫的這些是什麼?師指出0刻度以上是表示零上溫度,0刻度以下是零下溫度。幫助小青蛙找今天的溫度。

3、引導學生觀察直尺圖。

(1)把自己的直尺拿出來,看直尺你發現了什麼?

(2)仔細觀察直尺是由哪個數字開始的?從0開始,0是起點。它在1的前面,比1小。

4、0的含義。

通過剛纔的學習,0都有哪些含義?說明:0表示沒有,0表示起點,0可以表示刻度,0還有佔位的作用,比如10。

5、日常生活中還有什麼地方用到0,表示什麼?

三、鞏固練習,形成能力

1、練一練第1題看一看,填一填。

2、第2題:讀一讀,寫一寫,照樣子獨立完成。

3、一筆畫分析題意。

4、怎樣數得快?鵬 三角形、正方形、圓形有幾個。

四、小結: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我們認識了0,0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

板書設計

0的認識

0表示沒有,0表示起點,0表示刻度,0表示位置……

作業設計

完成課後練一練1、2、3題

課後反思

伽俐略曾說:思考是人類最大的歡樂。在思維的跨越與激盪中,人能充分體味個性自由舒展的快樂。課堂教學時就要爲學生設置新奇、困惑、充滿情趣的教學情境,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提問,激發學生探索問題的興趣啓發學生思考。如在教學《小貓釣魚》一課中,讓學生讀文思考:小貓爲何釣不到魚,這是全文的關鍵和重點。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十三

教學目標:

1.經歷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掌握6、7的組成,加深對10以內數的認識。

2.發展初步的動手實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體會分與合的思想,受到辨證唯物主義的啓蒙教育。

教學重點:

通過學生的實踐探索、合作交流得出6、7的組成。

教具準備:

圓片、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自主探索

設疑:茄子博士有18個氣球,想送給3個孩子,每人6個氣球。6個氣球,分在兩隻手裏拿,可以有幾種分法呢?

三個學生的分法沒有按次序出現,可以讓其他學生調整他們排列的次序。

討論:看着一個同學的分法,可以有幾種說法呢?

說完後,指導學生有條理地填寫教材第32頁例題中的空格。

二、動手操作,嘗試練習

討論:茄子博士看到你們愛動腦筋、愛思考,每人獎7個圓片,你能把圓片分成2堆嗎?有幾種方法?能按順序有條理地分一分嗎?請你一邊分,一邊把結果記錄在教材第32頁試一試的空格里。

填完後小組相互交流檢查,指定一名學生板書。

三、活動遊戲,應用鞏固1.連一連(想想做做第1題)

描述:茄子博士看到大家那麼聰明,高興的不得了,他獎給大家6張數字卡片,哪兩張卡片上的點子合起來是6,請你連一連。 2.說一說(想想做做第2題)

茄子博士一口氣又給我們送來了6朵白雲,哪兩朵白雲上的數合起來是7?請你說一說。

同桌互相說一說。

3.對口令(想想做做第3題)

師生玩6的對口令:教師出手勢2,說:我說2,學生出手勢4說:我說4,6能分成2和4。

學生之間玩7的對口令。 4.吃螃蟹(想想做做第4題)

討論:同學們口令對得那麼好,茄子博士爲你們準備了許多螃蟹,看誰吃的螃蟹多,怎麼吃呢?誰能把螃蟹身上的數分成鉗子上的兩個數,把鉗子上的兩個數合成身上的數,那麼那隻螃蟹就歸你吃了。

教師指導學生。

四、揭示課題,鞏固應用

討論:黑板上是你們動手動腦學會的知識,誰能用一句話說說學會了什麼?

師生齊板:

6、7的分與合。

課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