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陳太丘與友期教案【多篇】

陳太丘與友期教案【多篇】

《陳太丘與友期》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文中出現的基本字詞,翻譯並且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通過人物形象的分析指導學生掌握朗讀時的語氣、停頓,並且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對人物形象進行評價。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明白“做人做事講誠信”是立世之本的人生哲理。

教學重點:

掌握文中出現的重點字詞,翻譯並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通過品味人物語言從不同的標準對人物形象進行評價分析。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自古英雄出少年,在中國文化的歷史長河中有很多聰明機智的孩子,同學們可以舉幾個例子嗎?(同學回答,教師總結)有司馬光砸缸、孔融讓梨、曹衝稱象、曹植作《七步詩》、王冕四歲學畫、王羲之七歲通書法這些都是大家的榜樣,今天就讓我們伴着古人的腳步走進另一個孩子—元方的世界,看看我們從他身上可以得到哪些啓示。

二、讀古詩,品詩味

1、瞭解作者劉義慶和《世說新語》

1)《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劉義慶編撰。小說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爲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本文選自“方正”一門,“方正”即正直不阿,爲人正派,是一種好的品格。

2)作者劉義慶(403—444),南宋文學家,彭城(今江蘇徐洲)人,宋宗室,襲封臨川王,曾任南兗洲刺史,愛好文學,招納文士。

2、給同學們兩分鐘時間朗讀課文,然後指名讀,其他同學認真聽,對同學的朗讀進行點評,由教師總結,讀的時候不僅僅要把字音讀準,同時還要注意停頓以及感情,最後全班齊讀。(暫設5分鐘左右)

課堂細節:爲什麼同學們“尊君在不”要讀成“fǒu”?指出這是通假字,請同學們思考下,在我們學過的文章中還有哪些是通假字?

《童趣》中“項爲之強”,《論語十則》中“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爲知之,是知也”。(重新讀一遍,男生、女生、教師合作,讀旁白、元方、友人)

3、根據文章註釋和工具書,給同學們五分鐘的時間小組討論,翻譯全文,並且把遇到的不明白字詞圈出來,全班解釋。

期行:相約同行,期,約定;太丘捨去:舍,放棄;去,離開。乃至:才

相委而去:委,丟下、捨棄;家君:謙詞,對人稱自己的父親:下車引之:拉;顧:回頭看

4、請同學翻譯全文。(暫定八分鐘)

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是中午。過了中午後友人沒有到達,陳太丘不在等候就走了,太丘離開後友人才到。陳元方那年七歲,當時正在門外嬉戲。客人問元方說;‘你的父親在嗎?’元方答道:“我父親等了您很久都不到,他已經離開了。”友人便生氣的說:“真不是人啊!與人約定同行,丟下我自己就走了。”元方說:“您和家父約定的時間是中午,中午您還沒有到,就是沒有信用;對着人家的`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沒有禮貌。”友人感到慚愧,下車想拉元方的手,元方頭也不回的走進了自家的大門。

三、品句子,評人物

1、當友人知道陳太丘已經離開的時候,心情是怎樣的,文中是用哪個詞表示的?(學生集體回答)友人便怒

2、縱觀整篇文章,在整個事件中怒的只有友人嗎?(不是)那麼還有誰也怒了呢?(學生答)陳太丘、元方請根據你的理解來談談他們分別是爲什麼怒?

友人:因陳太丘沒有等他已經先離開而怒。

陳太丘:因友人沒有按照約定準時赴約而怒。

元方:因友人不僅失信而且還責罵自己的父親而怒,或者說因友人不但無信而且無禮而怒。

3、友人怒後對着元方責罵他的父親,對於友人的做法你是怎樣看待的?在友人“慚”、“下車引之”時,元方卻“入門不顧”,元方這樣做是否失禮,你是怎樣看待的?

①我反對友人的做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沒有遵守約定就沒有權利去責備別人;作爲一個長輩不應該在元方面前對陳太丘不尊重,這影響了父親在兒子心目中的形象,不僅沒有信用而且沒有禮貌。

②元方的做法並非無禮:元方年僅七歲,我們不應對其求全責備;一個失信於人、不知自責而且當子面罵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見一斑,對這樣的人應該斷然拒之千里之外。

③有失禮儀: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仍不失爲有識之人,怎麼能因認得一時之錯便徹底否定一個人呢?原諒一知錯能改的人,不正體現了一個人的胸襟寬廣和修養嗎?

4、在你看來,友人是個怎樣的人?元方又有什麼性格特徵呢?

友人:“期日中”,結果“不至”,說明友人言而無信,不講信用;到來之後問元方,“尊君在不”表現得較爲有禮;當得知陳太丘先離去時不反省自己的過失,反而怒責太丘,說明他是一個缺乏教養、沒有禮貌的人;在元方義正言辭的批評後,他“慚”“下車引之”,較爲誠懇,說明他是一個知錯就改的人。

元方:有良好的家庭修養,懂禮識義;“入門不顧”,流露出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惡情感易外露的特點,體現出正直不阿的性格特點。(同‘方正’相聯繫)

四、散思維,表立場

1、文章中有小小的遺憾,陳太丘無聲的抗議,元方因“入門不顧”而使知錯就改的友人尷尬,這樣在無形中就激化了矛盾,請同學們小組討論,看看有沒有更好的處理方式,面對遲到的友人陳太丘應該怎樣做呢?面對友人的道歉,元方應該怎樣做呢?

①陳太丘應該等一會

②如果不能等,就留一張紙條讓元方帶給友人,讓元方成爲化解矛盾、傳遞友誼的使者。

③元方應該說話婉轉些,接受友人的道歉。(聯繫生活實際,同學們之間發生的小矛盾和摩擦)

五、誦課文,悟哲理

1、請同學們背誦課文。

2、佈置作業:做完《智慧大課堂》。

《陳太丘與友期》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①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瞭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識與能力: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③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

理解“元方入門不顧”是否無禮。

課前準備

學生:熟讀課文,複述課文。

教師: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教學方式:誦讀、複述、疏通、討論。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文。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詠雪》,我們品味了兩個少年關於雪花的比喻句各自的妙處。今天,我們來學習《世說新語》中的另一則小故事,看看我們從中能得到一些什麼有益的啓示。

板書課題:陳太丘與友期到底講了什麼內容?預習時看懂了嗎?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請一生複述課文內容,其他同學仔細聽,若有出入,事後指出。

三、朗讀課文,疏通詞句。

1、邊朗讀,邊口譯全文。要求:先自由讀,易於品味、揣摩

(1)聯繫前幾篇學過的文言文知識,藉助下面註釋,運用手頭的古漢語字典,可運用加字法、換字法;同時,把原文省略的的成分補充上去。

(2)自己無法解決的,前後桌可以相互探討。

(3)還是無法解決的,圈出來,等會兒集體交流、探討。

2、疑難字詞交流。補充: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稱謂有什麼不同?

3、請一生口譯全文。其他同學仔細聽,用鉛筆畫出自己認爲有問題的地方,等會兒交流討論。

4、自由朗讀全文,看是否還有詞句上的疑問。同時根據對句意的理解處理朗讀節奏。

5、集體朗讀。

6、分角色朗讀。(注意二人前後語氣的變化)

四、合作、探究幾個問題:

本文主要運用了什麼表達方式?有無對文章進行評論?

既然作者未進行任何評價,那我們就文中的人物進行討論。

1、我們應該如何評價文中的三個人物的行爲——陳太丘,友人和元方?請從文中找出依據。

陳太丘:太丘捨去——對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讓他記住教訓,承擔後果

友人:去後乃至尊君在不?怒非人哉!慚,下車引之

——無信無禮,缺乏修養,然知錯能改

元方:(家君)待君久不至

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入門不顧(對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讓他記住教訓,承擔後果)

——守信識禮,(聰明機靈)

可提示,如:“期日中,過中不至”說明陳太丘的朋友是個怎樣的人?

元方如何義正辭嚴地指出了父親的朋友錯誤?

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2、《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分夙惠(天資聰慧)、言語、政事、文學、方正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你認爲應選自哪一門?理由?

“方正”(正直不阿,爲人正派,品行方正)——三個人物的言行都圍繞信、禮展開。雖也表現了元方的聰敏,但主要寫他懂得爲人的道理。“無信”“無禮”是核心。可見是借元方責客語,從反面來說明“信”“禮”重要性。

——可見,本文給我們的啓示是:做人要誠實守信,重視禮儀,也即文章的主旨

積累有關成語、名句。

五、自由朗讀,力爭當堂成誦。

六、作業

①完成課後練習

②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再查閱《世說新語》,講給其他同學聽。

陳太丘與友期教案 篇三

教學地點:溫州第二中學多媒體教室

一、課前閒聊:

學生入坐,老師從講臺上走到學生中間。

小女生:老師,你是幾班的老師?是十一班的?

老師笑笑,

另一女生:老師,你教哪個級段的?是八年級的吧?

一男生:老師可能不是我們學校的。

師:你們猜猜看,猜測也是一種思維活動,也是聰明的表現。

小女生:老師,你會吸菸嗎?把手給我看看。

老師笑着把手伸到她的眼前。

女生在老師的手指上嗅了嗅:老師,你會吸菸!

師:我二十來歲的時候吸過,現在不吸了。

女生:難怪還有一股淡淡的香菸味,我對煙味有敏感。

師生大笑。

男生:老師,你喝酒嗎?

師:喝,但中午沒喝,怕上課時你們敏感。全堂大笑。

師:好,現在我們開始上課。

二、情景導入:

師:剛纔與同學們聊天,很開心!同學們對我這個新老師很好奇,很想了解我的一些情況。看來同學們很聰明,很有探究的精神。看到你們,不由使我想起冰心的詩句,大家一起來讀一讀:“萬千的天使/要起來歌頌小孩子/小孩子那細小的身軀裏/含着偉大的靈魂,/有着無窮的機智。”(課件一)

師生齊讀。

師:是啊,自古以來,許許多多聰穎機智的少年兒童的故事,至今流傳,成爲人們的美談。你們知道哪些關於機智少年兒童的故事呢?

生紛紛舉手回答:“司馬光砸缸”、“孔融讓梨”、“曹丕稱象”、“王冕畫畫”

一生:“陳太丘與友期”

師:你怎麼知道的?

生:書上看的。

師:很好,這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的。哎,你是這麼知道今天我來上這一課的?

生:我們老師說的。

師:噢,原來你們是有備而來的!預習是個好習慣,這位同學已經養成了,是位好學者!

好,我們來讀讀課文的題目。

生齊讀。

師:要注意停頓,“陳太丘/與友期”,再讀一遍。

三、朗讀指導:

師:好,《陳太丘與友期》中講的是哪位機智少年呢?請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出停頓”。(課件三(1))學生自由朗讀。

師:現在請一位同學來讀讀,其他同學作好點評的準備。

一生朗讀。

生:這位同學翹舌音讀的不太準,總體還可以。

生:有些地方停頓太長。

生:這位同學聲音響亮,口齒清楚,讀得很好。

師:我也覺得這位同學讀得不錯,特別是“不”字,他怎麼讀?

生齊聲說:fǒu

師:爲什麼讀“fǒu”?

生:它是個通假字,通“否”。(老師板書)

師:同學們在七年級剛學文言文就知道了通假字,通哪個字,就讀哪個字,很了不起!字音沒有困難的了。我覺得,節奏方面要注意。你們覺得哪個句子的節奏難處理?

生:“陳太丘與友期行”。

師:該怎麼讀,誰說說看?

生:“陳太丘”後面停頓一下,“與友”後面停頓一下,“期行”一拍。

生:我認爲“陳太丘與友”一拍,“期行”一拍。

師:很好,兩位同學都對,只是一位分得細些,一位粗些。

生:“待君久不至”。

師:誰來讀讀。

一生讀,師:噢,他是在“待君”後面停頓,同學們說對不對?

生齊聲答:對。師:好,我們一起把這兩句難讀的讀一讀

學生齊讀。(課件三(2))

師:現在請幾位同學再讀課文,一定讀的更好了。誰來試試?

一生讀。

一生再讀。

又一生讀。師:這位同學有點緊張,有兩處讀得顛三倒四。但語氣語調節奏讀得很好!

師:大家齊讀,好不好?

生齊讀全文。

四、疏通文意:

師:接下去請大家利用註解或工具書,口譯全文,疏通文意,若有不懂的,在小組裏討論,討論不了的,提到班級裏集體討論。要求養成圈點勾畫的`習慣。給重點詞語加點,疑難句子畫橫線,並寫上評註,疑難問題在旁邊打個問號。

圈點勾畫示例:(課件三(3))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

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五、

到師解說:我認爲句子中這三個字是重點詞語,所以加點,並寫上它們的意思;句中“期日中”我不會翻譯,所以劃橫線,並打個問號;對於“去後乃至”,就這樣翻譯,說得不夠明白,我就產生疑問,誰“去後”?誰“乃至”?

師:好,就按照我舉的這種方法,請你們開始自主學習。

學生自主學習,小組討論,氣氛活躍。

三四分中後,師:好,請把你們遇到的疑難的字詞句,提出來,大家一起探討。

生:“非人哉,與人期,相委而去”

生:不是人啊,與人約好一起走的,卻不再等待就走了。

師:你覺得這個句子中哪個地方難翻譯?

生:本來是“相委而去”,因爲註解中有了,所以是“非人哉”。

師笑道:註解中有的,不一定就不難了。“委”是什麼意思?“去”又是什麼意思?

生:“委”是丟下的意思,“去”是走了的意思。

生:“去”是離開的意思。

師:這個詞,古代的意思跟現在的意思一樣不一樣?

生:一樣。

師:比如:古代說“去溫二中”是什麼意思?

生:離開溫二中。師:現在說“去溫二中”是什麼意思?

生:到溫二中去。

師:可見,這個詞古今異義。還有疑難的嗎?

生:“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生:中午不到,就是沒有信用;對孩子罵他的父親,就是沒有禮貌。

師:我認爲你翻譯時,還沒有把省略的補充上去。你認爲什麼地方有省略?

生點點頭。

師:請你再翻譯一遍。

生:你中午沒到,就是沒有信用;你對着孩子罵他的父親,就是沒有禮貌。

師:很好。誰還有問題?

生:“待君久不至,已去。”

生:我父親等你,等了很久,你還沒到,他已經離開了。

師:這位同學現學現用,把省略的都補充完整了。太了不起了!(老師樹起大拇指)

師:好象同學們沒有疑難的了,起先同學們自主學習的時候,有同學在爭論“下車引之”的“引”字。根據註解是什麼意思?

生齊聲答:拉

師:有同學說,拉什麼啊?是拉車嗎?

生:拉元方。

師:這個“拉”字,說明客人怎樣的心理?

生:有慚愧之心。

生:有道歉之意。師:所以翻譯這個句子,最好把這個意思補充上去,說起來,容易讓人理解。哪位同學試一試?

生:友人感到慚愧,下車拉元方,想表示歉意。

師:很好,大家學得很認真,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課文,一定讀得更有感情了。爲了讓同學們讀得有味,我們進行分角色朗讀,誰當敘述者?誰當元方?誰當客人?

三位學生分角色朗讀。

五、探究人物:

師:讀得真好,現在我們回到開頭的問題,文中主要講了哪個機智少年呢?

生齊答:元方

師:除元方外,還有一個重要人物是客人。這兩個人分別是怎樣的人?先分析客人,要求以文中的句子爲依據進行分析。

生:從“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說明他粗野無理,不講禮節,缺乏教養。

生:“太丘捨去,去後乃至”說明他言而無信。

生:“友人慚,下車引之”說明他誠懇認錯,知錯勇改。

師:那麼元方又是怎樣的孩子?

生:“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說明他很有教養,是個知書達禮的人。

師:這句話還能看出他的其他品質嗎?

生:反映元方很懂事,大人氣。

生:這句話說明元方很尊敬父親,當他人辱罵父親時,他據理反駁。可以看出父子情深。

師:是啊,我們感受到一股濃濃的親情。

生:我認爲元方很勇敢,面對父親的朋友,只有七歲的他,敢跟大人講道理。師:是啊,有理走遍天下!友人不僅是父親的朋友,是元方的長輩,而且是坐着車來的,可見他的身份不一般。根據我的瞭解,客人當的官,比陳太丘還大。對了,陳太丘是他的真名嗎?

生:不是,真名是陳shi 。

師:太丘是地名,是他在這個地方當過縣令。可見,客人的官大於縣令。因此,元方的勇敢主要表現在哪裏?

生:面對長輩,面對權貴,他據理反駁,直言不諱,不但勇敢,而且正直。

師:體現元方品質的還有嗎?

生:“元方入門不顧”,可以看出元方也失禮了,客人已經知錯就改,向他表示歉意,而元方不理睬,這不也失禮嗎?

生:我認爲這是元方以牙還牙,以其人之道還之其人之身,應該!

師:哦,人家對粗野,你也粗野對他;人家對你失禮,你也失禮。是這樣的意思嗎?

學生覺得自己說得不妥,說:對粗俗無理,品質惡劣的友人就應該這樣。

生:元方畢竟只有七歲的孩子,好惡情感易外露,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體現他的童真童稚。

師:文末的最後一句,讓我們產生了兩種不同的見解,我認爲這兩種見解只要言之成理,多是對的。

六、創編表演:

師:對人物形象,我們分析的很透切了,大家都進入了人物的內心世界。現在給你們一個表演的機會,給你們一個想象和創造的機會。要求:1、揣摩人物對話的語氣、語調及其思想感情 ,儘量表現出人物的性格特徵。2 、以藝術創編的方式,通過合理想象,對原故事人物、事件作合乎邏輯的豐富和補充,甚至改編。3、學生自由組合,演員人數自定,不準帶書,可用現代語言,也可用文言。給你們五分鐘準備。

學生各自排練。教師巡迴指導。

五分鐘後,請一組學生登臺表演。表演結束後,

師:請同學們點評。

生:表演得很逼真,人物的語言栩栩如生。

生:客人表演得很生動,粗野無理的時候和慚愧歉意的時候各不相同,表現出人物的心理變化。生:他們的表演很有創造性,有些地方省略的都表現出來了;有些是他們自己的創造的

師:的確,表演很出色,這幾位演員都有表演的天賦。但,有一處,我覺得不妥,陳太丘與友人相約,表演成相約去什麼風景優美的地方遊玩,你們支持他們相約去遊玩的說法嗎?

生:這不符合文意。如果去遊玩遲到了,陳太丘就不等待,管自己走了,未免太不夠朋友了。

生:根據文意,他們相約應該是去辦很重要的事,時間遲了,就會耽誤大事。所以,陳太丘不等他。

師:言之有理。我贊同你們兩位的看法。我們感謝這一組同學精彩的表演,讓我們對課文有更深入的理解,讓我們深深感受到誠實守信的重要性,讓我們記住一句話:“以信做人,以禮待人”。

師:最後,讓我們最書聲朗朗中下課,大家一起朗讀全文,會背的同學,試着背。

七、課後交流:

下課時,哪位小女生又問:老師,你到底是哪兒的?

師:是甌北的,與你們學校正好隔江相望。

男生:我就知道不是我們學校的。

師:怎麼?老師的課上的不好,讓你們失望了?

生:不,不。我們覺得很好,學得很輕鬆。

老師扶着小女生說:你真有趣,很可愛,也很聰明。

陳太丘與友期教案 篇四

學生分析:

這篇文言文淺顯易懂,學生閱讀起來不會感到很大困難。七年級的學生畢竟才接觸文言文,培養他們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思考質疑的習慣非常重要。

學習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習任務分析:

學生在第一、第二兩個單元中已經學過兩篇文言文,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一些文言文知識。本文將繼續積累文言文的詞語,學習翻譯文言文的辦法,調動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

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積累“期”“舍”等常見的文言詞語,能結合註釋疏通文意,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並爭取能背誦。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3、情感與態度:認識誠實守信和尊重他人這些傳統美德的價值。

教學重點:

誦讀背誦課文,以寫名言的形勢加深學生對“守信”的感悟。教學難點:理解“元方入門不顧”是否無禮。

教學方法:

誦讀法。學生初步接觸文言文,在充分誦讀的基礎上,讀順句子,讀懂文意。

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

激趣法。調動學生積極性。

教具準備:

多媒體ppt課件,打印好的學案。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發放學案,學生做好預習。

課程過程:

一、導入新課:中華古詩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是古人留給我們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因爲有了《論語》我們方知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知之爲之知,

不知爲不知”的求實精神;因爲有了《三國志》,我們方能知道諸葛亮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的“神機妙算”;因爲有了《離騷》我們才悟出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赤誠走進古詩文,親近古詩文,讓我們跨越時空的界限,與古人交談。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陳太丘與友期》這篇古文,讓我們徜徉在古文的天地之間。共享學習古文的樂趣。

學習文言文老師推薦五字法:讀、譯、背、悟、寫。下面老師就和大家一起按這五字法進行學習。

二、初讀感知。

1、學生朗讀課文,然後同學評議朗讀情況。(優缺點。你特別欣賞他讀的哪一句,哪一句沒讀好,該怎麼讀。)

通過評議,進一步讓學生明白朗讀應該注意的問題: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語氣、讀出重音。

提醒字音:不通否是通假字。聯繫以前學過的通假字:“項爲之強”中“強”通“僵”,“誨女知之乎”中“女”通“汝”,“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中“知”通智。

3、全班朗讀。

過渡:要想讀得更好,還要明白課文內容。可能大家在預習的過程中,有一些字詞句的翻譯還不太明白,今天我們在課堂上解決

三、譯後再讀。合作學習。

1、要求:學生對照註釋,讀課文,疏通文意,採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明白但需要掌握的詞語要勾畫出來。如重點詞語:“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詞句讓學生提出來,先在小組中解決,小組解決不了的,推舉一箇中心發言人提出,全班一起討論解決。

課件展示翻譯文言文六字法。

翻譯文言文的六字法:

留:文中的人名、地名、年代、物品名稱要保留。

換:用現代漢語替換古義詞。

調:調整句子順序,使句子更符合現代漢語的說法。

補:補出省略的詞語。

刪:刪去沒有實在意義的詞。

加:爲了使句子更通順,加上些詞句,更符合現代漢語的意思。

2、課件展示重點字詞,讓學生翻譯,以搶答的形式作答。

重點詞句:

期:約定至:到去:離開行:走舍:放棄乃:才委:丟下捨棄則:就,便,那麼引:拉顧:回頭看尊君、家君、君的辨析。

3、學生質疑。(讓學生學會交流,敢於提問。)

4、再次朗讀。讀出語氣,重音,節奏。可以在小組內分角色朗讀,也可以按組來讀。別的同學讀的時候,自己可以想象課文中的情境,爲背誦作準備。

5、找一名學生複述課文,看本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理清故事過程,爲背誦作準備。)

四、背誦課文。中華古詩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走近它,熟讀它,背誦它,讓它根植於我們的心靈,伴隨我們成長!

五、品悟探究。

1、讀了這篇文章,你悟到了什麼?

2、“元方入門不顧”是否無禮?不求意見一致,只要能說明理由。

六、讀後思辨:聯繫當今談談你對“信”的看法。寫出來與大家交流。

1、學生交流收集的有關守信的名言。

課件展示:有關誠信的名言。

●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民無信不立。——孔子

●當信用消失的時候,肉體就沒有生命。——大仲馬●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自己要誠信。——莎士比亞●人背信則名不達——劉向

2、學生寫或交流自己寫的名句。

七、課堂小結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繼承發揚這一光榮傳統,爲人真誠守信。讓我們以天地爲寬,真誠爲骨,做一個高尚的人,正直的人。我們相信:誠信相伴,一生無悔。

願同學們從今天的文言文學習中得到學習古文的樂趣。

八、作業佈置。

繼續背誦全文。讀讀《世說新語》。

《陳太丘與友期》教學設計 篇五

教學目標:

1. 能準確識別並翻譯文言文中的省略句。

2. 能用現代文翻譯全文。

3. 通過朗讀、討論等說出文中兒童所具有的品質。

4. 學習古代少年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學重點:

1. 用現代文翻譯全文。

2. 瞭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他們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學難點:

能準確識別並翻譯文言文中的省略句。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孔融讓梨的故事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應該是非常熟悉的。(請一位學生講故事)

這個故事中的孔融留給我們最深的印象就是很懂事,四歲的他就已經知道人與人交往要學會謙讓,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他的家鄉曲阜,並且一直流傳下來,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一位這樣的古代少年,他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和他交個朋友。課本翻開至《陳太丘與友期》。

二、整體感知

1. 範讀:注意字詞的讀音和語句的停頓。

2. 請學生自己找出本文應注意的字詞:舍(she) 不(fou)

3. 學生自由朗讀

4. 齊讀

三、疏通文意

1. 剛纔同學們在老師範讀的基礎上進行了朗讀,但是對於有的語句的停頓,可能同學們還有疑問,爲什麼在這裏要斷句呢?這就需要對文意有比較深入的理解,下面,我給大家幾分鐘時間,小組內的同學藉助書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小組內四人討論合作解決。小組內解決不了的記下來。

2. 質疑(關於字詞句)

【明確】期日中:約定; 太丘捨去:離開(區分古今異義); 過中不至:到; 去後乃至:才; 相委而去:丟下、捨棄; 下車引之:拉;

君、家君、尊君

3. 文言文語言的特點之一就是比較簡潔,正因爲如此,有的內容因爲與上文重複,作者就會將其省略,這在一定程度上給文言文初學者,像我們各位同學,帶來一些閱讀困難,所以我們要學會在翻譯之前將省略的部分補充出來。我們試着將下面這個句子補充完整: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友)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太丘)去後(友)乃至。

4. 這句話只是一個例子,文中還有幾處省略的地方,請同學們拿起筆,將本文中你認爲是省略的部分補充完整。(屏幕顯示答案)

5. 關於文章字、詞、句的難點我們大體已經梳理了一遍,有沒有同學可以給我們把這篇文章大意的大意概述出來。

6. 文章的意思理解了,我相信同學們的朗讀肯定會有所進步,我們再把文章齊讀一遍。

四、討論探究:

1. 在前面,同學們就文章的語句理解提出了許多問題,現在,我們文章已經理解了,現在同學們有沒有什麼新的疑問呢?比方說,在人物刻畫、語言處理、主題思想、材料安排上有沒有什麼問題要提出來和同學們一起探討的呢?

2. 那麼,我這裏有幾個問題,希望大家動動腦筋。文章一共提到幾個人?(3個)主要人物有幾個?(2個)陳太丘既然不是主要人物,那麼文章第一句能否省略?(不能,是起因)

3. 對文章的兩個主要人物作者用了什麼方法來描寫的?(語言、神態)

同學們應該知道人物語言是最能體現人物性格的,我們一起把這段對話朗讀一遍,看看誰最先把這段話背下來。

(讀背這段對話)

4. 通過這段描寫,你認爲友人和元方各是什麼樣的人(你的看法)?

友人:“無信”“無禮”

元方:明事理、懂禮儀;孝順;伸張正義;落落大方;

5. 主題歸納(多角度思考)

通過文章對這兩個人的描寫,以及對這兩人之間發生的事情的記敘,你能得出怎樣的結論?

元方:明事理、懂禮儀;

不守信用、不懂禮貌

友人

知錯能改

事情本身:啓示我們做人就要有有誠信,講禮儀。

6. (題目合適嗎?)

五、小結

希望同學們通過本課的學習,能夠努力的學做一個講誠信的人,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培養自己的誠信觀念。

六、作業

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背誦全文。

《陳太丘與友期》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能力:積累“期”“舍”等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並爭取能背誦。

②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誠實守信和尊重他人這些傳統美德的價值。

③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能有理有據地評價人物形象。

【教學重難點】:

1、重點: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2、難點:理解“元方入門不顧”是否無禮

【教學方法】:

誦讀法、點撥法、討論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設備、隨身擴音小喇叭、課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由“自古英雄出少年”導入

(司馬光砸缸、孔融讓梨、曹衝稱象、曹植作《七步詩》、王冕四歲學畫、王羲之七歲通書法)

2、出示課題

3、出示教學目標

二、整體感知課文

1、聽錄音朗讀課文

2、學生齊讀課文

3、學生自讀課文(自讀的要求和步驟)

(步驟:1、粗讀,讀準字音。2、再讀,結合註釋粗通文意。3、反覆朗讀,直至能夠背誦。4、品讀,提疑問,寫評註。

要求:1、讀書聲音要洪亮。2、不懂的字詞要翻檢工具書。3、養成圈點勾畫的習慣。重點實詞下加點,重點虛詞下畫着重號,疑難句子下畫線,疑難問題寫上評註。)

三、翻譯課文

1、譯讀技巧

留:人名,地名,物名,職稱等,可照錄不翻譯。

補:在翻譯文言文時應補出省略成分

換:用現代漢語去替換文言詞語

加:按現代語言習慣加字,把單音節詞語變成雙音節詞語。

2、老師點出重點字、詞、句子(先提問學生,後出示答案)

與友期(約定)行期日中(中午時分)太丘捨去(放棄)

去後乃至(才)元方時年七歲(當時;年齡)門外戲(嬉戲)

“尊君在不?”(尊稱,您的父親;“不”通“否”表示疑問)

待君(待:等待;君:尊稱,“您”)非人哉(語氣詞,啊)

相委而去(委:丟下、捨棄;去:離開)家君(謙詞,對人稱自己父親)

則是無信(信用)下車引之(拉)元方入門不顧。(回頭看)

句子: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講信用;對人家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失禮。”)

3、學生比賽翻譯

(先以座位行或列開火車的形式翻譯,後出示全篇譯文)

4、譯讀積累

課文中“尊君”“君”“家君”的稱謂有什麼不同?

尊君:您的父親(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

君:您(有禮貌地稱呼對方)

家君:我的父親(謙詞,對別人稱自己的父親)

5、根據課文內容分角色朗讀(讓學生自由組合形式進行分角色表演:旁白、友人、元方)

四、問題探究、分析人物形象

1、你認爲元方和友人分別是什麼樣的人?

(期日中,過中不至”說明陳太丘的朋友是個怎樣的人?元方義正辭嚴地指出了父親朋友的哪兩點錯誤?你欣賞元方嗎?欣賞他哪些方面呢?友人知錯而“慚”說明友人是什麼樣的人?)

元方:聰穎機智、有正義感、童真無邪

友人:無信無禮、勇於自責、知錯能改

2、元方入門不顧”是否無禮?

(意見A:以其人之道還其人之身;B:接受友人的道歉。大家對人物有不同的認識是很正常的,但《論語》中…本站 …雲:見賢思齊焉,見不賢內自省也。關鍵是我們從中學到了什麼?)

3、假如你是元方、友人或者陳太丘,遇到文中的情況,你會怎麼做?

(元方應該給父親的朋友解釋道歉的機會;友人應該向元方說明不守時的原因,爭取得到同情;陳太丘不等朋友自己先出發應,該囑咐兒子等友人的時候告訴友人他先去的原因,或者等到友人來纔出發,不管怎樣都應該有所交待。)

五、共同探究

這則故事給了我們什麼啓發?

——我們在人際交往中要誠實守信、尊重他人。

——我們要學會聰明應對他人。

六、比賽背誦(以學習小組或個人形式背誦)

七、拓展延伸

1、誠信故事《一諾千金》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個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爲人俠義好助。只要是他答應過的事情,無論有多大困難,都設法辦到,受到大家的讚揚;楚漢相爭時,季布是項羽的部下,曾幾次獻策,使劉邦的軍隊吃了敗仗。劉邦當了皇帝后,想起這事,就氣恨不已,下令通緝季布。

這時敬慕季布爲人的人,都在暗中幫助他。不久,季布經過化裝,到山東一家姓朱的人家當傭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後來,朱家又到洛陽去找劉邦的老朋友汝陰候夏候嬰說情。劉邦在夏候嬰的勸說下撤消了對季布的通緝令,還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東太守。

有一個季布的同鄉人曹邱生,專愛結交有權勢的官員,藉以炫耀和擡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聽說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馬上去見季布。季布聽說曹邱生要來,就虎着臉,準備發落幾句話,讓他下不了臺。誰知曹邱生一進廳堂,不管季布的臉色多麼陰沉,話語多麼難聽,立即對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與季布拉家常敘舊。並吹捧說:“我聽到楚地到處流傳着‘得黃金千兩,不如得季布一諾’這樣的話,您怎麼能夠有這樣的好名聲傳揚在樑、楚兩地的呢?我們既是同鄉,我又到處宣揚你的好名聲,你爲什麼不願見到我呢?”季布聽了曹邱生的這番話,心裏頓時高興起來,留下他住幾個月,作爲貴客招待。臨走,還送給他一筆厚禮。

後來,曹邱生又繼續替李布到處宣揚,季布的名聲也就越來越大了。

出處《史記·季布來佈列傳》

2、誠信名言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真誠到永遠——海爾著名廣告語

你必須以誠待人,別人纔會以誠相報——李嘉誠

八、課堂小結:做人誠信相伴,你將一生無憾

九、佈置作業

1、蒐集誠信相關的成語及典故

2、寫一篇不少於300字的學習收穫

《陳太丘與友期》教學設計 篇七

一、教學目標

1.通過白文、標點文朗讀等多種朗讀形式,學生了解故事內容。

2.通過腳本批註與演讀人物語言、動作描寫的句子,把握人物形象。

3.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通過語言、動作描寫,引導學生把握人物形象。

2.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學難點:

朗讀時的白文斷句以及演讀中,通過語氣變化把握人物情感。

三、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採用朗讀法、賞讀評議法、演讀法、腳本批註法等教學方法,結合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瞭解是通過多種朗讀來完成的。

2.自主學習,將自學中遇到的難詞、難句摘下來質疑問難,藉助工具書和書下注釋以及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加以解決,教師在點撥時授以學法指導。

3.在課文解讀中設置好問題角度,激發學生多向思維。教會學生通過腳本批註的方法分析文中重要詞句。引導鼓勵學生大膽交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口頭表達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解題導入

上節課,我們通過《詠雪》認識了兩孩子,感受到了他們的聰慧,領會到了語言的優美。今天我們再來通過《世說新語》中的《陳太丘與友期行》來認識另一個孩子──元方。看看他是個什麼樣的孩子?

請一名學生上臺書寫課題,大家讀題目,說說題目什麼意思。

教師利用課件,解讀孩子會出現問題的“期”字:出示“期”字由金文、篆文、隸書的演變過程,給出這個字偏旁的演變和批註。學生總結“期”字的意思,得出題目正確的解釋。

教師進一步追問:請學生們根據題目猜一猜文章會寫些什麼?

學生大膽想象,猜測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解題,爲後文的學習做鋪墊。

(二)多方式朗讀,感知內容

帶領學生多方式讀文,理解內容,與最初對內容的猜測找異同點。

1.教師向學生展示課件《陳太丘與友期行》的白文(豎版)。

學生根據理解朗讀斷句,展示斷句成果,讀給大家聽;小組討論斷句,各組展示斷句成果,派代表朗讀,各自闡明斷句依據。

2.教師展示《陳太丘與友期行》的標點版(豎版)課件給學生。學生自讀,對照自己的斷句,結合工具書和書下注釋,根據詞語的解釋、句段內容,找出問題所在。學生集體朗讀。之後挑戰課文的繁體版進行朗讀,男女生比賽讀,各組比讀。

【設計意圖】根據語感嘗試斷句,激起學生的挑戰意識;通過競爭閱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概括故事。

教師設題:請同學們用一句話概括故事。(提示:人物和事件。)

一句話:陳太丘與友人相約出行,友人遲到責怪陳太丘,並對子罵父,元方據理反駁。

4.明確題目作用。

將概括的內容與猜想內容比較,明確這篇文章真正主要寫的是元方。

教師提問:題目和元方有什麼關係呢?(交代故事發生的原因)

【設計意圖】理清人物的主次關係,明確題目的作用。

(三)分析人物語言、動作,理解“方正”,把握人物形象

1.整體感知元方性格。

《詠雪》中的孩子詠雪有智慧,善於表達,語言優美,所以被選入《世說新語》的《言語》門。那麼,本文中的元方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你喜不喜歡元方?

學生根據文章內容概括元方的特點。(元方特點:講信明禮的、聰明的、不卑不亢,敢於指出他人問題,敢於捍衛親人尊嚴,有良好家教。)

2.理解“方正”,把握人物形象。

教師提問:元方也像《詠雪》中兩個孩子一樣機智聰明,也是善於說話,但作者爲什麼把這篇文編入《言語》呢?本文重點是在說元方的語言精彩嗎?

教師課件給出本文的出處《方正》,解釋什麼是“方正”。

(1)讀文章,提取表現人物方正的句子

學生讀文章,找出描寫元方語言、動作中表現方正的語句,填表格中,進行分析表述。

依據 “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的這句語言描寫,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元方說出這樣的話,可見他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父親的言傳身教,對他影響很大,他有良好的家教;對於有錯在身,不但沒有意識到自己錯誤,還怒罵別人的友人,年紀小小的元方據理抗辯,有理有據公正客觀地批判別人,同時維護自己父親的尊嚴,可見他的“方正”之氣。

依據元方語言中“家君”一詞,作爲謙辭的使用,體現元方的明禮。進而引導學生找出友人的一個用詞“尊君”,結合課後習題理解古代漢語中大量的謙辭和敬辭的使用。

【設計意圖】瞭解古代漢語中的“敬辭”與“謙辭”。

引導學生用表格中的兩個字,概括元方方正的表現,學生能夠提取“信”“禮”兩個字,指明正是因爲他講信明禮,所以纔將本文選入《方正》門。

(2)運用朗讀表演,表現方正。

如何通過我們的朗讀體現的元方的方正呢?請同學們用腳本批註的方法,從人物的表情、心理、語氣、語速等方面,分析元方和友人的兩次對話,之後學生個人展示,分角色小組展示,換角色演讀展示,通過語氣、節奏、重音等將人物的方正特點朗讀出來。

舉例:父親的友人理直氣壯,覺得自己一點兒錯沒有,於是怒目圓瞪、聲調高昂、義憤填膺指責別人不失信,傲慢無禮。對於自己不守時,避而不談,把矛頭都指向陳太丘,狂躁氣憤地罵了陳太丘。

舉例:元方很氣憤,心想這人太缺德了,但是它沒有急躁,而是冷靜機智的回擊父親的友人。

【設計意圖】抓住人物的語言、進行批註,最後,通過對話演讀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

(3)探究動作,評析元方是如何做到方正的。

教師提問:既然元方爲人很方正,那麼對於“友人慚,下車引之”的舉動,“元方卻‘入門不顧’”,是否失禮呢?

這是一道開放性問題。學生能夠言之有理的陳述自己的見解“失禮”“不失禮”均可。

(四)把握主題,領會編者意圖

教師提出問題:《世說新語》中有衆多篇目,編者爲什麼要選出自《言語》的《詠雪》和出自《方正》的《陳太丘與友期行》兩篇,讓我們學習呢?這兩篇文讓我們有什麼收穫啓示?

兩篇文章的主人公都有年少聰明、智慧的孩子,有的孩子擅長優美的語言,有很好的文學修養;有的孩子正直、講信明禮,有很好的道德修養。編者希望我們新一代少年聰明智慧,有良好的文學修養和道德修養。這是編者對我們的期待。

教師送給同學們的話:與誠信爲伴,做品行正直的人!同禮節爲友,傳祖國文明精髓!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

(六)佈置作業

1.背誦文章

2.蒐集有關誠信的名言、成語。

3.閱讀《世說新語》中《乘船》《孔融讓梨》《望梅止渴》等小故事。

【設計意圖】強化積累,拓展閱讀量。

《陳太丘與友期》教學設計 篇八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能講譯,能理解課文的主旨。

2、積累文言詞語,提高自主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3、背誦全文。

【教學難點】

理解“元方入門不顧”是否無禮。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引入課文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詠雪》,文中主要讚頌的人物是誰?(東晉才女謝道韞)讚美了她什麼呢?(聰明有才學。)我們現在來學習《陳太丘與友期》,看主人公是誰?主旨是什麼?

二、老師範讀,學生齊讀,然後再叫一個學生單獨讀,讀後讓學生評論正誤優劣

三、學生自學課文並討論

(可讓學生先分組討論,再全班討論)

1、讀懂課文並翻譯。

2、討論“研討與練習”中一、二兩題中屬這課的內容。

3、學生提問質疑,師生共同解答。

4、若學生沒有提出以下問題就由老師提問:

⑴ 本文的主人公是誰?主旨是什麼?

⑵ 本文的主要表達方式是什麼?

⑶ 在《世說新語》中《詠雪》列入“言語”,《陳太丘與友期》列入“方正”,這是爲什麼?

四、先讓學生讀無標點的原文,再叫學生自讀課文,看誰能先背誦

五、學生課堂做練習,如有時間就課內訂正

或留作課外作業。如有時間可讓學生即興表演。

六、下課

陳太丘與友期教案 篇九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語;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2、分析人物形象,獲取情感體驗。

3、學習古人懂禮知義的優秀品格。

教學重難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我們學校要求同學們不僅要學習文化知識,而且要成爲具有高尚、高雅氣質的人,並計劃爲同學們開設禮儀課。今天呢!我們就來學習和這方面有關的一則古代的故事。

二、整體感知

(一)疏通課文

1、自讀課文,藉助字典,初步疏通課文,並圈畫出不能解決的文言字詞。

2、學生提出不懂的字詞,並通過交流解決問題。

明確:

學生先自主閱讀課文,發言提出一些不能獨立解決的問題,老師引導學生討論解決,並總結一些解決字詞的方法和途徑等,如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組詞法等。

1、多媒體顯示一些需要重點掌握的字詞。

1)、與友期行:約定。

2)、期日中:約定的時間。

3)、太丘捨去:舍,捨棄;去,離開。

4)、尊君在不:通“否”,讀“fǒu”

5)、相委而去:委,丟棄;去,離開。

6)、下車引之:拉。

7)、入門不顧:回頭看。

8)、去後乃至:才。

3、一學生朗讀課文,考慮如何用現代語言複述。

4、學生複述課文;對比複述,補出課文省略的部分。

5、集體朗讀課文

(二)分析課文

1、思考問題:

(1)友人爲什麼“怒”?元方怎樣反駁“友人”的?

(2)從元方的回答看,元方是個什麼樣的小孩?

2、在理解的基礎上,集體朗讀課文,培養文言語感。

三、質疑探究。

四、學習體會。

五、字詞積累練習。

六、課後作業。

陳太丘與友期教案 篇十

教學目標

1、積累“期”“舍”等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

2、認識誠實守信和尊重他人這些傳統美德的價值。

3、初步瞭解自主、合作、探究這一學習方式。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請學生講故事,以宋慶齡小時候信守諾言的故事引入課文的學習。

二、與課文有關的文學常識

1、《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爲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2、劉義慶(403——444),南宋文學家。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宋宗室,襲封臨川王,曾任南兗州刺史。愛好文學,招納文士。

三、課文學習

1、你讀我念:

(1)聽讀課文,注意停頓;

(2)指名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好停頓,讀得流暢。

2、你翻我譯:

自學課文,對照註釋,翻譯課文。

3、搶答題:

(1)解釋加點文言詞語:

①與友期行

②太丘捨去,去後乃至

③門外戲

④尊君在不

⑤待君久不至

⑥相委而去

⑦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⑧下車引之

⑨元方入門不顧

(2)翻譯文言句子:

①期日中,過中不至。

太丘與朋友約定的時間是正午,過了正午還不見朋友來。

②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不是人啊!與別人相約同行,卻丟下我走了。

③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友人聽了很慚愧,走下車拉元方,元方走進自己家門連頭也不回。

(3)補上句中省略的人物: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友)過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後(友)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你)日中不至,則是無信;(你)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4、你揹我誦:3分鐘背誦比賽

5、你扮我演:

再讀課文,揣摩說話者的語氣,同桌或小組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對話。

6、你思我想:

(1)對文中的三個人,你有何看法?

(2)問題探究

①陳太丘未能堅持等朋友是否也不夠守信?

②元方最後“入門不顧”,是否失禮?

7、你收我獲:

從這則故事我們學到了什麼?

四、小結與延伸

1、詞語積累:

仿照例子,瞭解句中加點字的含義,並寫出帶該字的一個成語例子:吾日三省吾身(多次)

成語:三令五申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2、動手試一試:解釋加點的的詞語

①陳太丘與友期②太丘捨去

③下車引之④入門不顧

3、中外名人講誠信

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自己要誠信。

——莎士比亞

人類最不道德處,是不誠實與怯懦。

——高爾基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只有首先做到言出必行,你的話纔有信用。

——[波斯]昂蘇爾·瑪阿里人生在世,如失去信用,就如同行屍走肉。

——[英]赫伯特

履行諾言是名譽的標誌。

——[法]諺語

4、教師寄語

擁有誠信,你將擁有一切;失去誠信,你將失去一切。

板書設計:

陳太丘與友期

講誠信——懂禮貌言必信——行必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