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精品多篇)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精品多篇)

《大自然的語言》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積累詞語,瞭解一些物候知識。

2、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把握寫作順序,引導學生有條理地說明事理。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4、情景導入-預習檢查-朗讀感知-閱讀探究-課後反思

5、朗讀比賽、知識搶答、知識講授、自讀分析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6、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培養學生注重觀察,講究實證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

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把握寫作順序,引導學生有條理地說明事理。

教學難點

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

教學媒體

多媒體(投影)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在生活中,我們人類用語言進行交流,用語言來表情達意,那麼大自然有它自己的語言嗎?找同學回答。我們的一些諺語中很清楚的表達了大自然的語言。找同學說說自己蒐集到的天氣諺語。

二、作家作品簡介

指名學生介紹,大屏幕出示,共同掌握。

三、字詞

音、形、意(大屏幕展示,以檢查爲主)

四、整體感知

1、聽朗讀,根據提示將課文分爲四部分。

大屏幕出示結構問題,播放錄音,學生邊聽邊思考,之後指名回答。

2、大屏幕出示問題,學生帶着問題快速瀏覽課文

a、本文是一篇什麼文章?說明對象是什麼?

b、課題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何作用?能否改 爲“物候與物候學”?

五、具體研討

分段進行,大屏幕展示問題,學生帶着問題,具體閱讀,分組討論。

1、a、朗讀分析第1自然段,概括段意

b、在文中劃出描寫一年四季的詞語

2、朗讀、分析第2、3自然段,歸納段意,分析說明方法。

3、朗讀第4、5段,歸納段意、分析說明方法。

4、朗讀6-10段,歸納段意,分析說明方法、說明順序

5、朗讀11-12段,研究物侯學有哪些意義?在文中劃出來。並思考說明順序。

六、小結

引導學生從課文內容和語言特點入手分析。

七、拓展延伸

大屏幕展示,指明學生解釋

1、運用本課所學知識解釋下列現象

兩個月前,在廣州,看見了玉蘭開花;

兩個月後,在北京,又看見玉蘭開花。

玉蘭花呀,我說,你走得真慢哪!

費了兩個月工夫,你纔到了京華。

郭沫若

2、爲什麼會有如此差異?

a、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閉敲棋子落燈花。

b、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汛盡卻山行。

綠蔭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c、乳鴨池塘水淺深,熟梅天氣半陰晴。

東園載酒西園醉,摘盡枇杷一樹金。

八、積累

說出你熟知的農諺,並作積累。

《大自然的語言》教學設計 篇二

一、生詞引入,解題激趣

1、出示生詞(語(Yǔ)言),誰能把這個生詞讀一讀?這兩個字有什麼共同點?(都有個“口”),說明和什麼有關呢?(嘴巴、說話)

2、CAI課件展示,解題激趣,《大自然的語言》教學設計。

(1)CAI課件分別展示公雞打鳴、黃葉紛紛往下落、烏雲滿天電光閃,說說它們都告訴我們什麼?

(2)解題激趣:你們都能從動物、植物、氣象這些自然現象中瞭解大自然的語言(板書)。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詩歌中還會告訴我們哪些大自然的語言呢?咱們仔細讀讀,去發現吧。

二、組織初讀,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看着拼音把每個字音讀準,特別是生字的音,遇到難讀的句子要多讀幾遍,把每句詩讀通。

2、交流生字讀音情況:指名說說哪些生字在讀的時候要提醒大家注意什麼,並領讀。(如“告訴”的“訴”單獨念第四聲,讀“告訴”一詞時讀輕聲;“如果”的“如”聲母是r,而不是l;“察”是翹舌音,“粗”是平舌音等。)

3、交流通讀詩句的情況:把你認爲讀得最通順的一節讀給大家聽聽,結合交流情況重點指導以下三個句子。

(1)你如果釣到大魚,魚鱗上有一個個圈圈。

(2)古老的“三葉蟲”化石,鑲嵌在喜馬拉雅山巔。(注意生字多,名稱連續。)

(3)大自然的語言啊?真是妙不可言。(“啊”變音讀n日)

4、正確流利地讀詩句,並說說從詩中你又瞭解到哪些大自然語言。

三、品讀詩句,指導朗讀

1、自讀體會。哪一種大自然的語言你最感興趣,就把哪個小節多讀幾遍。邊讀邊想:你從中讀懂了什麼?該怎麼讀呢?

2、互動交流,點撥指導。(以下教學程序隨學生的具體反饋情況相機進行)

(第二小節)

(1)CAI課件展示(一個個靜態的“逗點”一“逗點”搖着尾巴游動)這是什麼?(逗號)仔細看到底是什麼呢?(小蝌蚪)

(2)引導想像:你看小蝌蚪上下游動,招呼朋友多高興呀,它們會說什麼呢?你聽了心情會怎樣呢?該怎麼讀好這一節呢?

(3)自由練讀,再讀給小組或全班同學聽,結合點評指導朗讀。

(第三節)

(1)CAI課件展示一條大魚:誰知道這條魚有幾歲呢?你是從哪句詩看出來的?該怎麼讀讓大家都知道這種大自然的語言呢?

(2)自由練讀,指名朗讀,點評指導。

(第四節)

(1)指名試讀,說說這一節告訴我們大自然的什麼語言?

(結合講解“三葉蟲”,理解”鑲嵌”,簡介“喜馬拉雅山”。)

(2)“喜馬拉雅山”那麼高,那麼大,可見遠古時候那兒的海又大又深,詩句“那兒曾是汪洋一片”,該怎麼讀呢?

(3)指名試讀,點評指導朗讀。

3、迴歸整體,賽讀拓展。

(1)賽讀:把三小節連起來自由練讀,比比看誰讀得好。

(2)過渡:其實大自然的語言到處都有,它們千奇百怪,妙不可言,不愛學習的人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看不見,只有仔細觀察才能發現。齊讀第一節、最後兩節詩。

(3)賞讀、賽讀:教師邊範讀邊展示CAI課件後,指名賽讀整首詩。

(4)拓展:你還知道大自然能告訴我們什麼?說給大家聽。

四,書寫指導,練習運用

1、書寫指導:

(1)自讀生字詞,邊讀邊記形,並在組內交流自己記住了哪些字。

(2)在書上描紅、練寫並點評糾正。(如“就”右邊不能寫成“龍”,“訴”不能丟了一點。)

2、自主選擇練習:

(1)和同學們互相聽寫生字。

(2)朗讀課文。

(3)收集、觀察大自然的語言並記錄下來。

(4)把你發現的大自然的語言仿編一節詩句寫下來,讀給大家聽。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3個生字,掌握五種大自然的語言;

2、把反問句改爲陳述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培養收集資料和處理資料的能力;

3、激發學生愛科學、愛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

讀中積累詩歌的語感。

教學難點:

通過“準是”“反問句”來體會詩歌的節奏美和起伏美。

教學過程:

一、資料導入

1、出示圖片,揭題。

2、檢查資料的收集。

二、整體感知

1、師配樂朗讀。問:誰來說說聽了這首詩的感受?

2、自由讀。問:哪幾節寫了大自然的語言?(板書五種語言)

3、指名讀,你知道了哪些大自然的語言?

三、品讀2-6節

1、小組合作,練習朗讀。(教師巡迴指導)

2、交流反饋

白雲:準是還可以換成什麼詞?這裏能用“一定是”嗎?

蝌蚪:反問句改成陳述句。

大雁、年輪、螞蟻:相機指導朗讀。

3、齊讀2-6節

四、運用處理資料

1、資料分類、模仿作詩

2、交流,讀詩

五、總結

板書設計

大自然的語言

白雲螞蟻天氣

蝌蚪大雁季節

大樹年輪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