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竹裏館》教案精品多篇

《竹裏館》教案精品多篇

《竹裏館》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瞭解詩意,體會詩境。

2、學會詩歌賞析的方法,提高古詩賞析能力。

3、在反覆朗讀中啓發閱讀興趣,品味詩歌的美感。

教學重點:

分析詩歌意象,體會詩歌意境,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體會詩歌的意境與言外之意。

教學方法:

朗誦法、提問法、討論法。

授課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同學們,蘇東坡曾這樣評價王維的詩歌:“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詩人王維的《竹裏館》,看看這裏面爲我們呈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一、板書:竹裏館

說說竹裏館指的是什麼?

竹裏館,輞川別墅的勝景之一,房屋周圍有竹林,故名。

二、品讀詩歌

1、古典詩歌的學習第一步是讀,我們先來讀一讀這首詩。讀詩,不僅要讀出節奏、讀出味道來,更要讀出凝練文字中所蘊含的豐富內容和思想情感。學生齊讀,說說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心裏感覺到了什麼。

【學生可能會回答:幽篁、琴、人、明月……琴聲悠揚、嘯聲輕快、溪水潺潺……】

【感覺可能會有:孤獨、寂寞、優美、悠閒等等】

2、全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呢?

學生自由發言。(可從風格、構圖、色彩等方面談)

3、選擇留在此處願意麼?盛唐的夜晚是這樣的:

長安柳絮飛,箜篌響,路人醉,花坊湖上游,飲一杯來還一杯。水繡齊針美,平金法,畫山水,詩人筆言飛,胭脂掃娥眉。煙花隨流水,入夜寒,寒者醉,今朝花燈會,提畫燈迷猜一對陽羨茶浮水,琵琶繞,玉笛回,丁祭佾[yì]舞備,銅鏡雲鬢美。

——《盛唐夜唱》補充王維生平

4、爲什麼這樣一個著名詩人,身居要職卻甘願隱居山林,甚至當值一結束便匆匆迴歸山林,過長安而置繁華於不顧?詩中有沒有隱隱點明原因的文字呢?

人不知——字面意思:別人不知道我在這兒

“知”——瞭解,別人不瞭解我。不瞭解我的什麼呢?以詩中人的行動爲抓手,比照竹裏館與長安城夜生活★爲何“獨坐”—“反義詞聯想”—多——

因爲長安之夜的人太多了,應酬來往未必真心(有人就有江湖)勾心鬥角讓人煩惱。VS此處無人打擾,心靈得以喘息放鬆。

長安之夜的誘惑太多了,讓人沉迷聲色享樂,不能堅守本心。VS此處那麼簡單純淨,能讓靈臺清明不至於忘乎所以。

他見識過的繁華太多了(“繁華落盡”今日章臺走馬,明日可能腸斷天涯。今日紅顏正好,明日或許未老恩先絕。今日王侯座上賓,明日可能是江湖落拓人。)VS世事無常,但是此處自然恆永,輪迴有時。可以安心寄託心靈,繁華落盡方見真淳。

塵世裏的俗人太多,詩人與俗人之間的交流必然是痛苦的`,甚至會被世俗羈絆做違心不喜之事。VS草木無言,詩人反能輕鬆思考,與大自然,也與自己對話。此時的“坐”不是朝堂議事的正襟危坐,也不是宴飲場所的起坐喧譁,是真正的身心放鬆。爲何“彈琴”

比較,長安城中的曲樂都是繁弦急管,音色鮮亮入耳。不像古琴這樣中正平和,平心靜氣(和雅)。

聽彈琴劉長卿

泠泠七絃上,靜聽松風寒。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白居易:“古聲淡無味,不稱今人情。”何物使之然,羌笛與秦箏。”王維愛古琴,自尊自愛,不隨流俗

這些音樂的目的是取悅他人,而王維彈琴的目的是陶冶情操、自娛自樂、抒發心聲……爲自己而彈。——不論這琴聲幽怨還是高亢,隨樂曲而飛散的是我的自由心聲。

★爲何“復長嘯”?

彈琴還不夠,畢竟要受限於音律指法。長嘯更自由。

在竹林獨坐中感受到了某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心情興奮。言爲心聲但語言總是一種雕琢,長嘯無言,更爲真摯。呼嘯的方式可以很自由,口哨、手指、葉子均可,很好玩。

呼嘯出的是人的氣息,人在模仿自然的節奏——風。一種與自然溝通的……在長安城夜嘯恐怕會被當成神經病吧。

【小結】他人哪裏知道竹裏館生活平淡自然的妙處,哪裏知道王維那追求本真,洗淨繁華,自由脫俗的心呀。

5、讀一讀這一句“深林人不知”。你覺得傷感麼?

淡淡的傷感無奈之外有一種不肯流於世俗的孤高(指不露鋒芒,與世無爭的消極處世態度。也比喻同流合污。)

6、“人不知”有沒有關係呢?沒關係——因爲

【板書明月】讀讀最後一句明月∕來∕相照。問題又來了:明月真的特地投照到詩人身上嗎?當然不是,這是詩人的主觀感受。其實是詩人在觀賞月光呢。詩人有明月相伴,之前淡淡的傷感無奈也消失了,更多的與自然對話、與天地精神往來的愜意。

三、總結

這是一首寫隱者的閒適生活情趣的詩。詩的用字造語、寫景(幽篁、深林、明月),寫人(獨坐、彈琴、長嘯)都極平淡無奇。然而它的妙處也就在於以自然平淡的筆調,描繪出清新誘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爲)(一體,蘊含着一種特殊的美的藝術魅力,使其成爲千古佳品。

《竹裏館》教案 篇二

一、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又重新確定了朗讀在閱讀教學中的重要作用,詩歌一般片言隻語,要想充分感受其中深厚的情感與豐富的旨意,需要反覆的誦讀。當然這樣的誦讀不僅僅是一遍遍對詩歌內容的重複上,最重要是從情感、節奏等多層面拿捏作者創作時的體驗,這樣,文字與讀者有了一種心理上的親近。接下來,順勢利導,引領學生進行對詩歌所呈現的畫面的想象中,有了具象的思維,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變得清晰起來。所以,這節詩歌賞析課,我準備以讀、賞爲主。“讀”是醞釀一種氛圍,“賞”是獲得感性的解讀,那麼,之後的感悟與品味也就顯得順理成章了。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師領讀、學生齊讀等多種誦讀方式引導學生進入詩歌,獲得一種感性認識。

2、在誦讀的基礎上,藉助資料,讓學生對詩歌的創作背景、內容意蘊有一種豐厚的認識。

3、熱愛詩歌,熱愛中國雅緻雋永的古典文化,從而愛上詩意的美好生活。

三、教學過程

導語設計:同學們,蘇東坡曾這樣評價王維的詩歌:“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詩人王維的《竹裏館》,看看這裏面爲我們呈現了一幅怎樣的畫?環節一:讀

1、範讀、生跟讀。

2、教師從韻律、詞義、情感等角度指導學生朗讀。

3、找同學讀,齊讀。

4、出示問題:通過反覆朗讀,我們的腦海中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1、引導學生把詩歌內容中所涉及的竹林、琴、詩人王維、明月等內容一一找出,以藝術板書的形式呈現。

2、補充“竹”的資料(如下),並提問:通過這些關於竹的詩歌,以及詩歌中的“明月”、“琴”等內容,思索:這幅畫呈現出怎樣的風格特點?

資料補充:

①我生性放誕,雅欲逃自然。嗜酒愛風竹,卜居必林泉。

②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③我種南窗竹,戢戢已抽萌。坐獲幽林賞,端居無俗情。

3、出示王維時代關於唐朝人生活的文獻以及詩歌資料,並引導學生思考:王維的生活與其有什麼不同?從中可以看出王維是一個怎樣的人?

資料補充:宴會、烹飪、飲酒、伶人及其表演、雜耍、摔跤、幻術、馴獸表演、舞蹈、戲劇、傀儡戲、說書、打獵、蹴鞠、馬球、鬥雞、圍棋、投壺……

——《中國的黃金時代--唐朝的日常生活》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琵琶行》

烹羊宰牛且爲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將進酒》

弦鼓一聲雙袖舉,迴雪飄颻轉蓬舞。

左旋右轉不知疲,千匝萬周無已時。

——《胡旋女》

環節三:悟

1、出示《江雪》、《陋室銘》、《雅舍》等資料,讓學生繼續感悟與品味中國文人代代相續的高雅情懷。

2、繼續誦讀詩歌,以低緩而韻味的朗讀聲結束課堂。

四、課後反思

中國詩歌尤其是古代詩歌傳承了山水派的特點,往往一幅畫就是一首詩,一首詩也是一幅畫,或者幾幅畫面的有機融合。本課,我以“讀”和“賞”爲主,達到了一種詩畫相連的效果。這一課,有詩,有畫,有學生的沉浸,有老師的享受,感覺不錯!

《竹裏館》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完成對本詩的創造性解讀。

2、佈置下一課《醜小鴨》的閱讀要點。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問題導入:你們是怎樣獨處的呢?

學生自由交流一下自己的經歷,由此話題引入對此詩的解讀:同學們,詩人王維是怎樣獨處的。

1、讀。我們先來讀一讀這首詩。古典詩歌的學習第一步是讀,按照古詩節奏教師範讀一次,學生齊讀。

2、品。你感覺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怎樣?爲什麼?

學生自己揣摩,回答自己的感覺。有清冷、寂寞、空靈、淡泊、寧靜、優美、平白、憂鬱、傷感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3、析。教師展開聯想,拓展詩中的內容(程度高的班可以先讓學生進行口頭拓展,教師補充):這是夜深人靜之時,竹裏館裏寂靜幽深,明月皎潔,王維一個人一時睡不着覺,於是起來彈琴,抒發自己的情感。你們品一品,王維究竟是抒發寧靜致遠的淡泊心境呢,還是抒發個人抑鬱不得志的情懷?

學生討論,這個話題其實也是對課文註釋提出的質疑,讓學生懂得“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的道理,讓思辨的習慣常常在學習中養成。

4、悟。學生在討論自己的看法時,常常會悟到一點什麼,讓他們多講出來已形成思想交流的氛圍。

5、誦。學生有了自己的闡釋後一起誦讀,或者用自己的體會和感情把這首詩昂揚頓挫地朗讀給大家聽,以加深認識的目的。

二、佈置明天要學習的新課文《醜小鴨》,思考三個問題:

1、找出課文中若干形象,結合具體語句談談自己的看法。(如仁愛的農夫,可鄙的、可笑的、、、、、貓紳士、雞太太等等)

2、你知道醜小鴨變成天鵝的原因是什麼?

3、醜小鴨給我們什麼樣的啓示呢?

三、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