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七年級下冊《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原文及教案(精品多篇)

七年級下冊《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原文及教案(精品多篇)

課文的兩個部分之間,是如何過渡的?把這些話找出來,說說是怎樣起過渡作用的。 篇一

★★深入探究

1、文章開篇是怎樣起筆的?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2、文章從哪兩個方面寫聞一多先生的“說”與“做”?把這兩方面結合起來看,聞一多先生是怎樣一個人?

3、作爲學者的聞一多,作者選取了三個事例來表現,試分析並體會作者的詳略處理?

4、爲表現聞一多作爲“學者的方面”,作者選取了什麼材料加以表現?請用一句話概括。

5、“人家說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說。”“人家說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說。”這些話表現了聞一多怎樣的品質?

6、體會“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標。”句的含義及在全文中的作用。

《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 篇二

學習目標

1、檢查預習,瞭解人物。

2、朗讀課文,整體感知。(重點)

3、細讀課文,探究質疑。(難點)

學習過程

目標導學一 :檢查預習,瞭解人物。

1、認讀理解文中出現的生字詞。?

地殼 校補 赫然 函寄 漂白 仰之彌高 鍥而不捨 潛心貫注

炯炯目光 目不窺園 警報迭起 兀兀窮年 瀝盡心血

羣蟻排衙 迥乎不同 氣衝斗牛 慷慨淋漓

2、簡介聞一多先生。

聞一多(1899—1946),本名家驊,著名詩人、學者、愛國民主戰士。1899年生於湖北省浠水縣一個“世家望族,書香門第”家庭。五四運動在清華大學讀書時即參加了學生運動。1922年赴美國芝加哥美術學院學習,後來研究文學。1925年5月回國後,歷任青島大學、清華大學教授。1937年抗戰開始,他在昆明西南聯大任教。1943年後,因目睹反動政府的貪腐,奮然而起,積極參加反對獨裁、爭取民主的鬥爭。1946年7 月15日被特務暗殺。聞一多集詩人、學者、民主戰士“三重人格”於一生。

3、介紹作者臧克家。

當代詩人。1905年生於山東諸城。從小受家庭影響,喜歡古典詩詞和民歌, 1932年開始發表新詩,以一篇《老馬》成名。1933年9月,詩人自費出版了第一本詩集《烙印》。隨着《老馬》等詩的廣泛流傳,臧克家被譽爲“農民詩人”。

目標導學二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有什麼不同一般人之處?

?“做了再說”“做了不說”“說了就做”。

2、文章從哪兩個方面來寫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的??

從學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來寫的。

3、綜合這兩個方面來看,聞一多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用課文原話回答)

“言論和行動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標”。

4、思考文章可分爲幾個部分。(概括出每一部分的內容)

第一部分(1—7)記述聞先生作爲學者方面的“說”和“做”;

第二部分(8—20)記述聞先生作爲革命家方面的“說”和“做”。

目標導學三 :細讀課文,探究質疑

細讀課文的第一部分,思考下面問題:

1、“人家說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說。”“人家說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說。” 課文開頭引用聞一多先生這兩句話起什麼作用?這兩句話用了什麼寫法?表現了聞一多怎樣的品質?

領起本部分,表現聞一多“做”的特點——“做了再說,做了不說”

對比的寫法,表現了聞一多先生嚴謹治學的態度,言行一致的人格和謙虛謹慎的美德。

2、學者方面作者選取了哪些典型材料?表現了聞一多先生哪些優秀品質?並找出相對應的語句來。

《唐詩雜論》 嚴謹刻苦

學者方面 《楚辭校補》 孜孜不倦

(做→說) 《古典新義》 日夜不懈

3、作者選取的這三件事,選擇的角度是什麼?詳略安排有什麼不同?

寫作《唐詩雜論》是從“做”了再“說”這個角度選材的;其它兩個事例是從“做”了也不一定“說”角度選材的。其中第一件事詳寫,後兩件事略寫。

【教學提示】

課前佈置學生預習課文,梳理字詞。

可事先佈置學生在課前查找相關資料,指名對聞一多、臧克家進行介紹,教師做適當補充。

【學法指導

記敘文層次劃分的技巧:

①首先要注意作者是怎樣合理安排和組織材料的

②還要研究段落層次的安排,開頭結尾的設計,段與段之間的過渡。一般來說在內容上的轉折處,敘述上的總分處,行文上的行止處,都要安排過渡句。

板書設計

第一部分(1--7)

《唐詩雜論》 嚴謹刻苦

學者方面 《楚辭校補》 孜孜不倦

(做→說) 《古典新義》 日夜不懈

第二部分(8—20)記述聞先生作爲革命家方面的“說”和“做”。

《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積累生動形象的語句,提高語言運用的能力;在感情朗讀的基礎上,整體感悟文意;學習本文結構嚴謹、選材精當的技法;

2、 方法與過程: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學習聞一多先生嚴謹刻苦的治學態度、無私無畏的鬥爭精神、澎湃執著的愛國熱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從中受到啓迪,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教學重點:

1、 對聞一多先生言行一致、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的把握。

2、本文選材技巧和結構技巧。

教學難點: 難理解的文言詞語。

教學課時: 2課時。

課前準備:預習課文,蒐集與聞一多先生和臧克家的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 入:

2001年4月29日,江澤民同志在清華大學建 校70週年大會上講:“聞一多先生橫眉冷對反動派,寧死不屈,表現了‘生當做人傑,死亦爲鬼雄’的高風亮節,這是清華大學的驕傲,也是我們知識分子的光榮。”江澤民同志爲什麼高度讚揚聞一多先生?今天,我們共同學習現代著名詩人臧克家的〈〈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去探尋讚揚的原因。(板書課題)

整體感知:

1、 出示學習目標 (投影片或多媒體顯示)

2、檢查預習,掃清文字障礙。

3、課堂交流蒐集到的資料,瞭解相關知識。

4、教師範讀課文:

要求:朗讀時注意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學生帶着問題聽讀課文。(投影片或多媒體顯示)

(1)文章從那兩個方面來寫聞一多先生“說和做的”?

(2)把這兩方面綜合起來看,聞一多先生是怎樣的人?

(3)據此脈絡,文章可分爲幾部分?每部分各寫了聞先生“說和做”的什麼特點?

學生聽讀後,感情朗讀,四人小組討論。

教師引導明確:(投影片或多媒體顯示)

(1)從學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來寫的。

(2)“言論和 行動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標”。

(3)分兩部分,1——7自然段爲第一部分,記述聞先生作爲學者方面“做”了再“說”“做”了也不“說”的特點;8——20自然段爲第二部分,記述聞先生作爲革命家方面“說”了就“做”的特點。

研討課文: 我們通過朗讀、討論,認識到聞先生“說和做”是完全一致的,這種高貴的品格值得我們景仰和學習。那麼,作者是怎樣表現聞先生這一高貴品格的?

研讀課文第一部分:

學生默讀,討論下列問題:(投影片或多媒體顯示)

(1) 哪兩句話是對聞先生作爲學者“說和做”的高度概括?

(2) 這部分列舉了那些事例?這些事例選材的角度是什麼?詳略安排怎樣?

(3) 聞一多先生潛心研究學術的目的是什麼?那些語句生動形象地描繪了聞先生潛心研究學術?

(4) “一個又一個大的四方竹紙本子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羣蟻排衙”。怎樣理解“羣蟻排衙”?這句話表現出聞先生怎樣的治學態度

(5)用簡練的語言概括聞先生學者形象?

學生默讀後,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教師引導、明確:

(1) 第一、二自然段。

(2) 三個事例:寫作《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三本書的情況。寫作《唐詩雜論》事例是從“做”了再“說”這個角度選材的;其他兩個事例是從做了也不一定說角度選材的。詳寫第一件事,略寫後兩件事。

(3) 聞先生研究學術的目的是“要給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

(先讓學生自由發表見解,再引導學生理解這句話。)語句(略)

(4)“羣蟻排衙”,文中指聞先生寫字工工整整,十分認真,他的手稿都是蠅頭小楷,好象羣蟻排衙 。表現了聞先生嚴謹的治學態度。

(5)先生是一位爲探索救國救民的出路而潛心學術、治學嚴謹、不畏艱辛、廢寢忘食、終於在學術上取得累累碩果的卓越學者,言行一致的愛國者。(意思對即可)

教師小結:作爲學者的聞一多先生,治學嚴謹,不畏艱辛,這種治學態度值得我們共同學習。

第二課時

1、研讀第二部分: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二部分,要讀出氣勢來,思考下列問題。(投影片或多媒體顯示)

(1)文中哪一句話是對作爲民主戰士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的高度概括?

(2)聞一多先生說了,是怎麼說的?說的內容和目的是什麼?

(3)聞一多先生“說”了就做了,文中寫了他做了幾件事?反映了聞先生什麼精神

學生朗讀後,四人小組開始討論、交流。

教師引導、明確:(略)

2、 探究學習:

(1) 把學者聞一多和革命家聞一多綜合起來,概述聞先生的形象。

(2) 文章一、二兩部分是怎樣銜接起來的?這樣銜接有什麼好處?

(3) 把你認爲生動優美的語句或詞語劃出來,並說說原因

學生自讀課文,四人小組研討、探究。

教師巡迴指導,集體交流:

(1) (略)

(2) 文中第七自然段承接上文進行總結,並照應開頭;第八、九自然段開啓下文。

好處:承上啓下,前後呼應,連綴緊密,脈絡清楚,過度自然,把聞先生作爲學者和作爲革命家方面的情況用極其簡明的語言並列地提出來,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

(3) 生答:“目不窺園,足不下樓,兀兀窮年,瀝盡心血。”字詞凝練,句式整齊,音調鏗鏘,感情濃烈,給人以強烈的感染。特別是一個“瀝”字,深刻地表現了聞先生用心血一滴一滴澆灌學術研究花朵的精神,精當、凝練。

3、 拓展延伸:

(1) 這篇文章的原標題爲“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經作者同意,改成現在這個標題,哪個標題更好些?談談你的看法。

(2) 學習完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穫?受到哪些啓迪?請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談一談。

把課文分爲兩部分,並簡要歸納各部分大意。 篇四

第一部分( 自然段):

第二部分( 自然段):

《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原文 篇五

“人家說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說。”

“人家說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說。”

作爲學者和詩人的聞一多先生,在30年代國立青島大學的兩年時間,我對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時候,他已經詩興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濃。他正向古代典籍鑽探,有如向地殼尋求寶藏。仰之彌高,越高,攀得越起勁;鑽之彌堅,越堅,鑽得越鍥而不捨。他想吃盡、消化盡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遠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1930年到1932年,“望聞問切”也還只是在“望”的初級階段。他從唐詩下手,目不窺園,足不下樓,兀兀窮年,瀝盡心血。杜甫晚年,疏懶得“一月不梳頭”。聞先生也總是頭髮零亂,他是無暇及此的。飯,幾乎忘記了吃,他貪的是精神食糧;夜間睡得很少,爲了研究,他惜寸陰、分陰。深宵燈火是他的伴侶,因它大開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動不響,無聲無聞。一個又一個大的四方竹紙本子,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羣蟻排衙。幾年辛苦,凝結而成《唐詩雜論》的碩果。

他並沒有先“說”,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績。

“做”了,他自己也沒有“說”。他又由唐詩轉到楚辭。十年艱辛,一部“校補”赫然而出。別人在讚美,在驚歎,而聞一多先生個人呢,也沒有“說”。他又向“古典新義”邁進了。他潛心貫注,心會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樓”的主人。

做了再說,做了不說,這僅是聞一多先生的一個方面,作爲學者的方面。

聞一多先生還有另外一個方面,作爲革命家的方面。

這個方面,情況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爲爭取民主的戰士,青年運動的領導人,聞一多先生“說”了。起先,小聲說,只有昆明的青年聽得到;後來,聲音越來越大,他向全國人民呼喊,叫人民起來,反對獨裁,爭取民主!

他在給我的信上說:“此身別無長處,既然有一顆心,有一張嘴,講話定要講個痛快!”

他“說”了,跟着的是“做”。這不再是“做了再說”或“做了也不一定說”了。現在,他“說”了就“做”。言論與行動完全一致,這是人格的寫照,而且是以生命作爲代價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給了我一封信,最後一行說:“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張,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請傳觀。”

這是爲爭取民主,反對獨裁,他起稿的一張政治傳單!

在李公樸同志被害之後,警報迭起,形勢緊張,明知凶多吉少,而聞先生大無畏地在羣衆大會上,大罵特務,慷慨淋漓,並指着這羣敗類說:你們站出來!你們站出來!

他“說”了。說得真痛快,動人心,鼓壯志,氣衝斗牛,聲震天地!

他“說”了:“我們要準備像李先生一樣,前腳跨出大門,後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門。”

他“做”了,在情況緊急的生死關頭,他走到遊行示威隊伍的前頭,昂首挺胸,長鬚飄飄。他終於以寶貴的生命,實證了他的“言”和“行”。

聞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學者,熱情澎湃的優秀詩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