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新版多篇】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新版多篇】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一

單元目標:

1、使同學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它們的特徵;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認識圓錐的底面和高。

使同學理解求圓柱的側面積和外表積的計算方法,並會正確計算。

使同學理解求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體積、容積,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單元重點:

掌握圓柱的外表積的計算方法和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單元難點:

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的推導

 1、圓柱

(1)圓柱的認識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0—12頁圓柱的認識,練習二的第1—4題.

教學目標:

1、藉助日常生活中的圓柱體,認識圓柱的特徵和圓柱各局部的名稱,能看懂圓柱的平面圖;認識圓柱側面的展開圖。

2、培養同學細緻的觀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間想像能力。

3、激發同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認識圓柱的特徵。

教學難點:看懂圓柱的平面圖。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已知圓的半徑或直徑,怎樣計算圓的周長?(指名同學回答,使同學熟悉圓的周長公式: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圓的周長(教師依次出示題目,然後指名同學回答,其他同學評判答案是否正確)

(1)半徑是1米(2)直徑是3釐米

(3)半徑是2分米(4)直徑是5分米

二、認識圓柱特徵

1.整體感知圓柱

(1)談談圓柱.你喜歡圓柱嗎?請同學說說喜歡圓柱的理由。(美觀、實用、平安、可滾動……)

(2)找找圓柱,請同學找出生活中圓柱形的物體。

2.圓柱的外表

(1)摸摸圓柱。請同學摸摸自身手中圓柱的外表,說說發現了什麼?

(2)指導看書:摸到的上下兩個面叫什麼?它們的形狀大小如何?摸到的圓柱周圍的曲面叫什麼?(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它們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圓柱的曲面叫側面。)

3.圓柱的高

(1)課件顯示:一根豎放的大針管中的藥水由高到低的變化過程,引導同學考慮:藥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麼有關?

(2)引導小結: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關.

(3)結合課本回答什麼叫圓柱的高。(板書: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4)討論交流:圓柱的高的特點。

①課件顯示:裝滿牙籤的塑料盒,問:這些牙籤是圓柱的高嗎?假如牙籤細一些,再細一些,能裝多少根?

②初步感知:面對圓柱的高,你想說些什麼?

歸納小結並板書:圓柱的高有無數條,高的長度都相等。

③深化感知:面對這數不清的高,丈量哪一條最爲簡便?

老師引導同學操作分析,得出丈量圓柱邊上的這條高最爲簡便,同時課件上的圓柱體閃爍邊上的一條高.

4.圓柱的側面展開(例2)

(1)動手操作:請同學分小組拿出橡皮、蠟筆、水彩筆、固體膠水等有商標紙的圓柱形實物,分別把商標紙剪開,再打開,觀察商標紙的形狀.

反饋後討論:展開後得到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樣剪的?展開後得到平行四邊形的是怎樣剪的?

長方形

板書:沿高剪斜着剪:平行四邊形

正方形

強調:我們先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長方形與圓柱的關係.

(2)尋求發現.展開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的關係.

①師生一起把展開的長方形還原成圓柱的側面,再展開,在重複操作中觀察。

②同學再觀察電腦演示上述過程.(用彩色線條突出圓柱底面周長和高轉化生長方形長和寬的過程。)

③同學交流後說出自身的發現:這個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底面的周長,寬就是圓柱的高。

(3)延伸發現.展開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和正方形的邊長與圓柱的關係。

①討論:平行四邊形能否通過什麼方法轉化生長方形?

課件顯示:平行四邊形通過割補轉變生長方形,再還原成圓柱側面的動畫過程。

②想一想:當圓柱底面周長與高相等時,側面展開圖是什麼形?

③引導小結:不論側面怎樣剪,得到各種圖形,都能通過割補的方法轉化生長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三、鞏固練習

1、做第11頁“做一做”的第2題。

2、做第15頁練習二的第3題。

教師行間巡視,對有困難的同學和時輔導。

3、做第15頁練習二的第4題。

四、安排作業

完成一課三練P15的1、2題。

板書:

長方形

沿高剪斜着剪:平行四邊形

正方形

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長

圓柱的高→長方形的寬

2021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最新數學教案 篇二

教學內容:

1、分數的乘法

2、分數混合運算

3、用分數解決問題

教材分析:本單元是在整數乘法、分數的意義和性質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又是學習分數除法和百分數的重要基礎。與整數、小數的計算教學相同,分數乘法的計算同樣貫徹《標準》提出的讓學生在現實情景中體會和理解數學的理念,通過實際問題引出計算問題,並在練習中安排一定數量的解決實際問題的內容,以豐富練習形式,加強計算與實際應用的聯繫,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根據本套教材的編寫思路,本單元將解決一些特殊數量關係問題的內容單獨安排。

三維目標:

知識和技能: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使學生能夠應用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比較熟練的進行計算。通過觀察比較,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知道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學會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過程與方法:經歷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及計算法則的形成過程,體驗歸納概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在進行分數乘整數的計算過程中,能夠感知計算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引導學生探究知識間的內在聯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感悟數學知識的魅力,領會數學美。

教法和學法:通過演示,使學生初步感悟算理。

指導學生通過體驗,歸納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引導學生總結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授課時數:10課時

第1課時

學期總第1課時

教學課題 分數乘整數

主備教師 使用教師 授課時間 2014年 月 日

2015年 月 日

標 知識

技能 在學生已有的分數加法及分數基本意義的基礎上,結合生活實例,通過對分數連加算式的研究,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能夠應用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過程

方法 通過觀察比較,指導學生通過體驗,歸納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

態度

與價

值觀 引導學生探求知識的內在聯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演示,使學生初步感悟算理,並在這過程中感悟到數學知識的魅力,領略到美。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總結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

教法與 學 法 直觀演示法

教學準備及手段 課件

教 學 流 程 二次備課

教學內容:

第2頁,例1及“做一做”,練習一1-3題。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出示複習題。(投影片)

(1)整數乘法的意義是什麼?

(2)列式並說出算式中的被乘數、乘數各表示什麼?

5個12是多少? 9個11是多少? 8個6是多少?

(3)計算:

計算 時向學生提問:這道題的什麼特點?計算時把什麼做分子?使學生看到三個加數都相同,計算時3個3連加的結果做分子,分母不變。

2、引出課題。

分數加法是否也有簡便算法?今天我們學習分數乘法。(板書課題:分數乘整數)

(二)探究新知。

1、教學分數乘整數的意義。

出示例1,指名讀題。

(1)分析演示:

師:每人吃 塊蛋糕,每人吃的夠一塊嗎?(不夠一塊)接着出示如課本的三個扇形圖。問:一個人吃了 塊,三個人吃了幾個 塊?使學生從圖中看到三個人吃了3個 塊。讓學生用以前學過的知識解答3個人一共吃了多少塊?(教師在3個扇形下面畫出大括號並標出?塊)訂正時教師板書: + + = = = (塊),(教師將3個雙層扇形圖片拼成一個一塊蛋糕的 圖片)

(2)觀察引導:

這道題3個加數有什麼特點?使學生看到3個加數的分數相同。教師問:求三個相同分數的和怎樣列式比較簡便呢?引導學生列出乘法算式。教師板書: 。再啓發學生說出 表示求3個 相加的和。

(3)比較 和12×5兩種算式異同:

提示:從兩算式表示的意義和兩算式的特點進行比較。(讓學生展開討論)。

通過討論使學生得出:

相同點:兩個算式表示的意義相同。

不同點: 是分數乘整數,12×5是整數乘整數。

(4)概括總結:

教師明確:兩個算式表示的意義相同,誰能用一句話概括出兩算式的意義?(引導學生說出都是表示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

2、教學分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法則。

(1)推導算理:

由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導入。

問: 表示什麼意義?引導學生說出表示求3個 的和。板書: + + 。學生計算,教師板書: 。提示:分子中3個2連加簡便寫法怎麼寫?學生答後板書: (塊)教師說明:計算過程中間的加法算式部分是爲了說明算理,計算時省略不寫。(邊說邊加虛線)

(2)引導觀察: 的分子部分、分母與算式 兩個數有什麼關係?(互相討論)

觀察結果: 的分子部分2×3就是算式中 的分子2與整數3相乘,分母沒有變。

(3)概括總結:

請根據觀察結果總結 的計算方法。(互相討論)

彙報結果:(多找幾名學生彙報)使學生得出 是用分數 的分子2與整數3下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

根據 的計算過程,明確指出:分子、分母能約分的要先約分,然後再乘。約分後約得的數要與原數上下對齊。然後讓學生將 按簡便方法計算。

【啓發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學習總結、歸納,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3、反饋練習:

⑴教材第2頁“做一做”第1題。

訂正時讓學生說出乘法中被乘數、乘數各表示什麼?

⑴教材第2頁“做一做”第2題。

教師提示:乘的時候如果分子分母能約分的要先約分。

⑴教材第6頁“練習一”第1、2、3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重點讓學生說一說思路。

(三)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引導學生回顧總結。

2021最新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 使學生在理解分數除法意義及掌握分數乘法應用題

題思路的基礎上,掌握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稍複雜分數除法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能比較熟練地解答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教學,培養並提高學生的分析、判斷、探索能力及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弄清單位“1”的量,會分析題中的數量關係。

教學難點:分析題中的數量關係。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課件出示)

小紅家買來一袋大米,重40千克,吃了 ,還剩多少千克?

1、指定一學生口述題目的條件和問題,其他學生畫出線段圖。

2、學生獨立解答。

3、集體訂正。提問學生說一說兩種方法解題的過程。

4、小結:解答分數應用題的關鍵是找準單位“1”,如果單位“1”的具體數量是已知的,要求單位“1”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就可以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直接用乘法計算。

二、新知探究

1、教學補充例題:小紅家買來一袋大米,吃了 ,還剩15千克。買來大米多少千克?

(1)吃了 是什麼意思?應該把哪個數量看作單位“1”?

(2)引導學生理解題意,畫出線段圖。

(3)引導學生根據線段圖,分析數量關係式:

買來大米的重量-吃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4) 指名列出方程。

解:設買來大米X千克。

x- x=15

2、教學例2

(1)出示例題,理解題意。

(2)比航模組多 是什麼意思?引導學生說出:是把航模組的人數看作單位“1”,美術組少的人數佔航模組的

(3)學生試畫出線段圖。

(4)根據線段圖,結合題中的分率句,列出數量關係式:

航模小組人數+美術小組比航模小組多的人數=美術小組人數

(5) 根據等量關係式解答問題。

(6) 解:設航模小組有χ人。

χ+ χ=25

(1+ )χ=25

χ=25÷

χ=20

答:航模小組有20人。

三、課堂小結

1、今天我們學習的這兩道應用題,它們有什麼共同點?(今天我們學習的這兩道應用題,題裏的單位“1”都是未知的數量,都可以列方程來解,這樣順着題意列出方程思考起來比較方便。)

2、用方程解答稍複雜的分數應用題的關鍵是什麼?(關鍵是找準單位“1”,再按照題意找出數量間的相等關係列出方程)

四、當堂測評

練習十第4、12、14題。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迴指點,有困難的學生及時請教優秀學生,做到“一幫一、兵強兵”。

設計意圖:

繼續發揮線段圖的作用,以方便學生理解,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後記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四

教學內容:

比較正數和負數的大小。

教學目的:

1、藉助數軸初步學會比較正數、0和負數之間的大小。

2、初步體會數軸上數的順序,完成對數的結構的初步構建。

教學重、難點:

負數與負數的比較。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讀數,指出哪些是正數,哪些是負數?

-8 5.6 +0.9 - + 0 -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麼-6%表示 。

二、新授:

(一)教學例3:

1、怎樣在數軸上表示數?(1、2、3、4、5、6、7)

2、出示例3:

(1)提問你能在一條直線上表示他們運動後的情況嗎?

(2)讓學生確定好起點(原點)、方向和單位長度。學生畫完交流。

(3)教師在黑板上話好直線,在相應的點上用小圖片代表大樹和學生,在問怎樣用數表示這些學生和大樹的相對位置關係?(讓學生把直線上的點和正負數對應起來。

(4)學生回答,教師在相應點的下方標出對應的數,再讓學生說說直線上其他幾個點代表的數,讓學生對數軸上的點表示的正負數形成相對完整的認識。

(5)總結:我們可以像這樣在直線上表示出正數、0和負數,像這樣的直線我們叫數軸。

(6)引導學生觀察:

A、從0起往右依次是?從0起往左依次是?你發現什麼規律?

B、在數軸上除了可以表示整數外,還可以表示分數和小數。請學生在數軸上分別找到1.5和-1.5對應的點。如果從起點分別到1.5和-1.5處,應如何運動?

(7)練習:做一做的第1、2題。

(二)教學例4:

1、出示未來一週的天氣情況,讓學生把未來一週每天的最低氣溫在數軸上表示出來,並比較他們的大小。

2、學生交流比較的方法。

3、通過小精靈的話,引出利用數軸比較數的大小規定:在數軸上,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

4、再讓學生進行比較,利用學生的具體比較來說明“-8在-6的左邊,所以-8〈-6”

5、再通過讓另一學生比較“8〉6,但是-8〈-6”,使學生初步體會兩負數比較大小時,絕對值大的負數反而小。

6、總結:負數比0小,所有的負數都在0的左邊,也就是負數都比0小,而正數比0大,負數比正數小。

7、練習:做一做第3題。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一第4、5題。

2、練習一第6題。

3、某日傍晚,黃山的氣溫由上午的零上2攝氏度下降了7攝氏度,這天傍晚黃山的氣溫是 攝氏度。

四、全課總結

(1)在數軸上,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

(2)負數比0小,正數比0大,負數比正數小。

第二課教學反思:

許多教師認爲“負數”這個單元的內容很簡單,不需要花過多精力學生就能基本能掌握。可如果深入鑽研教材,其實會發現還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內容可以向學生補充介紹。

例3——兩個不同層面的拓展:

1、在數軸上表示數要求的拓展。

數軸除了可以表示整數,還可以表示小數和分數。教材例3只表示出正、負整數,最後一個自然段要求學生表示出—1.5。建議此處教師補充要求學生表示出“+1.5”的位置,因爲這樣便於對比發現兩個數離原點的距離相等,只不過分別在0的左右兩端,滲透+1.5和—1.5絕對值相等。

同時,還應補充在數軸上表示分數,如—1/3、—3/2等,提升學生數形結合能力,爲例4的教學打下夯實的基礎。

2、滲透負數加減法

教材中所呈現的數軸可以充分加以應用,如可補充提問:在“—2”位置的同學如果接着向西走1米,將會到達數軸什麼位置?如果是向東走1米呢?如果他從“—2”的位置要走到“—4”,應該如何運動?如果他想從“—2”的位置到達“+3”,又該如何運動?其實,這些問題就是解決—2—1;2+1;—4—(—2);3—(—2)等於幾,這樣的設計對於學生國中進一步學習代數知識是極爲有利的。

例4——薄書讀厚、厚書讀薄。

薄書讀厚——負數大小比較的三種類型(正數和負數、0和負數、負數和負數)

例4教材只提出一個大的問題“比較它們的大小”,這些數的大小比較可以分爲幾類?每類比較又有什麼方法,教材則沒有明確標明。所以教學中,當學生明確數軸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基礎上,我還挖掘了三種不同類型,一一請學生介紹比較方法,將薄書讀厚。

將厚書讀薄——無論哪種類型,比較方法萬變不離其宗。

無論哪種比較方法,最終都可迴歸到“數軸上左邊的數比右邊的數小。”即使有學生在比較—8和—6大小時是用“8>6,所以—8。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五

一、班級學生基本情況分析本學期繼續擔任六(1)班、六(2)班的數學教學。六(1)班有學生49人,其中男生32人,女生17人。六(2)班有學生49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18人。

從上學期的期末成績來看,六(1)班的數學成績與六(2)班有一定的差距,其實六(1)班學生很聰明,思維活躍,接受新知識能力強,自學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都比較強,但本班同學兩極分化現象和偏科現象比較明顯,學習好的同學成績一直很突出,對學習也始終保持着熱情,但由於各種原因,處於中上水平的學生人數較少,而處於中下水平的學生較多。班級中有30%的學生是在學習上還暫時處於困難的學生,他們的成績只有六、七十分,甚至還會出現不及格,嚴重地影響了整個班級的總體水平。這些同學對數學學習不夠重視,作業不認真完成,偷工減料,個別還有抄襲現象。課堂上不肯動腦思考,學習較被動,學習興致不高,自信心不足。這學期有待進一步端正學習態度,加強後20﹪學生的輔導,儘量縮小差距,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六(2)班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較高,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得比較紮實,課堂上,大部分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勤於動腦,善於思考;課後也能按時完成作業,學習成績較穩定。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平時學習時較懶散,浮躁,依賴性強,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都較差,做題時粗心馬虎,不看清題目,丟三落四,缺心眼,缺乏耐心。

本學期的教學中,要注意結合兩個班學生各自的特點,因材施教,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自覺有效地探究新知識,使每個學生都有所收穫。既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數學學習的方法與能力的指導。

二、教材分析這冊教材包括下面地些內容:負數、圓柱和圓錐、比例、統計、數學廣角、整理和複習等。其中圓柱與圓錐、比例和整理和複習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數與代數方面,教材安排了負數和比例兩個單元。結合生活實例使學生初步認識負數,瞭解負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比例的教學,使學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會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圓柱與圓錐的教學,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使學生通過對圓柱、圓錐特徵和有關知識的探索與學習,掌握有關圓柱表面積,圓柱、圓錐體積計算的基本方法,促進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在統計方面,教材安排了有關數據可能產生誤導的內容,通過簡單事例,使學生認識到利用統計圖表雖便於作出判斷或預測,但如不認真分析也可能獲得不準確的信息導致錯誤判斷或預測,明確對統計數據進行認真、客觀、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圓柱與圓錐、比例、統計等知識的學習。教學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進行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經歷探究“抽屜原理”的過程,體會如何對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模型化”,從而學習用“抽屜原理”加以解決,感受數學的魅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多個數學綜合應用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顯示背景的活動,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整理和複習單元是在完成國小數學的全部教學內容之後,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一次系統的、全面的回顧與整理,。通過整理和複習,使原來分散學習的知識得以梳理,從而幫助學生完善頭腦中的數學認知結構。

三、單元教學要點第一單元:負數的認識包括:負數的意義,負數的讀寫法、負數的大小比較等相關內容。

單元教學重點:會讀寫負數、比較負數的大小。

單元教學難點:比較負數的大小。

第二單元圓柱與圓錐包括:圓柱和圓錐的認識,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體積和圓錐的體積較等相關內容。

單元教學重點:圓柱、圓錐的特徵及體積的計算。

單元教學難點:圓柱、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及圓柱的表面積、體積和圓錐體積的計算及有關的綜合性問題。

第三單元比例包括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意義以及比例尺和用比例解決問題等知識。

單元教學重點: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正反比例的意義。

單元教學難點:比例的有關概念及應用。

第四單元統計主要是結合扇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進一步學會分析統計數據,並作出正確的判斷或簡單預測。

單元教學重點:學會看統計圖表。

單元教學難點:通過統計表回答問題。

第五單元數學廣角主要研究“抽屜原理”。使學生在理解“抽屜原理”這一數學方法的基礎上,對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加以“模型化”,會用“抽屜原理”加以解決。

單元教學重點: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單元教學難點:瞭解“抽屜原理”,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第六單元整理和複習主要是對國小階段所學的數學知識分成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綜合應用四大塊進行梳理和複習,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單元教學重點:梳理國小階段所學的數學知識形成知識體系。

單元教學難點:正確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四、學期教學目標(一)知識技能1、瞭解負數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2、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能夠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會用比例知識解答比較簡單的實際問題;能根據給出的有正比例關係的數據在有做座標的方格紙上畫圖,並根據其中一個量的值估計另一個量的值。

3、會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紙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將簡單圖形放大或縮小。

4、認識圓柱和圓錐的特徵,會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和圓柱、圓錐的體積。

5、能從統計圖表準確提取統計信息,正確解釋統計結果,並能作出正確的判斷或簡單的預測;初步體會數據可能產生誤導。

6、初步瞭解“抽屜原理”,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1、經歷從實際問題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經歷觀察、比較、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過程,豐富學生對空間的認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3、經歷“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發展分析、推理能力。

4、通過系統的複習,加深對國小階段所學的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較合理的、靈活的計算能力,發展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提高綜合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2、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3、在數學教學中進行滲透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法制意識、環保意識等,形成正確、積極向上的價值觀。

(四)學習常規習慣1、加強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的學習常規的落實,從小培養認真,自覺的習慣。

2、完善課前準備工作制度,使課前準備工作條理化、規範化。

3、進一步對學生進行自覺驗算習慣的培養。

4、繼續加強對學生作業的管理,養成認真作業、數學整潔的良好習慣。

五、學期教學重難點學期教學重點:

1、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會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

2、掌握有關圓柱表面積,圓柱、圓錐體積計算的基本方法,促進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3、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一次系統的、全面的回顧和整理。

學期教學難點:

1、比例的有關概念及應用。

2、圓柱表面積、體積和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的推導和實際應用。

3、國小數學有關知識體系的建構。

六、教學措施1、要注意做好國小階段數學學習的整理和複習,使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系統化,做好中國小數學教學的銜接。複習時重視基礎知識的複習,注意知識間的聯繫。同時注意啓發、引導學生主動地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和複習,形成知識網絡。教師則加強反饋,注意面向全體,因材施教,及時補習學生的知識缺漏。

2、教學相長,加強自身學習,多閱讀與教學有關的書籍,報刊、雜誌,多學習新的理論知識,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文化知識水平,積極參與教科研活動,在實踐中探索,在實踐中積累經驗。

3、教學中儘量創設有生動有效的教學情景進行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注重知識的遷移和聯繫生活實際,加強學生學習能力和應用意識的培養。課前做好充分準備,找準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起點和生長點,注重知識的銜接和延伸。

5、增強學生的動手實踐活動,創設機會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自主探究,自我建構知識,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學,解疑問難,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6、加強學習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7、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滲透於數學教學中,用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

8、放下架子,與學生打成一片,尊重學生的民主權力,做到師生互動。教學做到因材施教。

9、加強個別輔導,認真落實作業輔導這一環節,及時做好作業情況記載。並對問題學生及時提醒,限時改正,逐步提高。提高後20%學生的學習成績。

10、課堂訓練形式注重多樣性,重視一題多解,從不同角度解決問題,拓展學生的思維,給予優生成功的體驗,也樹立後20%學生學習的信心。

11、多與家長聯繫,多與學生交流,瞭解學生思想動態,及時反饋信息。

12、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形象生動地呈現數學知識,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七、後20%學生轉化措施後20%學生:李溫昊、劉健文、郭冰倩、項遙遙、張業明、張天豪、黃存泓範建特、張銑、何敏捷、張錫偉、季文波、王錦煒、胡順澤等1、在班內開展“一幫一,一對一”活動,讓後20%學生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

李溫昊——董博文 胡順澤——王朝鑫 劉健文——季杉杉 郭冰倩?——李安妮 項遙遙——潘一瑤 張業明——張文濤 張天豪——周理堯 黃存泓——楊拓 範建特——吳錕錕 張銑——李奇納 何敏捷?——林志浩 張錫偉?——周健雄 季文波——王珂 王錦煒——胡楊楊2、對後20%學生抓雙基,儘自己的努力幫助學生輔導,並給予三優先:先回答、先板演、先面批。

3、給後20%學生更多的關心與愛心,關注他們的成長,經常找他們的進行真誠地談心,瞭解他們再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困難予以幫助。

4、及時做好課後強化輔導,針對後20%學生作業中出現的典型錯例,進行分析,強化輔導,及時做好跟蹤輔導,力求學生紮實地掌握基礎知識,不把沒搞懂的問題累積下來。

5、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聯繫,共同督促學生,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

6、重視錯題集的分析指導,及時收集後20%學生的錯題集,提取他們作業中出現的一些典型性的錯題,進行錯例分析,找到問題的診斷方案,進行有效地指導。

7、作業分層佈置,適當降低後20%學生的作業要求,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使後20%學生的成績逐步得到提高。

八、學科綜合實踐活動本學期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多個數學綜合應用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自行車裏的數學》安排在第8周學習了第三單元“比例”之後進行。主要研究兩個問題:普通自行車的速度與其內在結構的關係;變速自行車能變化出多少種速度。這一實踐應用活動的安排旨在讓學生運用所學的圓、排列組合、比例等知識解決實際。通過解決生活中常見的有關自行車裏的問題,瞭解數學與生活的廣泛聯繫,經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建立數學模型——求解——解釋與應用”的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獲得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考方法,並加深對所學知識及其相互關係的理解。

《節約用水》安排在第10周進行的,是結合前面學過的量的計量、統計等知識設計的。旨在通過測量等操作活動,一方面讓學生經歷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過程;另一方面促使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技能和方法科學地認識日常生活中水資源浪費的問題。此外,還可讓學生積累節約用水的方法,加強環保意識。 這個綜合應用活動主要安排四大環節:1、收集信息:生活中浪費水的現象,實際調查一下學校或家裏漏水水龍頭的數量,測量一個漏水水龍頭在一定時間內漏水的量以及收集節約用水的資料等。2、分析數據:將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計算出水龍頭每分鐘漏水的速度。3、解決問題4、提出方案:提出具體的節約用水的方案,加強學生的環保教育。

2021最新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掌握“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的解答方法,能熟練地列方程解答這類應用題。

2、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問題解決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斷等思維能力,提高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弄清單位“1”的量,會分析題中的數量關係。

教學難點:

分數除法應用題的特點及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課件出示)

1、根據題意列出關係式。

(1)一個數的3/4等於12.

(2)男生人數的11/12等於220人。

(3)甲數的5/8是40.

(4)乙數的4/5剛好是1/6.

2、解決問題

根據測定,成人體內的水分約佔體重的 ,而兒童體內的水分約佔體重的 ,六年級學生小明的體重爲35千克,他體內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1)看看題目中所給的三個條件是否都用得上,並說說爲什麼。

選擇解決問題所需的條件,確定出單位“1”,並引導學生說出數量關係式。

小明的體重× =體內水分的重量

(2)指名口頭列式計算。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學例1.

1、課件出示自學提綱:

(1)這一例題和複習中的題有什麼不同和相同呢?想一想。

(2)有幾個問題?都和哪些條件有關?

(3)讀題、理解題意,並畫出線段圖來表示題意

(4)獨立解決第一個問題。

2、全班彙報

(1)學生結合線段圖理解題意,分析題中的數量關係式,並寫出等量關係式。

小明的體重× =體內水分的重量

(2)相同點和不同點(相同點是它們的數量關係是一樣的;不同點是已知條件和問題變了)。

(3)列方程來解決問題。這道題什麼是單位“1”?單位“1”是已知的還是未知的?怎樣求?(引導學生根據數量關係式,將未知的單位“1”設爲χ,)

(4)用算術解來解答應用題。(根據數量關係式:小明的體重× =體內水分的重量,反過來,體內水分的重量÷ =小明的體重)

3、解決第二個問題:小明的體重是爸爸的 ,爸爸的體重是多少千克?

(1)啓發學生找關鍵句,確定單位“1”。

(2)讓學生選擇一種自己喜愛的解法進行計算,獨立解決第二個問題。

(3)指名說說自己是怎樣理解題意的,並與其他同學交流自己的解題思路。(出示線段圖)

爸爸的體重× =小明的體重

①方程解:解:設爸爸的體重是χ千克。

χ= 35

χ=35÷

χ=75

②算術解: 35÷ =75(千克)

4、鞏固練習:P38“做一做”(學生先獨立審題完成,然後全班再一起分析題意、評講)

三、當堂測評(課件出示)

1、根據題意列出算式,不必計算(每題15分)。

(1)一個數的2/5是40,這個數是多少?

(2)一個數的3/8是24,這個數是多少?

(3)甲數是100,佔乙數的4/5,乙數是多少?

(4)甲數是乙數的2/3,已知甲數是12,乙數是多少?

2、解決問題(40分)。

某校有女生160人,正好佔男生的8/9,男生有多少人?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迴指點,注重學困生的提高。

小組內訂正、互評,做到兵強兵。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分數應用題中“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我們知道了,如果關鍵句中的單位“1”是未知的話,可以用方程或除法進行解答。

設計意圖:

本堂課我設計了“題目——線段圖——等量關係式——解決問題”這樣四個環節來教學例題的第(1)個問題,以使學生很清晰地掌握解題思路,引導學生解決問題的同時教給他們此類問題的解決方法。

教學後記:

2021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最新數學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體驗、研究、類推等實踐活動,理解倒數的意義,讓學生經歷提出問題、自探問題、應用知識的過程,自主總結出求倒數的方法。

2、通過合作活動培養學生學會與人合作,願與人交流的習慣。

3、通過學生自行實施實踐方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發展創新的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倒數的意義和怎樣求倒數。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倒數的方法。教學難點:掌握求倒數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口算

2、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倒數”,看看他們有什麼祕密?出示課題:倒數的認識

二、新授

1、教學倒數的意義。

(1)學生看書自學,組成研討小組進行研究,然後向全班彙報。

(2)學生彙報研究的結果: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爲倒數。

(3)提示學生說清“互爲”是什麼意思?(倒數是指兩個數之間的關係,這兩個數相互依存,一個數不能叫倒數)

(3)互爲倒數的兩個數有什麼特點?(兩個數的分子、分母正好顛倒了位置)

2、教學求倒數的方法。

(1)寫出 的倒數: 求一個分數的倒數,只要把分子(數字3閃爍後移至所求分數分母位置處)、分母(數字5閃爍後移至所求分數分子位置處)調換位置。

(2)寫出6的倒數:先把整數看成分母是1的分數,再交換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3、教學特例,深入理解

(1)1有沒有倒數?怎麼理解?(因爲1×1=1,根據“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爲倒數”,所以1的倒數是1。)

(2)0有沒有倒數?爲什麼?(因爲0與任何數相乘都不等於1,所以0沒有倒數)

4、鞏固練習:課本24頁“做一做”

(1)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

(2)彙報時有意識地讓學有困難的學生說一說求倒數的方法。

三、練習

1、練習六第2題:同桌互說倒數。

2、辨析練習:練習六第3題“判斷題”。

3、開放性訓練。

( )×( )=( )× ( )=( )×( )

四、總結

你已經知道了關於“倒數”的哪些知識?你聯想到什麼?還想知道什麼?

教學追記:

倒數的認識一課,教學內容較爲簡單,學生通過預習、自學,完全可以自行理解本課的內容。針對本課的特點,教學中我放手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學、討論理解“倒數”的意義,而在這其中,有一些概念點猶爲關鍵,如“互爲”,因此我也適當的加以提問點撥。對於求倒數的方法,我同樣給學生自主的空間,自學例題,按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話概括出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但對於“0”“1”的倒數這種特例,我並沒有忽視它,而是充分發揮教師“導”的作用,幫助學生加強認識。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1.學生初步理解槓桿平衡的原理,並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實踐,與人合作協調,及遷移、類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經過啓發、討論和獨立思考、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獲得了槓桿平衡的條件,學生認識水平、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從中得到了培養。

3.學生在實驗、實際操作中體驗學習的樂趣,並通過實際應用的練習,將課內外的知識有機結合,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

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掌握槓桿平衡的規律。

2.教學難點:讓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竹竿,棋子,塑料袋(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準備材料,導入活動:

1.檢查課前佈置的製作工具(簡單槓杆)的作業。

學生對照製作要求,自查和同組互相檢查。

小黑板或媒體出示製作要求:

(1)準備的竹竿長1m,儘量做到粗細均勻。

(2)在竹竿中點打孔,拴繩子時注意繩子的長度,同時注意檢查拎起繩子後竹竿是否平衡。

(3)從中點處每隔8cm做一個刻度記號,儘量等距離。

拿出準備好的棋子和塑料袋。檢查大小是否一樣。

2.揭示課題:有趣的平衡(板書)

二、動手實踐,探索規律

1、活動一:探索特殊條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規律:

(1)如果塑料袋掛在竹竿左右兩邊刻度相同的地方,怎樣放棋子才能保證平衡?

①學生思考,回答問題。“兩邊所放的棋子要同樣多。”

②演示:如:左邊放3個棋子,右邊也必須放3個棋子,這樣才能保證平衡。

(2)如果左右兩邊塑料袋放入同樣多的棋子,它們移動到什麼樣的位置才能保證平衡?

①學生思考,說出自己的見解。“塑料袋掛在竹竿左右兩邊的刻度要相同。”

②演示。如:

左邊塑料袋掛在刻度“4”的點上,右邊塑料袋也要掛在刻度“4”的點上,這樣才能保證平衡。

(3)小結:

你有什麼體會?

要保證竹竿平衡:中點左邊兩邊棋子個數相同,且所掛位置與中點,刻度(距離)要相等。

2.活動二:探索在一般條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規律(A)

(1)左邊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4個棋子,右邊的塑料袋在刻度4上,放幾個才能保證平衡?

①也放4個棋子行不行?會產生什麼結果?

②應該放幾個?

“放3個。”

(2)如果左邊的塑料袋在刻度6上放1個棋子。

①右邊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幾個呢?

學生交流,各自說出自己的見解。

②右邊的塑料袋在刻度2上呢?

學生不難得出結果,放3個。

③右邊的塑料袋在刻度1上呢?

學生不難得出結果,放6個。

(3)小結:

師:你有什麼體會?

左右兩邊棋子個數與刻度數的積要相等。

3.活動三:探索在一般條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規律(B):

(1)問題:左邊在刻度4上放3個棋子並保持不變,右邊分別在各個刻度上放幾個棋子才能保證平衡呢?

(2)實驗活動:

①學生動手進行實驗活動。

②將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③教師提供表格,引導學生展開活動。

右刻度

所放棋子數

乘積

(3)彙報結果。

學生髮現:左右兩邊刻度數和所放棋子數的積相等時,竹竿才能保證平衡。

(4)從表中你發現刻度數和所放棋子數成什麼比例?

學生觀察表中兩個量的變化情況,不難發現這兩種量成反比例

三、應用規律,體會揣摩

1.基本練習:

母女倆在玩蹺蹺板,女兒體重12千克,坐的地方距支點15分米,母親體重60千克,她坐的地方距支點多遠才能保持蹺蹺板的平衡?

提示:從新課探究的過程我們可以知道,體重和坐的地方距支點的長度成反比例。因此,可直接設她坐的的地方距支點的距離是x分米。可以得到方程

60x=12×15

解方程得x=3

答:她坐的地方距支點3分米才能保持平衡。

2.綜合練習:

桌子上有一個天平,天平左右兩邊各有一個可以滑動的托盤,天平的臂上各有幾個相等的刻度。現在要把1克,2克,3克,4克,5克五個砝碼放在天平上,且使天平左右兩邊保持平衡,該怎樣放?

提示:(1)根據臂長和質量成反比例

(2)先確定每個托盤中所放砝碼的總質量,在確定臂長。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1.談收穫。

師:通過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麼知識?我們是用什麼方法來研究這些知識的?

2.評價。

師:你對自己這節課的表現滿意嗎?

可採取學生自評,互評,老師評價的方式進行。

板書設計:

有趣的平衡

要保證竹竿平衡:中點左邊兩邊棋子個數相同,且所掛位置與中點,刻度(距離)要相等。

左右兩邊刻度數和所放棋子數的積相等時,竹竿才能保證平衡。

作業設計

基礎:

1、用邊長20釐米的方磚鋪一塊地,需要20xx塊,如果改用邊長爲40釐米的方磚鋪地,需要多少塊?

綜合:

2、有一位菜販很不老實,他有一架動過手腳的天平。這架天平的兩臂不等長。有一天,當他向農民們購買實際重5千克的白菜時,就把白菜放在天平臂較短這一側,這樣稱起來較輕,天平顯示只有4千克重;而當他把白菜買出去的時候,他把白菜放在天平臂較長這一側,這樣稱起來白菜會有多少千克重?

提示:

(1)可以像例題中一樣,用列表的方法做。

(2)根據臂長與質量成反比,列方程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