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九年級語文複習教案(多篇)

九年級語文複習教案(多篇)

四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二教案 篇一

【三維目標】

1、培養口語交際能力,通過比眼力,交流觀察感受,讓學會僧體驗觀察的樂趣。

2、寫下平時觀察中的新發現,或者觀察中發生的事。練習修改習作文。

3、能一邊讀課文,一邊體會到觀察的重要性,養成留心觀察的意識和習慣。

4、積累花名的歌謠瞭解幾種花的特點,並作適當拓展,讓學會僧依照短文試寫歌謠,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

5、積累成語,運用成語。

【教具準備】

1、詞語卡片。

2、同學用各種不同方式表示自身綜合性學習的效果。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師:世間萬物豐富多彩,美不勝收,而且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假如細心觀察,用心考慮,就會有可能發現事物的奧妙,認識事物見的聯繫。本組教材的幾篇課文講的就是觀察和發現方面的趣事。我們來看看書上的圖,比比誰的眼力好!

二、在小組交流

1、交流自身看到到的情況。要求:

一開始看到了什麼?後來又發現了什麼?是怎樣發現的?並由此說出觀察的感受。

2、推舉代表,準備在班組彙報。

三、全班交流

各小組派代表交流,提醒:與其他組一樣的不重複說。

四、總結、引導討論

根據同學的彙報交流觀察方法:觀察要仔細,要反覆地看,多個角度看。

五、延伸拓展

希望小朋友們把今天我們交流的情況講給家長聽。

第二課時

習作

一、明確習作要求,自主選擇習作內容

1、師:近來,你留心觀察了什麼事物了嗎?是怎樣觀察的?有什麼新的發現?在觀察的過程中發生了什麼趣事?仔細回憶一下,把你最想告訴他人的內容寫出來吧。

2、根據習作提示,讓學會僧無拘無束的小組交談中,捕獲習作內容,激發習作興趣。

二、自擬題目,自主習作

提醒:把資料想完全,把想法說清楚或把事情的過程想仔細再寫。

師巡視個別指導。對觀察日記和寫法和格式稍作指點

同學試寫。

第三課時

修改習作

一、自讀習作,初步修改

1、請同學大聲朗讀自身的習作,發現問題,進行修改。

2、讀他人習作,協助同學修改。

二、指名讀習作,大家一起修改

1、選擇不同內容習作,指名讀,師生評議:

評議要點:

⑴ 語言是否通順,用詞是否準確。

⑵ 是否把意思表達清楚。

2、再次修改自身的習作。

三、展示臺

1、同學自讀展示臺中學習夥伴的話,瞭解展示內容。

2、展示自身想展示的內容:

⑴ 在小組內展示。

⑵ 在全班展示。

第四課時

我的發現 日積月累

一、我的發現

1、出示課本里的兩句話,讓同學想一想發現了?

2、說說自身的發現:

第二句話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說說你還積累了哪些這類的句子。

二、日積月累

1、讀讀認認:

⑴ 自身讀一讀。

⑵ 指名讀。

⑶ 小組競賽,說說發現了什麼?

2、讀讀背背。

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教案 篇二

教學目的

1、新陳代謝的概念

2、酶的發現過程和酶的概念。

3、酶的特性。

教學重點

1、酶的概念。

2、酶的特性。

教學難點

探索酶的專一性和高效性的實驗。

教學方法

自學與實驗探索相結合。

教學用具

實驗五、實驗六所需用具和藥品(見課本),光合作用反應式、有氧呼吸和氨基酸縮合形成多肽反應式的投影片,酶的活性受溫度影響的示意圖投影片,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的活性受pH影響的示意圖投影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引言:第二章中我們已經學習了有關細胞的一些知識。在第三章中,我們將學習生物新陳代謝的知識。新陳代謝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基礎,只有在新陳代謝的基礎上,生物體纔會表現出其他生命活動。因此,新陳代謝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徵,那麼,新陳代謝究竟是指什麼呢?

提問:請一位同學說出葉綠體、線粒體、核糖體的生理功能是什麼?

(回答:略。)

講述:上面幾種細胞器的生理功能我們都可以用化學反應式表示出來。

(教師放投影片:光合作用的反應式,有氧呼吸及氨基酸縮合形成多肽的反應式。)

講述:上述反應都是在活細胞中進行的,這些化學反應發生的過程。就是生物體內進行新陳代謝的過程。因此,我們可以說,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化學反應的總稱。

講述:生物體內這些化學反應,在生物體內溫和的條件下(常溫、常壓)很快就能完成,這全靠生物體內的催化劑——酶的作用。那麼,酶的本質是什麼?又有哪些特徵?

這些都是本節課重點探討的問題。

下面,首先請同學們閱讀課本中“酶的發現”。

閱讀後,教師要求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

討論後學生回答:

1、1783年,意大利科學家斯巴蘭讓尼設計的實驗,其巧妙之處在哪裏?從這個實驗中你能得出什麼結論?

2、20世紀30年代以來。科學家相繼提取出多種酶的蛋白質結晶,這一事實說明酶的本質是什麼?

3、20世紀80年代,科學家又發現少數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這一發現使酶的概念又擴展成什麼?

4、酶從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質,發展到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導致酶概念發展的因素是什麼?

(回答:略。)

講述:從發現酶到認識酶的本質,都離不開科學實驗,可見實驗對科學的重要性。科學實驗可導致科學的發展,生產實踐同樣可導致科學的發展。因此,我們不僅要重視實驗,也要重視生產實踐。

酶既是生物催化劑,它和無機催化劑相比,具有哪些不同的特點呢?下面我們通過實驗來探索。

講述:過氧化氫(H2O2)在 Fe3+的催化下,可分解成H2O和O2,動物新鮮肝臟中含有的過氧化氫酶也能催化這個反應。據測算,每滴氯化鐵中的Fe3+數,大約是肝臟研磨液中過氧化氫分子數的25萬倍。從數目上看,一滴含有催化劑的容液中,Fe3+數遠遠大於過氧化氨酶的分子數。如果現在我們想弄清楚Fe3+與過氧化氫酶,哪一種催化劑的催化效率高,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設計這個實驗?

(回答:略。)

講述:要比較Fe3+和過氧化氫酶的催化效率,設計實驗中的其他條件應該相同,如兩個試管中過氧化氫溶液的量應該相同, Fe3+和動物肝臟也應儘可能同時加入兩個試管中。

(學生按實驗步驟分組實驗。)

提問:

1、你在實驗過程中觀察到哪些實驗現象?

(回答:略)。

2、從這個實驗你可以得出什麼結論?

(回答:過氧化氫酶的催化能力強。)

講述:過氧化氫酶的催化效率和Fe3+相比,要高很多。事實上,酶的催化效率一般是無機催化劑的 107~ 1013倍。上述實驗說明了酶的一個特性——高效性。

酶還具有什麼特性呢?讓我們繼續通過實驗來探索。

講述:澱粉和蔗糖都是非還原性糖,澱粉在酶的催化下能水解爲麥芽糖和葡萄糖,蔗糖在酶的催化下能水解爲葡萄糖和果糖。麥芽糖、果糖、葡萄糖均屬還原性糖。還原性糖能夠與一種叫做斐林的試劑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磚紅色的沉澱。現在給你澱粉酶溶液,要觀察澱粉酶能催化哪種糖水解?應該如何設計這個實驗?你又怎麼能知道澱粉酶催化了糖的水解呢?

(回答:略,然後學生按設計步驟實驗。)

提問:

1、哪個試管加入斐林試劑後再加熱會出現了磚紅色的沉澱?

(回答:在加入可溶性澱粉的試管中。)

2、出現磚紅色沉澱的原因是什麼?

(回答:略。)

國中生物開學第一課教學設計 篇三

知識目標:

瞭解生物圈中有哪些價值。

明確人類怎樣合理利用生物圈中的資源。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綜合歸納整理能力。

教學方法:

引導學生自學。

教學準備:

設計相關的題目。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二、指導學習。

(一)、人類的生存依賴於生物圈

1、舉出幾種生活用品來自哪裏?與生物圈有什麼聯繫?

2、總結生物圈有哪些價值?

(二)、人類合理利用生物圈中的資源

1、自然資源根據是否再生如何分?試舉例。

2、怎樣合理利用生物圈中的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

三、課堂小結

內容見課本。

四、拓展延伸

1、面對全球的能源危機,我們應如何做?

2、亂砍亂伐帶來哪些危害?

3、找找身邊破壞資源的現象。

九年級語文複習教案 篇四

學習目標:

1、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

2、瞭解古代詩歌的體裁特點。

3、理解詩歌所描寫的意境。

重點、難點:

1、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

2、瞭解古代詩歌的體裁特點。

3、理解詩歌所描寫的意境。

教具準備:教學方法:

使至塞上

1、作者簡介

2、題解

開元二十五年,王維以監察御史從軍赴涼州,居河西節度使幕中。這首詩是出塞途中所作。

3、課文分析: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開元二十五年,王維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查訪軍情。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作者說自己像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漢代的邊關,像振翅北飛的大雁一

樣進入少數民族區。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邊疆的沙漠浩瀚無邊,烽火臺燃起的那一股濃煙,顯得那麼孤獨,那麼勁拔堅毅。那橫貫沙漠的黃河上,落日正圓。作者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進行刻畫,寫出進入邊塞後所看到的奇特壯麗的風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被稱爲千古壯觀的名句。一個‘圓’字、一個‘直’字、不僅準確地描繪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現了作者深切的感受,詩人把自己孤寂的情緒巧妙地融化在廣闊的自然景象的描繪中,做到了情景交融。

蕭關逢侯騎,都護在燕然。

沙漠中荒寂無人行,直到蕭關才遇到騎馬的偵察兵。偵察兵告訴我,河西節度使還在前線的燕然山。

小結:

這首五律寫作者奉命出塞赴邊宣慰查訪軍情,實際上是被排擠出朝廷。作者把自己的孤寂的情緒與大沙漠奇特壯麗的自然景象融合起來寫,寫得氣勢雄渾,充滿詩情畫意。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1、作者簡介。

2、題解:

王昌齡是盛唐的詩人,他曾因不拘生活小節,兩次被貶,天寶年間他被貶爲龍標尉。李白聽到他的不幸遭遇,寫下了這首充滿同情和關切的詩篇,從遠道寄給他。

3、課文分析

楊花落儘子歸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首句寫景兼點時令,深春時節漂泊無定的楊花已經落盡,叫着“不如歸去”的啼血杜鵑,聲聲悽切。景物描寫渲染出悽苦哀愁的氛圍,表達了對友人被貶的飄零之感、離愁別恨,切合當時情事,也融情入景。次句直敘其事,聽說被表龍標尉,爬出涉水遷謫到荒遠地區。悲痛愁苦之意不言而喻。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與共。我只有將自己悲痛愁苦的心情寄與明月,請明月傳情給夜郎之西的朋友。這樣寫既表達了自己的愁心憂思,又表現了對友人的關心勸慰:朋友,在貶謫途中,不要孤獨憂傷,有我李白的愁心與天上的明月,伴你同行。這兩句詩構思新巧,想象美妙,表達了真摯深長的友情。

4、小結

這首七絕表達了對朋友被貶的愁心憂鬱。作者不寫春天中的鶯歌燕舞,而寫漂泊不定的花和聲音悲切的啼血杜鵑的描寫,是融情入景,以景襯事出有。末兩句發揮的奇特的想象把明月想象成能寄愁心的載體,能給勸慰伴君同行。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客觀事物,使之同樣具有感情,使物人格化,表現作者強列的感情。

作業

1、背誦這兩首詩。

生物《植物的生殖》教學設計 篇五

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內容是讓學生子解種子的結構,及不同種類植物種子結構的異同、瞭解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劃分依據。本課還安排有一個學生實驗,一個觀察與思考,二組討論。

教學重點:

在於培養學生通過實驗、觀察、思考、討論得出正確的科學的結論。

教學難點:

一、學生實驗的順利進行;

二、把教學過程設計成一個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探究的過程,使學生動手、動腦、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並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學生分析:

七年級學生生物知識積累不多,特別是實驗的機會少、動手能力差,教學在重視探究性學習方式的同時,更應該教會他們初步的實驗方法及步驟。

七年級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凡事都想知道個爲什麼,因此,講課前安排恰到好

處的提問,不僅能把學生注意力吸引過來,還能極大的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與積極性。本課內容較多,學生年齡小,大腦興奮中心容易疲勞,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需要教師在教學設計、教學活動中不斷變換教學方式給予刺激和加強。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通過學習,知道種子的主要結構。

2、描述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3、能說出種子植物比其他三類植物佔優勢的原因;

4、識別校園或本地公園內常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二、能力培養:

1、學會科學觀察的基本步驟及方法,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思考的能力;

2、通過小組活動培養合作意識。

三、情感教育:

1、參與收集種子和果實的活動,體驗與人的交流和合作。

2、通過認識本地常見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認同綠色植物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係。

3、培養學生探究生物科學的興趣,體驗探究學習的快樂。

教法設計:

啓發式引導、交互式交流、演示法、練習法

教學準備:

一、教師活動:

1、學情分析:

通過調查,瞭解七年級學生對本課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具備的能力及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在此基礎上確定相應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

2、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儀、浸軟的菜豆種子、浸軟的玉米種子、刀片、放大鏡、滴管、稀釋的碘液。

3、製作CAI課件。

二、學生活動:

1、準備紅色、黃色、綠色、黑色水彩筆各一支。

2、採集五種植物的果實或種子(其中必須要有松子)。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展示五張圖片(海帶、苔蘚、桫欏、油菜、南瓜)哪些植物能結種子?

板書:第二節 種子植物

提問:這些植物的種子結構是相同的嗎?通過下面的觀察實驗,你會找到答案。

提示:在動手觀察之前先閱讀P83—P84實驗內容。

提醒注意:觀察種子結構的基本步驟是由表及裏、先形態後結構、先宏觀後微觀。

板書:菜豆種子的結構

強調:菜豆種子的子葉是2片,且肥厚,儲存營養物質。

板書:玉米種子的結構

強調:玉米的子葉只有l片,瘦小,不儲存營養物質

小結:種子的大小、形狀千差萬別,但它們的結構是基本相同的,都有種皮和胚。胚包括胚芽、胚軸、胚根、子葉,它是幼小的生命休,是種子結構的最重要部分。

提問:你想知道種子植物比苔蘚、蕨類植物分佈更廣,種類更多的原因嗎?

小結:低溫、乾燥條件下種子的壽命可以延長。

過渡:種子植物的種類的確非常的繁多,你能說出下列種子植物中哪些種子有果皮,哪些沒有嗎?

小結:種子植物根據種子外面是否有果皮包被被分爲二大類

板書:

1、裸子植物

2、被子植物

演示:一組圖片(如銀杏、冷杉、塔柏、馬尾松、羅漢松、法國梧桐、女貞、夾竹桃、茶花、石榴等),以校園或本地公園植物爲主。

播放錄像:蒲公英、鬼針草、楊、柳、竿彬等植物種子的傳播方式

小結:果實由果皮和種子組成,果實對種子起到保護作用,所以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加適應陸地生活,分佈更廣泛,種類更多。

總結:放CAI課件(內容:菜豆種子、玉米種子的結構,及兩種種子結構的比較)

反饋:出示搶答題

學生通過識圖自己總結山種子植物的概念。(啓動思維,激發學生的興趣點)

請兩位同學在實物投影儀前展示自己收集的五種植物的果實或種子,並介紹它們的名稱。(角色互換,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獲取新信息。)

(啓發思考,學生帶着問題閱讀。)

學生統一將胚芽塗成黑色、胚軸塗成黃色、胚根塗成綠色、子葉塗成紅色。(通過實驗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

請一位同學在實物投影儀前展示自己的“作品”,全班同學給予評價,並評價自己的實驗效果。最後得出菜豆種子的結構。(通過探索性學習,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逐步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步驟同上(學生在玉米種子上塗色、展示“作品”、評價、總結)(再一次通過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分組討論:P841、2、3、4題,並將

答案填在書上,(在教師指導下,在小組內展開討論,培養學生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閱讀P84第一段。(學生帶問題閱讀課文,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判別實物(小麥、蠶豆)。比較它們的壽命,誰長誰短?

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同學收集的花生、豆角、松子、白果、蘋果、橙等實物

學生答:(略)

請十位同學快速判斷哪些是裸子植物、哪些是被子植物?(考查學生快速反應能力,同時活躍課堂氣氛。)

看錄像,讓一個學生上講臺來充當老師,對學生提問,學生回答:(略)(角色互換,逐步改變舊的學習方式,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請一學生對剩餘內容進行總結。(給學生更多的機會展示自己。)

學生搶答:(略)(通過搶答的形式,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板書提綱

一、種子植物:

1、菜豆種子的結構: 2.玉米種子的結構:

種皮 果皮和種皮

胚芽 胚芽

胚軸 胚軸

胚根 胚根

子葉(2片) 子葉(1片)

胚乳

二、種子植物的分類:

1、裸子植物:種子裸露,沒有果皮保護。

2、被子植物:種子外面有果皮,種子被包在果實中。

3、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加適應陸地生活,分佈更廣,種類更多。

說課稿國中 篇六

說教材:

《信客》是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敘事性作品寫的都是普通人。《信客》出自聲名顯著的學者餘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講述的是民國時一位老信客因失信於人,自感“名譽糟蹋了”,幹不下去了,找到年輕人,年輕人最終不好回絕,當了第二代信客。他任勞任怨、誠信無私、受到人們的敬重的故事。

說教學目標:

因爲本單元閱讀教學要求學生感受文中所表現的形形色色的“愛”,從而陶冶自己美的情操,並在誦讀的過程中,瞭解敘述、描寫等表達方式,揣摩記敘文語言的特點。根據教材要求和學生的實際制定如下的“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感知課文內容,概括人物性格、領悟秋雨散文的質樸而典雅,提高語言鑑賞水平。過程與方法:情景創設、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信客的風雨生涯中,感悟人生。

說教學重難點:

餘秋雨的散文,把感性的生命體驗和理性的思考相融合,內涵豐富,打動人心;而感性和理性相融洽的語言之舟,又負載着思想的重量,把現代散文推向了一流。因此我把理解本文深刻的思想內涵,體味學者厚重的語言作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懂得關愛和敬重社會上這類平凡而偉大的人。教學難點:揣摩質樸、典雅而又警闢的語言。

說教法學法:

爲了調動每位同學的學習熱情,體現新課標“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我制定瞭如下的“教法學法”。教法:情境創設法、誦讀品味法、合作探究法。學法:通讀感知文意、品讀賞析語言、精讀探究拓展。

教學過程:

包括“解題導入”“探究感悟”“品讀賞析”“拓展延伸“總結感言五個環節。下面,我具體講一講本課的教學過程。

一、解題導入:

俗話說:“科技改變生活,知識改變世界。”當今電信業的迅猛發展,給忙碌的現代人的生活帶來極大便利。而在20世紀初的浙江餘姚鄉間,對外通信往來主要依靠一種特殊職業人----信客。很長時期內,信客沉重的腳步成爲鄉村和城市聯繫的紐帶。“他們爲遠行者們效力,自己卻是最困苦的遠行者”。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餘秋雨的“信客故事”,去解讀信客的平凡人生。(此導語的設計,使學生從感性上對信客生涯有一個整體印象。)

二、探究感悟:

此環節是通過三個逐層推進的小組活動,來完成對整篇文章思想內涵的感悟。(我利用早讀佈置學生充分預習,解決了生字、詞,熟讀了課文,初步感知文意,爲活動的進行提供了需要的準備。)

活動一:“焦點訪談”要爲信客做一期特別節目,題目暫定爲“平凡人生”。請同學們客串編導,速讀課文,小組交流後,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兩位信客的人生歷程。附:老信客的一生:有信→失信→後悔彌補。

信客的一生:從業緣起→信客生涯→轉行之後(此活動使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再次感知文意,並把握了全文的脈絡。)

活動二:“創意大比拼”——人生“焦點訪談”欄目組對“平凡人生”這個題目不太滿意,請同學們伸出援助之手,再讀課文,小組合作,探究出最佳創意。要求:用事實說話,以理服人。

(師提供事例,拋磚引玉)苦澀人生;工作勞苦:終年跋涉;生活貧苦:收入微薄;心靈痛苦:蒙受懷疑、欺凌、憎恨(此活動使學生立足文本,抓住典型事例,對人物形象進行多角度把握,併爲揭示信客品質做好需要的鋪墊。)

活動三:“小人物-----大精神”由兩個問題引出:1.如果時光倒轉,你會做信客嗎?2.你認爲信客應具備哪些品質?小組討論發言,教師作結,歸納“信客品質”:任勞任怨、誠信無私、待人寬容、善良厚道(此活動使學生不僅感悟到信客精神品質,而且也能審視自己,達到德育的目的。)

(此環節三個活動,可極大地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輕鬆實現與文本的對話交流,解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

三、品讀賞析:品味語言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一)我選了臧克家的《老馬》做比較閱讀。(播放配樂朗誦《老馬》)比較:兩篇文章在主題上同爲讚美無私奉獻、任勞任怨的美德,但語言風格不盡相同。除了《老馬》語言的樸實,《信客》的語言又多了些什麼?我重點指導學生從本文中畫出佳句、誦讀佳句、點評佳句,並作需要的點撥:不同的題材、不同的作者個性氣質、不同的語言習慣決定着不同的語言風格,我們可以從表達(記敘、描寫、議論等)和修辭等多方面賞析語言,看看課文是如何通過語言、行動、心理等方面來表現人物精神和性格的,又是如何通過精彩的句子提升文意的。最後師生共同總結出秋雨散文“質樸而典雅”“警闢而暢達”的語言風格。(比較閱讀可讓學生了感受到不同的語言風格,增強學生的語感,提高品味語言的能力。)

(二)“學以致用”,接下來我趁熱打鐵,請同學模仿本文語言,爲兩信客寫“墓誌銘”。全班展示交流後,師出示“墓誌銘”示例。寫“墓誌銘”既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又在交流展示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提升學習語文的興趣。

四、拓展延伸:

爲了引導學生向課外閱讀延伸,我還提供了餘秋雨的相關資料及作品,編排作品名,連接如下:“《行者無疆》,從書房《出走十五年》,進行了一次漫長的《文化苦旅》。在渡《霜冷長河》時,無意撿拾到一些《文明的碎片》,不禁發出《千年一嘆》。後來他把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寫進了《山居筆記》”。特別是《文化苦旅》,推薦學生閱讀,擴展視野,並鞏固本課所學。

五、總結感言:

蒼涼孤寂原是生命的一種底色,信客的人生充滿了坎坷磨難,但歷史的滄桑演繹着一個不變的真理:好人終有好報!祝天下所有任勞任怨、寬厚善良、默默奉獻的人們一生平安!

本課設計理念:

本課教學過程,教師僅作點撥引導,而以學生的自主閱讀、討論探究爲主,旨在實踐新課標“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理念,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學習的全過程,有效地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合作意識,培養閱讀文學作品的興趣,提高閱讀欣賞水平!

生態文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案 篇七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實踐活動,瞭解周圍環境中的垃圾是哪裏來的,認識其危害。

2.啓發幼兒積極思考解決環境衛生的辦法,並通過不同的方式表達出來。

3.引導大班幼兒爲維護環境衛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活動準備】

1.課前讓幼兒兩人一組,調查並且用自己的方法記錄,收集周圍環境的垃圾分佈情況。

2.投影片數張,投影儀。

3.幼兒操作材料:橡皮泥、積木、繪畫紙、筆。

【活動過程】

一、組織交流調查周圍環境情況

1.師:這幾天,我們對周圍的環境進行了調查,並作了記錄,現在誰來向大家介紹一下調查的情況?(4~5人作介紹)

2.打出投影片。

師:在草地上我們發現了什麼?

在操場上我們發現了什麼?

在教室裏我們發現了什麼?

除了這些地方,我們還發現哪些地方有髒東西?

3.談談這些垃圾是從哪裏來的?

師:爲什麼這些地方總是有垃圾?

二、瞭解垃圾對環境、人、動物、植物的危害

師:有垃圾的這些地方給人什麼感覺,對環境有什麼影響,(打出投影)問:對人、動物、植物有什麼危害?知道了垃圾有這麼多害處,那我們應該怎麼做?

三、怎樣保護環境

怎樣才能使我們周圍的環境保持衛生?(草坪、操場、教室)打出投影,各種清潔機器,分別介紹給幼兒。

師:工人叔叔發明了這麼多機器,讓人們有一個乾淨衛生的環境,我們應該怎樣向工人叔叔學習呢?

四、教師出示各種材料,讓幼兒操作

師:把你們的想法,好的主意,用這些材料,做出來或畫出來,介紹給老師和同伴。

五、教師介紹“回收箱”,引出新的問題

師:老師也做了一樣東西叫“貝貝回收箱”,是專門用來放可以回收的廢品的。

出示幼兒收集的垃圾,這是大家在調查時收集來的垃圾,看看都有哪些東西?誰知道哪些是可以回收的,哪些是不能回收的,我們課後整理一下。

六、活動延伸

向幼兒介紹可回收的廢品,並同幼兒商量把回收箱放在什麼地方最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