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小語文四年級下教案【精品多篇】

國小語文四年級下教案【精品多篇】

國小語文四年級下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讀文章,發揮想象力,描述文中情景。

2.理解“這裏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桂花。”一句話意思。

3.體會作者表達濃濃思鄉之情。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導語:童年是美好,那一幕幕童年往事會給人以永久回憶。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回憶童年生活文章。(板書課題)

2.齊讀課題。

3.教師:讀了課題,你有問題要問嗎?

學生自由提出疑問)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方式讀課文,想怎麼讀就怎麼讀,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讀書交流。

(l)請學生選讀感興趣段落。

(2)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3)提出自己不懂問題,在小組內與同學交流、討論。

三、細讀課文,探究解疑

引導學生重點探究以下問題。

1.“我”爲什麼喜歡桂花?

①從文中找出“我”喜歡桂花句子讀一讀,說說“我”爲什麼喜歡桂花。

②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

2.重點理解搖花時樂趣。

(l)爲什麼說搖花對“我”來說是件大事?(理解“總是”)

(2)畫出“我”搖桂花句子。

①理解“這下,我可樂了,幫大人抱着桂花樹,使勁地搖”。

②想象“桂花紛紛落下來,我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情景。

③爲什麼說桂花紛紛落下來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雨”?

(3)指導感情朗讀。

3.理解“於是,我也想起了在故鄉童年時代‘搖花樂’,還有那搖落陣陣桂花雨”。這句表達了作者怎樣思想感情。

四、課堂總結

1.課文通過回憶小時候搖桂花時有趣情景,表達了作者對童年往事無比懷念以及對家鄉熱愛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五、拓展延伸

回憶一下自己童年生活,有沒有不能忘懷人和事?如果有,說給大家聽聽。

附:板書設計

國小語文四年級下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課文,感受偉人因偶爾的愚鈍而帶來的這份幽默,體會女兒的天真、聰明、頑皮。

2、會寫5個字。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建議

(一)教學準備

掛圖、生字卡片等。

(二)教學過程

1、識字與寫字

本課要求會寫的生字共5個,可針對字的特點分類記憶。如“坦”“鏡”“掉”“訴”都是左右結構的形聲字;“遞”可聯繫以前學過的“弟”字進行記憶;“訴”字是平舌音。要引導學生讀準確,寫時不要把最後一筆“點”丟掉。

2、朗讀指導

朗讀的基礎是很好地感悟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這樣才能通過朗讀來表現情感。課文中有兩處人物的語言,讀好要以揣摩好人物的心理爲前提。讀愛因斯坦的話,要抓住“謝謝”這個詞,加以引導,同時要讀出十分感激的語氣;讀女兒的話,要活潑、輕鬆,以表現出女兒的調皮。

3、閱讀教學

本文篇幅短小,淺顯易懂。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進豐富的課程資源,使教學更加開放。同時,教師應善於引導學生補充文中空白點,把短文讀長,使故事更加具體生動。這一過程,易於實現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學生會同文本進行更加深入的對話,故事所蘊含的幽默效果也會淋漓盡致地得以彰顯。

4、活動提示

(1)“讀一讀,寫一寫”。這是對本課生字的複習、鞏固。教師可引導學生將這

些詞語讀熟,然後再練習書寫,還可加強合作學習,同桌互考,以加深印象。

(2)“試着蒐集小幽默或畫幅幽默畫”。這個練習旨在拓寬學生的閱讀渠道,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幽默感。可分三步進行:第一步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蒐集、整理,教師可爲其提供各種方法,並積極搭建平臺。第二步交流展示,並進行評議。

第三步鼓勵學生自己創作幽默故事或幽默畫。

5、課時安排:建議1課時。

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與解決對策

這篇課文篇幅不長,內容似乎不夠充實,學生也會覺得沒有什麼可學。如何把短文講長便是教學的難點。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在反覆讀文的基礎上,大膽想象,體會文字背後的潛臺詞,填充文字中的空白。例如,愛因斯坦的眼鏡弄掉了,他會想些什麼?當向小姑娘致謝時,他又會怎麼想?聽了爸爸的話,女兒會有怎樣的表現?車上的其他乘客會說些什麼?等等。這樣,學生就會入情入境地想象當時的情形,也易於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由此,教學難點也迎刃而解。

相關資料

愛因斯坦,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1879年3月14日生於德國的烏爾姆,1955年4月18日卒於美國的普林斯頓。愛因斯坦1900年畢業於瑞士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畢業後即失業。在朋友的幫助下,纔在瑞士聯邦專利局找到工作。1905年獲蘇黎世大學博士學位。1909年任蘇黎世大學理論物理學副教授,1911年任布拉格大學教授,兩年後任德國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長、柏林大學教授,當選爲普魯士科學院院士。1932年受希特勒迫害離開德國,1933年10月定居美國。愛因斯坦在物理學的許多領域都有貢獻,比如研究毛細現象、闡明布朗運動、建立狹義相對論並推廣爲廣義相對論、提出光的量子概念,並以量子理論完滿地解釋光電效應、輻射過程、固體比熱,發展了量子統計。並於1921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國小語文四年級下教案 篇三

一、教材分析

《南轅北轍》出自於《戰國策·魏策四》。本是魏國的謀臣季樑用這樣一個小故事,勸安釐王以大業爲重放棄伐趙,故事後被廣爲流傳下來。

這則寓言講述了一個人要乘車到楚國去,由於選擇了相反的方向又不聽別人的勸告,只能離楚國越來越遠了。文章是通過對話展開故事情節的,路人強調的是:既然方向錯了,就永遠也到達不了目的地;而要去楚國的那個人強調的是:雖然方向錯了,但是他有跑得習快馬、很多的路費和駕呈技好的車伕,所以一定會到達目的地。

從人物的對話的過程中和文章結尾的點睛這筆中,學生自然會明白其中的寓意: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首先看準方向,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有利條件;如果方向錯了,那麼有利條件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這則寓言常用來比喻行動和目的是相反的。

二、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方法熟讀課文,通過人物的對話體會寓言的主要內容。

2、認識2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3、在熟讀課文和理解主要內容的基礎上,使學生懂得,做事時要選準方向再去做,讓行動和目的保持一致,否則一事無成。

4、加強讀寫訓練,練習擴寫《南轅北轍》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南轅北轍》的寓意,課後讀寫小練筆。

教學難點:在理解《南轅北轍》寓意的基礎上,寫好課好小練筆。

四、教學建議

(一)教學好生字“轅”和“轍”,有助於成語“南轅北轍”寓意的理解。

本課生字認的和寫的都比較少,但字意和字形的把握還是有難點的。

“轅”和“轍”都是學生在生活中不常見的生字,“轅”是車槓;“轍”是車輪在路上留下的痕跡。如果教學中單單告訴學生字典中的解釋,學生可能理解得並不清楚,如果能通過具體的車馬的圖片或教師在黑板上畫的簡筆畫來幫助學生理解,效果會更好,學生理解了這兩個字的意思,對“南轅北轍”這個成語的意思的理解會有很大的幫助的。成語中,“轅”向南表示行動的方向與目標,“轍”向北表示向北走,從而可以理解出成語的意思是比喻行動與目標相反,結果只能是離目標越來越遠。可見,講生字時理解好“轅”和“轍”這兩個字的意思,對講讀課文時,理解課文內容,進而理解成語“南轅北轍”的意思是有很大幫助的。

(二)抓好文中人物對話的朗讀,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這篇課文適合於在朗讀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而熟練的朗讀便於學生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感悟其中的寓意。課堂上,可以讓學生抓住人物的對話,讀一讀,演一演,從兩個人的對話中,引導學生體會路人的好言相勸、苦口婆心和去楚國那個人的毫不領情和一意孤行所形成的鮮明的對比。朗讀教學中,要注意先讓學生揣摩這兩個人的心理,然後再指導朗讀。在讀中讓學生先要理解那人所說的“馬跑得快”、“路費多”、“駕車技術好”這些是不是那個人要到達楚國的有利條件,而他卻把這些有利的條件用反了,會有什麼後果?再引導學生仔細讀一讀路人說的幾句話,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路人所要表達的意思。理解好文章的`最後一句話,也是理解本文寓意的關鍵所在,當目標和行動相反時,只能是背道而馳,永遠不可能實現目標。

(三)教學中應注意滲透的內容

1、引號的用法。課後練習第二題是填標點,思考引號的不同用法,目的是幫助學生理解引號的應用範圍和使用方法。第一小題是介紹引號能引用人物的語言的作用;第二小題講的是引號還能引用特定的詞語,表“水”是重點要描述的對象。對引號的第二種用法,教師可讓學生說一說,在你接觸到的語言文字中,什麼地方還出現過引號的這種用法,源於學生自己的思考,纔會給學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這樣的課後題既可在課上理解課中滲透訓練,也可在課後單獨練習。

2、在講讀中注意豐富學生的語言材料,爲讀寫訓練做鋪墊。

(四)讀寫訓練建議

本則寓言,短小精悍,寓意也相對簡單,學生一讀就懂,對這樣的小文,如果我們教師能抓住語言文字的訓練點,對學生進行讀寫訓練,對學生讀寫能力的提高是大有益處的。

結合這篇寓言的語言文字的特點,建議課下進行以下幾方面的練筆。

1、寫讀後感,發表自己對人物做法的議論,聯繫生活學習的實際理解寓意。比如在課上我們可以設計一個想象表達:“你想對那個楚國人說些什麼?”“你會怎麼勸那個去楚國的人?你還可以用這些話勸勸誰呀?”

2、擴寫成300字多字的習作,在原文的基礎上,對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進行合理的想象,豐富課文的語言材料,使語言文字更加生動形象。比如:加上人物的心理描寫;爲故事續寫結果。

3、還可以讓學生改變課文的描寫方式,把對話描寫改成敘述性文字,從中錘鍊自己的使用語言文字進行敘述性描寫的能力。

四、源於本課的備課思考,給出簡單教學設計,僅供參考:

(一)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七單元,寓言故事,寓言就是通過一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做事的道理。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第一則寓言。(板書課題:南轅北轍)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瞭解大意。

(三)檢查生字的預習情況。

(1)出示古代車馬的圖片,瞭解“轅”和“轍”的字意。並把這兩個字放在成語“南轅北轍”中,初步體會成語的大意,這對學習課文內容會有幫助的。

(2)指導書寫:注意“袁”的上部是“土”不是“士”。

“轅”和“猿”對照學習。“緊”字強調下半部別寫錯了。

(四)以讀帶講,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寓言的深刻含義。

(1)通過課下預習,說說你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文中的楚國在太行山的南面,那人卻往北走,會怎樣?

(3)組織學生不同方式、多角度讀課文,讀中感悟。

想一想文中要去楚國那個人有不哪些有利的條件?

他在對話中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心理狀態?

而路人又是懷着怎樣的心情勸說他的?

注意文中對話句子中的標點符號,讀出人物對話的語氣,深入體會課文的內容。

(4)引讀思考:要去楚國的那個人把那些有利的條件用反了,會有什麼後果?

再引導學生仔細讀一讀路人說的幾句話,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路人所要表達的意思。

理解好文章的最後一句話,也是理解本文寓意的關鍵所在,當目標和行動相反時,只能是背道而馳,永遠不可能實現目標。

(5)課外延伸

想一想我們生活中有沒有發生過“南轅北轍”的事情?

(五)課堂讀寫小練筆

(六)課後作業:完成課堂讀寫小練筆。

國小語文四年級下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通過理解課文內容,懂得人與人之間要團結友愛,相互寬容。

2、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說出課文主要內容。

3、學習生字詞,練習用“緣故”、“誠心誠意”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聯繫課文內容,體會爭吵後“我”和克萊蒂的感情變化及最後一段中父親說的話的含義。

2、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初讀課文,瞭解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二)爲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說出課文主要內容。

(三)學習課文生字新詞。正確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歸納段落大意,抓住課文主要內容。

三、教學過程

(一)按“預習”要求初讀課文,瞭解“爭吵”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畫出描寫“我”後悔的句子及不理解的詞語。

(“爭吵”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只求瞭解,暫不做檢查。)

(二)再讀課文,正音正字。

“嫉(j0)妒(d))”的“嫉”不要讀成“j@”的音。

(是指心裏嫉恨別人比自己強。)

“我火了”的“火”,“偷偷”的第二個“偷,在這裏應帶兒化韻,讀“火兒”,“偷偷兒”。

“衣肩上的線縫都開了”的“都”,應讀“d#u”,不要讀成“d&”的音。

“終於捱到了放學”的“挨”應讀“2i”的音,表示困難地度過時間的意思,不要讀成“你挨(1i)着我”、“挨(1i)家挨(1i)戶”的“挨”字的音。“我把這件事告訴了父親”的“訴(s))”應讀輕聲。

“哼”的右下是“了”,不要寫成“子”;“防禦”的“御”的中間是“”不是“缶”;“畢竟”的“竟”不要少寫一橫,注意與“競”區別。

(三)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對話形式的適當歸併),按意思相關或相近的歸併方法,劃分段落(或按帶有階段性的內容),爲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做好準備。

國小語文四年級下教案 篇五

一、情景導入

1、出示詩歌:余光中的《今生今世》。

2、指名配圖配樂朗讀。

3、師:這首詩歌的作者是余光中,你們知道他是爲誰寫下的這首詩歌嗎?(母親) 是呀,母親就像一首耐人尋味的詩歌,黎巴嫩的一位文學家卡里。紀伯倫就用這樣一句話來讚美母親,他說:“人的嘴脣所能發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親,最美好的呼喚,就是媽媽。”

4、引入課題:上節課,我們從一份免費的賬單裏找到了無聲、無私、無價的母愛,這節課, 我們來繼續找一找母愛。(板書:賬單 母愛)

二、品味故事

1、出示閱讀提示,學生自由讀文。 認真默讀三個小故事,畫出能觸動你內心的句子或段落,並思考:你從這些詞語、句子、段落中讀懂了關於母親或母愛的什麼?

2、小組交流,組長彙報,隨機朗讀句子,板書關鍵詞。

3、全班交流,自由彙報,隨機朗讀句子,板書關鍵詞。

三、追憶往昔

1、師:有時,凡老師在想啊,我要是一直處在小時候該多好啊!因爲我在慢慢長大的同時, 母親卻在漸漸老去。

2、播放配樂圖片,感染學生心靈。

3、師:母愛,就像一塊糖,包在嘮叨裏,藏在責罵裏,讓我東找西找,直到我懂事,才找到。

4、教師講述往事,引發學生共鳴。

5、過渡:看完我們的成長經歷,讀完老師寫的關於母親的兩件小事,你對母親和母愛一定有了更深的體會。請你回想一下你跟你的母親生活在一起的點點滴滴,找一找母愛還藏在哪裏?

6、聯繫生活,練習說話:母愛藏在。.。.。.

四、課堂小結

1、母愛藏在一張免費的賬單裏,無聲,無私,無價;母愛藏在一桌子的飯菜裏,香醇無比;母愛藏在一塊小手錶裏,提醒着我要珍惜寶貴的時間;母愛藏在一堆五彩繽紛的糖果裏,讓我嚐到了甜蜜的味道;母愛藏在一雙樸素的繡花鞋裏,讓我一輩子銘記在心;母愛還藏在

2、母愛,是用多少文字也表達不完的,那麼,就讓我們把滿懷的感動、感恩融進這首小詩裏吧。

4、有感情地齊讀《今生今世》。

五、佈置作業

回家對母親說一句感恩的話,幫母親做一件家務事。

國小語文四年級下教案 篇六

【教學標】

1、學會10個字,認識5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讀課文,找出“看松鼠表演”的段落。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

4、寫一個片段,介紹自己喜歡的小動物。

【教學重難點】

通過邊讀邊想,將松鼠表演的幾種不同的方式還原成畫面,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

一、激趣導入

1、做遊戲: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你最喜歡的小動物,但不說出它的名字,讓同學們一猜就知道。

2、說說你瞭解的松鼠。

3、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讀字詞,正音。

三、再讀課文,瞭解大意

1、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什麼?(文主要寫了“我”看松鼠表演及看松鼠做巢的經過。)

2、找出描寫“看松鼠表演”和“看松鼠做巢”的段落。

四、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松鼠是怎樣表演的?用筆勾畫有關的詞語。

2、你喜歡看松鼠的哪種表演?從文字中你彷彿看到了怎樣的畫面?想到了些什麼?

3、小組內交流。(句式:我喜歡松鼠表演,我彷彿看到,我想。)

4、全班交流。

相機引導學生讀句子:“有的……有的……有的……”

5、生自由讀這一段。

6、指名讀,指導朗讀。

7、齊讀。

8、作者是怎樣將他觀察到的其中一隻松鼠寫得生動具體的呢?指名讀。

誰來扮演這隻可愛的松鼠?指導朗讀

9、朗讀第二自然段。

五、學法指導

1、作者看到了松鼠這麼多的表演,是一次看到的嗎?看來觀察小動物不是一兩天的事,我們在寫小動物時也可以像作者這樣,把每次觀察到的不同情況寫下來,連成一篇美文。

2、課文沒有單獨描寫小松鼠的外貌,而是在描寫小松鼠時,寫出了它的特點:大尾巴,彈跳力好,善於爬樹等。小松鼠的動作描寫出神入化。作者太聰明瞭。我們也可以學習作者寫寫片段。

3、片段練習:

我喜歡看錶演。它們有的,有的,有的。我注意到其中一隻,它。

4、總結。

國小語文四年級下教案 篇七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作家王宜振把我們們帶進了一個美妙的詩歌世界,使我們喜歡上了這首文字,韻律都很優美的詩歌《小草之歌》,讓我們這節課繼續學習。

2、板題

3、齊讀課題

4、結合上節課學習和自己的生活經驗,請你談談小草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生答)小結:看來大家都很喜歡小草。

5、師:老師很想傾聽你們美妙的讀書聲,願意展示一下嗎?(老師走到誰面前,誰就讀一小節)(伴樂)。

小結:字字入眼,句句入心,聲音真好聽。

6、上節課,同學們提出並解決了兩道自探題,我們來複習一下(出示)。

1)小草之歌中的“之”相當於什麼?(生答)師:那小草之歌,也就是——小草的歌。讓我們再一次飽含深情地讀課題。

2)看第二題:按結構、內容,詩歌可以分幾個部分?每部分寫了什麼內容?(生回答)。

師小結:上節課同學們收穫不小,老師真高興。

二、學習詩歌,理解感悟

(一)學習1~3小結

1、設疑自探

1)請同學們朗讀1~3小結,並根據內容提出你的問題。

2)生提問。

3)師:老師歸納了幾道自探題,找同學談一談。(出示)(自探題下寫有自探方法),學生在下面邊讀邊自探。

2、解疑合探

1)這一部分寫了小草什麼特點?回答、板書:索取很少。

2)修辭方法:擬人。

小結:把小草比作人進行自述,顯得生動、親切、易懂。在寫作時,用擬人的修辭方法,使文章具體、生動、形象。

3)“我向大自然索取很少。”什麼意思?(生答)師:抓住重點詞,理解句子含義,是一種好的學習方法。小草不渴求什麼,只有陽光、雨露就能茁壯成長,爲人們帶來綠意。

3、找2組女生讀1~3小節(一組三人)(要讀出對小草的喜愛)。

師小結:小草是渺小的,他卻那樣樂觀、自信;小草是弱小的,他卻那樣勇敢堅強。讓我將小草的喜愛融入到課題朗讀之中,齊讀課題。

國小語文四年級下教案 篇八

教學目的:

1、認識本課10個生字。理解聽寫部分的詞義。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自己又看別人的花。”

3、通過學習知道“人人爲我,我爲人人”的道理。

教學重點:

理解“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自己又看別人的花。”

教學難點:

如此多的生詞,學生不能當堂課上馬上真正理解它的意思,需要老師把書面語言轉變爲口頭語。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出示:

你喜歡花嗎?愛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德國人家家戶戶喜歡把花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裏只能看到花的脊樑。你們知道他們這是做幹什麼?原來……

出示課題: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1、齊讀課題

2、他們這樣做是爲什麼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讀一讀課文,用波浪線劃出有關的句子。

2、板書:人人爲我,我爲人人。

出示:人人爲我,我爲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學習:“頗”、“耐”

查字典理解“頗”。“很”的意思。

這裏的“境界”的意思是“好思想、好品質”的意思。

師:作者認爲“人人爲我,我爲人人。”這種好思想、好品質是值得人們深思的。那麼課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人人爲我,我爲人人?

三、再讀課文,理解重點詞句。

1、朗讀課文第二、三小節,找到有關的句子用直線劃下來讀一讀。

出示: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在屋子裏,他們把花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裏只能看到花的脊樑。

學習生字:“栽”、“脊”。指導書空“脊”。

再出示:走過任何一條街……自己又看別人的花。

學習生字:“簇、匯、暇”

“暇”的意思是“空”的意思,怎樣記住它?(與姐妹字“瑕”進行比較。)

聯繫上下文,你能說說“應接不暇”的意思嗎?(注意此處的應爲多音字,應付的意思)

老師先說一句話:節日的百潤髮超市裏人山人海,收銀員們忙得應接不暇。誰能用它也說一句話。

2、朗讀課文第2、3小節。

3、教師小結:

試想:如果你走在大街上眼見五顏六色、奼紫嫣紅的鮮花,鼻聞沁人心肺的清香,是否有一種仿若人間仙境的感覺?

所以說人人爲我,我爲人人是一種美好的的境界,更是人們之間互愛的表現。

讓我們再一次去體會一下,作者數年後再次來到德國的感受吧?

4、讀第4節。

5、作者認爲除了花以外,美麗的東西還有很多,你知道還有哪些美麗的東西嗎?

6、小結:正是有這奇特的民族,纔有這綺麗的景色。

四、朗讀全文,學習其餘未學的生字、詞。

1、學習生字:概、栽、確、含

2、朗讀全文,要求不漏字,不加字。

3、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

(複習生字、詞)

4、你能說說生活中人人爲我,我爲人人的事例嗎?(說一件貼一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