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高二上冊教案(語文 數學 英語 生物 化學)精品多篇

高二上冊教案(語文 數學 英語 生物 化學)精品多篇

高二生物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知道高等動物生命活動調節的基本方式;識記高等動物體內主要激素的種類及其生理作用;理解體液中的化學物質和神經系統對高等動物生命活動以及行爲的調節機理;

能力目標

通過教學活動深化學生對有關研究方法的理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初步認識到生命形式是自然界物質運動的最高級形式,生命活動變化的本身就是物理、化學變化,幫助學生初步建立學科間綜合的觀念。

態度情感目標

通過教學活動,培養學生了解自己、關注自身健康與行爲的習慣,培養學生科學、健康的自我意識。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是高等動物能夠生存的先決條件之一。本節內容集中介紹了動物激素調節的機理,包括:激素的反饋調節;幾種激素的協同作用和拮抗作用;激素調節與神經調節的關係;介紹了神經興奮沿反射弧傳遞的過程、大腦皮層的主要功能區;介紹了動物行爲產生的生理基礎。

動物的神經調節、體液調節是動物產生反射乃至產生行爲的生理基礎,是生物學基礎知識中非常重要的內容。這部分知識對於學生理解動物的生命活動、動物的行爲,以及理解人類自身的生命活動特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本節的重點內容。

有關“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是學生在生活中接觸較少的問題,特別是這部分內容中的“興奮沿神經纖維的傳導”、“激素的拮抗作用”等內容比較抽象,給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帶來一定的困難,因而成爲本節的難點內容。

雖然動物激素調節的知識比植物激素調節的知識複雜,但它們有着相似的調節作用機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引導使學生逐步體會出生物體生命活動調節的一般規律。

在對動物行爲的生理基礎有所瞭解之後,引導學生認識到人不僅具有自然屬性(動物屬性)的一面,也具有社會屬性(行爲受社會道德、法律制約)的一面。使學生了解自身,認識自己,建立科學的、健康的自我意識。從而培養學生自我約束的社會責任感。

在開展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還要通過備課力求達到使科學方法訓練和能力訓練連續不斷,使學生不僅理解和掌握知識本身,而且受到系統的科學教育。這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抓住教材中提供的機會,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開展教育和訓練。遺憾的是這一部分教材內容中並沒有明顯的可供用來進行科學教育的內容。但深挖這部分知識的背後,就會發現人類對動物激素的研究使用的也是“切除-添加”的研究方法。甚至於對動物神經系統功能的研究,使用的也是基於“切除-添加”研究思想的操作方法。最早在動物身上使用“切除-添加”方法進行實驗並獲得有關激素調節認識的時間比達爾文實驗的時間還要早。這就使我們可以沿着人類認識自然的過程、人們使用的研究方法這條線索不斷強化科學方法的訓練。爲了避免學生在認識上出現誤解,在強化科學方法訓練的同時教師還要特別指出的是:“對高等動物激素的研究,有許多是來自於醫療實踐,起自於對疾病原因的探究,而不是隨意進行的、無目的的動物實驗。”強調不能隨便進行動物實驗,以培養學生對於科學實驗的嚴肅認真的態度。

用動物激素飼餵小蝌蚪的實習活動耗時較長。在活動過程中既要訓練學生的觀察、測量、記錄的實際操作能力,還要培養學生耐心、細心、認真實驗的態度。組織好這個實習活動,可以把對學生的能力訓練真正落到實處。

高二生物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一。知識方面

1、說明內環境穩態及其生理意義;

2.簡述穩態的調節機制。

3、關注內環境穩態與健康的關係。

二。態度觀念方面

通過內環境穩態的基本知識的學習,使學生明確只有通過各器官系統的協調活動,才能實現內環境的穩態,從而使學生逐步樹立生物體的局部與整體相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三。能力方面

通過穩態的調節機制的調節作用和體溫平衡調節實例的討論分析,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穩態的生理意義,並提高運用學到的生物學知識評價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內環境穩態的概念及其生物意義. 難點:內環境穩態的概念.

教學模式 啓發、講解、討論結合式。

教學手段 、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設計

參考課時 一課時

設計思路

說明:本節內容的教學是按照教材順序安排的,採用先授課後實驗的模式。本案例的設計針對課堂授課部分。

三、教學實施的程序

學生活動教師的組織和引導教學意圖

課下完成調查。上次課結束前佈置作業:按照課本上的要求完成“體溫日變化規律”的調查。學生體驗體溫的相對穩定情況。

學生彙報調查結果,回答問題。請同學彙報體溫調查的結果,並根據調查結果回答下面的問題:

1、同一個人在一日內的體溫變化有何特點?

2、不同的人(年齡、性別不同)體溫變化有何異同?

3、人體溫的日變化與當地氣溫的日變化有何差異?

總結:健康人的體溫始終接近37 ℃,處於動態平衡中。

講述:像體溫的變化情況一樣,健康人內環境的每一種成分和理化性質都處於動態平衡之中,這種動態平衡稱之爲穩態,內環境的穩定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第2節 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性”。 引出本節課的課題。

學生嘗試列舉事實。 體溫是內環境理化性質的一個方面,調查結果證明體溫處於動態平衡中。那麼有哪些事實可以證明內環境的pH和滲透壓也處於動態平衡中呢? 啓發學生思考回憶已有知識。

學生觀察,回答問題:甲試管中血漿pH變化不明顯;乙試管中水的pH變化明顯。可見血漿pH處於動態平衡中。下面我們首先來觀察一個演示實驗。教師演示實驗過程,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

取甲乙兩個潔淨試管,向甲內加入血漿,乙內加入等量蒸餾水,用pH試紙檢測。然後,向甲、乙內各滴入等量的幾滴HCl或NaOH,搖勻後,再用pH試紙檢測。

教師展示實驗結果,提問:

甲、乙兩支試管在加入酸或鹼後的pH變化有何不同?由此可以得出什麼結論? 說明人體內環境的pH處於動態平衡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結果的能力。

學生舉例說明:多飲多尿、輸液必須輸生理鹽水等。 內環境的理化性質除溫度、酸鹼度外,還有滲透壓,內環境的滲透壓是否也處於動態平衡中呢?請同學舉例說明。 啓發學生聯繫生活經驗,理解滲透壓的穩定。

學生回答(答案略),可能回答不夠準確,教師要及時補充。內環境中的化學成分是如何變化的呢?

出示課本“問題探討”中的血液生化六項檢查化驗單。先說明各檢查項目與健康狀況的關係,然後提問:

1、每種成分的參考值(正常值)都有一個變化範圍,這說明什麼?

2、從化驗單上看,每種成分的指標是否正常? 讓學生學會閱讀化驗單;說明內環境化學成分處於動態平衡中。

學生總結穩態概念。根據以上內容,引導學生總結穩態概念。

教師強調:(1)穩態不是恆定不變,而是相對恆定的一種動態變化;(2)這種動態變化保持在一定範圍內。

簡要介紹穩態概念的提出和發展,並說明穩態概念已成爲生命科學的一大基本概念(詳細內容可參考教材中的“科學史話”)。

學生邊展示、邊講解。內環境穩態是怎樣實現的呢?

下面以內環境中的營養物質、代謝廢物、02、C02等化學成分爲例來分析。

請學生利用自己製作的或圖解,回顧內環境中的營養物質、代謝廢物、02、C02等化學成分的與去路。

說明這些成分要保持相對穩定,首先與消化、呼吸、循環、泌尿等系統的功能及細胞代謝功能的實現有直接關係。其次與各器官、系統的協調有關。 學生利用自制講解,體驗成就感,鍛鍊能力,創造一種生生交流、師生交流的氛圍。

學生傾聽。機體內各個器官、系統,爲什麼能保持協調一致?

簡要介紹人類對機體維持穩態機制的認識過程,指出目前普遍認爲,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是機體維持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

機體對穩態進行調節的能力是有限的,當外界環境變化過於劇烈,或人體自身的調節功能出現障礙,內環境穩態就會遭到破壞。內環境穩態遭破壞後會出現什麼現象呢?

學生舉例,如尿毒症、糖尿病、高山缺氧反應、發高燒、嚴重腹瀉造成的脫水、酸鹼中毒等。請同學列舉幾個穩態失調的病例,說明症狀和危害。在同學充分列舉的基礎上,教師給予適度的補充和修正。

爲什麼內環境穩態失調後,會對機體造成危害?引導學生從細胞代謝需要的物質和條件進行分析,最後總結出: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啓發學生思考,與生活經驗建立聯繫。

學生討論。如何預防內環境穩態失調、保持機體健康?引導學生從外界環境和機體自身調節能力兩個方面去思考。即通過加強自我保健,減少外界環境變化對機體的不良影響,同時增強機體的調節能力以適應多變的外環境。

具體如何做?學生討論,總結。

1、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防治環境污染。

2、加強自我保健,爲機體保持健康創造有利條件。尤其是處於比較惡劣的工作環境中的人,更應注意自身保健,如邊防戰士注意保暖、鍊鋼工人注意降溫、抗洪戰士注意補充水鹽等。瞭解這些知識後才能懂得如何關愛自身和他人。

3、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機體適應外界環境的能力。通過討論,促進學生關注健康問題,強化自我保健和關愛他人的意識和能力。

四、其他問題及其對策

關於“體溫日變化規律”的調查。

(1)在此項調查中需要家長的協作配合。家長工作繁忙,教師有必要提前給家長髮一封信,懇請家長配合學校的教學工作,協助孩子完成這項調查活動。

(2)選擇好佈置活動的時間。由於這項活動需要測量一日內7個時刻的體溫,應選擇父母和孩子共同的休息日來完成。

(3)佈置作業時應就體溫的知識和測量體溫的方法進行培訓。可參考下面的內容:人的體溫是指人身體內部的溫度,即內環境的溫度。由於身體內部的溫度不容易測量,所以臨牀上常以口腔、腋窩和直腸的溫度來代表體溫。在本次調查活動中我們用腋窩溫度代表體溫。

(4)佈置作業時要明確以下要求,即在進行這項活動時,不僅要完成體溫的測量,還要完成思考題的回答,爲下節課的討論做好準備。

二、探究指導──實驗“生物體維持pH穩定的機制”

(一)實驗的準備

(1)實驗試劑的配製方法

①0.1 l/L NaOH:將4 g NaOH放在1 L的燒杯內,緩緩加入500 L蒸餾水,不停地攪拌直至溶解。然後定容至1 000 L。

②0.1 l/L HCl:將8 L濃鹽酸加於500 L蒸餾水中,再定容至1 000 L。

③pH=7的磷酸緩衝溶液:先配製0.1 l/L Na2HPO4和0.1 l/L NaH2PO4兩種溶液。具體配製方法如下:將26.8 g Na2HPO47H2O在容量瓶中溶解再定容至1 000 L;將13.8 g NaH2PO4H2O在容量瓶內溶解再定容至1 000 L。然後將這兩種溶液混合,可通過調整兩種溶液的比例將混合液調至所需的pH。

④肝勻漿:將10 g新鮮的或冷凍的肝放入100 L蒸餾水中,用勻漿機或研鉢搗碎(肝的用量會影響勻漿的緩衝能力)。

⑤馬鈴薯勻漿:將10 g馬鈴薯塊莖放入100 L蒸餾水中,用勻漿機或研鉢搗碎(材料的用量會影響勻漿的緩衝能力)。

⑥黃瓜勻漿:配製方法同上。

⑦雞蛋清:用水5∶1稀釋雞蛋清,攪拌均勻。

(2)4人一組,每組至少測4種溶液的變化:自來水、緩衝液和2種生物材料(由教師指定,最好一種是植物材料、一種是動物材料),提前完成的小組可多測幾種生物材料。肝勻漿、馬鈴薯勻漿都是較理想的實驗材料,也可選用下表中的常見材料。

生物材料pH生物材料pH生物材料pH

蘋果2.9~3.3牛奶6.4~6.8蝦5.8~7.0

扁豆5.0~6.0柑橘3.0~4.0番茄4.1~4.4

人血漿7.3~7.5豌豆5.8~6.4人尿4.8~8.4

白麪包5.0~6.0酸菜2.2~3.5檸檬2.2~2.5

胡蘿蔔4.9~5.2人唾液6.0~7.6人乳汁6.6~7.6

玉米5.0~6.5鮭魚肉6.1~6.3葡萄酒2.8~3.8

(二)實驗教學的策略

1、加強預習環節,培養主動學習的習慣。本實驗指導具體明確,適合學生自學。加強預習環節有利於敦促學生轉變學習觀念,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同時,按照課時安排,本實驗要求用1課時完成,既要完成操作又要完成討論,時間很緊張。學生若能在課前進行充分預習,就能夠節約課堂時間,提高教學效率。不同學生預習效果不同,爲保證實驗質量,教師仍有必要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通過提問的方式使學生明確本實驗的目的、操作的要點及其他注意事項。

2、重視組織教學,提高實驗課效率。本實驗的組織形式以小組活動爲主,教師應對小組活動給予指導。進行實驗操作時,小組成員應進行合理分工,以確保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實驗。繪製pH變化曲線圖適宜以個人爲單位進行,這樣能使每個同學都得到鍛鍊的機會。進行討論時,應以小組爲單位,以利於相互啓發、集思廣益。實驗結束後的總結,則應當面向全體學生。

3、加強討論和總結,落實教學目標。由於時間緊張,實驗課草草收場是常有的事情。這樣做的結果是,課上做得熱熱鬧鬧,課下忘得乾乾淨淨,不利於全面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和落實教學目標。因此,教師在課前要精心安排好實驗課的各個環節,在課堂上要有效地進行調控,保證最後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討論和總結。爲便於開展實驗後的討論,應倡導學生帶着問題做實驗,在動手操作的同時,積極動腦思考,這樣才能使討論深入而有效。本實驗中的討論題2和3涉及緩衝作用的機理,需要利用化學知識才能解釋清楚,教師在課前應查閱相關的化學教材或請教化學老師,既給自己補充相關知識,也可瞭解學生的化學基礎。

五、答案和提示

(一)問題探討

1、提示:血漿生化指標指的是血漿中各種化學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機體多種代謝產物的含量。健康機體的生化指標一般都處於正常範圍內。當機體某項生理功能出現障礙時,勢必影響其代謝產物的含量,因此血漿的生化指標可以反映機體的健康狀況,並可以作爲診斷疾病的依據。例如,正常情況下,轉氨酶主要分佈在各種組織的細胞內,以心臟和肝臟的活性最高,在血漿中的活性很低。當某種原因使細胞膜通透性增高時,或因組織壞死細胞破裂後,可有大量轉氨酶進入血漿,引起血漿中轉氨酶活性升高。

2、提示:這說明(1)內環境中各種化學成分的含量不是恆定不變的,而是在一定範圍內波動,內環境的穩定是一種動態的相對穩定;(2)不同個體存在一定差異。

3、提示:(1)肌酐含量超標,肌酐是有毒的代謝廢物,積累過多會影響健康。這表明腎臟的排泄功能有障礙。

(2)葡萄糖含量超標,血糖含量過高可併發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的心血管合併症等。

(3)甘油三脂超標,可引起高脂血症,易併發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等。

練習:P11 一、基礎題 P13 一、概念檢測

高二生物教案 篇三

知識目標:

1、瞭解構成細胞和生物體的化學元素組成;

2、掌握構成細胞的主要元素;

3、理解和掌握主要化學元素的作用;

4、通過生物體組成元素與非生物的對比,理解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統一性與差異性。

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認識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統一性和差異性;使學生初步學會抓住知識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用抓住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的觀點分析事物,認識世界的思維方法。

技能目標:

通過對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相關知識的學習和分析,培養學生理解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初步培養學生跨學科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及這些化學元素的重要作用;

2、組成生物體最基本的元素是碳;

3、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統一性和差異性。

教學過程:

地球上的生物,現在已知的大約200萬種。不同種類的生物體,在個體大小、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等方面都不相同。但是,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和化合物是大體相同的,也就是說,生物體的生命活動都有共同的物質基礎。

物質都是由化學元素組成的。科學家通過研究各種生物體細胞內的生命物質,查明瞭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的種類、數量和作用。大家都知道生物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由物質構成的,構成細胞的物質和世界上其他物質一樣都是由元素構成的。那麼組成生物體的元素有哪些呢?接下來我們這節課就來學習生命的物質基礎的第一節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

一、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

請同學們打開課本找到玉米和人體化學元素含量對比表,對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解讀,找出規律。那麼,如何來發現數據中隱藏的規律呢?或者說通過什麼方法來尋找規律呢?

我們可以通過比較的方法,找出兩者不同的地方。除了找不同點外,還要找相同點。

下面以小組爲單位,運用恰當科學的方法來解讀表格中的數據,歸納結論,然後進行交流。我們通過比較,發現玉米和人的化學元素組成差異較大,除了O和C兩種含量最多的化學元素有較大差異外,一些含量較小的化學元素差異也很大。

我們來分析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有哪些。同學們邊看邊思考下面的問題:

1、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有哪些?與非生物是否相同?

2、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中含量是否相同?

3、哪些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內含量很高?哪些很低?

經過同學們的認真觀察,對比分析,回答了上述問題。對學生的答案給予評價,鼓勵學生自己主動思考問題。

分析上表,我們知道組成玉米和人體的基本元素是C、H、O、N,這四種元素在組成生物體的元素中含量最多。從上表還可以看出,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雖然大體相同,但是,在不同的生物體內,各種化學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

同種生物不同生長期體內各元素含量也有不同。同種生物體內不同器官各種元素的含量也有差異。

另外,同學們思考一下: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和海洋中的鯨,組成他們的化學元素是否大體相同?各種化學元素在這兩種生物體內的含量有沒有差別?

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仙人掌和海洋中的鯨的化學元素大體相同;各種化學元素在這兩種生物體內的含量有差別。

通過上面的學習,同學們都理解了組成生物的化學元素種類大體相同,但不同生物中含量有差異。根據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內含量的不同,可以分爲兩大類:

一類是大量元素;那麼什麼是大量元素呢?大量元素就是指含量佔生物體總重量萬分之一以上的元素。例如:C、H、O、N、P、S、K、Ca、Mg等。

與之相對的是微量元素;微量元素是指生物生活所必需,但是需要量卻很少的一些元素。例如:Fe、Mn、Zn、Cu、B、Mo等。

同學們要注意:微量元素在生物體內的含量雖然很少,卻是維持正常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

二、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的重要作用

在組成生物體的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C、H、O、N、P、S6種元素是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如表1—2,大約共佔細胞總量的97%生物體的大部分有機化合物是由上述六種元素組成的。例如:糖類多是由C、H、O組成,核酸是由C、H、O、N、P等元素組成的,而蛋白質由C、H、O、N等元素組成。

一是:生物體的化學元素組成多種多樣的化合物,如糖類、蛋白質、核酸、脂肪等,這些化合物在生命活動中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是:化學元素能夠影響生物體的生命活動。例如,油菜缺B時,會出現“花而不實”的現象。這是因爲微量元素B能夠促進花粉萌發和花粉管的伸長。當柱頭和花柱中積累了大量B時,有利於受精作用的順利進行。在缺少B時,花葯和花絲萎縮,花粉發育不良。Mo作爲牧草生長的必需微量元素(新西蘭草場鉬礦)。

小孩缺鈣長不高,老年人缺鈣易患骨質疏鬆。人缺鐵會出現貧血症狀,果樹缺鐵會的黃葉病;植物體缺鉀莖稈軟弱易倒伏;人體缺碘易患大脖子病等。

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有兩方面的重要作用,但是,組成生物體的元素的作用,只有在生活的機體中,在生物體特定的結構基礎上,在與其他物質的相互作用中,才能體現出來,化合物是生命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蛋白質和核酸是生命的最基本物質。

三、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統一性和差異性

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化學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統一性。

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內和在無機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例如,C、H、N3種化學元素在組成人體的化學成分中,質量分數共佔73%左右,而這三種元素在組成岩石圈的化學成分中,質量分數還不到1%。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還具有差異性。(小資料)生物大分子在生物體的生命活動具有重要作用。碳原子本身的化學性質,使它能夠通過化學鍵連結成鏈或環,從而形成各種生物大分子。可以說,地球上的生命是在碳元素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高二生物教案 篇四

《分子與細胞》

元素

細胞膜基質

化學成分結構與功能細胞質

化合物細胞核細胞器

細胞生物膜系統

有絲分裂

無絲分裂細胞分化細胞工程減數分裂

(一)走近細胞

比較原核與真核細胞(多樣性)

植:營養、保護、機械、輸導植:根、莖、葉細胞分泌花、果、種動:上皮、結締、肌肉、神經動:心、肝??運動、循環

消化、呼吸病毒

系統個體單細胞種羣羣落

泌尿、生殖多細胞神經、內分泌

非生物因素Ⅰ號生態系統生產者生物圈生物因素消費者Ⅱ號分解者

三、細胞學說內容(統一性)

○從人體的解剖和觀察入手:維薩里、比夏○顯微鏡下的重要發明:虎克、列文虎克

1.細胞是一個有機體,一切動植物都由細胞發育而來,並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

2.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對與其他細胞共同組成的整體的生命

起作用。

3.

○在修正中前進: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的細胞。

注:現代生物學的三大基石

1.1838—1839年細胞學說2.1859年達爾文進化論3.1866年孟德爾遺傳學

四、結論

除病毒以外,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也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

(二)組成細胞的分子

基本:C、H、O、N(90%)

1

高一生物內容構成

一、

大量:C、H、O、N、P、S、(97%)K、Ca、Mg

元素微量:Fe、Mo、Zn、Cu、B、Mo等

最基本:C,佔乾重的48.4%,生物大分子以碳鏈爲骨架

物質說明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統一性和差異性。

基礎水:主要組成成分;一切生命活動離不開水無機物無機鹽:對維持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有重要作用

化合物蛋白質:生命活動(或性狀)的主要承擔者/體現者

核酸:攜帶遺傳信息有機物糖類:主要的能源物質

脂質:主要的儲能物質一、蛋白質(佔鮮重7-10%,乾重50%)

二、核

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是遺傳信息的載體,是生命活動的控制者。

△每一個單體都以若干個相連的碳原子構成的碳鏈爲基本骨架,由許多單體連接成多聚體。

三、糖類和脂質

△組成生物體的任何一種化合物都不能夠單獨地完成某一種生命活動,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

2

式有機地組織起來,才能表現出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現象。細胞就是這些物質最基本的結構形式。

○原生質層:成熟的植物細胞的細胞膜、液泡膜以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爲一層半透膜。

四、鑑別實驗

(三)細胞的基本結構

細胞壁(植物特有):纖維素+果膠,支持和保護作用成分:脂質(主磷脂)50%、蛋白質約40%、糖類2%-10%作用:隔開細胞和環境;控制物質進出;細胞間信息交流;

○具有還原性的糖:葡萄糖、麥芽糖、果糖

五、無機物

六、小結

化合有機組合分化

化學元素

細胞

○原生質1.泛指細胞內的全部生命物質,但並不包括細胞內的所有物質,如細胞壁;

2.包括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三部分;其主要成分爲核酸、蛋白質(和脂類);3.動物細胞可以看作一團原生質。

○細胞質:指細胞中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全部原生質。

真核基質:有水、無機鹽、脂質、糖類、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種酶等細胞是活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分工:線、內、高、核、溶、中、葉、液、

細胞器

協調配合:分泌蛋白的合成與分泌;生物膜系統

核膜:雙層膜,分開核內物質和細胞質

核孔:實現核質之間頻繁的物質交流和信息交流細胞核核仁:與某種RNA的合成以及核糖體的形成有關

染色質:由DNA和蛋白質組成,DNA是遺傳信息的載體

一、細胞器差速離心:美國克勞德

△細胞器是指在細胞質中具有一定形態結構和執行一定生理功能的結構單位,

3

細胞既是生物體結構的基本單位,也是生物體代謝和遺傳的基本單位。

三、協調配合

分泌蛋白放射性同位素示蹤法:羅馬尼亞帕拉德

有機物、O2

葉綠體線粒體

加工胞外氨基酸肽鏈一定空間結構

○生物膜系統:細胞器膜+細胞膜+核膜等形成的結構體系

(四)細胞物質的運輸

○科學家研究細胞膜結構的歷程是從物質跨膜運輸的現象開始的,分析成分是瞭解結構的基礎,現象和功能又提供了探究結構的線索。人們在實驗觀察的基礎上提出假說,又通過進一步的實驗來修正假說,其中方法與技術的進步起到關鍵的作用

成分:磷脂和蛋白質和糖類

結構:單位膜(三明治)→流動鑲嵌模型細胞膜特性結構特點:具有相對的流動性

生理特性:選擇透過性(對離子和小分子物質具選擇性)

保護作用

功能控制細胞內外物質交換

細胞識別、分泌、排泄、免疫等

四、細胞核=核膜(雙層)+核仁+染色質+核液

美西螈實驗、蠑螈橫縊實驗、變形蟲實驗、傘藻嫁接與移植實驗

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儲存和複製的場所,是代謝活動和遺傳特性的控制中心。

○染色質和染色體是同一物質在細胞週期不同階段相互轉變的形態結構。DNA螺旋

○+=核小體染色質纖維組蛋白非組蛋白

螺旋化

0.4um超螺旋管(圓筒形)-10um染色單體(圓柱狀、桿狀)

一、物質跨膜運輸的實例

1、水分

二、樹立觀點(基本思想)

.有一定的結構就必然有與之相對應功能的存在;○結構和功能相統一.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結構來完成

.各種細胞器既有形態結構和功能上的差異,又相互聯繫,相互依存;

○分工合作2.細胞的生物膜系統體現細胞各結構之間的協調配合。

○生物的整體性:整體大於各部分之和;只有在各部分組成一個整體的時才能體現出生命現象。1.結構:細胞的各個部分是相互聯繫的。如分佈在細胞質的內質網內連核膜,外接細胞膜。2.功能:細胞的不同結構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卻是協調配合的。如分泌蛋白的合成與分泌。3.調控:細胞核是代謝的調控中心。其DNA通過控制蛋白質類物質的合成調控生命活動。4.與外界的關係上:每個細胞都要與相鄰細胞、而與外界環境直接接觸的細胞都要和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和能量轉換。

六、總結

4

○滲透現象發生的條件:半透膜、細胞內外濃度差

○滲透作用:水分從水勢高的系統通過半透膜向水勢低的系統移動的現象。

○半透膜:指一類可以讓小分子物質通過而大分子物質不能通過的一類薄膜的總稱。○質壁分離與復原實驗可拓展應用於:(指的是原生質層與細胞壁)

①證明成熟植物細胞發生滲透作用;②證明細胞是否是活的;

③作爲光學顯微鏡下觀察細胞膜的方法;④初步測定細胞液濃度的大小;

2、無機鹽等其他物質

①不同生物吸收無機鹽的種類和數量不同。

②物質跨膜運輸既有順濃度梯度的,也有逆濃度梯度的。3.選擇透過性膜

可以讓水分子自由通過,一些離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過,而其他離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則不能通過的膜。

□生物膜是一種選擇透過性膜,是嚴格的半透膜。

二、流動鑲嵌模型

1、要點

①磷脂雙分子層構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但這個支架不是靜止的,它具有流動性。②蛋白質鑲嵌、貫穿、覆蓋在磷脂雙分子層上,大多數蛋白質也是可以流動的。

③天然糖蛋白蛋白質和糖類結合成天然糖蛋白,形成糖被具有保護、潤滑和細胞識別等

2、與單位膜的異同

相同點:組成細胞膜的主要物質是脂質和蛋白質

不同點:①流:蛋白質的分佈有不均勻和不對稱性;強調組成膜的分子是運動的。②單:蛋白質均勻分佈在脂雙層的兩側;認爲生物膜是靜止結構。

三、跨膜運輸的方式

○大分子或顆粒:胞吞、胞吐

四、小結

組成決定

磷脂分子+蛋白質分子結構

具有導致保證體現

運動性流動性物質交換正常選擇透過性

成分組成結構,結構決定功能。構成細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質分子大都是可以流動的,因此決定了由它們構成的細胞膜的結構具有一定的流動性。結構的流動性保證了載體蛋白能把相應的物質從細胞膜的一側轉運到到另一側。由於細胞膜上不同載體的數量不同,所以,當物質進出細胞時能體現出不同的物質進出細胞膜的數量、速度及難易程度的不同,即反映出物質交換過程中的選擇透過性。可見,流動性是細胞膜結構的固有屬性,無論細胞是否與外界發生物質交換關係,流動性總是存在的,而選擇透過性是細胞膜生理特性的描述,這一特性,只有在流動性基礎上,完成物質交換功能方能體現出來。

(五)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

2外界光ICO22363252

一、酶——降低反應活化能

◎新陳/細胞代謝:活細胞內全部有序化學反應的總稱。

◎活化能:分子從常態轉變成容易發生化學反應的活躍狀態所需要的能量。

1.發現

①巴斯德之前:發酵是純化學反應,與生命活動無關。②巴斯德(法、微生物學家):發酵與活細胞有關;發酵是整個細胞。③利比希(德、化學家):引起發酵的是細胞中的某些物質,但這些物質只有在酵母細胞死

亡並裂解後才能發揮作用。

④比希納(德、化學家):酵母細胞中的某些物質能夠在酵母細胞破碎後繼續起催化作用,

就像在活酵母細胞中一樣。

⑤薩姆納(美、科學家):從刀豆種子提純出來的脲酶是一種蛋白質。⑥許多酶是蛋白質。

⑦切赫與奧特曼(美、科學家):少數RNA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2.定義

酶是活細胞產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其中絕大多數酶是蛋白質。

注:

①由活細胞產生(與核糖體有關)

②催化性質:A.比無機催化劑更能減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提高化學反應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