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望海潮》教案新版多篇

《望海潮》教案新版多篇

《望海潮》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體會詞的音律美,感受詞的意境美。

2、探究學習這首詞的藝術手法。

教學方法:學生爲主,誦讀、討論、分析、感悟。

情感態度價值觀:瞭解宋代杭州的繁華富饒,增強民族自豪感, 瞭解作者的寫作目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1、同學們去過杭州嗎?(我也沒有去過。)我這裏準備了兩幅杭州風景的圖片,大家欣賞一下。(展示課件)

一千年前的杭州是什麼樣的?我這裏沒有圖片了,我給大家準備了一幅“文字圖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共同探究的《望海潮》,作者是北宋的柳永。(展示課件,板書課題、作者)

2、明確探究學習的目標。(展示課件)

3、介紹作者、背景,複習關於詞的知識。(展示課件)

二、誦讀課文,感知內容,體會意境。

1、初讀課本,掃除字音障礙,詞義、詞的活用,分小組進行,小組成員互相覈查。

2、再讀課文,體會詞的音韻美。(本詞押“a”韻)。(指導學生齊讀)

3、欣賞“文字圖畫”。(引導、學生暢所欲言,能說出大體意思就要熱情鼓勵)

(1)哪些詞語最能概括體現出杭州的特徵?

形勝、繁華(板書)

(2)作者具體寫了哪些景物 或場面表現這些特徵?

(同學找出具體景物和場面,並作簡要分析)景物場面

(3)這些景物給你什麼印象?一個詞(字)概括。

(美) 景------美(板書)(有類似的詞語就可以)

(4)生活場面呢?

民------樂官------愉 (板書)

(5)一個詞概括。

“人間天堂”(板書)

(6)探討最後一句,幫助加深理解全詞感情,照應投贈之作,“好景”值得誇耀----祝願早日回到京城。 驚歎、讚美、羨慕的感情。(板書)

(7)帶着感情再次誦讀課文 小結文字圖畫:這些景物和場面,就是詩詞當中的意象,本詞藉助意象所給人的美的情趣,所體現出來的歡樂愉快的情調,就是本詞的意境。 嗅覺們再來吟誦一遍這首詞,雖不一定“搖頭晃腦”,內心一定要傾情投入,把詞所體現的情調讀出來,感受詞的意境美。(先自由讀,再找一個同學範讀)。

4、同學們讀的已經相當不錯了,換一種考查方式,前後四位同學一組,在詞中找出一句你們最欣賞的句子,藉助想象和聯想,用語言文字描繪出來,一人執筆,合作完成。

(1)找同學讀

(2)小組之間交流

(3)貼到後黑板“合作探究展示臺”上。

5、學習探究藝術特色。 作者爲什麼把這首詞寫得這麼美?同學分析探討,在課文中找到依據並分析。

(1)抓住了最有代表性的景物來寫。

(2)先概括後具體,一句一景,從不同角度來寫,寫景有層次感。

(3)運用了比喻、誇張、鋪排、點燃、動靜結合等手法。

(4)用詞特別準確。

作用:突出表現了杭州的繁榮、美麗、富饒。

6、情感態度價值觀:宋代已如此富有(投贈之詞,多少有點誇大),應有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7、小結課文。

三、佈置作業:

1、找出二個用詞準確的例句並分析。

2、課後練習第一題。

附:板書設計

望海潮 柳永 景美 人 驚歎 杭 形 勝 間 民樂讚美 州 繁 華 天 官愉 堂 羨慕

《望海潮》教案 篇二

一.教學目標:

1.瞭解柳永及他的詞的創作成就。

2.鑑賞這首詞並運用聯想、想像的方法領略詞的意境美。

3.學習本詞中鋪敘的表現手法。

二.學情分析:

高二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些對古詩詞的瞭解和積累,初步掌握分析標題,聯繫作者的生平思想,品味意象,感受揣摩意境的等古詩詞的鑑賞方法,通過學習本詩,進一步鞏固聯想、想像等欣賞古詩詞的方法。

三.教學重點:

鑑賞這首詞並運用聯想、想像的方法領略詞的意境美。

四.教學難點:

學習本詞中鋪敘的表現手法。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城到底有怎樣的迷人景色能令我們的古人發出如此的感慨呢?今天我們就跟隨詞人柳永一起來學習一下他的《望海潮》,來領略一下這人間天堂的美麗景色。(板書)

(二)詞的基本知識:詞,產生於晚唐,興盛於宋,指一種可以合樂歌唱的新詩體。因詞是詩的變體,故又稱“詩餘”;因詞“合樂可歌,故又稱“樂府”、“曲子詞”;因此往往句子長短不齊,故又稱“長短句”。

(三)柳永生平及其影響:柳永(約987—1053),初名三變,字耆卿,崇安(今屬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員外郎,後人稱他爲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稱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於書香仕宦之家,但個人世路坎坷,多次應進士試,不第。生活落拓,長期出入歌樓舞館,與歌妓們相處密切,靠爲她們填詞作曲維持生活。正由於這樣的生活境遇,使他成爲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專業詞人。他精通音律,既擅長作歌詞,又擅長譜寫樂曲。他創制了許多詞調,而且這些詞調得到廣泛的傳播,是當時知名度很高的音樂家。許多歌妓因善於演唱他所作的詞,或者得到他的嘉許使得身價大大提高。

柳永作詞雅俗兼擅,以俗爲主,他繼承和發展了民間詞的傳統,開創了文人俚詞一路。他的詞作具有很深廣的羣衆基礎,形成“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的局面。

(四)整體感知。

1.請同學聽錄音,注意詞中生字的讀音,並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這首詞描繪了一種怎樣的都市生活場景?並試着說說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描寫杭州的繁華與美麗的,抒發了他怎樣的感受?

2.帶着這個問題我們來學習這首詞。

(1)先看詞的題目,詞的題目是不同於詩的題目的,詩的題目一般概括的是詩的內容,詞的題目則是詞的格律。首詞都按照一個固定格律寫成,這個格律叫詞牌。詞牌所定的格律包括句數、每句的字數、押韻、平仄等等,寫作時須嚴格遵守,不得隨意違背;也因此,我們平時不叫寫詞,叫填詞;詞往往分段,但不叫段,叫“闕”或“片”。望海潮這個詞牌名就是柳永開創的,取自錢塘江潮天下奇觀之意。關於這首詞的寫作還有一個廣爲流傳的故事:(講述故事)

(2)詩詞賞析:

A.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鑑賞:是對“三吳都會”的展開描寫。綠柳含煙,畫橋流水,門上懸着擋風的竹簾,窗上掛着翠綠的帷幕,還有那高高低低的亭臺樓閣,這裏大約住着十萬戶人家。“煙柳畫橋”,是說柳色如煙,彩橋似畫。臥波如虹的長橋,掩映在惹霧含煙的楊柳之中,顯然,這是城外遊覽區的景色。那麼,城中的居住區又是怎樣呢?四個字:“風簾翠幕”。“風簾”,是擋風的簾子。“翠幕”,是翠綠色的帷幕。這是對華美房舍的刻畫。詞人在這裏是惜墨如金。乍看起來,寥寥四字,似乎遠不足以反映人民的富裕。其實並非如此,只要細細品嚼就會感到,這四個字言簡意賅,容量很大。既然住的是窗掛風簾、門懸帷幕的漂亮房舍,那麼,房子主人的殷實富有自然是不言而喻了。而這樣的殷實之家如果只是屈指可數的十戶八戶,那當然也說明不了什麼問題,然而卻竟有“十萬”之多,這就不能不令人驚歎這座人煙稠密的大城市是何等地物阜民康了。“參差”,本指長短不齊,這裏形容城中房屋櫛比鱗次,高低不一。“十萬”是個約數,並非確指。

B.示例: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鑑賞:是對“東南形勝”的展開描寫。這裏選擇了錢塘江岸和江潮兩種景物來寫。

古木參天的綠樹環繞着江堤,洶涌的波濤捲起霜雪一樣白的浪花,奔騰不息的錢塘江綿延無邊,形成一道天然屏障。“雲樹”,形容樹木茂密,遠望如雲。“天塹”,原指長江,這裏指錢塘江。詞人這裏描繪的是這樣一幅畫卷:綠雲一般的樹木,護繞着巨龍似的江堤;堤外狂 波怒濤,飛花濺沫;放眼望去,江海一片,寬闊無邊,真不愧爲天然的險阻屏障。詞人所以要選擇錢塘江潮的鏡頭,那是因爲“浙江之潮,天下偉觀也”(周密《觀潮》)。大江之上,一旦潮來,長風鼓浪,波推濤吼,玉城雪嶺般的潮水,如千軍萬馬滾滾而來,大有吞天沃日之勢。詞人寫江潮的目的,在於襯托杭州形勢的險要,是對首句“形勝”二字的展開,從而使這個“三吳都會”在華美之中而顯得壯麗。

C.示例: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鑑賞:是對“錢塘自古繁華”的展開描寫。描寫了兩個方面:一是商業貿易情況——“市列珠璣”,市場裏擺滿了珠寶等珍貴商品,用市場上的珍寶,代表了商業的豐富、商業的繁榮;二是衣着情況——“戶盈羅綺”,家家戶戶都滿是綾羅綢緞。“競豪奢”,又總括杭州的種種繁華景象。杭州的富庶當然不只這兩個方面,但這兩者都是婦女常用的裝飾用品,暗示城市的聲色之盛。至此,詞人又筆鋒迴轉,從另一角度進一步描寫都市的繁華景象。“市列珠璣”,是說市面上陳列着珍珠寶玉,這是寫發達的商業。“戶盈羅綺”,是指人們穿戴着綾羅綢緞,這是寫家庭的富足。“競豪奢”,是說人們在比賽豪華闊氣。一個城市的繁華富有,往往是由多方面表現出來的,而細軟之物則最能代表財富。詞人在紛繁複雜的生活中,僅僅選取了珠寶、服飾來形容這個城市的豪奢競逐,這充分顯示了詞人選材的匠心和剪裁的精工。

D.示例: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鑑賞:寫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這既是進一步描寫“東南形勝”,同時又是杭州人遊樂的背景。裏湖、外湖與重重疊疊的山嶺景色宜人,非常清秀美麗。三秋時節桂花飄香,映日荷花綿延十里,芬芳馥郁,令人陶醉。“重湖”,寫湖本身,西湖有裏湖和外湖;“疊巘”,寫湖岸,山峯重疊。西湖水碧山青,秀美異常,所以說“清嘉”。“三秋桂子”照應“疊巘”二字,寫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應“重湖”寫水裏荷花。紅花綠葉,蓮子清香,也是很能體現西湖特點的景物。南宋楊萬里說:“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三秋”,從時間着眼;“十里”,從空間着眼。桂在秋季開花,蓮在夏季開花,寫出了西湖不同季節的美景。西湖不論任何季節、任何時間都是美的。,所以就有遊人去遊玩。偌大的西湖,一到夏季,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淨慈送林子方》)。滿湖田田的荷葉亭亭玉立,嬌嫩的荷花,如美人出浴。這裏,由於詞人採用了互相照應、變幻騰挪的手法,從湖寫到山,從樹寫到花,從夏寫到秋,因此參差交織,跌宕多姿,把美麗的西湖寫得神采飛動,逼真欲現。

E.示例::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

鑑賞:羌管弄晴”寫的是白天人們悠揚的笛聲,“菱歌泛夜”寫的是人們晚上快樂歡快的歌聲,“嬉嬉釣叟蓮娃”是對前面兩句的總括,所以這一句寫的是杭州人民的遊樂。如果說對西湖景色的描寫,詞人是憑着視覺的話,那麼,接下去對遊湖的描繪,則主要是憑着聽覺了。“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弄”,吹奏。“菱歌”,採菱少女唱的歌。“泛”,漂浮,盪漾。這裏,詞人所展現的是這樣一幅遊湖圖:美麗的西湖,日夜都有遊人泛舟,白天,悠揚的笛聲在晴空裏盪漾;晚上,婉轉的菱歌在夜空中漂浮;垂釣的老翁笑逐顏開,採蓮的姑娘歡歌嬉鬧。讀到這裏,我們如果掩卷品味,凝神遐想,可能會有置身其境之感,被那歌聲笛韻所陶醉。詞人就是這樣眼耳並用,任情揮灑,抓住了最富有表現力的事物,把西湖寫得有聲有色,充滿了詩情畫意。

(五)小結。

這首詞着力描寫了錢塘江的繁華,展現了一派物阜民康、和諧安定的社會風貌,藉以歌頌此地的長官治理有方,政績卓著。

世俗失意了一位官員,卻造就了一位詞壇的傳奇。或許柳永自己也沒有想到他身後在中國文學史上會佔有這樣一個重要位置。歷史記住了柳永,只爲他那人,他那身不由己的經歷和那歪打正着的成就,以及由此揭示的做人成事的道理。一個人在社會這架大算盤上只是一顆珠子,他受命運的擺弄;但是在自身這架小算盤上他卻是一隻撥着算珠的手。才華、時間、精力、意志、學識、環境通通變成了由你支配的珠子。一個人很難選擇環境,卻可以利用環境,大約每個人都有他基本的條件,也有基本的才學,他能不能成才成事原來全在他與外部世界的關係怎麼處理。就像黃山上的迎客鬆,立於懸崖絕壁,沐着霜風雪雨,就漸漸幹挺如鐵,葉茂如雲,遊人見了都要敬之仰之了。所以,同學們,利用好你所擁有的一切,不要怨天尤人,當你認爲人生的大門已經關閉時,或許早已有一扇窗爲你打開。

(六)寫作特點。

鋪敘:

是指用整齊的語句優美的描述詳盡的描繪某一對象的手法。

例子:

(1)上片中“東南……”是點,點染了杭州城的繁華熱鬧,宏偉氣派。接着從城市規模、自然景觀、市井面貌三個方面分別進行詳細描繪。通過具體描述直觀且鮮明地展現了大都市的風彩。

(2)下片中“重湖……”是點,“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從山色之美、湖荷之勝、人文風貌之佳三個方面進行描述。

(七).課堂朗讀背誦

六.板書。

望海潮

柳永

1.地理位置歷史傳統史驚歎

2.自然景觀環境優美

3市井面貌經濟繁榮讚美

4.生活圖景生活安定羨慕

七.作業:

背誦這首詞。

八.教學反思:

課堂教學成功落實了教學目標123的內容,學生通過課堂朗讀,基本成誦,建立了對詞的音樂美的基本印象,激發了學習的興趣,落實了一些疑難語句的理解,課堂教學是有效的.但教學中發現,學生在運用聯想、想像的方法領略詞的意境方面還顯得信心不足,這與詩詞賞析實踐偏少有關,課後還需創設機會,增加閱讀實踐,實現閱讀鑑賞能力的提升。

1.第一學時教學活動

2.學情分析

3.重點難點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教學活動

望海潮(東南形勝)

課時設計課堂實錄

望海潮(東南形勝)

《望海潮》教案 篇三

【情景導入】

宋真宗咸豐末年,柳永從家鄉前往京城開封應試,途徑錢塘(今浙江杭州)。柳永與孫何是布衣之交,此時孫何正好任兩浙轉運使,柳永想拜訪他,但當時官府之家門禁極嚴,柳永一個平民是很難到孫何家去拜訪的,柳永就寫下了這首詞,並使其在青樓被廣泛歌唱以使孫何知道,第二天孫何就親自前往見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是什麼樣的一首詞能有如此大的魅力呢?

【信息篩選】

1、請同學們大聲朗讀,然後說說讀後的感受。

2、這首詞描寫的是杭州,那麼作者筆下的杭州究竟是怎樣一座城市呢?它有什麼特點呢?富庶而又美麗的繁華大都市。人們生活安定和美,一切顯得極爲和諧。

3、具體來說,上片和下片各自交代了什麼內容?請結合文本本身來簡要概括一下。

明確:上片寫杭州美麗的環境和繁榮的經濟,下片寫杭州人民和平安定的生活景象。

(過渡)瞭解了詞大概內容後,請同學們再來朗讀課文,跟着作者再次走進當年的杭州。

【合作探究】

1、自古杭州皆繁榮,那麼作者是從哪些角度來展現它的美麗和繁華的呢?

明確:“東南形勝”三句從地理條件、悠久歷史來說的,“煙柳畫橋”六句是從風景美麗和人口衆多來說,“市列珠璣”三句是從人們生活的城市的商業發展來看的。這是上片描寫的內容。

2、下面請同學們結合文本詳細地分析一下上片。

解說:“東南形勝”從地理條件寫的,杭州地處東南,地理位置恨重要,風景優美,故曰“形勝”。“ 三吳都會”,是從歷史悠久着筆的。它是三吳地區的重要都市,那裏人才薈萃,財貨聚集,故曰“都會”。“錢塘自古繁華”,這一句是對前兩句的總結,因爲杭州具有這些特殊條件,所以“自古繁華”。開頭三句,以博大的氣勢籠罩全篇。自“煙柳”以下,便從各個方面描寫杭州之形勝與繁華。

“煙柳畫橋”,寫街巷河橋的美麗。“風聯翠幕”,寫居民住宅的雅緻;“參差十萬人家”一句,表現都市戶口繁庶。“雲樹”三句,由市內說到郊外,只見錢塘江堤上,綠樹環抱,遠遠望去,鬱郁蒼蒼,猶如雲霧一般。“怒濤”兩句,錢塘江潮的澎湃與浩蕩。“天塹”,願意爲天然的深溝,這裏用來形容錢塘江。錢塘江八月觀潮,歷來稱爲盛舉,描寫錢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筆。“市列”三句極寫杭州的繁華。市場上商品豐富,商業繁榮,市民家家戴着羅綺。只抓住“珠璣”“羅綺”兩個細節,便把市場的繁榮、市民的富裕反映出來。最後,再用“竟豪奢”,暗寫杭州富民比誇爭富,反映了杭州這個都市繁華和奢侈的一面,讓我們在畫面式的描寫中領略了杭州美好的一面。

3、上片就杭州各個方面進行了細緻入微的描寫和刻畫,再現了杭州的繁榮和美麗。那麼,下片圍繞西湖,又是從哪些角度來寫的呢?請結合詞本身來說說。

明確:“重湖”三句寫了西湖與衆不同的美麗景色,這既是進一步描寫“東南形勝”,同時又是杭州人遊樂的背景。西湖,蓄潔停沉,圓若寶鏡,至於宋初已十分秀麗。蘇軾說:“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飲湖上初晴後雨》)西湖水碧山青,秀美異常,所以說“清嘉”。“三秋桂子”照應“疊巘”二字,寫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應“重湖”,寫水裏荷花。紅花綠葉,蓮子清香,也是很能體現西湖特點的景物。南宋楊萬里說“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三秋、十里”,分別從時間和空間着眼。桂在秋季開花,蓮在夏季開花,寫出了西湖不同季節的美景。

西湖不論任何季節、任何時間都是如此美麗,所以就有遊人去遊玩。接下來寫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互文見義,說明不論白天或是晚上,湖面上都盪漾着優美的笛聲和採菱的歌聲。“嬉嬉釣叟蓮娃”,是說漁翁、採蓮姑娘都很快樂。“嬉嬉”二字,則將他們的歡樂神態,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繪,生動地描繪了一幅國泰民安的遊樂畫卷。

4、結尾的幾句寫了什麼內容呢?

明確:結尾處詞人達官貴人到此遊樂的場景,以達官貴人的不思離去,烘托出西湖之美。

成羣的馬隊簇擁着高高的牙旗,緩緩而來,一派煊赫氣勢。詩人筆致灑落,音調雄渾,彷彿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風流的地方長官,飲酒賞樂,嘯傲于山水之間。

①問:最後兩句是寫給誰的?從哪裏看出來的?

明確:詞中“圖將”是指把杭州美景畫出來,“鳳馳”指朝廷。這樣一來,此句的意思就十分明顯了。是說:希望長官把杭州美好的景色畫出來,等日後升遷,去朝廷做官時,可以把它拿出來,獻給朝廷,並誇示於同僚。這裏其實暗含對長官日後飛黃騰達、不斷高升的美好祝願。它是作者純粹的奉承之辭。

②這樣的奉承之辭,有些評論家說,它是完全遊離於主題之外的,它跟本文無關,你認爲呢?結合文本說說你的理由。

明確:不是遊離於主題之外,而恰恰相反,它點明瞭全詞的主題和寫作目的。因爲本身這首詞就是作者路經杭州時,寫給地方長官的投贈之作。作者想通過它獲得長官的召見和賞識,那麼必然會對長官進行奉承。但是,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整首詞的藝術性。對此,我們要一分爲二地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