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新版《觀潮》教學設計(多篇)

新版《觀潮》教學設計(多篇)

《觀潮》教學設計1

教學目的:

1、瞭解錢塘江潮雄偉壯觀的景象,激起積極向上、勇於拼搏的思想情感。

2、品讀賞析,感受文章自然美與人文美相結合的特點。

3、研讀體會本文精練生動的語言。

教學重點:

感受文章自然美與人文美相結合的特點。

教學難點:

體會本文精練生動的語言。

教學設想:

1、安排一課時。

2、方法:朗讀、討論。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詩仙李白在《將進酒》中說: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中國有句俗語叫水到東海不回頭。可錢塘江的水則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從東海回趟孃家,她回來時,氣勢非凡,真是天下最雄偉壯觀的景象,從皇帝到庶民,都要先睹爲快。

錢塘江觀潮,歷史悠久,有文獻記載的就有兩千多年,爲宋朝時最盛。現在觀潮在浙江海寧,但在宋代,觀潮勝地卻在臨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臨安,每年農曆八月十八日都要舉行觀潮盛典。迎潮前有水軍演習,潮到時又有吳地少年弄潮爭標表演,當日從宮廷到民間爭相觀看,萬人空巷,十分熱鬧。今天就讓我們去感受一下這番盛況吧。

二、朗讀課文、感知大意

1、朗讀課文。

2、理解字詞,領會課文大意。

望是古人對陰曆十五這一天的稱謂,既是已經過去的意思,既望是指過了陰曆十五,因此是十六這一天。類似的稱謂還有晦(指陰曆每月的末一天)、朔(陰曆每月的七年級)

略:略不相睹()

略不沾溼()

雖:雖席地不容閒也()

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皆:皆披髮文身()

皆出酒食()

而:既而漸近()

倏而黃煙四起()

三、研讀理解課文

1、《觀潮》第一句說: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這句話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這一句大有橫空出世之勢,先聲奪人揭示了描寫對象,點明瞭題旨,揭示了中心,可以說集全文要義於首句。

2、古人說:富於萬篇,貧於一字。這說明寫文章選詞煉字是多麼重要。試從課文中找一些精彩恰當的詞語,說說它們的妙處。

吞天沃日,動詞吞沃極有氣勢。倏爾一詞表現了水軍動作神速。披文持爭鼓迎上出沒騰變沾動詞蟬聯而下,寫出了弄潮兒生龍活虎般的形象特點,表現了動態美。雖席地不容閒也的也,是用來加強肯定語氣的助詞,強調觀潮人特別多。

3、作者在《觀潮》這篇散文中,繪聲、繪色、繪形、繪勢地描寫了這一壯美雄奇的景象。全文的着眼點在潮上,立足點在觀上,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觀潮的?

作者從四個方面寫觀潮:漲潮之狀,水戰之威,弄潮之技,觀潮之盛。

作者由遠而近寫漲潮之狀。水戰之威是散文精彩的一筆,作者生動地描寫了南宋水軍演習的情景。弄潮之技更讓觀衆大開眼界。披髮文身寫弄潮兒的外形,溯迎而上寫弄潮兒的猛勇,出沒於鯨波萬仞寫弄潮兒的矯健;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溼寫弄潮兒的絕技超凡。最能表現觀潮之盛的語句是江干上下十餘里間,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途。作者以十餘里的路途之長表現觀潮場面之大,盛況空前;以車馬塞途寫看客之多;以雖席地不容閒也寫觀潮人擁擠之極。

4、爲什麼要寫教閱水軍與吳中健兒在潮頭弄潮?

作者在描寫了浙江潮的雄偉壯觀的景象之後,又花大量的筆墨來寫水軍演習的動人情景和吳中健兒高超的弄潮技術,使得兩者相得益彰。人借水勢,水借人勢;人助水勢,水助人勢。

這樣的描寫,使雄偉之上更添雄偉,壯觀之上更添壯觀;使自然美與人文美相互融合,相互映襯,給讀者極其美妙的感受,在身臨其境中受到美的薰陶。

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溼作者如此着意刻畫出人是自然的精靈,人是自然的主宰,自然風景因有了人的活動而更加精彩美麗,表現了人敢於和自然搏鬥的大無畏精神。

5、據說近幾年,有不少人因看錢江涌潮而喪命,是否說明只有古代的人才有如此膽識敢於弄潮爭標和大自然搏鬥,今人就缺乏這種鬥志了?

今人用摩托車與大潮賽跑,在大潮中架船張帆,還有更多的挑戰極限,征服自然的冒險活動,你能從中舉例嗎?(像長江漂流、飛躍壺口瀑布以及神舟6號飛天都能表明現在的我們更是具有挑戰性)從中激起我們的民族自豪感,更使我們要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

四、作業

1、背誦課文。

2、有能力的同學課後蒐集有關錢塘江大潮的資料。

《觀潮》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籠罩、薄霧、若隱若現”等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3、4自然段。

(2)過程與方法:邊讀書邊想畫面,能聯繫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詞句的含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大自然的壯觀,受到自然美的薰陶,能把自己的閱讀感受與他人交流。

教學重點:通過朗讀與想象。瞭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象。

教學難點:理解潮來時的描寫部分,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式,培養留心事物的習慣。

二、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激發求知慾:

步驟:播放潮水音頻,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聆聽,詢問:你們聽到什麼聲音了?說說你們有什麼感受?那在作者的眼裏,錢塘江大潮又是怎樣的呢?

形式:歌曲、音頻。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A、自主探究:默讀、輕讀。

(1)字詞:讀正確、通順,弄清詞義。

(2)內容:思考課文的主要內容。

(3)情感:畫出喜歡的句子,記錄你的感受

B、檢查反饋。

字詞關:

(1)引導思考:多義字:“觀潮”和“天下奇觀”,兩個“觀”字意思一樣嗎?自主發言,字典驗證。

(2)鼓勵發現:易錯字音、字形,總結記憶方法。

(3)四字詞語:結合圖片,理解——人山人海、人聲鼎沸、風平浪靜。

(4)朗讀練習:同桌互讀,朗讀競賽。

內容關:

(1)引導觀察:快速瀏覽或默讀課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

(2)總結交流:總(天下奇觀)——分(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後)。

初步交流:

找出你喜歡的句子,說說爲什麼,體會到了什麼。

目的:初步感受錢塘江大潮,瞭解學生的感受能力與興趣所在。

3、再讀課文,質疑問難

潮來前。

(1)默讀思考:作者在這一段交代了什麼?主要描寫了什麼?

(2)發表感受:你覺得平靜的江面怎麼樣?怎麼感受到的?

結合圖片,理解關鍵詞”橫臥”。

聯繫實際,體會“若隱若現”。

(3)除了漲潮前的江面,還有什麼景象?

潮來時。

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1)“隆隆的響聲”是什麼樣兒的,誰來學學看?(轟隆隆)

(2)這聲音作者用哪個詞來寫的?(悶雷滾動)

(3)課文中用這個詞語來形容潮水的聲音,用得多麼形象啊!我們一塊兒來讀讀這個句子。(學生齊讀)

(4)想象:再來一遍,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學生閉眼齊背)

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羣又沸騰起來。

(1)白線是什麼樣子的?結合圖片看一看。

(2)看到那條白線,人們怎麼沸騰的?

(3)剛纔這場面還可以用一個詞形容,就在這個自然段裏。

(4)我們讀出這種沸騰的感覺來。(齊讀)

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

(1)解釋:一丈是3、3米,兩張多高是多少啊?

(2)類比:相當於我們三、四層樓那麼高。

(3)想象:三四層樓那麼高的浪橫貫整個江面,直撲過來,那將是怎樣的一副畫面,來,把它的壯觀讀出來。

(4)學生自由練讀之後分組比賽讀,然後齊讀。

那浪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對比:

(1)浪潮越來越近,猶如戰馬飛奔而來。

(2)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飛奔而來。

(3)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潮來後。

方式:仿照上一環節,小組合作討論。

霎時,潮頭奔騰西去,可是餘波還在漫天卷地般涌來,江面上依舊風號浪吼。過了好久,錢塘江才恢復了平靜。看看提下,江水已經漲了六七米高了。

對比前後,感受餘波。

(1)、江面是立刻恢復平靜了嗎?怎麼看出來的?

(理解“風號浪吼”、“漲”等詞義。體會形、聲之變化)

(2)、潮來後與潮來前的平靜一樣嗎?

(3)、質疑:人羣又有什麼變化?(缺少)

(4)、想象:這時候觀看的人會是什麼樣?

4、品讀課文,體會手法

(1)爲什麼作者能寫得這麼雄偉奇特呢?你發現了什麼?

(2)尋找比喻句,感悟用法之妙。

5、鞏固小結

記者採訪,總結抒情:四人一組小組討論、演練,派代表發言,問:能描述下當時的場景嗎?爲什麼人們稱錢塘潮爲“天下奇觀”。

6、課上拓展

(1)配樂練筆,描繪變化

在時而奔騰咆哮、時而溫婉低語的音樂聲中,指導學生:仿寫描寫景物具體的一個片段,或書寫自己的情感的一段話。

(2)口語表達,揭示原因。

閱讀資料袋,(以潮水第一人稱)做講解。

7、課下延伸

(1)識字寫字:配圖製作成書籤,或貼圖完成遊記表。

(2)口語交際:說說假期遊覽的風景名勝並寫下自己的感受,特別注意在遊覽欣賞過程中的聯想和想象。

《觀潮》教學設計3

一、指導思想:

《觀潮》(六年制國小語文第七冊第十三課)是一篇描寫祖國壯麗河山的文章。本課的設計旨在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充分利用現代教育媒體的優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在教師的啓發引導下,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觀看錄像瞭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感受祖國河山的壯麗,增強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多媒體創設情境,讓學生領略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留心周圍事物,注意積累材料的習慣。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四自然段。

三、教學重點:

理解文中有關“潮來時”的描寫。

四、教學準備:

自制課件、錄像機、鵬博士教學軟件、液晶投影儀、大屏幕、錄像帶、多媒體電子教室。

五、課堂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13課《觀潮》。(齊讀課題)教師提問課文寫的是什麼潮呢?(板書:錢塘江潮)

教師介紹:錢塘江是浙江省最長的`一條河流,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爲“天下奇觀”(板書:天下奇觀)(解釋“觀潮”與“天下奇觀”中的“觀”有什麼不同)。

(二)彙報交流

1、請同學們談一談通過預習對這“天下奇觀”有何初步的瞭解?

2、請同學們打開書,看看課本,說說預習時你是怎樣給課文分段的?能說出爲什麼要這樣分嗎?(板書: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後)

(三)放錄像(潮來時一段)。初步感知“天下奇觀”的壯麗與雄奇。

1、過渡:錢塘江大潮氣勢非凡,那奔騰咆哮的壯麗圖景讓人驚心動魄。難怪每年的農曆八月十八日,在海寧縣鹽官鎮的海塘大堤上彙集了成千上萬來自世界各地的中外遊客,他們爭先恐後地早早趕到,盼望一度錢塘江大潮的風采。同學們,你們見過那種景象嗎?想不想親眼看一看?老師這裏有一段錄像,請同學們戴上耳機,看看畫面,聽聽聲音,來初步感受一下這“天下奇觀”。

2、學生談看錄像後的感受。

(四)理解課文內容

過渡:剛纔我們在錄像上看到的景象書上也有,同學們看看是哪一段?

(學生通過看書找出是3、4自然段)

1、學生自讀3、4自然段。劃出能寫出潮來時氣勢的語句,把不明白的問題用問號標出,對特別喜歡的句子就努力讀精彩些。

2、學生質疑。(根據學生的提問隨即板書關鍵詞語)

(1)教師通過視聽教學幫助學生解疑。

課件出示:

①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羣又沸騰起來。

a、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

b、怎麼會出現“一條白線”?看到白線人們怎樣沸騰的,學學看,就這種場面可以用文中的哪個詞來形容?

c、齊讀這句話,讀出那種沸騰的場面。

②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

a、怎麼會形成“白色城牆”呢?

因爲大潮由遠而近,遠看像白線的白浪越變越大,越漲越高,看上去就像一道白色城牆)

3、交流學生喜歡的句子。(根據學生的交流隨即通過大屏幕展示寫潮水的句子,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重點語句,想象錄像上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讀等手段加深理解體驗大潮的奇特)

課件出示:

①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a、潮來時是什麼樣的聲音?誰能學學看?

b、就這種聲音作者用什麼詞來形容的?

②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a、師:看到白線拉長變粗,潮水很快地佔滿江面,迅速向我們奔涌而來,那氣勢越來越雄偉,你的心情也會隨之越來越激動,誰能讀出這種感覺來?

b、指讀。

c、男女同學比賽讀。

③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a、從這句話中你讀出了什麼?如果這句話換成“浪潮越來越近,氣勢越來越雄偉,聲音越來越大。”你覺得怎麼樣?

b、如果換成原來的內容,又覺得怎樣?怎樣才能讀出那種氣勢來?

c、指讀、師讀、齊讀。

4、教師小結:作者把大潮到來時的氣勢寫得多形象,正如預習提示中所說的,把大潮寫得有聲有色,雄偉壯觀,使人如臨其境。(板書:有聲有色、雄偉壯觀)

5、學生將3、4自然段連起來,有感情得邊讀邊想象,再次體會潮來時的雄偉氣勢。

6、學生通過訪問教師計算機,調做“根據課文內容填空”。(教師在網上查看學生練習情況)

7、調一學生的練習作示範,投影到屏幕集體訂正。

(1)作者按什麼順序寫潮水變化的?(教師指屏幕啓發學生說出由遠而近)

(板書:遠近)

(2)師小結:作者隨着時間的推移、位置的變化,按由遠及近的順序寫潮水變化,使我們彷彿站在錢塘江畔,聽到聲音越來越大,看到潮水越來越近,浪頭越來越高,使我們感受到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非凡氣勢。我們爲在祖國大地上有如此壯觀的景象而自豪、而驕傲。

(3)讓學生帶着無限讚歎之情大聲朗讀這段話(課件出示:根據課文內容填空一段話)。

(4)師生接讀(教師說括號中的詞,學生接讀餘下的內容)。

(5)小結:這節課我們重點學習了“潮來時”一段,通過學習瞭解到錢塘江大潮來勢兇猛,氣勢非凡,那麼“潮來前”、“潮過後”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

8、學生自學餘下的幾段。

(五)學生質疑。

(六)學生通過網上查閱,自己解疑。

(七)學生通過網上訪問教師計算機。調作鵬博士軟件中《觀潮》一課的練習,據自己情況自由選擇,自我檢測(教師網上查看,個別輔導)。

(八)課堂總結。

(九)放錄像。(讓學生整體領略“天下奇觀”的非凡氣勢)

(十)佈置作業。

附:板書設計:

觀潮遠潮來前雄偉壯觀、(錢塘江潮)潮來時近潮過後

《觀潮》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瞭解作者寫錢塘江大潮的寫作順序,領會錢塘江大潮的壯麗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學習本課14個生字,正確讀寫“觀潮、據說、籠罩、薄霧、若隱若現、悶雷、水天相接、沸騰、猶如、浩浩蕩蕩、山崩地裂、霎時、餘波、風號浪吼、恢復”等詞語。

3、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第四、五節。

教學重點:

1、字詞教學;

2、理解作者寫錢塘江大潮的寫作順序。

教學難點:

領悟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的景色,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小黑板、教學掛圖、課文錄音、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

2、初步瞭解課文,理清文章順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們到過海邊,看過海水漲潮嗎?說說海潮什麼樣?(江海漲潮,氣勢宏偉,令人震撼。)我國的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爲“天下奇觀”。這裏的潮比別處的潮更加宏偉壯觀,潮來時,激起的白浪達數米高,像一座城牆,你們見過這種奇觀嗎?爲什麼這裏的大潮如此的與衆不同?

老師簡介錢塘江大潮的形成。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生字。

(1)學習“潮、浩、沸、漲”,指名讀,說說共同點。(偏旁相同,都是形聲字。)組詞:觀潮、浩浩蕩蕩、沸騰、漲潮……

(2)學習“猶、據、踮、恢”,指名讀。組詞:猶如、根據、踮腳、恢復……

(3)出學習“罩、薄、崩、霎”,說說特點:上下結構的形聲字。組詞:籠罩、薄。

霧、山崩地裂、霎時……

(4)出示“悶”:裏外結構。組詞:悶雷。讀音:mèn。

(5)說說你還有哪個字記不住?哪位同學願意幫助他?

如“罩”字,口訣:“桌”子缺兩腿,上邊變“四”蓋。

2、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敘述順序

1、讀課文,想想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來寫錢塘江大潮的?

課文按時間順序來寫大潮,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後的順序把錢塘潮的景象寫具體的。(板書)

2、再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小組自己解決有關詞語方面的問題。

四、作業

1、寫生字。

2、練習朗讀課文,體會錢塘潮的壯麗。

《觀潮》教學設計5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一邊朗讀一遍想象課文描寫的畫面,體會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

2、掌握重點詞語的意思,積累課文中描寫潮來時的重點句子;

3、學習作者抓住多個特點,有次序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

二、教學重點:

體會錢塘江大潮的神奇壯觀;

教學難點:積累課文重點語句,想象文中描繪的大潮景象。

三、教學方法:

情景創設法。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錢塘江大潮來潮的聲音音頻,錢塘江大潮視頻。

五、教學流程:

(一)複習舊知,激趣導入

1、出示詞語:(課件出示)

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自古以來錢塘江大潮被稱爲天下奇觀,這節課我們就讓我一起來感受錢塘江的奇特之處。在此之前,來回顧一下課文中的重點詞語,這些詞語描寫錢塘江大潮來臨之時的場景,你們有信心能讀好嗎?請一個小組來讀一讀。

設計意圖:檢測學生對課文中的重點詞語的掌握情況。

2、播放課件中潮來時的聲音(課件出示)

教師:聽!這是什麼聲音?(學生自由說)

設計意圖:播放浪潮的聲音,讓學生彷彿身臨其境,提高了學生對課文學習的興趣。

3、既然同學們都迫不及待地想去看一看錢塘江大潮的景象,那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到農曆八月十八日的鹽官鎮。

(二)細品課文,領略壯觀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第2自然段,說一說你看到了什麼?

學生自由說。(平靜人山人海)

2、誰能讀一讀這句話,讀出人們的心情。(期待)

“江潮還沒有來,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東望,等着,盼着。”

設計意圖:體會潮來之前江面風平浪靜,以及江岸上觀潮人之多、盼望之切。

3、到底是怎樣神奇壯觀的景象讓人們如此期盼呢?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3、4自然段,一邊讀一遍劃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讀完後思考作者是怎樣把錢塘江大潮這一奇觀寫具體的。(學生自由朗讀)

4、請同學們互相分享你最喜歡的句子,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5、全班共同交流,分享心得。

“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潮來了!我們踮着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麼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羣又沸騰起來。”(出示課件)

誰願意爲大家朗讀你最喜歡的句子?

(1)“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雷聲是怎樣?(轟隆隆)現在江面上是怎樣的情景?(風平浪靜)是的,江面上毫無動靜,卻已經聽見大潮的聲音。如果你是觀潮人羣中的一員,未見其景先聞其聲,你此時此刻心情怎樣?想說些什麼?做些什麼?(採訪學生,並讓學生表演)

你想看潮,她也想看潮,你蹦一下,她跳一下,人羣越來越激動,說話聲越來越大,就像鍋裏煮開的水一樣,這就是“人聲鼎沸”,誰能這個詞語來造句?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學生彷佛是觀潮人羣中的一員,更能體會人們的激動之情。

(2)“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羣又沸騰起來。”

潮水的隆隆響聲變得越來越大,人羣有什麼變化?爲什麼用了一個“又”字?(因爲這時候大潮出現了一條白線,人們很激動)剛剛已經人聲鼎沸,現在又沸騰。說明隨着潮聲越來越大,大潮開始出現,人們的心情變得更加怎樣?(激動不已)。等了這麼久,終於看到了大潮的影子了。多高興,多激動啊,誰願意來讀出人們的心情,讀出潮聲的變化。

這條白線出現在哪裏?(水天相接的地方)讓我們看一看水天相接是哪裏(出示圖片)。原來大潮離我們還很遠呢,但是聲音卻很響。這真是“奇觀”。

(3)“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剛剛白線還在水天相接的遠處,一瞬間白線已經向我們移過來了。這速度可真是快啊!白線的形態也發生了變化,越來越長,越來越粗,氣勢怎樣?(滂沱)

(4)“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丈多高的水牆。”

這是一個比喻句,作者把白線比喻成什麼?(一堵水牆)這堵水牆兩丈多高,一丈等於3、3米,兩丈等於6、6米,相當於兩層樓的高度。這樣高的浪潮,給你什麼樣的感覺?(氣勢洶洶勢不可擋)

我們來看一看這是怎樣的景象(播放視頻)。

誰能來讀出浪潮的氣勢洶洶?

(5)“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猶如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這一句寫出了大潮的聲音和形態,還有那位同學喜歡這一句?老師也最喜歡這一句。想來讀一讀?想把這句話讀好可不容易,先得讀好關鍵詞語。(指導朗讀“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山崩地裂”)

現在老師想來讀一讀這句話(範讀)還有誰想來嘗試一下?多麼富有力量的語句啊。讓我們一起來讀一遍。(齊讀)你們的朗讀讓老師看到了白浪翻滾排山倒海而來,聽到了千萬匹戰馬咆哮嘶吼的聲音。真是震撼人心啊!

同學們,如果老師把這句話改得簡潔一點,你們感受一下哪一句更好。爲什麼?(更形象地寫出了大潮的氣勢)

出示:

①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猶如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②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奔騰而來;那聲音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設計意圖:通過刪減原句中的重點詞語,讓學生感受到優美詞語對描寫景物和塑造語句氣勢的作用,引導學生積累、應用好詞好句。

6、退潮的景象。

錢塘江來潮時氣勢如此澎湃,怪不得說它是天下奇觀呢!退潮之後又是怎樣呢?讓我們齊讀第五自然段。

“霎時”讓你感受到了什麼?(退潮之快)

誰來說說退潮後的景象?(奔騰西去漫天卷地風號浪吼)

錢塘江大潮來時是那樣的排山倒海,可瞬間就奔騰而去,這何嘗不是一種奇觀呢?就算退潮後江面也依然久久不能平靜,江水漲了兩丈高,可以感受到錢塘江大潮來勢洶洶,真真可謂是一場“天下奇觀”啊!

(三)寫法總結,學以致用

1、現在老師要考一考大家,看誰能以最快速度把序號填在括號裏。(出示課件)

填完以後,你發現了什麼?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潮來時的景象呢?(由遠及近)

2、潮水的聲音是如何變化的呢?(悶雷滾動——越來越大——山崩地裂)

3、潮水的形態發生了什麼變化?(一條白線——白色城牆——白色戰馬)

作者由遠及近遠仔細觀察,抓住了潮水聲音和形態兩個方面的變化特點,運用恰當的比喻和貼切的詞語,將錢塘江大潮這幅震撼人心的畫面搬到了我們眼前。我們在寫作時,也可以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讓自己描寫的景物栩栩如生。

(四)課堂延伸

同學們,大自然中還有各種各樣的壯麗景色等着我們去發現(出示圖片),請你們選擇一個自己最喜歡的景點,抓住兩三個關鍵特點,用上貼切的好詞,有次序地寫上一段介紹語。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有次序的觀察習慣,鍛鍊學生錘鍊語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