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高二化學教案(精品多篇)

高二化學教案(精品多篇)

高二年級化學優秀教案 篇一

元素週期律與元素週期表

一。理解元素週期律及其實質。

1、元素的性質隨着元素原子序數的遞增而呈週期性變化的規律叫做元素週期律。

2、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週期性變化(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由1個增加到8個的週期性變化)決定了元素性質的週期性變化(原子半徑由大到小、正價由+1遞增到+7、非金屬元素最低負價由-4到-1、元素金屬性逐漸減弱、非金屬性逐漸增強)。

二。掌握證明元素金屬性和非金屬性強弱的實驗依據。

1、元素的金屬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失去電子的能力。元素的金屬性越強,其單質與水或酸反應置換出氫越容易,價氫氧化物的鹼性越強;金屬性較強的金屬能把金屬性較弱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K、Ca、Na、Ba等除外)。

2、元素的非金屬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奪取電子的能力。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其單質與氫氣化合越容易,形成的氣態氫化物越穩定,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酸性越強;非金屬性較強的非金屬能把金屬性較弱的非金屬從其鹽或酸溶液中置換出來(F2除外)

三。熟悉元素週期表的結構,熟記主族元素的名稱及符號。

1、記住7個橫行,即7個週期(三短、三長、一不完全)。

2、記住18個縱行,包括7個主族(ⅠA~ⅦA)、7個副族(ⅠB~ⅦB)、1個第Ⅷ族(第8、9、10縱行)和1個0族(即稀有氣體元素)。

3、記住金屬與非金屬元素的分界線(氫、硼、硅、砷、碲、砹與鋰、鋁、鍺、銻、釙之間)。

4、能推斷主族元素所在位置(週期、族)和原子序數、核外電子排布。

四。能綜合應用元素在週期表中的位置與原子結構、元素性質的關係。

1、原子序數=原子核內質子數;週期數=原子核外電子層數;主族數=原子最外層電子數=價電子數=元素正價數=8-最低負價。

2、同週期主族元素從左到右,原子半徑遞減,金屬性遞減、非金屬性遞增;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原子半徑遞增,金屬性遞增、非金屬性遞減;位於金屬與非金屬元素分界線附近的元素,既表現某些金屬的性質,又表現某些非金屬的性質。

五。能綜合應用同短週期、同主族元素性質的遞變性及其特性與原子結構的關係。

原子半徑、化合價、單質及化合物性質。

主族序數、原子序數與元素的正價及最低負價數同爲奇數或偶數。

六。能綜合應用元素週期表。

預測元素的性質;啓發人們在週期表中一定區域內尋找新物質等。

七。典型試題。

1、同週期的X、Y、Z三種元素,已知它們的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是HXO4、H2YO4、H3ZO4,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含氧酸的酸性:H3ZO4 >H2YO4 >HXO4

B.非金屬性:X >Y >Z

C.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按X、Y、Z順序由弱到強

D.元素的負化合價的絕對值按X、Y、Z順序由小到大

2、若短週期中的兩種元素可以可以形成原子個數比爲2:3的化合物,則這兩種元素的原子序數差不可能是

A.1 B.3 C.5 D.6

3、已知短週期元素的離子: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電子層結構,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原子半徑:A >B >C >D B.原子序數:d >c >b >a

C.離子半徑:C >D >B >A D.單質的還原性:A >B >C >D

4.1999年1月,俄美科學家聯合小組宣佈合成出114號元素的一種同位素,該同位素原子的質量數爲298。以下敘述不正確的是

A.該元素屬於第七週期 B.該元素爲金屬元素,性質與82Pb相似

C.該元素位於ⅢA族 D.該同位素原子含有114個電子,184箇中子

5.W、X、Y、Z四種短週期元素的原子序數X >W >Z >Y。W原子的最外層沒有p電子,X原子核外s電子與p電子數之比爲1:1,Y原子最外層s電子與p電子數之比爲1:1,Z原子核外電子中p電子數比Y原子多2個。Na、Mg、C、O。

(1)X元素的單質與Z、Y所形成的化合物反應,其化學反應方程式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2Mg+CO2點燃 2MgO+C。 Mg(OH)2 < NaOH

(2)W、X元素的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鹼性強弱爲__________ < __________(填化學式)。這四種元素原子半徑的大小爲_____ >_____ >_____ >_____(填元素符號)。Na >Mg >C >O。

6、設計一個實驗證明鈹元素的氫氧化物(難溶於水)是兩性氫氧化物,並寫出有關的化學方程式。Be(OH)2+H2SO4BeSO4+2H2O;Be(OH)2+2NaOHNa2BeO2+2H2O。

7、製冷劑是一種易被壓縮、液化的氣體,液化後在管內循環,蒸發時吸收熱量,使環境溫度降低,達到製冷目的。人們曾採用過乙醚、NH3、CH3Cl等作製冷劑,但它們不是有毒,就是易燃。於是科學家根據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來開發新的製冷劑。

據現有知識,某些元素化合物的易燃性、毒性變化趨勢如下:

(1)氫化物的易燃性:第二週期_____ >_____ >H2O、HF;

第三週期SiH4 >PH3 >_____ >_____。

(2)化合物的毒性:PH3 >NH3;H2S_____H2O;CS2_____CO2;CCl4 >CF4(填>、<、=)。

於是科學家們開始把注意力集中在含F、Cl的化合物上。

(3)已知CCl4的沸點爲76.8℃,CF4的沸點爲-128℃,新制冷劑的沸點範圍應介於其間。經過較長時間反覆試驗,一種新的製冷劑氟利昂CF2Cl2終於誕生了,其它類似的還可以是__________

(4)然而,這種製冷劑造成了當今的某一環境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但求助於週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_____變化趨勢來開發製冷劑的科學思維方法是值得借鑑的。

① 毒性 ② 沸點 ③ 易燃性 ④ 水溶性 ⑤ 顏色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⑤

八。拓展練習。

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同週期元素中,ⅦA族元素的原子半徑

B.ⅥA族元素的原子,其半徑越大,越容易得到電子

C.室溫時,零族元素的單質都是氣體

D.所有主族元素的原子,形成單原子離子時的化合價和它的族序數相等

2、有人認爲在元素週期表中,位於ⅠA族的氫元素,也可以放在ⅦA族,下列物質能支持這種觀點的是

B.H3O+ D.H2O2

3、某元素原子最外層只有1個電子,下列事實能證明其金屬性比鉀強的是

A.其單質跟冷水反應,發生劇烈爆炸 B.其原子半徑比鉀原子半徑大

C.其單質的熔點比鉀的熔點低 D.其氫氧化物能使氫氧化鋁溶解

4、短週期元素X和Y可形成原子個數比爲2:3,且X呈價態,Y的原子序數爲n,則X的原子序數不可能是

A.n+5 B.n+3 C.n-3 D.n-11

5、原子序數爲x的元素E與週期表中A、B、C、D四種元素上下左右緊密相鄰,則A、B、C、D四種元素的原子序數之和不可能的是(鑭系、錒系元素除外)

A.4x B.4x+6 C.4x+10 D.4x+14

6.X和Y屬短週期元素,X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是次外層電子數的一半,Y位於X的前一週期,且最外層只有一個電子,則X和Y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可表示爲

2 3 D.X2Y3

7、國際無機化學命名委員會在1988年作出決定:把長式週期表原有的主、副族及族號取消,由左至右按原順序改爲18列。按這個規定,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第3列元素種類最多,第14列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種類最多

B.第8、9、10三列元素中沒有非金屬元素

C.從上到下第17列元素的單質熔點逐漸降低

D.只有第2列元素的原子最外層有2個電子

8、下列各組順序的排列不正確的是

A.半徑:Na+ >Mg2+ >Al3+ >F B.鹼性:KOH >NaOH Mg(OH)2 >Al(OH)3

C.穩定性:HCl >H2S >PH3 >AsH3 D.酸性:H3AlO3 < H2SiO3 < H2CO3 < H3PO4

9、已知X、Y、Z、T四種非金屬元素,X、Y在反應時各結合一個電子形成穩定結構所放出的能量是Y >X;氫化物穩定性是HX >HT;原子序數T >Z,其穩定結構的離子核外電子數相等,而其離子半徑是Z >T。四種元素的非金屬型從強到弱排列順序正確的是

A.X、Y、Z、T B.Y、X、Z、T C.X、Y、T、Z D.Y、X、T、Z

10、我國最早報道的超高溫導體中,鉈(Tl)是重要組成之一。已知鉈是ⅢA族元素,關於鉈的性質判斷值得懷疑的是

A.能生成+3價的化合物 B.鉈既能與強酸反應,又能與強鹼反應

(OH)3的鹼性比Al(OH)3強 (OH)3與Al(OH)3一樣是兩性氫氧化物

11、根據已知的元素週期表中前七週期中的元素種類數,請預言第八週期最多可能含有的元素種類數爲

A.18 B.32 C.50 D.64

12、有X、Y、Z、W四種短週期元素,原子序數依次增大,其質子數總和爲32,價電子數總和爲18,其中X與Z可按原子個數比爲1:1或2:1形成通常爲液態的化合物,Y、Z、W在週期表中三角相鄰,Y、Z同週期,Z、W同主族。

(1)寫出元素符號:X_____、Y_____、Z_____、W_____。H、N、O、S。

(2)這四種元素組成的一種化合物的化學式是__________

13.A、B、C、D是短週期元素,A元素的價氧化物的水化物與它的氣態氫化物反應得到離子化合物,1 mol該化合物含有42 mol電子,B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排布式爲ns2np2n。C、D兩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分別是內層電子數的一半。C元素是植物生長的營養元素之一。式寫出:N、O、P、Li。

(1)A、B元素形成酸酐的化學式__________N2O3、N2O5。

(2)D元素的單質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Li+2H2O

(3)A、C元素的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大小__________ < __________。PH314.在週期表中,有些主族元素的化學性質和它左上訪或右下方的另一主族元素相似,如鋰與鎂都能與氮氣反應、鈹與鋁的氫氧化物均有兩性等,這稱爲對角線規則。請回答:

(1)下列關於鋰及其化合物性質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跟過量O2反應生成Li2O2 加熱時,不會分解

遇濃H2SO4不發生鈍化 2CO3加熱時,分解成Li2O和CO2

(2)鋰在空氣中燃燒,除生成__________外,也生成微量的__________。

(3)鈹的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化學式是__________,具有_____性,證明這一結論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已知Be2C+4H2O2Be(OH)2+CH4,則Al4C3與過量強鹼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表是元素週期表的一部分:

週期 族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 ① ② ⑨ ③

3 ④ ⑤ ⑥ ⑦ ⑧

(1)表中元素 ⑧ 的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化學式爲__________,它的_______(填酸、鹼)性比元素 ⑦ 的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_______(填強、弱)。

(2)位於第二週期的某元素的原子核外p電子數比s電子數多1個,該元素是表中的_____(填編號),該元素與元素 ⑤ 形成的化合物的電子式是_______________,其中的化學鍵是__________鍵;該元素與元素 ⑨ 形成的化合物中,元素 ⑨ 顯_____價。

(3)設計一個簡單實驗證明元素 ⑦ 與 ⑧ 的非金屬性的相對強弱,並寫出有關的離子方程式。

高二年級化學優秀教案 篇二

一、對教材的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的離子鍵內容,是在學習了原子結構、元素週期律和元素週期表後在原子結構的`基礎上對分子結構知識的學習,目的是使學生進一步對物質結構理論有一個較爲系統的認識,從而揭示化學反應的實質,也爲今後更深層次的學習化學奠定基礎。

2、教材內容的分析

教材是通過複習國中學過的活潑的金屬鈉跟活潑的非金屬單質氯氣起反應生成離子化合物氯化鈉的過程,對這段知識進行復習,同時予以拓寬加深,然後在此基礎上提出離子鍵的概念,並引出電子式及用其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3、本課時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兩點:

①離子鍵;

②電子式的書寫及用其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節教材涉及的化學基本概念較多,內容抽象。根據高一學生的心理特點,他們雖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維能力,但抽象思維能力較弱,還是易於接受感性認識。

三、教學目標的確立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並結合《新課標》的內容標準:認識化學鍵的含義,知道離子鍵的形成。我確定了以下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

1、掌握離子鍵的概念。

2、掌握離子鍵的形成過程和形成條件,並能熟練地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會用對立統一規律認識問題;

2、學生能掌握由個別到一般的研究問題的方法;從宏觀到微觀,從現象到本質的認識事物的科學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學生探究化學反應的本質的好奇心;

2、通過離子鍵的形成過程的分析,學生可以獲得懷疑、求實、創新的精神。

四、教學重難點分析

根據知識本身的難易程度再結合學生的理解水平和我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我確定了一下教學重難點。

教學難點

①離子鍵和離子化合物的概念。

②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教學難點

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五、教法與學法分析

根據教材內容我將運用實驗演繹法,歸納總結法,提問引導法來實施教學。

我將在課堂上引導學生使用討論總結,板書演繹,習題鞏固的學習方法來學習,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六、教學設計的程序

提出問題→實驗(鈉和氯氣的反應)→進行表徵性抽象→再進行原理性抽象→得出結論(離子鍵的定義)→離子鍵的實質→離子化合物的概念→構成離子鍵的粒子的特點→電子式書寫及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實例→反思與評價程序進行教學。

高二化學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使學生理解如何應用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原理,選擇合成氨的適宜條件。

(2)瞭解合成氨生產的一般流程和反應原理、反應條件等。

2.能力和方法目標

(1)通過合成氨生產條件的分析和選擇,使學生了解應化學原理選擇化工生產條件的思路和方法。

(2)通過用化學反應速率理論、化學平衡理論選擇合成氨反應條件,培養知識的綜合應用和歸納能力。

(3)通過合成氨對工業、農業等領域的重要作用的教育,讓學生理解化學對於改善人類生活的重要意義。

[教學過程]

課堂練習:

1.在現代無機化工、有機化工、生物化工等生產中,大多數產品的合成往往需要使用的主要化學反應條件是()。

(A)高溫(B)高壓(C)催化劑(D)高溫、高壓、催化劑

2.將 V 1 L的H 2和 V 2 L的N 2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反應,達到平衡後,混合氣體總體積爲 V 3 L(氣體體積均在相同條件下測定),則生成NH 3的體積是()。

(A)( V 1 + V 2 -V 3)L(B)( V 1 +V 2 +V 3)L

(C)( V 1 + V 2 -2 V 3)L(D)[ V 3 -( V 1 + V 2)]L

3.在某合成氨廠合成氨的反應中,測得合成塔入口處氣體N 2 、H 2 、NH 3的體積比爲6:18:1,出口處氣體N 2 、H 2 、NH 3的體積比爲9:27:8,則氮的轉化率爲()。

(A)5%(B)50%(C)25%(D)20%

4.下面是合成氨的簡要流程示意圖(如圖2-4-1):

沿x路線回去的物質的是()。

(A)N 2和H 2(B)催化劑(C)N 2(D)H 2

5.工業上用氨和二氧化碳反應合成尿素。已知下列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均能與水反應產生H 2和CO 2,H 2是合成氨的原料,CO 2供合成尿素用。若從充分利用原料的角度考慮,選用____物質作原料較好。

(A)CO(B)石油腦(C 5 H 12 、C 6 H 14)(C)CH 4(D)焦炭

6.在一定條件下,合成氨反應達到平衡後,混合氣體中NH 3的體積分數爲25% 。若反應前後條件保持不變,則反應後縮小的氣體體積與原反應物體積之比是()。

(A)1:5(B)1:4(C)1:3(D)1:2

7.在3H 2 + N 22NH 3反應中,使用催化劑的理由是()。

(A)使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B)沒有催化劑該反應不能發生

(C)使化學反應速率增大(D)遏止逆反應的發生

8.總壓強爲3.0 × 10 7 Pa時,氮氫混合氣體(體積比爲1:3)通入合成塔,反應達平衡時的壓強降爲2.5 × 10 7 Pa 。則平衡時混合氣體中氨的體積分數爲()。

(A)35%(B)30%(C)25%(D)20%

9.將2LN 2和6 LH 2充入密閉容器裏反應,達到平衡時,混合氣體的體積爲7.2L,計算:

(1)平衡時,混合氣體裏各氣體物質的質量分數。

(2)N 2轉化爲NH 3的轉化率。

(3)混合氣體中NH 3全部被0.005L水吸收,所得氨水的物質的量濃度是多少?(氨水的密度爲0.96g/mL,氣體在標況下)質量分數是多少?

10.某溫度下,1L密閉容器中加入1molN 2和3molH 2,使合成氨反應達平衡,平衡混合物中N 2 、H 2和NH 3的物質的量分別用 m 、n 、g mol表示,如果溫度不變,只改變初始物質的加入量,而要求 m 、n 、g 的值不變,如果用 x 、y 、z 表示所加入的N 2 、H 2和NH 3的量,那麼 x 、y 、z 應滿足:

(1)若 x =0, y =0,則 z =-____mol 。

(2)若 x =0.75mol,則 y =____mol, z =-____mol 。

(3) x 、y 、z 應滿足的一般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用 x 、y 、z 的代數式表示)。

1D,2A,3C,4A,5B,6A,7C,8D 。

9.(1)H 2 14.11%;N 2 65.79%;NH 3 20.06%;(2)20%;(3)7.2 mol 。 L -1;12.8% 。

10.(1)2;

(2)2.25,0.5;

(3) x +=1,2 y +3 z =6 。

高二年級化學優秀教案 篇四

一、沉澱的生成

1、沉澱生成的應用

在涉及無機制備、提純工藝的生產、科研、廢水處理等領域中,常利用生成沉澱來達到分離或除去某些離子的目的。

2、沉澱的方法

(1)調節pH法:如工業原料氯化銨中含雜質氯化鐵,使其溶解於水,再加入氨水調節pH至7~8,可使Fe3+轉變爲Fe(OH)3沉澱而除去。反應如下:

Fe3++3NH3•H2O===Fe(OH)3↓+3NH+4。

(2)加沉澱劑法:如以Na2S、H2S等作沉澱劑,使某些金屬離子,如Cu2+、Hg2+等生成極難溶的硫化物CuS、HgS等沉澱,也是分離、除去雜質常用的方法。反應如下:

Cu2++S2-===CuS↓,

Cu2++H2S===CuS↓+2H+,

Hg2++S2-===HgS↓,

Hg2++H2S===HgS↓+2H+。

二、沉澱的轉化

1、實驗探究

(1)Ag+的沉澱物的轉化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有白色沉澱生成白色沉澱變爲黃色黃色沉澱變爲黑色

化學方程式AgNO3+NaCl===AgCl↓+NaNO3AgCl+KI===AgI+KCl2AgI+Na2S===Ag2S+2NaI

實驗結論溶解度小的沉澱可以轉化成溶解度更小的沉澱

(2)Mg(OH)2與Fe(OH)3的轉化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產生白色沉澱產生紅褐色沉澱

化學方程式MgCl2+2NaOH===Mg(OH)2↓+2NaCl3Mg(OH)2+2FeCl3===2Fe(OH)3+3MgCl2

實驗結論Fe(OH)3比Mg(OH)2溶解度小

2、沉澱轉化的方法

對於一些用酸或其他方法也不能溶解的沉澱,可以先將其轉化爲另一種用酸或其他方法能溶解的沉澱。

3、沉澱轉化的實質

沉澱轉化的實質就是沉澱溶解平衡的移動。一般說來,溶解度小的沉澱轉化成溶解度更小的沉澱容易實現。

兩種沉澱的溶解度差別越大,沉澱轉化越容易。

4、沉澱轉化的應用

沉澱的轉化在科研和生產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1)鍋爐除水垢

水垢[CaSO4(s)――→Na2CO3溶液CaCO3――→鹽酸Ca2+(aq)]

其反應方程式是CaSO4+Na2CO3CaCO3+Na2SO4,CaCO3+2HCl===CaCl2+H2O+CO2↑。

(2)對一些自然現象的解釋

在自然界也發生着溶解度小的礦物轉化爲溶解度更小的礦物的現象。例如,各種原生銅的硫化物經氧化、淋濾作用後可變成CuSO4溶液,並向深部滲透,遇到深層的閃鋅礦(ZnS)和方鉛礦(PbS)時,便慢慢地使之轉變爲銅藍(CuS)。

其反應如下:

CuSO4+ZnS===CuS+ZnSO4,

CuSO4+PbS===CuS+PbS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