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小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精品多篇)

國小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精品多篇)

國小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在美麗的植物園中,綜合複習前一段時間所學的知識。

2、能運用所學知識,正確解決植物園的問題。

2、讓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3、在美麗植物園中滲透了對學生進行熱愛大自然的教育。

教學重點:

1、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綜合複習前段時間所學的知識,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在美麗植物園中滲透對學生進行熱愛大自然的教育。

教學難點:

學生能正確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教具:多媒體、情景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我知道同學們都喜歡出去玩,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到美麗的植物園去看看。

師板書課題:美麗的植物園

今天我們就在美麗的植物園中感受數學的奧祕。

二、植物園導遊圖

1、觀察導遊圖

我們要去植物園要先規劃好,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植物園導遊圖,來設計旅遊路線。

師投影出植物園導遊圖

A、學生仔細觀察情景圖,找出圖中的數學信息。

B、在班內反饋。找學生到講臺前來邊指邊說發現了那些數學信息。

2、解決問題

A、解決第1小題從盆景園到樹林有幾條路?至少要走多少米?

讓學生先思考第1問,學生獨立找出答案後在班內反饋,找學生到講臺前邊指路線邊回答。

解決第2問時,首先讓學生明白至少要走多少米是什麼意思,也就是求最短的距離是多少米?

學生明白後獨立思考,然後在班內反饋,重點讓學生闡明理由。

B、結決第2、3問題

從牡丹園到樹林有幾條路?至少要做多少米?

從月季園到菊花園有幾條路?至少要做多少米?

讓學生獨立思考找出答案後,同位交流答案,要求說明理由,並相互判斷。

在班內找學生反饋答案。

找學生到講臺前邊指路線邊回答。全體師生共同判斷。

三、科技館

1、觀察情景圖

師投影出科技館情景圖後,讓學生說出這是什麼地方-科技館

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圖,能發現哪些數學信息和問題。

2、解決問題

A、求最大模型的高度

a、讓學生仔細觀察情景圖,獨立思考如何判斷模型的高度。然後在小組內討論交流答案。如果學生判斷有困難,引導學生可以根據笑笑的身高來估計模型的高度。

b、班內反饋答案。重點讓學生說出自己是如何估計出來的。

模型大約高2米,因爲模型的高度大約是笑笑身高2倍還少一些,所以是2米。

B、找出模型中的角

讓學生獨立在圖中找角。如果學生有困難,引導學生愛淘氣指的那個模型中去尋找。

班內反饋時,讓學生指出自己找到的角,並判斷出是什麼角。全體師生共同判斷。

四、植物種類統計表

1、觀察情景圖,找出數學信息

學生仔細觀察情景圖後在班內反饋,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各展區的植物種類:

展區 牡丹園 菊花園 桃花園 月季園 樹林

225 22 45 513408

2、解決課本第1小題

學生仔細觀察統計表找出哪個展區展示的植物種類最多?哪個展區展示的植物種類最少?相差多少?

學生獨立思考計算後在班內反饋答案,師生共同判斷。

3、解決第2小題牡丹園、菊花園、桃花園共有多少種植物?

學生獨立在練習本上計算完成然後在班內反饋答案。

4、自主提問並解決問題。

同位兩人合作完成。要求一人提問,另一人解決,然後交換。

班內反饋時要求同位兩人共同彙報。

五、拓寬學生知識面

展示各種生物圖片。讓學生閱讀課本86頁你知道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閱讀後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

六、班內彙報總結:

1、說說今天有什麼收穫?

2、評價今天自己的表現如何?

七、作業佈置:

做一張練習卷

國小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 篇二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98~99頁的內容。

【活動目的】

1.通過調查每天鍛鍊身體的時間,讓學生認識到我們每天的活動都與時間有關係,增強學生的時間觀念。

2.通過各種途徑瞭解各種活動的時間,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並養成遵守作息時間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1.課前把學生分成4個小組,每個小組完成一張時間統計表格,設小組長一名。(每個小組統計一個方面的內容)

2.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活動

教師用多媒體播放公園裏人們進行晨練的情境。

教師:同學們都看到了什麼?

學生1:有人在打太極拳。

學生2:有人在舞劍。

學生3:有人在跑步。

教師:這些人每天早晨都做這些活動,你知道爲什麼嗎?

學生:爲了鍛鍊身體。

教師:對,人首先要有一個強健的身體,每天鍛鍊身體是非常重要的,同學們每天也鍛鍊身體嗎?

教師:你們是怎樣鍛鍊的?

學生1:我喜歡上體育課,在體育課上鍛鍊身體。

學生2:我喜歡跳繩、打乒乓球來鍛鍊身體。

學生3:我喜歡早晨跟爸爸跑步鍛鍊身體。

教師:同學們的鍛鍊方法都不錯。其實鍛鍊身體的方法還有很多。例如:課外活動、課間操、做家務等,也可以鍛鍊身體。鍛鍊身體需要一定的時間,我想知道同學們每天鍛鍊多長時間,有什麼辦法嗎?學生積極爲老師想辦法。

教師:這節課我們就來了解同學們每天鍛鍊的時間好嗎?

板書課題:每天鍛鍊的時間。

二、小組合作,統計結果

教師:剛纔同學們想的方法都很好。既然每個同學都想幫助老師,就讓我們以小組爲單位,全體進行活動吧。

教師:我把任務已經分給了你們小組,想知道是什麼嗎?請小組長宣佈每個小組統計的內容。

教師:怎樣才能完成你們小組的任務呢?

教師講解統計方法:讓每一名學生都說出自己活動的項目和時間,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然後小組整理數據,完成表格。

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進行活動,教師參與每個小組的活動,適時給予指導和幫助。

三、課內交流,展示成果

教師展示每個小組統計的結果。

教師:同學們仔細觀察,都有什麼發現?

學生1:我發現每個同學每天鍛鍊的時間大約有60分,也就是1時左右。

學生2:我發現同學們比較喜歡的項目有跳繩、跑步、打乒乓球等。

學生3:我發現同學們寫作業的時間多,做家務的時間少。

學生4:我發現同學們大部分喜歡在早晨和晚上鍛鍊身體。

四、提出建議,統一認識

教師:我們每天的時間是一定的,要想做好每項活動,要求怎樣安排時間?

學生1:要合理地安排時間。

學生2:我們每天至少要安排1時的時間鍛鍊身體,養成鍛鍊身體的好習慣。

學生3:我們要抓緊時間學習和鍛鍊,不浪費1分、1秒的時間。

教師小結:同學們說得非常好,我們每天要安排好各項活動的時間。國家十分重視我們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還專門下發了積極鍛鍊身體的通知,要求我們每天鍛鍊身體的時間不能少於1時,這樣我們纔能有一個好身體,才能做好建設祖國現代化事業的接班人。

五、活動總結

今天我們研究了每天鍛鍊的時間有多長,可以看出我們每天所做的各項活動都離不開時間,只有合理安排時間,我們的生活纔會豐富多彩。下課後,同學們都要安排好自己學習和生活的時間,養成遵守作息時間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國小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推理等活動發現圖形的排列規律。

2、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充分感受數學的價值,知道生活事物有規律的排列,初步培養學生髮現美和欣賞美的意識。

3、通過數學活動,初步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知道循環排列的規律。

【教學難點】

例1的排列規律。

【教具準備】

地板圖的畫,電腦課件,白紙、製作材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

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小東家做客,你們想去嗎?那我們快點出發吧?

(1)引入

大家看,一路上春光明媚,藍藍的天上漂着朵朵白雲,地上綠草青青多美呀!連路旁的電線杆的顏色也是這麼的漂亮,你們發現這些電線杆的顏色有什麼特點呢?

(2)學生彙報規律。

(3)教師小結:像這種重複出現的排列規律,是我們一年級已經學過的,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找規律。

(板書課題:找規律)

師:好吧!讓我們繼續走吧!

二、探究新知

(一)門的規律

1、引入

師:好了,小東家到了。

師:他家的門可是最新科技的產品——密碼門。只要輸入正確的密碼,門就會自動打開。

2、出示密碼門。

(1)導入

師:小東已經輸入了三排密碼,最後一排他想留下來考考我們。這排密碼到底是什麼呢?下面小組同學進行討論,比一比哪組最快找到密碼。

3、學生彙報規律(教師根據學生的彙報出示規律)

(1)豎着看——每排都有哪4個圖形,缺少哪個圖形就填哪個圖形。學生說教師演示課件。

(2)斜着看——每一斜行的'圖形都相同,所以根據斜行來填。學生說教師演示課件。

(3)橫着看——根據學生說的演示課。

師:從第一排到第二排有什麼變化?

師小結:第一排的第一個圖形移到了第二排的最後一個,其餘三個圖形都按原來順序往左移動一格。

師:第二排到第三排有什麼變化?

第三排到第四排會有什麼變化?

師小結:第一排的第一個圖形移到了第二排的最後一個,其餘三個圖形都按原來順序往左移動一格。第二排到第三排,第三排到第四排……

像這樣的排列規律就是我們這堂課要學的循環規律。

4、開門進入

大家找的密碼正確嗎?我們來試一試。老師輸入祕密後同學們一起喊“芝麻開門”,好嗎?

(二)地板的規律

師:密碼正確!二(4)班的小朋友真聰明,我們進去吧,小東家可真漂亮,他家地板磚顏色更美呢!大家想看嗎?可是老師還不想讓大家看到,我先拿了一部分地板磚的圖樣,我們一起來研究地板磚顏色的排列有什麼規律?

(1)課件演示地板磚的圖樣,學生獨立思考。

(2)彙報規律。

(3)展示鋪滿地板磚的房間:小東家的地板是這樣的嗎?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4)小結:哦!難怪小東家的地板磚顏色這麼漂亮,原來它們的排列是有學問的,看來我們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啊!

(三)水果的規律

1、教師導入

小東的媽媽熱情好客,給小朋友準備了許多好吃的水果,但在吃水果之前小東想考考大家,設了兩道闖關題,大家有信心嗎?

(A)我們一起來看看:原來是一組圖形,請小朋友認真觀察前三組圖形是按什麼規律擺的?然後想一想第四組該怎麼擺呢?同學們拿出學具小組合作擺一擺,比一比哪組同學最快。最快的一組可獲得一朵合作之花,展示練習。

(B)請小組代表說想法,說得真好!把掌聲送給這個小組的同學。

(C)下面進入第二關:做一做,請組長拿出練習2小組討論完成。

(D)請小組代表說想法,說得太棒了!把笑聲送給這個小組同學,送合作花(板書做一做)。(對比兩種規律)找兩個同學展示。

祝賀小朋友們順利通過闖關題,小東的媽媽正在廚房準備水果呢!讓我們一起去廚房看看吧!這水果的排列也藏着祕密呢?你們仔細觀察,看誰先發現。

2、學生思考,討論,找出規律。

(1)學生思考

(2)彙報規律

師:對比第一盤和第二盤有什麼變化?

第二盤和第三盤比較有什麼變化?

從這三盤水果中你發現了什麼?

根據你發現的規律,第四盤該怎樣擺?

(3)我們請電腦博士來驗證一下我們的想法對不對。再來看水果練習第二題,小明說二(4)班的小朋友們太棒了。

(四)排隊的規律

1、師:我們在小東家一邊吃水果,一邊玩個遊戲吧?

請四個小朋友上臺扮演四個小動物——虎、兔、貓、熊。

大家看一看現在哪個小動物排在第一?誰排在第二?誰排在第三呢?誰排在最後?按照剛纔發現的規律要讓小兔排在第一,該怎樣辦呢?請一個同學來當指揮官,指揮它們調換位置?

如果讓小貓排第一呢?……

2、師:誰會根據剛纔所學的規律,說說下面他們該怎樣變化?

請一個同學來當指揮官,指揮他們調換位置。

學生指揮換位置,教師板書

師:他們這個指揮官當的真好,大家都想當指揮官嗎?那我們一起來指揮他們吧!它的排列規律是什麼?

通過剛纔的學習,我們知道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下面誰來說說生活中那些東西的排列是有規律的同學們找的可真多,老師也找了一些,一起來欣賞吧!

(五)爭當小設計師

(1)這些圖案太美了,大家能用今天我們所學的數學規律,來設計一幅美麗的花邊或圖案嗎?下面各小組比一比,哪組設計的最有規律,最有創意。老師發給每小組一張白紙,你們可以在上面畫圖案或用你們收集到的材料來設計

(2)作品展示:

三、總結與評價

今天我們在小東家玩的真開心啊!在他家我們學習了什麼數學知識?你們看,數學不僅可以使我們變聰明,還可以在生活中處處創造美!上了這堂課你有什麼想法呢?你認爲自已在這節課表現得怎麼樣?

國小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 篇四

學習目標:

1、經歷探索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的過程,體會類比思想。

2、掌握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並能正確計算。

3、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難點:

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紙條。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

(師板書課題)

二、出示學習目標

這節課的學習目標是掌握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課件出示,師指一名學生讀)。

師:要達到學習目標,離不開同學們認真看書自學,同學們有信心達到學習目標嗎?(有)

三、口述自學指導(教師邊口述,學生邊自學)

出示青蛙吃蚊子和蝌蚪吃蚊子幼蟲的情境圖,仔細觀察這幅圖,根據圖中的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出示課件:信息窗情境圖)

生1、兩隻青蛙一共吃了多少隻蚊子?

生2、兩隻蝌蚪一共吃了多少隻蚊子幼蟲?

問題一:

先看一看:兩隻青蛙一共吃了多少隻蚊子?(想一想:該怎樣列算式?你能用紙條來表示它們之間的數量關係嗎?說出自己的想法。)

師:先觀察情境圖,找出相關的數學信息。

生1:青青吃了150只蚊子。

生2:蛙蛙比青青少吃了30只。

師:那我們該怎麼計算呢?(課件出示紙條圖)

生:要求兩隻青蛙一共吃多少隻蚊子,就是用青青吃的蚊子數加上蛙蛙吃的蚊子數。

師:根據圖示,應該先求蛙蛙吃的蚊子數,再求兩隻青蛙一共吃的蚊子數。

師:同學們,自己算一算蛙蛙吃的蚊子數。

學生做在練習冊上,老師抽查,指生板演。

(1)分佈計算。

①先求蛙蛙吃了多少隻蚊子。

150-30=120(只)

②再求兩隻青蛙一共吃了多少隻蚊子。

150+120=270(只)

(2)列綜合算式。

150-30+150。

(3)探究150-30+150的運算順序和計算方法。

①算法分析:從分步計算可知,150-30求的是蛙蛙吃的蚊子數,應先算出結果,因此計算150-30+150時,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

②計算過程。

150-30+150=270(只)

列豎式計算,兩步豎式和綜合豎式,教師板演。

(4)解決問題。

兩隻青蛙一共吃了270只蚊子。

問題二:

再看一看:兩隻蝌蚪一共吃了多少隻蚊子幼蟲?(想一想:該怎樣列算式?你能用紙條來表示它們之間的數量關係嗎?說出自己的想法。)

師:先觀察情境圖,找出相關的數學信息。

生1:蝌蝌吃了60只蚊子。

生2:蚪蚪比蝌蝌多吃了30只。

師:那我們該怎麼計算呢?(課件出示紙條圖)

生:要求兩隻蝌蚪一共吃多少隻蚊子幼蟲,就是用蚪蚪吃的蚊子幼蟲數加上蝌蝌吃的蚊子幼蟲數。

師:根據圖示,應該先求蚪蚪吃的蚊子幼蟲數,再求兩隻蝌蚪一共吃的蚊子幼蟲數。

師:同學們,自己算一算蚪蚪吃的蚊子幼蟲數。

學生做在練習冊上,老師抽查,指生板演。

(1)分步列示。

蚪蚪吃蚊子幼蟲的只數:60+30=90(只)

兩隻蝌蚪一共吃蚊子幼蟲的只數:90+60=150(只)

綜合算式:60+30+60=150(只)

(2)60+30+60是連加算式,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

(3)計算過程。

列豎式計算,兩步豎式和綜合豎式,教師板演。

(4)解決問題。

兩隻蝌蚪一共吃了150只蚊子幼蟲。

四、歸納總結

1、計算萬以內的加減混合運算(不帶括號)時,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進行計算。

2、連加、連減算式,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

國小數學二年級下冊《同級運算》教案分析

國小數學二年級下冊《同級運算》教案分析

第一課時:同級運算

教學內容:教材47頁例1及做一做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兩級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並能夠進行正確運算。

2.過程與方法:通過情境理解乘加的運算順序,通過知識遷移應用到除加或除減混合運算,學會解答兩級兩部混合運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掌握含有兩級的兩步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知道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說出各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

16+9+8=32-10-6=

25+20-10=48-8+17=

二、探究新知

(一)仔細觀察,收集信息,解決問題

圖書閱覽室裏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來了38人,閱覽室裏下午有多少人?

問題:1.同學們做什麼呢?2.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和讀書有關的信息啊?3.要求“閱覽室裏下午有多少人”該怎樣列算式?

(二)反饋交流,總結加減運算的順序

分步算式綜合算式

53-24=2953-24+38=67

29+38=67

問題:像53-24+38這樣的算式是綜合算式,能說說你是按怎樣的

運算順序進行計算的嗎?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只有加法、減法運算時,要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

(三)學習脫式計算格式

53-24+38

=29+38

=67

問題:1.這道題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說明:(在“53-24”的下面畫上橫線)爲了清楚地看出運算的順序,可以脫式進行計算,呈現出運算的順序和每次計算的結果。在算式的下面寫出第一步計算的結果(29),還沒有參加計算的數照抄下來(+

38),在算式的下面再寫出第二步計算的結果(=67)。注意:把等號上下對齊。

問題:2.在書寫時,我們應該注意什麼?

3.誰能完整地說說這道題我們是怎麼算的?

(四)鞏固脫式計算格式,體會同級運算的順序

48-8+17=15÷3×5=

問題:1.你能把這兩道題寫成脫式計算的格式嗎?2.這個算式(15÷3×5)先算什麼?再算什麼?3.這樣的題我們是按什麼順序計算的?

三、鞏固練習

(一)計算

問題:想一想,說一說,先算什麼?再算什麼?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二)下面的計算對嗎?如果不對,把它改正過來

問題:1.誰讀懂題目的意思了?

2.第2題哪錯了?

3.第3題哪錯了?

4.這些綜合算式按什麼順序進行計算啊?

四、課堂作業作業:第50頁練習十一,第1題、第2題。

《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二年級數學優秀教案

《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二年級數學優秀教案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經歷自主探索三個數連加、連減的計算過程。學會靈活地進行計算。

2.會用自己的方法計算,會計算100以內的連加、連減。

3.培養書寫工整,認真計算的好習慣。

重點難點

重點:豎式的寫法。

難點:正確計算進位和退位,口算和筆算相結合的式題。

教具學具課件。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境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勞動嗎?(喜歡)

師:是啊,大家都應該做一個愛勞動的好孩子。

你瞧,同學們熱火朝天地幹得多帶勁啊!(課件出示教材第27頁情景圖)

【設計意圖:用學生比較熟悉和感興趣的活動引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自主探究

1.連加。

師:看,同學們正在幫着摘南瓜呢。你們想知道他們的勞動成績嗎?(課件出示教材第27頁統計表)師:這就是三個小組的勞動成績,觀察這張表格,你瞭解到哪些情況?

生:第一組同學摘了28個,第二組同學摘了34個,第三組同學摘了22個。

師:一共摘了多少個?同學們能試着算一算嗎?

學生試做,教師巡視,瞭解學生的計算方法。

學生可能有多種計算方法,。〔這幾種方法都是計算連加的基本方法,教師都應該給予肯定。以引導學生的學習。三個數連加的豎式,學生以前沒有遇到過,如果交流過程中沒有出現,教師可作爲參與者交流〕

師:剛纔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計算出了三個小組一共摘了多少個南瓜,你喜歡哪種計算方法?爲什麼?

生1:喜歡第(2)種,因爲這樣先湊成整十數,第二步計算就簡單多了。

生2:喜歡第(4)種,這樣計算一次完成,比較簡單。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今後我們解決問題的時候就應該這樣先觀察再計算,找到簡單的方法。【設計意圖:個性化算法的交流是學生體驗成功的平臺,同時也是相互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在相互交流中學習新知識,培養學生優化自己算法的意識和能力,體驗算法的多樣化】

2.連減。

師:同學們,老師的問題又來了。(課件出示教材第27頁例2)先認真看一看,想一想,試着幫老師解決一下。學生嘗試解答,教師巡視,瞭解解答方法。學生可能有多種計算方法,如下。

重點讓學生說說第(1)種和第(4)種算法是怎樣想的。

如果學生交流時,沒有出現第(4)種方法,教師就作爲參與者,引導學生思考:可以先算一共運走多少個,再算剩下多少個。該怎樣列式呢?]【設計意圖:激發學生探求的願望和興趣應貫穿在教學活動的全過程。給學生提供自主嘗試的機會,連減教學中,引導學生思考先算一共運走多少個,再算還剩多少個,既是讓學生體會解題策略的多樣化,又爲下一節課“加減混合”的教學做準備,一舉兩得】

三總結提升

師:經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呢?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算法多樣化是學生個性化學習的必然反映。提倡算法多樣化不是標新立異、無中生有,而是還原計算教學的本來面目。算法多樣化帶來的另一個現實要求是適時引導學生對多種算法進行分析比較,找出其中的規律,最終能夠實現算法的優化。

2.對於多種算法,不應急於作出優化選擇,而是應該適時引導學生自我選擇,實現算法的優化。要儘量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讓學生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思維邏輯的條理性。

課堂作業新設計

A類筆算下面各題。(考查知識點:連加、連減;能力要求:選擇合適的方法運用連加、連減解決問題)

B類有85個西瓜。(考查知識點:連加、連減;能力要求:選擇合適的方法運用連加、連減解決實際問題)

國小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 篇五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9~50頁例3、例4。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探索簡單排列規律的過程,體會找規律的方法。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簡單的推斷能力,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創新意識。

3.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學和聽的習慣,並讓學生體會同學之間互相學習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獲知渠道。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體驗找規律的過程。

【教學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正方形6個。學具:小正方形6個。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物的排列都是有規律的,請看(出示課件)節日裏街上掛的彩燈、街道兩邊插的彩旗,它們的色彩搭配、間隔寬窄都是有規律的。再看(出示課件)我們家裏的飯碗、盤子上的圖案的排列也是有規律的。正是這些有規律的事物,美化了人們的生活,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在生活中像這樣的事物很多,你們想去探索嗎?這節課我們繼續探索規律。

板書課題:探索規律。

二、初步探索

1.教學例3

(1)動手操作,探索發現規律。

(2)課件出示例3。

教師:同學們,你們看這3個圖都是由幾個正方形擺成的?我們能用6個正方形依次擺出每一個圖形嗎?動手擺一擺吧!

學生動手擺圖,擺完後請一位同學在投影儀上擺,邊擺邊說是怎麼擺的。

教師:觀察這3個圖,你有什麼發現?

學生可能說:

這些圖都是用6個正方形擺成的。

上一排依次多1個,下一排依次少1個。

上面是0個,下面是6個;上面1個,下面5個;上面2個,下面4個。

依次從下一排的左邊移1個到上一排。上一排是0、1、2個,下一排是6、5、4個……

教師:剛纔同學們的這些發現,就是這3幅圖的排列規律,這3幅圖就是按同學們說的規律排列而成的。你們真能幹,找到了這麼多規律。

(2)運用規律。

教師:你們能用找出的規律,推斷出後面的圖形該怎麼擺嗎?請擺出來畫在例3的橫線上。

抽學生說說怎麼想的,然後怎麼擺的。(抽有不同想法的學生說,然後展示出同學畫的圖形)

教師:剛纔同學們根據先找出的圖形排列規律,再根據規律推斷出未知的圖形並畫出了圖形,這就是在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3)實踐應用。

第69頁課堂活動第1題,學生先擺一擺,然後說一說有什麼規律,最後畫出來,注意(2)題可以畫成:

2.教學例4

(1)觀察思考,發現規律。

教師:剛纔我們探索了圖形的排列規律,下面我們探索數字之間的排列規律。

出示例4後提問:例4要我們幹什麼?怎樣才能正確填出數來?學生可能回答:先找規律,然後填數。(補充板書:填數)

教師:請同學們先找找這些數的排列規律,然後把你找到的規律在小組內交流。

教師:同學們在交流中聽到了什麼?學到了什麼?(教師有意請秩序最亂的、交流效果不太好的小組發言)

同學們可能會說:我沒聽清楚,太鬧了。我沒聽到,他的聲音太小了。他們搶着說,我聽不到。我說的時候,他在玩東西……

教師:剛纔像你們這樣的交流行嗎?應怎樣交流呢?(學生說方法)

教師:同學們的想法很好。在交流過程中要注意:發言的人要控制好音量,既不要影響其他組,又要讓本組的同學聽得清;其餘的同學看着他,認真傾聽他的發言,及時糾正和補充。現在我們再交流一次,好嗎?

教師:請一個人介紹你們組發現的規律,其餘的人聽後作補充。

學生可能說:每組兩個數相差5。每組第1個數比第2個數多5,第2個數比第1個數少5。第1個數依次增加5,第2個數也依次增加5。……

教師:這些規律是你一個人找到的嗎?怎麼知道的?

學生:我找的是……其他的是我們組同學找的。

教師:你們聽到了他剛纔說的這些規律了嗎?還有什麼補充的?同學們學知識就要像剛纔那樣,你向別人學習,別人又向你學習,這是一個互相學習的過程。

(2)運用規律。

剛纔同學們通過觀察、思考,找到了規律,再通過合作交流,學到了別人找的規律,下面我們就用規律填數。學生填空,然後抽學生說填多少,爲什麼?

(3)實踐應用。

完成第69頁課堂活動第2題。規律有:依次增加5;用的是5的乘法口訣;後一個數等於前兩個數的和。

三、鞏固拓展

四、課堂小結

1.總結、回顧

教師:今天,同學們探索了圖形和數字的排列規律,你們有什麼收穫?有什麼疑問?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方法——(1)找規律;(2)畫圖形(填數)。

教師:同學們,數學王國裏還有很多有趣的規律呢,下面我們就去探索吧。

2.完成第51頁練習十的第1~3題

3.拓展

同學們,生活中有規律的排列能給人美的享受。

早在18世紀90年代,德國一位10歲的孩子高斯,喜歡動腦筋,在計算1+2+3+…+100時,發現了數字的排列規律,很快就算出了答案。正是由於高斯從小喜歡動腦筋找規律、用規律,後來他成了德國偉大的數學家。

請看:(課件出示)

這是由數字排列而成的三角形數字表,它是我國古代數學家楊輝發明的,取名叫楊輝三角。這些數有什麼規律呢?有興趣就自己去研究吧!

教學反思:

國小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 篇六

教學內容:

課本75頁內容,樹林醫生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解決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的實際問題的過程,領悟基本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2.通過探索解決問題的數學活動,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並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用紙條來幫助學生理解數量關係。

教學難點:

分析數量之間比多少的關係。

教學準備:

紅色、綠色的紙條,小棒,圓片等。

教學過程:

一、口算訓練

見口算題卡

二、複習舊知。

昨天學習的數量關係:多的=少的+相差的,以及

少的=多的相差的。

三、自主練習

1.第3題。

讓學生先說信息,再借助紙條來列算式。集體訂正,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2.第4題。

遊戲:先看懂圖意,明白小芳說的話(我卡片上的數比你的大65,它是多少?)

3.第5題

練習時先引導學生仔細閱讀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動物種類的資料,從中獲得數學信息,然後提出問題並與同伴交流解決。

4.第6題。

讓學生先找出圖中的數學信息,再根據信息提出問題。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