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小二年級數學下冊的教案(精品多篇)

國小二年級數學下冊的教案(精品多篇)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一

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學習內容是認識表內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認識,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讓學生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這是學習除法計算的開始,是今後學習表內除法(二)以及學習多位數除法的基礎。

學情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初步瞭解了乘法的意義、學會利用乘法口訣口算表內乘法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除法的含義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的,在生活中國小生有分物品的經歷,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實踐經驗。爲此,教學時要藉助教材設計,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實踐活動機會。單元主題圖爲學生提供了一個熟悉的具體情境——參觀科技園的準備活動。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平均分”,瞭解“每份同樣多”的生活實例,通過直觀操作展示了除法在應用時的兩種實際操作的方法,使學生理解除法的含義,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爲學生創設解決問題的情境,讓學生了解知識於生活,消除學生因爲第一次接觸除法而產生的陌生感,從而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會讀、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數學思考:使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提出數學問題,並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獲得使用數學的成功經驗,逐步形成用數學來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意識。

問題解決:能夠比較熟練地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使學生初步認識乘、除法之間的關係。使學生初步學會根據除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情感態度: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及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除法的含義,用除法運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第一課時: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一)

教學目標:1.初步學會用乘法口訣求商。

2.經歷探索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瞭解用乘法口訣想商的思路。

教具、學具準備:例1情境圖的放大圖,按練習三的第3題製作“信箱”和“信”(算式卡片);每個學生準備12個○卡片。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

1.說出得數,並說出用哪句口訣。

6×2= 4×3= 2×5= 3×3=

2.填空。

2×( )=4 3×( )=6 4×( )=8

( )×3=12 ( )×4=20 5×( )=15

說一說( )裏的數是用哪句乘法口訣想出來的。

3.把12個○卡片平均分一分,並寫出除法算式。

請學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和寫出的除法算式。

二、新課

1.引出除法算式12÷3。

呈現例1放大圖,講述猴媽媽給小猴分桃的事。

提出第(1)個問題:12個桃,每隻小猴分3個,可以分給幾隻小猴?

請學生列出除法算式:12÷3。

2.探討計算方法。

(1)引導:我們會用動手分一分的方法解決“可以分給幾隻小猴”的問題。如果不動手操作學具,怎樣算出結果呢?請各小組探討計算方法。

(2)交流。請學生說一說探討出的計算方法。

(3)根據學生探討的情況,給予積極評價。並且,突出強調:可以用乘法口訣想商。

3.嘗試用乘法口訣求商。

(1)出示例1的第(2)個問題,並讓學生列出算式。

(2)請學生用乘法口訣想:商幾?

(3)交流。請學生說一說想商的過程和使用了哪句口訣。

(4)交流想商的過程。

根據學生的交流,教師重述:求12÷4的商,想4和幾相乘得12,因爲三四十二,所以商是3。

三、練習

1.練習五的第1題。

依據畫面請學生解決“每個小朋友幾個氣球”的問題。讓學生說一說題意,再計算。

2.練習五的第2題。

(1)讓學生根據畫面信息,完成填空。

(2)讓學生獨立填寫除法算式。

(3)交流。請學生說一說除法算式的實際含義,並說出,用哪句口訣想商。

3.練習五的第3題。

按題意組織送信遊戲,說明要求:認真計算,商是幾,就投進幾號信箱。請每個學生當選郵遞員,並把“信”交給學生,讓學生完成送信任務。完成後,看一看每個信箱中的信,檢查是否都送對啦。最後,特別請學生觀察哪幾封信送進了1號信箱。並想一想,這些除法算式有什麼特點。促使學生髮現:被除數和除數相同,商是1。

四、總結

1.請學生談收穫。

2.教師總結:今天我們共同探討了除法的計算方法。我們發現,可以用乘法口訣來求商。計算時,看除數和幾相乘得被除數,就用那句口訣求商。我們在送信遊戲中還發現,被除數和除數相同時,商是1。這節課小朋友學會了不少新知識。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除法計算,我相信小朋友會有更多的收穫。

教學反思:經歷探索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瞭解用乘法口訣想商的思路。學生初步掌握了用口訣求商的方法。

第二課時

學習內容: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學習目標:使學生初步學會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並能用2~6的乘法口訣進行一些比較簡單的除法計算(被除數不超過36)。

學習過程:

1.按順序背乘積不大於36的2~6的乘法口訣。

2.二( )得八 二( )一十 ( )六十二 三( )得九 ( )三得六 三( )十二

3.讀出下面各除法算式,並說出每個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以及每個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

9÷3=3 8÷4=2

12÷3= 4 l2÷6=2

4、讓學生觀察練習五的第1題,並獨立完成後,再請學生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5、第2題請學生先從鴿子歸巢的情境圖中收集信息,完成填空。再讓學生提出問題,並填寫除法算式。

6、第3、5題採用遊戲的形式進行。

7、第4、7題採用活動的形式進行練習。

8、第6、9題採用比賽的形式進行練習。

9、讓學生打開課本閱讀第8題。四人小組說說題意,並提醒學生用今天學習的方法計算。

10、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再填寫。如:要算12除以2等於幾怎樣想?用哪句口訣?在口訣的括號裏應填什麼?商是幾?那麼,12除以2等於幾?在此基礎上獨立做"12÷ 6=□"。教師巡視,注意對差生的輔導,集體訂正。

11、第11題,教師說明題意,並帶着學生先做。做題時,可以要求學生邊計算邊小聲說一說思路,或說出用的是哪句口訣。如果想不起來用哪句口訣,可以看除法算式上面的乘法算式。教師巡視,集體訂正。訂正時,要讓學生說是怎樣想的。對於學習比較好的學生,可以讓他們直接說口訣,不必再說"想幾和幾相乘得幾"這一步,以簡縮學生的思維。

12、第12題是“平均分”的實際問題。先讓學生根據直觀圖,口述要解決的問題和有關信息數據,再讓學生獨立解決提出的問題。

13、師生共同總結本練習課的內容。熟練總結出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教學反思:對計算有困難的學生,還應讓他們按照先想乘法,再想口訣,最後得商的方法。使他們切實掌握用口訣求商的方法。

第三課時

學習內容:用除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學習目的:1.使學生能根據一幅圖(分完的結果)寫出兩個除法算式,從而進一步理解除法的含義。

2.通過看一個除法算式,說出它表示的不同意思,使學生對除法的含義有比較全面的認識。

學習重、難點:能根據一幅圖寫出兩個不同的除法算式。

教具、學具準備:教師準備8個球拍圖,3捆蘿蔔圖,以及16根小棒;學生準備18根小棒。

學習過程:

一、複習和準備

1.說一說平均分是怎樣分物品的。

2.操作練習。先讓學生拿出8根小棒,把它們平均分成4份。擺在桌子的左面。學生擺完以後,指名說一說是怎樣擺的。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貼出小棒。並問:用什麼方法計算?怎樣列式?然後在小棒下面板書:

8÷4=2

再讓學生拿出8根小棒,把它們按每2根一份,看能分成幾份。擺在桌子的右面。學生擺完後,仿照上面的提問和教學過程,教師在黑板上貼出小棒,並寫出除法算式:

8÷2=4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分得的結果和除法算式:看一看兩次分小棒的結果相同嗎?(不同。)它們的除法算式相同嗎?(不相同。)爲什麼?(因爲分的方法不一樣,除法算式就不同。)如果只看分的結果,能確定是用哪一種方法分的嗎?(不能。)今天我們就要學習:

看一幅圖怎樣寫兩個除法算式。

二、新課

教學例3。教師出示8個球拍圖。說明意圖:看圖寫出除法算式。先讓學生分組討論一下:看着這幅圖怎樣寫出兩個除法算式?爲什麼?然後多讓幾個學生髮言。你能想出什麼樣的除法算式?(8÷4=2)你是怎樣想的?(把8個球拍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個。)有多少同學同意這種寫法?還有其他的寫法嗎?(8÷2=4)你是怎樣想用?(8個球拍,每2個分成一份,分成了4份。)有多少同學同意這種寫法?哪種寫法對呢?有多少同學認爲這兩種寫法都對?請兩名認爲可以寫兩個除法算式的同學說一說是怎樣想的。此時,只要學生說的意思正確即可。語言暫時不要求過高。在學生說明理由時,還可以讓他到黑板前具體分一下,使全班同學看到,分法不同。教師小結:由於兩種分法不同,只看分的結果,我們不能確定是用哪一種方法分成的。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看一幅圖,能夠根據不同的分法,寫出兩個不同的除法算式。

三、課堂練習

1.第29頁"做一做"中的題目。先讓學生觀察圖,說明題意。然後讓學生獨立寫出兩個除法算式。寫完以後,教師要引導學生說一說每個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是什麼。並引導學生說一說爲什麼能看一幅圖寫出兩個除法算式。(只要意思正確即可。)

2、出示課本第29頁的例題。先讓學生說一說,然後讓學生獨立做。在做的過程中,可以要求學生邊做邊小聲說一說每個算式所表示的意思。教師巡視,注意對差生的個別輔導。對於有困難的學生,可以讓四人小組幫助。

3、如果又來了3人,每組平均應有幾人?讓四人小組合作完成。

四、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看一幅圖寫出兩個除法算式,還練習了根據一個除法算式說出它表示的兩種不同的含義。

教學反思:看圖寫算式不是很難,但是學生對於說理還是存在困難,讓學的透徹的學生先說,然後讓其他學生理解記憶,加深印象,達到掌握的目的。

第四課時

學習內容:求一個數裏面有幾個另一個數

學習目的:1.通過操作,使學生知道"'求一個數裏面有幾個另一個數"用除法計算,進一步認 識除法的含義。

2.帶着複習已學的乘法口訣,爲用乘法口訣求商做準備。

教具、學具準備:教師準備6個蘋果和12塊餅乾的圖片,若干張乘法口訣卡片。

學習過程:

一、複習

1.讀出下面的除法算式。

15÷3=5 10÷5=2 12÷3=4 8÷2=4

2.分別說出上面每個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

二、新課

1.用圈一圈的方法來教學例題。教師出示6個蘋果的圖片(貼在黑板上)。同時口述題目:6個蘋果,每2個一份,可分成幾份?

教師說明:上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用實際動手分一分的方法,把一些物品按每幾個一份分。今天我們學習用圈一圈的方法分物品。

教師演示圈的方法;把兩個蘋果圈起來,表示2個一份。然後提問:繼續往下分,該怎樣分?(再把2個蘋果圈起來。)教師在黑板上再圈2個蘋果。讓學生注意教師是怎樣圈的。

2、讓學生打開書,看課本21頁的第6題的蝴蝶圖。教師讓學生說明題意,然後,讓學生按照剛纔講得方法,自己在書上圈一圈。並在圈的基礎上,在方框裏裏填入適當的數。教師巡視,注意對差生的輔導。

學生做完以後,教師通過提問,讓學生說怎樣想的。 一共圈了幾個圈? 每個圈裏有幾隻蝴蝶?(5只)

圈的結果表示什麼意思?(15只蝴蝶,每4只蝴蝶一份,分成了3份。) 算式是什麼?(15÷5=3)

算式中的5表示什麼?(每5只一份。) 算式中的3表示什麼?(表示分成了3份。)

3.在平均分的基礎上,使學生初步知道"求一個數裏面有幾個另一個數"的含義。

教學例2。教師出示12塊餅乾圖,並口述題目:12塊餅乾,每3塊一份、分成了幾份? 提問:用圖一圈的方法該怎樣分?

學生口述,教師把前3塊餅乾圈起來。讓學生說一說題意.然後讓學生按照圈的方法分分看。教師巡視。

學生分完以後,可以讓學生回答以下問題: 每圈裏有幾塊餅乾?(3塊。) 圈了幾個圈?(4個。)

也就是分了幾份?(4份。) 看圖說一說圈的結果。(12塊餅乾,每3塊一份,分成了4份。)

12塊裏面有幾個3塊?(因爲分成4份,所以12塊裏面有4個3塊。) 12裏面有幾個3呢?(4個3。)

用什麼方法計算呢?(用除法計算。) 除法算式是什麼?(板書:12÷3=4) 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

還可以表示什麼?(12裏有4個3。)

教師小結:把12個按照每3個一份夾分,分成了4份,也就是說12裏面就有4個3、這種問題也要用除法計算。

三、課堂練習。

四、小結(略)

教學反思:通過操作,使學生知道"'求一個數裏面有幾個另一個數"用除法計算,進一步認識除法的含義。

第五課時

學習內容:用乘除兩步運算解決實際問題。

學習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根據乘除法之間的關係,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2、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用於生活,並很好地爲生活服務。

教、學具準備:課本第31頁中例4所需要的商品。

學習過程:

一、用談話的方式引課。

問小朋友們喜歡逛商店嗎?他們喜歡,再讓他們猜猜練習本、文具盒、球、球拍等的價錢。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兒童商店,展示各種商品和單價。

2、以四人小組的形式開始購物。

(1)先說說你有多少錢,準備買什麼?在組裏談談自己的購物打算。

(2)小組分工合作,有的扮演營業員,有的扮演顧客。

(3)學生開始購物。

3、在全班交流你們購物的過程。以表演的形式展示。

例: A、12元可以買3輛小汽車。

B、我想買5輛小汽車。

C、應付多少錢?

D、應付20元。

4、請表演的D同學說說他們是怎樣算出來的。

12÷3=4(元) 4×5=20(元)

5、再請一小組上黑板前展示他們的購物過程。

6、小組相互交流。

7、師生小結。

三、學生獨立完成第31頁的“做一做”。然後根據“做一做”的圖提出能用乘除兩步運算的問題並相互解答。

四、全課總結。

教學反思:學生初步學會根據乘除法之間的關係,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第六課時 整理和複習。

複習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

2、會讀、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3、使學生初步認識乘、除法之間的關係。能夠比較熟練地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4、使學生初步學會根據除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5、結合教學使學生受到愛學習、愛勞動、愛護大自然的教育。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複習重點: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及解決問題。

複習難點:除法的含義和用除法運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複習過程:1、小組比賽背乘口訣。

2、讓四人小組說說本單元你學到了什麼知識。

3、全班彙報四人小組討論的結果。

4、師生共同梳理第二單元的內容。(1)除法的含義。(2)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3)用除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5、從上面的(1)、(2)、(3)方面進行復習。

(1)除法的意義。

A、老師呈現課本35頁第1題的實物圖,讓學生根據實物圖填寫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並要求學生“指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數、除數、商”。

B、讓學生相互說說這3個算式之間的關係。

C、練習。(老師出示一些乘法算式、除法算式,讓學生說出算式中的被除數、除數、商。再出示一些用同一句乘法口訣計算的算式,讓學生進一步解乘法和除法之間的關係。)

(2)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A、老師出示小鳥、小鹿選汽球的圖面。再採用倒計時的方法搶算。

B、讓算得快的小朋友結合具體的算式說說怎樣想商。

C、再組織以四人小組爲參賽單位的摘平果遊戲。讓學生在歡樂的氣氛中熟練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3)用除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A、老師出示課本35頁工人叔叔運水果的情境圖。先讓學生觀察,再讓學生說說你從這幅圖中得到了哪些數學信息。

B、讓學生根據得到的信息提出數學問題。重點展示用除法計算的問題。

C、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

D、讓學生在四人小組中交流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

6、師生共同小結本節課的收穫。

教學反思:學生初步認識乘、除法之間的關係。能夠比較熟練地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二年級下冊數學全冊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小括號的作用,能正確計算帶有

小括號的運算。

2、能在現實情境中發現問題,發展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3、養成先看運算順序,後進行計算的習慣。

教學重點:正確理解並運用小括號,體會小括號在混合運算中的作用。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春遊嗎?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去一個美麗的地方春遊!導遊阿姨聽說我們班的同學們非常聰明,想考考大家數學學得怎麼樣,你們願意接受挑戰嗎?

1、比一比,看誰的眼力好。

30+8×4 5×2+3 80-60+8 5×9-5

25-7×3 35÷7-5 64-24÷6 3+4-5

2、把二個算式合併成一個算式。

7×6=42 60-42=18 6÷2=3 18-3=15

二、新授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不知不覺,我們就來到了河邊準備坐船過河去春遊。齊讀課題,請大家仔細看圖,從圖中你可以獲得哪些數學信息?

1、學生看圖回答

說一說圖意、數學信息及問題,相互補充。

2、師小結:剛纔同學們都說得很好,“河岸上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他們想要過河,每條船限乘9人,至少需要幾條船?”現在請同學們動動腦,想一想,我們應該怎樣解決問題。會做嗎?

(二)解決問題,探索新知

1、學生試着做一做。

試着獨立解決問題,將算式寫在練習本上。指名部分學生板書

板書不同的算式,可能有:

A.29+25=54(人)54÷9=6(只) B.29+25÷9 C.(29+25)÷9 D.29÷9+25÷9

2、學生活動

(1)小組合作交流,討論不同的算式,對每種方法的正誤交換意見,並進行解釋。

(2)指名彙報討論結果,說一說想法與理由。其他小組可以贊成,可以反對,進行辯論。

3、議一議。 29+25÷9這樣列式對嗎?

4、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新朋友吧?叫什麼名字?有了小括號的算式怎麼讀呢?

5、認識小括號的學生介紹小括號的名稱及讀法。並讀算式(29+25)÷9

6、教師小結。

小括號可以幫助我們改變運算順序,如果在一個算式中有小括號,就要先算

小括號中的。

7、同學們知道了帶小括號的算式該怎麼算,請快速準確的在書上寫出來。脫式計算(29+25)÷9。並練習講題。

三、鞏固練習

同學們,在你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解決了“過河”問題,現在坐着6條船來到了河岸,這時,導遊阿姨又向我們提出了更高的挑戰,你們願意接受嗎?

1、比一比,誰的眼力好。(說出運算順序)

30+8×4 (30+8)×4 5×2+3 5×(2+3)

80-64+8 80-(64+8) 5×9-5 (26-20)×8

2、比一比,誰判斷的最準確。

(1)(10+3)×5與10+3×5都要先算乘法。

(2)在一個算式裏,如果有括號,要先算括號裏面的。

(3)8減去6的差。再乘以乘6? 列式爲(81-6)×6。

3、比一比,誰算的又對有又快。

5×(36-29) (83-35)÷8 94-(25+19)

4、實踐應用。

完成練習三的第2題。

四、歸納總結

同學們,今天有什麼收穫?

其實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希望同學們做生活的有心人,把今天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以後的生活中去!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在豐富的感性認識3的乘法口訣,然後記住3的乘法口訣,並能運用3的乘法口訣進行計算。

2、培養學生觀察、操作、類推、概括、理解、記憶等方面的能力。

3、通過各式和樣的練習,培養學生樂於探索、勇於爭先的優秀品質。

教學重點:

3的乘法口訣的編制、記憶和運用。

教學難點:

對“數學故事”的理解、表述和解疑。

教學準備:

掛圖、乘法口訣卡片。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做手工嗎?誰能說說你會用自己的這雙小手做些什麼呢?”

“這是一個週末,方方想給自己的好朋友每人送一輛自制的三輪車,就把各個零件拿出來進行組裝,聰明的小朋友們,你能幫他算算,一共需要幾個輪子嗎?”

二、問題探究

談話:1輛三輪車需要3個輪子,2輛需要6個,那麼3、4、5、6、7、8、9輛三輪車要幾個輪子?

三、體驗感悟

1、拿小棒擺三角形。

2、一個三角形用幾個小棒?能列乘法算式嗎?編制口訣?

3、板書:1×3=3;一三得三。

4、組織學生擺2、3、4、……個三角形,寫算式,編制口訣。

四、實踐應用

“練一練”

1題:找朋友。

2題:找規律填數。

3題:動物運動會。

數學故事。

五、小結

這節課你學懂了什麼?

六、佈置作業

一課一練第10頁。

板書設計:

需要幾個輪子

1×3=3;2×3=6;3×3=9;3×4=12。

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三四十二。

3×5=15;3×6=18;3×7=21;3×8=24。

三五一五;三六十八;三七二十一;三八二十四。

3×9=27;

三九二十七。

教學反思:

這節課學生掌得不錯,記憶方法也能掌握。口訣大部分同學能在課堂上背出來。應用方面還有欠缺。

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 篇四

教學內容:

教材90-92頁例5-6和課堂活動

教學目的:

1、通過觀察、操作和交流,學會認識幾時幾分

2、通過活動,感知時間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1、養成珍惜時間 的好習慣。

2、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

教具準備:

鐘錶、作息時間表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放收音機正點報時的聲音

2、教師:同學門,你們聽見了什麼?

3、出示鐘錶圖,讓學生說

二、探究新知

(一) 學習例5

1、教師:同學們已經認識幾時、幾時半了,下面鐘錶上的時間你認識嗎?

出示例5圖

2、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想一想,你認爲應該怎樣認?同桌交流

3、學生彙報

4、教師小結:時針超過了幾格,就是幾時,分針走了多少個小格,就是幾分?

在認時間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

小組討論後彙報

(二) 學習例6

1、教師:出示例6圖,學生認時間

2、看,小熊還等大家來幫他們寫一寫,你會嗎?

3、抽學生板書,並說方法

4、教師教寫法

先寫幾時,再寫:,再在:的後面寫幾分,幾分要佔兩位

注意:不是冒號,要寫在中間

5、書91頁,學生練習

三、在活動中體會

1、出示時間,學生邊說邊撥

8:10分 11:15 7:35 3:08

學生邊說邊撥

2、同桌練習

3、幫助動物糾正錯誤

課堂活動3題,學生仔細觀察,有錯誤嗎?你認爲應該怎樣說?

4、聯繫生活實際,估計時間表

你們喜歡看那些電視節目?

這些節目在什麼時間播出,請你填寫節目時間表,

學生活動

四、課後記: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探索有餘數除法的試商方法,讓學生再探索、練習中激烈有餘數除法的試商經驗。

2.引導學生運用有餘數除法的有關知識,練習生活實際解決簡單的問題,讓學生再探索、發現中體驗乘法的喜悅。

3.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重點難點

1.經歷試商的過程,積累試商的經驗,逐步達到熟練程度。

2.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有餘數除法的試商方法。體會餘數要比除數小。

教具準備: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提問:在有餘數除法裏,餘數和處世有什麼關係?

2.練一練:105165185205335

全班齊練,指名板演。訂正後讓學生對5小題進行分類:有餘數的算式,沒有餘數的算式。

二、探索新知

1.探究試商方法。

(1)課件顯示P4分草莓的畫面,讓學生理解題意。

55個草莓平均放在8個盤子裏,每個盤子裏可以放幾個?還剩幾個?

(2)列算式:558

(3)讓學生估算每盤大約放幾個。

(4)小組討論:怎麼判斷估計得對不對。

87=56比55大;86=48比55小。所有商6。

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嗎?

如果商是5,則會出現餘數比除數大的'情況,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數。

(5)討論:怎樣估計兩數相除所得的商?

可以利用乘法口訣,兩數相乘的積要最接近被除數,但又要比被除數小。

(6)計算有餘數除法的四個步驟:一商,二乘,三減,四比。

2.填空:P4試一試。(訂正時可以讓學生口述思路過程。)

三、鞏固練習:P5練一練的第1~5題。

二年級下冊數學第七單元教案 篇六

教學目的:

1、進一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統計表。

2、能根據統計反映的數據提出並解決問題。

3、能在實際中用調查計數等方法收集數據,完成統計圖表。

4、直觀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並能與同伴交流。

5、經歷簡單的統計過程,對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有所體驗。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12頁例1,課堂活動1

教學目的:

1、進一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

2、能根據統計圖表中反映的數據提出並解決問題。

3、能在實際中用調查計數等方法收集數據,完成統計圖表。

教學過程:

一、質疑激趣,引出例1

同學們,喜歡體育活動嗎?那你喜歡什麼體育活動呢?老師爲了瞭解班上的活動情況,作了一下調查,出示統計圖。

問圖上有那些體育活動?

每欄中的○表示什麼?

二、小組討論

問:體育委員調查了多少個同學?

喜歡那種體育活動的人多?那種人少?

你還能提什麼問題?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三、填統計表

1、根據上面的統計圖,我們知道了打乒乓球,跳繩,游泳,踢球有多少人?

2、出示統計表學生觀察,第一欄是什麼?第二欄呢?

3、學生填寫

四、課堂活動

書114頁1題

學生看圖後交流

課後記: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13頁例2,課堂活動2

教學目的:

1、進一步認識統計圖表。

3、能根據統計圖表反映的數據提出並回答問題。

4、盡力簡單的統計過程,對數據蒐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有所體驗。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景,

1、同學們,你知道我們班上有那些課,各有幾節嗎?

2、出示課程表,學生觀察。看右邊統計圖中是否有?

3、學生數一數,小組交流。

4、學生說方法:有一定的順序數,橫着或豎着數。

數一節就劃一橫線,表示已統計。

5、填統計圖時,數一節劃一節,用一格表示一節。

學生完成統計圖。

6、根據統計圖,你發現了什麼?你可以提什麼問題?

7、小組交流後集體彙報

二、課堂活動

115頁2題

先讓學生看調查的是什麼事情?要調查那些項目?再讓學生分組調查,填統計圖。

第1,2問小組交流

第3問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全班彙報。

國小二年級數學下冊的教案 篇七

教學內容:

課本1頁到3頁內容。

學習目標:

1、通過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實踐活動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建立1釐米的表象。

2、通過學生的觀察、探究等學習活動,讓學生在親身經歷的創造活動中,建立起對長度單位的理解。

教學重難點:

重點:建立1釐米的長度概念。

難點:能在直尺準確找出指定的釐米數。

教具:多媒體課件、米尺。學生準備學生尺。

學習過程:

一、掲題示標:

1、故事引入:在古時候,想知道物體的長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人們常常用身體的一部分作爲測量長度的單位。今天我們就來幫古人解決這個難題。下面請認真看老師板書課題,並把課題齊讀兩遍。

2、口述並出示目標:

(1)、通過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實踐活動我能認識長度單位釐米。

(2)、通過學習我能學會測量方法的多樣性。

過渡語:你們有信心學會嗎?同學們非常自信,老師也相信你們。怎樣才能學會這個新本領呢?下面請出我們的學習指導。

二、口述並出示學習指導:

認真看課本第1-3頁內容,重點看書中的情境圖。思考並討論:

1、測量課桌面的長度時你採用的。方法是哪一種?你們的測量結果一樣嗎?爲什麼?

2、尺子上統一的長度單位是什麼?可以用哪個字母來表示?可以記作什麼? (自學5分鐘後,小對子進行交流並口頭展示。)

三、自研共探:

1、看一看(自學探究)。

生認真地看書自學,師巡視,督促人人認真地看書。

2、議一議(小對子交流)。

1、測量課桌面的長度時你採用的方法是哪一種?你們的測量結果一樣嗎?爲什麼?

2、尺子上統一的長度單位是什麼?可以用哪個字母來表示?可以記作什麼? 針對學習指導中的問題對子間進行討論交流。教師在學生交流時巡視,觀察小對子交流情況,對合作不太好的小對子給以幫助和提醒 , 促使每個小對子及每個成員都能積極參與到討論交流活動中。

3.說一說(針對學習指導中的問題進行彙報展示)。

學生彙報時有不足或不準確的地方老師或其他成員可以及時給予補充,在展示完之後,給與評價或獎勵。

4.知識歸納:

(1)利用“鉛筆”“文具盒”“拃”等作爲長度單位測量同一物體的長度,會因選取的標準不同導致測量結果不同。在測量物體的長度時,要使用統一的標準,這樣才能準確的得到物體的長度。

(2)釐米是比較小的長度單位,可以用“cm”來表示。1釐米記作1cm。 通過剛纔的彙報,老師發現各個小對子的自學效果的確很好。到底同學們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怎麼樣呢?下面請看我們今天的闖關題,比一比誰發言最積極,誰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強!

四、學情展示:

第二關:我能快速填出答案。(展示要求:指名回答。)

1、量比較短的物體,可以用( )做單位。

2、釐米可以用字母()來表示。1釐米記作 ()。

3、我的橡皮厚大約是()釐米。

4、圖釘的長大約是()釐米。

第三關:你能在米尺上找到刻度線嗎?(內容見同步課件)要求:獨立完成後再整合答案。

五、歸納小結:

(1)在測量物體的長度時,要使用統一的標準,這樣才能準確的得到物體的長度。

(2)釐米是比較小的長度單位,可以用“cm”來表示。1釐米記作1cm。

六、鞏固提升:

這節課大家表現的都很棒,下面我們就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比賽做作業。

1、完成課本第2頁的1、2小題。

七、板書

統一長度單位 認識釐米

測量時,標準不同,結果就不同—,統一長度單位 釐米cm

量比較短的物體,可以用“釐米”作單位。

課後反思: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八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信息窗一

教學目標:

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理解加減法的意義;能正確口算得數是百以內數的兩位數加減法。

能利用所學知識,在教師的指導下提出並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瞭解同一問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計算方法的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感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我們所處的人類社會是由一個個擔任不同工作的人所組成的,而和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蜜蜂也跟人類一樣,它們生活在一個蜜蜂王國裏,今天我們就一起到那裏瞭解一下蜜蜂們的生活吧。

(出示課題及課件。課件內容是介紹蜜蜂王國分工的科教片片斷,裏面有提供各種小蜜蜂只數的信息)

2、看完後,學生交流感想。

(鼓勵學生像小蜜蜂一樣互相合作,共同進步)

[設計意圖]改變以往數學課只講數學知識的傳統,將課外知識與數學學習有機結合,在向學生介紹一些課外知識,增加知識量的同時,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再加以教師適時的品德教育,使整節課既有一個完整的情境,又充滿人文色彩。

二、利用舊知,學習新知

談話:根據課件提供的小蜜蜂只數的信息,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將學生所提問題按解決方法的不同分成用加法解決的一組和用減法解決的一組,爲後面分組解決作準備)

1、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

談話:要求保育員和清潔工一共有多少隻,應怎樣列式呢?應怎樣計算呢?

(1)學生列出算式,老師指出這是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

(2)先獨立思考計算的方法,再小組交流。

(3)全班彙報,展示不同的方法。

(4)算法比較:說出最喜歡哪種算法及理由

小結:做這道題時很多同學都喜歡用學過的兩位數加一位數和兩位數加整十數的知識,把題中的一個兩位數分成一個一位數和一個整十數,讓它們分別和另一個兩位數相加,最後再將兩個結果加起來的方法進行計算。

(5)練習:侍從和衛兵一共有多少隻?學生獨立完成並簡單的說一說口算方法。

2、口算兩位數減兩位數

談話:要求保育員比清潔工多多少隻,應怎樣列式呢?應怎樣計算呢?

(1)學生列出算式,老師指出這是口算兩位數減兩位數。

(2)先獨立思考計算的方法,再小組交流。

(3)全班彙報,展示不同的方法。

(4)算法比較:說出最喜歡哪種算法及理由

小結:做這道題時很多同學都喜歡用學過的兩位數減一位數和兩位數減整十數的知識,把題中的一個兩位數分成一個一位數和一個整十數,用被減數依次減去的方法進行計算。

(5)練習:衛兵比侍從多多少隻?學生獨立完成並簡單的說一說口算方法。

[設計意圖]將本節課的學習重點分爲兩部分進行,可以有效地減弱學習的難度,更重要的是在學習方法上給予良好的指導,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引導他們充分利用知識的遷移規律探索和學習新知識。同時體現出算法的多樣化和算法優化。鼓勵學生用不同的`算法解決問題,只要有道理就給予肯定,保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激發了他們積極主動探究解決方法的願望。面對衆多的方法,不僅僅是讓學生知道,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合理有效的方法,所以對衆多方法進行比較和算法的優化,幫助學生掌握口算方法。

三、掌握方法,鞏固應用

談話:剛纔我們提出了許多問題,但有些還沒有解決。現在我們也像蜜蜂王國裏的小蜜蜂一樣,小組同學分工合作,每人做一道,看哪個小組能在最短的時間裏最準確地做完這些題目。

(解決剛纔提出的衆多問題中還未解決的問題)

[設計意圖]還原情境中的內容,讓學生小組分工合作解決問題,親身體驗合作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將品德教育落到實處。關注學生是否已紮實掌握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方法,在鞏固應用中進一步提高計算的準確率和速度。

四、梳理知識,總結昇華

談話: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了蜜蜂王國,瞭解了許多有關蜜蜂的知識。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呢?

[設計意圖]對本節課的學習做一個簡單的回顧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識網絡,整理學習思路,掌握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方法,爲後面的學習打好基礎。

國小二年級數學下冊的教案 篇九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83頁例1。

【教學目標】

1.會進行時、分、秒之間的簡單換算。

2.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和與人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3.結合具體情境進行德育教育。

【教學重點】

時、分、秒之間的換算。

【教學準備】

課件,答題卡。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教師:同學們,我們學過哪些時間單位?(時、分、秒)關於時、分、秒的知識你都知道些什麼?(學生自由說,針對性地板書1時=60分,1分=60秒)

對於時、分、秒,同學們積累了這麼多的知識,真能幹!今天這節課,我們就用一用這些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二、教學新課教學例1

(1)瞭解跑得快慢與時間長短的關係

教師:同學們,喜歡看比賽嗎?烏龜、兔子和小狗它們三個要進行一場跑步比賽。瞧,比賽開始了。

課件播放:第一次比賽情景,並出示比賽成績表。烏龜小兔小狗2400秒80秒85秒

教師:誰得了第一?爲什麼?

小結:誰跑得快,誰用的時間就少。當時間的單位統一時,我們很容易看出誰用的時間少,誰跑得快。

(2)時、分、秒之間的換算

教師:小狗得了第2名,它可不服氣,要求再比一次,於是它們三個又進行了一次比賽。

課件播放:第二次比賽的`情景:小兔中途睡着了。

教師:同學們,猜一猜,它們誰跑得快,可能最先到達終點呢?(學生自由說,教師結合情景進行德育教育)

教師:到底誰跑得快?聽聽它們自己是怎麼說的。

烏龜:我跑了1時。小兔:我跑了3分。小狗:我跑了120秒。

教師:聽了它們的話,到底誰跑得快呢?好比較嗎?你能想出辦法讓別人一眼就能看出誰跑得快嗎?

(3)組織交流彙報

教師:誰來說給大家聽?

學生:1時=60分,120秒裏面有兩個60秒,是2分,小狗用了2分,小兔用了3分,烏龜用了60分,小狗跑得最快。

教師:還有其他的算法嗎?

小結:當時間的單位不統一時,我們不容易直接比較出它們的大小,如果把單位換算一致了,就很容易比較出它們的大小了。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科書第112頁課堂活動第2題。

(2)判斷對錯。

①2分7秒=27秒

②1時25分=125分

③90分=1時30分

(3)比一比。

①誰跳得快?在( )裏畫?。小紅跳100下繩用了40秒。( )小蘭跳100下繩用了1分5秒。( )

②誰拍得快?在( )裏畫?。小明拍100下球用了1分10秒。( )小剛拍100下球用了65秒。( )

③誰踢得快?在( )裏畫?。小麗踢100個毽用了120秒。( )小江踢100個毽用了1分25秒。( )

(4)下面是60米跑的成績,請給他們排名次。姓名小剛小紅小麗小明小勇時間1分35秒90秒1分40秒2分1分20秒名次

四、課堂總結

教師:今天你學到了什麼?你有哪些收穫?還有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