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中班科學教案(精品多篇)

中班科學教案(精品多篇)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一

一、活動目標

(一)嘗試移動光源的位置,讓影子舞動起來。

(二)喜歡探索影子的動態變化,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活動重難點

(一)重點:瞭解影子會舞動的原因。

(二)難點:初步感知光源移動的方向與影子跳舞的關係。

三、活動準備

(一)光線較暗的活動室。

(二)大手電筒一隻,彩色紙剪的蝴蝶、兔子各一隻(教師教具)。

(四)彩色紙剪的兔子、小烏龜、蝴蝶、小貓若干。

(五)幼兒用書第5冊第11~12頁。

(六)教師自備活動音樂《四小天鵝》。

四、活動過程

(一)蝴蝶姐姐來跳舞。

1、黑夜舞會,激發興趣。

——森林裏要舉行黑夜舞會了,可小兔子不會跳舞,於是,它請來了一個小幫手。誰來了?

2、教師出示蝴蝶,幼兒進行猜測。

——這是誰?你猜蝴蝶是怎麼跳舞的?

3、教師操作。

——這是一隻蝴蝶,它在手電筒、膠水和白紙的幫助下,能在紙上跳舞哦!(教師演示蝴蝶跳舞,但並不講解具體的方法。)

——蝴蝶跳得好嗎?小兔子也來學一學跳舞吧!

(二)小兔學跳舞。

1、幼兒初次探究。

——請小朋友每人拿一隻小兔子,在手電筒、膠水、白紙的幫助下,試一試,讓你的小兔子也來“跳舞”吧!(自由探索,嘗試發現小兔子跳舞的祕密。)

2、交流分享。

——你的兔子會跳舞了嗎?誰願意表演給大家看?(請個別幼兒展示。)

——這兩隻兔子都會跳舞嗎?這是爲什麼?它們有什麼不同?(教師同時展示“會跳舞”和“不會跳舞”的小兔子,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小兔子“跳舞”的祕密。)

3、教師小結:要讓小兔子跳舞,小兔子的四肢和白紙之間必須有一定的距離,不能緊緊地粘在一起,只要將小兔子身體的中心部分粘上即可,其餘不用粘上。

(三)跳舞的祕密。

1、幼兒第二次探究。

——請你再去試一試,讓你的小兔子跳起舞來吧!看看誰的舞蹈動作多!

交流分享。

——你的小兔子會跳哪些動作?你是怎麼做的?你還發現了什麼?

——兔子爲什麼會跳舞?(教師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想法大膽表述。)

(四)黑夜舞會。

1、幼兒再次嘗試,跟隨音樂《四小天鵝》進行表演。

——小兔子跳得那麼棒,小貓、小烏龜們也想來跳舞了,讓我們帶着它們一起參加黑夜舞會吧!

中班科學教案 篇二

活動目標

1、瞭解各種蘑菇的名稱、外形特徵,認識各種各樣的蘑菇。

2、知道有些蘑菇是有毒的,不能吃,初步學會分辨有毒蘑菇及食用菇。

3、培養幼兒樂於參加探索遊戲活動的興趣。

4、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對蘑菇見解。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各種各樣的蘑菇;分辨有毒蘑菇及食用菇。

活動準備

1.兔媽媽頭飾一個,兔寶寶頭飾幼兒人手一個。

2.選擇一處室外草地,設置草地場景,草地上散落各種蘑菇圖片。

3.香菇實物若干(乾的和鮮的兩種),各種乾燥過的食品,如木耳、海帶、金針菇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老師:“今天我們來玩採蘑菇。老師當兔媽媽,小朋友當小兔,我們一起到山上去採蘑菇。”

二、認識蘑菇

1、教師出示各種蘑菇的圖片,結合幼兒用書,讓幼兒觀察蘑菇的外形。

2、教師給幼兒講解蘑菇的基本知識。

三、討論

1、教師引導幼兒回憶自己吃過的蘑菇類食物,如平菇、金針菇、香菇等。

2、教師請幼兒說說,自己最喜歡吃哪種蘑菇。

四、玩遊戲

1、教師要幼兒一起來玩採蘑菇的遊戲。教師當兔媽媽,把畫有蘑菇的卡片分散放在室外的草地上,請幼兒當小兔去採蘑菇。在草地上撿起一張卡片就算採摘了一朵蘑菇。

2、在採蘑菇的時候,幼兒一定要仔細分辨有毒的蘑菇和沒有毒的蘑菇,有毒的蘑菇幼兒就不要摘。等小兔子摘完沒有毒的蘑菇後,由兔媽媽統一把有毒的蘑菇摘走。

3、幼兒在採摘蘑菇的過程中,教師請幼兒分散地找蘑菇採摘。

教學反思

教學成功之處:我以兔媽媽帶寶寶們到山上採蘑菇的遊戲導入活動,一開始就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及興趣,在這一過程中我激發了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熱情,一下子拉近了孩子與老師的距離,把幼兒帶入了寬鬆和諧的氣氛中去,幼兒很快進入角色。這一環節的展開,幼兒和老師都起到了熱身的效果。第二環節,認識蘑菇,大部分孩子都投入到了自己的角色中,注意力一直被吸引,積極性相當高,通過教具的操作,孩子們一直在用所有的感官參與活動!他們看着、聽着。第三環節,多數孩子能按討論要求說出自己喜歡吃的蘑菇,第四環節,採蘑菇是幼兒學習知識的實際運用。

改進之處:1.認識蘑菇這一教學環節,可以讓班上語言表達能力強,認識部分常見蘑菇的幼兒先講講,然後教師再講。2.討論環節,分組的時候幼兒表達能力強和較差的要進行搭配。3.採蘑菇環節,由於幼兒積極性強,興趣濃,分組遊戲秩序需要進一步規範。

小百科:蘑菇廣泛分佈於地球各處,在森林落葉地帶最爲豐富。食用蘑菇是理想的天然食品或多功能食品。迄今爲止在全世界食用最多的食用蘑菇,學名爲雙孢蘑菇,通稱爲蘑菇。

中班科學教案 篇三

活動背景:

在一次午餐吃水果活動中,一小朋友拿着手裏的香蕉來問我:“老師,這香蕉裏面黑黑的、一點點的是什麼?”“老師,這個可以吃嗎?”我問全班的小朋友:“你們誰知道香蕉裏面黑色的小點是什麼嗎?”有小朋友說:“這一定是香蕉快要爛了,香蕉變了顏色就不能吃了。”馬上有小朋友說:“不對,這是香蕉的種子,我爸爸教過我的”我肯定並表揚了這個小朋友。看着小朋友將信將疑的神態,我設計科學活動“找種子”,讓幼兒通過操作觀察,瞭解種子的奧祕,萌發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目標:

1、通過各種活動,知道水果、蔬菜等都有種子。

2、對種子產生探索興趣,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萌發對科學、對大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準備蘋果、香蕉、橘子、西瓜、南瓜、西紅柿、葡萄等水果。

2、幼兒每人一份操作紙,各種種子若干。

3、視頻轉換儀。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探索的興趣。

昨天老師帶小朋友去參觀了我們的蔬菜園地,看到了許多碧綠碧綠的蔬菜,你們知道嗎?這些蔬菜是由什麼長出來的嗎?

老師總結:這些蔬菜是由一顆顆小小的種子長出來,我們平時吃的水果也是由種子發芽的結果的。

(評析:從幼兒熟悉的生活經驗入手,引出課題,顯得自然而親切,一個小小的問題,既集中了幼兒的注意力,明確了活動主題,又增強了學習興趣。)

二、找種子

1、師:今天,老師爲你們準備了許多蔬菜和水果,要請你們用自己的小眼睛找找看,他們有沒有種子,找到後,看一看,和同伴說一說,種子它藏在哪裏?是什麼樣?(幼兒自由探索)

(評析:在探索活動中,幼兒對種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對瓜果左看右看,有的用手摸摸,有的用手捏捏,有的用鼻子聞聞,有的交頭接耳,相互交流,每個幼兒都處於積極的探索中。)

2、幼兒交流探索的發現。

(1)、誰願意上來告訴大家你找到了什麼種子?

幼兒一:我找到了蘋果的種子。

師:我們大家來看看蘋果的種子的什麼樣子的?

幼兒:蘋果的種子是黑黑的,小小的。

(評析:教師讓幼兒找出種子並放在視頻轉換儀下進行展示。通過視頻轉換儀放大了種子,幼兒很清晰、明確地觀察了種子的外形特徵。)

幼兒二:我找到了西瓜的種子。

師:西瓜的種子是什麼樣子的?

(評析:當幼兒看見西瓜的種子的時候很興奮,原來西瓜的種子就是我們在超市裏買到的西瓜籽,它可以吃呢。)

用同法和幼兒一起觀察橘子、黃瓜、西紅柿、葡萄的種子。

(2)、師:有誰找到香蕉的種子嗎?

幼兒一:香蕉是沒有種子的。

幼兒二:我找到香蕉的這個小黑子。

師:其實香蕉它也有種子,這些小黑點就是它的種子,只不過是他們退化了,現在的農民伯伯非常聰明,用科學的方法不用種子也能種香蕉,所以香蕉的種子就慢慢退化了。

(評析:香蕉的種子具有特殊性,幼兒很少了解,通過單獨提出,幼兒瞭解香蕉種子的獨特性,達到了教學目標。)

3、我們知道蘋果、黃瓜都有種子,老師告訴你們,除了這些,還有許多瓜果、蔬菜都有種子,小朋友以後長大了就會慢慢知道了。

(評析:在本次探索活動中,幼兒積極討論,主動詢問,瞭解了各種瓜果蔬菜的種子的特徵。)

三、操作活動:種子和果實匹配。

1、師:老師爲小朋友準備了小卡片,上面有各種果實,旁邊有各種種子,請你們給這些果實找種子,找到後把種子貼在果實的下面。

(評析:教師爲幼兒設計一份記錄表格,表格的上面是各種果實,考慮到種子的外形特徵,教師在下面用雙面膠帶貼着,幼兒找到種子後就可以把種子貼在膠帶上,這樣方便了展示。)

2、幼兒交流活動結果,並且請集體檢查操作結果的正確。

師:誰願意上來告訴大家你的發現?我們一起看看他找的種子對不對?

(評析:幼兒從感知到接受、理解,而教師設計這一環節,不但能檢查幼兒的學習的結果,還使幼兒學習知識得到進一步的鞏固。)

四、活動延伸:

1、種子發芽實驗。

3、種子貼畫。

中班科學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瞭解認識不同材質的杯子,並滲透環保知識。

2、引起幼兒的探究慾望,鼓勵幼兒動手操作。

3、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及創造能力。

4、探索、發現生活中杯子的多樣性及特徵。

5、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重點難點:

認識不同材質的杯子,滲透環保知識。

教學準備:

各種杯子、彩色面泥、托盤

教學過程:

一、欣賞杯子師出示杯子

師:這是什麼?它們是什麼樣子的?用什麼做的?

二、引導幼兒自由探究、觀察,通過看、說對不同的杯子初步感知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許多的杯子寶寶,看一看,你最喜歡哪一種(掀去蓋布,幼兒充分觀察)請你們跟你旁邊的好朋友輕輕地說一說(幼兒交流)

2、請個別幼兒說一說你最喜歡哪一個杯子。

通過比較認識杯子並給杯子分類包括外表、花紋、大小、質地、高矮等多次出示不同的兩個杯子讓幼兒比較他們有什麼不一樣?包括外表、花紋、大小、質地、高矮等幼兒給杯子分類。(教師巡迴指導,個別提問:你是怎麼分的?)小結:這些杯子都不一樣,有的杯子高,有的杯子矮;有的杯子有把子,有的杯子沒有把子;有的杯子是綠色,有的杯子是紅色;有的杯子是塑料的,有的杯子是玻璃的;有的杯子是陶瓷的,有的杯子是搪瓷的玻璃杯、瓷杯容易碎,搪瓷杯容易脫落,所以我們要輕輕拿、輕輕放。

三、介紹幾種特殊的杯子、認識一次性紙杯和一次性塑料杯

(出示一次性紙杯和塑料杯)

1、提問:一次性杯子有什麼好處呢方便、衛生,你覺得用紙杯和塑料杯哪個更好爲什麼? (請個別幼兒說)分析紙杯與塑料杯對環境的影響。

2、師:是不是用所有的一次性杯子都很衛生呢?

引導幼兒說出塑料杯會造成二次污染,而紙杯卻可以再次利用。讓幼兒知道要利用對人類環境有利的物品,要學會保護環境。請小朋友看看這個杯子下面有一條長長的線,還有插孔,這是什麼杯子呢>(電熱杯)

3、師演示用電熱杯燒水。

4、認識保溫杯。

(依次出示玻璃保溫杯、不鏽鋼保溫杯,讓幼兒觀察)介紹:一種是玻璃保溫杯,它是由雙層玻璃構成的,雙層玻璃中間是真空的,熱水就不容易變冷了。還有一種是不鏽鋼保溫杯,是由不鏽鋼加上真空層做成的盛水的杯子,頂部有蓋子,真空絕熱層能使裝在裏面的水延緩散熱,達到保溫的目的。

小結:杯子世界真奇妙,有這麼多可愛好看的杯子。

四、想象和製作杯子

今天請小朋友們來當聰明、能幹的設計師,設計出你最喜歡的杯子。幼兒動手製作杯子。

1、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杯子。(怎麼做的什麼形狀、色彩有什麼用處?)

2、展覽幼兒製作的杯子。教學評析本次活動主要是讓幼兒在觀察、探索、交流的基礎上認識不同材質的杯子,並瞭解相關的環保知識。

教學反思:

讓孩子們能更深一步地瞭解杯子,到活動延伸部分我又跟孩子們一起認識《科學》課本上的幾種杯子:電熱杯、保暖杯、燒杯和量杯及他們的用途。

通過學習《杯子》,讓孩子們總結出外出旅行時應該選擇輕便、不易碎的、有帶子的杯子較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這些杯子時應學會愛護杯子,甚至有個別小朋友還建議說使用木杯環保,對身體有益呢!

小百科:杯子,(一種專門盛水的器皿)從古至今其主要功能都是用來飲酒或飲茶。在古代喝茶的杯子被稱爲蓋碗。基本器型大多是直口或敞口,口沿直徑與杯高近乎相等。

中班科學教案 篇五

活動目標:

1、嘗試不同的玩法,瞭解管子的輸送作用。

2、在觀察操作中,探索各種彎管的作用,發現能使球轉彎的祕密。

3、願意參與探索活動,大膽交流自己的探索發現。

活動準備:

管子、乒乓球、球門、各類小玩具、設計圖、水、水盆、音樂。

活動過程:

一、經驗導入

問:你們在哪裏見過這些管子?

小結:管子無處不在。今天我們就和管子玩遊戲。

二、管子游戲

1、玩法提示:讓小玩具和管子一起玩,讓小玩具從管子的這頭進去,從管子的那頭出來。

2、幼兒探索不同的玩法,嘗試運用多種材料。

3、發現交流。

幼兒個別介紹自己不同的玩法,並上前演示。

4、小結

(1)管子平放,可以通過用力讓小玩具出來。

(2)管子擡高,不用力也能讓小玩具直直的出來。

三、“轉彎射門”遊戲

1、提出要求,介紹玩法:“轉彎射門”。

2、介紹、認識管子的好朋友:各種接頭管。

3、幼兒探索、嘗試用多種接頭管進行“轉彎射門”。

4、探索交流,活動小結。

四、“管子設計師”

1、出示設計圖,引導幼兒觀察。

問:用了幾根管子?你從哪裏看出來?

2、共同合作,(分成2組)嘗試看圖示設計連接水管。

3、集體驗證,通水試驗,分享成功!

中班科學教案 篇六

活動目標:

1、經過動手做小實驗,初步體驗量的守恆。

2、懂得做實驗後獲得的結果纔是正確的結果。

3、能與同伴友好合作地進行實驗。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有從杯中倒水的經驗。

2、物質準備:――教具:一粗一細兩個杯子,裏面分別裝有不一樣水位的水。

3、――學具:粗細不一樣的杯子若干(數量各爲幼兒人數的一半,其中粗杯子裏盛有蘭色的水,細杯子裏盛有紅色的水),粗細不一樣空杯子若干(數量爲幼兒人數的一半)。

活動過程:

一、哪個多哪個少

――教師(出示粗細不一樣的杯子):這兩個杯子一樣嗎哪兒不一樣

――引導幼兒發現杯子有粗有細。

――教師:杯子裏面有什麼你覺得杯子裏的水一樣多嗎哪個多哪個少呢你是從那裏看出來的

――鼓勵幼兒大膽地表述自我的想法。

二、思考實驗方法

――教師:我們能用什麼方法證明你猜得對不對呢

――鼓勵幼兒思考,並提出提議。師幼歸納多種方法,並引導幼兒分析這些方法中哪些可行,哪些方法有難度,此刻沒辦法做。鼓勵幼兒發現藉助空的第三隻杯子能夠了解兩杯水是否一樣多。

三、幼兒操作活動

――兩位幼兒共同做實驗,一人拿一杯水,然後再取一個空杯子。先猜猜兩杯水是否一樣多,誰多誰少,然後再實驗。

――教師觀察指導,瞭解幼兒的實驗方法。

如,方法一:一幼兒先將自我杯子中的水倒入空杯中,做一個標記後把水倒回去。另一個幼兒幼兒再把自我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比較水位與標記的高低:

方法二:一幼兒在自我杯子的水位處作標記,然後把水倒入空杯中,另一個幼兒將自我杯中水倒入做標記的杯子中,比較水位與標記的高低。

方法三:如果幼兒取的空杯與其中某幼兒的一個杯子一樣大小,則能夠讓另一幼兒把自我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兩杯水放在一齊直接比較水位的高低…

――提醒幼兒實驗時注意慢慢倒入,不要將水潑出來。同時要將杯中水全部倒完。

四、我們的實驗結果。

請幼兒介紹實驗的結果,引導幼兒發現,光用眼睛看,結果不必須正確,要經過實驗才能明白正確的結果。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七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自由探索活動了解紙的特性,感知不同的紙有不同的用處。

2、培養幼兒探索的興趣和愛惜紙張,變廢爲寶,尊敬勞動人民的情感。

二、活動準備:

師生共同收集各類紙,剪刀、筆、水等

三、活動過程:

(一)各種各樣的紙

1、看一看、摸一摸。我們身邊都有哪些不同的紙?(引導幼兒用眼睛觀察顏色的不同並用手觸摸感覺光滑與粗糙。)

2、折一折、吹一吹。(引導幼兒發現紙的硬軟及厚薄不同)

3、]撕一撕,比一比。(引導幼兒觀察哪種容易撕破及撕紙過程中紙的變化。)

4、說一說,你還見過哪些紙?

(二)水中的紙娃娃(分組活動)

1、通過自由探索,看一看,比一比,什麼紙會吸水?什麼紙不會吸水?爲幼兒準備各種各樣的紙張,讓幼兒將各種各樣的紙張放入水中試一試,看看哪些紙溼了,哪些紙不會溼。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幼兒分類,並作記錄。

2、比一比:教師爲幼兒準備同樣大小的各種紙張,讓幼兒將紙分別放入水中,比一比什麼紙吸水快,吸水強?

3、比一比:鼓勵幼兒將紙折成各種各樣的船,放入水中,看哪艘船在水中停留的時間最長?

(三)交流討論,分享同伴的經驗。

引導幼兒交流探索的過程與結果,探索紙的用處,交流幼兒已有的經驗。

(四)情景感知體驗理解。

觀看錄象,向幼兒介紹紙的發明者,造紙的過程,激發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和對科學家的崇敬之情。

說一說:我們應該怎樣愛惜紙張?

(五)好玩的紙製體育玩具。

教師提供多種紙製玩具,有紙棒、紙球、報紙等,讓幼兒自由選擇玩具,進行探索創新,教師鼓勵幼兒想出不同的玩法。

教師引導幼兒合作玩。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八

活動目標:

1.通過品嚐、觀看、製作的活動,初步感知海帶的一些特徵。

2.讓幼兒運用各種感官、動腦、動手,在操作中能體驗到探索的樂趣。

3.激發幼兒對海帶的喜愛之情,教育幼兒要多吃海帶。

活動準備:

幻燈片、涼拌及水發海帶、小碗、牙籤、毛巾、剪刀、盤子等。

活動過程:

(一)嘗一嘗

1.教師在每個小組放一些涼拌的海帶,幼兒品嚐。

教師帶領幼兒進入活動室,看,這裏有什麼呀?這裏有很多燒好的海帶,你們想嚐嚐嗎?現在請小朋友找一個空位置,每人拿一個碗和牙籤,去嚐嚐吧。

2.說說海帶的味道。

剛纔你吃了什麼?味道怎麼樣?

(二)看一看,說一說

1.瞭解海帶的生長環境。

(1)小朋友吃了海帶,有誰知道海帶它是長在哪裏的呢?

(2)幼兒交流。

(3)觀看幻燈片一,知道海帶是長在海里的。

2.瞭解海帶的基本結構。

(1)大海是怎樣的?(觀看視頻)

(2)爲什麼海水沒把海帶沖走呢?

(3)幼兒觀看幻燈片二,發現祕密。

(4)教師小結:海水很大,但海帶有許多的根,這些根就像爪子一樣,讓海帶長在岩石上,防止海帶被海水沖走。

3.瞭解海帶的打撈與曬乾。

(1)海帶又是怎樣從海里來到我們這兒的呢?

(2)幼兒交流。

(3)觀看幻燈片三,教師講解,幼兒瞭解海帶從海里打撈到曬乾的過程,從中感受漁民的辛苦。

4.爲什麼要吃海帶?

海帶的營養很豐富,吃海帶對我們的身體有很多好處,可以讓我們小朋友長得更高,所以小朋友要多吃海帶。

(三)做一做

1.教師出示一些海帶的菜餚,幼兒欣賞。

海帶能做出各種各樣的菜呢,看有一條一條的海帶絲、一片一片的海帶片、還可以做海帶結、把它捲一捲做成海帶卷呢。

2.瞭解製作的方法。

(出示水發海帶)我這裏就有一根從海里打撈上來的海帶,你們看它長的怎麼樣?老師想做一盤海帶結,怎麼做呢?教師示範海帶結的做法。

3.幼兒學做小廚師,做海帶絲、海帶片、海帶結等。

我們來舉行一個海帶大宴會吧,請小朋友都來做做小廚師,動動手去把又長又大的海帶做成一盤盤的菜餚。

幼兒製作海帶菜餚,在操作中幼兒感知海帶的光滑及氣味。

教師巡迴指導,啓發幼兒做出不同的菜餚,同時幫助能力差的幼兒,提醒幼兒注意用剪刀的安全。

4.讓幼兒把自己做的海帶菜餚給同伴看,最後送到食堂加工,中餐時品嚐。

中班科學教案 篇九

目的:

學習用實驗的方法瞭解溶解的現象,知道有的東西放在水裏會溶解,有的不會。

教學難點:

幫助幼兒理解掌握溶解的現象。

課前準備:

1 若干盛器及小米,沙子,方糖,豆豆,味精,紅糖粉。

2 溫水,小口杯,小勺,糖,鹽,橘子草莓奶粉等飲料粉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以遊戲活動引入主題。

1玩遊戲"做客"老師以主人的身份說:小客人請進,請喝水。

2幼兒品嚐糖水和鹽水,引導幼兒說說水的味道。

T:小朋友水好喝嗎?

C:水甜甜的很好喝。C:老師我的水是鹹的不好喝。

T:怎麼有的小朋友說水是甜的有的是鹹的呢?

C:因爲甜的水裏有糖。

T:糖在哪呢?

C:對啊,糖在哪呢?C:糖在水裏不見了。C:我知道,糖溶了。

T:那鹹的水呢?

C:是鹽。C;鹽也是不見了,溶了。

T:小朋友說甜的水和鹹的水裏放了糖和鹽,那糖和鹽在哪呢?是不是溶了呢?現在老師做個實驗。

3老師示範小實驗:糖和鹽不見了。

T:小朋友看,老師把糖放進水裏糖在嗎?

C:在,糖在水底呢?C:怎麼糖不會不見呢?C:有一點糖不見了。老師你搖一搖C:用筷子攪動,媽媽做糖水給我就是用筷子攪動的

T:好,我用筷子來攪一攪看看有什麼變化。

C:哦,糖越來越小了,C:糖不見了。

T:糖到哪去了呢?

C:沒有了。C;跑到水裏去了?

T:糖在水裏就會不見了,這是糖"溶解"了。那鹽呢?

C:鹽也是溶解了。C:糖和鹽溶解在水裏就成了糖水和鹽水了。C:那放進奶粉就成牛奶了。.。.。.

二, 幼兒實驗活動。1提出問題,幼兒設想,老師做集體記錄。

T:除了糖和鹽,小朋友還知道哪些東西也會溶解呢?

C:棒棒糖,砂糖,雪糕,冰棒,紙,湯勺。.。.。.會溶解。相片,筆,鞋子, 花, 小動物,布娃娃。.。.。.不會溶解。

T:那小朋友看老師這些東西哪些是會溶解的哪些是不會溶解的呢?

2幼兒根據提供的材料進行猜想並記錄。

C;"我想沙子會溶解,""方糖也會溶解""豆豆不會溶解"。.。.。.

T:請小朋友把你的猜想記錄在你的記錄紙上。

C;"老師我猜想味精不會溶解,""我認爲沙子不會溶解""我猜小米會溶解,這樣它纔會變成米飯的"。.。.。.

T:是不是這樣呢?請小朋友拿實驗材料一一試一試。

3幼兒做實驗驗證猜想,並記錄實驗及發現。幼兒1那起方糖放進水中,看了看說"老師我的方糖不會溶"幼兒2也那起方糖放進水中,並用筷子攪拌後他發現方糖變小了,且越來越小至不見了,他高興得直喊了起來,"哦方糖溶解了" 幼兒1見了也拿起筷子進行攪拌,結果方糖也溶解了。實驗中小朋友還發現紅糖比方糖溶得快。

4幼兒講述實驗過程及發現。

三, 延伸活動:

1製作飲料。

T:小朋友在剛纔的實驗中已經知道糖放在水裏溶解後就變成了糖水,那如果把橘子粉,草莓粉,等飲料粉放在水裏會變成什麼呢

C:"會變成飲料""變成草莓飲料""變成橘子水"。.。.。. T:我們現在就來製作飲料。幼兒動手做飲料。"老師我做好了。是草莓水,甜甜的""我也做好了是橙汁"他的冰糖還沒溶呢,太慢了"。.。.。.

2提出新的問題:溶解的快和慢。

階段:二

教學目的:

知道物體在水中有的溶解得快,有的溶解得慢。

教學重點:

理解物體溶解有快慢之分。

課前準備:

白糖,冰糖,溫水,小勺,口杯。

教學過程:

一, 回憶製作飲料的過程,引入活動主題。T:。.。.。.爲什麼有的小朋友做橙汁飲料,很快就能喝到了。而做冰糖水的卻很慢才喝到呢?C:"因爲橘子粉小小的""橘子小,冰糖大""橘子是粉粉的就溶得快""冰糖硬硬的就溶得慢""冰糖是一塊一塊的,所以溶得慢""冰糖多"

二,幼兒猜想,並做記錄。T:是不是冰糖多,硬,就溶得慢呢?老師這裏有白糖和冰糖,它們都一樣是硬的,也一樣多,你們猜誰溶得快呢?C:白糖溶解得快/冰糖溶解得快。.。.。.

三幼兒動手實驗驗證猜想,並記錄實驗結果。T:小朋友一起來試一試。看誰溶得快。C:(先放白糖,溶解後再放冰糖)老師,我不知道誰溶得快,誰溶得慢。C:先放冰糖溶了一會兒後,再放白糖);老師,是冰糖溶得快。C:白糖和冰糖同時放)老師,是白糖溶解的快,它放進去一會兒就不見了。T爲什麼有的說是白糖,有的說是冰糖呢?小朋友想想,要比較兩個的快慢,要怎樣比呢?C:"先放白糖再放冰糖""不對。要象我們比身高一樣兩個站在一起才能比""我也是這樣想""我也是"。.。.。.幼兒一致確定後採用此方法再次進行實驗。最後得出白糖溶得快。

四, 幼兒互相交流,講述實驗結果。教師記錄。

階段:三

教學目的:

探索使用各種方法使冰糖溶解得快些。

教學重點:

學習使用各種方法讓冰糖溶解得快點。

課前準備:

冰糖,水(溫水,熱水)攪拌器(筷子,湯勺)玻璃杯,小錘子, 乾淨布塊。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以猜想活動引入主題。

1 教師出示冰糖,提出問題:

T:上次活動小朋友得出冰糖比白糖溶解得慢,爲什麼它溶得慢呢?

C:"因爲冰糖是一塊塊的""冰糖比白糖大""冰糖硬硬的""白糖是一粒粒小小的所以就溶解得快"。.。.。.

T:小朋友想想用什麼方法能讓冰糖也溶得快起來呢?

C:"把冰糖變得 像白糖一樣小就溶得快了""對,把它打碎,變小小的""我用熱的水,冰糖就能很快的溶了,我媽媽就是這樣做的""還可以把冰糖水拿去煮,它就溶得快"。.。.。.

2 小朋友自由發言,提出自己的猜想,並把想出的方法和所用的工具畫出來。

二 幼兒分組實驗,老師參與到實驗中,鼓勵幼兒大膽使用自己想出的方法和工具。

T:小朋友都想出用各種方法來讓冰糖快些溶解,那到底行不行呢,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吧。幼兒分組實驗,老師觀察並記錄幼兒實驗的方法,工具,語言,步驟及記錄,隨機指導幼兒。

三 幼兒互相交流,講述實驗的結果和方法。

活動反思:

溶解的主題很受小朋友的喜歡,因爲實驗中溶解的物體不斷的發生變化,不斷的變小,變細,消失,甚至會起泡泡,這引起了幼兒探索的興趣,爲了讓幼兒更直接明瞭的觀察到溶解的現象,實驗選擇透明的器皿,讓幼兒一目瞭然看到溶解的過程,並選擇較易溶解和溶解速度對比強烈的材料進行實驗。有效的幫助幼兒掌握理解溶解的有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