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小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

國小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

國小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課文。

2.結合資料理解詩歌意思,感受文天祥在詩中所表現出來的崇高氣節。

3.理解課後兩組詩句的意思。

4.認識一個生字,學會兩個生字。

教學重點

1、通過閱讀理解課文,感受文天祥寧死不屈的堅定的高尚情操。

2、有感情朗讀並背誦這首詩。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準備:

1、查閱有關文天祥的資料。

文天祥生平簡介

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號文山,1236年生於江西廬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鄉富田村。其父愛讀書,也很重視孩子們的學業,設法聘名師就教。文天祥無論寒暑都要在貼滿格言警句的書齋中與弟弟一起誦讀、寫作、談古論今。18歲時,文天祥獲廬陵鄉校考試第一名,20歲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鷺洲書院讀書,同年即中選吉州貢士,隨父前往臨安(今杭州)應試。 在殿試中,他作御試策切中時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負,被主考官譽爲忠君愛國之心堅如鐵石,由理宗皇帝親自定爲601名進士中的狀元。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簡介作者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號文山,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二十歲考中狀元,官至右丞相兼樞密使。祥興元年(1278年)冬,在廣東潮陽兵敗被俘。元將勸他寫信招降張世傑,文天祥拒絕。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始終堅貞不屈,被元軍殺害。其作品有《正氣歌》、《指南錄》、《過零丁洋》、《 文山先生全集》等。

三、簡介寫作背景

1278年,文天祥率兵與元軍作戰於廣東潮陽一帶,不幸在五坡嶺被俘。元軍把文天祥囚於船上,元將勸他寫信招降宋將張世傑,文天祥拒絕。經過零丁洋時,他面對浩渺滄海,感慨國家命運,於是寫下了這首詩以表明自己的心志。

四、學生聽讀範讀錄音,強調學生注意朗讀節奏、重音及感情基調。

五、教師進行適當的朗讀提示。

六、學生嘗試有感情地朗讀詩文,感知詩文主要內容。

七、指名個別學生朗讀,師生對其朗讀進行適當點評。

八、學生齊讀詩作,增強對詩歌內容的感知。

九、組織學生結合課本註釋,逐句閱讀理解詩作,引導、幫助學生說說詩文的大意。

1、首聯回顧了詩人怎樣的經歷?

明確:一是讀經書入仕途(狀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戰鬥了四年。

參考譯文:我這一生辛辛苦苦,靠着精通一種經書,並通過考試才進入了政界,可是卻在兵荒馬亂中渡過了四個年頭。

2、頷聯風飄絮雨打萍比喻什麼?

明確:風飄絮比喻國家命運慘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參考譯文:祖國的大好河山被敵人踐踏得支離破碎,象被狂風吹散的柳絮一樣;自己的一生動盪不安,象被風吹雨打的浮萍一樣浮沉不定。

3、頸聯兩個惶恐,兩個零丁各有什麼含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前者各表地名,後者各表心緒。表達對抗戰局勢的憂恐不安和對自身處境的自憐、哀怨。

參考譯文:兵敗撤退渡過惶恐灘時,與部下談起那些危難經歷,心中惶恐不安;而今身陷敵手,將士們死的死,散的散,隻身被押解渡過零丁洋,更感到孤苦零丁。

4、尾聯表明了詩人怎樣的氣節?

明確:表明詩人捨生取義的決心,充分體現了他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的崇高民族氣節。

參考譯文:人生自古誰無死,我寧願讓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永照史冊,也決不屈服於敵人的刀下!

教師小結: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千古傳誦的名句,是詩人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譜寫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讚歌。確是一首動天地、泣鬼神的偉大愛國主義詩篇。

十、品味探究:你最喜歡這首詩中的哪一句?試說說自己的看法。

十一、拓展延伸

推薦學生課外閱讀《正氣歌》,感受文天祥高尚的節操。

十二、鞏固練習

1、《過零丁洋》一詩押韻,韻腳是。

2、《過零丁洋》前三聯與尾聯在感情格調上有何區別?

十三、作業

1、熟誦並默寫這首詩。

2、課外積累與人生自古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類似的表達愛國、壯志的詩詞名句。

國小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 仔細觀察一幅剪紙作品,看懂作品的內容。

2. 展開豐富的想象,編一個合理的故事,並把這個故事寫下來。

3. 要求內容具體,敘事詳略得當。題目自擬。

教學重點:培養觀察和想象能力,交代清楚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以及經過。蘇教版國小語文六年級上冊習作4教案教學設計精品

教學難點:表達通順、連貫。

作前準備:準備一些精美的剪紙作品。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回憶課文《姥姥的剪紙》,導入新課。

1.還記得我們學過的《姥姥的剪紙》嗎?誰來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2.看老師帶來的幾幅剪紙作品。(實物投影)

3.請分別給這些作品取個好聽的名字。

4,剪紙是我們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把剪子一張紙,就能創造出色彩繽紛、形象生動、風格迥異、美不勝收的剪紙作品。這多麼神奇,真令人歎爲觀止!

一、看圖練說

1.仔細觀察剪紙作品,看圖練說,要交代清楚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以及經過。

2.敘述主要人物,仔細觀察人物的表情、動作、衣着打扮。

3.連起來按一定的順序說一說剪紙的內容,要求細緻具體。

三、放飛想象

1.展開想象的翅膀,想象事情的前因後果。

2.小組討論,把事情的前後經過說清楚。

3.各自展開豐富的想象,把事情連起來完整地說一說。

四、展開聯想

看着這麼精美的剪紙作品,你會聯想到什麼?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選擇學生代表交流“想象”成果。

注意:

1.剪紙的內容要按照一定的順序說;

2.把事情的前因後果說清楚;

3.說聯想。

二、對照要求,師生集體評議。

三、構思佈局,醞釀習作。

請同學們把自己編寫的故事完整地寫下來。教師巡視指導。

四、選代表交流草稿,並進行修改。

五、謄寫作文。

教後小記: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於習作4,蘇教版國小語文六年級上冊習作4教案教學設計精品,希望對你有幫助!

國小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3

教材分析

本課是冰心老人的一篇關於如何讀書的文章。課文中作者生動地回憶了幼年和少年時代讀書的經歷及多年讀書的經驗,告訴青少年“讀書好”,勉勵青少年要“多讀書,讀好書”。課文首先總說作者對讀書的感受,體會強烈;接着敘述幼年經歷,談讀書好,多讀書,說明讀書的快樂;然後以自己的讀書經歷談讀書的經驗體會:讀好書;最後概括全文的主旨: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6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引導學生理出文章的內容要點。

4.聯繫自己平時的讀書實際,加深對讀書的認識。交流自己讀過的有關書籍和蒐集的有關讀書的名言警句。

教學建議

(一)教學準備

1.預習課文,自學生字新詞,初步把握文章的內容。

2.蒐集信息,瞭解作者。

(二)教學過程

1.識字與寫字

本課要求會寫的字中“豈”“聊”容易寫錯;要求認識的字中“齋”和“煞”都是翹舌音,“滸”“覓”也容易讀錯,要注意強調。

2.閱讀教學

(1)瞭解預習情況,聯繫學生預習或讀書情況導入新課後,請同學們認真讀課文,找出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再品讀課文,想一想作者圍繞“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這一切身體會,回憶了自己幼年和少年時代讀書的哪些往事,然後逐一引導學生精讀。在精讀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抓住作者講述自己讀書體會的語句認真感悟,認識到讀者對一本書的喜好不是簡單地從個人的感情出發,而是從書中讀出歷史、讀出生活、讀出人間的喜怒哀樂。從而,使學生認識到讀書的益處。

(2)學習本文可以結合課文中所提到的各部書,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引導學生多閱讀課外書籍。

(3)以下詞語可供理解課文時參考: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有趣味。知半解: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徹。章回小說:長篇小說的一種,全書分成若干回,每回有標題,概括全回的故事內容。

3.活動提示

(1)思考與交流

“認真讀課文,找一找,作者讀了哪些書?作者是怎樣讀這些書的?你是否也讀過作者在文中所列舉的書呢?”這道題可從以下幾方面來回答:由一知半解到越來越讀懂,到越來越愛讀《三國演義》。讀文言小說《聊齋志異》及其對自己作文有幫助的事。憶自己讀《水滸傳》的過程。憶自己背《滿江紅》和酷愛古典詩詞的往事。憶讀《茶花女遺事》和對外國文學產生興趣的事。憶十二三歲時看《紅樓夢》與中年時看此書的不同感受。“說一說你對‘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的體會。”讀書好:生動的情節,鮮明的形象能激起感情,獲得美的享受;能擴大知識面;對寫作有幫助;能提高人的品德修養。多讀書:讀書的範圍要廣博,數量要多,讀萬卷書。讀好書:要對書的優劣比較選擇,能感染人,陶冶人,有助於人品,有助於寫作,擴大知識面的書是好書。

(2)拓展與運用

“與同學討論,怎樣的書纔是好書?你都讀過哪些好書,它們給你帶來怎樣的 快樂?”此題可引導學生熟讀課文,交流討論,達成共識:那些能感染人,陶冶人,有助於人品,有助於寫作,擴大知識面的書是好書。“文中作者寫自己讀書過程中或引用書中原話,或用自己的話概括書的主要內容或特點,請你們小組合作把這樣的內容找出來並試着列一個表格。”此題可引導學生結合“思考與交流”第一題來回答,或引用書中原話,或引用作者自己的話來概括書的主要內容或特點。

(3)積累

懸念:欣賞戲劇、電影或其他文藝作品時,觀衆、讀者對故事發展和人物命運很想知道又無從推知的關切和期待心情。義憤填膺:胸中充滿義憤。酷愛:非常愛好。風骨:(詩文書畫)雄健有力的風格。荒唐: (思想、言行)錯誤到使人覺得奇怪的程度。 (行爲)放蕩,沒有節制。怒髮衝冠:頭髮直豎,把帽子都頂起來了。形容非常憤怒。

4.課時安排:建議3課時。

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與解決對策《憶讀書》是冰心老人在八十年代末寫的一篇隨筆。本文以“憶”爲行文線索,記敘了自己快樂的讀書生活,讀書的感受和認識。文章看起來形很散,但有線索貫穿。學生對這樣的構文方式,把握起來會有些困難。教師引導學生理出“憶”這條線索,並抓住它研讀課文。這樣就能夠體會到作者熱愛讀書,以讀書爲快樂的情感,認識到“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的重要。

相關資料

冰心(1900~1999),現代女作家,兒童文學作家。原名謝婉瑩,筆名冰心。其父謝葆璋是一位參加過甲午戰爭的愛國海軍軍官,在海浪艦甲軍營中她度過了男裝騎馬射擊的少年生活,1921年參加了茅盾等人發起的“文學研究會”,努力實踐“爲人生”的藝術宗旨。1923年留學美國,一生創作出了許多舉世矚目聲譽不衰的小說詩文。她19歲成名,直至老年,度過80多個創作春秋,“葉裏深藏雲外碧,枝頭都借日邊紅。曾陪桃李開時雨,仍伴梧桐落後風。”用古人贊玫瑰花開季節長的詩句來比喻她的一生很相宜,她的創作生涯彷彿是一叢葳蕤的玫瑰,長年開放出清露凝香的花朵,她的散文思路開闊,意境深遠,她的小說構思靈巧,寓意深邃,她的小詩語言清新,格調自然。她的成功,和她4歲始認字,7歲始讀《三國演義》,11歲就讀過“多部叢書”,如《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

等古典名著,並且自己嘗試着寫作有着密切關係。讀書創作的經歷得出的結論是“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於是凝成了《憶讀書》一文。

國小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4

1、山中訪友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章主要內容,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激發學生類似體驗,培養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學習作者善於運用比喻、擬人、想象等手法來抒發情感的方法。

4.掌握本課8個生字,理解新詞的意思,摘錄好詞好句。

教學重、難點:

感受作者對山裏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並體會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導語:同學們,山清水秀,鳥語花香;青松迎客,寒梅報春——大自然有聲有色,有情有意。我們這學期學習的第一組課文,將帶領我們投入大自然的懷抱,領略大自然的風姿,傾聽大自然的聲音,與大自然互訴心聲、交流感受。

(2)揭題:今天,我們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進山林,去拜訪他的朋友。請同學們一起讀課題。

(3)看課題猜猜,作者拜訪的會是怎樣一位朋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訪的朋友到底是誰呢?請同學們自由輕聲讀課文。

(2)讀後交流,瞭解大意。

三、讀通課文,學習字詞

(1)學生自由讀,看誰能把課文讀正確,讀流暢。

(2)誰能把自己讀得最流暢的一段讀給大家聽?

師隨機糾正,重點點撥。(相機理解第一自然段)

(3)結合課件學習課後生字,比較形近字。

四、拜訪古橋,朗讀體驗

(1)下面,讓我們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訪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請同學們一起讀課文第3自然段。

(2)一進山,一眼就看到這座古橋,老朋友相見,作者是怎樣和他交流,心裏默默地對他訴說些什麼呢?請同學們再默讀課文,在書上畫一畫。

(默讀畫句,讀後交流。)

(3)交流感受。

誰知道“德高望重”的意思?你們是從哪裏體會到他的“德高望重”?

師:隨着時間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舊,默默地站在這澗水上,爲大家服務。難怪作者一見到他,就由衷地讚美他,對他說——(引讀:啊,老橋,你如?)(生齊讀)

師:這就是作者拜訪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橋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

老橋當做人來寫,用擬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對老橋的深厚感情,生動地傳給了我們。我們在讀課文時,要用心地體會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

五、作業:抄寫生字,並讀熟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並引入新課。

1、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山中訪友》這篇課文。誰來說說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2、引入:這節課,我們繼續跟隨作者,走進山林去訪友。

二、讀文感悟,體驗情感

(1)默讀課文第4—7自然段,用橫線劃出,訪問了哪些朋友?

(2)再讀課文,找一找,從哪些描寫中可以看出“我”和山裏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3)交流感受,隨機教學。

師:作者不僅把林中的一切當作自己的朋友,當他進入樹林,看到一棵棵樹的時候,他把自己也想象成了一棵樹,生根長枝。請同學們讀一讀有關的句子,體會當時作者是怎樣的一種感受?

①第4自然段:重點點撥對樹的有關句子的體驗。

讀一讀,體會作者當時人樹相融的感受。

感受幻境,體會寫法。

②第5自然段:通過朗讀,感受與山中朋友的親熱。

朗讀,讀得親切、熱情,像是在對老朋友打招呼。

體會寫法:排比的句式、擬人的手法。

③第6自然段:難點是體驗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從“一朵落花”“一片落葉”“一塊石頭”中,讓我們感覺到生命的輪迴、世事的變遷。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樣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④第7自然段:一場突如其來的雨,給作者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驚喜,也使我們感受到大自然真是變幻莫測,令人陶醉。

三、學習首尾,體會寫法

(1)再讀文章的開頭和結尾,你們又感受到了什麼?

作者清晨進山,到“帶回一路月色”,從這兒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讓我們強烈地感受到了人與自然的那份親密無間。

(2)體會寫法: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首尾呼應,前後兩次寫到“滿懷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訪友”之行充滿了好心情。

四、課外延伸,強化體驗

在作者的眼裏,這一花一樹,一鳥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們能跟我們說話,能跟我們交流,她們成了我們的朋友,難怪作者進山看景,變成了“山中訪友”。這也就是作者要以“山中訪友”爲題目的原因了。

這種類似體驗,你們也有過嗎?和同學交流交流。

五、背誦積累,提升感悟

選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段落背下來。

板書設計:

1山中訪友

古橋物老朋友

樹林我知己

相 朋友

融(情)

《山雨》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感受山雨帶韻味,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領略大自然的美。

3.學習作者通過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感受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自讀自悟,感受語言的優美,體會作者對山雨的情感。

三、教學時間: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揭示課題

1、(多媒體出示畫面)師:我們的大自然像一位神奇的魔術師,他變幻莫測,多彩多姿,有時,讓我們沐浴着燦爛的陽光,有時也讓我們欣賞皚皚的白雪,當然,有時也讓我們享受着濛濛的細雨?作家朱自清就曾經這樣描寫雨,咱們一起來讀一讀,

(多媒體出示語段)“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着,人家屋頂上全籠着一層薄煙。樹葉卻綠得發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2、師:這個地方的雨,是祥和安寧的雨。而有一個地方的雨卻是優美動聽的,孩子們,想親自去感受感受嗎?

3、咱們今天就跟着作者趙麗宏一起走進山林,去感受山雨的美麗。

(二)、初讀課文,理清文脈

1、請同學們先自由地、放聲地讀讀課文,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並將好詞佳句用橫線劃下來,多讀幾遍,並將課文讀通讀順。

2、交流同學們自主發現的好詞,集體品讀。

3、課件出示,全班讀。

溼潤的山風輕盈的雲霧無字的歌謠飄飄灑灑的雨絲

輕捷柔軟的手指優雅的小曲水淋淋的嫩綠清新的綠色

4、剛纔你們透過文字和作者一起初次遊覽了雨中的山林。你願意用讀的方式帶着老師到山林中走一走嗎?(指名讀課文)

5、這篇文章是按什麼順序寫的?(教師板書:雨起、雨中、雨後)

(三)朗讀賞析,深入感悟

1、默讀課文,思考:(1)作者是從哪兩方面觀察山雨的?(2)你從哪些描寫中感受到作者豐富的想象?你從這些描寫中體會到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作者作者是從哪兩方面觀察山雨的?

3、感悟山雨的音樂美。

(1)指名讀寫山雨聲音的句子.。

(2)你從這些句子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奇特的想象?你從這些描寫中體會到什麼?(3)學生彙報,老師給予指導。

①沙啦啦,沙啦啦?

像一曲無字的歌謠,神奇地從四面八方飄然而起,逐漸清晰起來,由遠而近,由遠而近?a、這裏將雨聲比作“無字的歌謠”,從這奇特的想象中表達作者對山雨的無比喜愛。)b體會“由遠而近,由遠而近?”的意味:這裏連用兩個“由遠而近”,後面還用了省略號,體會這樣表達的妙處。帶着體會朗讀。

②雨聲裏,山中的每一塊岩石、每一片樹葉、每一叢綠草,都變成了奇妙無比的琴鍵。飄飄灑灑的雨絲是無數輕捷柔軟的手指,彈奏出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每一個音符都帶着幻想的色彩。

a、作者把岩石、樹葉、綠草比作_____________;將飄飄灑灑的雨絲比作_____________,把雨聲比作_____________。

b、你從這些描寫中感受到什麼?

4、感悟山雨的色彩美。_____________

(1)讀讀這些寫雨色彩的句子。

(2)你從這些句子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奇特的想象?你從這些描寫中體會到什麼?(3)帶着遐想朗讀。

(四)、總結全文,拓展閱讀。

1、作者是怎樣細緻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

2、拓展閱讀。《雨》(馮劍華)

3、作業:(任選一項)

(1)選擇課文中你喜歡的詞語寫一小段話;

(2)自己試着寫一寫我們生活中看到的雨景。

國小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5

教材分析:

《習作7》本次的習作訓練與閱讀緊密結合,是對閱讀的補充,是對閱讀的檢測,同時也是一次自由表達的訓練,內容是自由選擇的,習作的形式也是自由的。所以本課的教學,教師應着重做好兩點:一是幫助學生進行多層面的反覆閱讀,做好閱讀指導。閱讀是本次習作的基礎,也是習作成功的保障。第二,就是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寫作熱情,鼓勵自由表達。

根據本次習作訓練的內容和要求,可按照以下思路展開教學:談話導入,激情激趣,創設遊戲,尋找故事,閱讀鏈接,充實內容,學生練筆,故事沙龍,展示習作。蘇教版國小語文六年級上冊習作7教案教學設計

《練習7》這個練習共安排了五道題目,包括以下幾項內容:語文與生活,誦讀與積累;寫好鋼筆字;口語交際;學寫毛筆字。

教學目標 :

1.激發學生習作興趣和自信心。

2.能夠根據課文的內在聯繫,合理想象,寫出完整的、有意義的故事。

3.能夠做到敘述清楚,語句通順。

4.鼓勵大膽新奇的想象,有創意的表達,並融進自己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在自主的學習實踐中領悟到如何寫出情節完整的,有意義,有創意的故事。

2.指導學生把故事寫得有趣。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同學們,翻開語文書,除了看到一篇篇有趣的課文,一幅幅精彩的圖畫,你有沒有發現藏在語文書裏的故事呢?它們有的藏在成語中,如“立雪求道”、“葉公好龍”的故事,有的藏在課文裏,如《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的背景故事……

2、讓我們打開語文書,從中你有沒有發現藏在書中的故事呢?

二、交流感悟

1、交流從課文中的發現的隱藏的故事。老師將學生交流的話題隨機寫在黑板上。

2、怎樣才能把這隱藏着的故事寫好呢?

(選擇合適的故事,進行篩選和整合,藉助合理的想象 ,將其中的一兩個寫下來。或者寫寫讀完故事後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

3、小組內進行討論,理清寫作思路。

三、完成初稿,交流完善。

1、在練說的基礎上,自擬文題寫作。

2、指導學生修改寫作。

(1)、將自己的習作朗讀給同學聽,同學在聆聽中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見。

(2)、認真修改習作 ,正確使用修改符號,及時修改。

3、謄抄習作。

板書設計:

習作7 語文書中的故事

藏在成語中、課文中的故事

讀守故事的所思所想所悟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於習作7,蘇教版國小語文六年級上冊習作7教案教學設計,希望對你有幫助!

國小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6

[課文說明]

這篇課文是選讀課文。記敘了小女孩兒卡特琳發現一隻被拋棄的小海豹,把它抱回家餵養的故事。

課文按照“發現小海豹、抱回家、餵食、教游泳、學捕魚”的順序敘述。先講卡特琳發現了小海豹;接着講卡特琳得到爸爸的同意後將小海豹抱回了家;再講卡特琳精心餵養小海豹,小海豹和卡特琳產生了感情;最後講卡特琳教小海豹游泳、捕魚。字裏行間表達出卡特琳對小海豹的喜愛。

學習這篇課文要鼓勵學生自讀、多讀,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習慣和能力。通過課文學習,培養學生保護野生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

[教學目標]

1。獨立閱讀課文。

2。理解內容,瞭解卡特琳對小海豹的關愛,培養學生保護野生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

[教學建議]

一、上課先讓學生交流人類保護動物的事例,然後引出課題。

二、自讀課文。

1。先引導學生自讀課文,初步瞭解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2。文章篇幅較長,但結構很明晰,抓住“卡特琳爲小海豹做了些什麼”引導學生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並用小標題歸納。這樣便於學生找到相關語句體會卡特琳對小海豹的關愛。

[參考資料]

海豹是鰭足類中分佈最廣的動物,從南極到北極,從大海到淡水湖泊,都有海豹的足跡。海豹是鰭足類中的一個大家族,全世界共有19種。其中有鼻子能膨脹的象海豹;頭形似和尚的僧海豹;身披白色帶紋的帶紋海豹;體色斑駁的斑海豹;雄獸頭上具有雞冠狀黑皮囊的冠海豹。

在過去的'兩個世紀中,爲了獲取海豹身上珍貴的皮毛,海豹幾乎被人類滅絕。當今世界,許多國家規定禁捕或限量捕殺海豹。我國已經將海豹列爲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荷蘭北部沃登海區的海豹正面臨着獵殺、海水污染和瘟熱症的威脅。一位叫倫尼哈特的女士挺身而出,在沃登海的彼得布倫地區建立起一個海豹養護所,積極投入營救工作。目前,在她的海豹養護所中生活着近千隻海豹,約佔當地海豹總量的20%。哈特女士還通過媒體向人們發出保護海豹生存環境的呼籲。她的努力不僅改變了當地海豹的命運,而且大大加強了人們的環保意識。

【教學設計舉例】

[教學目標]

1。獨立閱讀課文。

2。理解內容,瞭解卡特琳對小海豹的關愛,培養學生保護野生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

[教學重點]

卡特琳是如何關愛小海豹的。

[教學難點]

理解卡特琳的行動,增強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教學準備]

蒐集有關海豹的資料以及人類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故事。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1。平時你聽過或見過人類保護動物的事例嗎?交流資料。

2。你見過海豹嗎?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發生在一個小女孩兒和一隻小海豹之間的故事。板書課題。

二、自讀全文

1。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2。指名讀課文,檢查讀音。

蹣跚(pánshān)舔(tiǎn)笨拙(zhuō)

3。討論交流。

(1)這個小女孩兒怎麼樣?這是一隻怎樣的海豹?

(2)她和小海豹之間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情?

三、理清脈絡

第—部分(第1—6自然段):發現小海豹。

第二部分(第7—12自然段):決定養小海豹。

第三部分(第13—18自然段):餵養小海豹。

第四部分(第19—22自然段):教小海豹游泳。

第五部分(第23—24自然段):小海豹吃魚、學捕魚。

四、理解內容

1。卡特琳是如何關愛小海豹的?畫記有關語句。

2。小海豹對卡特琳產生了感情,從哪兒可以看出?

3。文中哪些地方令你感動?讀一讀有關的句子。

五、質疑

提出不懂的問題,彙報交流。

板書:

小女孩兒和小海豹(一)

發現小海豹

決定養小海豹

餵養小海豹

教小海豹游泳

【備課拓展資料】

貓的故事

我的家在北平的一個深巷裏。有一天,冬夜荒寒,賣水蘿蔔的,賣硬麪餑餑的,都過去了,除了值更的梆子遙遠的響聲,可以說是萬籟俱寂。這時候屋瓦上嗥的一聲貓叫起來,時而如怨如訴時而如詬如詈,然後一陣跳踉,竄到另外一間房上去了,往返跳躍,攪得一家不安。如是者數日。

北平的窗子是糊紙的,窗櫺不寬不窄正好容一隻貓兒出入,只消她用爪一劃即可通往無阻。在春暖時節,有一夜,我在睡夢中好像聽到小院書房的窗紙響,第二天發現窗櫺上果然撕破了一個洞,顯然的是有野貓鑽了進去。大概是餓極了,進去捉老鼠。我把窗紙補好。不料第二天貓又來,仍從原處出入,這就使我有些不耐煩,一之已甚豈可再乎?第三天又發生同樣情形,而且把書桌書架都弄得凌亂不堪,書桌上印了無數的梅花印,我按捺不住了。我家的廚師是一個足智多謀的人,除了調和鼎鼐之外還貫通不少的左道旁門,他因爲廚房裏的肉常常被貓拖拉到竈下,魚常被貓叼着上了牆頭,懷恨於心,於是殫智竭力,發明了一個簡單而有效的捕貓方法。他用鐵絲一根,在窗櫺上貓經常出入之處釘一個鐵釘,鐵絲一端繫牢在鐵釘之上,另一端在鐵絲上做一活釦,使鐵絲作圓箍形,把圓箍伸縮到適度放在窗櫺上,便諸事完備,靜待活捉。貓竄進屋的時候前腿伸入之後身軀勢必觸到鐵絲圓箍,於是正好套在身上,活生生懸在半空,愈掙扎則圓箍愈緊。廚師看我爲貓所苦無計可施,遂自告奮勇爲我在書房窗上裝置了這麼一個機關。我對他起初並無信心,姑妄從之。但是當天夜裏居然有了動靜,早晨起來一看,一隻瘦貓奄奄一息的赫然掛在那裏!

廚師對於捉到的貓向來執法如山,不稍寬假,我看了貓的那副可憐相直爲她緩頰。結果是從輕發落予以開釋,但是廚師堅持不能不稍予膺懲,即在貓身上原來的鐵絲上系一隻空罐頭,開啓街門放她一條生路。只見貓一溜煙似的唏哩譁喇的拖着罐頭絕塵而去,像是新婚夫婦的汽車之離教堂去度蜜月。跑得愈快,罐頭響聲愈大,貓受驚乃跑得更快,驚動了好幾條野狗在後面追趕,黃塵滾滾,一瞬間出了巷口往北而去。她以後的遭遇如何我不知道,我心想她吃了這個苦頭以後絕對不會再光顧我的書房。窗戶紙重新糊好,我準備高枕而眠。

當天夜裏,聽見鐵罐響,起初是在後院磚地上嗶啷譁啷的響,隨後像是有東西提着鐵罐猱升跨院的棗樹,終乃在我的屋瓦上作響。屋瓦是一壠一壠的,中有小溝,所以鐵罐越過瓦壠的聲音是格登格登的清晰可辨。我打了一個冷戰,難道那隻貓的陰魂不散?她拖着鐵罐子跑了一天,藏躲在什麼地方,終於夤夜又復光臨寒舍?我家究竟有什麼東西值得使她這樣地念念不忘?

譁啷一聲,鐵罐墜地,顯然是鐵絲斷了。幾乎同時,噗的一聲,貓順着我窗前的丁香樹也落了地。她低聲地呻吟了一聲,好像是初釋重負後的一聲嘆息。隨後我的書房窗紙又撕破了——歷史重演。

這一回我下了決心,我如果再度把她活捉,要用重典,不是系一個鐵罐就能了事。我先到書房去查看現場,情況有一些異樣,大書架接近頂棚最高的一格有幾本書灑落在地上。傾耳細聽,書架上有呼嚕呼嚕的聲音。怎麼貓找到了這個地方來酣睡?我搬了高凳爬上去窺視,嚇我一大跳,原來是那隻瘦貓擁着四隻小貓在餵奶!四隻小貓是黑白花的,咕咕容容的在貓的懷裏亂擠,好像眼睛還沒有睜開,顯然是出生不久。在車船上遇到有婦人生產,照例被視爲喜事,母子好像都可以享受好多的優待。我的書房裏如今喜事臨門,而且一胎四個,原來的一腔怒火消去了不少。天地之大德曰生,這道理本該普及於一切有情。貓爲了她的四隻小貓,不顧一切的冒着危險回來餵奶,偉大的母愛實在是無以復加!

貓的祕密被我發現,感覺安全受了威脅,一夜的功夫她把四隻小貓都叼離書房,不知運到什麼地方去了。

放牛

那頭牛是黑色的,性子慢,身體瘦,卻很高,家裏人叫它“老黑”。

父親給我一節青竹條,指了指遠處的山,說:“去放牛吧。”我看了看牛,又望了望遠處的山,說:“我怎麼認得路呢?”父親說:“老黑經常到山裏去吃草,它認得路。等太陽離西山一竹竿高的時候,就跟着牛下山回家。”

我跟着老黑向遠山走去。上山時,我人小爬得慢,遠遠地落在老黑後面。我怕追不上它會迷路,心裏急,汗溼透了衣服。在山路拐彎的地方,老黑把頭轉向後面,見我離它很遠,就停下來等我。上陡坡的時候,我試着抓住牛尾巴爬坡,老黑沒有拒絕,它多用了力氣,顯然是在幫助我,拉着我爬上陡坡。

我發現老黑對我是體貼的,我也對它有了感情。

牛很會走路,也很會選擇路。在陡坡上,牛一步就能踩到最合適、最安全的地方。小路縱橫交錯在一起,牛選擇的那條路必定離目的地最近。即使山上岩石叢生,牛去的地方也總是青草鮮美。我心裏暗暗佩服老黑的本領。

有一次我在山樑上跌了一跤,手上腿上都破了,很疼。我趴在地上,看着夕陽,哭出了聲。這時,老黑走過來站在我面前,低下頭用鼻子嗅了嗅我,然後走下土坎,後腿彎曲,這時,我剛剛能夠着牛背。我明白了,老黑要揹我回家。

我騎在老黑背上,看夕緩緩下山,看月亮慢慢升起。月亮不遠不近地跟着我們,閃閃的星星越來越多,越來越亮。整個星空都在牛背上起伏,一顆流星似乎是被牛角挑落的。

牛把我馱回家,天已經黑了多時。母親看見牛背上的我,不住地流淚。當晚,母親特意在草料里加了些豆子,表示對老黑的感激。

那年秋天,我上了國小。兩個月的放牛娃生活結束了。我忽然領悟到,那兩個月其實是牛在放我,是老黑隱隱約約把我牽在手裏。

關於海豹

海豹是鰭足類中分佈最廣的動物,從南極到北極,從大海到淡水湖泊,都有海豹的足跡。海豹是鰭足類中的一個大家族,全世界共有19種。其中有鼻子能膨脹的象海豹;頭形似和尚的僧海豹;身披白色帶紋的帶紋海豹;體色斑駁的斑海豹;雄獸頭上具有雞冠狀黑皮囊的冠海豹。

在過去的兩個世紀中,爲了獲取海豹身上珍貴的皮毛,海豹幾乎被人類滅絕。當今世界,許多國家規定禁捕或限量捕殺海豹。我國已經將海豹列爲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荷蘭北部沃登海區的海豹正面臨着獵殺、海水污染和瘟熱症的威脅。一位叫倫尼哈特的女士挺身而出,在沃登海的彼得布倫地區建立起一個海豹養護所,積極投入營救工作。目前,在她的海豹養護所中生活着近千隻海豹,約佔當地海豹總量的20%。哈特女士還通過媒體向人們發出保護海豹生存環境的呼籲。她的努力不僅改變了當地海豹的命運,而且大大加強了人們的環保意識。

國小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7

教學目標:

1.瞭解本課的情節,使學生認識到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於他的有膽有識、足智多謀。

2.認識學習以記事爲主的課文,必須抓住事情發展的線索,理清它的起因、經過及結果,並領會事件的本質意義。

3.學習本課“妒、督、魯”等ll個生字,以及妒忌、商議、推卻、探聽等8個詞語,理解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並會用“推卻、輕易”造句。

4.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寫法。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學生讀懂課文,在讀的基礎上,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膽有識多謀。

2.能從課文所描寫的人物性格中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作用。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學習本課“妒、督、魯”等ll個生字,以及妒忌、商議、推卻、探聽等8個詞語,理解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並會用“推卻、輕易”造句。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學生讀懂課文,在讀的基礎上,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膽有識,足智多謀。

2.能從課文所描寫的人物性格中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作用。

一、揭示課題

1.從《赤壁之戰》故事引入。

師:我們已經學過一個《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是——《赤壁之戰》,那個故事是以周瑜、黃蓋爲主的。今天我們又學一篇以諸葛亮與周瑜爲主的課文。

揭題、讀題。

2.審題。

什麼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麼意思?

3.再讀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出示:誰草船借箭?爲什麼要草船借箭?怎麼樣草船借箭的?最後借到了箭沒有?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這些問題實際上要我們回答什麼?請用陳述句表達。

草船惜箭的原因、經過、結果。

2.我們把草船借箭的經過看成借箭前的準備和借箭的過程。

(出示課後題1/(2))

3.自學課文字詞,標好節號,讀通課文,完成填空。

草船借箭的原因:三天趕造十萬枝箭

草船借箭借箭前的準備:草船、軍士

的經過借箭的過程: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駛向南岸

草船惜箭的結果:如期交貨、周瑜歎服

4.據此提綱給文章分段:一(l、2節)、二(3--5節)、三(6-9節)、四(10)

這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三、學習第一段

1.齊讀第l句。

什麼叫“妒忌”?(對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懷怨恨。)

2.從第二節的人物對話中我們能看出周瑜對諸葛亮的“妒忌”嗎?

(1)指名2生分角色讀課文第2節,師讀旁白。

大家聽2人對話共幾輪,爲每一輪編上序號。

(2)每一輪對話中,都能看出周瑜對諸葛亮的妒忌。讓我們再來看看,周瑜在與諸葛亮對話時,心中是怎麼想的吧。

3.學習第一輪對話。

(1)齊讀,邊讀邊根據老師提的問題想想周瑜是怎麼想的。

師問:周瑜是大都督,難道他不知道?生: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問。

(2)那周瑜這時心裏是怎麼想的呢?兩人一組討論。

交流:2人一組,一人讀周瑜說的話,一個說周瑜的心理活動

(可發揮想象,有不同答案)。

生:“最好你答是弓箭這樣就落入了我的陷阱。”

生:“你一定會說是弓箭,那樣就正合我意”……

(3)過渡:顯然,周瑜正在設計想陷害諸葛亮,那他怎樣一步一步進行下去的呢?

4.學習第二輪對話。

(1)指名2人讀對話,師在其間提問讓大家思考周瑜的心理活動。

“公事”是什麼意思?“推卻”又是什麼意思?爲什麼不能推卻?

(周瑜以公事來壓諸葛亮,使諸葛亮無法不答應。)

(2)同桌一起像剛纔一樣討論周瑜的心理活動。

交流:“我用公事來壓你,你想推也推不了。”

5.學習第三--六輪對話。

(1)分四組討論~六輪對話,學着剛纔的方法,先分角色對話,再說說周瑜的心理活動。

最後一輪,周瑜沒有問話但有動作——

(2)討論、交流。

6. 小結,我們看到了,周瑜是步步緊逼,把諸葛亮圈入了他設置的圈套。從每一次對話中,我們都能看到周瑜的妒忌、怨恨之心。

7. 周瑜設計陷害諸葛亮,而諸葛亮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讓周瑜計劃得逞了。真的是這樣嗎?

思考:諸葛亮在與周瑜對話時心理活動怎樣?

他爲什麼答應周瑜如此難辦到的任務?

默讀1~2節,思考這些問題。

(諸葛亮其實已識破了周瑜的計劃,但他以國家大計爲重,爲水戰勝利考慮,不顧個人恩怨,答應三天造十萬枝箭。)

分組分角色,指名一生讀旁白,朗讀第1、2節,體會人物內心活動。

四、小結。

周瑜想害諸葛亮,而諸葛亮更是立下軍令狀,那麼事情又是怎麼發展的呢?下節課繼續學習。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瞭解本課的情節,使學生認識到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於他的有膽有識、足智多謀。

2.認識學習以記事爲主的課文,必須抓住事情發展的線索,理清它的起因、經過及結果,並領會事件的本質意義。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學生讀懂課文,在讀的基礎上,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膽有識多謀。

2.能從課文所描寫的人物性格中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作用。

一、複習引入

1.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給文章分了四段。並學習了課文的第一段,知道了“草船偌箭”的起因是周瑜妒諸葛亮,用10天造十萬枝箭的命令來設計暗算諸葛亮,而諸葛亮立下軍令狀三天就造十萬枝箭。

2.第一段中哪句話點出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原因?

(全文第一句。)指名回答。師:課文開頭就點明瞭原因,齊讀此句。

3.課文二—四段中也有一處直接寫出了諸葛亮有才幹,快速默讀二—四段,找出這句話。(全文末尾一句。)

二、整體進入學習二—四段

1.全文末尾這句話與開頭處的句子什麼關係?指名2人對讀。(首尾呼應。)

師生配合(師首句,生尾句)讀,體會首尾呼應。

2.板:神機妙算

用詞素合成的方法如何解釋?

出示:神機妙算——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謀劃,形容有預見性,善於估計客觀情勢,決定策略。

諸葛亮到底是怎樣神機妙算的呢?

3.默讀課文二-四段,找找突出描寫諸葛亮神機妙算。胸有成竹,料事如神的句子,用“—”劃下。

交流出示小黑板:

(1)第三天保管有十萬枝箭。

(2)不能讓周都督知道,否則我的計劃就完了。

(3)魯肅……回來見了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4)第一天……第二天……,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諾葛亮祕密地把魯肅請到船裏。

(5)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

(6)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夭亮了就回去。

三、學習“知周瑜”

1.默讀小黑板上第②句,用“如果……就……”的句子來表達句子的意思。

2.諸葛亮爲什麼會有這樣的假設?

(1)指名讀第三節。

(2)口頭完成填空。

因爲諸葛亮知道周瑜妒忌他有才幹會從中阻撓,所以諸葛亮要魯肅不要告訴周瑜這件事。

兩人一組討論填空、交流。齊讀。

板:知周瑜心

3.諸葛亮要魯肅辦什麼事?指名讀句:“希望你能借……船的兩邊。”

(1)比較句子。

希望你能借船的兩邊。

希望你借給我一些船,“每隻船上要有軍士與許多草把子。

兩句句子有什麼區別?用哪句好?爲什麼?

第一句用了具體數字,寫出了諸葛亮對船的具體要求。用第一句好,表現了諸葛殼對計劃早已成竹在胸。

(2)齊讀此句。

師:這排的一千多個草把子的船就是“草船借箭”中的——(生)“草船”。

四、學習“知魯肅”

1.諸葛亮要魯肅別把這事告訴周瑜,結果怎樣?

齊讀小黑板上第③句。

2.理解這句句子。

(1)“顯然”是什麼意思?(出示小黑板:事實與所說或所科的相符。)

(2)“事實”是什麼?“所說或所料”又是誰所料的什麼?用上“果然”有什麼作用?(事實是魯肅沒向周瑜提借船的事,所料是諸葛讓魯肅不要提此事。)

問:相符嗎?(相符)用上“果然”表現事實與諸葛亮所預料完全相符。

(3)齊讀句子體會。

3.師介紹:魯肅是東吳的一員大將,他爲人忠實、守信,正因爲諸葛亮知道魯肅的爲人,所以纔料到他不會把此事告訴周瑜。用上“果然”一詞也表現了諸葛亮——板:知魯肅人

4.到現在,借箭的計劃已有條不紊地準備就緒。齊讀第二段體會。

五、學習“識天象”

1.師:(指小黑板上①④句)諸葛亮曾擔保三天管保有十萬枝箭,可第一天沒有動靜,第二天仍不見動靜,直到(引讀)——

2.指名讀6-7節,說說諸葛亮爲什麼選在第三天四更時候出發?

板:四更時候(這時候江上大霧瀰漫。)

(1)板:大霧瀰漫

(2)這時候江上大多瀰漫到了什麼程度?(引)——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3.有了這樣的大霧會有什麼結果呢?與借箭又有什麼關係?

出示:因爲江上大霧瀰漫,連面對面都看不清,所以……

先默讀6、7節,然後四人一組討論用多種方法來補充完整句子。

所以選擇第三天四更出發。

所以把船靠近曹軍水寨。

所以叫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

所以曹軍纔不派兵出來。

4.顯然,大霧瀰漫這一氣候的變化正是借箭成功必不可少的一個要素,也是諸葛亮選擇第三天四更時分出發的原因。

(1)諸葛亮是什麼時候決定這一時間出發的?(三天前立軍令狀時。)爲什麼?

(2)早在三天前,諸葛亮就預測到三天後有一場漫天大霧,這要歸功於他識天象,瞭解天氣變化情況。

板:識天象

(3)齊讀小黑板上第①、④句,體會諸葛亮識天象的神機妙算。

5.正因爲江上大霧瀰漫,諸葛亮在天還沒亮時,把船靠近曹軍水寨,並怎樣布船?引讀書中有關句子。(船頭超西,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

(1)看。(顯示出船頭朝西,船尾朝東。)

這樣布船的目的是什麼?(準備受箭)

(2)引讀,可這樣布船,船隊離曹太近了,魯肅不禁吃驚他說:(引)“……”,可諸葛亮卻笑着說:(引)“……”。

六、學習“知曹操”

1.這是諸葛亮的預料,事實又是怎樣的呢?引讀——(曹操在營寨裏……箭好像下雨一樣。)

2.“虛實”是指什麼?

“虛”與“實”是一對反義詞,“虛實”表示內部的實際情況。

文中指哪一方面看不清哪一方的虛實?

用“~~~”劃出諸葛亮一方的內部實際情況。

“20只船……排在船上的兩邊。”(第四節)

3.這樣少的兵士,船上又沒有什麼武器,曹操絲毫不用害怕,可他爲什麼不敢派兵?口頭完成填空。

出示:

曹操之所以不敢輕易出動,是因爲(江上大霧瀰漫,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師: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是別人還也許有派兵的可能,而曹操是絕不會派兵的,因爲曹操是一個生性多疑的人。

4.現在你們看事實與諸葛亮的預料又一一相符,這就可用上剛纔我們學的一個詞?(果然)請根據這一內容用“果然”造句。

5.諸葛亮能預料得如此之準,就是因爲他知道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

板:知曹操性

6.這時曹操是怎麼做的,諸葛亮又是怎麼做的?

指名一人讀曹操的句子,大家齊讀諸葛亮的句子,配合讀第8節。

7.看示意圖2:船頭朝東,船尾朝西。

師:這時諸葛亮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這是爲什麼?(一邊受滿了箭,讓另一邊再來受箭。)

這不禁使我們想到諸葛亮向魯肅借草船時說:“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來……船的兩邊)我自有妙用。”

現在你能說說這個“妙”,妙在何處嗎?

排在兩邊的草把,更利於多受些箭,用青布幔子遮着,讓敵人看不清虛實……

六、學習“曉地利”

1.過渡:當曹軍一萬多個弩手,一齊朝草船上射箭,箭好像下雨一般時,諸葛亮和魯肅正在船中飲酒取樂。因爲諸葛亮這樣說——(引)小黑板上第6 句。

2.天亮了,諸葛亮的船隊是怎麼回去的呢?默讀第9節,找出一個詞來概括。板:順風順水

3.第三次出示圖片投影1。

(1)根據“順風順水”這個詞再次默讀第9節,想想水往哪個方向流,當時的風向又是怎樣的?(請學生在示意圖上用箭頭表示。)→

(2)師介紹:長江江水正是由西向東流,正是趁着順風順水的時刻,二十條船像飛一樣放回二十多裏,曹操追也來不及了。

(3)諸葛亮能利用順風順水的條件是巧合嗎?

這表現了諸葛亮知曉地理的優勢,並能利用它。

板:曉地利

4.齊讀第9節。

八、學習第四段

1.學習了借箭經過,我們看到諸葛亮他知周瑜心、知魯肅人,知曹操性,可算是知人心;他預料四更時刻大霧瀰漫,應稱是識天象;他更會利用順風順水應贊爲曉地利,從這三方面看,諸葛亮其無傀爲“神機妙算”,難怪周瑜最後也自嘆不如。

2.齊讀第四段。

九、複習複述

你能不能以“諸葛亮真是神機妙算啊”爲中心句把二—四段進行簡要複述?四人一組討論準備。

+、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課文,知道了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主要在於他知人心、識天象、曉地利,按事物的規律辦事,他的神機妙算也就表現於此。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寫法。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學生讀懂課文,在讀的基礎上,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膽有識多謀。

2.能從課文所描寫的人物性格中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朗讀全文(分組朗讀)思考概括各段段意

1、(1-2)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以3天內造好0萬枝箭的命令,企圖暗算諸葛亮。諸葛亮胸有成竹地接受了命令。

2、(3-5)周瑜派魯肅瞭解諸葛亮造箭的情況,還給諸葛亮設置造箭的障礙;諸葛亮請魯肅幫忙,暗暗作好借箭的準備。

3、(6-9)諸葛亮善於識別天象,正確估計曹操的行動,利用大霧的掩護,巧妙地想曹操“借”了10萬枝箭。

4、(10)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的暗算落空。周瑜不得不歎服諸葛亮的才幹,自嘆不如諸葛亮。

二、分角色朗讀全文,思考

1.全文用什麼形式來到劃人物的性格?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周瑜是個怎樣的人?而諸葛亮呢?

2.引導歸納中心,理解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

有膽有識,神機妙算。

三、完成課後練習

國小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8

教學要求:

1,讓學生學會通過放聲讀草稿來找出文章的毛病並加以修改的方法。

2.通過誦讀積累語言和語感,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

教學重點:

讓學生學會通過放聲讀草稿來找出文章的毛病並加以修改的方法。

教學難點:蘇教版國小語文六年級上冊練習3教案教學設計精品

通過誦讀積累語言和語感,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

教學過程:

一、教學第一部分。

1.教學第一部分。

(1)創設情景:學生分角色讀題

(2)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到這是作文草稿的修改方法。

(3)拓展:小結已經學過的作文修改方法。

2.教學第二部分

(1)根據上一部分。

(2)讓學生思考“好文章是改出來的”的意思。(強調修改的意義)

(3)學生學習、領會作家老舍和葉勝陶修改文稿的方法。

(4)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結論:修改稿子不光要看,還要念,要看唸的順不順?準確不?彆扭不?邏輯性強不?

(5)小結。

二、教學第二題(誦讀與感悟)

1.談話導入。

(由本單元所學課文導入)

2.誦讀《從巖縫裏長出的小草》

(1)學生自由讀散文。

(2)教師示範讀,指導讀準字音。

(3)學生反覆練習誦讀

(4)指名讀,齊讀

3.感悟

(1)指名讀問題:從巖縫裏長出的小草,爲什麼那麼挺拔,那麼結實?(2)學生思考討論交流讀後感想。

(3)指名回答上面的問題

(4)師生小結

國小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9

教學要求:

1.學會認識不同的風的等級,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

2.通過誦讀,學習欣賞,讓學生形成豐富的語言積累。

教學重點:通過誦讀,學習欣賞,讓學生形成豐富的語言積累。

教學難點:學會認識不同的風的等級,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蘇教版國小語文六年級上冊練習5教案教學設計精品

教學過程:

一.教學第一題(語文與生活)

1.教學第一部分。創設情景:

學生讀這 段文字。思考:爲什麼都向一個方向傾斜?

學生幫小芳回答這個問題。

2.教學第二部分學生讀這些詞語,思考他們的區別。

學生讀句子試填適當的風。

給出恰當的答案,讓學生說出理由。

3.教學第三部分。學生誦讀風速歌。

教師引導學生根據生活實際直觀地認識、瞭解風速。

拓展:要求學生在日常生活裏用這種方法來推測風速,並跟氣象報告做比較,看是否接近。

二.教學第二題(誦讀與欣賞)

1.誦讀

討論:同學們現在已經是秋天了,你們能用最簡潔 的語言來描述一下秋天嗎?學生回答

出示《秋》,學生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子音,讀準節奏。

指名讀,教師指導。

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學生練習朗讀,在熟讀的基礎上練習背誦。

2.欣賞

指名說小詩寫的是什麼欣賞。

學生談談讀後的感想。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寫好鋼筆字,注意整體佈局。

2.學習寫毛筆字。

教學重難點:

寫好鋼筆、毛筆字,注意整體佈局。

教學過程:

一.教學第三題

1.指導

讓學生讀這兩段話,指出選自哪裏?

引導學生讀帖。通過觀察讓學生說出書寫的格式。通過觀察,讓學生說出書寫的格式,/article/字與字之間,字與標點之間的距離以及每個字在一行中的位置,那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寫整齊,寫成一樣大小。

2.練習

(1)學生練習描紅,教師巡視指導

(2)教師及時小結,再讓學生仿寫

3.反饋

(1)展示寫得好的字,並請學生說說好在哪裏。糾正寫得不夠好的字。

(2)教師範寫。

(3)學生再次描紅臨寫。

二.教學第五題。學寫毛筆字

國小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10

[課文說明]

這是一首敘述童年純真生活的抒情詩。詩歌分爲五個小節,文辭簡潔、韻律和諧,適合學生誦讀。

圍繞“校園門口的那片樹林”,詩人描繪了童年校園生活中一個個動人的情景。這些情景有些是抽象的,如“我們傾聽翠綠的葉子輕柔地呼吸”、“我們聽幼筍無聲地爆出地心”,這些是經過想象浸染的情景,能引起人無限的遐想。而其中有些場面是具體的,是童年生活的真實再現,如“寫作詩歌”、“構思散文”、“採蘑菇”、“捕蝴蝶”等,能激發學生聯想起自己純真、充滿理想的校園生活,產生情感共鳴。

[教學目標]

1.認識掌握本課1個生字,正確書寫8個漢字,藉助字典或者聯繫上下文理解課文中的生字新詞,自主積累。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3.理解詩歌內容,感悟詩歌意境,體會童年校園生活的純真與快樂。

4.指導學生體會詩歌的節奏美、意境美、文辭美,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

[教學建議]

1.朗讀指導

這篇課文內容簡單,學生易於理解。因此在教學中應以朗讀指導爲重點。指導學生在讀中“悟”,再以“悟”帶讀。引導學生用“聽”“看”“想”“讀”等不同方法去感悟文本,與文本對話。朗讀指導中,要注重教師的示範作用。先讓學生聽課文錄音,初步感受詩歌;然後讓學生自由讀,小組互讀,並交流自己是怎樣讀的;之後,讓學生聽老師範讀,邊讀邊想象課文描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接着抓緊時機,引導學生理解,啓發學生感悟,並讓學生談談感受。最後播放音樂,讓學生在優美的樂聲中輕讀課文,感受詩歌意境的美。“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語感是伴隨讀、寫、聽、說、思而產生、形成的。在教學中要通過多讀課文,讓學生感受到文章語言文字所傳遞的信息,進而體會到語言文字中的情感因素,在感情上產生共鳴。

2.拓展創作

學校生活是孩子童年生活的重要構成部分之一。他們不僅在學校獲得知識,同樣在學校也會得到種種體驗,會感受成功的快樂,也會遭遇失敗的困惑。在校園裏,他們有笑、有哭、有淚、有苦。對於校園生活,孩子們有話可說,有話想說。因此學生在讀懂了課文,感悟詩歌的意境之後,教師要指導學生把自己的感悟表達出來,在感悟的基礎上挖掘生活素材,引導學生聯想,展開詩歌續編活動。同時要指導學生進行作品欣賞,讓學生感受創作的樂趣,獲得成功的體驗,促進學生在更高的層次上感悟詩歌,理解詩歌。

3.識字與寫字

本課共識字1個,會寫8個。“蘊”字筆畫較多,注意下部左右寫得緊湊些,筆畫間隔勻稱;“飼”與“詞”、“伺”的讀音與字形都要注意指導學生區分。在識字與寫字教學中要指導學生藉助已有的方法展開自學,培養學生使用字典等工具理解字詞意思的好習慣,要注重發展孩子自學能力。

4.語言積累

課文中詩句優美。對樹林中神祕的聲音描繪細緻、含蓄,對校園中學生活動的描寫精練、有趣。在學生感悟文本的基礎上,要注意把話題打開,向生活延伸。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校園生活,談一談在校園裏發生的印象最深刻的事,展開詩歌續編活動。

[參考資料]

王宜振,1947年生,山東省東平縣人。《少年月刊》主編,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975年開始發表作品。主要創作兒童詩歌,也寫童話和兒童故事等。出版有兒歌集《搖籃裏的歌》,兒童詩集《秋風娃娃》《獻給中學生的一束詩》《獻給少男少女的詩》等。

【教學設計舉例】

[教學目標]

1.認識掌握本課1個生字,正確書寫8個漢字,藉助字典或者聯繫上下文理解課文中的生字新詞,自主積累。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3.理解詩歌內容,感悟詩歌意境,體會童年校園生活的純真與快樂。

4.指導學生體會詩歌的節奏美、意境美、文辭美,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

[教學重點]

1.正確讀寫生字,理解重點字詞的意思。

2.感悟童年校園生活的純真、快樂。

3.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教學難點]

聯繫生活實際對詩歌進行個性化理解,達到情感共鳴。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學校是我們的另一個,我們在那裏感受成長的快樂。在校園裏,我們有時會享受成功,有時會遭遇失敗。在我們漸漸長大的過程中,我們會哭、會笑。哭笑之間,理想和信念在我們心中悄悄萌芽。校園是我們童年記憶的搖籃。今天我們就走近《校園門口的那片樹林》,跟着課文一起回顧我們校園生活的點點滴滴。

板書:校園門口的那片樹林

指導讀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範讀課文

要求:聽清楚詩句中生字、多音字的讀音,再用自己的話說說對詩歌的整體感受。

2.學生自由朗讀詩歌,學習生字。

要求:把詩句讀通,讀準。

3.檢查與反饋

(1)出示生字,指名讀生字。

(2)出示詞卡指導,並用重點詞語擴句。

4.指名讀詩。

讀自己喜歡的詩句,說說讀出了什麼感受?想怎麼朗讀?

(1)我們喜歡在林子裏靜靜地傾聽,傾聽那神祕而又有趣的聲音

指導:這兩行詩揭示了兒童對大自然充滿好奇,渴望探索大自然奧祕的心理。要指導學生讀出好奇、神祕的感受。

(2)我們聽翠綠的葉子輕柔地呼吸,我們聽幼筍無聲地爆出地心

指導:這兩行詩表現了兒童充滿詩意的幻想,賦予了翠綠的葉子和幼筍以人的特徵,而這一切都在悄然無聲中發生。朗讀時要指導學生讀得輕,讀得優美。

(3)我們聽雲雀的歌兒從葉片滑落,我們聽螞蟻的號子清脆又迷人

指導:在這兩行詩中,雲雀的歌兒變得有形,歌兒從葉片上滑落是一件多麼奇妙的事情。而螞蟻像人們一樣在勞動中吹起了號子,在集體中快樂地生活。這些充滿純真的想象,要指導學生讀得優美,讀出兒童探索大自然的欣喜與快樂。

(4)我喜歡在林子裏寫作詩歌,你喜歡在林子裏構思散文;你佩服我詩歌裏和諧的節奏,我佩服你散文裏蘊涵的神韻。

我們常常在林子裏採一籃籃蘑菇,爲生物組飼養的小兔送去美味的山珍;我們常常在林子裏捕捉一隻只彩蝶,爲我們的實驗室獻上美麗的標本。

指導:這兩節詩描繪了校園活動精彩的畫面,指導學生讀出活動中的快樂。

(5)校園門口的樹林是童年的搖籃,每一棵樹每一株草都充滿溫馨,那裏有我們稚氣的笑語和真誠的眼淚,即使明天長成大人,也不會失去那份純真。

指導:這一節詩要讀出孩子心中真切的感受,讀出童年校園生活中的溫馨、快樂與純真。

三、指導寫字

1.指導學生觀察漢字:

你發現了什麼?你準備怎樣記住這些漢字?瞭解形聲字的構字規律,掌握一定方法來記憶。

2.觀察漢字的結構。

3.示範:

蘊:“蘊”字筆畫較多,注意下部左右寫得稍緊湊些,筆畫間隔勻稱。

飼:“飼”與“詞”、“伺”的讀音與字形都要區別開。

4.請個別學生示範。

5.指導練習。

四、作業

1.抄字組詞,抄寫詞語。

2.蒐集有關校園生活的詩歌。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詞語複習

光臨傾聽滑落神祕標本和諧佩服輕柔搖籃溫馨

2.回顧:校園門口的那片樹林裏有什麼?我們在那兒做什麼?

板書:神祕的聲音童年的足跡

二、感悟詩歌意境,指導朗讀

1.瀏覽課文,哪些小節描繪了樹林中神祕的聲音?哪些小節描寫了我們在樹林的活動。

2.合作學習:讀自己喜歡的小節,四人一小組交流感受,再把自己的感悟大膽地讀給小組的其他同學聽。

3.反饋與交流:

(1)指導感悟、朗讀課文1、2小節。

A.哪些同學研讀了課文1、2小節,指名讀文。

B.樹林裏有什麼聲音?那些聲音是怎樣的?“葉子輕柔地呼吸”、“幼筍爆出地心”、“雲雀的歌”、“螞蟻的號子”中,哪些是真實存在的聲音?哪些是想象出來的聲音?給你留下什麼的感受?

小結:“葉子輕柔地呼吸”讓人感受到葉子成爲了有思想的生命體,令人充滿好奇;幼筍嚮往着光明,克服了重重困難,迸發出生命的活力而“爆出地心”,令人充滿敬畏;“雲雀的歌”美而清脆,讓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螞蟻們整齊的“號子”,表現了在集體生活中成長的快樂。這些聲音伴隨着孩子們成長。

C.聽到這些聲音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會想到什麼?

D.感悟品讀相關詩句。

E.指導朗讀1、2小節。

(2)指導感悟、朗讀課文3、4小節。

A.指名讀3、4小節。

B.思考:“我們”在校園門口那片樹林裏展開了什麼活動?

C.在這些活動中會感受到什麼?

小結:“我們”在林中“寫作詩歌”、“構思散文”,相互激勵,共同成長,享受着成功的快樂“我們”“採蘑菇”、“捉彩蝶”會感受童年生活的豐富多彩。我們在活動中感受了校園生活的美好、純真與愉快。

D.用快樂、滿足的語氣,有感情朗讀第3、4小節。

4.昇華情感,指導創作

(1)在校園生活中,還會發生些什麼?

(2)觀看學生校園生活錄像。

(3)指導創作:

在校園的________,

我們________,

我們________,

我們________,

我們________。

三、昇華情感,總結全文

1.校園生活給你留下什麼樣的感受?

2.出示第5小節,有感情地朗讀第5小節,說說你讀明白了什麼?

3.這節詩歌能表達你對學校生活的全部感受嗎?你還想說什麼?

繼續創作:

校園是童年的搖籃,

校園是。

4.小結:校園門口的那片樹林是童年的搖籃,它孕育了孩子們最純真的夢想。校園是我們的另外一個家,遠大的理想就在這裏萌芽。讓我們記住這美好的時光,讓我們就從這裏開始展翅飛翔。

四、作業

1.背誦詩歌。

2.繼續完成詩歌續寫。

板書:

校園門口的那片樹林

神祕的聲音 有趣的活動

童年的搖籃

備課拓展資料 作者簡介

王宜振,1947年生,山東省東平縣人。《少年月刊》主編,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975年開始發表作品。主要創作兒童詩歌,也寫童話和兒童故事等。出版有兒歌集《搖籃裏的歌》,兒童詩集《秋風娃娃》《獻給中學生的一束詩》《獻給少男少女的詩》等。

捅馬蜂窩 馮驥才

爺爺的後院雖小,它除去堆放雜物,很少人去,裏邊的花木從不修剪,快長瘋了;枝葉糾纏,陰影深濃,卻是鳥兒、蝶兒、蟲兒們生存和嬉戲的一片樂土,也是我兒時的樂園。我喜歡從那爬滿青苔的溼漉漉的大樹幹上,取下又輕又薄的蟬衣,從土裏挖出筷子粗肥大的蚯蚓,把團團飛舞的小蜢蟲驅趕到蜘蛛網上去。那沉甸甸壓彎枝條的海棠果,個個都比市場買來的大。這裏,最壯觀的要屬爺爺窗檐下的馬蜂窩了,好像倒垂的一隻大蓮蓬,無數金黃色的馬蜂爬進爬出,飛來飛去,不知忙些什麼,大概總有百十隻之多,以致爺爺不敢開窗子,怕它們中間哪個冒失鬼一頭闖進屋來。

“真該死,屋子連透透氣兒也不能,哪天請人來把這馬蜂窩捅下來!”奶奶總爲這個馬蜂窩生氣。

“不行,要蜇死人的!”爺爺說。

“怎麼不行?頭上蒙塊布,拿竹竿一捅就下來。”奶奶反駁道。

“捅不得,捅不得。”爺爺連連搖手。

我站在一旁,心裏卻涌出一種捅馬蜂窩的強烈渴望。那多有趣!當我給這個淘氣的慾望鼓動得難以抑制時,就找來妹妹,趁着爺爺午睡的當兒,悄悄溜到從走廊通往後院的小門口。我脫下褂子矇住頭頂,用扣上衣釦兒的前襟遮蓋下半張臉,只露一雙眼。又把兩根竹竿接綁起來,作爲搗毀馬蜂窩的武器。我和妹妹約定好,她躲在門裏,把住關口,待我捅下馬蜂窩,趕緊開門放我進來,然後把門關住。

妹妹躲在門縫後邊,眼瞧着這非凡而冒險的行動。我開始有些遲疑,最後還是好奇戰勝了膽怯。當我的竿頭觸到蜂窩的一剎那,好像聽到爺爺在屋內呼叫,但我已經顧不得別的,一些受驚的馬蜂轟地飛起來,我趕緊用竿頭頂住蜂窩使勁搖撼兩下,只聽“嗵”,一個沉甸甸的東西掉下來,跟着一團黃色的飛蟲騰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門那邊跑,誰料到妹妹害怕,把門在裏邊插上,她跑了,將我關在門外。我一回頭,只見一隻馬蜂徑直而兇猛地朝我撲來,好像一架燃料耗盡、決心相撞的戰鬥機。這復仇者不顧一切而拼死的氣勢使我驚呆了。我擡手想擋住臉,只覺眉心像被針扎似的劇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着臉大叫。不知道誰開門把我拖進屋。

當夜,我發了高燒。眉心處腫起一個棗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見。家裏人輪番用醋、酒、黃醬、萬金油和涼手巾把兒,也沒能使我那腫皰迅速消下去。轉天請來醫生,打針吃藥,七八天後才漸漸復愈。這一下好不輕呢!我生病也沒有過這麼長時間,以致消腫後的幾天裏不敢到那通向後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些馬蜂還守在小門口等着我。

過了些天,驚恐稍定,我去爺爺的屋子,他不在,隔窗看見他站在當院裏,擺手召喚我去,我大着膽子去了。爺爺手指窗根處叫我看,原來是我捅掉的那個蜂窩,卻一隻蜂也不見了,好像一隻丟棄的乾枯的大蓮蓬頭。爺爺又指了指我的腳下,一隻馬蜂!我驚嚇得差點叫起來,慌忙跳開。

“怕什麼,它早死了!”爺爺說。

仔細瞧,噢,原來是死的。仰面朝天躺在地上,幾隻黑螞蟻在它身上爬來爬去。

爺爺說:“這就是蜇你的那隻馬蜂。馬蜂就是這樣,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

“那它幹嘛還要蜇我呢,它不就完了嗎?”

“你毀了它的家,它當然不肯饒你。它要拼命的!”爺爺說。

我聽了心裏暗暗吃驚。一隻小蟲竟有這樣的激情和勇氣。低頭再瞧瞧這隻馬蜂,微風吹着它,輕輕顫動,好似活了一般。我不禁想起那天它朝我猛撲過來時那副視死如歸的架式;與毀壞它們生活的人拼出一死,真像一個英雄……我面對這壯烈犧牲的小飛蟲的屍體,似乎有種罪孽感沉重地壓在我心上。

那一窩馬蜂呢,無家可歸的一羣呢,它們還會不會回來重建家園?我甚至想用膠水把這隻空空的蜂窩粘上去。

這一年,我經常站在爺爺的後院裏,始終沒有等來一隻馬蜂。

轉年開春,有兩隻馬蜂飛到爺爺的窗檐下,落到被曬暖了的木窗框上,然後還在去年的舊窩的殘跡上爬了一陣子,跟着飛去而不再來。空空又是一年。

第三年,風和日麗之時,爺爺忽叫我擡頭看,隔着窗玻璃看見窗檐下幾隻赤黃色的馬蜂忙來忙去。在這中間,我忽然看到,一個小巧的、銀灰色的、第一間蜂窩已經築成了。

於是,我和爺爺面對面開顏而笑,笑得十分舒心。我不由得暗暗告訴自己:再不做一件傷害旁人的事。

國小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11

一、教材解讀

我們所用的人教版教材採用的是“主題式”的單元編排方式。本冊書共有八個單元,第一單元的主題是“感受自然”,其中編排了兩篇精讀課文《山中訪友》和《草蟲的村落》,兩篇略讀課文《山雨》和《索溪峪的“野”》,還有一個“口語交際習作”和“回顧 拓展”。

這幾篇課文,從不同的角度來描述對大自然的感受:《山中訪友》向我們傳遞了作者對山裏“朋友”的那份深厚的感情。《山雨》一文爲我們描繪了一幅有聲有色的山村雨景圖。《草蟲的村落》以豐富的想象,帶我們走進了一個童話般的草蟲世界。離開想象世界,走進美麗的大自然,我們感受到的是《索溪峪的“野”》那獨特的景緻帶給人們無限的美感。因此,讓學生喜歡親近自然、感受自然,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操就是本單元在人文內涵方面的目標。

本冊教材的每一個專題,都根據語文學習目標,不僅對人文內涵給予充分關注,而且注意總結、歸納讀寫方法,力爭使學生在情感薰陶和方法習得兩方面均有獲益。細讀課文我們會發現,除了主題相同,本組課文在表達上也有一個共同點:作者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從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無窮的魅力。這一點在單元導讀的第二部分和“回顧 拓展”中交流平臺都有提到,因此,“展開聯想和想象進行表達的方法”是本單元的讀寫訓練點,同時也是本冊的一個學習重點。

圍繞本組專題,“口語交際·習作”安排了三方面的內容來落實讀寫訓練點。 “回顧·拓展”中的“交流平臺”“日積月累”“趣味語文”等欄目,安排了引導學生交流對課文表達特點的認識,積累詩句,閱讀與語文有關的有趣的故事等內容。

二、單元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靈魂,是所有教學行爲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只有明確了教學目標,我們才能確定“做什麼”、“怎樣做”。

所以,我在確定教學目標時一般先從整體上把握語文學習的總目標和國小高年級語文學習的階段性目標,關注學生經過國小階段最後兩年的學習,能否達到課程標準對學生語文能力的要求。在此基礎上明確六年級上學期在第三學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教到什麼程度,學生掌握到什麼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其次,教學每一個專題時,要明確本專題的學習內容、學習重點和學習目標,無論教學進行到哪一部分都要與單元學習重點聯繫起來,做到“瞻前顧後”

現在提倡“以學定教、以學論教”,構建“生本課堂”, 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所發展與成長,所以今天我們不妨試着變“教學目標”爲“學習目標”,站在學生的角度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來分析一下第一單元應該達成的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

1、學會本組19個生字,理解“德高望重、津津樂道、意味深長”等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體會其表達效果。(字詞)

2、繼續練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朗讀)

3、背誦、抄寫文中自己喜歡的句段,進行語言積累。(積累)

4、體會作者細心觀察大自然的方法和獲得的獨特感受,體會課文“展開聯想和想象表達感受的方法”。(閱讀、寫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課文“展開聯想和想象表達感受的方法”,並試着在習作中加以運用。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產生投身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熱情,領悟到要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熱愛生活。

以上三個維度的目標只是爲了表述的明白我們才進行了分述,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它們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互相融合、互相滲透。

國小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12

教學目標:

1、用鋼筆描紅。

2、讀一讀,注意“不”字的聲調變化。

3、寫幾個來源於寓言故事的成語。

4、讀句子,用帶點的詞語造句。

5、熟記成語,讀讀背背,作爲積累。

6、說話:即興演講

7、學寫毛筆字。

教學重難點:

掌握一些語言故事的成語,熟記成語,讀讀背背。

擬訂課時: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完成練習1——5題。

教學過程:

一、用鋼筆描紅。

1、指名讀題,明確要求。

2、生齊讀內容,要求讀正確、通順。

3、練寫描紅,師巡視指導。

二、讀一讀,注意“不”字的聲調變化。

1、自由讀內容,觀察比較,兩行讀音有何不同?(小組之間可討論討論)

2、指名回答。

3、師小結:“不”字在前面的所有的詞語中,如果後面是第四聲的字,那“不”字就讀第二聲;若後面的字是其他三聲,“不”字仍讀本調第四聲。

4、齊讀詞語,進一步體會。

5、交流“不”字聲調變化的詞語。

三、寫幾個來源於寓言故事的成語。

1、指名讀題,明確要求。

2、成語是漢語寶庫裏光彩奪目的明珠。它有多種來源。其中有一些成語來源於寓言故事。思考:找出這樣的成語。

3、競賽分組討論。板書成語。

4、集體評議。

5、自由讀成語。

6、摘抄成語。

四、讀句子,用帶點的詞語造句。

1、指名讀題,明確要求。

2、自由朗讀句子,回答兩個句子間有什麼關係?

3、練習用關聯詞造句。

⑴指名口頭造句,是評講。

國小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13

教學目標:

1、知道讀書要有選擇。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將課文介紹的知識轉化爲自己的本領。

教學重點:學以至用

教學難點:知道讀書要有選擇。

教學方法:講解與自學相結合。

教學過程:

一、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做上記號,想一想每個自然段寫了些什麼?

1、自學生字詞。

2、指名學生讀課文。

3、說一說課文每個自然段分別講了些什麼。

二、逐節讀課文。

採用“讀讀——想想——議議”的辦法。

三、這篇課文介紹如何選擇合適讀物,這會給你什麼啓發。

四、模仿課文2-5節的結構和寫作特點,寫一段話。

五、再次朗讀課文,感悟理解。

六、課堂總結。

七、作業:

課外有選擇性地閱讀書籍。

國小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14

一、課題:讀報和剪報

二、教學目標:

1、豐富學生的閱讀陣地,瞭解報紙的種類,選擇適合兒童閱讀的報紙。

2、瞭解報紙的版面設計,對閱讀內容進行篩選,有選擇地進行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3、通過閱讀和剪貼本的使用,積累素材,實踐運用。

三、教學重難點:

1、報紙的 (鼓勵學生家庭訂閱、班級訂閱)

2、剪貼本的使用(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需要有計劃、有組織、有反饋和有評比)

3、有意義閱讀內容的篩選,學會有選擇性的精讀與略讀。

四、教學準備:

1、多種類型的報紙;

2、剪貼本;

五、教學方法

激趣、啓發式、情景式、展示法

六、教學時間:一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報紙中形形色色的消息,大大小小的事情,五花八門的知識,同樣會像磁鐵一樣吸引人們。確實,讀報可以給我們帶來快樂,啓迪我們的智慧,這正是我們今天上課的主題——出示課題“讀報和剪報”

2、談話:明朝顧憲成曾經在東林書院大門兩側題有一副對聯,你們知道是一副什麼對聯嗎?出示:“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3、提問:讀了這則對聯,你有什麼啓發呢?

4、古人尚且如此關心國家大事,作爲21世紀的小主人怎麼能“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呢?報紙是傳播時事和知識的重要載體,經常讀報剪報,就能及時瞭解天下大事,提高文化素養,鍛鍊瀏覽和蒐集信息的能力。

(二)瞭解報紙的種類

1、你們都知道哪些報紙的名稱? (學生交流。)

2、教師小結:

看樣子大家知道報紙的種類還不少,其實除了剛纔大家介紹的這些,還有許多我們還不知道名稱的報紙。

據不完全統計,現今在我們國內發行的報紙大約有2100多種。正如大家介紹的,在我們身邊也有着很多的報紙。這麼多報紙,我們都能把它們拿來讀一讀嗎?一方面,可能經濟上不允許;另一方面,書報本是我們利用閒暇的時間來讀的,所以我們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讀這麼多的報紙。因此我們必須從衆多的報紙種選擇適合我們的報紙來進行閱讀。

3、平時你最喜歡讀什麼報紙?通常有幾個版面?各版面是怎樣分工的?你平常喜歡讀哪幾個欄目的?(取出報紙在小組內交流,並推薦一名同學準備班級中交流,教師準備好4版、8版、12版、24版等版面的報紙)

(設計意圖:在這個活動板塊中,還安排了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說說:你最喜歡讀什麼報紙?通常有幾個版面?各版面是怎樣分工的?你平常喜歡讀哪幾個欄目的?這樣,圍繞讀報這個主題,將讀和說的實踐活動有機結合起來,突出了語文能力訓練綜合化的特點。)

(三)、指導剪報

1、過渡談話:不知道同學們在讀報的過程中,是否有這樣的體會----我們在平時閱讀報紙仲發現有許多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例如一些有趣的知識、優美的語言、奇妙的圖片等,但是,我們需要它時,卻很難再找到,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

2、爲了避免此類事情的出現,有人將報紙上的有用資料分門別類剪貼成冊,就能化廢爲寶了。

3、老師覺得這一方面我們班的幾個同學做得非常好,他們以前就有這樣的習慣,下面我們一起欣賞一下這些同學的剪報吧。(學生欣賞,過程中隨機引導學生關注要點)

4、通過剛纔的欣賞,你們能不能再結合平常出手抄報的經驗,來談談如何製作剪報?

5、概括製作剪報的步驟

閱讀報紙---剪下自己認爲有價值的內容-----分類----粘貼----裝飾

6、具體指導

(1)、“剪下自己認爲有價值的內容”,對於“有價值的內容”,你們是如何理解的?(能增長知識的、對自己的學習、生活有幫助的內容)

(2)、如何分類?(同一主題的分爲一類,如英語知識、體育知識集錦等)

(3)、粘貼時又要注意些什麼?(要平整、佈局要合理等)

(4)、如何裝飾?(可用彩筆畫上自己喜歡的圖畫,也可以加上一些花邊,但一定要清楚、簡潔,不可太複雜)

7、動手剪報

(設計意圖:“學做剪報”活動板塊,先向學生簡要說明剪報的意義,這是明理之舉,有助於學生形成剪報的自覺性、主動性。再讓學生將報上有用的資料分門別類剪貼成冊,這是導行之措,學生通過身體力行的“剪貼”,能夠獲得直接經驗。)

8、教師展示剪貼紙。到學期末我們來一次成果展示,評出各獎項。

(設計意圖:“成果展示”活動板塊,是對學生一段時間以來所做的剪報工作的交流評比。該活動項目是促進學生養成讀報、剪報習慣的動力加油站,有助於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尤其是尊重和保護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多樣化地剪貼報紙。既有學生個體的獨立鑽研,也有學生羣體的討論切磋。除了教師的評價之外,還有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

(四)教師總結

到這裏,這次活動即將結束,雖然今天我們談論的是讀報剪報的話題,但這使我們進一步認識到生活處處是語文,只要我們做個生活的有心人,多讀、巧思、勤動手,一定會收穫學習語文的更大樂趣。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讓我們一起來做個有心人,在讀書中獲得快樂,在讀書中獲得成長。

國小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15

[課文說明]

這篇課文敘述了火把節的由來和火把節的盛況,表達了白族人民熱愛生活、嚮往美好生活的願望。

文章開篇採用重複句式,寫出了火把節歡快、熱烈的氣氛,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調。接着介紹了火把節的由來。然後作者詳細地描述了火把節的經過:扎火把,點火把,撒火把,最後整個蒼山洱海匯成了火的海洋。

文章語言生動,字裏行間充滿喜慶、熱烈的氣氛,教學時引導學生注意體會。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和1個多音字,會寫8個字。自主積累詞語。

2.朗讀課文,瞭解火把節的由來,感受節日歡快、熱烈的氛圍。

[教學建議]

1.課前可以佈置學生蒐集有關“火把節”的資料,使學生對火把節的情況有個初步的瞭解,老師可以根據情況準備一些圖片或音像資料,豐富學生對火把節、對少數民族的認識。

2.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只需整體把握,不宜“肢解”課文。可按如下思路進行教學:

①初讀課文,讀正確讀通順,瞭解課文主要內容,把握課文的情感基調,理清文章敘述順序。

②再讀課文,弄清課文主要介紹了火把節的哪幾個方面,找出體現火把節歡快、熱烈氣氛的詞語或句子。

③品讀課文,引導學生選自己喜歡的句段,結合蒐集的資料,交流學習體會,積累語言。

3.讀寫結合

本單元學習了兩篇介紹民風民俗的文章,可以進行一次小練筆,引導學生仿照《北京的春節》的表達方法寫寫自己家鄉的春節;也可以仿照《火的節日》寫寫自己熟悉的一種民間節日。

4.結合學生和老師準備的資料,引導學生了解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節日,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

[參考資料]

1.那家倫:白族,1938年生於雲南大理。1950年參軍從醫,後改行從事軍事文學創作與編輯工作。幾十年來,發表大量散文、小說、散文詩、詩歌、電影文學、文藝評論以及雜文隨筆等。其作品民族特色濃郁。

2.傣族的潑水節

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時間在每年4月中旬,即傣歷正月。節日一般持續三至十天,第一天傣語叫“麥日”,與農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網瑪”(意爲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爲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傣族人愛水,崇尚水,因此,被稱爲“水的民族”。隨着優美的傣族音樂,成千上萬的人翩翩起舞,邊跳邊呼喊“水!水!”喊聲動地,鼓鑼之聲響徹雲霄,場面十分壯觀。人們相互潑水以示祝福,初始由撣變揚,繼而由揚變潑,由潑變倒,變傾,最後每個人都成了“水做的人”。潑水節,是傣家的狂歡節。

【教學設計舉例】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和1個多音字,會寫8個字。自主積累詞語。

2.朗讀課文,瞭解火把節的來由,感受節日喜慶的氣氛。

[教學重點]

瞭解火把節的來由,感受火把節歡快、熱烈的氣氛。

[教學準備]

課前佈置學生蒐集有關火把節的資料。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師:課前大家都蒐集了很多有關白族火把節的資料,下面請同學們交流一下你們蒐集到的資料。(學生展示資料)

2.同學們對白族火把節有了初步的瞭解,下面我們就隨着白族作家那家倫走進《火的節日》。板書課題:火的節日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標出不認識或不理解的字詞,查字典或同桌互相幫忙解決。

2.出示下列詞語,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船舷祭奠寡不敵衆氣氛嬰兒噴香

其中容易錯誤的讀音,提醒大家注意:

船舷(xián)噴(pèn)香

3.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瞭解文章的大致內容。

三、品讀課文,感受氣氛

1.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你發現了什麼?句式上有什麼特點,這樣寫有什麼好處?(重複句式,可以渲染氣氛)

2.默讀全文,說說課文主要寫了火把節的哪些方面?(火把節的來由、火把節的經過)

3.簡單說說火把節的來由。火把象徵着什麼?爲什麼?

4.火把節的經過是本文的重點,仔細閱讀課文7—11自然段,用橫線畫出文中能體現火把節歡快、熱烈氣氛的詞語或句子。

5.學生反饋。指導朗讀重點句段。

句子:啊,整個村子充滿了喜慶的氣氛。彩旗飄動,紅燈閃爍,鞭炮聲和鑼鼓聲此起彼落。

段落:夜幕降臨……愛美的姑娘……愛甜的小夥兒……貼着喜字……

段落:在鼓樂和歡呼聲中隆重的點火把的儀式開始了,…………

6.請找出你最感興趣的情節和大家分享。

(可以讀原文,也可以邊展示自己蒐集的資料邊用自己的話說。)

四、作業

1.抄寫8個要求會寫的字,想想哪些字容易寫錯。

2.蒐集具有民族特色的節日的相關資料。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聽寫生字,同桌檢查,反饋:哪些字錯得比較多,錯在哪裏,你能想辦法把這些字記住嗎?

2.回顧課文,課文從哪些方面寫了火的節日?

3.說說火把節過程中你印象最深的一個細節。

二、分析寫作方法

1.學生總結課文的敘述順序。

火把節來臨——火把節的由來——火把節的經過(扎火把——點火把——撒火把)

2.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描寫,條理清楚,使人一目瞭然。

三、交流資料,練習寫作

1.同學們蒐集了很多有關民族傳統節日的資料,請按照一定的順序向大家介紹一下你搜集的資料。

2.全班交流。

3.小練筆。

大家蒐集了很多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的資料,爲了讓每個人都對這些節日有所瞭解,我們班準備整理出一本傳統節日知識讀本,供大家課餘傳閱。下面請把你搜集的節日詳細地介紹給大家。可以仿照《火的節日》進行介紹。

四、總結

民族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歷史見證。傳統文化博大精深,遠非我們課堂內能講完的,希望同學們課餘能博覽羣書。

板書:

. 火的節日

歡快 火把節來臨

熱烈 火把節的由來

. 火把節的經過(扎火把——點火把——撒火把)

【備課拓展資料】

那家倫簡介那家倫:白族,1938年生於雲南大理。1950年參軍從醫,後改行從事軍事文學創作與編輯工作。幾十年來,發表大量散文、小說、散文詩、詩歌、電影文學、文藝評論以及雜文隨筆等。其作品民族特色濃郁。

傣族的潑水節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時間在每年4月中旬,即傣歷正月。節日一般持續三至十天,第一天傣語叫“麥日”,與農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網瑪”(意爲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爲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傣族人愛水,崇尚水,因此,被稱爲“水的民族”。隨着優美的傣族音樂,成千上萬的人翩翩起舞,邊跳邊呼喊“水!水!”喊聲動地,鼓鑼之聲響徹雲霄,場面十分壯觀。人們相互潑水以示祝福,初始由撣變揚,繼而由揚變潑,由潑變倒,變傾,最後每個人都成了“水做的人”。潑水節,是傣家的狂歡節。

彝族人的火把節

早聽說每到農曆六月二十四日前後,彝家山寨便老少雲集,載歌載舞,歡度自己的節日——火把節。“雲披紅日恰含山,列炬參差競往還,萬朵蓮花開海市,一天星斗下人間”。每當想起這描寫火把節美麗迷人壯觀場面的詩詞,“躍躍欲往”的心情總想到大涼山去看一看彝家山寨火把節的風彩。去年有機會到四川涼山彝族區,目睹了布拖壩子火把節的熱烈場面,至今記憶猶新,歷歷在目。

到達了美麗迷人的布拖壩子,聞着漫山遍野爭相競放的索瑪花芳香,心情感到十分暢快。聽說這裏的火把節要連續過三天,更是心喜若狂。六月二十四那天,整個佈施壩子沉醉在節日的氣氛中。早上,各個村寨都忙於殺豬宰牛,將肉砍成大小均勻的坨坨放在鍋裏煮。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煮坨坨肉”。吃過別具特色的坨坨肉之後,村村寨寨的男女老少穿上節日盛裝,聚集在這平坦的壩子裏,歡慶自己的傳統節日。整個布拖壩子瞬時間人山人海,熱鬧非凡。男的開展鬥牛、鬥羊、摔跤、跑馬及彈月琴等活動,女的則擺動着漂亮的百褶裙子跳起舞、唱起歌。三個一羣,五個一夥地時而撥弄口弦,時而端起酒杯向自己愛慕的男伴頻頻敬酒。歌聲陣陣,樂音縈繞,歡樂融融的節日氣氛洋溢着山山嶺嶺,村村寨寨。

到了傍晚,夜幕徐徐降臨,每家每戶都舉行點火把儀式,由一家之主點燃用蒿稈紮成的火把,照亮屋裏上方每一個角落,口中還念着“燒掉一切害人蟲,驅除妖魔鬼怪,確保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全家平安”等祝辭。接着舉起燦爛的火炬,經過牛圈、羊圈……最後加入到如潮涌的村寨火把隊伍中,走到村頭寨尾、田邊地角、荒山野嶺,盡情歡度火把節之夜。手中的火把有時遊動成一條火龍,有時舞成花環旋轉,頗爲壯觀。

隨着人們的歌聲和“喔吼喔吼”的歡呼聲響起,那變化無常的火龍、火圈、火花、火環便組成各種遊動的“圖案”,星星點點,閃閃爍爍,時隱時現。遠望山寨歡樂的火把節之夜,正像那“列炬參差競往還,萬朵蓮花開海市”的美麗迷人壯觀場面。第二天,人們照常舉行各種活動,第三天,由少數人把火把的灰渣掃起來,用酒肉相隨遠送出山寨撒到指定的山林裏。置身十這激動人心的壯觀場面之中,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彝家阿普給我們講述過的涼山彝族火把節的來歷。

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個凶神,名叫斯熱阿比,他奉天王安天古茲之命,經常到人間來派糧派款,收租催稅,敲詐勒索,無惡不作,激起了彝族人民的反抗。爲了戰勝凶神,廣大彝族人共同推舉一位叫阿提拉巴的民族英雄去同凶神作戰。拉巴機智勇敢,與凶神既鬥智又鬥勇,鬥了九天九夜,終於把凶神殺死,爲民除了大害。可是凶神被殺的消息很快傳到了天庭,天王大怒,立即放下“天蟲”來吃莊稼,企圖把人們餓死。這時正是六月,洋芋結薯,蕎子開花,苞谷背苞的時候,鋪天蓋地的“天蟲”吃了三天又三夜,眼看莊稼將被吃光,彝家人心如刀割。這時彝族人民又集聚山頭蒙格(開會)。商量用火把燒“火蟲”的辦法。於是彝家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人人舉起火把到田裏去燒“天蟲”。火把舉了三天又三夜,終於燒死了“天蟲”,保護了莊稼,奪得了豐收。但是有一部分沒有燒死的“天蟲”,鑽進莊稼地裏,第二年六月又出來吃莊稼。因此,彝族人又舉起火把燒“天蟲”……彝族人民的火把就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地傳承着,並逐漸發展成爲彝族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前後,彝族人民都要高舉火炬,歡唱彝歌來歡度這傳統佳節。

蒙古族的“那達慕”那達慕”其實是蒙語“遊樂”的意思。蒙古族過去一向以遊牧爲生。他們生活在蒙古包裏,蒙古包隨着牲畜的放牧而在草原上遷移。到了每年陰曆的六七月份,經過春夏在牧草豐富的草原上放牧,此時牛羊正肥,於是,牧民們紛紛將蒙古包固定下來,宰牛殺羊,準備慶祝一年的豐收。同時,牧民們在完成了半年多的辛苦放牧以後,也很想痛痛快快娛樂玩耍一下了。這種心情,與我們過春節的心情是一樣的。

這時,蒙古族人就在牧民們集中居住的地方召開“那達慕”大會,舉行他們拿手的娛樂活動:賽馬、摔跤、拔河等比賽。當然還有其他一些文化活動,比如歌舞、演戲等。現在的“那達慕”已經加進去許多具有時代特色的內容,比如體育活動要進行各種球類比賽,文化活動加進去電影、電視。除此之外,還要進行集市貿易、農副產品展銷等商業活動。

“那達慕”大會是從蒙古族人民的宗教祭神活動開始的。這種形式,從蒙古族的領導成吉思汗開始,直到明、清,已經在蒙古族人民中廣爲開展了。現在,它已經成爲蒙古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