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德育工作落到實處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德育工作落到實處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德育工作落到實處

爲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爲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堅實基礎,務必落實好全員德育工作。

一、德育機制與隊伍

(一)確立學校全員德育架構,明確不同主體的德育內容和育人作用。充分發揮學校黨組織在立德樹人中的領導地位,建立分權的學校治理結構;明確黨組織、團委、少先隊、課程與教學中心、學生發展中心、行政服務中心、藝術中心、體育與健康中心、信息與技術中心、學部、年級、教師、教育顧問、教育諮詢師、生活學院、家長在全員德育中的職責與作用。在平衡而又導向明確的治理結構中,讓權力和資源緊緊圍繞着育人和學生成長聚集。

(二)明確全員德育抓手,搭建全員德育載體。通過加大育人診斷評價力度,推動每一位教師從學科教學走向學科教育,實現全員導師,形成不育人無法教書的健康生態。通過實施以學生的職業引導、心理疏導、學業指導爲職責的“導師制”,解決學校管理過度、教育不足的問題,讓老師從“警察”隊伍中退出來,去除功利色彩,使教育變得更加純粹,教育的力量更加集中。

(三)加強年級團(隊)組織建設。

各年級團組織要根據本年級學生的心理狀況和生理特徵,充分利用各種資源,設計團建創新項目,全方位着眼學生的責任意識和擔當品質的培養。

(四)重構教師“新基本功”,設立教育諮詢師、教育顧問,提高新形勢下研究學生、讀懂學生的專業能力,讓“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局面更富適應性和專業性。

確定具有較高政治素養和經驗豐富、受學生喜愛的老師爲總諮詢師和總教育顧問,重點展開“育人目標落實”的頂層設計,與各年級的諮詢師和教育顧問一起形成有序規範、符合規律、促進成長、呵護個性的個別化育人體系。

(五)以黨建創新項目帶動德育工作。

國中學部和高中學部黨支部通過實施“擺渡工程”,幫助學生做好小初、初高銜接,教師尤其是黨員教師,要做好擺渡者,當好引路人。工作重點集中在七年級和高一年級導師制和課程建設,在導師制的基礎上,解決從行政班向教學班轉化中學生心理歸屬感問題,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從人生規劃的高度對學生進行高位引領。

通過實施八年級、九年級和高二、高三的“接力棒計劃”,黨員教師自覺地發揮育人的先鋒模範作用,用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感染學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以更親切的方式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接力棒計劃的學員則通過黨員教師的引領,不斷強化和完善自己的人生追求,逐步釐清自己的志向,爲成爲國家棟梁和民族脊樑不斷努力,最終將自己塑造成爲社會主義事業的優秀接班人。

(六)有效預防機制

全面排查學生家庭狀況,對一些複雜背景家庭的學生建立重點關注制度,建立育人信息檔案,加強對其正向引導。

各學部、年級均要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充分利用好“導師約見”“校長有約”等制度,關注學生思想動態,加強家校聯繫,避免並及時阻止學生的過激行爲。

建立重要節點和敏感期“預警-防範-引導”制度,確保重要節點和敏感期的安全穩定。

二、德育課程體系與實施

(一)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德育課程體系。

基於學校的培養目標——誠信、感恩、友愛品質,完善“誠信、感恩、友愛”三個維度的德育課程體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通過對每一門課程特定目標的界定明晰,以課程的形式將育人目標落地;通過將國家標準轉化爲教學目標,再由教學目標轉化爲學習目標,將培養什麼人的大目標貫通到每一堂課的具體目標中,並始終保持一致性。

進一步完善職業生涯規劃和領軍計劃課程,爲學生提供未來發展的多種可能性,能夠讓學生在中學階段就找準未來定位,並且有機會、有條件、有能力去體驗自己的未來職業,從而爲其成爲某一專業領域的領軍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充分發揮課堂育人主陣地作用。

要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和建設者,必須通過每一天的課堂爲每一位學生的心靈深處埋下對黨忠誠、爲黨奉獻的信仰。一方面,通過學習資源審查制度、教師意識形態規範培訓,淨化課堂環境;另一方面,要求每一位教師站在“一位師德高尚的教師就是最好的課程”的高度,充分認識到,教師的言傳身教、思想表達,會深刻影響着學生,引導教師加強自覺與自律,真正弄清楚在課堂上該講什麼、不該講什麼,能講什麼、不能講什麼。

(三)大力加強全程育人。

從學生一進校門到畢業,從每個學期開學到結束,從雙休日到寒暑假,從校內到校外,從線上到線下,都精心安排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始終。在學生的課後時間,通過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在雙休日和寒暑假,一方面通過可供選擇的職業考察課程,讓學生走進黨政機關、科研院所,感受最先進的文化和最前沿的科技,另一方面組織學生社團走進孤兒院、養老院、邊遠地區支教等,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擔當精神。同時,要求每一位教師充分認識到在新時代新形勢下,教師在網絡中的生活方式、思想表達同樣會影響着學生,強化“育人不分校內校外,師德沒有線上線下”的意識,努力做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

(四)深入落實全方位育人。

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載體和活動,將思想政治教育寓於其中。通過每週的升旗儀式,加強學生愛黨、愛國教育;通過“每月百星”的評選與展示,樹立同學們身邊的榜樣;通過“專家大師進校園”,幫助學生釐清志向,樹立遠大理想;通過學生綜合測評和獎學金申報,以評價槓桿規範學生行爲;建立學生自媒體登記審查制度,從源頭掌握學生思想動態。

對新時代發展的趨勢和學生心理髮展的動向葆有積極的學習力,自覺刷新與迭代觀念,既要善於聽懂年輕人的時尚話語體系,又要利用學習空間無聲無痕的教育力量,傳播新榜樣、傳遞價值觀、傳導正能量,讓校園裏的每一棵樹、每一塊石、每一條走廊、每一個角落都釋放出強大的育人力量。

(五)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通過全面落實國家安全教育、國家戰略認知,增強學生的民族危機感;通過一張藍圖連接今天的師生與國家的未來,拉近中國夢與每一位學生的關係,激勵學生不斷奮進,爲自己的國家作出貢獻;加強對學生自媒體,尤其是個人微信公衆號的管理,實行媒體與出版中心和團委的“雙線負責制”,主動貼近學生,瞭解相關動向,建立風險防範機制;建立健全學生媒體登記審查制度和運營機制,向學生弘揚正能量;開設媒體素養課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媒體觀;建立重點學生聯繫人制度,通過總支委員、支部書記與學生一對一溝通機制,及時掌握學生思想動態,引領學生健康成長;建立個別學生幫扶小組,以年級、學部黨小組的形式開展工作,強化針對個別學生的思想教育。

三、德育評價與診斷

進一步完善學生評價與診斷體系。立足多元性、層次性、易操作、抓關鍵的原則,過程性評價引導學生關注自己的學習過程和日常思想行爲規範,隨時隨地的記錄和反饋,便於學生有針對性地調整自己的行爲和狀態,成爲學生成長的推動器,讓學生學會對自己的行爲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