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中數學教學小論文(彙總37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37篇《國中數學教學小論文》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國中數學教學小論文》相關的範文。

國中數學教學小論文(彙總37篇)

篇1:國中數學教學的小論文

國中數學教學的小論文

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一種人類特有的人才培養活動。通過這種活動,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文化科學知識和技能,促進學生素質提高,使他們成爲社會所需要的人。下面是國中數學教學的小論文,請參考!

國中數學教學小論文

摘 要:隨着現代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科技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各種高科技產品開始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正是教學手段的一種革新,滿足了學生和教師的課堂需求,爲教學帶來了很多便利。憑藉多年的教學經驗,將在下文中對多媒體在教學中的重要性以及應用性等進行簡要的分析,爲多媒體教學在以後的實際應用中總結一些經驗。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國中數學;可操作性;應用

一、多媒體教學的必要性

多媒體教學,簡言之,就是將圖片、聲音或者視頻應用於教學中,增強課堂的生動性與直觀有效性,以達到教師和學生良好的互動關係。面對不斷髮展的社會和不斷提高的技術手段,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也要緊跟時代潮流將順應信息時代的發展趨勢。

二、多媒體教學在國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的具體操作性

我國奉行人才強國的戰略,在近些年來不斷加大對教育教學的資金支持與投入,重視教育在國家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對於多媒體教學怎樣進行,我們將具體敘述。

1.製作多媒體課件與教學用具的配合,“軟硬”結合,增添教學趣味性

在多媒體教學中,需要教師對製作教學課件熟練掌握,()這是決定教學效果的關鍵所在。製作一個好的教學課件對學生的課堂興趣是否熱烈有着重要的影響。

2.在教學過程中將靜止的問題動態化,動靜結合,突破教學的重難點

在教師教授代數移項、合併同類項時,如果可以利用多媒體將代數的移動和合並利用動畫變色等效果,就可以更加直觀形象地將代數的`運算展現在學生面前,更好地將教學內容與多媒體課件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又比如,在講“y=a(x+m)2”這一節時,如果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就在黑板上畫y=ax2和y=a(x+m)2的圖象,然後說y=a(x+m)2的圖象是由y=ax2的圖象移動得到的,學生往往都會存在一些疑問,不能準確理解這個平移過程。有時候比起教師在講臺上費盡心思的板書和講解,多媒體應用得恰當自然,更能使學生通過生動直觀的多媒體課件對教學內容記憶更加深刻。

總之,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相比還不夠成熟,仍然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和摸索。在數學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目的是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以及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我們要藉助這一現代科技手段,將數學教學變得更有趣味性,展現數學學科的獨特魅力,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翟志學。國中數學與多媒體的整合初探.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4)。

篇2:國中數學教學論文

在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把教育教學提高到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和文化素質、培養學生的社會素質上來,農村的中學生具有基礎差、知識面不廣、反應能力較低等特點。因此在教育教學中往往有許多教師有這樣的同感:講了很多遍的問題,學生還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這是學生的問題嗎?我想也不竟然。針對農村中國小生的特點及教師經常出現的同感,我有一點淺薄的看法,得出了一些方法和措施。

一、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農村中學的學生,從小生活在農村,見識少、所學知識均爲書本知識,對於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現象等一無所知,因此,他們認爲所學知識對自己的將來沒有什麼作用。另外,家長多數都是文盲,不懂得知識的重要性,也不懂怎樣教育兒女,甚至還有家長教給兒女的是“學那麼多幹什麼,會寫字就行了”,針對這一系列阻礙學生學習的客觀條件,教師有責任、有義務幫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在這一點上,教師應多與學生進行交流,瞭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告訴他們知識的重要性,也可以帶他們去做一些有利於學習的活動。讓學生髮現知識存在於社會,存在於生活,和我們的生產、生活等密切相關,並不是自己和家長所想的一無是處。從而使學生產生求知慾,把“要我學”改變爲“我要學”的正確學習觀。

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數學是較爲枯燥的一門學科,多數農村中學的學生不喜歡學數學,覺得難,沒有興趣。對於這一情況,我們教師應該採取一些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熱愛學生,增加情感投入。

在教學中,教師首先應該熱愛自己的學生,以愛心去教化他們,把師生間的距離縮短,讓學生感到老師是他們的朋友,這一點很重要,現在的中學生懷疑心理重若是教師對他們不聞不問,或是經常罵他們,打擊他們,這會使他們對老師抱有很大的成見,很怕這位老師,也正是這樣,學生就沒有上這位老師的課的好心態。久而久之,學習興趣全無,成績大幅度下降。

2、化枯燥爲有趣,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數學多爲抽象、枯燥的,學生學起來感覺無味,這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儘量將書本上的知識加以研究使之變爲生動有趣的問題。

3、利用學生心理特點“好奇”,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中學生正處在對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齡階段,教師可抓住這一心理特徵,大膽創設能讓他們好奇的實際問題。如:在講解乘方的時候,可讓學生討論“一張足夠大的紙,對摺五十次後有多高?”學生討論後,教師再告訴他們結果,這時學生會覺得非常好奇(因爲他們想不到會有教師說的那麼高),這樣學生對學習乘方就產生了很大的興趣。

三、注意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

1、教會學生預習的方法。

預習是學習各科的有效方法之一,但農村中學90%以上的學生不會用這一方法進行學習。因此,教師有必要教給他們預習的方法。預習,也就是在上課前將所要學的內容提前閱讀,達到熟悉內容,認識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種方法。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教會他們“作記號”,如:函數這一內容不懂,就在這一地方打上自己的記號,以便於在上課時,認真聽教師講,從而真正理解這一內容。

2、教會學生聽課。

聽課是教學中最爲重要的一個環節,多數學生在“聽”時不懂方法,學習效果也就不明顯。怎樣聽好課呢?首先,在聽課過程中必須專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第二,抓重點,做筆記。在上課時,教師都會強調某些問題(或多次提到的問題)即爲本節重點,學生在聽時,只是暫時的記住和理解,因此,要將知識點記下來,以便於複習鞏固。第三,預習中打記號的知識點,應“認真聽,多提問”,保證做到聽懂自己打記號的知識點。第四,積極回答教師上課的提問,做到先思考後回答,不要不經思考亂回答。第五,認真完成課堂練習,將所學知識當堂鞏固,發現自己在這一節中不足之處,多想多問。

四、瞭解學生實際,創設適合他們的實際背景

多數教師均有這樣的感覺,多次強調的問題,學生總是記不住,殊不知在講的過程中所創設的背景不切合學生實際。我們農村中學生沒有見過許多先進的交通工具和生活用品等農村不具備的物品。因此,教師在創設教學背景時不要死板的套用課本,應瞭解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創設教學背景。

五、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嘗試不同的教學方法

長期以來,“教師教,學生學”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傳統模式,這樣的教學法已不再適應新的教學觀,應將教師的作用從“教”提高到“導”,“導”就是引導,即教師的作用不應該是死板的“教”學生,而是引導學生,充分地使學生展示自己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儘可能讓學生自己發現、歸納、總結知識。也就是不要一成不變的將講授法放到首位,要採取各種教學方法,如:討論法、談話法、實驗法等有利於引導學生的教學方法,創造出高素質、高能力的新一代人才。

篇3:國中數學教學論文

這幾年,新的課堂改革不斷推陳出新,但其宗旨就是在課堂上突出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教師的主導性,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在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我校在課堂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有些學科進行較爲順利,其中也暴露了許多問題,針對新課改,結合自己實際教學談一點看法:

一、課堂上老師的主導地位不能丟

新課程強調發揮學生主體性,把課堂還給學生,多給學生思考的空間。但其實,新教材的內容更要求教師對教材理解得很透,抓住重難點,能很好地啓發學生思考,而不是一味地讓學生自己看書探究,尤其是我們農村國中學生,他們的自學能力,理解能力還不是很強,所以教師更要講得精,更要善於引導,放手之前要先看學生的水平如何。比如我教過的班級中有的同學很活躍,設置問題就不能太放手,否則課堂就會成爲菜市場,毫無章法;而有的班級的學生比較安靜,課堂就像一潭死水,毫無生機;這時老師一定讓他們有話講,要擔好引導者的“職責”,引導思維活躍的學生掌握正確的思考方式,而對於沉悶的課堂,就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我經常採用各種提問方式去激發學生表現慾望。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要成爲一名教師,光有愛心還遠遠不夠,愛心只是做好稱職老師教好書的前提。要做一個好老師,不僅要能得學生心,還要在各方面都能在學生面前起到表率作用,無論是工作還是學識上都應該讓學生佩服,這樣學生纔會對你產生信任感,纔會甘心聽從你的教導,纔會喜歡上你的課,才能對你所教學科產生興趣。數學這門課,由於受國小數學的影響,基礎較差的學生較多,許多學生害怕數學,失去自信,作爲數學教師我們更應當關心他們,給他們自信,課堂上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要將枯燥無味的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繫,讓他們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從而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還要把教學難點充分化解,化大爲小,化高爲低,化難爲易。

三、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和課堂管理

備課既注重知識的落實,也努力培養學生的興趣。上課前儘可能地做好充分的準備,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去”,這樣在時間的支配和知識上的引導上,我們都能盡在掌握之中。上課過程中重視啓發學生思維,我經常讓學生做到“三動”既多動腦、動口,動筆。數學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在課堂表現較爲活躍、主動,課堂效率較高,但數學學習較差的同學,由於基礎太差,學習效果不是很明顯,學習積極性也很差。教師的課堂管理應嚴謹有序,收放自如。

四、學生的作業檢查要落實

根據各班中每名學生數學學習情況,分A、B、C三個層級,佈置的作業適合於每個層次的學生,讓每個層面的學生都能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作業,當然也會有一定的提高題,讓他們通過完成作業,感受到他們數學知識在不斷增加,能力在不斷提升,從而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作業檢查在課堂上的練習類題目由教師儘量全部檢查,課外作業儘量少而精,如若多而難,則會造成學生操襲作業的現象。其實,避免學生操襲作業的現象的有效辦法就是在課堂上完成作業。

篇4:國中數學教學論文

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以學生的發展爲本”,倡導積極主動、勇於探索、富有個性的學習方式;認爲“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按照新的教學理念,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談一下在國中數學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數學教學要重視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

在教師的主導下,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知道數學概念形成的背景,克服單純、機械記憶數學結論和數學概念的學習方式,才能提高學生正確理解數學知識和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例如在講授絕對值概念時,要使學生明白一個數的絕對值就是指這個數在數軸上對應的點到原點的“距離”,從而不難得到數的絕對值是非負數(即)的重要結論。再如負數爲什麼沒有平方根?要回答這個問題,顯然要知道一個數的平方根的意義,明確了平方根的意義,對求解在 的什麼條件下有意義,就可容易確定爲解不等式。

二、數學教學中應把握好教材的整體性和聯繫性

學生對數學有意義的學習過程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強化儲存的過程,而是用原有的數學知識,通過“同化”和“順應”等認知活動來處理新的數學活動的過程。因此,按教材內容的安排,從整體性和聯繫性兩方面,抓某些數學知識的“源頭”,抓知識的“板塊”,幫助學生掌握獲取數學知識的技能。例如在八年級年級第二學期講授零指數冪與負整數指數冪時,首先要聯繫到八年級年級第一學期正整數指數冪這一知識點,把正整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如( 、爲正整數)。

再如對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掌握和靈活運用,及求二次函數圖像的頂點座標、對稱軸,關鍵在於對二次三項式配方的掌握。事實上當學生由國中升入高中後,對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一元二次函數有關問題的解決、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的確定多數情況下是用配方法來完成的。“配方”顯然成爲這一部分知識“板塊”的“源頭”。

三、數學教學應關注學生的數學思維活動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嚴謹性很強的學科。一堂好的數學課不能只看表面的數學活動,而要看學生的思維是否動起來了,要看是否有高水平的數學思維活動。因此,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教學中要設計出有思維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通過觀察、類比、聯想、抽象、概括等思維活動,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思辨,提升學生對數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例如講解課本習題:利用一次函數的圖像,求方程組的解。可向學生提出方程組與一次函數是怎樣聯繫的?變元、的角色是如何變化的?進一步使學生認識到圖像的交點座標就是方程組的解,這樣不但使學生明確解題思路,同時還提升了學生對二元一次方程組解的幾何意義的認識。

四、數學教學要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

學生的學習方式、思維策略、學習能力是有差異的。教學時要注意它們的差異,使教學內容的展開、教法的設計,儘可能讓所有的學生都能接受,都能主動參與到自己的教學活動中來,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學有所得。在解題教學中,在批改作業、評閱試卷的過程中,都要尊重學生個性化解題經驗和方法,倡導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解題,體會探究解題的樂趣,展示他們解題的魅力,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及時關照,幫助他們分析造成學習困難的原因,尋找適合他們自身學習的有效方法,及時發現和肯定他們在學習上的成就,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教師應把學生的差異當作一種教學資源,面對差異在教學中給以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滿足他們多樣化的學習需要,使他們都得到充分的發展。

五、數學教學要重視學生的實踐練習

運動員沒有長期從嚴從難的艱苦訓練,不可能在國際競賽中奪魁。學習數學也不例外,總得做一些練習,實踐所學知識,才能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才能熟練掌握解題方法及規律。在練習上除弄通各類例題之外,首先必須完成課本中的練習題、習題、複習題,這是最基本的數學訓練題,也是學生應該完成的最基本的學習任務,對其中的個別難題教師要做到精講。課堂上一定要保證學生有做練習的時間,課外一定要加強作業的收交管理。其次,現在教輔書上的題很多,在使用教輔書時教師要幫助學生選題,題目不易難,注意選與教學要求相匹配的題,應加強基本題目的訓練,這樣學生負擔輕,易於完成,在學習上就有信心。當然對學有餘力的學生,可適當增加一些難題,提高他們的數學能力。第三,要正確處理好練習題的數量與質量的關係,避免題海戰術,但沒有一定數量就難以保證一定的質量。

看過“ 國中數學教學論文”的還看了:

1.國中數學教學論文doc

篇5:國中數學教學論文

摘要:國中數學教學是國中教學系統中的重要內容,不僅對學生的學習成績有重要影響,而且對學生今後發展也具有直接作用。

國中數學教學質量因此而更加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而合作學習作爲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在該學科教學中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有助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以及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受到人們關注。

關鍵詞:合作學習;國中數學;應用研究

新課程改革不斷髮展,人們對我國教學發展方向更爲重視,而國中教學作爲國家學科體系教學中的重要存在,是學生文化素養培養的重要推動力。

因此其發展更加受到人們關注,繼而要求各中學在數學學科教學方面應全面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合作學習是現階段國中數學教學中常見的教學模式之一,其主要通過學生在課堂上或者是課堂以外的自主合作學習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技能,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得到提高。

但是在數學學科教學中,由於受到多方面的差異,教師並沒有採取這一教學模式,阻礙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

我就現階段合作學習在國中數學中有效應用模式發表自己的觀點,希望對解決相關問題有積極作用。

一、國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合作學習重要性分析

合作學習作爲新課程改革發展下的一種教學模式,對於學生團隊意識培養來說具有極強的推動力,有助於學生全面發展。

其主要表現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採取的教學模式較爲單一,即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記錄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教師課堂時間佔據課堂的大部分時間,以至於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少之又少,教師與學生之間產生無法逾越的鴻溝。

久而久之,學生合作學習意識被磨滅,阻礙學生數學素養的提高。

而合作學習模式在教學中要求教師全面變革傳統的教學理念,強化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讓學生在學習了數學知識提高自己學習成績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有助於學生在今後的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習慣。

另一方面,區別於教師單獨教學,合作學習模式在國中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還可以發展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式的教學情況也會得到有效改善。

最重要的是,合作學習在國中數學教學中的開展還有助於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效率,因爲,主體之間存在差異使得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存在不同,這一模式的應用有效改變學生獨立戰鬥的情況,集體的力量是強大的,學生的學習效率必然會因之而得到改觀。

因此,國中數學教學中合作學習是至關重要。

二、國中數學教學中合作學習模式有效應用策略探究

(一)提高教師的專業教學素質,強化教師合作教學意識

據調查表面,理論是實驗的基礎,因此要求教師在國中數學教學合作教學中應該要全面提高自己的教學素養,以保證推動學生髮展,將合作教學意識作爲自己教學中的充要條件。

但是,目前很多國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呈現的現狀卻是,教學模式陳舊,並不能滿足新課程以及素質教育要求下人們對國中數學教學要求,有的教師雖然對合作教學有一定了解,但是缺少實施的條件;也有的教師認爲自己只要完成教學任務就好,以至於教學模式也只是忽悠了事。

這些現狀的存在都要求教師在國中數學學科教學中,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提高自己合作教學意識。

例如,教師可以通過課前認真備課或者是使用多媒體技術不斷學習提高自己專業素養等方式,提高教師對合作教學模式重要性認識,在課堂中實踐合作教學模式;學校也可以通過定期開展相關教學活動的方式增強教師合作教學意識,最終實現學生合作教學模式有效開展。

(二)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

教師是學生在學校中接觸最多的人,又加之數學學科相對於其他學科而言學習課程比較繁重,學生所要承受的壓力比較大,更要求數學教學在教學之餘要主動走近學生,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

但是當前很多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卻忽略了這一點,教師在教學中太過於嚴厲,以至於學生對老師存在懼怕心理,在遇到問題時不敢主動請教教師,久而久之,學生學習積極性受到嚴重打擊。

國中數學教師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於教師應該主動傾聽學生,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例如,在班級人數較多管理難度較大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將班級進行分組,每組設定一個負責人,教師在課堂上也應該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合作學習,教師可以通過佈置作業的形式,讓學生進行解答,

在學生遇到問題時,小組之間可以進行討論學習,在疑惑人數較多或者是題目難度較大時,教師可以採取在小組之間進行整體解答或者是單獨輔導的方式,走近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課堂主體地位,願意主動與教師進行溝通,提高學生之間合作學習能力。

(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傳統的教學觀念的不良影響下,很多數學教師在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時,將自己定位爲教學的主體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得學生逐漸對該學科學習喪失興趣甚至產生厭倦心理。

這種教學現狀的存在要求國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做到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將學生合作學習新觀念融入實際教學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教學中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教師應在小組學習中針對學生主體差異而導致的學習問題,應該正確看待,在給不同學生單獨講解問題時,也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重要的是,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應該從多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避免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合作學習在國中數學中的`應用發展。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國中教學作爲我國教育教學體系中的重要內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數學學科是國中教學重點內容,理應受到人們重視。

在新課程推動下,合作學習模式在國中數學教學中全面實施較以往取得明顯的進步,但是一些學生在合作學習實施中仍然還存在些許不足,針對國中數學教學實施中存在的問題,我認爲,

教師在實施合作學習模式教學中更應該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培養自己的合作學習意識,更重要的是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主動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推動國中教學全面進步。

參考文獻:

[1]張偉剛,孫文建.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國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5(2):43.

[2]桑明傑.合作學習模式在國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赤子(上中旬),2015(14):4.

作者:徐小峯 單位:山東省鄒平縣明集鎮初級中學

篇6:國中數學教學論文

摘要:隨着社會的教育教學制度的發展,在現今國中教學中,教師教學行爲的合理性與教學質量有非常緊密的聯繫。

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單純地進行板書教學,而是應時刻確保自身教學行爲的有效性、合理性,以幫助學生掌握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學的知識,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關鍵詞:國中數學;微視頻;導學案教學

很多學生對於數學複雜的計算邏輯和抽象的概念知識都難以理解,從而感覺這門課程枯燥乏味,很難學,所以漸漸失去耐心和信心。

其實出現這種情況也跟教師的教學方式存在很大的關係,因爲數學本來就是一門複雜而簡單的學科,很多時候教師在講課時都是用非常死板的套路去授課,導致學生聽不懂,也聽不進去。

一、微視頻的開發應用

微視頻是指一種視頻短片,這種短片可以短到幾十秒甚至幾秒鐘,最長則則不超過20分鐘。

隨着現在科技的發展,微視頻已被廣大羣衆廣泛運用了,其視頻的多種多樣和方便快捷備受大衆喜愛,同時也給大衆帶了很多分享信息、分享快樂的方式方法。

二、導學案教學的弊端

導學案教學即爲傳統的教學方式,這是自古以來的一種教學方式,直至科學發達的今天,大多數學校仍然沿用這種教學方式來授課,但是現在很多學生在上課的時候都不願意聽教師講,而是在下面開小差、玩手機、聊天、睡覺,原因是太無聊,聽不懂,導致教學質量大大下降,教師講得很累不說,又沒有起到很大的效果,對學生的學業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篇7:國中數學教學論文

論文摘要:文章以北師大版國中數學實驗教科書爲研究對象,結合現有的教學經驗,尋求數學史在國中數學教學中的合理融入,探討數學史在國中數學教學中的合理體現,並對教材中的實例進行分析。

論文關鍵詞:數學史;數學教學;融入

在新一輪中學數學課程改革中,數學史被看做理解數學的一種途徑。教材中應包含一些輔助材料,如史料、進一步研究的問題、數學家介紹、背景材料等,還可以介紹數學在現代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如建築、計算機科學、遙感、CT技術、天氣預報等),這樣在對數學內容的學習過程中,不僅可以使學生對數學的發展過程有所瞭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還可以使學生體會數學在人類發展歷史中的作用和價值。

一、數學史在國中數學教學方面的作用

1.瞭解數學史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會有這樣的經驗,學生對有興趣的科目學得特別好。一直以來數學都是讓學生感到苦惱頭疼的學科,大部分的學生眼裏數學內容都是由精煉的公式、定理、乾巴巴條文組成,覺得枯燥乏味,關鍵就是因爲他們沒有找到學習數學的樂趣。要把數學課堂的氣氛活躍起來,提高學生的興趣,數學史的知識就可以幫助我們。在數學史故事的學習中,學生們瞭解了數學知識的來源,知道了爲什麼要學習它們,懂得數學知識與人類社會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更重要的是學生體會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那麼作爲一個數學教師,就要挖掘這種樂趣,爭取讓所有的學生都能發現學習數學的樂趣,都能學好這門基礎課程,這纔是最重要的。例如,學習黃金分割後,筆者就讓學生知道0.618來源於實踐又應用於實踐:當外界環境溫度爲人體溫度的0.618倍時,人會感到最舒服;古希臘的帕提儂神廟由於高和寬的比是0.618而成了舉世聞名的完美之作;畫人像時腿長與身高的比是0.618的人體最美;二胡的“千金”分弦的比爲0.618時奏出的音調最和諧;華羅庚的“優選法”也採用了0.618等。另外,閱讀材料中介紹,天文學家開普勒指出:“畢達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和黃金分割是幾何中的雙寶,前者好比黃金,後者堪稱珠玉。”不僅可使學生將已學習過的新知識和前面的舊知識聯繫起來,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很大的興趣。

2.深刻、全面地瞭解數學史,有助於學生對數學概念和理論的理解。

學習數學只有當看到數學的產生、按照數學發展的歷史順序或親自從事數學發現時,才能更好地理解數學。因此,數學老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數學史知識幫助學生對有關的數學概念和理論作深層次的理解。如數的發展:原始人在“數一數”、“量一量”的分配獵物方式實踐中,逐步形成自然數。但在分配、度量過程中常產生分不完與量不盡的情況,爲解決這些矛盾,於是就有了分數。隨着生產的發展,負數也就應運而生,從而產生了有理數。在計算直角邊長1的直角三角形斜邊長時,產生了無理數。由於解方程的需要又產生了虛數,從而建立了數的理論體系。通過這些數學史的資料介紹,學生對數的概念就有了更深的認識。

3.在教學中融入數學史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數學史是研究數學概念、數學方法、數學思想起源及發展與社會進步、經濟發展聯繫的歷史。知道了數學史的發展,就知道了人類歷史的發展。教學中數學史內容的滲入,使學生了解了數學理論及其發展過程,以及這些理論對社會進步與發展所做的貢獻,同時,也認識了許多科學家和數學家,擴大了學生的視野,增長了知識,使學生受益匪淺。

二、國中數學教學中如何融入數學史

1.章節導入中融入數學史。在教學中,教師可以以數學史作爲新課前的引入材料。作爲輔助教學的材料關鍵在於是否有必要,決不能牽強附會。在引入數學史料時,應該做到與教學內容的`有機結合,自然地過渡到教學中去。例如,義務教育課程北師大版教科書八年級上冊的《孫子算經》是我國古代一部較爲普及的算書,許多問題淺顯有趣,其中下卷第31題“雉兔同籠”流傳尤爲廣泛,飄洋過海流傳到了日本等國。“雉兔同籠”題爲:今有雉(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旨在暗示我國古代數學的傑出成就,同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抓住數學歷史名題,豐富教學內容,展現學習數學的新途徑。對於學生來說,歷史上的問題是真實的,因而更爲有趣;許多歷史名題的提出與解決與大數學家有關,讓學生感到他本人正在探索一個曾經被大數學家探索過的問題,或許這個問題曾難住過許多有名的人物,學生會感到一種智力的挑戰,也會從學習中獲得成功的享受,這對於學生建立良好的情感體驗無疑是十分重要的。再如: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北師大版教科書八年級上冊P176中,希臘數學家丟番圖(公元3~4世紀)的墓碑上記載着:“他生命的是幸福的童年;再活了他生命的,兩頰長起了細細的鬍鬚;又度過了一生的,他結婚了;再過5年,他有了兒子,感到很幸福;可是兒子只活了他全部年齡的一半;兒子死後,他在極度痛苦中度過了4年,與世長辭了。問他去世時的年齡是多少?”丟番圖研究過大量方程,包括多元一、二次方程和多元不定方程,這篇墓誌銘實際上是一個方程式,既代表了他的生平,又是對數學家的最好紀念。假設這位數學家的壽命爲x歲,則:5++4=x得x=84,因此,丟番圖是33歲結婚,38歲得子,兒子壽命爲42歲,在丟番圖80歲時去世,他自己終年84歲。爲了紀念丟番圖的功績,後人把僅含加法、乘法或乘方,係數爲整數的不定方程,稱爲丟番圖方程。

3.開展有關數學史的課外活動。對於數學史的教學,除了教師在課堂適當的穿插外,也可讓學生在課外自己操作,具體措施如下:

(1)在佈置作業時,可挑選一些與課題有關的、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資料。如可以蒐集勾股定理的相關歷史及多種證法,使學生感受數學證明的靈活、優美與精巧,感受勾股定理的豐富文化內涵。經過實踐,學生的積極性很高。

(2)組織學生蒐集數學史的材料出牆報並進行評比,如數學家的典故、古今中外的名題和難題等;如在講解軸對稱,密鋪圖形,圖案設計時,可欣賞一些藝術作品中的對稱,鑲嵌,密鋪,組織學生設計圖案並參與評比。學生在設計圖案的過程中,體會圖形的變換,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進行數學美的欣賞和創造。

(3)組織學生撰寫小論文,教師鼓勵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歷史事件與人物寫出研究的報告,並在同學之間交流,這個可以作爲假期作業來完成。除此以外,教師在教學中儘可能對有關的數學史內容作形象化的處理,例如,利用圖片、錄像、計算機等,這樣內容就更加豐富多彩,容易爲學生所接受。總之,教師在課堂上結合教材內容有目的、有意識地運用數學史教學,會對學生起着潛移默化的引導或教育作用。

三、結束語

數學史作爲數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爲貫徹數學新課程的要求,使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和對自己來說是有價值的數學,使每一個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都能獲得文化的提升,應該從日常的教學活動中重視數學史的滲透。同時學生數學素養的提高也離不開數學史的學習,只有重視數學史在數學教學中的滲透,才能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康世剛,胡桂花。對我國“數學史與中國小數學教育”研究的現狀分析與思考[J].數學教育學報,2009,18(5):65-68.

[2]蔡宏聖。數學史:從象牙塔到國小課堂[J].課程·教材·教法,2009,(2):40-44.

[3]張曉撥。關於數學史與數學教育整合的思考[J].數學教育學報,2009,18(6):85-87.

[4]燕學敏。數學史融入數學教育的有效途徑與實施建議[J].數學通報,2009,(8):22-25.

篇8:國中數學教學論文

一、差別性教學的作用

(一)通過差別性教學,學生更好地成長

由於學生處於不同的知識水平,他們對知識的運用並非相同,特別在數學領域,人們在應用推理、判斷方面程度是不一樣的,有較強推理、判斷能力的學生常常不用花費太多的時間就掌握了,但是那些應用推理、判斷能力較差的學生就要花費很久。因此,教師要是根據課本上的知識來教,那麼好的學生沒辦法得到更長遠的發展,而差的學生也沒辦法得到提高,顯而易見,這樣的教學辦法是不可取的。所以差別性教學教學有利於改善這一點,從每個學生的突出點出發,根據他們的突出點來制定符合他們成長的教學手段與內容,學生纔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

(二)使學生更加自信

推理、判斷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常常熱衷於深入地研究難以解決的方面,這些學生在深入研究時能得到自信,要是直接採取同一種教育方式去教育所有的學生,那樣就很難使學生獲得自信,會使學生不願意深入探究難以解決的方面。另一方面,那些應用推理、判斷的程度比較淺的學生就因爲太多的失敗而不再相信自己了,產生放棄的念頭,從而使他們漸漸地落後於其他人。因此,通過依據學生水平不同進行教學的方式,能使好的學生深入研究難以解決的方面,使落後的學生從自身實際出發,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進步,這樣所有的學生就可以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學業,更加相信自己。

二、國中數學教學中差別性教學的實施辦法

(一)從學生的水平出發,有序地分組

通常,學生可以分爲三種層次:第一層次的學生是起點高,有好的方法和技巧,應用推理、判斷程度高的;第二層次的學生是起點一般,但有較好的方法和技巧,應用推理、判斷程度較高的;第三層次的學生是起點低的。我們應進行有序分組。有序分組的過程中應關注下面三個方面:首先,必須清楚地知道學生的突出點是什麼,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家長,學生與家長應好好交流。其次,有序分組應理解學生的內在想法,不可只依據卷面測試結果來區分學生,分組應該是具有伸縮性的而不是硬性的。卷面測試結果屬於有序分組的一部分,學生了解自身的狀況,有自己的目標,所以我們應理解他們,不能忽略他們的內在想法,這樣他們纔會相信自己。待分組結束後,我們要進行差別性教學。最後,教師在看待不同組的學生時,應一視同仁,付出自己的最大努力。

(二)依據分組後學生的情況,採取不同的教學方式

我們要考慮到所有的學生,將差別性教學深入應用在課堂上。1.引入新的內容。數學的內在關係是緊密相連的,教師可以回憶學過的內容來引入新的內容,此時則通過第三水平學生去回憶學過的內容,使其加深印象。第二層次的學生則解決新的內容的引出,第一層次的學生則完善第二層次的學生的內容。2.解說新的內容。解說新的內容時要考慮到第三層次的學生,循序漸進。3.課上操練。結束新的內容時,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操練,第一層次的學生比較得心應手,教師則讓學生操練轉變形式的習題,可以給第二層次的學生比較有難度的習題進行操練。另外教師要認真對待第三層次的學生,提供難度小的習題有助於他們加深記憶。

(三)依據分組後學生的情況,安排的任務有所不同

安排的任務要使學生可以在其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從而有助於他們的成長。第一層次的學生可以多安排統合性較高的習題,加強他們的處理數學問題的規則和程序,使他們挖掘習題中那些數學處理的規則和程序。第二層次的學生,主要學會普通的題目和一部分難題的思考方向。第三層次的學生則重複做題,做很多的習題來鞏固基礎。

(四)依據分組後學生的情況,評估的方面有所不同

因爲學生的核心目的有所不同,所以要使用不同的評估方法。舉個例子,教師依據水平不同的學生,應把考試題目進行區分,讓不同水平的學生做不同的題目。第一層次的學生重點做難題;第二層次的學生重點則是中等題目,外加小部分難題;第三層次的學生重點放在基本的題目上,外加一小部分中等題目。那麼,所有的學生都可以在自己的範圍內得到進步。

三、總結

差別性教學是根據從實際出發來解決問題的哲學思路來進行的,該方式可以一對一地處理學生遇到的困境,讓所有學生都可以發揮自己的優點,彌補自己的不足,鼓勵學生學習,使學生對自己有信心,有助於學生的各個方面的協調與進步。

篇9:國中數學教學論文

一、課堂上進行有針對性的有效提問

1.問題必須要有思維容量。

不能夠激發學生思考的提問是失敗的,只有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展,拓寬了他們的思路,才能夠提升其探究能力,引起他們對數學的熱情。即使學生回答問題偏頗,即便是並非盡善盡美,教師也要表揚其優點,給予讚美,加以挖掘。面積求出來之後,斜邊AB上的高如何得出?此時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求直線y=2x+3、y=-2x-1及y軸圍成的三角形的面積。這樣就把問題由一條直線轉化爲兩條直線與座標軸圍成的面積。

2.鍛鍊提問的技巧。

問題的提出也有優劣,掌握提問方式,提高問題的質量,抓住學生的興趣,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的積極性能夠充分地被調動起來,學生就會順利地成爲課堂的主體、學習的主人。

二、讓學生“想學”,教學語言風趣

美國心理學家調查發現,學生都喜歡幽默的教師,這樣學習氛圍輕鬆愉快,這一點是促使學生“想學”的主要因素,什麼學科概莫能外。這就要求教師具有很高的綜合修養。其中一點,要語言幽默:幽默是偉大的智慧,是教學的潤滑劑。比如,我向學生提出分析這個“數”字,由“米女攵”構成,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你只有學好了數學,你畢業以後纔可能找到好的工作,纔可能有錢買米吃,纔可能找到女朋友,那麼這個“攵”是什麼意思呢?這個更凸顯數學的重要了,就是以手持杖或執鞭責打學不好數學的人……這些生動形象的解說,不勝枚舉,當然還需要教師表情、語調等的配合。

三、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思維訓練

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思維訓練要充分喚起學生的主動性。講例題,讓學生自主審題,題目給了學生就可以,然後讀題、審題、解題一系列的思維活動讓學生自己完成;學生有了問題,反覆推敲“個體參悟”,不行則“同伴互導”,再不行,“教師解難”,即使是“教師解難”,一樣不要急於遞給答案,教師應對學生逐步啓發:問題裏涉及什麼概念?用什麼公式才能表達這一規律?問題解決了,還有沒有別的解題方法?學生養成思維訓練的習慣,隨着綜合能力的提高,課堂上隨時就會有智慧熠熠生輝了。

四、總結

總之,數學是培養人的創造性素質的最佳途徑,成功非一日之功,我們教師要爲教育竭盡微忱,爲學生終生的數學學習奠定良好的發展基礎。

篇10:國中數學教學論文

一、進行課堂小結的方式

1.梳理課堂知識.一種常見的課堂小結方式,就是把整堂課的知識用簡短的話從頭到尾梳理一遍,這種梳理不是通篇的敘述,而是有重點的、分層次的總結.例如,在講“點和圓,直線和圓的位置關係”時,課堂小結就主要是把點與圓的三種位置關係、直線與圓的三種位置關係,結合黑板上的圖例再次梳理一遍.這種總結方式,可以讓學生全面地複習一遍所講內容,對新知識有整體瞭解,同時可以讓學生形成對知識的網絡式記憶,把知識延伸到整個學習系統中.

2.概括課堂知識.教師還可以對課堂內容進行幾句話的概括總結,這種概括要涉及新課內容的關鍵點,通常用於新課內容有多個重要知識的情況下.

3.聯繫以前知識.有些新課的內容是在以前所學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展而來,或者是新課與所學知識有着一定的相似度.在課堂小結的時候,教師可以將兩者進行聯繫,進行對照解讀.這樣的課堂小結,可以讓學生具體形象地理解所學內容.當然,當遇到新課與舊知識有着明顯反差的時候,教師也可以拿來對比解讀,以避免學生對新知識和舊知識產生混淆.這樣一來,學生心中的知識脈絡就會更加清晰.

4.和學生共同回想課堂知識.數學教師在講課時往往是單方面講授課堂內容給學生,而很少有和學生進行互動的,這都是因爲學科的特性和課堂時間的緊迫,而缺乏互動可能導致學生和課堂的融入度不夠,容易造成開小差的現象.教師在進行課堂總結時可以有意地和學生進行互動,共同複習整堂課的知識.可以是對學生進行課堂關鍵內容的提問,也可以是向學生詢問他們所認爲的難點內容來再一次講解以答疑和強化記憶.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拉近了教師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更親近課堂,讓教師更瞭解學生的學習現狀,同時讓學生對難點內容有了進一步的學習和消化.

二、進行課堂小結的注意點

課堂小結不是教師一味地總結講課知識,這裏的本體應該是學生自己,是學生來回味和消化課堂所學內容,不懂的地方提出疑問,教師起到串聯和輔導作用.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如何總結,才能提高複習效果.

1.課堂小結的概括性.課堂小結要簡單明瞭,用幾句概括性的話語進行總結,不宜多次重複複雜內容,這樣不僅起不到總結的效果,還會讓學生更加混淆,對所學知識產生過多疑問.另外,課堂小結應該用最直接的語言講述出課堂內容,不應該加以多少修飾,以避免所述內容的冗長,導致上課時間的不夠.

2.課堂小結要有重點.有的人說,一堂課裏有一半的時間講重點內容就很難得,而學生只要把這些重點聽明白,他們這堂課的收益就很大.課堂小結相對於課堂上的詳細講解而言,是爲大部分學生整理的要點總結,不需要對整堂課的內容都重述一遍,而要對講課內容的要點進行有針對性的重點回顧,這樣可以幫助學生理清課堂的重點內容,進行重點練習和記憶.

3.課堂小結要能引導課外學習.課堂小結是一堂課的結尾總結,也是學生課外學習的一個開始.課堂小結要注重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深入探究.例如,在講解例題後,可以讓學生尋找課外相似的題目進行訓練,充分利用學生的課外時間進行學習拓展.同時,能使課堂與課外連接起來,促進學生的課外學習.總之,課堂小結是國中數學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之一.做好課堂的總結是每個教師的分內之事,它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環節.做好課堂小結,不僅能讓學生的學習更加輕鬆有效率,而且能夠幫助教師進行授課總結,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看過“ 國中數學教學論文範文”的還看了:

篇11:國中數學教學論文

自從我省全面實施九年義務教育以來,各地在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在貫徹義務教育國中數學教學大綱和使用義務教育國中數學教材小,仍然沒有擺脫應試教育的影響,據統計,全省有相當多的國中不按教學大綱和教材要求教學。他們以會考試題內容爲依據,考什麼內容教什麼內容,擅自刪去必學內容中的“實習作業”和選學內存中的“用計算器進行數的簡單計算”、“用計算器求平均數、標準差與方差”等。對會考範圍內的教學內存,隨意膨脹加碼,甚至把義務教育教學大綱已經刪去的內容,又揀了回來給學生補充。對教材中的“讀一讀”、“做一做”、“想一想”的內容,與會考聯繫密切的也列入教學內容。

爲了整頓教學秩序,全面貫徹義務教育教學大綱,加強國中數學教學中的素質教育,提出以下幾點意見供教學參考。

一、關於“實習作業”的教學

“實習作業”是義務教育數學教材中體現素質教育的新增內容。它是通過學生的實踐活動(如測量),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與應用。因此,要求全體學生結合實際,認真做好實習,並寫出實習報告。《代數》弟三冊要求測量當地國中三年級男學生的身高;《幾何》第三冊要求測量傾斜角和底部可以到達的旗杆高。

這些內容對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和動手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各地不得擅自刪減。

二、關於計算器使用的教學

我國義務教育國中數學引入計算器教學,是爲了適應現代科技發展的需要,是培養二十一世紀人才所必須的。根據義務教育國中數學教學大綱的規定,國中二年級引入計算器教學,是爲了解決查平方根表和立方根表的困難;國中三年級引入計算器教學,是爲了準確迅速地進行統計運算。因此,八年級教學重點是,在介紹電子計算器構造的基礎上,使學生掌握用計算器進行加、減、乘、除、乘方和開方計算;九年級教學重點是,用計算器計算樣本的平均數、方差、標準差。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組織課外活動,提高學生使用計算器的技能。未經計算器教學培訓的教師,由各市教研部門組織培訓或自學。

三、關於課本中的“讀一讀”、“想一想”、”做一做”內容的教學

義務教育國中數學教材增加“讀一讀”、“想一想”、“做一做”內容,是根據義務教育的性質和任務,爲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面開設的新的教學欄目。“讀一讀”?是供學生閱讀的一些短文,?“做一做”是供學生動手操作的一些實例,“想一想”是供學生思考的一些數學問題。這些內容部超出大綱的要求,不作教學要求,不能作正課講給學生,會考命題範圍不包括這些內容。教師可利用課外時間,指導學生自學這些內容。

四、關於解直角三角形與二次函數的教學

解直角三角形與二次函數是義務教育國中數學教學人綱控制要求的內容。過去,由於會考命題無限制地增加這兩部分知識內容的難度,使教師無法把握教學要求。義務教育國中數學從課本上降低了理論要求和習題難度,刪減一些綜合性較強的問題。各地不得擴充教學內容,要嚴格控制教學要求。

五、關於教科書中B組題的處理

教科污中B組題是供學肩餘力的學生選用的。有的B組題的難度超出大綱要求,教師應慎重處理,不要求所有的學生都作,也不應列入會考的命題範圍。

篇12:國中數學教學論文

摘要: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其參與學習的情況直接影響着教學的效果,因如何促進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是至關重要的。然而在數學課堂教學改革中,部分學生對於數學的參與和學習常常會出現明顯的牴觸情緒,使數學課堂的改革進行的不順利。本文根據數學學科本身的教學特點,提出了再創造教學,依據再創造教學原則的特點,分析得出再創造有利於學生把握和理解數學課堂所學內容的本質,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轉變了數學學習的態度,有效提高了數學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再創造教學;國中數學;課堂教學

國中數學課堂上,作爲數學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的數學教師,要使學生熟練掌握和學習數學的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要能夠理論結合實踐,培養學生生活中運用數學的實際操作和運用能力,形成理性的創新思維來學習數學。然而傳統的數學教學屬於應試的教學模式,教師就像是知識的搬運工一樣,根據教材內容,機械地灌輸學生數學定義、枯燥地讓學生背誦數學公式,學生也沒有深入地探索和思考,而是被動地接受。本文通過對國中數學再創造課堂教學的梳理,分析得出再創造教學的原則和特點,在再創造原則的指導下,實證研究了再創造教學對學生參與課堂程度的影響,得出了再創造教學有利於學生轉變對數學的學習態度,利於學生的認知參與和情感參與。

1再創造的內涵及實施原則

1.1再創造的內涵:荷蘭的教育學家弗賴登塔爾指出,數學是人們對普通常識的系統化,因此在一定的指導下,每個學生都能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來獲得這些數學知識。弗賴登塔爾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學生在一定的指導下都能夠自己去發現和創造所要學習的知識,這就是“再創造”教學策略。“再創造”教學策略應該是根據自己的思維方式和體驗去創造相關的數學知識,而不是重複地、機械地“原始創造”。再創造不能與創造相混淆。創造的重點在於結果,是指之前從來沒有見到過、想到過或出現過的東西。再創造包含了有學習過程中的形式和內容,既有新發現,也有原先的組織內容。“再”字強調了是對自己而言的新發現、新收穫、雖然屬於創造,但是對於老師來說確是已經存在和知道的,再創造屬於學生的高級學習和發現,比普通的學習更自由,更容易激發學生的思維創新和學習的熱情。

1.2再創造教學的課堂實施原則:教學原則是是指導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的基本準則。在遵循學生認知的發展規律和教學規律的基礎基礎上,深刻認識了再創造數學教學思想,得出再創造數學教學的原則:

1.2.1再創造教學的數學化原則:數學化是人們通過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來觀察現實存在的世界,來分析和研究現實世界中的各種具體的現象,以達到發現其規律的過程。很多國中學生因爲數學比較抽象,遠離於現實世界之外,無法將數學符號以及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繫起來,所以認爲學習數學很難且沒有相對應的思維的載體。在數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教會學生能夠運用學到的數學知識思考問題,且隨着數學化的深入學會用數學的邏輯來觀察我們所熟悉的世界,使學生根據所學數學知識建立恰當的、具體的數學模型,而實現數學的再創造教學。

1.2.2再創造教學的主體性原則:過去的教學中常常忽視的一個問題是學生的主體性,並且學生在課程上是否參與一級參的程度,直接影響了數學課堂教學的效果。但是傳統的教學方法中,教師總是爲了順利的完成教學任務而我講你聽地唱獨角戲,導致了學生沒有了問問題的意識,就更不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了了。數學課堂標準提出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是學生通過自主地學習而獲得進步和發展的前提條件,肯定了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只有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實踐才能把所學的知識轉化爲自己大腦存在的一部分記憶。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調動起學生主動參與活動,經過自己的猜想、觀察和交流探索,激發學習數學的動力,體現出再創造思想。

1.2.3再創造教學的數學現實原則:數學現實是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生活以及思考着的客觀世界,以及這個客觀世界所反映出來的數學基本概念、運算規律和方法,及相關的知識結構,它是實現課堂教學實際的出發點。如果教師總是以自己的思維進行數學教學,而沒有認真分析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這樣的課堂就經不起實踐的檢驗。

2再創造教育在國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根據上述早創造的教學實施原則,針對如何將再創造教學運用於國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提出以下兩點建議:

2.1加強方法的指導、鼓勵實踐的猜想:在國中的數學教學課堂上,數學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大膽地猜想,開拓自己的思維空間,對存在的一切新鮮失誤用於懷疑,指導學生正確地探索數學知識的演變過程與結果。因爲數學的發明過程,就是通過不斷地學習,在學習中猜想,在猜想中探索,從而推理得出我們所熟知和不知的數學科學理論。

2.2循序漸進地引導和分層指導再創造:由於國中生正處在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的初步形成極端,對於同一個問題的理解和思考能力是不可能在一個層次上的,這就增加了教授授課教學的難度。如果教師對此客觀現象掌握的不恰當,教學效果上很容易出現兩極分化,這就要求教師要將再創造思想教學運用在實際課堂中。因此,教師應該走下講臺去關注每一個學生,引導學生能夠自我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實施再創造思想教學,提高整個國中數學的教學水平。

3結語

綜上所述,國中數學的再創造教學對教材進行了重組,打破了傳統的教材束縛,也提高了對教師的要求。因此我們在加強教師在數學課堂上預設教學再創造思想的同時,更要能夠融合更多的教學資源,提高課堂的駕馭能力,在互動中教學,激發學生的再創造能力和創新思維。

參考文獻:

[1]張倩.再創造教育思想在國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的研究[D].陝西師範大學,2014.

[2]盧隆君.國中數學再創造教學中學生參與的研究[D].湖南師範大學,2007.

[3]徐勝.國中數學“再創造”教學的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5,(9):77.

[4]黃品霞.再創造教育在國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中),2015,(8):70.

篇13:國中數學教學論文

摘要:隨着我國教育改革工作的持續發展,國中數學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的教學時,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培養。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可以通過使用自主互助課堂模式對學生進行教學。通過這一學習模式的引導,可以使學生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體現出自我定向、自我嘗試、自我質疑以及對問題進行自我歸納、自我評價等一系列能力,這對於學生自身的進步和發展有着極大的推動作用,有利於加強學生之間的學習與交流。本文對國中數學自主互助課堂教學的活動策略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旨在通過這種方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國中數學自主互助課堂教學

1、引言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發展的能力是我國自進行教學改革工作以來的重要教學內容,對於學生自身的進步和發展有着重大的影響。學生在進行自主實踐活動的過程中,通常都需要進行自主定向、自主嘗試、自主質疑等一系列的學習環節。因此國中數學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自主互助課堂教學時,需要採取合理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指導。而在進行這方面的工作時,爲了促進學生們的進步和發展,不僅需要對各個學生的人格給予充分的尊重,同時還要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進而在教學的過程中促進學生自主進行思考和探究,加強互動學習和交流合作。

2、指導學生構建合作學習小組

教師在指導國中學生們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時,爲了促進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習成績的提升,並且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擁有足夠的學習興趣,並且積極投入其中,可以通過構建自主互助學習課堂的方式指導學生們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而在進行這方面的教學時,由於不同的學生在學習成績方面有着不同的表現形式,因此爲了做好教學的工作,教師可以按照學生們的日常表現和平時的學習成績,合理地對學生們進行分組。從而通過這種方式,不僅有利於使所分的各個小組當中學生們的成績都比較平均,同時也有利於爲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互相學習和互相幫助,對於學生們學習成績的提升有着極大的促進作用[1]。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一元二次方程相關知識的學習時,爲了促進學生理解能力的提升,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進而進行教學方面的活動。而在進行這方面的工作時,教師首先要對學生進行簡單的引導,讓學生對一元一次方程進行記憶,進而讓學生利用一元一次方程的相關知識,自主學習一元二次方程解法,並且爲學生設置一定的習題,比如用配方法解方程。在進行相關習題的解答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相關問題的解答。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基礎紮實的學生先將問題分析透徹,之後爲基礎較差的學生進行講解。通過這種方式,不僅有利於學生在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習興趣的提升,同時也有利於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知識的學習,有利於學生成績的提升。如,在進行3x2—4x—2=0這道題的解答時,學生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這道問題的解決。在解答的過程中,可以對這一式子化簡成x2—43x=23,進而方程兩邊都加上一次項係數一半的平方,得:x2—43x+(—23)2=23+(—23)2進而配方,得(x—23)2=109,最終取得x1=23+姨103,x2=23—姨103。

3創新教學方式

國中數學自主互助型課堂的構建與教學方法上有着巨大的聯繫。在教學時,要注重創新教學方法,這樣能促進國中數學自主互助型課堂構建質量的提升。因此爲了學生的進步和發展,在構建國中數學自主互助型課堂中,教師需要在教育改革工作的影響之下,採用新型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只有這樣,才能使得教師進一步的轉變自身的角色,在教學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並且充分調動學生的互助合作意識,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利於學生合作學習精神的形成和發展[2]。例如,在《黃金分割》這一課的教學中,由於這一課的內容理論性較強,如果教師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就會影響學生對於這一課的理解,不利於學生學習的開展。因此爲了幫助學生學習理解,教師需要採用新型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構建一個自主互助型課堂,讓學生在進行知識的學習過程中,通過小組的形式進行知識的學習。而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黃金分割當作主題,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尋找生活當中存在的黃金分割,進而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對自己小組中找到的黃金分割進行介紹並且實施驗證。通過這種方式,不僅有利於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於所學知識擁有更爲深刻的理解,同時也能夠幫助其對自身的表達能力進行鍛鍊,有利於學生們學習自主互助學習能力的提升和學習成績的提高。因此,爲了能夠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教師需要採用新型的教學方式指導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促進學生的進步和發展。

4、結語

綜上所述,由於國中數學擁有着一定的嚴密性和抽象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因爲自身能力的差異而影響數學學習的開展。因此爲了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需要對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創新,通過指導學生構建合作學習小組,以及採用新型的教學方式指導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從而構建一個自主互助型學習課堂,使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時,可以對不同的數學方法和思路上進行使用,有利於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數學學習水平的提升,促進學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曉雪.關於中學數學自主互助課堂教學的策略分析[J].中華少年,20xx,5(27):172-173.

[2]蔣敏.國中數學自主互助課堂教學的策略淺析[J].考試周刊,20xx,5(4):86.

篇14:國中數學教學論文

摘要:在國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怎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從認真研究教材、實施有效提問、有效傾聽、進行分層次教學等多種教學策略入手,展開討論和交流,作了探討。

關鍵詞:國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學策略

隨着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越來越受到一線教師的重視和關注。“課堂有效教學”不單純是教學目標是否達成,也不只是關注是否完成了教學任務,更主要的是看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能力是否得到了培養和發展。教師的有效教學應該是通過教師的引導和點撥,使學生自覺、主動地探究新知識、提升學習技能。下面我將談一談我對國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思考和探索。

一、教師要深入研究數學教材,提高備課的有效性

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首先要從課前的準備工作入手,備課的目的是爲課堂教學做準備,使教師的教學工作能夠順利開展,使學生能夠在課堂教學中學得快樂、學得紮實。要實現備課的有效性,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能力,潛心研究、認真思考,運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使學生能夠掌握數學基礎知識,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認真備課:1.確定教學目標。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教材的內容,恰當地設計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2.確定教學內容。充分考慮學生學習需求,選擇教學內容,確定教學重、難點。3.關注學生。教師要清楚教學要到什麼程度,教學的難點是什麼,應該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來教,要讓學生在上完一堂課之後能夠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學到了哪些知識,掌握了哪些解題方法等等。如果教師一味地追求教學的難度和深度,可能會導致一部分學生跟不上教學進度,使學生極易出現注意力分散、上課不認真聽講等不良的學習習慣。4.做好課後反思。根據數學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教師要及時做出課後反思,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教師要適當地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精心的備課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措施。

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實施有效提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設置不同的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探究,從而在層層遞進的問題引導下獲得數學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設計的問題要具有一定的啓發性,能夠啓迪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新舊知識之間發生衝突,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明確學習目標,調動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教師要多設計一些考驗學生表達能力的問題,而不是一些簡單的“是或不是”“對與不對”的問題。(一)教師提出的問題要具有針對性。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徵、學習能力和已有的知識基礎,還要結合教材內容中的重點和難點。同時,教師在提出問題時要對學生的學習程度做到心中有數,運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課堂教學中有所表現,體現自己的個人價值,實現不同程度的成長和發展。不管教師提出的問題是提前預設的,還是在教學過程中即興生成的,都要具有針對性、層次性,只有這樣,才能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濃厚興趣。(二)教師要注意提高問題的思維容量。教師提出的問題要能夠激發學生積極思考的慾望,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學生在回答完問題後,教師要注意給予積極的評價,只要學生的答案沒有原則性的錯誤,就不要急於否定,要把眼光放在學生思維的閃光點上,及時鼓勵和肯定學生獨立的思維和標新立異的想法,拓展學生的思維容量。(三)教師要提高自己提問的技巧。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高低和教師提出的問題有着直接的關係,教師提出問題的契機、提問時的語氣、提問的方式都是很重要的因素。總而言之,教師提問問題時要注意提問的技巧性,要能夠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始終處於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真正成爲數學學習的主人。

三、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實施有效傾聽教學

有效的傾聽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措施。如果教師願意俯下身、靜下心認真傾聽,即使你沒有給學生具體的幫助,也會因爲學生感受到你的誠心而激勵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學習。當學生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時,教師應該始終面對微笑,帶着賞識的目光看着他們,認真傾聽學生的回答。學生從教師的微笑、賞識當中感受到教師的信任,從內心產生一種被人欣賞的滿足感。教師的賞識給學生帶來的是人格的關愛,學生的思維因此被激發,學生也受到教師的感染,從教師的言傳身教中理解傾聽的態度,養成認真傾聽的良好習慣。

四、優化數學課堂教學結構,實施分層教學

教師要合理安排課堂教學,切實抓好以下教學環節:1.明確教學目標,設置適當的問題,引發學生的興趣;2.啓發學生主動探索,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3.圍繞課堂教學目標,組織學生進行課堂練習,提高學習效率;4.做好對學生的及時準確評價,根據教學反饋糾正學生存在的錯誤;5.課堂總結歸納,鞏固課堂所學,深化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綜合歸納能力。根據班內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學習能力的不同,教師要恰當設計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調動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熱情,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數學課堂上實現進步和發展。要提高國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需要探究和應用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這實際上也是一個進行創造的過程,教師既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又可以在研究探索的過程中實現自我的良好發展,一舉兩得。作爲一名國中數學教師,我們要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認真將教學內容和實踐相結合,不斷探索、積累實現有效教學的策略,爲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篇15:國中數學教學論文

一、設計學習目標,拓寬探索空間,加強學生的自身認識

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進行優化課題設計,讓學生去感受品味人生的燦爛與魅力.學生只有通過自身的思維活動、操作活動將教師講授的課本知識轉化爲內心體驗,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識.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尊重他們的主體地位,變“教師獨舞”爲“與學生共舞”.

在課堂上教師不再是單獨推導數學公式,而是教師引導學生獨立探索;教師不再單純地解題給學生看,而是指導學生完成,讓學生大膽地走上講臺扮演“教師”的角色,並樂在其中.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要時刻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分析、理解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能力.教學大綱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以及數學符號的特殊性制定了符合學生心理的、易理解的課本教材.但鑑於數學本身固有的枯燥性、抽象性,大部分學生在學習之初都會對數學產生牴觸情緒.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爲數學的學習十分枯燥乏味,因爲缺乏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同時又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指導,久而久之,就會使學生產生懼怕數學的心理.爲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教師必須重視作爲學習主體的學生們的內心體驗.數學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中蘊含的智慧成果和人文精神,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促進學生良好人格的發展,使數學教學變成一種寓教於樂的活動.

其次,重視教學方法,提升探究能力.新課程教學理念倡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突出學習過程中的探索研究,關注他們分析問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數學教學中,由於教學任務比較重,很多教師缺乏必要的耐心,經常發生對於學生不能馬上回答的問題,教師乾脆自問自答.這種教學方式不但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理智活動下降,也會形成較爲緊張的課堂氣氛,更談不上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了.所以,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重視並善於捕捉學生的思維閃光點,給學生以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空間,通過適時、恰當的鼓勵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二、重視培養學生的思維水平

首先,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在教學活動中的聽、說、讀、寫能力,是數學學習活動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條件,也是提高數學學習效率的保證.

1.聽.要有耐心,就是學生首先要聽課,同時教師也要聽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感受,這就是聽的技能.,聽課過程中要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思路與教師同步,學生聚精會神地聽話課,必須事先做好預習,弄清本節課的重點、難點,纔能有的放失去聽課.

2.說.要有藝術,爲了適應師生溝通的不同情境和存在的各種差異,教師要重視語言表達的內容外,還要重視表達的技巧.其次就是要培養學生將所學的數學知識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的能力.這種能力包括對數學概念給予合理的解釋,與同學討論,與教師互動,增強學生說明問題的能力,便於教師與學生的學術溝通.

3.讀.要多用心,“讀”就是學生閱讀能力.學生通過閱讀課本、課外資料,鞏固所學知識,拓展知識面.養成自學的好習慣,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才能提高.

4.寫.要有誠心,一個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表現在他的寫作能力上,也是所學知識的客觀體現.是學習知識、鞏固知識的重要途徑,是學生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學習活動中去.培養學生“寫”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它決定着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其次,給學生搭建一個創新的平臺.在素質教育中,任何一門學科都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數學教學也不例外.所以,數學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考慮到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在課堂教學中,爲充分調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課堂設計中教師應該注意學生思維的層次性,.教學設計先難後易.對於同一個教學內容來說,不同的設計方案體現出不同思維水平,會有難易之分,教師在選用時應從難處入手進行調整..教師設問先大後小.教師在使用問題法引入教學時,可在一開始就讓學生思考一個涉及知識點比較多的問題,在適當提示的基礎上將問題由大化小..教師提問先低後高,先錯後對.課堂上爲了活躍學生的思維,教師應先提問思維水平較低的學生,在他們的發言中尋找思維偏差.這樣就出現了矛盾,學生爲了解決這種矛盾就會進行積極的探索.這樣就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整體思維水平.總之,在提倡“以人爲本”的素質教育理念下,教師要做到數學教學中的三個“有利於”,即有利於學生思維水平的發展,有利於學生創造潛力的發掘,有利於學生主體性地位的發揮.在對教學方法進行選擇時數學教師應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篇16:國中數學教學論文

摘要:隨着我國國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改革,問題意識成爲當前學生最薄弱的環節。問題意識作爲一種主動質疑、積極探求知識的心理狀態,對學生的學習有及其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努力發展和培育學生的問題意識,幫助學生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在未來的學習中取得更爲優異的效果。本文就數學教學中的實踐談一下國中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的方法。

關鍵詞:數學教學;問題意識;培養

數學是一種依靠邏輯和計算的動態知識體系,不能用簡單的靜態思維去理解,因此學習過程不能侷限於對知識點的掌握和記憶,我們必須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不同的情形也會有不同的思維方式,因此我們必須強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問題意識的重要性,下文主要闡述筆者對提升問題意識的幾點思考。

一、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一旦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興趣,他就會自然而然地對學習中不懂的問題進行進一步鑽研,這時學生的好奇心使被動學習變爲主動學習,把學習當作自己的任務而不是由別人來佈置。通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藉助於多媒體,將視覺和聽覺結合起來,使比較抽象的數學問題能夠成爲他們感官所能感知的,這是一種化抽象爲形象的方法。通過動態的視頻,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更爲集中,學習起來更有熱情。傳統的教學使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相當有限,課堂效率十分低下。然而音頻視頻的結合,可以保證學生的注意力始終高度集中,確保其能夠跟隨老師的思維來思考問題,也能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二、營造良好數學學習氛圍

國中生對數學學習的認識仍處於萌芽期,對數學的理解也多半是來源於對課本上公式的記憶,這就會使得數學的學習過於死板,應用起來較爲困難。然而,如果營造一個滲透了數學知識的生動的生活場景,通過模擬來調動學生使用所學數學知識來解決所遇到的問題,這種以解決實際問題爲目的的數學學習過程會更加主動,更加直觀,學生能感知到數學的魅力,同時也能將所學知識熟練運用,同時也使得學生的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鍛鍊。

三、教授學習方法

學會了學習的方法比學會知識更加有用,即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就能知道如何面對一個問題,學會從正確的角度去分析問題,更加高效地獲取信息,也能學到更加符合自己“口味”的知識,這與整個風雲變幻的社會是相適應的。思考問題的方法千千萬萬,但是對於問題展開思考的整體框架是有據可循的。學生只有真正掌握了學習的方法才能把具體問題抽象化,學會利用化特殊爲一般的思考方式,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發散能力,學會從各個角度分析問題。能夠辨析問題的優劣,不在不必要的問題上花費大量時間。

四、通過表揚來提高學生對問題探索的信心

學生在自卑時會缺乏主見,對問題的探討會更加被動,因此老師必須起到增強學生信心的作用,堅持“肯定爲主,否定爲輔”的原則。老師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肯定會使學生對掌握學習成果的過程充滿欣喜,因而產生強烈的繼續學習的慾望,這就使學生的問題意識大大提高,除了興趣,自信也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條件。對於那些對問題有不同看法的同學,應該大力讚揚他善於動腦的優秀學習習慣,對每個學生的成長足跡要有所記錄,每當學生取得一定進步時就應該加以褒獎。這會給學生一種學習主動就能得到表揚的潛意識,這種潛意識使學生能夠主動地去面對學習中的問題。但是我們也提倡適度的批評,對於部分學生的自負行爲應當嚴格批評,避免學習中太過浮躁。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有不同的智力情況和學習習慣,因此在評價時要確保個性化差異化。

五、設計開放性問題

國中生在考試中遇到的問題多爲答案確定唯一,這就形成了我國如今思維侷限的教育格局。爲突破這一學習障礙,我們應當在平日學習過程中更注重對學生開放性思維的挖掘與鍛鍊,這類開放性問題可以通過條件開放性、問題開發、答案開放來進行,這些問題要來源於課本又區別於課本,這種方法可以有效緩解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盲目記憶。這種開放性思維的訓練使學生對問題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分析問題考慮因素更多,思維更縝密,而且積極性更高。而且可以在學生腦海裏把各個知識點進行串聯,形成網絡體系,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更佳。歸納總結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種學習方法,利用開放題可以激發學生總結、交流的興趣,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對現有問題的延伸提問也是一種訓練學生髮散性問題意識的好方法,他可以通過延伸提問對問題中各個變量的含義掌握更加全面,對問題的理解深度也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境界。總之,我們必須把培養學生問題意識作爲如今學生學習中極爲重要的一方面,並通過改變課堂教學設計來實現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這個過程會十分漫長,但是也只有把問題意識的培養落實到當今教育的每一步,才能從深層次彌補問題意識低下的不足,才能改變當前填鴨式教學的弊病,從而爲國家培育更具創新力,思維更嚴謹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王傑.數學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缺失及培養[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xx,(9):44-45.

[2]張啓兵.國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研究[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上旬),20xx,(10):23-24.

篇17:國中數學教學論文

新學期伊始,我縣進行了新一輪課堂教學改革,即五環節教學法。

經過一年的實踐,我覺得五環節教學是成功的,可取的,它最大的優點是面向全體師生,使每個學生得到了均衡發展。

目前,我國各地的中國小均實行班級授課制的教學體制,班級的容量比較大,教師授課可能顧全大多數中等生,這就勢必要出現基礎差的學生“吃不了”,基礎好的學生“吃不飽”的現象。這種現象從七年級就開始顯現,八年級更明顯,九年級則更爲嚴重。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究竟採取什麼樣的方法才能儘可能的避免出現上述情況?五環節教學法則給出了我們一個很好的解答。

五環節源自杜郎口教學法,吸取杜郎口中學教學的優點,與本土學生實際結合形成了“導學、自學、展示、探究、總結”五節一體的教學新方法。

“導學”即導入,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曾說過:“學習者不應該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取過程中的主動參與者”。喜新厭舊是常人的心理規律,當然國中生更喜歡新鮮東西。因此,在學習中恰當的給學生提供新題型、新題材、新教具、新問題、新方法、新數學故事、遊戲等新鮮東西,就能激起學生探求知識的慾望,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如在一元二次方程根與係數的關係這一節的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同學們,從前都是老師出題來考你們,今天則讓你們出題來考老師好麼?你們隨意寫一個有解的一元二次方程,我就能馬上回答出這個方程的兩根之和與兩根之積各是什麼。”同學們感到很新鮮,馬上動手出題考老師。我一一進行了回答,並讓他們進行檢驗。全體學生熱情高漲,主動快樂地求知,整節內容在熱烈的氣氛中學完,可見只要有特色地“導學”便能使處於身心發展的國中生激起興趣,開始美好的一節課。

“自學”即預習,預習分爲課前預習,課堂預習。教師在備課時已將每節課的重、難點及所要掌握的任務打印好,在課前發給學生,學生將容易完成的任務課下完成,例如:定義、公理、定理、公式的記憶背誦,做標記等。課堂上再自主學習重、難點,主要是運用基礎知識如技能和方法。自學時,小組內交流討論,將不能解決的問題記錄下來,師從旁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共性問題,使全體學生都能達到良好的自學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差等生的自尊心,使他們心中的疑惑,即在課堂上得到了解答,又保全了他們的臉面。小組內提問題,小範圍就解決了,從而樹立起他們學習的興趣和信心,而優生與中等生則有一種成就感,爲解答問題而驕傲和自豪,爲能幫助他人而欣喜,覺得學有所用,這樣會激起他們更強的學習慾望。

“展示”即輸出知識。自學效果如何,全在展示環節,與以往的課堂教學最大的不同,在於讓每一組學生都能參與展示,將本節課學習內容用自己的嘴說出來,用自己的手寫出來,用自己的肢體語言展示出來。在展示中,優等生展示比較難的任務,中等生展示一般任務,而差等生則展示比較簡單的任務,展示一段時間後,差等生的膽子會由小變大,展示任務的難度可逐漸增加。展示面由班額大小決定,班額小的可各人展示,班額大的可合作展示,總之做到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把自己最好的最擅長的一面表現出來。

“探究”即探索疑難。這個環節比較靈活,可穿插於自學、展示環節中,對於解決不了的問題,對於學生突發的奇思妙想等都可以進行探究,當場解決最好,如有困難可放在課下,目的只有一個,令全體學生都滿意,既學得好,又學得深,記得牢。

“總結”即回顧。學完之後,最後則是回顧總結,將本節課的重、難點進行重申,小組總結,全班總結,另外要適當地進行檢測。課本上的問題,學案上的習題都可以佈置,而這時可採取樓梯式的作業模式,優等生可適當找些難題,而中、差等生只要掌握教學大綱所要求的知識即可。我們在教學中發現,許多中等生及靠下的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鍛鍊,提高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有意向、有動力地完成更高一級的作業,因爲總結是他們本節學習好壞評價的重要手段,所以學生的熱情非常高漲,爭着回答,搶着做題,爲了給小組爭光十分的認真,總結效果十分顯著。

總之通過五環節教學法,全體學生各方面均有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風氣愈來愈濃,他們主動學,賽着學,樂意學。數學給全班每一個學生都帶來了快樂,帶來了自信,帶來了成功的喜悅。

篇18:國中數學教學論文

第一章 緒論

1.1研究背景

習題訓練是有效提升學生數學學習能力以及提高成績的一種有效方式,通過習題訓練能夠有效的對於學生當前學習情況進行反饋,進而爲今後的強化方向提供了有效的依據。在實際的數學學習過程中,錯題不可避免,同時也能夠有效的反映出學生當前的數學學習情況;在對於錯題的認識上,隨着現代教學觀念的完善,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對於錯題都有着一定的重視度。對於國中數學教學而言,教師往往通過大量的習題訓練推進學科教育活動的開展,同時引導學生重點溫習、攻克以往的錯題,但隨着學生錯題量的龐大之後,學生便不能有效的對於龐大數量的錯題信息整理,進而錯題對於學生的實際成績以及學習能力推動作用出現明顯弱化。

錯題對於國中數學教學活動而言,無論是對教師還是學生都是一種極其寶貴的資源,同時強化對於錯題資源的科學利用也是強化數學學科教育的最佳措施。在教學中,不少教師都有這樣的煩惱:對反覆練習的習題,學生仍會犯錯,而且栽倒在同一個錯誤上,不少學生都有這樣的怨言:題目做了這麼多,做錯的題目也及時訂正了,但稍有變化還是不會做稍稍關注一下會考狀元的學習經驗,發現電子錯題本是常用法寶爲此,筆者所在學校爲每位學生準備了各學科的錯題積累本,錯題積累成爲學生學習的基本作業教師會進行定期批閱,藉此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錯題積累和反思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教師自己則藉助軟件,將平時教學和學生的各種作業練習及考試中等遇到的典型錯題,按國中數學教材知識單元分別整理,按時間順序積累,形成不同專題的錯題集與學生普遍採用的手抄錯題集相比,教師電子錯題集。具有應用更便捷、易保存、易修改更系統等優點。

1.2研究問題

就本文的研究而言,本文以國中數學教學過程中的“錯題”爲研究對象,通過對“錯題”類型的總結、原因的探究,可給教師如何規避出現類似錯誤提供幫助,提高教師專業能力和數學素養,發展教師的命題能力,提高教師評價素養,也有利於嚴肅數學學科的科學性。同時還可以變廢爲寶,可以幫助學生重構知識體系,可以培養學生反思的習慣和思維的批判性。其中國中數學電子錯題集的應用實驗爲本文擬解決的關鍵問題。通過研究國中數學測試題中“錯題”及歸因分析、錯題訂正的檢測評價等等實驗來對國中數學教學中電子錯題集的應用加以詮釋。

第二章 結論與啓示

電子錯題集在實際的國中數學教學過程中,能夠有效強化對於學生的學習形成引導,同時也能夠爲教師的教學活動開展以及教學策略的制定提供有效的依據,進而優化推動國中數學教學成效的綜合提升。在電子錯題集的具體數學教學應用過程中,依然必須堅持學生爲主體地位,同時秉持錯題資源爲核心的教學觀念進行,通過錯題資源以及學生主體因素的把握,綜合性的制定相關配套教學引導措施,進而優化引導學生正視錯題,同時找出錯題出現的根本原因,從根本上降低錯題的出現概率。在電子錯題集的應用過程中,電子錯題集作爲一項輔助工具,能夠有效的發現當前學生的知識把握情況,同時學生也能夠有效的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進而爲今後的學生的學習以及教師的教學策略制定提供有效的依據。

就本文的研究而言,由於時間以及能力的有限,本文的研究內容還存在較多的不足,有待於進一步的完善補充;在今後的學習以及工作過程中,筆者期望通過相關理論以及實踐的經驗總結,進一步完善電子錯題集在國中數學教學過程中的應用理論。

篇19:國中數學教學論文

1.國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問題情景的設計

國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以問題爲導向的情景進行教學,將學生學習的慾望以及學習的興趣全面激發,同時在課堂上提出問題進而對學生的學習總結有着一定的啓發性,並保證了課堂教學有着一定的趣味性.對於學生認知水平和情感態度的培養有着一定的積極影響作用.比如,教師在對“角平分線”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三條小路兩兩相交,加油站李總想要在三個交匯點增設加油站,同時也要保證加油站對同一個油庫加以使用,並保證三個加油站有着相同的距離,如果你是加油站李總,你會怎麼設計方案?這一問題的提出,進而使得學生積極地參與討論和思考,進而對多種方案進行探索,有利於課堂氣氛的活躍,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率.

2.國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生活情景的創設

一般而言,教學源於生活,數學源於生活,而在國中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就要藉助於生活的一些實際問題對教學情景進行創設,對學生生活經驗充分的加以調動,並藉助於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相關問題,進而提升數學知識實踐應用的能力.例如,數學教師在對列方程解應用題進行教學過程中,就要對其生活情景進行創設,其問題可以這樣創設:美佳美超市和家樂福超市在十一期間開展促銷活動,美佳美超市採取打7折的銷售方式,家樂福超市採取買二百送一百的優惠方式,如果你去購物,選擇哪家超市比較實惠?這一生活場景的創設,有利於學生藉助於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同時也將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激發,並將學生生活中數學知識應用的意識增強.

3.國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動態情景的創設

隨着時代經濟的飛速發展以及科技的進步,當前社會逐漸地趨向於網絡化多元化的發展,同時當代教學更應該打破傳統教學,採取多媒體輔助教學,進而實現對抽象數學問題的轉化.對於國中數學教學而言,有關圖形的抽象性知識教學,往往需要學生有着一定的邏輯思維性和豐富的想象力,而數學教師藉助於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將抽象性的圖形通過直觀的數學視覺加以展現,進而對動態情景進行創設.例如,教師在對“相似三角形”內容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就要將傳統的自制模型教學方法打破,並藉助於多媒體flash教學課件,進而實現圖形的動態演示,並對其平移、翻轉以及旋轉等運動進行展示,並培養學生的空間感,進而做好課堂的教學.動態情景創設的過程中,在對動態圖形加以藉助的過程中,不僅僅培養了學生的識辨能力,同時也將教學效果和教學的效率全面增強和提高,進而使得當前教學逐漸處於一種科學化的教學和時代性的教學.

4.國中教學課堂教學中文學情景的創設

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往往離不開語文的相關知識,就其實質性而言,學生對數學問題的理解能力難免受到語文能力的直接影響,同時語文偉大的人文內涵在某種程度上幫助數學教學優美場景的創設,而對於國中數學教師而言,就要將自身的語文知識系統逐漸提高,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結合語文相關的文學知識,對文學場景進行創設,進而對學生的情操加以陶冶,並將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全面激發.比如,教師在對應用題內容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就要將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儘可能地藉助於個人的智慧,適時地推出語文類的數學命題.例如:杜甫在街上走,手裏提着酒壺去打酒,遇到酒店的時候加一倍,遇到路邊的花時喝一斗,杜甫一共遇見過三個酒店和三朵花,請問杜甫的酒壺中原來有多少酒?這樣的文學情景的創設,給人一種古典的神祕感,同時也將數學課堂氣氛逐漸活躍,給人一種全新的教學感覺,不僅僅有利於培養學生文學欣賞的一種愉悅感,同時對於學生數學知識的探索能力也有着一定的增強作用.總而言之,國中數學課堂場景的創設,教師就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心理需求,聯繫生活背景,採取多種教學方法進而對教學情境進行創設,並保證數學課堂教學逐漸有着一定的趣味性和創新性,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全面激發,並做好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合理設計,對情境設計的高效益加以追求,對學生數學實際應用能力以及創新思維能力全面提高,轉變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充分發揮學生爲主體的一種情景式教學.

篇20:國中數學教學論文

一、以激發好奇心來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

而要激發學生們的好奇心,教師需要在課堂上精心設置問題情境,從學生們的已有認知模式中尋求突破口,打破學生的認知平衡,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讓學生們對教師所創設的情境產生好奇,並主動去探究和質疑,從而激發才智和潛能的發揮,釋放出創新的能力.例如,在學習有理數的時候,爲了讓學生們更好地瞭解負數的概念,可以根據實際生活經驗,結合學生們的知識水平,設計以下幾個例子,讓學生探討.

(1)零上10℃,它比0℃高10℃,可記作+10℃,而零下10℃比0℃低10℃,同學們知道如何來表示嗎?

(2)海拔是以海平面爲基準,高出海平面的部分,而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又該如何來表示呢?能用海拔155米來表示嗎?

(3)向南走100米與向北走100米,收入20xx元與支出200元,用數學符號該怎麼表示呢?這樣的問題情境就能引起學生們的好奇心,紛紛思考該如何用數字來表示以上的各種情況,同時結合實際生活經驗,掌握負數的概念和應用將會水到渠成.

二、重視交流合作,共同協作創新

與創新分不開的就是團隊協作,特別是在現代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無處不在的就是團隊協作,每一樣事物或工作的完成,單靠一人之力是不夠的,這就需要團隊中的個人之間能夠展開良好的協作.把每一個人的力量都聚集起來,才能更快地解決問題,也能讓學生們在交流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反饋和指點,拓寬思路,引發創新的火花.合作既是學習的手段,也是學習的目的.通過合作學習,學生可以取長補短,取得高質量的成果.在共同參與的過程中,還能互相瞭解各自的個性,學會相互交流與協作,交流與合作是創新的重要方式和途徑.例如,教師在組織教學的時候,可以採用一些小組討論的教學方式,突破傳統的以教師爲中心或以課本爲中心的課堂,爲學生們的獨立思考和團隊協作提供足夠的空間,在小組討論的模式下,還可以輔以講解的模式,讓學生們在學習中動手畫一畫、量一量、做一做.通過小組協作討論以及學生們的一些動手實踐,可以更好地讓學生們理清知識的結構,活躍思維,互相啓發,共同進步.

三、鼓勵學生們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的創新行爲

大量的教學實踐證明,學生們能夠提出問題就是進行了思考,如果學生提不出問題,不是代表他們都懂了,而是還沒有仔細地思考過.學生不能提出問題就不可能善於思考,就不可能用一種求真、求實的眼光去看待這個世界和各種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也難有創新行爲.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們提出問題,認真思考並發現問題,發展學生的個性,才能培養其創新能力.要讓學生敢於提出問題,教師就要在課堂上創建一種良好的提問氣氛.如果課堂上沒人敢發言,那有問題的學生也不敢提出來,而如果課堂上氣氛輕鬆活躍,大家能夠暢所欲言,我相信很多學生都能夠把心中的問題或看法表達出來.教師在課堂上重視學生提出問題能力的培養,扶持學生的創新行爲,才能爲其今後的創新能力的發揮奠定基礎.例如,在學習了“多邊形的內角和”相關知識之後,我讓學生自己思考,並提出一些與此相關的一些問題來讓大家討論.如,分割多邊形的方法有哪些呢?只有一種嗎?如果從一個頂點出發連對角線可以有多少條?那麼一個多邊形一共應有多少條對角線?能根據一個多邊形的對角線的條數來確定多邊形的邊數嗎?像這樣一類的問題,都可以鼓勵學生思考並提出來,再探究和思考.通過學生的思考探索,他們總結出更多解決多邊形的內角和的方法,還根據相關的知識進行探究,得到了多邊形對角線的更多知識,這個過程不僅活躍了學生的思維,鍛鍊了他們的創新能力,還讓他們再一次深入掌握了所學的知識點,鞏固了基礎.總之,創新能力的培養主要還是在課堂教學中完成,課堂不僅是學習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可以說學習知識是一個非常具體的過程,而能力的培養卻是一個抽象的過程,這個抽象的過程又是通過具體的知識學習來體現的,這就要求教師在上課過程中要注重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使用,達到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

篇21:國中數學教學論文

數學概念是學習數學的基礎. 數學概念是人腦對實際對象數量之間關係以及空間形式的一種反映形態,是人們進行實踐,研究多種數學對象的屬性,概括出其中最基本的屬性. 在數學中,作爲基礎思維形態的推理和判別,要以公式推論、原則定理的形式表現出來,而數學概念就是其基本的組成前提. 完整的解答和正確的運用數學概念,是學習數學基礎知識、掌握數學運算、進行邏輯推理以及發揮空間思維的基礎. 根據師範類教學課程的排置,70 年代之前主要考查教師的基本知識和專業知識,70 年代之後強調教師的學科教育知識.80 年代之後,一些學者開始注重研究學科教學知識的重要性. 現在,教育體系不斷髮展完善,學校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而 PCK 對於促進高質量教學及培養教師的高素養有着重要作用.

一、PCK 研究的意義

PCK 是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的縮寫,即學科教學知識. PCK 這一概念出現於 1986 年美國舒爾曼教授在《教育研究者》上發表的研究報告中,主要研究分析美國斯坦福大學一些職前教師的學科知識水平和教學方式之間的關係. 在研究報告中,舒爾曼教授把 Pedagogical ContentKnowledge 定義爲教師個人的教學經驗、學科知識內容及教育學學科的特殊結合. 教師需具有所教授學科的概念原理知識,以及把專業的學科知識轉化爲學生易於理解學習的知識. 爲了實現學科知識轉變爲教學內容,舒爾曼教授開展了“教師知識發展”的探討,把教師所擁有的知識分成學科內容、學科教學與課程方面的知識.隨着對於學科知識問題探討的深入,關於學科知識概念的理解越來越明確. 學習的主體是學生自身,教師只是在學生對學習內容理解的前提下,選擇合適有效的教學方法,促使學生能夠在特定的學習環境下有效地理解學習,並且提高教師本身的教學認知水平. 可見,PCK 是將教師自身的教學經驗、學科專業知識和教育學的內容進行特殊的整合,可以明確區別出什麼是學科專家和什麼是教師.

二、數學概念和數學概念教學

1. 數學概念概念是客觀存在事物的基本內容和思維形態的反映.數學概念就是真實世界的三維形態和數量關係基本特徵的反映.

2. 數學概念教學數學概念的教學在於把原本文字化的東西形象地表達出來,讓學生更易於理解和學習. 教師需要依據學生目前的知識水平爲前提,適合學生的思維發展和心理髮育,指導學生規劃合理的學習計劃,讓學生可以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在數學學習上更加長遠的發展. 數學概念教學現在備受關注,實現數學概念教學實踐的系統化,有利於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數軸”時,教師可以用溫度計來表示數軸,讓學生深刻地認識數軸,明白數軸的含義,並且讓學生會用數軸來表示有理數.

三、數學難點概念教學的研究數學概念教學的目標是:準確說明概念的本質和外延,使學生能夠深刻理解並靈活地掌握運用學習的概念. 學生能否準確理解數學難點概念是學好數學的重點,教師需要把數學概念講準確清楚,讓學生明白概念的意思及能夠運用概念去解決問題,這纔算真正學會了數學概念.

1. 對概念進行深入分析數學概念有時候需要純文字性的描述,有時候會用公式、符號及數字來表示,難以理解,對於這類概念,教師需要緊扣概念中的關鍵字進行詳細分析,把每一個詞語、公式符號的意思都揭示出來,讓學生從概念的根本去理解並掌握.例如,在講“正比例函數的表達式”時,只能歸納爲 y =kx ( k≠0) ,而不能歸納爲yx= k( k≠0) ,因爲這樣正比例函數的自變量的取值範圍縮小了,所以教師在分析難點概念時要精準深入地講解,使學生能夠深刻地記憶概念的特點.

2. 多方面去認識難點概念的內容對一個概念進行定義時,需要從多種不同的特徵中綜合出此概念的本質. 在教學時,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從不同的層面來理解概念,系統化地掌握概念的內涵.例如,在引入平行四邊形這一概念時,教師可以列舉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平行四邊形物體,如汽車防護鏈、門框、國旗等. 除了畫一般的平行四邊形外,還要畫矩形、菱形、正方形. 一可說明這類圖形的特點是兩組對邊分別平行,與夾角的大小、邊的長短變化無關; 二可使學生直觀地認識到矩形、菱形、正方形均是平行四邊形的特例,爲學生後面的學習埋下伏筆.

總之,本文通過闡述數學概念及數學難點概念的含義,說明在國中數學難點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爲了更加完善國中數學教學,教師要在學科教學知識即 PCK 的視角下分析如何實行國中數學的難點概念教學,不斷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根據學生目前的學習水平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對難點概念進行解析,讓學生理解數學概念,從而促進學生數學概念的學習.

篇22:國中數學教學論文

國中數學是整個數學教育的基礎,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數學教師應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有的放矢,這不但是新課程教學標準的具體要求,也是創新教育的基礎原則。

一、教學目標合理化,幫助學生逐步提高

我們要本着由易到難的原則,將教學目標層次化、合理化,從簡單的目標做起,循序漸進,向着更深層次目標前進,最後實現數學教學的最終目標。特別是在遇到教學難點的時候,我們更要從簡單的問題入手,步步爲營,從而突破教學難點,幫助學生逐步提高。例如,在學習“方程與不等式”和“整式運算”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採用這種教學方式。比如,“一元一次方程解法”這一課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熟練地按照正確步驟解答一元一次方程式,爲了圓滿完成教學任務,我們可以將最終目標分解成 3 個小目標: 第一,去括號去分母,將一元一次方程中的括號和分母去掉,使其成爲不帶分母和括號的一元一次方程; 第二,鼓勵學生嘗試解答帶分母和括號的一元一次方程,並自主歸納總結,掌握解答這類問題的“一般步驟”; 第三,用自己總結的“一般步驟”去解答一元一次方程。在這 3 個教學目標中,分別有着方法過程目標和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目標的滲透。

二、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經歷探究過程

數學教學的目的並不僅僅是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更爲重要的是使學生獲得自主發現數學問題,並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應鼓勵學生自主觀察、思考、描述、猜想、實驗、推理、交流、應用,讓學生切身體會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數學思維的思考方式。例如,在教學“多邊形的內角和”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如下情境: 在屏幕上投影出一個四邊形,然後從四邊形的一個頂點引出一條對角線,將四邊形分成兩個三角形,讓學生仔細觀察這一變化過程,並引導他們從三角形的“內角和爲 180 度”入手,將四邊形的內角和轉化爲三角形的內角和求法,以此類推,即使是五邊形、六邊形都可以利用這樣的方法來分割多邊形,並利用三角形內角和來求解。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自主思考,他們最終可以探究出多邊形內角和的公式。通過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形成過程,可以使他們感受到成功的樂趣,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三、做到學以致用,培養學生空間思維意識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除了要提高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還要注重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水平。例如,在學習了“一元二次方程組”之後,可以將這種運算方法應用到實踐中,讓學生利用解方程組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意在鍛鍊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作爲數學教師,要不斷加強學生的數學思維,引導學生運用數學思維解決實際問題,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數學技能。同時,數學教師要從多方面引導學生探究思考,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高效的教學活動離不開教師的精心設計,只有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才能讓我們的教學課堂煥發生機與活力,讓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來。

篇23:國中數學教學論文

21世紀人類進入了信息時代,以計算機和網絡爲核心的現代技術的不斷髮展,使我們的教育由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課堂教學走向“屏幕教學”,由講授型教學向創新型教學發展,這些都離不開計算機的普及與運用.在中學數學教學中,適時恰當地選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以逼真、生動的畫面,動聽悅耳的音響來創造教學的文體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興趣盎然地參與教學活動,使其重視實踐操作,科學地記憶知識,並且有助於學生髮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思考,使教師以教爲主變成學生以學爲主,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數學教師應該從自己學科的角度來研究如何使用計算機來幫助自己的教學,把計算機技術融入到中學數學學科教學中去,就像使用黑板、粉筆、紙和筆一樣自然、流暢,使原本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生活化,使學生不僅掌握數學知識,而且喜歡這門學科.

問題是數學教育的心臟.餘元慶教授說過:“習題是中學數學課本的重要組成部分.習題配備的好不好,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質量的高低.許多優秀中學數學教師的教學質量所以高,一部分原因也是由於習題選擇和處理得恰當.”當代最著名的數學教育家波利亞也強調指出:“中學數學教學首要任務就是加強解題訓練.”爲什麼這些名人名家都如此的重視習題的配備和講解呢?這是因爲數學習題確實存在着多種功能,當學生一旦進入解題這一活動情景之中,他就接受着一種“思想的體操”的訓練,從技能的或思維的;智力的或非智力的,從各方面塑造着自己.但是,我們也應該嚴防課堂解題教學進入這樣的誤區:一部分中學數學教師沉湎於解題之中,忘記了“解答數學的習題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種訓練手段.”他們不是把解題看成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機會,而是要求死記硬背各種套路和模式,把學生訓練成對習題作出“快速反應”的解題機器.這種危害性正如柯朗所說:“數學的教學,逐漸流於無意義的單純的演算習題的訓練,固然,這可以發展形式演算的能力,但卻無助於提高獨立思考的能力.”看來,的確是“水能載舟,也能覆舟”.明智之舉乃是揚長避短,講題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數學課堂教學離不開講題.如何講題?怎樣講題?這自然是中學數學課堂教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新老教師普遍關心,最不好把握的問題.我認爲,從戰略上講:教師的定位應該是組織者、引導者及合作者.教師首先要關心備侄的、深思熟慮的、小心翼翼地去觸擊年輕的心靈.以前,我總認爲:講題就是把自己知道的、最好的、最多的、最精彩的、最與衆不同的、最有體會的東西,用最直接、最明瞭、最簡捷、最完整的方式交給學生.其實,長期的教學實踐表明這並不一定好.後來我發現,其實我們常常應該逆向思考以下,想一想把什麼不交給學生,而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怎麼以最小的知識代價,引起學生最多的思考?學生的學習興趣,思維能力往往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和提高的.從戰術上講:在解題教學中,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又是決定解題教學成敗的關鍵.

一、講題應突出思路分析,不要開門見山

僅從解題角度講,給學生講習題是教給學生如何去發現一道題目的解題方法,講的關鍵是展示思路發現的過程,在這個發現過程中,解題人思緒萬千,念頭百出,有時靈機一動,毛塞頓開,有時山窮水盡,突然峯迴路轉,有時步入歧途,有時不能自拔…….我們做教師的應該把這些生動的思維過程充分的展現出來,不能只展示分析的“成品”,“優品”,還應該把分析的“廢品”,“次品”展示出來,並且要好好的講一講怎樣從“廢品”到“次品”,進而到“成品”,“優品”.講題應把主要精力放在題意分析和思路發現上.教師不應該是學生課堂學習的指揮員、講解員、裁判員,而應該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二、講習題應潛心設誤布疑,避免平鋪直敘

講習題時,由於知識密度大,信息量多,應將講、練、思三者有機的結合起來,創造條件讓學生多動口、動手和動腦,激發學生全方位“參與”.我的做法是:(1)進行開放式的習題課堂教學,給學生出錯的機會;(2)傾聽學生的發言,捕捉學生的錯誤想法;(3)設計問題情境,讓學生的錯誤顯現出來;(4)做好經過探究學生進行自我否定的經驗積累.教師要敢於放手而且必須大膽放手,讓學生能自由地利用自己的知識經驗、思維方式去嘗試解決問題.這樣做,不但可以激發學習興趣,還可以把學生學習數學時認識上的錯誤,理解上的偏差,技能上的缺陷,都表現出來.其實,學生中的智力潛能往往是巨大的,有些獨特的思考方法還是教師未能想到的.因此,教師應該認真研究學生的的思維狀況,摸清學生易犯的錯誤,正確導航,把握進程,時時點撥.講習題時有意識設疑布陷,警示學生,這樣往往比正面強調效果更好.

一、運用多媒體導入新課,激發學生興趣,創設學習情景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課的起始階段,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把他們思緒帶進特定的學習情境中,激發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對一堂課教學的成敗與否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運用電教媒體導入新課,可有效地開啓學生思維的閘門,激發聯想,激勵探究,使學生的學習狀態由被動變爲主動,使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學到知識.如:在“多邊形的內角和”教學中,先從三角形的內角和爲180°入手,在求四邊形的內角和時轉化爲兩個三角形的內角和的和(計算機圖形演示:從四邊形的一個頂點引出的對角線把四邊形分成兩個三角形),然後提問五邊形內角和的求法.在這兒提出問題,可以激發學生對四邊形內角和的求法的回顧與進一步的思考,可知用同樣的方法把五邊形分成三個三角形,那麼,六邊形,七邊形呢?適當的提問,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引起學生探求新知識的慾望.這就爲n邊形的內角和公式的證明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二、運用多媒體講授新課,突出學習重點,突破學習難點傳統的教學往往在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問題上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即使如此,學生仍然感觸不深,易產生疲勞感甚至厭煩情緒.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有效方法是變革教學手段.由於多媒體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備,所以恰當地加以運用,可以變抽象爲具體,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同作用,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取得傳統教學方法無法比擬的教學效果.如在教學“圓柱的體積”一課時,爲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圓柱體積計算公式推導這一重點,電腦演示把一個圓柱形的蛋糕的底面平均分成若干等份(平均分成16等份、32等份……),然後把蛋糕切開,通過動畫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體(平均分的份數越多,就越接近於長方體).反覆演示幾遍,由蛋糕抽象出圓柱體,讓學生自己感覺並最後體會到這個近似的長方體的體積與原來的圓柱的體積是完全相等的.再問學生還發現了什麼?通過動畫演示體會到這個近似的長方體的底面積、高與圓柱的底面積、高的關係,從而推導出求圓柱的體積公式,使得這課的重難點輕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三、運用多媒體鞏固練習,增強訓練密度,提高教學效果在練習鞏固中,由於運用多媒體教學,省去了板書和擦拭的時間,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向學生提供大量的習題,練習容量大大增加.這時可以預先擬好題目運用電腦設置多種題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漸進的突出重難點.當學生出錯後(電腦錄音)耐心地勸他不要灰心,好好想想再來一次,這符合中學生爭強好勝的性格,生動有趣地複習鞏固了新識.四、運用多媒體吸引學生,調整學生情緒,激發學習興趣根據心理學規律和中學生學習特點,有意注意持續的時間短,加之課堂思維活動比較緊張,時間一長,學生極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下降等,這時適當地選用合適的多媒體方式來刺激學生,吸引學生,創設新的興奮點,激發學生思維動力,以使學生繼續保持最佳學習狀態.

總之,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還可以讓數學走進中學生的生活,發展學生的能力,做到“數學知識生活化,生活知識數學化”.恰當地選準多媒體的運用與數學課堂教學的最佳結合點,適時適量的運用多媒體,就會起到“動一子而全盤皆活”的作用,發揮其最大功效,就可以減輕學生學習的過重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素質教育實施,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符合現代化教育的需要,有效地培養更多的跨世紀的創造性人才.

三、講習題應該滲透數學思想,切忌捨本求末

比公式更重要的是數學思想方法,它是解題的指路明燈.數學思想方法,就是應用數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觀點、方法.它是數學的“靈魂”.“在解決具體問題中,數學思想往往起着主導作用,尤其是他對產生一個好‘念頭’,一種好‘思路’,一種好‘猜想’提供了方向”.數學思想是‘綱’,綱舉目張.中學數學主要涉及的數學思想是:轉化的思想;化簡的思想;邏輯劃分的思想;數形結合的思想.在講題時,教師不僅要告訴學生有那些數學思想和方法,它們各自有什麼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向學生展現數學思想和方法的產生、發展和應用的過程,展現應用過程的豐富背景.否則學生當遇到新問題時,儘管頭腦中也知道要在數學思想和方法的指導下解決,但卻仍然不知從何處入手.根據中學生的特點,在教學中如何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我們總結出兩條有效的經驗:(1)在教學過程的不同階段,對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的側重應有所不同,在低年級介紹較低層次,在高年級介紹較高層次;新授課階段介紹較低層次,複習鞏固階段介紹較高層次.這就是在教學過程的不同階段按由低層次到高層次的順序進行.(2)在解題教學中,重點是展現知識與數學思想和方法的應用過程,使學生從中學到創造性數學活動的經驗,並經過多次強化鞏固下來.問題解決的過程大致如下:當遇到新問題時,首先要把條件和結論轉化成與原有知識結構相吻合的形式(這是同化過程);再在數學思想的指導下把原數學認知結構中的概念、定理、法則等重新組合成新的法則,以便適應問題的解決(這主要是順應);最後選擇適當的數學方法實施解題手段,實際操作解決問題.這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數學思想方法的特點,按由高層次到低層次的順序進行.總之,在講解習題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要在數學活動的過程中進行,要讓學生充分體會數學思想對解決問題的巨大指導作用,從根本上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講習題應注意一題多解,啓迪創新思維

一題多解教學,是數學教學中總結出來的最成功的教學經驗之一.解題思維活動中充滿着新舊認識結構的矛盾,已知與未知不斷變化發展的矛盾,成法背景與新題情景的矛盾.若沒有創新思維能力,解題只能永遠停留在模仿層次上,教師永遠不能對學生說:“這種解法是本題的最佳解法”,要鼓勵他們大膽的展開思維的翅膀,養成一題多解的良好習慣,勇於思考,善於解題.著名數學家,數學教育家波利亞曾寫道:“無論如何,你應當感謝所有新念頭,哪怕是模糊的念頭,甚至要感謝那些使模糊念頭得以糾正的補充念頭”.總之,學習興趣是在思考中培養的;解題能力是在思考中提高的.中學數學主要涉及的數學思想是:轉化的思想;化簡的思想;邏輯劃分的思想;數形結合的思想.

篇24:國中數學教學論文

在學生的學習生涯當中,國中數學起到承上啓下的作用,能夠豐富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將探究式教學模式引入到國中數學課堂中,不但能夠更好地吸引學生學習情趣,還能夠有效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基於此,本文主要分析探究式教學模式在國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從而保證我國國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一、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概念

探究式教學模式主要指的是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逐漸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與探索,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對國中數學的重視,保證教學質量.在實際教學中,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合理安排教學課程,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

二、探究式教學模式在國中數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1.創建數學情境.在國中數學教學課堂上,教師通過爲學生創建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提高教學質量.同時,教師在創建數學教學情境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並結合教學進度,爲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從而保證教學工作能夠順利進行.通過爲學生創建數學探索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與探索慾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適當採用多媒體教學,將書本上的知識更好地展現給學生,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學習數學知識.同時,教師也可以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對於學生提出的意見,詳細記錄,並結合學生的實際表現情況,合理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對教學模式的滿意度,從而促進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

2.組織交流.在國中數學教學中,採用探究式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從根本上保證了國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組織交流指的是教師將學生組織一起,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或者學習狀態,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並在每個小組中選出組長,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進行學習,然後教師進行統一講解.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三章學習三角形這節課中,教師將學生分組之後,可以以小組爲單位佈置任務,有的小組負責找到生活中常見的三角形物體,有的小組負責分析三角形的特點,然後讓學生在課堂上發表自己的觀點.當學生髮表完自己的意見之後,教師可以將學生所講的知識點進行總結,將關於三角形的知識點詳細講解給學生,加深印象.教師通過將學生分組,能夠讓學生保持數學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與團體意識,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學到知識.同時,教師也可以根據小組學生的表現情況,採取獎勵措施,對於那些表現比較好的小組,可以給予小紅花等獎勵,對於那些表現較差的小組,需要給予適當的鼓勵.

三、反思與總結

課堂教學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反思與總結,提高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能力,進一步保證國中數學的教學質量.同時,學生也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將自己不懂的知識點主動提出,然後讓教師有針對性地解決,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師對其工作的重視,滿足學生的對數學課堂的要求.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四章,二元一次方程這節課中,相比於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具有一定的難度,學生通過課堂上教師的講解,並不能充分了解方程特點.因此,在課後,教師應該及時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並主動總結與反思,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該課程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在國中數學教學中,採用探究式教學模式,不但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保證課堂學習質量,還能夠有效保證教師的教學效率.但是,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然會遇到很多困難,這就需要他們在原有基礎上,不斷學習和創新,提高自身的職業綜合素養,從而爲社會培養出更多的數學人才.

參考文獻:

[1]賈海偉.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國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xx(08):124.

篇25:國中數學教學論文

一、實行“學案導學”教學模式要遵循的基本原則

1.主體性原則

“學案導學”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以學生爲主體.在實行“學案導學”教學模式時遵循主體性原則,是指在課堂具體實踐中要時時刻刻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同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能給學生施加過多的壓力,要激發學生主體性的作用,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動者而不是被動者.

2.創新性原則

所謂“創新性原則”就是指教師在課堂上具體實施“學案導學”教學模式時,在教學方法上要學會創新、不能一層不變.“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在課堂教學上除了教給學生知識外,要側重於學生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在課堂上要鼓勵學生勇於探索,學生在闡述自己創造性的解說時,正確想法和見解要給以肯定.同時,教師在課堂上還要營造一種寬鬆、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快樂中進行學習.

3.探究性原則

新課改實施“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其目的就是爲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遇到問題先不用教師講解自己就可以進行探索研究、把問題解決.要遵循這個原則,這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配合.作爲教師,在學生遇到問題時,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探索、要有自己獨特的認識和見解.而學生在探索問題的過程中要善於思考和總結、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及開闊自己的視野,最終達到養成探究性學習良好習慣的目的.

二、國中數學“學案導學”教學模式下的具體實施

1.結合國中數學的教學特點編寫學案

從上文我們可以知道,“學案”與傳統的“教案”不同,編寫“學案”時一定要遵循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啓發學生自主學習以及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相統一的原則;同時在編寫“學案”時還應注意課堂目標要明確具體、知識結構體系要梳理清晰、學習方法指導要正確高效.

2.課堂教學上要善於設置問題,師生要互相合作

國中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善於拋磚引玉,讓學生充分發揮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其自主學習的能力.把課堂還給學生時要先設計好這堂課教學的內容,最好是要給學生設計一些可以直接引導到教學重點上的問題.當然把課堂還給學生並不是意味着教師在課堂中失去了作用,教師對學生依然存在着必不可少的指導作用,在教學上依然扮演着關鍵角色.因此,教師要和學生共同合作、相互配合完成教學任務.例如,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有高有低,教師可以根據這一實際情況建立學習討論小組或學習互助小組,然後教師再設置與之相適應的問題,讓學生來自己尋找答案,達到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

3.教師要進行問題總結,分析解答問題

學生自主學習、自己尋找問題答案後,教師必須在學生完成後對問題進行詳細地講解和分析,這一步在整個環節中必不可少且至關重要.因爲,學生自己尋找的答案或自己解題的思路有可能不對.同時,對於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教師要做一個總結,這樣更加有利於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和理解.最後,教師還要對知識進行一個系統的梳理,當堂進行訓練,以此來鞏固和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三、結語

總之,教師在國中教學時,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而不僅僅只是傳授知識.同時,在以學生爲主體的“學案導學”教學模式中,不能忽視教師的導學作用,真正達到“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作用.目前“學案導學”是一種比較新的教學模式,必然會有其不足之處,這需要我們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不斷地進行發展和完善。

作者:蔣飛

篇26:國中數學教學論文

提要:本文探討了新課程背景下,國中數學教學模式的改變。通過數學實驗課“問題情景-數學實驗-課堂交流-課堂操作-課堂練習”這種的學習模式。讓學生從“聽”數學的學習方式,改變成教師的指導下“做”數學。

關鍵詞:主體教學模式計算機啓發性實驗課堂交流抽象性與嚴謹性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數學學習中的概念理解與問題求解,哪一樣也離不開學生的主動參與。然而在以老師爲中心的傳統課堂上,學生的參與是有限的。在數學研究中,數學家在“做”數學爲,在數學教學中,學生在聽數學,這兩者有本質的區別。美國的數學家對傳統教學提出了疑問:“我們現在所教授的是我們正在做的那種數學嗎?”討論這個問題是有積極意義的。它不僅涉及到傳統的傳授數學知識的方式是否有效,是否能調動學生數學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還涉及到數學教學能否有助於建立學生正確的數學觀並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本人認爲現在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一個誤區是:衡量數學課的質量更多看中提教師的表演,而不是學生自身的參與。把CAI引入數學課以後情況發生變化了嗎?從目前的情況看,基本上沒有變。大多數課堂上,計算機的可利用只相當於一個放相機輔助教師講解演示,計算機所特有的交互性沒有發揮作用。學生還是看着在屏幕聽教師講,教師爲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沒有改變。值得注意的是現在我們正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開發這類軟件。比課本搬家式的軟件略有進步的只是增加了一些動畫,有的還插進教師講課的片段,細想起來這類軟件完全可以用錄相片替代的。看來數學教學課件與軟件的設計必須要考慮教學模式。

傳統教學在講授時一個難以克服的困難是缺乏學生足夠的活動與實驗,教師往往用自己的演講代替了學生自身的“建構”過程。在課堂上提供的思維材料十分貧乏。利用計算機恰恰可以彌補這個缺陷,計算機能夠提供理想的數學實驗室,能夠滿足學生個別活動與小組討論的要求,也便於創設富於啓發性的教學情景。

舉個教學實例: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這是一位教師的數學實驗課,學校是學生來源較差的普通校。課程在每人一機的計算機教室進行,上課前,教師發給學生需要在課堂填寫的數學實驗報告,上面有實驗課題、實驗目的、實驗步驟、實驗結論、練習與作業。開始,教師在相連的電視屏幕上演示了幾種動態的相似三角形,提問:“誰能說出什麼是相似三角形?兩個三角形一旦相似就具有什麼性質?”在學生回答出相似三角形定義,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對應角相等對應邊成比例以後,教師問:“那麼判定兩個三角形相似需要幾個條件、什麼條件?”然後教師講,這就是今天我們需要通過“幾何畫板”上進行實驗研究的問題。教師詳細交代了實驗步驟、實驗的注意事項以及實驗報告的填法之後,課堂的大部分時間由學生在計算機上動手實驗。首先學生被要求作△ABC與△DEF,接着學生按實驗報告中的要求測算∠A與∠B的度數,用鼠標調整角使這兩個角相等並觀察這兩個三角形是否相似,以後又測算出兩個角的度數並調整角使之相等。在學生觀察出此進兩個三角形相似之後,他們又按實驗步驟的要求測算各邊的長並驗證對應邊是否成比例。與傳統課堂不同,所有的學生都在全神貫注地進行、觀察,之後填寫實驗報告。學生們在實驗後進行交流,所有同學都能用數學符及文字語言表達他們得到的結論。教師在組織了大家的將就之後及時對錶現好的學生了表揚,並要求學生用當堂等到的結果畫兩個相似三角形。學生對這項任務非常積極,當堂有好幾位同學用不同的方法現出了不同位置的相似三角形。

這節課的一個突出特點:學生的學習方式變了,他們不再象過去一樣聽教師講“現成”的幾何,而是通過活動自己獲取知識。“問題情景-數學實驗-課堂交流-課堂操作懷練習”代替了過去的“聽講-筆記-練習”。課堂教學的模式由於引進計算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得到了發揮,同時經過從學的經驗上升爲理性思考的過程也變得有趣多了。

首先,學生從“聽”數學的學習方式,改變成在教師的指導下“做”數學。過去被動地接收現成的數學知識,而現在象“研究者”一樣去發現探索知識。實踐表明,通過實驗,學生對有關知識的印象比過去死記硬背要深刻得多。同時由於學生通過實驗、觀察、猜想、驗證、歸納、表述等活動,他們不僅形成對數學新的理解,而且學習能力得到了提高。

其次,數學實驗縮短了學生和數學之間的距離,數學變得可愛有趣了。人們普遍認爲數學之所以學,是因爲數學的“抽象性”與“嚴謹性”,而這正是數學的優勢。正由於數學的抽象性,它才能高度概括事物的本質,也才能在廣泛的領域得到應用。正由於數學語言和推理的嚴謹,不管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當從定性研究進入定量研究時都要求助於數學。那麼數學就非得板起嚴肅的面孔,使人敬而遠之嗎?數學就不能深入淺出,使一般人容易理解嗎?現在計算機創設的數學實驗似乎開闢了這樣一條新新路。通過“問題情景——數學實驗——課堂交流——課堂操作課堂練習”這種新的學習模式,學生可以理解理解問題的來龍去脈,以及它的發現及完善過程,從感覺到理解,從意會到表述,從具體到抽象,從說明到證明。一切都是在學生眼前發生的,抽象得易於理解,嚴謹得合情合理。

關於開放探索性問題,需要提供一個便於學生裝探試環境,有時又需要創設富於啓發性的問題情景。有了計算機情況就和傳統教學大不一樣了。提出同一個問題:“順序連接四邊形各邊中點圍成什麼圖形?”在計算機屏幕上顯示的效果就比過去靈活的多。在“幾何畫板”的支持下,可以在屏幕上給出一個動態的四邊形,它在運動的過程中忽而是凸四邊形,忽而是凹四邊形;四邊中點連線組成的四邊形也是不斷變化的,可能是一般的平行四邊形,也可能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在這種情景下我們可以給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因爲爲問題可以是非常開放的,我們可以通過設計數學實驗引導學生探究怎樣的條件將導致何種結論。又如正方體的截面問題,在屏幕上我們問:“設想一把無比鋒的刀,猛地朝一個正方體的物體砍下去,截面是什麼圖形?”給學生留出猜測的時間之後,讓學生裝操作計算機。計算機可以用不同的速度對此動態模擬的圖景,顯示出不同形狀的截面,並由此引發出一系列能激發學生興趣的有關截面的問題。

當然數學並非一切都要通過學生親自實驗,有的可以通過演繹推導,有的還要通過教師講解才能領會的更深更透。哪些適宜學生自己上機實驗?哪些只需看教師的演示實驗就可以了?哪些根本無需實驗?這需要認真研究。引入數學實驗並不等於削弱教師的主導作用。教與學的關係還是那句老話: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所以光提數學實驗是不夠的,不必需強調“交流”,在實驗基礎上的交流。最終學生要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從理解到應用,這就必需把數學作爲語言符號化的存儲在自己的大腦中。因此“口頭”到“筆頭”的表達與交流必不可少。在交流的過程中,容易組織起不同意見的討論甚至爭辯,教師也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啓發誘導。教師對問題的深刻闡述、機智的解題策略設計、對學生規律性錯誤的分析、對數學美的詮釋都是寶貴的這些並沒有被數學實驗所取代,但只是在交流中這些才成爲學生的需要,也才能在數學教學中發揮作用。在這種教學模式裏,實驗與交流的完美結合突現了數學知識形成的完整過程,這裏既有教學的個別化、小組的相互促進協作學習,又能利用全班集體環境的優勢。在這個模式中,從實驗到交流的各個環節,教師的主導作用都是十分突出的,只不過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需要掌握一定的現代教學技術,而且更需要有現代的教育觀念,堅實的數學功底和精湛的教育藝術。總之,現代教育技術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支高素質的數學教師隊伍是21世紀對數學教育的最重要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新課程中課堂行爲的變化》

2.《數學課程標準》

3.《第三種科學方法與計算數學》徐福臻著

4.《數學教育學》張奠宙唐瑞芬劉鴻坤著

篇27:國中數學教學論文

摘要:新課程標準立足學生的數學發展,將學生作爲數學學習的中心設置了數學教學活動的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當前的國中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知識與技能這一目標得以有效實現,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兩個維度的目標的實現差強人意。因爲在以知識灌輸爲主的國中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注重知識與方法講解,忽視了學生的數學認知和是否能有效接受所傳授的知識這一情況,使得大部分學生在死記硬背下掌握了知識,但卻無法靈活運用所學,甚至對數學學習毫無興趣可言。對此,在本文中,我主要立足情感態度目標的達成來進行詳細論述。

衆所周知,情感是一個素質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課標中所倡導的三維教學目標的情感態度主要是指學生在國中數學學習中產生的數學興趣、動機和自信心等。但是在長期的應試教育背景下,教師的照本宣科將學生對數學的情感扼殺在了搖籃之中。因爲學生在大量抽象的知識灌輸下,難以深刻理解基礎的數學知識,無法靈活運用其來解決問題,無法解決較複雜的數學問題,尤其是在數學考試中其成績是越來越差,這也就導致學生在長期的枯燥的教學方式和學習壓力下,喪失數學學習興趣和學習自信心。對此,教師要想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感,有效實現情感態度目標,可以將情感教學引入其中,藉助多樣的情感教育手段來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一、寓教於樂

正如上文所提及的,知識灌輸的方式只會使學生對數學學習喪失興趣,將學生對數學的情感扼殺在搖籃之中。對此,教師可以在古羅馬著名詩人賀拉斯寓教於樂理念的指導下,採取以下方式來調動學生的情感:

(一)滿足學生的求知慾

情感教育活動開展的基礎是藉助豐富的課堂教學內容來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情緒。在傳統的國中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會藉助系統編排的數學教材內容向學生統一傳授抽象的前人的知識、經驗,忽視了學生個性差異的存在。學生的個性差異是其產生求知需求的基礎,既然教師要調動學生的情感,使其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就需要從其個性差異入手,選取符合其數學學習實際情況的內容來滿足其學習需求,並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以“幾何”教學爲例,倘若教師在教學之初直接將什麼是幾何直接呈現在學生面前,不僅不能使學生理解什麼是幾何,在抽象的概念中還會使學生產生幾何難學的意識,其學習幾何內容的興趣可想而知。對此,我會直接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數學知識儲備的基礎上,採取問題形式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們平常所看到的籃球架爲什麼要設計成三角形的呢?爲什麼我們看到的車輪都是圓形的呢?爲什麼我們看到的工廠大門的摺疊門是四邊形的呢?……在生活幾何現象的引導下,學生自然會對解決“爲什麼”產生濃厚的興趣,如此不用教師過多的驅使,他們自然會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

(二)滿足學生的成功需求

在傳統的應試教育環境中,對於數學認知能力差的國中生來說,數學是極其難以理解的,而且在長期的考試中,他們無法順利解決考試問題,得不到良好的成績,認爲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以此在長期的考試失敗中喪失數學學習的自信心。由此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需要滿足學生成功的需求。由於學生個性差異的存在,不同數學學習層次的學生會有不同的數學學習成功的需求。縱觀我所執教的班級,數學學困生比較多,所以我會對學困生給予自我表現的機會,如我會指定每一個學困生每人每天輪流準備一則數學小故事或者數學新材料,在每次上課之初會讓他們進行演講,以此來滿足學生的數學表現需求,更能使其在生動的數學小故事中受到數學家爲了真理、科學不懈探究的精神的感染,以此樹立正確的數學學習意識。

二、以情施教

(一)教師在教學中的自身情感調控

教師作爲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不光其自身的教學活動會對學生的數學學習產生影響,教師自身的教學情緒、言行等都影響學生的數學學習。對此,我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會以最飽滿的情緒來面對學生,在此作用下,使學生深受感染,以此在上課的時候也能以飽滿、熱情的情緒來進行學習。在授課的過程中,我會理清自己的教學思路,以清晰的語言和豐富的體態語來感染學生,如此學生會在我的情緒調動下產生一種親近之情,課堂氛圍自然會變得愉悅、輕鬆。

(二)對數學教學內容的情感處理

學生數學情感的產生除了其自身的興趣、自信等之外,還來源於數學本身的魅力。當學生能深刻地領悟到數學的獨特的魅力的時候,他們自然會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當他們一味地覺得數學難學的時候,數學的魅力會被枯燥所遮蔽,以此學生難以在學習中產生濃厚的興趣。對此,教師爲了實現數學教學的情感態度目標,可以從數學獨有的魅力入手,在教學活動開展中將數學魅力展現在學生面前。縱觀國中數學知識,儘管其包含着無盡的問題,但是這些問題自身就獨有魅力,甚至描述問題的語言也是極具吸引力的,這就爲教師藉助數學自身的魅力來調動學生的情感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我在組織“平面圖形”這一內容教學的時候會引入“黃金分割”,接着鼓勵學生通過多種渠道對“黃金分割”進行調查,弄清楚什麼是黃金分割,如何用黃金分割來解釋蒙娜麗莎這一世界名作帶給人們的美感等。如此,不僅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還可以使其在數學探究中領略到數學的美。除此之外,數學本身就是一門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科目,通過分析當前大部分學生對數學毫無興趣的原因,主要在於數學與生活相割裂,數學知識作爲抽象的理論內容而存在。對此,我會藉助生活化的手段來將與所講授的知識有關的生活內容引入其中,以此在降低數學抽象性的基礎上,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激發其數學探究興趣,使其在生活中自主探究到有價值的數學知識。我在組織“一次方程”教學的時候,會利用一杯水、一瓶果珍來進行生活小實驗,在實驗中使學生直觀地弄清楚濃度問題。生活實驗本身就對學生有着極大的吸引力,學生在興趣的內驅下自然會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並獲得數學學習的樂趣。總之,在國中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可以採取寓教於樂、以情施教等手段來喚起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使其在多樣化的數學學習活動參與中享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以此實現情感態度這一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趙立忠.基於情感教學理論的國中數學教學實驗研究———以七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爲例[D].雲南:雲南師範大學,2015.

[2]張研.國中數學情感教學的現狀調查與思考[D].吉林:延邊大學,2011.

篇28:國中數學教學論文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師生關係是指教師與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和交往過程中形成的比較穩定的人際關係,它制約着學生對教育的接受程度,影響着教育過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教育質量和效果.那麼,怎樣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在學生社會閱歷淺、易衝動,可塑性強的階段,教師要主動伸出友誼之手,運用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如人品、形象、口才、知識等)吸引學生,做到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和人格,以平等、寬容、友善的態度對待學生,對優等生、學困生一視同仁,與學生多交流和溝通,爲學生營造寬鬆的學習氛圍,這樣良好的師生關係就一定能夠形成.那麼,我們該如何去定位師生關係呢?我認爲新型的師生關係應該是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合作、互相爭辯學習問題,共同探究學習的“夥伴”關係.教師必須改變過去那種高高在上、對學生髮號施令的權威形象.

國中生的個性在發展,思想波動大,易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個別學生厭學、搗亂.例如,我所教某班學生韋××同學,數學成績較差,上課有時故意大喊大叫,擾亂課堂,老師教育他,他與老師頂撞,粗言濫語.對於這種情況,千萬不能與他對立,更不要給予體罰、挖苦、諷刺、歧視.我幾次到他家進行家訪,與他及他的父母促膝談心.通過家訪,我瞭解到他有網癮,上課常心不在焉,厭學情緒較重.我不厭其煩地與他談理想、談人生、談做人,諄諄教導.通過老師、家長及同學的共同幫助,他成功戒掉了網癮,並開始信任老師,改正錯誤,發奮學習.通過

自己的刻苦努力和同學、老師的真心幫助,期末考試,他 數學成績名列全班第三名,其他各科也取得了好成 績,成爲守紀律、愛學習的先進帶頭人.可見,教師 對學生的發展和成長負有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責任.只要你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兒女看待,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和溝通,學生就會信任你、支持你、尊重你,和諧良好的師生關係就能夠形成,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改變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過去的教學方式是以教師講課爲主,學生靜聽爲輔.課堂強調學生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倡導題海戰術.整堂課就是在一講衆聽的過程中結束.教與學的關係是命令與服從的關係,是填鴨式教學.當然,師講生聽接受式的.學習有時是很必要的,一些公式、概念、定理、題型等,通過教師深入淺出地講解,有利於學生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因式分解與乘法運算是逆運算,學生易混淆,需要聽老師詳細地講解.但接受式學習不能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因爲單獨接受式的學習缺少交流與合作,壓抑了學生的好奇心和自主學習的願望,使學生覺得學習枯燥無味,沒興趣,調動不起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扭曲了學習的價值.基礎課程改革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研究、勤於動手,也就是要改變學生被動接受學習的狀態,變“要我學”爲“我要學”“我愛學”.因此,教師一定要營造能讓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學習的課堂氛圍,使學生成爲自主的學習者,做學習的主人,教師則是引導者、合作者.師生之間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共同探究、質疑、爭辯,充分發揮學生的天賦、潛能和創造力.

[案例]代數式的意義

在講到代數式的意義時,我把代數式8x+5y寫到黑板上讓學生自己思考,並要求每個學生都要舉出一個例子來說明這個代數式所表示的意義.

學生甲:我家果園裏種植有荔枝、龍眼兩種水果,今年賣得好價錢,龍眼爲每公斤8元,荔枝爲每公斤5元,如果用x公斤表示龍眼的總產量,y公斤表示荔枝的總產量,那麼我家今年龍眼、荔枝兩項收入之和爲(8x+5y)元.

學生乙:如果一個長方形的長、寬分別爲8、x,另一個長方形的長、寬分別爲5、y,那麼8x+5y可以表示這兩個長方形的面積和.

學生丙:我家的母豬產下一窩小豬,共有13只,其中有8只小黑豬,5只小白豬,小黑豬和小白豬賣的價格不同,小黑豬每隻賣x元,小白豬每隻賣y元,我家的這一窩小豬共賣得(8x+5y)元.

學生丁:我家安裝有8個功率均爲x瓦的燈管和5個功率均爲y瓦的燈泡,則8x+5y可以表示我家照明設備的總功率.

學生們學習熱情高漲,每人舉出了不同的例子.這是真正的舉一反三、靈活運用. 通過各自舉例表述,使學生明白: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數,任何一個代數式都可以表示不同的實際意義,用字母表示數,具有簡明、普遍的優點.

師生之間進行平等的對話與交流,教師不再是隻傳遞課本知識,而是更多地去激勵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當好學生的參謀.學生經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合作交流,開闊了視野,嚐到了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喜悅,親身體驗獲得知識的快樂,覺得數學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公式、定理和運算,激發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好奇心、求知慾和探索欲,獲得了運用數學思想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運用多媒體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學習興趣是學生獲得知識、拓展眼界、豐富心理活動的最主要的推動力,學習興趣來源於好奇心,“好奇”是學生的天性,他們對新穎的事物都感興趣.而傳統的教學無法滿足學生的這些要求,無法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的圖形、音像、動畫功能爲學生創設各種情境,提升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目的.數學教學的重點是對數學問題的解決方法進行探究、拓展、創新的過程.由於多媒體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備,並且具有一定的可控性和交互性,可以變抽象爲具體,把死知識變活,使得一些在教學中說不清、道不明的難點迎刃而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會遇到一些重難點問題,它們有的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有的是純理論的,應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很難突破,而多媒體恰恰能彌補這一缺陷,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效果.

在現代教學技術迅猛發展的年代,國中數學教師不能只滿足於“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把直尺”的教學模式,而要通過多媒體教學來彌補傳統教學方式在直觀感、立體感和動態感等方面的不足,幫助教師化解教學難點,突破教學重點,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效果.

總之,作爲國中數學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從“經驗型”向“科研型”轉化.博覽羣書,拓寬視野,銳意進取,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只要教師善於引導學生把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學以致用,探究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調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鼓勵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師生和諧相處,共同合作,就一定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篇29:國中數學教學論文

【摘要】傳統的國中數學教學主要是以教師爲中心的灌輸式教學,所以課堂教學效率相對低下.而要想在國中數學教學中充分保證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就需要做到“以學定教”.接下來將結合國中數學的教學實踐,就基於“以學定教”的國中數學教學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國中數學;以學定教;以學生爲中心;教學效率

在國中數學的教學實踐中,有的數學教師反映自己教學很賣力,學生也在認真地聽講,可是學生的數學成績就是上不去,面對這樣的教學疑惑,其實教師自己應當反思,個人制訂的教學方案是否以學生爲中心,保證了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如果一味讓學生在課堂上被動的聽講,進行機械性的學習,那麼顯然很難保證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成果.因此,國中數學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爲本的教育理念,深入理解“以學定教”的內涵和執行策略,調動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學習興趣和熱情,這樣才能實現數學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率的不斷提升.

一、堅持以生爲本,面向全體學生

在傳統的國中數學教學中,“以案定教”“以教定教”等教學模式,基本是填鴨式、灌輸式的教育,教師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評價標準都是統一的,但是這樣的教學模式只能面向部分學生的學習需求,卻無法面向全體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同時,有些數學教師過分強調自己的教學中心地位,所以與學生的互動交流比較少,無法對班級內每名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數學學習情感以及知識缺陷等情況都有一個全面的把握,所以“以學定教”也就無從談起.所以說,國中數學教學中的“以學定教”,需要教師深入貫徹和落實以生爲本的教育理念,在制訂教學方案時必須首先全面瞭解學生,對班級學生的學情有一個準確的把握,然後制訂出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科學選擇教學內容和確定教學難度.例如,在國中數學“一元二次不等式組”的教學中,國中數學教師應當先帶領學生複習一下“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相關知識,看學生在學習“一元二次不等式組”時對基礎知識掌握的熟練程度,如果學生的學習基礎比較薄弱,就應當先讓基礎差的學生複習一下舊知識,學習基礎好的學生則可以提前預習新知識,這樣方能實現國中數學教學的以生爲本和麪向全體學生,真正做到“以學定教”.

二、尊重學生的個性特徵,堅持“因材施教”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已經深入人心,而“以學定教”的教育理念與“因材施教”在教學理念上有着異曲同工之妙.尤其是面對應試教育等落後教育思維的影響時,國中數學課堂容易變得枯燥、乏味和無趣,學生也容易在數學課堂上變得無精打采.國中數學教師應當在全面瞭解學生“學情”的基礎上,重視對學生的合理分類,然後分別制訂差異化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評價策略.同時,基於學生在數學課堂上表現出的個性差異,國中數學教師必須摒棄過去標準化的教學形式,要鼓勵學生針對同一問題尋找多種解決途徑,促進學生個性化素質的培養.例如,在國中數學的習題教學中,針對部分學生選擇題解題方法匱乏的問題,數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常規方法進行解題,也可以通過排除法、代入法、數形結合法等方法進行解答,國中數學教師要減少標準答案的灌輸,多尊重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和學習方法,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力和創造力,增強學生一題多解的意識,這樣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潛能,讓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三、構建和諧、互動課堂,實現教學相長

“以學定教”更加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教師的教學引導作用同樣不能忽視,國中數學教師還需要積極構建和諧課堂、互動課堂,在多方互動中理清學生在學習中可能遇到的知識缺陷,及時優化自身數學教學方案,調整數學課堂授課方法,最終達到“教學相長”的教學目標.對此,國中數學教師要敢於開拓數學教學思路,打破數學教材的限制,多結合國中生數學學習的興趣點和心理偏好,採取學生喜聞樂見的數學教學形式,引導學生在數學課堂上進行積極、主動的探究性學習,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創新思維.例如,在國中數學“圖形的旋轉”的教學中,由於國中生的幾何思維能力還相對薄弱,所以無論是教師單向灌輸性的教學,還是依據數學教材開展的常規教學,都很難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潛能.這時國中數學教師可以多給學生一些獨立思考、集體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如讓學生思考教室中的黑板、課本、燈具等物品在旋轉後的位置關係,當學生不能準確回答時,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進行討論,或者動手親自實踐一下,將原本過於抽象的數學知識情境,在和諧、互動的課堂學習環境下變得既形象又生動,降低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可能遇到的思維障礙,大大提高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和學習效率.結語總之,國中數學教學中的“以學定教”,需要國中數學教師轉變過去以“教”爲中心的教學思路,要更加突出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主體性地位,並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增強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主人翁地位,做到對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的充分尊重,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和自信心,讓學生可以在一個平等、和諧、快樂化的教學氛圍下實現快樂的學習.

篇30:國中數學教學論文

摘 要:數學作爲一門基礎的工具學科,由於自身的特點,的確沒有某些學科形象、生動、具體,教學手段似乎就是那麼單一,黑板加粉筆,直尺加圓規,學起來難免有點枯燥無味,從而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效果難隨人願,因此探索有效的教學手段成爲數學教師一項重要研究課題。鑑此一種能創造出圖文並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教學環境的多媒體技術應運而生,爲教師教學提供形象的教學手段。

關鍵詞:多媒體;國中數學教學;運用

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無疑是教學改革中的一個熱點,爲了讓學生更直觀、更全面地獲取知識,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越來越多的學校和教師使用多媒體教學,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將極大地豐富課堂教學的表現手法和表現方式,它的基本特點是:使抽象的數學問題具體化,枯燥的數學問題趣味化,靜止的數學問題動態化,複雜的數學問題簡單化等等。本文闡述了多媒體技術在國中數學教學應用中的優勢、注意的問題及潛在的憂患,並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經驗,對這些問題給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本身比較抽象、枯燥,加之國中學生的年齡特徵(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單一傳統的數學教學方式造成學生數學創新素質能力難以提高。而多媒體教學技術走進課堂,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傳統教學中的困難。多媒體能以形象、生動、直觀的形式向學生傳遞信息,刺激學生的各種感覺器官,能將數學課本中的一些抽象的概念、複雜的變化,或者在通常條件下很難演示的實驗、動態變化的過程等,直觀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使得教學內容直觀化、趣味化、多樣化,強化對學生的眼、耳、腦、手等感覺器官的刺激,使他們的情緒興奮起來,對數學產生興趣,形成一種愛數學的良好學習氛圍,變“要我學”爲“我要學”,真正把學習數學作爲一種樂趣。

二、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可多方位地提高學習效果。

實驗心理學家赤瑞特拉做過兩個著名的心理實驗:一個是關於人類獲取信息的來源,他通過大量的實驗證實,人類獲取的信息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

三、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拓展了學生數學思維的深度

運用多媒體技術動態演示,能突出實際操作過程,學生在主動參與中,藉助於觀察、比較逐步把握知識的實質,從而正確理解知識,掌握知識。例如:在七年級下冊中講解三角形全等有關知識時,課件《圖形的全等》、《全等三角形》,使滿足全等條件的兩個或幾個不同色彩的三角形在計算機鼠標的控制下,通過旋轉、平移、重疊、閃爍等系列動畫模擬變化過程,形象生動地描述圖形全等的內涵,並使學生正確認識常見三角形全等的對應關係,爲學生進一步學習三角形全等的相關證明奠定基礎。

四、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加大容量,提高學生練習技能。

在教學過程中,我根據書本中提及的事例,在互聯網、教學光盤中搜索相關素材,來充實這堂課,從而向學生展示現實世界中各種與數學相關的實物,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由於多媒體技術“動”性強,因而傳遞信息量大、速度快,再加上交互性強,使高密度、大容量的訓練和信息交流成爲可能。這樣,教師可以精心組織課堂中學生的學習活動,優化了教師的教,也優化了學生的學。

篇31:國中數學教學論文

一、對多媒體技術的“利”再認識

1.讓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具體

多媒體技術能讓抽象的數學概念、數學理論變爲學生容易接受的直觀形式。數學的枯燥,因爲是一種符號性的語言;數學的難學,因爲數學語言的抽象性。學生之所以學不好數學,是因爲枯燥和抽象降低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多媒體技術直觀的圖形、鮮豔的色彩、動態的畫面彌補了這種不足,讓抽象的數學知識簡單、明瞭、直觀,大大縮短了事物與學生的距離,給學生有效的思考知識的空間。多媒體技術的動態變化把形與數有機結合,將運動和變化展示給學生,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形象具體。增強了課堂的吸引力,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例如講述線段的垂直平分線、角平分線概念,動畫演示線段的垂直平分線、角平分線,體現垂直平分線和角平分線的性質;講述圓中角的相互關係,以動畫的形式變換角的頂點、角的邊與圓的相對位置關係,從運動的角度理解圓心角、圓周角、弦切角與圓的位置關係。

2.增加課堂容量,節省教學時間

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增加課堂容量,拓展學生視野,優化課堂教學。例如講述平移時,網上搜集生活中的平移圖片,加深了學生對平移的印象,豐富了平移知識面。課件適時地通過聲音、圖像、視頻形式在教學中補充一些數學史方面的知識,教師完成了教學任務,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精神。誠然,多媒體技術節省了教師板書的時間,因爲時間限制不宜在板書上一一列出的練習題得以呈現,增加了課堂信息量,在黑板上書寫最重要的內容就可以了。

3.促進學生獲取技能和經驗

數學教學要求學生通過積極的思維不斷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揭示思維過程、促進學生思考。多媒體技術促進學生提高獲取技能和經驗的能力、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例如講述統計調查時,學生自己網絡查詢並收集相關資料,學生接受就很容易。學生通過網絡查詢收集資料的過程中,體會到網絡互動交流的學習方式,開闊了視野,增加了底蘊。

4.減輕教師的工作量

教師備課時,需要查閱大量的相關資料,一本一本的找,一頁一頁的翻,耗費了大量的時間。互聯網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爲教學活動開闢了一條全新的途徑,“百度搜索”點擊一下就能短時間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資料,減輕教師的工作量,大大節省了備課的時間.

二、多媒體技術應用存在的弊端

1.追求形式,爲使用而使用

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已經得到了廣大教師的認可,然而,不難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有的教師認爲只有選用多媒體技術教學才能緊跟時代潮流,不顧教學內容追求形式,爲了使用而使用。多媒體技術彌補傳統的“一枝粉筆、一本書、一塊黑板、一張嘴”的缺陷,不能完全代替教師的教學活動。一些教師把一節課的所有環節、所有內容融入課件之中,連一個小小的提問都不放過,本應教師做出的由電腦代勞了,過分依賴多媒體技術,完全放棄了直觀的教具、板書。一些教師爲了課件的漂亮,製作上花費了高倍的時間和精力,不研究教學方法,本末倒置。

2.束縛了學生的思維想象的空間

課件是教師課前設計的,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提問的問題都是安排好的,上課時,教師按部就班機械地操作鼠標,完成每一個步驟。教師圈定一個由起點到終點的軌跡,想方設法引導學生沿着軌跡走前行,不能雷池半步,這種程序化的教學嚴重束縛學生的思維想象的空間。

3.阻礙了師生間的情感交流

多媒體技術增加了信息量,迫使學生眼睛緊跟課件的演示,根本沒有時間思考和質疑,導致部分學生跟不上課的速度。教師忙於課件的順利銜接,完全忽視了學生的實際,師生之間情感的交流減少了。

4.造成教師對板書的遺忘

多媒體技術的便捷性導致一些教師把能搬的知識都往課件上搬,造成了課件質量的下降、板書的冷落。數學學科是抽象的,要重視結論,也要重視過程,要重視形象思維,也要重視抽象思維。教師板書的過程中是帶着學生進行抽象思維的訓練過程。這一過程是不可忽視的。把所有的過程集於課件之中,表面上看學生可能懂了,做題後發現了不少問題。

5.追求快節奏,學生沒有思考的空間

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節省了教師作圖、板書時間,課堂節奏加快,密度增加,然而欲速則不達。學生思考這一頁的問題,屏幕已經顯示下一頁的問題。學生正在解題,屏幕上顯示出解題思路、步驟、結果,學生不得不放棄自己的思考。學生學習是一個認識、思考、探索的過程,多媒體技術則起到了負面影響。

6.學生產生疲勞厭倦

多媒體技術應用的不好,會導致學生疲勞厭倦。有的教師過於依賴多媒體技術,不管教學內容是否適合與否,一律運用,一次性做好課件,每一學期沒有變化。久而久之,學生產生了疲勞,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總結

綜上所述,多媒體技術並不排斥傳統教學手段,二者必須有機結合,取長補短,獲取最大教學效益。只有認清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的利與弊,數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才能得心應手。

篇32:國中數學教學論文

一、輔導教學模式的概述

( 一) 輔導教學模式

學校採用的輔導教學模式包括三種: 分班輔導、抽離輔導、課外輔導,也可以把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安排在同一個課室,以全納模式進行教學及輔導。

( 二) 全納式教學及輔導

全納式教學及輔導主要是針對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設計適合所有不同能力的學生的單一教材,這與其它三種輔導不同,它能減低對學困生的標籤效應,也能幫助他們融入主流學校。出色的全納輔導教學是先要分析學生的個別差異,經過周詳的策略,設計教學計劃,再配合足夠的教具支持進行教學。

( 三) 鞏固---練習或延展問題

在輔導教學中,鞏固的環節也是十分重要的。鞏固的目的主要是幫助學生加深對新學會的數學知識和技巧的掌握及領會,從而提升他們的數學能力。鞏固的方法很多,包括在教師的指導下,給學生進行半獨立或獨立的堂課練習或延展問題; 也可以讓學生自行完成工作紙、作業或課本內的課業。除了練習或延展問題外,老師也可以問答形式,讓學生自由陳述、列舉事例。

二、國中數學學困生的學習困境來源

( 一) 語文能力缺陷

語文能力缺陷每每導致學困生在瞭解或表達數學常用詞彙、關鍵詞及概念方面都出現很大問題。例如,他們部能夠理解文字題的題意,判斷題目涉及什麼數學概念。此外,再加上粗心大意,因此大多學困生都部能夠正確地列出與問題相關的數式。

( 二) 視知覺能力缺陷

視知覺能力缺陷每每導致學生們在辨識或閱讀數字與數學符號、分類等能力都出現困難。一般來說,視知覺的缺陷會直接影響學困生能否判斷距離、空間的準確性; 部份學困生更因這缺陷不能瞭解物件放在任何角度、距離,都是不變的; 這反映出他們未能完全掌握 “守恆”概念。視知覺能力也影響學困生能否作出形狀配對、形狀命名和圖形區辨的能力。

( 三) 注意力缺陷

注意力缺陷也就是一般俗稱的過動活躍症,簡稱 ADHD ( Atten-tion - Deficit / Hyperactivity Disorder) .患有這注意力障礙的學困生大多會在學習上常犯下列問題: 粗心大意運算,常導致不必要的犯錯; 在不適當的時間四處亂跑,很多時導致無法完成指定的課堂活動; 過度愛說話,不依指示進行學習活動; 容易分心,不專心上課。此外,由於他們過度活躍及衝動,他們會很容易與同學發生爭執。上列問題,每每導致他們不單在理解數學概念、甚致在抄寫數式、運算步驟、檢視運算結果和進行小組學習時都出現問題。因此教導這些患有注意力障礙的學困生,老師們需更有耐性和愛心。對他們的不小心犯錯,要多包容; 對他們的不守秩序,要悉心有序的加以糾正; 對他們的不專心學習,要多運用教具、通過具趣味的活動啓發及提升他們學習的興趣。

( 四) 數學能力缺陷

有數學能力缺陷的學困生大多在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時會出現問題。此外在處理一些類比、歸納、推理、演繹等問題時,他們遇到的困難更加嚴重。

三、國中數學學困生輔導教學模式的應用

( 一) 抽象推理困難、語言和閱讀能力困難

建議教師利用教具,配合情境作角色扮演,藉此幫助學困生理解題目的內容及其涉及的相關數學概念。老師其後依這模式進行輔導教學。建議教師提供常規問題回顧教學,鞏固學生新學會的數學知識。在課堂中,老師可利用延展問題作獨立的堂課練習,加深學生對逆思的領會,從而提升了他們的解題及運算能力。

( 二) 注意力缺陷、記憶能力缺陷

教學活動應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也應可以通過實際經驗來培養學生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可讓學生多玩幾次,並請他們說出如何計算不同區域的得分。通過不斷的反覆練習,讓學生計算不同的分數組合,這樣有助增強他們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畢竟遊戲是學生最樂於參與的教學活動之一,它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又可以深化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記憶,在不知不覺間達到愉快學習的效果。所以喻學習於遊戲,不失爲一個好的教學模式。

( 三) 學習態度低落、注意力缺陷

建議教師編寫評估練習時應由淺入深,讓他們通過完成較淺易的題目來建立成功感,繼而挑戰較深的題目。此外,在編寫列式計算的文字題時,由於文字題的評估目的是判斷學生能否掌握運用相關的數學概念,這與習題的評估目的不一樣,習題目的是評估學生是否掌握相關的運算技巧,因此教師應儘量少用繁複的公式來擬題,從而減少學生在運算過程中出錯的機會。教師不妨對他們的要求降低一點,評估他們的表現時也儘量不和其它同學作比較,應就他們是否有進步爲出發點,當他們有改進時,便給予正面的鼓勵。

( 四) 數學能力缺陷

數學概念是抽象的,是需要經過思考、分析才能理解領會得到的。但一般有數學能力缺陷的學困生大多在理解、分析抽象的數學概念時會出現困難,作爲老師,應多花心思,多運用教具及情境,設計適合他們的教材。這對幫助他們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是很有幫助的。

參考文獻:

[1] 丘立峯。 課堂組織藝術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滲透 [J]. 現代閱讀 ( 教育版) ,20xx ( 03) .

[2] 王先國。 淺談數學解證題中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J]. 現代閱讀 ( 教育版) ,20xx ( 03) .

篇33:國中數學教學論文

摘要: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學本身就是一個不斷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與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師要巧妙地運用提問藝術,以一系列富有探索性的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幫助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展開更廣泛、更有深度的探究,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國中數學;提問藝術;興趣;探究;思維

提問是教師最常運用的教學手段,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動的重要手段,隨着新課改的推進,賦予了提問更爲豐富的內涵,新課改下的提問不再只是單向的師問生答,而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啓發學生數學思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的重要手段,是師生之間的多向交流與互動。因此教師要深入研究提問藝術,要以學生爲中心,結合具體的學情與教情來靈活而巧妙地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以問題來激趣啓思導行,以帶領學生展開主動探究,在探究中走進數學知識的殿堂。現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對國中數學教學中的提問藝術淺談如下幾點體會。

一、學生思維渙散時提問,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中學階段的學生並沒有形成自主而獨立的學習意識,並沒有形成對數學學科的直接學習興趣,其學習動力在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外部的刺激,並且有意注意時間短,並不能長期將注意力集中於某一事物上,此時要實現學生的主動學習就要發揮教師的導向作用,而教師的導向正可以通過提問來實現,以問題來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熱情。

1.導入提問,引發關注。導入是教學的第一個環節,大多學生依舊處於課下的鬆散狀態,此時提問可以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於新知的學習上,引發學生的關注,引導學生展開主動探究。如在學習“有理數的乘方”時,我們就可以爲學生設計這樣的問題:紙的厚度是0.1毫米,沿中線對摺對摺再對摺,對摺20次後紙的厚度和30層樓的高度哪個更高。許多學生都不假思索地回答當然是30層樓更高些,以此富有懸念的問題來引發學生的好奇。

2.課中提問,集中思維。學生的注意力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分散,此時我們依舊可以運用富有趣味性的提問來將學生分散的思維與注意力再次集中於新知的探究上來。這樣比起直接點名指出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更能起到激發與鼓勵的效果,更能再次激起學生思維的興奮狀態,使學生的探究進入高潮階段。

二、學生思維困惑時提問,啓迪學生的數學思維

中學生雖然已具備了一定的數學基礎,處於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階段,在數學探究中不可能一帆風順,而是會遇到許多的困難或阻礙。此時如果處理不當,會打擊學生的學習自尊心與自信心,讓學生對數學探究失去興趣,對自己失去信心,活動無法開展,探究無法深入;如果處理得當,引領學生攻克難關,不僅會增強學生的自尊心與自信心,更能強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更加肯定自己,真正地學會數學探究。此時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時教師要成爲學生自主探究的啓發者與指導者,要學會運用教學智慧靈活地處理,運用富有啓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撥開雲霧見月明,這樣才能讓學生展開層層深入、環環相扣的分析,進而直達事物的本質。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學到知識,同時更能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學會學習。

三、學生出現錯誤時追問,尋找探究的新起點

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並不能按照教師所預想的那般完美,學生是鮮活的生命個體,在教學中總會出現一些意料之外的情況,尤其是許多學生往往會出現一些認知與理解上的錯誤,但這些往往容易被教師忽視,認爲對學生的學習沒有幫助。實則不然。學生的這些錯誤往往是一種普遍現象,此時教師可以順着學生的思路加以提問,引導學生展開探究,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探究中自行認識錯誤,同時這樣的探究所得學生記憶更深刻,掌握更靈活。如二次函數圖像,將y=x2的圖像上移一個單位後是函數y=x2+1的圖像,向上移動y值變大,故而是+1,因而許多學生認爲將圖像向右移一個單位x變大是函數y=(x+1)2的圖像。針對學生的這一錯誤,我並沒有直接指出,而是指導學生來思考圖像左右移動時x值是如何變化的。進而使學生在主動探究中來正確認識,這樣更能實現對此知識點本質的理解與認識。

四、在師生之間展開互問,構建動態生成課堂

教學是師生雙方共同參與的動態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要將提問的主動權嚴格地控制在教師手中,只是讓學生來解決問題,更爲重要的是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引導學生自主提問,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展開互問互答,實現教學的多向互動,這樣才能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強化學生的批判意識,培養學生不唯師、不唯書,引導學生在民主融洽的教學氛圍、開放寬鬆的教學環境中展開獨立思考與積極思維,這樣更加深入的探究,這樣才能讓學生的學習處於不斷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循環之中,才能不斷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去發現、去創造。

五、小結時總結性提問,幫學生理清知識脈絡

小結是整個教學活動的結尾部分,一個好的小結同樣重要。以提綱挈領的問題來進行課堂小結,更能引發學生的關注,從而讓學生通過一系列問題來回顧本節所學知識點,明確教學的重點所在,同時幫助學生理順本節所學知識點。這樣學生才能對本節課的知識結構完整而清晰的瞭解,可以將零散的知識點串聯起來,以避免學生學習的盲目性與無效性。爲此在教學中教師在小結時要善於以總結性的問題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通過回顧與複習本節所這知識點來達到鞏固所學知識的效果,同時又可以讓學生明確教學的重難點,明確自己的薄弱環節,這樣更加利於學生構建知識體系,調整學習方案,以實現富有個性化的學習,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朱彩梅.國中數學課堂提問藝術談[J].數理化解題研究:國中版,20xx(7).

[2]齊新華.開啓學生思維的金鑰匙———論國中數學的提問藝術[J].內蒙古教育:基教版,20xx(8).

[3]劉豔.淺談新時期國中數學提問藝術的重要性[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xx(7).

篇34:國中數學教學論文

【摘要】隨着我國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教育部門對課堂教學質量提出了進一步要求,對於課堂主體與課堂教學目標等,也做出了明確規定。結合實際情況,對以學生自主構建知識爲核心國中數學教學順利進行的有效途徑進行分析,以期爲今後的各項工作提供寶貴經驗。

【關鍵詞】自主構建知識;數學教學;提問

國中數學學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與難度,若是學生缺乏對相關知識的正確理解,將會直接影響到數學學習質量。因此,國中數學教師需要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前提下,鼓勵學生自主構建知識,使得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可以深入瞭解數學知識,爲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良好的思維模式奠定有利基礎。

一、鼓勵學生提問

問題是促使學生進行思考的根本動力與源頭,只有在發現問題以後,學生纔會從心裏引起重視,並充分開動腦筋進行思考,有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這就需要國中數學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引導學生及時發現各種問題,對此教師可以通過啓發誘導、設置疑問、類比分析等方式來展示問題,使得學生可以在教師正確的引導下,對問題進行思考。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這一過程中還需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雖然問題設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學生的好奇心,但是若是學生缺乏足夠的興趣,將會影響到學生思考效果。因此,國中數學教師可以通過爲學生創設情境的方式,來吸引學生,刺激學生思維,從而達到引導學生思考數學問題的目的。與此同時,爲了使學生在今後的數學學習過程中,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教師還需要針對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行培養,讓學生將學習、閱讀、課堂中的無法理解的內容以問題的形式提問,以培養其問題意識,而教師則是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討的方式,讓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與探索,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爲進一步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奠定有利基礎。

二、鼓勵學生自主發現問題並進行探索得出結論

新時期,傳統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下教育部門對於國中課堂教學的要求,同時要求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且要以培養學生的個人能力、開發學生思維爲目標而開展各項工作,這就需要國中數學教師及時改變教學方式、教學模式等,以適應當前教育需求。爲了幫助學生實現自主構建知識,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充分發揮自身引導作用,鼓勵學生勇於提問、發現問題,並充分利用自身所掌握的數學知識對問題進行自主探索,使得學生可以通過自己思考,來學習相關知識,並深化對於數學知識的理解。例如,教師在爲學生講授《點、線、面之間的位置關係》這一部分內容時,可以通過話語對學生進行引導:“在我們生活中,點、線、面是非常常見,那麼在你們的生活中會遇到哪些與點、線、面相關的事物呢?”由此來引起學生的思考,在學生指出這些存在於生活中的點、線、面時,教師又可以引導學生對這些事物的特點進行概括,從而總結出有關點、線、面位置關係的相關性質,讓其在思考與探索中得出結論,培養其思維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從而實現自主構建知識。

三、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後進行反思,實現自主構建知識

在學生通過思考與自主探索得出結論以後,並不意味着教學環節就此結束,教師還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思維情況等方面,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做到學與思之間的相互結合。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反思,有助於進一步加強學生對相關數學知識的理解,而學生也可以對自己從提問、思考、探索、得出結論的整個過程進行思考,以便於學生及時發現自身問題。爲了使學生今後的努力方向更加明確,國中數學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全面、綜合性的評價,在肯定其思想上閃光點的同時,指出學生在思考、探索過程中存在的偏差,促使學生在今後思考的過程中加以改正,對於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此外,通過對整個過程進行反思,還可以幫助學生髮現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從而爲其構建完成的知識脈絡奠定有利基礎。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時代發展的過程中,傳統教學模式無法適應當前國家教育部門對於學生各方面的要求,且教學手段的滯後性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人才培養有效性的進一步提升,而中學作爲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階段,對於學生今後學習與發展具有重要影響。這就需要國中數學教師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引導並幫助學生實現知識的自主構建,深化學生對於各項數學知識理解,並在知識之間建立起聯繫,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馬賢.國中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學週刊,2017,(28):99.

[2]黨曉紅,徐大貴.國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方式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7,(07):61.

[3]肖瑤.中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探索和自主學習的能力[J].現代婦女,2014,(02):116.

作者:沈愛華 單位:江蘇省連雲港市海慶中

篇35:國中數學教學論文

摘要:數學來源於生活,又被應用於生活,由此可見,數學課程資源無疑是浩瀚的汪洋,永不枯竭。而對數學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過程,不僅能開闊學生的視野,也可陶冶學生情操,不斷提高學生數學素養。本文通過闡述數學課程資源以及其開發利用的重要性,提出教材、生活、學生和網絡等各方面資源開發利用的策略。

關鍵詞:國中數學;教材資源;學生資源;網絡資源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20xx-9214(20xx)03-0029-01 DOI:10.16550/.20xx-9214.20xx.07.026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課程資源包括各種針對數學課程標準的教學材料,以及數學課程可利用的一切場所工具等資源。然而,由於部分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對數學課程資源的不正確認識,導致數學課程資源得不到有效的開發利用,難以更好地服務數學教學,因此新時期背景下的國中數學教師應積極探討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

一、國中數學課程資源的基本闡述

(一)國中數學課程資源的概念。事實上所謂的數學課程資源就是指數學資源,即教學信息和課程的源泉,有益於課程教學的一切人力物質。課程資源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概念,前者指對課程及教學目標實現的各種有利因素;後者指課程及教學的直接形成因素。而通常對課程資源開發利用探討中多指廣義概念,實施課程必須用到的資源,它具有三種劃分形式:其一,有形或無形;其二,素材性或條件性;其三,校、內外和網絡化。一般數學課程資源主指符合數學課程標準和滿足數學課程實施的材料場地等,對於這些課程資源應做到目的'性的開發利用。

(二)國中數學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重要性。實施新課程的基本保證條件,即開發利用課程資源。隨着社會各界越來越理解新課程觀,對開發利用課程資源的重視度也越來越高,在這種背景下教科書不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因此,必須改變傳統機械化、重視教材的教學形式,加強教材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等各類因素的聯繫,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積極質疑,交流合作,加大對校內外所有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給新課程順利實施的有利環境。

二、國中數學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一)教材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教材作爲課程資源的一種,教師應做重點研究和處理,根據教學實際採取重組、刪減或添加措施,充分發揮其應有價值。如利用貼近學生生活的實例,改編或更替教材中某些不切合實際的例題,令學生感到數學無處不在。體會到數學學習的重要性,進而增強學習興趣。例如:仰角和俯角的概念教學,讓學生通過升國旗行注目禮的情景表演,對仰角概念進行形象感知;通過對李白《靜夜思》中望月和思故鄉的回憶,加深對仰視和俯視不同的體會;然後再畫出示意圖,基於數學角度上去認識和掌握概念及知識。

(二)生活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新課標指出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因此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數字教學資源,教師應有機結合教學實際,儘可能讓學生的現實生活與數學知識相結合,使其既能學習知識,也能靈活運用知識。例如:《三角形》章節教學中,針對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的特點,準備四邊形木框和三角形木框,通過對比突出三角形的穩定性,然後,再讓學生例舉生活實例,比如,三角形的門窗支架;呈大三角形的數字信號轉播臺主體,以及大量焊接的小三角形支架等,都是爲了保證穩定性。又如:《平行投影》教學中,組織學生對旗杆、樹木以及教學樓等高度進行測量,使學生懂得如何利用平行投影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進而不斷增強數學學習信心,提高知識應用意識,鍛鍊和培養其實踐操作能力及綜合素質。

(三)學生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課堂教學是由師生和生生等多方因素促成,但學生作爲個體有着不同的興趣愛好、生活經驗等,對文本的理解方向及深度也各異。因此,進行有效課堂互動,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不斷提高課堂互動性,激發他們的互動慾望,愛惜他們的求知慾、好奇心,充分調動其積極性、主動性,使其在差異中獲得成長、拓展極爲重要。例如:在一次公開課上,某位教師講解《平方差公式》時,先讓學生求出四道計算題的答案,它們分別是:①(x-y)(x+y)=?②(2s-3y)(2s+3x)=?③(5m-n)(5m+n)=?④(4a-5y)(4a+5y)=?並尋找其中的規律。然後,再將全體學生分爲若干小組,以組員身份參與各小組討論,根據小組討論情況進行正確引導,要求每個小組推薦本組代表向全班闡述其結論,在全班學生的交流過程中推導出平方差計算公式。學生在合作交流中,不僅可發散思維,也可提高創新能力,更能促進學困生不斷成長。

(四)網絡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隨着現代化發展進程的加快,信息化網絡時代的來臨,使得網絡資源越來越豐富,因此,積極開發利用網絡資源是當代教師的首要任務,也是新課標的強烈要求。利用網絡開展教學,教會學生在網絡上獲取數學信息,豐富自身知識體系。還可藉助網絡解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比如查詢具代表性題目、會考歷年試題等。另外,還可以通過數學信息資源庫的建立,連接校外數學教學網站,共享數學信息,實現師生互學,揚長避短。

結束語:

隨着教改的不斷深化,數學教學資源不再僅限於教材,也包括生活資源、學生資源以及網絡資源等方方面面,針對這些課程資源,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主動的交流探究,不斷擴展獲取的範圍,爲數學教學注入新鮮的血液和活力,增強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總之,教師要合理開發利用各項課程資源,採取有效教學手段,提高數學教學的效率及質量。

參考文獻:

[1]林慶華.側重國中數學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J].新課程中學,20xx,(6):28-28.

[2]石素金.國中數學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xx,(30):265-265.

[3]何新榮.巧用動態資源,盡展課堂精彩———淺談國中數學課堂教學動態資源的有效開發和利用[J].中學數學,20xx,(14):68-71.

篇36:國中數學教學論文

數學是國中學生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門課程.就目前現狀而言,國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課堂效率低、進步發展空間小等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改善.如何提高國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仍是教師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點體會.

一、學好數學課程的重要性

數學在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工作過程中都發揮着重要作用.對於社會而言,數學對人類社會的科學進步等起到了推動作用.人們運用數學推理等的方式,對電磁波、原子反應、遺傳變異等科學進行了有力的論證,推動了社會的科技發展.通過學習數學,可使學生的邏輯能力、思維能力等得到提升,也讓學生更加適應時代的進步和發展.

二、國中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

第一,教學方法單一.對於大多數國中學生來講,他們的抽象思維、數學邏輯等不夠成熟,仍然處於發展階段,而國中數學恰恰是對邏輯推算能力有較高要求的一門課程.在國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創造一些更加形象、具體的教學情境,促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內容.但是,有些教師往往忽視了這一點,在教學過程中只向學生講解課本上抽象的理論知識,在解答學生遇到的問題、困惑時,也只是用課本理論知識進行解答,這樣單一、抽象的課堂教學模式,不但不能使學生對數學知識有真正的理解,反而使學生失去了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第二,教學模式落後.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以教師爲主,在國中數學教學中,教師習慣根據自己的教學安排進行授課,無形之中降低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使學生處於相對被動的地位.這樣的課堂教學,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反而會使學生喪失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導致國中數學課堂效率低下.第三,教學情境創設不具實用性.在創設國中數學教學情境時,有些教師爲了追求新穎,而使其脫離了實際,這樣的國中數學教學情境並不具有實用性,學生沒有理解、體會到教師採用這樣的教學情境的真實意圖,也不能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到有用的數學知識.這樣的教學情境,不能起到提高國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作用.

三、提高國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措施

第一,激發學生對於國中數學的學習興趣.對於學習而言,興趣纔是最好的老師.對於國中數學的學習也是如此.只有學生對數學產生的興趣時,他們纔會更加積極地、主動地對數學知識展開討論、研究,更快地接受教師的授課內容.因此,對於教師來講,提高數學課堂效率的關鍵之一就是提高學生對於數學的學習興趣.

第二,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師應將“全面發展、持續發展、和諧發展”作爲國中數學課堂教學的目標,在關注學生學習數學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關注學生的心理情感變化.在國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轉變傳統的“以教師爲主”的課堂教學理念,改進單一的數學課堂教學方法,注重學生參與能力的培養,通過創設情境等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國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提升.

第三,分層教學.目前,有些教師爲了爭取更多的複習時間,對數學課堂教學時長進行了壓縮,加快了國中數學課堂教學進度.從表面上來看,這樣的方式爲學生爭取了更多的複習時間,但從根本上而言,這樣的教學模式抑制了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的發展.因此,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分層教學.

第四,創設互助合作的數學課堂教學情境.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個性,每個班級也存在着必然的差異,這些特點對於提高國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都是十分有利的.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個性,進行學習小組的分配,從而爲學生創設互助合作的數學課堂教學情景.這樣的課堂教學方式,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確定數學學習小組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自身能力,爲小組分配組長、組員的角色,方便學生進行問題的討論.

總之,數學是國中學生必修的一門重要課程,它不僅是高中數學的基礎,也是培養國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關鍵課程.對於學生來講,學好國中數學是至關重要的.對於教師來講,應該認識到國中數學對於學生成長、學習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制定科學的教學策略,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爲出發點,爲社會培養更多的棟樑之才.

篇37:國中數學教學論文

《數學課程標準》的頒佈實施掀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數學教育改革浪潮。數學教師應在教學實踐中科學把握數學教學改革的正確導向,努力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推動中國數學教育沿着健康、持續發展的方向前行。

一、科學把握課改核心,轉變數學學習方式 轉變數學學習方式,倡導有意義的學習方式是課程改革的核心任務。《數學課程標準》所體現的理念和措施能否實現,關鍵在於教師如何在教學中科學地把握,有效地實施。

1.轉變教學觀念實現角色轉換 每一位數學教師都要確立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學習數學;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水平的數學;允許學生以不同的速度學習數學;學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學習數學的學生觀。建立數學是一種普遍適用的技術,有助於人們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模式,進而解決問題,直接爲社會創造價值;數學不僅幫助人們更好地探索客觀世界的規律,也爲人們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種有效、簡潔的手段的數學觀。倡導數學教學要啓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要爲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情境;爲學生留有探索與思考的餘地;提倡合作交流的課堂氣氛的數學教學觀念。

《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是 “以人爲本”,這就決定了數學教學的目標指向:適應並促進人的發展。因此,數學教師應以學習者的角色去體驗數學學習,從學習者的立場來發現問題、反思問題,進而引發學生 “學會向數學知識提問” 、“學會向數學問題解決提問”。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找到最佳的教學方案,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數學學習過程的實質是現實世界各種數量關係內化上升爲形式化的過程。數學知識本身的特點決定了 “數學教育的主要活動是思想實驗。這充分體現了數學教育本身的嚴謹性特點。爲此,數學教師應充當教練的角色,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以千差萬別的方式練就千差萬別的學生,從而實現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數學課程的改革,要求教學應是一種反思與體驗性教學。從這個角度上講,數學教師應當以評價參與者的角色去反思自己的教學,強化數學教學的評價意識。在有效教學中進行有效評價,在有效評價中進行有效教學,使教學與評價形成互動機制。在教學過程中構建理想教學標準並在此基礎上實現理想教學,從而使理想教學與理想評價形成良性互動。

2.創設有利於學生主動建構的學習環境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課程標準》就如何實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提出建議:一是數學教學應 ”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地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二是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擺正自己的位置,要認識到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三是應認識到 ”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將導致不同的學生表現不同的數學學習傾向,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二、改進教學策略,提高數學教學有效性

華東師範大學鄭金洲教授在 《重構課堂》一文中提出課堂教學要努力實現 ”六大關注“,即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打通學生書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間的界限;關注學生的生命價值,給學生以主動探索、自主支配的時間和空間;關注學生的生存方式,構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師生關係;關注學生的心理世界,創設對學生有挑戰性的問題或問題情景;關注學生獨有的文化,增加師生之間以及生生之間多維有效的互動;關注學生的生活狀態,打破單一的集體教學的組織形式。這對數學課堂教學改革具有重大意義。教學的有效性是在實現效果、效率的基礎上,追求有效益,這種追求是以人的發展爲出發點,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實現學生道德品質、審美情趣、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意識和自我教育能力,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科學把握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教學有效性。

1. 注重目標的全面性,提高教學目標達成的有效性 傳統的教學把目標定位在引導學生掌握知識上,視學生爲接受知識的 ”容器“,向學生灌輸知識。現代教學則把學生看成是能動的主體,在教學目標的定位上趨向於全面性——— 既重視現代生活、工作中所必需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傳授,也重視學生自我發展能力的培養;既培養高尚完善的人格,又發展其強健的體魄;既提高其全面素質,又努力發展其個性。新的數學課程標準要求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三方面的目標是一個密不可分的'有機整體,強調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必須有利於其它目標的實現爲前提。“它不僅強調知識與技能的理解掌握,而且讓學生在分析現實社會,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的過程中,經歷知識與技能的形成與應用過程,”人人學習有價值的數學“;不僅強調讓學生 ”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的過程,發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繹思維能力“,改變用 ”純數學“去解決問題的方式,注重讓學生從現實世界和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發展數學,讓學生在掌握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會合作與交流,”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能夠 ”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在關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的同時,關注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與態度,弘揚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讓學生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慾“,在讓所有學生獲得共同的數學教育的同時,有機會接觸、瞭解乃至鑽研自生數學學習的需要,讓 ”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我們分析教學目標的目的是爲了更好地把握教學目標,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目標,使教學目標能起到指導教學的作用。教學目標的陳述方式是可選擇的,教師可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教學任務,選擇不同的陳述方式。但無論採用哪種目標陳述方式,教學目標都必須是可觀察、可檢驗的。爲了使教學目標能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指導作用,提高教學目標達成的有效性,教師應把握以下要求。第一,教學目標儘可能用清晰明確的語言陳述,不僅教師能理解,學生也要能理解,避免用含糊的語言陳述目標,以免不同的人對目標產生不同的理解。第二,教學目標要陳述學生通過教學活動後的變化,如行爲變化和情感變化,避免用 ”教師行爲“代替 ”學生行爲“,造成評價教學效果的依據不確定。 第三,教學目標應儘可能反映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不要因目標的陳述而限制了教師教學的靈活性,限制了學生的發展。

2.激發學習動機,調動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主動參與的有效性

學習積極性的形成與學習動機的激發有着內在的聯繫。學習動機的激發是形成學習積極性的內在因素,它是在一定的教學情境中,利用一定的誘因,使已形成的學習需要由潛在狀態變爲活動狀態的過程。學習發生的深層次根源來自主體的認知需要,然而學習的實際發生則常常需要來自外部環境的刺激。就是說從根本上缺乏認知內需,學習無法發生;但是沒有環境的外在刺激,學習內需也難以自發啓動。尤其對於心理不成熟、自我意識和自控學習能力尚待發展的中國小生來說,其學習動機更需要依靠教師去激發和調動。

教學中教師要着力培養認知內驅力,正面引導自我提高內驅力,合理利用附屬內驅力;結合教學內容有機地進行思想教育,使學生逐步樹立爲國家和民族的振興而學習的目的;循循善誘地引導和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的障礙,通過學習成功的體驗不斷提高學習以至人生的境界,這是培養和提高學生持久的學習動機的根本途徑;教師要把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貫穿教學過程之始終。在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中,教師應使自己成爲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參與協商,鼓勵和監控學生的討論和練習過程,但不控制學生討論的結果;學生學習的指導者:通過示範%邊想邊說以及演示幫助學生把新信息與已有的知識聯繫起來和指導%給學生線索和反饋,幫助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合作學習者、合作研究者:教師把自己當做學習者,與學生一道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3.形成概括的知識結構,提高學生自主建構的有效性 學習上的遷移,具體地說是知識學習的具體化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學生原有知識結構的概括性問題。只有概括的知識結構,才能準確地辨別出新舊知識間本質上的差異或相似程度;也只有概括的知識結構,才具有穩定的、清晰的觀念。建構主義的教學觀強調:必須使學生通過積極的學習活動形成新的認知結構,因爲只有在形成認知結構的基礎上,知識的學習纔是有意義的。 體現建構主義教學觀的教學設計,就是在學生自主建構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去發現原有認知結構與新知識之間的不諧調性,然後主動去改變之;知識學習的認知建構發生於具體的情景之中,因爲在具體的情景中,能夠使學生感受到知識的意義;認知建構還產生於集體的積極商討過程,這一過程能夠使學生加深對自身經驗的理解,發現認知的不諧調,通過形成集體對於知識的共同理解來獲得認知與知識之間的諧調。教材雖然根據知識結構的特點排列,但是,教材是以靜態的序列呈現的,不可能充分滿足知識學習的結構化要求。並且,知識的結構性並不等於學生認知的結構化要求,因爲知識的結構性往往是根據研究結果的歸屬來排列的。因此,教師的教學不能完全按照教材上的知識排列順序,按部就班地、勻速地進行,必須根據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師對知識的理解,對教材進行加工,讓學生形成知識的認知結構。教師可以根據知識的相似性對其進行歸類,也可以對知識之間的關係加以組織和提煉。當學生通過認知結構內化加工,認識到了知識的共同特徵和知識之間的關聯性之後,知識就具有了一定的意義,進而會產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同時,知識由此變得組塊化、羣集化,減輕了對記憶的負載要求。數學教育心理學認爲,學生數學學習的特點是 ”接受——— 建構“式的,它是一個在教師的啓發引導下,接受前人已有數學知識的過程,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必須有學生自己積極主動的建構活動。由於學生處於身心發展階段,教師的啓發引導是必須的。因此,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導下,尋找教師對學生數學學習的指導與學生自主探究之間的平衡,把握好教師對學生數學學習的 ”干預度“,是數學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個關鍵性課題。 指導和幫助學生學會整理知識,能夠有力地促進學生知識學習的結構化。教師指導學生整理知識的原則是:提供整理方法和程序的具體示範;發揮學生集體的互助與促進作用。指導過程包括這樣幾個步驟:第一,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具體的教學過程,示範整理知識的方法和過程;第二,指導學生通過小組或夥伴合作進行知識整理;第三,讓學生獨立地進行知識整理;第四,對整理的結果進行交流討論。指導的內容有:所要整理的知識範圍;知識整理的角度,如找出共同特徵,比較不同特點,指出變化過程,等等;整理知識的方法,如表格式、綱要式、概念關係圖。 教師還可通過要求學生舉例說明的方式,促進創造性的知識整理。創造性地整理知識,可以使學生產生更爲積極的結構化加工。 4. 營造民主和諧的人際關係,增強師生互動的有效性

研究表明,課堂教學中教師採用民主的管理方式有利於學生的學習,而權威或放任自流的方式對學習都有不利的影響。爲了促進學習者的知識建構,教師要創設平等、自由、相互接納的學習氣氛,在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展開充分的交流、討論、爭辯和合作,教師自己要耐心地聆聽他們的想法,以便提供有針對性的引導。教學活動中的學習氣氛是教師培養起來的,師生之間良好的情感關係,對於維持學生的興趣和注意至關重要。教師對每個學生的態度,雙方情感的協調或建立愉快的信任和合作關係,需要以教師自身積極情感的建立爲基礎,以此來感染和喚起學生的學習情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做到:

(1)對學生任何正確的反應給予積極的強化,如微笑、點頭、重複和闡述學生的正確答案,說一些肯定和鼓勵的話。教師不應該忽視或者嘲笑學生的錯誤反應,應該鼓勵學生繼續努力,可以對學生說: ”有進步,誰能再補充一下?“等等。

(2)上課期間,教師應該與每一位學生進行個人的、積極的交流,針對他們的作業內容、完成方式等說一些支持的話,並認真傾聽和接受學生對教學的正確想法。教師在佈置任務以後,應該在教室裏來回走動,察看每一位學生的作業情況,積極地引起學生的興趣,不要只注意個別的學生。 5.教給學生認知技能,掌握思維方法,促進學生髮展的有效性 在問題解決過程中,我們常常看到:儘管新的學習對象具有共同因素,學生已有的概括水平也比較高,但學習者仍無法解決問題,對新的學習內容不能產生遷移,究其原因是缺乏解決問題的認知技能,即合法則的認知活動方式。數學學習中,學習者的解題技能從以下兩方面影響着問題解決和遷移: 一是解題技能給學習者提供瞭解決問題的正確出發點,是學習者以準確的假想開始,沿着合理的程序對問題進行分析。二是解題技能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要遷移的問題上,有助於將問題中的隱蔽關係突出出來,成爲活動的對象,防止學生將直覺水平上形成的解法遷移到其他問題上去,從而幫助學習者建立更概括的內部聯繫。因此每位數學教師都要充分認識到學生是有發展權利和需要尊重理解的人;充分認識到只要條件具備,所有智力正常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獲得成功;充分認識到學生是有着巨大發展潛能和個別差異的人,只要我們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當然,現代各種教學模式的構建也注意教師在教中的地位和作用,強調教學模式中師生關係的協調、和諧、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