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中數學教學論文(精品多篇)

國中數學教學論文(精品多篇)

國中數學教學論文 篇一

【摘要】:在國中九年級上學期階段始介紹平行線截比例線段性質,進而將的應用於相似三角形的單元中。筆者曾做過私下訪查,發現教師在教導學生此單元時大多隻進行板書的講解及學生練習等,幾乎沒有用於實際的測量活動。雖然各版本教科書中,都有相似三角型的應用題目,但是學生只能從“平面性”的文字及圖形作“想象性”的思考。

【關鍵詞】:國中;數學;相似三角形;教學;實地測量

一、前言

筆者曾帶過一個班級分組實施實地測量,活動進行經過一段時間後,該班級中的第一名學生跑來向我詢問如何測量,而且當下還沒有任何一組可以想出如何利用相似三角形法來測量。這場景着實讓我感到驚訝,於是乎我將概念圖畫出給學生提示,沒想到他們依舊無法從“平面”圖形來應用到“立體”的世界中。從這過程得知或許學生可以從這些應用題中解出答案,但如要在實際的場地中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概念進行測量時卻又令學生難以想象。這凸顯學生缺乏“空間概念”及“帶的走的能力”。

二、活動設計

筆者曾設計本校的數學步道,其中一項關卡便是測量校內各項建築物的高度。本活動選定三個主要目標物作測量:升旗杆高度、體育館高度及舊教室高度等。茲詳述如下:

1、活動主題:利用相似三角形法及等腰直角三角形法(橫倒法)測量學校建築物高度。

2、實施年級:國中九年級上學期。

3、配合單元:國中數學第五冊第一章第二節相似三角形。

4、實施時機:在上述單元結束後分組實施。

5、活動準備:學習單、筆、尺。

6、課程時間:2節課(九十分鐘)。

7、教學理念:筆者第一次實施這堂課時,原以爲學生可以將所學直接利用到實體建築。沒想到帶領學生走到操場時,皆毫無頭緒。推論其原因可能是空間能力上的問題,他們無法將相似三角形的圖形套用在實體空間。於是當我對第二個班級實施時,特地先在班級教室以計算機軟件及實景照片講解測量方法,待學生了解後再帶出教室開始測量。利用數學原理測量實物方法很多,所採用的方法亦是相似三角形法。筆者礙於時間考慮,選定相似三角形法及橫倒法來做測量,各三個測量目標。爲使學生更順利的完成測量,學習單採用最詳細的方法來設計。

(此部份教師可依學生程度差異適度增減學習單內容)

8、教學目標:

(1)能利用相似三角形法估算建築物的高度。

(2)能利用其它方法估算建築物的高度。

9、教學流程:

待測量完畢,各組回到教室分組討論結果。教師最後公佈三個建築物的實際高度讓學生知道,並計算各組的估測準確率。最後請同學分享測量過程的心路歷程以及兩種測量方法的比較。

三、結果討論

筆者在實施兩個班級的教學後(第一個班級未作測量說明;第二個班級作測量說明),發現有很大的差異。前者學生只知道按部就班,將測量的各項數據按照公式計算出來即可,很難在其眼中出現“三角形”的立體圖像。後者由於筆者有了前車的鑑,利用實驗前充分的說明測量細節,學生亦會提出發問,如此師生間的一問一答可以更加確定學生理解的程度。待教師詢問各組有無問題後實施測量,果不其然其過程順利多了。

學生可以理解所測量的數據意義爲何?爲何要測量這一段?如何測量?如何將數據計算成答案等。然而此項的差異不僅如此,更表現在測量結果上。筆者發現經過測量前的說明後再實施測量的準確率高達八、九成,甚至有的組別接近百分的一百,比沒有經過事先說明的班級高出許多。再者,由於橫倒法(等腰直角三角形法)的原理比相似三角形要來的簡單許多,測量的步驟相對也較少,所以從各組測量結果發現,以橫倒法測量出來的準確率較高。

相似三角形法由於需測量的長度較多,所以產生的結果誤差較大。另外利用建築物高度與其影子比等於人的身高與人的影子比來測量建築物高度也是個可行的道,但是此法必須在天氣狀況良好、太陽光強的天氣下才有辦法使用。在測量的部份會用到步伐,有時走的距離很長,但是這樣的長度是無法用身邊的尺來做測量的。關於這一點走路的距離測量建議教師可以在課程實施前讓學生先行討論。例如:一百公尺÷步伐數=每一步的長度。

四、結語

學習數學的目的就是有一天能夠將所學應用到日常生活中,長久以來教師教導的內容大多僅限於教室內的紙上談兵,殊不知偶爾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學習是件重要的事。教師可在課餘時間多設計教學活動以讓學生可以藉由這些活動來體驗到數學的重要性及實用性。況且,藉由戶外的學習方式着實可以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不同的風貌。

國中數學教學論文 篇二

一、設計學習目標,拓寬探索空間,加強學生的自身認識

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進行優化課題設計,讓學生去感受品味人生的燦爛與魅力.學生只有通過自身的思維活動、操作活動將教師講授的課本知識轉化爲內心體驗,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識.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尊重他們的主體地位,變“教師獨舞”爲“與學生共舞”.

在課堂上教師不再是單獨推導數學公式,而是教師引導學生獨立探索;教師不再單純地解題給學生看,而是指導學生完成,讓學生大膽地走上講臺扮演“教師”的角色,並樂在其中.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要時刻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分析、理解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能力.教學大綱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以及數學符號的特殊性制定了符合學生心理的、易理解的課本教材.但鑑於數學本身固有的枯燥性、抽象性,大部分學生在學習之初都會對數學產生牴觸情緒.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爲數學的學習十分枯燥乏味,因爲缺乏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同時又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指導,久而久之,就會使學生產生懼怕數學的心理.爲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教師必須重視作爲學習主體的學生們的內心體驗.數學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中蘊含的智慧成果和人文精神,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促進學生良好人格的發展,使數學教學變成一種寓教於樂的活動.

其次,重視教學方法,提升探究能力.新課程教學理念倡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突出學習過程中的探索研究,關注他們分析問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數學教學中,由於教學任務比較重,很多教師缺乏必要的耐心,經常發生對於學生不能馬上回答的問題,教師乾脆自問自答.這種教學方式不但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理智活動下降,也會形成較爲緊張的課堂氣氛,更談不上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了.所以,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重視並善於捕捉學生的思維閃光點,給學生以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空間,通過適時、恰當的鼓勵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二、重視培養學生的思維水平

首先,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在教學活動中的聽、說、讀、寫能力,是數學學習活動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條件,也是提高數學學習效率的保證.

1.聽.要有耐心,就是學生首先要聽課,同時教師也要聽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感受,這就是聽的技能.,聽課過程中要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思路與教師同步,學生聚精會神地聽話課,必須事先做好預習,弄清本節課的重點、難點,纔能有的放失去聽課.

2.說.要有藝術,爲了適應師生溝通的不同情境和存在的各種差異,教師要重視語言表達的內容外,還要重視表達的技巧.其次就是要培養學生將所學的數學知識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的能力.這種能力包括對數學概念給予合理的解釋,與同學討論,與教師互動,增強學生說明問題的能力,便於教師與學生的學術溝通.

3.讀.要多用心,“讀”就是學生閱讀能力.學生通過閱讀課本、課外資料,鞏固所學知識,拓展知識面.養成自學的好習慣,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才能提高.

4.寫.要有誠心,一個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表現在他的寫作能力上,也是所學知識的客觀體現.是學習知識、鞏固知識的重要途徑,是學生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學習活動中去.培養學生“寫”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它決定着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其次,給學生搭建一個創新的平臺.在素質教育中,任何一門學科都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數學教學也不例外.所以,數學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考慮到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在課堂教學中,爲充分調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課堂設計中教師應該注意學生思維的層次性,.教學設計先難後易.對於同一個教學內容來說,不同的設計方案體現出不同思維水平,會有難易之分,教師在選用時應從難處入手進行調整..教師設問先大後小.教師在使用問題法引入教學時,可在一開始就讓學生思考一個涉及知識點比較多的問題,在適當提示的基礎上將問題由大化小..教師提問先低後高,先錯後對.課堂上爲了活躍學生的思維,教師應先提問思維水平較低的學生,在他們的發言中尋找思維偏差.這樣就出現了矛盾,學生爲了解決這種矛盾就會進行積極的探索.這樣就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整體思維水平.總之,在提倡“以人爲本”的素質教育理念下,教師要做到數學教學中的三個“有利於”,即有利於學生思維水平的發展,有利於學生創造潛力的發掘,有利於學生主體性地位的發揮.在對教學方法進行選擇時數學教師應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國中數學教學論文 篇三

一、在數學教學中,學生合作探究和教師講授有互補性

學生因其自身素質的差異,決定了他們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有快有慢,認識有深有淺,於是只靠教師的講解,很難達到讓全體學生共同提高的目的,而根據學生的不同程度劃分學習小組,通過學生的合作討論,則能夠彌補教師講解的不足。例如,在講“相似三角形”時,教師可以先畫出圖形,讓學生觀察,並讓學生自己概括出相似三角形的定義。學生可以通過討論交流、合作學習,使大部分學生加深對概念的認識,一方面弄清相似三角形的本質特徵,同時要明確證明相似三角形所具備的幾種條件。如此,把幾種證明方式確定之後,讓學生圍繞這些方式和條件進行討論、實踐、證明,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對公式和定律的掌握程度。

二、合作學習可以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觀能動性

新教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法,旨在把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下解放出來。合作學習的過程,能夠充分地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開展合作學習,既能爲數學教學增添活力,活躍課堂氣氛,又能爲學生準確地掌握知識提供思考的空間。合作學習的途徑離不開討論交流,討論就是以學生爲主體,通過積極思考,相互交流探討,以求得認識的深化。討論能激發學生的智能,使學生思維迅速地發散和集中,擴大信息交流和思維容量。目前在討論中用的最多的是“小組討論”。這與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着密切關係,在課堂中應用得當,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實踐證明,通過討論,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從而提高數學教學效率。

三、在合作探究過程中,劃分合作小組要有科學性、合理性

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劃分學習小組非常重要。在每節課的準備過程中,教師應對開展合作學習的有效性進行正確預測,並要結合所要討論的內容,科學地劃分學習小組,小組成員要做到好中差相結合,小組成員不宜太多,最好是四五個人即可。教師要根據多元智能理論,把不同類型、具有不同潛能的學生組合在一起,以便於他們互相取長補短,相互影響。分工要明確,組長要發揮自身優勢和示範作用,帶領學困生逐步向“優等生”靠近,同時“組長”要實行輪換制,讓各種類型的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四、合作學習要根據教材和學生具體情況,即要有時效性

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討論。討論要爲教學服務,討論的次數和時機也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合作學習爲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供了一個展示的空間。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意見,培養學生大膽創新的精神,要爲學生提供充足的討論時間。時間的不充裕直接制約着小組討論的質量,所以即使受課堂時間的限制,既然組織了小組討論,教師就應該保證學生主動參與的時間。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會存在許多困惑,教師還應注意教給學生討論的方法。教師還要關注討論的進程,瞭解各組討論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以便及時點撥調控,防止小組討論走過場。

五、教師對合作探究的反饋評定要有開放性

合作學習是一種有目的地去解決問題的活動。通過合作學習的過程,能夠讓學生牢固地掌握知識。在合作學習過程結束之後,教師要及時做好總結反饋工作,以便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並制定出下一步的教學計劃。由於討論具有一定開放性和自由度,因此討論的結果應允許多樣性,必要時還要進行再討論,使其真正成爲學生交流信息、互助合作、求真務實的探索渠道。教師還要總結小組討論的參與和實施情況,在學生的情感、態度方面都要進行反饋,爲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創造條件。

總之,科學有效地開展合作學習,對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提高、合作能力的培養都有重要意義。在教學過程中,興趣和能力無疑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教師應大膽嘗試,探索出開展合作學習的有效途徑。

國中數學教學論文 篇四

【摘 要】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必須經過多次反覆思考、深入研究、自我調整,才能全面、準確地完成數學學習過程。

關鍵詞數學學習;反思;習慣;問題

在國中階段究竟能培養學生的哪些反思活動能力,以及如何培養學生反思能力,不僅僅是一個理論問題,更是一個實踐性的課題,需要數學教育工作者在數學教學活動中緊密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進行切實的研究。既不可錯過提高國中學生數學學習反思能力的機會,也不可進行拔苗助長式的訓練和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

一、通過預習提綱培養學生的反思習慣

預習是深入學習的基礎,在教學中,我們可以要求學生課前預習,而且引導學生在預習後,再回顧一下預習的內容和過程,多問幾個爲什麼,如:本節主要研究了什麼,重點、難點和疑點是什麼;有哪些概念、公式、定理,自己理解了多少,書中是怎樣解釋的,定理、公式的證明有沒有用到過去學過的知識,如果有,是哪些;自己能不能獨立把例題做一遍,例題考查了哪些知識點:對預習中不明白的地方認真推敲了嗎;本節課有哪些解題方法和技巧等等。通過這樣的反思訓練,逐漸培養學生對預習的反思習慣,促進學生學會預習,學會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比如,在學習《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第一課時,可以列出如下預習提綱、提出預習問題,以培養學生在預習中的反思習慣。

1.設置問題

(1)什麼是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什麼?(2)什麼是一個數的平方根?

2.課前探究

在課堂教學中,堅持對學生進行這樣的預習反思的培養,效果良好,課後學生反映多數預習的積極性高了,主動性強了,而且能夠有針對性地對自己的預習情況迸行反思和反覆推敲、自我評價:從課上的學習情況也能感覺到,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生基本上能全部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主動探究和深入探討的狀況有了明顯提高。

二、創設問題情境強化學生的反思意識

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創設問題情境,可以使學生成爲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主人。”所謂問題情境,是指數學教學應爲學生準備必要的數學知識和經驗,使新知識和新問題這一外部刺激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和技能這一內部條件形成的恰當的差距,使其產生“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憤悱”之感,它是由學生的內部認知系統和外部知識系統相互作用而共同組成的一種問題意識系統,也是由若干問題構成的心理需求動力系統。

老師不再機械地按照《數學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和教材要求,而應根據學生現有的認知特點,以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爲出發點,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爲突破口,創設適宜的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的原有的認知結構與新現象產生矛盾和衝突、激發學生的反思意識和探索興趣,爲新知識構建良好的基礎。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經過回顧學習過程,檢查學習策略,檢驗學習結果等學習活動,進行反思、歸納檢驗,去探索和發現,可以確保學生自主性的發揮,強化學生的反思意識。

例如,“矩形的識別方法”情境的創設,老師提出問題:平行四邊形經過怎樣的變化得到矩形?並出示並演示教具引導學生觀察,將思維遷移到平行四邊形的識別方法可以從邊、角、對角線三個方面入手,積極引導學生探索、歸納矩形識別方法,這一過程促進了知識的同化和遷移,深化了學生的知識建構,使學生重視相似概念間的不同結構和本質區別,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設置探究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反思

新課程倡導探究式學習,我們教學中應儘可能多地給學生創設探究活動的機會,哪怕在探究過程中出現錯誤,可以利用學習錯誤,及時引發衝突,能促使學生對已完成的思維過程進行周密而且有批判性地再思考,自覺探究,對已形成的認識從另一個角度、以另一種方式進行再思考,以求得新的深入認識,這既有利於問題的解決,又培養了學生的反思能力。

總之,培養學生的數學反思能力不僅是基礎教育改革的要求,更是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新,提高數學科學素養的要求。這不僅是數學學習活動的深化,更是數學活動的昇華。

國中數學教學論文 篇五

一、加強國中數學課堂教學對策

1、合理設置導入環節,激發國中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國中數學課程相對較爲抽象。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激發國中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國中生主動學習和探索。在國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是引領者,要充分應用各種教學方法,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轉變爲形象化和具體化,同時應用多種教學方法建立教學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加數學課堂教學,並且學會和其他學生進行溝通、交流。良好的教學情境,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其能夠獨立解決問題。在數學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應該靈活運用教學導入,使教學情境貼近國中生的生活,並且具備感染力,引導國中生學習數學知識。

2、創建學習小組,強化合作交流

新課程標準要求強化學生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過程中,針對學生所面臨的難題,一定要深入討論與思索,針對疑難問題應該互相爭論,在爭論的過程中有效解決問題,從而獲取知識。而合作學習方法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同時加強學生的團隊意識。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深入分析學生本身的特點,依據學生學習能力水平和智力情況,科學分配學習小組。爲了能夠充分發揮學習小組的作用,在進行合作學習前,要使所有的學生明確相應的學習任務,同時瞭解合作學習的具體流程,使所有的學生認真參加合作學習。另外,在小組長引導下進行討論與學習,教師也應該參與到各個小組學習中,確保所有的學習小組有效開展合作交流學習。例如,在講“一次函數”時,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將學生分成五組,然後各個小組要選定一個代表,對課本中的基礎知識點進行總結。在小組合作學習時,部分學生可以利用網絡搜索相應資料,利用多種途徑蒐集知識,然後進行彙總,最終由小組代表完成總結。利用小組合作教學方式,能夠充分調動國中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加強國中生團隊合作意識。

3、創造性運用教材

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實驗教材充分展現了開放性數學教學方法,爲教師進行創造性教學提供多種多樣的資源。因此,教師要依據教學需求,並且從學生實際狀況出發,經過科學的教學加工,將抽象和嚴謹的數學知識轉變成國中生容易接受和便於理解的教學知識,進而使學生完成探索,有效鞏固國中生的基礎知識。例如,在講“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時,教師可以畫一個平行四邊形,然後提出問題:若是擦去平行四邊形的一半,就剩下了三角形,怎樣才能夠將此平行四邊形重新繪製出來?這時學生要進行思考和討論。在教材中並沒此種設計,教師要創造性地應用教材。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還充分利用國中生的好奇心,使其認真地學習和參與討論,最終獲取知識。

二、總結

綜上所述,國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作爲一個目標相對明確的教學方式,要求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逐漸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同時不斷探索新型的教學方式和規律,進而使學生可以在知識的海洋中發現數學知識的奧祕,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國中數學教學論文 篇六

一、激發學生想象力

正如羅斯坦所說“思想像愛和死一樣,別人不能代替。”思想是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所以要想有獨特的創造想法就要有區別於他人的思想。因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在提高學生的創早能力方面就顯得尤其重要。在課堂中,教師的任務之一就是開發學生的想象力,通過對學生想象力的開發,有利於學生減少解決問題所需的時間,使學生取得數學發現,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問題。應注意的是,想象並不是天馬行空的亂想,而是基於自己本身所具有的經驗和知識。數學想象中,要擺脫表面想象對自己的影響,不要受到傳統思維的影響,另外學生還要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因此在開發學生的想象力的時候,要給學生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除此以外,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思考以前學習的知識和新學的有什麼共通之處。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問題,並指導學生進行合理的聯想。

二、鼓勵求異

在日常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多多提出自己的獨特看法,不要將學生侷限於一隅。在數學中,求異思維主要是要提出不同於他人的解法,儘量使自己的想法獨特,要想到別人無法想到的。教師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進行思維的發散,不要限制學生的自由發揮和他們的奇思妙想。並要通過具體而有效地例子,幫助學生進行思維的發散鍛鍊,從而使他們的創造能力得以提高。例如在教一元二次方程時,可以給學生出這樣的一道題:某蔬菜銷售商場經銷一種蔬菜,如果每公斤盈利2元,則一天可賣出400公斤。通過試銷售發現,提價會使銷量減少,每提價一元,會使銷量減少10公斤,試問如何提價可以使每天的盈利爲5000元?根據題目可以得出這樣的一個等量關係:銷售量乘以單件盈利等於日盈利。由題可以看出,日銷量和單件盈利與每公斤的漲價有關。故只要設應漲價爲x元,就可以解決該問題。解:設每公斤漲價x元,則日盈利爲(2+x),日銷量爲(400-10x),可列方程爲:(2+x)(400-10x)=5000解之得:x=8.9,x=-46.9(捨去)12所以每公斤應漲8.9元。在解答本題時,可以鼓勵學生踊躍發言,擴展思維方式,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積極提出其他的解決方案。學生在思考問題的同時,可以發現很多簡便快捷的解決方案,可以使各個城極端的同學都參與討論,調動學生的課題積極性,並且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

三、誘發靈感

靈感是創造的基礎,沒有靈感是無法創造出新事物的,而靈感的產生來自於平時生活與學習的經驗,是由一點一滴不斷積聚而成的。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學會及時的發現學生所產生的任何有創造力的、新穎的東西,即使這種想法是不符合常理,是與常規解答相悖的,也要對學生進行鼓勵。因爲鼓勵可以誘導學生產生更過的靈感。如果發現學生的靈感中含有錯誤的地方,也不要對學生進行批評,即使是錯誤的想法也可能與另一想法產生碰撞,從而形成新的、正確的、獨到的見解。另一方面,教師的鼓勵是引導學生成功的最好的催化劑,它可以使學生產生極強的自信心,從而進行更深入的思考與創造,繼而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達到教學的目的。

四、結語

學生的創新能力,是現代社會評價其是否爲新型人才的標準之一。作爲教師,我們應以培養這種創新型人才爲己任,努力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其成爲社會所需的人才,而不是高分低能的廢材。

國中數學教學論文 篇七

相對於國小數學而言,國中數學所涉及的知識點較爲抽象,難度也較大,所以很多學生在國中數學學習過程中會感到很吃力。而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方式主要是以教師爲課堂主體,對學生的實際問題沒有具體考慮,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爲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國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國中數學教師應該採取有效的數學教學方法,使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得到培養和增強,提高國中數學學習效率。

【關鍵詞】國中數學;優質課堂

在國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隨着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數學教學方法也越來越多元化。國中數學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實踐性、邏輯性以及應用性等方面都有較高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提高數學教學效率,需要採取有效的教學方式來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本文就對國中數學優質課堂教學的開展策略進行探討分析。

一、採取合作學習模式進行國中數學教學

在國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應用合作學習模式,需要注重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交流關係,加強組與組之間良性競爭關係的建立。國中階段的學生有較爲強烈的好勝心理,所以組間建立起良性競爭關係,能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安全感以及參與慾望。比如,教師在講解方程組解題知識的過程中,爲了能使學生的計算能力得到提高,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來進行分組,讓小組之間的實力沒有較大差距,引導小組之間進行競爭學習。要求學生在白紙上回答問題,每個小組中的每位成員只能解答一道題,每道題解答好之後將答題卡傳遞給下一位小組成員解答另外一道題,這樣以此類推,將所有題目都解答完成,然後由教師根據每個小組成員的答題速度和正確率來進行優秀小組的評選。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或者同學都能清楚哪些同學的答題速度以及數學理解能力較差,這樣就能對這部分同學進行有針對性的幫助。另外,很多學生對數學學習存在一定的誤解,認爲數學學習只需要掌握加減乘除的運算方式就好,至於其他較爲深奧的知識在生活中也不一定用到,所以不需要學習,據此,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的實際合作引導。例如,教師在進行統計學知識講解的過程中,可以將學生分爲不同的小組,然後引導學生對某小區的水、電、燃氣的消耗情況進行調查,再根據所調查的數據,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具體運算,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端正學生的數學學習態度。

二、採用情境教學模式開展國中數學課堂教學

1、掌握教學重點,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在把握重點的情況下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是國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運用問題情境需要遵守的原則,切記不能隨意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也就是說,創設問題情境應該在課堂教學內容的關鍵部分進行,這樣就能避免盲目創設問題情境的情況出現。我們在進行國中數學問題情境的創設時,應該注意把握重點。只有教師在把握教學內容重點的基礎之上,才能加強學生對重點問題的研討力度,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對問題的質疑能力,提高國中數學教學質量。比如,在蘇科版國中數學中,筆者在講解一元二次方程知識點的過程中,爲了能讓班裏的同學提高知識點的掌握效率,筆者向學生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現有一元二次方程(n-1)x2+2x+1=0”,求n在什麼樣的條件下方程有實數解?”在筆者提出問題之後,有位同學回答說:“既然我們知道(n-1)x2+2x+1=0是有實數解的方程,就能得出判別式Δ≥0,這樣就可以得到4-4(n-1)≥0,從而得出當n≤2時,方程(n-1)x2+2x+1=0有實數解。”在這位同學回答完之後,另外一位同學接着講道:“n除了需要滿足n≤2這一條件外,還需要滿足n≠1,因爲如果僅僅滿足n≤2這一條件,那麼方程(n-1)x2+2x+1在n=1時就不能稱爲一元二次方程,因此我認爲在n≤2且n≠1的情況下,一元二次方程(n-1)x2+2x+1=0有實數解。”在這一知識點的講解過程中,筆者向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同學們通過集體的力量解答了這道題,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進一步完善了這道題的答案。2.進行情境創設時,把握好梯度。在國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把握好創設問題的梯度,使問題呈現層層遞進的梯度,這對學生良好思維模式的培養也是非常重要的。而教師如何把握好問題情境的創設梯度,這就好比看一本推理小說,學生應該不斷地進行邏輯推理和思考,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並引導學生把握問題本質,高效地完成課堂學習。我們通過這樣一個例子來進行說明:已知△XYZ的三條邊分別是x、y、z,且x=a2-b2,y=2ab,z=a2+b2(a>b,a、b都是正整數)。請同學們思考△XYZ是否爲直角三角形,並說明理由。根據這一練習題,筆者爲了能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有效的解答,向學生創設了這樣的問題情境:“請同學們思考一下,結合我們之前的學習,大家知道直角三角形的判定還有哪些必要的條件嗎?”問題提出後,很多同學第一個想到的條件大多是三角形中有一個角是90°,即能判定爲直角三角形。筆者接着問:“那麼除了這個條件,大家還知道有哪些條件能判定直角三角形呢?”這時,在筆者循序漸進的問題情境創設中,很多同學能想到判定直角三角形還能通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來進行。在國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和問題情境教學模式應用得較爲廣泛,能有效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使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進而實現國中數學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賴聲楊。淺析如何實現國中數學優質課堂教學[J]。北方文學(中旬刊),2015(11):187-187.

[2]顏奇鋒。如何開展國中數學優質課堂教學[J]。學週刊,2017(7):86-87.

[3]榮青山。談談如何實現國中數學優質課堂教學[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11(10):102.

[4]周培文。探究新時期國中數學學科優質課堂教學開展[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3(1):128.

[5]吉喜。國中數學課堂教學案例比較研究--以甘南州國中“藏數課”和“國優課”爲例[J]。數學教育學報,2015(2):54-56.

國中數學教學論文 篇八

摘要:國中數學課程的改革目的是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並通過一定的教學方法進行優化設計,可以說,數學的教學方法在數學教學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問題教學法可以讓學生有針對地解答問題,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在國中數學教學中,應該怎樣運用問題教學法是教師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本文首先對問題教學法進行介紹,並提出在數學課堂中使用問題教學法需要注意的問題,最後提出了相應的使用技巧和對策,希望能給廣大同行帶來一定的幫助和指導。

關鍵詞:國中數學;問題教學法;應用

一、問題教學法概述

問題教學法指的是,以問題爲中心開展教學活動的教學方法。在新課程數學教學中,問題教學法以學生爲本,以問題爲中心。學生作爲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起幫助作用。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地發現問題,在自己尋求答案或者與小組合作的過程中,積極思考,從而提高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並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解決問題中學會知識、鞏固知識、應用知識,在解決問題的同時還會不斷總結經驗,在經驗中不斷成長,發展智力,最終實現教學目標的教學方法。

二、國中數學教學中使用問題教學法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教師提出的問題應該能體現學生的主體

在國中數學教學中,通常都是由教師講課,在教師講解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學習和思考,並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以實現自主學習。如果教師一直以家長式的教學方式爲學生講解,學生在回答問題時,也會太死板,這樣的教學不利於學生的發展。也就是說,教師可以起引導和幫助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和主體,教師要能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到更多的知識,因此問題的提出非常重要。教師要更多地培養學生對提問問題的意識,並在問題的啓發下,尋求方法,解決問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個過程不僅需要教師合理的引導,還應該鼓勵學生不斷地質疑。在國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從而爲學生的學習起到幫助,爲學生找到更多的方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

(二)教師提出的問題的合理性

在國中數學中,使用問題教學法,重點是能讓學生髮現問題,並且教師的提問還應該合理。如果教師設計的問題不好,那麼對於學生問題的解決也不利,學生的學習也不會得到改進。只有設計合理的問題,才能讓學生在思考中積極地前進,學到知識。可以說,好的問題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產生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主動地尋求答案。這個答案是經過學生積極思考,認真研究得到的,並不是明顯的,學生一眼看出來的。教師爲學生設計的問題還不能太難,太難的話,學生會失去信心,不願意學習數學,太簡單容易會讓學生驕傲,甚至敷衍學習。因此,教師在國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應該精心設計問題,創設不同的情景,讓學生找到答案,主動地探索,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數學能力。

三、在國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疑問的提出方法

(一)問題引入,激發學生熱情,創設教學情境,爲學生提出疑問作鋪墊

問題的引入是指用學生比較熟知和感興趣的生活問題或者數學問題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讓學生能有解決問題的衝動,從而積極主動地學習。這就要求教師能認真進行備課,瞭解學生,對學生的個性特徵進行分析,靈活運用教材,把教材知識和生活問題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精心設計導入問題,用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還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創設情境,使學生能在情境中更好地解決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在疑問中進步。創設教學情境,還能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對於學生解決問題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說,在使用問題教學法時,教師應該抓住機會,從課本中的重點和難點出發,選用合理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能輕鬆地解決問題,爲學生的提問奠定一定的基礎。

(二)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養成善於提問的習慣

在學習過程中,不管是哪門學科,總是有學生不願意主動提問,不管學生懂不懂,都會主動地去了解知識,這樣的情景對於學生的學習有着明顯的效果。國中階段,如果學生將自己封閉起來,不和其他學生進行交流,在以後的學習中就不能有所長進。同時,這樣還會影響自己在公共場合的表現。鼓勵學生針對所學的知識,對所解決的問題提出新的問題,由學生之間相互解決或者由師生共同探討解決。鼓勵學生從數學的角度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並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解決問題,從而積累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和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功感。

(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誘發學生探究動機

在國中數學中,學生的學習與興趣有着直接的關係,只有具備濃厚的興趣,學生才能在學習過程中發揮應有的作用,並能積極地投入到教學中。如果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那麼就會影響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對學生的學習起着不利的作用。在以前的教學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控制着整個教學過程,整個教學都是教師在講解,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在學習中有着不利的效果。如果長期下來,就根本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也沒辦法參與到教學中,這樣的教學是很不好的。在國中數學中,使用問題教學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在問題的啓發中,積極主動地參與思考,並在思考中,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

四、結語

總之,在國中數學教學中使用問題教學法是相當重要的,它可以讓數學在教和學的過程中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中讓學生快樂地完成。學生能教容易地掌握知識技能和技巧,從而爲教學提供堅實的基礎和能力。教師和學生一定要重視對問題教學的使用,以問題爲主線,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主動進行思考,最終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