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教師教學研究論文(多篇)

教師教學研究論文(多篇)

大學物理教學研究論文 篇一

大學物理教學研究論文3000字

《大學物理教學研究論文》

摘要:大學物理多媒體教學具有教學效率高、教學內容豐富、加深學生對物理概念的理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等優勢。但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多媒體教學本身也存在着一些固有缺陷。我們應將多媒體視爲一種教學工具,與傳統媒體融合運用,以教學目標爲指導,以教師爲課堂教學主體,以提高教學效果爲目的,達到單一媒體無法達到的教學效果,使課堂教學最優化。

關鍵詞:物理教學現狀 多媒體課件教學效果

首先,我們有必要分析一下我國目前的大學物理教學現狀。就教學內容而言,分爲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和近代物理,各部分內容之間聯繫較少,教學內容與中學物理課程相似程度大,學生瀏覽過教材後學習興趣降低。就各部分內容的比例而言,經典物理部分佔全部教學內容的絕大多數,近現代物理的內容非常少,尤其是二戰以後獲得驚人發展的現代物理成果更不爲學生所瞭解,教學內容與近現代物理,特別是現代物理思想的嚴重脫節,表明了物理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就教學手段而言,雖然多媒體教學方式已經得到應用,但其利用程度還遠不夠充分,利用方式、方法上仍有待改進,教學手段仍有進一步提升和探索的空間。

基於上述情況,本文從多媒體對物理教學的影響、多媒體技術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不足和存在的問題等方面做了相關探索。

1 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優勢

1.1 效率高

首先是提高了任課教師的備課效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對文字、聲音、圖片、影像、動畫等素材進行拼接和裁剪,修改及編輯都非常方便。其次是提高了課堂利用效率,運用多媒體可以比板書節省很多時間,這樣就增加了課堂教學的信息量。

1.2 豐富了教學內容

利用多媒體進行物理教學,由於節省了大量的板書時間,教師可以集中精力將重要的知識點講得深入透徹,從不同角度講解同一物理知識,使教學內容更加充實,教學形式更加豐富,利於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掌握和理解。

1.3 有助於對物理概念的透徹理解

物理中有些概念比較深奧抽象,難以用語言進行精確的描述,僅靠語言和固定板書的靜態講解,會造成學生對其理解不夠深入。藉助於多媒體,可以將抽象的難於理解的物理概念。製作成動態過程演示過程,生動形象地展示給學生,將物理模型印在學生的腦海之中。通過動畫、錄像等手段進行教學,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將抽象思維轉化爲形象思維,非常有利於學生對物理概念的深入理解,達到深入淺出的效果。

2 多媒體教學的不利因素

與傳統教學手段相比,多媒體教學雖有一定的優勢,但也並非人們想象的那樣省時、省力、效果好。實際調查表明,學生對多媒體教學方式也並非完全適應,究其原因,除教師經驗的欠缺外,多媒體教學本身也存在着固有缺陷。

2.1 多媒體教學缺乏靈活性

在板書教學模式中,教師可以邊寫邊講,常用的公式、定理可以在黑板的一角長時間保留,也可以隨時擦掉,靈活方便。多媒體教學只能放映事先做好的課件,其靈活性和同步性顯然要比傳統方式差。而且,多媒體教學只能逐頁顯示,當新的一頁出現時,舊的一頁的所有信息都將消失,這不利於學生的記憶及做筆記。

2.2 忽略了教師對教學設計的訓練

採用了多媒體教學之後,教師只要會上臺操作,就可以完成課堂教學。教師容易忽視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的研究,尤其是容易忽視在課堂教學設計上的訓練,這將不利於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特別是年輕教師,需要有一定時間的板書式教學過程訓練,然後逐步過渡到運用多媒體教學方式中。

2.3 減少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

課堂教學是傳授知識以及師生交流的過程。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減少教師的。勞動強度,但可能會造成師生之間交流減少,進而會影響到學生的課堂興趣,並有助長部分老師惰性的可能性,使教師教學過於依賴課件、媒體,甚至整節課只是演示、演播,教師反而成爲“工具”。

3 探索與實踐

針對大學物理多媒體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通過教學實踐,我們認爲要真正發揮多媒體教學的特長,提高教學質量,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3.1 運用一切教學手段和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和愛好是最大的動力。在提高興趣方面,筆者認爲,按照申請自然科學基金的邏輯過程,將物理教學看成是項目,從項目的立項依據,項目的研究內容、研究目標,以及擬解決的關鍵問題,擬採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本項目的特色與創新之處,年度研究計劃及預期研究結果等方面進行研究,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包括物理教學在內的任何教學都是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同步發展的統一體。興趣是學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礎,是衆多的非智力因素中最爲活躍的一個,是學生探求知識,促進思維發展的巨大動力。因此,在物理教學中興趣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要運用包括多媒體工具在內的一切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2 認真備課

這裏所指的備課,是指在傳統備課的基礎上融入多媒體課件的製作。教學效果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課堂發揮,因此教師要做好電子備課和書面備課兩手準備。在課件製作方面,首先,教學目標明確,課件應緊扣教學大綱,根據實際教學要求,合理編排教學內容,做到主次分明,重點突出,課件既要體現任課教師的個性,也要考慮學生的基礎情況,而且要針對學生的專業特點,有所側重。其次,課件要規範、正確,強調科學性。課件應具備直觀、形象、生動的特點,才能使課堂更爲生動具體。由此可見,多媒體教學對教師的備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務員之家

3.3 在堅持教師的主導作用的同時,應加強師生互動

傳統教學模式主要依賴教師寫板書來傳遞信息,教師自然成爲課堂的主角,多媒體教學則不同,課件是事先製作好的。若不注意加強教師的課堂主導作用,很容易陷入“對着PPT 讀內容的尷尬場景”。因此,教師要根據課堂實際情況,有意識地使用各種方法,如肢體語言等,多與學生交流,體現教師的“中心”地位,不要成爲“配角”。只有這樣才能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課堂興趣和參與意識,在積極的學習中掌握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長期只和一種媒體打交道,學生容易麻木和疲勞。因此,多媒體手段一定不能濫用,它只是課程資源的一部分,是對現實資源的有效補充,千萬不能用多媒體手段完全代替實際的傳統教學。只有將兩種教學方式融合在一起使用,才能更有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事實上,傳統的書寫教學,以一筆一劃來帶動學生的思維,更符合學習知識的邏輯過程,有其他媒體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不應將它與多媒體教學對立起來。必須指出,傳統媒體教學也是多媒體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傳統板書還有一個優點,即教師在板書過程中,在黑板前走來走去,時而寫寫畫畫,時而強調某個重點,以及經常具有的某些特殊肢體動作,對教學效果也能產生很大影響。

4 結論

大學物理教學中,多媒體與傳統媒體相比,各有優點與不足。多媒體教學圖文並茂,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靈活性有限,雖然加大了信息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學效率,但也要考慮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興趣及接受能力,任課教師在講課時必需根據課堂情況來控制各種教學手段的運用,一切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爲核心,將多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使用,取長補短,這樣才能起到單一媒體無法達到的教學效果,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肖宛如,周曉紅。運用多媒體促進大學物理實驗教學改革[J].南京建築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1,(1):76~77.

[2]楊昌權,孟桂菊,彭麗萍。大學物理教學手段的現代化[J].軟件導刊,26,(24):33~34.

[3]鍾東。淺談大學物理教學中的創新素質與能力的培養[J].咸寧學院學報,26,(5):185~186.

[4]楊秀玲。論啓發式教學[J].唐山師範學院學報,29,(5):133~134.

[5]梁麗新,李曉東,巴玉卓。物理教育中多媒體技術應用的探討[J].哈爾濱師範大學自然科學學報,2,(4):43~47.

教師教學研究反思論文 篇二

教師教學研究反思論文

當我們面對“教師進行教學研究的目的和行爲、過程和結果如何?教師在教學研究中的地位、追求如何?”等問題時,是否把這些問題明朗化、條理化,形成了一種客觀的認識。

一、教學研究是教師的內需和自求

時下,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樣一種事實:教學研究已經沾染上了濃濃的商業氣息,教學研究已經打上了深深的金錢烙印,儘管它在更多時候、更大程度上是不得已而爲之。我們的研究一旦受到名利的驅使、唯利益是瞻,便會失去自己的個性和尊嚴,淪落爲金錢和名利的附庸。

教師的教學研究本質上是全心全意爲教學本身服務的,它的使命就是認識教學、改進教學、完善教學。像李吉林的國小語文“情境教學——情境教育”、李鎮西的語文生活化教學、竇桂梅對“主題教學”的思考等等無一不是從教學出發又回到教學的。這樣來看,教學研究就是對課堂教學真真切切的感受,就是踏踏實實地度過一個又一個“45分鐘”教學歷程,就是對發生的每一個教學細節判斷和決策,就是窮根究底、直面自我的深刻剖析,就是未雨綢繆、指向下一代的的操勞和籌劃。因此,教學研究有自己獨立的品格,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是一種自由的、主動的、充分展現教師智慧和個性的發現之旅,是教師的一種不得不做的慾望和不得不說的衝動,是一種真真切切的內在需要。

教師的教學研究是內生的,並不是外鑠的。教師經常處於充滿危機、困惑與尷尬的“壓力情境”中,感受到的是一種情境的“不確定性”、職域的“無邊界性”和責任的“無限性”。正是在日積月累的苦悶和苦惱中,教師產生了一種“我是誰”的自身審視、一種“我從哪裏來”的自我詰問、一種“我要幹什麼”的自我求證、一種“我要到哪裏去”的自我探詢。所以,“教師的提問不單純是一種求知、一種理智行爲,而更多地反映出某種實際的生命遭遇、艱難的處境和困惑,以及關於教育教學生活的矛盾、苦惱。教師的探究更多地意味着遭遇挫折的驚異與震撼之後對兒童發展可能性的尋求,對自身專業命運的叩問,對已有教學經驗、個人教育信念的澄清、質疑。對教育應然的追尋:意味着教師將‘不確定性’、‘無邊界性’、‘複雜性’等作爲創造的契機加以把握、給以積極的應答”。

真實的教師是生活在教學的真實當中的,教學的真實是蘊涵在真實的研究當中的。因爲“真實”意味着教師在教學當中對一筆一畫的精心預設,意味着教師以一種怎樣的開場來引起學生的興趣,意味着在集中與分散、合作與個體、討論與講授當中或者擇善而從或者保持恰到好處的張力,意味着把開了小差的學生拉回課堂,意味着讓失控的課堂恢復秩序,意味着回答學生你壓根就沒想到的幾乎不按“套路”而來的千奇百怪的提問,意味着從學生的眼睛當中讀出是不是還需要繼續強化,意味着面對學生的挑釁還要強壓怒火、強裝笑臉顯示自己是民主的典範,意味着面對沉悶乏味的課堂還要抑制自己的不滿而顯示自我陶醉,意味着面對自己的低級失誤或無地自容或做無力的辯白……教師就是在這樣的現場、事件、瑣碎中操心着、思考着、應答着。面對“真實”,要想避免單調和重複,要想從容而有意義,唯有研究。因此,教師的教學研究是“自求”的,是一種自我訴求、一種自我探求、一種自我要求、一種自我追求。正是這種“自求”,使教師增長教學智慧,形成教學理性,提升教學境界,實現教學意義。

二、教師教學研究應重問題與提高

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實際是大量的隨機的、偶發的、情境的、個別的問題。這些小現象一般在日常教學生活中已經習以爲常、司空見慣、見怪不怪了。如對學生進步情況的關注,對混亂、衝突的課堂秩序的關注,對學生的緊張情緒的關注,打算嘗試新方法等等。儘管這些現象很“小”並極容易被忽略,但卻真實地發生在教師自身或身邊,且在時時牽動着教師的神經,常常觸動着教師的心情。發現這些小現象的過程,其實就是發現問題的過程;提升這些小現象的過程,其實就是歸納問題的過程;解決這些小現象的過程,其實就是研究這些問題的過程。正是通過對這些不起眼的教學小現象的研究,能夠讓教師感受到踏踏實實的收穫與成長,體會到教學研究的真實與真誠,引發起教師思想的波動與震撼,鍛鍊教師的問題意識與問題能力。另外,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還有一些真實的、實用的、必在的、斥僞的問題。這些問題杜絕虛假和表演成分(如表演課、觀摩課、交流課等),講求實際和管用。通過對真問題的關注,能夠使教師的教學研究求真、至善、達美。

事實上,教師所進行的研究是一種特定的“教學研究”,它是對教師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反思和探究,其目的不是爲教學工作增加額外的負擔,而是力圖使教學活動以更有效的方式展開,使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引導學生獲得更好更快的發展。因此,儘管在研究之初教師可能費時費力,但一旦進人研究的'正常狀態,熟練掌握了適合自己的研究方法,那麼教師的教學就演變成“研究式的教學活動”,課堂就不再是教師和學生彼此守望的陣地而是共同耕耘的田野,教室就不再是教師噩夢開始的地方而是教師天然的實驗室;一旦教師從自己的研究中找到了有效的教學策略,就有可能熟練地解決教學上的種種“困惑”;一旦教師從自己的研究中悟出管理的訣竅,就有可能減少無效的重複勞動。比如,魏書生可以靠“六步教學法”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是一種探究之旅,李吉林可以靠“情境”的魅力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是一種體驗之旅,李鎮西可以靠“民主”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是一種快樂之旅。因此,從長遠來看,教學研究不 僅不會增加負擔,反而因教師能力的提高、有效策略和方法的掌握,會大大提高教學效率,改善教學效果。

三、教師教學研究是過程與實踐

教學的實踐本性同樣告訴我,研究不止步於一個概念的認識,而是一個實現的過程。一位教師,當他對教學的意義、對自己所授學科的意義、對自己正在教授的內容的意義、對怎樣使這樣的意義在自己的教學、自己的學生身上得到實現始終保持着清醒的意識和探索的行動的時候,他對教學研究就算開始了。這樣做,研究完全融入了教師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和他們的日常工作是一體的。同時,他們的教學活動也因爲有了明確的、自覺的實現教學意義的意識而體現了教學研究的價值和意義。因此,儘管教師可能會爲自己的研究結果而感到興奮,但教師更注重那種“百思不得其解”的研究過程。

教學研究到底是追求理論還是爲了實踐,一直以來這是一個存在分歧的問題。主張追求理論的人認爲,既然是研究就要遵守研究的“規則”,就要遵照“學術”的標準。持有這種主張的人大多是專業的教學理論工作者,他們強調教學研究重在描述、解釋教學現象,建構教學理論,落腳點在“研究”上。而主張爲了實踐的人則認爲教師的教學研究有自己的研究“規則”和“學術”標準(質化研究、行動研究、敘事研究、校本研究等)。持有這種主張的人大多是腳踏實地、兢兢業業從事一線教學的教師,他們強調教師的教學研究無意追求宏大的理論建構,而是從自身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然後通過反思或分析解決這些問題,落腳點是在“行動”,是爲了“行動”而“研究”。因此,兩個陣營的旨趣是有差異的,正如有學者所言:“教學論研究與教學研究密切相關,但不等於教學研究。教學論研究重在‘應然’,教學研究突出‘實然’。教學研究展示對真的尊重、對現實的闡釋、對問題的解決,以自在爲主要行動原則;教學論研究雖也有對真的展示,但更多的是體現對善的嚮往,對美的信仰,對未來的闡釋和追求,以自爲爲主要行動原則。”比如,教師可能會問這樣一個現實問題:我怎樣才能使我的沒有明確目的的學生每晚都做家庭作業呢?而研究者可能會問這樣的可研究性問題:兩種不同的獎勵制度(自由的在校時間與父母的表揚)對於無動機的學生按時完成作業有什麼影響?這兩個問題都清楚地以問題形式陳述,但顯然兩者的關注點是不一樣的。

當然,教師的教學研究並不是排斥理論的,相反,還需要經常進行理論學習,因爲理論在問題的解決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理論的學習可以幫助教師衝破習慣和經驗的束縛.讓教師掌握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促進教師樹立新的教育教學觀念,並及時地瞭解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和教改信息,從而爲教師的問題求證提供正確的理論基礎;理論的學習可以爲熟悉的事件提供不熟悉的闡釋和另外的工作方式,從而給問題求證提供不同的視角;理論學習可以幫助教師昇華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但需要強調的是,教學研究本真和使命乃在於實踐問題的解決,我們要“避免教學觀念世界的奴役和主宰,時刻注意在教學觀念世界與教學生活世界兩者之間保持一定的張力,以不脫離對方爲最基本的尺度”。

四、教師是研究的主體

教學研究的主體是教師自己。教師主體的迴歸,教師專業化的發展,課程與教學的改革,這一切都強烈呼喚教師成爲研究的主體。而擁有最佳的研究位置、豐富的研究機會、更多的研究權利則使教師成爲研究的主體成爲可能。教師成爲教學研究的主體,意味着教師自己來研究問題、研究自己的問題、研究問題的自己。教師自己來研究問題決定了教師在所面臨的問題上可以進行自己的見解、分析和表達;教師研究自己的問題,可以激發教師研究的熱情和堅定教師研究的信念,解決教師面臨的困惑、迷茫和苦惱;教師研究問題的自己,就是在研究中重新認識自己、發現自己、理解自己,回到自己的真實狀態,以自己爲研究對象,以自己爲研究工具,不斷地提升自己。

教師的教學研究是一種“行動一感悟”式的研究,而不是“旁觀一發現”式的探究,是屬於原生態的研究。它要求教師把自己“擺進去”,以參與者而非旁觀者的身份“聚焦自己特定教學情境的經歷、體驗與感悟,描述自己教學生活中實際的境遇、困惑與迷茫.以及嘗試理解、詮釋與解決教學問題,是對自己生存、發展意義的不斷探尋與叩問”。

“理論也許能轉化爲技術,但它永遠不可能直接轉化爲教育情境問題的處置所需要的直覺、藝術。對心靈問題所施加的教育影響往往不是技術的,而是藝術的;不是直接的,而是間接的;不是共通的,而是獨特的。面對極富有挑戰性的困難處境,教師恐怕也無法抽身出來,保持距離,作‘客觀性’的思量,其所迫切需要的是洞察問題的癥結,捕捉最佳時機,作開放式的聆聽、意譯,獲得移情理解,採取智慧行動,富有創造性地建構出新的教育價值、教學方案與藝術。”當學生上課走神的時候,任何一位教師也不可能停下課來先去分析這位學生爲什麼走神,然後研究如何把他拉回課堂,而是通過一個眼神或者一個停頓來進行不動聲色的提醒,從而使學生回到課堂。所以,教學研究是一種智慧的生成,是一種藝術的昇華。

臨牀醫學教學研究論文 篇三

摘要:在五年制臨牀醫學教學中,口腔科學作爲其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是一門具有較強實踐性與特殊性的必修課。

但在實際教學中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如教學方法陳舊、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專業知識與現實生活相脫節等問題。

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從教學常見的問題入手,以教學方法探索及教師隊伍建設兩個方面進行分析,以期對今後的教學工作有所裨益。

關鍵詞:臨牀醫學;口腔;教學體會

口腔作爲人體重要的組織器官,對人體的健康至爲重要。

一方面,口腔健康與否對人體的整體健康有着極大影響;另一方面,以口腔症狀爲突破口,根據口腔所表現出的症狀可檢測、反映人體其他部位的健康狀況。

可在實際中,由於沒有將口腔科學作爲臨牀醫生執業考試的內容,造成學校及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忽視。

學校壓縮了口腔教學的課時安排。

學生則表現爲不重視、不喜歡這門課程。

因此,這門課程的教學需要在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以優質的教學質量、高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熱情,達到讓學生全面掌握口腔內科學及口腔頜面外科學的教學目的。

1教學實踐中所遇見的問題

1.1學生方面的問題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作爲引路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如果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那麼教師的教學工作也就很難取得理想的成效。

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思想認識不夠。

大部分學生認爲畢業後並不從事口腔方面的工作,因此忽視這門課程的學習。

上課玩手機、睡覺的比比皆是,課堂紀律嚴重渙散。

面對這種情況,一方面打擊了教師教學的熱情;另一方面,也影響到了一些同學的學習熱情。

特別對於大班授課,這種情況尤其顯著。

其次,學習困難大。

客觀來說,由於教學課時比較少,而課程的知識量又很大,這導致學生很難在上課時很難有良好的收穫。

要在20個課時內完成口腔專業兩年內的教學內容,學生確實很掌握那些繁多且抽象的知識點。

1.2教學模式僵化問題

優質的教學模式產生優質的教學效果。

筆者認爲,單調僵硬的教學模式也是嚴重阻礙口腔教學的一大因素。

表現爲以下幾點。

首先是教學方法陳舊,比如照本宣科式的教學方式。

這類教學方法早已不早適應當前的教學模式。

這種教學方法最大的弊端是缺乏“反饋”信息,教師雖然很努力的完成了教學任務,但卻不瞭解學生的接受情況。

學生在跟不上教師“節奏”後,自然而然也就不想再繼續聽課。

也即是說,缺乏交流互動的教學模式是低效而僵硬的。

其次,在教學工作中,“無目的”的教學方法也是不科學的。

筆者認爲的“無目的”是指按照書本順序教學,沒有根據一個個具體的問題而進行展開、研究進而解決的教學方法。

這種教學方法也很難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2教學模式探索

2.1加強思想認識

隨着社會的進步,醫學模式的改革。

口腔醫學在整個醫學體系中,所佔有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社會及國家給予口腔醫學的重視也越來越多。

針對學生對於這門課程重要性認識不夠,教師及學校應加大對於口腔課程重要性及必要性的宣傳,讓學生從思想上重視這門課程的學習。

思想是行動的源泉,只有學生根本上的重視口腔醫學,才能順利的展開以後的教學工作。

2.2借鑑PBL教學法

PBL教學法,也即是“問題爲基礎的學習”的教學方法。

具體表現爲以問題爲探討、研究的主體,教師輔以教學方法,學生相互討論解決問題。

這種教學方法具有許多好處。

首先,學生針對具體的問題研究。

將抽象複雜的理論知識變成實實在在的客觀問題,可激發出學生的求知慾,學習熱情也就點燃了。

如在牙體牙髓常見病這一節中,我們設計的問題是:俗話說牙痛不是病,痛時真要命。

試問不同的。主訴與牙體牙髓病的發展、診斷、鑑別診斷及治療有何意義針對病例。

以具體問題激發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興趣。

最後,應根據實際情況作出相應的變化、調整。

我們的教學內容是以完成教學大綱爲基礎,所以在具體教學工作中,不能完全按照國外的PBL教學方法,這與我們的實際情況不相符合。

2.3應用互動教學法

筆者認爲,師生互動遠比教師“獨角戲”教學更具有效果。

首先,“親其師,而信其道”。

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一方面活躍了課堂氛圍,使學生在輕鬆的學習環境中學到了知識;另一方面也增進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感情,學生喜歡老師,也就更願意學習這門課程。

其次,能夠相互討論學習。

討論是學習進步的一大積極因素,集體思考取長補短的學習方法遠比“閉門造車”更高效、科學。

在具體教學工作中,可採用“問答式”與“討論式”兩種互動方式進行教學。

比如對於理論知識的掌握,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提問-回答”的互動,這樣能全面、方便的瞭解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

而對於新學習的知識如臨牀典型病例等,教師可讓學生分組討論、研究,然後在教師的指導下針對問題回答問題,教師就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完成了教學工作。

2.4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教師是教學工作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師的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整個教學工作的質量。

因此,提高教師隊伍建設,加強教師教學效果,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方法。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可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首先,業務學習制度。

具體表現爲教師除了認真備課外,還要仔細研究教學內容。

將教學內容“分門別類”,哪些知識點學生可以自學完成,哪些知識點應詳細講解。

針對性教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其次,以科研促進教學。

具體表現爲不斷學習、跟進前沿的學科動態,以最新的學術知識更新教學中的某些內容;還應該鼓勵教師參加各種學術探討活動,積累、拓寬知識儲量,更好的完成教學工作。

總之,口腔教學因其特殊性與重要性,在教學工作會遇到許多問題。

面對這些問題,需要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不斷積累教學經驗,不斷創新、調整教學方法;不斷提高教師業務能力及拓寬知識儲量,才能優質的完成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劉文書,吳學禮,倫志軍。提高臨牀醫學生的口腔科學教學質量的探討[J].吉林醫學,,27(1):68-69

[2]張莉,溫秀傑,嶽玲,等。臨牀醫學本科生口腔實習教學[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誌,,15(3):265,270

[3]鄧衛紅,唐偉,於淑梅,等。臨牀醫學專業見習內容及方法的改革[J].醫學教育探索,,6(7):640-642

臨牀醫學教學研究論文 篇四

摘要:臨牀醫學高層次人才出國留學必須克服語言障礙。

針對此類人才的出國前英語培訓,採取以聽說爲主、兼顧讀寫原則,由公共英語教學逐漸過渡到醫學英語教學,理論授課與專業演講、門診、查房的場景演練相結合策略,爲臨牀醫學高層次人才出國做好充分準備,也爲專業教師英語教學提供寶貴經驗。

關鍵詞:臨牀醫學;高層次人才;英語培訓;教學策略

當今醫學技術發展迅速,在西醫臨牀醫學方面,歐美國家的優勢特別明顯。

派出臨牀醫學高層次人才學習歐美國家先進的醫學知識,不失爲縮小中西方差距、促進交流的良好途徑。

爲了實現這一目標,被派出人員必須掌握醫學英語,克服語言交流障礙。

專門用途英語是傳統英語專業語言文學學科的拓寬課程,是瞭解專業學科、技能知識的媒介與橋樑[1],醫學英語是專門用途英語的一個分支。

高中物理教學研究論文 篇五

高中物理教學研究論文

一、傳統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法過於單一,只注重傳授式教育

傳統的教學方式過於死板化、強制化,教師的教學方法偏重於傳授式,一味地向學生灌輸概念,解題方法,這種方式抹滅了學生自我發現的能力,發散性的思維模式得不到發揮。在課堂上,往往是教師以傳授方式教學,將概念和實驗結果不斷重複地傳輸到學生的腦中,將物理教學變得機械化、單一化,很少有與學生互動的機會。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不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並且學生髮現問題的能力得不到培養,有問題卻無法提出,同時教師得不到學生是否理解知識的反饋信息。這種單向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成長是不利的。

2.創新意識培養的缺失,缺乏教學交流

傳統的物理教學方式,教師一味地灌輸課本上的知識,將物理實驗應該呈現的現象,通過口述或者文字的方式表達出來,讓學生對於那些生硬的物理概念以及物理實驗死記硬背,學生只要記住這些會發生的現象就等於接受了這些知識,完全喪失了創新的意識能力。久而久之,學生對物理這門應該生動的學科產生了牴觸心理,學生無法想象、無法親眼驗證物理的神奇,也就沒有學習物理的興趣。

3.過分注重教學結果,一味地追求高分

傳統的物理教學方式,教師一味地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因爲這是對教學方式好壞最直接反饋,然而這往往使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如今的學習最直觀的目的就是大學聯考,大學聯考的分數壓力,不僅給學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同樣迫使教師加快對學生分數的提高,教師不斷地傳授提高分數的解題方法,學生則只是掌握這些解題技巧,並沒有從思想上接受這些知識,因此就出現了學生學習是爲了應付考試,創造力和學習興趣則慢慢地消失的'現象。

二、討論式教學方式實施的意義

1.能夠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能力,促使學生自主學習

物理是一門充滿魅力的學科。它是在探索大自然的過程中所呈現出來的現象的綜合。剛開始學習的時候,我相信每個學生都是充滿好奇心的,對所有未知的事物都有探知的本能,好奇心是創造發明的前提條件,是激發學生求知慾的根本。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是十萬個爲什麼,爲什麼蘋果會下落,爲什麼泡沫可以浮在水上。在傳統的教學中,學生往往得不到提問的機會,討論式教學使物理課堂擁有了新的生命力,學生可以自主提出問題,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與看法,並對組員的觀點進行吸收和思考,這是構建認知結構的良好時機。因此,討論式教學能夠抓住高中生好奇的心理,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培養學生的思維創造力,使學生在討論中不斷髮現自己,提高自己。

2.能夠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討論式教學要求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對提出的問題蒐集資料,對提出的問題作出大膽假設,在假設的基礎上自主探索,認真求證,認真斟酌每一步所存在的問題,最終得到問題的結果。再遇到相似的物理問題時,學生就可以吸取上一個問題的經驗,反覆提取共同之處。爲了讓組員同意自己的觀點,還需要總結論點,提取關鍵理論,這無疑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出較高要求。討論式的教學方式,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在環環相扣的探索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升。

3.能夠提高學生的評價能力

在討論式教學過程中,學生不斷地對自己和組員的問題進行評價,在尋求結果的過程中認真分析步驟,找出問題的關鍵,參考他人的做法,及時發現自身存在的缺陷,共同改善學習方法,這對於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認知性和判斷性都起到重要作用。在評價過程中,學生之間會產生交流的火花,在自己不能獨立處理的問題上能夠學會求助夥伴,共同尋求解決方法,相互評價,不斷進步。只有學會了如何評價,發現問題,研究結果,才能走向合理化、統一化,這對學生的認知是非常必要的。

4.能夠提高學生的交流能力

討論式教學要求學生要有表達觀點的能力,在探索結果時要懂得將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跟組員不斷地討論,這些都是需要組員之間通過交流實現的。學生懂得將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這就是討論式教學最直接的表現方式。表達你所想,別人聽你所說,這是討論的魅力所在。只有這樣,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三、結束語

總之,物理是一門奇妙的學科。我相信很多學生在剛接觸的時候就被它的魅力所吸引,但卻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消失。我想根本的原因在於沒有抓緊學生學習的吸引力。在物理教學中採用討論式教學,從根本上解決了學生不能自主學習的困擾,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好奇心,跟組員就問題不斷討論,不斷實驗,來論證自己的觀點,這是一種自主探索學習的過程,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都有幫助。討論式教學應用到物理教學中,任重而道遠。

《刑法學》教學研究論文 篇六

[提要]《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深刻闡述了我國教育應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

在教學方法上,引入案例教學是教學方法的大膽改革與創新。

本文從案例教學符合《刑法學》認識發展的一般規律,到案例教學符合《刑法學》教育改革的目標,再到案例教學符合《刑法學》素質教育的要求出發,深入研究《刑法學》案例教學的必要性。

關鍵詞:《刑法學》;案例教學;必要性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中強調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

而在實際教育過程中,我國的教育現狀與整個教育發展規劃大不匹配。

我國的教育觀念相對落後,內容方法比較陳舊是客觀存在。

《刑法學》教學研究論文 篇七

摘要: 《刑法學》的教學實踐是一種課程實踐,《刑法學》課程的課堂實踐教學可以採用精心教學、案例教學、課堂演講、模擬審判及法庭辯論等形式,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理論和實踐能力。

關鍵詞: 《刑法學》教學 課堂實踐教學 教學形式

《刑法學》作爲法學的核心課程,它的教學實踐是一種課程實踐,即根據課程內容和對學生的學習要求進行的實踐,一般安排在課程教學期間,與課程同步進行,計課程實踐學分,主要由任課教師在課堂或校內實驗室組織進行,也可適當組織在校外進行。

其主要目的在於對專業知識的瞭解和運用,尤其是對專業課程知識點或技能點的逐個認知與訓練。

在進行課程實驗的時候,應注意的主要問題是法律知識的靈活運用,要將教材中生硬的法律規範、法律知識,通過實踐讓其“活”起來,着力保證學生在實踐課程中所學的是現實的、生動的法律知識。

筆者認爲《刑法學》課程的課堂實踐教學可以開展精心教學、案例教學、課堂演講、模擬審判及法庭辯論等教學形式。

爲使這些教學順利開展,我們制定了完善的教學大綱,嚴格按照教學計劃執行,確保了教學目的的圓滿實現,學生的理論和實踐能力也得到了全面的培養和提高。

一、精心講解

1.以刑法典爲基準來取捨授課內容,教學重點放在對刑法典的理解和適用上,但爲避免學生產生“只見樹林,不見森林”的思維方式,對刑法典的立法背景、立法精神、立法原意、立法技術等要作必要交待,要突出刑法典總則和分則相互關係的講解,力求讓學生熟悉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中的歸納與演繹這兩種邏輯思維方法的運用。

2.對刑法典的總則部分的講解,應側重於刑法的理論內容,將理論知識的灌輸和評述作爲重點,力求讓學生從整體上理解刑法,把握刑法的精神實質。

3.對刑法分論的講解,應當緊扣刑法典分則對具體罪名和法定刑的規定來講解,具體闡明每一種罪的犯罪構成要件,掌握罪與非罪的標準、此罪與彼罪的區別。

除了按教材上犯罪分類來講述個罪外,如課時充裕,還可以按其他的犯罪分類,用分析比較的方法來講解個罪,如可將詐騙罪、合同詐騙罪和刑法分則第三章第五節中的八個金融詐騙罪合在一起來講解。

另外,對刑法分則的講解,一定要將最新的立法解釋、司法解釋和在司法實踐中關於某一特定犯罪的爭議融入授課內容之中,這樣不僅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活躍他們的思維,而且可以使他們瞭解刑法在適用過程中出現的不足、問題和刑法的複雜性。

二、案例教學

1.案例講授法。

它是以教師講解爲主的,通過教師對案例的講解,說明課程內容,使案例與課程的基本理論融爲一體,構成一個完整的課程內容體系。

這種方法又可具體分爲:以講案例爲主來說明課程的基本理論,或者以講授基本理論爲主,案例起到例證的作用。

2.案例模擬法。

它是事先編好案例的腳本,由學生扮演案例中的角色,再現案例情境,給學生以真實、具體的情境感受,然後引導學生對模擬的案例進行評析。

在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組織學生開展的“模擬法庭”就屬於此種類型。

3.案例討論法。

它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爲主體對案例進行討論分析的一種方法。

它有利於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其參與意識,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利於訓練和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創造生動活潑的教學局面。

討論從組織形式來看,可以先分小組討論,然後進行全班討論。

4.案例練習法。

在課後和單元練習及考試時,引入典型案例,以培養和檢測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具體運用案例教學法時更多地使用輔助性方法,即提問式教學方法,又稱蘇格拉底式教學方法。

三、課堂演講

現在有不少學生由於缺乏鍛鍊,不敢在大庭廣衆之下講話,這表明,有相當數量的學生不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

爲了調動學生自學的積極性,瞭解學生學習的關注點,鍛鍊學生分析問題、表達觀點的能力和勇氣,我係在《刑法學》課堂實踐教學中,採用了課堂演講的教學方式。

課堂演講是由學生講授的一種教學方式,安排在《刑法學》總論的教學過程中實施。

主要的實施步驟爲:

1.由教研室根據教材內容選定相關部分作爲學生的自學素材,並提出講授要求,講授的內容及要求應提前一週向學生公佈。

由於要求學生講授,所以選擇的內容不能太難,一般選擇那些通俗易懂、條理性強的內容,如刑罰的種類、體系和各種具體刑罰方法的執行。

對於學生的選取,可採用自願與教師指定相結合的辦法進行,接受任務的學生必須認真完成書面講稿。

2.學生每人的講授時間可定爲10―15分鐘。

講授結束後,教師進行點評,一方面要對學生的講授效果、講授內容進行評價,另一方面要對學生講得不對、講得不深入、容易出錯的地方進行補充,以充分適應教學的深度和廣度要求。

要收集學生的講稿,與講述效果一起作爲平時考覈的重要手段。

四、模擬審判

因爲法學教育要注重應用性教育,要大力培養法科學生的動腦、動手、動口能力,而模擬審判教學法可以通過模擬法庭活動,鞏固學生的理論基礎知識,使其熟悉和掌握司法程序,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另外,參與模擬審判活動,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沉着冷靜的心理素質。

在模擬審判教學中,學生髮揮着主體作用。

在教師的指導下,直接將學生推向某個特定的法庭角色,使他們盡其所能地參與。

在莊嚴的法庭上,面對着參與旁聽的同學和老師,學生必定會認真對待,積極性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

沒有擔當訴訟角色的同學,也會對模擬審判表現出很大的熱情,會運用所學知識對案件進行分析、討論和評價,通過旁聽,也等於上了一堂生動的法制課。

在模擬審判教學中,教師進行組織、指導、答疑和總結評論,發揮其主導作用。

筆者在《刑法學》分論的教學過程中實施過模擬審判,具體的實施步驟如下:

1.結合教學進度,選定合適案例並提出法庭審理預案,提前兩週公佈。

案例是組織模擬法庭的基石,案例選擇的好壞直接關係到模擬法庭運作的成敗。

選擇案例應注意是否有代表性、是否難易適當、是否爲公開審理的案件等。

2.案例確定之後,應根據案情確定人選,指定學生分別擔任法庭組成人員,如公訴人、被告人、證人、辯護人等。

在這一過程中應當注意的是,要將學生分組,將那些不能上場的學生分配到某一個角色的準備過程中去。

雖然最終上場的只能是個別學生,但一定要保證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整個活動中來。

3.組織庭審的全部案件材料並進行排練。

根據具體案情,按照已確定的角色分工,由學生自己動手,準備模擬法庭必需的一切材料,如庭審調查提綱、起訴書、辯護詞、代理詞、相關證據材料等。

在人選、材料都準備好以後,要進行適當的排練,如有不足,要及時加以補充、修正,確保準備充分。

4.組織其他學生參加旁聽,並要求旁聽者做書面記錄,交任課教師評閱。

5.模擬審判結束後,由教師進行點評。

五、法庭辯論

法庭辯論法,是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法律思維訓練、臨場發揮能力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訓練的。教學方法。

實際教學過程中,針對《刑法學》的前沿理論,鼓勵學生主動查詢更多資料,儘可能多方面地比較分析,準確理解該法律的原則和法律精神,準確地組織論辯的思路和論點、論據,臨場能進行準確地陳述和辯駁。

在學生大量查詢資料後,提供一定課時,把學生分成“正、反”兩方進行課堂專業論辯,教師在專業論辯教學中也要爲學生創造出自由發揮的空間,一般也不輕易地下結論,而是有效地控制主題和節奏,巧妙提問,引導學生展開論辯。

這種方法在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

總之,筆者認爲,《刑法學》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較強的學科,在《刑法學》教學中,應當將理論學習和實踐鍛鍊這兩個環節等量齊觀,不能偏廢。

目前我們需要加強的是實踐環節,凡能夠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和實踐機會的方法,我們都應嘗試。

除上述方法外,如能對現行教學計劃進行適當調整,使學生有機會到公檢法機關和律師事務所直接參與案件的辦理,讓他們真切感受刑事案件辦理的全過程,則是最好的方法。

高中化學教學研究論文 篇八

高中化學教學研究論文1000字

隨着新課標的提出,高中化學教學不再是過去固定單一的教學模式。填鴨式教學已經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教師更多地開始採用探究性教學模式,從而全面改善教學環境,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筆者將在文中從不同角度,對新課標下高中化學探究教學進行細緻分析探討。化學作爲一門理科類學科,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不僅需要掌握化學知識,而且還有完全理解和運用所學知識。過去傳統教育模式更加註重書本知識,學生無法將知識與實踐相聯繫,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受到了限制。相比之下,探究性教學更加符合新課標素質教育的要求,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

1探究性教學的含義

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佔據主導地位,往往是教師在課堂上滔滔不絕地講解,學生只是單方面接受知識灌輸。而在探究性教學模式中,學生成爲了教學中的主角,學生自己通過自主學習獲得知識。教師對學生進行輔導,與學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同時,學生在探索學習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動手實踐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等。在新課標的大環境之下,探究性教學更加符合時代潮流,能夠加速改變教師的傳統教學觀念,落實素質教育。

2高中化學探究性教學特點

2.1符合化學學科要求

化學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高中化學課程包含着大量實驗,傳統教學中,教師做實驗的時候,學生只能觀看,教師會把結論直接講授給學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自我思考,對化學學科的學習興趣也會因此大大打折。因此,高中化學教學模式急需轉變,探究性教學更加註重學習與實踐相結合,是更適合現在高中化學教學的一種教學模式。

2.2對學生有優勢

以往教學模式只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學生得不到全面發展。探究性教學與之完全不一樣,高中化學探究性教學會給學生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學生有機會親自動手做實驗。從實驗結果進行思考討論,從而得出結論,而不是之前的死記硬背。例如在高中化學課程《高錳酸鉀製取氧氣》實驗中,學生可以通過自己做實驗,收集反應生成氣體,再將快熄滅的。小木棒放到氣體中,觀察到木棒復燃現象。學生在實驗後必然會受到啓發,自己思考或者與同學討論,對實驗產生的氣體進行判定。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學生的動手能力會提高,獨立思考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也會慢慢增強。判定結果正確的話,學生不僅掌握了知識,也會得到更多樂趣。探究性教學會漸漸培養起學生對化學的興趣,讓學生得到更加優質的素質教育。

2.3對教師是挑戰

高中化學探究性教學實施後,教師的角色發生轉變。不再是主導所有教學安排,而是對學生進行引導,與學生共同協作。教學地位的變化需要時間來適應,教師還需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這些對教師來說都是十足的挑戰。化學教師要及時理解探究性教學的含義,針對具體課程做出不同的教學計劃,符合教學大綱和課程目標的同時,還有適合廣大學生的學習習慣。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這就要求廣大化學教師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儘快適應好新角色。

3高中化學探究性教學實施要求

3.1制定合適教學計劃

由於教學時間、課程安排和學校硬件情況等的因素影響,教師需要制定定量的探究性教學內容,並非所有高中化學教學內容都可以進行探究性教學。這就要求教師合理制定教學計劃。例如在高中化學課程《鈉的化學特性》教學中,鈉由於本身的高氧化性,遇水會有劇烈反應,教學中並不適合進行探究性教學,可以組織學生觀看視頻進行教學。總而言之,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大綱合理安排探究性教學。

3.2正確管理和引導學生

高中化學探究性教學大多以實驗課方式呈現給學生,學生在自主實驗過程中,一方面需要學生自己探究發現,另一方面需要教師引導教學。教師的管理和引導都要適度。化學探究性教學是開放性教學,學生做實驗是在一個相對活潑的環境下進行,教師需要掌控課堂秩序,不能太嚴肅,亦不能太活潑。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探究能力有限,教師在學生做實驗時要及時進行引導,但教師不能直接給出結論,需要對學生進行提醒,幫助學生得出實驗結論。雖然化學教師的角色在探究性教學中不是主導地位,但是教師仍然在化學探究性教學中有着重大作用。教師只有在教學中正確管理和引導學生,高質量的化學探究性教學纔可以服務於學生。

3.3互相交流,互相進步

探究性教學的重要一環就是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教師需要時間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學生也有適應化學探究性教學的過程。教師和學生互相磨合的過程中,交流是十分關鍵的。教師要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制定和修改教學計劃。學生在與教師溝通過程中,一方面有利於掌握化學知識,另一方面學生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制定不同學習方法來適應探究性教學。

4總結

探究性教學不僅有助於學生掌握知識,更能培養學生全面發展。新課標提出實施後,探究性教學更加有利於素質教育工作的展開。雖然對化學教師是較大的挑戰,但只要探究性教學合理實施,新課標下高中化學探究性教學依然具有很大的實際意義,非常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