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中物理 教學論文(精選52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52篇《國中物理 教學論文》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國中物理 教學論文》相關的範文。

國中物理 教學論文(精選52篇)

篇1: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摘要:教學不僅是一門科學,而且是一種藝術。

如果掌握了這種藝術,就可以使物理課堂充滿活力,給學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從而激起他們高漲的學習情緒。

本文就如何開展物理教學提出了自己的幾點看法。

關鍵詞:國中物理 課堂教學 方法

物理課堂教學是一個富有邏輯性的教學過程,作爲一名國中物理教師不僅僅是單純的傳授知識,而是重在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

現就如何開展物理教學工作,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激發求知慾

教學的技巧和藝術就要使學生渴望獲得知識和不斷追求真理,並帶有強烈的情緒色彩去探索、認識客觀世界,所以教學過程必須遵循這一真理,要精心設計教學程序,以啓迪學生的心靈,點燃其思維的火花,來激發學生的情感、興趣和意志,使學生的認識活動成爲一種樂趣,成爲精神上的需要。

1、設計物理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起。

如在教“光的折射”現象時,介紹一個實驗情景:實驗裝置是一個玻璃槽中裝水,水中插上一個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貼一條用塑料紙剪成的魚,讓幾個學生各用一根鋼絲猛刺水中的魚,由於學生總認爲眼睛所看到的魚的位置那麼準確界定一樣,在這樣錯誤的前科學概念的影響下,自然出現在日常生活實踐中對一些自然現象憑自己的經驗或直覺形成錯誤的判斷。

教師把泡沫片從水中提起來,發現三根鋼絲都落在魚的上方,接着說:要知道這個道理,就得學習“光的折射”現象。

這樣的引入,爲接下來用實驗研究光的折射結論創造了良好的認知起點。

2、指導學生“實驗探索”,體會學習的樂趣。

“實驗探索”可以深化學習興趣,這一過程,教師應處於主導地位,精心備課,設計好合理的教學程序,引導學生去探索知識,學生應處在探索知識的主體地位上,教師應讓學生動眼、動手、動腦、動口積極主動、生動活潑地學習。

要克服傳統教學中教師講的過多,統的過死的弊端,使學生完全置身於物理的環境中學習物理。

二、以探究爲主體的課堂教學

1、課前預習,大膽質疑

在設計教學方案時,不是直接地以教材作爲出發點,而是把教材上的知識點以問題的形式提出作爲預習作業佈置給學生,爲學生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其探究問題的興趣、啓發其積極思考,並鼓勵其大膽質疑。

例如:在教液體壓強的時候,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引起學生的思考:(1)帶魚生活在深海中,你見過活的帶魚嗎?爲什麼?(2)潛水艇都用抗壓能力很強的厚鋼板製成,爲什麼?(3)工程師們爲什麼要把攔河壩設計成下寬上窄的形狀?通過一系列這樣的問題,在預習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對所學的知識有了初步理解,而且還可以將這些問題之間的內在聯繫作分析和總結。

同時,學生還可以將預習中所發現的新問題記錄下來,以備在課堂內與教師和同學共同探討。

2、課堂教學,積極思疑

在課堂教學中,由於有些物理規律比較抽象,所以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因此在進行課堂教學前教師應做好充分的準備。

只有教師提問提得好,學生纔會集中精力去思考。

提出問題後,要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時間,還要鼓勵學生提出疑問,找出教師的不足之處,並且讓學生親自去嘗試,去體驗;也可以鼓勵他們用逆向思維去思考問題;這樣不僅可以開發學生的大腦,而且還可以加深學生對題型、物理規律的認識和印象。

物理學科與我們的生活實際是緊密聯繫的,所以教師在傳授物理知識的時候,除了書本知識,還要同一些小實驗相結合。

在上課的時候,鼓勵學生自由分組進行小實驗。

因爲通過學生親自做小實驗,能夠更好的開拓他們的視野,從中體驗學習的快樂,在快樂的學習中探究新知識。

例如慣性實驗:拿出一隻圓柱形的玻璃杯子,一塊平硬紙板,一個玻璃彈珠。

先把裝有適量水的玻璃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平硬紙板平放在杯口上,最後把玻璃彈珠放在紙板上,然後將鋼製鋸條垂直豎放在水平桌面的邊緣,這時候請一位學生上來操作,讓他用一隻手按住鋼製鋸條下端保持不動,用另一隻手拉開鋸條上端,放手後讓鋸條擊打硬紙板,看到的現象是硬紙板飛出,玻璃彈珠則掉入水中。

這個實驗所需的器材很簡單,任何一個沒經過特別訓練的學生都能得到相同的實驗結果,通過師生互動,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尋求答案的積極性。

3、課後練習,強化釋疑

對學生在課內學習中提出的疑難問題、思考題,或通過實驗設置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分組探討與評議,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和靈活多變的思維品質,以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探索創新能力。

對習題要進行多角度、多方面的探究。

首先,我們在選擇例題時要有針對性、基礎性、典型性,運用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加以解決。

其次,通過改變習題的已知條件或結論,開展探究活動,學生獨立思考或小組共同合作,教師要適度的進行點撥,指引探索方向。

最後,師生共同總結,對探究規律進行整理、概括,納入知識方法體系,總結探究學習方法,提高應用能力。

三、教學體會

1.要讓課程面向學生、貼近生活

國中物理大多是研究自然界最基本的規律,而其中又蘊藏着無窮奧祕,所以我們在上課時所舉的事例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讓他們體會到物理在生產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從而增加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科學探究的能力。

2.提高學生觀察、注意、記憶、實驗操作能力

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仔細觀察日常生活中以及在實驗過程中所出現的物理現象,充分發揮自身的記憶能力,指導學生對每節課、每一週、每一個單元所學的內容,採用自己熟悉的記憶方式進行整理和鞏固。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的學科,所以必須重視“實驗操作”。

這樣,既培養了學生實驗操作的能力,又拓展了學生的知識視野。

3.精心選題,培養學生靈活應用知識解題的能力

學習知識的最終目的是服務於社會,服務於人類。

要提高學生靈活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一定要精選習題。

這不僅讓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多種,更重要的是開闊了學生的解題思路,提高了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小結

成功的教學,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體現,真正的課堂教學,應該是師生雙方配合協調共同努力達到一種和諧、完美的教學境界,它必將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

篇2: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1、循序漸進學會科學探究

實際的科學探究的要素較多,而在學生的科學探究中,其探究過程可以涉及所有的要素,也可以只涉及部分要素。

在教學過程中,應把科學探究的方法,即程序性的知識,拿到前臺來進行教學,使學生了解探究的過程、知道探究的步驟和方法。

篇3: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一、依託實驗創設問題情境

實驗是國中物理課程的重要部分,實驗教學的有效開展,是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中學生的求知慾強,好動的性格特點,強調依託實驗創設問題情境的有效性.一方面,國中物理源於生活,實驗的真實性、生動性,都在很大程度上能激發學生主動探究、主動思考;另一方面,依託實驗內容創設問題情境,既確保了情境創設的有效性,又有助於引導學生在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之上,探究問題、思考問題,強化學生學習的有效性.例如,“大氣壓強”的教學中,教師爲引入“大氣壓強”可以開展如下的實驗演示:事先準備一個易拉罐,將點燃的酒精棉放入罐中,並迅速將罐口用橡皮泥封住.很快,學生們便聽到“砰”的一聲,剛纔還好好的易拉罐,一下子變“癟”了.當學生看到這一切時,頓時一片驚喜和討論,學生的學習積極一下點燃.學生迫切的想知道易拉罐爲何變癟了?.面對學生的疑惑與興趣,教師可以問:(1)易拉罐怎麼變癟的?(2)易拉罐受到什麼外力?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思考問題,進而實現對重點知識的獲取與理解.

二、聯繫生活經驗創設問題情境

問題情境的創設,強調生活元素的導向性,提高問題情境的有效性.國中生處於個性發展的特殊期,問題情境要聯繫生活經驗,提出與學生的生活、社會熱點息息相關的問題,以更好的引導學生,開展有效課堂教學.聯繫生活經驗,讓問題以直觀的外在表現,激發學生的疑慮,進而自主探究、分析與研究,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主動性.例如,(1)坐在行駛中的火車或汽車上,道路兩旁的樹木爲什麼往後退?(2)爲什麼筷子插在水裏,會被“折斷”呢?;(3)爲什麼海是“藍”的?……這些問題,源於學生的生活,其中又包含豐富的物理知識.真實問題不僅拉近了學生與物理的距離,也讓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之下,聯繫生活實際,主動探究,理解其背後的物理知識.案例在“光的折射”的教學中,教師首先提問學生: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你們沒發現放在水中的筷子被“折斷”了?抓魚時,明明看到魚卻很難抓到,這是爲什?在這生活化的問題導向之下,學生開始討論與交流,衆說紛紜:水面反光,看的不準確;杯子有問題,欺騙了我們的眼睛…….面對學生高漲的學習熱情,可以在課堂上依託問題導向,與學生共同完成“水杯中的鉛筆被折斷”的實驗,逐步破解學生的疑惑,併爲引出教學內容.這樣一來,不僅提高了教學氛圍,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問題情境

隨着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髮展,傳統“一筆、一黑板”的教學形態發生了轉變,依託現代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國中物理教學形態發生了較大轉變,特別是PPT、電子黑板等的廣泛應用,對於優化國中物理教學,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問題情境的創設中,可以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圖像、聲音與文字等信息的綜合處理,實現問題情境的有效創設.如,利用PPT的動畫、聲音及圖像的功能,將抽象的物理知識具體化,並在問題的導向之下,實現有趣味、有疑問的物理教學.例如,在“慣性”的教學中,由於慣性的抽象性,爲更好地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慣性”、認識“慣性”,教師就可以通過PPT動畫演示的方式,並以問題爲導向,強化學生對“慣性”的認識,進而更好地思考.教師用動畫展示幾個實驗:學生們,在PPT中我們看到杯子蓋着小木板,在它的上面有雞蛋.大家想想,如果將紙片迅速抽走,會發生什麼現象呢?學生們熱烈談論:會摔碎;會掉進杯子;會飛在空中…….教師讓學生帶着問題、帶着思考,共同觀看PPT動畫展示,通過放慢動畫,讓學生更清楚地看到這一過程,進而強化對“慣性”的感知與認識.

四、總結

總而言之,國中物理教學的情境創設,其出發點與落腳點是深化物理教學改革,強化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在問題情境的創設中,一要踐行“生本”理念,在開放的物理教學環境下,讓問題情境契合學生的個性發展及課程要求;二是緊密聯繫生活經驗,拉近學生與物理的距離,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到問題情境之中,提高問題情境教學的有效性。

篇4: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一、營造課堂環境,誘導學生討論意識

自由、寬鬆、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能解放學生的思想,能消除學生學習的緊張感,能促進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教學中教師要將教學內容、學生特點,利用有趣的方式將知識展示出來,將學生內心的好奇、慾望激發出來,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逐步養成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比如學習有關“浮力”的時候,爲了讓學生感受到浮力的存在,給學生展示一張人體躺在死海表面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到躺在水面上那種愜意,然而學生又覺得不可思議,因而產生了疑問.問題展示:爲什麼會有這樣現象?學生都知道,人在水中容易被淹死,這充分說明這張圖片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是不同的,因此學生就會對這個問題進行積極的討論.學生在感受到浮力的同時,對產生浮力的大小和因素進行討論,從而得到了人之所以能夠躺在水面上,主要是因爲受到比普通水中的浮力大,從而導入溶液密度不同所產生的浮力也就不同的探究之中,進而學生開始設計實驗,驗證溶液密度對浮力的影響.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推翻了自己的生活經驗,從具體的事物出發,設計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想,積極思考其中究竟蘊含着什麼原因,得到了浮力公式.整個課堂學生的討論情緒高漲,使得課堂不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還幫助學生養成了勇於探索的精神.

二、激化討論交流,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學生討論的情緒直接影響到討論的效果.討論中,教師要注意“激化”矛盾,使學生能夠始終處於一種積極奮進的狀態,從而消除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的疲勞感,教師要合理的安排和調控節奏,使學生討論的內容都針對具體的問題,切實地將自己的思維方式、方法技能運用到問題解決之中,以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比如學習有關“光現象”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對生活中的光現象進行討論,學生自然就會聯想到太陽光、燈光、七彩光等生活中常見的光,教師可以順勢切入問題,使學生的討論變得具體生動.問題切入:討論我們認識的光有什麼共同的特徵?每個學生對光的認識不同,得出的答案也就有一定的差異,進而學生對新課的學習也就更爲認真,通過對彩虹的學習,學生知道這是由於光的折射造成的五顏六色的光;通過對太陽光的學習,學生知道了太陽光中的可見光和不可見光,由於太陽光中含有紫外線,學生會覺得陽光很舒服溫暖.另外,學生對生活中其它的光也進行了積極的討論,真正瞭解了光的特徵.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對光的認識更深了一步,將自己的看法與他人的看法進行了融合,使學生對知識有了更深的理解,知道了光在生活中的應用,加深了學生對新知的印象,使學生學會辯證地思考問題.

三、聯繫昇華,靈活應用創新

物理在生活中的運用非常廣泛,學生對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進行探究,親身地體驗物理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對物理知識有一個深刻的理解.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物理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繫,引導學生將現實與知識相聯繫,利用已有的知識積極地解決生活中的物理問題,從而將自己的知識應用實踐,真正達到應用創新的目的.比如學習“透鏡及其應用”的時候,教師給學生提供透鏡,讓學生放在太陽光底下,學生會清楚地看到透鏡下面光亮的小點,然後在小點處放置一張紙,學生髮現紙慢慢地燃燒了起來,學生討論的話題自然生成,紛紛地對透鏡的性質進行討論,從而得出了透鏡的相關性質.有了這樣的知識基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生活問題:大家看這是森林火災的圖片,爲什麼在森林沒有遭到人爲破壞的時候,也會引起火災呢?生活中的現象使學生產生了質疑,進而主動進行討論,積極在森林中尋找可以做透鏡的材料,激烈的討論時學生想到了水滴,從而知道了水滴可以做凸透鏡,對太陽光具有聚光的作用,主動利用已學的知識進行分析、理解,明白了物理知識在其中的應用.通過這樣的討論,激勵了學生對知識的自我搭建,靈活地將學過的知識進行實際聯繫,在討論和合作中對知識進行了整合,不僅實現了問題的解決,還幫助學生建立了新的知識體系,確保了學生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力的提高.

四、整合評價反饋,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合理、有效地評價,不僅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搭建整合,還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學生能夠持續、穩定地對物理進行學習.對討論過程進行評價時,要注重對學生思維方式、語言表達、合作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多利用引導點撥的方式,讓學生對學習成果進行檢測反饋,以使學生得到更多的肯定、鼓勵和反思,以激勵學生更努力地學習,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比如學習有關“家庭電路”的時候,學生對家庭電路或者教室電路進行了細緻具體的分析之後,對相互之間的連接和控制有了全面的瞭解.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點進行整合反思,從而總結出本節課所學的主要內容.問題點撥:對本節知識點進行總結,建立相關的知識框圖?學生已經對知識有了一定的瞭解,在整合討論中就會變得很積極,從電器元件,保險絲、插頭、插座的構造進行了總結和連接,教師鼓勵學生對其中的控制方式、電路組成搭建相關的電路圖,學生還從安全用電角度出發進行了討論,並積極地對問題的解決進行了討論,搭建出了一張科學嚴謹的知識網絡圖.整個討論過程中,學生就是課堂的中心,非常積地對相關知識進行了整合,隨着教師的點撥進行思考,充分做到了對學生的喚醒、鼓勵和激勵,全面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

五、總結

總之,新時代對人才的要求就是創新,而“討論法”在教學中的應用,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有效促進了學生對新舊知識之間的整合,不斷地從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使得學生不再受制於呆板的教學模式,而是積極探索、勇於創新,磨練了學生的意識,促進了學生的積極進取,從而不斷地進行突破和進步.

篇5: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提高國中物理成績之我見

文/屈國武

摘要:在國中階段,學生如果在注重思維、推理能力的物理學科上成績一直不理想,久而久之,在後面的學習中,就會對物理學科產生厭倦、恐懼感,使得物理有效教學之路困境重重,更談不上學生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思維培養;物理教學;提升成績

閱讀是學好物理的基礎,也是培養自學能力的有效途徑。我認爲,閱讀物理課本可以分爲兩步。第一步叫“通讀”,就是一字不差地將書中涉及的物理知識認真閱讀一遍,不丟不落,不能“一目十行”,將知識的來龍去脈搞清楚,在通讀中加深理解。又如,在複習到基本的物理概念和規律時,不妨在頭腦中思考以下幾個問題:這個概念或規律是怎樣生成的;這個概念規律與其他概念規律之間有什麼聯繫。第二步是精讀。物理語言特點是言簡意賅、含義明確、準確精練、具有嚴密的'科學性。精讀時要做到仔細琢磨,反覆推敲,消化吸收,即“咬文嚼字”.

一、抓住課堂複習,提高複習質量

要重視學校內的複習課,提高複習質量。複習以提高課堂效率爲關鍵。一切競爭都是時間的競爭。學生主要靠45分鐘來獲取知識,搞好有效課堂複習教學是提高質量的關鍵。有不少考生對學校課堂複習不重視,認爲該學的知識已經學過了,聽不聽無所謂,其實本校教師對學生的情況最瞭解,教師的複習針對性很強,他們對重點難點的複習和學生中存在的問題把握更準確。

二、聯繫生活實際,形成知識體系

中學階段的教學思想,越來越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和考查。能力的考查主要是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對某一具體問題要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因此,在學習中要打破章節內容,建立知識網絡。在中國教育改革日益加劇的時期,一些改革新題將不斷涌現,如“創新題”“探究題”“物理情景題”等。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的學科,實驗對學生有強大的吸引力。教師可以實驗爲突破口,()除了書本上的實驗外,還想方設法地補充一些實驗,佈置一些可行的家庭小實驗,引導學生去探究身邊的物理,使學生認識到物理知識體系。

三、抓住題目訓練,培養良好的解題習慣

在做題過程中摸清思路,尋找方法,總結規律,才能切實提高學生解題能力,做到解題規範、做題完整,這是通往成功的必要橋樑。沒有一定量題型的練習保證,就很難確保難題不丟分。對於做借的題,不放過,認真找錯誤原因,犯過的錯誤不能再犯,錯誤就會變成財富。

參考文獻:

[1]葉瀾。新基礎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三聯出版社,1999.

[2]王蘋。創造教育中的個性教育[J].教育現代化,2002(2)。

(作者單位山西省臨猗縣崇相西國中)

篇6: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摘要:在國中物理教學中, 實驗教學的作用不容小覷, 對物理教學整體教學效果的影響也是非常顯著的, 是提高物理教學水平的重要途徑。通過開展物理實驗教學, 可以將物理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充分結合在一起, 而且對於學生創新性思維能力的提升也是極有幫助的, 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主要以國中物理實驗教學的創新與突破爲論點, 重點闡述幾點針對性的建議。

關鍵詞:國中物理; 實驗教學; 創新; 建議;

一、國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1. 缺少較爲多樣化的物理實驗教學模式

在實驗教學模式方面, 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體現, 僅僅通過看或聽來理解物理知識。在分組實驗中, 學生按部就班地按照教師的實驗步驟進行實驗。在整個實驗過程中, 學生的操作比較機械化, 不利於創新思維的培養。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 包括以下兩點:其一, 在課程安排上, 物理課程安排的課時比較少, 沒有給予學生充裕的實驗探究時間。其次, 一些實驗需要較長的時間來完成, 實驗現象並不顯著, 學生的學習熱情並不高, 比如在水的沸騰實驗中, 具體詳見圖1。

2. 缺少較爲充足的教學資源

根據相關調查研究發現, 現階段, 一些實驗儀器和物理實驗器材較爲落後, 與實驗探究中的要求嚴重不符, 這一現象在貧困地區更爲嚴重, 諸多學校並沒有積極開設實驗課, 或者雖然開設了實驗課, 相關的教學儀器和設備也比較匱乏, 不利於學生動手實踐操作技能的培養。

3. 缺少多樣化的實驗教學評價方式

現階段, 國中物理實驗能力的測試仍然以傳統會考前的實驗考試爲主, 根據相關調查研究發現, 大多數學生認爲實驗操作能力測試形同虛設, 因此, 實驗教學的開展效果並不理想。同時, 在實驗教學考查內容中, 沒有對學生的實驗動手操作能力進行考查, 實驗教學評價方式是比較單一、片面的, 缺少考覈學生實驗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等方面的高度重視, 學生實驗素質的培養嚴重受阻。

二、國中物理實驗教學的創新建議

1. 採用科學的物理實驗教學模式

在引入新課時, 教師要選擇能夠吸引學生興趣的演示實驗, 保持學生較高的'探索求知慾望, 在物理概念和規律的講授過程中, 教師要與學生共同參與到演示實驗的制定方案中, 學生可以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 爲實驗方案提供豐富的素材, 進而保證學生較高的學習熱情。

例如:在“固體的熔化”的學習中, 學生要對冰水混合物加熱時冰的溶解情況和溫度變化情況等進行觀察與分析, 並將其準確記錄下來, 教師這時可以向學生提問:“在冰溶解過程中, 試管中的溫度有沒有出現變化?”一些學生通過觀察說:“冰在溶解後溫度有所升高。”教師可以逐漸引出“固體的熔化特徵就是在冰溶解時, 吸引熱量但是溫度沒有發生變化”這一原理, 具體詳見圖2, 這樣可以便於學生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2. 積極整合物理實驗資源

在國中物理實驗教學中, 要對實驗課程資源進行積極整合, 而且相關教育部門要加強對物理實驗教學教育經費的投入。學校也要結合實驗教學需求, 對實驗儀器和設備進行更換, 提高對開展實驗教學的重視程度, 創建良好的完善教學設施環境。

首先, 要對原有的實驗儀器和設備進行改造。要積極構建物理實驗室, 加強對實驗室資源的高效利用, 對舊有的實驗器材進行改造與重組。比如可以將舊有的電壓表拆除下來作爲電阻, 在拆除過程中, 還要利用好電壓表的內部結構, 實現實驗室器材和設備的多學多用目標。

其次, 在物理教學中, 還要對自然資源進行合理利用。物理學科與實際生活之間有着緊密的聯繫, 要加強物理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避免資源過度浪費與流失現象的出現。

例如:在“凸透鏡對光的作用”的學習中, 可以利用水、玻璃以及透鏡等開展實驗教學, 實驗效果非常顯著。具體詳見圖3。

3. 採用多樣化的實驗教學評價方式

根據新課程標準, 國中物理教學必須要積極構建完善的評價體系, 挖掘學生全方面的潛能, 滿足學生實際所需。所以在實驗操作考試之前, 要對學生開展實驗操作培訓, 注重考覈學生的實驗能力, 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現階段, 在物理實驗教學的評價方式中, 檔案評價方式發揮着一定的作用, 具體做法就是在學生開始進行物理實驗之前, 要引導學生積極創新, 及時記錄好學生的實驗表現, 以此來評價學生的實驗能力水平, 然而這種評價方式浪費了教師大量的時間, 評價效果比較淺顯, 所以可以整合考試和檔案評價方式的應用, 有助於將物理實驗教學的評價落實到位。

三、結束語

總之, 加強國中物理實驗教學的開展勢在必行, 可以不斷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 發揮出實驗教學的積極作用, 進而爲國中物理教學的發展保駕護航。

篇7: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有關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摘要】在整個物理教學過程中,國中物理教學是青少年進入物理知識寶庫的入門和啓蒙,是培養學生學習物理興趣,具有初步觀察事物、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關鍵。因而在國中物理教學中啓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調動其學習積極性,爲今後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礎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關鍵詞】國中物理 教學 趣聞

一、國中物理教師的教學能力

國中物理教師個人的教學風格直接影響着學生學習的興趣,其中包括教學技術手段、語言表達能力、專業知識水準綜合表現出來的美的教學魅力更是青少年學生產生崇拜心理的基礎。因此教學手段應用中和教師語言表達中的趣味性就能夠在教學過程中不時地刺激學生的感官,使其在連續的興趣中保持比較長久的注意力,最終爲順利完成國中物理教學任務提供有力的保證。

1.教學方式手段實施中的趣味性。例某學校一位七十年代末期改行當教物理的中年老師在八十年代的國中物理教學改革中,通過改變和增加一系列物理實驗,包括和其他物理教師一起爲八年級物理入門學生表演物理魔術,突出加強了實驗觀察與操作中的趣味性,充分開發利用青少年好動心理特徵的正面效應,用實驗趣味啓發學習興趣,進而轉化成學生的積極求知動力,以至取得了明顯的教學效果。

2.教師教學語言表達中的趣味性。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表達形式上的藝術美是一很重要的基本教學能力,其中教師講課時語言感染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對天真活潑、好奇敏感的國中生,效果尤其明顯。語言風趣、講解生動,使學生願意聽並引起高度注意,能夠讓他們在較爲輕鬆的環境中接受知識、增加技能。這是一位國中物理教師應有的'一項基本功。

記得我剛走上教育崗位時,學校裏有一位數學老教師上課的語言特別有趣,學生上課感到很“有勁”,教學效果也相當不錯。據瞭解,這位數學老師的夫人是一評彈文藝工作者,而他本人年輕時也是位評彈票友。因此這位老教師語言表達上很有特點,有時上課講解中還不斷夾雜些地方話,儘管這不很規範,可趣味性特強,很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其教學效果卻相當不俗。我結合自己語言表達能力較強,逐漸地將這種趣味性很強的教學方式移植到國中物理教學中來,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3.現代教學設施應用中的趣味性。科學技術的飛躍,尤其是計算機及其網絡的日益普及,有力地推動了教育技術的發展,各種現代化教學技術走進了課堂 。

隨着計算機及其網絡的應用普及化,各類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和自制教學課件已成爲教師教學的得力工具。這種可延滯再現的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極大地豐富了教學內涵,也擴展了教學外延。那麼,有個好的教學軟件是運用這一現代教育技術的重要必備條件。

二、國中物理教材的內容設置

面對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如何選擇國中物理教材內容並能十分有效地組織表達出來,的確是個需要認真研究的問題。現行國中物理教材經過幾次改編應該說較有特色,比較符合青少年認知特點,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任何事物都在發展,都需要不斷地完善,現行國中物理教材也是如此。再進一步使國中物理教材符合青少年的心理與生理特點,更顯示出科學可行、生動有趣的特點來,讓現行國中物理教材成爲國中生一本愛不釋手的通俗科學讀物,令每一位國中物理教師能夠在教學過程中事半功倍。爲此,我認爲現行國中物理教材可在趣味性上更富有特點。

1.插圖卡通化:Cartoon是青少年十分喜愛的圖畫表達形式,Disney那些著名卡通人物往往使人們終身難忘,而國產卡通《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四人的形象更讓少年兒童們出神入化,這種與國中生心理特點非常吻合的表達方式何樂不爲?在國中物理教材的插圖中能否創作和引用卡通形式,(當然引用時要解決版權問題)使得學生第一感官上就能對物理產生高度興趣,使國中物理教材能更好地爲青少年學習服務。

2.實驗遊戲化:“寓教於樂”是青少年教育的一條基本原則,我們每個人的啓蒙教育都是從遊戲中開始的。現行國中物理教材比以往物理教材增加了許多實驗,其中添了不少學生實驗與小實驗。爲了使學生在實驗操作的樂趣中培養觀察能力、得到科學知識、提高基本技能,我個人認爲,可將部分實驗精心包裝遊戲化,如小魔術、趣味小遊戲、小製作等。我校相當一部分物理教師自行嘗試過,效果良好。另外,可將部分演示實驗製作成類似遊戲軟件,利用計算機、投影TV等電化教學設施的再顯性重現實驗的基本情況。

3.物理歷史趣聞:科學知識本身是嚴肅的,可表達的方式是可以多樣化的。國中物理的教學對象特別是八年級學生,其少年兒童的特點十分鮮明,感興趣往往是他們學習入門的首要動力。因此,在教材整體可行的情況下,刊登物理歷史上的趣聞,再配上前面所說的卡通化插圖,如阿基米德驗證黃金王冠的故事。這樣國中物理教材的趣味性不是更強了嗎?

國中物理教學的方式方法是多元化的。每個教師的特點能力不同,因而教學特色是各有千秋。八十年代後期的物理教改搞得有聲有色正是得益於當時良好的環境。近年來,由於衆所周知的原因,應試教育制約着義務制教育的教學發展目標,國中物理教學也不例外地或多或少受到些影響。但願素質教育的號角能吹來國中物理教學第二個春天,讓每個物理教師根據自己的特長來教學,真正地使國中物理教學能夠做到――增長科學知識,加強能力培養,包括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欣賞與創造美的能力,能使我們的教學對象――青少年成爲新世紀的建設人才。

篇8: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摘要:文章分析了有效性學習內涵,同時闡述了國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着的一些問題,最後結合多年工作實際,以案例形式闡述了國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有效性學習的方式與策略。旨在有效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和國中物理教學水平。

關鍵詞:國中;物理教學;有效性;核心問題;習策略

1解讀有效性學習內涵

當前有關有效性學習的定義還未統一,有很多種說法,但無論哪一說法,其核心始終圍繞着教育與教學原理進行,最終目的均是爲了花費更少的時間,讓學生更好、更多且更勞的掌握最正確的學習方式。有效性學習摒棄了死記硬背和填鴨式說教,其能夠讓學生在一個輕鬆、愉悅的課堂中學習,以角色扮演、比賽和模擬探究等多種不同的方式幫助學生打開知識大門。

2剖析國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教學理念有待革新

就現階段的國中物理課程教學而言,雖新教改已實施一段時間,但依然有一部分的物理教師未按照新課改要求,調整教學理念,引進新的一些教學模式與方法,導致應用於課堂上的教學理念已經過時,已無法滿足當前素質教育需求。作爲物理教師,其是學生學習物理的引導者,是學生徜徉在物理知識海洋中的照明燈,若教學理念不革新,課堂的主體依然是教師,這顯然不符合當下學生主體課堂需求,在“我說你聽”的填鴨式教學中,學生一直處於被動聽講、被動學習狀態,這顯然不利於學生主動性能的培養及重點知識的灌輸。理念過於陳舊,不利於物理教師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與學習訴求,進而在選擇教學內容、制定教學方案時就容易脫離實際,如此便容易讓學生厭倦物理,影響學習氛圍和教學質量。

2.2教學模式缺乏創新

即便是新教改已全面實施,已無法否認當前國內教育還存在着應試教育的影子,加之應試教育思想在很多物理教師腦中已根深蒂固,因而在課堂教學中,他們並未按照新課改要求,採用多元化教學手段,依然沿用着已經不契合當下學生學習需求的灌輸式教育模式,如此缺乏創新性的教學方式,除了難以凸顯學生主體地位外,還不利於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觀察能力等。加之物理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僅是思考所教內容是否爲考試必考點與可能考到的內容,卻不會考慮到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與學生的學習訴求,簡而言之便是教學模式缺乏創新性,學生與教師之間難以實現有效溝通,除了不利於教師掌握學生實際的學習水平外,還容易影響學生學習興趣和整個的教學效率。

2.3實驗教學不受重視

學生初次接觸物理有關知識便是在國中階段,物理這門學科本身較爲抽象,若是單一的理論教學除了會限制學生想象力外,還會影響到教學質量。因而就物理教學而言,需要理論+實驗,無論是力學學習、電學學習,還是熱學學習均離不開實驗教學。然而從實際瞭解到的情況看,在某些學校的物理教學中,實驗教學並未受到應有的重視,尤其針對一些考試必考點,教師更多的是一遍又一遍的板書贅述,幾乎沒涉及到實驗內容,即使是按照新教改要求安排了一些實驗課程,也更多的是以理論教學代替,學生幾乎沒有都親自動手體驗的機會,如此除了會增大理解難度外,還會遏制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探討國中物理教學中提升學生有效性學習的策略

3.1革新教學理念,注重教學情境創設

要想提升學生在國中物理教學中的有效性學習效率,首先要做的便是革新教學理念,基於新教改核心要求,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一般來講,就國中物理教學而言,創設教學情境便需要與生活實際聯繫到一起,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感知物理知識。諸如:同學們,每個人都有照鏡子的經歷,可是你們能否告訴老師,爲什麼我們會出現在鏡子裏呢?都不知道嗎?快去翻一番教材,裏面有答案哦。現在你們知道了是因爲平面鏡成像原理我們才能出現在鏡子裏,那麼我們去河邊插魚的時候,爲什麼魚叉需要比魚距離我們的位置還要深入一點呢?對啦,這是利用光折射原理。通過這種情景教學形式,有助於激起學生們的探索慾望。又如:在《牛頓第一定律》這一章節教學中,根據教材內容我選擇以實驗的方式向學生灌輸知識,首先是創設情境,運動物體在沒有繼續用力的情況下慢慢停止,請同學們思考運動需不需要力來作支撐?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實驗便能得到問題答案。

3.2創新教學模式,優化課堂提問

無論是任何學科教學,均離不開提問環節,恰當的提問能夠幫助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學習情況,適時調整教學模式。基於此,在問題設計時,應圍繞學生興趣點進行,問題除了具備思考性外,還應讓學生通過問題體會更多學習樂趣,且在問題思考環節,鼓勵學生打破思想禁錮,多角度思考問題,進而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與發散思維。諸如:我在問題設計時往往會讓問題體現出層次性,答案不定,說的最多的便是“你們誰還有其他答案”、“爲什麼這樣做”等。

3.3重視實驗教學,培養動手能力

物理教學的核心集中於實驗,實驗除了能簡單、直接的.呈現出物理過程外,還能夠引導學生更全面、多角度的思考問題,看到理論教學中未知的以免。諸如:爲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平面鏡沉成像》這一章節內容,我組織學生在實驗室中進行“水中燃燒蠟燭”的物理實驗,在實驗正式開始前,會讓學生猜一猜燃燒的蠟燭放到水中是否會熄滅,爲什麼?帶着問題,學生會更加精力集中的觀察實驗情況,適當情況下還會給予學生更多實踐動手機會,有助於通過實踐動手的方式更直接、更迅速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且重視實驗教學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

4結語

綜上所述,自新教改全面實施後,人們逐步提高了對國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有效性學習的要求,而文章主要圍繞現階段國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一些核心問題進行分析探討,而後結合多年工作實際,以闡述教學案例的形式提出了一些提升學生有效性學習的方法與策略。

參考文獻:

[1]阿力木江玉蘇音.國中物理課堂有效性學習探究[J].讀與寫(上,下旬),2016,13(07):299~300.

[2]陳庭江.關於國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有效性學習的探討[J].讀書文摘,2016(23):19.

篇9: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摘要:隨着現代社會的不斷髮展,人們對國中生物理課程教學質量的關注度也在不斷上升。在國中物理課程教學中,最重要的是需要培養學生們的創新能力。爲此,文章對國中物理教學展開了分析,提出有效措施促進國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爲其他課程知識的學習提供參考。

關鍵詞:國中物理;創新能力;分析

1前言

對於國中學生而言,物理課程的學習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很好地實現學生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在現代社會發展的要求下,學校需要加強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視。因此,需要加強相關措施的瞭解,通過國中物理課程的教學,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

2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國中物理對很多學生而言都是枯燥乏味的,所以作爲老師要想提升教學效果,就要在教學過程中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情景教學就屬於最近幾年才興起的一門教學法,這種教學法一方面可以提升教學的直觀以及立體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是帶着問題有目的的學習;另一方面,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提升,對知識點的理解也能加入自己的想法,最終可以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說,在新的課程的時候,老師可以聯繫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提出相應的知識點,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現,當筷子放入了盛滿水的杯中,會發現筷子有明顯的彎曲;下雨的天氣,在車內會發現降雨都是直接降到自己的身上,學生在學習之前就對知識點有一定的瞭解,引起學生的興趣,並確保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創新思維。

3在學習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多提問

在教學中創新思維的運用主要是建立在原有的知識之上的,要鼓勵學生髮現問題並解決問題,通過學生已有的知識對問題進行解答,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進一步養成學生的創新意識。也就是說,在物理教學中,作爲老師要做好引導工作,要在學生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這塊着重培養。

4開展分小組的試驗

在傳統的教學環節,老師在對學生分組之後,學生必須嚴格的按照實驗的流程進行操作,實驗過程中,學生也不具有發言和自主選擇的權利,但是教學改革之後,老師的教學必須要聯繫學生的特點,在試驗過程中,老師應該是引導作用,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思考、動手和觀察能力,學生在遇到問題時,首先要學會觀察,分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進行假設,最後需要試驗來對自己的假設進行驗證。過程中需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創新能力。比如說,在學習透鏡時,有一部分的學生會有下面的疑問,如果透鏡有一部分被東西遮擋住,那麼穿透過來,印出來的圖像仍然是原本的圖像嗎?印出來的頭像是否完整?要鼓勵學生主動的思考,作爲老師需要正確引導,讓學生們自主的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在自己動手之後,能夠發散思維,在驗證之後得出的結論纔會影響深刻。教學時老師的位置務必擺正,要幫助學生思考,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5拓寬知識,培養學生的思維創新的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書本上能夠囊括的知識畢竟是有限的,物理教材也不例外,老師需要不斷的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才能進一步的培養出學生的創新思維,在物理的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引導,鼓勵他們主動的學習,並抓住時機激發他們的思維,牛頓能夠從掉落的蘋果發現萬有引力,並不是因爲他的運氣好,更多的是平時就已經養成了觀察的習慣。而且他在平時也注意積累知識和技能。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給學生太多的壓力,要減輕學生的負擔,讓學生能夠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具備有紮實的基本功,這樣可以爲創新思維的培養奠定堅持的理論基礎。

6重視學生創新萌芽的發現

對於國中學生來說,剛開始接觸物理知識時,存在着非常大的好奇心,這是對新鮮事物的探索欲,作爲國中教學老師,需要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利用學生的探索欲,促進新知識學習水平的提高。物理知識和其他課程相比存在着很大的不同,需要學生進行實際動手,這對學生動手能力的也具有一定的要求。讓學生能夠了解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物理知識學習水平的提高。在進行物理實驗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設計,通過觀察、分析,並對整個實驗進行思考,這對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具有非常大的好處。就比如說,在進行《電磁鐵》這節課程知識學習時,學生對此的興趣都非常的大,實驗課程的開展,老師可以引導學生,鼓勵學生積極發言,並在實踐中驗證自己的想法。

7加強創新動力的重視

爲了促進國中生創新能力的提高,需要加強學生質疑能力的提高。學生通過不斷提出疑問,才能夠有動力去解決問題。就比如說,在國中的物理課本上,會經常出現一些生活中的現象,這些現象的背後都蘊藏着物理知識。像蘋果爲什麼回落到地面上,而不是飛出去等這些問題。學生對這些生活中的現象存在着質疑,在學習的過程中就能夠充滿動力,同時還能夠積極的思考。作爲教學老師,需要鼓勵學生敢於質疑的精神,當學生提出質疑的時候,老師應該給與鼓勵,而不是批評。這樣學生纔會覺得提出質疑是正常的學習行爲,對於學習成績的提高具有非常大的好處。就比如說,在講解《平面鏡》這節知識時,老師可以先向學生提問,給學生們幾分鐘自由思考。通過問題引發學生們的思考。

8結語

總的來講,加強國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作爲國中物理教學老師,需要加強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重要性的認識,並加強有效措施在實踐中的應用,實現國中生創新能力的提高,爲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王敬輝.談國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J].新課程(中學),2016(02):106~107.

[2]魏志朋.談國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J].谷,2009(16):167.

篇10: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1諧音記憶法

在漢字中有許多字屬於同音字,有更多的字讀音相近似,在教學過程中藉助這種諧音關係,賦予材料以引人入勝的意義,常能收到簡便易記而又經久難忘的效果.所以我們可以通過這種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記憶有關知識,這裏筆者列舉國中物理裏面出現有關諧音記憶的實例.(1)記憶滑輪組的組裝時,有一定則:偶定奇動.可是時間長了容易記亂,出現“偶定奇動”和“偶動奇定”的混亂.爲了解決這一問題,筆者建議大家把“奇動”記爲“激動”,這樣學生一想到“激動”就想起了“奇動”,防止了混亂.(2)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3×108m/s.有些同學寫成了340m/s,有些同學寫成了3.8×108m/s,有些同學寫成了3×103m/s.上課時,我伸出三個指頭,並讓大家也伸出三個指頭,說:“三乘以10的‘發’次方.”

2推導記憶法

學生只要掌握了最基本的公式,再進行推理,就能得到我們需要的公式.有些數據死記硬背暫時記住了,但過幾天就忘記了,而通過推導記憶就不會忘記.

3比較記憶法

將所要記憶的內容通過對比的方法加以記憶.對相似的物理概念、現象、工作過程或實驗裝置等進行比較,確定研究對象之間的差異點和共同點,找出它們的區別和聯繫,從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它們的特點.

(1)電動機和發動機能量的轉化.有些同學將電動機和發電機能量的轉化搞混淆了,筆者上課時教同學們這樣記憶,電動機是先有電纔會動起來,所以是將電能轉化爲機械能(動能).發電機是先動起來才產生電,所以發電機是將機械能(動能)轉化爲電能.

(2)壓縮衝程和做功衝程的能量轉化.同學們也容易混淆.上課時筆者教同學們這樣記憶,活塞向上運動,幹什麼?壓縮裏面的混合燃料,使得混合燃料的溫度升高,內能增大,使機械能轉化爲內能.做功衝程是燃料猛烈地燃燒後,產生高溫高壓的燃氣推動活塞向下做功,所以是內能轉化爲機械能.

4“口訣”記憶法

“口訣”有助於學生對信息的獲取和深加工,有利於快速地對知識信息塊的儲存、重組和內化,並且省時、高效.

《凸透鏡成像規律》是八年級物理學習的難點,筆者編制出以下“口訣”:口訣一:物在兩倍焦距外,像在一二倍焦距間,實像倒立且縮小,此例用在照相機;物在兩倍焦距上,像也在兩倍焦距上,實像倒立且等大.物在一二倍焦距間,像在兩倍焦距外,實像倒立且放大,此例用在投影儀;物體位於焦點內,移動光屏不成像,正立放大一虛像,此例用在放大鏡.

口訣二:一倍焦距分虛實(焦內虛,焦外實);二倍焦距分大小(二倍焦距內像大,二倍焦距外像小);實像倒來虛像正,物近像遠像變大.物理教學中還有很多記憶方法等待我們去總結、實踐證明,這些記憶的方法,使學生學習物理不再單調、乏味,相反,學習物理的興趣更加高漲,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了.只要我們善於總結、不斷創新,學生就會變得樂學、善學,進而帶動了教學質量的大面積提高.

作者:金玉龍 單位:南京市高淳區椏溪中學

篇11: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當前教育的主要方式是顯性教育,它是指通過有直接的、有意識的、外顯的教育活動使受教育者自覺受到影響的教育。顯性教育具有目標明確、過程可控、效率顯著等特點和優勢,由於它高效、可控,所以成爲平時教育最常用的方式。但顯性教育也有其自身的弱點那就是顯性教育的意圖過於明顯和外顯,傾向於集體灌輸,它容易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也不利於學生主動性的發揮,所以單純的顯性教育容易讓學生喪失對學習的興趣。

對於科學素養的培養,顯然單純依靠顯性教育是不夠的,它需要在適當的時候加入隱性教育。隱性教育是通過間接的、無意識的、內隱的教育活動使受教育者潛移默化受到影響的教育。它的內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教育、行爲習慣養成、創造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等方面。隱性教育和顯性教育相比較,它具有教育途徑的開放性、教育方式的隱含性、教育影響的間接性、教育主體的自主性等特點。正是由於隱性教育的這些特點使得它在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方面有不可獲缺的作用。

一、科學方法

一般地說,科學方法的教育有“顯性”和“隱性”兩種方式。顯性方式重在讓學生模仿和應用有關科學方法解決問題,使學生在對科學方法的操作訓練中有意識地掌握科學研究的方法和策略。而隱性方式重在讓學生感受科學方法並受到科學方法的啓蒙和影響,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對科學研究的策略和方法有初步的認識。

由於顯性方式需要學生對所學科學方法有較豐富的感性認識和一定的理性認識,這就決定了在國中階段學生通過顯性方式所學的科學方法是十分有限的,隱性方式在科學方法的教育過程中顯得尤爲重要。原因有:

一、科學方法大多隱含於教材中,例如對於一些微觀物質或抽象物質的研究經常隱含着轉換法,而對於一些抽象的概念的講解又經常用到類比法。這就需要教師自覺地挖掘教材中的方法教育因素,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接受到科學方法的教育。

二、心理學研究表明,國中生思維的批判性有了顯著發展。他們開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事物,不滿足於老師簡單的說教和書本現成的結論。所以國中階段科學方法的教學應該是顯性和隱性相結合一方面培養學生能模仿和應用部分科學方法解決問題,另一方面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對更廣泛的科學研究的方法和策略有一定的認識。

二、科學精神

科學精神是科學的靈魂,是人類科學文化的重要財富,也是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涵主要包括求實精神、求證精神、探索精神、創新精神、協作精神等。新課程標準中的三維課程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之一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實際上就是科學精神。所以素質教育除了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技能外還應重視科學精神的培養。 科學精神的內涵決定了其培養方式是間接的內隱的,即隱性方式。我們可以在知識學習和技能訓練的過程中開掘出科學精神培養的有效資源,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例如在講解經典實驗時增加有關物理學史的介紹,讓學生了解科學研究的曲折、艱辛和科學成果的來之不易,從而受到前輩科學家懷疑、求實、創新等科學精神的薰陶。

我們還可以在科學方法的教育過程中滲透科學精神的培養。例如在教育過程中鼓勵學生猜測和質疑,培養他們的索求精神;在教育過程中安排學生以組爲單位進行合作,培養他們的協作精神;在教育過程中讓學生多動手,培養他們的求證精神和探索精神等等。

三、科學覺悟

科學覺悟指對於科學技術在人類歷史和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的認識,也指對科技成果的親近感。這樣的親近感並不要求對相關科技成果有深刻的理解,它是一種內心願意接近它,瞭解它的心理趨勢。比如對層出不窮的電子產品,有些人表現出的是巨大的熱情,他們對產品的型號、功能瞭然於胸甚至對簡單的維修也無師自通。而有些人卻漠不關心,甚至對新興的科技產品內心存在抗拒。對科技成果的這種親近感的和中學的物理教育密切相關,如果教學的內容能注重和現實生活相結合,教學的方式更靈活多變則有助科學覺悟的啓蒙;如果教學的內容一味強調主幹知識而忽略其他,教學的方式是單純灌輸式,那麼這種教育則是對科學覺悟的扼殺。

由於科學覺悟是一種心理趨勢,所以它的的培養不可能被量化而只能是滲透式的。我們能做的就是在平時的教育過程中應用隱性教育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

扼殺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就是扼殺一個民族的希望。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是相互交織共同對人的成長產生作用的,兩者缺一不可,其中隱性教育在科學素養的培養上更是有不可獲缺的作用。如何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做好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的轉化和滲透是教育的藝術,也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篇12: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一、發揮學生主動性,提倡邊學邊實驗

國中物理教學中,單純的以演示實驗來引導學生觀察,雖然通過師生互動可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實驗中所涉及的知識點,讓學生形成知識構建,但畢竟學生沒有親自參與,體驗不夠深刻。國中物理教學實踐中,不僅教師要優化演示實驗讓學生獲得更直觀的感知,還要注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動”起來,邊學邊實驗。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就其中的一個片段、一個例子、一個問題引導學生展開小實驗。提倡多學,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提出問題、多參與互動。多實驗,讓學生在經歷實驗中掌握物理知識,培養其探究能力。國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提倡邊學邊實驗,雖然小實驗不會像演示實驗那麼順利進行,但對學生的應變能力、探究精神的培養都具有積極意義。以“磁場”的教學爲例,對於磁場的磁性和指向性、磁體有兩個磁極和磁極間的相互作用等知識點,要是講授的話很快就完成了,然後再讓學生背誦,學生也能很快記住,但卻不能讓學生較好理解。故而在教學中教師可先引導學生準備一些小物品,如硬幣、大頭針、木塊之類,在教學中先引導學生用磁鐵去嘗試能吸起那些物品,引出磁鐵具有磁性的知識點,然後再引導學生玩磁鐵對對碰遊戲,增強學生對“磁極間的相互作用”的感知,讓物理課堂教學更加有效。同時,在物理教學實踐中引導學生邊學邊做,可較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小實驗來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二、改革實驗教學模式,提倡分組實驗

國中物理教學實踐中分組實驗是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把學生分爲不同的小組,然後展開實驗探究。一般國中物理教學中分組實驗以測量性、實驗性和實用性的實驗爲主,更多的讓學生在分組實驗中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識,通過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從當前國中物理教學中的分組實驗來看,學生實驗的效果並不是很好,一方面是教師在實驗前沒有組織學生對實驗進行預習,學生在實驗中對實驗目的不夠明確,另一方面是學生實驗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作用沒有較好的發揮,從而導致學生對實驗步驟、結論不夠清楚。因此,組織學生展開分組實驗,一要做好課前預習指導,二要注重在實驗中引導學生參與互動和探究。以“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的教學爲例,在導入環節中引導學生複習小燈泡的電阻測量方法引出電功率的測量,引導學生根據測量要求和之前討論的實驗方案選擇實驗器材,引導學生實驗,實驗中教師巡視並根據學生實驗情況進行指導。如調節滑動變阻器時因實際電壓超過了額定電壓導致小燈泡燒壞,而學生對這一現象的原因並不明確,此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實驗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的實驗步驟進行引導,實驗中可先根據學生的實驗方案作出指導,教師幫助學生修改方案後再實驗。如調節滑動變阻器這一環節,要使小燈泡兩端電壓爲額定電壓值的1。2倍,然後觀察燈泡發光情況,記錄電流表、電壓表示數,學生設計方案時就可能忽略額定電壓值,教師檢查學生實驗方案時就應做出指導。學生實驗後教師要先引導小組學生對實驗結論進行總結,然後再根據實驗現象進行點撥。

三、緊密聯繫生活,注重拓展課外實驗

以往的國中物理教學,課外實驗很少,因爲教師更注重讓學生掌握教材中的實驗以應付考試,而這對學生的終身發展沒有太大意義。其實,生活和物理之間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就國中物理而言和生活的聯繫很密切,很多物理知識都在生活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物理實驗教學中提倡聯繫生活,讓學生從生活中去了解物理,在生活探究中學習物理,這不僅可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對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科學素養都有積極意義。國中物理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切實把握好實驗對學生髮展的作用,在課後引導學生展開實驗探究,以此來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如“光的折射”的教學後,讓學生在生活中用不同的實驗去驗證,如引導學生根據所學知識自制望遠鏡、顯微鏡等,如“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的教學後,引導學生對生活中常見的物質吸熱情況進行實驗探究。組織學生展開課外實驗,一要考慮安全性,要保證學生能安全地進行實驗,最好能在家長或教師的監督下進行,二要注重實驗後引導學生總結,讓學生能從實驗中獲得感悟。

四、總結

實驗是物理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國中物理教學實踐中,教師定要明確實驗對學生髮展的積極作用,綜合應用好演示實驗、課堂小實驗、分組實驗和課外實驗,以此促進學生更好地構建物理知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篇13: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1、信息技術應用到國中物理教學中的重要性

首先,將信息技術引入到國中物理教學之中,能夠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最終能夠調動學生對物理產生興趣。毋庸置疑,多媒體技術是營造良好課堂氛圍最常用的有效手段,通過多媒體進行物理教學,可以使學生集中精力聽課,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教師講授聲音傳播的時候,能夠通過多媒體先給學生播放一段熱門電影或者動聽的歌曲,通過這種方式能夠使他們提前進入到教學之中,讓學生對這個專題產生興趣,從而使教學質量有所提高。其次,將信息技術引入到國中物理教學之中,可以把那些比較抽象難懂的理論非常形象的展示給學生,使後者能夠非常輕鬆的理解教學內容,從而使教學難度降低,改善教學效果。比如,教師在講解電流這一課的時候,對於產生原因,能夠自己製作或者下載有關視頻,將其播放給學生,使他們觀察和思考,引導他們對比分析有、無電壓兩種情況,這樣學生就能夠逐漸理解其產生的原因。再次,把信息技術引入到國中物理教學之中,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學質量。過去教師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均通過板書與口述兩種方式進行,而通過引入信息技術,教師能夠針對難點、重點展開教學,其餘的內容則能夠通過多媒體來展示給學生,從而能夠使得教學質量明顯提高。第四,將信息技術引入到國中物理教學之中,使師生雙方均能夠充分拓寬知識面,對於教師來說,其在備課的過程中,能夠通過網絡細緻深入的蒐集相關資料,獲得較爲全面的講解,而與此同時,對於教師佈置的作業,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搜索資料來將其完成。因此,通過信息技術,尤其是網絡,能使師生的知識面得到拓展。最後,把信息技術引入到國中物理教學中,有助於不斷改善教學模式,同時與新課改的需求相符合。在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能夠進一步提高物理教學的開放性,使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提高,教學方式得以豐富,教學模式得以更新,最終能夠推動教學向着更加精進的方向發展。

2、信息技術在國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2.1教師方面

現階段,大部分國中物理教師具有相對較高的理論與教學技能素養,然而,他們的信息技術素養卻不容樂觀,他們根本沒有從根本上理解信息技術的應用,他們應用信息技術僅僅停留在播放多媒體課件的層面上,一味的利用這種方式來刺激學生的視覺,而根本不注意通過信息技術來優化設計教學內容。尤其是對於一些農村國中的物理教師,有很大一部分甚至不會熟練操作計算機。應用信息技術開展國中物理教學,尤其關鍵的是利用這一技術來對教學模式進行優化,爲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

2.2學生方面

國中生處於成長的關鍵時期,他們思想活躍,對新事物充滿好奇。他們對於計算機並不陌生,甚至很多學生應用電腦比老師還熟練,但是他們的應用知識侷限在玩遊戲、看電影和聊天等方面,對於利用網絡來學習物理,他們非常陌生,在國中物理學習中引入信息技術,即讓學生充分利用這一工具將這門課程學好。但是在具體的學習當中,學生對於信息技術掌握熟練度不夠,在今後有待於加強。

3、國中物理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幾點要求

3.1教師必須首先要熟練掌握這一技術

對物理教師來說,其應當熟練操作計算機,同時能夠掌握各種教學軟件的應用,比如製作圖像、製作教學課件等,唯有如此,他們才能夠在備課、教學中非常從容,才能提高教學質量。要是他們連最基礎的信息技術都不能熟練掌握,那麼他們在備課的時候必然要投入比傳統教學模式更多的精力,同時,當教學過程中有許多突發問題出現時,他們往往不會如何進行處理,使得課堂教學不能順利開展,所以,教師必須養成較高的信息技術素養。

3.2教師需通過這個技術不斷完善教案

伴隨網絡普及程度的日益提高,教師必須儘可能的發揮網絡的作用,將相對較好的教案提供給學生,因此,需要他們預先做好準備工作,通過網絡廣泛蒐集物理資料,然後進行分析總結,通過信息技術對教案進行改進,最終能夠使教學質量不斷提升。

3.3教師需要利用這個技術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國中生思想非常活躍,他們對各種新事物充滿好奇,例如手機、數碼相機等,同時各種信息產品均與物理存在着一定的聯繫,教師必須要是當對學生進行引導,使他們能夠注意到平時的物理問題,尤其是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產品,認真進行思考,最終就能夠充分理解物理問題。另一方面,教師可給學生安排信息技術方面的家庭作業,要求他們通過信息技術搜索某個領域的信息,然後製作成課件,並開展課堂展示與集體討論,這樣一方面能夠鍛鍊學生主動思考、自己動手利用信息技術能力,另一方面還可以提高教學效率。

4、結束語

伴隨信息技術的不斷髮展,其廣泛應用到各個領域之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不斷優化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從而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

篇14: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摘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新課程改革對物理教學提出的要求。文章結合教學實踐,分析探討國中物理教學中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閱讀;能力;技能;情境

在國中物理教學中,學生要學會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學會正確閱讀教科書,學會歸納所學的知識,培養學生收集、處理和鑑別各種信息,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分析探討國中物理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1.創設情境,提升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學習興趣

在實際教學中,爲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應注意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爲此,教師應該創設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的問題情境,如運用教材中的導圖、章首語、插圖等創設問題情境。現在國中物理教科書的每一章節都有導圖、章首語和插圖,形象生動,充滿了人文氣息,符合廣大國中生的閱讀習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巧妙利用這些有利因素,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如在教學《聲現象》(國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上第一章)時,教師可引導學生觀看教材中海豚發聲的圖片,讓學生通過圖片分析爲什麼人聽不到海豚之間交流的聲音,從而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2.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習慣

習慣,就是爲了完成某一類型行動的需要,多次重複某一行爲(或方式)使得動作趨向於自動化、穩固的行爲習性。爲了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應該注意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習慣。在物理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習慣,教師可以提供導學案,引導學生預習下一節課要學習的內容。通過預習,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一個全面的瞭解,從而提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成就感和學習興趣。爲了提高預習效果,教師在新課開始之前,應該根據課堂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精心設計導學案,爲學生提供閱讀提綱和思考題,讓學生帶着問題去閱讀教材。在問題的設計上,教師應該注意問題的概括性、啓發性、針對性,形式上可以採用問答式、填空式、計算式等。在課堂教學前,教師應該瞭解學生的預習情況,如通過與學生交流、溝通,瞭解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也可以通過學生對導學案中的習題的解答情況,分析學生對有關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在教學《摩擦力》時,教師可以這樣爲學生擬定預習提綱:①摩擦力是什麼?滑動摩擦力又是什麼?②在實驗過程中,爲什麼要突出木塊是在木板上做勻速運動?爲什麼要通過彈簧測力計拉木板,並讀出彈簧測力計的讀數?③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通過預習提綱,引導學生閱讀教材,自主探索問題的答案,這樣有助於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3.多方實踐,提高閱讀技能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指導學生提高閱讀技巧。在實際閱讀過程中,教師應該指導學生抓關鍵詞,增強閱讀效果。例如,在講述“阿基米德定律”的時候,教師應該指導學生抓住“浮力的大小”“浸”“排開”等字詞。其中,“浸”是原理髮生的條件,“排開液體應承受的重力”“浮力的大小”是理解把握阿基米德定律的關鍵。通過對這些關鍵詞的分析理解,學生對“阿基米德定律”的內涵就有了深刻的理解,運用定律時就不容易出錯。教師還應該教會學生分析語句結構。當學生閱讀到結構比較複雜的長句時,可以分析句子的主、謂、賓和定、狀、補。最後,教師還應該指導學生學會歸納總結。通過某一章節的學習,學生應該能夠結合課本內容,列出本章的知識結構,並通過知識結構表,對學習的知識進行縱橫對比、前後聯繫,使零碎的知識條理化.

篇15: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摘要:中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知識,提高能力的重要階段之一,因此對於最主要的學習場所教室課堂來說,需要教師發揮其最大的作用,以學生爲中心,以對每個學生都學到知識爲宗旨,讓每一位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興趣,因此也需要教師改變終身不變的教學方式。

關鍵詞:多樣化;實驗式;生活化

物理枯燥難學,對於大多數學生都有這樣的想法,這是因爲物理這門學科具有較強的抽象性,而中學生年齡尚小,抽象思維沒有完全形成,同時相對於語文、數學等其他學科其生動性較差,因此學生學習興趣較差。要想學好物理,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才能促進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培養主動學習動機。

1採取多樣化的教學

1.1在國中物理新課程標準中,提倡以物理知識爲載體,通過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精神和實踐動手能力,那麼就要打破過去以書本爲主,實驗爲輔舊的教學模式,採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例如在課堂上合理使用多媒體,首先教師可以用各式各樣的文本、圖片、視頻,在激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豐富了基礎知識內容,強化學生的學習,其次可以向學生展示那些在生活中肉眼難以看到的物理現象,比如水蒸發成氣的過程,還有轉木取火的過程,這樣都是一般肉眼難看到的,通過展示這些現象,可以大程度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學到了知識。1.2大多數物理老師的教學模式偏重於知識的傳授,主張接受式學習,缺少對身邊的生活內容的關聯,一場精彩的物理課,離不開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繫,所以物理教學離不開學生的生活,離不開身邊的社會,教師要抓住機會不斷地設疑,學生則不斷的解疑,創設認知衝突,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例如在講慣性知識時,可以像學生提問,當大家坐在公交車上,車子發動時是向前傾還是向後傾,同樣的如果車子快速行駛途中突然停車,那又是什麼結果,這是學生們就開始爭先恐後的回答,之後教師再向學生解釋這就是生活中的慣性,讓學生了解了慣性知識,等以後學生遇到這種情況時,就會想起到慣性知識。講光的傳播和聲的傳播時,則可想學生提問,爲什麼是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通過這樣不斷的提問,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讓學生更留意身邊的物理現象,爲以後的物理學習打下基礎。

2採取實驗式教學

研究表明,學生對實驗的興趣是最大的,這是因爲中學生還處於一個好動的年紀,利用生動形象的物理實驗,可以加深學生學習的記憶。例如在學習歐姆定律這一知識時,就可以通過做實驗來學習,歐姆定律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電源、電壓、電阻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這三者之間的關係,也是電學的基本定律之一。在實驗之前,先要了解歐姆定律的內容,公式,還有單位,其次就是能夠完全理解,靈活運用,實驗的目的是探究經過導體的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係,畫出相應的圖像,從而瞭解電流與電壓、電阻之間的關係。實驗準備的器材有電池,不同阻值的電阻若干個,導線,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開關,之後把學生分爲若干組,開始實驗,在實驗過程中,還要求學生探究如何改變燈泡的亮暗,同時鼓勵學生猜想電流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那麼學生則可以猜想,電流的大小與電壓有關,電壓與電阻有關,所以電流的大小與電阻有關,通過提問猜想這樣的方式激起學生主動探索的興趣,通過設計實驗電路,測量實驗數據,畫出電路圖,之後師生共同討論,深入探究,讓學生充分的學習了歐姆定律,達到完美學習的效果。

3採取生活化教學

在物理書的每章每節的開始,都是儘量以身邊日常生活中能見到的事物或物理現象來引入內容,以此來引發學生心裏的共鳴,激發學習興趣,對事物或現象背後隱藏的物理知識逐步的進行探究學習,那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應當聯繫生活,採取生活化式的教學方法,例如講解汽化和液化這一物理知識時,就利用曬衣服的過程,認識到水的物態變化過程,這是水在高溫下蒸發成了水汽,這是水的汽化,同樣的,一塊冰,放在太陽下,不用多久就變成了一灘水,這則是水的液化,通過對身邊現象的講解使學生到了相關的物理知識。物理知識和社會生活息息相關,把身邊的物理現象與課堂結合起來,讓學生們真正的瞭解物理知識的重要性,同時對物理的學習作爲一種愉悅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體驗物理的奇妙與作用,激發學生們努力學習物理的慾望,把物理和生活結合起來一起學習。

4總結

在教學之餘,教師也要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反思,因爲這對於以後的教學、研究有着重要意義,教師通過對學生的課堂情況,作業情況,考試情況,多角度和多方面的對學生進行評價,通過與學生面對面的交流來改善自己的教學方法,精益求精,讓學生們學好物理這一科目。

參考文獻

[1]莊雲臺.《講究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效率》學術期刊《理科考試研究(國中版)》2013年8期

[2]葛玲玲.《國中物理實驗課組織教學應以學生爲主體》.學術期刊《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年2期

[3]何新貴.《國中物理探究教學實踐與思考》.學術期刊《新課程中旬》2015年5期.

篇16: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交互式電子白板可以讓教師靈活地掌握課堂教學,把握課堂節奏,明顯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通過將交互式電子白板與中學物理有效地整合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通過多種有益的交互活動,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交流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隨着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日趨廣泛,在教學中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已成爲當今社會教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交互式電子白板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研究進程中出現的一種新技術手段,使多媒體電腦和黑板的功能整合爲一體,教師可以收放自如,盡情發揮。

物理學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爲基礎的自然科學,然而單靠觀察和實驗,也是很難達到理想效果的,因爲很多物理知識對於中學生來說還是比較抽象的。隨着多媒體在教學中的運用,顯現出傳統教育所不能比擬的優越性和強大的生命力。交互式應用電子白板的強大功能和靈活的交互方式,充分調動了教師與學生雙方的積極性.交互式電子白板比傳統的多媒體設備功能更加完善,它可以讓教師靈活地掌握課堂教學,把握課堂節奏,明顯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通過將交互式電子白板與中學物理有效地整合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通過這種有益的交互活動,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交流能力也得到了培養。通過學習實踐談談我對交互式交互式電子白板在中學物理教學的整合的幾點認識:

一、交互式電子白板可以提高國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

使用交互式電子白板有利於高效地實施物理教學.在中學物理課堂教學中,單純通過教師苦口婆心的講解並不能解決所有的教學問題,而交互式電子白板技術平臺可以通過文字、圖形、圖像、動畫、音頻、錄像和網絡資源等方式,可以調動學生的五官活動,提高信息的輸入效率,課堂信息豐富多彩,更易激發學生的課堂學習和探究興趣,更容易領會和掌握教學內容,可以增加學習容量,提高課堂效率。可以用利用多媒體演示,教學可大大加快教學進度,從而節約大量時間。由於多媒體展示過程可以重複利用,所以,即使個別學生仍然無法掌握課堂教學內容,學生還是可以隨時參考和調用課堂多媒體演示資料,最終掌握知識。如在球面鏡的成像問題教學中,教師很難通過口頭描述講解清楚:當物體到球面鏡透鏡的距離大於、等於或者小於焦距時,成像變化情況,通過白板軟件系統的展示功能,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因爲交互式電子白板有好多實用的功能,

二、利用交互式交互式電子白板可以突破教學重、難點。

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由於學生知識儲備不足,許多內容是很難通過教師的講解就能闡述清楚的。交互式電子白板可以展示交互白板活動掛圖中的背景、頁面或圖像,也可以是動畫,還可以是可用於課程學習中的各種幾何圖形、物理實驗儀器設備圖等生動的教學資源。學生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更易於理解和掌握學習內容。突破教學重、難點。交互式電子白板操作工具中獨有的拖放功能、區域放大、探照燈功能、照相功能、隱藏功能、拉幕功能、放大鏡、直尺等多種教學功能,有利於於日常教學的開展,提高了視覺效果,更加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多元智能積極參與學習過程。在交互式電子白板上利用生動形象的圖像、動畫等功能,使課堂教學更顯直觀生動,更加容易突出重點,化解難點。對於某些重點、難點的地方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筆加以勾畫以突出重點。在平時物理教學中,經常用到“探照燈”功能,突出教學的重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到講授內容上來;在講解圖像類習題時,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優勢便更爲突出。如在“電流和電流表的使用”教學中,爲讓學生熟練掌握電流表的讀數方法,可以讓學生成爲課堂中的小老師,學生先從資源庫中把電流表錶盤拖到頁面上,對其進行任意縮放大小,用工具欄中不同顏色的標記任意標出指針位置,讓其他同學進行讀數練習,使用後可以擦除重複使用,這樣既增添了課堂氣氛,也通過學生間的相互學習掌握知識。在閱讀電流表說明書後,學生根據所掌握的電流表使用規則,從資源庫中找出電源,燈泡,開關,電流表等實物圖,進行實物圖連線,對圖可以隨意移動和放大,學生根據個人理解進行連線,連線時其他同學也可以參與修改、整個教學過程學生間積極參與思考,思維活躍

三、應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平臺優化課堂導入,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課堂導入教學環節中,可以應用的白板功能主要是工具功能、背景功能、、素材庫功能、交互功能等,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

在《滑輪》課堂教學的導入環節中,教師採用了白板的工具功能中的幕布功能,逐漸將呈現的有關滑輪的實際應用故事展示出來,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學習滑輪的興趣。

在《串聯與並聯》教學的導入環節中,在學生學習過的簡單電路圖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燈泡,教師使用了拖拽功能,將素材庫中的燈泡元件拖拽到圖中,讓學生想辦法連接新的電路圖。體現了工具功能的使用。

在《串聯與並聯》教學的導入環節中,教師讓學生使用了白板的桌面標註功能連接電路圖,教師從而有效地導入了串聯和並聯電路的概念。體現了背景功能的使用。

在《用天平測質量》教學導入環節中,教師把素材庫中的一些測量質量的工具展現在白板上,從而有效地引出了天平。體現了素材功能的使用。 資源庫功能

在課堂導入環節中,也可以開展師生互動,可以讓學生和白板交互,比如在《串聯與並聯》教學的導入環節,教師請學生上臺將白板上的電路圖連接起來,學生採用了串聯電路的連接方法,就屬於對白板交互功能的應用。體現了交互功能的使用。

總之,交互式電子白板爲創新課堂提供了一個平臺,它不但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也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交互式電子白板爲國中物理課堂教學開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它可以創設情境,能夠提供豐富多彩的主題資源,有利於改善教學和學習環境,刺激和滿足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多方面需求,同時還可以爲學生展示、討論、探究提供了交流工具交互式交互式電子白板與課堂教學整合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形象生動,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起學習的興趣,同時,還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提高教學效率,真正實現了教與學的雙贏。運用交互式交互式電子白板輔助教學並非輕而易舉就能取得好的效果的,它必須建立在教師熟練把握教材教法,善於挖掘白板的各種功能,做好資料收集工作,利用它的技術優勢設計個性化的高效課堂等基礎上,以學生爲主體,圍繞教學目標,適時合理地選取,揚長避短纔是使用好交互式電子白板的關鍵。相信通過不斷地研究與實踐,交互式電子白板會爲課堂教學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應用策略。

篇17: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一培養興趣,激發主觀能動性

作爲國中物理教師,我們應不斷探索新的方式方法,去幫助學生培養對物理學科的興趣,激發其對物理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與創造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改善學習效果。最主要的還是要通過外界氛圍與方法對其的影響來達到此目的,建議運用以下兩種方法。

1.通過國中物理的實用性激發學習興趣在實際教學與學習中,教師與學生常常只關注於物理的學術性,從而導致學生只看到了物理知識晦澀、嚴謹、枯燥的一面,卻忽視了物理爲人們日常生活帶來便利的、實用的一面。所以教師可以在教學中不斷強調物理知識的實用性,令學生們意識到他們學習的不是死板的知識,而是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神奇學科。例如,小汽車的觀後鏡是一隻凸鏡,它位於駕駛室的外面,這是專家們利用了凸鏡的相關特性,即爲光線遇凸鏡即被髮散,且凸鏡具有成正立、縮小、虛像的特點,因此實物在凸鏡中會被縮小,從而擴大人們的觀察範圍,進而保證了人們的駕車安全。

2.設立與自身相關的問題情境人們總是對與自己有關的東西更感興趣,所以教師提的問題越貼近學生自身、越新穎越容易激發其學習興趣與主動探究的動力,進而提高學習效率,改善學習效果。例如,教師在講解壓強時,可佈置類似的課後作業:請每位同學站在水平地面上,測量其雙腳與地面間的接觸面積,根據自身體重,計算自己對地面的壓強是多少?

二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良好的學習環境可以幫助學生儘快地進入學習狀態,教師可以利用較爲新穎的“教具”,在開講之前,先爲學生做些“神奇”的演示,引發其探究問題的興趣。如教師在講解槓桿原理前,可以利用釣魚竿、筷子、剪刀等生活用品作爲“教具”來做演示給學生觀察,這樣可以極大地開拓學生的思路與視野,也可幫助其對接下來將要講解的知識進行理解與記憶。此外,現如今很多教室都已實現多媒體化,故而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此優勢,在課堂中爲學生播放視頻,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集中注意力。

三鼓勵互動式學習

爲使方案保持較強的可行性,教學仍要以教師課堂講解爲主,以組建學習小組互動學習爲輔,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同時又可以加強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有利於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心態與氛圍。通過交流、合作、互助、小組競賽等方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創造力,使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其中,從而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實現教師的教學目標。

四有效實施探究性教學

探究性教學鼓勵學生以通過動手實驗觀察現象爲主、學習教材爲輔,來更加全面、系統、深入地學習物理知識原理。教師可以此提問,如爲何灌滿水的瓶子不易破、汽水是被“吸”上來的嗎等,這樣可使學生樂在其中、夯實基礎。

五結束語

教師在保持教育教學可行性思維的同時,還應持續完善、更新、深化自身的國中物理知識、教學水平以及可應用於教學的心理學知識,使教師自身的素養得到不斷的提高,以及課堂內外多與學生溝通,收集學生對國中物理課程學習的反饋,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態與心理狀況,結合實際,對教學予以合理、恰當地調整。

篇18: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一、對協作學習進行分組

把全班學生進行有效的分組,並讓他們承擔小組中與他們的興趣相關的任務,這樣才能做到物盡其用,使小組完成任務的效果達到最佳,讓小組成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學習任務.比如,在教學生測小燈泡電阻的實驗時,可以讓學生收集一些有關電阻、電壓、電流的資料,讓有的小組成員測電壓,有的小組成員測電流,有的小組成員進行電路接線,還有的小組成員進行數據記錄,熟練掌握電流表和電壓表的應用,並瞭解三者之間到關係以及公式的意義.這樣一節課下來,學生在愉快的合作中進行學習,對電阻、電壓、電流的知識輕鬆的掌握在頭腦裏,並運用知識理論聯繫了實際.當然,在分組時教師還應該結合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動手能力、學習能力和興趣愛好進行分組,另外還要考慮學生的性別比例、經濟條件和脾氣等.由於每個學生是不同的個體,這就讓小組成員能夠提出多種多樣的意見,能夠使小組內部學生互相幫助,同時正確的分組,還能使每個小組的質量達到統一,有利於各個小組的公平競爭.通過小組協作還能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使學生的個性和智能達到充分發揮,從而達到小組協作的目的.

二、小組協作學習時應當注意的問題

小組協作學習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在於實施的過程中,在小組協作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適當進行合作,啓發學生的思考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意識.首先,積極主動相互依賴的學習是進行小組協作的關鍵因素,相互依賴的學習能夠把每個小組成員聯繫起來,這樣就深刻體現了協作學習的本質,使學生意識到每個學生都是小組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有每個小組成員都努力才能使小組協作取得成功.其次,還要組織教師和學生進行面對面的指導學習,使小組成員和教師能夠彼此幫助,一起把小組任務完成,取得優異的成績.這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互動和積極交流,並對學生進行鼓勵和支持.這樣才能使學生達到相互依賴學習的效果.當然,如果小組成員在學習中不進行溝通,那麼協作學習就很難起到它的教育效果.最後,一定的交際技能是學生間相互協作的基礎,協作學習應當注重學生的需要和意願,應該在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建立一定的交往關係,這樣才能在協作學習中創立合適的人文環境,對協作學習的交流很有益.同時,良好的社交能力還對學生的發展很有益,不僅能使學生在協作學習中學到很多知識,還能在學生與朋友和家人的交往中起到重要作用.對未來的事業也是非常重要的.雖然在協作學習中,學生之間是經常交流,經常幫助的,但是還是有可能發生各種各樣的矛盾,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及時進行調節,告訴學生在解決問題上應當互相幫助[2-3].

三、對小組協作學習的成果進行科學的評價

大量研究事實表明,小組協作學習最後取得的效果,不僅取決於學生在小組協作過程之中獲得的收益,同時還取決於教師對小組的評價.通過對小組團隊的科學評價,可以使學生成員能夠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差距,同時小組成員之間還能進行互幫互助.教師在對小組協助進行科學的評價時應當注重兩個問題:第一,要重視小組評價和個人評價之間的關係,第二,要對注意對學生的學習過程的評價以及小組最後取得的結果的評價.當然這些科學的評價是綜合的,包括學生的合作態度和參與程度、交流、協作等.對錶現優秀的小組還要設置一定的獎勵制度.

四、結語

總之,協作學習在物理教學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教師應當針對國中物理教育的高度,瞭解當前傳統物理教學的弊端,在教育教學中採取協作學習的教育方法,使學生能夠受益其中,在提高學生成績的基礎上,還能夠刺激學生髮揮潛力,同時使學生正確處理人際關係.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理論聯繫了實際,對所學知識有充分的認識和了解,使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獲得不斷提升.

篇19: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摘要:因農村經濟發展速度緩慢,大多數年輕勞動人員都外出到省城打工,導致農村出現很多的留守兒童。而這些留守兒童因父母不在家中,需顧忌家中的需求以及自己的學業,致使多數學生的學習效率低下,而且農村的教學質量差,教師資源不足,所以教師如若想要學生提升自身的學習效率,就需要儘量考慮學生的家庭環境。就教師如何幫助農村留守兒童提升國中物理的學習效率展開研究。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國中物理;教學

農村兒童的父母因要養家餬口而被迫拋棄孩子而上省城打工掙錢,導致留守兒童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如,多數農村的留守兒童與健康學生的心理相比較,其留守學生所患有心理問題的概率較大(如:多數留守兒童膽小、自卑)。那麼,教師應如何做到有效提升農村留守兒童的國中物理教學效率呢?

一、從學生心理出發,儘可能解決其中的問題

農村留守兒童因父母常不在身邊,致使學生親情缺失且日漸渴望親情,所以教師可以從親情方面出發,儘可能關注學生的家庭,與留守兒童們成爲朋友,讓留守兒童喜歡上自己,近而接受國中物理教學內容。例如,某學生因爺爺生病而一心二用,無心學習,導致學習成績下降,這位教師首先了解學生成績下降的原因,之後再到學生家中瞭解其家庭情況。最後,教師儘可能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幫助學生,讓學生能夠解決後顧之憂,而致使學生喜歡自己,從而接受國中物理,俗話說的“愛屋及烏”就是這個道理。

二、利用物理實驗訓練學生的各項能力

學習國中物理的關鍵是學生是否擁有自己的解題思路,因爲學生能夠擁有一套完整的解題技巧,關係到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一些常見問題。例如,以人教版國中物理爲例,教師在給學生講解電路的串並聯知識時,讓學生自選材料並自主動手製作一個簡單的電路,然後在其中加入其他電器,觀察小燈泡是否會亮,如小燈泡不亮嘗試找出其中的問題。這樣的教學實驗能夠訓練學生的思維及提升學生動手製作的能力,讓學生逐漸的改善自身膽小焦慮的問題,並在國中物理實驗中訓練學生的各項能力(比如:動手、思維、團結合作等)。

總而言之,農村留守兒童是一個特殊的羣體,因其父母外出打工而親情缺失,所以需要教師更多關注,從學生的家庭實際情況及學習實際出發,準確地掌握學生的心理問題,以便幫助學生克服膽小自卑等留守兒童常見的心理問題。

參考文獻:

魏志朋.談國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J].硅谷,20xx(16).

篇20: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摘要】課堂教學是國中物理教學的主要方式,因而,如何在較爲有限的課堂上讓國中生獲取到更多的物理知識與能力便成爲物理教學工作者亟待討論與完善的問題。尤其在傳統教育模式下的傳輸式教育不能適應新課程標準的當下,構建一個科學而有效的互動式物理課堂迫在眉睫。本文基於國中物理教學的特點,在總結多年教學實踐的基礎上,對構建物理教學的互動式課堂進行簡單論述,旨在提升物理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國中物理;課堂教學;互動式教學

國中作爲物理學科的起始階段,其教學任務並不僅僅是讓學生認知並理解基礎物理知識,而是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形成必要的物理學習能力。因此傳統教育模式下所謂的“灌輸式”、“傳輸式”、“填鴨式”等教學方法都僅僅只是奠基在理論傳輸基礎上的教學模式,而伴隨着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啓發式”、“互動式”等教學方法才能爲學生綜合能力培養起到助推作用。那麼如何打造合理的互動式教學課堂呢,本文以多年教學經驗爲基礎,談談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構建並加以思考:

一、培養師生情感,營造民主氛圍

衆所周知,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他們對待某一課程的情感態度緊密相連,當學生喜愛上某一學科時,他們就會從內心對其嚮往,產生興趣。相反,如果沒有這種愉悅的心情,那麼就不可能形成學習積極性。因此,物理教師在打造物理課堂教學時應該要抓住這一心理學特徵,深入到學生中去,放下教師的架子與學生同歡樂,共憂患,打造良好的師生關係,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例如:物理教師在正式展開課堂教學之前,可以利用一個有趣的小故事進行導入,比如“一輛處在上班高峯期的公交車正在平穩運行,突然前方橫向跑出來一隻貓咪,司機緊急制動。就在此時一位男子故意撲倒他前邊的一位女士,女士非常氣憤地說:你看看你什麼德性!而男士卻不知羞愧地回答:這纔不是德性,這是慣性!”一個小故事引起全班同學的鬨堂大笑,教師在此趁熱打鐵問一問學生,男士的行爲到底是德性,還是慣性呢?繼而引領學生走進慣性知識的學習。一個小小的故事便能打造一節輕鬆愉悅的物理課堂,學生帶着笑意進入物理世界,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二、強調學生參與,培養自主能力

互動式教學課堂的構建必須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性以及他們課堂的民主自由,如此學生的學習情感纔不會受到外界的約束與管制。而且,物理是一門探究性學科,如果教師一開始就把結論灌輸給學生,那麼學生是不會從中體會到探究與發現的成就感,更不能感受到物理現象形成的生動過程,這樣不利於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爲此,在物理課堂教學更應該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強調他們的課堂參與感。例如在學習“壓力”這一知識點時,物理教師可以利用多種方式引發學生思考,激活學生求知慾,繼而全身心參與到知識點的學習中去。首先可以利用動畫展示:在滿是白雪的山坡上,一些遊客一步一個腳印的徒步下山,異常艱辛,而另外一批遊客穿戴整齊滑雪裝備,輕鬆滑下山坡,雪地都沒有陷下去的痕跡。這是爲什麼呢?利用多媒體動畫展示既可以抓取學生的注意力,又能直觀地展現物理現象。在直觀有趣的動畫的引導下,學生的參與感增強。其次,物理結論的獲取離不開實驗,增強學生參與感的主要途徑之一就是做實驗。實驗可大可小,像研究“壓力”這一知識點時,物理教師可以讓每位學生拿出一隻筆並用兩隻手指頭相互頂住這支筆,第一次輕輕擠壓這支筆,第二次用力擠壓,分別感受兩次擠壓後手指頭的凹痕以及疼痛程度。小小實驗,不需要耗費過多材料和時間,其效果卻卓然顯著。學生通過親自感知,便能領悟到“壓力”這一知識點的來龍去脈。

三、開展探究活動,培養綜合能力

新課標強調國中物理教學要注重觀察、實驗、探究與運用,因此合理科學的互動式教學課堂應是物理教師爲學生設置條件,想方設法地培養學生物理能力的過程。而這裏物理教師所創設的條件,並不需要拘泥於現行的物理教材,可以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包括課堂小實驗、課外實驗、社會調查、參觀訪問、信息收集等等。

四、探究“互動”,強調“導學”

1.充分發揮教師的導學作用,確保互動真實落地。國中生處於一個活潑好動的年齡,其自制力較差,如果想要避免互動式課堂流於形式,那麼在整個構建的過程中都不應離開教師的導學、組織與幫助。2.教師要駕馭住互動的“度”。課堂時間有限,物理教師必須儘量把握住課堂的每一分鐘,講究互動的時間恰當好處。如果師生互動時間過少,那麼就不能保證課堂的有效性。如果師生交流時間過長,又極易拉偏課堂方向,難於完成教學任務。3.強調全員參與。全員參與是互動式課堂的前提,物理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情分層次進行分組,給予難度不等的研究課題。並且全方位打造小組內、小組間、班級內、班級間互動的平臺,保障全生參與。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互動式教學模式既鍛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等綜合學習能力,也讓學生明確自己纔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課堂引導者。而想要打造合理的互動式課堂,物理教師應該將“教教材”轉變成“用教材”,將教師的知識權威性轉變成師生信息的互通性,充分發揮“師”與“生”雙主體互動作用,實現最佳的物理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海榮.以學生爲中心,構建高效的國中物理互動課堂[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誌教師版.20xx(07).

篇21: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摘 要: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有利於學生主動參與、合作學習,學生學習的主體價值才能夠真正得以體現,課堂教學效率才能得到顯著提高。

關鍵詞:課堂情景;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xx)07-385-01

衆所周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有很多因素,但是學生是否參與、參與程度如何則是關鍵性的因素。學生只有對學習產生了興趣,有了求知慾,纔會有探索的積極性。因此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要努力使學生產生與保持學習的積極性,就需要教師爲他們創設一個輕鬆、愉快、高效,並富有挑戰性的課堂教學情境。

創設良好的課堂情境,不僅可以使學生容易掌握物理知識和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體驗物理內容中的情感,使物理知識變得生動形象、富有情趣。可以說,良好的教學情境的創設,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併爲學生提供生動有趣、務實高效的學習環境。

一、利用故事激趣

一般來說學生比較愛聽故事,將物理知識溶入趣味性的故事之中,最能引起學生的注意。通過創設故事情境,引導學生挖掘故事中的物理知識,探究物理規律,能爲學生創設懸念,激發學生興趣。

講授的故事可分爲各種類型,有科學史實類的故事,如“曹衝稱象”“阿基米德測皇冠”“馬德堡半球實驗”等等。豐富的史料,扣人心絃,融知識性、趣味性、思想性爲一體,能夠吸引學生進入教學情境,再現科學家們的忘我探索情境。 也有生活類的故事,如在進行“機械運動”教學時,講德國飛行員伸手抓子彈的故事。引人入勝的故事,使學生出現疑惑,產生衝突,激發動機,從而爲發揮主體作用創造了條件。

二、藉助實驗啓迪

物理實驗是物理學的基礎,也是物理教學的重要內容。實驗具有真實、直觀形象、生動的特點,利用各種有趣的實驗,激發學生的新鮮感,並逐步培養學生初步的實驗興趣和學習物理的興趣,是有效的手段。按照實驗操作的主體,一般分爲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

1、演示實驗。物理教學中的演示實驗是最直觀的、展示物理教學魅力的有效手段。它有化枯燥爲生動、化抽象爲具體的功能。它不僅在激發學生興趣方面有着重要的引導作用,還能通過實驗、講解,創建物理情景,讓學生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規律,培養觀察和分析能力。

通過演示和課文內容有關的實驗來創設情境,演示實驗本身的生動、形象上,很容易使學生從對物理現象興趣引導到對物理理論的學習上來,而且,學生通過對演示實驗觀察,一開始就獲得了感性材料,爲理解和掌握好教材內容準備了條件。

2、學生實驗。學生實驗是培養學生實驗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科學習慣的重要途徑,它是中學物理實驗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物理概念和規律都是從大量具體事例中抽象出來的。通過學生實驗,可以讓學生對物理規律、過程獲得感性認識,這是形成概念、掌握規律的基礎。充分挖掘實驗的典型性、可重複性和趣味性,讓學生走進一個活生生的物理世界,就能突破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從而提高國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

讓學生在課堂上做實驗,到處都能聽到學生的歡呼聲,學生各個玩得熱火朝天。時不時的傳來叫“老師”的聲音,他們不只是叫我去幫忙,更多的是希望讓我看到他們所做的實驗現象,希望我能給與肯定或是表揚,讓我一同分享他們的發現,分享他們成功的喜悅。

三、挖掘提問價值

傳統的國中物理教學,內容偏重理論,不太注意科學技術的應用及其實際意義。而社會經濟的發展要求學校更關注課程的技術性;要求物理學與日常生活現象相聯繫,讓學生感到它是一門有着廣泛應用、生動有趣的課程;讓學生能夠從生活走向物理,並運用物理學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處理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適時地創設一個有思考價值的問題情境,可以引發學生的積極思維,促使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持久地保持他們學習的熱情。

四、發揮多媒魅力

多媒體情景設置就是教師從教學需要出發,根據教材,藉助多媒體大容量、超文本的特性,創設具體形象、富有感情色彩的場景或氛圍,以激發和吸引學生主動學習,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法。

再以教學“並聯電路的應用”爲例,我就採用了拍攝生活錄像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和生活緊密聯繫”是我這節課的抓手,這既是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又能充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我發動學生利用週六、週日拍攝了一系列和生活有關的並聯電路的錄像,想用錄像引起學生的興趣,拉近物理和生活的關係,進一步理解並聯電路的知識。由學生參與主持、拍攝的這些錄像,把全體學生帶到了醫院、小區和家庭這些熟悉的場景;主持人自然、生動的介紹,讓其他學生感到親切、可信。這一段段錄像在課堂上果然引起了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並加深了學生對並聯電路的理解。

豐富的多媒教學手段,不僅能使教學容量最大化,在教學中還能憑藉色彩鮮明、形象逼真的畫面拓展物理教學的信息通道,刺激學生的感官,激發學生的情感,調動學生的情緒,使他們處於學習和求知的興奮狀態中,從而更易於理解所學知識,利於擴大知識視野,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五、運用虛擬想像

有時,有些物理知識從正面理解較爲抽象,若運用虛擬想像,從反面去理解,可幫助學生正確、迅速地去理解物理知識。所謂虛擬想像,就是虛設一個與真實情況相反的物理條件,由此推出一系列想像性的、荒謬的結果,從而證明虛設條件不成立,從反面證實並強化真實的物理結論。這在某種程度上,有助於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能力,起到發展其思維能力的作用。

比如,學習“摩擦力”時,引導學生討論“假如沒有了摩擦力,世界會怎麼樣?”有的說“人就走不了路了”,有的說“車一旦動起來,就停不住了”……這一個個虛擬情境的設計,不僅使學生理解了一些物理概念,而且大大提高了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提高了他們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能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總之,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有利於學生主動參與、合作學習,學生學習的主體價值才能夠真正得以體現,課堂教學效率才能得到顯著提高。

篇22: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一、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

課堂是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主要陣地,課堂是老師傳授給學生知識的地方,也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地方.因此,老師要充分地利用課堂教學,使用科學的方法對學生實施物理教育.老師在教學生使用物理實驗器材的時候,要加強對學生操作過程的指導,同時,也要做好教學組織者和參與者的角色,在課堂教學中實行互動教學.首先,老師要做好調控實驗器材的操作秩序.學生在學習使用物理實驗器材時,大多是很熱情很感興趣的,這使得課堂紀律往往得不到保持.因此,老師要面向全體學生認真地組織教學,保持課堂的紀律.學生在使用物理器材之前,老師要注重對學生講解器材的使用方法,要注意一些什麼問題,並對學生進行示範,讓學生認真的觀摩,在觀摩之後再進行實驗.對於一些沒有危險性的物理器材,老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學習書本上的知識,自己研究使用.例如:老師在講解各種物體的密度的時候,老師就可以讓學生自己進行實驗,讓學生自己探索出物體密度、質量和體積之間的關係,對於學生在實驗中遇到的不懂的問題,老師可以進行適當的講解,給予適當的提示,讓學生自己進行思考.其次,在實驗完成後,老師要讓學生對所有的物理實驗器材進行整理,讓物理器材物歸原位.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都是自己動手的,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最後,老師在學生進行實驗的過程中,要交給學生具體的科學的實驗方法.學生要進行實驗的前提是掌握實驗的基本操作方法.老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操作習慣,在學生進行物理實驗的操作過程中,老師要來回的巡視,對學生的實驗進行檢查,瞭解學生是否按照正確的操作方法進行操作的,對於不規範操作的同學,老師要及時地指出來,並告訴學生正確的操作方法.同時,老師還要善於總結學生在進行物理實驗操作的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並對全體同學進行強調,讓學生反省自己是不是也存在同樣不足的地方,並及時改正.學位生在實施物理實驗的過程中,要求老師關注學生的每一個實驗環節,對學生物理實驗器材的保管、使用等一系列問題進行研究,讓學生掌握科學的物理器材使用方法,運用科學的知識解釋物理中的現象,並通過實驗的方式讓學生鞏固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二、多媒體教學的妙用

多媒體教學是現今教學中普遍使用的一種教學方式,是以計算機爲中心的多媒體的有機結合,是通過文本、圖形、動畫和聲音等多種教育信息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用來輔助教學的軟件.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爲基礎的自然學科,如果單靠各種觀察和實驗是很難達到學習的理想效果的,因此,在物理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通過播放視頻的方式,讓學生進行觀看,把物理中抽象的知識更具體地表現出來,有利於學生更好地吸收.例如:物理課本中分子運動及原子結構的知識,電、磁場知識,光和聲波的知識,以及大氣壓強等抽象知識是無法通過觀察和實驗的方式表現出來的.多媒體教學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強大的吸引力、良好的交互性、省時高效及資源共享等特點,在物體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自然多彩的視聽世界,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把複雜的知識簡單化.同時,運用多媒體教學改變了傳統的黑板板書教學方式,以讓學生覺得新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學習興趣,提高物理教學的質量.

三、結束語

學習物理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老師在國中物理的教學過程中,使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在物理課堂中滲透科學方法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多媒體教學在物理學科中的應用,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物理學科的興趣.因此,國中老師在實施物理教學中,要注重科學方法的使用,爲社會培養出更多的具有科學素養的高素質人才奠定基礎。

篇23: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一、國中物理教學原則

由於物理教學是自然型科學,它涉及的概念與知識非常有趣,在以前課堂裏從來沒有接觸到,受到學生的喜愛;它是自然型科學,所以物理方面的知識均揭示了日常的生活裏的事物原理與現象,均是緣自於實際生活,學習物理類知識要培養他們觀察的能力與創新的思維,學生有着自主創新意識,只有這樣,纔可以更好地理解與使用物理類知識,而且形成深入地思考與理解。

二、新時期下的國中物理教學方法

(一)情景教學模式

它是一種十分好的教學方法,是一類循序慢慢進行的教學的過程;在國中階段教學的過程裏,使用情景教學能夠把平常生活裏一些常見的問題課堂化,比如說講述凝華與昇華等知識時,能夠通過夏季冰棒遇熱融化等常見的現象當做實例使學生可以較快地聯想與理解,將所有學生都帶入實際情景裏,再加上鼓勵他們仔細思考平常生活裏相似實例與情況。這種教學方法注重將學生引入一樣的情景裏,老師能夠利用在課堂上實驗的方法,比如說水浮力就是一個抽象概念,能夠在現場利用一些小型實驗來使學生真實地觀察浮力,瞭解浮力;另外讓學生思考在日常的生活裏哪些現象利用浮力作用;這種方法注重創造相同的情景,使用聯想方法,將無形轉化成有形;初次之外,對於一些其他的物理知識同樣也能夠藉助這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可以更好地學習與理解。

(二)質疑能力的培養

培養這種能力首先需要在老師和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感情,老師和學生之間良好的感情即將使學生更願意聽老師的授課,更願意與老師一起提升課堂的效率。培養質疑的能力可以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這種能力不但需要學生自己的努力,還需要老師的指導,良好指導可以讓學生動腦筋;而且也是學生積極地進行思考的一種表現的形式。在課堂的學習過程裏,良好感情可以使學生更加樂於去表達與放鬆,提問題遠比解決問題重要得多,合理地質疑表明學生正在認真地觀察與思考,而且還能表明學生對知識理解的程度;初次之外,還能夠使老師對於學生掌握和理解的程度有一個更清晰的瞭解。通過多加鼓勵來提升學生的質疑能力,使學生形成積極動腦與思考的良好習慣;可以極大地促進學生學習的能力。

(三)觀察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物理教學是自然性學科,緣自於生活中的智慧;需要學生有着細緻的觀察能力與思維創新能力;物理方面的知識都詮釋的是自然類現象,原理與知識均存在實際生活裏,只有仔細地觀察纔會發現在生活裏存在的蘊含着物理知識的現象;只有這樣,纔可以把物理原理與知識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創新水平使學生可以把學習的知識使用到實際生活裏,使學生可以將學習的知識以一種創新性思維運用到實際的生活裏。思考可以讓學生對於舊知識反覆地進行學習與理解;創新水平使學生可以將學習的知識運用於實踐,真正地提升了學生學習的能力。

三、結語

新一輪課程改革對於國中階段的物理教學有了新的目標與思想,爲了適應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提升國中階段物理學科的教學效率,在實際的教學的過程裏,能夠更多地使用情景教學方法,注重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以及創新與觀察能力,而且提升學生在課程中主體的意識,使用多元化教學方法來全面提升新時期的國中階段物理的教學水平。

篇24: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1物理學史的介紹,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學知識

科學的發展過程始終是一個生動的歷史過程。教育重演論認爲,“現代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對人類文化發展過程的一種認知意義上的重演,即現代人的認知發展是對其祖先認知水平長期演化過程的濃縮”。如果學生對所學知識的來源和理論體系的形成感到深奧莫測,就很容易形成對這些知識的僵化的絕對化的理解。只有在相應的文化背景中學習,才能構建合理的知識體系。建構主義的學習觀認爲,學習不是知識由教師向學生的傳遞,而是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習者不是被動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動地建構信息的意義,這種建構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所以物理學史應該成爲物理教學必不可少的有機組成部分。從整個物理學科的發展來看,物理學可以分成兩大塊,一塊是物理學知識,另一塊是物理學史和物理學方法論。如果說物理學的理論體系是骨架的話,那麼物理學史就是附着在骨架上的血肉。對於物理學中各個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和基本理論,學生只有瞭解它們產生、形成和發展演化的過程,才能深刻掌握它們的意義。在物理教學時,教師不但要教學生物理知識,還應該講清知識的由來和發展,講述它的成功,講它解決了哪些問題,當然也要講清它的缺陷和侷限性,使學生在很短的時間內“親身經歷”一下各部分物理知識的“系統發育過程”。這樣,不僅會消除學生對這些知識來源的神祕感,而且還會讓學生從知識的更替演變中認識它的條件性、侷限性,認識科學理論的相對真理性。如果學生只是生硬地記住一些物理概念、數據、定律和公式,並不表示他們真正理解物理知識。對物理學知識的實質的全面理解,有助於學生更好理解、掌握物理知識內容,更好地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問題。比如探索微觀粒子的教學中,由於日常生活中學生無法親自看到或接觸到微觀粒子,使學生感覺很抽象,很難在頭腦裏構建相應的物理情境,因此在認識上較爲模糊。如果在教學中能呈現這段歷史,將有助於學生形成對微觀粒子的認識。1896年到1945年,這是令物理學家激動,同時也是科學史上最令人迷惑的50年。原子這一經歷2300年之久的概念,在此期間經歷了重大變化。當物理學家發現還有更小的組成部分時,原子這一以前曾經被看成是終極不可再分的粒子,在人們的頭腦裏不再是原先的概念。鑑於在原子內部還有帶負電的電子,於是人們起初把電子想象成圍繞着密集的原子核旋轉的微觀行星。而原子核同樣讓人吃驚,竟由具有質量與正電荷的質子與只有質量沒有電荷的中子緊密結合而成。隨之又有更小的微粒被發現。

2物理學史的內容能激發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心理學研究證明,只有當人們對獲得知識產生興趣時,才能引發其認知的需要,它是學習最重要、最穩定的動機,是促使人們進一步探究的內在驅動力。國中學生剛剛開始接觸物理,心中充滿了好奇感和神祕感。一方面,物理學史中有許多科學家的奇聞趣事,在課堂教學的情境設置時可以充分地應用,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牛頓在太陽光下吹肥皂泡研究白光色彩的故事可以用於光學一章的引入。在電學一章的引入時,可以介紹富蘭克林的傳奇故事,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另一方面,興趣的養成又可以激發學生繼續學習物理的慾望。杜威指出:“最重要的態度是能養成繼續學習的慾望。如果這方面的動力減弱而不加強,那麼,就會發生比僅僅缺乏預備更加嚴重得多的事情。”傳統的教學往往只重視知識的傳遞,卻忽視了對學生學習慾望的培養,就會導致學生學習的後續動力不足,不利於學生的“終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而物理學史恰好可以彌補這方面的不足。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說”,“自我實現的需要”是人最高層次的需要,自我實現者與常人的區別是自我實現者能更經常地產生“高峯體驗”。物理學史中有大量物理學家自我實現的事例,通過介紹這些事例,可以創設使學生分享科學家“高峯體驗”的情境,激發學生“自我實現”的主觀願望,潛移默化地使學生的學習動力得到加強。

3物理學史的內容可以培養學生質疑的精神和探究精神

物理學發展的歷史向我們顯示了這樣一條真理:要有條件地有懷疑地思考,即力求以發展、變化、聯繫的思想爲標準來審視一切科學假說與科學理論,不迷信權威,這是科學能不斷向前發展的動力。以往的物理教學過分強調學科體系,過分注重知識的系統性傳授,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滴水不漏。一節節的物理課上下來,學生面前所呈現的物理知識是一個整體,這牢不可破的形式足以嚇退學生探索物理的嘗試,從而讓學生失去學習物理的信心,更沒有勇氣去懷疑、去探究。學生逐漸形成了這樣的觀念:這就是真理,學習它、記住它。久而久之,發展着的科學理論被神聖化、教條化,學生不知道這個理論從何而來,爲什麼會是這樣的?這種灌輸式的教學不自覺地剝奪了學生的懷疑和批判精神,扼殺了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積極性,抑制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因此通過物理學史在物理教學中的滲入,能讓學生認識到:物理學充滿了懷疑、批判和超越。讓學生用發展的、動態的眼光看待物理學,養成敢於懷疑,勇於批判的科學態度,形成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能力,從而在學習和探究物理的過程中發展個性。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能力,首先表現在懷疑和批判的精神。物理學史上大量事例表明,不侷限於傳統理論和觀念,不迷信權威和書本,是科學創造的思想前提,批判的頭腦,質疑的精神,是打開未知科學大門的鑰匙。如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的懷疑和批判,推翻了錯誤的落體定律,得出了慣性定律,爲牛頓力學的建立打下了理論基礎;盧瑟福在做了大量α粒子散射實驗後,提出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否定了他的老師湯姆孫提出的葡萄乾蛋糕模型。在愛因斯坦之前,洛侖茲和彭加勒已經走到相對論的大門口,只是由於未能擺脫絕對時空觀的束縛,纔沒有最終邁入相對論的門坎。正是由於愛因斯坦拋開了“絕對運動”和“靜止以太”的觀念,並深刻地審察了“同時性”概念的物理學根據,才創建了狹義相對論,引起了人類時空觀的巨大變革。科學家們決不容許科學的停滯與思考的停止,即使面對世俗的諸多重壓也毫不妥協,而科學過程就是這一思考與再思考的經典過程,這也正是科學推進的方式。科學家提出的理論,有時正確,有時錯誤,這些理論被後人反覆糾正、擴展或者簡化,不斷完善。這種勇於創新的批判性思維,正是科學最寶貴的精神所在。

4物理學史的內容可以幫助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和進行科學思維的訓練

國中階段學生身心發展基本成熟,同時可塑性強。他們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思維活躍,具有強烈的探究慾望,不滿足於對書本知識的簡單地死記硬背,在知識和能力方面具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礎。在物理教學中要注重於幫助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如觀察和實驗既是研究物理問題的基本方法,也是學習物理學的基本方法,物理學史描述了許多科學家善於從不被人注意的一些平常現象中細心地觀察與思考的事例。比如倫琴一生在物理學領域中進行過大量實驗研究工作,一次實驗中,他偶然發現包有黑紙的底片被曝光,他沒有放過這一個細小的現象。正是他這種觀察能力、分析能力使他發現X射線從而獲得諾貝爾獎,其實在倫琴發現X射線之前,1800年哥爾茨坦曾發現過這種現象;1887年克魯克斯曾發現過未知射線使他的底片變黑,他卻以爲是底片質量問題……。再如法拉第“電可以生磁,磁也一定可以生電”的歷史故事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對稱”的思想……。又如“建模”的方法,物理學史中物理學家合理的“建模”對問題的解決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簡單的理想化模型能夠幫助學生從衆多現象中看到事物的本質,對學生的思維發展大有裨益。在中學物理教學中引入物理學史,有利於學生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讓學生了解科學發現的過程與方法,同時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滲透了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如何更好地把物理學史的內容融入物理教學中,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這需要廣大物理教師在實踐中積極探索。

篇25: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一、農村中學物理課堂有效性面臨的困境

部分國中物理教師長期將國中物理課堂教學改革看成是教學的關鍵,且在這方面也取得了具有價值的研究成果。但是現在中學物理課堂教學中,灌輸式教學模式的開設依舊是主導。究其原因是受到課堂教學改革模式的影響,依舊沒有擺脫應試教育的影響,將知識傳授看成是教學的重點,而忽略學生的技能紮實訓練。教學活動開設期間如何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程教學中,讓學生能更好地掌握教師所講授的課程內容是廣大教師應該探討的問題。其中,農村中學在改革中也佔據重要的地位,受到教學的設施、生源等因素的影響,農村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狀況時有出現,這會影響普通農村國中學校的改革。課堂教學依舊是課程改革的主要實施手段,也是課程改革的核心所在。當前受到傳統的應試教育影響,農村的物理教學形式也在不斷地進行變化,以學生爲主體的觀念也在不斷地增強,但卻沒能從根本上對當前農村物理教學效率低下的局面進行有效解決。目前我們亟須解決的兩個問題分別是“教什麼”與“怎麼教”。現在受到升學率和成績等因素的影響,課堂教學改革的內動力缺失較多,所以物理教學的學科特點很難凸顯出來。矛盾與困惑已然成爲新課程實施中物理課堂教學的主旋律。當前農村教學環境使教學的硬件設施不夠完善,生源質量不夠理想,所以如何在現有的農村環境中開展物理實踐教學活動是廣大農村中學物理教師需要切實面對的問題。

二、農村國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究

(一)活動中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針對農村學生開展的教學活動應以玩中學、動中學爲主,只有學生樂於接受知識,才能主動獲取知識,進而能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和邏輯思維能力。例如,在講授有關液體壓強的相關內容時,教師組織學生開展一個有趣的小比賽,讓學生將塑料袋套在手上,看哪位同學能用桌面上的器材(一盆水、書、鉛筆、紙張、吸管),最快速的將塑料袋貼在自己的手上,完成的同學馬上舉手。學生在教師講述完比賽規則以後都動起來了,有的同學將塑料袋套住用吸管吸氣,有的同學將塑料袋戳破用書來擠壓空氣,還有的同學將套有塑料袋的手放入水中。最後總結幾種方式,發現將套有塑料袋的手放入水中效果最好。然後教師讓學生思考爲什麼會出現上述這種狀況呢?教師通過積極的觀察,找尋到能激發學生的教學方法,選擇適宜農村學生參與的課堂活動,用以調動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使得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極大的提高。

(二)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課堂氛圍是教師與學生首先能接觸到的無形課堂資源,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能爲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得學生能具有良好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從而能在此前提下發揮出自己的創造能力。這其實對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而言有着積極的作用。心理學家羅傑斯提出的“非指導性教學”中指出,爲學生學習提供良好學習氣氛,對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有着積極的影響。那麼如何創設出良好的學習氣氛始終是教學中所要探討的問題。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着手:第一,建立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互動關係,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應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例如,教師可以給學生創設一些與農村學習環境相似的問題情境環境。如在講解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時候,教師讓學生思考在下雨天車陷入了泥潭,應該怎麼做,需要採取何種措施來解決。第二,以人爲本,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要肯定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的付出,教學活動中摒棄教師的權威論,讓學生具有良好的質疑精神,使學生能辯證地看待課本知識。第三,組織好課堂教學,讓物理課堂的趣味性得到極大的提升,使得學生能在生活中學習到物理,並能使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三)物理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意識

教學活動中,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應通過主動思考獲得。所以,課堂教學不能是教師的一家之言,而是學生的“多家”之言,主要是讓學生能在自我構建中獲得知識。且整個過程應以學生爲主,教師爲輔,盡最大的努力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教學活動開設期間,教師可以通過情境創設的方式使得學生的認知衝突、求知慾望等被更好的激發出來,進而讓學生能主動地進行知識的探尋與學習。例如,在聲音傳播介質教學活動中,教師讓學生根據日常生活中的經驗判斷聲音是如何從一個地方傳遞到另外一個地方的,聲音傳播依靠的介質是什麼?教師通過這類設問,來調動學生對知識的求知慾望,使學生具有想要探究知識的想法。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學生布置這樣的一個實驗:在密閉的玻璃罩內放一個鬧鈴,讓學生思考鬧鈴響了以後,鐘罩外的人能不能聽見。然後教師逐漸將鐘罩內的空氣抽走,讓學生探究聲音可能會發生何種變化。教師先讓學生進行猜想,可以查閱資料,可以自己找材料嘗試動手實驗。最後教師在課堂上展示真實的實驗情境,並讓學生根據實驗情況,思考出現上述情況的原因何在。教師在情境設置的影響下,激發學生的主動思考能力,進而來對知識產生深刻的理解與認知,從而完成知識構建。

三、結束語

提升農村中學物理課堂教學效率十分重要,需要廣大教師在新方法探索中不間斷的嘗試教學的新形式,通過反思現有教學效果,總結現有教學經驗,通過不斷的努力,使得農村物理課堂的教學效率更佳。

篇26: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1、進行科學的教學設計,加強實踐教學環節

國中學生所處的年齡段決定他們活潑好動,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慾,正逐漸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教師應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合理進行教學設計,教學實例上儘量從具體形象實例入手,通過類比,比較,分析等方式,引導學生掌握抽象思維的能力。如初學浮力知識時,老師可提出問題“漂在水面的木塊與沉在水底的鐵塊相比,誰的浮力更大一些呢?”,由於學生剛剛學過“漂在水面上的浮力大,沉在下面的浮力較小”因此斷定木塊所受的浮力更大。教師應保留懸念,然後通過學習進一步的開展,引導學生意識到浮力還與液體的密度,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從而引導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浮力的理解。實踐教學也是國中物理教學中常常採用的教學方式之一,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參與實驗可明白實驗的原理、目的等,教師應指導實驗的進行,由簡如繁,直到學生自己掌握實驗技巧,可以進行獨立探索和研究。如在講授顏色之謎時,教師先組織學生進行太陽光通過棱鏡分解成色光的實驗,之後進一步增加難度,進行太陽光分解成的色光經棱鏡混合成白光實驗,逐步深入,讓學生掌握顏色的奧祕。

2、不斷優化和整合加強國中物理課堂教學

國中物理教師應改變過去傳統的教學觀念,做好物理教學的備課工作,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方案以及教學思路等,將晦澀抽象的內容以學生儘可能容易理解的方式教授給學生,並適當留出拓展空間,課後設計一兩個有深度的小問題供學生思索,並在課上進行探討。此外,課堂中應積極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尤其是實踐課的過程中,更要鼓勵學生積極探索,開展獨立思考,培養其創新思維。如在講授“溫度”一節內容時,教師首先可以以白居易的《觀刈麥》一詩中“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來開場,由於學生對這首詞比較熟悉,一下子就提起了興趣,教師接着發問“詩詞中描寫的是哪個季節的景象呢?這個季節有什麼氣候特點”從而引入溫度的話題,並通過具體的實驗讓學生明白僅靠感覺估量的溫度是不可靠的,從而過渡到溫度計和溫度的正確測量上。

3、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加強教學趣味性

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是教學現代化的重要表現,通過多媒體的形象展示、物理模型的應用,可有效提高學生注意力,並增加物理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如在實驗課過程中,可通過多媒體影像的運用,將物理現象活靈活現的展示在學生面前,由於其能逼真的還原某些物理活動,學生能更清楚的認識到其過程和原理,對於物理知識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4、結語

通過多媒體豐富物理課堂教學成爲現在國中物理教學中的一個熱門課題,我們應掌握多媒體運用的時間、方式,使之更好的與課本內容相結合,多媒體資料應該用的對,用的巧,而不是無意義的佔用課堂教學時間,這還需要我們教師在未來的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實際不斷進行探索、研究。

篇27: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學校教育的種種弊端迫使有識之士大呼改革,終於有了如今這“新課改”在中華大地校園裏的展開。此次課程改革不僅課程體系有了巨大的調整,而且反映出教育思想的革命性變化,這對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作爲新時代的物理教師,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方法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載體,是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師能否選用適當的教學方法進行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以下我根據多年的國中教學,就在新課標下如何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授課談幾點感想。

一、通過選擇恰當的導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導語運用得成敗與否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因素之一。

1、演示法。實驗能代替教師的語言。用一些演示實驗導入新課,可以直觀地激發學生思維,使其得到初步的感性認識,再通過講解,理性認識和感性認識便融爲一體。如在講授“電和磁”中的“電流的磁場、通電導體在磁場中的作用、電磁感應”等課時可採用此法。

2、事例法。講解適當的與新課內容有關的事例並提出疑問,激發學生的興趣,再導入新課,同樣能收到較好的效果。如在講授“功、功率”等課時,可先通過形象生動新穎趣味的事例講解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後導入新課。

3、習題法。即對新課所要佈置給學生的習題在講新課前提出來作爲懸念。如在講授“電流的強弱”這節課時,讓學生們做課後練習“下面圖中電流表的讀數是多少”,學生讀出了兩種數據,哪種數據纔是正確的?學生一時無法解釋清楚,但是對教師提出的問題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對新課內容產生了求知慾。

4、複習法。針對新課內容就前面已經學過的有關知識向學生進行有邏輯的提問,通過複習的方式便可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逐步啓發學生,順其自然地引入新課。如通過複習“光的折射,畫出一束光進入三棱鏡和離開三棱鏡的徑跡”得出“凸透鏡對光有會聚的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等等。這樣既複習了已學知識,又爲新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通過運用發現法,挖掘學生學習的潛力。

發現法是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希納提出的,是以學生的學習爲主體,在教師啓發下讓學生自己主動地探索、研究客觀事物的屬性及變化規律,用自己的頭腦去獲得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這種教學法的優點是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他們的學習潛力,讓學生髮現自己的優點,不斷提高自信心,自覺改變學習心態,在教學過程中主動成爲“發現者”、“成功者”,進而形成和發展學生的遷移能力和內在的動力機制。長期使用發現法教學,能使學生學會思維和探索,增強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我認爲聲現象中的“聲音是怎樣產生的、聲音的傳播、聲音的特性”、“並聯電路中電流的規律”、“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傳播”等等均可引用此法。新教科書中有大量的探究性實驗,爲我們提供了教學所需素材。

篇28: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物理教學要將物理知識和生活經驗進行緊密的聯繫,鼓勵學生積極地進行物理小實驗教學. 教師在物理教學中引入生活小實驗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探究能力,讓學生了解到物理生活的本質,提高教學質量. 教師要積極地引入生活小實驗教學,使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充當儀器,讓學生獨立或者是合作完成小實驗,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一、有助於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物理教學中,很多的知識規律都是經過物理實驗總結出來的,國中生在學習物理的時候只有認識到物理實驗的重要性,纔會主動地進行知識的學習. 國中生的好奇心非常強,教師在課堂中進行一些小實驗,他們的興趣非常高漲,總是盼望着小實驗的到來. 物理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要精心地設計物理實驗,增強物理課堂的新穎性和趣味性,讓學生在感官的刺激下增強自我意識,提高學習的熱情. 教師要合理地設置物理課堂實驗,合理使用物理實驗突破物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知識.

例如,在講“大氣的壓強”時,教師可以進行小實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一個大試管中裝滿了水,將口徑相對較小的試管壓入在大試管中倒過來,觀察小試管是否會掉下來. 同學們經過觀察之後發現,小試管不但不會掉下來,反而還會不斷地上升. 學生觀察到這個實驗之後,就會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教師再加以引導: 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個實驗的應用原理嗎? 接下來,我們學習壓強. 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得到迅速提升.

二、有助於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

物理小實驗是課堂知識的延伸,也是物理教學課堂的重要組成,對於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具有很好的效果. 教師做好了物理課堂教學,能夠提高學生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培養出來優秀的科學能力.物理小實驗的側重點不同,有的小實驗着重設計的難度,有的小實驗側重實驗動手操作能力. 教師可以讓學生親自動手做一些簡單的實驗,讓學生在動手中加強思維能力.對於要求比較高的物理實驗,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學習和討論,讓學生配合着完成物理實驗. 在物理小實驗教學中,教師要和教材緊密的聯繫,讓學生既能夠在教材的指導下完成物理實驗,又能夠領悟物理實驗的方法.教師是國中物理實驗教學的關鍵,所以教師要認真地探究教材的要求,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制定符合要求的物理實驗,保證智能和水平一同提高.

教師要組織物理教學實驗,做好實驗形式、時間、地點的安排,讓學生能夠提前做好準備工作. 若是物理實驗的材料容易收集、設備簡單、沒有操作危險的話,可以讓學生自己組織完成實驗. 教師要定期地檢查學生的物理實驗和實驗的效果,對學生的表現進行合理的評價,讓學生充滿學習的熱情.例如,在講“聲音”後,教師可以讓學生動手自制土電話; 在講“照相模型”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制物理相機; 在講“汽化和液化”後,教師可以讓學生親自動手做一個“紙鍋燒水”的實驗; 等等. 這樣,學生的思維能力就會得到迅速提升.

三、有助於進行物理思維發散

國中物理的知識很難理解,教師在講解公式定理時若是單純的進行知識的講解,學生就會感覺到厭煩和枯燥,若是結合着物理實驗,就能夠提高物理知識的理解. 教師可以使用生活實例,讓學生主動地發現有挑戰性的問題,引導着學生主動思考,完成物理理論知識的學習. 物理實驗教學必須要和生活緊密聯繫,讓學生在物理實驗的時候能夠對生活加深感悟,瞭解到更多的物理知識. 爲了讓學生加強對物理實驗的理解,教師可以在進行物理實驗的時候加強生活應用的支撐,讓學生能夠通過表象看本質.

例如,在講“力的相互作用”時,教師可以這樣引入: 我們在溜冰的時候向前推別人,自己就會後退; 在划船的時候用船槳向後劃,船就會向前走.又如,在研究“力和哪些因素有關係”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選擇一塊橡皮泥,親自動手選擇一條小船,將沙粒、圖釘等作爲貨物,看看哪條小船裝的貨物多. 在動手實驗的時候,學生能夠理解浮力和排開水體積之間的關係.教師還可以將物理小實驗和家庭生活聯繫起來,讓學生在課下的時候進行家庭實驗,提高對物理的認識能力.

因爲有的物理實驗在課堂上很難完成,因此教師就可以和家長緊密聯繫,提高學生的物理實驗環境. 家長要保護學生實驗的人身安全,主動地提供物理實驗的材料,並且能夠配合着學生一起完成實驗. 家長要主動和教師進行溝通交流,瞭解物理實驗的方法,儘量爲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供更好的環境. 家長陪伴着學生進行物理實驗,能夠讓學生更加投入的進入到物理實驗中,還能夠在同學中展示物理實驗的成果,提高自信心.總之,在國中物理教學中恰當地引入小實驗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物理應用能力,因此教師要做好引導工作,做好小實驗教學.

篇29: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一、整合的優點

1.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通過運用信息技術將原來抽象的物理知識具體化,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把複雜難懂的知識簡單化,同時也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比如,在講“慣性”這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播放一段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即我們在坐公交車的時候,遇到急剎車,我們的身體會傾斜,通過聲行並茂的教學方式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

2.增強教學效果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只能通過在黑板上寫的方式進行教學,這樣做不但耗時長而且取得的效果還較差。尤其是在課上的物理實驗中,有些學生有時都看不清老師在講臺上的演示實驗,這樣長久下去學生就會對物理喪失興趣。然而,教師在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就能把物理實驗清晰明瞭地呈現在學生的面前,這樣就能增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同時,教師在講課的時候使用信息技術,可以把枯燥的物理知識變成畫面,教師在一旁進行講解,這樣就可以使學生記住抽象的理論和概念。

二、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整合策略

1.教師可以根據知識創造出相應的情境

教師可以讓學生帶着問題去學習,並結合信息技術,通過在課堂上播放視頻或者放一些相關的圖片等等,讓學生能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

2.教師可以通過一些圖片進行模擬啓發式教學

教師可以在講蒸發吸熱這一知識點的時候,爲學生播放圖片,就是將一塊冰放在一處,然後拿出兩個體溫計對冰塊處溫度和正常處溫度進行測量,就會發現冰塊處的溫度比正常處低,從而得出結論,蒸發吸熱。綜上所述,在國中物理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所學知識。可以說,信息技術在國中物理教學中發揮着重要作用,老師必須要做到將知識與信息技術有效地整合。

篇30: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摘要】物理是國中階段一門極其重要的課程,擔負着培養學生形成邏輯思維能力和普及自然科學知識的重任。有鑑於此,廣大物理教師要在教學中注重理論結合實踐,培養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動手實踐能力。

【關鍵詞】國中物理;理論融合實踐;策略

在國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比較注重傳授教材內容,忽視了與生活常識的結合,這就導致學生感覺課堂內容枯燥、難以理解。筆者在多年教學經驗基礎上,認爲在課堂教學中聯繫生活實際會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理論融合實踐的策略,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情境導入,突出生活經驗

如果離開了生活現象,物理教材內容就變成了無源之水、無根之木。由於國中生的生活經驗較爲匱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適當導入情境,讓學生在日常學習中能夠了解實際問題,提高他們對教材的理解程度。國中生通過情境化的物理知識,能夠消除他們內心對新知識的恐懼感,幫助其養成較好的邏輯思維習慣,從而提升學生的物理素養。在新課引入環節,教師可以運用現代技術手段,引入情境問題,使學生感受到物理知識來自於生活實際。如,在“浮力”這一知識點的講課開始階段,筆者問道:“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質量較重的物體和較輕的物體同時放入水中會產生怎樣的效果?”學生們紛紛回答:“質量較重的物體會沉入水底,質量較輕的物體會漂浮在水面上。”於是,筆者拿出一塊小木板和一個小鐵釘共同放入水中,結果發現小木板飄浮而小鐵釘卻沉入水底。這時,有的同學說:“小鐵釘下沉是因爲鐵的密度較大。”筆者笑而不語,又演示了另外一個實驗,一個廢牙膏殼在空心時能浮在水面,揉成一團後則會沉入到水中。此時筆者說:“同學們請看,牙膏殼的密度並沒有改變,這就說明根據質量和密度去判定物體是否下沉的說法是不準確的,那麼我們今天就來學習和討論物體浮沉的條件。”通過這兩個生活化的情境實驗,筆者順利調動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從而爲後續的教學開了一個好頭。

二、課堂授課,插入生活現象

學生在國中階段正是增長知識和見識的好時期,因此,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就顯得尤爲重要。教師在課堂授課中,不只是插入一些與學生日常生活相關的簡單物理現象,還應當引導他們從內心思考如何聯繫和解決實際問題,激發其學習的慾望,從而訓練他們養成物理思維。這種在課堂授課中插入生活現象的做法還符合新課改的精神要求和會考物理的命題方向。學生也可以根據生活現象快速理解相關的物理知識,通過查找易混淆知識點與實物之間的區別,能夠起到非常好的記憶效果。如,在“聲音的特性”這一知識點難點是音調的特性,筆者通過預設撕布和撕紙實驗的方式,引導學生得出音調與振動過程中的快慢有關的結論,從而引出“頻率”這個概念。接着又通過一曲阿炳的“二泉映月”,讓學生在輕鬆的課堂氛圍中體會到音調高低的變化,得到二胡的弦長短、粗細、鬆緊都會影響樂器音調高低的結論。同時,筆者還會爲學生介紹男女生聲音不同是因爲人體發聲頻率的不同,爲了鞏固這一結論,讓其試聽不同的聲音,即男低音唱、女高音伴,通過不同的聲音加深他們對音調特性的理解。通過筆者的生活化實驗的方式,學生根據實驗可以驗證教材的理論,會加深對相關知識點的印象。

三、開展實驗,培養學生能力

物理是來源於生活實踐的一門課程,實驗是對課堂理論的一種補充驗證方式。在實驗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提前預習實驗方案,瞭解實驗設計目的、原理、流程及預期效果,使他們在實驗過程中遇事不慌、心裏有底,能夠順利完成實驗並分析實驗數據得到相應的結論。學生通過實驗能夠加深理解物理理論,可以從理論走向實踐,這也符合新課改中理論聯繫實際的精神。如,在“牛頓第一定律”的實驗過程中,學生將小球從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滾下後分別在毛巾表面、棉布表面、玻璃表面上運動,並記錄下小球停止運動時的位置。筆者設置了幾道問題:①在三次實驗中,小車爲何最後都成靜止狀態?②小車運動距離的長短與它所受到的阻力有何關係?③如果小車在摩擦力爲0的平面上運動會是怎樣的運動狀態?學生們通過實驗驗證和推理得到以下結論:運動的物體,受到阻力的作用,速度會減慢;如果沒有阻力的影響,它將保持原來的運動速度,以不變的速度永久運動下去。此外,針對基礎好的同學,筆者要求學生分析亞里士多德的“物體的運動需要力去維持”觀點錯誤的根源,並補充實驗驗證過程。通過筆者佈置的實驗,學生能夠按照自己的水平開展實驗,形成分析問題的能力,最終提升創新和動手能力。隨着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廣大物理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聯繫實踐,讓學生做到學以致用,使其感受到物理現象就在日常生活中,讓他們能夠用科學和生活相結合的眼光分析問題,進而爲國家培養出以發展觀點看問題的高素質物理人才。

篇31: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在國中物理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都在不斷改革教學方式,努力構建高效課堂.提出問題是教師在課堂活動中經常應用的教學方法.該教學方法能夠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國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如何進行合理提問,提高教學質量呢?

一、國中物理課堂提問的現狀

有效的課堂提問前提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教師能深入瞭解教材內容,另一方面是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通過對兩個方面進行分析,然後合理設計問題.在設計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考慮學生會站在什麼樣的角度思考問題,不同知識結構的學生是否能順利解答問題,並且在這個過程中如何促進師生溝通交流.目前,大部分教師認識到在課堂提出問題對於教學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提出問題時,有的教師沒有完全展現問題的有效性.有的教師對於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物理知識水平、學習物理的能力缺乏深入瞭解,設計的問題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往往出現由於問題難度太高,學生無法回答的現象,使學生經常感到力不從心,喪失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及主動性,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物理教學效率.特別是當沒有學生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時,一般情況下教師會利用點名的方式引導學生回答,如果被點到名的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不全面,就容易引發過度緊張的情緒,部分學生因回答不出問題而逐漸喪失自信心.此外,部分教師經常出現提問過於簡單的情況.一方面是爲了完成教學任務,過分注重形式;另一方面是爲了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這樣長期下去,學生的學習效率反而沒有提高,甚至出現學生厭學的心理,不利於提高物理教學效率.

二、提高國中物理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的策略

1.結合生活設計問題.作爲物理教師,我們知道國中物理學知識十分接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因此,要想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問題、規律融入課堂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生活中的物理學知識,不僅能幫助學生積累物理知識,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所以說,教師可以根據生活的有關場景創設問題情境.例如,在講“分子的運動”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能解釋鹽溶於水的現象嗎?又如,在講“沸騰”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見到過家長用水壺燒水吧?在煮水的過程中會產生什麼現象?冒出來的白色氣體說明了什麼物理現象呢?通過一系列的提問,幫助學生回憶生活場景,使學生通過生活場景解答教師提出的問題.不一會兒,有的學生說冒出的白色氣體是水珠,有的學生說是蒸氣.這時教師可以深入到學生的討論中,引導學生站在物理的角度進行整體分析、自我總結、自我評價,最終引導學生找到正確的答案:在水燒開之後,水會冒氣泡,這個現象在物理學中叫作沸騰.結合學生的生活創設問題情境,有利於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2.設計的問題層層推進.國中生剛剛接觸物理,對於物理的一些問題、現象、規律的理解還不夠全面,思維想象力還有待培養.因此,在國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特別要注意問題的難度,對於過於簡單的問題沒有必要加大研究力度,對於難度比較高的問題要適當應用層層深入方法,使設計的問題從簡單化逐漸向層次化靠近.這樣,學生會有清晰的解題思路,幫助學生搭建問題的支架,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完成學習任務,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熱情,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3.鼓勵學生提問.在正常情況下,教師在課堂提出問題時會結合教材或者學生的學習情況,但是對於學生是否全面理解物理知識點還是比較模糊.因此,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展開聯想的翅膀,使學生積極地在課堂上發言、提問.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自覺轉換自身的角色,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可以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培養學生敢於質疑的精神.尤其是在課堂馬上結束時,教師要及時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激勵學生進行反思、分析、總結.這樣,能夠延伸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總之,學生的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課堂教學順利進行.通過創設問題,能夠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主動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生活中的物理現象設計問題,設計層層推進的問題,引導學生多角度地思考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構建高效數學課堂.

篇32: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摘要:新課程標準下,在提升學生創新能力以及培養創造性人才方面,實驗教學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爲國中物理教學人員掌握先進的教學技巧、改進教學方法增添了砝碼。而在應用了交互式電子白板後,爲處理和解決物理實驗教學問題又做出了較大的幫助。

關鍵詞:交互式;電子白板;國中物理;實驗教學

物理是一門靠直觀感受而學習的科目,所以,很多原理都是通過實驗所得出的。但是,很多物理現象比較複雜,比較枯燥,繁瑣的實驗是很難將其所對應的實驗結果呈現給學生的。所以,將交互式電子白板這種全新的教學設備應用到國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必將取得質的突破。

1交互式電子白板的闡述

作爲一種全新的教學設備,交互式電子白板高效的集成方式、創新的教學模式以及快捷的操控方式被廣泛的應用於國中物理實驗教學中。而且,可以將計算機與交互式電子白板連接到一起,展現出計算機中的內容,並通過應用程序將全新的教學環境創設出來。實現聽衆和演示者、計算機和白板之間的雙向交互。在國中物理課堂中應用交互式電子白板設備,能夠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提升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從而更加順暢的完成實驗教學。

2具體的應用情況探究

2.1通過交互式電子白板處理實驗課堂問題

新課標指出,要積極通過計算機或者錄像片把傳統教學中理解困難的現象模擬出來,這對學生們在腦海中建立物理模型會帶來很大的幫助。案例分析:以勻速直線運動爲例進行研究,實驗內容:通過單擺對重力加速度進行測量;電學實驗:通過掃描法把電場平面中的等式線畫出來。光學實驗:通過雙縫干涉分析和判斷光的波長;熱學實驗:通過油膜法把分子個體大小測量出來。傳統單一的實驗方法,學生難以深刻理解,一知半解。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充裕的表現力,在大屏幕上生動的呈現出這些實驗過程以及實驗現象,教師只要稍微的啓發與點撥,學生就會快速理解。

2.2利用此方法,完善物理實驗操作程序

將交互式電子白板恰當的應用到物理實驗課堂中,需要恰當與傳統教學方法融合爲一體,即便不在實驗室,也可以把一個系統、周密的物理模型創設出來。之後依據此模型把相關參數以及實驗環境創設出來。案例教學:在電學實驗教學時,尤其在恆定電流這一節中,設計與連接實驗電路是樣一章所要綜合考察的內容。在教學中,規定學生需要掌握連接滑動變阻器的方法、測量機理、掌握重要設備儀表的應用對策,教師引導學生把實物連接到一起,然後教師順表指出這是本節學習的難點。在過去的教學中,學生只是依據教師的設計方案去做,很難通過實驗驗證自己的對與錯。而應用了交互式電子白板後,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思路把相應的連接電路設計出來,將逼真的模擬實驗預設出來,這樣隨着電路結構的改變,電錶的讀數也會發生變化,因此,通過交互式電子白板有效的解決了這些誤區和問題。

2.3利用此方法,提升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

快節奏、大容量是物理實驗教學的主要特徵,然而,如果實驗過程不夠精細,加上實驗內容較多,這樣學生在吸收和消化時必然面臨困難。文章以“電流做功”一節爲例,教師可以通過白板展示電動機的做功過程。第一,通過手把鉤碼提升一定高度,這就表明手將功作用到了鉤上。之後,放棄手動提鉤,連接電機電,觀察出現的現象。電機通電後,也會提起鉤碼,這表明電動機也會爲鉤碼做功,通電結束後,鉤碼不再工作。只有通過交互電子白板纔會引領學生找出現象的根源,得出電流做功的結論。如果沒有利用上述分組實驗和實驗演示,就會弱化學生的感受,在理解知識時就會出現偏差,縮減所掌握的知識情況。分析國中生的認知能力,一些稀奇的東西很容易吸引學生。

2.4正確使用交互式電子白板,提升物理實驗教學水平

儘管交互式電子白板具有內容詳實、操作容易、技術先進的優點,它固然不是知識庫,沒有必要將身邊比較熟悉的自然現象一一展示出來,因爲教師幾句簡單的話語就可以解釋清楚,更不要把重要的結論或者公式提前陳列出來。建立在實驗基礎上時物理學科的主要特徵,學生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利用假設和猜想、設計實驗和制定計劃、收集數據和實驗分析、合作和交流等方法獲取物理知識。案例分析:在教學中,教師可通過交互式電子白板呈現出事先所準備的板書,給學生充分模擬的機會,例如在實驗分析力學時的受力分析圖時,教師通過交互式電子白板把平衡力、二力分析情況呈現出來。通過在國中物理實驗中科學的應用交互式物理白板,使得傳統實驗中難以解決的問題得到了有效的處理。

3結語

綜上所述,在國中物理教學中,實驗教學屬於其中非常重要的構成部分,良好的實驗教學質量,對於提升學生們對物理知識的認識和掌握程度會帶來很大的幫助。那麼,如何應用有效的方法展開物理實驗,把醒目的實驗結果呈現給學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內容。對此,文章利用上文首先論述了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內涵;其次,對這種教學設備在國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應用的相關內容進行了論述。通過上述的解析,目的是爲同仁們在實際工作中提供借鑑作用。

參考文獻:

[1]趙展民.淺談交互式電子白板在中學物理實驗教學中的作用[J].教學研究,20xx,(8):522-523.

[2]邢耀剛.交互式電子白板在國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J].中國現代化教育裝備,20xx,(8):963-965.

[3]黃穎紅.論交互式電子白板在國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經驗交流,20xx,(5):698-699.

篇33: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新課程改革聚焦學生主體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倡導以人爲本思想的學生個體的素質發展和能力發展,從這一意義上來說,課堂討論法不僅適應了現代教育的主張和理念,而且對於拓展多樣化物理教學方式和進一步推動物理課程改革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課堂討論法貫徹了物理課程的問題意識和實驗探究法,以問題和實驗來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另一方面,其鼓勵學生各抒己見,以交流、認知矛盾來促進學生思維的縱向深入,其適應了物理課程要求學生具備批判精神和科學態度的理念。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課堂討論法在國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一、創設自由課堂氛圍,誘發討論慾望

課堂環境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學習心理,民主、自由的課堂氛圍不僅能夠賦予學生快樂學習、輕鬆學習的心態,而且還能激發學生暢所欲言的討論慾望。在現代教育理論研究中,教師的態度和行爲被看作是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的主要誘因,也就是說,教師的言語、表情和手勢,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課堂氛圍,對學生的學習熱情、興趣和願望具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創設輕鬆、自由、和諧的課堂氛圍,是開展課堂討論的基礎。情境、課堂小遊戲、實驗等趣味性的活動,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眼球,還可以有效地調節課堂氛圍,促進輕鬆和諧課堂氛圍的生成。如在學習《浮力》一課時,爲了創造出自由愉悅的課堂氛圍,筆者要求學生各顯神通,提出了“使得大頭針能夠漂浮在水面上”的課堂遊戲主題,希望通過小遊戲煥發學生學習《浮力》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二、合理劃分討論小組,把握討論進程

討論小組的劃分需遵循自願原則,一般以5-6人爲宜,考慮到課堂實際情況,教師可以適當進行調整。如在“物體的運動是否需要用力去維持”這一問題的探討中,教師在自主分組的前提下,可以結合課堂需要進行調整,如儘可能確保組與組之間實力的相當以及組內成員間的優勢互補。除此之外,教師可以以毛遂自薦的方法確定每一討論組的組長,其主要承擔主持討論、代表發言的責任。把握討論節奏、調控討論進程,是教師在這一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的。一般教師在討論之前,根據討論話題的難易程度,明確討論時間。如在“物體的運動是否需要用力去維持”的討論中,教師可以提供5-8分鐘的自由討論時間。當然,教師可以根據討論的實際情況(學生討論的熱烈程度、問題的解決情況),有針對性地延長或縮短討論時間,以提高課堂的效率。

三、科學設計探究問題,激發參與意識

問題是物理課堂的核心,科學的問題設計不僅能夠強化知識應用,而且還能夠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意識。一般問題設計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巧妙設計認知衝突,設置懸念;

2.注重新知與舊知的聯繫,以舊知引新知;

3.具有討論的空間。如在學習《牛頓第一定律》時,教師可以以實驗來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實驗一]在桌面上推動木塊從靜止開始慢慢向前運動,撤掉推力,木塊立即停止。[實驗二]在桌面上推動木塊從靜止使之向前運動,用力推出,木塊向前運動一段距離後停止。實驗一和實驗二之間所產生的問題使學生的思維陷入這樣的矛盾中,即物體的運動是否需要用力去維持?由此而產生的困惑不僅成爲學生探究、討論的動力,而且還能夠深化學生對問題的認知,對於誘發學生思考具有一定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以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以達到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探討的目的。如在學習摩擦力時,教師可以以“筷子提米”的新奇實驗進行引入:在玻璃杯中放入一定量的大米,插入一支筷子並壓緊大米,向上提起筷子會很容易的將筷子拔出;重新將筷子插好,再向米中加少量水,等一會兒,拿起筷子就可以把玻璃杯提起。教師趁機拋出問題:爲什麼加入水後僅憑筷子就能夠將玻璃杯提起?學生被實驗所激發的好奇心鼓舞他們對問題進行探索。

四、及時進行評價反饋,強化總結反思

這裏所指的評價反饋,不僅僅是對學生討論結果正確性的評定,還包括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所運用的思想方法、態度、合作情況等情感領域的評價。仍以“物體的運動是否需要用力去維持”這一問題爲例,在討論的過程中,不少學生對“維持”兩字的定義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學生認爲“手沒再碰到物體,也就不存在‘用力維持’這一說法”,但有的同學則認爲“雖然手沒有碰物體,但之前手對物體所施的力仍對物體起作用,所以說物體運動仍是在用力去維持”。教師在評價的過程中要時刻關注組內成員間的分歧,而不能僅從“誰對”、“誰錯”兩個方面來下定論,教師應該看到學生懷疑的合理性和批判精神的存在,以此來評價學生整體在討論過程中的表現。

五、結束語

課堂討論法將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以及探究學習三者很好地進行融合,一方面其要求學生在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前提下形成自己對問題獨到的見解,另一方面其將學生劃分爲幾個學習小組,以組爲單位進行交流、溝通,並在認知衝突的分享、分析過程中達到問題解決的目的。總之,課堂討論法在還課堂於學生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個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其在教學方式、課堂組織形式以及教學評價等方方面面都作出了改變。

篇34: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摘要:“問題解決”是近年來國際教育界發展起來的一種教學方法和教育思想,適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我們將“問題解決”

引入物理課教學中,本文旨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探討問題解決教學模式含義、操作流程和在教學中操作此模式應注意的事項,

以此來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物理課堂;問題解決;教學模式;傳統教學

現代的教育思想應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以及個性發展爲重點,學校的教育目的主要是把課本上的知識轉化成學生主體的能力,讓學生通過學習,能適應社會生存,並能爲社會創造價值。在學生的主體發展中,要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作爲重點,以課堂教學爲主渠道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要實現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則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思路。在教學中應該創設一種讓學生髮現問題、自己找出策略解決問題並檢驗其正確與否的教與學的方法。這就是問題解決的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3315(20xx)3-049-001

一、問題解決教學模式的含義

問題解決教學法是以“問題”爲核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讓學生主動探索、學習知識、掌握方法、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以問題爲主線,利用系統的步驟,指導學生思考、探索和解決問題,在使學生的知識結構得到構建的同時,也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科學探究能力和創造能力。它的特點是要學生開動腦筋去解決問題,着眼點在“思”。

二、傳統教學模式與問題

解決教學模式新教學模式的提出並不是全部否認傳統教學模式。傳統教學模式有利於學生系統地掌握知識和形成技能,有利於使學生形成較完整的知識結構,但是它不利於培養學生物理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對於物理科學方法的學習也不是最好的途徑。而問題解決教學沒有現成的模式和套路,它注重創設問題情境,注重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方法的探索,這有利於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和自覺運用物理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我們不能將兩種教學模式割裂開來,這是因爲,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是基礎,培養能力尤其是創新思維能力是主要目的。傳統教學模式爲問題解決教學提供了必要的知識技能基礎,而問題解決教學又提高了傳統教學的質量,真正地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作爲教師,要善於將這兩種教學方式相互融合,使之相得益彰。

三、問題解決教學模式流程

物理學科有自己的學科特點,課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必須結合物理學科的特點,確定合理的教學模式流程。

以物理新授課爲例,結合問題解決教學模式的特點,遵循科學知識創新的一般認知程序,模擬科學知識的認知流程,探究知識產生、形成、發展的規律,引導學生經歷類似科學探究的過程。基於此,新授課教學中問題解決教學模式流程如下:創設問題情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問題探究—歸納總結—鞏固深化。在新授課的問題解決教學模式中,以類似科學探究爲主線,以學生原有知識、生活經驗爲基礎,以教師創設問題情境爲切入口,以導致悖論、提出問題爲動力,以理性分析、科學猜想爲核心,以實驗驗證、理論論證等方式進行問題探究爲判斷,以構建新的知識結構、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爲目標,引導學生通過邏輯、發散、形象、直觀等思維方式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

四、問題解決教學模式

應注意正確處理好學生的主體地位與教師主導作用的關係問題解決教學強調學生的主動探究,問題的真正擁有者應是學生,因此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得到尊重。教師的角色更多地由知識的傳授轉變爲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教師考慮的不單是如何“教”,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如何“學”。當然,問題解決教學模式的教學過程儘管是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但這種自主學習又是必須指向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的。當學生質疑關注點偏離教學重點時,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思維走回教學正軌。同時學習者在自由探索過程中,會碰到一系列特定的困難,當這些困難達到一定的高度時,學習者原有的知識基礎不足以應付挑戰,這也需要教師的支持和引導。可見教師的主導作用不能替代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主體地位也不排斥教師的主導作用。

此外,在物理課堂中應用問題解決教學模式,以下幾方面也會影響到此模式操作的實效性,如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和教學機智;對課堂教學時間的把握;還受授課內容的難易、學生認知水平、智力因素等影響。因此,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應用問題解決教學模式應因生而異,因教學內容而異。

實踐證明,物理教學中運用問題解決教學法是非常必要的。由於學生是在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環環相扣的問題下進行學習和建構知識體系的,所以一旦被掌握,就深深紮根。同時,從根本上提高了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科學探究能力,有利於創造能力的發揮。此外,師生間通過問題進行多向信息交流,使師生雙方關係和諧,相互溝通、教學相長,創設了愉快的教學情境,教師教得有效,學生學得愉快。所以問題解決教學法在物理教學中不失爲一種有效的好方法。

篇35: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物理是學生學習生涯中必不可少的一門學科,在學生學習階段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學習是否有效取決於學生是否參與到學習中,是否發揮了自主性去體驗了這個過程.而生本教育恰恰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轉變傳統觀念,讓學生去自主探究、合作.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該如何進行國中物理生本課堂教學,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呢?

1.明確定位,突出學生主體

要將生本教育運用到物理教學中,就要求教師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明確自身定位,突出學生主體,改變過去傳統以教師爲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與學生建立好平等融洽的師生關係.教師可以根據物理這門學科的特點,給學生更多展示的機會.無論是在物理理論教學過程中還是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都應該鼓勵學生髮揮學習自主性,提高學生學習熱情.教師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來講課.例如在學習《大氣壓強》可以讓學生提前預習,然後讓學生講講自己對大氣壓強的理解,談談在生活中遇到的大氣壓強導致的現象.這種突出學生主體的方式,更能帶動學生學習激情,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2.轉變觀念,突出探究作用

生本教育的另一特點就是突出探究,物理本身就是一門探究性非常強的學科,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思維,教師在教學時應該突出探究的作用,讓學生在課堂上,在生活中進行探究.例如在學習《電流和電路》時,可以給學生布置課後作業,讓學生利用乾電池和錫箔紙進行實驗探究,探究短路的現象,這種小實驗不僅安全利於學生操作,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激發他們對物理的求知慾望.佈置這樣趣味實驗當課後練習,既可以培養學生探究精神,也能使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高學生對物理學習的激情.

3.創建小組,突出合作作用

突出合作也是生本教學的特點之一,因此,我們在進行國中物理教學時應該給學生創造合作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可以給學生分組,讓學生以組爲單位進行合作學習.例如在學習《力和機械》時,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放映相關題目,讓小組成員之間進行討論,看哪一組能最快地討論出結果,並向其他學生展示出來.創建小組也可以使組員之間互相督促,教師在分組時可以綜合一下,將一些學習刻苦成績優異的優等生分到各組,讓他們帶動和幫助學生那些成績較差學習不夠努力的學生,使學生共同進步.當然合作不能僅限於課堂上,教師可以佈置課後探究作業,讓學生合作完成等等.

生本教育可以更好地突出學生主體,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展示自己、提升自己.良好的教學策略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本文立足國中物理教學實際,從明確定位,突出學生主體,轉變觀念,突出探究作用,創建小組,突出合作作用三方面對國中物理生本課堂教學進行探討,希望以上幾種方式可以給各位教師一些借鑑,設計出更好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徐建飛.生本教育理念下國中物理課堂構建策略淺析[J].中學物理,20xx,32(20):39-39.

篇36: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摘要:現象教學是由美國教育學家杜威提出的一種的教學理念,是一種基於社會生活,圍繞學生感興趣、指向未來的現象或者主題來進行跨學科的融合式教學。筆者以本身負責的國中物理爲例,談一談對現象教學引入國中物理教學的認識和理解。

關鍵詞:國中物理;現象教學;探究

20xx年芬蘭實行新的教育大綱,並將現象教學全面引入到教育課程大綱內,把現象教學與傳統教學相結合,以多學科教師合作爲基礎爲學生創建出多姿多彩的教育實踐活動。與此同時,國內的教育改革同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所以將現象教學引入國中物理教學中,在我國特色的教育體系下與傳統教學相融合,對國中物理教育從業者是一個非常值得探究的方向。

一、現象教學的構建

現象教學基本是由展示現象、描述現象(解釋現象的成因及影響)、現象的結果分析、解決方法分析幾個步驟所組成。從教學實施環節來看,可以概括爲“現象或話題的選擇與學時規劃”、“教師備課與數學”、“學生學習與評估”三部分。

(一)現象或話題的選擇與學時規劃

國中物理現象或話題有兩個要求,第一是不能選擇虛擬、幻想以及不真實的生活現象,所選現象或話題要基於生活想象、現實需要和學生特點三方面去選擇;第二是要注意所選話題需要一定的典型性,能夠揭示事物運行背後的規律,同時需要學生進行選擇和學時規劃。例如4月22日是國際地球日,教師就可以選擇“地球的能源”進行教學;又比如20xx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號發射升空,教師們也可以選擇“火箭升空”這一話題進行教學。一個現象或話題的學時根據教學需求來確定,不過因爲涉及多學科內容,因此學時一般都在2學時以上,多的甚至可以到十幾個學時。

(二)教師備課與教學

國中階段的現象教學可以分爲全課教學和分科教學兩種。全課教學暫且不與討論,分科教學強調教學的邏輯性和連續性,有利於學生方便系統的獲取學科知識,能夠體現教學的專業性、學術性和結構性。筆者所負責的國中物理現象教學探究正是分科教學,但教師要注意不能夠讓分科教學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廣度和深度,要注重對於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三)學生學習與評估

現象教學的作用不僅僅是輔助傳統教學,更是要與傳統教學相融合,進而改善傳統教學中的一些缺陷。比如現象教學中學生不能夠再坐在教師中進行被動學習,而是要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之中。在現象教學完成後則需要對現象教學的情況進行評估,主要包括學生和教師兩個評估方面:一方面學生的評估包括自我評估、小組內成員評估和教師對學生評估三部分;另一方面教師的評估包括學生對授課情況和教師的評估以及教師間的互相評估,這兩種評估都能地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發展。

二、現象教學的實例

(一)設計思路

20xx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號發射升空,這是一項舉國同慶的盛事。同時火箭升空又與物理知識息息相關,能夠讓學生在瞭解時事的同時對物理知識有着更爲深刻的理解。

(二)教學目標

1.希望學生通過結合視頻圖片和新聞,通過觀察、計算等活動學習到八年級下冊中《運動和力》、《功和機械》等方面的知識;2.結合具體的情境來體驗物理與生活的密切聯繫,讓學生能通過物理視角來看待問題;3.希望學生能夠通過觀察、操作、思考等活動,來培養自身的自主探究意識,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教學過程設計

1.人員安排教師事先需要將學生分爲等量人數的學習小組,每一個學習小組安排一位小組長和一位記錄員。小組長需要主導整個教學過程的學習研究和對數據的歸納總結。這就需要教師對小組長的人選進行仔細的考慮,務必讓小組長髮揮出帶頭作用,能夠帶動起整個學習小組的學習氛圍,記錄員負責進度情況進行記錄。2.教學與記錄教師在爲學生播放與神舟十一號相關的新聞、圖片和視頻後,需要向學生提出與火箭升空相關的知識點,這些知識點分別是八年級下冊中《運動和力》、《功和機械》等方面的知識,結合火箭升空的情況相將這些知識穿插其中,幫助學生對知識點進行吸收整合。每一個小組都需要派出一個專門的學生對整個教學過程做出總結,然後分別進行小組內部評估、小組之間評估和小組成員的教師負責情況的評估,最後由教師對這些資料進行歸納、整理和總結,並對學生現象教學的完成情況進行及時有效的反饋。

(四)教學總結

正如本次活動所表現的那樣,物理知識充斥着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所以構建理科思維、掌握物理知識,對於學生今後的成長生活有着至關重要的影響。總之,現象教學作爲新課程改革下的一種有益嘗試,既能夠優化學習效果,也能夠培養學生的高級思維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教師應該將這種新式的教學方式與我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育體系相結合,讓它能夠根植於我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底蘊之上,和其他各色教育方法一起應用於中華民族教育教學的偉大復興。

參考文獻

[1]於國文,曹一鳴.跨學科教學研究:以芬蘭現象教學爲例[J].外國中國中教育,20xx(7):57-63.

[2]陳式華.現象教學——芬蘭20xx教改新模式[J].教育與教學研究,20xx,30(11):102-106+117.

篇37: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一:國中物理教學中合作學習理念的融入

前言

在國中物理教學中融入合作學習理念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物理成績以及綜合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能夠讓學生在合作中探究物理科學,享受探究過程並瞭解探究方法,通過合作的方式能夠促進學生將物理知識聯繫生活實際,提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及合作意識,基於以上本文簡要研究了合作學習理念在國中物理教學中的融入。

一、國中物理教學融入合作學習理念的原則

(一)科學的劃分小組

在引入合作學習理念的過程中,小組的劃分至關重要,學生在物理知識儲備、學習興趣、學習能力等各個方面都不盡相同,學生受到環境影響形成的個性也各有特點,因此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將學生隱性的分爲好、中、差三個層次,之後將不同層次的學生交叉混合,分爲不同的學習小組,每一個小組成員數量以5-6人爲宜,例如可以將物理學習能力強的和學習能力差的分在一組,以此來帶動學生整體的學習能力,可以將生動活潑的學生與內斂沉穩的學生分爲一組,以此調節組內學習物理的氣氛[1]。

(二)統一教學課堂

課堂由教師和學生組成,教師應當充分的引導課堂,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應當積極參與到物理課堂學習中,因此應當將教師的引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機的統一在一起。首先,教師應當做好課前準備,例如在小孔成像實驗教學中,可以準備生活中常見的易拉罐作爲實驗材料,增強物理與生活的聯繫;其次教師在合作學習中應積極發揮引導作用,激發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彰顯自己的個性,表達自己的想法;最後,教師應當善於協調和平衡,讓每一個小組都能夠有興趣、有激情的去進行合作學習。

(三)促進教學過程的合作

要想融入合作學習理念,教師應當優化教學過程,使合作學習能夠很好地契合物理教學。教師要認真研究物理教學內容,選擇能夠開展合作學習的物理課題,並通過編制合作學習任務、制定合作計劃、分工合作責任等方式來開展合作學習。在國中物理教材中,有許多適合合作學習的課題,例如水資源危機、家庭用電以及物理實驗等等。

(四)合作過程開放化

傳統的灌輸式教學侷限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整個教學過程不夠開放,再加之物理學科的理論性和抽象性較強,許多學生只是瞭解物理知識,而不懂得如何運用和拓展。因此,在國中物理教學融入合作學習理念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創設開放性的合作過程和合作形式,引導學生髮散自己的思維,來探究相關物理量的測量問題等。

(五)成功機會保證公平均等

只有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彰顯自己的價值、感受成功的體驗才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在具體的合作學習理念融合過程中,教師應當保證每一個學生成功機會的公平和均等。例如可以讓不同能力的學生承擔不同的任務,這樣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就都能夠感受到自身的重要性,分享小組成功的成果[2],同時教師應當堅持獎優促差,對於學習效果良好的學生,教師應當進行一定的獎勵,對於學習效果較差的學生教師應當積極鼓勵督促。

二、國中物理教學融入合作學習的策略

(一)把握合作學習時機

合作學習對提升國中物理教學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把握合作學習的引入實際至關重要。物理知識相對來說比較抽象,有一些晦澀難懂的物理概念學生很難深刻的理解,這時就可以引入合作學習的理念讓學生在互相合作中進行探究,例如斷路知識點的講解過程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分享生活中的斷路現象,從而探究斷路的產生因素和相關後果,以此來讓學生了解斷路知識點的具體概念和知識。

(二)選擇合適的合作學習章節

物理學科包含的知識博大精深,既有基本的常識類知識,例如速度、路程等物理量,又有晦澀難懂、具有開放性的知識,例如電力知識、浮力知識等,一些簡單的常識類知識開展合作學習並不必要,因此教師應當選擇一些晦澀難懂並且具有開放性的物理章節來融入合作學習理念,例如在《物體的浮與沉》的教學中就可以融入合作學習理念,通過設置不同質地、不同質量、不同面積的物體來讓學生探究浮力的影響因素,每一個小組研究一種浮力的影響因素,在實驗過後在分析討論,得出結論。

(三)增強師生互動

教師是國中物理教學的引導者,師生間的互動是保證教師發揮引導作用的基礎,在開展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應當積極增強師生互動,促進師生關係的融洽,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例如在天平稱量物體質量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預先演示錯誤的操作,積極與學生溝通,在溝通的過程中讓學生注意在之後合作學習中容易出現的問題,以此來提升合作學習的效果。

(四)合理的合作學習評價

合作學習得出的物理成果和結論是小組成員共同努力的結果,只有充分肯定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發揮的作用,進行合理的合作學習評價才能夠提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合作學習評價中教師可以將小組個人評價和組員之間互相評價結合,堅持評價方式的多樣性[3]。例如,在電路連接實驗合作學習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總結實驗中的優點和不足,還可以讓學生互相評價,這樣能夠培養學生認真傾聽和虛心求教的素質,教師要對正確的實驗方式積極肯定,予以表揚,對於錯誤的實驗方式要積極鼓勵,肯定實驗過程中的一些創新的思維方式。

結論

綜上所述,合作學習在國中物理教學中的融入對提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引導作用,以及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了國中物理教學融入合作學習理念的原則和具體策略,旨在促進合作學習的進一步應用發展,提升國中物理教學效率。

二:國中物理學科的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策略

隨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各地學校在科學教育理念的指導下,不斷地探索更多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教學模式,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而教學質量的提高不僅僅表現在學生的學習成績上,還要視學生具體的學習情況而定,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物理學科作爲一門重要的自然學科,對培養學生的思維和能力發揮着獨特的教育作用,國中生剛剛接觸物理學科,對其學習的內容和方法不甚瞭解,需要老師當好引路人角色。爲了提高物理學科的教學質量,我們應以學生爲本,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爲學生提供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促進教學質量提升的主要策略有:

一、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活躍課堂氛圍

雖然物理是國中生剛學習的學科,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會出現各種物理現象,如,摩擦、沸騰、凝結、聲音的傳播等,都是物理探究的學習內容,所以,物理對學生而言既陌生又熟悉,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利用學生熟悉的現象來驅動學生去自主探究現象所蘊藏的科學理論,以有趣的物理現象作爲學生學習的動力,逐漸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由於教學課堂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場所,因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應從改革教學課堂開始,活躍的課堂氣氛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推動教學質量的提升。物理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我們在課堂上可以列舉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來引起學生的注意,如,冬天時衣服上產生的靜電、彩虹的形成、近視眼鏡的原理等,針對這些物理現象讓學生在課堂中發散思維,積極思考,說出自己的理解,再由教師進行評價,糾正錯誤觀點,有助於學生有效加強學習效果,提升教學質量。

二、注重實驗教學,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

物理是一門與實驗密切聯繫的學科,很多科學理論都要通過實驗得到驗證。在我們新課標國中物理的教材中,更加註重對實驗的探究,鼓勵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做實驗來加深對科學理論的理解。然而有些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爲了節省教學時間並沒有讓學生動手做實驗,而是通過課件演示或者根據教材內容講解一下,忽視了動手做實驗的重要性,這並不利於學生學習物理。一方面實驗能把學生帶到一個學習的氛圍裏,因爲進到實驗室後各種實驗物品會引起學生的注意,讓學生產生學習的慾望;另一方面自己動手操作實驗和觀察實驗更能牢固掌握知識點,從而提高國中生的實驗能力、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例如,在測試沸水的溫度時要使用溫度計,由學生親自動手測試可以有助於學生了解溫度計的構造與讀法,正確使用溫度計。

三、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國中生學習的科目越來越多,學習壓力越來越大,爲了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同時也爲了提升教學質量,教師應對學生加強學法指導,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過去學生學習比較被動,效果不理想,因此,倡導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自主學習,主要是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教師的指導下一步一步地由學生自覺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合作學習,主要是調動學生之間的互動性,在學習過程中以小組合作競爭的形式來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探究學習,主要是充分發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思考,並對發現的問題進行討論,最終得出結論。這三種學習方式都建立在學生自願學習的基礎上,同時又爲學生提供學習動力,讓學生共同分享學習的樂趣。

四、以導學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導學案是一種廣受歡迎的教學策略,是教師爲實現教學目的、引導學生學習的教學設計,表現爲教師對學生學習的逐步深入引導。導學案也就是要把學生導入學習過程,可作爲學生預習的指導材料,爲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實驗步驟可通過導學案的形式來進行指導,讓學生了解實驗過程。教師要在充分考慮教學內容的難度、學情的基礎上設計導學案,爲學生提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爲了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偶爾在學案中增加一些有趣的內容或者寄語,讓學生學起來更有動力。國中階段是學生身心成長的關鍵時期,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各項學習活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物理教師應在瞭解國中生學習特點和需要的基礎上,運用多種的教學策略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提升教學質量,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篇38: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一、精心準備實驗

在任何實驗開展之前,教師的任務就是給學生理順思維,掃清那些思維模式上的障礙,預測實驗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種種問題。教師要做好萬全的準備,對於不同的實驗需要準備不同的器材,從而保證實驗能夠順利地完成。首先要做的一點就是做好思想準備工作。學生對於自己要做的實驗必須要具備一定的知識,對於實驗過程要有一個清晰的思維模式,能夠意識到在探究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實驗現象及結果。所以教師必須進行課前的探究活動,能夠發現在活動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並找到相應的解決方法爲實驗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做好指導工作。比如說在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究過程中,首要一點就是學生必須掌握有關浮力的知識,能夠正確使用相關的器件,比如彈簧測力計;再就是教師在授課之前必須要先親自操作過,以發現試驗中的偏差,如果按照教材的步驟去做,那麼對於塑料塊排出來的水的重量與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的塑料塊所受的浮力是不同的,且差距很大。這樣的實驗就是做了也無法對阿基米德原理做出總結。特別是在收集溢水的過程中,一個微小的環節就會對溢水的重量影響很大,那就是溢水杯中的水面受表面張力的影響,水位高低直接影響到了溢水量的多少。教師如果不提前多做幾次,就有可能在演示過程中產生較大誤差,從而影響教學效果。再比如晶體熔化規律和液體沸騰規律探究實驗,如果教師在授課前不做相關的探究就可能發現不了物體吸收了熱量而溫度不升高的現象存在。例如,我校在晶體熔化實驗教學中,曾經換過不同物質去教學。首先是用萘,後來用冰,最後用海波。每一次我們都要在上課前一天專門試驗幾次,找到最好的實驗效果。否則,以萘爲例,頭一年的器材,萘凝固後,把溫度計固定在裏面,第二年拿出來又做同樣的實驗,由於環境影響,萘裏面雜誌越來越多,實驗效果就發生了變化,從而直接影響教學效果。而冰的熔化往往會出現熔點大於0℃的情況,會直接產生負面效果。在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這一探究實驗中,對於時間是很難把握的,時間長了,課堂時間不允許,時間短了,實驗效果不理想;同時還要考慮到加熱溫度的不均勻或者其他現象的發生。用圖像法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時也要考慮到它的難度。所以在用水浴法加熱時,還要事先驗證好水的初溫到底定在多少攝氏度才能控制好教學時間。其次就是要提供各種實驗器材、藥品和場所等。如果學校不具備相關的,可以讓學生帶自家的日常用品來,也可以發動學生自己動手製作一些器材,從而爲實驗做好萬全的準備。

二、運用多媒體輔助實驗

教師在教學中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使教學過程得到優化。多媒體技術形象生動且極具感染力,有着直觀和動靜皆宜的特點。當然這並不能因此就用多媒體取代物理實驗探究。因爲在物理實驗過程中,學生通過仔細的觀察,能夠更好地對物理概念及其規律進行總結,這對於物理這門以實驗爲基礎的學科是非常有幫助的。而對於能通過實驗做的探究則應在實驗的條件下完成,對於那些較爲抽象和難以用實驗做的探究則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來展現。比如宇宙和微觀世界的探究,就可用課件將固態、液態和氣態的微觀模型進行展示,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一問題。

三、不斷反思實驗方法及過程

雖然教科書中會存在一些實驗方法,但是這些方法還存在着一些不足。通過不斷反思實驗方法和過程可以幫助我們提高實驗的成功率,並改進實驗效果和增強學生對於實驗結論的信服度。比如說對於慣性實驗,我們可以將一根粉筆放在一張紙條上,然後將紙條迅速抽出,那麼粉筆會屹立桌面不倒,這是由於慣性的結果。但是在實驗過程中,很多有經驗的教師也不能保證粉筆不倒,導致實驗失敗,我也曾經遇到過這個問題。爲什麼會這樣?其實這個簡單的例子是要告訴大家,只有不斷反思自己的實驗過程,才能在教學中取得預期的效果,而隨意而爲只能爲教學幫倒忙。在這個例子中,我隨意撕取小紙條,動作不夠乾淨利落,最終導致實驗失敗、成功各幾次。後來採用較光滑平整的紙條,基本沒有失敗過。也就是說,一個看似很簡單的實驗也要我們教師去重視,否則就會帶來不良結果。

四、引導學生進行課外小實驗

在一定程度上,物理實驗是一項具體、直觀的實踐活動,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可幫助他們對知識加深了記憶。像在課本中學到的“電鈴”“土電話”“紙盒燒開水”等小實驗,具有很強的知識趣味,能夠帶動學生的好奇心,同時也比較容易製作。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做這些課外小實驗,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於課堂內容的學習和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對於物理學科的熱愛並培養他們的興趣。我校在很多年前就通過集體購買的小燈泡、閘刀開關、細電線、乾電池、電木板等,開始讓學生在家自己製作電路,大大促進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篇39: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摘要:物理是一門以實驗和觀察作爲基礎的自然學科,物理中很多的知識內容和規律都是在觀察中提出問題,在試驗中進行探究,經過分析和總結而得出的.在國中物理教學中,實驗教學是重要的教學方式,能夠提高物理教學的質量,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絡,讓學生對物理現象和知識進一步認識,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如何在國中物理教學中開展有效的實驗教學,對實驗教學進行創新是現階段國中物理教師面臨的挑戰.

關鍵詞:國中物理;實驗教學;創新策略

實驗是國中物理教學中重要的內容,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對物理課堂知識內容的教學進一步完善,促使抽象化的理論知識和現象具體化,通過實驗教學能夠讓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掌握實驗知識,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深刻了解課堂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在國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革新教學理念和方式,開展創新性實驗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1.發揮學生主動性,開展探究式實驗教學

由於受到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以及傳統的教學觀念中,通常在教學中教師成爲了教學的主體,把學生放在客體位置上,採用填鴨式的教學,學生處於一種被動式的接受學習,久而久之,學生失去了自主學習的興趣和獨立探究問題的能力,不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在現代國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當打破傳統的教學觀念,把學生作爲教學中的主體,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開展探究式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促進學生物理學習能力的提升,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例如,在人教版國中物理八年級下冊《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學中,教學的目標是讓學生通過課堂學習掌握浮力的大小和相關因素之間的關係.教師可以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教師可以使用一個乒乓球和一盆水,讓學生進行實驗探究,讓學生把乒乓球沒入水中,然後鬆開進行觀察,並且思考乒乓球從剛開始露出水面到浮在水面上,這個過程中球所受到的浮力有什麼樣的變化?讓學生進行思考和假設,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並且運用小組討論學習的方式引導學生對浮力的因素進行討論,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思考和討論進行自主實驗探究,通過實驗來驗證自己的觀點.促進學生理解課堂知識內容,掌握科學的實驗方法.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動手實驗的探究能力,深刻的理解課堂教學內容,在小組的討論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爲學生以後的學習奠定基礎.

2.通過反覆的實驗操作,鞏固和發現知識內容

物理是一門注重實驗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很多物理原理和知識通過實驗進行驗證、總結而來的.因此,在國中物理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實驗教學,讓學生通過實驗對知識內容進行鞏固,而且通過不斷的實驗去探究和革新新的實驗方式,探究實驗新知識,進一步深入的掌握物理實驗知識.例如,在人教版國中物理八年級下冊《運動和力》的教學中,在對“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中,學生對“力是維持物理運動的主要因素”和“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主要因素”這兩個知識觀點進行混淆,單純的依靠概念講解和語言描述很難讓學生進行辨別,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多次試驗來進行辨別,提高學生的判斷力,鞏固課堂知識內容.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次不同的實驗引導學生的學習,教師爲學生準備好實驗所要使用的毛巾、橡膠、木板、小車以及三角斜坡等實驗用品,教師讓學生把毛巾、木板、和橡膠放在三角斜坡的不同位置,讓小車在斜坡最高點進行自由落下,讓學生觀察實驗情況,最後教師引導學生讓小車在不同材質上的實驗,觀察小車滑行的距離和物體受力之間的關係.通過這樣的實驗讓學生體會到力是改變物理運動狀態的主要因素,也理解力是改變物理運動狀態的主要因素的錯誤之處.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深刻理解實驗知識內容,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聯繫生活實際,開展物理實驗教學

物理是一門自然學科,生活化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特點,在現實生活當中有很多的方面都和現實生活有着聯繫.因此,在國中物理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開展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促進學生能夠更加深刻的學習知識,瞭解課堂內容.教師在平常應當細心觀察生活,在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巧妙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和生活實際,引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探究.例如,在人教版國中物理八年級上冊《透鏡及其應用》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老人帶的老花鏡和學生帶的近視鏡進行引導學生思考,這兩種眼鏡到底有什麼不同呢?都是什麼樣的原理呢?讓學生對着兩種透鏡進行自主探究,近視鏡是凹透鏡,利用縮小成像的原理,老花鏡是凸透鏡,利用放大成像的原理.教師可以爲學生提供實驗所要使用的凸透鏡、尺子以及蠟燭等實驗器材,讓學生進行實驗探究,找出凸透鏡的焦距,並且進一步的探究,讓學生通過探究發現,當物距大於兩倍的焦距時,形成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慢慢移動蠟燭,使物距等於兩倍焦距,呈現倒立、等大的實像;再繼續移動蠟燭,當物距小於兩倍焦距但是大於一倍焦距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可以讓學生一直探索下去.在現實生活中,物理現象無處不在,教師應當引導學生細心觀察生活,敢於提出問題,勇於探究實驗,真正的理解物理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發散思維能力.在國中物理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實驗,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根據生活實際進行實驗探討,在多次的實驗過程中進行探究,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巧妙利用科學的教學評價引導學生,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促進物理實驗教學的創新.

參考文獻:

[1]李建鋼.構建國中物理實驗教學方法的創新思路[J].中學物理,20xx,10:51-52.

[2]莊令秋.理實合一,深入探知———國中物理實驗教學創新思路之我見[J].考試周刊,20xx,87:141.

篇40: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一、改進農村國中物理教學的措施

1.以趣激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學習興趣密切相關。廣大農村國中物理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上進心,鑽研教材規律,改革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教學效率;運用包括興趣教學法在內的諸多教學方法,以便讓學生對物理學習保持長久的興趣。

2.以變教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廣大農村國中物理教師在教學中應堅持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原則,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和意義,體會學習的快樂和幸福。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採取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以利於其提高學習物理知識的技能。

3.以情導學,培養學生的學習情感

學習情感對學生上進心有強化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情感,建立穩定的交流模式;要善於引導、營造和諧平等的師生關係;還要在思想和學習上給予學生無微不至的指導和關心,以使學生感知教師的關愛。筆者相信,當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創造力及思維行爲得到充分發展之時,學生的天性與人性也必然得到極大的釋放。

4.以“漁”授學,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

筆者認爲,好的國中物理教師應做到,對於一個物理問題而言,無須很快給出解題方法,而應培養學生自己找出方法和技巧,得出解決問題的經驗,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規律。事實表明,僅憑大量的習題和作業只會使學生感到乏味,對學習失去興趣。而授之以漁的方式,恰恰能讓學生有更大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動力,使教師的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達到培養學生學習的目的。

5.以“技”誘學,培養學生樹立先進理念

教師還要學會使用先進的教育技術裝備,一方面豐富教學手段,提高國中物理實驗教學的質量;另一方面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學生適應信息化時代的創新精神。先進的教育技術裝備爲國中物理教學提供了先進的教學手段,爲廣大師生提供了學習資源和信息,給予師生以更大的學習空間,有利於激發他們的想像力、創造力,同時,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

6.以動促學,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國中物理實驗教學既是物理教學的重要基礎,又是物理教學的重要內容、方法和手段。在實驗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經歷觀察、思考、分析與論證等過程,使其切身體會科學的研究過程和研究方法;讓學生逐步掌握和運用各種實驗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科學的觀察習慣、正確的操作方法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二、結語

總之,廣大農村國中物理教師必須緊跟時代步伐,改革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法,加強合作與交流,取長補短,探索出新時期農村國中物理教學的新模式,使農村國中物理教學質量得到全面提升。

篇41: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摘要:依據新課標的要求,對國中階段的物理教學應該找到其中的難點和問題並積極的尋找其解決的辦法。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不斷地通過新的方式來完成對其教學的創新並積極地尋找其中最適合國中階段的學生們學習的方式,從而切實去提升學生們的物理學習能力。

關鍵詞:國中物理;教學難點;突破;嘗試

國中物理對學生們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爲大部分學校的物理課程的系統開設都是從國中階段開始的,這也就是說已經具備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生們在學習物理的起點上都是一樣的,學生們所產生的差距,都是在教學或者學生們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所慢慢拉開的。因此筆者認爲教育者的教學方式在讓學生們的接受程度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換句話說,學生們接受教育者的教學方式,並且響應教育者的號召加之教育者本身具備很高的教學素養,在這些條件的互相作用之下學生們才能切實的去提升成績,更好地學習物理;反之,則不然。基於此,本文對現階段國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難點以及該如何通過轉變教學方式來提升學生們對國中物理的學習做系統的探究。

一、國中物理教學中的難點

國中物理教學難點基於很多方面,需要從學生、教育者以及課本內容等多方面來進行分析。1.學生們剛開始接觸這一點是我們必須首先承認的,國中物理是學生們最開始接觸物理的階段,對學生們來說在此之前完全沒有學習物理的經驗也就不能及時而準確地找到學習物理的方法。物理的趣味性縱使是提升學生們學習物理興趣的重要一點,但有興趣還要懂得怎樣將之使用在正確的地方。2.教育者找不到正確的方法很多教育者願意相信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而不願相信當前階段研究的優秀成果,在教學的過程中依舊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學效率低下並且不能充分調動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二、對克服教學難點的幾點嘗試

1.創新情景的引入在國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尤其是在引入新課的階段,我們可以通過使用對其內容與現階段的科技進行延伸的方式來引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引力這一個知識點的時候就完全可以在課前採用播放一組幻燈片或者短視頻的形式來進行對新課程的引入。然後在放映結束之後對學生們進行提問:爲何宇航員能跳這麼高?通過這樣的方式一下就能調動學生們思考的積極性,提升了學生們對本節課學習的慾望。

2.讓學生們學會質疑,大膽地猜想和假設現代的物理學也不是物理學的終極階段,可能也會存在我們認爲是正確的但其實並不是完全意義上的正確,這些可能都會在社會不斷髮展的過程中被發現。所以說,我們培養物理人才並不是要求“守舊”的物理人才,而是能夠做到不斷去創新的物理人才。

3.創設生活化的情景物理情景的創設對學生們去增強其代入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學生們在進行情景代入的過程中若是因爲其情景的問題而導致其並不能順利的將自己代入情景之中,影響學生們的學習效率。所以在建立情景的時候應該來自學生的日常生活。例如問學生們:冬天窗戶上的“冰花”是怎麼來的?夏天自來水管上爲什麼會常掛着水珠等等

。4.增加實驗課程實驗課程對學生們在國中物理教學中有着很大的作用,能夠幫助學生們提升多方面的能力。在實驗的過程中,學生們通過實驗步驟來完成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從而加深對實驗結果的印象;以及若是實驗的過程中出現什麼學生們不理解的情況定然也會及時的反映,這正是幫助學生們建立實事求是精神以及提升學生們的質疑性的重要方式。甚至,爲更好地提升其趣味性,也可以將實驗過程進行精心的包裝使能夠通過類似遊戲的方式來表現出來。提升學習的趣味性的同時,寓教於樂,幫助學生們去完成對新知識的理解能力。

5.製造矛盾,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教學的環節中,培養學生們的創造性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例如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適當地去製造一些矛盾來幫助學生們對思維進行不斷地創新以及幫助學生們不斷地提升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例如在教學的過程中完全可以通過對是教學案例進行延伸的方式來激發學生們的創新思維能力。例如在學習電流這一個單元時,可以將已經接好的電路斷開一處直接問:什麼情況下電路在開關斷開一處時能夠讓電路繼續流通。

6.充分利用學生們的業餘時間學生們課上的時間畢竟還是少數,一週的課程加上實驗課總體的數量也是有限。而如何提升學生們的課餘時間就成爲很重要的問題。針對此,我們可以通過佈置任務的形式對學生們的課後生活或者回家之後的時間合理利用。例如:通過身邊的物理現象來解釋我們課上所學習的物理知識。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國中階段的物理課程對現階段的學生來說可能還是一種比較困難的學習科目。在學習的過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導致學生的學習熱情並不是很高漲,對於這些情況我們不應該回避而是應該直面問題,並不斷地探究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

參考文獻:

[1]翟向輝.有效突破物理教學難點的幾點嘗試[J].基礎教育論壇,2017(20):28-29.

[2]華德寶.有效突破物理教學難點的幾點嘗試[J].考試周刊,2016(88):119.

[3]向青松.有效突破國中物理教學重點的幾點嘗試[J].新課程(中學),2015(09):72

篇42: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1國中物理教學實施生成性教學的特點分析

1.1隨機性的特點

在國中物理學習過程中,物理教學的情境創設並非一成不變,它的變化主要體現在了以下兩個方面:第一,教師採用隨機性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需要時刻跟上教師的教學思路,需要隨着教師思想上的變化進而做一些改變;第二,學生是具有差異性的個體,同樣,他們的語言方式、行爲方式等都時刻影響和改變着教師事先預設好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流程.因而,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接受知識水平等進行相應地調整以及改變,所以,它的教學內容和方式相對而言具有較強的隨機性.

1.2生動性的特點

生成性這一教學方法是在沒有進行任何規劃的狀態之下進行的,這種方法的採用能夠給予學生以及教師更多自由空間.在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往往能提出許多獨具有創意的問題.在面對這些問題時,對於教師而言,也更易能產生較多的教學靈感,這些方面就使得物理教學中的課堂氛圍異常活躍,課堂內容十分生動,學生對物理的學習便會產生深厚的興趣.

1.3真實性的特點

生成性這一教學方法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學活動的開展是師生之間的共同學習,這就增加了教學過程的真實性以及自然性.對於教師來說,他能夠將在課堂之中迸發出的靈感以及思路運用到授課的其他環節中,可以依據學生的提問以及學習情況對教學進度進行適當調整.這些方式採用都大大增強了教學過程中的真實性.

2生成性教學方法在國中物理學習中的作用分析

生成性這一教學方法與傳統的教學方法有着較大區別,這些方面的差別是由它們各自不同特點所決定.這一教學方法的應用在國中物理教學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物理課堂高效開展的基本保障.

2.1促使物理教學活動迴歸到實際生活

國中物理內容和實際生活的聯繫較爲密切,因而,其中所涉及的理論基礎通常能夠從生活實踐中發現.因而,物理的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較爲切合,而這一課程的教學目標也是爲了較好地去服務生活.這一宗旨與生成性教學終極目標較爲相符,它們都是爲了促進教學活動歸於實際生活之中.比如:在學習“動能、勢能”時,對於“能”這一概念,特別抽象,這就給學生的理解帶來較大的障礙.因而不能直接進入理論分析,而是先列舉一些生活情境讓學生進行體驗,如“一片樹葉落下時,我們往往不以爲然,而一塊石頭從高處落下時,我們卻會膽戰心驚,這是爲什麼呢?”,這樣通過一系列生活實例的體驗,再進行激烈的討論和理解分析,學生能自然悟出“能”的含義.又如,學生在實際生活過程中發現了一個現象,筷子在水面產生了彎折的現象,這個現象就能夠運用折射這個知識點做解釋.通過生活經驗和物理知識點進行有機結合,激發學生對於物理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同樣,它對於物理教學活動的開展也有着一定推動作用.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有時教師還應結合實驗現象及數據進行分析說明,將物理理論知識和實際生活做一個有效的結合.通過這種方式的採用,一方面能夠加深學生對於新知識點的理解,另一方面又能夠對學生原有知識結構的再提升,這樣對學生在物理知識方面的學習具有較強內化作用.生成性這一教學方法運用到國中階段的物理知識學習當中,能夠激發學生對於相關知識的想象以及思考,在與教師不斷探討過程之中提高學生對於物理知識的掌握,同時,對於他們思考以及探索能力的提高都有一定促進作用.物理方面理論知識和實際生活是密切聯繫的,對於學生來說,能夠將這些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2.2實現各種信息的有機整合

實現信息方面高效整合,能夠培養學生和教師在知識整合方面的能力.生成性這一教學方法在國中階段的物理教學過程當中具有較強的隨機性,在師生之間進行問題分析探討的過程當中就可能有新的教學思路產生.面對着這一方面特點,就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他們具備較強應變方面的能力,在開展新教學思路的前期階段裏,需要做好教學信息整合的工作,將課堂信息知識與課外信息知識整合起來,進而創設一個高效且具有較強創新意識的物理課堂.在運用生成性這一教學方法時,不但能實現師生各方面的信息整合,而且還能提高學生和教師在信息整合方面的能力.例如,在探究“凸透鏡的成像規律”時,完成實驗得出規律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規律的內容再作進一步的總結,學生不難生成“當物體越來越近的時候,圖像越遠越大,一倍的焦距分清其虛實,兩倍的焦距分清其大小”這一信息,學生通過這種簡短的言語將規律做一個形象的表述,通過這種方式的採用能大大降低學生在凸透鏡的成像規律應用時的難度,進一步深化了學生對於凸透鏡成像規律的理解.

2.3實現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

生成性教學過程中產生的靈感是在師生互動中迸發而成,而生成性教學運用到物理教學過程中也能夠推動師生之間的互動,它們之間有着連帶的作用.在課堂教學當中,學生是這一活動的主體,需要發揮好學生的能動性,激發學生在物理學習方面的動機,使得學生能夠較爲主動的參與到實際教學活動中,生成性這一教學方法就具有這方面的作用,在這種教學方式下產生的思想可能之前並未有所涉及,因而能給學生帶來新鮮的學習感受.這樣不但能能夠激發學生在這方面的學習興趣,還能夠促進師生之間進行互動.因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多列舉生活當中的例子或者是提出一些學生運用實際經驗就能夠解決的問題,一方面來拉近物理與生活的距離,另一方面也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從而爲師生間的良好互動提供保障.比如,“就人們日常穿的鞋子來說,爲什麼鞋底出現的花紋會凹凸不平”,這個看上去比較簡單的問題實質上蘊藏着一些物理原理,其中所涉及到的知識點就是摩擦力,藉助這個生活實例就能讓學生明白適當的摩擦力是十分有益的.在這個問題基礎之上還能夠提問“在組織拔河比賽的過程當中,爲什麼需要將地面上的沙粒清掃乾淨”、“在走山路的過程當中,兩手空空之人與挑擔子之人相比,爲什麼兩手空空反而容易滑倒”,教師所提的這些問題所涉及到的物理原理都包括了摩擦力和壓力二者間關係等.在教學過程當中藉助生成性這一教學方法能夠促進課堂教學更爲新穎的開展,使得教師的教學活動更加直觀生動,有助於激發學生在物理學習方面的探究慾望.

3結語

生成性這一教學方法的採用是一種較爲科學的教學模式,它在物理的教學過程當中有着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若要發揮好這一教學方法的作用,就需要師生之間做好配合以及交流方面的工作,同樣,學生在物理課堂的學習階段中,應當學會大膽質疑,表達出對於一些問題的見解以及看法,通過這種方式的採用,使得教師改變與實際教學活動不吻合的教學思路,從而促進教師以及學生對物理知識在認知水平方面的進一步提高.

篇43: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南通作爲教育大市推出了十二字教育方針,“限時講授、合作學習、踊躍展示”成爲了新時期南通教育的總體要求,既然限時講授,那就多讓學生自己講一講,爲此,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國中物理教學中,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很多,無論是概念課、實驗課、習題課,筆者都嘗試着讓學生分組討論,在交流中質疑、批判、吸收,調動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例如,在和學生學習了歐姆定律後,筆者設置了一條例題,引導學生相互交流,深化對電阻,及歐姆定律本質的理解.

例2下面對公式R=U/I的理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導體的電阻跟通過它的電流成反比

B.導體的電阻跟加在它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C.電流一定時,導體的電阻與其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D.導體的電阻大小取決於自身的條件,與電壓和電流無關

這個題對初學物理的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如果從公式出發很容易出現錯誤,“電阻”的理解不夠深刻,錯誤地應用控制變量法而選擇C,甚至有些學生在教師講授後也無法理解爲什麼數學式上反映的正比、反比關係爲什麼就不適用於此了.與其花時間給學生講解,還不如放手讓學生自己相互討論、質疑與研究,筆者在教學中通常以三到四人分爲一組(人數不宜過多,否則不易調動每個人來進行思考).給出一定的時間來查找資料,分析思考、組內討論之後形成小組共同意見.接着需要進行組間交流,各組首先表明自己的選項,然後闡述選擇的理由最後達到一個統一結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一般都會明白這樣一個道理:數學公式不具有實際的意義,它結合了物理就被賦予了生命力,在理解它時就必須結合實際的情況進行考慮.電阻的大小隻取決於其材料、長度、橫截面積以及溫度等因素,不與電壓、電流有關.對於這個問題,讓學生自己討論交流,不僅僅可以通過交流意識到電阻阻值是由其本身決定的(雖然電阻定律到高中才學習),更理解到歐姆定律的意義,變形式未必具有意義,同時意識到“控制變量法”不可濫用.

篇44: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1、充分利用好信息技術有利於爲物理教學創設良好情境

探究式學習把創設教學情境放在了首要的位置,因此爲學習創造一個良好的情境,才能更加方便學生理解和接受知識,併爲此打下良好的基礎。通過給學生播放一些探究摩擦力與哪些因素相關的視頻,如在下雪天,大卡車在溼滑的冰面上行駛時,總在輪子上捆上鍊條;在自行車鏈條上塗上一些油更省力;在光滑的斜坡上小車行駛得快,在粗糙的斜坡上行駛得慢等。可以根據播放的這些視頻,讓學生帶着理想和探索原由的心情,全神貫注地投入到學習中,讓學生真正走入到教學中去。在探究影響壓強大小的因素有哪些時,播放一個人用同樣的力把大頭釘和釘子釘在木板上;一個大人站在雪地上和一個小孩站在雪地哪個壓的腳印更深,讓學生帶着問題進行學習,使學生集中精力投入到學習中。

2、充分利用好信息技術有利於提高和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以往的教學是本末倒置,沒有體現和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對於農村的教學條件來說,就更不用提了。沒有良好的實驗器材基本無法進行實驗,教師只能拿着課本幹講,這樣學生很難全神貫注並長久地把注意力投入到學習中,長此以往,對物理課便會變得毫無興趣、厭倦甚至產生反感牴觸情緒,不利於教學的順利開展。然而把信息技術運用到物理教學中,可以通過各種或動或靜的生動直觀、色彩豐富的畫面模擬出各種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使各種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在屏幕上展示出來,這樣更容易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理解程度。通過動畫模擬更能直觀地呈現各種狀態和過程,進一步增加了物理現象和過程的真實感,讓整節課的物理知識更具體化、形象化、生動化,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投入意識。水結成冰,溫度計顯示溫度緩慢下降,下降到0℃時,水開始逐漸結冰,溫度計的示數不變,直到全部變成冰;冰化成水時,溫度逐步升高,待溫度計到0℃時,冰開始化成水,但溫度計的示數不變,直到全部變成水。在“熔化和凝固”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難以理解熔化和凝固的過程與特點,但通過用信息技術模擬實驗水結成冰、冰化成水的整個過程,使學生更容易增加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

3、充分利用好信息技術有利於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進行“探究串並聯電路電流規律”的實驗時,運用信息技術來演示實驗的過程,每個學生通過電腦進行模擬操作,在操作過程中出現連線錯誤時會有提示,這樣就避免了不必要的損耗,同時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實驗變得更生動有趣,學生們也瞭解了整個實驗過程,並且測出的數據也更加準確,這對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動手能力和鍛鍊實踐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如果學生沿用以前的實驗方法進行,不僅容易因錯誤連線導致實驗器材被損壞,而且非常耗費時間,教學進度受到影響,還容易出現測量數據不準確,從而使實驗的真實性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不僅如此,一般來說中學的物理教學,大多更傾向於實驗,因此體現出很強的實踐性,很多課程的內容都是以實驗爲主的,實驗教學和演示實驗成了國中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使用,通過運用大量的、豐富多彩的動畫進行模擬演示,不僅可以讓學生親自操作模擬試驗,還通過觀察實驗的過程,使學生對物理現象和規律進行探究,獲得了感性的認識,對所學知識加深了理解。針對那些不容易觀察、不容易理解、具有一定危險性並且不具備良好條件的實驗,經過信息技術模擬實驗,就可以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並感受實驗的整個過程,不但直觀地、生動地、真實地展現了物理現象和規律,還能重複實驗、回放實驗,讓整個實驗過程一目瞭然。

4、充分利用好信息技術有利於突破物理教學的難點

在進行探究凸水沸騰、晶體與非晶體的熔化與凝固和透鏡成像規律等一些實驗時,對於其呈現的規律與特點等內容都是教學的難點,那麼在物理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減小以往通過傳統的教師講授、操作實驗讓學生了解和掌握知識的侷限性。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不但可以藉助圖像、聲音、動畫和視頻等形式的課件讓學生自己操作,而且通過信息技術的幫助能展現出物理實驗的整個過程,讓學生對事物的色彩、形狀、聲音及發展變化的過程進行詳細的觀察,以多種形式、生動有趣地進行學習,使那些內容抽象的、難以理解的'難點變得更加具象化、容易理解,從而不再感到困惑,從感性上得到了認知,並對所學的物理現象、規律和理論知識記憶得更加深刻、理解得更加透徹,獲取了知識,攻克了教學中的疑難問題,化解了教學中難點,從而使學習變得不再枯燥乏味、晦澀難懂,對提高教學質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5、結語

總之,信息技術在物理教學中產生的教學效果是傳統教學手段所不能企及的,無論在教學效率上,還是在學生感興趣的程度上都有重要的幫助。與此同時,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應當不斷地積極探索和深入研究,充分而又恰當地設計和利用信息技術,將信息技術教學與傳統教學及其他教學手段有機結合,不斷髮展和優化國中物理教學的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以達到保質保量地完成教學任務的目標,使學生學起來更加輕鬆愉快而又效率更高。

篇45: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一、國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活動組織策略

1.設計有效的課堂導入環節

導入環節是組織有效課堂教學活動中不可或缺的環節之一。雖然導入環節在課堂中所佔的時間很短,但是作爲課堂的開端卻決定着教學活動的走向,如果導入環節設計得當,將會很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到知識的探究中,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光的反射”的學習中,教師可以藉助激光器,完成課堂導入。當光射到牆面時,由學生觀察並回答看到的現象;然後將光射到平靜的水面上,由學生回答光點的位置,以及光線的特點;最後,攪動水槽中的水,繼續觀察光線以及光斑特點。從學生經常接觸的玩具入手,在觀察與思考中,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之後的知識探究中很快融入,產生共鳴。

2.適當引入多媒體工具

隨着我國科學技術的進步,多媒體等先進的教學設備逐漸走進國中課堂。在國中物理課堂的教學活動中,多媒體工具集圖像、聲音、文字、動畫爲一體,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直接觀察的過程中,獲得形象具體的知識,簡化了物理知識中的抽象表達。同時,多媒體工具還具有較大的儲存空間,教師可通過提前設計多媒體課件,將所需展現的知識藉助投影展現在學生面前,減少了大量板書的書寫時間。

3.有效組織合作學習,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小組合作是課堂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組建合理的學習小組,設定具體問題供學生討論,在教師的有序引導下,可以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合作學習既能爲每個學生提供足夠的空間進行自由思考,又爲學生間的多角度思維碰撞提供條件,促進學生有效解決物理問題,培養學生間交流的習慣,鍛鍊學生的協作能力。在合理分工的基礎上,各小組成員相互交流討論,集思廣益,共同探究,在親身經歷了知識的來龍去脈後,加深了對物理知識的理解。

4.創設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活動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活動是教師教學設計中的重要環節。首先,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動機。在國中物理教學活動中,要根據具體的內容安排適當的問題,使學生在思考討論的過程中激發求知慾。其次,創設生活情境,集中學生注意力。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與物理知識相關的現象。教師要由身邊的物理入手,將學生遇到的現實問題與物理知識緊密相連,突破學生對於物理學習的認知障礙,激發學生學習慾望。最後,創設實驗情境,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的科學,從具體的實驗入手,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激發其主動參與的學習意識。

5.組織課外活動興趣小組,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物理教學不僅要求學生掌握、理解基本的物理知識,同時還需要增強學生的應用能力,使其靈活運用物理知識,發揮自身的創新潛力,真正實現學以致用。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在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過程中增長見識,爲今後的探究學習奠定基礎。如可以組織課外活動,定期開展小組競賽,使學生藉助學習的知識設計相應的發明、實驗,在體驗的過程中加深知識記憶,提高自身的動手操作以及創新思維能力。

二、結語

總之,教師要根據具體教學內容,設計有效教學,充分培養學生的知識技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不斷的探索與創新中,努力打造更爲完善的國中物理課堂教學活動。

篇46: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一、滲透科學方法的意義

國中物理課本是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編寫的,課本主要是將相關的知識點和邏輯內容加以整合。雖然課本中的內容不是很全面,但相關的科學方法還是貫穿物理知識的重要內容,同時應當考慮到國中生的接受能力。

對於物理科學方法的有關內容,教師在物理教學中往往不會做出明確的要求,只是讓國中生在學習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掌握和領悟。比如,國中物理課本中的一些物理模型,教師在物理教學中只是將複雜事物進行簡化後展現給學生,讓學生去學習,因此國中物理教學中很多的知識點都是經過處理的,從而導致了國中生對物理知識的科學方法瞭解的相對較少,教師也是經過過濾後才慢慢地教給學生的,即使是學習有關的科學方法也是淺顯簡單的。比如,控制變量法和定義法等,都是課本中常見的方法。因此,教師在國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應當積極地將科學方法教授給學生,這並不是讓學生被動學習教師傳授的知識,而是運用比較有效的方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二、滲透科學方法的策略

國中物理探究教學就是通過國中生自主研究來展開教學過程,也是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教學方式,利用探究性教學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傳統教學的不足。因爲是探究性教學,所以教學重點應放在探究上,探究過程是讓國中生自己去思考問題、研究問題,從而解決問題,因此在探究性教學中要想對有關的科學方法進行滲透就要利用物理知識學習的過程。科學方法是解決物理問題的關鍵,也是讓國中生理解物理知識的重要方式。

運用科學方法,國中生對抽象的物理知識能夠理解和把握。控制標量法在國中物理中是比較常用的科學方法,在研究物理問題過程中,通過改變一個變量保持另外變量不變的情況下研究問題。例如,在講“摩擦力”時,教師可以讓國中生憑着自己的實際生活經驗去思考摩擦力是不是存在於實際生活中,是人們可以完全能夠感受到的物理現象。如,走路時鞋子和地面的摩擦力,輪胎對地面的摩擦力,等等。

三、總結

總之,在國中物理探究性教學中滲透科學方法,物理教師應當關注每一步具體的操作,注重培養國中生物理綜合知識的運用能力,還要培養學生對科學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使學生形成科學分析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的平臺,爲學生以後的學習打好基礎。

篇47: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一、將國中物理實驗與信息技術進行整合的方法

1.在課堂上靈活使用數碼站臺與投影儀設備

在國中物理課程進行實驗的過程當中,有很多實驗一直受到很多條件的限制:比如實驗器材過小、現象不夠明顯、可視距離過短等等,都使課堂上物理實驗效果打了折扣.但是通過數碼展臺、投影儀等設備,就可以將實驗現象與文字圖片等材料通過先進的設備投影到大屏幕上,使同學們都能夠詳細清晰的看清實驗現象,從而大幅度提高實驗效果.在進行光的折射演示過程中,如果是按照傳統的實驗方法,就是將一束光傾斜射入水中,由於光折射的可見度是很低的,學生坐的遠一些的話就根本看不清折射的效果,從而使實驗效果達不到事前的預期,而通過信息技術設備,我們就可以通過對設備的投影進行放大,使全班的同學都能夠第一時間看到.

2.通過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

在現今校園的物理課堂中,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對教學的輔助已經被廣泛的應用,其生動、直觀、形象的特點,不僅能使課堂的學習效果、氛圍得到提高,還能極大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而對提高課堂效果、深化教學改革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輔助作用主要有以下幾點:一、善於利用多媒體的創造作用,通過對教學場景進行富有創意的設計,將有效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從而起到提高物理教學的效果.二、用來觀察微觀和宏觀的現象.物理學科的研究對象多種多樣,大到天體星球,小到微觀粒子,有很多的現象是隻能靠教師進行口頭的描述,而不能用實際的方式爲學生演示.但是通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我們就可以將色彩效果與動畫形式相結合,直觀的將微觀運動過程表現出來,從而使學生能夠對教師所描述的現象進行直觀的觀察.三、利用多媒體技術,還可能幫助我們建立多種物理的模型,比如在牛頓第一定律中,電場與磁場的效果等.四、多媒體技術還能夠通過其先進性彌補一些實驗的不足之處,比如一些有危險的實驗:電路短路、觸電演示等等.而一些通過肉眼無法觀察到的實驗,比如紫外線與紅外線、核反應堆的原理、熱機的原理等等,都能通過多媒體技術而很好的展現.

3.對網絡的作用進行充分發揮

在現今社會,網絡也是對人們生活產生重要影響的技術之一.在通過網絡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獨立自主的完成對教學活動的參與.通過網絡這種方式,學生能夠由自己操作計算機,對各種物理現象進行模擬,從而完成對物理現象本質的探索.在網絡教學中,教師也可以通過網絡的廣播功能對整個班級進行集體授課,也可以用點對點的方式對個別學生做一些針對性的輔導.同時,還可以通過網絡建立QQ羣、微博、個人網頁、郵箱等,從而拓展師生間的學習空間.

二、物理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1.要以物理課爲主體

在課程與信息技術進行整合的過程中,要注意整合的主題是物理課程而不是信息技術.所以在整合中,要充分考慮到物理課程的特點,把信息技術恰到好處的融入到實驗教學中,從而提高教學效果.有的教師在習慣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之後,無論什麼樣的問題都通過課件來講解,雖然會爲學生帶來一定的吸引力,但是長此以往,會使學生產生厭煩感的同時,還會使學生忽視真正物理課程內容的學習.所以在實際授課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以物理課程爲主題的教學方式.

2.整合應當從頭做起

整合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各方共同進行努力,在對物理課程同信息技術進行整合的過程中,要從一點一滴做起,切實可行的制定計劃與教學方案,在紮實教學的前提下同時進行教學方法與技術的創新,時刻總結以往經驗,使整合效果越來越好.

3.整合要注意科學性

由於物理學科的自身特點,科學性在其身上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在整合的過程中,尤其是在課程課件與相關動畫的設計和製作中,要時刻把科學性放在首位.

4.提高教師素質

在整合過程中,需要教師在現今的教育理論思想指導下,對計算機信息技術進行應用.有的教師認爲整合僅僅是用多媒體演示課件,不需要什麼技術.這是錯誤的觀點,在實際情況中,整合所考慮的是信息技術對整個單元及整個課程的作用,着重強調的是信息教學的全面效果,從而有效的對學生環境與資源進行改善,而這些都需要教師以高素質和優秀的技術爲基礎,對課程模式與內容進行優化,所以提高教師素質在信息技術下的課程模式也是十分重要的.

三、小結

總之,國中物理課程同信息技術的整合,是一個複雜且長遠的過程,是一個需要長時間研究與實踐的過程,是一個需要師生各方面整體合作的工程.整合期間,需要體現出其觀念的課程標準,且進行整合所需要的信息技術設備、優秀的教師水平、多樣的教育資源、長時間積累出的整合經驗等等都缺一不可.這需要多方面對多個項目進行全面的探索、學習、研究,通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物理成績的最終目的.

篇48: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一、對晶體熔化實驗的改進

在做晶體熔化實驗時,課本上提供的是海波(硫代硫酸鈉),而學校的海波大多含有雜質或是存年舊貨,實驗時,雖然利用了水浴法加熱,但熔化過程中,海波的溫度還是不斷上升,很難保持不變,即使不變,保持時間也很短,不能讓絕大多數學生真正觀察到晶體熔化時吸熱而溫度保持不變的現象,體會不出晶體熔化的特點。爲了解決上面提到的問題,我做這個實驗時,用冰替代了海波。具體的方法是:首先用溫度計測出教室內的溫度,讓學生知道室溫高於冰的溫度;然後將適量的棒棒冰倒入一次性紙杯,多少以完全能夠浸沒溫度計的玻璃泡爲宜(太多實驗時間長,太少冰融化成水後體積變小,不能浸沒玻璃泡);再將溫度計的玻璃泡浸沒在紙杯內的棒棒冰中,讓學生觀察冰融化時溫度計的示數是否變化。由於是“室溫”自然加熱,冰融化時保持0℃的時間較長,每一個學生都能感知到晶體熔化時吸熱但溫度不變的特點;之後講述晶體熔液凝固的特點時,引導學生逆向思維即可。棒棒冰和紙杯在學校小賣部就可以買到,又多又便宜,可以安排同桌作爲一個小組,把老師的演示實驗轉換成學生實驗,既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又能提高學物理的興趣。

二、對小孔成像實驗的改進

許多學生按課本要求將易拉罐改制成小孔成像的器材,組裝好後,拿去觀察物體,結果什麼也看不見,不知道是自己錯了,還是課本錯了,感到非常失望。我做了一點小改進:在按課本要求組裝好器材後,再做一個比易拉罐稍大的紙筒,長度爲30釐米左右,套在易拉罐半透明紙一端,使半透明紙處在較暗的區域,這樣遠處的物體通過小孔在半透明紙上成的像,從套筒中看過去,非常明亮清楚。若在晴天中午看綠色植物,好像還是彩色的呢。

三、對摩擦起電實驗的改進

課本上在講述摩擦起電時,用的是絲綢與玻璃棒摩擦使玻璃棒帶電,毛皮與硬橡膠棒摩擦使硬橡膠棒帶電。當用摩擦過的玻璃棒或橡膠棒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時,箔片張開的角度很小;在探究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時,可能是玻璃棒和硬橡膠棒的帶電量太小或者是它們的質量太大,排斥或吸引的過程顯得非常緩慢,而且偏轉角度很小,現象不明顯。這個實驗在空氣溼度較大時很難成功,特別是在我國中南部地區的早晨或陰雨天根本做不成。筆者親眼看到在省級教學比評中,選手爲了實驗萬無一失,無一例外地都採用了用紅外線烤箱對設備加熱、除潮的辦法,而這樣的條件在農村和山區的學校是不可能有的。

我在多年的教學中發現,用絲綢與學生吸飲料的塑料管摩擦使塑料管帶電,用棉布與泡沫摩擦,使泡沫帶電,它們的帶電量較大。如果將摩擦過的泡沫,在驗電器的金屬球上來回擦幾下,箔片張開的角度甚至可達150°。在探究電荷間相互作用規律時,由於它們的質量相對較輕,排斥或吸引時偏轉迅速,而且偏轉角度很大,效果非常明顯,即使在空氣溼度較大時也能成功。塑料管和泡沫很容易獲得,也可以將這個演示實驗轉化成學生實驗,變看老師做爲學生自己動手探究物理規律,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大大提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四、結語

在教學過程中,當我們碰到實驗效果不好的時候,只要多動動腦筋,多觀察身邊的事物和現象,動動手,做一做,試一試,總可以找到改進或者替代的辦法。以上是我的一點小小體會,方法很簡單,但很實用,貢獻給大家,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篇49: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一、物理演示實驗教學的作用

1.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無論是哪一學科的學習,都需要調動起學生對該學科的學習興趣,只有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夠更好完成教學任務.國中學生具有好奇心重、興趣廣泛、求知慾強等特點.物理學又是他們剛剛開始學習的全新領域,對他們而言很多知識都新奇而且神祕.應抓住國中學生的這一特點,在課堂裏安排適量的有趣實驗,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搞好物理教學工作.

2.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新時期的教學中教育工作者往往比較重視學生創新精神和能力的培養.教學中,教育工作者以課本爲基準,對實驗進行適度的改進、創新,鼓勵學生展開實驗探究,有助於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育工作者對實驗進行適度的改進後,實驗的目的性更明確,實驗結果更明顯,可以使學生自主總結實驗結果,得到相關理論,這樣得出的理論學生可以記得更紮實.物理實驗教學,能夠有效幫助學生運用物理學基本原理和已有知識進行分析、總結、歸納,經過長期的鍛鍊學生的觀察能力、創新意識都會有顯著地提高.

3.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開展課堂演示實驗教學,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通過實驗,有助於學生自主地觀察、分析,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方式得到了很好的鍛鍊.教學過程中,演示實驗以課程標準爲依據,學生通過實驗能夠充分掌握基礎知識學會實驗的操作,準確記錄實驗現象,通過實驗積極思考、總結經驗,最終形成好的思維方式和思考能力.

4.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掌握相關知識,而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更加有利於牢固學習掌握相關知識.無論是探索性實驗還是驗證性實驗都有利於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但是單純依靠驗證性實驗無法鍛鍊學生在物理學習中的科學態度,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學能力.而探索性實驗恰恰能夠在這方面進行補充.這些實驗在物理教學中,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對物理演示實驗教學的建議

1.在物理演示實驗教學中要做好課前準備工作

物理教學實踐中,生動有趣的教學要靠長期練習得來,沒有哪個了老師能夠完全自由發揮.因此,教師應該對每一堂演示實驗課進行認真準備.要明確國中物理教材中每個演示實驗的目的,根據實驗要求確定適合的實驗設備器材,老師要做好演示工作,確保學生真正瞭解實驗流程,只有這樣才能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實踐能力.

2.要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演示實驗,發揮學生在實驗中的主體地位

物理教學中的演示實驗教學是爲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基礎知識,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然而,傳統的演示實驗教學中,教師往往把多數時間用於實驗講解,留給學生的操作時間少之又少,很難讓學生真正發揮在實驗中的主體作用,原本爲了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跟思考能力的演示實驗變成了老師的獨角戲,這樣的演示實驗教學根本起不到應有的作用.爲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一些物理實驗的原理和操作流程教師應該儘可能把主動權教給學生,讓他們開動腦筋進行思考,而不是亦步亦趨地跟着老師的步伐.物理教師應當鼓勵學生自己動手,讓他們在實踐中總結經驗、得出原理,只有這樣得到的知識才是真正屬於學生,才能更好地被運用到物理學習當中,提高學生理解物理知識能力.

3.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物理演示實驗教學是一種有嚴格操作程序的教學方式,只要教師教學方法得當,學生很快就能從中掌握實驗的操作要領,並根據一個實驗的實驗要領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得出許多同類型實驗的操作方法.教師要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讓他們在不同層次的探究中獲得知識,同時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只有真正做到樂於發現、樂於學習,能夠從探究中獲得樂趣,學生才能對學習產生興趣,才能形成對物理學學習的熱愛,才能更好地掌握物理學知識,真正做到活學活用.

4.要綜合運用多媒體手段,使演示實驗教學靈活多變

物理學中的一些實驗要在某些特定環境下進行,教師沒辦法還原實驗的操作條件,單憑枯燥的語言很難使學生真正瞭解實驗的具體情況,更無法讓學生真正理解知識.這時需要藉助多媒體技術,再現實驗的情景,增強學生對實驗的感官認識.多媒體應用於演示實驗教學,可以使學生理解實驗的過程,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演示物理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中極爲重要的部分,物理教師要把握好教學的方式、方法,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充分達到教學目的.

篇50: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一、開展“教具、學具”製作活動

器材是開展實驗教學的物質基礎,通常實驗室會購置和配備相關的實驗儀器,這些器材比較精良,被合理規範地保管在實驗室中,統一爲教師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使用.然而更多的國中物理實驗其實滲透在學生隨堂和課後的學習過程中,而實驗室往往在這方面無法快速跟進,導致實驗器材的使用和學生的實際需求之間處於脫節的困境.爲了解決學生對實驗室器材的依賴,切實開展好日常實驗活動,建議組織和幫助學生利用生活中常見易取的材料來自己開發相關的教學具.鑑於國中生的思維發展和動手操作的實際能力,“教學具”製作活動可按照“兩線並行、分層指導”的原則來安排實施.所謂兩線並行,即面向全體學生徵集製作材料和方案,同時選拔優秀學生形成相對固定的活動小組,定期製作、維護和改進教學具.所謂分層指導,即面向全體學生指導其能根據課本及相關資料仿造簡易教學具.例如研究重力方向時能製作簡易的水平儀,研究液體壓強時學會製作壓強計等.同時面向活動小組成員指導其掌握的一些教學具的改良和開發方法.例如教學具設計時可採用“缺點枚舉法”來發現問題,利用“功能組合法”或者“遷移聯想法”來解決問題.在優化方案的基礎上,進一步組織活動小組成員選購材料製作結構更合理、工藝更精良的教學具,再通過這些成品的累積、展覽與使用,不僅可進一步激發全體學生的熱情和參與度,還培養了學生的實驗能力,實現了隨堂實驗教學實踐的推進目標,可謂一舉多得.

二、組建“互助、互評”實驗小組

不可否認國中物理實驗教學實踐的主陣地還是實驗室,然而“學生人數多、實驗器材少、實驗教師緊”也是很多國中實驗課實踐過程中必須面對的現實.這一現狀導致每個學生實驗時間有限,實驗效率低下,教師管理難度增加,實驗教學效果不明顯.在實際的實驗過程中甚至發現不少自覺性差,基礎薄弱的學生往往在實驗室虛度時間.這不僅抑制了學生實驗能力的發展,也消耗了教師的精力,嚴重打擊了教師開展學生實驗的熱情.如何改善這一困境,創設相對有效的實驗課堂呢?筆者的做法是把班級學生劃分成8~10組,每組6~8人,組建了男女搭檔、強弱互補的實驗小組.從而化班級管理爲小組管理,化師生垂直指導爲小組分層互助,這樣既有利於教師的課堂管理,又有利於學生間的合作交流,更有利於學生的實驗考評.具體來講,在課堂教學實踐運作時,教師可要求每組先按要求自主完成實驗設計和操作訓練,然後分組考評.考評時,教師可指定考查每組中任一位成員,其考評成績作爲全組得分,考評過程中,組內成員可以相互提醒,這樣可以促進組內合作和實驗效率,達成課堂目標.如果實驗內容較多,時間緊張,也可以配備小組長,讓小組長進行小組間相互考評,教師巡考督查的方式進行.如此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訓練,學生們就會形成良好的實驗室行爲習慣,自覺創建有效的實驗課堂.

三、制定“分步、定分”評價方案

實驗考評和標準制定可以說是推進實驗教學的關鍵.沒有標準或標準模糊都會造成學生實驗行爲的混亂和實驗教學的低效.那麼考評方案怎樣設計?應遵循怎樣的原則呢?筆者認爲,首先應關注國中生實驗基本能力的考評,例如數據表格的設計,實驗操作的規範,實驗數據和現象的記錄,實驗習慣的培養等.其次是考評方案必須給分明確,易於實施.

篇51: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一、利用物理實驗演示激發學生對於物理的學習興趣

我們需要知道的是,物理實驗演示具有生動、直觀、形象的特點,通過演示實驗,可以使得學生在腦海中形成鮮活的物理實驗情景,這對於學生進行物理概念、規律的學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例如教師講解何爲大氣壓強時,可以通過進行演示實驗激發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達到提高課堂整體效率的目的。教師可以在課前讓學生準備相關的實驗器材,簡單易行的演示實驗,可以現有教師在講臺上演示,再有學生自己在臺下實驗,利用有效的課堂互動,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自己發現規律,對概念加深理解,藉此增強學生的感性體驗。通過這種方式,既能使學生切實的感受到實驗的樂趣,又能使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出來,比單純講解理論更爲有益,拉近科學與學生的關係,激發學生的學習物理的積極性。

二、設置懸念,課堂中導入物理實驗,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

課堂導入時國中課堂教學的起始環節,有效的課堂導入不但能夠溫故,還能知新,是物理課堂教學的關鍵。教師必須知道,每堂課的起始十分鐘是學生精神最爲旺盛、情緒最爲高昂的階段。充分的利用者一段關鍵事件,利用趣味十足的教學內容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習慾望,使得學生在之後的教學過程中擁有良好的學習狀態,提高學生每堂課的學習效率。物理學科的課堂導入,最佳的選擇即爲物理實驗。教師可以通過課前佈置的實驗器具,在導入環節進行實驗演示,造成課堂懸念,使得學生對後來的教學內容產生十足的興趣。例如,教師在進行“動量”、“衝量”兩個物理概念的教學時,課堂導入環節設置相應的演示實驗。在桌面上平鋪一塊毛巾,手拿兩根大小相似的粉筆,在相同高度,使其分別下落到平鋪的毛巾和桌面上,通過觀察可以發現,掉落在桌面上的粉筆摔成了兩段,而掉落在毛巾上的依舊很完整。教師可以也可以讓學生自主實驗,參與到實驗中,並對實驗原理進行分析,這樣既能使之後教師授課更加順利,也能使學生探究慾望增強,以此來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三、結合生活實際與物理實驗,拉近物理學科教學與學生日常生活的距離

生活與科學息息相關。我們利用的天然氣、太陽能、風能等資源,都是在使得人類生活更加便利的基礎上開發出來的。若是將科學與生活分離開來,這樣的科學研究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此,我們應該巧妙的將生活與物理實驗結合在一起,充分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現象進行課堂教學的補充,加強課內外的聯繫,使得物理教學範圍延伸到課外。對於身邊的一些現象,學生總是充滿着好奇心,將教學與生活結合在一起,可以更好提高授課質量,也能很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實驗”,激發學生的實驗積極性與動手能力

多數教師對於課本中的一些實驗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誤解,認爲那些實驗是無關緊要的,考試無用的。正是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使得小實驗本身的功用未能發揮出來。教師若能充分利用書本里取材方便的小實驗,使其發揮積極作用,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結論

對於國中物理教學而言,進行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是相當必要的。教師若能充分運用各種簡單易行,極富趣味的物理實驗,把晦澀難懂的物理概念與物理原理通過實驗這種異常直觀的方式演繹出來,既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能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思維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教學活動順利有序的進展,同時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果,最終實現國中物理課堂教學水平整體提高的目標。

篇52:國中物理教學論文參考

國中物理教學論文參考

一、情境教學,激發學生興趣

情境教學的使用降低了學生思考的切入點,使學生能夠從熟悉的事物出發順暢地進入思考狀態.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與熟悉事物的聯繫,建立生活化的課堂情境,讓學生能夠直觀的看到物理知識的展示,使學生能夠由感性過渡到理性,由被動學習轉變爲主動學習.例如學習有關“機械能和內能的相互轉化”時,利用實物操作的方法來建立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給每個學生一根較粗的鐵絲,看看誰能夠將這根鐵絲折斷,學生看着那根較粗的鐵絲在試圖了幾次後紛紛的放棄了,認爲折斷是不可能的事情.這是教師可以激勵學生來反覆的折,並且感受拐彎處的溫度,在不緊不慢、堅持不懈的彎折後,學生會發現鐵絲慢慢的出現了裂痕,逐漸的斷開了.學生對這一現象非常的好奇,這是怎麼回事呢,爲什麼不用很大的力氣就能將其折斷呢?學生的這一想法激勵了學生的思考,這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學生所做的動作,讓學生觀察在做簡單的彎折的時候無形中產生了機械能,而這種能量逐漸的轉化爲了熱能,這個學生能夠根據拐彎處的溫度感覺出來;而能讓鐵絲折斷的不是這一點熱能,而是逐級積累起來的內能,學生頓悟這是用熱傳遞的方式來改變物體的內能.這樣的情境,使的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將思維激活,在思考分析現象的過程中學習了新知識,將學生放在主體的位置上,極大的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二、問題教學,調動學生思維

問題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好的問題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問題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設置一些代表性的問題,來驅動學生的積極參與,使學生的思維緊跟問題的轉變,層層遞進的進入對事物的探討中來,實現問題的有效性.例如在學習有關“人耳聽不見的聲音”時,由於學生對聲音的產生有了一定的認識,讓學生思考“爲什麼人們可以聽到蜜蜂飛舞的聲音,而聽不到蝴蝶飛舞的聲音?”這樣的問題,然後給學生播放“藍貓淘氣三千問”中有關火山、地震等自然災害的視頻,讓學生感受在災難來襲時,小動物們的引頸傾聽、四處逃散的場景,從而提出爲什麼動物可以感受到災難的來臨,而人卻不可以?學生就會根據情境建立一定的思想,紛紛思考爲什麼人不能聽到這些聲音,人都能聽到那些聲音呢?學生的這些疑問不僅驅動了學生的進一步思考,也激勵了學生想用實驗來驗證的想法;這時教師就可以給學生一臺音頻發生器,讓學生閉上眼睛仔細聽不同頻率的聲音,在逐漸的增大過程學生學生可以清晰的聽到一定頻率的聲音範圍,通過學生對數據的記錄,來感受人們能夠聽到的聲音,反覆幾次從而得出人耳能聽到的頻率範圍,深入對這節課的學習.通過這樣的問題情境,激勵學生的興趣和思維,使課堂教學有明確地方向性,確保了課堂的高效性.

三、探究教學,挖掘學生能力

探究式教學的深邃,能夠讓學生對知識有深切的體會,增強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巧妙的激發學生的自主能力,幫助學生掃除思維上的障礙,由激勵逐漸的轉變爲學生的自發學習;教師結合國中物理教學內容設置探究性的問題,在引導學生正確思考方法的基礎上提高課堂的高效性.例如學習“電磁感應”時,通過奧斯特實驗揭示電流周圍能夠產生磁場,學生通過對電流周圍小磁針的轉動,來感知電流周圍的磁場,從而給學生建立探究性的話題,發展學生的思維.通過學生的探究,學生學會了利用發散思維,電流逆向流動會怎麼樣,有什麼樣的規律沒有?經過學生的探究總結出安培定則;學生還會討論出如果電流增大會怎麼樣.通過學生實驗,學生得出增大電流可以增強磁場;另外在探究討論中學生還會逆向思維產生問題:電流可以產生磁來吸引小磁針轉動,而磁能不能產生電呢?要怎麼進行實驗設計來驗證呢?學生的探究使得問題有了深入的思維,於是學生開始對磁產生電做討論,紛紛提出自己的猜想,開始對物理知識進行深入的探索.通過這樣的激勵,學生對物理的.學習建立了一定的信心,由原來的被動提問逐漸的轉化爲主動探究,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總結出一定的方法,學生潛在的能力被激發出來,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和逆向思維,實現了學生能力的提高.

四、多媒體教學,清晰知識原理

隨着現在科技的普及,多媒體的應用逐漸走進課堂,給學生的感官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形象具體的展示了知識的內在原理,提高了課堂的效率.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的挖掘多媒體趣味性、直觀性、交互性的優勢,將實驗的原理、現象、分析清晰的展示出來,給學生的討論交流帶了便捷.例如學習“透鏡”時,先讓學生實驗:分別讓平行於主光軸的光線通過凸透鏡和凹透鏡,學生通過這樣的實驗只能觀察到最終的實驗現象;然而理解光線在其中的行進時,有一定的抽象性,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這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製作出行進的光線,讓學生清晰的看到光線在凸透鏡或者凹透鏡中的軌跡,形象的觀察折射光的路徑.在多媒體的引導下,學生可以像看動畫片一樣跟着光線的行蹤來思考,讓學生理解實驗就是簡單的光的折射,對於比較薄的透鏡來說,就可以將兩次折射看做是一次折射.由此學生不難得出凸透鏡對光有匯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這時教師可以再次利用多媒體來驗證理論的正確性,使學生深刻的理解物理現象的原理.通過這樣的教學,從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建立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五、小結

總之,教師要深入地研究教輔材料,結合學生的發展需求確定教學目標,採用靈活的多元化的教學模式豐富課堂教學,從不同的切入口增強物理的趣味性,以趣味帶動學生的興趣,使課堂的開展緊緊圍繞學生的思維,順勢而導地引導學生的思考、分析和討論,從而實現高效課堂的建立,確保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