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以就業爲導向的高校教育改革探析論文【新版多篇】

以就業爲導向的高校教育改革探析論文【新版多篇】

以就業爲導向的高校教育改革探析論文 篇一

我國高校教育的不斷普及以及大衆化教育形式的推廣,使得更多的人能夠進入大學,接收高等教育,不斷提高一代一代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但是,現今最爲嚴重的問題的就業創業難問題,大學生畢業人數已經超過了社會所需崗位人數和其能夠吸納的能力,雖然企業仍然需要人才,但是人才與所需崗位的供需關係已經失去平衡。對於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教育以及引導工作,是當今高校不容忽視的重要命題,通過在校期間的培養教育,使大學生有能夠創業就業的能力,使學生個人得到發展,社會更加穩定。

1、大學生就業創業難原因分析

大學生就業創業難問題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高校擴招僅僅是一方面,另外總結爲以下三點。1.1社會經濟問題全球經濟危機對我國的影響很大,我國經濟發展速度的減緩以及多數企業經濟衰退現象明顯,而大學畢業生人數的增長卻依然很快,相比於現今社會以及企業所需人才的比例而言,畢業生人數已經超過了當前社會所需,而且部分企業的衰退也造成了減員的情況,畢業生就業難情況在所難免。

1.2企業與畢業生的矛盾取向

大學畢業生經過多年的教育,知識的積累,大學生活的努力付出,以及對進入社會的憧憬,使得他們對於就業的崗位、薪資、工作內容、職業發展等等各個方面期望較高。但企業對於應屆畢業生的評價普遍偏低,基礎知識不牢,實踐能力不足,培訓成本過高,並且畢業生流動性較大,難以穩定長時間從事某崗位,薪資待遇要求過高等等問題一併出現。這使得很多企業在招聘時主動過濾掉了應屆畢業生。企業與畢業生之間的矛盾取向也使畢業生就業難問題更加凸顯。

1.3高校就業創業教育工作缺失

高校作爲人才培養教育的場所,明顯在就業創業這方面有所缺失,教育工作主要是針對技術、技能、知識等等進行,對於就業、創業問題提及較少,沒有對初入社會的有效認知和工作定位,這使大學生在就業擇業創業過程中困難重重,很大一部分畢業生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

2、推進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的意義

就業創業教育的開展首先能夠幫助大學生在社會角度更好的認識自己並給自己合理定位,其次培養畢業生在就業創業過程中瞭解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同時培養畢業生的個人修養。就業創業教育也能夠將社會環境很好的傳達給學生,使其畢業前先行對社會進行大概的瞭解,避免盲目的擇業就業,更好的選擇適合的企業和工作,也讓學生自己成爲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就業創業教育的開展,能夠提升學生生存能力、競爭能力和創業能力,宏觀來講對於大學生就業創業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鼓勵學生能夠靈活就業,積極創業。這也推動了教育事業的發展,高校就業創業教育有着重大的意義。

3、推進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的可行性方法研究

3.1加大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力度,爲指導工作明確定位。應當設立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課程,併成爲一門必修課程,從學生進入大學開始直到學業結束要不斷的將社會屬性灌輸給學生,引導大學生合理進行自身發展以及職業生涯的規劃。我們培養的是社會需要的人才不是在高校溫室裏的花朵,要讓學生不斷的加強對社會的認識,和對自己的合理定位。高校也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建立就業創業知道目標,明確指導內容,通過不同的方式方法,樹立學生的就業創業意識,提高學生的素質教育,有效調動學生積極性。

3.2端正大學生的擇業態度,激發他們的創業熱情。通過就業創業教育課程的開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擇業觀和創業意識,對學生敢闖敢試的勇氣要加以鼓勵,並深度挖掘學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和勇氣,鼓勵學生進行合理創業,調動學生創業熱情。在學校方面,要積極的加強校企合作,爲學生髮展提更穩定的創業就業實踐基地,增加學生實踐機會,多鍛鍊學生的適應能力,認識自己,不斷完善。

3.3培養學生自我推銷的意識和能力大學生走出校門,進入社會,新的環境有着陌生、好奇、表現慾望、熱情等等多方面的情緒以及想法。進入社會將是學生展現自己的好機會,高校進行就業創業教育時,要積極的對學生進行自我推銷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態度,通過多種方式鍛鍊學生的自我表現能力,積極的找到學生的優點,並尋找最佳的自我展現方式,爲就業和適應社會做好多方面的準備。

3.4集合社會、家庭等多方力量,形成合力,推動大學生就業創業。高校就業創業教育的開展是爲了學生能夠更好的擇業就業創業,以及初入社會有適應社會的能力。學生就業創業也和社會教育、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關係,需要集合多方面力量,對當今就業形勢進行分析總結,對用人單位進行了解,以及對人才的需求方向等等,需要合力進行深度剖析大學生的就業情況,並針對個人更好的對就業擇業給出多方面意見,整合多方面資源優勢,及時的進行就業信息的傳遞,以方便大學生能夠更好的擇業就業,改變就業難創業難的情況。

4、結束語

推薦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對於畢業生科學合理擇業有着重要的意義,我國對於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體系還不夠完善,僅僅是剛剛開始的階段,對於今後的發展方向,如何形成針對性強、高效、吸引力強的教育模式,還有待廣大家不斷研究不斷完善,共同推動就業創業教育的實施。

參考文獻:

[1]吳宇飛。大學生自主創業促進其就業的可行性探究[J]。人才資源開發,2015(22)。

[2]向巍。對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引導的思考[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1)。

[3]李琳。推進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的可行性方法研究[J]。考試周刊,2012(10)。

以就業爲導向的高校教育改革探析論文 篇二

摘要:大學生自主創業已成爲一種新的就業模式,由此引申出來的創業教育已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文章針對大學生自主創業的背景和現狀進行了分析,闡述了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意義,進而探討我國高等院校如何更好地進行大學生創業教育。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創業教育

一、開展創業教育的歷史背景

隨着這些年來我國高校的連續擴招,就業難、難就業等問題逐漸上升爲一個巨大的社會問題。面對這種前所未有的就業問題,高校如何未雨綢繆,尋求解決就業問題的突破口,引領畢業生增強個人就業競爭力,更新就業觀念,順利就業,成爲各高校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

來自教育部的最新數字顯示,2007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累計超過495萬人,年均增幅27%,到2007年9月,應屆畢業的495萬名普通高校畢業生中,只有約351萬名畢業生走上了工作崗位,就業率爲70.9%,超過144萬畢業生仍未成功就業。而2008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更是驚人的累計超過550萬人,就業形式更加嚴峻,在這種情況下,一些高校畢業生畢業後放棄傳統的就業方式:不是多方尋找打工機會,而是選擇自立門戶,開啓自主創業之路。

據一項調查問卷顯示,有72%的應屆畢業生具有自主創業的慾望。而實際上,也確實有很多畢業生,通過自主創業的途徑,發家致富,獲得了成功,不僅爲自己解決了就業問題,還爲很多人創造了就業機會。各個方面顯示,通過自主創業解決就業問題已逐漸成爲一種新的就業時尚。針對這種情況,在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當中,增加有關自主創業的教育環節就顯得尤爲必要。那麼什麼是創業教育?

從宏觀的角度上講,所謂的創業教育就是指在詳細瞭解國家關於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相關政策和規定的基礎上,結合社會需求,對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可行性、風險性、政策保障性等多方面進行綜合分析,給予畢業生創業相對全面的基礎知識和信息參考。

二、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途徑

針對當前社會形勢,結合目前高校畢業生特點,開展創業教育,一般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對大學生創業進行分析、引導、教育:

(一)創業的社會背景和相關政策

目前的社會背景,可以用幾個關鍵詞來概括:市場經濟、知識經濟、信息時代、法制社會。市場經濟,商品經濟活躍,大家公平競爭,只要有能力,就可以獨領風騷,但要是決策失誤,即使是血本無歸,也只能是自己承擔全部責任和後果。自負盈虧,可謂市場經濟的顯著特徵。市場經濟還要求,凡事要想成功,必須遵循它的運行規律。所以,不管做什麼,做好市場調查,瞭解其運行方式,都是首先要做的一步。

知識經濟,知識就是財富,知識就是生產力,在現代社會,如果不具備相當的知識基礎,可以做的事會是非常有限的,所能取得的成就,也會非常有限。現代人特別重視教育和提倡終身學習的根本原因就在於此。

信息時代,一個人要想獲得成功,把握商機很重要,而商機的獲取,就在於信息渠道是否夠廣、夠準確。現代人對信息的理解,尤其側重於充分利用互聯網,來推廣自己和獲取更多的商業信息。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法制社會,實際上就是說不管做什麼事,都必須按規矩來。規矩就在於國家和地方的各項法規政策。過去有不少商業大亨,由於商業活動中存在違法行爲,最終導致由原來的八面威風變成了一名可恥的階下囚,前途盡毀。因此,瞭解國家和地方的相關政策和規定,合法經營,是事業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之一。當前,政府積極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爲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了很多優惠政策,比如減免稅收,三年內免交登記類、管理類和證照類的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等,這些優惠政策爲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條件和政策保障。

(二)多方位、多角度剖析創業的可行性和風險性

現代社會,大學畢業生通過自主創業走上成功之路的案例不勝枚舉,但是,也有不少自主創業者由於種種原因,導致了失敗的結果。這其中血本無歸、債臺高築,從此一蹶不振的也大有人在。因此,是否選擇自主創業作爲自己的出路,每一個大學畢業生都應該慎重地考慮。

要慎重地考慮自己打算從事的事業,是否確實具有可行性。一般來說,這個時候有許多工作要做,例如市場調研、投入預算、成本回收期預測、可能的利潤空間等。這時候的工作越細緻,創業成功的機率就越大。

創業能否成功的另一個關鍵所在,在於對風險的把握。能否有效地控制風險、正確地應對風險,是你的事業能否乘風破浪、一帆風順的關鍵所在。

因此,如何正確看待和清醒的認識自主創業的可行性和風險性,是計劃自主創業的畢業生們所要面臨的第一個也是最現實的問題。同時,做好足夠的前期準備,也是成功地實現自主創業的關鍵之一。

(三)成功的事業要求創業者要具備一定的條件

1、自主性。面對普通事物要有獨特的思維、獨到的見解。具有極強獨立自主性的人才敢於展現自我,突出重圍,實現自我的理想,這也是創業必須有且最爲關鍵的一點。

2、抗擊打性。創業的道路佈滿荊棘,在困難與挫折面前,創業者不僅要充分發揮持之以恆的精神,還要憑藉自身的頑強毅力去承受和抗擊來自各方面的打擊,仔細分析、認真總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最終走向成功。

3、人際關係。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在當今這個分工越來越精細的時代,沒有人能夠成爲一個無所不能的超人。所以,要想成功創業,就必須學會利用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身的不足,取長補短,好好利用人脈關係,通過友好人際關係爲自主創業掃清障礙。

4、創業資金。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要創業,就應該先準備好足夠的創業資金。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如果沒有準備好足夠的創業資金,即使做好了其它一切的創業準備,也無法進行創業。

(四)大學生自主創業存在的內在問題

1、盲目樂觀。大學生由於缺乏足夠的人生閱歷,看待問題較片面,面對局部成功往往過於盲目樂觀,容易頭腦發熱,錯誤的分析形勢,做出錯誤的判斷,從而爲創業留下隱患。

2、缺乏對市場的洞察力。大學生由於缺乏足夠的社會閱歷,對當前的社會形勢不夠了解,對社會的需求狀況不夠清楚,缺乏對市場的洞察力,往往無法準確的定位。

3、缺乏對法律和政策的瞭解。懂法律和了解國家政策能給自主創業帶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事業有專攻,大學生往往容易忽視法律和政策,給創業帶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甚至在無形中觸犯法律。

4、不善管理,任人唯親。由於年輕氣勝,大學生在創業階段的管理上往往不善於管理,任人唯親。當發生矛盾和衝突的時候,就無法用規章制度來加以管理和約束,容易造成很多沒有必要的麻煩。

5、急功近利。大學生創業往往沒有足夠的耐性,過度、過快地關注結果,拔苗助長、急功近利。最終事與願違,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

由於上述等問題,大學生自主創業存在很多困難和潛在風險,尤其是大學生社會經驗的缺乏,更是給創業蒙上了一層陰影。

但是面對不是很確定的未來,大學生自主創業,又存在一定的可行性,其主要表現在大學生敢打、敢拼,又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和技術性,同時國家爲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在經濟、政策上都給出了一定的優惠。總之,我國大學生創業的大門已經打開,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憧憬着有朝一日能實現自己的創業理想。

三、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意義

由於我國的國情以及我國高等院校開展創業教育的起步比較晚,因此目前我國高等院校開展創業教育還任重而道遠。而創業教育的目的就在於讓畢業生在瞭解和掌握創業理論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特點,合理定位,確認自己是否適合創業。因此在大學生創業具有風險性和可行性的雙重矛盾基礎下,高校就業開展創業教育就顯得尤爲重要,更具有很重要的社會意義和教育意義。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我國高等教育與國際接軌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基本要求

隨着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文化多樣化的發展,面對知識經濟和新技術革命的機遇與挑戰,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將成爲一國競爭力的主要決定因素,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需要大批具有創新精神和創造力的人才。

我國高等教育必須緊跟時代發展,與國際接軌,大力發展大學生創業教育,儘快提高大學生素質,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適應知識經濟和國際競爭的需要。因此,必須從科教興國的戰略高度來認識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重要意義。

(二)高等教育素質教育的深入和具體化

創業需要綜合素質,創業者應當具備創新者、管理者、企業家、社會活動家等角色的多種綜合能力。大學生創業教育就是要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大學生的興趣和能力,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大學生創業教育是一種具體、特殊的教育模式,是高等教育素質教育的深入和具體化。

(三)解決大學生就業壓力的有效手段

當前,大學生就業已成爲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就業的形勢日益嚴峻,就業的壓力越來越沉重。對大學生進行創業教育,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和創業技能,提倡和鼓勵大學生自謀出路和自主創業,通過創業來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無疑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一個大學生的創業成功,可以帶動幾個甚至一大批大學生的就業,從而大大緩解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壓力。

以就業爲導向的高校教育改革探析論文 篇三

摘要:隨着社會發展步伐的加快,“互聯網+”時代已經來臨。在這種萬物互聯的時代裏,對當代大學生就業也有着深淵的影響,並且互聯網的影響已經成爲一種新常態,也正在引領大學生思想更加開放,視野更加廣闊的去擇業就業。而作爲高校輔導員,也要對大學生就業提供幫助,要做好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導大學生更好的就業和工作。本文主要闡述在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的現狀進行分析,並探索學生就業思想教育的新途徑。

關鍵詞:高校;學生;就業;思想教育;新途徑

高校是社會的一部分,是學生接近社會最密切的時候,並且大學生羣體是走在網絡化前沿的人羣,具有不一樣的心理特徵以及對網絡有全新的觀念,受到網絡很深的影響。因此對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延伸,使之與高校教育日常結合,才能更好的使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明確職業目標,做好自我職業規劃。

一、新時代下大學生生活新常態

“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影響着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雖然它帶給了學生更加多元的學習選擇,以及社交習慣。但是網絡使得當今處於網絡前沿的大學生從心理和行爲上造成一定程度的偏離,導致很大一部分大學生社會價值觀、思想道德觀念錯位,進一步來講,使得學生對於社會的適應能力普遍下降。這對於大學生就業擇業有很深的影響。

(一)多元的學習選擇

網絡的多元化,帶給了學生更多的學習選擇,而且特別的方便,並且網絡連接着整個世界,學生更加自主的進行知識汲取,並且給他們帶來新鮮感,雖身在校園,但是大學生的認知已經不侷限於此了。調查顯示,當大學生需要新的學習和生活資料時,超過半數的大學生會首先選擇進行網絡搜索。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二)更多的消費娛樂

網絡包含的信息相當廣闊,有着更多的新奇和刺激,網絡帶給大學生更多的快捷和方便,使他們對自由、時尚、自我的追求得到滿足,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通過網絡進行購物、娛樂、消遣,可謂是找到了一個放鬆自我、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世界,很大一部分大學生已經離不開網絡。

(三)思想任性

不同的文化形態和價值理念通過網絡平臺進行着激烈的衝突和碰撞,大學生對與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強,但是容易受到西方思想和理論價值觀的影響,使人生觀價值觀產生一定程度的傾斜,使得大學生更加的任性,滋生很多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西方化思潮,盲目的進行時尚的追求,忽略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而對於大學生就業的選擇認知,也容易受到不同思想的影響,容易造成大學生擇業就業的偏激性。

(四)行爲任性

網絡的特性,造成了信息的特殊性。很多的網民包括大學生在內,網絡失信行爲與日俱增,引發社會關注。另外,虛假消息傳播、發表不負責言論、譁衆取寵、網上惡搞、網路暴力、人肉搜索等等行爲,很多大學生並沒有意識到,這些任性的行爲,已經一定程度侵犯他人權益,危害公共利益。這種生活新常態的形成,使得大學生在擇業就業過程中,對工作、職業、職位以及日常工作中的處理方式方法會受到很深影響,並不利於其未來發展。

二、探索新時代環境下高校學生就業思想教育的新途徑

高校大學生就業情況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並且得到了國家以及地方各個部門的支持,但是隨着金融危機的爆發,經濟發展的不穩定,大學生因爲沒有工作經驗,也很難有一技之長的情況下,就業成爲嚴峻的問題。在新時代環境下,我們需要不斷的探索對於高校學生就業思想教育的新途徑,幫助他們更好的擇業就業。

(一)高校思想教育過程中的創業教育與就業指導

時代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以及知識經濟的需求,要求從業者自身擁有更多的技能和能力,以達到崗位和職業的要求。學校比較直接的方式是通過就業指導課程來對學生進行就業創業的指導,我們需要在此基礎上對學生心理進行研究,並以新穎的方式站在學生的角度闡述問題和創業就業要求,在網絡環境下,我們需要以開放開明的態度去對待學生,接受他們融入他們,並從正能量方面引導學生。

(二)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擇業教育

擇業,是學生踏出校門後的開始。我們需要對學生的擇業品德進行多方面教育。受網絡環境的影響,我們需要放下姿態,適應網絡語音與學生進行交流,與學生融入,並關注一些他們所關注的東西。然後在與他們進行溝通,幫助學生調整好自我心態,首先要把誠信和道德放在第一位,避免不負責任和不誠信的情況發生,影響自己就業後的發展。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就業規劃教育

大學生無可避免的在剛剛步入社會後會出現一定的迷茫期,與網絡虛擬世界不相稱的社會,會給學生造成一定的壓力,他們難免對自身的優勢、職業分類、擇業就業方向不夠明確。這就需要我們對學生的本身優勢進行分析,專業知識掌握情況進行了解,並結合網絡,建立一些符合大學生心理,並能夠吸引他們注意力的思想教育主題的網站,並對學生就業擇業方面進行主題引導,可以將實例與現實結合,可以與各大企業進行合作,公佈企業所需職位信息,與招聘要求,使學生向這些方面進行完善自己。更好的進行就業。通過網站推廣和分析,也可以使學生完善自我職業生涯規劃。結語學校教育對與學生在社會上的發展有着深遠的影響,在“互聯網+”時代,我們要堅持以人爲本,並以網絡科技新常態爲基礎,幫助學生調整心態,從心理、道德、擇業、就業、創業、職業規劃等等多個方面進行培養教育,使大學生能夠真正的適應社會需求。

【參考文獻】

[1]蔣君毅.探析“互聯網+”時代高校學生思想教育工作新途徑[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5,11.

[2]姚天行.大學生就業指導中的問題及對策[D].東北師範大學,2009.

[3]王海軍.探索高校學生就業思想教育的新途徑[J].亞太教育,2015,36.

以就業爲導向的高校教育改革探析論文 篇四

隨着國際形勢的變化發展,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日益凸顯,大學生的就業觀與相關企業的人才需求方向有所衝突,大學畢業生出現過剩現象,而企業則出現人才匱乏局面。新時期下,增強大學生思政教育和就業指導教育,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價值觀,進而制定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將能有助於緩解當前的就業形勢。目前我國高校對學生職業能力的訓練與培養力度欠缺,學生對於自我認知和客觀環境評估上有所不足,各高校適時整合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和就業指導教育將能緩解社會就業壓力,促進大學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順利進行。

一、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教育概述

(一)思政教育

高校思政教育在實際生活中的表現爲高校輔導員以及代課教師依據一定的思想政治觀念和完善的道德規範,有目的性、針對性在大學生中開展教育工作,完善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體系,實現優質、高素質人才的培養,以便高校學生適應社會的發展要求。

(二)就業指導教育

高校就業指導教育指輔導員及教師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適時解決學生遇到的就業難題及其困惑,憑藉有效的就業信息,積極幫助學生良好就業,其內容包含有就業政策導向及相應的思想教育工作。

因而,高校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教育息息相關,就業指導教育工作包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可推動就業指導教育工作的發展,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與就業指導教育將具有重要意義。

二、新時期高校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教育整合的意義

(一)有效提升高校學生的綜合素質

社會實踐表明。在這經濟和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新時期下,社會不僅需求專業知識較強的人才,同時也關注人才的個人修養、思想道德水平、實踐操作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艱苦奮鬥的精神。

(二)有利於挖掘思政教育工作的新方法和進一步推動就業指導教育工作的發展

開展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教育的整合工作應立足於人才培養目標,結合學生個性化特徵,在馬克思主義惡化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有效落實大學生髮展教育方針政策,積極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在實踐活動中正確樹立就業觀、價值觀、人生觀以及世界觀。

(三)爲培養應用型人才、複合型人才創造有利條件

現今社會隨着全球化進程的加快逐漸呈現出多樣化趨勢,對應用型人才和複合型人才的需求較大,同時還較爲關注人才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質,故而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在方向上需順應時代潮流的發展,以便適應社會的發展要求。引入思政教育開展就業指導教育工作將符合當前社會的實際就業情況,就業指導教育是思政教育工作的應用表現,思政教育則爲就業指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相輔相成,就業政策的落實過程中促進大學畢業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開展有效地就業培訓以及提供合理的信息服務將能增加大學生的就業率,進而明確高校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就業目標。

三、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教育整合的有利條件

新時期下,高校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教育工作之間的相通性、內在的關聯性將爲兩者的整合創造有利條件。

(一)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教育具有一定的相通性

思政教育將能增強大學生的道德、法律認識,可幫助其較好地適應社會規範、合理處理社會關係。我國公民的道德體系具有多層次特徵,低層次中部分道德規範具有較強的普遍性,對大多數公民有一定的約束力,任何違背公共道德的公民都將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在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過程中不僅要對大學生要掌握的專業技能進行培訓,還應重視起道德、法律教育工作,故而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教育具有一定的相通性。

(二)思政教育和就業指導教育工作之間的內在關聯性

社會規範與人的心理需求、道德規範等方面相符合,並在法律的保障下才能更好地發揮其作用,人們只有具備道德自覺性和意志自律性才能遵法守法,維護法律的權威。故而在合理合法的基礎上融合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教育,法律法規的教育中滲透道德教育將能保障大學生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和就業觀。思政教育和就業指導教育工作之間的內在關聯性將爲思政教育和就業指導教育的整合提供有利條件,注重就業指導中傳授法律相關知識、就業法律內進行道德訴求教育,積極探索就業法律與社會道德的有機結合途徑才能真正體現出兩種教育的整合優勢。

四、整合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教育的原則

當前,整合思政教育和就業指導教育的原則主要有以人爲本原則、整體性原則以及實踐性原則。

(一)以人爲本原則

現今時代的發展,注重人的全面發展,這不僅是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的要求,還將是黨和國家對人才培養政策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堅持以人爲本的科學發展觀對思政教育和就業指導教育的整合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隨着社會的發展趨勢,以人爲本日益成爲現代化思政教育的核心思想。而就業政策的落腳點在於滿足人對自由、幸福生活的追求,出臺的相關政策法規堅持以人爲本爲制定的價值取向才能提高人民對法律的認同感,從而具有自覺遵守意識。因此,堅持以人爲本的原則將爲思政教育和就業指導教育的整合奠定人本基礎。 (二)整體性原則

高校進行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教育的整合應堅持整體性原則,從整體、全局的角度進行兩者的。整合工作。當前大多高校側重就業政策和就業信息的發佈等實用性指導工作,並未注重就業指導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以致於大學生在未來就業時就業觀不明確或者有着錯誤的就業觀、擇業觀、價值觀。在現今新時期下,高校鼓勵、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採用合理的、人性化的就業指導理念將能有效推動就業指導工作的發展。高校思政教育注重大學生的個人修養和自律素質,就業指導教育側重大學生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和就業觀念的正確塑造,整合二者將能促成優勢互補的局面,從整體角度發揮整合工作最大作用,爲整合工作奠定理論基礎。

(三)實踐性原則

高校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教育需加強法制化管理,藉助於制度執行行爲、管理行爲等方式進行教育工作,在實踐活動中完善學生的人格,不僅能夠展現出學生的主體性還可提高大學生的額思想政治素質和就業技能。將就業指導教育中引入相關的法規準則的教育內容將增強思政教育強度,以嚴謹的法制引導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在貼近生活的實踐中改變或者塑造科學的價值觀和就業觀,將能推動思政教育和就業指導教育的整合進程。因此,堅持實踐性原則將爲思政教育和就業指導教育的整合奠定堅實的基礎。

五、新時期高校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教育的整合策略

(一)機制整合策略

高校應構建一套完善的、符合市場發展規律的機制,將能促進高校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教育整合工作的發展。新時期下,高校可邀請就業指導機構的專業人士前來本校進行就業指導的現場講座、支持輔導員及教師參與就業指導方面的交流會以及積極開展相關的就業指導教育研討會等,並結合相關的成功經驗引入思政教育工作中。促進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教育機制上的整合,建立合理的監督機制,將能實時掌握學生思想特點及動態,進而針對性的採取相關政策制止問題的產生,將能完善高校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體系。

(二)載體整合策略

創新思政教育和就業指導教育整合工作的載體形式,將具有積極意義的民族精神融入整合載體中,鼓勵科技型載體的發展,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構建校園內部信息網絡,促進師生之間的網絡交流,拓展整合工作的覆蓋範圍,爲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教育的整合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進一步實踐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教育的整合措施。

(三)規模整合策略

高校在進行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教育的整合工作時還應建設具有嚴謹政治作風及管理能力強的隊伍,在爲大學生進行思政教育工作和就業指導教育工作時起着表率作用,潛移默化中影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就業觀。高校可定期對這支隊伍進行配培訓,促進其政治思想的覺悟和綜合素質的提升,以便從規模上進行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教育的整合,促使整合工作傾向於科學化、合理化方向發展。

六、結語

綜上所述,新時期形勢下,生產力發展水平的提升有利於推動社會文明的發展進程,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不斷地提高,不僅要求其具有專業的知識技能,還注重人才的綜合素質發展。整合思政教育和就業指導教育將能有效提升高校學生的綜合素質,有利於挖掘思政教育工作的新方法和進一步推動就業指導教育工作的發展,還能爲充實國家人才儲備創造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