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現代教育技術論文【精品多篇】

現代教育技術論文【精品多篇】

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構成要素分析論文 篇一

摘要:現代教育技術在國小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由來已久,現代教育技術在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中有何優勢?如何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推動國小語文閱讀教學的創新和發展?本文從現代教育技術:拓寬師生視野,激發師生創造力和想象力;優化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率;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打破傳統的教育壁壘,實現教育資源均衡化等方面淺析現代教育技術在國小語文閱讀中的應用。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國小語文閱讀;網絡教學

伴隨科技的高速發展和社會的快速進步,多媒體技術得到了日新月異的發展,這也使得以多媒體技術爲基礎的現代教育技術不僅得到了迅猛發展,其在教學領域中的運用也越來越廣泛。現代教育技術不僅要求語文教師擺脫“口授+粉筆書寫”的傳統教學模式,還需要語文教師自覺利用其聲、光、色等具體形式,化靜爲動、化虛爲實、化繁瑣爲簡單、化抽象爲具體,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將現代教育技術充分融入到課程教學中。通過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使過去延續千年的語文課程由單一讀、寫的“動口+動手”模式變成以讀寫爲基礎、運用各種視聽手段深化教學內涵的“動口動手+動眼動耳動腦”的立體化教學模式,使原本單調、乏味的語文課堂變得生動有趣、豐富多彩,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創新了教學形式、強化了教學效果,還在很多程度上促進了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近年來,我們有意地將中國小現代教育技術引入語文教學課程,取得了良好效果。下文筆者將以自身的教學實踐爲基礎,結合自身對中國小現代教育技術的認識和了解,對現代教育技術在國小語文閱讀中的應用進行分析。

一、現代教育技術能豐富教學內容,拓寬師生視野,激發師生創造力和想象力。

閱讀教學不同於一般的語文教學,它是學生、文章和老師之間的對話交流過程,學生和文章之間的對話交流能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以積極的思維運轉加深對文章的認識和理解,有所思考、獲得啓迪,而老師需要在整個過程中對學生加以引導,爲其撥開閱讀過程中遇到的重重迷霧,引領學生向正確的方向思考。然而,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依靠老師的個人理解和閱歷引導學生,學生的閱讀體驗和閱讀範圍難免受到限制,要求學生多讀多思考、熟讀精思成爲空話套話。而現代教育技術的引入使得所謂的'“熟讀精思”成爲現實,現代教育技術給國小語文閱讀教學提供了豐富的、可供選擇的閱讀材料,爲學生多讀精讀提供了有利的保障,豐富了教學內容。

而隨着知識時代的到來,各方面的信息量呈現爆炸趨勢,信息越來越多,對語文教學的要求越來越高,倘若依靠老師的個人閱歷來豐富學生見識顯然是行不通的。現代教育技術在這方面也爲語文閱讀教學提供了便利,運用多媒體技術,採用多種方式全方面、立體化爲學生呈現各方面信息,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還開拓了師生的視野,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將以往的“死水”課堂變爲富有生機、充滿活力的“泉水”課堂。

二、現代教育技術能優化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率。

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通常是採用學生自主閱讀做題和老師講解的模式,這屬於典型的被動式教育,學生閱讀的重點是爲了做題而老師講解的重點也大多是做題方法,學生對文章中蘊含的道理以及文章的巧妙之處大多知之甚少,這屬於典型的死水教學,整個教室安靜得如同一汪死水,老師提問投石方能掀起點滴漣漪,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大多基於老師講解的層面。然而,“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不僅泯滅了學生的求知慾望和探索慾望,還使得辛苦備課的老師吃力不討好,雖然口乾舌燥、體力不支,教學效果仍然微乎其微。而現代教育技術的引入,使國小語文閱讀課堂不再“沉默”,多媒體的技術的運用使得學生能夠通過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方式對閱讀文章進行了解,這種繪聲繪色的情境教學方式化抽象爲具體、化複雜爲簡單,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得課堂效率提到顯著提升。如執教《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時,爲了讓學生充分體會小女孩的處境悽慘,我通過播放相關的音頻以及視頻資料、圖片,使學生對其有了充分的認識,再來讓學生相互交流,用具體的形式加深了他們對文章的理解。

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能夠提高課程教學效率,在我看來主要體現在詩詞閱讀以及文言文閱讀方面,由於國小生的認知能力和認知水平非常有效,文言文閱讀和詩歌閱讀是國小語文教學中的難點。現代教育技術的引入,使得傳統既枯燥難懂又乏味無趣的文言文和詩歌課堂也變得生活活潑起來。如在教授古詩《早發白帝城》時,老師可以通過向學生教授資料查詢方法,讓學生自己通過網絡查詢關於長江和白帝城的資料,通過觀看網上的資料,學生對長江雄偉壯麗的自然風光和白帝城所在位置有了大致瞭解,再回到課程本身,告訴學生課堂內容就是追隨大詩人的腳步遊覽三峽風光,學生便興奮不已,很多同學對課堂內容充滿期待,由於學生對課堂內容有了一定了解,以往課堂的膽怯心理不復存在,整堂課的氛圍非常活躍。

三、現代教育技術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教導我們:“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學生的興趣” 因此,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讓學生有主動學習、想要學習的意識才是課堂教學最應重視的。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運用圖片、視頻、音頻等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衆所周知,國小生的視野和知識面非常有限,許多國小語文教材中的動植物或其他物體,都是他們沒有見過的,國小生對這些物體的客觀認識不足導致課堂上他們對這些文章提不起興趣,這時候,老師可以運用互聯網查詢相關物體的圖片以及視頻資料,讓學生對這些物體有一個基本的視覺認識,再學習課文就會容易很多。

在國小語文閱讀文章中,有很多文章都是童話故事或者是虛擬的故事,這時候,要想學生充分認識並理解文章中的故事及人物,老師就需要藉助現代教育技術令他們身臨其境。如《窮人》《凡卡》《皇帝的新裝》《賣火柴的小女孩》等文章,這些故事都有相應的視頻資料,老師可以下載視頻資料或者相關圖片給學生觀看,以視覺的直觀方式加深學生對文章的印象。同時,由於這些文章的結局都具有不確定性,老師也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要求學生根據已有的理解和認識對文章中主人公後面的故事進行編排,鍛鍊學生的想象思維和創新思維。這種沒有固定模式和答案的教學演練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同時培養他們主動思考、主動學習的意識,讓他們在自我學習中更好的領悟文章的美妙之處。

遇到科技類的文章,現代教育技術在國小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就更顯得重要了。科技類文章通常都行文嚴肅、古板,沒有故事類文章的通俗易懂、生動有趣,也不如風景類文章富有想象力,往往科技類文章是學生容易感到厭惡的文章類型,這類文章也是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中最難以教授的類型。如文章《蝙蝠和雷達》,這是一片典型的科學小品文。蝙蝠長什麼樣子,什麼是雷達,雷達的工作原理是怎樣的,它的作用又是什麼,這些問題縈繞在學生心中,是學生準確理解文章的絆腳石,倘若這些疑難得不到有效解決,學生對其很難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學習這篇文章想要訓練的創新思維也就難以實現。傳統的教學方法中,只能依靠老師的個人理解對學生進行講解,然而,新時期,現代教育技術的引入使得這些問題不再艱鉅,利用互聯網進行查詢,學生看過之後,開闊了視野也活躍了思維,再去學習文章內容,便不再困難。

四、現代教育技術能打破傳統的教育壁壘,實現教育資源均衡化。

語文閱讀教學不同於其他學科,不能依靠公式也不能按照定理,一個簡單的詞語運用往往需要旁徵博引、再三舉例,因此,有人比喻說語文教師要給人一滴水,就必須有一桶水的裝備和儲量。同樣,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也需要再三閱讀和思考,這就需要語文學習必須有廣泛的學習面。傳統的語文教學囿於書本,學生的閱讀數量和閱讀廣度受到嚴重製約,因此,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想象力也隨之受到影響。隨着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傳統的教學資源壁壘得以打破,好的文章、優秀的教案以及文學作品、音視頻資料都可以通過網絡獲得,不論身處何地,都可以通過現代教育技術獲得教學資源,從而使語文閱讀教學從數量上以及質量上得到明顯提升。這也符合了《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的要求: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資料,優化語文學習環境,拓寬語文學習內容。我們可以巧用多媒體技術,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整合相關的資源,由課內拓展到課外。

如對《觀潮》的學習,學生閱讀課文之後,雖然大體上了解了錢塘江大潮,但是大潮的氣勢卻不是通過文字就能表現出來的,很多同學沒有去過錢塘江,更沒有觀賞錢塘江大潮的經歷,這時候,老師就可以通過引入錢塘江大潮的視頻資料以及新聞報道幫助學生加深瞭解,學生看過之後對錢塘江大潮的印象更深刻了,對文中的相關描述也更容易形成自己的認識,學完,《觀潮》之後,學生對錢塘江大潮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很多學生都表示想去親眼看看。這種從視覺上和聽覺上吸引學生,讓學生更加形象的感受到文章描寫的壯觀景象,是文字描寫所難以達到的效果

總之,隨着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語文閱讀教學應該有更多的創新之處和發展之處。將現代教育技術引入語文閱讀課堂,對於拓寬師生視野,激發師生創造力和想象力;優化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率;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打破傳統的教育壁壘,實現教育資源均衡化都發揮着越來越巨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堃鈺。現代教育技術在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契機[J].教育科學科研。2013(01)

[2] 陳佔軍。淺談現代教育技術下的語文教學[J].現代教育科學。2011(01)

[3] 牟月輝。淺談現代教育技術在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時機[J].新課程學習·上。2011(05)

[4] 姜玉晶。淺談現代教育技術給語文教學帶來的生機與活力[J].現代閱讀。2010(23)

[5] 張德慶。現代教育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成才之路。2008(24)

現代教育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作用論文 篇二

[內容摘要]

本文以我校師生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推進素質教育爲背景,通過典型範例,闡述了現代教育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廣泛應用,說明了現代教育技術在激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所起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

現代教育技術 教學 作用

隨着信息時代的到來以及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學校的教育教學發生了深刻的變革。現代教育技術的逐步普及與發展,爲學科教學開拓了廣闊的天地。現代教育技術優化了教與學信息的傳輸過程,改變了應試教育的傳統模式。它的高科技性促進了素質教育觀念的確立;它豐富的教育資源爲素質教育提供了多姿多彩的空間;它的形象化及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促進了素質教育的實施。

現代教育技術創設一個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的學習環境,有助於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

科學家的發明創造,往往起源於靈感及大膽猜想。他們經過細心觀察、分析,反覆實驗、論證,去粗存精、去僞存真,終於獲得成功。素質好的學生,他們的思維也是發散型的,頭腦中經常靈感萌生。比如,他們在學習圓錐曲線時,經常遇到動弦的中點軌跡問題,難免會萌發出這樣的問題:如果軌跡上的點不是弦的中點,而是弦上的一定比分點,結果又是如何?大家知道,方程與曲線是從“數”與“形”兩個側面對同一軌跡問題展開研究的。上述問題,從“數”的方面進行推理、運算,學生難以求出方程,即使求出來了,由複雜的方程也無法判斷軌跡的圖形。現代教育技術幫助學生解決了這一問題,他們藉助了《幾何畫板》,在“形”的方面下功夫,終於成功地作出了動弦的定比分點軌跡。通過鼠標的拖動,可以方便地改變這個定比,津津有味地觀察各種不同情況下,軌跡所形成的曲線圖形。他們做的是以前不可能進行的數學實驗,得到的是書上找不到的有趣結論。

利用《幾何畫板》,學生很容易作出極座標方程ρ=asin(nQ)的圖象--多葉玫瑰線。這個圖象,用原始的描點法是難以作出的。在欣賞玫瑰線的“花瓣”,隨着n的變化而變化之後,學生產生了疑問:(1)爲什麼曲線總是花瓣形的?(2)“花”的瓣數與n的關係如何?疑問激起了思維的火花,他們從“數”的方面去研究,促進了自己智力因素的發展。

現代教學技術創設了開放、合作、和諧的課堂教育模式,適應了現代教育的變革與發展。

多媒體的介入打破了傳統教學的封閉模式。外語組爲了使學生學好有關天氣的詞彙及日常交際用語,組織學生參與拍攝有關天氣的日常對話錄象帶,並通過剪輯、加工,製成課件,讓學生也上屏幕噹噹“小老師”。爲讓學生學習有關形容天氣的副詞用法時,在課件中設計了下雨、颳風、打雷等有聲有色的動畫,形象而直觀地給學生一個印象:副詞與圖象所展現的動作有着密切的關係。爲讓學生學好“現在進行時態”,充分利用多媒體把形、聲、色等各種信息作用於學生感官,創設出一種溫馨和諧的教學氛圍,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他們的聽說能力,以生動活潑的方式進行“聽、說、讀、寫”,寓教於樂,徹底改變了以前那種“一言堂、滿堂灌”的格局。

現代教學技術爲情感的激發與思維的開拓創設了良好的教學氛圍和問題情境,它不僅可以使思維與情感的發展得到同步進行,而且可以使思維與情感活動圖示化、簡明化和流程化,促進學生思維和情感活動的和諧發展。

《黃山記》是篇遊記文章,作者徐遲以熱情奔放、酣暢淋漓的文筆敘述了雄放的黃山瑰麗奇特的景色。爲了使學生學好這篇課文,體會作者獨出機杼的謀篇佈局,教師從網上下載了有關黃山的精美圖片,根據課文的內容將所蒐集的資料分成簡介、勝景、思考和小結四部份。其中簡介部分包括作者介紹、黃山的命名及形成,勝景部分則分爲日出、佛光、雲海、奇鬆、異石、林蔭道等幾類。在教學過程中,根據課文的相應內容,結合學生思維的發展,點擊對應的按鈕,將輔以文字的精美圖片在屏幕上展現,讓學生有親臨黃山之感,使他們的思維和情感活動得到和諧發展。現代教學媒體的介入,使教學過程得到了優化。學生從感官上具體地感受到黃山的獨特之美,激發了他們對新時代、對祖國美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學生在週記上感慨地寫着:“那溫泉、奇鬆、雲海……都在向我招手,要我進去。閉上眼,我彷彿呼吸到了黃山清新的空氣。張開雙臂,我彷彿擁起了所有美麗。黃山的一切,我感覺到了!我能摸到了!黃山已植入我的心中!”

現代教學技術的虛擬仿真效果使學生如臨其境,使不可能進行的實驗在屏幕上展現,化微觀爲直觀,化想象爲直覺,化抽象爲具體。

“質子的發現”、“重核的裂變”、“原子核式結構的發現”等都是屬於微觀領域的知識,相關實驗都無法在中學物理實驗室裏完成,傳統的教學只能靠掛圖“空對空”地進行,學生難以理解。虛擬現實技術的引入,生動地展示了盧瑟福發現原子的實驗,演示了鈾核裂變、鏈式反應等過程,清晰地分析了核反應堆及核電站的工作原理。這樣,一方面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了他們的熱情與興趣;另一方面使學生學會觀察、思考、分析實驗現象,模擬科學家們通過“大量實驗-理論論證-獲得成功”的發現新物理微粒及物理規律的過程,初步掌握科學研究的方法。

透鏡成像是幾何光學的重點和難點,其實驗必須在暗室中進行,而且物體每改變一個位置必須在透鏡的另一側重新調整光屏的位置,直到找出清晰的像爲止。利用《幾何畫板》製作的課件彌補了實驗的這一缺陷,它把實驗呈現在屏幕上,十分方便地進行動態操作,最後得出透鏡成像的規律,加深了學生的印象,降低了教與學難度。

現代教學技術實現了數與形的有機結合,動與靜的對立統一,真切地展示了點、線、面、圖形、圖象的變化過程,使數學恢復了“動態”的本來面目。

以高中數學中的“函數的圖象”爲例,按傳統的教學法,老師難以把變化中的圖象畫準,更無法在黑板上演示出其動態變化過程。圖象如何因參數A、ω、φ的變化而變化是學生學習的難點。爲此,我們利用《幾何畫板》製作了一個多功能的課件,使它具有三大功能:

(1)五點法作圖;

(2)圖象變換;

(3)圖象的左右擴展延伸。課件適用於課本中相關章節所有例題及習題的輔助教學,既貼近於教學實際,方便於老師授課,學生練習,又具備靈活性大、應變力強、生動直觀、操作簡便等特點。課件直接展示了曲線的變換過程,把變換中的每一個圖象清晰、準確無誤地呈現在屏幕上,大大地提高了課堂效率。 圖象生動、形象地動畫、平移、伸縮、擴展,強烈地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極大程度地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 課件操作簡易,便於學生參與。 靈活多樣的方法,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提高了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他們勇於探索創新的精神。 課件中數與形的有機結合、數與形的相互印證,有利於使學生的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能力得到同步發展。

現代教育技術使音樂欣賞課能真正具備“欣賞”功能。

多媒體課件《管絃樂曲》方便地幫助學生認識管絃樂隊中四個固定編制的樂器組和“特色樂器組”中各項樂器的性能和音色特點。在主界面中設置“體裁介紹”、“樂器介紹”、“作品簡介”、“思考與練習”等四個按鈕。任意點擊其中按鈕,就可進入某一次界面。如:點擊“樂器介紹”這一按鈕,次界面中出現“銅管樂器”、“木管樂器”、“絃樂器”、“打擊樂器”、“特色樂器”等五個按鈕,再選擇按鈕點擊,可在出現的新界面中進行欣賞。

學生對“貝多芬”可謂知其名而少聞其“聲”,課件《交響曲》通過由卡拉揚指揮的“第五交響曲(命運)”和“第九交響曲(英雄)”音像資料的欣賞,使學生感受到交響曲博大精深的感染力和貝多芬不朽的音樂風姿。

在設計方面,着意使課件具備有師生雙邊互動的功能。如在《交響曲》這一課件的“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欣賞過程中,設計了由學生操作的按鈕,用以選擇第四樂章代表性音樂主題的合唱音像或樂隊演奏音像,並可讓學生反覆跟隨演唱。

音樂組收集了大量京劇、越劇、黃梅戲等知名劇種的名段音像資料,製作成課件《戲曲與曲藝音樂》,通過音樂欣賞,使學生感受到我國戲曲音樂的藝術神韻和動人風采。此外,通過多媒體播放音像的便利,把地方戲劇也請進教室,組織了泉州地方劇種“高甲戲”代表性劇目音像資料片段的欣賞,增進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懷。

現代教育技術使宏觀現象的教學具體化。

以教師製作的課件《地球的自轉》爲例,課件運用GIF動態圖像結合Authorware 5.0軟件的移動圖標製作三維動畫,把地球繞軸自轉同時繞日公轉的宏觀運動情景展示在學生面前。課件編輯了地球自轉的有關AVI影像動畫,生動直觀地解釋了自轉方向、自轉週期、晝夜更替、地球形狀等宏觀現象。動態的圖象與畫面,讓學生容易區別自轉週期的恆星日和太陽日,分析晨昏線和晝夜半球產生的原因,懂得不同經度的地區爲什麼地方時不同的道理,真正理解物體水平運動產生偏向、地球兩極稍扁及赤道略鼓都是由於地球自轉的緣故。

翻滾式的菜單:自轉方向、自轉週期、晝夜更替、地方時差、地轉偏向、地球形狀及退出等的設計,不但使本課教學內容的結構系列化、程序化,而且方便於學生自學與複習。

課件從不同角度展示地球運動的二維和三維空間模型,把宏觀的現象具體化,抽象的物質直觀化,動態的過程形象化,繁雜的知識系統化,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參與性,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效果。

現代教育技術優化了化學科的實驗教學。

原電池的原理是電化學的基礎。其反應中所涉及到的電子的得失及移動過程,是悄悄地進行着的,肉眼根本看不見。在化學實驗室中進行的由Zn-Cu、H2SO4形成原電池的實驗,往往由於難以取到純淨的Zn板,結果在Zn板上也會產生少量的氣泡。這就使老師一開始難以向學生解釋這一原理的科學性。解決上述問題的好辦法就是運用多媒體課件。用小圓點虛擬電子,設計動畫,讓Zn板上失去的電子沿着導線移動到Cu板上。兩個小圓點就是兩個虛擬電子,它們一起在Cu板上與H2SO4溶液中的兩個氫離子結合,形成了H2,氣泡就從Cu板上冒出。生動形象的過程,使學生容易明白原電池的原理。接着,學生不難對老師提出的下列問題作出正確的回答:

(1)在上述實驗裝置中設置一個電鍵,當電鍵斷開時,哪一極有氣泡冒出?這時是否有原電池形成?

(2)若把“Zn-Cu”改爲“Fe-C”或“C-C”,能否形成原電池?

最後師生共同分析,發現化學實驗室中進行的由Zn-Cu、H2S、O4形成原電池的實驗,在Zn板上也會產生少量的氣泡,是由於帶有微量雜質的Zn板上,隱藏着無數個微小的原電池的緣故。

現代教育技術使歷史鏡頭在學生面前重現,使學生品味到歷史的真實感,發揮了學科教學的德育功能。

上《三國鼎立》,插入“火燒赤壁”電視片段,屏幕上“飛揚着一個個鮮活的面容”,深化了學生對重要歷史人物性格的瞭解。把“暗淡了的刀光劍影” 重現在學生面前,讓“遠去了的鼓角爭鳴”在學生耳邊迴盪,烘托了課堂氣氛,增強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收集珍貴的歷史圖像與影像資料,結合課本內容,整合成系列教學組件,上《世界現代史》,以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代替了以前“紙上談兵”、索然無味的歷史教學。

上《共產黨堅持敵後抗戰》,欣賞民歌《南泥灣》及影視畫面,展示 “大生產運動”的場面,陶冶了學生熱愛黨、熱愛人民的思想情操; 重現“百團大戰”的歷史場面,讓學生感受到中國人民凜然不可侵犯的尊嚴,堅定“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信念。

[參考書目]

許遠望《一個多功能數學課件的構思與製作》(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中學數學教與學》2001年第7期)

[作者簡介] 許遠望,男,副校長。對數學教學、CAI、CAM有着較爲深入的研究,正式發表論文近30篇,專著兩部,曾獲福建省優秀論文一等獎。編制的“班級工作量化綜合評估”軟件,曾在省、市級會議上演示、推廣,其相應的論文入選《第六屆全國中國小CAM研討會論文集》。

現代教育技術淺談論文 篇三

《探究現代教育技術與教育變革》

摘要: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在教育觀念、教學模式、教與學方式、教學內容、測評手段等方面使學校教育產生重大變革。正確、充分地認識現代教育技術在促進教育變革方面的作用和功能,有利於進一步推動教育技術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有利於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教育變革;教學改革

1994年,美國教育傳播與技術協會( AECT)對教育技術提出一個較爲準確的概念,即教育技術是關於學習過程與學習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與實踐。現代教育技術則是以現代教育理念爲指導思想、以現代信息技術爲技術支持、以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化爲最終目的的教育技術。教育變革就是教育現狀所發生的任何有意義的轉變。

近些年來,計算機、網絡、多媒體技術、INTERNET等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爲教與學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平臺和工具,成爲提高傳授者傳播知識技能和學習者學習效能的一種重要力量。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將爲現代教育注入新的活力。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和發展,促使教育觀念、教學模式、教與學方式、教學內容、測評手段等產生了重大的變革和更新。

1.對教育觀念的影響

現代教育技術的廣泛應用和不斷髮展,正在推動着我國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變革。現代教育技術的誕生,不僅只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結果,也是在現代教育思想催生下的產物。現代教育技術本身就體現、蘊含着豐富的現代教育理念。正因爲如此,現代教育技術在教育實踐中的逐步推廣與應用,實際上就是一種新的、先進的教育思想和觀念的實踐與傳播。

[1]現代教育技術在其自身推廣應用的同時,也在成功地實踐和傳播着嶄新的、先進的教育思想與理念。現代教育技術推動了學校教育和教學的革新,使學校變成充滿活力和創意的學習場所,並使我們真正樹立培養學生具備現代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多方面素質的教育觀念。

[2]在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下,學生身上潛在的個性以及能動性、創造性得到了全面的釋放和充分的發揮,主體性教育、個性化教育、創造性教育和素質教育等先進的教育思潮和教育理念在教學實踐中得到了最精彩的體現。現代教育技術促使學生增強信息意識,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爲他們在信息社會的發展打下必要的基礎。

2.對教學模式的影響

教育教學活動往往是通過一定得教育模式得到體現,因此,教育技術的發展也能夠幫助教育模式的革新。國內外教育改革的實踐證明,現代教育技術和信息技術的引入不僅改進了我們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提高了教學效率,也改變了現代教育的教學模式,加快了學校的教育改革。教育技術幫助的教育模式的變革集中體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方面是教學活動從單向的教師向學生傳播、學生接收,轉變爲雙向的教與學信息互通。另一方面是教育活動從壟斷式封閉教學轉向爲開放式跨時空的資源共享式教學。[3]教學模式的更新,可以幫助學生們合理選擇自己方便的教育教學資源,促使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以教師講授爲主的傳統教學方式需要有所突破,才能適應新形勢,使教育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3.對教與學方式的影響

現代教育技術的快速發展,推動了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也必然會加速學習方式的革新。在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於學科教學的背景下,首先是課堂教學的形式發生了改變。多媒體技術以圖文聲像並茂的方式代替了傳統的黑板、課本等教學載體。隨着教學形態和方式的變革,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與學生所固有的角色定位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成爲了信息加工的主體和知識意義的主動構建者;教師則相應地變成了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學生構建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在多媒體網絡教學環境中,學生面對大量的信息,能夠最充分地佔有資料,可以進行獨立的思考,也可以與同伴相互協作對問題進行探究。學習者真正成爲了學習活動的主人,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的調動和發揮,學習的效果包括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都會相對過去發生顯著的、積極的變化。

4.對教學內容的影響

現代教育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發展無疑會影響到教學的內容。互聯網已經成爲提供教育可行的、需求甚大的工具,它不但改變着獲取知識的方式,還改變着學習內容和手段的性質。教學內容的更新,將進一步開拓學生的知識面,有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知識爆炸的今天,重要的不再是向學生灌輸大量的現成知識,而是爲學生揭示知識的結構。由於信息資源重要性的日益突出,學生所要學習的不僅有以課本爲載體的信息,視頻、音頻、圖像(立體化教材)等多元化的信息也都將作爲教學內容被引入課堂。這種教學內容的更新,必將極大的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學生接受的不再是單一知識,更多是各學科的知識體系。這對於學生來說,教師更多地是授之以漁;教材不再是唯一的知識傳遞中心,教學資源通過多媒體教學方式進入課堂和學生的認知體系。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可以更廣泛地涉獵學科空間,甚至可以通過互聯網瞭解各學科的前沿領域和最新知識。

5.對測評手段的影響

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促進了教育教學測評手段的更新。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建立各門功課的作業及試題的題庫。教師也可以針對他們各自的情況,有的放矢的進行輔導從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考試的試卷也可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水平,選出不同難易程度的試題,保證每個學生都能檢測到自身的不足。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難度和不同量的訓練,而且可以讓學生自我控制練習進度,做到每類同學都達到各自的教學目標。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師可以在網上學生直接對話,實現作業與試卷的及時批改、及時反饋,有助於學生及時消化接收。許多實踐環節也可以在計算機上完成,做模擬實驗。運用仿真技術,可以設置教學需要的各種各樣的虛擬情景,讓學生置身於超越時空限制之中。這樣必能大大豐富和加深學生的感性經驗,提高學習興趣和效果。參考文獻:

[1]李志峯。現代教育技術與教育教學改革[J].黃岡師範學院學報,20xx,(8).

[2]曹鵬。現代教育技術引發的學校教育變革探析[J].電化教育研究,20xx,(2):22-23.

[3]王奇志,包立琴。淺談教育技術與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xx,(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