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現代教育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作用論文【新版多篇】

現代教育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作用論文【新版多篇】

現代教育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作用論文 篇一

[內容摘要]

本文以我校師生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推進素質教育爲背景,通過典型範例,闡述了現代教育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廣泛應用,說明了現代教育技術在激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所起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

現代教育技術 教學 作用

隨着信息時代的到來以及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學校的教育教學發生了深刻的變革。現代教育技術的逐步普及與發展,爲學科教學開拓了廣闊的天地。現代教育技術優化了教與學信息的傳輸過程,改變了應試教育的傳統模式。它的高科技性促進了素質教育觀念的確立;它豐富的教育資源爲素質教育提供了多姿多彩的空間;它的形象化及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促進了素質教育的實施。

現代教育技術創設一個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的學習環境,有助於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

科學家的發明創造,往往起源於靈感及大膽猜想。他們經過細心觀察、分析,反覆實驗、論證,去粗存精、去僞存真,終於獲得成功。素質好的學生,他們的思維也是發散型的,頭腦中經常靈感萌生。比如,他們在學習圓錐曲線時,經常遇到動弦的中點軌跡問題,難免會萌發出這樣的問題:如果軌跡上的點不是弦的中點,而是弦上的一定比分點,結果又是如何?大家知道,方程與曲線是從“數”與“形”兩個側面對同一軌跡問題展開研究的。上述問題,從“數”的方面進行推理、運算,學生難以求出方程,即使求出來了,由複雜的方程也無法判斷軌跡的圖形。現代教育技術幫助學生解決了這一問題,他們藉助了《幾何畫板》,在“形”的方面下功夫,終於成功地作出了動弦的定比分點軌跡。通過鼠標的拖動,可以方便地改變這個定比,津津有味地觀察各種不同情況下,軌跡所形成的曲線圖形。他們做的是以前不可能進行的數學實驗,得到的是書上找不到的有趣結論。

利用《幾何畫板》,學生很容易作出極座標方程ρ=asin(nQ)的圖象--多葉玫瑰線。這個圖象,用原始的描點法是難以作出的。在欣賞玫瑰線的“花瓣”,隨着n的變化而變化之後,學生產生了疑問:(1)爲什麼曲線總是花瓣形的?(2)“花”的瓣數與n的關係如何?疑問激起了思維的火花,他們從“數”的方面去研究,促進了自己智力因素的發展。

現代教學技術創設了開放、合作、和諧的課堂教育模式,適應了現代教育的變革與發展。

多媒體的介入打破了傳統教學的封閉模式。外語組爲了使學生學好有關天氣的詞彙及日常交際用語,組織學生參與拍攝有關天氣的日常對話錄象帶,並通過剪輯、加工,製成課件,讓學生也上屏幕噹噹“小老師”。爲讓學生學習有關形容天氣的副詞用法時,在課件中設計了下雨、颳風、打雷等有聲有色的動畫,形象而直觀地給學生一個印象:副詞與圖象所展現的動作有着密切的關係。爲讓學生學好“現在進行時態”,充分利用多媒體把形、聲、色等各種信息作用於學生感官,創設出一種溫馨和諧的教學氛圍,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他們的聽說能力,以生動活潑的方式進行“聽、說、讀、寫”,寓教於樂,徹底改變了以前那種“一言堂、滿堂灌”的格局。

現代教學技術爲情感的激發與思維的開拓創設了良好的教學氛圍和問題情境,它不僅可以使思維與情感的發展得到同步進行,而且可以使思維與情感活動圖示化、簡明化和流程化,促進學生思維和情感活動的和諧發展。

《黃山記》是篇遊記文章,作者徐遲以熱情奔放、酣暢淋漓的文筆敘述了雄放的黃山瑰麗奇特的景色。爲了使學生學好這篇課文,體會作者獨出機杼的謀篇佈局,教師從網上下載了有關黃山的精美圖片,根據課文的內容將所蒐集的資料分成簡介、勝景、思考和小結四部份。其中簡介部分包括作者介紹、黃山的命名及形成,勝景部分則分爲日出、佛光、雲海、奇鬆、異石、林蔭道等幾類。在教學過程中,根據課文的相應內容,結合學生思維的發展,點擊對應的按鈕,將輔以文字的精美圖片在屏幕上展現,讓學生有親臨黃山之感,使他們的思維和情感活動得到和諧發展。現代教學媒體的介入,使教學過程得到了優化。學生從感官上具體地感受到黃山的獨特之美,激發了他們對新時代、對祖國美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學生在週記上感慨地寫着:“那溫泉、奇鬆、雲海……都在向我招手,要我進去。閉上眼,我彷彿呼吸到了黃山清新的空氣。張開雙臂,我彷彿擁起了所有美麗。黃山的一切,我感覺到了!我能摸到了!黃山已植入我的心中!”

現代教學技術的虛擬仿真效果使學生如臨其境,使不可能進行的實驗在屏幕上展現,化微觀爲直觀,化想象爲直覺,化抽象爲具體。

“質子的發現”、“重核的裂變”、“原子核式結構的發現”等都是屬於微觀領域的知識,相關實驗都無法在中學物理實驗室裏完成,傳統的教學只能靠掛圖“空對空”地進行,學生難以理解。虛擬現實技術的引入,生動地展示了盧瑟福發現原子的實驗,演示了鈾核裂變、鏈式反應等過程,清晰地分析了核反應堆及核電站的工作原理。這樣,一方面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了他們的熱情與興趣;另一方面使學生學會觀察、思考、分析實驗現象,模擬科學家們通過“大量實驗-理論論證-獲得成功”的發現新物理微粒及物理規律的過程,初步掌握科學研究的方法。

透鏡成像是幾何光學的重點和難點,其實驗必須在暗室中進行,而且物體每改變一個位置必須在透鏡的另一側重新調整光屏的位置,直到找出清晰的像爲止。利用《幾何畫板》製作的課件彌補了實驗的這一缺陷,它把實驗呈現在屏幕上,十分方便地進行動態操作,最後得出透鏡成像的規律,加深了學生的印象,降低了教與學難度。

現代教學技術實現了數與形的有機結合,動與靜的對立統一,真切地展示了點、線、面、圖形、圖象的變化過程,使數學恢復了“動態”的本來面目。

以高中數學中的“函數的圖象”爲例,按傳統的教學法,老師難以把變化中的圖象畫準,更無法在黑板上演示出其動態變化過程。圖象如何因參數A、ω、φ的變化而變化是學生學習的難點。爲此,我們利用《幾何畫板》製作了一個多功能的課件,使它具有三大功能:

(1)五點法作圖;

(2)圖象變換;

(3)圖象的左右擴展延伸。課件適用於課本中相關章節所有例題及習題的輔助教學,既貼近於教學實際,方便於老師授課,學生練習,又具備靈活性大、應變力強、生動直觀、操作簡便等特點。課件直接展示了曲線的變換過程,把變換中的每一個圖象清晰、準確無誤地呈現在屏幕上,大大地提高了課堂效率。 圖象生動、形象地動畫、平移、伸縮、擴展,強烈地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極大程度地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 課件操作簡易,便於學生參與。 靈活多樣的方法,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提高了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他們勇於探索創新的精神。 課件中數與形的有機結合、數與形的相互印證,有利於使學生的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能力得到同步發展。

現代教育技術使音樂欣賞課能真正具備“欣賞”功能。

多媒體課件《管絃樂曲》方便地幫助學生認識管絃樂隊中四個固定編制的樂器組和“特色樂器組”中各項樂器的性能和音色特點。在主界面中設置“體裁介紹”、“樂器介紹”、“作品簡介”、“思考與練習”等四個按鈕。任意點擊其中按鈕,就可進入某一次界面。如:點擊“樂器介紹”這一按鈕,次界面中出現“銅管樂器”、“木管樂器”、“絃樂器”、“打擊樂器”、“特色樂器”等五個按鈕,再選擇按鈕點擊,可在出現的新界面中進行欣賞。

學生對“貝多芬”可謂知其名而少聞其“聲”,課件《交響曲》通過由卡拉揚指揮的“第五交響曲(命運)”和“第九交響曲(英雄)”音像資料的欣賞,使學生感受到交響曲博大精深的感染力和貝多芬不朽的音樂風姿。

在設計方面,着意使課件具備有師生雙邊互動的功能。如在《交響曲》這一課件的“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欣賞過程中,設計了由學生操作的按鈕,用以選擇第四樂章代表性音樂主題的合唱音像或樂隊演奏音像,並可讓學生反覆跟隨演唱。

音樂組收集了大量京劇、越劇、黃梅戲等知名劇種的名段音像資料,製作成課件《戲曲與曲藝音樂》,通過音樂欣賞,使學生感受到我國戲曲音樂的藝術神韻和動人風采。此外,通過多媒體播放音像的便利,把地方戲劇也請進教室,組織了泉州地方劇種“高甲戲”代表性劇目音像資料片段的欣賞,增進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懷。

現代教育技術使宏觀現象的教學具體化。

以教師製作的課件《地球的自轉》爲例,課件運用GIF動態圖像結合Authorware 5.0軟件的移動圖標製作三維動畫,把地球繞軸自轉同時繞日公轉的宏觀運動情景展示在學生面前。課件編輯了地球自轉的有關AVI影像動畫,生動直觀地解釋了自轉方向、自轉週期、晝夜更替、地球形狀等宏觀現象。動態的圖象與畫面,讓學生容易區別自轉週期的恆星日和太陽日,分析晨昏線和晝夜半球產生的原因,懂得不同經度的地區爲什麼地方時不同的道理,真正理解物體水平運動產生偏向、地球兩極稍扁及赤道略鼓都是由於地球自轉的緣故。

翻滾式的菜單:自轉方向、自轉週期、晝夜更替、地方時差、地轉偏向、地球形狀及退出等的設計,不但使本課教學內容的結構系列化、程序化,而且方便於學生自學與複習。

課件從不同角度展示地球運動的二維和三維空間模型,把宏觀的現象具體化,抽象的物質直觀化,動態的過程形象化,繁雜的知識系統化,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參與性,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效果。

現代教育技術優化了化學科的實驗教學。

原電池的原理是電化學的基礎。其反應中所涉及到的電子的得失及移動過程,是悄悄地進行着的,肉眼根本看不見。在化學實驗室中進行的由Zn-Cu、H2SO4形成原電池的實驗,往往由於難以取到純淨的Zn板,結果在Zn板上也會產生少量的氣泡。這就使老師一開始難以向學生解釋這一原理的科學性。解決上述問題的好辦法就是運用多媒體課件。用小圓點虛擬電子,設計動畫,讓Zn板上失去的電子沿着導線移動到Cu板上。兩個小圓點就是兩個虛擬電子,它們一起在Cu板上與H2SO4溶液中的兩個氫離子結合,形成了H2,氣泡就從Cu板上冒出。生動形象的過程,使學生容易明白原電池的原理。接着,學生不難對老師提出的下列問題作出正確的回答:

(1)在上述實驗裝置中設置一個電鍵,當電鍵斷開時,哪一極有氣泡冒出?這時是否有原電池形成?

(2)若把“Zn-Cu”改爲“Fe-C”或“C-C”,能否形成原電池?

最後師生共同分析,發現化學實驗室中進行的由Zn-Cu、H2S、O4形成原電池的實驗,在Zn板上也會產生少量的氣泡,是由於帶有微量雜質的Zn板上,隱藏着無數個微小的原電池的緣故。

現代教育技術使歷史鏡頭在學生面前重現,使學生品味到歷史的真實感,發揮了學科教學的德育功能。

上《三國鼎立》,插入“火燒赤壁”電視片段,屏幕上“飛揚着一個個鮮活的面容”,深化了學生對重要歷史人物性格的瞭解。把“暗淡了的刀光劍影” 重現在學生面前,讓“遠去了的鼓角爭鳴”在學生耳邊迴盪,烘托了課堂氣氛,增強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收集珍貴的歷史圖像與影像資料,結合課本內容,整合成系列教學組件,上《世界現代史》,以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代替了以前“紙上談兵”、索然無味的歷史教學。

上《共產黨堅持敵後抗戰》,欣賞民歌《南泥灣》及影視畫面,展示 “大生產運動”的場面,陶冶了學生熱愛黨、熱愛人民的思想情操; 重現“百團大戰”的歷史場面,讓學生感受到中國人民凜然不可侵犯的尊嚴,堅定“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信念。

[參考書目]

許遠望《一個多功能數學課件的構思與製作》(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中學數學教與學》2001年第7期)

[作者簡介] 許遠望,男,副校長。對數學教學、CAI、CAM有着較爲深入的研究,正式發表論文近30篇,專著兩部,曾獲福建省優秀論文一等獎。編制的“班級工作量化綜合評估”軟件,曾在省、市級會議上演示、推廣,其相應的論文入選《第六屆全國中國小CAM研討會論文集》。

現代教育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作用論文 篇二

1.選擇學生體育骨幹

1.1選擇學生體育骨幹的標準

體育骨幹,指體育運動技能基礎好的學生,能在小組學習中起到示範作用,能較快地掌握教師所教的動作技能且能指導和管理同班或同組同學學習的這部分學生。體育骨幹要滿足的五個條件:一是技能基礎好,掌握動作快。二是有較強的組織能力,起到較好的示範和帶動作用。三是有較高的道德品德,樂於爲集體做事的熱情,能夠熱心爲同學服務。四是有遇難不退,具有工作毅力。五是具有個人的人格吸引力,有一定的威嚴、威信。

1.2物色各班三至六名體育骨幹

教師要深入到學生中去,對可以培養的3-6個體育“苗子”做逐個瞭解,找他們談心,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並在瞭解談心過程中加以引導,以堅定他們爲集體、爲同學做事的決心。

2.培養體育骨幹的作用和必要性

2.1體育骨幹的作用

體育骨幹的作用通常可以協助教師佈置教學場地、設計準備活動,組織簡單的教學活動、實施教學中的保護和幫助,同時做好紀律、安全監督;收發體育器材;擔任課堂教學組織或比賽的裁判工作;針對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同學們對體育課、體育老師的意見、想法和建議,通過和同學們溝通及時向體育教師反饋意見和建議,是老師和同學們之間上通下達的信息通訊員。

2.2培養體育骨幹的必要性

2.2.1有意識地讓他們擔任力所能及的工作

首先,教師要充分利用合適機會來培養體育骨幹。如:課前讓他們先了解課的任務、要求、內容以及所需的場地器材,並讓其根據教學內容協助教師佈置教學場地、設計準備活動;在隊列隊形練習時,教師可鍛鍊體育骨幹課前對隊列隊形的組織能力,使教師節省時間等。其次,在分組練習中,體育骨幹的作用尤爲突出。體育教師往往只能照顧到一組,其餘組就能在體育骨幹的帶領下進行練習。再次,課前器材的準備、課後器材的送還,體育教學中的同學之間的幫扶,也要體育骨幹的組織和協調,這樣也有利於形成一種良好的體育教學狀態。通過安排體育骨幹擔任這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也可讓體育骨幹進行組織和安排,這樣既加強了師生聯繫,也使他們在實踐中得到鍛鍊和培養。

2.2.2增強體育骨幹的示範作用

體育項目新的技術動作學習時大都要求示範。但有些動作部分教師年齡偏大,示範動作不太適宜,利用體育骨幹進行示範,顯得更好。一些較難的動作,體育骨幹一般身體素質較好,教師課前進行指導,他們也很容易掌握。課堂上由體育骨幹作示範動作,就會增加其餘學生的自信心和競爭力,激發強烈的運動慾望,有助於學生較快地學會動作。

2.2.3對體育骨幹進行理論和實踐培訓,培養體育骨幹組織能力和管理能力

通過舉辦不同形式的理論培訓班,使體育骨幹懂得部分競賽項目規則和裁判方法、各體育教學常規項目的編排方法和記錄成績,投擲項目丈量成績的方法及田賽、競賽的成績公告方法;讓體育骨幹試着嘗試擔任班級小型比賽的編排、組織、管理等。在學校舉行的各項目比賽和運動會中,根據教師的培訓,如何更好地對本班級參加比賽時做好充分的編排、組織,爲他們一個“施展才華”的舞臺和空間,使他們有更多的“前臺”亮相機會,教師只在“後臺”做指導,使學生在參與組織各種體育競賽活動過程中,信心得到充分培養。

2.2.4培養體育骨幹堅定的信念,心態保持“常溫”

教師就要把培養體育骨幹的重點放在“保溫”上,多給予鼓勵和肯定,使他們爲集體辦事的決心和熱心長久下去,並促使其熱心變成恆心。體育骨幹難免因爲一些原因,直接或間接地失去繼續堅持下去的信心,這時體育教師要幫助體育骨幹調節好學生情緒、學生關係、學習與工作矛盾的關係,教育他們發揚“汲取失誤的主客觀原因,鼓勵他們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一旦發現有阻礙體育骨幹工作的問題,教師要及時給予適當的幫助和解決。這樣體育骨幹的工作熱情就會保持,避免因工作失誤或學習上的挫折而打“退堂鼓”。

3.體育骨幹應注意的問題

一是體育骨幹的培養是處在動態中的平衡,即體育教師對體育骨幹是在挑選中使用,在使用中培養;而體育骨幹是在自己工作、學習的實踐中逐漸加深對體育教師的理解和信任,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知識素養和人文素養,進而在體育教師的指導、幫助下提升個人的綜合能力。二是要一分爲二地評價學生所做的工作。對體育骨幹所做的每個任務的完成要給予充分及時的反饋和中肯的評價,而對於偶爾出現的一些語言不文明、工作方法上的失誤、處理問題的不適宜方法或手段等,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分析問題所在,讓體育骨幹認識到自己的言行不當,處理問題的方法不妥,注意引導學生及時的發現錯誤並改正錯誤,提高體育骨幹的綜合素質,也對提高教學質量有一定的作用,同時也才能使他們更好地成爲體育教師組織開展好學校各項體育活動的得力助手。

總之,體育課應該是“嚴而不亂,活而不死”,一堂好的體育課,學生好像是風箏,要讓他們既能放得開又能收得攏。在“放得開”與“收得攏”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體育骨幹的示範作用,是保證課堂教學高效、順利開展的重要措施,也能提高學校體育教學工作的質量,進而提升學校校園體育文化的形象。

現代教育技術及其應用的論文 篇三

論文摘要:現代教育技術是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的制高點,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文章闡述了現代教育技術對教育觀念、教育時空、教學模式的影響,分析了當前教育信息化和現代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加強網絡建設、資源建設及人才建設等相應的對策。

論文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模式影響對策

進人21世紀以來,以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爲核心的信息技術正在以超出人們想象的速度向前發展,並應用於社會的各個領域和環節。信息化與現代化已成爲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共同趨勢,教育信息化和現代化也接踵而至,隨之在教育目標、教育結構、教育內容、教育手段和教學評價等方面將產生重要影響。大力發展和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突破口,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是教育與時俱進的具體體現。

1、現代教育技術對教育的影響

1.1現代教育技術對教育觀念的影響

現代信息技術運用於教育領域,對“讀、寫、算”這一傳統教育的“三大基石”產生了巨大沖擊,使閱讀式從文本閱讀走向超文本、多媒體和高效檢索式閱讀,使寫作從單純的文本和手工寫作轉變爲多媒體寫作和各種自動化輸入方式,使計算從純數學計算擴展爲多媒體信息的綜合處理,這一切將導致基礎教育從形式到內容都發生了新的變化。新的教育教學觀念正在逐步確立,如素質教育的觀念,繼續教育和終身教育的觀念,超前教育的觀念,活化教學和發展個性的觀念等等,這些新的觀念使教育超出了學校的範圍,使教育體制發生了變化,爲新型人才的培養提供了重要的指導依據。

1.2現代教育技術對教育時空的影響

現代教育技術使得教育教學信息的傳遞形式、速度、距離、範圍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教學形式實現了開放化。這種變化的基本趨向是:教育將大大拓展其空間,從校際交流、合作,走向更多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使教育走向國際化。另外,教育空間必然發生分散化、組合化等變化。例如,最近出現的遠程大學、虛擬大學、網絡大學等。教育空間的另一種變化,表現爲內在功能擴張。21世紀的大學不只是教育中心,它還是一個信息中心、學術研究中心、以及文化與經濟發展的聯繫及傳播中心。

教育的時間觀念向兩頭延伸。這就是:一頭向“前”延伸,突破只重視“現實”的教育觀,實行超前“預期教育”;另一頭向“後”延伸,突破所謂“教育期”、“工作期”的觀念。未來人們所經歷的將是一個“學習一工作一學習”的反覆過程。

1.3現代教育技術對教學模式的影響

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學思想、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指導下,在某種環境的支持下展開的教與學活動中各要素之間穩定的關係和活動進程結構形式。

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應用,對傳統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戰,要求對教師的角色(講授者—指導者)、學生的地位(接受者—主體)、媒體的作用(演示工具—認識工具)以及教學過程(傳統的邏輯分析講授過程—通過發現問題、探究問題使學生獲得知識、培養能力)等進行變革,從而構建能適應現代教育的“以學生爲中心、以教師爲引導”的新型教學模式。新型教學模式強調“學”而不是“教”(以學生爲中心),強調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發散性思維,開拓型、創造性人才),注重學生素質的提高(包括情商、智商、智力、能力多方面)。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突破了原來意義上的師生涵義及其相互關係,師生關係從以教師爲中心的權威型轉變爲以學生爲中心的師生民主型。

2、現代教育技術發展存在的間題與對策

近年來,我國教育信息化與現代化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各校都十分重視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取得了很大成績,但也還存在不少值得重視的問題。具體表現爲:信息化意識比較薄弱,對信息化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有待進一步完善與加強;應用軟件及教育資源庫不足;信息化與現代化教育設施利用率不高,應用不普及;信息化人才缺乏,教育者的信息化素養跟不上時代的發展的需要。爲解決上述間題,促進現代教育技術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推動教育和教學改革深入發展,我們認爲應採取如下對策:

2.1切實提高對現代教育技術的認識

陳至立部長指出:“要深刻認識現代化教育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及其應用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充分認識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是現代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對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

技術手段再先進,如果缺乏與之相適應的思想觀念的指導,仍難以起到其應有的作用。因此,要促進現代教育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與應用,就必須首先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切實提高對現代教育技術的認識。就當前來說,迫切需要解決的是:

(1)摒棄教育技術“從屬論”的錯誤觀念現代教育技術運用於教育領域,絕不僅僅是改善了教育環境和教學條件、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更重要的是對傳統教學形式乃至教育理論產生衝擊,使教學形式由封閉式向開放式轉變,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式向主動式轉變,使教育思想由以傳承性教育爲主向創造性教育爲主轉變。總之,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決不是一個純粹的技術問題,而是以教育技術的發展爲先導,促進教育思想、教育理論、教育觀念、教學形式等的更新,最終實現教育的整體變革。

(2)改變以“教”爲中心的錯誤認識以網絡和多媒體爲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其本質特徵體現爲交互性、開放性、非線性和人性化,因而其運用於教育和教學,主要貢獻是對學生學習的改善,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轉向主動,在選擇和獲取信息資料、相互討論和交流等方面爲學生提供便利途徑。因此,要使現代教育技術物有所用、用有所值,就必須摒棄以“教”爲中心的傳統觀念,多從學生的“學”上考慮問題,把改善學生的學習作爲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着眼點。

信息化建設必須要認識到位,要有超前意識,否則將永遠落伍要大力進行宣傳和推廣,通過建立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示範課程或專業,提高認識,調動大家的積極性。

2.2加強教育信息化硬件設施建設

教育信息化與現代化設施建設是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基礎和條件,主要包含以下兩個方面:

(1)教育網基礎設施建設我國的教育網基礎設施建設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如美國從1996年開始全面推進教育信息化以來,到2000年已基本完成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建設;歐盟國家、新加坡、日本等國在2003年前後,也將完成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另外,國內經濟發達地區與經濟不發達地區、城市與農村、各類各級學校之間的教育信息化發展還相當不平衡。由此可見,我國的教育網基礎設施建設既迫在眉睫又任重道遠。

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將“現代遠程教育工程”作爲振興教育的六大工程之一。它以現有的中國教育科研網((cernet)和衛星視頻傳輸系統爲基礎,進一步擴大中國教育科研網的傳輸容量和聯網規模,並繼續發揮衛星電視教育在現代遠程教育中的作用,改造現有的廣播電視教育傳輸網絡,建設中央站,進行部分遠程辦學點的聯網改造,構建遠程教育的專用平臺;建立教育軟件和課件的開發中心、教育資源數據庫和電子圖書館,實現全國教育資源的共享。目前,城域教育網也正得到當地電信部門、當地廣播電視部門的高度重視和積極支持,城域教育網被設計成爲當地的教學資源中心、教育管理中心和遠程教育中心。教育網基礎設施建設正在大力發展,這必將有力地推進我國教育信息化與現代化建設進程。

(2)校園教育教學網建設校園網是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重要途徑,校園網建設的目的是將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於教育教學全過程。校園網建設一般分規劃設計、建設施工和管理應用三大階段。它主要包括校園主幹網、多媒體教學網、計算機網絡教室和多功能教室等,並將各局域網有機地連成一體,形成多網合一,以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我們應將校園網建設與應用作爲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的切入點和實破口,校園網是培養學生思維方式、創造能力的新環境,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嶄新平臺,也是改革教育模式的制高點。

當前,各校對校園網建設都十分重視,但必須認識到位,特別是領導要認識到位。堅持校園網建設爲一線教學服務的原則,着重考慮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如何爲教師學術研究和學生學習提供方便,不能只是用校園網來裝“門面”。

2.3不斷豐富教育信息資源

網上教育資源的豐富程度決定着現代教育教學活動適應學習者個別差異的容量,資源質量的高低決定着信息傳遞的有效性,也直接影響着現代教育被認可程度及教學效果。建設豐富的教學信息資源,這是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核心和主要內容,從信息論的角度看,教學過程實質上是信息的傳遞和交流過程。因此,一所學校教學信息資源是否豐富,能否滿足教與學的需要,以及獲取信息是否方便,是衡量其教育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標誌。

目前,教育教學信息資源建設是各校信息化建設的薄弱環節,具體體現如下幾點:

(1)信息量偏少;

(2)信息交流不夠方便;

(3)專業特色不強;

(4)在信息資源建設上分工不明確。

通過對教育教學數據庫建設、多媒體課件的製作與應用、教育教學軟件的研製與開發、電子網絡教材等建設,不斷豐富教育教學資源。豐富教育信息資源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學校要切實加強對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研究和應用,加快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的研究開發和推廣使用,採用“邊建設、邊開發、邊應用”的方法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及時更新、不斷豐富和有效維護教育教學資源。

2.4全面提高教育者的現代信息素養

信息化建設除了組織保障、資金保障外,人才保障尤爲重要。凡事以人爲本,要全面提高教育者的現代信息素養。這就好比建“路”、造“車”、培養“駕駛員”,三者缺一不可。提高廣大教育者尤其是教師的現代信息素養,是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可靠保證。因爲現代信息技術是靠人“駕馭”的,技術再先進,但人的素質跟不上去,仍然不可能普及應用。學校應創造良好的人才環境,培養和引進信息化建設與應用的高、中級人才,以他們爲龍頭帶動和提高所有教師的現代信息素養。通過培訓、考覈、激勵機制等方式,將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落到實處。

提高現代信息素養主要應抓好如下幾點:

(1)熟練掌握以文字處理、網絡應用、多媒體信息處理和課件製作爲主的現代信息技術和能力;

(2)深刻認識當代信息技術在社會各領域尤其是教育領域的應用;

(3)能夠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收集、處理和交流教育信息,掌握學科的前沿動態,將新知識信息與課本上的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

(4)善於將現代信息技術運用於教學過程,指導學生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學習。

3、結束語

教育信息化與現代化對我國教育產生了重大影響,也對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戰,我們要切實樹立現代化的教育思想和觀念,加強教育信息化和現代化建設,牢固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和信息處理能力,爲培養21世紀的合格人才而努力。

淺談現代技術對教育的影響論文 篇四

摘要:在今天的教育體系中現代教育技術扮演着舉足輕重的角色,也佔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現代教育技術在八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敗的遺憾。縱觀人類教育技術發展歷史,生產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始終是影響教育技術變革和發展的重要因素。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已經成爲現代教育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教育

一、現代教育技術的概念界定

教育技術的。概念總的來說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理解,“教育技術”的科學概念應是“人類在教育活動中所採用的一切物質手段和指導有效使用物質手段的理論、方法和經驗的總和”。它內含有型教育技術與無形教育技術兩個層面。

1994年美國教育傳播與技術協會將教育技術定義爲:“教育技術是爲了促進學生的學習,對有關的學習過程與學習資源進行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與實踐”。

20xx年美國與技術協會在總結將近十年來教育技術的發展狀況,提出了關於教育技術的最新定義:教育技術是通過創造、使用和管理適當的技術過程和資源,以促進學習和改善績效的研究和符合道德規範的實踐。

狹義的教育技術是指在解決教育、教學問題中所運用的媒體技術和系統技術。

二、現代教育技術發展五階段

信息技術作爲教育技術的基礎,爲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傳播和應用的保障。從整個過程上看,教育活動就是主體間信息傳播的活動,信息所依賴以傳播的主體是——媒介,傳播之於教育,如同勞動工具之於生產,人類社會的變化因爲勞動工具的變化而更迭,同樣,教育形式的變化也因傳播媒介的變化而變化。人類歷史上共有4次信息媒介革命,教育領域也因此發生了4次變革。而現在正在進行第五次信息技術革命,它將帶來傳統教育的一次根本的轉換。

第一階段,口頭語言階段,人類在語言產生之前,教育的手段主要依靠簡單的聲音、動作、生產勞作本身來傳遞信息的。口頭語言、形體語言現在成爲教育活動中一種最古老、最有效、最間接的主要傳播技術,人類的任何教育傳播都離不開語言技術和形體技術。

第二階段,文字傳遞階段,在原始時代,隨着人口的不斷增加,所分佈的範圍不斷的擴大,簡單的口傳語言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略微複雜的信息傳遞需求,這時手工文字出現了,希臘人創造了新的表達符號——字母文字並且謄寫到羊皮紙上,隨着這種手寫載體的引入,也隨之掀開了人類文明的新篇章。

第三階段,印刷時代文字傳遞階段,印刷時代的到來無疑加速了信息的傳播,印刷技術的出現,大量印刷品的面世使書籍成爲一種普遍運用的文字教材,不但豐富了教育形式,而且節省了口傳階段的時間和精力,印刷技術在教育技術史上影響深遠,印刷技術也被稱爲教育史上的又一次革命。

第四階段,電子傳播階段,語言和文字出現後成爲學校教育的重要物質手段,然而,電子傳播媒介的出現讓世界縮小成爲一個“地球村”,從簡單的文字書寫到影像書寫,人類進入了高級的語言傳播時代——視聽時代。“視聽時代”給人們帶來了感官上的盛宴,豐富了視覺的衝擊,加速了人類信息的傳播,對未來的學術研究和教育教學帶來更爲深遠的影響。

第五階段,數字傳播階段,今天我們的時代被稱爲“數字的時代”,不錯,20世紀90年代以後,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通訊技術、智能技術、數字廣播電視傳播技術的出現標準着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的逐步成熟。這時,互聯網作爲所有傳媒技術的集大成者來到了這個數字時代,它以傳播速度快、傳播範圍廣、表達符號準確豐富、支持互相傳播的功能,徹底改造和變革了信息傳播的生態環境,從而引發了教育教學的重大變革。

三、現代教育技術對“教育”的影響

1、現代教育技術促進“教育”的發展。

教學形式多元化 教育者作爲教學工作的引導者在教學工作中佔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教學形式又是教育者教育工作的重點組成部分。現代教育技術的出現,讓原本單一乏味的書本教學轉變爲形式多樣的計算機教學、多媒體教學。這樣的轉變增加了學生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興趣。

教學內容豐富化 隨着時代的發展信息流通速度的加快,簡單的教學內容已經不能滿足當代教育的需求,靈活運用課程資源和現代化的教育技術,探索形式多樣的學習方式。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探索多種課堂學習方式,通過不斷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逐漸養成自主質疑的思維品質,最終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以提高學生的素質。

教學方法時尚化 情景教學法,以多媒體展示情景資料、圖片或播放視頻讓學生融入到教學情景中去,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實現教學目的。上課時運用探究式教學法,教師選擇適當的教學材料,創設新穎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質疑探究的慾望,鼓勵學生對學習材料進行自主質疑,對問題進行獨立思考,引導學生尋求新的發現,獲得新的認識。

教學模式直觀化 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多媒體技術,可以提供大量的信息,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教學內容可以再現於課堂,給學生提供直觀的學習場景,變抽象爲具體,變空洞爲生動,激發學生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得他們積極投身於課堂教學,它可以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使學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識。

學生學習興趣化 心理學家認爲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對學生學習內因最後的激發是激起學生對所學材料的興趣,也就是來自學習活動本身的的內在動機,這是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心理動機。在課堂上,教師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當學習興趣被激發起來後,自然而然就會逐漸產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師生交流平臺化 現代教育要求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優化教學過程,最根本的就是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加教學過程,學會學習,使他們成爲真正的學習主體,而現代教育技術作爲師生間溝通的平臺拉近了師生的距離,方便了師生的溝通。

2、現代教育技術妨礙“教育”的發展。

以“技術”爲中心,偏離了教育的根本目的 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迅速,不斷的推出新的教學技術方式。組織開展教育管理信息化、信息化教學、教育信息技術研究和教育信息化應用創新培訓,也只是提升了技術水平,忽略了教育與技術的銜接,偏離了教育的根本目的。

對學生的健康也造成影響 專家認爲長時間使用電腦時眨眼次數不足使用電腦的人普遍患有乾眼症,即容易眼乾、眼紅和疲倦。另外學生長期使用計算機導致頸腰部的發病率大大增強。頸腰部長時間處於緊張狀態,椎間盤壓力增大,會引起頸腰部慢性疼疼和僵直以及椎間盤突出,同時還會誘發腿疼、麻木、無力,對學生的健康成長造成了不良影響。

與社會應用脫節 我們可以看到,教學設計的理論往往比較抽象、宏觀,作爲教學設計模式提到的一些環節、要素,理論講的頭頭是道。可這些靜止的、有限的理論一旦和具體的、動態的、多樣的教學實踐聯繫起來,就缺乏可操作性的實際環節,即使教學專家也很難把握其實質,更別說新手了。

四、結語:

受時間、資料、個人能力所限,關於現代教育技術對我國教育的影響問題本文對其剖析不夠深入,對教育理論、教育方法和手段問題沒有涉及,這些問題有待於日後繼續予以深入研究。

現代教育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作用論文 篇五

在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同時,國家對其有明確要求,能夠以教學理念上的創新作爲引導,將教學的優質資源及信息化的環境作爲學習的基礎保障,然後將教育模式及學習方式創新作爲發展核心。在該種大環境下,教育活動中逐漸興起了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信息化教學,它大幅度的加快了我國現代教育擺脫傳統“教師———黑板———教科書———學生”的教學模式的步伐,通過信息技術我們的教育引入了多種教育技術手段,如幻燈、投影、視頻、音頻、微課等媒體技術,極大地豐富了學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而學生接受教育信息的成功與否,是我們教學效果好壞的評價標準之一。

1信息技術在生物學科教學中的應用優勢

生物學科具有操作性、實用性和聯繫性強的特點,對學生的動手能力、生活經驗、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要求極高,我國中學階段的學生面臨着學考、大學聯考的壓力,分散到課外實踐的精力少之又少。同時,生物屬於小科目學時安排較少,內容較多,學生在單位時間內很難將教材裏的知識吃透弄懂。所以生物教學中一些深層次的矛盾逐漸顯現,而信息技術的注入可明顯的緩解此種矛盾。教師可以利用幻燈、投影、視頻、音頻、微課等計算機媒體技術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將陌生的生物結構帶入課堂、將漫長的生物過程濃縮、將重難點知識製成微課反覆學習等。科學研究已經證明,人通過各種感官獲得知識的比率爲視覺83%,聽覺11%,其他6%,視聽結合可以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多媒體教學利用圖、文、聲將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調動起來,變被動的聽、記爲主動的看、思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積極、活潑的學習和開發自己,提高課堂效率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時易忽視問題

新穎的信息化教學模式給中學生物教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活躍了課堂。但考慮生物學科的特殊性設計者應注意以下幾點:

(1)選題要規範。生物學注重實驗操作,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實驗、做模型、探究性活動等學習內容不宜僅利用多媒體視頻、動畫代替。過多的視頻觀看會讓學生忘記學習的目的,變成學習的旁觀者,甚至影響課堂秩序。

(2)設計要實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創意教學設計遠比製作技術重要。教師製作PPT時,圍繞核心知識點,時間分佈合理,突出重難點。PPT背景與文本、圖片顏色合理,文字大小布局合理,不宜過於花哨。軟件中設計的一些小花絮,如鼓掌、喝彩、動畫鼓勵、切換聲音等軟件製作者基於想要吸引學生的目的,實則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甚至引起學生反感。

(3)引用要創新。教學軟件製作週期長,全部自己製作費時多,現網絡資源豐富,可以有償甚至無償下載使用,但在借鑑過程中應注意使用者和使用對象的差異,不可云云亦云,注意合理的創新並繼承。

3信息技術與生物學科教學融合的實踐研究

例如:在蘇教版國中生物《探索種子的結構》一節中,對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及教學進程控制等要能夠進行精巧的設計。教學設計思路:

(1)圖片導入,提問引題:(圖片形象鮮明,從顏色、大小到形狀都有較大的區分度,容易引起學生的求知慾。)

(2)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3)層層深入,構建新知:(對於兩種植物種子結構的探究主要採用視頻觀看結合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的模式,學生在有清晰思路的基礎上再動手實驗,更容易讓學生獲得成功帶來的學習推動力。探究結果利用投影儀展示,便於教師及時瞭解學生掌握情況,對於易錯點當場糾正。)知識點一:種子的結構活動一:探索大豆種子的結構方法:由表及裏,先觀察外部形態,再觀察內部結構。步驟:

(1)觀察種子的外形———種皮上的種臍。

(2)解剖大豆種子,用鑷子剝去種皮,試探種皮的堅韌性,想一想種皮的作用。

(3)從與種臍相對的一側輕輕分開兩個豆瓣。

(4)觀察時首先區分胚芽和胚根,中間相連的部分是胚軸。

(5)兩片豆瓣是兩片子葉,想一想它的作用。教師講解,觀察視頻之後,學生上臺並利用投影彙報:活動二:探索玉米種子的結構教師指導步驟:

(1)觀察種子的外形。

(2)從玉米的中央縱向解剖玉米種子。

(3)在玉米種子的縱切面上,滴一滴碘液,觀察有什麼現象?

(4)用放大鏡觀察玉米種子的結構。教師講解,觀察視頻之後,學生彙報:知識點二:玉米種子和大豆種子結構的異同PPT出示大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結構圖,學生以小組爲單位歸納總結完成表格。並通過8種不同種子,以種子找家的活動鞏固練習,加強學生對單雙子葉植物種子的區分。在《探索種子的結構》一節中,在視頻教學的基礎上有效優化教學過程,相比傳統“教師———黑板———教科書———學生”的教學模式,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一春。Web2.0時代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的路徑與發展理念[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2(01)。

現代教育技術及其應用的論文 篇六

一、現代教育技術的概述

現代教育技術是二十一世紀的新興產物,是隨着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以及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而發展起來的新型教育技術。現代教育技術的實質是:將以計算機爲核心的信息技術融入教學理論中,運用這種現代化方式開展教學,以實現教學現代化。我國現代教育技術起源於本世紀二十年代,最初我國現代化教育技術多以幻燈片等方式爲主,隨着計算機的高度普及和發展,逐漸開始以計算機爲主。現代教育技術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教育模式,使教學從傳統黑板、粉筆的文字教學,轉向了數字化的多媒體計算機教學。現代教育技術的出現大大提升了知識傳播速度和效率。在現代教育技術下知識變的不再抽象,通過運用各種信息技術、多媒體技術,便可以把一些抽象的知識轉變爲圖像和視頻,使知識變的更容易理解。這種教學模式有效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爲學生構建了一種可以參與的學習環境,打破了傳統教育中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並且豐富有趣的教學內容,更有效引導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在學習中不再覺得枯燥無味[3]。現代教育技術不再僅以傳授知識爲目的,而是把傳授知識和素質培養統一了起來,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獲得知識。職業高中作爲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想要提高教學質量必須加強對現代化教育技術的應用。

二、現代教育技術在職業高中音樂新課程教學中的運用

通過以上分析不難看出,現代教育技術將成爲新課改背景下提高職業高中音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職業高中想要培養出高素質、適應社會發展的優秀人才,加強對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勢在必行。下面通過幾點來分析,現代教育技術在職業高中音樂新課程教學中的運用:

(一)通過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對於感興趣的科目和不感興趣的科目,學習中所付出的努力是不同的。想要提高教學有效性必須有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對感興趣的科目,往往會付出大於平時幾倍的努力自主去探索和學習。通過多媒體技術進行音樂教學能夠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其產生好奇心,培養學生興趣。例如在《公共藝術音樂篇》第一單元的學習中,學習目的是讓學生學會聆聽與感悟。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各類音樂或影片片段,讓學生去聆聽和感悟其中傳達出的情感,豐富多彩的多媒體畫面,大大提高了學生對音樂的認知和興趣。

(二)巧妙利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成爲主體

想要從根本上提高職業高中音樂新課程教學質量,必須轉變教育理念使學生成爲課堂的主角。教師完全可以在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成爲主體,使學生參與到課堂中,讓學生自由實踐音樂的聽和唱。例如在《公共藝術音樂篇》生活之音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在網上搜索相關生活中的音樂,並讓學生對收集的結果進行即興表演。這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更讓學生感受到了音樂的魅力,使學生明白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意境。

(三)利用計算機軟件,增強學生音樂學習信心

一直以來在職業高中音樂新課程教學中,許多學生表現出了沒信心,不敢張口唱的現象。教師可利用音樂製作軟件,幫學生錄製音樂,讓學生聽到屬於自己的音樂,這不僅是對學生的鼓勵,更能夠讓學生對音樂產生信心和興趣。cooledit軟件就是很好的音樂錄製軟件,不僅操作簡單,且具有極好的錄製效果。

三、結語

隨着時代的快速發展,世界教育正在發生着巨大的轉變,現代教育技術,將成爲現代教育的主流教育技術。職業高中想要提高教學有效性,培養出適應實現需求的優秀人才,教學中必須堅持與時俱進,加強對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應積極將現代教育技術融入音樂新課程教學中。

現代教育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作用論文 篇七

一個有經驗的教師在編寫教案時,都要明確教學目的、重點、難點、課時安排和教學過程等,甚至對自己的語言、表情、和板書等都有所考慮,對於教具、實物、模型和實驗都要事先做好準備。

其目的在於讓學生明確和接受所要講解的知識。有了多媒體技術,這一切都變得更容易實現了。

因爲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以逼真、生動的畫面,動聽悅耳的音響來創造教學的文體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興趣盎然地參與教學活動,有助於學生髮揮學習的主動性,從而優化教學過程。具體的說,在現在各科的課堂教學中,多媒體技術有如下幾點作用:

一、調整學生情緒,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種情緒狀態,它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然而許多的教學內容通常本身較爲枯燥無味,這就需要每位教師善於採用不同的教學手段,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根據心理學規律和國小生學習特點,有意注意持續的時間很短,加之課堂思維活動比較緊張,時間一長,學生極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下降等,這時適當地選用合適的多媒體方式來刺激學生,吸引學生,創設新的興奮點,激發學生思維動力,以使學生繼續保持最佳學習狀態。

如在教學“長方形的面積”時,老是運用公式計算面積,學生感覺比較厭倦,爲了吸引學生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拓寬學生思路,運用多媒體出示了一道“智慧爺爺”出的思考題:把一個正方形裁成兩個完全相同的長方形,裁成的兩個長方形周長之和與正方形周長有何變化?把兩個完全相同的長方形拼成一個正方形,它們的周長又有何變化?先讓學生根據題意想象,然後再電腦演示。演示過程中,畫面不斷閃爍,使學生清楚地感受到了周長的變化。

同學們一看,興趣來了。最後讓學生互相討論,就這樣讓學生在開放自由的情況下解決了該題,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想像力。

二、形象導入新課,創設學習情景

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課的起始階段,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把他們思緒帶進特定的學習情境中,激發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對一堂課教學的成敗與否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運用電教媒體導入新課,可有效地開啓學生思維的閘門,激發聯想,激勵探究,使學生的學習狀態由被動變爲主動,使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學到知識。 如低年級學生,他們的定向能力尚處在較低的層次,他們的注意狀態仍然取決於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很容易被新異的刺激活動而興奮起來。

針對這些情況,運用多媒體,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鋤禾》這課,在導入新課時,可以用一組“動畫”:“太陽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辛勤的農民手拿鋤頭用力地耕種,大顆大顆的汗珠從額頭滾落下來,滴入稻田裏。”

此情此景,學生已有深刻的感性認識,隨後,我又在圖畫上方出示古詩,詩句和圖相對照,激起學生思維的層層漣漪。對於剛纔“明於心而不明於口”的心理狀態,立刻解決帶點字鋤、汗、粒等的解釋已是一觸即發了。

三、突出學習重點,突破學習難點

傳統的教學往往在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問題上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即使如此,學生仍然感觸不深,易產生疲勞感甚至厭煩情緒。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有效方法是變革教學手段。

由於多媒體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備,所以恰當地加以運用,可以變抽象爲具體,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同作用,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取得傳統教學方法無法比擬的教學效果。 如在教學“圓柱的體積”一課時,爲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圓柱體積計算公式推導這一重點,電腦演示把一個圓柱體的底面平均分成若干等份(平均分成16等份、32等份……),然後把圓柱切開,通過動畫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體(平均分的份數越多,就越接近於長方體)。

反覆演示幾遍,讓學生自己感覺並最後體會到這個近似的長方體的體積與原來的圓柱的體積是完全相等的。再問學生還發現了什麼?通過動畫演示體會到這個近似的長方體的底面積、高與圓柱的底面積、高的關係,從而推導出求圓柱的體積公式,使得這課的重難點輕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四、增強訓練密度,提高教學效果

在練習鞏固中,由於運用多媒體教學,省去了板書和擦拭的時間,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向學生提供大量的習題,練習容量大大增加。這時可以預先擬好題目運用電腦設置多種題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漸進的突出重難點。

當學生出錯後(電腦錄音)耐心地勸他不要灰心,好好想想再來一次,這符合國小生爭強好勝的性格,生動有趣地複習鞏固了新識。 總之,恰當地選準多媒體的運用與課堂教學的最佳結合點,要考慮各層次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反饋情況,適時適量的運用多媒體,適當增強課件的智能化。

就能較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獨立地、創造性地完成學習任務,這樣的教學纔可以說是得多媒體教學之精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