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多篇)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多篇)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篇一

關鍵字:社會實踐,大學生,心理健康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意義

從廣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從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爲、人格完整和協調,能適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大學生處在讀書生涯與社會生涯的轉型階段,因此,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更爲值得關注,而社會實踐是大學生主動了解社會,正確認識社會,從而不斷調整自己態度,行爲,擺正個人與社會的關係,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把社會實踐與心理健康工作相結合,對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促進人才健康成長至關重要。

二、因缺乏社會實踐而引起大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

在當前大學生羣體中存在許多心理問題,諸如學習壓力,情感困惑,人際關係緊張,理想與現實衝突,考研與就業焦慮,經濟困難等等,但因缺乏社會實踐而引起的大學生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自我意識衝突

進入大學以後,學生個體的自我意識逐步增強,雖然如此,因只有學習經歷少有生活實踐經歷的中學畢竟對人生的認識較淺,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有些大學生並沒有形成自己的穩固形象,自我意識不夠穩定,在這一時期內,他們會經常產生一些自我意識衝突。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理想的我與現實的我的衝突。第二,**的我與依附的我的衝突。一方面,進入大學離開了父母還存在依賴心理,另一方面,不斷成熟的自我渴望**。同時,自己對自己有理想與規劃,從單一的學習價值評價體系變成到綜合的能力價值評價體系,大學生對生活的憧憬與現實還存在距離。

2、人際關係問題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不少大學生只學習,不注重綜合素質的培養,較爲封閉,人際交往能力較弱。一方面,渴望交朋友,希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另一方面,不能正確的擺正心態,缺乏人際交往技巧,這都容易使他們陷入人際交往誤區。正是因爲這種高期望值與低成就值,造成心理巨大落差,使得人際失調,嫉妒,自卑等心理問題頻頻出現。久而久之,容易形成了社交恐懼症等各種心理疾病。

3、就業心理問題

高年級學生由於缺乏社會經驗,在求職道路上一片空白,沒有明確的職業方向,沒有合理的自我定位,面試時回答問題沒有思路等,導致找工作頻頻受挫,出現自我矛盾和迷茫,自尊心受傷,就業焦慮等心理。許多學生表現出經驗不足,承受能力差等問題,稍遇挫折就容易走上極端之路。

三、社會實踐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離不開社會實踐的作用,大學生對自我的心理定位也是在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社會實踐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1、社會實踐可以幫助大學生找到人生目標

進入大學以後,脫離了異常忙碌的高中學業生涯,進入了可以**支配很多時間的大學生活,很多人突然迷失了方向。大學生活的迷茫,理想我與現實我的模糊不清。如果參加社會實踐,能夠了解在社會上有什麼職業適合自己,能創造社會價值,自己最感興趣,自己在專業領域還欠缺什麼技能。從實際經驗中找到自我定位,明確自我方向和目標,給未來的自己做個設計,及時彌補專業上的不足,大學生活就此豐富多彩起來。

2、社會實踐可以幫助大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當代大學生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家長的溺愛和學校的過度保護讓他們帶着對社會的渴望和恐懼走進校園,他們不知道自己將來會在社會中扮演什麼角色,也不知道社會中會有怎樣的挫折等待着自己。正因爲如此,他們有的缺乏自信,沒有勇氣從事自認爲不能完成的事情,即使一點點難度也會將他們嚇跑,有的又盲目自信,認爲沒有什麼事情可以難倒自己,低估了事情的難度導致失敗。社會實踐是建立真實自信的最好武器。在實踐中大學生能找到自己的長處,認識自己的不足,及時商討補救措施。有了對社會的認識,有了對社會的實踐經歷,學生就不再會對社會感到恐慌,對自己充滿不信任了。

3、社會實踐可以幫助大學生減少情感障礙和社交恐懼

要想改善人際交往方面的問題,減少人際交往困惑,一個很有效的方法就是多與他人接觸,交流和溝通,而社會實踐正好提供了這樣一個*臺。在社會實踐中,經常是小組開展活動,小組成員必須相互交流,分工協作,這都是他們有了交往的空間和**。爲了使實踐順利進行,成員之間必須互相配合,遇到矛盾和分歧必須協商達成一致。這樣有助於正確處理情緒矛盾,減少情感障礙。同時,社會實踐的經歷,增強了大學生與人交往的情景,增強了大學生人際交往的耐受性。由於在社會實踐中,不是爲了交往而交往,而是爲了活動內容而交往,可以使***轉移到活動上,不至於是交往過於緊張。在此過程中也可以學到其他人的交往方式,提高社交能力,減少對社會交往的恐懼。

4、社會實踐有助於緩解大學生就業心理壓力

求職的過程也是學生認識社會和適應社會的一個過程,通過大學期間的認識和改造社會實踐活動,可以培養大學生樂觀自信的心理品質,增強抗挫能力,減緩就業壓力。大學生就業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抗挫折能力差,因此提升抗挫能力就是解決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關鍵。通過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可以磨練大學生的意志,在實踐中尋找克服困難,戰勝挫折的辦法,從而培養大學生面對挫折的自我調節能力,提高挫折承受力。同時專業性很強的社會實踐,可以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久而久之,今後面對招聘單位方可信心十足。

5、社會實踐有助於磨練大學生的意志品質

意志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個重要成功指標,而今我國大學生的意志品質不容樂觀,除了沒有清晰的目標以外,不能持之以恆,是最突出的問題。社會實踐可以提高大學生的意志品質,建立大學生完善的人格。

四、如何通過社會實踐更好的爲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服務

大學生的社會實踐並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立足於大學生服務於大學生,能更好的爲大學生就業,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帶來實質幫助和有利影響。我們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完善大學生社會實踐,讓其更好的爲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

1、學生根據自身情況,有針對性的選擇社會實踐

社會實踐不僅僅是專業的社會實踐,更是大學生尋找自我缺陷,完善自己人格的一個途徑。在社會實踐中不斷髮現自己能力和性格上的缺點,然後針對這些缺點,在實踐中有針對性的鍛鍊自己,通過社會實踐來更好的完善自己的人格。

2、豐富大學生第二課堂,充分開展學生會工作與社團活動

校園是一個小社會,完成從校園到社會的過度,需要從校園社團活動開始。在學生會與社團活動中,每個同學通過自我定位,競選,工作實踐找到自己適合做的學生**崗位,也是提高適應能力的一個過程。同時,學生會與社團活動中,鍛鍊的**協調能力,交際能力也鍛造了一個人的心理素質,爲將來走上社會打下堅硬的基礎。

3、學校**寒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社會實踐月、周

學校是多元文化的聚集地,除了各種形式的第二課堂,寒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實習活動,社會實踐月、周等,也更能直觀的使學生們提前進入社會,進行實際操作階段的社會實踐。幫助學生從實踐中正確認識社會,正確自我定位,發現自我價值,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社會觀有着積極的影響。

4、學校開設社會實踐與就業指導課

除了實踐和第二課堂以外,學校可以開設社會實踐與就業指導課,從理論上分析社會現狀,專業情況,社會實踐與就業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如何解決的途徑。幫助大學生有一個大概的認識。康德說,有知覺無概念是茫的,有概念無知覺是空的”只有有理論知識,才能更好的指導實踐,實踐也更需要理論知識來總結拔高。通過社會實踐與就業指導課,明確理論目標,有更清楚的認識,從宏觀上把握自己,更好的適應社會。

結語:

總之,社會實踐結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爲培養學生成才的有效方式,自然要承擔起調節大學生心理,引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責任。要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社會實踐結合工作,必須進一步開展系統深入的研究和實踐,積極探索,勇於創新。整合和利用學校已有資源,創造一套實用有效的機制,最終實現通過社會實踐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篇二

1.引言

目前大學生是我國高等教育培養的主要目標,培養大學生質量水*的優劣直接關係到高等教育實施的成敗,這不僅只是考察學生自身知識水*、創新意識及實踐能力,還包括學生的心理健康及思想道德建設。現階段大學生學業荒廢、道德失衡、沉迷網絡等一系列的現象導致學生休學、退學、甚至**的事件時有發生,這些都是由於大學生不良的心理健康問題造成的,這一方面已成爲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

2.大學生不良心理的主要表現

2.1自我封閉。

在大學生羣體中存在很大比例的學生不願與他人交流,習慣自我封閉,這一現象產生的客觀原因在於學業上的重重壓力,與同學室友關係的緊張,家庭貧困的落差、就業前景的渺茫,情感不順等,這些因素都會給這羣未經風浪的脆弱的大學生一個沉重的打擊。即使大學生文憑較高,但他們也將面臨更激烈的就業競爭,面臨着社會上覆雜的人際關係,用工單位的挑剔不滿,若沒有恰當的心理疏導或調適,這些也會使學生陷入一個自我封閉、孤獨寂寞及不善交往的狀態。

2.2自卑感。

新時代的大學生應當有自尊、自立、自信的健康心態。自信是發揮自身能力的前提與動力,尤其在學生的成長階段,大學生的自卑感大多源自於缺乏對自身外表或家境的自信。不同的學生來自不同階層及環境,地區與家庭經濟條件的差異會使一些家庭條件較差的學生產生自卑心理,他們也不能參加開銷較大的集體活動。有些學生不善於表達與交往,性格較爲靦腆內向,害怕在人前表現自己,怕被嘲諷或恥笑。有些學生因個子矮、身材胖、皮膚黑或殘疾等自身條件而感到自卑,也不願在同學面前表現自己,怕遭到旁人的指點與譏諷。

2.3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學生在成長階段都會存在的一種基本心理行爲反應,但如果逆反心理加重便可能會發展爲一種心理疾病。學生逆反心理的產生主要是希望得到理解與**,他們總是受到家長或老師的批評與說教,而不是通過一個*等的態度去溝通。長期的學習壓力也會使得學生沒有**,產生想要逃離的想法,當學生想通過網絡遊戲或網絡交友聊天的方式來減壓時,可能一些不良內容會趁虛而入,當再次遭到長輩的說教時會使得學生產生更嚴重的逆反心理,甚至帶來惡性循環。

2.4沉迷網絡。

互聯網是新時代最偉大的技術應用,它在帶來便捷信息資源的同時也帶來一些不良的影響。每個學校都會存在網絡遊戲上癮的學生,這也是高校工作者的難題。學生迷戀網絡會使其遭受巨大的身心健康損傷,通過大量佔據學生的時間精力來嚴重影響其學習與生活。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原因在於他們樂於接觸新鮮事物且自制力較差。有一部分學生認爲網絡可以令其找到自我,得到成功的快感。同時學生的網絡成癮也因家長、學校或其他社會****不力而導致。缺乏規範經營的網吧爲大學生網癮開了綠燈,網吧由於利益驅使不限制學生上網的時間;學校爲學生提供上網服務功能的本意是希望學生能通過網絡查找學習資源,但也令自制力薄弱的學生沉迷於網絡中;家長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對孩子進行*等的教育。最關鍵的還是要讓學生自身認識到網絡利弊,理性利用網絡資源,學會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爲自身未來就業服務。

3.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對策

3.1相關部門給予****指導。

我國相關部門應當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給予足夠的重視,國家教育部***頒發了《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綱要》,以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爲要求,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地發展。相關部門應按照大學生的心理狀態,針對性地開展心理輔導與諮詢服務活動,幫助學生正確處理不良心態帶來的心理問題。同時這些措施的制定也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更要將這些**落到實處,讓學生的思想更加蓬勃向上地發展。

3.2提高高校工作者的心理指導能力。

要改善大學生的不良心理問題,最重要的是要提高高校工作者的心理指導能力。目前許多高校工作者也是剛畢業不久的學生,他們需要通過不斷地實踐與學習來增強自身心理素質。高校工作者還應該主動學習一些實用的心理諮詢來爲有心理疑惑的學生排憂解難。實際上大部分學生是深深的信任老師並渴望老師的關懷。若老師能充分發揮自身魅力、積極面對工作,也能獲得學生較高的信任度。3.3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與心理諮詢服務。學校還應爲大學生開設關於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與心理諮詢服務,針對性地爲學生講述心理健康知識,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指導,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及積極健康的心理素質。老師不能只一味講授課本概念,更要用實際案例分析,多渠道多角度地分析教學。同時學校還可以邀請有社會影響力的老師或學生應用現實案例來引導教育學生。

4.結論

通過以上分析發現,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通過加強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奠定良好的前提條件。在此基礎上,相關部門給予****指導,提高高校工作者的心理指導能力有利於改善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篇三

關鍵詞:公共藝術教育;大學生心理健康

公共藝術教育是一種面向大衆,通過藝術的形式培養審美能力、提升公民修養的重要教育**。在上世紀80年代末,我國高校教育開始引入公共藝術教育。我國高校的公共藝術教育經過了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爲培養學生美育的主陣地,併爲完善大學生人格、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本文就對公共藝術教育與大學生心理健康之間的關係進行簡要探究。

一、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概況

我國高校公共藝術教育以“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高雅的審美情操,提升人文素養;發展形象思維,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獲得感受美、創造美、欣賞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審美情趣,促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作爲教育目標。經過了多年的發展,人們對高校公共藝術教育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公共藝術教育選修課體系趨於完善,公共藝術教育已經成爲了高校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雖然我國的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發展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是存在着一定差距。比如課程設置時間不足、教學方法過於單一、課程的專業性不足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公共藝術教育的發展。尤其是目前的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沒有很好的與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工作相結合,所以這正是我們需要努力的方向。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分析

大學階段是學生人格成熟的關鍵時期,他們的精神飽滿、愛好豐富、思維活躍,充滿了想象力與創造力。學生們渴望在大學之中學習到更多知識,渴望交到更多朋友,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尊重,這些都是他們的自我意識逐漸成型的標誌。但是在當今高校的大學生羣體中,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確不容樂觀。總體來說,很多大學生缺乏遠大理想,沒有完善的學習目標。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較弱,同學之間經常出現矛盾。部分學生還存在生活能力不足、情感脆弱等問題。根據年級來說,低年級的大學生剛剛擺脫了大學聯考的壓力,很多學生進入大學之後就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不認真學習、沉迷網絡等現象普遍存在。高年級學生由於面臨學習難度提高、就業難度增大雙重壓力,往往不能合理疏導,影響了他們的心理健康。

三、公共藝術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

1、陶冶審美情操

目前的大學生羣體由於受到網絡文化的影響,審美格調日益低俗化。而通過公共藝術教育,正好可以抵制網絡文化對學生的不良影響,陶冶他們的審美情操。在學生參與到藝術作品欣賞的過程中,不僅會得到身心的愉快,更是一種審美享受,經過了大量高雅藝術作品的薰陶,他們的審美標準得到不斷提升,自然就會摒棄低俗文化。例如學生們在欣賞肖邦的《幻想即興曲》過程中,他們的思維隨着曲目的變化而得到了放飛,體會到了音樂中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使他們充分感受到了作品的美,培養了高雅的審美情操。

2、提供情感宣泄

大學生處於青年階段,生理上精力充沛、體力旺盛,但他們在心理上確還沒有完全成熟,在生活中遇到矛盾往往會使他們產生不良情緒,長時間積累會影響心理健康。公共藝術教育爲學生提供了情感宣泄的途徑,引導學生合理的將過剩的體力和不良情緒進行疏導,保證了學生的心理健康。例如在音樂表演課程中,學生們對於在教師和同學面前演唱自己喜愛音樂充滿了積極性,他們有的演唱流行音樂,有的演唱重金屬音樂,有的演唱民歌,都充滿了個性。在演唱過程中他們不僅在教師和同學面前展示了自己的才能,也合理宣泄了自己的情感。

3、促進人際交往

擁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內容,也是大學生在大學生活和畢業後社會生活需要掌握的重要能力之一。在公共藝術教育中很多教學活動都需要學生通過合作才能完成,學生可以通過藝術教育課程學會相互尊重、相互幫助、相互理解,所以說公共藝術教育能夠有效促進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發展。例如學生在進行書法課程的學習中,個體差異很大。有幾名學生擁有書法基礎,所以寫得很好,而大部分學生書法能力較差。教師就鼓勵寫得好的同學去幫助其他同學共同練習,不僅班級整體的書法水*得到了提高,也增進了學生之間的感情。總之,公共藝術教育對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應當對它引起足夠重視,充分結合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開展,爲學生培養出高雅審美情操、健康的心理品質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篇四

【摘要】

本文針對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闡述了在高校如何及時有效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並提出具體措施,積極幫助學生擺脫心理困境,提高大學生的心理調適能力,提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

【關鍵詞】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的定義

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爲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衡量心理是否絕對健康是非常困難的。健康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分界線。一般判斷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以下三項原則:

其一,心理與環境的**性。正常的心理活動,在內容和形式上與客觀環境具有一致性。

其二,心理與行爲的**性。這是指個體的心理與其行爲是一個完整、**和協調一致的過程。

其三、人格的穩定性。人格是個體在長期生活經歷過程中形成的獨特個性心理特徵的具體體現。

二、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現狀

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不僅影響到他們自身的發展,而且也關係到全民族素質的提高,更關係到人才的培養方向。當代人普遍存在不能適應社會,最欠缺的就是心理素質,具體表現爲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適應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競爭意識和危機意識。究其原因,與教育過程不重視心理素質的培養與塑造有關。在大學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絕而幾乎從不參與一切社會活動;因一些小小的失誤而產生輕生念頭或自毀行爲;玩世不恭萬念俱灰;逃避羣體自我封閉。等等都是心理問題的反映。

大量**表明,心理障礙、精神疾病已成爲大學生的主要心理疾病。具體表現爲恐怖、焦慮、強迫、抑鬱和情感危機、神經衰弱等。常見的大學生心理問題還表現爲環境應激問題、自我認識失調、人際關係障礙、情緒情感不穩、感情適應不良等。

所以、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不容忽視。

三、對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現代社會的變革給正在成長着的大學生帶來的心理衝擊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更強烈、更復雜。各種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會因素交織在一起,極易造成大學生心理髮展中的失衡狀態。

1.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

新生入學首先面臨的就是生活環境的變化。上大學前,不少學生沒有遠離家門,飲食起居由父母包辦,形成了較強的依賴心理。而進入大學後,失去了往日家庭的特殊照顧,有的學生因缺乏**生活能力而生活上不能自理;有的學生因開支無計劃而出現“經濟危機”;有的學生因缺乏集體生活的習慣而希望得到他人的幫助,不知道也不會關心他人;加之水土和飲食方面的差異以及氣候,語言環境與作息時間的變化等。大學新生在遇到這些問題時,常常束手無策,鬱鬱寡歡,致使有的學生出現煩躁,緊張不安等焦慮情緒和疲倦,失眠,***不集中等神經衰弱症狀。

2.對待社會工作的態度發生了變化

中學的工作和活動多是在老師指導下開展,由少數同學承擔的。大學強凋學生的自我管理,學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學習外,還要擔負一定的社會工作,關心班集體建設。新生往往不大適應這種生活,缺乏工作主動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謀其政,感到壓力大。

3.擇業的難題

隨着高等教育分配****的不斷變化,市場帶給大學生更多的擇業機遇和更大的**度,也增加了擇業難度,加重了大學生的行爲責任和心理壓力。而畢業生自身的素質,性別、專業以及社會關係等又制約着擇業的自*,對於少數大學生來說,甚至畢業就意味着失業。這一變化受傳統就業觀念的影響,適應力弱的大學畢業生是難以解決的現實矛盾。恐懼、焦慮、煩躁打破了他們的心理*衡,心緒抑鬱,使他們對生活缺乏信心,對前途失去希望,對處境**爲力。

四、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教育措施

人的心理素質不是天賦的,而是取決於後天的教育與訓練,教育對心理素質的提高起着決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方面進行了許多探索和嘗試,取得良好效果,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發揮學校心理諮詢作用

學校心理諮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着時間的推移,心理諮詢被越來越多的人承認和接受,越來越多的大學院校,甚至中學開始設置心理諮詢機構。心理諮詢可以指導學生減輕內心矛盾和衝突,排解心中憂難,開發身心潛能。還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適應外界環境。**來,心理諮詢機構不斷完善,增設了多種形式的服務,已成爲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最有效的途徑。

2.開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做到心理問題早期發現與預防

開展心理素質教育的前提是瞭解掌握學生心理素質的狀態,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教育措施與方案。特別是要針對大一新生的心理特點,加強對學生進行人生價值的心理衛生教育,通過講解,參觀,**專題報告會,*團活動,文藝演出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他們愛*,愛國,愛校,愛集體的心理品質和情感,樹立勤奮好學,艱苦奮鬥,勇於奉獻的人生價值觀,爲大學學習生活打好良好的基礎,根據面談分析,區別不同的問題類型與程度,採取不同的應對措施,防患於未然,做到了心理問題早期發現、及時干預,使學生在入學之初就能得到具體的心理健康指導。

3.開設心理教育必修課,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質的提高離不開相應知識的掌握,系統學習心理、衛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識,有助於學生了解心理髮展規律,掌握心理調節方法,增強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質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自我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取決於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質教育就是要注重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4.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爲大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健康的心理社會環境,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離不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校風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影響學生心理髮展的重要條件。良好的校風會潛移默化地優化學生的心理品質,如團結友愛的校風是學生形成羣體凝聚力、集體榮譽感的土壤,有利於使人與人之間保持**的人際關係,促進同學之間相互溝通、相互幫助。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有助於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健康愉悅的情緒特徵。因此,學校應該花力量抓校園文化建設,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和學術活動,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圍、寬鬆理解的環境,有助於學生深化自我認識,充分發展個性,改善適應能力。

我們應該反思以往的教育工作,人們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學識才能素質的培養,而忽視心理素質教育,其結果是導致學生中出現了大量的心理問題,嚴重擾亂了學校正常的教學、生活秩序,影響了人才的整體素質,阻礙了高教目標的全面實現。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態,不僅關係到廣大學生健**理、心理的發展,良好思想道德的養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關係到人才素質的整體提高、高教目標的全面實現。加強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全面提高人才質量已成爲高等學校所面臨的迫切任務。

爲此,就要不斷加強對大學生的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引導他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迎接更多的挑戰!

參考文獻:

[1]孫志強。必須加強心理健康教育[M].遼寧: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

[2]陶明達。新時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和思考[M].**:*高等教育研究出版社,2000.

[3]陳國海。大學生心理與訓練[M].廣東:中山大學出版社,2005.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篇五

摘要:隨着社會的發展,大數據儼然已經成爲我們生活中的一種必然趨勢,滲透到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使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習慣、****等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農村大學生作爲接受前沿文化的重要接受羣體,其在成長的過程中,心理和生理髮生了一系列的變化,爲了更好的瞭解農村大學生的心理髮展狀況,藉助大數據的理論形態和工具**,深入探究農村大學生的心理現狀及面臨的問題,從而進行治理,促使農村大學生積極、健康、快樂的成長成才。

關鍵詞:大數據;農村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大數據應運而生,大數據在各行各業、生活學習中得到了廣泛運用,大數據所帶來的變革與日俱增、影響日益深遠。大數據以其強大的海量、精準、實用的特性深深地影響着人們的日常生活。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大數據已經成爲一種新的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方法,世界的本質就是數據的集合、數據的分析和處理。大數據作爲一種新的技術和戰略,將爲我國的各方面發展起到不可或缺的奠基作用。同時大學生作爲前沿文化的接受者和傳播者,是祖國和未來的希望。農村大學生作爲大學生羣體中的一部分,他們的心理狀態、價值觀念、思想品行的發展狀況關係到對其自身的發展、社會的**、乃至國家的繁榮富強。因此藉助大數據來探討、分析農村大學生的心理要素,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應對與治理,從而促進農村大學生健康、快樂的幸福成長。

一、大數據的定義

“大數據”一詞最早是由**的未來學家托夫勒提及和使用,他在《第三次浪潮》一書中指出,大數據將在第三次浪潮中“譜寫華彩樂章”,並預言“大數據”時代即將到來。最早正式提出“大數據”概念的是全球知名諮詢公司麥肯錫公司(MGI),其在一份名爲《大數據:創新、競爭和生產力下的一個新領域》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在當今世界,分析大數據是支撐新的生產力增長的基礎。“大數據”概念的提出標誌着“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隨着“大數據”在各行各業的廣泛應用,大數據所帶來的變革與日俱增、影響日益深遠。數據儼然已經成爲戰略性資源,“誰擁有更多數據,誰就擁有未來”。大數據,並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大數據,對於“大數據”的定義而言,學界衆說紛紜,莫衷一是。權威IT研究機構Gartner認爲,大數據是在一個或多個維度上超出傳統信息技術處理能力的極端信息管理和處理問題;**國家科學基金會(NSF)認爲,大數據是“由科學儀器、傳感設備、互聯網交易、電子郵件、音頻視頻軟件、網絡點擊流等多種數據源生成的大規模、多元化、複雜、長期的分佈式數據集。”麥肯錫(MGI)對大數據的定義是:大數據是指大小超出了傳統數據庫軟件工具的抓取、存儲、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數據羣。總體而言,大數據是指在海量信息的基礎上以裂變式增長的速度不斷呈現出信息的集合。因而表現出大規模、多類型、高速度、精確性等特徵。

二、大數據與農村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大數據作爲新時期的戰略資源,有效抓住其優勢和機遇,提升信息和數字時代的核心競爭力,對於我們深入探析農村大學生的心理髮展情況,有針對性的治理和改善,構建農村大學生健康的心理環境和思維觀念,促使農村大學生緊跟時代發展趨勢,爲自身的發展和社會、國家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大數據的海量性與農村大學生的心理影響因素多樣性相契合

信息的裂變式增長,以信息爲集合的大數據已經滲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大數據以其多樣的信息來源渠道、繁多的種類、及時的變更性、多樣化的信息內容、多元化的**遍佈在人們的工作和學習生活中。以互聯網爲媒介的大數據展現給人們超強的海量信息,人們可以在瞬間掌握各種各樣自己所需的信息。大學是學生們的人生重要轉型期,對大學生而言,大學是大學生人生中接受高等知識和價值觀念、****的定型時期,尤其對於農村大學生而言,相當於鯉魚跳龍門一樣,跳過那個知識的“龍門”,才能擁有廣闊的人生世界。然而農村大學生大多家境比較貧寒。他們所處的生活環境與城市的大學生迥然不同。從農村考入大學,因其成長環境而會面臨衆多的問題,如社交關係、學習壓力、情感壓力等,導致農村大學生的心理面臨衆多的挑戰。因此大數據的海量信息、精準的數據能夠爲探析和解決農村大學生的心理問題、規避風險、有針對性的解決農村大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所遇到的困惑和問題,讓農村大學生擁有健康、積極、向上的心理環境,從而邁向更美好的明天。

(二)大數據的飛速性和農村大學生心理問題解決的及時性相契合

大數據建立在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信息的高速運轉誕生了越來越多的數據,如今,互聯網技術在逐漸的提高,以大數據爲中軸的數據產生的速度更快、信息來源渠道更多樣、傳播的範圍更廣闊。這些高效的、精準的信息源爲信息的收集、統計、歸納、總結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同時也提供了有力的論證與保障。農村大學生正處於情感、思維、意識觀念的漸趨成熟期,思想形態正處於波動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如今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電子產品、手機等工具應運而生。網絡信息良莠不齊,人員魚龍混雜,信息的真僞性難以得到確認,同時多元文化**的不斷涌現,拜金**、享樂**、****學說等**嚴重影響着農村大學生的思維觀念和情感態度。因此在大數據時代下,應巧妙地藉助大數據的飛速性,進行及時、有效的防禦和治理農村大學生的心理狀況,構建良好的道德觀念、心理素質顯得尤爲重要。幫助其樹立良好的道德觀念

(三)大數據的精準性與農村大學生心理需求的準確性相契合

大數據本身是基於海量的信息基礎之上的,可以整合各種各樣的信息和資訊。可以及時、迅速的在網上找到各種各樣所需要的資源和信息。大數據時代下,以數字**爲中心的信息,精準地反映了人們生活世界中的方方面面。將人們抽象、非結構化的信息以視頻、文字、數據、圖片等形式生動形象的展現出來,從而加深對抽象事物、非結構化的事物的理解與認識,從而探索出更多複合規律的事物,遵循規律,創造出新的事物,從而促進其不斷地前進。思想是受一定事物的影響,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動搖與改變,進而言之,農村大學生因其獨特的出生環境和成長環境,他們的心理易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其思想容易受到外在客觀環境的影響和制約,農村大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後,成長環境、活動範圍,社交活動、表現能力等方面都發生了改變,產生了極大的隔閡感,致使部分農村大學生難以適應大學的生活,逐漸產生了自卑、失落的落差感,從而產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因此結合大數據的強大精準性,及時地掌握農村大學生所面臨的心理變化等情況,對出現心理問題或行動異常的農村大學生及時的進行開導和疏解,防患於未然,將大事化小,小事化無,防患於未然,創造出良好的校園環境,引導農村大學生積極的應對大學生活,培植出良好的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從而繪製好精彩的大學生活。

三、農村大學生心理環境所面臨的制約因素

(一)家庭環境的影響

農村大學生的生長環境幾乎一直處在貧窮落後的農村地區,比如受交通設施、公共設施、地理位置、文化習俗、經濟水*的影響,農村地區相比於城市,明顯落後於城市。尤其以經濟水*爲主,經濟水*的增長速度緩慢,大多數農村地區的GDP明顯低於全國*均水*。同時受當地**的自然環境影響,經濟的發展環境一直處於惡性的循環之中,經濟發展水*難以跟得上人們的實際需求,致使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壯年羣體紛紛“離家出走”,奔走異鄉,紛紛到經濟發展水*較高的城市去打拼,以此獲得勞動收入。大量的農村青壯年人羣的外出打工,導致大量的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留守婦女的出現,大多數農村家庭只剩下年邁的老人來照看留守兒女,父母長期在外打工,很少有時間關注孩子的成長問題,對子女的心理健康問題缺乏監護,在監護人一職上取之甚少。長期缺乏感情的滋潤和德育的培植,大多數農村子女的心理健康防線就容易被摧毀。一有**事件的發生,內心的堤壩就容易決堤。日積月累,子女的心理健康環境就容易變成情感、意識的異質區。容易誘發各種各樣的道德失態、行爲失宜的現狀,不利於農村子女的健康成長,也不利於農村大學生的大學生涯的健康培植。甚至對將來的生活、工作也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

(二)社會環境的影響

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人們的生活環境、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都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如今以互聯網爲媒介的大數據時代統佔着我們整個世界。大數據日益融入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對人們的生活起到了強大的助推作用。然而事物的發展都具有兩面性,大數據時代下,信息的超速傳播,也帶來了一定的負面效應。大數據的彙集增大了**數據暴露的可能性,對數據的無序使用也增加了要害信息泄露的風險。手機等信息傳播工具的廣泛應用,各種各樣的數據應運而生,隨之而來的各種*的涌現,武俠風氣、暴力傾向、*穢**信息的腐朽**、思想的出現,以及****學說,金錢至上、享樂**、現實****的侵蝕,嚴重影響了**、愉悅的社會風氣。農村大學生正處於情感、思維、觀念的漸趨成熟區,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容易形成盲目跟風的思想和行爲。對於獵奇性比較高的羣體———農村大學生而言,他們長期處於信息閉塞的農村,對信息和科學技術的瞭解和掌握比較滯後,相比城市大學生而言,在如今的大數據時代,網絡等多**技術對他們而言是十分新奇的事物,面對城市文明和城市文化,他們的心理和情感必定受到一定的影響,對他們的內心世界形成了強烈的震撼與衝擊,因此盲目尋求改變的他們容易受網絡上不良信息的影響,致使他們的思想觀念、行爲方式表現出背道而馳的狀況。

(三)學校環境的影響

農村大學生來到城市就讀,周圍的環境與農村的生活環境明顯不同,在一段時間內仍然保持農村的固有生活習慣,在衣服穿着、生活習慣、個人偏好、社交行爲等方面與城市大學生明顯不同,因此經常受到同學們的嘲笑與擠兌,長此以往,對農村大學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壓力和負面影響。再者農村大學生的生長環境總體而言表現爲貧窮、困苦。在困苦的生長環境下也培養出了良好的品質,淳樸、務實、單純、善良、踏實的良好道德品質。但是事物的發展變化並不總是朝着有利的一面去發展,存在部分大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後,道德品質、行爲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部分農村大學生意志脆弱,出現道德滑坡現象。嫉惡如仇,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容易被他人的言行所迷惑、也容易被困難所打敗,更有甚者走上人生的歧途。學生管理者也存在缺乏對農村大學生的關注與關心,多數情況下只注重學生的成績和人身是否安全,而缺乏對學生心靈上的關心與呵護。也缺乏系統完善的心理諮詢機構和人員,甚至過於形式化。缺乏預警機制,往往等到事故的發生纔開始進行處理。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四)學生自身的脆弱

農村大學生多處於17~25歲階段,思維****處於最活躍的時期,其價值觀念的塑造正處於養成期,作爲90後的農村大學生,思維比較**,****傾向比較明顯,對大多數事情都有自己一定的看法和觀點,同時又缺乏社會經驗,有的農村大學生從小受農村生活的影響,意志力比較堅定,但同時也存在意志不堅定的農村大學生,侷限於表面現象和短期利益,比如受比自己**低的人卻能夠獲得較高收入的同輩羣體的影響,容易被誘導,容易盲目從衆,最後後悔不已。部分農村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較低,心理防線比較脆弱,又缺乏有效的疏導和調節方法,在面臨困難和挫折時難以接受,進而自暴自棄,採取逃避的消極方式來面對一切,最後得不償失,雪上加霜。農村大學生大多家境貧寒,生活環境比較單調,參加的社交活動比較少,行爲習慣表現爲一種自然狀態,內心渴望融入到城市生活中、渴望擁有**的朋友圈,但大多農村大學生缺乏主動性與交往方法,因爲不自信的自卑心理經常表現出木訥、呆板的行爲與舉止。同時看到與城市大學生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不相似,極易陷入消極、盲目的行爲狀態中,本來可以通過大學的學習來提升自己的學識和道德修養,卻因爲放棄學業而陷入了自己艱辛的工作和生活的困頓生涯。

四、大數據時代下農村大學生心理健康實踐路徑

(一)加強教育與呵護,構築溫馨家庭氛圍

家庭教育是實現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奠定基礎。加強家庭教育,父母要及時的關注子女在成長的過程中所面臨的一些列問題。在留守子女家庭中,父母不僅不應該因爲不在孩子身邊而推諉責任、放棄行動,而且還應該積極採取更多的行動來彌補家庭拆分給子女帶來的傷害。不能採取漠視的態度來對待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也不應該採取一味的說教,這樣不僅起不到良好的教育作用,反而適得其反,獲得令人失望與痛心的結果。因此應該根據子女的心理特性採取合適的教育方式,可以多向有着良好家庭教育的家長學習育人經驗和方法,同時多爭取時間來關心和關愛自己的子女,多進行言語的溝通和實際行動的表達,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促使子女培植良好的心理環境。

(二)行使責任與義務,培植**社會環境

在大數據時代下,社會方方面面都被數據這張大網包裹着嚴嚴實實,如今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生活在信息裂變式增長的生活空間裏,每一個人都已經成爲“數據人”,人們的身份特徵、性格特點、理論動態一一被數據所體現、所包裹。身爲數據人的管理者———社會各**、部門,維護信息的運行與穩定顯得尤爲重要。***曾指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人們之間的相互合作構成一定的羣體,同時也承擔着一定的社會責任和義務。因此在大數據時代下,每一個社會**、社會羣體應以身作則,拒絕腐朽、落後的思想**的傳播,文明使用信息、正確上網,做好信息的把關人。在*的**下做好信息的**與防控,禁止**功利**、金錢至上,享樂**等腐朽思想的傳播,教導農村大學生合理的上網,傳播主流價值觀,弘揚正能量。

(三)創新教育與管理,營造融洽校園生活

高校作爲大數據的重要承載者,藉助大數據的強大魅力引導其自身更好地發展。“在教育變革的大數據時代,誰佔據了教育大數據,誰就把握了教育的未來。”建立健全系統的心理諮詢機構和服務機構,吸納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高素質人才教師隊伍,將心理諮詢工作落實、落細、落小,做到切實爲農村大學生塑造良好的心理環境。藉助大數據的優勢,建立大數據基礎上的心理狀況檔案數據庫,高校心理諮詢管理工作者做好信息的收集和獲取,對存在心理問題的農村大學生的心理狀況數據和資料做好整理和分類,做到重點突出,及時地掌握他們的心理活動狀況,從而有針對性的進行預防與處理。建立線上和線下的心理諮詢活動,進行雙向互動交流,同時開發相關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活動,及時瞭解農村大學生的活動狀態,進而分析他們的心理情況,進行引導和紓解,促使農村大學生健康成長。

(四)規範言行與舉止,創造積極健康人生

人生的命運把握在自己的手中,自身的自立自強,才能塑造不一樣的人生。農村大學生的生長環境、家庭情況與城市大學生明顯不同,但相同的是都是自然人,都享受着**和義務,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權,改變不了出身的環境,但卻可以改變自己,因此農村大學生應該樹立遠大的目標,不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潔身自好,嚴於律己,通過不斷學習來增加自己的科學文化知識和思想道德修養,積極樂觀,善於向他人學習,積極吸取他人的有益意見和建議,擴大交際圈,積極參加有益的社團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增強社會經驗,提高抵禦風險的能力。文明上網,正確使用網絡,確保自己的信息和人身財產安全,不輕信網絡謠言,自覺抵制網絡腐朽**、思想的侵蝕,不盲目從衆,抵制*穢**的數據和資料。弘揚****核心價值觀,堅定理想信念,以身作則傳播正能量。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篇六

大學生的主要壓力源有內部和外部種種壓力,大學生要學會積極地應對壓力和調適自己的身心狀態,學會用健康的行爲方式應對一切壓力和挑戰。應對大學生的各種心理問題,應該及時的進行分析與引導。

一、大學生集體宿舍心理分析

當代大學的教學方式都是比較寬鬆靈活的,老師不是固定的,時間也不是固定的。因此學生們自身的上課時間和課餘時間也相對靈活的。

大學是一個聚集四方學子的大家庭,剛進大學的他們懵懵懂懂,面對新的人,新的環境,首先,他們要融入的是大學生活的集體宿舍。對於當代大學生而言,宿舍就是一個小家。他們大部分都是首次離家、首次離開父母的身邊,首次聚首是在宿舍,有四人間和六人間,由此,他們各自的小家就慢慢形成了。

以學生們自身出發,我認爲到了大學生活的凝聚點不在班級,而在這一間間小小的宿舍。學生們的時間幾乎同步,課餘交流也侷限於他們各自宿舍的小團體。進而顯現出非常多的問題:慢慢的他們宿舍核心越來越濃重,各種各樣的不滿抱怨在各自宿舍積聚升溫,開始發現班級凝聚力不強,同學之間交流過少,班級不團結,同學們對課餘活動的積極性不高。

面對這類問題,輔導員及各班**應該積極採取相對措施**同學們之間的零觸感。多開辦班級交流大會;課餘時間儘可能的**一些出遊活動;*時宿舍與宿舍之間的同學們可以相互間多走動(這侷限於同性宿舍之間);學生們各自積極擴大自己的交際圈,進而加強班級同學的交流與聯繫,加強班級的凝集力,團結同學,凝聚班級力量,一起努力攻破只以宿舍爲核心的大學生活,積極邁向班級團結,以班級爲核心積極發動同學們參與各系承辦的活動及學院舉辦的各種活動,進而豐富自己的大學生活。

二、大學生消費心理分析

當代大學生的物質生活水*越來越高,自主消費成爲主要模式,然而自主理財能力卻有待提高,消費目標不明確,生活消費不計劃,日常的消費觀越來越模糊。

大學生是社會消費的一個特殊羣體,有着旺盛的消費需求,大學生的消費觀發展往往超前於社會,引領着社會的消費潮流,映射着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趨勢。同時,大學生消費觀念不僅對其自身的思想、道德、人格和生活方式產生潛移默

化的影響,而且還多方面影響社會、家庭甚至老師和同學。

存在的問題主要有:消費結構不合理;消費中精神價值的缺損;消費中慾望對需求的背離。因此家長和老師應加強正確的引導,學校應加強大學生消費觀的教育和培養,家長應關心和引導子女的消費,不能應求所需,不聞不問便應予子女的生活費,應該加強社會教育中的消費觀教育和消費行爲的引導。

聯繫自身的消費觀而言,確實需要一個合理的消費觀念來引導自主消費,自主理財,生活節儉,不揮霍浪費,不相互攀比,發揚**民族的傳統美德:自強,自立,勤儉節約。培養正確的消費觀念,塑造優秀的大學生形象。

總之,對大學生的正確消費觀的培養,需要教育者的正確誘導,需要大學生本人的自省,也需要家庭、社區的有效配合。大學生消費觀念上的成熟正是大學生**和成才的重要環節,全社會應該齊抓共管、形成合力。

三、大學生戀愛心理分析

步入大學,許多的同學都步入了大學戀愛這一人生事業當中。大學戀愛已經不僅僅是一種現象,而是已經從現象轉變成了潮流,就像許多同學說的那樣,在大學戀愛是正常,不戀愛才是不正常,因此,大學生戀愛是個值得社會關注的一個熱點話題。

大學生戀愛,除具有一般青年戀愛的特性外,還具有自己獨有的特點:

(1)注重戀愛過程,輕視戀愛結果;

(2)主觀學業第一,客觀愛情至上;

(3)戀愛觀念開放,傳統道德淡化;

(4)失戀態度寬容,承受能力較弱。

大學生戀愛的利弊並不是戀愛與生俱來的東西,而關鍵取決於對待戀愛問題的態度,以及是否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是否正確選擇戀愛時機,是否能正確處理戀愛與學業的關係等因素。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不確定的,都是因人而異的。處理的當,可以成爲學習和事業的催化劑,使人努力學習,成績上升。而處理不當,則可能分散精力,浪費時間,情緒波動,成績下滑。大學生的戀愛問題關鍵取決於自己,而學校則應當加以正確的引導。

四、大學生就業心理分析

當今時代就業的壓力非常緊張,使某些意志薄弱的同學不能夠正確面對現實,認爲學習理論知識沒有用處,產生一些不良的思想。大學生正處於自我確認期,他們對未來有美好的憧憬和嚮往,而現實中的種種客觀因素常阻撓理想自我的實現。目前社會競爭的加劇,就業市場不景氣,使大學生畢業後面臨着巨大的就業壓力。有的同學由於不能對社會、對自己產生正確的認識在擇業前盲目樂觀,過高估計自己,在就業失敗後,缺乏承受挫折的心理準備,而導致情緒低落自卑,有的同學不能正確看待社會現實,對前途失去信心,認爲畢業就意味着失業,因

此長期處於緊張、煩躁、焦慮的狀態,從而影響了同學們的正常學習生活和健康。

作爲當事人的,面對“就業大衆”的趨勢,當代大學生應該以長遠、理性的眼光來看待求職,合適的纔是最好的。最爲社會的優質人力資源,更應該爲社會創造就業崗位,而不是成爲社會的負擔,這是當代大學生應該具備的能力,當代大學生也確實具備這種能力,關鍵是調整好自己的擇業心理,發掘自己的心理潛能,自信的邁向未來的生活。

五、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概述: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現代人士追求成功的首要建構要素,它不僅僅是健康人生的基礎,也是成功人生的起點。優秀的心理素質意味着需要把自己培養成一個高情商的人,具有穩定的情緒,越來越奮的毅力,良好的心態和進取心。優秀的心理素質不僅包括氣質等個性因素,還包括自己的修養和思維等後天磨練的因素。然而,在當今時代的要求下,只有真正心理上健康的人,才能一步步登上成功的頂峯。

當代的大學生應該銘記:年輕時多一分磨礪,少一分安逸,在今後的歲月裏就會少一分懦弱與**,多一點堅強與自信,唯有如此,纔有可能將自己的潛力發揮到極致,令自己的人生更精彩、更富有成就!

人生不會總是****、事事順心,但如果始終以積極向上的態度面對人生,懷着一份感激的心情去面對這個世界,就一定會使自己在任何情況下都快樂!

因此,當代的大學生應該積極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培養積極健康的心理素質,勇敢的邁向人生,創造屬於的未來。

(參考文獻:高等院校素質教育系列教材之《當代大學生心理學》圖書館借)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篇七

一、當前高等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1、等同於思想**教育,教育目標出現偏差。目前,很多高等學校的心理健康諮詢中心是下設於學生管理部門的,很多工作是由學生管理部門分管和**的,所以出現了完全將心理健康教育等同於思想**教育,把二者的概念混淆,而且在高校裏負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員基本都是日常思想**教育的輔導員,導致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多是簡單的日常思想**教育,根本沒有凸顯心理健康教育本身獨特的學科性和實踐主體性[1]。還有一些高校把心理諮詢或心理干預工作作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的主要任務,把工作的重點放在存在心理問題的大學生身上,所以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多停留在補救性目標層次上,而忽視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性目標,影響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性功能[2]。

2、師資人員多元,專業素養較低。目前,高等學校承擔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員主要有心理學方面的教師、學生工作**、心理諮詢中心工作人員、思想**教育輔導員等。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員配置存在兩方面問題,一是師資力量不足較爲普遍,配備多元,結構複雜,而且兼職人員相對較多,專職人員缺乏。屈正良等人**我國心理健康專職教師師生比約爲1:1985,即*均每個專職教師要面對1萬多名學生[3]。二是缺乏具有心理學和心理諮詢專業的心理諮詢師。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大多是由其他專業背景的人員轉型而來的,他們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缺少專業資質,進而影響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的質量。

3、課程教學隨意,忽視學生體驗。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多以公共課形式開設,課時少,覆蓋面窄;任課教師多爲非專業教師;課程內容設置隨意,缺少針對性,沒有系統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要求;沒有考慮到學生的自我體驗和切身感受,而且教學內容已經不能滿足新時期大學生的需求。

4、機構機制不完善,運行效果不理想。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諮詢)機構大多隸屬於學校學生工作部(處),同時,仍然存在一部分高校還沒有成立專門的校級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校級心理健康教育的網絡體系也沒有建立起來,學校的教育與諮詢工作機制不完善,責任和分工不明確,工作經費、專用的團體訓練室以及團體輔導和培訓設備得不到有效保障,工作內容和形式多是走過場,覆蓋面窄,缺乏針對性,以上種種原因,造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滿足現實需要和學生心理髮展需要。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高校應該適應新**的發展,滿足現代大學生的需求,不斷創新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方法和途徑。經過多年從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總結得出,只有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和系統化,才能提高新時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二、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

1、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符合當代大學生心理需求。當前高校裏幾乎都是“9後”大學生,他們早早接觸到了網絡,熟悉網絡操作,能夠靈活運用網絡,所以很多人也依賴網絡。他們的上網行爲對其學習和生活都產生了重大影響。據*互聯網絡信息中心(*IC)公佈的數據表明,截至到20xx年7月,我國網民數量達到5、91億人,網民中年輕和高**羣體所佔比例最高,但手機網民數量大幅上升,達到4、64億,手機是*網民的“第一上網終端”,較20xx年底增加4379萬人。在當前網絡普及和發達的前提下,網絡也已成爲大學生日常生活中獲取信息、學習新知識和技能的主要*臺。大學生在心理上已經完全接受這種學習的模式,所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應該及時運用網絡開展教育工作。

2、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擴展了宣傳和教育覆蓋面。傳統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主要依賴於發放心理健康圖書資料、印發宣傳紙質材料和開展心理諮詢,利用廣播站、電視臺、校刊校報、櫥窗、宣傳板等**,這些宣傳方式會受到時間、空間和成本的限制。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適應時代發展的必然,是高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徑,它是新形勢下傳統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補充。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充分利用微博和博客等網絡載體具有覆蓋面大,傳播途徑廣,傳播速度快,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的特點,擴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陣地和覆蓋面。

3、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有助於發揮學生自主預防和自我調適的能力。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每一個學生纔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真正主體,因此,自我調適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終極目標,要充分發揮大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作用。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電子刊物可以利用網絡*檯面向全體學生推行,以方便、快捷的形式使同學們能夠認識到心理健康對成長成才的重要意義,並學會有效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達到優化心理品質,增強心理調試能力和社會生活適應能力的作用。

4、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提高了教育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必須要遵循不同時代、不同年級、不同專業、不同生源地、不同性別大學生的特點,尤其是一些存在心理問題或心理障礙的大學生,要給予及時的關注,採取科學有效的心理干預和治療。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改變了傳統的課堂教學講授、課外知識宣傳和諮詢中心干預的被動狀態,實現了網絡宣傳、網絡教育和諮詢的心理健康教育局面,不僅對傳統教育方式是有益的補充,而且促進了工作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提高。

三、心理健康教育系統化

1、健全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有助於全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等學校應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三層策略,即發展性心理健康教育、預防性心理健康教育、矯正性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僅浮在表面,應該面向在校的全體學生,形成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體系。高校要嚴格執行“學校—院系—班級—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四級網絡體系,成立專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校級主管**工作小組和二級院系主管**工作層面,從不同層次、不同側面對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施統籌**,明確各級部門的職責分工和反饋機制。同時,要進一步完善學校、院系、班級三級危機預防工作體系以及“發現、**、干預、轉介、善後”五大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系統,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規範化、專業化。

2、規範心理委員管理**,提高工作積極性,充分發揮朋輩輔導作用。朋輩心理輔導是高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種新型模式,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5]。在大學生中間朋輩心理輔導的開展主要依靠班級心理委員。班級心理委員不僅是心理健康教育四級網絡體系的基礎,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專業人才較少的重要補充。班級心理委員工作的好壞直接關係到能不能有效地宣傳心理健康知識、及時發現和預防學生中存在的心理問題。因此,高校需要規範和完善心理委員的選拔、管理和考覈**,對心理委員實行動態管理和定期考覈相結合,考覈可以從自評、班級考評和輔導員評議三方面進行,對於工作成績突出者給予表彰和獎勵,提高心理委員工作的認可度,促進心理委員工作的主動性。

3、做好心理委員和宿舍長培訓,擴大培訓面,有助於心理健康教育隊伍的專業化。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網絡體系中納入學生宿舍的宿舍長,可以建立良好的信息反饋鏈。根據目前大學生的年齡特徵,他們的人際關係最基本的是建立在舍友之間,他們同吃同住,彼此深入瞭解,相互傾訴,建立信任關係。因此,宿舍長扮演着同學或朋友之間的傾聽、共情、溝通和幫助、**、引導的角色。心理學方面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是班級心理委員和宿舍長有效開展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因此,應加強對班級心理委員和宿舍長的崗前培訓,培訓內容涉及心理檔案的建立、朋輩輔導的技巧、溝通技巧、心理問題識別、心理危機干預流程等。通過定期對心理委員和宿舍長的培訓,提高了心理委員和宿舍長的勝任力。其次,班級心理委員和宿舍長要應用各種*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充分發揮自身的基層力量作用,契合自身生活實際與班級同學心理狀況,以班或宿舍爲單位開展心理主題班會、心理團體輔導、心理劇等活動,建立班級心理檔案,並實施動態信息更新等。

4、構建大學新生心理健康導航系統,注重新生入學教育,實現自助與互助。入學教育除了幫助新生儘快適應大學生活,同時應藉此機會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提高大學生對於心理健康的關注意識。生活環境的變化,教學模式的不同,人際交往模式的改變,讓大一新生很容易產生各方面的心理問題,因此,新生入學教育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的良好時機。通過在新生入學教育中穿插關於人格和生命教育,引導新生以積極態度去應對艱難和困苦,消除悲觀消極的態度,避免產生輕生**念頭,進而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引導新生自主調節多種心理問題,如人際交往問題、情緒調控問題、學業困惑問題等。大學新生心理健康導航系統的建立,使新生在參與系列活動中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質,實現學生自助與互助的成長模式。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篇八

調整自己,勇敢向前,做最強的自己

關鍵字:新環境 心理健康 做自己

當代的大學生們思維敏捷,充滿活力,作爲未來社會的**者和建設者,理所當然成爲處於這一時代風口浪尖上的弄潮兒。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雙重性:一方面,大學生探索真理,追求人生價值,實現理想,發出時代的最強音;另一方面,相當一部分學生從充滿幻想的象牙塔走向社會的時候,顯得步履蹣跚,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心理問題,而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是由於目前大學生人數增加,獨生子女人數增多,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等等。而這些問題使高等學校的教育較以前具有艱難性,因此,重視大學生心理問題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討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第一部分是通過對心理、心理問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含義逐步解析,明確本文所涉及的主要研究內容,以及上述三者在大學生心理問題分析與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爲大學生心理問題與健康教育的探究奠定了基礎。第二部分是分析當代大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1、與大學校園環境適應有關的心理問題,主要是通過與中學階段的生活習慣、環境差異的比較等;2、與學習有關的心理問題,主要涉及以下幾方面:學習動機缺乏,學習動機過強,學習疲勞,*等;3、與人際交往有關的心理問題,主要涉及以下幾方面:認知,情感,人格,能力等;4、與家庭貧困有關的心理問題,主要是通過目前國家收費標準的提高和物價上漲,以及貧困大學生與富裕大學生的對比討論等;5、與戀愛和性有關的心理問題;主要是通過目前大學生戀愛的現狀和特點進行相關研究等;6、與就業有關的心理問題;主要通過大學生擇業過程中的焦慮、自卑、自負、嫉妒、從衆、依賴心理等方面進行研究。第三部分是探討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主要涉及社會原因、家庭原因、學校原因、自身原因。放眼整個社會,大學生必然是一個既突出又相對特殊的羣體,在這個羣體中不乏社會未來的精英人士,他們**着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和民族的未來。正因爲這樣,大學生能否健康的成長成爲了社會普遍關心的問題。在高校中進行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採用課內外相結合的教育方式的心理健康教育,這不僅能夠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朝着正確的方向發展,而且也能夠妥善地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問題,爲大學校園以及整個社會創造出健康、**的環境氛圍。

大學生一方面要客觀、全面地認識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優點長處,也要看到自己的缺點短處;既要看到別人的優點長處,也要看到別人的缺點短處。另一方面要悅納自己,優點長處、缺點短處都要接受,一個人的長相、出生是無法選擇的,只有悅納自己,纔是最實際明智的態度。大學生一方面要客觀、全面地認識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優點長處,也要看到自己的缺點短處;既要看到別人的優點長處,也要看到別人的缺點短處。另一方面要悅納自己,優點長處、缺點短處都要接受,一個人的長相、出生是無法選擇的,只有悅納自己,纔是最實際明智的態度。大學生的心理也需要**,他們在學業、情感、經濟等方面受着困擾,壓力也可能失衡,我們應正確**自己的壓力。**自己的情緒也是解決壓力的正確途徑,我們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免要發生不愉快的事情,我們要學會**自己的情緒,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想開些,不要鑽牛角尖,爲了一些不值得的事情,生悶氣,抽悶煙,甚至喝悶酒,這都是不應該的。現在的大學已經不是某些人想象的那樣了,太*凡了,但是同時,由於在現在的大學裏,已經形成了一個不好的環境,我們要適應他們,就自己要用一種積極的心態去面對他,這是一個過程。總之,有一個好的心態去面對,要學會,自己快樂,同時要做一粒快樂的分子,去調動你周圍的積極因素,使你總可以在一種積極地環境中,去最大限度發揮你自己的潛力。

我們應該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良好的人格品質首先應該正確認識自我,培養悅納自我的態度,揚長避短,不斷完善自己。其次應該提高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對挫折有正確的認識,在挫折面前不驚慌失措,採取理智的應對方法,化消極因素爲積極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與個人的思想境界、對挫折的主觀判斷、挫折體驗等有關。提高挫折承受能力應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樹立科學的人生觀,積極參加各類實踐活動,豐富人生經驗。大學生在學生過程中應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裏邀遊,拼命地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2、保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優良的心理素質在青年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必將對二十一世紀人才的質量產生積極而又深遠的影響。健康的心理是一個人全面發展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加強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全面提高跨世紀人才質量已成爲高等學校所面臨的迫切任務。二十一世紀是一個思想文化激盪、價值觀念多元、****衝擊、社會瞬息萬變、的世紀,面對如此紛繁複雜的世界,未來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時刻出現心理危機。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將經受更爲嚴峻的考驗。

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一方面是與他們自身所處的心理髮展階段有關,同時也與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分不開。大學生一般年齡在十七、八歲至二十二、三歲,正處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由於心理髮展不成熟,情緒不穩定,面臨一系列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課題時,心理衝突矛盾時有發生,如理想與現實的衝突、理智與情感的衝突、**與依賴的衝突、自尊與自卑的衝突、求知與辨別能力差的衝突、竟爭與求穩的衝突等等。這些衝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導、合理解決,久而久之會形成心理障礙,特別是當代大學生,爲了在激烈的大學聯考竟爭中取勝,幾乎是全身心投人學習,家長的過度保護、學校的應試教育、生活經歷的缺乏使這些學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學習、生活、交友、戀愛、擇業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們中的一些人難以承受,以致出現心理疾病,甚至離校出走、**等。從環境因素看,竟爭的加劇、生活節奏的加速,使人產生了時間的緊迫感和壓力感;個人對生活目標的選擇機會增多,難以兼顧的矛盾加劇了內心的衝突,產生了無所適從的焦慮感。凡此種種,對變化的環境適應不良而出現的各種困惑、迷惘、不安、緊張在明顯增加,社會的變革給正在成長着的大學生帶來的心理衝擊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更強烈、更復雜。各種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會因素交織在一起,極易造成大學生心理髮展中的失衡狀態。心理素質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適應高速度、高科技、高競爭的環境,心理負荷沉重便容易導致各種心理疾病。

作爲世界未來的主宰者的我們,現在我們必須學會讓自己變得強大,在面對外界的各種壓力面前我們要學會及時調整自己,在學習我們要掌握的知識的同時我們也要處理好我們的私人生活,因爲我再也不會回到從前,再也不能讓父母來給我們打點一切,以後的路始終還是需要我們自己去探索,所以不要傷心不要難過,我們要勇敢起來,不能把我們這一代人看扁了,我們要充分的去證明我們每個人都是最優秀的。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良好的人格品質首先應該正確認識自我,培養悅納自我的態度,揚長避短,不斷完善自己。其次應該提高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對挫折有正確的認識,在挫折面前不驚慌失措,採取理智的應付方法,化消極因素爲積極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與個人的思想境界、對挫折的主觀判斷、挫折體驗等有關。提高挫折承受能力應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樹立科學的人生觀,積極參加各類實踐活動,豐富人生經驗。

總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大學裏重要的一課。解決了心理健康問題,大學生才能更好地成長成才。讓我們去大膽的去面對一切,勇敢的做自己,做最強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