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地理教學論文(必備精品多篇

地理教學論文(必備精品多篇

地理教學其實質在於科學、靈活、實用。它是一種創造的勞動,是教師根據地理教學實際,正確協調教師、學生、教材、教具之間的動態聯繫,設計實施師生活動的最佳途徑與程序,從而全面完成地理教學的多項職能,以實現最佳組合。下面是小編精心爲大家整理的地理教學論文範文(必備優秀6篇,您的肯定與分享是對小編最大的鼓勵。

地理教育教學論文 篇一

楊xx老師認爲,教育的實質就是愛,愛是做好一切教育教學的基礎。幾乎所有的老師都不缺乏愛心,品學兼優的學生人見人愛,但是,品不好、學不優的學生更多,能愛他們纔是真正的愛學生。對學生少了一分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分寬容;少了一份指責,多了一分尊重。做到了這些,你會在不知不覺中愛上你的學生。包容是愛的起點,能包容學生的缺點和錯誤、允許學生有缺點、犯錯誤,你的教育才真正開始。楊xx老師從教27年,做了24年的班主任工作,卻沒有帶過連續三年一屆的班主任,他在幾所學校任教,幾乎都是做“最差班”的班主任,班級轉化好了,就交給了別人,他再去做“問題班”的班主任,他有一個綽號“救火班主任”,別人問他有什麼絕活,他微笑着說,“我哪有什麼絕活,用愛心慢慢澆灌罷了”。他說得很輕鬆,但是其間的委曲、辛苦,甚至是屈辱,只有他一人清楚。2010年,楊老師所帶的班級轉來了一個叫嚴小蝶的女生,是學生中的“大姐大”,這是一個特殊的女生,一個時時刻刻在犯着過錯的學生、一個誰批評她她就和誰頂撞的學生、一個自私又自我的學生、一個家庭條件優越的學生,同時又是一個聰明的學生、一個活潑好動的學生、一個善良的學生……在學校內沒有朋友,她結交了一些社會上的成年“朋友”,說髒話、罵人、談戀愛、上課時一直吃零食、遲到、曠課、上網、打架……,學生能犯的錯她都犯過,別的老師都說,“這個學生只有勞教或許才能教育好”、“還是把她勸退了吧”。楊老師覺得,“愛,就要能包容學生的缺點與錯誤”,他下定決心用自己的愛心去喚回這個迷途的“羔羊”。一次次談心、一次次勸導、一次次寬容、一次次輔導、一次次幫助、一次次動員,爲了這個學生,楊老師還爲她“量體裁衣”創造了“情境教育法”,慢慢地,楊老師的話她開始覺得有道理了,她開始融入班集體,其他學生開始願意與她交往了,她身上的毛病一天天少了,她的聰明才智開始顯現了,她的活潑好動給班集體帶來歡樂了,2011年,她獲得了學校“文明進步獎”,在那一年大學聯考中,她考取了成都美術學院,拿到了錄取通知書,她雀躍着奔向楊老師,熱淚盈眶地說:“感謝您,老師!沒有您的教導,我不知會走到哪裏……”

他欣慰地笑了,從此,他更加堅信:“愛心澆灌之下,總有奇蹟發生”。類似的學生、類似的事情還很多很多。

在教學中,楊老師遵循“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教學思想,實現“以知識爲中心”到“以能力爲中心”,使學生在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發展智力的同時,養成良好的地理思維品質。,探索出地理課堂“變式教學法”,使走出“題海”的困擾,取得良好的效果,並在全國許多地區、許多學校推廣使用;教學中他勇於探索創新,立足新課改,悉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積累了大量經驗,他寫成《減小課堂容量,構建思維緩坡》、《太陽 高度角理解“三步曲”》等一批文章,先後在《中學地理教學參考》、《地理教育》等雜誌上發表,多年來,他堅持筆耕不輟,在各類地理教育、教學刊物上共發表教育教學論文100餘篇、試卷幾十份,形成了自己的地理教學方法論,使他的地理教學走向理論化階段,同時也推廣了他的地理教學經驗。

開展地理綜合實踐活動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楊老師十分注重學生地理綜合實踐能力培養,在培養的方式、方法上做了大量可貴的探索,幾年來,楊老師帶領學生開展的綜合實踐案例有:“xx一中門前交通狀況的調查”、“靈璧石成因探究”、“xx山芋粉絲加工業影響的調查與分析”、“春港花園小區廣告中‘小橋流水、江南人家’的地理分析”、“火山噴發實驗改進及效果分析”、“xx土壤調查”、“石龍湖溼地噴泉成因探究”、“關於紅綠燈設置的調查分析”、“文明城市創建中的地理知識”等等,這些專題的開展,改變了地理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帶着地理知識走進生活,帶着生活中的地理問題走進地理課堂,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因而,他所帶的學生中鮮有不愛學習地理的。

新時代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的“教書型”教師不能適應新時代教育發展的需求,“教研型”教師纔是新型教師的重要標誌。課題研究是促進老師專業成長的良好平臺,也是教師走向更高層次的重要途徑。楊xx老師是xx一中課題研究的“拓荒者”,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經歷了艱難的探索過程,他先後主持了《新改背景下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比較研究》、《微課在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市、省級課題的研究,參與部級課題《地理課堂變式教學的研究》、《課堂教學方法、手段與培養學生能力的實驗研究》的研究,獨立開展《文化現象與地理環境關係的研究》,在課題研究中,提升了自己的專業素養和理論水平,同時,帶動、影響了一批年輕教師,很快成長爲市級骨幹教師。

楊老師二十多年來,始終以校爲家,近年來,孩子去外地上學、接着在外地工作,愛人在鄉下工作,離家較遠,一個星期只是週末回家一次,楊老師更是長期工作、生活在學校了,早上5點多去學校,晚上11點多回到家,星期天與愛人一起散步,他也堅持要到校園內走一走,別人問他爲何那麼喜歡學校,他笑而不答,愛人在一旁詼諧地說:“他的魂在學校”。是的,他所熱愛的事業在學校、他所熱愛的學生在學校,他的心裏滿滿裝着的是學校呀!長期操勞,他身患多種疾病,輸尿管結石、雙腎結石、膽結石、心室早搏,服藥、輸水止痛、碎石治療、手術,他常常是夜間輸水,早上接着像正常人一樣上班。別人問他爲什麼,他說,“晚上輸水的時間就是休息呀,白天輸水休息,晚上我就睡不着了”。他的樂觀向上不僅戰勝了病魔,也感染着周圍許多人。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楊xx老師在教育教學上拼搏努力,結出了累累碩果:2010年獲得市第三屆學科帶頭人的稱號、市錄像課二等獎;2012年,被評爲全國教研先進個人,出席了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教研先進個人表彰大會;2015年被評爲市第四屆學科帶頭人;他的教學論文2010年獲省三等獎、2011年、2012年獲市一等獎、2013年獲省三等獎、2014年獲市一等獎;2014年被評爲“宿州市十佳教師”。

地理教學論文 篇二

有關地理的教學論文

【內容摘要】實施創新教育已成爲當前素質教育的共識。地理學科內容豐富,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方面有着獨特的優勢。教師更新教學理念,採用研究性教學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拓展思維空間,增強思維活力,使學生成爲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創新、開拓型人才。

【關鍵詞】地理教學;創新思維;研究性學習

全球科技、經濟、人才競爭日益激烈,教育必須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創新、開拓型人才,實施創新教育已成爲素質教育的發展方向。高職階段是學生思維品質與思維能力形成的關鍵時期,高職教學中創新意識建立和創新思維培養尤爲重要。地理學科涉及自然、人文等衆多要素,綜合性、實踐性強,許多地理問題貼近時代,更能激發學生興趣,喚起他們質疑、探究、創造的慾望,在培養創新素質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高職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至關重要。

一、激發興趣,激活學生創新思維動力

興趣具有巨大的推動力,是學生學習動機中最直接、最有效的心理因素,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力,積極主動地探索事物的奧祕。地理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就必須培養學生對地理學的濃厚興趣。課堂教學中,內容導入是首要環節,教師應想方設法設計一個有吸引力的開始,喚起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這對優化教學效果大有裨益。教學內容的導入方式形式多樣,一則有趣的故事、一曲動聽的音樂,一段精彩的視頻、一張生動的圖片、一個社會的熱點問題等,都可以在短時間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主動思考,學生興趣盎然。在此情境下再引導學生展開探究,尋找問題的答案。

二、營造氛圍,鼓勵學生敢於創新

創新能力的養成離不開良好的教學氛圍與寬鬆的教學環境。盧梭說過:“只有環境與教育,才能把牛頓變成科學家,把荷馬變成詩人,把拉斐爾變成畫家”。營造民主、自由、和諧的教學氛圍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前提。教學中要改變師講生聽的單向傳遞,鼓勵學生間、師生間相互討論的多向交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爲學生的主動思考與積極思維提供機會、創造條件。

如開展研究性學習、合作學習,鼓勵學生勇於發現問題,敢於提出問題,樂於解決問題。讓學生始終處於思維的活躍狀態,發展學生思維。教師的評價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在評價學生時,要改變過去過分重視結果,而更多關注學生探究問題的'過程以及在這一過程中的探索精神、投入程度以及思維的廣度深度與創新性。“評價最主要的意圖不是爲了證明,而是爲了改進。”評價主體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採用學生自評、互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以鼓勵性評價爲主,促使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

三、啓迪智慧,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一)訓練逆向思維,促進思維的流暢性

逆向思維是創新的一種有效方法,它克服了思維定勢的束縛,帶有創造性。地理教學中可以結合教學內容,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逆向思維訓練,促進思維流暢性的發展。例如,假如地球自轉方向與現在相反,那還能看到太陽東昇西落嗎?假如黃赤交角不存在,地球上還會有晝夜更替嗎?熱帶、溫帶的範圍會有變化嗎?學生不會分析晝夜更替、溫度帶劃分的原理,是不可能作出正確判斷的。因此教師在地理教學中可以有意識地設計一些假想性問題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充分想象,加深對事物原理的認識,拓展思維廣度與深度,使創新思維能力得到有效培養。

(二)訓練發散思維、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對一個問題多角度進行分析,提出儘可能多、儘可能獨創的見解、思路、方法,積極開發發散性思維。例如,對於我國東北老工業區改造有什麼建議?啓發學生從地形、交通、資源、人口、技術、市場等方面積極思考,大膽提出自己的見解,在思維的相互碰撞中點燃創造的火花。“如何合理開發區域旅遊資源?”、“我國西北地區生態環境脆弱,是否適於大規模開發?”、“南水北調怎麼調?”等地理問題都適於開發發散性思維,發展思維的靈活性。在創造性思維培養中,僅停留在發散思維上是不夠的,發散思維必須與聚合思維相結合,因此教師還必須重視收斂思維能力的培養,“去粗存精”、“去僞存真”,養成科學論證、檢驗假說的嚴謹學風。

(三)培育批判性思維,激發思維的求異性

清華大學校長顧秉林曾提到“爲什麼我們的學生在遇到一些實際問題時比較缺乏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關鍵是我們沒有很好地把握批判性思維這一理念。”批判性思維意味着作出合理、明智的判斷。在研究問題的過程中,要敢於對既成理論、方法作出理性分析,甚至敢於質疑“權威”,要對思維定勢進行反思、剖析,培養思辨能力,避免人云亦云、拾人牙慧。

地理教育教學論文 篇三

對於教學,蔣桂枝一絲不苟。她總是預先做足準備工作,認真備課,研究學生,精心策劃教學課堂,堅持用靈活的教學方法、紮實的教學功底和以人爲本的教學理念,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習知識,掌握技能。蔣老師經常告訴同學們:“一定要快快樂樂地學習、快快樂樂地生活,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課餘的時候,蔣桂枝常常放棄休息時間,深入學生中間,關心他們的生活,瞭解他們的心理,適時爲他們排憂解難,做他們的知心朋友,努力解決“優生吃不飽,差生不消化”的問題,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類指導,鼓勵每一位學生相信自我,戰勝自我,贏得了學生們的深深愛戴。“蔣老師經常來到我們宿舍,瞭解我們的學習生活,幫助我們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蔣老師既是我們的老師,更是我們的朋友。”南澗縣民族中學高二年級59班的自應吉同學深有感觸地說。

對待青年教師,蔣桂枝總是一腔熱血,不遺餘力:爲青年教師精心設計課堂教學,讓他們形成各自的教學風格;爲青年教師認真組織和應對各種教學比賽;負責組織每年一次的“青年教師課堂教學競賽”、“高級教師示範課”活動,積極爲青年教師搭建展示自我、快速成長的平臺,在南澗縣民族中學營造了濃郁的教學科研氛圍,爲學校教學質量的有效提高奠定了堅實基礎。“蔣老師不僅是學生們的好老師,還是我們的好導師,她指導我們備課、上課,還帶領我們進行教學科研,使我們得到了更好、更快的成長。”南澗縣民族中學的羅桂芳老師這樣評價蔣桂枝。

對待自己,蔣桂枝總是十分嚴格。她常說:“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不但要有一桶水,更要做一條長流長青的小溪!”爲了進一步提高學校的教育科研水平,她積極帶頭參與省、州課題研究。2008年,蔣桂枝主持研究了省級立項課題《高中地理教學中圖像、表格設置和實施過程研究》,2010年7月順利結題;2008年,蔣桂枝積極參與州級立項課題《山區少數民族高中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及教育對策研究》,取得了顯著的研究成果,促進了學校教學質量的逐年提高,在歷年大學聯考中,南澗縣民族中學的大學聯考上線率連年實現了新的突破。

在教學之餘,蔣桂枝積極探討教學改革,參與教學設計,撰寫了很多教育教學論文,並多次榮獲省、州級獎勵。2002年參加“雲南省高中地理新教材教學設計評比”榮獲二等獎,教學論文《在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淺談學生地理學習動機的培養》等理論文章先後在報刊上發表。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蔣桂枝的辛勤付出獲得了豐厚回報,她先後10餘次榮獲縣級以上的表彰獎勵。1999年,蔣桂枝被評爲縣級“優秀教師”,2001年被評爲縣級“普九工作‘先進個人’”,2010年被評爲“雲南省省級中國小學科帶頭人”和縣級“優秀教師”,2011年被評爲南澗縣首屆“彝鄉人才”,並多次受到縣教育局的表彰獎勵。

然而,蔣桂枝並沒有滿足。她說,成績屬於過去,“我將一如既往地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做一名受學生歡迎的好老師”。

作者單位

地理教學論文 篇四

論文關鍵詞:地理 教學 環境

論文摘要:對國中學生加強環境教育日益重要。對此,在國中地理教學中可以通過環境主題活動法、問題教學法、比較法、探究法滲透環境教育。

在環境問題日益成爲公衆話題,環境保護日漸成爲社會共識的今天,中學生環境教育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在國中地理教學中,環境教育不能只侷限於教師的課堂講授,還應將理論知識的學習與豐富多彩的活動結合起來,才能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的積極參與意識和解決環境問題的能力。對此,筆者在國中地理教學中,對國中地理教學中環境教育的滲透方式進行了探索。

一、通過環境主題活動法滲透環境教育

環境主題活動就是以環境主題爲中心,讓學生參與認識環境、愛護環境及保護環境的活動。這種環境主題活動主題鮮明、目的明確。既可在國中地理課堂上實施,也可在課外單獨進行,形式靈活;它和課堂內容聯繫緊密,又有很強的實踐性;所需的時間可長可短,有利於教學的安排,教學效果良好。當然,一個好的環境主題活動的設計不僅要選好主題,考慮活動的依託形式和部分組成,還要遵循環境教育的原則,只有這樣才能使環境主題活動更有成效。

環境主題可以細分爲多個方面的內容,如認識環境、環境保護、環境教育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使環境主題活動在中國小環境教育中得到了廣泛的影響,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環境意識。

二、通過問題教學法滲透環境教育

問題教學法是教師通過提供給學生一個個有爭議的環境問題,這些問題最好與當地環境有關,讓學生親自參與調查,收集資料,並就獲得的相關材料和初步確定的解決措施進行討論,以使學生得到環境技能方面的訓練、環境知識的豐富和環境意識的提高。環境爭議問題不僅可以由教師提供,教師還應鼓勵學生獨立從事他們自己選擇的問題的調查。

問題教學法之所以受到教師的歡迎,其主要原因就是這一教學法能培養學生若干的必要技能,而這些技能又是實現環境教育目標必須的過程。如識別環境爭議問題的技能;分析爭議問題和以一定方式調查爭議問題的能力;確定最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的能力和執行行動計劃的能力。

三、通過比較法滲透環境教育

環境問題具有區域性與差異性,不同的區域存在着不同種類、不同程度的環境問題。環境問題的這種特性決定了在環境教育中用比較法較爲適用。比較法是邏輯思維方法的一種,通過比較可以突出某一區域環境問題的本質特徵,深化對環境問題的科學認識,有助於形成正確的環境觀。在環境教育中,比較法又具體包括縱向比較法、橫向比較法。

1.縱向比較法

可以比較某一區域不同時期的環境問題及治理狀況。如講我國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最早可追溯到古時,那時,由於用火不慎,大片草地、森林發生火災,生物資源遭到破壞,使它們不得不遷往他地以謀生存。早期的農業生產中,刀耕火種,砍伐森林,造成了嚴重的水土流失。

2.橫向比較法

可以比較同一時期不同區域的環境問題。如結合經濟發展的區域差異比較我國東部和西部環境問題的差異。東部由於生產力水平高、人口稠密、城市化發展迅速,主要的環境問題有資源開發過度、水污染、大氣污染、水土流失、城市垃圾嚴重等;而西部氣候惡劣、人口稀少、生產力水平低,主要問題有資源開發利用程度低、森林面積銳減、沙漠化現象嚴重等問題。這樣既可說明經濟與環境問題的關係,又可以明確資源開發利用與環境保護應同時考慮、統一規劃。傳統的以資源的高投入和環境污染爲代價來換取經濟發展和人類生活水平提高的發展模式是不可取的,要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四、通過探究法滲透環境教育

地理探究式課堂教學,就是以探究爲主的國中地理教學。具體地說它是指教學過程是在地理教師的啓發誘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和合作討論爲前提,以現行教材爲基本探究內容,以學生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爲參照對象,爲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討問題的機會,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多樣的'解難釋疑嘗試活動,將自己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活動。地理探究式課堂教學特別重視開發學生的智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力圖通過自我探究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和掌握科學方法,爲其終身學習和工作奠定基礎。

當然,探究式學習方式在地理環境教育中是有其特定的對象內容的,通過師生共同努力能夠解決或部分解決的問題,才適合於探究式學習。例如,在學習“巴西熱帶雨林的危機”這部分內容時,通過探究討論有關環境保護問題,深化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在上課時,筆者讓學生就“亞馬孫流域熱帶雨林的開發與保護問題”“熱帶雨林的開發和保護不力所引發的全球性環境問題”進行探究,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國中地理教學中環境教育滲透方式還有很多,在國中地理教學中,我們要積極進行探索,這樣就可以發揮國中地理課堂的教育功效,收到好的環保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姜冬梅。環境教育教學方法及應用[M],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xx-06.

[2]樑叢城。中國的環境危局與突圍[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xx-03.

地理教學論文 篇五

【摘要】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問題影響到高中地理教學的質量及效果,隨着地理課程改革的深入,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問題日益受到廣大教師的關注。本文從中學地理教學的實踐出發,分析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問題的成因,提出瞭解決教學銜接問題的相應對策,期望對提高中學地理教學質量有所幫助。

【關鍵詞】教學銜接;初高中地理;教學對策

“地理教學銜接”指在實際地理教學過程中的承上啓下、融會貫通,加強連續性的教學思想。它包括教學內容、教學理念、教學手段和方法等的銜接和發展。從知識而言,高中地理學習是國中地理學習的傳承;從學習技能和地理素養而言,高中地理學習又是國中地理學習的遞進和深入。新課標的實施使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問題變得日益突出,這將直接影響到高中地理的教學質量和效率。爲促進學科發展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至關重要。本文主要分析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出現問題的原因,提出解決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問題的對策,以期對廣大一線教師具有指導意義。

1.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問題產生的原因

初高中地理學科地位的差異及課程設置的間斷。初高中階段地理學科地位明顯不同,國中地理常被視爲副科,而高中地理是文科大學聯考科目之一。地理課程的設置也有差別,國中地理只在7、8年級開設,9年級不開設地理課。國中的地理學科地位及不作爲會考科目的客觀現實導致了學校、教師、學生對地理學科不夠重視。學生升入高中時面對知識量大、難度高的地理課程時感到“難學、難懂”;國中生地理基礎知識薄弱成爲共性,教師面對高一新生時也覺得高中地理“難教”。這些因素使學生對地理課程的學習失去了連貫性和體系性,是造成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困難的主要原因。

高中地理教學缺乏相關學科知識的支持體系。高中地理(《地理1》)部分內容涉及到較多的理科知識,尤其以物理和數學知識居多,如“氣壓與風”部分中涉及到氣體的壓強,“地球自轉線速度、角速度”部分中涉及到勻速圓周運動,“太陽高度角分佈及計算”部分中涉及到線面夾角、三角函數等。但上述相關數學和物理知識在高一還沒有系統地學習,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客觀的困難,這也是造成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問題的原因。

學生學習心理的差異。初高中階段學生在認知、思維及記憶方式的差異,是造成初高中地理教學有效銜接的障礙因素。國中地理多數要求學生對地理事物和現象有直觀瞭解,而高中地理要求學生對地理現象和事物有深層次的理解。高一學生認知階段正處於從具體向抽象的過渡階段,尚缺乏較高的思維和綜合能力,如空間感知能力、地理圖像觀察能力等,這就加大了高一學生的地理學習難度,極易產生地理教學銜接的問題。

2.解決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問題的對策

重視地理課程設置的連貫性,開設校本課程或地理探究活動。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下,初高中階段的地理教學之間存在課程設置的間斷,學生在地理學習過程中有一年的間斷期(9年級不設置地理課程)。這是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實現地理教學的`連續性成爲實現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的必要措施。由於現行教育體制難以在短期內發生改變,因此,只能在9年級開設校本課程或開展地理探究活動等形式,以保證學生地理學習的連貫性,促進地理素養和地理技能的進一步發展,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主觀能動性,爲高中地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地理校本課程或地理探究活動的開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而且也符合“構建開放式的地理課程”、“改變地理學習方式”的基本理念,對初高中地理教學的銜接有深遠的意義。

重視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銜接,闡明人地關係。國中地理知識是高中地理教學的基礎,高中地理是國中地理基礎的深化和昇華,兩者相輔相成、聯繫緊密。對初高中地理知識進行有效銜接與融合,教師應以教材爲基礎,以人地關係爲主線,構建地理的骨架。國中地理教材無論是世界地理還是中國地理都是以區域地理學習爲主,內容涉及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鄉土地理四大主題。而高中地理則側重於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及區域的可持續發展。這種編寫方式人爲地打亂了地理知識呈現的區域界限及一個區域中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之間的影響和聯繫,使學生感到無所適從。要使高一學生在已有的國中區域地理的基礎上迅速適應高中系統地理的學習,首先要幫助學生建立以人地關係爲主線,圍繞地理環境要素和人類活動爲核心的系統地理知識的整體框架。而對於地理知識體系而言,地理環境的整體性、人地關係的和諧性及區域發展的可持續性是其重要特徵,如果割裂地對待地理知識就不能讓學生對地理知識本身及其複雜性有所認識。這就要求教師必須以教材爲基礎,以人地關係爲主線,構建地理知識的框架。教師在深入研究初高中地理教材及課標的基礎上,全面掌握不同階段地理知識體系。進行高中地理教學時應對國中地理知識進行重新整理,瞭解國中地理知識的重難點,使國中地理知識以恰當的形式嵌入到高中地理教學中,實現知識的重現進而得到強化。高中地理教學設計中,要做好高中和國中地理知識點的銜接,使教學內容得到融合,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3.結語

高中和國中是兩個既有聯繫又相對獨立的學習階段。不論是教學內容的難度、深度,還是教學方式;不論是學生認知的廣度,還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目標要求,國中到高中都有很大的跨度。高質量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兩者的共同努力和有效銜接。本文從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問題的成因出發,探討了解決的相應對策,以期對中學地理教學有所裨益。

參考文獻:

[1]餘立。教育銜接若干問題研究[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xx:200-220.

[2]鍾啓泉等主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上海:華東大學出版社,20xx.

地理教學論文 篇六

一、把握教學重點,設計教學趣點

成功只留給有準備的人,教師應當課前進行完善的備課,確立教學重點,設計教學趣點,如此,才能引起學生對於地理章節資料的學習、討論以及思考。教師可有的放矢地提出一些自主探究性、思維創新性的趣味問題,讓學生進行自發性的思考與聯想。例如,在世界氣候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引用典故“諸葛亮借東風”,從中假設學生是諸葛亮,到底是憑藉什麼條件以及因素來“借東風”,主張學生大膽想象、舉手發言與激烈討論,儘量讓教學有“交流”,有“爭論”,如此,不經意間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及在潛意識中培養其學習興趣。

二、幽默教學語言,調劑學生情趣

學習,不僅僅僅是興趣的培養,更是情感的交流。綜合二者,教師既是主導者與組織者,又是參與者。筆者認爲,高中地理教師應當提升其教學語言潛力,豐富其風格、個性以及魅力,使其幽默化、知識化以及通俗化,讓教學資料精簡化,構建生動、趣味的教學課堂,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情趣。常見的做法如:(1)利用諺語,精簡教學重點與趣點;(2)採用謎語,提升學習趣味以及學習參與感;(3)巧用古詩文,豐富學習想象力以及提升教學綜合性;(4)歌曲聆聽,引發學習興趣以及思維創新潛力;(5)趣味(人文地理)故事,激發學生學習注意力以及提升其地理綜合素養。這樣才能讓學生處於一種主動求學狀態,改善地理枯燥、乏味等特徵,進而滿足學生的學習情趣,提高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