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實習報告

構建鄉鎮基層和諧的交通管理執法環境初探

第一篇:構建鄉鎮基層和諧的交通管理執法環境初探

構建鄉鎮基層和諧的交通管理執法環境初探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充分體現了以人爲本、與民方便的原則,與每一個行人、駕駛員和家庭都有着密切的關係。它給中國老百姓帶來了對人的生命尊重、對守法公民的尊重以及對交通執法人濫用職權的懲戒,爲整個社會構建了一個完善的交通安全防範體系,切實保護人民羣衆的生命財產安全提供了較爲系統的法律保障,然而,自2014年5月1日實施以來,在實際貫徹過程中,不少基層的民警卻反映由於新法處罰幅度的提升,受處罰違法行爲人意見較大,尤其在一些經濟欠發達的鄉鎮、農村道路,執法難度更大,執法民警與違法行爲人衝突現象時有發生,執法“難”問題日益突出。

我隊在經歷了幾次的羣衆對抗執法衝突後,圍繞構建一個和諧的交通管理執法環境,組織專門人員深入轄區開展調研,在認真摸清轄區交通安全狀況,充分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礎上,建立基礎臺帳,全面分析原因;積極開展各種宣傳方式,營造良好的執法環境氛圍;實行人性化管理,儘量化解被處罰羣衆的敵對情緒;調動羣衆參與交通安全管理的積極性,開展“羣防羣治”;延伸各種交通安全管理業務到基層,進一步便民利民;加強警民溝通,強化廉政監督,開闢出一條有效的農村道路交通管理辦法。

一、充分摸清轄區交通安全狀況,建立臺帳,掌握第一手材料

要建立和諧的交通管理執法環境,首先要摸清轄區的交通情況及其特點,充分做好交通安全管理基礎工作。所要掌握的轄區交通情況包括:轄區人口數,轄區總面積,道路總長度(包括等級道路及非等級道路)、名稱和等級,行政村及自然村數量,各種車輛型號、數量,專業駕駛員人數,分佈規律(即每個村有多少部車輛及駕駛員),這些車輛主要從事何種營運,其運輸時間、路線呈何規律,該轄區的客流、物流有何特點等等,充分掌握這些第一手資料後進行整理,制訂詳盡的臺帳,掌握了這些材料將爲創造和諧的執法環境奠定堅定的基礎。

二、積極開展各種宣傳方式,爲構建和諧的執法環境營造良好的氛圍

羣衆交通安全意識的高低、是否理解並支持決定着公安交通管理工作質量和效率,而羣衆的交通安全意識不是與生俱來的,雖然大部分是取決於自身文化素質,但是也與公安交通管理部門的宣傳工作緊密相連的。近年來,我隊非常重視鄉鎮交通安全宣傳,廢除以往形式單一老一套做法,不斷創新宣傳形式,以豐富多樣的宣傳方式吸引廣大農村羣衆接受教育。在近年的工作實踐中,我隊總結出以下行之有效的宣傳途徑:

(一)自身執法宣傳。交警的執法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宣傳載體。一個有着嚴整的警容風紀、規範化的執法程序的執勤民警隊伍本身就是很好的“交通安全宣傳牌”,在執法過程中最忌諱的是方法簡單粗暴,動不動喝斥違法行爲人等等行爲,這樣就會令羣衆對公安交通部門產生排斥感,自然就“敬而遠之”了。我隊特別注重執法解釋工作,民警在執法過程中,發現違法行爲時先進行交通法律法規宣傳教育,指出違法行爲人哪些行爲是違法行爲及其所存在安全隱患,對自身及他人的人身財產安全構成了哪些危害,違反了交通法規具體條款等等,讓違法羣衆心服口服,自覺自願接受處罰,交通管理工作自然順利展開。

(二)新聞媒體宣傳。新聞媒體具備了羣衆接受率高的特點。在實際工作中不少民警經常抱怨工作又累,羣衆又不支持,從事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吃力不討好”等等,這與新聞媒體利用率少,缺乏與羣衆之間的溝通是分不開。我隊充分利用撫松電視臺遍佈各鄉鎮、農村,收視率高的特點,在撫松電視臺警務報道專題節目中開闢專欄,將公安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成效、相關法律法規知識,交通案例及經驗教訓、民警在開展交通管理工作中的苦與累鏡頭分類系列播出。讓人民羣衆全面瞭解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拉進民警與羣衆的距離;讓人民羣衆瞭解交通安全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讓人民羣衆瞭解參與交通活動時要遵守的交通規則,如何避免不安全的因素造成的危害;……久而久之,羣衆的交通安全意識與交通文明意識也得到提高。

(三)開展交通安全共建活動。我隊結合創平安大道中交通安全共建活動,經常組織民警深入設在事故高發路段或重點道路邊上的村莊、企業、學校等單位,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交通安全圖片展、交通安全知識競賽、播放交通安全知識教育碟片、上交通安全知識講座、製作交通安全宣傳欄等各種形式的交通安全宣傳活動,堅持把交通安全知識送進村、廠、校。通過積極開展交通安全宣傳“五進”工作,充分提高了這些地區交通參與人的交通安全意識,使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事半功倍。

(四)舉辦交通安全教育展示廳。交通違法行爲人之所以違反交通安全法律法規,通常是因爲他們不懂其行爲違反了相關交通法律法規或者雖然知道交通違法了但心存僥倖心理,不懂其行爲會造成相應的危害。我隊在各中隊設立一個交通安全教育展示廳,懸掛交通安全知識、典型交通事故案例掛圖,播放交通安全知識教育光碟。在查獲每起交通違法行爲,準備對其進行處罰前首先要求違法人接受半個小時或一個小時的交通安全教育。通過教育讓違法行爲人認識到自己行爲的違法危害性,自覺接受處罰,且促進其在今後參與交通活動時會更注意交通安全了,這比起“重處罰輕教育”的效果要好很多。

(五)開展豐富多樣的交通安全宣傳活動。寓交通安全教育於娛樂中,大、中隊經常組織娛樂宣傳教育活動。例如開展交通安全知識競賽。在交通安全共建村、廠、校,提前數天發給參與人一些交通安全知識資料讓他們學習,數天後,在這些共建單位開展交通安全知識競賽,就資料裏的內容問答,答對的參與者獎勵一些小獎品,這種活動容易提高羣衆瞭解交通安全知識的興趣與主動性。又比如贈送安全頭盔。對一些不戴安全頭盔的違法人在查獲之後,贈與安全頭盔,原本以爲會受到嚴厲處罰的違法行爲人不僅沒受到處罰,還意外獲贈,那還有什麼“理由”不戴頭盔呢?豐富多樣的交通安全宣傳活動經常開展,讓轄區羣衆受到經常性的交通安全教育,久而久之,安全意識也會有所提升。此外,在一些人流聚集地開展交通安全圖片展、播放交通安全教育碟片、散發交通安全傳單等等活動也能收到很好宣傳教育效果。

三、實行人性化管理,儘量化解被處罰人的牴觸情緒

在不少羣衆眼裏,交通民警就等同於“罰款的警

察”,爲了消除這種誤解,除了大力加強交通安全教育、極力提高轄區羣衆的交通安全意識外,很關鍵的一點是要強化公安交通管理部門的人性化管理措施。作爲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工作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儘量減少交通違法行爲、遏制交通事故。安全是“目的”,“手段”未必要罰款。

爲改變以往在羣衆眼裏公安交警“以罰爲主”的交通管理方式,大、中隊經常性的開展交通安全勸導活動,對駕駛兩輪摩托車不戴安全頭盔、車輛違法停放、闖禁行路線等輕微交通違法行爲在被查獲後不再進行罰款,而是讓交通違法人蔘與交通執勤勸勉其他人遵守交通法規、協助維持交通秩序來代替處罰,這既擴大了交通管理人員隊伍,也改變了以往在羣衆眼中以罰爲主的公安交警形象,既做好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又能夠適應農村經濟落後的民情,也能增強對交通違法人的交通安全教育,以教育代罰款,達到減少交通違法行爲、改善交通秩序的目的。

四、調動羣衆主動參與交通管理工作的積極性,開展“羣防羣治”

(一)成立各類型車輛“協會”自治。我隊分片劃區在農村基層鼓勵各種類型的車輛駕駛人員成立協會等組織開展自治管理。目前,撫松全市按鄉鎮劃分成立了客運車隊、貨運車隊、農用車隊等13個,在協會的內部再根據區域(我們管轄的區域——各鄉鎮——各行政村)的劃分成立了相應的分支機構(即“分會”),層層而下,形成了一個類似“金字塔”型的管理機構,這些協會的“管理者”直接對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負責,負責簽訂安全責任狀、定期組織交通安全教育等等,協會的管理章程裏也制定了相關法律規定,如:嚴禁非法載客上路,嚴禁未無證駕駛無牌車輛等等,他們擁有了充分“自治權”,並相互監管。不僅節省了警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讓這些駕駛人員有了“自治”的感覺,調動其參與交通管理的工作積極性。

(二)組織交通安全義務巡邏隊。各中隊與轄區團組織聯合召集優秀青年組成道路交通義務巡邏隊,負責各轄區的交通安全工作,開展對佔道曬糧、路邊堆放砂石建築材料、亂擺攤設點、非法載客等行爲進行勸導,消除交通安全隱患,創造良好的交通執法環境。

(三)組織聯勤執法隊、各部門齊抓共管。交通管理工作並非僅僅交警部門的“獨角戲”,交通管理工作直接面對羣衆、涉及面廣,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注,尤其在鄉鎮基層,警力少、管理線路長,單靠交警一部門只會出現心有餘力不足的現象,政府與各職能部門的支持起着關鍵性作用。爭取當地政府、黨委的支持,聯合各職能部門組建一個聯勤執法隊,齊抓共管交通安全工作,開展社會化交通管理,不僅可以相應解決鄉鎮基層中隊警力不足的問題,還可以相互彌補職能的欠缺,效果尤佳。

五、延伸各種業務到基層,真正做到便民利民

農村基層之所以存在大量的無牌無證車輛,很大原因上是因爲地處邊遠,進城培訓駕駛證、車輛掛牌不方便,所以雖然很多鄉鎮基層中隊大力強強整治,但是仍然治標不治本,很多車輛還是在被處罰後不及時參加培訓駕駛證、車輛掛牌,而交通管理工作也很容易陷入一種僵局——整治力度大卻收穫小,轄區的交通違法率仍居高不下。撫松交警我隊自2014年開展“貫徹十六大,全面奔小康,公安交警怎麼辦”大討論以來,開展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延伸車管、駕管業務到基層,組建流動車管站、駕駛證培訓班,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鄉鎮爲邊遠地區羣衆掛牌、年檢、培訓駕駛證讓正規購買的車輛方便掛牌,讓願意參加駕駛證培訓的駕駛人員方便培訓,這樣一來便可以使轄區的無牌證車輛大大減少,不僅贏得羣衆對公安交通管理機關的便民利民措施的肯定,促進和諧交通管理環境的建設,同時也可以降低轄區的交通違法率。

六、加強警民溝通,強化廉政監督

近年來,我們大、中隊積極聘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管理對象等在人民羣衆中帶有號召力的人士爲廉政監督員,經常性召開通報會議,向監督員傳達新的法律、法規和通報部署開展的專項整治活動,爭取他們的理解支持,並充當警民溝通的共同橋樑。羣衆有什麼熱點、難點問題通過這些代表向我們反映,而我們公安交通管理部門開展的一些專項活動的精神也通過這些代表公佈。在執法工作展開時,遇到一些羣衆“不理解”的責問時,這些代表便會發揮作用,對這些羣衆解釋我們的工作目的等等,消除誤會,使公安交通管理機關與羣衆之間建立和諧的關係。建立廉政監督機制、開展民主評議行風等有利於強化警民關係的活動,不僅可以加強警民的溝通,更關鍵的是也給自己樹立一面“鏡子”,通過廉政監督,可以及時發現自己工作開展中存在哪些不足之處,即使改正或補救,以利於和諧執法環境的構建。

第二篇:構建鄉鎮基層和諧的交通管理執法環境初探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充分體現了以人爲本、與民方便的原則,與每一個行人、駕駛員和家庭都有着密切的關係。它給中國老百姓帶來了對人的生命尊重、對守法公民的尊重以及對交通執法人濫用職權的懲戒,爲整個社會構建了一個完善的交通安全防範體系,切實保護人民羣衆的生命財產安全提供了較爲系統的法律保障,然而,自2014年5月1日實施以來,

在實際貫徹過程中,不少基層的民警卻反映由於新法處罰幅度的提升,受處罰違法行爲人意見較大,尤其在一些經濟欠發達的鄉鎮、農村道路,執法難度更大,執法民警與違法行爲人衝突現象時有發生,執法“難”問題日益突出。我隊在經歷了幾次的羣衆對抗執法衝突後,圍繞構建一個和諧的交通管理執法環境,組織專門人員深入轄區開展調研,在認真摸清轄區交通安全狀況,充分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礎上,建立基礎臺帳,全面分析原因;積極開展各種宣傳方式,營造良好的執法環境氛圍;實行人性化管理,儘量化解被處罰羣衆的敵對情緒;調動羣衆參與交通安全管理的積極性,開展“羣防羣治”;延伸各種交通安全管理業務到基層,進一步便民利民;加強警民溝通,強化廉政監督,開闢出一條有效的農村道路交通管理辦法。

一、充分摸清轄區交通安全狀況,建立臺帳,掌握第一手材料

要建立和諧的交通管理執法環境,首先要摸清轄區的交通情況及其特點,充分做好交通安全管理基礎工作。所要掌握的轄區交通情況包括:轄區人口數,轄區總面積,道路總長度(包括等級道路及非等級道路)、名稱和等級,行政村及自然村數量,各種車輛型號、數量,專業駕駛員人數,分佈規律(即每個村有多少部車輛及駕駛員),這些車輛主要從事何種營運,其運輸時間、路線呈何規律,該轄區的客流、物流有何特點等等,充分掌握這些第一手資料後進行整理,制訂詳盡的臺帳,掌握了這些材料將爲創造和諧的執法環境奠定堅定的基礎。

二、積極開展各種宣傳方式,爲構建和諧的執法環境營造良好的氛圍

羣衆交通安全意識的高低、是否理解並支持決定着公安交通管理工作質量和效率,而羣衆的交通安全意識不是與生俱來的,雖然大部分是取決於自身文化素質,但是也與公安交通管理部門的宣傳工作緊密相連的。近年來,我隊非常重視鄉鎮交通安全宣傳,廢除以往形式單一老一套做法,不斷創新宣傳形式,以豐富多樣的宣傳方式吸引廣大農村羣衆接受教育。在近年的工作實踐中,我隊總結出以下行之有效的宣傳途徑:

(一)自身執法宣傳。交警的執法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宣傳載體。一個有着嚴整的警容風紀、規範化的執法程序的執勤民警隊伍本身就是很好的“交通安全宣傳牌”,在執法過程中最忌諱的是方法簡單粗暴,動不動喝斥違法行爲人等等行爲,這樣就會令羣衆對公安交通部門產生排斥感,自然就“敬而遠之”了。我隊特別注重執法解釋工作,民警在執法過程中,發現違法行爲時先進行交通法律法規宣傳教育,指出違法行爲人哪些行爲是違法行爲及其所存在安全隱患,對自身及他人的人身財產安全構成了哪些危害,違反了交通法規具體條款等等,讓違法羣衆心服口服,自覺自願接受處罰,交通管理工作自然順利展開。

(二)新聞媒體宣傳。新聞媒體具備了羣衆接受率高的特點。在實際工作中不少民警經常抱怨工作又累,羣衆又不支持,從事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吃力不討好”等等,這與新聞媒體利用率少,缺乏與羣衆之間的溝通是分不開。我隊充分利用撫松電視臺遍佈各鄉鎮、農村,收視率高的特點,在撫松電視臺警務報道專題節目中開闢專欄,將公安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成效、相關法律法規知識,交通案例及經驗教訓、民警在開展交通管理工作中的苦與累鏡頭分類系列播出。讓人民羣衆全面瞭解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拉進民警與羣衆的距離;讓人民羣衆瞭解交通安全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讓人民羣衆瞭解參與交通活動時要遵守的交通規則,如何避免不安全的因素造成的危害;……久而久之,羣衆的交通安全意識與交通文明意識也得到提高。

(三)開展交通安全共建活動。我隊結合創平安大道中交通安全共建活動,經常組織民警深入設在事故高發路段或重點道路邊上的村莊、企業、學校等單位,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交通安全圖片展、交通安全知識競賽、播放交通安全知識教育碟片、上交通安全知識講座、製作交通安全宣傳欄等各種形式的交通安全宣傳活動,堅持把交通安全知識送進村、廠、校。通過積極開展交通安全宣傳“五進”工作,充分提高了這些地區交通參與人的交通安全意識,使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事半功倍。

(四)舉辦交通安全教育展示廳。交通違法行爲人之所以違反交通安全法律法規,通常是因爲他們不懂其行爲違反了相關交通法律法規或者雖然知道交通違法了但心存僥倖心理,不懂其行爲會造成相應的危害。我隊在各中隊設立一個交通安全教育展示廳,懸掛交通安全知識、典型交通事故案例掛圖,播放交通安全知識教育光碟。在查獲每起交通違法行爲,準備對其進行處罰前首先要求違法人接受半個小時或一個小

第三篇:構建鄉鎮基層和諧的交通管理執法環境初探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充分體現了以人爲本、與民方便的原則,與每一個行人、駕駛員和家庭都有着密切的關係。它給中國老百姓帶來了對人的生命尊重、對守法公民的尊重以及對交通執法人濫用職權的懲戒,爲整個社會構建了一個完善的交通安全防範體系,切實保護人民羣衆的生命財產安全提供了較爲系統的法律保障,然而,自2014年5月1日實施以來,在實際貫徹過程中,不少基層的民警卻反映由於新法處罰幅度的提升,受處罰違法行爲人意見較大,尤其在一些經濟欠發達的鄉鎮、農村道路,執法難度更大,執法民警與違法行爲人衝突現象時有發生,執法“難”問題日益突出。

我隊在經歷了幾次的羣衆對抗執法衝突後,圍繞構建一個和諧的交通管理執法環境,組織專門人員深入轄區開展調研,在認真摸清轄區交通安全狀況,充分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礎上,建立基礎臺帳,全面分析原因;積極開展各種宣傳方式,營造良好的執法環境氛圍;實行人性化管理,儘量化解被處罰羣衆的敵對情緒;調動羣衆參與交通安全管理的積極性,開展“羣防羣治”;延伸各種交通安全管理業務到基層,進一步便民利民;加強警民溝通,強化廉政監督,開闢出一條有效的農村道路交通管理辦法。

一、充分摸清轄區交通安全狀況,建立臺帳,掌握第一手材料

要建立和諧的交通管理執法環境,首先要摸清轄區的交通情況及其特點,充分做好交通安全管理基礎。所要掌握的轄區交通情況包括:轄區人口數,轄區總面積,道路總長度(包括等級道路及非等級道路)、名稱和等級,行政村及自然村數量,各種車輛型號、數量,專業駕駛員人數,分佈規律(即每個村有多少部車輛及駕駛員),這些車輛主要從事何種營運,其運輸時間、路線呈何規律,該轄區的客流、物流有何特點等等,充分掌握這些第一手資料後進行整理,制訂詳盡的臺帳,掌握了這些材料將爲創造和諧的執法環境奠定堅定的基礎。

二、積極開展各種宣傳方式,爲構建和諧的執法環境營造良好的氛圍

羣衆交通安全意識的高低、是否理解並支持決定着公安交通管理質量和效率,而羣衆的交通安全意識不是與生俱來的,雖然大部分是取決於自身文化素質,但是也與公安交通管理部門的宣傳緊密相連的。近年來,我隊非常重視鄉鎮交通安全宣傳,廢除以往形式單一老一套做法,不斷創新宣傳形式,以豐富多樣的宣傳方式吸引廣大農村羣衆接受教育。在近年的實踐中,我隊出以下行之有效的宣傳途徑:

(一)自身執法宣傳。交警的執法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宣傳載體。一個有着嚴整的警容風紀、規範化的執法程序的執勤民警隊伍本身就是很好的“交通安全宣傳牌”,在執法過程中最忌諱的是方法簡單粗暴,動不動喝斥違法行爲人等等行爲,這樣就會令羣衆對公安交通部門產生排斥感,自然就“敬而遠之”了。我隊特別注重執法解釋,民警在執法過程中,發現違法行爲時先進行交通法律法規宣傳教育,指出違法行爲人哪些行爲是違法行爲及其所存在安全隱患,對自身及他人的人身財產安全構成了哪些危害,違反了交通法規具體條款等等,讓違法羣衆心服口服,自覺自願接受處罰,交通管理自然順利展開。

(二)新聞媒體宣傳。新聞媒體具備了羣衆接受率高的特點。在實際中不少民警經常抱怨又累,羣衆又不支持,從事交通安全管理“吃力不討好”等等,這與新聞媒體利用率少,缺乏與羣衆之間的溝通是分不開。我隊充分利用撫松電視臺遍佈各鄉鎮、農村,收視率高的特點,在撫松電視臺警務報道專題節目中開闢專欄,將公安交通安全管理成效、相關法律法規知識,交通案例及經驗教訓、民警在開展交通管理中的苦與累鏡頭分類系列播出。讓人民羣衆全面瞭解公安交通管理,拉進民警與羣衆的距離;讓人民羣衆瞭解交通安全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讓人民羣衆瞭解參與交通活動時要遵守的交通規則,如何避免不安全的因素造成的危害;……久而久之,羣衆的交通安全意識與交通文明意識也得到提高。

(三)開展交通安全共建活動。我隊結合創平安大道中交通安全共建活動,經常組織民警深入設在事故高發路段或重點道路邊上的村莊、企業、學校等單位,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交通安全圖片展、交通安全知識競賽、播放交通安全知識教育碟片、上交通安全知識講座、製作交通安全宣傳欄等各種形式的交通安全宣傳活動,堅持把交通安全知識送進村、廠、校。通過積極開展交通安全宣傳“五進”,充分提高了這些地區交通參與人的交通安全意識,使交通安全管理事半功倍。

(四)舉辦交通安全教育展示廳。交通違法行爲人之所以違反交通安全法律法規,通常是因爲他們不懂其行爲違反了相關交通法律法規或者雖然知道交通違法了但心存僥倖心理,不懂其行爲會造成相應的危害。我隊在各中隊設立一個交通安全教育展示廳,懸掛交通安全知識、典型交通事故案例掛圖,播放交通安全知識教育光碟。在查獲每起交通違法行爲,準備對其進行處罰前首先要求違法人接受半個小時或一個小時的交通安全教育。通過教育讓違法行爲人認識到自己行爲的違法危害性,自覺接受處罰,且促進其在今後參與交通活動時會更注意交通安全了,這比起“重處罰輕教育”的效果要好很多。

(五)開展豐富多樣的交通安全宣傳活動。寓交通安全教育於娛樂中,大、中隊經常組織娛樂宣傳教育活動。例如開展交通安全知識競賽。在交通安全共建村、廠、校,提前數天發給參與人一些交通安全知識資料讓他們學習,數天後,在這些共建單位開展交通安全知識競賽,就資料裏的內容問答,答對的參與者獎勵一些小獎品,這種活動容易提高羣衆瞭解交通安全知識的興趣與主動性。又比如贈送安全頭盔。對一些不戴安全頭盔的違法人在查獲之後,贈與安全頭盔,原本以爲會受到嚴厲處罰的違法行爲人不僅沒受到處罰,還意外獲贈,那還有什麼“理由”不戴頭盔呢?豐富多樣的交通安全宣傳活動經常開展,讓轄區羣衆受到經常性的交通安全教育,久而久之,安全意識也會有所提升。此外,在一些人流聚集地開展交通安全圖片展、播放交通安全教育碟片、散發交通安全傳單等等活動也能收到很好宣傳教育效果。

三、實行人性化管理,儘量化解被處罰人的牴觸情緒

在不少羣衆眼裏,交通民警就等同於“罰款的警察”,爲了消除這種誤解,除了大力加強交通安全教育、極力提高轄區羣衆的交通安全意識外,很關鍵的一點是要強化公安交通管理部門的人性化管理措施。作爲公安交通管理部門,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儘量減少交通違法行爲、遏制交通事故。安全是“目的”,“手段”未必要罰款。

爲改變以往在羣衆眼裏公安交警“以罰爲主”的交通管理方式,大、中隊經常性的開展交通安全勸導活動,對駕駛兩輪摩托車不戴安全頭盔、車輛違法停放、闖禁行路線等輕微交通違法行爲在被查獲後不再進行罰款,而是讓交通違法人蔘與交通執勤勸勉其他人遵守交通法規、協助維持交通秩序來代替處罰,這既擴大了交通管理人員隊伍,也改變了以往在羣衆眼中以罰爲主的公安交警形象,既做好交通安全管理又能夠適應農村經濟落後的民情,也能增強對交通違法人的交通安全教育,以教育代罰款,達到減少交通違法行爲、改善交通秩序的目的。

四、調動羣衆主動參與交通管理的積極性,開展“羣防羣治”

(一)成立各類型車輛“協會”自治。我隊分片劃區在農村基層鼓勵各種類型的車輛駕駛人員成立協會等組織開展自治管理。目前,撫松全市按鄉鎮劃分成立了客運車隊、貨運車隊、農用車隊等13個,在協會的內部再根據區域(我們管轄的區域——各鄉鎮——各行政村)的劃分成立了相應的分支機構(即“分會”),層層而下,形成了一個類似“金字塔”型的管理機構,這些協會的“管理者”直接對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負責,負責簽訂安全責任狀、定期組織交通安全教育等等,協會的管理章程裏也制定了相關法律規定,如:嚴禁非法載客上路,嚴禁未無證駕駛無牌車輛等等,他們擁有了充分“自治權”,並相互監管。不僅節省了警力,提高了效率,又讓這些駕駛人員有了“自治”的感覺,調動其參與交通管理的積極性。

(二)組織交通安全義務巡邏隊。各中隊與轄區團組織聯合召集優秀青年組成道路交通義務巡邏隊,負責各轄區的交通安全,開展對佔道曬糧、路邊堆放砂石建築材料、亂擺攤設點、非法載客等行爲進行勸導,消除交通安全隱患,創造良好的交通執法環境。

(三)組織聯勤執法隊、各部門齊抓共管。交通管理並非僅僅交警部門的“獨角戲”,交通管理直接面對羣衆、涉及面廣,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注,尤其在鄉鎮基層,警力少、管理線路長,單靠交警一部門只會出現心有餘力不足的現象,政府與各職能部門的支持起着關鍵性作用。爭取當地政府、黨委的支持,聯合各職能部門組建一個聯勤執法隊,齊抓共管交通安全,開展社會化交通管理,不僅可以相應解決鄉鎮基層中隊警力不足的問題,還可以相互彌補職能的欠缺,效果尤佳。

五、延伸各種業務到基層,真正做到便民利民

農村基層之所以存在大量的無牌無證車輛,很大原因上是因爲地處邊遠,進城培訓駕駛證、車輛掛牌不方便,所以雖然很多鄉鎮基層中隊大力強強整治,但是仍然治標不治本,很多車輛還是在被處罰後不及時參加培訓駕駛證、車輛掛牌,而交通管理也很容易陷入一種僵局——整治力度大卻收穫小,轄區的交通違法率仍居高不下。撫松交警我隊自2014年開展“貫徹十六大,全面奔小康,公安交警怎麼辦”大討論以來,開展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延伸車管、駕管業務到基層,組建流動車管站、駕駛證培訓班,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鄉鎮爲邊遠地區羣衆掛牌、年檢、培訓駕駛證讓正規購買的車輛方便掛牌,讓願意參加駕駛證培訓的駕駛人員方便培訓,這樣一來便可以使轄區的無牌證車輛大大減少,不僅贏得羣衆對公安交通管理機關的便民利民措施的肯定,促進和諧交通管理環境的建設,同時也可以降低轄區的交通違法率。

六、加強警民溝通

第四篇:構建和諧道路交通環境工作心得體會

隨着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機動車保有量及駕駛人數量急劇增長,人流、物流、車流密集,人、車、路之間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因此,研究如何加強道路交通管理,構建和諧的交通環境,爲經濟社會服務,已是刻不容緩的課題。怎樣加強道路交通管理,爲經濟社會創造良好的交通環境,作爲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就是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爲統領,圍繞“降事故、

保安全、保暢通”的目標,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保障人民羣衆的生命財產安全,從而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羣衆根本利益。下面,筆者結合隆安縣道路交通管理的實際,淺談構建和諧交通環境的幾點看法:

一、構建和諧交通環境面臨的五個問題

隆安縣目前常住人口將近40萬人,散居在10個鄉鎮,全縣道路里程總長1124公里,機動車保有量40921輛,駕駛人44950人,在編交通民警24人。近年來,隆安縣公安局交管大隊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齊心協力,克服種種困難,轉變態度,增強服務意識,做了大量工作,保障了交通安全與暢通,得到社會各方和廣大羣衆的好評。但是,我們還應看到,在道路交通管理和爲經濟社會服務方面還有一些不和諧的“音符”,主要是:

(一)部分民警在交通管理中爲經濟建設服務的意識還不高,創新能力不強,方法、手段、形式還停留在舊模式中。

(二)道路交通面廣,警力不足無法管控到位。

(三)羣衆的交通法規意識仍然薄弱,縣鄉道路交通違法現象比較突出。

(四)交通管理設施裝備滯後,跟不上經濟社會發展步伐。

(五)交通管理的理念、水平和手段亟需提高。

二、構建和諧交通環境應實現五個轉變

(一)實現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部門民警習慣於以管理者自居,缺乏服務意識,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現象時有發生,這一點必須改變。要教育引導民警尤其是領導淡化權力觀念,強化服務意識,以管理爲手段,以服務爲目的,寓管理於服務之中,變被動爲主動服務,不斷拓寬爲經濟建設和人民羣衆服務的領域,進一步提高服務水平。

(二)實現全能型管理向有限型管理的轉變。從經濟社會發展看,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權限讓渡與縮小是社會進步的表現,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客觀要求。要把該管的、必須管的管好,自覺放棄那些不該管的,管不了的、也管不好的事情,幹好份內業務。

(三)實現封閉型管理向公開型管理的轉變。交通管理工作直接面向社會羣衆,是政府和公安機關聯繫羣衆、服務羣衆的重要窗口。因此,交警部門要進一步實行警務公開,自覺接受司法審查和監督,充分體現執法的公開、嚴肅和公正。

(四)實現審批型向長效機制型轉變。在日常的車輛管理、駕駛人管理、事故處理、交通違法處罰等交通管理工作中,經常有一些人爲的審批權力,要把這些審批項目納入依法辦理的範圍,把方便羣衆、爲羣衆辦好事實事作爲改革審批的方向,要依法設定審批項目,減少審批行政權限,加強動態管理和事後監督,使其遵循合法、合理、效能的原則,逐漸實現審批型向長效型機制轉變。

(五)實現經驗型向科技型轉變。在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中,靠經驗、憑感覺管理的做法已經跟不上時代的要求,今後,要建立健全符合現代管理的新模式、新機制、新手段,逐步實現由經驗型向科技型轉變。

三、構建和諧交通環境重點抓好五項工作

(一)要嚴格查處交通違法行爲,依法嚴管交通秩序。減少道路交通事故,必須有一個良好的交通秩序。根據國外發達國家和我國一些大城市的管理經驗,依法嚴管是制止交通安全違法行爲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只有嚴管,才能維護交通法律、法規的尊嚴,才能創造良好的交通秩序,才能更好地保護人民羣衆的生命財產安全。從近年開展的各種交通管理整治活動實踐證明,通過依法嚴管,形成依法嚴管的態勢,嚴重交通安全違法行爲就會明顯減少,人民羣衆遵守交通法規的自覺性就會普遍提高,交通秩序就會明顯好轉。

(二)要以創建“平安暢通縣區”活動爲載體,加強源頭管理,預防和減少羣死羣傷惡性交通事故發生。近幾年來,我們以遏制羣死羣傷惡性事故爲重點,加強了客運車輛和駕駛人的源頭管理,加大了嚴重交通違法行爲查處力度,完善了道路交通標誌、標線,探索出了對客運車輛和駕駛人包保責任制、車輛檢驗倒查制、防止客車超員、超速和駕駛人疲勞駕駛檢查制等一系列工作制度,這一點,交警部門要長抓不懈,形成一種機制。

(三)要以深化交通安全宣傳“五進”活動爲手段,提高城鄉居民現代交通法制意識。由於本縣受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制約,廣大羣衆尤其是農民羣衆的交通安全意識不強,在近年發生的道路交通事故中,死亡的農村羣衆佔較大比例,特

第五篇:構建和諧交通 促進交通發展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一重大任務,張春賢部長也已在有關會議上明確提出了構建和諧交通的要求。我們要以科學發展觀爲統領,認真研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交通發展的新要求,努力構建和諧交通,不斷促進公路水路交通事業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和諧交通的內涵與特徵

所謂和諧交通,就是能夠適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的交通,能使廣大人民羣衆的交通需求得到滿足的交通,能讓廣大人民羣衆對運輸服務感到滿意的交通。具體地講,和諧交通就是公平共享、法治有序、便捷高效、安全可靠、環境友善的交通。這就是和諧交通的基本內涵。

公平共享,就是要使全社會各地區、各階層、各羣體民衆都能充分享受到交通發展與改革的豐碩成果,並使其交通利益都能得到實現、維護和發展,充分體現交通事業的社會性、共用性和公益性。這是和諧交通的價值取向。

法治有序,就是要有完善的法規體系,使所有交通參與者遵紀守法,保證交通的有序運行。這是和諧交通的制度保障。

便捷高效,就是要使交通發展最大限度地提高覆蓋率、通達度和機動性,做到能力充分、銜接緊密,保障貨暢其流、人便於行。這是和諧交通的基本要求。

安全可靠,就是要使“安全至上”成爲全社會所有交通參與者的共同理念,不遺餘力地減少交通傷亡、增進公衆安全,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實現交通的可靠性,努力實現“零死亡”交通和全天候運輸服務。這是和諧交通的發展重點。

環境友善,就是要建設低能源消耗、低資源佔用、低環境污染、低財政負擔、低使用成本的交通運輸系統,以最小的資源環境代價實現交通的發展目標,實現交通文明與生態文明的協調發展。這是和諧交通的必然選擇。

構建和諧交通的基本要求

構建和諧交通,要切實處理好四個方面的重大關係。

構建交通行業與社會公衆的和諧關係。要把交通發展的目標與人民羣衆的切身利益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通過提供讓社會公衆滿意的服務,取得社會各界對交通發展的認同和支持;通過信息公開和政務公開,提高社會各界對交通發展的知情度和參與度;通過樹立和鞏固親民、負責、爲民、務實的行業形象,不斷增強交通行業對社會各界的親和力和影響力。

構建交通行業與外部行業的和諧關係。交通行業是關聯度很高的行業,交通主管部門要主動加強與其他相關部門的溝通與聯繫,通過建立有效的協作對話機制,形成有利於交通發展的外部環境和推動力。

構建交通行業內部的和諧關係。在現行的管理體制下,交通政策的制定主要在中央交通主管部門,但具體執行主要依靠各級地方交通主管部門,因此在政策的理解和貫徹執行中都有可能存在着逐級衰減的現象。要通過體制創新、機制創新、文化創新等途徑,激發各級交通部門和每個從業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全行業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構建交通運輸與自然的和諧關係。嚴峻的資源約束要求我們必須走資源節約型發展道路,而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也爲我們提供了這種可能。現在的關鍵問題,是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轉變交通運輸的增長方式,要將“人與自然和諧”的理念貫穿到交通發展的各個環節。

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構建和諧交通,就要緊緊圍繞交通發展的目標和這些要求,努力做好幾個方面的工作。

加快發展,爲構建和諧交通奠定堅實基礎。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交通發展的主要矛盾仍然是經濟社會和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多樣化交通運輸需求與交通運輸生產力滯後的矛盾。因此,必須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不放鬆,爲構建和諧交通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深化改革,爲構建和諧交通注入強大活力。目前交通發展中存在的許多不和諧現象,究其根源很大成分在於體制性障礙的存在。構建和諧交通,就必須深化交通管理體制改革,逐步理順各級政府、管理部門、經營主體的責、權、利關係,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

健全法制,爲構建和諧交通創造有序環境。當前交通法制化建設還不能適應交通發展的需要,必須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體系,在交通行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

加強行政能力建設,爲構建和諧交通提供根本保障。構建和諧交通的重點是要提高各級交通部門的行業管理能力和社會服務能力,即要着力提高交通運輸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統籌規劃和協調發展、公共服務和組織保障、運輸和建設市場的依法監管、安全管理和重大突發事件應急處置五個方面的能力。

促進交通文化建設,爲構建和諧交通增添精神動力。交通文化建設的核心是要樹立以人爲本、質量爲先、服務至上的行業價值觀,形成愛崗敬業、求真務實、創新進取、團結協作、廉潔自律的行業精神,爲構建和諧交通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和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協調各種關係,爲構建和諧交通營造良好氛圍。構建和諧交通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應善於處理行業內外的各種關係,將各方力量轉化爲交通發展的積極因素,共同推動和諧交通建設向前發展。

處理好影響構建和諧交通的問題

近年來,交通行業在政策、規劃、建設、科技等各方面都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爲構建和諧交通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是“和諧社會”畢竟是一個新理念,它的豐富內涵和廣泛外延,將會對社會、經濟各領域派生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和諧交通的建設還有許多工作需要進一步加強。

完善管理方式,促進收費公路的健康發展。我國的收費公路政策在過去的20年支撐了公路建設的跨越式發展;在未來相當長時間內,它仍是公路建設資金籌措的重要基礎和主要手段。但是發展到今天,收費公路也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概括起來就是“五亂”,即:亂設站、亂收費、亂轉讓、亂挪用和亂養人。這些問題的存在,極大地影響了公路服務效率,損害了交通形象。《收費公路管理條例》的出臺,爲我們解決這些問題創造了條件。充分利用宣貫《條例》的契機,按照“控制總量、優化結構、調整費率、產權歸位、統貸統還”的思路,依據《條例》的具體條文規定,全面予以調整和規範。

鞏固治超成果,建立治超長效機制。2014年,治超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反彈危險隨時可能出現。對交通系統而言,要立足於全行業的力量,建立治超的長效機制。從國內外的實踐看,主要措施應包括: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做到治理超限超載有法可依;嚴格執法,推行“一超三罰”制度;降低收費標準,規範運輸市場;提高治超的技術水平,如合理佈局檢查站點,推廣動態稱重設備,試點推行道路運政ic卡;總結有關經驗,實施貨車計重收費。

多方解決農村公路發展的資金問題。現在,農村公路的投入是“還賬式”的,隨着建成規模的持續增加,農村公路建養體制不健全,建養資金缺少來源的問題將會很快顯現出來。解決的思路可以歸納爲:明確事權劃分,穩定現有渠道,開闢新的來源,確立投入原則。明確事權劃分,就是要根據農村公路的基本屬性,明確政府是農村公路建養的責任主體,同時要根據農村公路的受益範圍、各級政府的財權事權狀況,區分不同地區,合理劃分各級政府的責任比例,最終形成中央政府引導、地方政府爲主、農村社區爲輔、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農村公路投融資體制。穩定現有渠道,就是通過法定的程序,建立農村公路發展專項資金,使目前農村公路建設資金的主要來源穩定下來,形成一個有法制保障的、相對可靠的來源渠道,包括總量和比例結構,並做到數量逐年增長,使用公平合理,監管有章可循。開闢新的來源,是指根據國家解決“三農”問題的政策和農村稅費改革的要求,開闢新的農村公路建養資金渠道,提高地方政府的財政供給能力,以適應和滿足農村公路的發展要求。確立投入原則,要兼顧效率與公平,統籌區域協調發展和城鄉協調發展,不脫離現階段實際,不增加農民負擔。

努力做好公路建設中的環境保護工作。未來的五年,仍是公路建設的快速發展時期,環保壓力日益凸顯,必須給予高度重視。從技術層面講,有兩個問題值得重點關注:工程地質病害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出路在於依靠科技進步,通過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在設計、施工等多個環節加以預防,才能收到好的效果;第二是生態保護問題,這在西部生態環境脆弱地區尤爲突出,要解決這一問題,就要統籌交通建設與生態保護的關係,通過科技創新、精心設計、精細施工和嚴格組織管理,來實現最小程度的破壞和最大限度的恢復,從而達到交通發展與自然的相互協調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