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企業文化 > 員工思想

創建和諧的企業內部競爭環境(精選多篇)

目錄

創建和諧的企業內部競爭環境(精選多篇)
第一篇:創建和諧的企業內部競爭環境第二篇:國有企業如何構建和諧的內部審計環境第三篇:企業競爭環境第四篇:企業內部控制環境第五篇:什麼是企業內部環境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創建和諧的企業內部競爭環境

文章標題:創建和諧的企業內部競爭環境

隨着我國市場經濟體系的日漸完善和發展,我們已進入競爭的時代,社會經濟在不斷的競爭中求得進步和發展。競爭使經濟充滿了活力,競爭使各種經濟要素資源得到優化配置。由競爭引發的危機意識能激發每個人努力拼搏,以強烈的進取心來取得成功,競爭也促使企業以不斷的創新來迅速創造着社會財富。創

造和提高核心競爭力,已成了企業生存和發展的保證。所謂的核心競爭力,就是一個企業不同與其他企業所獨有的,不可仿製的,能夠保證企業經濟健康運行,能爲企業價值的提高提供保證的總體競爭能力。無疑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生存發展的保證,和諧的企業環境對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第一,人類是有感情的,愉快的時候,人的潛能會得到充分的發揮,工作能力會有較大的提高,也樂於從事工作。第二,和諧的環境可以減少人際摩擦,減少不必要心理負擔和爲處理協作工作而用於協調雙方關係所需要的時間成本,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可以說,沒有和諧的企業環境,企業根本就沒法生存,更別說提高核心競爭力了,就像穩定對國家、對社會一樣重要,如果企業內部員工隊伍互相之間不信任,他們會把巨大的精力放在處理相互關係中去,如果一個企業的評價系統傾向於此,那麼這一企業的競爭能力就會降低,生產效率低下。和諧的企業環境包括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影響企業的外部環境比較複雜,主要包括與政府部門、與供貨單位等等的關係,有些因素非企業能夠控制,這裏我想說的是企業內部和諧競爭環境的建設。

一、製造民主氣氛。

民主氣氛是創造企業和諧環境的重要保證,一個有民主氣氛的企業,員工就有表達自己對企業發展、對自身要求的意見和建議的渠道。企業內部的各種矛盾就能得到良好的溝通和處理,不致發生激化。製造民主氣氛主要靠企業管理人員的推動,管理人員要和員工打成一片,一個人的能力畢竟有限,沒有員工的幫助,人是很難走向成功的。一個企業也是如此,沒有那一個企業是靠幾個人就能做好的。如何才能創造民主的企業環境呢?首先要平等對待員工和部下,目前,美國的一些大公司已經取消了經理董事和其他管理人員專用車輛、專用洗手間、專用餐廳,與員工親密相處。從而激發了員工們的工作熱情,打消他們長期對下壓式的領導的逆反心裏,有了歸屬感,認同(本站)感,安全感,以輕鬆的心情投入工作,發揮出最大的積極性和創造力。企業管理是對人的管理,人與人之間雖然職務不同,但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都應該受到尊重。講究人本思想,以平等的身份與他們共處,形成良好的和諧的企業環境,心往一處用,勁往一處使,形成合力,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其次,還要求管理人員能虛心聽取職工的意見和建議,不管那些意見和建議是否有價值,對那些沒有價值或者已失去價值的意見和建議也要妥善處理,盡力予解釋和安慰,一旦你打擊了員工的熱情,即使你打擊的只是那些提了沒有價值或者已失去價值的意見和建議的人,你就阻塞了言路,失去了聽真話的渠道。再次,還要求管理人員要經常“深入基層,到處走走”。讓員工聽到你真實的聲音,你聽到員工真實的聲音,教育員工的行爲要和企業的目標保持一致。經受最嚴格、最挑剔、最準確的觀察家—廣大員工的檢驗。

二、建立公平的適度的內部競爭環境,以團隊精神引導競爭。

競爭是市場經濟的重要運行法則,因爲每個人都有上進心、自尊心,都不願落後。沒有競爭,就沒有壓力,沒有動力,不能發揮大家的潛能。競爭在市場經濟社會中無處不在,但是競爭是殘酷的,沒有約束時,競爭往往會走向無序競爭和不正當競爭,反而會影響企業的發展,甚至走向與企業目標相反的方向,形成企業內耗,浪費了企業大量的資源。國家制定了許多防止競爭走向反面的法律、法規,企業也應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要讓員工明白內部競爭和外部競爭的關係,企業也要有意引導和約束競爭,引入團隊競爭的觀念,保證競爭在健康的道路上運行。不僅用制度管理,也要用感情管理。一個沒有制度的企業是不可想象的,制度保證了企業健康有序的運行。但是,畢竟企業管理是管人,人是有豐富感情的,中華民族更是一個充滿感情的民族,一個不關心員工的情感的企業會有好的發展嗎?關心不能流於形式,更不是施捨,他體現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世界上許多大公司都非常重視在感情管理中的作用的,前段時間,我看中央電視臺採訪微軟公司亞太區總裁,他說,微軟的管理目標是打造“激情微軟”,有激情纔有創造力,有一次他發現有職工利用上班時間出去辦理私事,他沒有立即用制度去處理,經瞭解他知道員工是出去是爲了交水電費等,不利用上班時間是沒法,等他們下班了,那些單位也下班了,於是,他把員工的需求進行了統計,委託一單位代爲辦理。解決了職工的後顧之憂,職工會對企業心存感激,使他們安心爲企業工作,看是對員工的福利,最大的受益人卻是企業。我曾經聽到有一個朋友對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多年前他供職於一家大

企業,他是該單位的業務骨幹,有一年他連續加班了幾天做完了一項重要的計劃,第二天接到了爺爺去世的消息,向領導請假後,回老家了兩天,引起了領導的不滿,之後,他辭職了,雖然以後供職的單位並不比原來的單位好,但他不後悔,他說哪個企業是不會有大的發展的。沒有情感的管理是不會讓員工全身心的爲企業效力的,制度約束了職工的身,可約束不了他們的心。

三、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

激勵機制的作用就是促進企業的競爭力,但是如果激勵機制使用不恰當,反而會打消員工工作的積極性,人生活在一個社會中,人的天性就是相互攀比,所以,公平對一個組織特別重要,公平的激勵機制更是決定績效的成功與否。如果激勵機制顯失公平,就會引起很多的不滿,當大多數人都覺得自己的付出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他們就會消極對待工作,甚至選擇到其他的單位去發展,那麼,企業的競爭力就會降低,甚至會被淘汰出局。當然,公平是相對的,人是自私的,往往高估自己的付出,低估自己的回報,有時儘管企業管理者以公平的方式做出的評價,還有人認爲是不公平的。公平與否要是看大多數理智的人牢騷程度,一個有許多工作人員都明顯表示不滿的激勵機制顯然是有問題的。我們的績效考覈方案是否真正體現了貢獻度?一個簡單的道理,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經濟環境,完成同樣的業績的難度是不一樣的,不同的工作崗位很難用同樣的尺度去評價的。

四、建立朋友式的上下級關係。

人是相對獨立的動物,即使他們最高興的時候也不願意聽人擺佈,我們大多數人都是不得不服從領導,因爲我們沒有選擇的餘地。因此領導和職工之間總會距離,縮短雙方的距離,加強雙方的溝通,雙方建立朋友般的關係,對員工正確理解領導的工作意圖,對領導者瞭解員工的需求,保證雙方默契的工作關係,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建立雙方互信機制,形成上下聯動和合力,才能在競爭中獲勝。

和諧的企業工作環境不僅對員工的身心健康有益,對企業的發展進步也有很大的幫助。和諧的企業環境是健康向上的企業文化的重要內容,和諧的企業環境是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保證。

《創建和諧的企業內部競爭環境》來源於本站,歡迎閱讀創建和諧的企業內部競爭環境。

第二篇:國有企業如何構建和諧的內部審計環境

國有企業如何構建和諧的內部審計環境

2014-7-21 12:18 戚閩粵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摘 要:構建和諧內部審計環境是國有企業改革進程的一項迫切任務,要從統一對內部審計的認識、完善法人治理架構、維護審計獨立性、加大增值性審計力度、設置合理的組織和人員結構等方面着手構建和諧內部審計環境。

關鍵詞: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環境;和諧

1 構建和諧內部審計環境的迫切性

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前主席安東尼.瑞德里曾指出:“我們(內部審計)是改善公司管理水平的力量。我們的業務與其他管理組織相比正逐日增加。如果能繼續保持這種勢頭,我們將成爲下一世紀的職業”,否則“下世紀將沒有我們的位置”。這不但說明內部審計的前景是美好的,但同時也指出,內部審計要立足於21世紀,就必須更新觀念,順應社會發展的潮流,從傳統的財務審計向管理審計發展。

自從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作爲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分子的國有企業已經面臨着殘酷的市場競爭,這種競爭來自國內的民營企業、中外合資合作企業和外國企業,國有企業必須適應經濟大環境的影響和優勝劣汰的原則,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公司治理機制,纔能有立足和發展之地。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國有企業面臨着變幻莫測的市場風險,也迫切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監控體系,以保證資金安全、資產高效運行。內部審計作爲企業自我約束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障企業依法經營、規範管理、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自然成爲國有企業關鍵的職能部門,營造和諧的內部審計環境也凸顯其重要性。

然而,前幾年大部分國有企業的內部審計走進了一些誤區,不協調的審計環境導致內部審計部門處於比較尷尬的位置,許多審計人員提出“不知何去何從”的疑慮,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1)內部審計與公司治理機制不協調。內部審計沒有與公司治理相結合,未能成爲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機部分。部分國有企業的內部審計將主要精力用於財務數據的真實性、合法性的查證和生產經營的監督,而管理審計、效益審計尚未得到廣泛的開展。

(2)內部審計與領導不協調。有的審計人員未正確認識自己的位置,認爲審計監督是“監督領導”,處處與領導唱對臺戲。結果導致領導層更加不重視審計,爲了應對上級檢查而設置的審計部門形同虛設。

(3)內部審計與財務不協調。舊的觀念認爲審計就是對財務工作進行審查,再加上審計與財務溝通的方式存在問題——往往溝通的方式是審計報告,“審計就是給財務找麻煩”的誤解導致了審計與財務產生對立的局面。

(4)審計人員與現代化發展形式不協調。有的審計人員墨守成規,對法律、管理、計算機等知識沒有及時更新。在手工帳的年代,審計的主要工作是花費大量的時間來進行對帳,帳帳覈對,帳表覈對。然而在電算化的條件下,財務電算化對審計提出新的要求,審計的重點不是對帳對錶,而是對電算化的內部控制進行審覈,然而不懂或不熟練操作計算機的審計

人員無從下手對電子帳進行審覈,更別說審覈電算化控制制度或操作審計軟件開展工作。

2 統一對內部審計的認識,夯實和諧內部審計環境的基礎

思想認識是關鍵的環境要素,要營造和諧內部審計環境,首先要打牢思想基礎。統一思想是和諧的前提和基礎,相反,不一致的認識必然引起行爲的衝突,結果是環境的分裂。所以統一對內部審計的認識觀念是營造和諧內部審計環境的基礎,是做好內部審計工作的前提。

(1)植入法制觀念。國家《審計法》和《審計署關於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等一系列法規的出臺,不但爲內部審計工作提供依據和支持,也爲內部審計工作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國有企業內部審計機構應抓住這有利的契機,做好法律的宣傳工作,讓法律深入民心,爲審計工作鋪展打牢基礎。

(2)內部審計在公司治理結構的新定位。國際內部審計協會2014年修訂的《內部審計實務標準——專業實務框架》(以下簡稱《實務標準》)指出內部審計是 “一種獨立、客觀的確認和諮詢活動,旨在增加價值和改善組織的運營。它通過應用系統的、規範的方法,評價並改善風險管理、控制和治理過程的效果,幫助組織實現其目標。”李金華審計長在中國內部審計協會第五次會員代表大會上指出,內部審計的定位是 “管理+效益”,這與國際的聲音是一致的。

(3)內部審計人員要擺正自己的位置。①提高服務的意識,爲企業的發展出謀獻策,爲管理層排憂解難,爲羣衆貼心服務。②對審計監督的重新認識,不是“監督領導”,而是幫助領導有效履行其職責,協助領導進行監督,監督的着眼點放在促進部門和單位加強管理、加強內部控制和提高經濟效益上。③妥善處理與財務的關係,與財務成爲互相支持、互相協助的兄弟部門。現代企業制度也給予財務人員內部控制制度執行者和監督者的身份,而審計作爲制度監督的再監督,應該支持會計把好第一道關,協助財務更好完成監督工作。

3 完善法人治理架構,構建和諧內部審計環境的框架

法人治理架構是一種制度安排,是企業按現代管理的要求而建立的內部控制機制,是決策機制、執行機制和監督機制的有機組合,所以法人治理架構是內部審計環境的框架。如果一個企業中法人治理架構不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必是一紙空文,內部審計也流於形式,所以,完善法人治理架構是建設和諧審計環境的重要內容。

(1)建立內部控制制度,完善內部控制機制。內部控制是法人治理的關鍵環節,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是企業經營目標達成的根本保障,正如coso報告 中所指出 “內部控制制度爲了基礎的經營目標而存在,它與企業的經營活動融爲一體”。 內部審計應參與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全過程,不但作爲內部控制制度的構建者,作爲制度執行的監督者,還要成爲制度的修補者。因爲內部控制不是一堆堆的手冊、文件和制度的簡單組合,實際上它貫穿企業經營的全過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因此內部審計也應貫穿整個生產經營全過程,通過審覈和評價,檢查內部控制的效率與效果,分析經營管理過程中的偏差和失誤,並及時向領導層反饋,指出內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和管理的漏洞,找出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更改建議,從而提高內部控制的效率,起到控制消耗、減少浪費、降低成本的作用。

(2)完善內部審計機制。1992年英國著名的卡德伯利報告(cadbury report,1992) 認爲內部審計是外部審計的補充,建立內部審計機構、對關鍵控制和程序進行監督是良好公司實務的組成部分。內部審計代表管理層對任何有舞弊可疑性的行爲執行調查,這種日常監督也是公司內部控制整體中的一部分,它有利於保持內部控制系統的有效性。所以,內部審計作爲內部控制的再控制、法人治理機制的監督環節,是企業加強管理、抵禦風險的重要手段和提高市場競爭力的主要砝碼,應從制度上確立和保證其實施。

(3)建立信息與溝通平臺。和諧環境的一個基本要求是溝通渠道通暢。審計情況報告會是審計與領導層溝通的直接通道;審計業務研討班是審計同行間相互聯繫相互學習的機會;每項任務開展前的審計公告,是接收羣衆意見的平臺。這些方式,都是內部審計縮短與周圍人員距離、創造和諧氛圍的有效工具。

(4)合理利用內部控制自我評估工具。自我評估是企業人人都參與內部控制的方式,改變以前僅僅由內部審計對控制進行獨立驗證的方式,通過設計、規劃和運行內部控制自我評估程序,將運行和維持內部控制的主要責任賦予公司管理層,同時使員工和內部審計與管理層一道承擔對內部控制評估的責任。在對內部控制進行自我評估時,考慮的因素包括重要風險、企業對這些商業風險和外部環境變化的反應能力、管理層對內部控制系統和風險持續監督的範圍和質量、內部審計功能、監督結果與管理層交流的程度和頻率、重大控制失敗或弱點、公司公開報告程序的有效性等。

4 維護審計獨立性,鞏固和諧內部審計環境的核心

國有企業的內部審計是否需要獨立性,不少人產生這樣的疑問。答案是肯定的,正如英國學者埃米爾·沃爾夫所說的:“審計的概念和獨立性的概念,是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因爲獨立性是審計的基本特徵,是審計的靈魂,失去獨立性,審計也失去了生命力。《實務標準》指出:“內部審計是一項獨立、客觀的確認和諮詢活動”,在我國,《審計署關於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也明確指出內部審計行使獨立監督和評價的職能。獨立性是內部審計工作的必要條件,內部審計人員只有具備應有的獨立性,才能正確地實施審計,才能作出公正的、不偏不倚的鑑定和評價,才能樹立起內審部門客觀、公正的形象。

但是,因爲內審機構作爲國有企業的一個職能部門,其工作範圍是由企業領導決定的。如何做到既保持其獨立性又維持和諧的審計環境呢?筆者認爲,這需要管理層和內部審計人員雙方的共同努力,對前者而言是給予重視和支持,對後者而言是保持客觀公正。

4.1 保持組織上的獨立

內部審計的獨立性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強調的是在組織結構中要給內部審計提供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①領導層給予足夠的支持,給內部審計配置良好的組織條件,保證他們獨立地開展工作;②內部審計機構直接對國有企業的最高領導層或最高監督層負責,不受其他職能部門的干擾。

4.2 保持精神上的獨立

美國審計準則委員會在公認審計準則(gaas)第2條規定;“在與委派任務有關的

一切事項上,審計人員必須保持精神態度上的獨立性”,這才能保證審計活動獨立完成,不受其他影響。此要求不但適用於外部審計,對內部審計同樣適用。內部審計人員在執行審計任務時,必須在精神上保持獨立,在道德上保持正直,對有關審計事項的判斷和決定不屈從於他人的意志,不受他人的干擾,對審計結果不作重要的質量妥協,保持客觀性和職業操守。

5 加大增值型審計力度,豐富和諧內部審計環境的內涵

要創造和諧的工作環境,主要還得靠內部審計自身的努力,通過吸收國際的先進理念和成功做法,不斷豐富內部審計的內涵,爲企業創造更多的附加價值。1999年英格蘭和威爾士特許會計師協會(icaew) 組成的以尼格爾·特恩布爾(nigel turnbull)爲主席的十人工作小組公佈了《內部控制:綜合準則董事指南》提出內部審計師要發揮“確證和建議”作用,這賦予內部審計更多的內涵,也推動了英國內部審計職業角色的轉變。同年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iia)也將內部審計定位成增值性審計。

以前國有企業的內部審計主要是以財務賬本爲基礎的審計,主要依靠事後的查錯糾弊,審計評價的視線也僅停留在財務事項,無法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所以必須突破傳統的思維和工作方式,對傳統的以查錯糾弊爲目標、以財務帳本爲基礎的事後監督審計模式進行提升和轉型,使審計工作方式轉向以內部控制評價和風險評估爲目標、以控制制度爲基礎的事前、事中全過程參與的監督與服務,實現由被動防禦向積極控制轉變,由手工操作爲主向利用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爲主的轉變。

在新的歷史使命下,增值型審計必須把握以下工作要點:

(1)以化解企業財務風險與經營風險爲重點。現代管理理論認爲,管理重心在經營,經營重心在決策。國有企業在市場競爭中面臨新的挑戰,自主創新能力低、市場經驗不豐富、產品沒有適應社會需求等都是他們所面對的風險點,內部審計要及時指出現實風險和潛在風險,積極向管理層提供化解風險的建議和決策依據,充分發揮前哨作用和警示作用。

(2)以整合企業資產爲重點。資產質量低下,陳舊資產、不良資產有相當的比例;資產結構不合理,生產性資產所佔比例太少,這些都是國有企業的通病。作爲國有資產監督部門的內部審計機構應該在加強資產管理、優化資產結構、促進資產保值增值方面發揮整合、促進作用。

(3)強化成本管理爲重點。成本意識不強、成本管理較爲薄弱、損失浪費嚴重也是國有企業普遍存在的現象,因此,內部審計應該對生產經營各環節的運營成本比較分析,關注成本居高不下的環節,以財務控制爲切入點,找出問題產生的原因和對策,幫助相關部門提高運營效率、控制消耗、減少浪費。

(4)以完善內部控制制度爲重點。稽查、評價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審查企業內部各組織機構執行指定職能的效率和效果,並向企業管理層提供完善內部控制和糾正錯弊的建議,協助各部門有效履行管理職責,促進內部控制體系的健全和完善。

有爲纔有位。內部審計不但在查錯糾弊、維護財經紀律、維護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方面發揮“警察”的作用,更在完善管理、強化內部控制、加強風險管理上發揮“謀士”的作用,

爲企業的發展提供增值型的服務,才能體現內部審計的價值,才能得到領導的認可和羣衆的尊重,爲工作的進一步開展提供條件。

6 設置合理的組織和人員結構,創造和諧內部審計環境的條件

組織位置和人員配置是基本的環境因素之一,內部審計機構的組織位置和人員配置反映其獨立程度,也反映其在企業的社會地位,直接影響審計職能的發揮。前已述,獨立性是審計的生命力所在,但單純強調獨立性而不考慮成本因素是不現實的,企業經營的目標是追求企業利潤最大化,不可能花費鉅額的人力物力來開展內審工作。要達到其中的和諧,必須根據成本效益原則,合理調配和利用企業的資源,在審計成本與審計效益最大化中尋找一個最佳結合點。

6.1 組織位置

目前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的設置主要有四種模式,①獨立設置審計處,直接對企業的最高層負責,此模式審計的獨立性最強,但成本較高;②審計部門與黨委辦公室結合,直接對黨委負責,此模式審計的獨立性較強,但審計與黨辦分工不同,職能不同,合作共事的效率不高、效果不明顯;③財務部下設審計科,此模式審計獨立性最低,不利於審計職能的發揮。④審計與紀檢監察結合,隸屬於紀律檢查委員會領導。此模式既維護審計獨立性,又節約成本。

第四種模式——審計與紀檢監察,更加切合中國文化,是個值得探討的方式。追溯我國幾千年審計史,審計常常是與紀檢監察結合在一起的,孫中山先生的五權憲法,審計也在監察院裏面。實踐也證明,許多國有企業的內審機構與紀檢監察結合在一起效果也很好。首先,作爲國有資產法定監督位置的紀律檢查委員會,在國有企業機構中代表國家行使監督的職能,在保障國有機構的廉潔和國有資產的完整安全方面與審計有着共同的目標,且在內部控制體系中處於核心的位置。把紀律檢查委員會作爲審計堅實的後盾,不但有利於審計工作的開展,也有利於審計意見的執行;其次,審計與紀檢監察工作性質相近,均具有監督職能,紀檢監察信息靈通,審計有專門的技術,爲紀檢監察提供可靠的證據,工作互補。

6.2 人員配置

審計的新定位、新的歷史使命要求內部審計涉及到生產經營的方方面面,爲了完成任務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如財務人員、資產評估師、工程造價師、計算機專業人才等、但企業不可能給內審機構配置較多人員,這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則。如何達成這其中的協調呢?

(1)爲審計機構配置複合型專業人才,要求審計人員不但熟練掌握財務與審計、計算機、法律法規等方面知識,而且要具備企業管理、社會科學、調查科學、公共關係等複合型知識。也具有敏銳洞察力、清晰邏輯思維能力及熟練的溝通能力,能夠擔當審計任務的重擔。

(2)充分調配企業的人力資源。取得領導的支持,調配利益不相關的人員來支援審計隊伍;取得相關專家的幫助來共同完成一些難度較大的任務,尤其是超出審計能力範圍的任務,這也是化解審計風險的需要;取得相關人員,尤其是財務人員的配合,因爲他們熟悉業務流程,這是縮短審計時間、提高審計效率的捷徑。

(3)做好工作計劃、合理安排工作。每項任務開展前先明確具體的審計目標;針對具體目標制訂審計方案,合理調配人員,科學安排時間,甚至對每一項工作都做詳細的佈置;運用運籌學的知識,合理安排每一項審計工作,在相同資料儘可能一次提取所需要信息,不重複工作。

參考文獻

[1]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2014年1月修訂,中國內部審計協會編譯,內部審計實務標準——專業實務框架[m].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

[2]王道成.推進內部審計全面轉型與發展,確保我國內部審計事業持續健康發展[j].中國內部審計,2014,(5).

[3]王光遠,劉秋明.公司治理下的內部控制與審計[j].中國註冊會計師, 2014,(2).

第三篇:企業競爭環境

怎樣理解企業的競爭環境?

企業的競爭環境,是指企業所在行業及其競爭者的參與、競爭程度,它代表了企業市場成本及進入壁壘的高低。

競爭環境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外部環境,對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競爭環境的變化不斷產生威脅,也不斷產生機會。對企業來說,如何檢測競爭環境的變化,規避威脅,抓住機會就成爲休慼相關的重大問題。目前,在中國加快融入國際經濟的背景下,中國企業的競爭環境出現了急劇的變化,行業結構、競爭格局、消費者需求、技術發展等都發生了急劇的變化,不確定性增強。任何企業都必須時刻關注環境的變化,才能趨利避害。任何對環境變化的遲鈍與疏忽都會對企業造成嚴重的甚至是決定性的打擊。這是催生企業對營銷信息管理需求的外部原因。

怎樣應對企業競爭?

戴爾在是視頻中說過一句話,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說:“我們不關注我們的對手,而是我們的客戶。”

第四篇:企業內部控制環境

上海立信會計學院本科生學年論文

小談企業內部控制環境

摘要:企業內部控制一定建立於控制環境這一基礎之上。所謂內部控制環境是指對建立加強或削弱特定政策和程序的效率發生影響的各種因素。本文根據《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範》第五條中企業建立與實施有效的內部控制所包含的五要素中的內部環境要素,小議企業內部控制環境存在的問題以及有關的改善構想。

關鍵詞:企業內部控制;內部環境;問題;完善

一、企業內部控制環境概述

《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範》總則中所稱內部控制,是由企業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全體員工實施的、旨在實現控制目標的過程。其中第五條明確提出了企業建立與實施內部控制應當包括五個要素,即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和內部監督,同時指出了內部環境是其他內部控制要素構建的基礎。

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範》對內部環境的描述是:內部環境是企業實施內部控制的基礎,一般包括治理結構、機構設置及權責分配、內部審計、人力資源政策、企業文化等。內部環境是整個企業內部控制系統的基礎,直接影響企業內部控制效果及內部控制目標的實現。因此,穩固的企業內部控制系統前提是完善內部控制環境。

二、企業內部控制環境存在的問題

(一)公司治理結構不夠合理

董事會是公司內部控制系統的核心,對一個公司負有中國要的受託管理責任。我國許多企業雖然設置了董事會、監事會,聘任了總經理,但以董事會爲中心的內部控制機制並未建立完善,董事會未能獨立行使權力和承擔責任。從人員配置上未割斷董事與經理層的聯繫,不能保證董事會成員相對獨立性。企業對於管理層的監督也不完善,公司經營者一人獨攬大權,沒有機構能夠約束其日常行爲以維護股東和其他利益團體的利益。

監事會是專門對董事會、董事和經理監督約束的機構,但我國許多企業監事會的監督權力沒有被有效發揮。

(二)、組織內部問題較多

在我國目前很多企業中,其組織結構模式依然比較陳舊。不少企業組織結構設置只重視行政管理方便與否,卻忽視了組織本身合理性問題,所以可能導致機構重疊、職能缺位和工作效率低等問題,使人力資源有很大的浪費。另外,企業在其組織機構設置中,比較重視縱向權利義務關係和縱向信息溝通,而對橫向的協調關係和橫向的信息溝通缺乏足夠的重視,導致統計部門之間缺乏必要的交流,信息溝通不靈敏,協調性差,不利於企業內部控制的順利進行。

(三)、企業內審機構監督不力

內部審計是企業自我獨立評價的一種活動。內部審計機構的職責除了包括審覈企業會計賬目之外,還包括稽查、評價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業內部組織結構執行指定 1

只能的效率。內部審計的有效性與其權限、人員的資格以及可使用的資源緊密相關。但我國內部審計機構一般由管理層領導且與其他部門平行,因此獨立性較差。內審人員專業素質低,企業內審制度不健全,業務不規範。這些問題使內審部門作用無法發揮,形同虛設。許多企業對審計的獨立監督、公正只能未予以充分重視,審計制度未能規範化。

(四)、企業文化建設沒有被足夠重視

企業文化作爲一種現代管理科學理論,其實質是一種以經營管理爲載體的企業經營性、競爭性文化,是企業的經營競爭哲學。我國大多數企業提出了自己的經營理念和宗旨,但與職工之間缺乏信息溝通,導致職工對企業缺乏認同,人心渙散,影響企業凝聚力,導致企業缺乏競爭力。很多企業沒有形成自己的獨立企業文化,即使企業制定各種規章制定也沒有形成良好的執行氛圍。企業文化作爲一種無形的力量,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企業的內部控制。也有許多企業建立的僅僅是一些死板的規章制度,對員工沒有起到影響作用。

三、完善優化企業內部控制

(一)、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

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加強對管理層的監督,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在我國企業應強化董事會的監督職能,使董事會、監事會、經理三者相互制衡。另外建立以董事會爲中心的監督機制,保證董事會的監督職能能夠有效發揮。擴大獨立董事的比例,強化其職責。當董事會中有一定比例的獨立董事時,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預防管理部門獨斷專斷大權,操縱財務報告,從而保證會計信息質量。

還應強化監事會的監督權力,作爲健全的監事會制度應該保證監事會獨立有效的行使其對董事會的監督權,同時,應以財務監督爲中心,切實從財務管理這個企業的中心環節來發現問題、提出並解決問題,加強對董事會行爲和活動的制約效能,提高監事會的監控力度。監事會應獨立於董事會,對公司生產經營方針的調整、生產規模的變更、員工的裁減、薪酬的發放形式和標準、公司財務的合法合理擁有質詢權和否決權。

(二)、健全管理機構,明確職責權限

組織結構是執行管理任務的體制,也是內部控制的重要載體,在整個管理系統中起着“骨架”的作用。建立恰當的組織結構,即科學合理地設置企業內部機構與崗位、確定機構與崗位職責以及各個機構、各個崗位間的互相關係。明確各部在整個組織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立適當的溝通渠道,使各組織機構能夠有效溝通,只有當組織內部的信息傳輸暢通時在企業運營過程中各個環節出現的問題才比較容易被發現和糾正,這樣個組織內部能夠相互協調同時能夠互相監督和牽制,使企業內部控制更加有效。

要對組織內全部崗位設置合理的職責和職權,並且必須遵循“職責職權對等”原則,以防止出現缺少相應的職權履行職責和職權濫用現象。同時要確保所有組織成員都明確其所在崗位的職責職權,並通過相應的監督機制對職責履行狀況進行監督。合理的職責體系是構建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的保證。

(三)、加強內部審計監督力度

內審部門除了能幫助內部控制提高經營效率還有助於減少會計信息失真,有效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內審部門的監督力度取決於它的地位。內審部門地位的設置應高於其他職能部門,並且不附屬於任何一個職能部門,有權直接向董事會及其審計委員會、監事會報告,這樣才能保證其獨立性和權威性。同時企業應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系統,由專業內審人員制定企業合適的內部控制系統,對內部控制制度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加強對企業內部控制中薄弱環節的監督,協助管理當局監督和評估控制政策的程序的有效性,及時發現內控中的漏洞並修正改進,並向董事會或審計委員會、監事會報告,爲改進企業內部控制提供建設性意見。另外,企業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借鑑先進經驗,確立適合本單位的內審機構組織形式。

(四)、企業文化的建立

內控是一種手段和方式,更是一種文化。通過企業文化的建設,強化員工的控制意識,增強實施控制的自覺性,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是一個強大的推動作用。企業文化的建立必須全體員工共同參與。企業文化形成的決定因素是董事會及其戰略決策等文員會的管理理念與經營決策。企業管理者要以身作則,積極倡導,嚴格要求自己,踏實敬業,自覺遵守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和價值觀念的規範要求,並突出管理者在企業文化領導者的地位。因此,管理層可通過樹立正面的積極的經營理念來影響企業文化,或通過各種激勵的方法來激發員工的主觀能動性,使企業文化的影響力逐漸增加。

企業文化的相對穩定性和企業內外部環境的不斷變化,使得企業文化容易出現其某些方面阻礙企業目標實現的問題。所以,應根據企業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對企業文化作出及時的修正。

四、論文小結

隨着我國市場禁忌的發展和企業之間的競爭,對企業的內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善成熟的企業內部控制系統的建立需要內部控制環境的建立,也是企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競爭力的必然要求。內部控制環境不但直接影響內部控制的建立,也決定了內部控制的效果影響到內部控制的目標的實現。在我國現實國情下,內部控制還要許多不完善之處,但通過對於內部控制的問題認識和對其的完善,企業內部控制的效果能夠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 春梅,優化企業內部控制環境對策研究,前沿,2014,(9)

[2] 張永欣,馬靜,論我國企業內部控制環境的優化,會計之友,2014,(3)

[3] 呂玉偉,企業內部控制環境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治理對策,價值工程,2014,(9)

[4] 廖智羣,論完善企業內部控制環境,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學報,2014,(11)

[5] 陳祥喜,淺析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環境存在的問題及措施,科學諮詢,2014,(7)

[6] 黎明梅,對企業內部控制環境因素的若干思考,現代商業,2014,(14)

[7]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經濟科學出版社,2014-07

[8] 於紅霞,論我國企業內部控制環境,甘肅科技,2014-03

[9] 內部控制基本規範,財會[2014]7號文件

[10] 黃淑芬,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稅務與經濟,2014,(4)

[11] 劉靜,李竹梅,內部控制環境的探討,會計研究,2014,(02)

[12] 馬玉珍,關於內部控制與企業文化建設的研究,會計之友,2014,(12)

第五篇:什麼是企業內部環境

什麼是企業內部環境

企業內部環境是指企業內部的物質、文化環境的總和,包括企業資源、企業能力、企業文化等因素,也稱企業內部條件。即組織內部的一種共享價值體系,包括企業的指導思想、經營理念和工作作風。

企業內部環境是有利於保證企業正常運行並實現企業利潤目標的內部條件與內部氛圍的總合,它由企業家精神、企業物質基礎、企業組織結構、企業文化構成,四者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其中,企業家精神是內部環境生髮器,物質基礎和組織結構構成企業內部硬環境,企業文化是企業內部軟環境. 企業內部環境的形成是一個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複雜的演化過程.企業內部環境管理的目標就是爲提高企業競爭力,實現企業利潤目標營造一個有利的內部條件與內部氛圍.

企業內部環境分析的意義

內部戰略環境是企業內部與戰略有重要關聯的因素,是企業經營的基礎,是制定戰略的出發點、依據和條件,是競爭取勝的根本。在<<孫子兵法?謀攻篇>>中,孫子曰: “故曰:知己知彼, 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 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因此,企業戰略目標的制定及戰略選擇既要知彼又要知己,其中“知己”便是要分析企業的內部環境或條件,認清企業內部的優勢和劣勢。

企業內部環境或條件分析目的在於掌握企業歷史和目前的狀況,明確企業所具有的優勢和劣勢。它有助於企業制定有針對性的戰略,有效地利用自身資源,發揮企業的優勢;同時避免企業的劣勢,或採取積極的態度改進企業劣勢。揚長避短,更有助於百戰不殆。

企業的內部環境分析的內容

企業內部環境分析的內容包括很多方面,如組織結構、企業文化、資源條件、價值鏈、 核心能力分析、swot分析等。按企業的成長過程,企業內部環境分析又分爲企業成長階段分析、企業歷史分析和企業現狀分析等。

企業成長階段分析就是分析企業處於成長階段模型的哪一個階段,然後有針對性地制定企業發展戰略,對症下藥。

企業歷史分析包括企業過去的經營戰略和目標、組織結構、過去五年財務狀況、過去幾年的人力資源戰略以及人力資源狀況包括人員的數量及質量等。

企業現狀分析包括企業現行的經營戰略和目標、企業文化、企業各項規章制度、人力資源狀況、財務狀況、企業研發能力、設備狀況、產品的市場競爭地位、市場營銷能力等。

企業內部環境分析的工具

企業內部環境分析的方法多種多樣,包括企業資源競爭價值分析、比較分析、企業經營力分析、企業經營條件分析、企業內部管理分析、企業內部要素確認、企業能力分析、企業潛力挖掘、企業素質分析、企業業績分析、企業資源分析、企業自我評價表、企業價格成本分析、企業競爭地位分析、企業面臨戰略問題分析、企業目前戰略運行效果分析、核心競爭力分析、獲得成本優勢的途徑、利益相關者分析、內部要素矩陣及柔性分析、企業生命週期矩陣分析、企業特異能力分析、swot分析、價值鏈構造與分析、企業活力分析以及企業內外綜合分析。

一般說來以上各種各樣的分析方法可歸納成兩大類:縱向分析和橫向比較分析。

縱向分析,即分析企業的各方面職能的歷史演化,從而發現企業的那些方面得到了加強和發展,在哪些方面有所削弱。根據縱向分析的結果,在歷史分析的基礎上對企業各方面的發展趨勢做出預測;

橫向比較分析,即將企業的情況與行業平均水平作橫向比較。通過橫向比較分析,企業可以發現相對於行業平均的優勢和劣勢。這種分析對企業的經營來說更具有實際意義。對某一特定的企業來說,可比較的行業平均指標有:資金利稅率、銷售利稅率、流動資金週轉率、勞動生產率等。

進行企業內部環境分析的幾個方面

企業內部環境分析可以從企業內部管理分析、市場營銷能力分析、企業財務分析和其它內部因素分析幾個方面進行。

1 、企業內部管理分析 : 包括計劃、組織、激勵、任用和控制五個職能領域,它們互相依賴、互相影響,計劃是其它四種職能的基礎。

計劃是企業從現在到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對目標、實現目標的途徑以及時間的選擇和規定。計劃集中於未來,是企業從現狀向未來發展的橋樑。一個企業的計劃能力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也決定了其能否有效地實施企業戰略管理。因爲計劃不僅是制定有效戰略的基礎,而且是成功實施和評價企業戰略的根本。企業計劃工作的有效性取決於計劃工作是否是自上而下地進行,取決於是否按照正式的計劃程序進行,取決於能否通過計劃工作獲得“協同作用”的效果,還取決於能否瞭解環境變化並進行積極反應。

組織是在實現企業目標過程中有秩序和協調地使用企業的各種資源。組織的目的在於通過對企業各種活動和各種職位按照某種合理的結構加以安排,以提高企業的有效性和效率。組織工作的有效性在於企業是否合理地把計劃中的各種活動和任務分配到每一個崗位,按照崗位的相似性將各個崗位組合成若干個部門,同時把完成任務所需的職權和責任分配到各個崗位。只有明確了每一崗位的工作任務、工作要求和崗位之間的分工與合作關係,企業戰略的實施纔有了保障,企業戰略的評價纔有了依據。組織工作的有效性不僅要求尊重一般的組織原則,而且要從企業的實際情況出發,處理好分工與協作、管理跨度的寬與窄、集權與分權等之間的關係。

激勵是影響職工按企業要求去工作的過程。管理的激勵職能包括領導、團體動力學、信息溝通和組織改變四個方面。企業的領導水平關係到企業職工是否被有效地激勵起來,關係到企業各方面利益關係的協調。企業內部的非正式團體的行爲規範對企業戰略的實施有積極和消極的作用,企業管理者在戰略實施過程中可以利用和管理這些團體以達到企業的目標。企業戰略管理的成功與否和企業內部信息溝通的狀況有十分密切的關係,在企業職工對企業戰略的理解和支持下,戰略制定、實施和評價工作可以更好地進行。企業戰略是適應變化產生的,企業戰略的實施又必然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改變,企業職工對組織改變的態度和適應能力可能成爲企業的優勢或弱點。

任用作爲一種管理職能,有時又稱爲人力資源管理或人事管理,主要涉及職工的招聘、任用、培訓、調配、評價、獎罰和其它人事管理工作。企業職工的素質常常關係到企業戰略管理的成敗。

控制職能包括所以旨在使計劃與實際活動相一致的活動。企業管理者評價企業的活動並採取必要的糾正活動可以保障企業計劃和目標的有效實現,減少可能出現的偏差給企業造成的損失。企業控制職能的有效性對於有效地戰略評價和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 、市場營銷能力分析: 即從企業的市場定位和營銷組合兩方面來分析企業在市場營銷方面的長處和弱點。

市場定位是企業高層管理者在制定新的戰略之前必須要回答的“誰是我們的顧客”這一問題。企業要爲自己的產品和服務確定一個目標市場,從產品、地理位置、顧客類型、市場等方面來規定和表述。企業市場定位明確合理,可以使企業集中資源在目標市場上創造“位置優勢”,從而在競爭中獲得優勢地位。企業市場定位的準確性取決於企業市場研究和調查的能力、評價和確定目標市場的能力和佔據和保持市場位置的能力。

市場營銷組合是指可以用於影響市場需求和取得競爭優勢的各種營銷手段的組合,主要包括產品、價格、分銷和促銷等變量。有效地使用營銷組合要求設計適應目標市場需要的營銷組合,還要求根據產品生命週期的變化及時地調整營銷組合。

3 、企業財務分析

企業的財務分析可以從企業財務管理的水平分析和企業的財務狀況分析兩方面進行。

企業的財務管理分析就是看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如何管理企業資金,是否根據企業的戰略要求決定資金籌措方法和資金的分配,監視資金運作和決定利潤的分配。企業的財務決策主要有三種:籌資決策,決定企業最佳的籌資組合或資本結構,企業財務管理者應根據企業目標戰略和政策的要求,按時按量從企業內外以合適的方式籌集到所需的資金;投資決策,企業財務管理者運用資本預算技術,根據新增銷售、新增利潤、投資回收期、投資收益率、達到盈虧平衡時間等將資金在各種產品、各個部門、以及新項目之間進行分配;股利分配決策,涉及到分紅和利潤留成的比例問題。

企業財務狀況分析是判斷企業實力和對投資者吸引力的最好辦法。企業的清償能力、債務資本的比率、流動資本、利潤率、資產利用率、現金產出、股票的市場表現等可能排除許多原本可行的戰略選擇,企業財務狀況的惡化也會導致戰略實施的中止和現有企業戰略的改變。分析企業財務狀況的常用方法是財務比率的趨勢分析,財務比率可分成清償比率、債務與資產比率、活動比率、利潤比率和增長比率五大類。當然,財務比率因計算的依據爲企業會計報表提供的數據以及通貨膨脹、行業經營週期和季節性因素等在解釋分析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侷限性,但仍然不失爲分析企業內部長處和弱點的有效工具。

4 、其它內部因素分析: 主要從企業文化方面進行分析。

企業文化是由企業成員所共同分享和代代相傳的各種信念、期望、價值觀念的集合。企業文化爲職工提供了一種認同感,激勵職工爲集體利益工作,增強了企業作爲一個社會系統的穩定性,可以作爲職工理解企業活動的框架和行爲的指導原則。企業文化規定了企業成員的行爲規範,對於企業戰略的實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對企業內部因素分析的結果,用企業內部因素評價表這一戰略分析工具進行反映,從而對企業在管理、市場營銷、財務、生產、研究與開發等各方面的長處與短處加以概括和評價,爲制定有效的企業戰略提供必要的信息基礎。

ado小編推薦其他文章:

企業內部環境分析

創建和諧環境 攻克小規模民營企業的審計問題

構建和諧地產品牌生態圈 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提升企業競爭優勢

關於和諧企業創建的幾點體會

創建和諧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