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舌尖上的家作文精品多篇

舌尖上的家作文精品多篇

舌尖上的家作文 篇一

家鄉的那個的味道在舌尖上游蕩,每個人的心裏都懷念着家鄉,都思念着獎項那些難忘的味道,那個只屬於家鄉的味道。我出生在甌江北岸的一個小村莊,小河安靜地從石橋底下緩緩流過。今天,依然保留在我身體某個角落的是某種熟悉的味道,那是一種如蒸餃般大小叫作番薯黃夾的東西。

關於這種小吃,我曾一直以爲它就跟米飯麪條一樣,普通得全國人民都知曉。可是直到它被我帶到教室,好友們用驚異的眼光打量它且叫不出名的時候,我才知道原來這個名爲番薯黃夾的東西,只流行於我所生活的那一帶農村裏。我們村,隔壁村,隔壁隔壁村,總之,不超出一個小縣城。

五月五吃糉子,八月十五吃月餅。很多年前,我問母親幾月幾吃番薯黃夾,她笑着摸摸我的頭說,想吃就做,哪來日期限制。

農村婦女都有一雙巧手,母親也不例外。我親眼看過母親是如何製作番薯黃夾的。過程看似挺簡單。首先將番薯去皮煮熟,濾掉湯水,再摻入番薯粉攪勻至無顆粒狀,然後用手撮取少許擀成皮備用。至於餡,通常是由豬肉、豆乾、香菇、蔥或韭菜等拌勻合成,當然也可依個人喜好放少許蝦皮、蘿蔔絲等,最後包成餃子樣放入蒸鍋蒸熟即可。母親並非此道高手,每次她做的番薯黃夾個頭都特大,皮又厚,做了很多遍之後還是沒有“瘦下身來”。我記得請同學來家吃的時候,她指着這黃溜溜的番薯黃夾驚訝地叫道:“哇噻,這是史上最大的餃子嗎?”

作爲一道歷時百年之久的小吃,通常認爲番薯黃夾起源於樂清翁垟。翁垟是離我家不遠的一個鎮。時至今日,那兒的番薯黃夾口感依然最純正,賣相也最好。

印象中,我第一次吃這種地道的番薯黃夾,它薑黃色的皮,油亮油亮。隔着層塑料袋,似乎也能聞到番薯的清香味。稍稍吹涼後一口咬下去,餡汁流出來,沾得滿嘴是油,略帶彈性的皮跟油多卻不膩的餡兒在嘴裏一起咀嚼,那叫一個美味呀!還來不及下嚥,緊接着再咬第二口,把整個嘴巴塞得鼓鼓的。

車主用方言喊着“番薯黃夾呀,賣番薯黃夾”,一遍一遍,迴盪在來來往往的人們的耳邊。舌尖上的家鄉,我最愛的番薯黃夾的味道!

舌尖上的家作文 篇二

味覺,是騙不過記憶的,可記憶中,舌尖上的家不只是熟悉的味道,更是無法效仿的親情的溫暖。我吃過許許多多精美的蛋糕,可媽媽做的,是最美味的。

剛從同學的生日會上回來,我向媽媽描述着氣球、飲料和念念不忘各類美食。“她媽媽做的蛋糕可好吃啦!奶油特別甜!上面還有……”“這我也會,等你生日我給你做。”媽媽打斷了我的話。我興奮的點點頭,心裏卻沒當真,隨即忘掉了。

一天又一天,我的生日終於來了。剛睡醒,我就聞到了烤蛋糕的味道。我按耐不住內心的興奮,一咕嚕翻下牀,跑到烤箱旁邊。媽媽笑着把我推出廚房,順勢把我按在餐桌旁的椅子上“馬上就好了!”媽媽寵溺的摸摸我的頭,“生日快樂!”

隨着不遠處“叮”的一聲響,媽媽從廚房端出了蛋糕。“怎麼樣,快嚐嚐?”我的目光移動到蛋糕上,沒有看到金黃色的蛋糕胚,更別說雪白的奶油了,只見黑壓壓的一片,像竹炭一樣的顏色,夾縫中生存着麪粉的白色。我眉頭緊皺,一臉嫌棄的看向媽媽,“這是什麼東西?”媽媽本來明亮的眼光閃過幾分慌忙和無措,“給你的蛋糕啊。”“我纔不要吃這種東西!”我堅定的說道。媽媽端起蛋糕,神情黯然的轉過身,低着頭,“那……媽媽再去給你做一個。”

正在打算抱怨的時候,擡頭望向懸掛着的鐘表,現在纔是早上七點,我突然覺得理虧,“那媽媽幾點就起來做蛋糕了……”這個問題劃過腦海,都說“兒的生日,孃的難日。”今天付諸感恩行動的,本應是我啊……我急忙跑到廚房,“媽媽,我們一起做蛋糕吧!”媽媽沒說話,只是點了點頭。

我趕忙挽起袖子,和媽媽一起和麪。太陽漸漸升起來了,我轉頭看向媽媽。微弱的陽光勾勒出媽媽好看的側臉,彷彿與兒時的記憶重疊,兒時的場景一點點重現,模糊,清晰,再模糊。媽媽也沒什麼變化,還是一樣的不服輸,還是一樣的……愛我。只是眼邊和手上,多了細碎的皺紋。媽媽不再是那個無所不能的媽媽,今天的她,更像是一個委屈的小孩子。

第二個蛋糕端上桌,邊緣還是糊的,也依舊沒有雪白的奶油。媽媽皺了皺眉,“不然……我再去做一個吧。”“不用了媽媽!我們一起吃吧!”媽媽如釋重負般的點了點頭,坐在了我的邊上。

沒有金黃的蛋糕,也沒有雪白的奶油,沒有紅紅的櫻桃,也沒有甜甜的巧克力醬。可我卻吃到了世間最美味的蛋糕,一份飽含十四年含辛茹苦,卻初心未改的蛋糕。這個蛋糕勝過所有我見過的蛋糕,也勝過所有我聽到過的關心。

我塞進嘴裏滿滿一大口,終於品嚐出了其中的味道。雖然媽媽未曾開口,可蛋糕卻毫無保留一五一十的告訴了我。

舌尖上的家作文 篇三

無論腳步有多遠,在我們的腦海裏,卻只有家的味道熟悉而又頑固,它就像一個味覺定位系統,無論家在何方,永遠牽絆着記憶深處的味道。而在我的記憶中,家的味道就是外婆和姑姑的味道,一直在我舌尖上縈繞。

兒時是在老家和外婆一起度過的,而如今,很久沒有回去了。再次走在那個熟悉的樓道,再次推開那扇熟悉而又陌生的、鏽跡斑斑的鐵門,親人的味道撲面而來。外婆看到推門而入的我,彷彿有些措手不及,忙不迭地又是搬板凳,又是拿碗筷:“來啦,快來吃飯吧!”外婆用一口地道的安徽話招呼着我。我換好鞋,坐在飯桌前,擡頭一看,一頓豐富而樸實的午餐擺在我的面前:一碗米飯,米粒在碗中安靜地熟睡着,肉嘟嘟的小臉潔淨無瑕,而飯上,外婆總會事先擺上一隻雞腿。雞腿油光鋥亮,肉質鮮嫩爽口,雞湯中的五劑調味與雞的肉質相剋相通、完美交融。品嚐一口,調味的香氣和雞肉最真實的味道一起迸發,給味蕾帶來最大的滿足。這是我的最愛,也是外婆最拿手的菜色。飯桌上,外婆總會得意洋洋的向我誇讚她自己的手藝,我也只是笑笑。有時,她會不停地向我碗裏夾菜,而我卻總想有自己的選擇。這是她總會說:“你平常能吃到這些嗎?還不多吃點!”是啊,這不僅僅是外婆 做的菜,而是外婆給我的家的味道,在外婆這裏,家的味道就是紅燒雞腿的味道,濃郁,厚重,餘味無窮。

與外婆不同,姑姑是皖北人,現在也算是位“下崗”語文教師,在家照顧爺爺,順便照顧我們的一日三餐。她平時在家總愛琢磨一些美食。最令我垂涎的,還屬她製作的沙拉。細碎的木魚花洋洋灑灑落在西蘭花、花菜、四季豆交織的綠色上,檸檬汁經由姑姑的指縫,閃爍落下;兩種顏色的小番茄嬌俏明亮,讓人想到蓬鬆的、旋轉的裙裾;小蘿蔔被切得非常薄,幾乎半透明瞭。然而當你把大口沙拉送入口中時,脆爽的口感依然清晰。恰是因爲薄,帶點辛辣的脆爽就變成了躲藏在番茄中的小驚喜,通透清澈,帶着微小爆破般的歡愉。看姑姑做沙拉是件非常愜意的事情。邊喝着她泡的紅茶,邊看她行雲流水般一樣樣地洗、切、拌,偶爾嘗一下調好的醬汁,臉上露出歡愉的笑容。這時,在姑姑這裏,家的味道是清新的,閒適的,就像這沙拉,滿口留香。

家在哪裏?家在天地間,在屋檐下,在一家三口的笑容裏,在祖孫三代的融洽溫和裏,它是每個人把愛和一切美好寄託的空間。家是溫馨,是和諧,是舌尖上的濃濃淡淡,是口齒間的回味無窮,讓我們舍不去,離不開。家,我舌尖上的家!

舌尖上的家作文 篇四

人們常說,家的味道,是最美的味道。縈繞在舌尖上的家的味道,永不停息的衝擊着我的味蕾,我彷彿時刻都能從口中嚐出令我魂牽夢繞的過去,在記憶之海中有無窮無盡的記憶的碎片,而我腦海中那舌尖上的家,依然完整。

我的故鄉,是江南的一座小鎮,就是這還沒有被城市的喧囂污染的小鎮,有着令我無法忘懷的味道。

每年春節,我們都會按時從北京趕到故鄉,節日的熱鬧似乎並不會對江南小鎮所獨有的淡雅造成一點影響。我踏着有一些滑膩的青石板路,走入小巷,從那一扇扇門中找出屬於我奶奶的那一扇門。往往,我剛踏到巷口,就會嗅到從巷子深處傳來的一陣陣炸肉丸子的香味。要說我奶奶炸的肉丸子,在鎮子裏都是有一定名氣的。炸的半熟的肉丸,儲存在冰箱裏能保存很久。炸了吃,色澤金黃,外酥裏嫩;做湯吃,白如玉,醇如漿,鮮香四溢。

我每次走進家門,都看到奶奶忙碌的身影。奶奶一邊炸着鍋裏的丸子,一邊調製着下一批丸子的餡料。奶奶丸子的配方乃是絕密,經過多年的改良早就在“世界丸壇”之上獨樹一幟。餡料由上好的精肉,香蔥,糯米等調和而成,奶奶還會往餡料中加入山藥,奶奶說,山藥是做丸子理想的佐料,集清爽香脆與濃厚醇香於一體,無疑爲丸子添加了獨特的風味。

每次,奶奶都會先爲我炸幾個又大又圓的丸子解我的饞,這也是我一年中最期待的美食。咬上一口熾熱的丸子,舌尖最先碰到鬆脆的外殼,彷彿觸到了節日火熱的氣息,然後醇厚的味道彷彿雪崩一樣涌了出來,在我口中不受控制地四處流淌,不時又會驚喜地嚐到清爽的山藥,好像使早春的山風提前來到了這個小屋之中。終於可以犒勞一下已有些寡淡的舌尖。

每年的年夜飯,丸子都不會缺席。餐桌上的美味正在一一醞釀,勞作了一年的人們圍坐在餐桌前都會感到無比的滿足。膘和丸子做成的雜燴湯在江南的地位絲毫不亞於大亂燉在東北的地位,奶奶做的肉丸子那無與倫比的兼容性告訴了我們什麼是全能的美味。嘗一口在湯中煮過的丸子,發現一鍋湯的精華彷彿都滲到了丸子裏,它不會刺激你的味蕾,而是如柔柔的小溪一般滋養着你的舌尖,彷彿暖流淌過全身。

過完年,準備收拾行李回北京時,奶奶總會慷慨的拿出一大包丸子讓我們帶回去慢慢吃——那是奶奶的大部分存貨。我們也從不拒絕,似乎,這樣能使我和遠在江南的家鄉更近一點。

現在,食物和人走的一樣快,不同的口味不停地敲打着我們的味覺,可我一直堅守着心中那最純正最美好的味道,那是家的味道。那味道似乎永不消散,彷彿時刻將我,奶奶和故鄉連在一起,就算在天涯海角,都有生活在守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