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公文 > 勞動社保就業

加大勞動保障力度,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加大勞動保障力度,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加大勞動保障力度,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勞動和社會保障局  王 鑫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執政理念,把建設和諧社會作爲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的重要工作來部署,並把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確定爲重要內容之一。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項系統工程,體現了國家發展的價值取向,一個最根本的目的是切實讓廣大人民羣衆不同程度地分享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其中,勞動保障應發揮重要的作用。
一、勞動保障與社會和諧
構建和諧社會,離不開和諧社會關係的發展,和諧社會關係的發展,離不開社會保障關係的建立。可見,社會保障與社會和諧是一種正相關關係,健全完備的社會保障制度既是整個社會得以和諧發展的保證,又是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必由之路。而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也就是社會保障制度走向逐步健全、完備的過程,當前乃至今後我縣社會保障事業的發展堅持這一中心是至關重要的。
(一)構建和諧社會,勞動保障大有可爲。
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發展並不能自動地實現社會和諧,作爲維護經濟改革與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的社會保障工作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程中應該是大有可爲的。實踐證明,建立和完善一張爲勞動者提供保障的“安全網”,將爲建設和諧社會提供有力的保證。
(二)構建和諧社會勞動保障任重道遠。
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由社會分工和利益調整引發的社會矛盾有加劇的趨勢,不可避免地會引出不協調與不和諧。如收入分配失衡導致貧富差距擴大化,勞動關係的複雜性造成勞資關係之間的對立與衝突日益深化,農民工的就業及工傷等待遇的邊緣化,都給弱勢羣體的權益帶來了不同程度的侵害。尤其是勞動保障的管理源頭勞動關係的不和諧,從勞動關係主體上看,農民工已融入現代勞動關係中,從勞動關係層次上看,雙重、多重勞動關係已成爲普遍現象,完全打破了單一勞動者的傳統方式,從勞動關係表現形式上看,事實勞動關係試用期勞動關係,借調勞動關係等各種勞動關係開始大量出現,由此帶來的社會保險擴面與重保,勞動關係的主體及法律責任等問題,都是構建和諧社會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構建和諧社會政府要視勞動保障爲己任。
沒有健全有效的勞動保障,就沒有和諧社會可言,勞動保障已成爲構建和諧社會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全國各地大同小異,社會保險改革是揹負歷史債務啓動的,彌補歷史債務缺口的問題,應由政府加大財政收入來解決。在我國目前的現實情況下,最有效的,最快的機制,首先要強化各級政府的勞動的保障工作責任,徹底摒棄過去那種認爲實施社會保險,會增加企業負擔,不利投資環境的陳舊觀念,用新的執改理念重視並加強勞動保障工作,使勞動保障真正成爲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安全網”
二、加大勞動保障力度,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勞動保障工作關係到廣大人民羣衆的切身利益,關係到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因此,做好勞動保障工作,對於推進和諧社會建設,實現社會和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加大勞動保障力度,應從勞動就業、社會保障、勞動經濟、勞動監察等重點方面入手,構建強有力的社會保障體系,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一)積極推進城鄉統籌就業,切實解決羣衆就業再就業難題。
就業是民生之本,安國之策。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幫助羣衆解決就業再就業問題,是增加羣衆收入,提高羣衆生活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根本途徑。勞動保障部門要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就業優先發展戰略和“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方針,強化職業技能培訓,不斷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切實做好新增勞動力,特別是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工作,解決好體制轉軌遺留的再就業問題。
1、認真落實扶持政策。
通過廣播、電視、標語、專欄、宣傳資料等有效方式宣傳就業再就業政策,使各種政策深入人心。充分發揮小額信貸及貼息,崗位補貼,社保補貼,免費職業培訓和職業介紹,稅費減免扶持政策的作用,鼓勵各類企業特別是商貿型、服務型企業吸納安置就業人員。根據就業困難人員的求職意向和市場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職業指導,向他們提供合適的培訓專業,合適的工作崗位。把就業困難對象、失業無地農民、大中專畢業生、退伍軍人、刑釋解教人員人微言輕的社會階層作爲政策扶持的重點,提高就業穩定性。
2、大力開發就業崗位。
一是積極發展勞動密集型企業,進一步制定和落實鼓勵支持推動個體、私營等非有制經濟以及第三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大力開發公益性崗位和社區服務項目,鼓勵勞動者通過靈活多樣的形式實現就業,保持就業持續增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鼓勵發展就業容易,有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和中小企業。二是鼓勵創業,加大創業扶持力度,爲創業人員提供必要的政策、資金、信息、技術、市場等方面的扶持和服務,簡化審批手續,優化創業環境、鼓勵和支持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三是努力發展勞務經濟,進一步擴大勞務輸出,加強勞務輸出基地與輸入地的市場機制建設,推行職業培訓、技能培訓、權益維護三位一體的工作模式,提高勞務輸出組織化程度。
3、加強技能人才培養
整合並充分利用職業教育資源,建立各種培訓基地,優化培訓模式,逐步形成面向市場,運行有序,管理高效,覆蓋城鄉的職業培訓和技能人才評價制度,不斷提高勞動者素質。加強實用技能培訓,提高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能力;實施創業培訓,發揮創業勞動就業信增效應,開展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和引導性培訓,提高農民職業技能,轉移就業能力和外出適應能力,形成“勞務培訓要飯碗,崗位培訓保飯碗,創業培訓造飯碗”的大格局,堅持培訓,職業技能鑑定和勞務輸出相銜接,全面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和勞動預備制度,全面加強職業技能鑑定、考務管理等基礎工作,保證鑑定量,拓寬技能人才成長渠道,營造尊重重要技能的社會氛圍,提高勞動者的整體素質。
4、完善就業服務功能,進一步推動城鄉統籌就業工作。
加快建設統一規範,覆蓋城鄉的勞動力市場,開展職業介紹,職業扶導,勞動保障事務代理工作,加快農村鄉鎮勞動力就業服務平臺建設,及時爲農村勞動力提供求職登記、就業服務、政策諮詢、勞務輸出等服務,以成功人士的帶動作用消除就業歧視,促進城鄉統籌就業,大力改善和優化農民進城的就業環境,讓農民享受市民待遇,推行城鄉勞動力“無差別”用工,自主擇業,公平競爭,同等對待。
(二)努力築牢社會保障安全網,切實解決羣衆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
社會保障是社會公平的“調節器”,是社會穩定的安全網。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是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支柱,最能體現社會公平,是民生之福。勞動保障部門必須從維護廣大人民羣衆根本利益出發,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一是深化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有關文件精神,制定嚴密實施方案,確保新老辦法平穩過渡,逐步做實個人帳戶。
二是積極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進一步推動靈活就業人員,高校畢業生等羣體參加醫療保險,力爭從制度上使醫療保險覆蓋到城鎮全體居民。大力解決困難企業和職工參加醫療保險問題,研究推動實施公務員醫療保險補助辦法,全面實施基本醫療保險制定運行評估指標體系,建立大額醫療費用補助等多種形式的補充醫療保險,推動建立社會醫療救助制度。
三是加快工傷保險和失業保險制度改革。按照預防,補償,康復並重的方針,進一步完善工傷保險配套政策,貫徹執行工傷保險有關規章制度,全面實施的勞動能力鑑定規程,加強工傷康復工作,逐步建立工傷康復的管理體系和人才體系。擴大失業保險基金支出範圍,更好地發揮失業對保險對促進就業的作用,推進並規範失業保險制度改革,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參保失業保險,切實保障失業人員的基本生活。
四是加強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進一步落實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的目標和責任,繼續抓好示範點建設,完善工作制度,提高服務水平。
三、構建和諧穩定勞動關係,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勞動關係是保障勞動者基本權益,平衡利益分配的有效途徑。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要準確把握和諧勞動關係的內涵和核心,深刻理解構建和諧勞動關係在和諧社會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加大勞動監察執法力度,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努力實現“規範有序、公平合理、互利共贏和諧穩定”的社會主義新型勞動關係。
(一)完善勞動關係三方抽調機制,督促企業建立平等協商,自主協商和集體合同機制,大力開展區域性行業集體協商,指導企業通過集體協商處理勞動關係中的矛盾和問題,完善企業工資分配宏觀調控體系,推進工資指導線,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行業人員成本信息指導制度建設,規範工資支付行爲,健全完善預防和解決拖欠工資問題的長效機制。
(二)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力度。強化日常巡查,開展勞動合同簽訂及履行,禁止使用童工,女職工特殊勞動保護,工休時間,工資支付,社會保險等專項檢查,把好書面審查關,建立用人單位勞動保障守法誠信制度,從源頭消除就業陷井,加大監控力度,降低用工侵權率。同時,提供便捷的醫療救濟,接到舉報、投訴後,及時檢查,認真處理,依法糾正,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三)做好勞動爭議調解和仲裁工作。加強勞動爭議調解工作,在健全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同時,積極推進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建設,加強仲裁機構隊伍的專業化,職業化建設。進一步推動勞動爭議仲裁機構實體化建設,完善仲裁辦案機制,公開裁決程序,提高勞動仲裁的公平誠信力度。
總之,建設和諧社會,最根本的是切實讓廣大人民羣衆享受改革和建設發展的成果,得到改革和建設的發展的實惠。做好勞動保障工作,既是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表現,又是樹立落實以人爲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既維護了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又推進了和諧社會的建設。因此,我們一定要從講政治,求戰略的高度,千方百計做好勞動保障各項工作,以良好的成績大力推進和諧社會的建設,爲建設生態***、文化***、和諧***、富庶***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