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公文 > 住建城建房產

縣城建設提質升級三年行動工作方案

爲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委九屆十一次、十二次全會、市委四屆七次全會、八次全會、縣委十屆八次、九次全會精神,全面落實《關於進一步提高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水平的意見》,有效提升縣城綜合承載能力和功能品質,按照省政府自2021年至2023年實施縣城建設提質升級三年行動的決策部署和市政府相關工作安排,根據《衡水市縣城建設提質升級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制定如下方案。

縣城建設提質升級三年行動工作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縣委、縣政府關於推進縣城建設的有關要求,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縣城建設高質量發展爲目標,堅持分類分級、提質進位、創新引領、統籌推動,以風貌特色塑造、產城融合發展、公共服務配套、基礎設施完善、城市更新改造、宜居環境打造、城市管理提升爲重點,補短板、強基礎、提品質、惠民生,全面提升縣城規劃建設管理水平,全力打造宜居、宜業、綠色、韌性、智慧、人文的中小城市,增強人民羣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爲新時代全面建設經濟強縣、美麗武強提供有力支撐。

二、主要目標

利用3年時間,通過持續開展七大專項行動,努力使縣城空間佈局趨於合理,風貌特色逐步顯現,集聚能力持續增強,承載功能大幅提升,環境容貌明顯改觀,治理水平顯著提高。到2023年,基本建立完善的“五級三類”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基本消除中國小校大班額,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基礎設施基本達標,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39平方米,改造老舊小區16個,啓動城中村改造項目1個,公共供水普及率達到97%以上,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1平方米,原生生活垃圾實現零填埋,歷史建築全部掛牌保護,停車難等問題有效解決,鞏固省級潔淨城全覆蓋成果,積極爭創國家園林城。

三、主要任務

(一)風貌特色塑造行動

1.提升規劃設計水平。健全“五級三類”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有序編制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建立規劃人口規模、三條控制線、產業發展佈局、建設正負面清單等管控制度。完善總體城市設計,科學確定縣城整體形態、開發強度、規劃建設參數等指標,擺脫“千城一面”,打造“一城一韻”。結合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開展商業中心、文體中心、重要街道、沿河濱水等重點地區城市設計,打造“城市客廳”。2021年,完成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總體城市設計編制。2022年至2023年,每年完成2-4項以上重點地區城市設計。(牽頭單位: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責任單位:縣規委會相關成員單位)

2.彰顯區域空間特色。結合河湖水系、農田林網等,形成藍綠交織、農耕文化厚重的多彩大地景觀。着力優化形成各具特色、各顯其美的縣域魅力空間格局。(牽頭單位: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責任單位:各鄉鎮區)

3.強化歷史文化傳承。梳理挖掘凸顯本地特色的歷史文化,通過公共建築、公園綠地、小品雕塑等載體展示傳承年畫文化、音樂文化。廣泛動員公衆參與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普查認定,及時掛牌建檔,納入保護名錄。探索創新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活化利用,豐富文化、旅遊、商業業態,打造特色彰顯、功能完善、活力十足的示範工程。2021年,基本完成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普查認定和測繪建檔工作。2022年至2023年,持續做好修繕和活化利用工作。(牽頭單位: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責任單位:縣文化旅遊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各鄉鎮區)

4.加強城區建築管控。探索建立城市總建築師制度,加大優秀建築設計正面引導力度,加強標誌性建築設計監管,打造更多縣城亮點和精品建築。落實適用、經濟、綠色、美觀的新時代建築方針,強化建築設計管理,治理“貪大、媚洋、求怪”的建築亂象。研究建築第五立面形態設計,明確屋頂景觀要求。嚴格控制自然生態、景觀敏感等重點地段周邊建築高度,保持視線通廊,保護好傳統格局和風貌。2021年至2023年,每年打造不少於2個特色風貌建築。(牽頭單位: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責任單位: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二)產城融合發展行動

1.優化提升產業結構。發揮縣城不同資源和區位優勢,推進縣城傳統產業轉型發展,重點打造“9+5”縣域特色產業集羣。(“9+5”縣域特色產業集羣中,“9”,指年營業收入30億元以上、列入省重點支持幫扶的9個縣域特色產業集羣(棗強複合材料產業集羣和毛皮產業集羣、武邑金屬櫥櫃產業集羣、深州農副產品加工產業集羣和機械裝備製造產業集羣、安平絲網產業集羣、故城服裝服飾產業集羣、景縣橡塑製品產業集羣、阜城裝備製造產業集羣)。“5”,指衡水市確定的5個市級重點打造的產業集羣(武強樂器產業集羣、饒陽智能軌道交通信號器材產業集羣、阜城紡織服裝產業集羣、景縣鐵塔鋼構產業集羣、冀州醫療器械產業集羣)。提高產業與縣城資源稟賦匹配度,增強承接京津產業轉移能力,謀劃推進“雄安研發、武強制造”。深入推廣“互聯網+先進製造業”新模式,促進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集中發展特色主導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打造一批特色產業集羣公共服務平臺,實現產業園區提檔升級,爲產業經濟和縣城發展提供強勁支撐。2021年武強經開區營業收入突破200億元。(牽頭單位:縣發展改革局、縣工業和信息化局責任單位:周窩鎮)

2.促進產城互動融合。有序推動人口向城鎮集中、產業向園區集中,促進產業發展和縣城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醫療衛生、教育文化等要素互動共贏、良性循環。依託現有省級開發區,統籌產業園區與縣城發展,打造一批產業新城、產城融合示範區,加快推進縣城新區、開發區高質量發展,形成互聯互通、功能互補、融合發展新格局,拓展縣城經濟發展新空間。(牽頭單位:縣發展改革委、縣商務局、縣科技局縣工業和信息化局 責任單位:開發區)

3.加快發展“河北建造”。加快轉變建築建造方式,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築工業化協同發展,促進建築業轉型升級。推廣鋼結構裝配式等新型建造方式。推廣工程總承包模式,深化應用建築信息模型(BIM)技術,發展數字設計、智能生產、智能施工,促進“河北建造”加快發展。2021年至2023年,每年採用工程總承包模式建設的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新建項目不少於1個。(牽頭單位: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責任單位: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三)公共服務配套行動

1.統籌公共服務設施。落實國家和省公共服務設施配建有關要求,合理佈局並形成以社區級設施爲基礎,縣級設施銜接配套的公共服務網絡體系,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嚴格執行非經營性公建配建標準和規定,建設與社區人口規模相適應的非經營性公建設施。制定非經營性公建建設管理和移交辦法,確保按標準建設,按規定移交,及時有效使用。(牽頭單位: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民政局、縣教育局、縣文化旅遊局、縣商務局、縣衛健局、縣消防大隊、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按職能分工負責責任單位:各鄉鎮區)

2.加強教育設施建設。完善教育配套資源,推進幼兒園、國小、中學、職業學校等教育設施建設,加快消除城鎮大班額,推進城區義務教育學校優質均衡發展。加大城區公辦和普惠性幼兒園建設力度,2021年,縣域內公辦園在園幼兒佔比達到51%以上,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1%以上。2023年,縣域內公辦園在園幼兒佔比達到52%以上,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2%,縣城內新建1所以上公辦幼兒園,基本消除中國小校56人以上大班額。縣職教中心佔地面積和校舍建築面積達到省實施中等職業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意見要求;縣中等職業學校生均佔地面積指標、生均校舍建築面積指標分別不少於33平方米、20平方米。(牽頭單位:縣教育局)

3.完善衛生健康設施。加快縣辦公立醫院提標擴能和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基礎設施建設,增強縣域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增加嬰幼兒照護服務供給,發展普惠性托育體系。2021年,縣級醫院具備與人口相適應的可轉換傳染病牀位數量,建成1所普惠性或單位福利性托育服務機構。2023年,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基礎設施基本達標,有1所縣級醫院基礎設施達到城市三級醫院水平;普惠性托育牀位較2021年明顯增加。(牽頭單位:縣衛健局)

4.構建養老服務體系。按照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對養老服務提出的新要求,推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縣、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養老服務網絡,不斷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養老服務需求。2021年建成1個養老服務指導中心。2023年,鄉鎮(街道)至少建成1個綜合服務養老機構(中心),村(社區)至少建成1個日間照料服務站(點)。(牽頭單位:縣民政局)

5.推進文化體育設施。加大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建設力度,積極推進街道綜合文化站、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逐步提高覆蓋率和達標率。大力發展冰雪運動,加快建設公共體育場、體育館或全民健身中心、室內滑冰館、社區足球場,完善體育健身設施。到2023年,公共圖書館和文化館達到國家評估定級三級館及以上建設標準。(牽頭單位:縣文化旅遊局、縣體育局)

(四)基礎設施完善行動

1.推進道路交通設施建設。有序推進繞城公路建設改造,解決好城區國省幹線過境交通問題。優化城區路網結構,提高街巷支路密度,消除斷頭路、卡脖路,形成級配合理、通暢便捷的路網系統。優化佈局客運站、公交站點,加強自行車、人行道建設,倡導綠色出行。合理佈局建設改造無障礙設施,提升特殊人羣出行便利度。2021年建成區公交站點覆蓋主要街道。2023年,建成區路網密度達到8.5公里/平方公里。(牽頭單位: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交通運輸局)

2.加快供水節水設施建設。加快建設公共供水管網,提高管網覆蓋率。嚴格執行公共供水水質標準,提升水廠水質檢測能力,確保公共供水安全。(牽頭單位: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水利局)

大力創建節水型城市,推動建成區內自備井關停,推動工業、環境生態及生活節水,促進全社會節水。2021年建成區內完成自備井關停,實現水源置換。2022年至2023年,按照全市每年創建節水型城市(縣城、城區)1個以上的要求,適時開展相關創建活動。(牽頭單位:縣水利局責任單位: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3.提高燃氣供熱保障能力。建立健全燃氣應急儲備制度,提高供應保障能力。2021年,縣域內燃氣儲氣能力達到3天日均消費量以上,燃氣企業儲氣能力達到其年用氣量5%以上。優化調整熱源結構,在保障熱源充足穩定的基礎上,建立以集中供熱爲主、分佈供熱和分散採暖爲輔的清潔供暖體系。完善供熱監管信息平臺功能,擴大覆蓋範圍,健全應急處置機制,及時發現解決供暖難題。2021年建成區集中供暖居住小區典型室溫採集實現全覆蓋。2023年,縣城燃氣普及率和清潔能源供熱率均達到95%以上。(牽頭單位: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發展改革局)

4.完善環境衛生設施功能。提升公廁服務能力,完善公廁規劃佈局,新改建公廁全部達到三類以上標準,商業區和主幹道公廁服務半徑不超過500米。鼓勵在公共機構、社區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建設覆蓋投放、收集、運輸、處理全過程的分類管理系統。加大環衛設施建設力度,持續提升機械化清掃能力。2023年建成區道路機械化清掃率達到88%以上,實現城區道路“水洗機掃”全覆蓋。(牽頭單位: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5.加強停車設施建設。嚴格按照建築物配建停車設施指標要求,嚴把建設用地規劃、建設工程規劃等行政許可關,確保配建停車位穩步增長。鼓勵利用地上地下空間,建設機械式立體停車場等集約化停車設施,增加商業、醫院、學校等重點地區公共停車泊位。適度超前佈局充電樁,積極推動單位內部停車資源開放共享。推廣智慧泊車系統,提高設施週轉率,提升動靜態交通管控效能。2021年新增公共停車位850個以上。2023年建成區機動車保有量與停車位供給總量比達到1:0.85。(牽頭單位: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審批局)

(五)城市更新改造行動

1.加快老舊小區改造。科學編制改造規劃和年度計劃,合理確定改造內容,統籌改造水、電、氣、路等公共基礎設施和停車場等配套設施,完善養老、托育、助餐等社區公共服務設施,提升老舊小區居住環境。搭建溝通議事平臺,開展黨建引領的多種形式基層協商,發動居民全過程參與改造。推動設計師、工程師進社區,發揮專業人員作用,提升改造方案設計水平。2021年至2023年,全縣城完成老舊小區改造16個。(牽頭單位: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責任單位:縣供電公司)

2.積極推進城中村改造。科學安排城中村改造推進時序,加快改善城中村村民居住環境。鼓勵政府對城中村實施連片、打捆、整體改造,調動社會各方積極性,引入社會資本參與改造。提高安置房建設水平,保證安置房建設質量,安置小區的公建配套和市政基礎設施與安置房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交付使用,爲羣衆創造舒適的居住生活條件。2022年,縣城啓動城中村改造項目1個。(牽頭單位: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責任單位:武強鎮)

3.補齊市政管網短板。新建排水管網全部按雨污分流制建設,加快完成既有雨污合流制管網改造。實施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行動,推進城鎮污水管網全覆蓋,提升再生水利用率。滾動實施老舊管網改造,供水、供熱、燃氣新增老舊管網即有即改、應改盡改。開展市政地下管網等基礎設施普查,建立和完善綜合管理信息平臺。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控制在10%以內。2023年,基本完成市政地下管網普查任務。(牽頭單位: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4.增強排水防澇能力。堅持系統觀念,整體推進、綜合治理、多措並舉改造和消除“易澇點”,逐步完善排水防澇設施體系。保護和恢復縣城及周邊坑塘水系,科學規劃和改造河道、堤防等設施,拓展雨洪調蓄空間。統籌城區水資源利用,系統化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綜合採取“滲、滯、蓄、淨、用、排”等措施,提升自然蓄水排水能力。到2023年,海綿城市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建設目標。(牽頭單位: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責任單位:縣水利局)

(六)宜居環境打造行動

1.提升建築節能水平。落實《河北省促進綠色建築發展條例》,推進縣綠色建築專項規劃實施。新建建築嚴格執行強制性節能標準。大力開展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示範,積極推廣應用綠色建材,因地制宜推進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和既有建築節能改造。2022年至2023年,城鎮新建綠色建築佔新建建築比重分別達到90%、95%。(牽頭單位: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2.推動完整居住社區建設。提升新建居住社區建設水平,科學規劃設計空間佈局、景觀風格、建築外貌、戶型結構,同步配建各類設施,因地制宜對既有居住社區市政配套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進行改造提升。推動城市管理進社區,協助開展社區環境整治活動。提高物業管理覆蓋率,推動物業服務企業發展線上線下服務,滿足居民多樣化需求。2021年,安排1-2個社區進行試點。2022年至2023年,持續開展完整居住社區建設活動,60%既有居住社區基本補齊設施短板。(牽頭單位: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商務局、縣體育局、縣教育局、縣民政局、縣衛健局等按職能分工負責)

3.大力創建綠色社區。以基礎設施綠色化、營造宜居環境、培育綠色文化、提高智能化水平爲重點,持續推進綠色社區創建工作。建立健全社區人居環境建設和整治機制,動員更多的社區主動創建綠色社區,推動社區最大限度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2021年,建成區30%以上的城市社區參與創建行動並達到創建要求。2022年,60%的社區建成綠色社區,基本實現人居環境整潔、舒適、安全、美麗的目標。(牽頭單位: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4.提升園林綠化品質。以園林城、生態園林城、人居環境獎創建爲重要抓手,注重縣城綠地系統規劃有效實施,打造獨具特色、流暢的綠色線性空間。因地制宜建設綜合公園、社區公園、口袋公園等各類型公園,推進綠道綠廊建設,不斷完善城市公園服務體系,提高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積極創建星級公園和園林式單位、小區、街道,對現有綠地進行綠更新、微更新,不斷提高綠地品質。2021年,建成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0平方米以上。(牽頭單位: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責任單位)

(七)城市管理提升行動

1.開展城市體檢評估。2021年,對接省級城市體檢試點,重點針對生態宜居、健康舒適、安全韌性、交通便捷、風貌特色、整潔有序等方面,找出短板弱項,提出“診療藥方”,加快整治提升。2022年至2023年,按照國家和省要求有序開展城市體檢工作。(牽頭單位: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2.整治縣城容貌秩序。以“潔淨、整齊、有序、綠色、美麗”爲目標,開展縣城容貌環境“十亂”專項整治。嚴格執行城市精細化管理標準,優化牌匾廣告設置,整頓街道空間秩序,規範市場攤點,治理交通環境。深入推進污染源治理,全面落實《河北省揚塵污染防治辦法》,強化施工、裸露地面和道路揚塵污染防治,健全空氣質量監控體系,提升大氣環境質量。2021年,建成區完成全部主次幹道和重要節點“髒亂差”整治任務,鞏固“潔淨城市”全覆蓋成果。(牽頭單位: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3.強化精細管理能力。全面推行覆蓋城區的街長、路長、巷長責任制,實現網格化、精準化管理。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加強房地產市場管理與調控,推動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開展城管執法隊伍規範化建設,提高執法服務能力和水平。實施縣城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整治提升行動,推行以街區爲單元的微更新、微整治。2021年至2023年,成功創建“美麗街區”3個和“精品街道”6條。(牽頭單位: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4.提升智慧管理水平。對建成區道路、橋樑、供水、排水、燃氣、供熱、環衛、園林等市政基礎設施實施基於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更新改造,全面提升設施運行服務效率和事故監測預警能力。以數字化城管平臺爲基礎,推進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臺建設。探索建築信息模型(BIM)和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礎平臺建設,加強與其它智能化管理平臺有效對接。2021年,數字化城管平臺與省市對接。2022年至2023年,根據既有條件探索啓動BIM示範項目建設。(牽頭單位: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5.加強安全韌性管理。持續開展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安全專項整治,加快新技術、新標準推廣應用,提高信息化監管水平。健全水、電、氣、熱、信等生命線應急保障系統,確保設施安全運營。科學確定城鄉消防安全佈局,有序規劃建設消防隊(站),按照標準建設和維護公共消防設施。嚴格執行工程建設標準,加強新建房屋建築抗震設防管理,實施危險房屋安全排查整治。充分利用場館、綠地及地下空間等建設各類應急避難場所。建立城市治理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控”機制,健全信息互通、協調聯動的風險防控工作體系,提升應急處置、系統治理等綜合防災水平。(牽頭單位: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責任單位:縣消防大隊、縣聯通公司、縣移動公司、縣電信公司)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武強縣縣城建設提質升級領導小組負責研究確定工作推進中的重大事項,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具體負責日常工作。各成員單位按照職責分工,加強協調配合,積極推進所屬行業落實各項工作要求。主要領導負總責,親自掛帥,結合本部門實際,成立相應領導小組,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健全責任體系,整合力量、制定清單、全力推進,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位。

(二)加強分工協作,強化對標對錶。爲加強各項任務及政策措施落實,成立6個專項工作組:風貌特色組,由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牽頭,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等部門配合,負責規劃設計水平提升、區域空間特色彰顯、城區建築風貌管控等工作推進;產業經濟組,由縣發展改革局牽頭,縣商務局、縣工業和信息化局、縣科技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配合,負責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城融合等工作推進;公共服務設施配套組,由縣文化旅遊局牽頭,縣教育局、縣民政局、縣衛健局、縣體育局等部門配合,負責文化體育、養老體系、衛生健康、教育設施等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建設等工作推進;基礎設施完善組,由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牽頭,縣交通運輸局、縣水利局等部門配合,負責道路交通設施、供水設施、停車設施、市政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及排水防澇、海綿城市、園林綠化等基礎建設工作推進;宜居環境打造組,由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牽頭,武強鎮等部門配合,負責老舊小區改造、建築節能水平提升、城中村改造等工作推進;城市管理水平提升組,由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牽頭,縣消防大隊等部門配合,負責城市體檢評估、縣城容貌秩序、精細化城市管理、智慧城管等工作推進。明確《全省縣城建設提質升級指標體系》中各項指標的縣級牽頭部門,縣級牽頭部門加強工作指導,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牽頭組織對標市領導小組,及時參與全省、全市指標體系解讀視頻會,根據國家和省、市重點工作要求,強化對標對錶,補短板、強弱項,不斷提升縣城建設工作水平。

(三)創新推進機制。全市縣(市、組團區)綜合考慮地區生產總值、建成區面積、建成區人口等因素,分爲A、B兩類,每年進行動態調整,2021年我縣爲B類。我縣將對接市領導小組,配合做好每年全市A、B兩類縣(市、組團區)樣板示範縣、品質提升縣、基礎強化縣評選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每年組織召開全縣現場觀摩調度推進會,實行半年集中督導檢查、定期調度和通報有關工作。鼓勵採用購買服務方式,委託第三方開展體檢評估、技術服務。

(四)加強政策支持。加快開展縣城建設項目謀劃與儲備,做好項目審批覈準備案和規劃、用地、環評等前期工作,動態錄入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庫,積極爭取專項資金支持。在防範政府債務風險的前提下,依法合規使用政府專項債券支持符合條件的縣城建設提質升級項目。規範有序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拓寬投融資渠道,吸引社會資本投資。加強建設用地支撐,保障項目合理用地需求,注重盤活存量和低效建設用地,優先用於縣城補短板、強弱項項目建設。

(五)強化宣傳培訓。加強縣城建設宣傳引導,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簡報、網站微信等媒體平臺,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廣泛動員志願者、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積極參與縣城建設提質升級行動,提高全社會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加強縣城規劃建設管理人才隊伍建設,完善人才培養機制,組織赴先進地區對標考察交流,學習借鑑成功經驗和典型做法,不斷提高規劃建設管理隊伍素質。

附件:1.衡水市縣城建設提質升級縣(市、組團區)

分類名單

2.2021年度全省B類縣(市、組團區)提質升級指標體系及縣級牽

標籤:提質 縣城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