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調研報告(精選多篇)

目錄

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調研報告(精選多篇)
第一篇: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調研報告第二篇: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幾個問題——來自全省百家大型工業企業的調研報告第三篇: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調研報告第四篇: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調研報告第五篇: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交流材料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調研報告

兩年前,**省人民政府根據經濟全球化和加入世貿組織後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的要求,出臺了《關於實施改革與發展“三個三工程”的意見》,其核心內容之一就是重點支持100家大型工業企業做大做強,使其成爲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產業帶動作用大的企業集團。從現實情況看,要達到這一目標,關鍵是要增強這些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應該說,近兩年來,百家大型工業企業的自主創新步伐在不斷加快,自主創新能力有了顯著提高。以新產品開發爲例,2014年,百家企業共實現新產品產值458.33億元,在2014年增長90.7%的基礎上,又增長了15.0%。百家企業研發的多種新產品,如武鋼的高牌號取向硅鋼、東汽的各類新型汽車、青山船廠的特種船舶、武煙的系列產品、金龍泉集團的“金龍泉”啤酒、長飛的光纖、華工科技的激光產品等,都顯示出了良好的競爭力。但從總體上看,大多數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仍較爲薄弱。以企業投入的研究與發展經費爲例,據對百家大企業中78家本土企業的調查,2014年這些企業共投入的研發經費11.45億元,僅佔其銷售總額的0.6%。其中研發經費佔銷售額的比重超過10%的有3家,達到4%的只有1家,有13家在1%至2%之間,39家在1%以下,另有22家的投入爲零。據此,我們可以作如下分析與研究:

第一,導致大部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因然有創新資金不足,創新人才缺乏等因素,但創新意識淡薄卻是一個更爲重要的問題。多年來我國經濟的巨大市場空間,使得企業往往更傾向於擴大生產規模的投資,以獲取近期的經濟回報。尤其當一些行業出現高速增長機遇、市場需求快速膨脹時,企業甚至更傾向於迅速擴大產量,佔領市場空間,來獲取最大的短期經濟效益。如果企業沒有自主創新的緊迫感和危機感,就難有成爲創新主體的願望,則自主創新的局面就難以打開。事實上,凡是優秀的企業,都是生存憂患意識強,想盡辦法提高創新能力的企業。因爲憂患意識是責任感、危機感、事業心的體現,只有保持憂患意識,才能去積極應對面臨的各種困難。例如華爲公司,其老總在他那篇著名的《華爲的冬天》一文中寫道:“公司所有員工是否考慮到,如果有一天,公司銷售額下滑,利潤下滑甚至破產,我們怎麼辦?居安思危,不是危言聳聽。10餘年來我天天思考的就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也沒有什麼榮譽感、自豪感,只有危機感。”正是由於時時有一種危機感,華爲公司纔不斷地加大自主創新力度,每年將公司員工的18%、銷售額的10%以上用於自主創新,從而在短短10餘年時間,由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公司,成長爲全球一流的通訊設備製造企業。又如武鋼,在全國三大鋼鐵集團中,它既沒有鞍鋼可開採百年的自有礦山,也沒有寶鋼進口鐵礦石運輸的近距離優勢,時時面臨着生存和發展的壓力。但正是因爲武鋼將這種壓力轉變爲自主創新的動力,才創造出了不亞於寶鋼、鞍鋼的效益。因此,百家企業要改變總體上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的局面,首先就必須從國家和自身長遠發展的角度,來認識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性及緊迫感,改變觀念、樹立信心、迎難而上。

[本站文章- 本站 幫您找文章]

第二,百家企業要改變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的局面,必須科學選擇自主創新模式,將創新與引進有效結合起來。自主創新並不意味着什麼都從頭開始,什麼都由自己幹。在經濟全球化、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任何企業都不可能關起門來進行自主創新。況且在現階段,企業要一下子從內部產生大量自有技術是不可能的。對於百家企業的大多數而言,爲了降低技術創新的風險成本,應當緊緊依託國內外兩個技術源頭,通過購買與合作,從企業外部引入技術。要加強在引進的基礎上加大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力度。保持引進技術資金投入和消化吸收資金投入的合理比例,是引進吸收後再創新這一模式能否成功的關鍵。韓國、日本企業引進技術和消化吸收資金投入的比例分別爲1:5及1:8,而據經濟普查數據,我國及**大中型工業企業還不足1:0.07。因此,大幅度提高消化吸收引進技術的經費投入,對於儘快實現從技術引進向自主研發與創新的轉變,就顯得尤爲重要。在現代社會化大生產時期,產業關聯度日益提高,技術的相互依存度提高,單項技術的突破往往需要相關配套技術的創新纔能有效地發揮作用,許多創新都是在現有成熟技術基礎上通過技術集成而產生的。因此,要大力整合現有技術,由以單一技術突破爲主向單一技術突破與多項技術集成相結合轉變,加速集成創新,也是企業後來居上的捷徑。

第三,百家企業要從總體上改變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的局面,必須選擇一個好的創新方式。我國著名的彩電企業“海信”,在每涉足一個新的技術創新領域時,往往是先成立一個該領域的研究機構,進行技術開發,當新產品研發成功後,再由研究所裂變爲公司,一步步往前推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海信”的經驗,值得**百家企業特別是百家企業中的高新技術企業借鑑。

第四,要改變百家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的局面,還要充分發揮各級政府的引導作用。如果說企業創新是不斷生產出創新產品,則政府就要不斷爲企業提供“服務產品”。服務產品即公共研發平臺、公共技術平臺、公共檢測平臺、公共服務平臺等等。就像高新技術企業需要有爲之服務的成熟產業鏈一樣,各級政府出臺的鼓勵技術創新的政策也要有一個“政策鏈”。要強化激勵機制,支持和鼓勵技術要素參與分配,增強企業自主創新的內在動力。要實行有利於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財政、稅收、金融和政府採購等政策措施。要加大對自主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要改善市場條件,發展創業風險投資和爲企業服務的各類科技中介服務機構,促進企業之間、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之間的知識流

動與技術轉移。要加強科技隊伍建設,健全人才激勵機制,努力形成一支素質優良的科技人才隊伍,充分發揮人才在自主創新中的核心作用。

第二篇: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幾個問題——來自全省百家大型工業企業的調研報告

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幾個問題——來自全省百家大型工業

企業的調研報告

郭 陽 吳玉祥

2014年第8期 ——特別策劃

2014年,湖北省人民政府根據經濟全球化和加入世貿組織後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的要求,出臺了《關於實施改革與發展“三個三工程”的意見》,其核心內容之一就是重點支持100家大型工業企業做大做強,使其成爲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產業帶動作用大的企業集團。從現實情況看,要達到這一目標,關鍵是要增強這些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應該說,近兩年來,百家大型工業企業的自主創新步伐在不斷加快,自主創新能力有了顯著提高。以新產品開發爲例,2014年,百家企業共實現新產品產值458.33億元,在2014年增長90.7%的基礎上,又增長了15.0%。百家企業研發的多種新產品,如武鋼的高牌號取向硅鋼、東汽的各類新型汽車、青山船廠的特種船舶、武煙的系列產品、金龍泉集團的“金龍泉”啤酒、長飛的光纖、華工科技的激光產品等,都顯示出了良好的競爭力。但從總體上看,大多數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仍較爲薄弱。以企業投入的研究與發展經費爲例,據對百家大企業中78家本土企業的調查,2014年這些企業共投入的研發經費11.45億元,僅佔其銷售總額的0.6%。其中研發經費佔銷售額的比重超過10%的有3家,達到4%的只有1家,有13家在1%至2%之間,39家在1%以下,另有22家的投入爲零。據此,我們可以作如下分析與研究:

第一,導致大部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因然有創新資金不足,創新人才缺乏等因素,但創新意識淡薄卻是一個更爲重要的問題。多年來我國經濟的巨大市場空間,使得企業往往更傾向於擴大生產規模的投資,以獲取近期的經濟回報。尤其當一些行業出現高速增長機遇、市場需求快速膨脹時,企業甚至更傾向於迅速擴大產量,佔領市場空間,來獲取最大的短期經濟效益。如果企業沒有自主創新的緊迫感和危機感,就難有成爲創新主體的願望,則自主創新的局面就難以打開。事實上,凡是優秀的企業,都是生存憂患意識強,想盡辦法提高創新能力的企業。因爲憂患意識是責任感、危機感、事業心的體現,只有保持憂患意識,才能去積極應對面臨的各種困難。例如華爲公司,其老總在他那篇著名的《華爲的冬天》一文中寫道:“公司所有員工是否考慮到,如果有一天,公司銷售額下滑,利潤下滑甚至破產,我們怎麼辦?居安思危,不是危言聳聽。10餘年來我天天思考的就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也沒有什麼榮譽感、自豪感,只有危機感。”正是由於時時有一種危機感,華爲公司纔不斷地加大自主創新力度,每年將公司員工的18%、銷售額的10%以上用於自主創新,從而在短短10餘年時間,由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公司,成長爲全球一流的通訊設備製造企業。又如武鋼,在全國三大鋼鐵集團中,它既沒有鞍鋼可開採百年的自有礦山,也沒有寶鋼進口鐵礦石運輸的近距離優勢,時時面臨着生存和發展的壓力。但正是因爲武鋼將這種壓力轉變爲自主創新的動力,才創造出了不亞於寶鋼、鞍鋼的效益。因此,百家企業要改變總體上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的局面,首先就必須從國家和自身長遠發展的角度,來認識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性及緊迫感,改變觀念、樹立信心、迎難而上。

第二,百家企業要改變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的局面,必須科學選擇自主創新模式,將創新與引進有效結合起來。自主創新並不意味着什麼都從頭開始,什麼都由自己幹。在經濟全球化、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任何企業都不可能關起門來進行自主創新。況且在現階段,企業要一下子從內部產生大量自有技術是不可能的。對於百家企業的大多數而言,爲了降低技術

創新的風險成本,應當緊緊依託國內外兩個技術源頭,通過購買與合作,從企業外部引入技術。要加強在引進的基礎上加大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力度。保持引進技術資金投入和消化吸收資金投入的合理比例,是引進吸收後再創新這一模式能否成功的關鍵。韓國、日本企業引進技術和消化吸收資金投入的比例分別爲1:5及1:8,而據經濟普查數據,我國及湖北大中型工業企業還不足1:0.07。因此,大幅度提高消化吸收引進技術的經費投入,對於儘快實現從技術引進向自主研發與創新的轉變,就顯得尤爲重要。在現代社會化大生產時期,產業關聯度日益提高,技術的相互依存度提高,單項技術的突破往往需要相關配套技術的創新纔能有效地發揮作用,許多創新都是在現有成熟技術基礎上通過技術集成而產生的。因此,要大力整合現有技術,由以單一技術突破爲主向單一技術突破與多項技術集成相結合轉變,加速集成創新,也是企業後來居上的捷徑。

第三,百家企業要從總體上改變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的局面,必須選擇一個好的創新方式。我國著名的彩電企業“海信”,在每涉足一個新的技術創新領域時,往往是先成立一個該領域的研究機構,進行技術開發,當新產品研發成功後,再由研究所裂變爲公司,一步步往前推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海信”的經驗,值得湖北百家企業特別是百家企業中的高新技術企業借鑑。

第四,要改變百家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的局面,還要充分發揮各級政府的引導作用。如果說企業創新是不斷生產出創新產品,則政府就要不斷爲企業提供“服務產品”。服務產品即公共研發平臺、公共技術平臺、公共檢測平臺、公共服務平臺等等。就像高新技術企業需要有爲之服務的成熟產業鏈一樣,各級政府出臺的鼓勵技術創新的政策也要有一個“政策鏈”。要強化激勵機制,支持和鼓勵技術要素參與分配,增強企業自主創新的內在動力。要實行有利於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財政、稅收、金融和政府採購等政策措施。要加大對自

主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要改善市場條件,發展創業風險投資和爲企業服務的各類科技中介服務機構,促進企業之間、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之間的知識流動與技術轉移。要加強科技隊伍建設,健全人才激勵機制,努力形成一支素質優良的科技人才隊伍,充分發揮人才在自主創新中的核心作用。■

第三篇: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調研報告

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調研報告

根據市政協常委會工作安排,爲了推進我市企業自主創新,切實提升產業競爭力,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7月中下旬,由市政協經濟委員會組織的調研專班在副主席帶領下,深入全市各區、市直有關部門和企業,就我市企業自主創新工作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8月31日,市委副書記、市政協主席主持召

開市政協五屆十七次常委會議,圍繞此議題進行專題協商討論。副市長嚴國本出席了會議。現將有關情況及建議報告如下。

一、我市企業自主創新的基本情況

(一)自主創新體系初步建立。經過多年的摸索和實踐,我市已初步建立了以企業爲主體、市場爲導向、政府支持爲依託、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較好地支撐了企業技術創新。目前,我市擁有國家級計算機輔助設計應用工程示範企業2家,中國博士後產業基地2個,國家級生產基地2個,省級星火科技示範企業4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8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30家。葛店開發區投資近千萬元建成的高新技術創業中心(孵化器),已成爲我市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基地。市金剛石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的建設,延伸了金剛石產業鏈,促進了我市金剛石產業的發展。農業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初步形成,鄂州科技信息網已成爲鄂州與全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聯繫的紐帶。

(二)自主創新能力逐步提高。“十一五”期間,我市共實施國家、省級各類科技計劃228項,市級重點科技計劃91項,開發出國家和省級重點新產品36個,申請專利達211件,取得省級科技成果18項,評選市級科技進步獎34項。同時,與省內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關係,聯合開展科技攻關,開發高新技術產品,解決了我市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難題,提升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全市還引進農業新品種76個,推廣新技術120項,無公害以上農產品認證達到27個。

(三)自主創新產業不斷形成。我市通過自主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引進了一批高科技企業,改造了一批傳統產業,開發了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打造了一批知名品牌,已初步建成了生物醫藥、新材料、電子信息和農產品深加工等四大高新技術特色產業。目前,我市擁有高新技術企業48家,其中經省級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6家。,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達到12.2億元,佔gdp的8.3%,佔全市工業增加值的20%。高新技術產業已成爲我市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四)自主創新環境日益改善。市委、市政府先後制定了促進高新產業發展、加快產業化、加強科技創新、加速科技成果轉化、鼓勵科研人員創業等政策20餘項,科技投入保持逐年增長;各級領導對科技工作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提高,各部門對科技工作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全社會尊重科技、尊重人才的氛圍日益濃厚。這些都爲我市企業自主創新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儘管我市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與周邊地區相比、與市場經濟的要求相比,還有明顯的差距,仍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主要表現爲:一是高新技術企業規模偏小。在我市26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中,只有顧地塑膠一家企業年銷售收入過億元,大多數企業規模較小,有的年銷售收入僅有幾百萬元,市場競爭力較低,抵禦市場風險能力較弱。同時,由於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少、規模小,我市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高,只有44%。二是企業自主創新水平偏低。我市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普遍薄弱,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高附加值的產品比重較低,技術創新對外依賴程度偏高。在全市規模以上企業中,僅有20%的企業開展了研發活動,僅有12%的企業擁有自己的專利,對外科技依存度在60%以上。由於缺少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一些企業仍停留在賺取加工費、包裝費的水平上,僅僅憑藉廉價勞動力和資源消耗來贏得暫時的競爭優勢。

造成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創新主體動力不強。作爲創新主體的企業,有的在認識上存在偏差,認爲科技創新是政府科技部門的事,企業只管享用科技成果,吃“現成飯”;有的目光短淺,小富即安,滿足於現狀,無意於長遠發展;有的處於起步階段,基礎較弱,缺少外部支持,怕冒風險;有的創新行爲存在短期化傾向,只上一些短、平、快項目,走一步看一步,等等,這些都造成企業對科技創新不願投入、不敢投入。二是科技創新投入不足。市級科技三項經費支出佔本級財政支出的比例不到0.5%,區級科技經費支出僅爲區科技局的辦公經費,遠沒有達到國家規定標準;企業用於研發的費用較低,全市規模以上企業投入的研發經費佔銷售收入的比例不到0.5%,低於全國0.84%的平均水平;科技風險投資機制尚未建立,金融對科技創新支持不力,市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公司尚未完全發揮作用,致使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十分困難,梁子湖區甚至連一家

銀行分支機構都沒有。這些都極大地制約了我市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三是科技人才十分短缺。由於缺乏良好的創業環境和激勵機制,我市對高新技術人才的吸引力不強,“孔雀東南飛”現象時有發生,而且,現有專業技術人員在人才總量、素質、結構分佈等方面不能適應技術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要求。據統計,我市雖有5萬餘名各類專業技術人員,但絕大多數分

布在教育、衛生、財會等領域,直接從事研發活動的科技人員只有1600餘人,每年通過各種形式引進的科技人才不到200人。四是創新激勵機制不優。與先進地區相比,我市現有的科技政策還不完備,鼓勵企業自主創新的力度還不夠大,特別是在財稅、信貸、政府採購、土地供應、配套建設等方面,沒有起到應有的激勵作用,影響了企業自主創新的積極性。而與我市緊臨的武漢市東湖開發區,其鼓勵企業自主創新的財稅、信貸等政策對高新技術企業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以致我市一些高新技術企業打算遷往該區發展。五是創新創業平臺不健全。我市僅有一家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不僅如此,孵化企業的數量和質量也有待提高;城區科技企業孵化器還處於籌備階段;科技投融資、技術產權交易平臺還未建立;科技信息、科技評估、科技服務機構很不完備。這些直接影響了科技成果的引進和轉化。

三、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幾點建議

自主創新是提升科技水平和經濟競爭力的關鍵,也是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我市要建設創新型城市,必須首先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爲此,特提出如下建議。

(一)提高認識,增強自主創新的緊迫感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當今世界,誰在知識和科技創新方面佔據優勢,誰就能夠在發展上掌握主動。面對日趨激烈的國內國際競爭,要使我市成爲武漢城市圈內優勢明顯、極具活力、快速發展的增長極,我們只有真抓實幹,急起直追,把握先機,贏得主動。全市各級各部門要站在企業生存、經濟發展、民族振興的高度,深刻認識企業自主創新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加強領導,把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作爲事關全局的大事抓緊抓好;要牢固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多做打基礎管長遠的事,加大引導和支持力度,促進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廣大企業要切實轉變創新觀念,認清發展形勢,克服“等、靠、要”的傳統思想,增強做大做強的信心和勇氣,潛心研究和實施技術創新策略,拋棄違法侵權行爲,緊跟科技潮流,主動參與競爭,努力實現產品由“製造”到“創造”的跨越式發展。

(二)突出企業,強化自主創新的主體地位

一是鼓勵企業加大科技投入。根據國際經驗,技術研發投入佔銷售額比例在1%以下的企業,是很難長期生存的,比例爲2%左右的企業僅可以簡單維持,只有比例達到5%的企業纔有競爭力。由此可見,我市企業要贏得未來發展的主動權,必須不斷加大科技投入。要立足市情,認真制定鼓勵企業投入的政策措施,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堅持財政資金與企業科技項目掛鉤,激勵企業增加科研經費,使規模以上企業技術研發經費佔當年銷售額的比例達到1%,大中型企業達到2%,高新技術企業達到5%,真正使企業成爲科技投入的主體。二是加強企業研發機構建設。研發機構是企業自主創新的基礎。要大力支持葛店開發區高新技術創業中心的建設,充分發揮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基地的作用。鼓勵有條件的大中型企業建立研發中心或技術中心,提高企業原始創新、集成創新能力;鼓勵多個相關企業共建研發中心,共享科研成果;借鑑香港等地經驗,建議由各級政府出資建立研發中心,支持中小企業科技創新;鼓勵企業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聯合建立研發機構,使我市企業成爲高新技術產品的中試基地;同時,加速對現有各類科技成果的轉化進程,帶動企業自主創新。

(三)完善政策,構建自主創新的激勵機制

一是加大財政性科技投入。科技投入是戰略性投入,今天的投入就是未來的競爭力。建議市政府以建設創新型城市爲契機,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財政性科技投入,建立起財政科技投入的穩定增長機制,按照國家規定的要求,使科技三項經費達到本級財政支出的1.5%。根據我市企業多爲中小企業的實際,建議設立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資金來源以政府爲主導,企業、科研單位和其他社會資金多方參與,爲高新技術成果轉化提供資金支持,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開展技術創新。要建立健全企業科技創新評價指標體系,加大財政補貼、獎勵力度,對研發機構健全、研發投入比例高、發明專利多、新產品開發多的企業,政府用以獎代補的方式進行獎勵。二是積極爭取稅收激勵政策。《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14年)》明確提出,要“實施激勵企業技術創新的財稅政策”。我市要抓住這一有利時機,組織稅務、科技部門積極爭取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如企業研發投入實行稅前扣除,允許企業加速研發儀器設備折舊,對中小企業開展技術創新實行稅收優惠等,激勵企業開展技術創新。要以建設武漢城市圈爲契機,把葛店高新區融入武漢東湖高新區作爲我市融入武漢城市圈的着力點,加強產業和政策融合,爭取葛店高新區享受國家級高新區的稅收優惠政策,以增強我市對高新技術企業的吸引力。三是暢通科技型企業融資渠道。要建立銀企工作溝通機制,由政府部門牽頭,定期組織金融機構與科技企業聯繫會,溝通情況,加深理解,真誠相待,互相支持,促進銀企合作。鼓勵金融機構加強和改善對高新技術企業,特別是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對重大產業項目、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給予優惠的信貸支持。要進一步完善市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公司工作機制,加大資本注入力度,擴大擔保規模,爲中小企業科技創新提供資金支持。

(四)夯實基礎,提供自主創新的人才支撐

自主創新,人才爲本。培養使用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是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一是建立選拔培養人才的長效機制。選拔培養使用好科技人才,首先要提高企業經營管理者的科技意識和管理水平。建議由政府科技部門組織講座,每年邀請專家學者和科技界精英,免費對全市科技企業管理者和科技人員進行科技形勢和管理知識的培訓,不斷提高企業管理者的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企業要加強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聯繫,一方面採取定向委託培養的方式培養人才,另一方面根據產業發展需求,有計劃地輸送技術人員到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術企業深造、學習、取經,同時,大力引進、聘用實用新型人才,借智借腦,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人事部門要隨時收集人才市場供給和企業需求信息,建立科技人才供需庫,適時組織供需見面會,爲企業引進人才提供配套服務。要加強職業技術教育,大力培養企業急需的各類實用技術人才。二是激發科技人員的創新熱情。有關部門對企業引進人才,要在安家落戶、醫療養老、子女入學就業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對高層次的技術帶頭人,財政可給予專項補貼;要完善收入分配機制,促進技術要素參與收益分配;對有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要給予重獎,併爲其進行高層合作、交流、考察、研究創造機會;要建立多層次的科技獎勵體系,除了政府每年對科技成果和科技人員進行獎勵外,鼓勵各部門、各企業設立相關科技創新獎項。在對科技人員進行物質獎勵的同時,還應進行精神和政治獎勵,如:在評選市勞模時,優先考慮優秀科技工作者;在選舉人大代表、推薦政協委員時,優先考慮有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等,以此增強科技人員的榮譽感,激發他們的創新熱情。各企業要爲科技人員的工作、生活創造良好的條件,使他們人盡其才、才盡其用。要在全社會培育創新意識,既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又要寬容創新失敗,努力營造參與創新和支持創新的社會氛圍。

(五)部門聯動,打造自主創新的良好環境

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是一項量大面廣而又持久的宏偉事業,需要部門聯動,形成合力,共同打造自主創新的良好環境。一是營造服務環境。各級各有關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市關於推進企業自主創新的方針和政策措施,不斷加大服務力度,加強宏觀引導,爲企業自主創新提供政策和信息服務;要加快推進行政審批配套改革,清理行政審批事項,簡化手續,提高效率,切實減輕企業的經濟負擔和工作負擔。發改委、經委、財政局、科技局要不斷加大工作力度,積極爭取國家級和省級科技計劃項目和資金,推動企業自主創新。二是營造創新環境。要抓緊建設專家與技術、研發與製造公共平臺,加快建設省級市級開發區、科技孵化器、生產力促進中心等創新平臺,大力發展爲企業服務的各類科技中介服務機構,促進企業之間、企業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間的知識流動和技術轉移,爲企業解決人才、技術、資金不足的問題,切實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三是營造法制環境。要增強科技企業和科技人員的知識產權意識,加強知識產權管理,避免知識產權流失。要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確立市知識產權局在保護知識產權過程中的牽頭地位,強化執法工作,打擊專利侵權行爲,切實維護專利發明人和企業的合法權益。四是營造社會環境。在政府採購中,要優先選用地產自主創新產品,幫助企業提高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科技、科協等單位要經常組織開展科普宣傳、科技下鄉、科普進企業進校園進社區等形式的科普活動,提高全市人民的科學素質。各新聞媒體要開闢專欄,大力宣傳科技工作者和科技企業,營造濃厚的激勵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的輿論氛圍。

第四篇: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調研報告

以下提供一篇調研報告給大家參考!

根據市政協常委會工作安排,爲了推進我市企業自主創新,切實提升產業競爭力,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7月中下旬,由市政協經濟委員會組織的調研專班在副主席帶領下,深入全市各區、市直有關部門和企業,就我市企業自主創新工作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8月31日,市委副書記、市政協主席主持召開市政協五屆十七次常委會議,圍繞此議題進行專題協商討論。副市長嚴國本出席了會議。現將有關情況及建議報告如下。

一、我市企業自主創新的基本情況

(一)自主創新體系初步建立。經過多年的摸索和實踐,我市已初步建立了以企業爲主體、市場爲導向、政府支持爲依託、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較好地支撐了企業技術創新。目前,我市擁有國家級計算機輔助設計應用工程示範企業2家,中國博士後產業基地2個,國家級生產基地2個,省級星火科技示範企業4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8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30家。葛店開發區投資近千萬元建成的高新技術創業中心(孵化器),已成爲我市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基地。市金剛石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的建設,延伸了金剛石產業鏈,促進了我市金剛石產業的發展。農業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初步形成,鄂州科技信息網已成爲鄂州與全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聯繫的紐帶。

(二)自主創新能力逐步提高。“十一五”期間,我市共實施國家、省級各類科技計劃228項,市級重點科技計劃91項,開發出國家和省級重點新產品36個,申請專利達211件,取得省級科技成果18項,評選市級科技進步獎34項。同時,與省內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關係,聯合開展科技攻關,開發高新技術產品,解決了我市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難題,提升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全市還引進農業新品種76個,推廣新技術120項,無公害以上農產品認證達到27個。

(三)自主創新產業不斷形成。我市通過自主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引進了一批高科技企業,改造了一批傳統產業,開發了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打造了一批知名品牌,已初步建成了生物醫藥、新材料、電子信息和農產品深加工等四大高新技術特色產業。目前,我市擁有高新技術企業48家,其中經省級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6家。,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達到12.2億元,佔gdp的8.3%,佔全市工業增加值的20%。高新技術產業已成爲我市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四)自主創新環境日益改善。市委、市政府先後制定了促進高新產業發展、加快產業化、加強科技創新、加速科技成果轉化、鼓勵科研人員創業等政策20餘項,科技投入保持逐年增長;各級領導對科技工作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提高,各部門對科技工作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全社會尊重科技、尊重人才的氛圍日益濃厚。這些都爲我市企業自主創新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儘管我市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與周邊地區相比、與市場經濟的要求相比,還有明顯的差距,仍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主要表現爲:一是高新技術企業規模偏小。在我市26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中,只有顧地塑膠一家企業年銷售收入過億元,大多數企業規模較小,有的年銷售收入僅有幾百萬元,市場競爭力較低,抵禦市場風險能力較弱。同時,由於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少、規模小,我市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高,只有44%。二是企業自主創新水平偏低。我市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普遍薄弱,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高附加值的產品比重較低,技術創新對外依賴程度偏高。在全市規模以上企業中,僅有20%的企業開展了研發活動,僅有12%的企業擁有自己的專利,對外科技依存度在60%以上。由於缺少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一些企業仍停留在賺取加工費、包裝費的水平上,僅僅憑藉廉價勞動力和資源消耗來贏得暫時的競爭優勢。

造成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創新主體動力不強。作爲創新主體的企業,有的在認識上存在偏差,認爲科技創新是政府科技部門的事,企業只管享用科技成果,吃“現成飯”;有的目光短淺,小富即安,滿足於現狀,無意於長遠發展;有的處於起步階段,基礎較弱,缺少外部支持,怕冒風險;有的創新行爲存在短期化傾向,只上一些短、平、快項目,走一步看一步,等等,這些都造成企業對科技創新不願投入、不敢投入。二是科技創新投入不足。市級科技三項經費支出佔本級財政支出的比例不到0.5%,區級科技經費支出僅爲區科技局的辦公經費,遠沒有達到國家規定標準;企業用於研發的費用較低,全市規模以上企業投入的研發經費佔銷售收入的比例不到0.5%,低於全國0.84%的平均水平;科技風險投資機制尚未建立,金融對科技創新支持不力,市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公司尚未完全發揮作用,致使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十分困難,梁子湖區甚至連一家銀行分支機構都沒有。這些都極大地制約了我市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三是科技人才十分短缺。由於缺乏良好的創業環境和激勵機制,我市對高新技術人才的吸引力不強,“孔雀東南飛”現象時有發生,而且,現有專業技術人員在人才總量、素質、結構分佈等方面不能適應技術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要求。據統計,我市雖有5萬餘名各類專業技術人員,但絕大多數分佈在教育、衛生、財會等領域,直接從事研發活動的科技人員只有1600餘人,每年通過各種形式引進的科技人才不到200人。四是創新激勵機制不優。與先進地區相比,我市現有的科技政策還不完備,鼓勵企業自主創新的力度還不夠大,特別是在財稅、信貸、政府採購、土地供應、配套建設等方面,沒有起到應有的激勵作用,影響了企業自主創新的積極性。而與我市緊臨的武漢市東湖開發區,其鼓(請你支持)勵企業自主創新的財稅、信貸等政策對高新技術企業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以致我市一些高新技術企業打算遷往該區發展。五是創新創業平臺不健全。我市僅有一家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不僅如此,孵化企業的數量和質量也有待提高;城區科技企業孵化器還處於籌備階段;科技投融資、技術產權交易平臺還未建立;科技信息、科技評估、科技服務機構很不完備。這些直接影響了科技成果的引進和轉化。

三、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幾點建議

自主創新是提升科技水平和經濟競爭力的關鍵,也是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我市要建設創新型城市,必須首先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爲此,特提出如下建議。

(一)提高認識,增強自主創新的緊迫感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當今世界,誰在知識和科技創新方面佔據優勢,誰就能夠在發展上掌握主動。面對日趨激烈的國內國際競爭,要使我市成爲武漢城市圈內優勢明顯、極具活力、快速發展的增長極,我們只有真抓實幹,急起直追,把握先機,贏得主動。全市各級各部門要站在企業生存、經濟發展、民族振興的高度,深刻認識企業自主創新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加強領導,把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作爲事關全局的大事抓緊抓好;要牢固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多做打基礎管長遠的事,加大引導和支持力度,促進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廣大企業要切實轉變創新觀念,認清發展形勢,克服“等、靠、要”的傳統思想,增強做大做強的信心和勇氣,潛心研究和實施技術創新策略,拋棄違法侵權行爲,緊跟科技潮流,主動參與競爭,努力實現產品由“製造”到“創造”的跨越式發展。

(二)突出企業,強化自主創新的主體地位

一是鼓勵企業加大科技投入。根據國際經驗,技術研發投入佔銷售額比例在1%以下的企業,是很難長期生存的,比例爲2%左右的企業僅可以簡單維持,只有比例達到5%的企業纔有競爭力。由此可見,我市企業要贏得未來發展的主動權,必須不斷加大科技投入。要立足市情,認真制定鼓勵企業投入的政策措施,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堅持財政資金與企業科技項目掛鉤,激勵企業增加科研經費,使規模以上企業技術研發經費佔當年銷售額的比例達到1%,大中型企業達到2%,高新技術企業達到5%,真正使企業成爲科技投入的主體。二是加強企業研發機構建設。研發機構是企業自主創新的基礎。要大力支持葛店開發區高新技術創業中心的建設,充分發揮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基地的作用。鼓勵有條件的大中型企業建立研發中心或技術中心,提高企業原始創新、集成創新能力;鼓勵多個相關企業共建研發中心,共享科研成果;借鑑香港等地經驗,建議由各級政府出資建立研發中心,支持中小企業科技創新;鼓勵企業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聯合建立研發機構,使我市企業成爲高新技術產品的中試基地;同時,加速對現有各類科技成果的轉化進程,帶動企業自主創新。

(三)完善政策,構建自主創新的激勵機制

一是加大財政性科技投入。科技投入是戰略性投入,今天的投入就是未來的競爭力。建議市政府以建設創新型城市爲契機,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財政性科技投入,建立起財政科技投入的穩定增長機制,按照國家規定的要求,使科技三項經費達到本級財政支出的1.5%。根據我市企業多爲中小企業的實際,建議設立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資金來源以政府爲主導,企業、科研單位和其他社會資金多方參與,爲高新技術成果轉化提供資金支持,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開展技術創新。要建立健全企業科技創新評價指標體系,加大財政補貼、獎勵力度,對研發機構健全、研發投入比例高、發明專利多、新產品開發多的企業,政府用以獎代補的方式進行獎勵。二是積極爭取稅收激勵政策。《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14年)》明確提出,要“實施激勵企業技術創新的財稅政策”。我市要抓住這一有利時機,組織稅務、科技部門積極爭取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如企業研發投入實行稅前扣除,允許企業加速研發儀器設備折舊,對中小企業開展技術創新實行稅收優惠等,激勵企業開展技術創新。要以建設武漢城市圈爲契機,把葛店高新區融入武漢東湖高新區作爲我市融入武漢城市圈的着力點,加強產業和政策融合,爭取葛店高新區享受國家級高新區的稅收優惠政策,以增強我市對高新技術企業的吸引力。三是暢通科技型企業融資渠道。要建立銀企工作溝通機制,由政府部門牽頭,定期組織金融機構與科技企業聯繫會,溝通情況,加深理解,真誠相待,互相支持,促進銀企合作。鼓勵金融機構加強和改善對高新技術企業,特別是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對重大產業項目、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給予優惠的信貸支持。要進一步完善市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公司工作機制,加大資本注入力度,擴大擔保規模,爲中小企業科技創新提供資金支持。

(四)夯實基礎,提供自主創新的人才支撐

自主創新,人才爲本。培養使用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是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一是建立選拔培養人才的長效機制。選拔培養使用好科技人才,首先要提高企業經營管理者的科技意識和管理水平。建議由政府科技部門組織講座,每年邀請專家學者和科技界精英,免費對全市科技企業管理者和科技人員進行科技形勢和管理知識的培訓,不斷提高企業管理者的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企業要加強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聯繫,一方面採取定向委託培養的方式培養人才,另一方面根據產業發展需求,有計劃地輸送技術人員到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術企業深造、學習、取經,同時,大力引進、聘用實用新型人才,借智借腦,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人事部門要隨時收集人才市場供給和企業需求信息,建立科技人才供需庫,適時組織供需見面會,爲企業引進人才提供配套服務。要加強職業技術教育,大力培養企業急需的各類實用技術人才。二是激發科技人員的創新熱情。有關部門對企業引進人才,要在安家落戶、醫療養老、子女入學就業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對高層次的技術帶頭人,財政可給予專項補貼;要完善收入分配機制,促進技術要素參與收益分配;對有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要給予重獎,併爲其進行高層合作、交流、考察、研究創造機會;要建立多層次的科技獎勵體系,除了政府每年對科技成果和科技人員進行獎勵外,鼓勵各部門、各企業設立相關科技創新獎項。在對科技人員進行物質獎勵的同時,還應進行精神和政治獎勵,如:在評選市勞模時,優先考慮優秀科技工作者;在選舉人大代表、推薦政協委員時,優先考慮有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等,以此增強科技人員的榮譽感,激發他們的創新熱情。各企業要爲科技人員的工作、生活創造良好的條件,使他們人盡其才、才盡其用。要在全社會培育創新意識,既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又要寬容創新失敗,努力營造參與創新和支持創新的社會氛圍。

(五)部門聯動,打造自主創新的良好環境

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是一項量大面廣而又持久的宏偉事業,需要部門聯動,形成合力,共同打造自主創新的良好環境。一是營造服務環境。各級各有關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市關於推進企業自主創新的方針和政策措施,不斷加大服務力度,加強宏觀引導,爲企業自主創新提供政策和信息服務;要加快推進行政審批配套改革,清理行政審批事項,簡化手續,提高效率,切實減輕企業的經濟負擔和工作負擔。發改委、經委、財政局、科技局要不斷加大工作力度,積極爭取國家級和省級科技計劃項目和資金,推動企業自主創新。二是營造創新環境。要抓緊建設專家與技術、研發與製造公共平臺,加快建設省級市級開發區、科技孵化器、生產力促進中心等創新平臺,大力發展爲企業服務的各類科技中介服務機構,促進企業之間、企業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間的知識流動和技術轉移,爲企業解決人才、技術、資金不足的問題,切實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三是營造法制環境。要增強科技企業和科技人員的知識產權意識,加強知識產權管理,避免知識產權流失。要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確立市知識產權局在保護知識產權過程中的牽頭地位,強化執法工作,打擊專利侵權行爲,切實維護專利發明人和企業的合法權益。四是營造社會環境。在政府採購中,要優先選用地產自主創新產品,幫助企業提高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科技、科協等單位要經常組織開展科普宣傳、科技下鄉、科普進企業進校園進社區等形式的科普活動,提高全市人民的科學素質。各新聞媒體要開闢專欄,大力宣傳科技工作者和科技企業,營造濃厚的激勵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的輿論氛圍。

第五篇: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交流材料

要加快推進自主創新。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必須在發揮市場調節功能的基礎上,加強政府的引導和推動作用,營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環境。當前要重點完善和落實好以下政策措施:

一、加快建立以企業爲主體、市場爲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這是從體制機制上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條件。確立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

體地位,是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根本途徑。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在技術創新中具有無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只有以企業爲主體,才能堅持技術創新的市場導向,有效整合產學研的力量,加快技術創新成果的產業化。目前,因爲發展模式、市場條件、政策和體制環境等多方面原因,不少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強、熱情不高。必須從各個方面加大企業自主創新的外在壓力和內在動力,促使企業把創新作爲自身發展的頭等大事。要通過深化改革和體制創新,使企業真正成爲技術創新的主體、研究開發的主體和科技成果應用的主體,帶動市場導向和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活動蓬勃開展。包括:進一步消除各種體制機制性障礙,打破行業和市場壟斷,創造各類企業公平競爭的環境;進一步使國內企業參與、融入國家科技計劃和重大工程項目,建立由企業牽頭實施應用性重大科技項目的機制;進一步整合爲企業技術創新服務的科技資源,健全科技中介服務體系,爲企業創新活動提供社會化、市場化服務;進一步支持企業建立研發機構,鼓勵企業與科研部門、高校聯合共建實驗室、共性技術研發和工程化平臺。同時,加快完善推動產學研結合的機制和政策,探索促進產學研結合的有效模式。在技術創新中發揮大企業的骨幹作用,發揮民營企業的重要作用,加大對中小企業、高技術企業的政策支持。

二、完善自主創新激勵機制,落實鼓勵和支持自主創新的財稅政策、金融政策和政府採購政策

積極發展創業風險投資,是各國政府普遍實行的引導和推動企業技術創新的政策措施。國務院已經出臺了《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的若干配套政策》,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加強對企業自主創新的扶持和激勵政策。我們要認真研究wto框架下政府支持企業研發和創新的做法,形成政府支持企業創新的投入機制。在財稅政策方面,要加大支持研發和創新的財政資金投入,形成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體系;完善和落實國家關於促進技術創新、加速科技成果轉化以及設備更新等各項稅收優惠政策,積極鼓勵和支持企業開發新產品、新工藝和新技術;推進並完善企業研發投入的稅前扣除等激勵政策,實施促進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加快制定扶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稅收優惠政策,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在金融政策方面,要通過完善相關政策,引導各類金融機構支持自主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改善對高新技術企業的信貸服務和融資環境,加大對高新技術產業化的金融支持;建立健全爲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服務的金融體系和信用擔保制度,爲中小企業融資創造良好條件。在政府採購政策方面,要改革政府採購的體制和機制,建立扶持自主創新的政府採購制度,擴大政府採購對企業自主創新的支持作用;制定將國家重大建設項目納入政府採購主體範圍的辦法,優先購買國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裝備和產品。同時,積極支持高新技術產業、自主創新企業的風險創業投資和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抓緊研究推出二板市場,拓寬創業風險投資進入和退出的渠道。

三、抓緊制定並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切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這是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支撐條件。推行國家知識產權戰略,搞好知識產權保護,不僅是樹立我國國際信用、擴大國際合作的需要,更是激勵國內企業自主創新的需要。可以說,沒有知識產權保護,就不可能有企業自主創新;保護知識產權,就是鼓勵和支持企業自主創新。因此,一是在全社會提高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和觀念。特別要引導企業提高創造、運用、管理和保護知識產權的理念和能力。二是有重點地推進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根據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不同特點,在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三是加快完善知識產權保護的制度和政策。進一步明確和細化有關知識產權保護的政策措施。加快完善有關法律法規,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執法力度,嚴格查處和打擊各種違法侵權行爲。四是充分發揮政府在知識產權保護中的作用,建立健全激勵企業技術創新、專利申請、成果轉化等機制,加速自主知識產權成果的轉化應用。

四、繼續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增強全民創新意識和能力

這是從根本上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社會環境和民衆基礎。要大力加強科學普及工作,廣泛傳播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思想、科學精神,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和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社會風尚,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要在全社會培育創新意識,倡導創新精神,完善創新機制,大力提倡敢爲人先、敢冒風險的精神,大力倡導敢於創新、勇於競爭和寬容失敗的精神,努力營造鼓勵科技人員創新、支持科技人員實現創新的有利條件。

更多其他相關文章: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增強企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工作情況

增強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對策建議

關於提高教師自主創新能力的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