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鹽產業調研報告多篇

鹽產業調研報告多篇

鹽產業調研報告篇1

一、茶葉基地建設現狀

茶葉在我縣有着悠久的栽培歷史,發展茶葉經濟在我縣具有生態立縣的獨特自然優勢。目前茶葉基地在我縣已初具規模。全縣8個鄉鎮,104個村,有88個村產茶,種茶農戶達3.5萬戶,從事茶葉生產人員12萬人。年來,茶園面積達到17.8萬畝,年茶葉產量達到1587噸,其中名優茶佔42%,實現茶葉產值4億元。茶葉是我縣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產業之一。

一是主要經濟指標與1975年比較。種植面積增加118353畝,增長2.7倍,產量增加12769噸,增長23.3倍。農民收入增加16000萬元,增長16倍,茶葉產值增加30617萬元,增長10.2倍。

二是科技含量提升,促進了品牌優勢形成。通過多年來茶葉科技人員、企業、茶農的努力培育創新,以&l採茶毛尖&r爲代表的一大批名優茶出爐,創品牌競爭拼搏。xx年&l採茶毛尖&r榮獲名茶第一品牌。中國名牌農產品稱號,成爲名茶的知名品牌。

三是茶葉龍頭企業產業化逐步提升。採花茶業有限公司現已提升爲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投資3億元建設採花毛尖科技園。

四是茶農生產方式的轉變。主產茶區茶園管理由傳統手工向半機械化轉變,茶樹修剪機、鮮味採摘機、茶園耕作機、名優茶製作機械化得到廣泛應用,茶葉加工環境改善,設備更新配套,符合國家食品標準。

二、存在的問題

一是茶葉基地發展速度和質量的矛盾,近年來,我縣每年新建茶園都在萬畝以上,年和年在2萬畝以上,由於農民投工投肥能力有限,建園質量無法達到技術標準,加上後期管理不到位,難達到高標準建園的預期經濟目標,5-7年後,必將形成未老先衰的低產茶園。

二是科技興茶與科技推廣體系的矛盾。從年以來,鄉、村農業科技網絡遭重創。對茶葉基地建設和加工初制研究推廣人員減少和從事推廣人員的生活保障等問題。造成指導服務人員不能及時準確到位,難以深入田間、車間,嚴重製約着生產水平的提高和資源深度開發。

三是基地規模和農村勞動力的矛盾。全縣規劃基地規模達到20萬畝,按農村人口人平擁有1畝多茶園。因土壤、海拔等自然因素限制,部分地區不宜種茶,主產區每人茶園面積在2畝以上,多達4畝左右。加之大量年青人外出務工,在家都是老弱病殘,茶園荒廢嚴重,老茶現象多,資源浪費。

四是茶葉初制廠佈局與茶農賣茶的矛盾。茶葉納入食品管理,對加工條件和經營資質提高了要求,在整頓工作中,取締關閉了一批小茶廠,邊緣地區茶農賣茶難。

三、對策的研究

根據縣委、縣政府茶葉發展總體思路,提出生態立縣。精製茶葉旅遊&l兩張&r名片,堅持打民族牌,走特色路,靠綠色富,以茶葉爲重點的農業產業化經營向縱深推進。實施&l三大一特&r發展戰略。即建設大基地,打造大品牌,發展大企業,弘揚土家特色茶文化。

一是按照無公害、綠色食品、有機茶的標準,提升茶葉基地質量,堅持建園質量標準,加強管理所有茶園達到無公害標準。無公害、有機茶麪積達到15萬畝,其中符合有機茶、綠色食品標準的茶園面積達到10萬畝,茶樹良種普及率達到95%以上,無性系良種面積達到50%以上。

二是培育壯大茶葉加工企業,合理佈局。加大企業資本運營力度,加速企業擴張步伐,建設服務好採花茶業科技園,對外聯接好市場,對內聯接好茶農和中小茶廠,實現茶樹良種引進推廣良種茶園種植與示範,現代茶葉初、精加工,茶葉深度加工開發等多功能於體,技術含量高,能耗少,污染小的茶葉生態園區。成爲集生產、科研、銷售於一體,融包裝、質檢、儲運、旅遊觀光於一身,全省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茶業初、深加工企業。

三是牢固樹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科學發展觀。建立建全茶葉技術縣、鄉、村網絡推廣體系,加強隊伍建設,培養引進科技人才,提高技術服務功能,在充分發揮現有人才作用基礎上,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定向培養一批,高薪聘請一批,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四是加大茶園機械化的推廣力度,改善茶園的硬件設施,降低勞動強度,減少茶葉資源浪費,提高生產效率,增加茶農收入。

五是用現代的營銷理念和手段,面向國際國內市場,組建營銷公司,提高營銷決策應變能力,建成同行業一流的企業形象設計,一流的產品形象設計。

六是融入文化旅遊內涵,豐富歷史文化底蘊。採取多形式、多渠道、多途徑廣邀文人加工挖掘整理宣傳,開展豐富多彩的茶文化旅遊活動。把人文茶儘快推出去,實現茶業的新跨越!

鹽產業調研報告篇2

近年來,隨着經濟的發展,我鄉文化建設在上級各部門和鄉黨委、政府的關心重視下,致力於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把加強農村基層文化建設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努力貫徹落實文化藝術的“二爲”方向和“雙百”方針,文化建設進一步加強,文化活動進一步豐富,文化市場不斷繁榮,鄉農村文化陣地建設和文化活動的開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一、基本情況

(一)高度重視,措施到位,文化建設環境良好

鄉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工作,文化中心由副鄉長直接分管,崗位職責、財務財產管理、檔案管理等規章制度建立健全,並一一落到實處。鄉文化站業務用房因修建政府大院被拆遷,於鄉黨委政府劃撥土地重建文化站,10月建設完工並投入使用。文化崗位現有3人(大專學歷),工資和業務金費得到落實,列入財政預算。每年用於文化站業務金費3萬餘元。文化中心活動正常。目前,有6個村委會建立了村級文化活動室,活動開展正常,羣衆文化生活豐富多彩。

(二)底蘊深厚,隊伍龐大,文化建設陣地廣泛

近年來,鄉黨委、政府從科學發展觀的高度出發,依託彝、壯族傳統文化以及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深厚底蘊,切實加大了對文化陣地的建設,使文化陣地由平面的、單一的向立體式多樣化轉變。每年農村的文化活動主要是在各種節慶日、紀念日,由鄉文化站通過協辦等方式,組織開展民間文藝演出及棋、球類比賽等。上級宣傳、文化等部門組織開展“文化下鄉”活動,活動形式多爲慰問演出、電影公映、送書下鄉等,基本解決了老百姓看電影、看戲、看書、收聽收看廣播電視的問題。目前,全鄉14個村委會共有文化室6個、農村文化戶14戶、文藝演出隊5支;文化愛好者隊伍也十分龐大,全鄉有羣衆文化業餘骨幹xx年齡偏大,知識老化,專業化水平低,而且素質參差不齊,農村文藝後備人才相當缺乏,農村特色文化人才出現青黃不接的現象。(二)文化事業投入少,活動經費短缺

縣、鄉對文化事業的經費投入相當有限,文物事業經費沒有納入財政預算,由於缺乏資金,使得文化部門無法對一些文物保護單位進行維修,也無法向民間徵集文物。文化室、文化戶開展活動沒有固定經費來源,主要靠臨時籌集。經費的匱乏,造成農村文化基礎設施落後,現有資源難以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文化站多年來未能添置新書,且文化活動器材匱乏。

(三)文化建設觀念滯後

對於文化建設方面普遍存在認爲文化是意識形態領域工作,在建設上打不開路子、邁不開步子,缺乏創新意識。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時,要積極藉助社會各方面力量加大發展文化事業的探索。

(四)文化保護及民族民俗文化挖掘力度薄弱

我鄉由於受經濟、歷史等因素的影響,民族民俗文化挖掘力度不夠深入。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大力度,充分發揮農村文化陣地的作用。引導農村文化進入千家萬戶,形成健康的精神食糧,逐步提高羣衆的文化素質涵養。

(二)抓好文化市場管理,使文化市場健康有序的發展。

(三)積極開展“先進文化鄉鎮”創立活動,完善文化陣地設施。多層次多渠道的開展羣衆性文化娛樂活動,發展業餘演出團隊,搞好各類文化藝術培訓,更好的滿足羣衆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四)注重鼓勵和扶持羣衆自辦文化產業,使之成爲新時期農村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和公辦文化的重要補充。

(五)紮紮實實做好文化工作,以勇於開拓創新的精神,以完美的精神面貌,以高素質的文化品牌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快速發展。

★ 發展文化產業的重要路徑

★ 中國文化市場與文化產業

★ 月度工作總結與計劃

酒店工作總結與計劃

★ 出納工作總結與計劃

★ 一週工作總結與計劃

★ 個人工作總結與計劃

★ 人事年度工作總結與計劃

★ 總經辦工作總結與計劃

★ 採購部工作總結與計劃

文檔爲doc格式

鹽產業調研報告篇3

一、基本情況

隸屬於省市,全縣轄11個鎮(鄉),299個行政村,2890個社,幅員面積703平方公里,總人口56.67萬人,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80.18%,是典型的農業縣。以傳統農業爲主,將柑橘、生豬作爲優勢特色產業。截止目前,已培育打造柑橘類農民專業合作社10個,生豬農民專業合作社50個。其中天保柚獲得國家商標註冊,喜幫生豬獲得國家級示範專業合作社,助推了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致富。

二、產業現狀

(一)柑橘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1.產業規模及生產經營情況。

縣屬柑橘產業發展適宜區,盛產甜橙、檸檬、柚子等柑橘。20__年,全縣水果基地面積達到10萬畝,其中甜橙種植面積6萬畝,以柑橘產業爲重點,建設萬畝核心示範區3個。全縣現有盛產柑橘的鄉鎮5個,柑橘專業村25個。建成萬畝以上集中成片柑橘示範基地3個,20__畝以上集中成片的5個,1000畝以上集中成片的7個;有可士可果品加工銷售企業1家,縣城新老城區各有中型果品批發市場1個,有縣富鑫檸檬開發有限公司爲代表的省市級龍頭企業2家、有益發種植專業合作社10家,家庭農場2家、以“公司(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運作,實行訂單生產和二次返利達到了企業增效,農戶增收的目的。20__年,全縣水果總產20萬噸,實現產值8億元,佔農業總產值的22.85%,助農人均增收810元。

2.柑橘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①成片推進發展不夠。一是產業集中度不高。全縣10萬畝柑桔分佈在11個鎮鄉,最大的蓬萊鎮也不到2萬畝;二是規模優勢不突出。河邊檸檬、河邊鎮中江柚、天保鎮文旦柚等在全縣獨具優勢,也具備一定規模,但與規模相適應的品牌優勢、市場優勢、產值效益未完全顯現。其餘鎮鄉種植區域分散,規模化、機械化、產業化程度低,效益不凸顯。

②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足。水利基礎設施薄弱,農田基礎設施配套性不足,水資源利用率低;項目區交通網絡化程度不夠,農業機械化程度滯後。

③生產水平差距較大。20__年,從單產看,縣水果平均畝產830公斤,而管理水平高的果園可達3500-4000公斤以上,水果畝產值一般爲3000-4000元,管理水平高的可達8000元-10000元。

④科技支撐能力亟待強化。一是農科教、產學研結合不夠,技術集成度不高,產後加工薄弱,缺乏佔領產業發展制高點的核心技術。二是專業技術人員缺乏。通過土地流轉的生產經營單位基本上沒有專門從事優勢特色農業產業的技術人員。

⑤產業化經營水平較低。一是加工轉化率低。我縣農產品加工多爲初加工,精深加工少。二是龍頭企業弱。全縣規模以上的龍頭企業數量較少,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幾乎沒有。三是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不足。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數量不多、實力不強,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聯結作用、組織作用和服務作用發揮不充分。

(二)生豬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1.產業發展現狀。

縣畜牧業主導產業是生豬產業,先後獲得全國生豬調出大縣、現代畜牧業重點縣、國家級生豬養殖標準化示範區等稱號。20__年全縣出欄生豬56.45萬頭,生豬產業產值爲9.5億元,佔畜牧業產值的60.66%,佔農業總產值的24.55%。生豬產業有喜幫、豬豬、森林、浩源、雷金、森林、東方、森福等市級以上專業合作社19個,年出欄生豬500頭以上的專業大戶496戶,生豬養殖家庭農場16個,生豬產業協會1個。按照“畜禽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範化、防疫制度化、糞污無害化”要求,我縣深入開展畜禽養殖標準化示範創建活動,大力發展適度規模養殖戶,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水平不斷提高。全縣現有部級標準化示範場1個,省級標準化示範場4個,市級標準化示範場6個。

2.存在的問題。

(1)養殖設施設備較陳舊,部分養殖場環境控制設施不齊全完善,不利於提高養殖水平。

(2)病死生豬無害化處理設施、糞污治理設施的容量達不到養殖規模要求,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較大,周邊農戶意見較大,急需整治。

(3)養殖場資金短缺,再生產資金壓力大,扶持項目少,可持續發展能力較弱。

三、工作建議

(一)明確發展思路,把握髮展方向。

1.發展思路。以現代農業發展爲主線,以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爲重點,從縣的資源、社會、經濟條件和農業生產的實際情況出發,瞄準農業發展趨勢,充分發揮縣產業優勢,以國內外市場爲導向,以現代農業高新技術成果的運用爲支撐,以提高產品質量爲突破口,大力引進、開發和示範名、特、優、新品種以及先進實用的技術進行農業綜合開發和農業產業化建設,把項目區建設成爲具有我縣優勢特色農業產業的示範與推廣展示區、資源高效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相統一、高新技術與傳統農業技術相嫁接、農業教育培訓與農業新技術普及相結合、農業生態與觀光旅遊相結合,以及農工貿、產供銷一體化的現代農業示範園區。

2.發展方向。

一是創建科技產業新樣板:立足縣農業產業發展現狀,大力引進國內外高新技術成果、新品種、新技術,並與本地現有條件相結合,不斷探索創新,把柑橘項目區建成具有一流的現代農業生態旅遊示範區,把生豬產業項目區建成我縣循環農業示範區。

二是實現園區產品多樣化、優質化:在充分考慮規模化的同時,還必須考慮農產品的多樣化、優質化和週年供應鮮果,產品質量應符合“綠色食品”標準,一方面吸引衆多的旅遊觀光人員,另一方面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以達到最大的經濟效益。

三是園區展示生態旅遊化:通過科學規劃、環境治理、品種展示、觀花品果,建成具有最佳生態模式、景色如畫的農村田園風光,提供新型娛樂休閒方式及旅遊觀賞景點。

四是實現果業產、加、銷一體化:瞄準商機,針對當前存在的環境,狠抓產業發展和營銷環節,突出產品的商品化、標準化,註冊商標,爭創品牌,以綠色、優質、精品的品牌形象投放市場,做好產前、產中和產後的服務工作。

五是園區實現網絡化:通過網頁製作和網絡營銷,實現信息網絡化,及時瞭解國內外的生產、市場信息及農業高新技術發展狀況,及時對項目區有關內容進行調整,以適應國內外市場快速變化的需要。

六是培養高素質的新型農民。建立與現代農業生產經營模式相適應的社會化服務網絡,積極引導農民進入市場,開展科學技術培訓和文化素質教育,把農民培養爲掌握現代化農業技術,能置身市場競爭、具有科技意識的新型農民。

(二)堅持規劃引領,科學區域布?

第一、柑橘產業布?

建議規劃區域地處中國死海與卓筒井主題旅遊鎮黃金通道,按照集中成片、整體推進的原則重點建設3大優勢區域。

第二、生豬產業布?

縣畜牧業以生豬作爲優勢特色產業,建議在全縣11個鎮鄉發展。

(三)強化科技支撐,促進產業發展

農業科技創新是推動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和農業現代化的強大動力,也是支撐和引領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保障。爲確保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建得起、能見效、可持續,一是強化與農業大學、省農科院、西南農業大學的技術聯姻,定期邀請優勢農業產業專家到基地現場指導開展培訓。二是建立專家指導小組,由相關責任單位分管領導任組長,相關股室等單位負責人爲成員,負責項目儲備、申報、技術培訓、技術指導等工作,將先進的管理技術真正落實到田間地頭的生產過程中。

(四)加大資金投入,創新聯結機制

建議政府加強對投入的引導,積極整合各種涉農項目資金,綜合用直接補助、貸款貼息、參股、擔保、以獎代補等手段,引導龍頭企業和社會資金投入產業發展,創新投融資機制,逐步形成投資主體和經營主體多元化。

發揮龍頭企業的經營主體作用、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組織主體作用以及種養植大戶的生產主體作用,組織帶動農戶進行生產與經營。創新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業主和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總結推廣產業基地建設新模式,讓“龍頭”真正能帶動農民發展現代農業,帶動農民持續穩定增收。

鹽產業調研報告篇4

我縣素有“楠竹之鄉”的美稱,楠竹產業一直是我縣財政增長和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如何把楠竹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使之在木材產業逐漸滑坡的情況下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並逐漸壯大爲我縣重要的支柱產業,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最近,圍繞我縣楠竹的資源、效益及發展趨勢等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我帶領政研室和林業部門的同志深入到楠竹主產鄉鎮、竹木加工企業,與農民、科技人員、企業負責人和林業界人士進行座談,廣泛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從而對我縣楠竹產業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把握,並得到了一些基本結論。

一、楠竹是一項最具潛力的傳統產業

實踐證明,楠竹是所有用材林和經濟林中生長最迅速、成材最早、見效最快、用途最廣、經濟效益最高的王牌樹種,而且一次開發便可永續利用,羣衆形象地稱之爲“綠色銀行”。中國林科院江澤慧院長曾經預測:“楠竹產業必將成爲未來我國林業跨越式發展最具潛力的產業。”

一是用途廣,加工潛力大。楠竹全身都是寶。竹筍營養豐富,美味可口,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據分析,竹筍富含蛋白質、粗纖維和磷、鎂、鈣、鐵等元素及維生素b1、b2、c及17種氨基酸,具有防癌和減肥功效,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純天然的綠色“山珍”。同時,筍籜可加工地毯;竹呆及竹絨是重要的軍事化工原料;竹蔸與竹鞭是天然的工藝產品材料;竹汁可加工生產高級飲料;竹纖維可與棉、毛、絲、麻等任意合成爲新型編織品,開發出來的“竹子服裝”不僅具有蠶絲的光澤和透明度,還具有麻製品的挺適,既保暖又透氣,堪稱最佳的綠色生態紡織品。楠竹竹莖紋理通直,光滑堅硬,不但可編織各種農具、漁具和工藝品,而且在工業加工產品方面用途更加廣泛,已有產品100餘種。如我縣就有竹膠板、包裝紙、竹傢俱、竹炭及活性炭等產品,金裕公司生產的碳化竹地板不但進入尋常百姓家,而且遠銷歐洲及東南亞地區。可以預見,隨着對木材實行限量砍伐和竹材深度開發,竹材將成爲代替木材、緩解木材供需矛盾最有潛力的產品。

二是生長快,栽種效益高。楠竹生長週期短,成材早、自我更新能力強,一次栽苗,永續利用,是當前管理最粗放、投入最少的產業化項目之一。據縣林業部門測算,新造楠竹當年的發筍率爲20%,5年即可成林,第6年即可採伐;低改楠竹每畝年生長量可達40根,每年可新增採伐量20根。而鬆杉等工業原料林一般20-30年才能成材,而且楠竹病蟲害發生率低、成活率高、栽培管理較爲容易,農民羣衆易於接受。從會同的實踐看,楠竹已成爲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產業,備受人們的青睞。據縣農調隊調查,全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7%直接來自於楠竹,全縣89家竹木加工企業共吸納農村勞力6300多人。像肖家、長寨、金龍、灑溪、王家坪等楠竹主產鄉鎮,楠竹收入在農民收入中所佔比重更大,年均每畝楠竹可爲農戶創收500元,我縣農村廣泛流傳的“家有一畝竹,吃穿不用愁”就充分說明了楠竹在農民增收中的重要地位。

三是作用大,生態效益好。楠竹竹鞭盤根錯節,有很強的固土功能,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楠竹枝葉密集,葉面指數高,能有效淨化空氣,改善環境。據有關資料介紹,一株生長不足兩年的楠竹,能固土8.46立方米,且楠竹吸收二氧化碳和製造氧氣的功能是同面積落葉喬木的1.5倍。同時,楠竹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觀賞價值,且我國竹文化源遠流長,蘇東坡曾有“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名句,楠竹已成爲一種十分重要的旅遊資源,“竹海遊”呈現出越來越旺盛的生命力。我縣肖家翁秀溪的茫茫竹海如詩如畫,遊之甚覺清爽幽遠,已成爲許多領導和來賓慕名前往的重要旅遊勝地。

四是價值高,市場前景廣闊。我國的筍乾和筍罐頭已成爲主要的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上供不應求;竹蓀甚至是有價無市。利用楠竹加工的竹製品彎曲強度、硬度、抗拉強度爲木材的兩倍以上,具有適度強性、減少噪音、容易清潔、不易變形等特點,市場前景十分看好。我縣金裕公司生產的豪華竹地板每平方米售價達120元,其在歐美市場的價格更高,遠遠高於木製品。如果我們在楠竹深度開發上再進行突破,研究和生產一些人們日常必需的替代產品或抗癌、美容產品,其價值和效益還會提高,市場潛力將更不可限量。

五是稅率高,提供的稅費多。根據國家有關收費規定,每根楠竹應收取費用2.57元,全縣每年在原竹環節可收取費用230萬元。即使國家取消“一金一費”,我們仍可在加工和流通環節徵收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和增值稅。據稅務部門介紹,平均每根楠竹可創造稅收6元,且隨着加工的深入,稅收還會提高。按年砍伐楠竹90萬根計算,經過生產、加工、銷售環節,全縣楠竹提供的稅費每年可達600萬元以上。如果將相關產業如運輸業和三產業計算在內,楠竹產業提供的稅費更多。據稅務部門預測,縣金裕公司如果將規模擴大到100萬平方米,每年可創增值稅600萬元,企業所得稅1300萬元,一個企業上交的稅費就抵得上全縣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

二、我縣具有把楠竹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的有利條件

我縣是全國21個楠竹生產示範縣、湖南省12個楠竹產業化生產基地縣之一,現有楠竹33萬畝,立竹畜積4800萬根,年採伐90萬根以上,年產商品竹數量居全省前列。根據我們調查和分析,進一步做大做強楠竹產業,既是我縣經濟發展的大勢所趨,也是廣大農民羣衆的迫切願望,更重要的還在於我們正面臨着十分有利的條件。

有適宜的自然條件。我縣屬丘陵山區,土壤、氣候條件十分適宜楠竹生長,加上農民有栽種楠竹的傳統,開發楠竹的地理人文條件十分良好。據縣林業部門介紹,我縣243萬畝林地絕大部分適宜栽種楠竹。因考慮到小區生態平衡,不宜對現有林地大規模改種楠竹,但目前的10萬畝宜林荒山完全可栽種楠竹,加上對原有的一些樹種進行改種,全縣楠竹面積可以達到60-70萬畝,農民人均達2-3畝。

有較好的技術基礎。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我縣農民羣衆積累了豐富的楠竹生產經驗和生產工藝,絕大部分農民已掌握了楠竹栽培、低改和初加工技術。我縣林業部門研究的楠竹速生豐產栽培、楠竹低改、竹木混交造林等技術在全省有一定的影響。特別是我縣楠竹加工技術有較強的先進性,生產的豪華碳化竹地板、高檔傢俱、竹膠板、包裝紙等產品在國內處於領先水平,金裕公司生產的竹夾心地板被“99昆明世界博覽會”指定爲專用品,竹地板和竹傢俱多次在國家、省級展覽會上獲金獎,暢銷國內20多個省市,甚至遠銷美國、加拿大、德國、俄羅斯等地。金裕公司系列產品開發還被列入國家科委星火計劃推廣項目、國家財政部農業綜合開發重點支持項目和省政府高新技術農業產業化引導項目。同時,楠竹系列綜合開發也取得了一定成績,會同玉蘭片享譽全國,棘託竹蓀人工栽培技術填補國內空白。

有良好的加工基礎。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我縣大力實施“八畝山地做文章,綜合開發奔小康”戰略,楠竹加工業迅速崛起,現已形成了門類齊全且初具規模的加工體系。全縣已有大小竹類加工企業89家,年產值達100萬以上的加工企業就達15家,並且有了金裕等一批勢力較爲雄厚的龍頭企業,竹類產品已發展到50多個品種。

有難得的發展機遇。開發楠竹產業既符合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又順應我國產業發展方向,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的出臺、湘西地區開發戰略的實施和懷化創建全國生態示範市及南三縣生態經濟帶建設的啓動,特別是我縣楠竹產業化項目已納入湘西地區開發項目,爲我縣進一步開發楠竹產業提供了十分難得的機遇。同時,據專家介紹,我國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產竹國,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我國竹產業不但不會受到衝擊,反而更有利於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楠竹產業又將迎來一個快速發展的“春天”。

三、當前我縣楠竹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其一,楠竹總量仍然偏小。經過上世紀90年代的快速發展期後,我縣楠竹產業近年來停滯不前,33萬畝的面積與桃江縣的90萬畝相差甚遠,且年砍伐量僅爲90萬根,遠遠不能滿足我縣竹材加工企業年需楠竹150萬根的需要,每年60萬根的缺口不得不依賴外縣調運,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這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近年來的投入減少。由於工作中沒有把楠竹產業擺到應有的位置,在林業建設中重點不突出,既抓馬尾松,又抓杉木,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楠竹產業的持續發展。二是砍伐過多。對竹林實行掠奪式經營,砍大留小,重砍輕育,全縣楠竹急劇減少,竹林平均眉圍下降,有些地方甚至“近山光,遠山荒”。三是科技興竹不夠。林農不懂科學,楠竹低改進展緩慢,特別是集約經營嚴重滯後,竹林產量普遍較低。據調查,我縣竹林每畝年產新竹僅19根,少數地方的竹林畝產甚至低於10根,而據貴州農學院林學系對楠竹豐產培育技術研究,竹林年畝產可達50根以上。

其二,楠竹綜合利用率偏低。比如,對楠竹利用不夠充分。雖然我縣從事楠竹加工的企業較多,但大部分企業僅限於對竹莖進行加工,加工竹枝、竹葉、竹根的企業基本沒有,這些“剩餘物”基本被農戶當作薪柴使用,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又如,加工深度不夠,大部分企業設備落後,加工工藝簡單,竹製品基本爲竹筷子、造紙、建築模板等初級產品,附加值低,就是金裕竹業加工的竹地板也存在產量過低、效益不高的問題。再如,加工企業檔次低、資源浪費和惡性競爭嚴重。在現有的89家竹木加工企業中,年產值過100萬元的僅佔16.9%,絕大部分爲家庭作坊式的企業。部分加工企業甚至爲了謀求短期效益,不考慮資源分佈的實際情況,隨意設廠搞加工,一些個體加工戶則乾脆到山場源頭加工,一個地方資源耗盡,又搬到另一個地方安營紮寨,既大量拼搶原料,又在產品上競相殺價,形成惡性競爭,內耗很大。

其三,發展楠竹產業的環境不夠寬鬆。一是“三亂”行爲屢禁不止。各執法部門對竹木加工企業重收費、輕服務的現象較爲普遍,個別部門受利益驅動,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嚴重擾亂了企業的正常經營秩序。此外,企業周邊羣衆法制觀念淡薄,強買強賣、強攬工程現象時有發生。二是林

鹽產業調研報告篇5

按照縣委關於開展農村特色產業情況調查的要求,我鄉主要領導高度重視,多次深入到各村調查瞭解當期我鄉農村特色產業的基本情況、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我鄉在深入調研、多方論證的基礎上,爲推動全鄉農業健康快速發展、實現農村穩定、農業發展、農民富裕的的發展目標,提出“立足定興、面向京津、主動對接、實現共贏”的總體發展思路。

一、特色產業基本情況及發展現狀

1、以大任、東落堡等村爲主的紅薯窖藏業,現已達到3800多畝,年窖藏量達到1xxx萬斤。大任村紅薯種植面積達2200畝(共有耕地2400畝);東落堡村種植面積達1600餘畝;輻射小任、五里窯等八個村,所輻射各村零散種植面積預計在1000畝左右。

2、以南大位、田候等村爲主的地膜花生―白蘿蔔、冬儲大白菜現已達到1600多畝,複種達到4400畝,年產量達到xx萬斤以上。

3、以東西相蓋、吳村等村爲主的秋菜冬儲,現已達到3000多畝。

4、以東引、南引等村爲主的豌豆種植,現已達到1000多畝。

5、田候綠園蛋雞養殖,現已發展成爲一個固定資產達xxx萬元,佔地面積35畝,蛋雞存欄6萬餘隻,日產鮮雞蛋2500公斤,年產值達1000多萬元的知名企業。

6、彩印印刷業:我鄉彩印印刷業以西相蓋村爲主,擁有東洋印業等知名企業。

二、制約發展的現實問題

1、我鄉在以往的發展中,雖大力推廣特色種植、養殖業,但仍不能形成種植養殖規模,主要受以下因素制約:

一農副產品銷路問題。所產出的農副產品銷售以“馬路市場”、“路邊市場”收購和農戶自己趕集等形式爲主,截止到目前我鄉沒有大型綜合批發市場(或大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現已成爲制約我鄉農業發展的瓶頸問題。

二思想觀念問題。傳統的耕作方式和栽培品種,在部分農民心目中根深蒂固,他們不願意改變現有耕作模式,不願冒一點點風險,即便周圍有很多成功經驗,也不願去學習、去嘗試。

三管理方面問題。由於受傳統思想意識影響,造成各種專業協會、農業合作社等組織發展較慢,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統一品種、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的規模化生產進程,不能很好地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

2、我鄉彩印業發展已有近三十年的歷史,仍不能形成大型企業,主要受以下因素制約:

一涉及企業管理的機構多,各類檢查繁雜。各種非稅性收費約企業稅收的兩倍,嚴重影響和制約了企業的健康發展。

二企業發展面臨融資渠道困難問題。金融業對企業信貸支持力度不夠,造成了貸款難、生產經營過程中所需資金不足;企業融資渠道單一,難以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由於融資渠道單一,企業資金的xx%來自銀行,從而導致企業長期高成本經營,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能力很弱。

三企業擴大再生產受土地因素制約嚴重。企業用地資源主要傾向於大型企業,而對於中小企業幾乎沒有什麼指標,極度制約了企業的擴大再生產。

四企業領導管理意識落後,產品合格率低,競爭力差。技術裝備落後,管理水平低,職工素質不高,產品質量較差,在如今的買房市場,市場競爭成爲品牌和質量競爭的現狀下要發展難以爲繼的。

三、幾點建議

1、希望縣委協調電力、工商、土地等相關部門,充分發揮我鄉特殊地理位置優勢和交通優勢,籌建一個大型綜合批發市場(或大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以解決全鄉農副產品的銷路問題。

2、希望縣委協調科協、農林等相關部門繼續加大科技知識培訓力度,進一步轉變傳統思想意識,提高科學種植、養殖技術。

3、希望縣委協調科協等相關部門積極引導農民自發成立農業技術協會或農業合作社等羣衆性組織,進一步調動廣大農民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積極性,使農民自主管理、自主經營意識的得到進一步加強。

4、希望縣委協調相關部門堅決取締一切不合理的收費,切實減輕中小企業的負擔。

5、希望縣委協調相關部門爲企業技術創新提供信息、培訓等服務,推動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

6、希望縣委協調金融等相關部門制定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扶持政策,建立中小企業融資體系。

鹽產業調研報告篇6

五年來,鎮黨委、政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結合本鎮實際,確立了&l工業強鎮、項目支撐、產業富民、體制創新&r的發展思路,注重發展以&l牛羊禽、保護地、經濟林&r爲主的農業產業,不斷加強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工作,大力發展商貿產業。經過鎮黨委、政府一班人的共同努力,廣大農民收入顯著提高,鎮財稅收入屢創新高,主導產業得到了極大發展,全鎮經濟呈現出蒸蒸日上的發展勢頭。

一、主導產業發展現狀

(一)農業及農村經濟成效顯著

此前,是個名副其實的農業大鎮,廣大農民以種糧爲生,雖然能夠解決溫飽問題,但經濟收入不高,正常年景人均年收入僅爲2450元,是全縣平均水平的72%。20xx年,新一屆黨委、政府根據山多地少、農業人口比重大、種植結構單—的實際情況,堅持以市場爲導向、以農民自願爲原則、以農民增收爲目標,把發展農業產業化作爲調整和優化農業、農村經濟結構的重大舉措和促進農民增收、富民興鎮的重點工程來抓,不斷加大農業投入,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不斷調整、優化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注重抓好設施農業、畜牧養殖和經濟林等特色產業,並着力培育龍頭企業和專業市場,農業產業化經營取得了明顯成效。

2、服務體系正在形成。以招商引資爲依託,以小城鎮建設爲平臺,建成了全縣最大的大牲畜交易市場和農產品交易市場,交易客戶和交易額持續增加,並影響和輻射到了建昌、凌源等鄰近市縣,甚至遠到河北、河南等地。同時,鎮政府實施龍頭帶動,不斷強化科技培訓,創新服務體系,使農戶生產與大市場之間得以有效銜接,農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3、管理機制日漸完善。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農業產業化工作。切實加強領導,成立了專門的農業產業化辦公室,並組織專業人員深入調研,制定了產業化發展規劃,成立了由主抓農業副鎮長負責的產業化領導小組,使全鎮農業產業化進程得以有序進行。

4、合作經濟不斷髮展。到目前爲止,全鎮有各類農民經紀人100餘人。農機、蔬菜等農村專業合作組織正在積極籌建中,農民經紀人隊伍不斷壯大,這些都在農業產業化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這些不但有力地促進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而且最大限度地保護了農民的利益,使農民收入不斷提高。

(二)工業實力逐步增強

資源匱乏,搞項目建設缺乏先天優勢。然而鎮黨委、政府一班人抓住主題不動搖,堅定不移地走&l工業強鎮、項目支撐&r之路,並把項目建設作爲&l唯此爲大、唯此爲先、唯此爲重&r的&l天字號&r工程來抓。

首先,鎮黨委政府成立了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工作領導小組,由鎮黨委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掛帥,抽調得力人員成立了項目建設辦公室,專職負責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工作,並進一步明確了獎懲制度。

其次,廣泛開展宣傳工作,統一全鎮幹部羣衆的思想認識,使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工作深入人心,人人皆知,在全鎮形成了&l重商、親商、留商、富商、安商&r的社會氛圍。

第三,創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成效,在工作中注重&l以情招商&r、&l以商招商&r,以真情打動客商,以熱情服務感動客商,使客商招得來、留得住。

四是優化招商環境,增強招商競爭力。我鎮正積極進行冶金園區的籌建工作,現在園區的整體規劃已經完成,太溝8萬千伏安變電項目也已完成,配水、通路等工程正在啓動,爲承接項目做好了先期準備。

五是嚴格考覈獎懲,形成良好的導向機制。鎮黨委、政府研究出臺了《招商引資獎勵辦法》等制度,真正讓招商引資有功人員經濟上得實惠,政治上得榮譽。同時,注重把後備幹部調往招商一線進行培養鍛鍊。幾年來,已有多名同志因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工作成績突出被提拔重用,從而在全鎮上下形成了按招商引資實績排位次、定獎懲、用幹部的選人用人導向機制,有力地促進了招商引資工作的發展。

20xx年以來,我鎮共引進**廠、**有限公司、等投資億元以上的規模企業6家(落戶其他鄉鎮和工業園區2個),項目總投資4、47億元,年產值達5、8億元,年利稅380萬元,不但填補了我鎮項目建設的空白,而且有力地拉動了全鎮經濟的發展。

(三)第三產業與各項民生事業協調發展

2、旅遊業成爲新農村建設、帶動農民致富、增加農民收入的亮點。近年來,我鎮重點發展以旅遊、觀光、休閒一體、以等爲主體的旅遊景點,初步形成了以農村風貌、民族文化爲主要內容的鄉村旅遊業。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農業方面

1、農民收入增幅較慢,經濟作物如特色果業、棚菜生產等在農業結構中的比重還較低,特色農業經濟凸顯不夠明顯。

2、基地建設滯後,規模效益不明顯。受長期以來以家庭爲單位進行生產經營的傳統模式影響,導致產業規模小而分散,很難形成種養大戶,客觀上制約了產業化發展,不利於形成規模、形成基地。

3、龍頭企業帶動能力弱。農戶與龍頭企業、龍頭公司和中介組織之間關係鬆散,甚至因爲部分企業的信譽、服務等問題,農民對產業化的推進有一定的戒備心理。

4、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目前我鎮還未形成規範、完善的技術服務體系,註冊專業中介組織較少,農民經紀人大部分文化層次和業務素質不高,因銷售渠道不暢造成豐產不豐收等現象時有發生,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挫傷了羣衆發展農業產業的積極性。

(二)工業方面

1、引進項目品種較單一。目前我鎮引進的項目以冶煉爲主,品種單一,且大多數爲初級加工,產品附加值較低,對地方財政稅收、社會就業貢獻較小,對自然資源依賴性大,企業發展後勁不足。

2、建設用地面臨緊缺矛盾。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土地存量不足,廠房用地缺乏。主要是國家加大對土地徵用的嚴格控制,項目徵地手續越來越嚴格;二是項目用地徵用難度大。除了徵地手續越來越嚴格以外,羣衆徵地拆遷牴觸心理越來越強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所以,項目用地已成爲招商引資最重要也是最艱難的工作,並直接決定着已籤項目能否落地投產,如何超常規運作項目用地已成爲當前要務。

(三)第三產業方面

1、結構不盡合理。我鎮批發零售、貿易、餐飲等傳統產業所佔比重偏大,房地產、旅遊服務等新興第三產業比重偏小,難以起到支撐作用。

?2、產業層次偏低,與其他鄉鎮相比差距較大。主要表現在規模小、水平低、素質差,且發展不平衡。從企業組織形式看,從事第三產業以個人私營經濟爲主,且投資多限於商業和餐飲業,且註冊資金不多;從發展水平上看,規模小、檔次低、小打小鬧多,高技術、高附加值、有競爭力的企業較少,涉及新興產業更少,這些不同程度地影響了我鎮第三產業的發展。

3、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滯後,投入不足,影響了第三產業的發展。我鎮有豐富的旅遊資源,但有些旅遊景點因爲資金缺乏,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差,配套服務不健全,還沒有形成多元化、特色化、規模化的旅遊點。

4、第三產業中從業人員素質偏低,市場經濟知識匱乏,缺乏懂管理、會管理的人才,再加上資金緊缺,使第三產業難以形成規模發展,而且由於綜合服務業發展緩慢,專業批發市場少,難以形成產銷對接。

三、保證措施及扶持政策

(一)繼續把富民強鎮作爲各項工作的最終立足點和落腳點。積極發展設施農業建設,落實惠農政策,給農民發展產業以最大的優惠條件,強化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加快專業村和專業合作社的建設,培訓農民經紀人,帶動農民實現由傳統農業向高效農業的轉變,同時,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坑農害農行爲,爲農業生產在農機農技等方面提供優質服務。多渠道轉移農村勞動力,通過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發展經濟,增加工作崗位,以多元化的經濟模式擴大就業容量。

(二)繼續把項目建設作爲主攻方向。一是要堅持項目建設不動搖,堅持把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作爲全鎮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轉變觀念,改進工作方法,樹立新的思想觀念,進一步解放思想,根據我鎮的實際和特點,切實建立科學的招商引資服務體系,明確部門職能,改進招商方式方法和策略,提高招商引資的效率。繼續加大對外宣傳和推介力度,不斷提高影響力,進一步營造招商引資的濃厚氛圍。二是要加快園區建設進度,搭建承接平臺。加強與規劃、土地、水利、電力等部門的協調,進一步完善園區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三是逐步調整項目建設整體佈局。要突出招商選資,除常規企業外,讓一些技術含量高、貢獻力大的企業落戶我鎮。圍繞冶金園區的優勢,深度推進產業招商,重點引進能提升產業發展層次、形成產業生產配套的大項目,推介一批能帶動全鎮產業整體發展的重點項目,以新的理念、新的舉措推動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工作再上新臺階。

(三)繼續營造第三產業發展的寬鬆環境。一是要在註冊資本、經營範圍、經營場所、經營方式等方面進一步放寬限制。允許各種形式的資本進入,從投資經營和政策等方面爲第三產業企業提供公平和競爭環境,積極吸引外來資金。二是建議上級政府部門加強審批制度改革,簡化辦公程序,改進審批辦法;三是要突出重點,鼓勵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進一步推進鄉鎮企業第三產業實現快速增長。因爲第三產業行業多、差異大,要從實際出發,實行重點突破,尤其是結合冶金園區的成立,重點發展房地產開發業、現代物流業和社會服務業等對經濟帶動較大的重點行業。在發展商貿流通業方面,要大力推行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構建集約便利的現代零售服務體系,積極培育、建設大型專業批發市場和特色市場,實現大流通帶動大市場、大市場促進大生產,在發展現代物流業方面,要整合現有資源,通過兼併、收購、聯合等多種方式,組建社會化、專業化的大型物流企業,逐步健全完善配送體系,在發展農村服務業方面,要大力發展旅遊、初級衛生保健、信息諮詢、商品中介服務項目,大力加強農村小城鎮建設,實行貿工農一體化。

4、整合資源,進一步加快新興第三產業發展。

主要是做大做強旅遊業,加大旅遊資源開發整合力度,把旅遊開發建設同城鎮建設、文化產業開發結合起來,充分利用我縣生態旅遊資源,發展休閒度假遊、鄂倫春風情遊,構建鄉村旅遊新格局,同時加快旅遊管理體制創新和經營機制改革,應用市場機制加大景點建設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