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生態清潔小流域項目調研報告

一、調查工作開展情況

生態清潔小流域項目調研報告

按照《生態清潔小流域調研的通知》的要求,於2022年3月15日開始積極開展生態清潔小流域調研初期選點工作。

考慮到未來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將是我省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的重點工作,局黨組高度重視,成立工作專班。調研階段與鄉村振興局、各鄉鎮及街道辦分管領導深入各村組,聽取鄉鎮及村民代表的情況說明,結合鄉村振興發展需要,初步選定生態清潔小流域項目點。

二、現場調研情況

根據《生態清潔型小流域建設技術導則》(SL534-2013)的要求,現場對項目所在區域的自然環境及社會經濟,水土流失,地塊、河溝等水系,面源污染源和點源污染源的來源、數量、分佈、危害程度和處置情況進行調查,現場填報技術導則調查的相關附表。

三、調研情況分析

根據現場調研及《生態清潔型小流域建設技術導則》(SL534-2013)分析,本次擬選的區域現狀及問題如下。

(1)水環境現狀及存在問題

擬選區域內河道兩側分佈多爲耕地和林地,耕地段存在農田農藥、化肥使用不規範現象,當地村民晾曬農家肥等現象突出,雨季受雨水沖刷,田面徑流攜帶化肥、農藥等殘留有害污染物質匯入河流,對整段河流水環境和生態環境遭到不良影響,造成水質污染。

(2)溝箐現狀及存在問題

擬選區域內分佈有多條天然箐溝,都均爲季節性溝道,匯流面積0.8~13.44km2,縱坡1.85 ~12.36%,溝寬0.2~3.0m,溝道斷面多樣,自然彎曲,溝道兩岸主要爲喬灌木、草本及耕地。箐溝兩側植被覆蓋度較低,水土流失嚴重;部分溝箐內有枯枝落葉,溝箐的水流進入河道,污染河道水質,溝箐邊堆放有生活垃圾、薪柴、有機肥料等,易隨雨水沖刷進入河道,污染嚴重。

(3)水土流失現狀及存在問題

項目內水土流失類型以水力侵蝕爲主,表現形式主要爲面蝕、溝蝕和重力侵蝕。流失強度以輕度爲主。面蝕主要發生在項目內的坡耕地、荒山荒坡和疏林地上;溝蝕主要發生在項目內的各大沖溝以及植被覆蓋極低,地表裸露的荒山荒坡上;重力侵蝕主要發生在項目內溝蝕切割較深的溝岸。項目內水土流失區域主要集中在疏幼林和坡耕地區域,疏幼林區域表現爲輕度侵蝕,面積佔輕度流失面積的79.9%。坡耕地面積較大,佔耕地面積的71.2%,坡度主要集中在15~25°,大部分沒有地埂或地埂低矮,耕地“保水、保土、保肥”能力差,流失強度以中度爲主。

(4)農村人居環境現狀及存在問題

根據調查,村組內主幹道路基本上均爲水泥硬化路面,支幹道路也大部分已進行水泥硬化,房屋結構多爲混凝土結構。具體現狀情況介紹如下:

1)項目區村莊缺乏規劃,民居建築無序,綠化不足;村莊無垃圾收集、處理設施,雨污混流,無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無畜禽糞便收集、利用設施,尚不能達到村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環境的期盼和要求。

2)項目區現狀生活垃圾收集多爲敞開式,當天氣炎熱且垃圾未及時清運時,堆放點的垃圾容易產生惡臭,污染空氣、易導致蚊蟲滋生,影響村民身體健康。因此,生活垃圾若得不到有效地收集及處理,將對項目內生態環境及地表水質構成嚴重威脅。

3)項目區的農村污水主要爲生活污水(廚房洗刷廢水、洗衣廢水、生活廢水)、畜禽養殖污水。現狀各村寨內無排污系統,生活污水沿地表流淌,最終經溝渠進入農田,最終進入地表水體,造成河流污染。目前項目區內的各村寨均無統一的污水排水收集、處理系統,生活污水、牲畜養殖污水沿地表流淌,最終經自然箐溝進入地表水體。

4)根據調查,項目區的村寨以旱廁爲主,糞便絕大部分以旱廁及堆肥的形式進入農田,大部分村落均以戶廁爲主,這些戶廁散落於村內及農田附近,影響村容村貌。村莊基本爲一戶一廁,多用土石磚圍牆而成,且無化糞池,在雨水攜帶排入附近溝道,既污染溝道水質,又影響村莊環境衛生及居民健康安全。

四、調研結論及採取措施

下階段根據調研要求結合鄉村振興示範,將上述3個區域作爲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擬選點,符合生態清潔小流域選點要求。後續設計階段將按照生態區、生產區和生活區三區進行措施佈置,按照三大功能區設計思路,河道及水庫周邊爲治理重點,對“污水、垃圾、廁所、環境”同步治理,在治理中,堅持人工治理與自然修復相結合的原則,在傳統治理措施的基礎上,結合生態清潔型小流域的治理思路,結合現場調查、項目區功能劃分情況與村委會等溝通和協調。

(1)生態區

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針對小流域內遠離村寨、耕地邊界上游、人類活動較少的區域,規劃對此區域採用生態修復措施,主要對區內的疏幼林地採取封山禁牧、封育保護措施,設置封禁標牌、圍欄等,隔離和減少人爲活動破壞森林植被,從而快速恢復植被,提高林分質量,恢復和增強其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的功能;針對項目內林地下游、村莊外圍的坡耕地區域,人爲活動較爲頻繁、水土流失較爲嚴重,規劃採取等高耕作、休耕或免耕等保土耕作措施進行防治。

水系整治工程:河流環境恢復與保護,針對下節河,進行岸線生態治理,包括:岸線防護、綠化美化、景觀提升、河道的農田面源污染控制等措施,實現下節河生態屏障的營造;在農田與河道之間營造生物隔離屏障,利用植被攔截及土壤下滲作用,減緩地表徑流並去除徑流中的污染物,保護河流水質。

(2)生產區

水土流失治理工程:配套相應的機耕路等,改變耕作條件,提高耕地“保水、保土、保肥”能力,達到保持水土、農田增收的目的。

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工程:結合生態農業工程,在項目內全面開展面源污染控制和治理。源頭控制:通過農牧結合技術手段,優化和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秸稈還田(減少農田固廢產生,提高土壤的滲透率,減緩地表徑流);休耕或免耕(減少土壤養分流失);太陽能寬譜殺蟲燈(減少農藥使用)。通過在實施以上技術及耕作方法,可以從源頭有效減輕農業面源的污染。中途控制:修建生態攔截溝、規劃在田間修建漚肥池,促進有機肥使用,通過農田固廢污染控制技術(資源化利用),有效減少農田固廢污染量。末端控制:通過在農田匯水出口處、河流水系兩岸設置生態溝渠、人工溼地,淨化和處理項目內的面源污染,保護項目水體水質。根據小流域生態區措施佈局,已考慮沿河道兩側及水庫周邊進行植物緩衝帶建設,滿足末端控制防治要求。

(3)生活區

在生活區內考慮規劃村容村貌整治工程、村莊污水處理工程、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程、道路工程和清潔型能源工程等。

①村莊庭院、空地綠化美化

以建設美麗村寨爲目標,對各村小組的庭院前、道路兩側和房屋周圍空地進行綠化美化工程建設,以自然、美化環境、野趣、突出民族特色爲主旨,使綠化景觀和村落民居及村民活動空間相互融合,滿足村落村民的不同要求,創造一個富含本地村落特色及野趣的環境。

②牆面宣傳畫、宣傳欄

爲提高居民水源保護、水土保持意識,考慮對各個村組設置宣傳欄、宣傳畫。主要宣傳形式擬採用牆面壁畫,爲對村內牆面進行粉刷、房屋牆壁上繪製宣傳漫畫。

③公共廁所

現狀農戶廁所大多爲農戶自家或者鄰里共同建造,由於村落缺少上、下水,大部分農戶廁所均爲旱廁且位於室外,衛生條件較差,影響了村莊的環境,成爲了村莊發展旅遊的短板。擬採取改造、拆除等方式對村寨內的戶廁進行整治,修建公共廁所。

④村莊生活污水收集、處理工程

根據現場調查,區域內現有村莊農戶居住較爲密集,污水收集系統不完善,無污水處理系統。污水收集統一採用截留式合流制排水體制,爲使各村污水收集系統設計合理化,以原有的溝渠爲基礎,重新校覈排水溝過流能力,重新佈設村內排水系統,將生活污水及部分地表徑流引入污水處理系統進行處理。一方面可以完全處理旱季污水,同時還能處理部分雨季的村落徑流污水(初期雨水)。設計採取磚砌溝渠結構,農戶與收集管網統一採取入戶管方式進行收集。污水處理採用ICEAS工藝,消毒工藝採用二氧化氯消毒。出水水質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B標準。

⑥生活垃圾收集及處理

考慮結合項目涉及村組實際情況,擬在村莊空地修建垃圾收集設施進行分類收集,配備垃圾收集鉤臂箱和鉤臂桶。

⑥畜禽糞便污染處理

畜禽糞便大都堆放在豬圈邊預留空地或村莊道路邊,畜禽糞便定期清運至農田作肥料使用。村內畜禽糞便處理均爲幹清糞工藝,畜禽糞便清理至空地曬乾後,待一定時間清運至農田使用。堆放場地均未經過防滲處理,被雨水淋後的糞便污水極易隨雨水徑流進入周圍的環境,造成多方面的污染,如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的污染。爲解決畜禽糞便污染問題,規劃對道路兩側的畜禽糞便進行清理整治,設置漚肥池進行集中收集,進行堆漚發酵後進行回田處理,使農田廢棄物及畜禽糞便得到資源化利用,降低化肥施用量,改善土壤肥力,同時改變農戶在路邊堆肥、漚肥的原有習慣,從而改善村莊衛生面貌,減少環境污染。

⑦道路工程

項目區內的道路路網較爲發達,村莊內主幹道路基本已硬化,次要道路暫未進行硬化,爲土質路面,考慮對村寨內部的道路進行優化提升,保留現有主幹道路,對次要道路進行硬化設計。

⑧能源工程

根據區域內能源使用現狀,將在項目內實施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主要包括:實施“農村點亮工程”,佈設風光互補路燈。同時大力支持村民使用太陽能熱水器、電磁爐、節能竈和液化氣等,減少項目內薪材使用,降低對環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