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城鎮化建設調研報告範本

城鎮化建設調研報告範本由本站會員“1012216456”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作用。

城鎮化建設調研報告範本

關於城鎮化建設調研報告有哪些?下面是寫寫幫文庫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城鎮化建設調研報告,歡迎參考閱讀!

  城鎮化建設調研報告(一)

一、當前規劃中存在的現象和問題

1、規劃編制脫離發展實際

規劃編制不考慮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階段和趨勢、歷史文化以及資源環境承載力等基礎和約束條件,在發展目標制定、參照標準選取、產業選擇、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脫離當地發展實際。

特別是一些規劃對人口規模、用地規模一味求大,而不考慮當地人口基數和產業發展等情況,導致規劃人口規模無法實現,造成按規劃配置的基礎設施等極大浪費。

例如西部某省會城市提出規劃建設3個新區(規劃人口總計700萬,規劃用地總面積爲860平方公里)和5個新城(規劃人口總計280萬,規劃用地總面積爲407平方公里),新區新城總規劃建設總面積達1267平方公里,而2011年該市建成區面積僅162平方公里,總人口439萬。

2、規劃過度追求標新立異

一些規劃單位在規劃編制中,投地方政府領導所好,以概念爲噱頭,試圖通過吸引眼球的各種視覺效應來打動地方政府,助長了當前規劃過度追求標新立異,貪大求洋,復古仿古的風氣。

據不完全統計,類似“國際大都市”、“森林城市”、“花園城市”、“田園城市”等城市概念達40餘種。諸如“東方日內瓦”、“東方迪拜”、“重回明朝”等口號層出不窮,盲目崇洋媚外,簡單跟風造古城。

例如,山西某市爲恢復古城,政府投入數百億元,而該市財政收入僅有六七十億元,城市政府爲此負債上百億元。

3、規劃爲形象工程提供依據

目前城市發展建設中普遍存在的形象工程問題,如新城新區、CBD(中央商務區)、生態城、樓堂館所等,過多追求“高、新、奇”,馬路公園廣場過多追求“寬、大、洋”,規劃爲這些形象工程浪費土地、浪費資金提供了合法依據。

例如山東某市規劃建成由10條機動車道、2條非機動車道、1條中心綠化隔離帶、2條小綠化隔離帶、2條外側綠化帶組成的超寬大道,最寬處達102米,佔地千餘畝。又如,某市城區人口90多萬,重金聘請國際知名規劃大師,耗資近30億元規劃建設佔地405畝的市民文化藝術中心。

4、規劃本身成爲形象工程

一些規劃過多關注水系景觀、重點工程、重大項目等容易滋生形象工程的內容。一些規劃成果存在過度包裝、華而不實的問題。本應突出規劃展示功能的規劃館也呈現出超標準、超豪華的態勢,各地競相攀比,地級市規劃館耗費上億、縣蟲劃館投資幾千萬已是常態。

這些規劃館大都是政府投資,維護運營費用高,且成本投入和社會收益極不相稱。例如,某中部經濟欠發達城市投資1.3億元建成1.88萬平米的規劃館。

二、主要原因

1、規劃思維方式仍停留在計劃經濟時代

發展規劃的目標和內容與上級規劃基本雷同

忽視了地方發展特點、階段和水平,在指標上比照上級指標來確定地方發展指標,在產業選擇上盲目跟風,一哄而起,造成產能過剩。

例如,某省“十二五”規劃中設定了10%的GDP增長目標,省內13個地市設定的指標除一個地級市與全省目標相同外,其他全部高於全省目標。

又如,國家提出發展新能源產業,某省11個地市有10個提出要把光伏產業作爲優先發展的產業。

空間規劃多考慮佈局不考慮成本

用計劃經濟思維方式來配置空間資源,多考慮政府投資的道路、建築、公共場所等硬件設施的建設和佈局;偏重於工程技術設計,不考慮發展階段,不考慮投入產出等經濟社會效益問題,追求過度超前,導致規劃建設與經濟發展水平不相一致;側重於物質空間建設,對人的重視不夠。

2、規劃編制主體對利益的追求

規劃編制主體的市場行爲越來越嚴重

當前規劃編制機構多爲有自身經濟利益訴求的企事業單位,同時還面臨着激烈的市場競爭,使得很多規劃機構爲了效益最大化,不僅盲從地方長官意志,甚至推波助瀾。

這與目前實行的以規劃面積和人口規模爲依據的收費制度不無關係,規劃編制機構和希望“以地生財”、彰顯政績的地方政府在盲目做大城市規模上達成了默契。

3、規劃資質壟斷和規劃學科封閉

一些規劃機構代表了各自主管部門的利益,相互交叉銜接少。有些部門通過規劃機構的資質管理,擡高了准入門檻,形成壟斷。同時造成規劃學科單一,形成了一個個封閉的學科話語圈。容不得外界提出批評和質疑,一旦有人提出質疑,或者把責任推給政府,或者指責別人外行,更遑論公衆參與規劃了。

4、規劃專家評審流於形式

規劃成果的審查有很多方面,這裏只講規劃評審中的問題。規劃理應由地方和專家共同來評定。

現實中,只要是地方沒有意見,規劃評審也就變成“走程序”,規劃方案大多都能通過評審,專家的意見作用沒有發揮。規劃評審會逐漸演變成一種公共關係平臺。

一些評審專家由規劃編制機構邀請,自然存在說好話的現象;大多參與評審的專家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自身也從事規劃工作,要與地方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不敢也不願得罪地方;參與評審都有專家費,存在“拿人手短,吃人嘴軟”的問題。

另外,規劃評審會的專家構成過於單一,同行之間的評審造成大家一團和氣、誰也不願得罪誰,同時也不利於從綜合性的角度審查規劃中存在的問題。

5、規劃決策機制和責任追究機制不健全

地方政府和規劃編制機構之間的關係沒有理順

目前規劃決策權在地方政府,而編制機構只有建議權,容易導致規劃編制主體在規劃編制中盲從於領導意願,使規劃成爲某些領導盲目決策的工具。

多年來對規劃本身的問題沒有引起重視,對規劃領域產生的諸多亂象沒有從規劃自身找問題,沒有建立相應的責任追究機制。幾乎沒有規劃機構或個人因其所編制的規劃造成嚴重浪費或重大經濟後果,而承擔過相應的經濟責任或法律責任。

  城鎮化建設調研報告(二)

建立科學規劃的政策建議

當前正值城鎮化的關鍵時期,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越來越重視規劃的作用,因此規劃本身的好壞已經成爲影響城鎮化成敗的重要因素。

我們認爲,推進城鎮化的各項改革,調整規劃利益機制,糾正規劃體制中的各種不正之風,已是當務之急。我們建議:

1、提高認識,轉變觀念,加強對規劃問題的研究和科學引導

樹立科學規劃理念

要重視調查研究,摸清地方發展情況,規劃既要符合地方發展實際又要體現地方特色。

要尊重城市發展規律,尊重經濟發展規律,多一點常規發展,少一點跨越式發展。

要扭轉計劃經濟思維模式,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規劃體制,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基礎性作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要根據地方的發展階段、發展條件等來制定規劃標準,避免搞“一刀切”。

樹立以人爲本的規劃原則

規劃一定要重視弱勢羣體,保障農村居民、外來人口以及中低收入人羣的權益和發展機會;城市的規劃建設是要給人用,方便人用,而不僅是給人看的。

2、建立責任追究機制,調整利益結構和機制

建立規劃責任跟蹤追究機制

對編制超越發展階段,脫離城鎮發展實際,規劃目標與發展實際嚴重不符的規劃機構或個人要取消從業資質資格,依法承擔經濟賠償責任。建立規劃終身責任機制,對造成資源嚴重浪費的,要追究法律責任。

調整利益結構和機制

建立對規劃編制主體的利益約束機制。完善對規劃的科學評價體系,嘗試按照規劃編制質量和實施效果來確定收費標準,破除盲目按照人口、面積來確定規劃收費的既有規則。

3、建立健全多部門、多學科的規劃編制體系

打破規劃的部門壟斷,逐步取消各類規劃機構資質資格許可和認定,強化個人專業資質和法律責任。

完善規劃體系,建立健全“多規融合”的體制機制,促進各類規劃在部門和機構上的融合。

在縣市及以上層面,鼓勵地方開展“多規融合”的實踐探索。

打破學科封閉,開門編規劃,促進多學科融合的規劃學科體系建設。

統籌運用經濟學、社會學、生態學、環境科學等多學科的方法,改變以工程技術學科爲主的規劃編制模式。

4、完善規劃評審和審批制度

委託專業評審機構組織規劃評審會

建立獨立的第三方專家庫進行規劃評審。評審委員會成員由經濟、社會、環境、文化、規劃等領域專家按比例組成,採取迴避制,當隨機抽取的專家與被評審的規劃編制單位、地方有關時,應進行更換,更換的專家仍採取隨機抽取的方式確定。

完善規劃審批制度

加強上級政府的制約作用。發揮本級人大的決策監督作用。完善規劃的公衆參與程序,要把公衆參與納入到規劃編制、審批、實施和評價的全過程。

5、推廣好的規劃經驗和典型案例

在規劃領域大力推廣一批好的經驗和典型案例。總結交流各地城鎮規劃實踐經驗,組織現場觀摩學習,加強宣傳推廣。

  城鎮化建設調研報告(三)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實現城鎮化已成爲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近年來,我縣鄉鎮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爲全縣城鎮化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那麼,在新形勢下,鄉鎮城鎮化道路究竟怎麼走?結合工作實際,通過我們##區縣政協小組的調查研究和深入思考,結合##區縣城鎮化建設實際談一下對鄉鎮城鎮化建設粗淺的看法。

一、xx區縣城鎮化發展的現狀和存在問題

在##區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進程中,城鎮化發展步伐不斷加快,許多鎮政府所在地建設了廣場,中心大街安置了路燈,大部分村也都修通了水泥路。全縣城鎮化率達到30.58%。村鎮規劃建設有序推進,小城鎮建設力度不斷加大。但在環境衛生等方面還存在以下一些實際問題:

一是環境衛生投入不足,衛生死角多。完善環境衛生基礎設施建設需投入大量資金,而鎮村財力十分困難,存在資金缺口問題。

二是環境衛生監督力度不夠。農村羣衆環境衛生意識較薄弱,人畜混居以及改廁不夠全面,衛生環境差,垃圾亂扔亂堆的現象比較普遍,住在集鎮所在地街道的居民,垃圾隨手往路邊扔,而居住在農村裏的羣衆由於還沒有建立垃圾填埋場,垃圾大部分往河裏倒,造成水源污染,影響羣衆的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

三是原有村屯規劃不合理。房屋建設雜亂無章,房屋、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沒有統一規劃,影響村容村貌,綠化率普遍低下,大多數村沒有綠化帶。但現要規劃整治,沒有資金來源。

四是個別羣衆對收取衛生費實行上門收集袋裝垃圾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

五是商品市場與周邊地區發展不平衡,易受影響。

二、對策及建議

(一)建立領導機制,落實工作責任

一是鄉鎮黨委、政府成立村容村貌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由鎮長任組長,分管衛生工作領導任副組長,黨政辦、村鎮規劃、恥等部門負責人爲成員,定期召開工作會議,研究和部署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把任務分解到村到戶,把責任落實到人,形成職能部門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

二是落實村容村貌管理責任制。成立環境衛生監察組,由工作責任心強的幹部擔任,全面負責環境衛生監察工作,聘請專職保潔員和垃圾清運員,並與他們簽訂責任書,同時制定了鄉鎮村容村貌管理細則及垃圾清運管理辦法,將工作責任落到實處。三是各村配備土地與規劃協管員,明確工作職責,配合鄉鎮職能部門開展村容村貌整治工作。

(二)宣傳工作到位,營造濃厚氛圍

一是在幹部大會、農村工作例會上,通過以會代訓的形式,鄉鎮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多次宣傳村容村貌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統一鎮村幹部的思想,增強工作責任感,並進行周密佈署,把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認真抓好落實。

二是通過張貼標語、出板報、發放宣傳材料以及駐村入戶宣講等形式,積極開展“鄉鎮是我家、美化靠大家”爲主題的宣傳教育活動,營造濃厚的宣傳氛圍,不斷增強幹部羣衆的衛生意識、規劃意識和環保意識,提高羣衆自覺參與村容村貌整治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加大整治力度,改善人居環境

一是爲提高環境衛生整治效果,建立環境衛生長效管理機制,把環境衛生監管和環境衛生保潔工作徹底分開。成立環境衛生監察隊,由正式幹部任隊長,專門負責環境衛生監管工作,不參與具體的衛生保潔工作。集鎮範圍內的環境衛生保潔工作發包給社會人員經營,由其聘請保潔員和垃圾清運員,具體負責環境衛生保潔、垃圾清運及農貿市場的日常管理工作。

二是加大經費投入,不斷完善衛生基礎設施建設。

三是上門收集袋裝垃圾。在集鎮街道按每戶每月收取適當衛生費,單位則按垃圾量收費,每天上午8:00準時出車上門收集並清運垃圾,做到垃圾日產日清。進一步擴大集鎮區域的垃圾收集和清運範圍。

四是定期開展環境衛生專項整治活動。在重大節日期間,由鄉鎮政府統一部署,組織各村、各單位、中國小校進行環境衛生大整治,重點清理道路兩邊的暴露垃圾、衛生死角、廢棄土以及亂張貼物等。

五是以點帶面,促進農村環境衛生工作全面開展。把中心村確定爲環境衛生整治重點村,推行袋裝垃圾和集中填埋處理,徹底改善村容村貌,目前正積極做好這些村的垃圾填埋場選址等前期準備工作。

六是積極開展創建文明鄉鎮、文明單位、文明村及開展愛國衛生月等活動。居民住宅區、單位室內要求做到“六面光”;各沿街店面、住戶實行“門前三包、門內達標”;統一組織除“四害”,確保羣衆的健康安全。

七是全面開展農村改廁工作,提高羣衆的生活質量。

八是加強牲畜養殖業污染治理,要求建立沼氣池等,引導立體種養,污染物達標排放,並嚴格把好規劃和審批關,控制養殖規模,促進生豬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

九是抓好新農村規劃,嚴厲打擊違法濫建行爲。結合新農村建設,在重點村建立新農村建設示範村。

另外針對環境衛生方面建議:

1、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轉變羣衆觀念,提高他們的環境衛生和規劃意識,增強羣衆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繼續加大經費投入,積極爭取上級部門的資金支持,爲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提供資金保障。

3、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一方面是加強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全面實行袋裝垃圾、上門收集垃圾、集中填埋處理以及改廁工作,重點做好中心村村容村貌整治工作,以點帶面,輻射周邊,促進全鎮村容村貌的改善。另一方面是加強新村規劃建設,進一步做好新農村建設示點工作,統一規劃,人畜分離,創建整潔、優美的農村環境。

  城鎮化建設調研報告(四)

我們檢索了12個省各城市的政府工作報告、文件、規劃和新聞報道等,涉及地級以上城市共156個,其中提出新城新區建設的有145個,佔92.9%。12個省會城市全部提出要推進新城新區建設,共規劃建設了55個新城新區,其中瀋陽要建設13個新城新區,武漢也規劃了11個新城新區。

在144個地級城市中,有133個地級城市提出要建設新城新區,佔92.4%,共規劃建設了200個新城新區,平均每個地級市提出建設1.5個新城新區。

在我們檢索的161個縣級城市中,提出新城新區建設的有67個,佔41.6%。大多數城市已經將新城新區建設付諸於行動,並非僅僅存在於規劃。

2、新城新區規劃面積和人口普遍超越現實。

在地級以上城市規劃建設的255個新城新區中,公佈規劃建設用地面積的共有96個,公佈的建設用地面積共計6105平方公里,平均每個新城新區規劃建設用地面積爲63.6平方公里。

根據《2012年中國城市統計年鑑》數據,抽查的12省平均每個地級市建成區面積爲115平方公里,也就是平均每個規劃中的新城面積相當於現有城市面積一半多,有的城市還規劃了多個新城。

比如貴陽城市規劃中,提出建設3個新區,規劃建設面積爲860平方公里,其中貴安新區規劃建設面積達500平方公里。5個新城的規劃建設面積爲407平方公里,新城新區規劃建設總面積達1267平方公里,而2011年貴陽市建成區面積僅162平方公里,考慮到貴安新區部分涉及到安順,即使貴陽安順兩個市建成區面積合計也僅198平方公里,相當於要增加6個貴陽和安順。

在145個規劃建設新城新區的地級以上城市中,共有121個城市全部或者部分公佈了新城新區的規劃人口,合計9672萬人,平均每個城市新城新區規劃人口爲80萬,而根據《2011年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鑑》數據,抽查的12省平均每個地級市城區人口88.4萬,規劃的新城新區人口基本相當於現有城市人口。

3、地方政府把新城新區建設作爲城鎮化的抓手和突破口。

中央城鎮化政策的出發點在於解決人口城鎮化問題,但一到地方,城鎮化往往被理解成城鎮建設。

比如廣東省在2012年提出要支持粵東西北地級市城區擴容提質、聚集發展、率先崛起,並且從省級層面提出了12個新城新區,在省政府的直接刺激下,地級市的熱情被高度調動起來,雲浮、惠州、茂名等城市啓動了新城新區建設和規劃,並將新城新區建設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作爲2013年的重點工作來抓; 韶關市通過對新城戰略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進行整合,進一步拉大新城框架,將規劃面積從37平方公里,調整爲60平方公里。

遼寧省發文在以瀋陽爲核心、7個地級市組成的瀋陽經濟區推動新城新市鎮建設,提出了25個新城建設的目標。

河北省將北戴河新區、唐山灣生態城和黃驊新城寫入了河北沿海地區發展規劃中。貴州省提出2013年全省要啓動100個城市綜合體建設,實現縣級全覆蓋。

4、新城新區規劃標準高,投資規模大。

在各地有關新城新區的文件規劃中,一般都提了較高的建設標準,生態城、智慧城、科技城、現代城等比比皆是,建設配置標準大多豎內和國際領先標準。

比如廣州南沙新區提出陸地綠化率不低於60%,各方面的硬件設施都是按照國際最先進水平進行配備。

河北唐山、陝西西安、江西九江等諸多城市也規劃建設各類高端生態城。高標準的規劃建設也需要地方政府進行大規模投資配套,廣州市2013年計劃在南沙新區安排220億投資,唐山南湖生態城2010年完成投資180億,2011年完成投資200億,陝西安康月亮河生態蟲劃總投資在147.8億元,作爲縣級市的江西省豐城市新城區也規劃投資160億等,新城建設儼然演變成爲地方政府拉動投資的手段。

  城鎮化建設調研報告(五)

爲新城建設不是不可以搞,但是要遵循規律,要走集約型發展道路。目前的新城模式則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

過多過大過濫,在競爭條件下很難實現規劃目標。

我國城鎮發展和前三十年的區別是,城鎮之間招商引資競爭愈演愈烈。在競爭的格局下,有限的投資主體不可能集中到某個新區,投資的分散很難使新區達到期望規模。全國目前所有開發區和新區都面臨這個難題。

2

標準過高,沒有那麼多可支撐的高素質產業和高素質人口。

中國人才短缺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同理高水準和高端的投資也一樣面臨着短缺,因此也無法吸引這麼多以高端作爲門面的產業和人口進入。而從各新區規劃上看,空間大多是留給富人的,高標準的新城新區規劃沒有提供適宜中低收入人口和外來農村人口進城居住生活的空間。如此下去,新城新區集聚人口目標必將難以實現。

3

政府財政壓力增加,風險逐漸顯化。

大部分新蟲劃都確定了浩大的投資規模,寄希望於未來通過新城開發的土地出讓金償還。但是“遍地開花”的新城新區建設,一旦開發主體不到位,地方政府必須面臨投資風險問題。目前一些城市出現的債務問題、投資浪費問題和新的債務風險問題已經顯現,沒有人承擔責任。

4

新城新區建設沖淡了中央城鎮化戰略的初始目標。

各地熱衷於新城新區建設,大搞所謂的“城市綜合體”,說明地方政府在理解中央城鎮化政策上出現了嚴重的偏差,很有可能影響到未來城鎮化有關政策的落實,特別是針對農民工市民化問題、城市發展模式轉變等問題。社會上對地方的作法反響也十分強烈,擔心是又一輪“城鎮化投資大躍進”。如果不及時規範和引導,也必定造成社會的不良反響,加劇大拆大建所引發的社會矛盾。

幾點建議

隨着城鎮化水平的提高,城鎮工作重要性日益凸顯。但是,如何遵循城市和經濟發展規律,規劃城鎮發展戰略,制定相應政策,顯然頂層設計明顯滯後。

我們建議:

——重新研討城鎮化政策的設計,明確改革的思路,規範地方政府行爲,引導城鎮發展重點解決人的問題和城鎮發展模式問題。

——要對各地的新城新區建設和規劃,組織綜合類的專家隊伍進行調查,提出意見,統一清理。

——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切忌行政推動。特別是要防止政府的一把手主觀拍腦袋的決策。

——要建立約束機制,通過制度建設和責任追究機制,規範政府決策者的行爲。

——中央和各地政府,要按照新型城鎮化發展要求,精心打造一批試點,總結經驗,加以推廣。

——要加強對城鎮政府負責人在城鎮管理方面的培訓,提高對經濟規律、市場規律和城市發展規律的認識。

——要加強宣傳和引導,推廣正面典型,介紹好的國內和國際經驗,通過各種形式,形成示範效應。

——適時召開城鎮化工作會議,明確中央的城鎮化和城鎮發展的工作方針,要求地方認真理解,貫徹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