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關於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及管理工作的總結匯報

關於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及管理工作的總結匯報

關於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及管理工作的總結匯報

省教育廳:

遵照《省教育廳辦公室關於報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及管理工作報告的通知》,現將學院社科規劃管理工作的總結如下:

一、“十三五”期間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工作總結回顧

“十三五”以來,在學校理事會的正確領導下,我校各級管理幹部、廣大教師積極投身科研創新實踐活動,紮實開展社科研究工作,取得了較好成績。

一是分別榮獲市第九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1項、省社科聯頒發的“省重大學術·科普活動組織獎”1項;省哲社規劃辦公室頒發的“省哲學社會科學項目管理先進單位”稱號;二是開闢我校思政教育研究專項基金項目,大力支持和推動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斷向前發展;三是哲學社科類項目立項層次有所提升,喜獲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教育部青年項目立項、省科技廳軟科學研究項目(經濟類)立項;四是突出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研究成果的積累,資助出版優秀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著作3部。

2019年我校社科基金項目立項成績喜人。首先是取得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立項,獲得資助25萬元,實現了社科類國字號項目零突破。其次,省社科基金項目立項6項,名列全省民辦高校前茅。第三,省社科聯項目立9項,市社科基金項目立項7項,省教育廳社科項目立項11項。同時獲得省教育廳高校人文社科一等獎1項。

學校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哲學社科類項目立項數量快速增長、社科科研成果數量增加,層次明顯提升,取得諸多進展。例如榮獲市第九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省社科聯頒發的“陝西省重大學術·科普活動組織獎”、省哲社規劃辦公室頒發的“省哲學社會科學項目管理先進單位”稱號等。

學校制定《學院科技發展“十三五”規劃》。有力促進了政產學研融合和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爲教書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務育人工作不斷注入新的活力,使學校科研工作在育人才、出成果、顯特色、上水平等方面均取得長足發展,較爲圓滿地完成了“十三五”科研規劃提出的各項任務,爲“十四五”科研工作上新臺階打下了良好基礎。

二、促進社科發展的重要措施、管理工作創新做法、實踐經驗及政策建議

重要措施:

(一)社科科研成果方面:我校每年發佈本年度的科研成果統計、對年度優秀科研成果的表彰。

(二)社科學術交流與合作方面:爲適應高校改革大趨勢,我校積極實施創新驅動轉型發展戰略,形成了社科學術生態新機制新格局。

(三)社科研究考覈機制建設方面:高校哲社科研管理工作重在運行機制和管理制度。爲了引導教師開展社科研究,我校修訂了優秀科研成果獎勵辦法、科研績效綜合評價體系等科研激勵制度。深化學校科研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提升學校創新能力,推進科研工作更好發展。

(四)社科研究平臺建設方面:設立“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加大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平臺建設的力度,逐漸形成了類型多樣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平臺。

(五)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不斷加強哲學社會科學的人才隊伍建設,使我校的哲學社會科學人才隊伍建設工作呈現良好發展態勢,爲提升我校內涵建設水平、服務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創新做法:

一)從申報的工作流程上,我們嚴格按照 “六程序兩落實一保障”執行

六程序:一是認真學習、領會精神、廣泛動員。二是個人自主申報,逐級審覈。三是認真組織專家預評審會。四是全校公示。五是學校領導審批並上報。六是總結反思和改進。

兩落實:任務落實與定期檢查制度落實(按照項目任務週期實行開題—中期檢查—結項驗收三段制動態跟進,一般不容許延期)。所有重點工作原則上參照省社科基金項目立項研究推進和管理制度,做到項目啓動要有開題報告,中期進展要有階段性成果支撐,項目驗收時要有結項總結報告。

一保障:經費保障:實行經費1:1配套制度,堅持經費納入單位財務統一管理,單獨覈算,專款專用;建立健全監督檢查、追蹤問效等機制,防止浪費。

(二)從服務能力創新提升上,努力做到四個“主動延伸”,項目管理工作抓早抓小抓細抓實

一是由原則性管理向細則性服務延伸。二是由單純的行政管理即形式審查向學科專業的內容查新與學科專業性評估延伸。三是由工作時間的線下互動向線上線下實時互動延伸。四是辦公場所由校內辦公室、會議室向實驗室、資料室、教研室乃至校外行業、企業、兄弟院校等延伸。

實踐經驗及政策建議:

在“十三五”時期,我校正視存在的學科建設整體水平不高、特色優勢不明顯、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科研創新體制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全面深化改革,以昂揚的鬥志、奮發有爲的精神,不畏艱難,勇敢攀登,奮力開創科研新局面。爲了加強社科研究能力建設、提高我校哲學社會科學整體研究水平,現提出如下政策建議:

1、加強學習,更新思想觀念。注重加強基礎研究、突出問題導向、理論聯繫實際,注重把握現時代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關係,突出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密切相關的哲學思想或哲學問題的研究。習近平同志治國理政方法論研究、新發展理念研究、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研究、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與我國意識形態建設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與中國話語體系研究等。

2、抓緊落實哲學社科創新人才隊伍建設任務,培育哲學社科創新團隊。組建開放式哲學社科創新團隊,積極推動協同創新;加快中青年哲社科研骨幹培養機制建設,構建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政策制度環境;面向行業需求,整合二級院各專業哲社科研資源,建立各類協同創新科研團隊。

3、抓好平臺建設、專業建設,打造哲學社科研究特色。一是圍繞我校平臺建設,加強科研方向凝練、團隊優化、課題研究、成果發表。二是圍繞社科類學科專業,引進學科帶頭人,組建高水平團隊,爲申碩創造條件。三是加強校社科聯建設,整合社科研究力量,開展社科學術講座、科普活動。

4、抓緊抓實政產學研四界融通互動體制機制創建。爲適應並積極創建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環境新常態,必須不斷創新科研體制機制,提高服務質量,加快政產學研互動融合科研創新體制機制建設,廣泛整合科技創新資源,開展協同創新、聯合創新。

5、高度重視人才的引進,着力加強“雙師型”素質教師的培養。採取引進和培養相結合的人才戰略,積極引進一批急需緊缺學科專業帶頭人、學術領軍人才,培養選拔一批中青年學術骨幹。

三、“十四五”期間進一步繁榮發展社科的基本思路和發展規劃

我校“十四五”期間謀求社科發展的基本思路是:

堅持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爲指導,全面貫徹科研興校戰略,牢固樹立創新驅動,科教融合,育人爲本的理念,堅持科技創新與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地方經濟建設相結合的原則,以學科建設爲龍頭,以體制機制創新爲動力,以創新人才爲關鍵,以平臺建設爲支撐,以項目攻關爲抓手,以科研投入爲保障,深化科研管理改革,加大科研投入,着力培養學科帶頭人,打造學術團隊,着力構建科教協同育人體系,着力打造創新體制機制,着力提高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的能力,提高整體科研水平,推進學校科研創新的突破性發展。

按照“抓學科打基礎、立規章強機制、搭平臺建團隊、拿項目出成果、引活水育人才、顯特色上水平”的工作思路,特制訂如下發展規劃:

1. 學科建設

以重點學科遴選與建設爲抓手,突出重點,點上突破,示範引領,輻射帶動學科建設上新臺階。認真開展重點學科遴選建設工作,在學科方向整合與凝練、學科帶頭人與梯隊建設、學科研究平臺基地建設、研究項目成果建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學術交流方面系統紮實推進。

打牢學科基礎。使學科結構更趨合理,重點學科優勢更加突出,學科發展方向更加鮮明和富有特色。力爭有3-5個學科方向在省內同類院校居領先地位。

2. 科研平臺建設

加快研究平臺基地建設。加強重點實驗室建設,以校級重點實驗室爲依託,培育省重點實驗室,力爭實驗平臺建設取得新突破,獲批省級重點實驗室;創新平臺建設取得大發展,形成2-3個具有集成化、協同化、綜合化功能優勢,能運行重點項目研究的創新平臺;成果轉化和工程化研發平臺建設有亮點,力爭建成1-2個能夠進行產業化項目培育孵化轉化的研發基地;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建設上新臺階,建成省級人文社科重點基地;信息平臺建設全面推進,實現信息存儲、檢索、傳輸體系化。

3.創新團隊建設

重視人才梯隊和創新團隊建設。以培養、引進和用好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和文化創意人才爲核心,系統推進引才、選才、育才、用才體制機制變革,營造人才成長良好環境,造就跨學科、跨領域、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型科技文化藝術人才隊伍,圍繞學科帶頭人組建創新團隊,形成8-10個具有穩定研究方向、穩定課題來源、穩定成果積累和產出的科研共同體。加大對優秀青年科技人才的發現、培養和資助力度,建立適合青年科技人才成長的用人制度。加強面向生產一線的實用工程人才、卓越工程師和專業技能人才的培養。加強對實驗技師等科研輔助人才的培養和培訓。重視科技管理、科技服務和科普人才隊伍建設,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專業人才隊伍培養。

4.項目成果與轉化應用

對接需求,廣開立項渠道,拓寬研究領域,提高立項數量和層次。“十四五”期間,力爭國家級項目有所突破,省級項目穩步增長,並使這些立項進一步向重點學科、新興學科、研究基地、重點實驗室研究機構新確定的方向集中,增強學科建設的項目支撐,到2020年力爭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2項,省部級科研項目40-60項,廳局級項目突破120項。橫向課題數量大幅增長,所創造的經濟效益成倍增長。在SCI、EI、ISTP等檢索系統和統計源期刊系統期刊上發表和摘引的論文總量有明顯增加;學術論文、著作在總量遞增的基礎上,核心期刊論文數量力爭每年以15-20%的速度增長。促進科研成果轉化與應用實現新突破,引導師生積極申請專利,在此基礎上申請產業化項目,學校大力支持建立產業化項目孵化基地,鼓勵以各種方式進行成果產業化,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成果。鼓勵廣大教師積極承擔橫向課題,到“十三五”末,橫向合作經費力爭達到科研經費總額的30%以上,使其能發揮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切實起到支持服務地方經濟的作用。

科技創新對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產業升級和社會進步的支撐引領作用顯著增強;科研成果獲獎層次躍上新臺階,產生一批省級科技獎和社科獎。項目成果的數量和層次水平總體保持在全省同類院校前列。

5.科研創新體制機制和制度創新

加快推進學校與行業企業在校院兩級學術委員會、專業系、教研室各個層面的對接合作機制,完善與科研院所、行業社會團體、學術團體等資源共享,相互協調合作的體制制度機制,加強與有關高校合作,通過共建、聯合培養、科技合作攻關等方式支持重點學科建設。深化產學研融合,將學科建設與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着力提高高校對產業轉型升級的貢獻率,努力成爲催化產業技術變革、加速創新驅動。促進學校學科、人才、科研與產業互動,打通基礎研究、應用開發、成果轉移與產業化鏈條,推動健全市場導向、社會資本參與、多要素深度融合的成果應用轉化機制。強化科技與經濟、創新項目與現實生產力、創新成果與產業對接,推動學科知識應用創新、關鍵技術突破轉變爲先進生產力,增強學校創新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驅動力。

我校在多學科協調發展的辦學格局下,一直致力於加強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平臺建設的力度,依託二十多個科學研究機構,積極吸納哲學社會科學類的專家學者進入校學術委員會,逐漸形成了類型多樣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平臺。今後,將嚴格履行職責,不斷創新哲學社科管理工作機制,力爭推動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能力及水平進一步提升,以優異的哲學社科研究成績、以基地和項目建設的標誌性成果爲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及管理工作的全面推行作出貢獻。

XX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