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畢業論文

中醫藥學畢業論文【精品多篇】

中醫藥學畢業論文【精品多篇】

中藥學課程的教學實踐與思考 篇一

摘要:結合《中藥學》課程自身特點以及開放式教學模式的內涵,擬建立《中藥學》課程開放式教學模式。

這種教學模式的建立,是開放式教學模式比較優勢的必然結果,是《中藥學》課程自身特點的必然要求,是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必然要求,以下論文由top期刊論文網藥學論文欄目提供,供您參考。

《中藥學》課程是中藥學專業的一門必修專業課,在整個中藥學學科中佔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

隨着國家中藥現代化工程步伐的加快,以及國際上中藥現代化的發展,作爲研究中藥基本理論和臨牀應用的中藥學課程的重要性愈加突出。

《中藥學》是作爲中藥學專業的基礎課設置的,它與中醫基礎理論、方劑學、中藥炮製學、中藥化學、中藥鑑定學等學科相互交融,因此《中藥學》既是該專業研究的出發點和核心內容,又是學習其他課程的橋樑,學好《中藥學》就顯得十分重要。

《中藥學》課程主要講述各論部分各味中藥的性味、功效、臨牀應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內容,然而由於中藥數量衆多,每一味中藥其性能功效都各不相同或者同中有異,極易造成知識點的混淆,對於學生而言要學好中藥學課程難度很大。

我自2005年擔任中藥學課程授課教師以來,面向中藥學專業,經歷了多輪教學。

在中藥學課程的教學實踐中,我積極思考和總結遇到的問題和困難,總結了以下幾點教學體會,與同行交流,以期提高教學質量。

1、強化學習總論

總論,是一個學科的綜合或概要,更是對這門學科的一種全面而概括的論述。

《中藥學》的總論介紹了中藥學的發展歷史、採集收藏、炮製、中藥學的基本理論(包括四氣五味、歸經、升降浮沉等)、配伍及用量等。

其中的藥性理論是學習《中藥學》這門課程的基礎。

因此,學好總論顯得尤爲重要,能在各論的學習中起到相當大的作用,對學生以後學習各論中每一味中藥的藥性理論有很大幫助。

總論中談到藥物有酸、鹹、甘、苦、辛五味,並且相對應的酸入肝、鹹入腎、甘入脾、苦入心、辛入肺。

具體來講,酸有收斂、固澀等作用;苦有瀉火、燥溼、通泄、下降等作用;甘有滋補、和中或緩急的作用;辛有發散、行氣或潤養等作用;鹹有軟堅、散結或瀉下等作用。

學好總論,後面各論的學習就稍簡明易懂些。

例如解表藥,其爲凡能疏肌解表、促使發汗,用以發散表邪、解除表證的藥物,如麻黃、桂枝。

由解表藥的定義出發思考便很容易與五味中的辛相聯繫起來,因而可以簡單地推出解表藥多屬辛散之品,皆具有發汗解表的功效,入肺經爲主。

又如,人蔘爲補虛藥,因此與甘味相對,主歸脾經。

由苦味能泄能燥,便能想到瀉下藥中的攻下藥其味苦性寒,有通便瀉火之功效,主入心經。

所以,結合藥物的。藥性理論可以清楚推知藥物的功效與歸經。

2、結合實例講解中藥,調動課堂氣氛

我院中藥學的傳統授課模式是老師在上面講解,學生在下面聽,師生之間缺少互動。

這種“滿堂灌”的授課模式,往往會導致課堂氣氛顯得沉悶,學生感覺課程十分乏味。

我在《中藥學》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對一些常見的疾病該用哪種藥去治療、中藥湯劑如何正確煎煮等內容比較感興趣,例如高血壓、風溼等疾病。

因此,在《中藥學》教學過程中可適時導入一些典型病例以提高學生聽課的興趣,以討論的形式增加課堂的趣味性。

針對導入的病例,教師可引導學生運用已學過的知識點進行分析、討論和辨證用藥,以便達到學生能鞏固與複習基礎理論知識,進一步深化各味中藥知識點的目的。

總之,與實際病例相結合講解藥材的方法,既能幫助學生鞏固與複習基礎理論知識,又能提高學生上課的積極性,促進學生與教師形成良性互動,學好中藥學知識爲今後學習方劑學、中藥藥劑學、中藥藥理學、中藥炮製學等專業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

3、引導學生使用歸納總結法學習《中藥學》

每味中藥都有各自的性味、歸經、功效、應用、用法用量和使用注意等,學生要掌握這麼多的內容,確實存在很大難度。

因此,引導學生使用合適的學習方法顯得尤爲重要。

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運用歸納總結法能幫助學生較好較快地記住各論藥物的知識點。

3.1主次分明,突出重點。

《中藥學》教材把各論中藥按照主要功效分爲不同章節,每一章節的中藥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功效及應用特點。

在《中藥學教學大綱》中,對每一章節內容的掌握要求分爲三個層次:掌握、熟悉和了解,因此學生在記憶各類中藥時,應重點記憶要求掌握的藥物,對於熟悉和了解的藥物則主要記住其主要功效和應用即可。

比如,清熱藥種類較多,學生識記該節藥物較爲困難,很容易將不同的藥物混淆。

根據大綱要求,石膏、知母、黃芩、黃連、金銀花、連翹、生地黃、牡丹皮、青蒿爲要求掌握的中藥,要求學生記住上述中藥的性能、功效、應用、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梔子、夏枯草、黃柏、板藍根、魚腥草、玄蔘、赤芍、水牛角爲熟悉的中藥,要求學生記住其功效和應用;蘆根、龍膽、大青葉、蒲公英、敗醬草、白頭翁、馬齒莧、地骨皮屬於瞭解的內容,學生只需要瞭解要主要功效即可。

3.2採用列表法,以區別功效相似的中藥

在同一章節中,我發現有許多中藥功效很相似,如清熱藥中的黃芩、黃連、黃柏三味中藥,它們的共同功效是清熱燥溼,但在臨牀實際應用時又存在區別。

功效相似中藥往往給學生的記憶或複習造成不小的困難。

在學習功效相似的中藥時,我推薦採用列表法,如表1所示,表格中分別列出三味中藥的功效和應用的相同點及不同點。

採用列表法區別功效相似中藥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可以較清晰地將中藥的功效區分開來。

3.3注意區分名稱相似的中藥

在《中藥學》教材中許多中藥的名稱十分相似,例如黃芩、黃連、黃柏,山茱萸、吳茱萸,蒼朮、白朮,獨活、羌活,桑螵蛸、海螵蛸,等等。

黃芩、黃連、黃柏這三味藥屬於同一類別,還比較容易記憶,但如獨活、羌活這兩味藥不同屬於一個類別,就應注意着重區分開來。

羌活屬於解表藥,主治外感風寒、頭痛無汗、用於風寒溼痹、風水浮腫、瘡瘍腫毒等症狀;而獨活屬於祛風溼藥,具有祛風勝溼、散寒止痛的功效,用於治療風寒溼痹、腰膝疼痛、少陰伏風頭痛、頭痛齒痛等。

相似的名稱尤其容易記混淆,在碰到這些相似名稱的中藥時應更加留意,並把它們寫在一起,注意區別其功效應用。

4、重視實驗教學,大力推進實驗教學改革

實驗教學是中藥學課程教學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應通過實驗教學,有機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啓迪思維,鍛鍊動手能力,使學生具備識別常用中藥飲片和藥用植物的一般知識和技能,掌握一些常用的鑑定方法及其對藥物性能功用的影響,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1]。

長期以來,我院中藥學實驗課的教學模式主要是安排學生辨認中藥飲片,學生僅需要觀察並記錄中藥飲片的外觀性狀特徵。

在實驗過程中,學生常常反映實驗內容比較枯燥,難以提起學習興趣。

這種實驗課教學模式嚴重削弱了學生對中藥學課程的興趣,也達不到促進學生將中藥學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啓迪學生思維,鍛鍊其動手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目的。

針對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我院中藥學教研組對中藥學實驗課大力改革,在保留飲片識別內容的基礎上,增加了藥用植物辨認、動物實驗等內容,大大豐富了中藥學實驗教學內容。

教學實踐證明,自從中藥學實驗課內容改革後,學生對中藥學實驗課的興趣大大提高,許多學生受實驗課的啓發,要求加入老師課題組做實驗,以進一步提高實驗動手能力。

以上是我的幾點教學體會。

中藥學是不斷髮展的學科,爲順應時代的發展要求,更好地講授這門課程,課程主講教師必須紮實教學基本功,認真備課,抓住重點,總結規律,而且要善於學習,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思路,在保證傳統理論體系不變的情況下,儘可能地加大教學信息量,提高中藥的教學質量。

循證醫學中藥帶教學習分析 篇二

1傳統中藥帶教方式

目前,藥庫的高資歷藥師經長期積累,充分利用眼觀、鼻聞、口嘗、手感和耳聽以鑑別藥材,在實踐中不斷豐富起來,並以傳統的帶教方式傳授給學生:

1.1自由跟帶方式

自由跟帶方式是目前普遍的帶教方式,主要是在保證藥庫日常工作正常進行的前提下,採取讓學生自行到中藥格鬥中認藥,引導學生在認藥過程中熟悉中藥飲片的性狀鑑別。

這種方式學習不夠系統,內容不夠全面。

1.2集中講解式

集中講解式主要由帶教老師按實習安排事先準備好實習內容,再將所有實習的學生集中起來以授課的形式講解。

這種帶教方式由於需要組織較多的人員和佔用一定的時間,安排講解的次數和時間有限,學生對知識接受有限。

傳統的帶教主要爲師承方式,能夠有效地繼承經驗,但也有效率較低、學生積極性不高、信息更新慢等不足,在信息爆炸式增長的新形勢下必須改革,如何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在有限的帶教時間內取得更好的效果,是現階段藥庫帶教所面臨的問題。

2循證醫學帶教方式

2.1循證醫學的思維方式

循證醫學的核心思想是:以客觀研究結果爲依據,即在個人臨牀經驗的基礎上,從日新月異的醫學科學的發展中獲取最新、論據強度最高的證據,以不斷提高臨牀診療水平[2]。

循證醫學實踐的過程,主要包括5個步驟:①把所需要的信息轉化爲一個可回答的問題;②查找可以回答這一問題的最佳證據;③嚴格評估證據真實性和推廣應用性;④把嚴格評價的結果與臨牀經驗、

病人的生物學特點、價值觀和個體情況相結合,應用於解決實際問題;⑤評價執行①到④過程的效果和效率,並盡力去改善它們以便今後更好地應用。

在現階段,藉助循證醫學的思維方式帶教可以克服傳統帶教中信息更新慢、學生積極性不高等不足。

2.2在傳統帶教方式引入循證醫學思維方式探索

在充分應用傳統的帶教方式基礎上,嘗試運用循證醫學思維方法進行實習帶教。

在傳統帶教中運用循證醫學的觀念進行教學,需要做到以下幾方面:①樹立循證醫學觀念:循證醫學的教育模式與傳統醫學教育不同,它的核心內容是大量查找文獻,這必須依託於網絡信息化工具,也是現代學生所擅長和樂於接受的手段。

②訓練循證醫學思維方式:實習學生通過傳統的自由分散式學習後,教師根據學生的專業和興趣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學會充分利用圖書館的藥學圖書資源和互聯網上的藥學文獻資源,根據所提的問題,制定可行的檢索策略,搜索衆多的數據庫,收集大量的研究證據,再評價這些證據的作用,並解決實際問題。

③循證醫學思維方式要與傳統的帶教方式相結合:傳統帶教方式在培養中藥師方面有較好的經驗,引入循證醫學思維方式是對傳統的有效補充,其目的重在能力培養,即教會實習學生如何學習,

有助於激發實習學生的內在興趣,培養他們科學的醫學觀及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避免填鴨式的被動接受知識的舊模式,避免在脫離帶教老師的監管後不知道如何繼續學習,

使他們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爲學習的設計者和主動者,從死學轉變爲巧學,從被動接受轉變爲主動求索,由獲取知識轉變爲探究知識,從終結性教育轉變爲終身教育。

3討論

中醫專業的臨牀中藥學實習帶教是實習學生與中藥材實踐親密接觸的很好機會,通過中藥的實習,能通過眼觀、鼻聞、口嘗、手感和耳聽來了解中藥,傳統的中藥實習方式注重於日常經驗的師承,

藥學畢業論文 篇三

中醫藥學個人簡歷

大學生簡歷網()爲您提供以下文章:大學生求職個人簡歷表格     應屆畢業生個人簡歷表格 、爲參考資料。

尊敬的領導:

您好!衷心的感謝您在百忙之中翻閱我的這份材料,並祝願貴單位事業欣欣向榮,蒸蒸日上!

我是連雲港中醫藥高等職業學校藥物製劑專業08屆實習生李新星,自從進入大學之後,會考後的輕鬆、獲知被錄取的喜悅隨風而逝,因爲我得從新開始,繼續努力奮鬥,迎接新的挑戰。大學四年是我思想、知識結構及心理、生長成熟的四年。學校濃厚的'學習、創新氛圍,熔融其中的我成爲了一名複合型人才。時光飛逝,我將懷着我童年的夢想、青年的理想離開我的母校,走上工作崗位。

中藥學校師生中一直流傳着這樣一句話“今天你以學校爲榮,明天學校以你爲榮”,從入學以來,我一直把它銘記在心,立志要在大學四年裏全面發展自己,從適應社會發展的角度提高個人素質。將來真正能在本職工作上做出成績,爲母校爭光。

我以“嚴”字當頭,在學習上勤奮嚴謹,對課堂知識不懂就問,力求深刻理解。在掌握了本專業知識的基礎上,不忘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對課外知識也有比較廣泛的涉獵。我還很重視英語的學習,不斷努力擴大詞彙量,英語交際能力也有了長足的進步。同時,爲了全面提升個人素質,我積極參加各種活動,這些經歷使我認識到團結合作的重要性,也學到了很多社交方面的知識,增加了閱歷,相信這對我今後投身社會將起重要作用。

現在,我以滿腔的熱情,準備投身到現實社會這個大熔爐中,雖然存在很多艱難困苦,但我堅信,大學生活給我的精神財富能夠使我戰勝它們。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希望貴公司能給我一個發展的平臺,我會好好珍惜它,並全力以赴,爲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奮鬥,爲貴公司的發展貢獻力量。

此致

敬禮

藥學畢業論文 篇四

通過學習中醫學,我對它有了個初步的瞭解。中醫藥學有着悠久的歷史,是我國人民在生活、生產以及同疾病鬥爭實踐的經驗總結。有其獨特的理論體系和豐富的內容。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爲我國人民的健康和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貢獻。

自古以來,行醫者十分注重道德修養,將“大醫精誠”封爲圭桌,更以行動詮釋着,他們以德養性,以德修身,德藝雙馨,正因爲他們畢生恪守着這樣的信念,才真正成爲歷代醫學家和百姓敬仰的偉大先師。“精”爲先,“誠”爲輔,只有具備“精誠”着,可承大醫之名,“精”於高超的醫術,“誠”於高尚之品德。縱觀慢慢中華幾千年醫學歷史,出現了一代又一代的名醫:扁鵲濟世救人,敢於直言:華佗施人道不分貴賤:葉天士謙遜好學承先啓後重樹醫德。他們撰寫的`每一篇醫案謹慎真實讓我懂得實踐真理的統一。醫者中的智者應是衆智者中的佼佼者,因爲他們擔負着挽救生命和發揚中醫的雙重責任,每一篇醫案便是他們留給後人們最好的紀念品,價值是不言而喻的。

學習這門課後有一些小小的建議,希望老師可以看看。

有時候,對我們這種初學者授以長篇大論的醫學知識其實我們是吸收不了的,比如我相比之下更喜歡看一些圖片啊,實時的醫學視頻等,可以提高大家的興趣。所以建議老師可以在講課中給我們加一些相關視頻,或者相關圖片及新聞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興趣。其實在很多時候,不論是我們的這個專業還是醫學專業學生都會多少有些迷茫關於我們學習的這些知識可以用到哪兒,如何可以讓他們運用得更好,希望老師在講課時可以爲我們指點一下。還有爲了提高同學們的興趣,加深對中醫學的印象,老師可以在課程的初期給我們放一個有教育意義的影片引入到課程內,或者實踐教學,其實我們非醫學類專業的學生也想過把醫生癮,老師可以實際教我們如何把脈,如何辨別疾病的發生之類的,而醫學專業的學生可以提前實習。

中醫藥學學習心得 篇五

試談中醫學專業的生理學教學改革

摘 要:在醫學課程中,生理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基礎課。

根據教學要求,中醫學專業學生也要學習生理學。

針對該層次學生,我們認爲採取“中西醫融合”的教學方法,可以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中醫學專業 生理學 中西醫融合

作爲一名生理學教師,面對中醫學專業同學,如何能夠既突出中醫學的特點,又講好生理學的基礎知識,是學好中醫學專業的重點。

在中醫專業教學工作中,我們逐漸摸索出一些較爲有效的方法,即:“中西醫融合”。

1 對教師的要求

生理學是研究正常機體功能活動規律的科學。

在中醫基礎理論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學好西醫的基礎。

但中醫專業學生在學習生理學之前,往往先學習中醫學基礎理論,特別是中醫學基礎的“髒象學”部分,相當於中醫的“人體生理學”。

中醫學對生理過程的認識自成一套體系,當學生接觸到西醫生理學時,這兩種不同的理論體系會對學生學習和理解造成困難。

因此,作爲西醫院校畢業的教師,要掌握中醫基礎理論知識、中藥學以及中醫診斷學等內容,既可拓展自己的知識層面,又有利於更好地與學生探討[1]。

另外,教師還需正視一個新問題:如何應對已從網絡獲得大量信息的學生?它迫切要求高校教師不斷補充學術養份、拓展學術視野、更新學術理念,以保持對學術新知的熱情,從而主動及時地給自己的學術生命輸入新鮮血液[2]。

本教研室要求教師除了課堂教學外,在課餘時間也要學習中醫的基礎理論和相關學科知識,拓展自己的知識層面;另一方面,利用現代網絡技術,積極關注前沿學術動態,瞭解學術熱點,參加科研活動,撰寫科研文章。

2 理論教學中要做到“中西醫融合”

中西醫都是科學,只是各自的研究方法、手段、發展背景的不同而形成了兩個不同的理論體系[3]。

在理論教學中,盡力尋找到一些生理學與中醫學的共通點,在講授的時候加以結合,以此構建中西醫理論體系之間的溝通平臺[4]。

第一,我們對中醫學和西醫學中內涵一致,僅僅是提法不同的內容進行整合。

打個比方,學習緒論這章時,根據內環境穩態內容,把生命活動的對立統一、維持相對穩定狀態等普遍存在的規律與陰陽的對立制約、互根互用、消長平衡、互相轉化的陰陽對立統一學說相比較,使學生在掌握內環境穩態的基礎上,對於中醫理論的總綱―“陰陽學說”[3]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又如,在講授器官生理作用時,把中醫理論中臟腑的相關功能與之相比較:西醫中心臟的泵血功能與中醫學中心主血脈的功能是一致的;西醫中肝的主要功能是:貯血和消化,這與中醫學中肝主藏血、主疏泄的功能是一致的;西醫中生成尿液是腎臟的主要功能,這與中醫學中腎主水的功能是一致的。

通過“中西醫融合”的方法將兩大理論體系不斷互相滲透、互相補充,從而達到融會貫通,爲學生架設起一座溝通中西醫學的橋樑。

第二,除了比較這些共通點,我們還特別提出中西醫之間對器官生理功能和意義理解上的差異,使得學生能夠更好理解和記憶。

例如:中醫學對心功能的闡述是“藏神,主血脈”,它除去包含西醫生理學中心血管系統的功能,其中還囊括神經系統的部分功能。

3 實驗教學的“中西醫融合”

生理學是一門實驗性科學,其一切理論都源於實驗[5]。

實驗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如動脈血壓調節實驗中,學生通過給家兔耳緣靜脈注射肝素、烏拉坦等藥品,隨後進行頸總動脈插管,就可以掌握靜脈注射、動脈插管等操作方法。

同時通過牽拉、夾閉頸總動脈以及電刺激迷走神經等操作,來驗證降壓反射的相關理論,使學生對此知識點理解得更透徹,記得更牢固。

實驗教學是最能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科研思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如何做好生理實驗,如何通過實驗得出相應的理論知識。

同時,在常規的實驗項目中,我們還特地加入一些中醫藥學內容,以提高中醫系同學的興趣。

例如,實驗5:調節動脈血壓中,可以建議同學觀察三七這種中藥對動脈血壓的影響;還可以觀察中藥木香對小腸平滑肌的影響。

4 根據不同專業區別對待

在我校,中醫專業學生既有文科生,又有理科生,學生起點差異比較大,而且生理學教學課的時間有限。

因此,作爲生理學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專業、知識掌握的不同水平,對教學內容有所側重,當然是在保證掌握基本內容的前提下。

例如:生物電現象的形成機制,對於藥學專業,這部分內容熟悉即可,並不要求學生掌握其詳細過程;但對於中醫專業,該部分內容要求全面理解和掌握。

通過這種不同專業和層次的區別對待,在有限的課時內,既做到了生理學基本原理和知識點的覆蓋,又突出各專業的特色和重點。

5 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對於中醫學專業學生而言,生理學內容較多,而課時少,如果採取“填鴨式”的講授方法,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

所以在要使學生有限的時間內最大程度地掌握好基本知識,作爲教師必須抓住各章重點,突破難點。

抓住重點就是對教學大綱中所要求掌握的重點知識,進行詳盡地講解。

如呼吸運動的調節重點在於呼吸的反射性調節,而其中又以化學感受性反射尤爲重要。

因此授課時主要講授化學因素CO2,O2和H+對呼吸的影響,這樣才能突出重點,做到層次分明。

也利於引導學生把握住重點進行自學和複習。

至於難點內容,也就是學生認爲難以理解、難於掌握的內容,可採取比喻的方法,從而化難爲易。

教學中抓住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就能抓住要點,分清主次,更深入地瞭解主要內容。

參考文獻

[1] 餘暢,餘華榮。“中西醫結合”在生理學教學中的運用[J].中醫藥管理雜誌,,20(4):339-340.

[2] 文菊華,陳懿,鄧冰湘,等。五年制中醫學專業生理學教學的體會[J].醫藥教育,,18(3):116.

[3]李保蘭,韓曼。我校中醫實驗班生理學教學模式改革之探究[J].中國社區醫師,,15(8):363.

[4] 肖愛嬌,閔建新,伍慶華。PBL教學法運用於中醫院校醫學專業生理學教學的研究[J].宜春學院學報,2013,35(3):154-156.

[5] 劉海梅,閆福曼,徐進文,等。中醫院校生理學推行TBL教學法的探討[J].基礎醫學教育,2012,14(7):489-491.

中醫藥學個人簡歷 篇六

淺析中醫臨牀醫學面臨的挑戰及策略

【摘 要】中醫臨牀基礎醫學成立至今,儘管在學科建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目前的現狀並不容樂觀,尤其在學科性質、學科定位、課程設置等方面存在明顯問題。

因此,面對現狀,應當有策略、有計劃的積極應對在現有基礎上,強化經典以彌補不足,並儘可能發揮學科原有的優勢,大膽進行改革,努力推陳出新,以促進學科的迅速發展。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對中醫學科專業目錄進行了調整,將《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學三門傳統經典課程合併組建爲中醫臨牀基礎學科。

此後,各中醫院校以此爲模式,紛紛進行了學科的改革,以新的中醫臨牀基礎學科來開展各項工作。

儘管臨牀基礎學科從組建開始就有各種不同的看法,但教學、科研、臨牀等工作依然按此方式在進行着。

回顧新學科成立後近8年的時間,其在各方面均取得了新的進步,尤其學科的整體面貌有燦然一新之感。

但若從各方面的具體情況而言,其現狀不容樂觀。

【關鍵詞】中醫臨牀醫學;現狀;對策

1 學科現狀的客觀評價

臨牀基礎學科成立至今,從學科發展的總體狀況來看,應該說是利弊共存、喜憂參半。

對此作一客觀的評價和分析,是目前學科發展中不可迴避的重要工作。

1.1學科面臨的困境

臨牀基礎學科成立後雖然對中醫學的發展產生了一些有利的影響,但也明顯地存在着嚴重的問題。

歸納起來說,主要面臨三方面的困境。

其一,《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學的合併是行政劃分的結果,合併之前應該進行過科學的論證。

但到目前爲止,在實際工作中,仍然是“三家”分而行之,基本與合併之前無太大變化。

因此,遠遠沒有達到產生“合力”的效果。

其二,由於歷史的原因,各校原來的《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專業的發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傷寒專業實力雄厚,有的可能在金匱、溫病專業方面研究水平較高。

而簡單地合併之後,就沖淡了三門課程的原有優勢。

也許初衷是以優促建,以好帶動全體共同前進。

但結果卻是相互牽扯制約,干擾了學科的發展進程。

其三,沒有新的統一的教材,教學還是保持着原貌,因而完全不能表現出“臨牀基礎”的特色或獨特之處。

三門課程的合併,結果就象是“拼盤”一樣,只有形式,沒有貫穿整體的核心內容。

1.2學科長處面面觀

任何新生事物均有生機勃勃的一面,因此,臨牀基礎學科以新學科的形式出現,也具有一定的優勢。

以理推之,其優勢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其一,拓寬了專業範圍。

由於臨牀基礎學科涵蓋了《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學三門課程的豐富內容,所以其研究的範圍較之原有學科明顯擴大,在研究的內容方面則可更爲靈活。

《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學均有獨特的理論體系和治療學內容,但在外感熱病及內傷雜病的診治方法上,又有着一定的相通之處。

因此,打破原有的學科框框,可以對這些交叉內容進行深人的研究,改變以往此類研究較少的現象。

其二,更新了原有的學術思維模式。

以前三門課程單獨而立時,在學術思維方面也大多是各不相干的。

比如,雖然溫病學理論的形成與《傷寒論》有密切關係,但在具體的研究思維方面,卻很少聯繫到《傷寒論》來展開思考。

再如,《傷寒論》與《金匱要略》同爲張仲景所作,儘管各自涉及的重點不同,但學術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然而從這一方面進行學術研究的學者卻並不多見。

所以,三門課程合併之後,對學術的發展可以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尤其對仲景學說的深人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其三,爲該領域研究生整體能力的提高提供廣闊的空間。

溫病學是研究外感熱病的專門學科,《傷寒論》中亦有許多有關外感熱病的理論和方法,前者主要探討感受溫熱病邪引起的溫病,後者則主要研究感受寒邪引起的外感熱病。

二者在這一點上既有共同之處,又各有所長,分而研究均不全面。

在原有學科之中,研究生在選題時,理論、實驗及臨牀研究必然會受到學科研究領域的限制,因而對其整體學術水平和能力的培養都是不利的。

而學科合併之後,突破了這個“瓶頸”,研究生在論文的撰寫過程中,將站在一個新的高度,導師也將從外感熱病辨治的角度進行培養,從而使研究生實際診治疾病的能力和科研能力均得以提高。

2 學科困境的原因探析

要想從根本上改變臨牀基礎學科目前存在的問題,找出其關鍵環節至關重要。

筆者認爲,當前臨牀基礎學科不良現狀的主要原因是學科性質模糊、學科定位不準、課程設置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