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河南文化小論文【新版多篇】

河南文化小論文【新版多篇】

河南文化小論文範文 篇一

從30年前的思想解放,到20年前的?濟大潮,再到今天的文化革新,如此“政治—?濟—文化”三部曲依次推進,可謂水到渠成——終於,文化不再只是“搭臺”,也能參與“唱戲”,而且還要挑大樑、唱主角。《決定》所說的“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推出更多優秀文藝作品”、“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等,正是我等文科教授平日孜孜以求的目標,如今上升到國家戰略,自然十分興奮。

大概正是爲了順應此潮流,第二屆“中?濟區論壇”居然邀請像我這樣既非腰纏萬貫、也非?管出身的人文學者前來“坐而論道”。這麼說,沒有任何爭風吃醋的意思——既然是“?濟區”,當然是“?濟優先”。只是在讀《國務院關於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濟區的指導意見》時,發現第八部分“弘揚中?大文化,增強文化軟實力”中,有四則與我的專業相關:第36“提升中?文化影響力”、第37“促進文化產業大發展”、第38“提高人力資源開發水平”、第39“塑造中?人文精神”。雖說排名很靠後,但畢竟可以“共襄盛舉”了。

任何組織或機構,要想大有作爲,不外“揚長”、“避短”兩種策略。同樣是提意見出主意,說“揚長”,主客均意氣風發,濃墨重彩;談“避短”,則必須小心翼翼,因爲,不太好聽的話,即便你點到爲止,人家也都點點滴滴記在心頭。好在我無權無勢,說出來的話,可聽可不聽;因此,不必繞彎子借用那麼多“然而”來轉圜,完全可以單刀直入。

說“中?一定會崛起”,沒人反對;說“中?崛起指日可待”,我又有點猶疑。問題在於“崛起”這詞,可意會,也能言傳,但?不起仔細推敲。舉個例子,河南省2010年度的人均GDP爲3530美元,2011年度爲4446美元,增加了1/4,了不起。你說這算不算崛起?當然是崛起。可換個角度看,數量增長了,在全國排名卻降低了——從2010年度的第21位降到2011年的第22位。也就是說,談“崛起”與否,離不開大環境。你不能想象其他省市全都躺在牀上睡大覺,只有河南人民在戰天鬥地、奮發圖強。當然,人均收入超過4000美金,對於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來說,均屬於發展的“關鍵時刻”,具備各種可能性。這個時候,既可以譜寫宏圖,也必須認真思考,謹慎應對各種機遇與挑戰。

我們不妨換一種思路,幫助挑挑刺,提醒執政者,看看有可能妨?中?“成功轉型”、“可持續發展”或“迅速崛起”的,到底是什麼因素。任何一個省市,都可總結出鏗鏘有力的十大優勢,河南自然也不例外;可冷眼旁觀,我並不認爲河南在思想觀念、科技水平、?濟實力方面,在全國佔有特別的優勢。唯一說出來不臉紅,外人也不敢反對的,一是“歷史悠久”,二是“文化燦爛”。別小看這八個字,在中華民族追求“文化復興”的時代,這可是了不起的資源——雖說屬於“潛力股”,不能馬上兌現。

有什麼辦法可以使得曾?無比輝煌的“中?文化”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就看你長線操作還是短線操作。立竿見影的,有旅遊開發、表演市場、創意產業;至於教育,則只能“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都明白,教育很重要,但這屬於“戰略性投資”,短期內無法回收。必須是有責任心且有遠見的政治家,纔會對這種“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事情感興趣,才肯在這方面下大功夫。

在一個不太富裕的省份,鼓吹花大價錢辦教育,這是不是癡人說夢?我之所以如此立論,是受以下這段話的誘惑:“教育是基礎,教育是支撐,教育是民生,教育是後勁,教育是形象,教育是未來,要持續提升認識,持續拓展思路,持續強化保障,以更加努力,更加振奮的精神,不斷推動河南教育事業的發展。”這話是?說的?河南省委書記盧展工(《首屆中?濟區論壇演講集》,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多年寫書撰文,這可是我第一次引用現任政府官員的話,一是因這話很精彩,值得引述;二是立此存照,希望督促落實。

我之關注“大學教育”,雖也多有著述,但側重“歷史、傳說與精神”,不太看各種統計數據。爲了參加此次論壇,?閱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的《創新型河南建設與高等教育戰略轉型》,裏面有兩段話讓我如坐鍼氈:“1995~2007年河南省的每萬人口普通高校在校大學生數始終處於中部六省中最爲落後的地位,各年的數值均低於中部六省的均值”;“在每500萬人口擁有普通高校數量的排名中,我省在全國倒數第二位”。在我心目中,河南應該是文化大省、教育大省纔對,怎麼會淪落到如此地步?

除了大學少、毛入學率低,河南高等教育還有一個致命的缺陷:一億人口的大省,居然沒有一所國內一流大學。比起周邊省份的中國科技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湖南大學、中南大學來,河南唯一擠進“211工程”的鄭州大學,也不具有優勢。2011年10月,我與河南大學合作,召開“開封:都市想象與文化記憶”國際學術研討會,方纔得知這所曾?聲名顯赫的大學,不要說“985”,連“211”都沒進去。在學界工作的朋友都明白,進不了“211”,意味着這所大學的教授與學生,要想做出好的業績,必須付出加倍的努力。作爲一所百年學府,1952年院系調整後,河南大學一落千丈,此後歷?滄桑,幾多沉浮,最近20年雖處上升通道,仍未能重現曾?的輝煌。據《河南大學校史》(河南大學校史編寫組,河南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稱:“1944年,?國民政府教育部綜合評估,河南大學以教學、科研及學生學籍管理的優異成績,被評爲全國國立大學第六名。”一次評估不太說明問題,但民國年間的河大,在全國學界的影響力,確非今日的河大所能比擬。

河南文化小論文範文 篇二

目前大多數中國白酒品牌,都有推出高端品牌獲取更大的溢價能力的願望以及行動。自全興的水井坊大獲成功之後,瀘州老窖的國窖1573,沱牌的捨得酒,洋河的藍色經典等等,都紛紛介身高端。宋河糧液糧液也概莫能外,大力推出子品牌“共贏天下”以及核心概念爲“中國性格”的盛世系列。因爲代言人張豐毅的緣故,宋河糧液“共贏天下”在08年借勢華語電影圈廣爲關注的電影《赤壁》,頻頻在各大媒體以及平面宣傳物上露面。只是推廣效果有幾多,是否白花花的銀子瞬間灰飛煙滅不得而知;其盛世系列則在09年試圖借力60週年國慶獻禮鉅製《建國大業》,根據初步分析,用這種方式傳遞“中國性格”並不能對位高端消費者的“性格”。

品牌實驗室認爲,白酒本質上賣的就是三樣東西的終極競爭:品質、文化與價位。洋河藍色經典的成功,正是在口感上做出了創新,把中國白酒既成事實的濃香、醬香、清香等以香型論口感的格局打亂,運用區分定位理論,生生將白酒的口感分爲綿柔型和非綿柔型,而讓自己當仁不讓的成了綿柔型白酒的代表,讓消費者有去品嚐的慾望,一舉攻克“茅五劍”構建起來的高端品牌的堡壘。有了綿柔型的口感基礎,綱舉目張,在文化訴求上就能夠隨心所欲了,男人的情懷的消費者溝通也就能異常順暢。當年紅遍中國的小糊塗仙,與其說是糊塗文化的成功,不如說是“茅臺鎮傳世佳釀”所暗示的品質與口感的成功。一旦不允許其宣傳茅臺鎮傳世佳釀,小糊塗仙、小糊塗神、小酒仙等諸路“神仙”統統跌入了凡間,風光不再。

反觀宋河糧液,不但一直沒有尋求到支撐高品質和好口感的物質基礎,反而捨本逐末去一味追求所謂的文化,並且文化的宣揚上也飄忽不定,走不出河南也就是理所當然。一言概之,宋河糧液的裹足不前,根源就在於沒有發掘出獨有的品質價值和文化價值。在中國主流文化中,漢,唐,宋,明,清是五個既最受關注又創造了最爲璀璨文明的朝代。漢、唐的文化大部分沉澱在古稱長安今爲西安的地方,而安史之亂中唐明皇的倉皇出逃四川反而爲劍南春的唐朝盛世文化找到了稍顯牽強的些許註腳;明、清的文化痕跡,不容置疑地完全散落在首都北京的各個角落;唯有宋,這個經濟繁盛冠絕世界、文明輝煌彪炳史冊的王朝,至今還在河南的幾十米地下的黃河故道中栩栩如生。這個經歷了開國太祖“杯酒釋兵權”的清雅王朝,形成了重文輕武的傳統,一首首精彩絕倫的宋詞,至今還在很多人心中縈繞,一個多麼飄逸的盛世帝國!根系河南,依託源遠流長的宋河,宋河糧液爲什麼就不能從宋朝尋找品質根基和文化根基,反而要牽強附會的到處挖尋品牌根脈?豈不是暴殄天物?

醬香、濃香、清香是從嗅覺上制訂品質標準,綿柔型是從味覺上樹立品質標準,宋河糧液爲什麼不考慮再打亂現有白酒品質格局,從視覺上進行品質標準的界定? 隨便說,比如可以是“飄逸型”白酒。筆者這裏只是提出一個方法論,具體叫什麼還真需要經過縝密的市場調研和深度的消費者訪談才能得出最後的結論。同時,在品質的基礎上,宋河糧液還需要從宋朝文化中提煉出優秀基因,進行宋朝文化的傳播,一定能在衆多白酒文化中脫穎而出。至於最終是什麼文化輸出,筆者同樣不能輕易妄下斷言,也只是提供出一條方法論,如是而已。但只要方向對了,不管再遠的路,都一定能夠達到目的地,因爲每前進一步都是在無限的接近真理。

品牌實驗室還觀察到,目前高端白酒價位其實是分成兩個基本派:以茅臺、五糧液爲價格標杆的高價位偏上白酒,水井坊、國窖1573進行了跟進與之大抵持平;另一派就是劍南春爲代表的高價位偏下白酒。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存在,在很多商務場合,如果被接待方的級別不夠頂級,接待方會覺得五糧液價位段的白酒稍顯價高,於是就會果斷的選擇劍南春,因爲這個價位區間的白酒可供選擇的餘地不大,幾乎是僅此一家。因此,對宋河糧液而言,價格定位可以採用追隨策略,瞄準劍南春,分享其原本幾乎獨佔的中高白酒份額。

河南文化小論文範文 篇三

內容摘要:河南省旅遊業發展迅猛,但是相對於我國旅遊業較爲發達的省市來說,還存在不少問題。因此,本文從河南省旅遊經濟的現狀出發,構建了一套影響河南旅遊經濟增長的指標體系,並運用灰色關聯分析法對影響河南省旅遊經濟增長的因素進行實證研究,爲促進河南省旅遊業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灰色關聯分析法 旅遊經濟 影響因素 河南

河南旅遊業現狀

河南作爲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源地,自然資源得天獨厚,人文資源厚重豐富。河南省擁有優秀旅遊城市27個,世界文化遺產3處,國家5A級旅遊景區10處,世界地質公園4處,館藏文物佔全國館藏文物總量的12%以上,全省共有旅遊資源單體超過4萬個,中國古都中,河南佔了4個,地下文物排名全國第一,地上文物排名全國第二,旅遊業發展具有得天獨厚的產業基礎。經過近幾年的發展,現在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和市場規模。2008年,河南旅遊總收入突破了1600多億元,佔GDP總量的9%,開始成爲了河南省重要的支柱性產業。2012年,河南省共接待海內外遊客3.63億人次,居全國第7位,同比增長18.1%,高於全國平均增速8個百分點,其中接待入境遊客190萬人次,同比增長13.4%,高於全國平均增速14個百分點;旅遊總收入3364億人民幣,居全國第8位,同比增長20.1%,高於全國平均增速6個百分點,其中旅遊創匯6.11億美元,同比增長11.4%,高於全國平均增速11個百分點。

河南旅遊業雖有了較大發展,但與國內旅遊強省市相比,還存在不少差距,如旅遊總收入和外匯收入佔河南省同期收入的比例較低;河南擁有很多世界級資源,但是沒有形成世界級品牌,資源優勢沒有轉化成產業優勢,河南是一個旅遊資源大省,而不是一個旅遊強省;旅遊產品單一,附加值低,旅遊市場開放程度不高,河南旅遊產業一直處於數量增長型階段,整個旅遊行業仍然處於低效率的發展狀態。在實施中原經濟區建設的背景下,本文探討影響河南旅遊業發展的關鍵因素,爲河南旅遊業轉型升級提出切實可行的路徑,推動河南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灰色關聯理論及計算方法

(一)灰色關聯分析法

灰色關聯分析法是灰色理論中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根據灰色系統內部各因素之間發展態勢的相似或相異程度來衡量因素之間的關聯程度,是發展態勢的量化比較分析。其基本思路是:將事物的發展看作一個系統,選取反映系統中事物整體發展態勢的數據序列作爲參考序列,影響因素數據序列作爲比較序列,通過對比較序列和參考序列的關聯程度分析,探求系統內部各個因素之間的關係,從而找出影響整個系統的關鍵因素,進而從總體上把握系統動態運動的規律(劉思峯,2004)。它最大的優點是對樣本量的多少、樣本數據有無規律沒有嚴格要求,且計算量小(鄧聚龍,2002)。本文將旅遊經濟的增長看作一個灰色系統,運用灰色關聯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河南旅遊經濟增長的影響因素。

(二)計算步驟

第一,建立原始數據矩陣。明確所要研究的問題,確定評價對象和評價標準,分別組成參考序列X0和比較序列Xi,再將參考序列和比較序列組成矩陣。

第二,用標準化法對原始數據進行處理,形成無量綱化矩陣。由於參考序列和比較序列的單位不同,進行關聯度分析之前應進行無量綱化處理,處理後得到無量綱化數據矩陣Xi。數據無量綱化處理的方法有:初值化、均值化、標準化。因爲標準化法處理的數據比較符合實際,因此本文采用標準化法,其計算公式爲:

(1)

第三,求差序列,形成絕對差值矩陣。根據變換後的數值求出X0與Xi各對應點的絕對差值,形成矩陣。計算公式爲:

(2)

第四,求差序列中最大值、最小值。從差列中找出最小值和最大值,計算公式爲:

(3)

再從不同比較數列最小、最大值分別取最小、最大值,計算公式爲:

(4)

第五,求關聯繫數。將(2)和(4)分別計算出的Oi(k)、min、max代入(5)式計算,ρ取0.5364時效果最好,本文中ρ取0.5。

(5)

第六,求關聯度並排序。將(5)式中的關聯繫數ri代入(6)式求出關聯度,並進行排序。關聯度越接近1,說明序列間的關聯程度越大。

(6)

河南省旅遊經濟增長影響因素分析

(一)旅遊經濟增長影響指標體系的建立

在借鑑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本文結合河南省旅遊經濟發展的實際,遵循科學性、客觀性、可操作性的原則,選取供給要素、需求要素、其它要素,構建河南省旅遊經濟增長影響指標體系(見圖1)。

1.供給要素:包括星級飯店總數、旅行社總數、A級景區數、旅遊就業人數、旅遊專業在校生數、政府的財政預算支出。

2.需求要素:包括人均 GDP、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

3.其他要素:考慮到交通和信息服務因素對旅遊業的影響,主要包括客運量、旅客週轉量、電話普及率和互聯網用戶。

(二)河南省旅遊經濟增長影響因素的灰色關聯分析

1.模型建立思路。根據灰色系統理論的思想,將河南省旅遊經濟的增長作爲一灰色系統,把旅遊總收入(X0)設爲參考數列,星級飯店總數(X1)、旅行社總數(X2)、A級景區數(X3)、旅遊就業人數(X4)、旅遊專業在校生數(X5)、政府的財政預算支出(X6)、人均 GDP(X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8)、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X9)、客運量(X10)、旅客週轉量(X11)、電話普及率(X12)、互聯網用戶(X13)設爲比較數列進行灰色關聯度分析。

2.計算結果。以2004-2011年的指標數據爲基礎,首先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通過求差序列、求差序列中最大值、最小值,求關聯繫數、關聯度,來計算出各個影響因素對河南旅遊經濟增長的灰色關聯度。其輸出結果如表1所示。

3.結果分析。第一,從正負向來看,所選取的13個影響因素的關聯度爲正值,說明13個因素對河南省旅遊經濟增長呈現正向關係,表明13個因素對河南省旅遊經濟的增長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第二,從準則層影響因素來看,前6個影響因素中,需求因素佔了3個,交通因素佔了2個,供給因素佔了1個,表明需求因素和交通因素對河南旅遊收入影響較大。從要素層影響因素來看,影響旅遊總收入的最大影響因素爲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第二位是政府的財政預算支出,第三位是人均GDP,第四位是客運量,第五位是旅客週轉量,第六位是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第三,從具體的數值上來看,關聯度越接近1,表明對系統的影響越大,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政府的財政預算支出、人均 GDP、客運量、旅客週轉量、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數值均超過0.95,表明河南省旅遊收入深受這些因素的影響。旅遊專業在校生數、星級飯店總數、旅遊就業人數對河南旅遊經濟起到促進作用,但這種作用並不明顯,尤其是旅遊就業人數,關聯度和第一名差0.4,這種正向作用有待進一步提高。

促進河南旅遊經濟發展的相關建議

(一)提高旅遊消費水平並擴大旅遊消費規模

旅遊消費是現實的旅遊需求,消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旅遊消費總量的大小,進而影響旅遊消費對旅遊經濟的拉動作用。河南省旅遊消費在居民消費和 GDP 中的比重偏低,消費仍停留在觀光遊覽等基礎層次上,購物、娛樂等消費支出過低,旅遊消費不具有顯著的經濟增長效應。因此從兩方面着手,一是培養與時俱進的旅遊消費觀念,刺激新的旅遊消費需求。通過電視、報紙、網絡、廣播等大衆傳媒宣傳科學的旅遊消費知識,進行全民休閒教育,樹立旅遊消費意識,提升消費理念。二是開發類型多樣、功能齊全的旅遊產品,滿足不同的旅遊需求。針對高收入人羣,大力實施品牌戰略,不斷推出新的高質量旅遊產品。河南是個農業大省,針對省內的農村旅遊者,開發一些適合農村居民的旅遊產品,拉動農村居民旅遊消費。結合國內旅遊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使旅遊產品從單一的觀光型向複合型的觀光與休閒度假、康體養生並重轉變,進一步提升旅遊產品的層次和水平。

(二)加強政策引導並營造旅遊大環境

上文的分析結果表明:政府影響力對河南旅遊經濟影響較大。政府對旅遊經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財政支持、稅收減免、融資扶持、招商引資等方面。在行使職能的範圍上,應以宏觀調控爲主,把握好乾預範圍和干預程度;在行使職能的性質上,應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在工作方式上,從運用行政手段向運用市場手段轉變。在對河南省旅遊經濟運行規律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制定河南省旅遊經濟發展中長期規劃和旅遊發展的實施戰略規劃。加強對河南旅遊客源市場的分析,有針對性的進行旅遊產品營銷,樹立河南旅遊形象。圍繞遊客滿意度調查報告,提升遊客對河南省旅遊環境的滿意度建設。引導河南旅遊業的投資方向,優化資金配置。

(三)加大人才開發力度

旅遊業的發展需要人才智力的支撐。旅遊專業在校生數、旅遊就業人數與河南省旅遊經濟的關聯度不高,說明河南旅遊人才隊伍的開發建設存在嚴重不足。當今的旅遊業需要創意和創新,實現旅遊產業從勞動密集型向智力密集型轉變,更是需要借智借力。河南旅遊資源注重人文資源開發,以“厚重河南”著稱,文化是重要的着力點,這就越發彰顯人才的稀缺,特別是高素質的專業化人才的缺失長期制約着河南旅遊經濟的發展。高校應以市場爲導向,優化課程設置,深入開展校企合作,和知名企業進行交流與合作,進行“訂單式”培養,同時加強研究生以上學生培養的比例,提倡研究成果的轉化,提高產、學、研的結合度。依託中部地區旅遊人才培訓基地,抓好現有從業人員的培訓,爭取培養出更多的實用型人才(河南日報,2012)。充分利用中原經濟區建設的機遇,引進一批高素質的策劃創意人才,吸引國內外高端人才爲河南旅遊業的發展服務。

參考文獻:

1.劉思峯。灰色理論的產生和發展[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04,36(2)

2.鄧聚龍。灰色理論基礎[M] .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2002

3.張祥。海南省旅遊經濟增長影響因素的研究[D].海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4.解讀河南旅遊:2012七大提升[N].河南日報,2012-2-14

河南文化小論文範文 篇四

2.河南泌陽縣下河灣冶鐵遺址調查報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HenanProvincialInstituteofCulturalRelicsandArchaeology

3.河南鎮平縣程莊墓地漢代墓葬發掘簡報鄭州大學歷史學院考古系,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南水北調文物保護辦公室,南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ArchaeologyDepartment,HistoryCollege,ZhangzhouUniversity

4.河南三門峽市北朝和隋代墓葬清理簡報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SanmenxiaMunicipalInstiuteofCulturalRelicsandArchaeology

5.河南滎陽市新店金元水井清理簡報滎陽市文物保護管理所,鄭州大學歷史學院考古系,XingyangMunicipalOfficeforthePreservationofAncientMonumentsandArchaeologyDepartment,HistoryCollege,ZhengzhouUniversity

6.大汶口文化的新發現張學海,李玉亭,ZhangXuehai,LiYuting

7.八卦符號起源新說李玉亭,LiYuting

8.汶泗流域與膠萊平原之鏃形器研究——膠萊平原大汶口文化淵源的再思考石榮傳,陳杰,ShiRongchuan,ChenJie

9.殷墟一期殷都佈局變遷研究李一丕,LiYipi

10.試論北京地區夏商周時期的文化譜系韓建業,HanJianye

11.對"中國文明史二里頭起始論"的質疑李之龍,LiZhilong

12.論周原遺址西周時期手工業者的居與葬——兼談特殊器物在聚落結構研究中的作用雷興山,LeiXingshan

13.外貝加爾匈奴遺存的年代潘玲,PanLing

14.瓷枕探析蔡毅,CaiYi

15.聚落考古在中國——歷程·現狀·問題許永傑,XuYongjie

16.動物考古研究的科學化——讀《考古遺址出土動物骨骼測量指南》周牧萱,ZhouMuxuan

17.先秦兩漢時期鐵器的生產應用與社會發展進程問題——讀《先秦兩漢鐵器的考古學研究》唐際根,TangJigen

18.河南永城市酇城漢墓出土陶俑劉曉紅,LinXiaohong

19.許昌市博物館藏漢畫像磚陳文利,李麗娜,ChenWenli,LiLina

1.河南許昌靈井"許昌人"遺址考古發現與探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HenanProvincialInstituteofCulturalRelicsandArchaeology(HPICRA)

2.河南滎陽關帝廟遺址考古發現與認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HenanProvincialInstituteofCulturalRelicsandArchaeology(HPICRA)

3.河南新鄭胡莊韓王陵考古發現概述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HenanProvincialInstituteofCulturalRelicsandArchaeology(HPICRA)

4.河南安陽固岸墓地考古發掘收穫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HenanProvincialInstituteofCulturalRelicsandArchaeology(HPICRA)

5.河南新鄉市老道井明代101號墓發掘簡報鄭州大學歷史學院考古系,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調文物保護辦公室

6.大地灣考古相關問題研究程曉鍾,ChengXiaozhong

7.西公橋大汶口文化遺存之研究何德亮,HeDeliang

8.花廳墓地出土玉器淺析盧建英,LuJianying

9.鹿邑太清宮西周大墓墓主研究尹夏清,尹盛平,YinXiaqing,YinShengping

10.試析嶺南漢代畫像藝術田蘋,TianPing

11.河南新鄉石刻綜述傅山泉,FuShanquan

12.隋通濟渠與東都洛陽城佈局方孝廉,FangXiaolian

13.考釋青州出土的兩通隋代墓誌李森,LiSen

14.吉州窯陶瓷裝飾藝術試析胡巍,HuWei

15.兩週金文"器主曰"開篇銘辭研究陳英傑,ChenYingjie

16."內禮"還是"大禮"——《上博楚竹書(四)·內禮》篇題考辨陳衛星,ChenWeixing

17.出土秦文獻文字研究綜述趙立偉,ZhaoLiwei

在內蒙古敖漢旗環境考古研究中的初步應用與探索滕銘予,TengMingyu

19.專業化、標準化和多樣性:陶器研究的回顧與觀察,許志勇,曾曾

20.書信中的歷史——《傳薪有斯人》讀書記陳洪波,ChenHongbo

1.河南新密市黃帝宮新石器時代遺址調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密市黃帝文化歷史研究會,新密市文物保護管理所

2.河南汝州市東溝瓷窯址發掘簡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HenanProvincialInstituteofCulturalRelicsandArchaeology

3.安徽濉溪縣董樓宋墓發掘簡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濉溪縣文物保護管理所,AnhuiProvincialInstituteofCulturalRelicsandArchaeology,SuixiCountyOfficeforthePreservationofAncientMonuments

4.賈湖遺址墓葬初步研究——試析賈湖的社會分工與分化張震,ZhangZhen

5.試論中國史前方形城址的出現何軍鋒,HeJunfeng

6.略論二里頭文化的聚落特徵袁廣闊,YuanGuangkno

7.豫南地區二里頭時期遺存的相關問題試析徐燕,XuYan

8.鶴壁劉莊遺址下七垣文化墓地出土人骨標本鑑定報告魏東,張林虎,趙新平

9.鄭州小雙橋遺址出土長方形穿孔石器的巖相特徵劉效彬,李素婷,楊憶,宋國定,王昌燧

10.試論安陽殷墟孝民屯遺址半地穴式建築羣的性質及相關問題何毓靈,HeYuling

11.商文化墓葬二層臺上放置動物腿骨現象與"奠竁"禮比較研究謝肅,XieSu

12.從峽江地區楚文化遺存看東周時期巴楚關係的變化趙炳清,ZhanBingqing

13.漢畫像石《孔子見老子圖》考述李強,LiQiang

14.說河西的墼——以敦煌吐魯番出土材料爲中心劉再聰,LiuZaicong

15.北宋金元墓葬壁飾所見"二十四孝"故事與高麗《孝行錄》董新林,DongXinlin

1.山東博興縣利戴遺址清理簡報博興縣文物管理所,BoxingCountyOfficeforthePreservationofAncientMonuments

2.魯北—膠東鹽業考古調查記李水城,蘭玉富,王輝,LiShuicheng,LanYufu,WangHui

3.山東濱州市濱城區五處古遺址的調查濱城文物管理所,北京大學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BinchengdistrictOfficeforthePreservationofAncientMonumentsandArchaeological,CenterfortheStudyofChineseArchaeology,PekingUniversity

4.山東萊州市朱郎埠墓羣發掘報告煙臺市博物館,YantaiMunicipalMuseum

5.陝西咸陽市西漢成帝延陵調查記劉衛鵬,嶽起,LiuWeipeng,YueQi

6.河南新鄉市金燈寺漢墓發掘簡報鄭州大學歷史學院考古系,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南水北調文物保護辦公室,ArchaeologyDepartmentofHistoryCollege,ZhengzhouUniversityandOfficeforthePreservationofAncientMonumentsintheProjectofShiftingSouthernWatertotheNorth

7.井溝子西區墓地的文化因素及文化形成過程的初步分析武志江,WuZhijiang

8.殷墟青銅禮器鑄造工藝研究綜論劉煜,LiuYu

9.試析戰國時期巴蜀文化的墓葬形制洪梅,HongMei

10."弓形器"用途與來源再考左駿,李荔,ZuoJun,LiLi

11.試論漢代畫像墓葬的種類與表現手法黃劍華,HuangJianhua

12.師酉簋銘文中的"瓜"字餘少紅,YuShanhong

13.從甲骨文字"芻""牧"論及商代的經濟生活郭旭東,GuoXudong

1.山東東阿縣古文化遺址調查東阿縣文物管理所,Dong'eCountyOffieeforthePreservationofAncientMonuments

2.河南三門峽市李家窯遺址西周墓的清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HenanPmvincialInstituteofCulturalRelics,ArchaeologyandSanmenxiaMunicipalInstituteofCulturalRelicsandArchaelolgy

3.河南新鄉市老道井墓地戰國墓發掘簡報鄭州大學歷史學院考古系,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南水北調文物保護辦公室

4.河南滎陽市關帝廟遺址唐、金墓葬發掘簡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HenanProvincialInstituteofCulturalRelicsandArchaeology

5.河南新鄉市南華小區唐墓發掘簡報新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XinxiangMunicipalInstituteofCulturalReliesandArchaeology

6.河南南陽市地稅局唐墓發掘簡報南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NanyangMunicipalInstituteofCuhumlRelicsandArchaeology

7.安圖沙金溝舊石器遺址發現的石器研究陳全家,趙海龍,方啓,程新民,李有騫,鄭鍾仁

8.遼東半島古代生存經濟模式的轉變及其環境背景史本恆,ShiBenheng

9.靈寶西坡遺址的肉食消費模式——骨骼部位發現率、表面痕跡及破碎度馬蕭林,MaXiaolin

10.關於鄭州洛達廟期與南關外期文化性質的討論李麗娜,LiLina

11.試論卡莎湖文化羅二虎,LuoErhu

12.重慶國友博物館收藏的東漢佛像搖錢樹何志國,陳麗羣,HeZhiguo,ChenLiqun

13.唐董弘義墓誌銘相關問題訂補彭文峯,PengWenfeng

河南文化小論文範文 篇五

(河南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鄭州450002)

關鍵詞 :生態足跡;生態環境承載力;可持續發展;河南省

中圖分類號:F062.2 文獻標誌碼:A 論文編號:cjas14100045

基金項目:中國地質調查局項目“中原經濟區資源環境承載力綜合評價與區劃”(12120113007300)。

第一作者簡介:孫環,女,1989 年出生,河南鄭州人,碩士,主要從事土地資源調查與評價方面研究。通信地址:450002 鄭州市金水區文化路95 號河南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E-mail:983843642@。

通訊作者:朱嘉偉,男,1963 年出生,河南南陽人,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博士,主要從事土地整治、國土資源調查與評價等方面研究。通信地址:450002 鄭州市金水區文化路95號河南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E-mail:zhujw686@。

收稿日期:2014-10-24,修回日期:2014-12-04。

0 引言

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必須依賴各種資源和環境,因此可以說,可持續發展必須建立在生態承載力基礎之上。隨着地區的快速發展,社會經濟與資源環境的協調性越來越引起我們的關注。河南省作爲中原經濟區的主體部分,承擔着“中部崛起”的重任。加快中原經濟區建設是國家促進中部崛起、區域均衡發展的重大戰略,是河南振興的載體和平臺;探索一條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爲代價的“三化”協調科學發展路子是中原經濟區的戰略定位,是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的需要。未來十年是河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原崛起、河南振興的關鍵時期,但是,資源供給能力有限性是制約河南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因此對河南省生態承載力進行評價對河南省的社會經濟發展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從承載力研究採用的研究方法看,有基於能值理論的分析[1-2],生態足跡分析[3-7],多元統計分析[8],主成分分析[9],系統動力學分析[10-12]等。其中生態足跡分析法作爲評價區域可持續程度的新理論與新方法,具有容易理解,操作性強,結果明確等優點。生態足跡理論作爲可持續發展評價的流行理論,它主要是用來計算在一定的經濟規模和技術條件下維持特定人口資源消費和廢棄物消納所必須的生物生產面積[13],然後同區域能夠提供的生物生產性土地面積進行比較,從而定量判斷區域生態可持續發展狀況[14]。筆者採用生態足跡法對河南省2000、2005、2010年3 個時間段數據進行計算並分析,研究河南省近10 年來的可持續發展狀況,對河南省國土資源開發和利用以及環境保護建設有重要意義,爲促進中原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河南省位於中國中東部、黃河中下游地區,全省地形呈西高東低之勢,地處北亞熱帶與南暖溫帶過渡區,四季分明、雨熱同期,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河南橫跨黃河、淮河、海河、長江四大水系,黃河橫貫中部。河南省作爲中原經濟區建設的主體,是全國的第一人口大省,糧食和農業生產大省,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初步形成了中原城市羣,糧食生產核心區,生態功能區相互協調和支撐的國土開發利用格局。2013 年,河南省生產總值32155.86 億元,比上年增長9.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058.98 億元,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17806.39 億元,增長10.0%;第三產業增加值10290.49億元,增長8.8%。三次產業結構爲12.6:55.4:32.0[15]。

1.2 生態足跡理論介紹

生態足跡理論最早是由加拿大生態經濟學家William Rees 等在1992 年提出的,1996 年由其博士生Wackemagel 對其理論和方法予以完善,進一步發展成生態足跡模型[16]。生態足跡模型的計算基於3 個前提假設:一是可以確定人類消耗的大多數資源和產生的廢棄物;二是這些資源和廢棄物可以轉換成生產這些資源和消耗這些廢氣物所需要的生產性土地面積(包括陸地和水);三是生物生產性土地面積分爲耕地、草地、林地、建築用地、化石燃料用地和水域,並且它們在空間上是互斥的。任何已知人口的生態足跡是生產這些人類所消費的資源和吸納這些人類所產生的廢棄物所需要的生物生產土地的總面積[17]。生態足跡分析法是從需求面計算生態足跡的大小,從供給面計算生態承載力的大小,通過二者的比較,評價研究對象的可持續發展狀況[18]。

1.3 生態足跡理論計算方法

1.3.1 生態足跡的計算方法筆者在計算生態足跡時採用了2004 年Wackernagel 教授在研究中所使用的均衡因子,耕地和建築用地爲2.17,草地爲0.47,林地和化石能源地爲1.35,水域爲0.35[19]。生態足跡採用的計算方式如(1)所示:

式(1)中:ef 代表人均生態足跡;Ai代表人均第i 種商品折算的生物生產面積;pi代表第i 種商品的平均生產水平;ci代表第i 種消費商品的人均消費量;rj代表第j種土地類型所對應的均衡因子。

1.3.2 生態承載力的計算方法生態承載力是指一個區域提供給人類利用的生物生產性土地面積的總和[20]。爲了便於直接對比,應用不同國家或地區的某類生物生產面積所代表的局部產量與世界平均產量的差異,即“產量因子”來調整[21]。筆者採用“發展重定義組織”對中國1996 年生態足跡的計算值:耕地和建築用地爲1.66,林地爲0.91,草地爲0.19,水域爲1,CO2吸收用地爲0.61[22]。生態承載力的計算公式如(2)所示:

式(2)中:ec 代表人均生態承載力,rj代表均衡因子;Yj代表產量因子;aj代表人均實際生物生產面積。1.3.3 生態盈餘計算方法當一個地區的生態承載力大於生態足跡時出現生態盈餘,當一個地區的生態承載力小於生態足跡時出現生態赤字,計算公式如(3)所示:

式(3)中:ed代表人均生態盈餘或者人均生態赤字。1.3.4 生態承載力指數計算方法生態承載力指數是在總結以往生態足跡分析方法的基礎上,提出的一個新的評估可持續發展程度的指標。生態承載力指數是指一定區域的生態足跡與生態承載力的比值,若生態承載力指數大於1,則表明該地區生態環境處於超載狀態[23]。該指標能真正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生態系統可持續利用程度,也能用於不同區域間的比較。計算公式如(4)所示:

式(4)中:ep 代表生態承載力指數。

1.4 數據來源

應用生態足跡理論進行計算需要的基礎數據包括:各類生物資源和能源的消費數據和供給數據。根據河南省實際情況,所涉及的生物資源主要有:糧食、棉花、花生、油菜籽、芝麻、麻類、菸葉、水果、蔬菜等;所涉及的能源主要有煤、焦炭、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電力等[24]。論文所用數據來源於《河南統計年鑑2010 年》,《河南統計年鑑2005年》,《河南統計年鑑2000年》以及《河南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1997—2010年)》。

2 結果與分析

2.1 生態足跡計算

2.1.1 河南省生物資源的消費賬戶對於區域生態足跡的計算,大多數文獻採用的是把生產量數據近似作爲消費量數據使用而造成計算結果的大量失真。生態足跡即生態需求,應採用生產量數據和對外貿易數據結合的方式進行計算,但由於國家層面以下的地區貿易數據貧乏,筆者生態需求的計算採用的是生產量數據和消費量數據相結合的辦法,這是因爲河南省是農業大省,每年向國家提供大量的農產品。筆者對糧食、蔬菜、豬肉、牛羊肉等主要農產品消費量數據根據農民家庭人均年消費量和城鎮居民人均年購買量數據進行計算,這些項目的消費總需求在總生物資源生態需求中佔較大比重,用這種方法處理更接近真實狀況[25]。

結合河南省各類生物資源的消費量和世界平均單產計算出河南省2000、2005、2010 年的生物資源消費賬戶,見表1。

2.1.2 河南省能源消費賬戶河南省能源消費消費賬戶的計算主要包括原煤、焦炭、原油、汽油、柴油、煤油、燃料油、天然氣、電力等主要能源消費項目。在計算中先利用各種能源的單位重量發熱量將消費量折算爲熱量,再利用世界上單位化石燃料生產土地面積的平均發熱量爲標準,將當地能源消費所消耗的熱量折算成一定的化石能源土地面積[25]。結合河南省能源消費量相關數據計算出河南省2000、2005、2010 年的能源消費賬戶,見表2。

2.1.3 河南省生態足跡的彙總根據上述河南省生物資源消費賬戶和能源消費賬戶的數據,彙總計算河南省2000、2005、2010年的生態足跡如表3。

2.2 生態承載力計算

生態承載力計算是根據研究區域6 類生態生產性土地面積和產出能力,計算出該區域的人均生態承載力。計算結果見表4。

2.3 生態盈餘與生態赤字計算

根據彙總計算河南省2000、2005、2010 年人均生態足跡和人均生態承載力,通過比較兩者差額,可以看出河南省總體呈現生態赤字狀態,見表5。

2.4 河南省生態承載力指數計算

通過對河南省生態足跡和生態承載力的計算,採用生態承載力指數可進一步從動態角度分析河南省2000 年至2010 年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程度,計算結果如表6。

2.5 河南省生態環境承載力動態分析

生態需求方面,2000、2005 及2010 年河南省人均生態需求呈增長狀態,這說明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人類對資源的需求在增加。其中除耕地呈現小幅降低外,林地、草地、水域、建設用地、化石能源地的人均需求量均呈現增長狀態。

生態供給方面,河南省人均生態供給變化幅度很小,其中耕地人均承載力表現爲小幅度的下降趨勢,主要是因爲耕地總供給量處於增長趨勢,但由於河南省人口總量由2000 年的9488 萬人增長至2010 年的10437 萬人,人口增長速度快,因此河南省耕地的人均承載力仍表現爲小幅度下降。

生態盈餘和生態赤字方面,其中耕地資源呈現生態盈餘狀態,這與河南省總體情況相符,河南省屬於農業大省,在滿足本省總體人口的消費基礎上,每年都有大量的糧食外運;林地呈現生態盈餘狀態,這是因爲林產品消費量較小;而建設用地生態供需一直處於盈餘狀態,是因爲本研究在計算建設用地需求時只考慮能源消費量,而計算建設用地承載力時則用的是實際建築用地面積,兩者不能簡單的比較;草地、化石能源地和水域均呈現生態赤字,並且生態赤字逐年增大。

生態承載力指數方面,3 年生態承載力指數均大於1,2000 年生態承載力指數爲2.08,2005 年生態承載力指數爲5.47,增幅爲260%,2010 年生態承載力指數爲5.11,比2005年略微有所降低。

3 結論與討論

筆者通過對河南省2000、2005、2010 年生態足跡和生態承載力的計算及分析,得出以下結論:(1)2000年河南省的人均生態足跡爲0.8288 hm2,2005年人均生態足跡急增爲2.0368 hm2,至2010年下降爲1.8739 hm2;(2)從2000 年至2010 年河南省人均生態供給逐年下降,由2000年的0.3994 hm2降低爲2005年的0.3726 hm2,再由2005 年的0.3726 hm2 降低至2010 年的0.3667 hm2;(3)人均生態赤字由2000 年的0.37 hm2至2005 年急增爲1.61 hm2,至2010 年下降爲1.46 hm2;(4)生態承載力指數均大於1,處於超載狀態,2000 年至2005 年隨着經濟社會的高速增長生態承載力指數由2.08 增至5.47,2005 年至2010 年隨着產業結構調整、節能減排等措施的實施,生態承載力指數由5.47 微降至5.11,雖仍處於超載狀態,但是隨着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超載狀況有所緩解。

筆者在計算生態足跡時,生物資源的消費賬戶在總結前人計算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基於河南省是農業大省,主要農產品的消費數據在計算時沒有采用以往較多的以生產量數據代替消費量數據的計算方式,而是根據農民家庭人均年消費量和城鎮居民人均年購買量數據進行計算,這種方式使計算結果更真實準確。通過河南省3 年的動態數據來顯示生態赤字的變化,對河南省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爲河南省的國土資源開發和利用及生態環境建設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 李娟,黃民生,陳世發,等。基於能值理論的福州市生態足跡分析[J].中國農學通報,2009,25(10):215-219.

[2] 劉榮,王龍昌,鄒聰明,等。基於能值生態足跡的陝川渝三地可持續性發展對比分析[J].中國農學通報,2010,26(13):339-344.

[3] 惠麗,魯小珍,張大勇,等。基於生態足跡法縣級區域可持續發展趨勢探討[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0.20(3):486-488.

[4] 薛冰。青海人口-資源-環境關係的耦合演變研究[J].蘭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1):121-124.

[5] 郭存芝,凌亢,白先春,等。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及其影響因素的實證[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0.20(3):143-148.

[6] 董澤琴,孫鐵珩。生態足跡研究——遼寧省生態足跡計算與分析[J].生態學報,2008,24(12):2736-2738.

[7] 丁生喜,環青海湖區域生態足跡的動態測度與分析[J].生態經濟,2011,(1):156-159.

[8] 王曉鵬,曾永年。基於多元統計和APH青藏高原牧區可持續發展評價模型[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5(6):143-147.

[9] 任玉忠,葉芳,高樹東,等。基於主成分分析的濰坊市水資源承載力評價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2(5):312-316.

[10] 鄧穎琳,龍海亮,程力,等。桂西資源富集區土地綜合承載潛力評價——基於系統動力學和GIS[J].國土資源科技管理,2014,31(2):17-25.

[11] 魏耀武,常軍。基於系統動力學的山東省土地資源人口承載力研究[J].山東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29(2):93-97.

[12] 肖嵐。基於系統動力學的生態旅遊承載力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7:45-48.

[13] 黃細兵,李海東,趙定濤。基於生態足跡模型的中部地區發展評價[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2(2):28-33.

[14] 高鷺,張宏業。生態承載力的國內外研究進展[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7,17(2):19-26.

[15] 國家統計局河南調查總隊編。河南省統計年鑑2014[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4:15-28.

[16] 周麗萍,王平,劉淑英,等。1990—2010 年高臺縣耕地生態足跡和承載力動態研究[J].乾旱地區農業研究,2012,30(4):207-212.

[17] 田傑,姚順波。基於生態足跡模型的陝西省可持續發展動態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14(1):114-120.

[18] 劉金花,鄭新奇。基於改進生態足跡模型的市域主體功能區劃[J].農學工程學報,2013(13):226-235.

[19] 朱莎莎,趙先貴。基於能值生態足跡模型的四川省生態安全評價與預測[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2,22(5):78-83.

[20] 王豔,王麗。生態足跡研究進展述評[J].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11,9(3):114-120.

[21] 顧曉薇,王青,王軍。國家生態壓力與生態利用效率研究[J].資源科學,2007,39(3):143-145.

[22] 王曉鵬,丁生喜。基於生態足跡的青海省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1,21(12):40-44.

[23] 李玉丹,張小紅,秦雲雁,等。湘江流域生態足跡計算與可持續發展能力評價[J].綠色科技,2013(4):13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