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農業發展論文【精品多篇】

農業發展論文【精品多篇】

農業發展論文 篇一

1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綜述

我國農業機械化事業起步較晚,通過發展農業機械化事業,現已使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併成爲發展現代農業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質技術基礎。特別隨着《農業機械化促進法》頒佈實施,國家自20xx年開始實施了農業機械購置補貼政策,使農業機械化發展進入了高速發展的機遇期。一是一些先進適用的大中型農業機械的保有量快速增長,農機化裝備水平日益提升;二是隨着農機化作業水平不斷提高,農機與農藝結合程度快速提高;三是農機化服務領域不斷拓寬,農機化經濟效益有了明顯增長。

2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我國農業機械發展現狀看,雖然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中的主要農作物和關鍵生產環節中得到了較爲廣泛的應用,這促進了農業生產方式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快速轉變。但受地域條件、人口觀念、經濟條件、政策環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導致農業機械化發展中還存在着不少問題。其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2.1農機裝備結構不合理

農業機械主要是動力機械較多,與之配套的農具較少;中、小型機具較多,大型機具較少;適用於產前、產中機具較多,但收穫類機具較少。

2.2農業機械化投入不足

一是農村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收入低的地區農民不具備購置大中型農業機械的能力。二是國家農機購置補貼的範圍有限,一些農民目前急需的微小型機具不在補貼範圍內,影響了這些農民購買農業機械的積極性,導致機具更新步伐無法完全適應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需要。

2.3基層農機服務體系薄弱

鄉村兩級農機服務體系不健全,人員、技術、資金等關鍵要素與農業機械化發展不相匹配,導致對鄉村兩級農機管理、技術推廣、維修服務等方面出現短板。

2.4農機戶收入不理想

一部分農機戶花大錢購置農業機械,但幾年下來卻沒有得到與投入成正比的相應收入,更談不上靠農機致富了。分析其原因:一是觀念落後,沒有較好的經營理念,對農機作業市場把脈不準;二是專業技術知識匱乏,所擁有的機具配套不合理,機具利用率低導致作業成本的增加;三是資金不足,導致機具不能及時更新。

2.5因自然和社會環境影響導致農業機械化發展不平衡

一是山區、半山區因坡耕地多,加重了投入與產出成本,影響了農民購置和使用農業機械的積極性;二是思想觀念也制約了農業機械化發展,一些觀念落後的農民對農業生產實現機械化的認識不足,也阻礙了農機化事業的發展。

3今後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對策

3.1切實加強對農機化工作的領導

各級政府要將農機化發展納入重要議事日程,要把研究和解決農業機械化發展中的實際問題、促進農業機械化全面發展作爲重中之重,着力在優化農業機械裝備結構、提升農業機械化服務水平上下功夫。

3.2引導農民轉變投資觀念

引導農民在農業機械方面加大資金投入,必要時要做好政策、資金、技術方面的扶持,充分利用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發揮其帶動農民對農業機械化投入的推動效應,促進國家、集體、農民三位一體的投入,發揮投入的最大效益。

3.3大力實施科技興農戰略

農業機械化發展薄弱地區,要加快農機科技創新步伐,研究和發展適合本地區特點的農業機械和技術,爭取最短時間內在農業生產主要和關鍵環節上迎頭趕上,並突出發展好特色農機化。

3.4全面加強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

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工作是農業機械化發展中的基礎性工作,只有適時推廣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化新機具、新技術,才能將先進的技術轉化爲生產力,從而快速提高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

3.5紮實開展好農機社會化服務

一是要建立健全鄉村兩級農機服務組織。鄉級農機服務組織應由公益性服務機構設立,由國家財政承擔經費,人員應以專業技術人員爲主。村級農機服務組織應以農機協會或農民合作社形式建立,以農民自行管理爲主,縣鄉兩級做好監督管理和服務工作。二是建立鄉村兩級農機服務信息平臺。及時向社會宣傳有關農業機械化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信息,提供時時的技術諮詢和供求信息服務,爲農機戶致富開啓方便之門。三是鼓勵、引導和發展農機大戶、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租賃、農機作業隊等新農機服務組織,使更多的人和服務組織從事農機化服務。四是進一步建立農機跨區作業綠色通道,提高農業機械的利用率,增加農機作業服務收入,提高農機化經營效益。五是建立佈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備的鄉村農機維修網點。力爭使農業機械小修不出村、大修不出鄉,使農業機械以良好的技術狀態及時投入農業生產,減少農民不必要的維修支出。六是加強農機與農藝結合,使農業機械化技術更好地與農藝生產要求相匹配,不斷拓寬農機服務領域,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

農業發展論文 篇二

摘要:“互聯網+”爲農業發展提供全新的發展,河南作爲第一農業大省,利用其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意義重大。本文首先分析河南農業發展的現狀及存在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有針對性的促進河南“互聯網+農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河南省;現代農業

一、引言

隨着互聯網運用的日益廣泛,“互聯網+”已經成爲我國經濟尋求新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通俗來說,“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代表着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它指的是依託互聯網信息技術,利用互聯網模式的數字化、信息化等特點,憑藉互聯網開放、透明、共享的特性,充分挖掘和應用有效信息,實現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聯合,以優化生產要素、更新業務體系、重構商業模式等途徑來完成經濟轉型和升級。“互聯網+”計劃的目的在於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將互聯網與傳統產業深入融合,以產業升級提升經濟生產力,最後實現社會財富的增加。作爲最傳統的產業,農業在“互聯網+”的大趨勢中具有非常大的潛力。“互聯網+”的發展理念滲透進農業發展的計劃、生產、銷售、售後、服務等各個環節,從而優化升級農產業鏈結構,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催生出高效的新型產業模式。在“互聯網+農業”中,所謂“+”並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農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在農業發展過程中,通過運用“互聯網+”技術將人力資源等因素整合優化,充分利用互聯網的高科技作用,爲農業發展提供智慧支柱,提升農產業發展質量,促進農產品更新換代,推動農產業發展。“互聯網+農業”將信息經濟與傳統農業結合,必將給傳統農業帶來新機遇,增加農產品企業發展空間,爲農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二、“互聯網+”形勢下河南省農產業發展現狀

在20xx年,中央政府明確指出,加大力度推進“互聯網+”的現代農業。由此互聯網的大數據、雲計算現代信息技術開始大量地運用到農業安全生產發展中,加快農業的產業升級。河南(本站☆)省作爲農業大省,一直注重農業信息化建設,特別是近幾年,河南省充分利用互聯網加速本省農業信息化腳步。許多企業通過阿里巴巴、速賣通等綜合網絡銷售平臺,產品銷往全國乃至世界市場。目前,河南省共有162個農業信息網站、9個農業專業網站和18個涉農網站,及多個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涉及從育種、技術指導、流通、儲存、加工、銷售、科研的整個農產品產業鏈。“互聯網+”改變了原有的銷售模式,據有關數據顯示,目前河南省65家骨幹企業的電子商務交易額已經達到整個貿易額的10%。但由於自身經濟、資源相對落後,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跨越的新階段,我省在大規模推廣“互聯網+農業”模式中仍然存在以下一些問題。1.農村網絡普及度不夠,農民網絡交易意識淡薄。雖然農村的互聯網應用已經較過去有了很大改善,但部分地區上網的基礎條件仍比較薄弱,網上獲取交易信息有些滯後,沒有實時更新。加上進城務工的影響,農村留守的勞動力文化水平相對不高、素質偏低,專業人才更爲缺乏,難以吸收、消化新技術,新技術難以推廣開來。由於深受傳統農業思想的束縛,大多數農戶仍然習慣“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傳統交易方式,對新興的電子商務不甚瞭解或者不夠信任互聯網的經營模式,網絡交易意識十分落後。2.農業互聯網信息平臺建設不完善。網絡農業信息平臺是農戶獲取農業技術需求信息的重要渠道,其完善與否會對農業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目前,河南省農業互聯網信息平臺建設並不完善,表現在相關農業科研機構、管理部門的網絡建設滯後,網頁信息更新少、網絡平臺互動性差、網上農業信息不全面,農戶的難題不能得到及時解決,難以滿足農業從業人員的信息需求。3.鄉村級物流配送體系沒有成型。大多數農村地區中,現代的物流配送中心幾乎是一片空白。我省農業產區存在地域廣闊、村莊分散等特點,特別是貧困地區,最後一公里的配送問題一直沒有很好的解決,同時,由於購銷產品量少而分散,也大大增加了物流成本。另外,由於農產品的特殊性,特別是一些生鮮產品,由於冷鏈物流標準不高,在運輸過程中容易腐爛變質出現質量問題,影響網絡銷售的難度。

三、利用“互聯網+”促進河南農業經濟發展的對策

河南省作爲我國第一農業大省、糧食大省和農村人口第一大省,在國家區域經濟發展佈局中具有極其的重要地位,農業經濟發展關係全局。“互聯網+”行動計劃的提出,爲河南省農業經濟的發展開闢了新的空間,拓寬了新的渠道。研究利用“互聯網+”促進河南省農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合理可行的對策建議,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1.制定發展戰略規劃,構建現代農業發展新體系。“互聯網+農業”的本質不是互聯網與農業的簡單拼接,而是將互聯網技術和思維全面融入到農業經濟發展的整個過程,這是一個漸進的、動態的長期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必須從全局出發,加強和完善其頂層設計,制定相應的發展戰略規劃,從基礎設施、服務體系等各個方面入手,將互聯網思維有機融入到現代農業發展的各個環節,對“互聯網+農業”發展的建設任務進行合理佈局和優化配置,形成全省統籌佈局、部門協同推進、各市分類指導的“互聯網+農業”發展新體系。2.構建農產品信息服務平臺,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信息化,由於信息不對稱,傳統農業經常出現類似“增產不增收”的現象。要充分互聯網技術這個媒介,突破時空限制,大力實施農業信息服務工程,逐步構建現代農業信息服務平臺。通過實時發佈農業相關的各類信息,及時爲廣大農民、農業企業提供快捷、有效的服務,從而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農業產業鏈中各類信息不對稱問題。加強引導和宣傳,幫助農民專業合作社、涉農企業等發展農業電子商務,促進農產品流通。完善農業公共服務機構職能,促進服務主體多元化、形式多樣化、運行市場化。政府還可以通過政策傾斜和資金支持,引導經營性組織參與病蟲害防治、良種示範、農機作業、抗旱排澇、農資配送等農業生產性服務,促進農業先進實用技術到田到戶。3.培養壯大龍頭企業,發展現代農業加工物流體系。現代農業的發展,離不開現代化的物流服務。利用互聯網技術加快建設大型多功能的綜合性農產品物流中心。引導和鼓勵個人及企業進入流通領域,利用大數據、互聯網平臺促進河南省農產品的市場營銷和流通。培育引進一批市場潛力大、帶動能力強的加工與物流龍頭企業,以初加工和精深加工產品爲主攻方向。促進農業生產與農產品加工、流通、服務有機結合,以農業主導產業爲核心,向產前產後相關產業延伸,積極構建良種繁育、規模生產、精深加工、物流銷售和循環利用於一體的產業鏈條,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提高種植和養殖業的比較效益。4.提高新型農民培育效率,加快農村城鎮化腳步。現代農業的發展,新型農民是關鍵,而互聯網的普及發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利用互聯網技術,結合當地資源和特點,開始有針對性的農村互聯網培訓平臺,可以在智能終端上提供在線課堂、互動答疑、專家指導等多方面服務。實現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移動化、智能化,讓農民足不出戶就能獲得教育、就業、社會保障等信息,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在整個技術及技能培訓過程中,使農民從思想深處轉變對互聯網農業的認知,積極主動加入到“互聯網+農業”的實踐中。

參考文獻:

[1]白冰潔,高美玲。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模式分析[J].南方農業,20xx(8):114-116.

[2]牛樹海。河南省農業產業化現狀及發展對策[J].河南農業科學,20xx(6):5-7.

[3]陳紅川。“互聯網+”背景下現代農業發展路徑研究[J].廣東農業科學,20xx(16):143-147.

農業發展論文 篇三

摘要:農業經濟的發展一直都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隨着我國經濟建設發展的不斷進步,農業經濟的發展已經成爲我國國民關注的焦點。雖然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模式逐漸走向成熟,但在現階段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仍有些許問題存在。對現階段我國農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並對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相關措施展開深度的探討。此次探討的主要目的是爲了解決我國農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而促進我國農業經濟更好更快的發展。

關鍵詞:農業經濟;經濟生產模式;產業結構體系

農業經濟的發展水平,對提升我國經濟發展的平均水平具有決定性作用。因此,我國應提高對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視度。據調查,我國現如今頒佈的多項國家經濟發展標準中,農業經濟方面的發展標準僅佔總標準的15%左右,其所佔標準比例嚴重影響了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依據現階段我國農業經濟發展存在的諸多問題,提出的有效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相關措施,對提高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水平具有理論性的意義,對促進我國整體經濟快速發展具有現實性的指導意義。

1現階段我國農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1農業經濟發展的生產結構相對落後

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生產模式較爲落後,生產結構相對單一,其經濟的發展多以種植業經濟的發展爲主,農業生產模式多以家庭式手工勞作爲主,缺乏專業化及多元化的生產結構,致使國家農業經濟的發展相比其他國家農業經濟的發展較爲滯後[1]。近幾年,隨着我國經濟發展的不斷進步,國民對農產品的需求量逐漸增多,致使我國農產品的供求關係及市場需求發生改變,原有的農業生產結構與實際市場的發展需求間出現了脫節的現象,最終造成了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生產結構相對落後的結果。

1.2我國農業生產技術傳播相對滯後

儘管近幾年我國對農業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許多政策上的支持,並對農民的生產進行了財政補貼,但是我國農民的收入依然偏低[2]。廣大農村的青年勞動力因農村收入較低而多選擇外出打工,致使我國農村的老年人成爲農業經濟生產的管理者與操作者。即使是老年人擁有豐富的農業生產管理操作的經驗,但其未能擁有科學的管理操作理念及管理操作方式,對於科技時代下的新技術與新管理模式的學習較慢,致使我國部分地區農業生產技術的傳播相對滯後,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對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的貢獻較低。

1.3農業經濟生產結構間缺乏協調性

現階段,實現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應充分考慮農業經濟生產結構間的協調性。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與國民的生活密切相關,在對各類果樹及蔬菜等經濟作物進行種植的過程中,應先對農產品種類及數量的市場需求進行調查,依據各類農產品的市場需求量決定各類經濟作物在農業種植量中所佔的合理比例。除此之外,農戶在進行經濟作物種植前,應先掌握農業市場的供需信息。未能提前掌握農業市場的供需關係,農戶過多種植某種經濟作物,如若在農業市場上該經濟作物出現供大於求的現象,農戶種植的經濟作物無處銷售,致使農戶的經濟利益遭受損害。農業生產結構間協調性的缺失,是阻礙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

2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相關措施

2.1加強對農業優秀人才的培養

優秀人才的培養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關鍵,在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相對落後的區域,國家及地方政府應加強培養優秀的農業人才,制定引進專業人才的計劃,有利於改善農業生產缺乏優秀農業人才的現象。與此同時,國家及地方政府應定期組織與農業生產相關的知識講座,鼓勵農戶積極參與知識講座,有利於實現對農戶農業知識進行再教育的目標,從而提升廣大農戶的農業知識素養。國家應多開展科技下鄉活動,通過科技下鄉活動提高農戶的農業技術水平,使農戶傳統的農業生產觀念轉變成新型的農業生產觀念。增加對農業生產的財政支出,推出自主創業的支持政策,鼓勵農戶進行自主創業,可有效防止農業人才的流失。

2.2加快推動農業生產結構的轉變

加快推動農業生產結構的轉變,逐步形成規範化的農業產業模式,有利於增加農業生產的規模效應。規模化的農業生產結構是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國家在對農業生產結構進行調整的過程中,應依據我國現階段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以及市場的需求,對農業生產結構進行科學化及多層次的調整,有利於促進農產品向多樣化與優質化的方向發展[3]。充分發揮傳統農業生產結構的優勢,對農產品及農業發展模式進行不斷的創新,有利於爲我國農業經濟發展培育出新的支柱產業。除此之外,在調整農業結構的基礎上,優化農業經濟的發展模式,並提高我國農業經濟生產結構的規模化效應,從而使我國農業經濟實力得到增強。同時藉助我國農業生產結構自身的優勢,逐漸使原有傳統的種植業生產模式發生轉變,進而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

2.3積極推廣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

積極推廣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國家應將研發先進的農業技術作爲我國降低農業資源消耗率的重要工作。依據我國不同地區的不同特點,積極發展立體式的農業,有利於使我國部分地區單位土地的農業生產量逐年增加,更有利於促進我國農業有機肥料的使用。建立並完善我國農業土地的相關測量系統,定期對我國農業用地的土地營養狀況及土地質量進行詳細的檢測,並對營養不良或是質量不高的土地進行改良。通過先進科學的農業監控技術,建立起專業化的農業監控系統,有利於實現對農業生產區域進行衛星檢測,更有利於使參與農業生產的相關人員對農業生產區域的變化情況進行了解[4]。通過對剩餘秸稈等農業資源的利用,既有利於提高農業的經濟收入水平,又有利於降低環境的污染指數。

2.4加強對農業土地資源的保護

加強對農業土地資源的保護,可提升農業土地資源的利用率。在進行農業生產勞動的過程中,國家應鼓勵農業生產者積極引用先進科學的新興技術,逐步降低對農藥化肥等有害於農作物生產的化學物質的使用頻率,有利於減少化學物質對農業生產用地資源的破壞。通過對農業土地資源的營養成分以及農業土地資源質量的提升,可有效確保我國農業土地資源受到長期合理的保護,從而爲我國農業生產的用地提供保障[5]。與此同時,國家應確保相關退耕還林的政策制度能夠在實際的農業土地資源管理中得到深入的貫徹與落實,以此來保證農業土地資源受國家政策的保護。

3結論

綜上所述,雖然近幾年我國經濟發展的整體方向趨向於工業化經濟的發展,但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經濟的進步與發展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關鍵,也是我國經濟政治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我國現階段農業經濟發展存在生產結構相對落後、我國農業生產技術傳播相對滯後及農業經濟生產結構間缺乏協調性等問題,提出了加強對農業優秀人才的培養、加快推動農業生產結構的轉變、積極推廣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以及加強對農業土地資源的保護等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相關措施,希望對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馬濤。試論農村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優化措施[J].新農村:黑龍江,20xx,20(16):36.

[2]巴國民。論農村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民致富之友,20xx,15(23):129.

[3]李百清。試論農業機械化對農業經濟發展的作用[J].農村經濟與科技,20xx,27(3):13.

[4]馬紅軍。試論農業生產條件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J].經濟管理:文摘版,20xx,20(5):135.

農業發展論文 篇四

摘要: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休閒農業和鄉村農業已逐步進入廣大人們的視野。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不但可以調整產業結構,同時可以擴大農民的收入,還可以帶動當地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關鍵詞: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結構研究

1引言

鄉村旅遊發展與休閒農業相結合,將傳統的農業轉變成爲休閒農業的一種旅遊方式,利用當地文化與景觀和自然來作爲誘導,通過滿足來旅遊人在城市中感受不到的安逸與放鬆,進而獲得經濟利益,帶動當地的發展。然而現在的鄉村旅遊不僅只是旅遊產品單一,其次就是沒有屬於自己的品牌,發展雖快但經營時間不長,沒有營銷戰略。

2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發展問題

目前,我們對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發展並不是很瞭解,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誤區,很多村落覺得有自己一點點的特色就開始發展旅遊業並不去考慮客觀要求和實際要求,對需要開發的項目不作規劃和準備,盲目去做異想天開的事情,覺得有一點點條件就盲目的實施。發展鄉村旅遊是需要一定的規劃,一定的參與條件,一定的經濟和一定的基礎設施建設,想要發展好鄉村旅遊一定要與當地的文化和基礎設施建設進行整合。目前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主要如下:

(1)旅遊產業規模小,旅遊經濟總量不足

鄉村旅遊產業多體現在農家樂,數量多且沒有什麼特色,經濟收入低發展前景不長。另外,資金數量不足,輸出多餘利用。在這種情況下應通過吸引外來投資,學習外來的對我們有益的技術,管理,提高產業發展水平。

(2)農民的參與性不強

由於社會不斷的發展,經濟不斷的發展。農民們的視野並沒有因此而擴大,還是在一味的保留屬於自己的一套封閉式方法,對於經濟發展也沒有一套很好的發展策略,由於思維比較落後,科學知識較匱乏且對一些有益帶動經濟發展參與性不強。

(3)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集合化程度低

實施鄉村旅遊是當今發展方向較熱門之一,它不僅具有強大的生機同時也有着豐富的隱藏發展前程。在實施鄉村旅遊發展時要提伸發展計劃,開拓旅遊人羣的消費空間和消費觀念,堅持自有的特色和旅遊個性化,特色化。在實施這一體系的同時要更加註重和完善鄉村旅遊的配套設施。逐步打造屬於自己的旅遊文化。

3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發展策略

隨着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的不斷髮展逐步進入人們的視線同時也受到大多數人羣的喜愛,在這些以及發展和發展過程中我們應該更加的做到更好,尋找更好的發展策略,例如,在發展時建立完善的預定系統,也只有了這些系統,我們的文化,我們要發展的面向大家的東西才能被熟知和了解,以便爲自己來旅遊時做好充足的準備。同時,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加強政府監管。想要更好的發展起來必須得到政府的支持和監管。要有長遠得發展目標,不能爲了一時得利益而放棄長遠得經濟效益,積極穩定得發展鄉村旅遊發展。

(1)注重規範管理,強化政策扶持

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產業不僅要注重自身的行爲自律,還得有較規範的管理措施和手段,有着正確的管理體系和方法才能更好的發展鄉村經濟,帶動地方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不僅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還要將政府對發展的扶持作爲重要依據。保障項目運行公正,科學。

(2)發展專業合作社、延長產業鏈條

在進行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發展得同時,經營主體要以農民爲主,向農民合作經營,社會資本共同投資經營發展轉變。在發展時增加當地產業構成和發展多元化,促進生態,經濟的共同發展。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的發展不僅可以充分開發農業資源,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延長農業產業鏈,帶動農村運輸、餐飲、住宿、商業、及其服務業的發展,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增加農民收入。還可以促進城鄉人員信息、科技、觀念的交流。

(3)加強政府引導,統一科學規劃

發展休閒農業要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要把休閒農業作爲一個產業納入新農村建設整體規劃,納入到農業發展規劃來謀劃,有重點、有步驟地推進,引導適宜發展的地區有序發展,避免各地一轟而上,低水平盲目發展。

(4)建立現代郊區休閒產業運行機制

建立科學發展觀,發展休閒農業也鄉村旅遊的生產經營方式方法,想要發展好鄉村旅遊必須的堅持科學發展觀,優化產業結構。不斷的完善休閒發展運行機構。在發展的基礎上不僅要使自己有經濟的收入還得要保護好自然環境,在以提高農民的收入爲出發點發展經濟。重視生態的保護,提高環境質量,實現人與自然和諧。

4結語

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把屬於自己的自然,民族文化融入到經濟旅遊發展中,豐富了旅遊項目同時也帶動當地產業鏈,大力帶動發展了鄉村旅遊帶動農村商業,餐飲,經濟等,還能挖掘出豐富的休閒活動和人文內涵。通過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加強政府監管,同時加強培養專業人才和培訓旅遊專業技能,打造穩定長久屬於自己有特色的旅遊文化產業。

參考文獻

[1]黃江平。長三角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的一體化發展[J].江南論壇,20xx(6):16-18.

[2]黃愛蓮。鄉村旅遊與創意休閒農業發展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xx,(20):12373-12374.

[3]鄧運員,楊載田。地方性古村鎮的鄉村旅遊與休閒農業發展研究——以湖南衡東縣爲例[J].廣東農業科學,20xx(9):181-183.

[4]幸超。四川郫縣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集羣發展研究[J].四川旅遊學院學報,20xx(3):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