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生活化學論文多篇

生活化學論文多篇

生活中化學論文 篇一

一、日日相伴的化學品——食鹽、碘化合物

我們知道食鹽的主要成分就是氯化鈉,這是人們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種調味品。但是它的作用絕不僅僅是增加食物的味道,它是人體組織的一種基本成分,對保證體內正常的生理、生化活動和功能,起着重要作用。Na+和Cl-在體內的作用是與K+等元素相互聯繫在一起的,錯綜複雜。其最主要的作用是控制細胞、組織液和血液內的電解質平衡,以保持體液的正常流通和控制體內的酸鹼平衡。Na+與K+、Ca2+、Mg2+還有助於保持神經和肌肉的適當應激水平;NaCl和KCl對調節血液的適當粘度或稠度起作用;胃裏開始消化某些食物的酸和其他胃液、胰液及膽汁裏的助消化的化合物,也是由血液裏的鈉鹽和鉀鹽形成的。此外,適當濃度的Na+、K+和Cl-對於視網膜對光反應的生理過程也起着重要作用。此外,常用淡鹽水漱口,不僅對咽喉疼痛、牙齦腫疼等口腔疾病有治療和預防作用,還具有預防感冒的作用。(此知識在人教版高一化學的《鹼金屬》)

碘化鉀、碘化鈉、碘酸鹽等含碘化合物,在實驗室中是重要試劑;在食品和醫療上,它們又是重要的養分和藥劑,對於維護人體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碘是人體內的一種必需微量元素,是甲狀腺激素的重要組成成分。正常人體內共含碘15mg~20mg,其中70%~80%濃集在甲狀腺內。人體內的碘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其主要生理作用通過形成甲狀腺激素而發生。因此,甲狀腺素所具有的生理作用和重要機能,均與碘有直接關係。人體缺乏碘可導致一系列生化紊亂及生理功能異常,如引起地方性甲狀腺腫,導致嬰、幼兒生長髮育停滯、智力低下等。我國是世界上嚴重缺碘的地區,全國約有四億人缺碘。政府也採取了一些措施,如:提供含碘(碘的化合物)食鹽和其他食品(如高碘蛋),井水加碘,食用含碘豐富的海產品等,其中以含碘食鹽最爲方便有效。1991年3月我國政府向國際社會做出莊嚴承諾:2000年在中國大陸消除碘缺乏病。(此知識在人教版高一化學的《鹵族元素》)

二、人生五味子之一——醋(酸)

醋的化學名字叫乙酸,分子式爲CH3COOH。醋不僅是一種調味品,而且還有很多用途:1、在烹調蔬菜時,放點醋不但味道鮮美,而且有保護蔬菜中維生素C的作用(因維生素C在酸性環境中不易被破壞)。2、在煮排骨、雞、魚時,如果加一點醋,可以使骨中的鈣質和磷質被大量溶解在湯中,從而大大提高了人體對鈣、磷的吸收率。3、患有低酸性胃病(胃酸分泌過少,如萎縮性胃炎)的人,如果經常用少量的醋作調味品,既可增進食慾,又可使疾病得到治療。4、在魚類不新鮮的情況下,加醋烹飪不僅可以解除腥味,而且可以殺滅細菌。5、醋可以作爲預防痢疾的良藥。痢疾病菌一遇上醋就一命嗚呼,所以在夏季痢疾流行的季節,多吃點醋,可以增加腸胃內殺滅痢疾病菌的作用。6、醋還可以預防流行性感冒。將室內門窗關嚴,將醋倒在鍋裏漫火煮沸至幹,便可以起到消滅病菌的作用。7、擦皮鞋時,滴上一滴醋,能使皮鞋光亮持久。8、銅、鋁器用舊了,用醋塗擦後清洗,就能恢復光澤。9、殺雞鴨前20分鐘,給雞鴨灌一些醋,拔毛就容易了。10、衣服上沾染了水果汁,用醋一泡,一搓就掉。11、用醋浸泡暖水瓶中的水垢,可以達到除垢的目的。12、夏天毛巾易發生黴變而出異味,用少量的醋洗毛巾就可以消除異味。(此知識在人教版高二化學的《烴的衍生物》)

三、自願吸食的毒藥——香菸

從化學角度介紹一下吸菸過程中產生有害成分的結構、性質及危害。香菸點燃後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大致分爲六大類:(1)醛類、氮化物、烯烴類,這些物質對呼吸道有刺激作用。(2)尼古丁類,可刺激交感神經,引起血管內膜損害。(3)胺類、氰化物和重金屬,這些均屬毒性物質。(4)苯丙芘、砷、鎘、甲基肼、氨基酚、其他放射性物質。這些物質均有致癌作用。(5)酚類化合物和甲醛等,這些物質具有加速癌變的作用。(6)一氧化碳能減低紅血球將氧輸送到全身去能力。最近日本學者研究表明,煙霧中還含有迄今爲止已知物質中毒性最強的化合物"二噁英"。它們會引發和惡化各種疾病,例如,癌症、肺炎、氣管炎、高血壓、骨質增生、各種心腦血管病、哮喘以及不育等病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資料,全世界每年約有1000萬人死於與吸菸有關的疾病。青少年正處於生長髮育時期,呼吸道粘膜容易受損,吸菸的危害性更大。據調查,小於15歲開始吸菸的人,比不吸菸的人肺癌發病率高17倍。所以,我國中小學生守則規定學生不準吸菸。(此知識在人教版高二化學的有機物中貫穿)

四、學習的助手——筆

1、鉛筆芯是由石墨摻合一定比例的粘土製成的,當摻入粘土較多時鉛筆芯硬度增大,筆上標有Hard的首寫字母H。反之則石墨的比例增大,硬度減小,黑色增強,筆上標有Black的首寫字母B。

2、圓珠筆:油墨是一種粘性油質,是用胡麻子油、合成松子油(主含萜烯醇類物質)、礦物油(分餾石油等礦物而得到的油質)、硬膠加入油煙等而調製成的。在使用圓珠筆時,不要在有油、有蠟的紙上寫字,不然油、蠟嵌人鋼珠沿邊的銅碗內影響出油而寫不出字來,還要避免筆的撞擊、曝曬,不用時隨手套好筆帽,以防止碰壞筆頭、筆桿變型及筆芯漏油而污染物體。如遇天冷或久置未用。筆不出油時,可將筆頭放入溫水中浸泡片刻後再在紙上划動筆尖,即可寫出字來。

3、鋼筆:筆頭用各含5%~10%的Cr、Ni合金組成的特種鋼製成的筆。鉻鎳鋼抗腐蝕性強,不易氧化,是一種不鏽鋼,該種筆的抗腐蝕性能好,但耐磨性能欠佳。

五、生活中得力助手:

(一)、除去衣服上的污漬:

下面向您介紹幾種常見的污漬的簡易的除去方法:

1、汗漬:方法一:將有汗漬的衣服在10%的食鹽水中浸泡一會,然後再用肥皂洗滌。方法二:在適量的水中加入少量的碳胺[(NH4)2CO3]和少量的食用鹼[Na2CO3或NaHCO3],攪拌溶解後,將有汗漬的衣服放在裏面浸泡一會,然後反覆揉搓。2、油漬在油漬上滴上汽油或者酒精,待汽油(或酒精)揮發完後油漬也會隨之消失。3、藍墨水污漬:方法一:在適量的水中加入少量的碳胺[(NH4)2CO3]和少量的食用鹼[Na2CO3或NaHCO3],攪拌溶解後,將有藍墨水污漬的衣服放在裏面浸泡一會,然後反覆揉搓。方法二:將有藍墨水污漬部位放在2%的草酸溶液中浸泡幾分鐘,然後用洗滌劑洗除。4、血漬因血液裏含有蛋白質,蛋白質遇熱則不易溶解,因此洗血漬不能用熱水。方法一:將有血漬的部位用雙氧水或者漂白粉水浸泡一會,然後搓洗。方法二:將蘿蔔切碎,撒上食鹽攪拌均勻,十分鐘之後擠出蘿蔔汁,將有血漬的部位用蘿蔔汁浸泡一會,然後搓洗。5、果汁漬新染上的果汁漬用食鹽水浸泡後,再用肥皂搓洗。如果染上的時間較長了,則可以用洗汗漬的法一。6、鐵鏽漬:在熱水中加入少許草酸,攪拌,使草酸全部溶解,將有鐵鏽漬的部位放在草酸溶液中浸泡十分鐘,然後再用肥皂搓洗。7、茶漬將有茶漬的部位放在飽和食鹽水中浸泡,然後用肥皂搓洗。

(二)、水壺巧除垢

1、將空水壺放在火上,燒乾水垢的水分,看到壺底水垢有裂紋時,將壺迅速取下放到冷水中,壺底水垢因熱脹冷縮而脫落下來。2、在燒水的壺中放一團口罩布,水垢會被口罩布吸附,壺上就不易結水垢了。3、燒水的壺中有了水垢,可放入一些醋,再加水,燒開一會兒,水垢可除去。4、用鋁壺燒水時,放一小勺小蘇打,燒沸10分鐘,水垢可除去。

(三)、快速彭脹饅頭

在麪粉中加入適當的白醋(CH3COOH)和蘇打(Na2CO3)使之產生二氧化碳氣體使饅頭彭脹,鬆軟可口。化學反應請大家想一想?

此外,通過高中化學理論中,還可鑑別“真絲”與“人造絲”、鑑別真假金銀、食品中的防腐劑、酒精和苯酚的消毒作用等。

總之,生活處處有化學。關鍵在於我們是否留心觀察,在生活中學習到知識。今後,讓我們繼續爲“高中的化學理論在生活中應用”累積知識。

參考資料:

1、高中《化學》第二冊,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學室編。

2、《高中化學學習指導與訓練》,鷺江出版社。

生活中化學知識論文 篇二

【關鍵詞】建構主義 高中語文 教學方法

成功的教育,是建立在厚重的理論基礎上的,沒有嚴格和科學的理論基礎,教育就無法發展到今天,也無法繼續發展下去。因此,在教育之上需要理論,而在理論知識則需要方法論去解析,最後在落實到具體的教學手段上。也就是說,高質量的教育,是通過具有一定理論基礎之上的教學方法來實現的。高中語文教育也是如此,沒有良好的理論知識作爲支撐,教學活動就會顯得蒼白,這也是爲什麼存在教育理論的原因。而當處於教學第一線的教師進行教學時,也必須要在符合一定理論基礎之上進行,如在建構主義的基礎之上進行。所謂建構主義,其實是行爲主義發展到認知主義以後的進一步發展。它是關於知識與學習的理論,主要研究什麼是認識以及個體如何認識的問題。在這一理論基礎之上,教育就會存在不同的取向,如教師與學生的知識觀、學習觀等會存在差異,但是他們的共同點是建立在個體對事物的認識的基礎之上。在素質教育觀下,發揮教學雙方的主觀性和能動性是題中之義,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採用建構主義的方式進行教學,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以下是筆者在建構主義下的一些教學方法探索:

一、強調學生知識框架的建構

所謂學習,其實就是對自己尚未清楚或者瞭解的事物進行探索,從中學到相關的知識,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學習都是面對陌生事物的情況下進行的,特別是對高中生而言,他們處於個人意識的覺醒時期,具有強烈的個人主觀色彩,但是這種主觀色彩往往會被應試教育所壓制,因此,在學習中往往處於被動狀態,在個人知識結構的組織上,缺乏主動性和意識,這樣的知識框架不是僵化的是就極易散架的,這不利於學生的長遠發展。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在素質教育下,應該要注意對學生個人知識體系的建構。而這就涉及到本文所講的建構主義,也就是“怎麼認識”的問題。對高中學生而言,如何去認識問題,是學好知識的關鍵,而學好知識的關鍵就是要有自己的知識體系,這對高中學生而言具有一定難度,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進行指引。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避免將課本及自己對事物的觀點權威化,不要給學生“老師的觀點是唯一正確的觀點”的想法。如,教師在講解《離騷(節選)》中,會對屈原的人格給予強烈的正面解析,教材本身也是對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正直人格進行讚頌的。但是,如果教師把這樣的觀點,強化輸出到學生那裏,學生就會失去自己的觀點,就會認爲課本上和老師,及一些練習資料中,都是這麼說,然後答案就是唯一。教師應該引導學進行個人思考,學生從個人已有的認知基礎上進行解讀,去認識的現象一定要重視,如有學生問“如果屈原得到重用,那楚國就會強大,那在當時的情況下,楚就會侵略其他國家,此時,生靈塗炭,屈原是否想過?”或者有學生問“屈原投河而死,始終也是愚忠。”對於這樣的個人見解,教師是不應該否定的,畢竟這是學生建構個人認知的前提也是開始,對學生個體思考能力幫助極大。教師應該做的就是,把各種觀點進行融合,對問題進行兩分法處理。這樣學生在得到個人思考的同時,也在建構個人認知方法,也吸收了他人的觀點,這無疑是幫助學生建構個人知識體系的良好開始。

二、鼓勵學觀察生活,從生活者的角度去看待問題

知識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知識其實就是對生活的總結和昇華,而要學習知識,就得從根基做起,就得學會觀察生活。從生活的觀察和認知中,去建構自己的認知體系,積累個人認知的素材,這是學生建構個人知識體系,去看待問題的,解決“如何認識”的關鍵。語文,不是問題教學,但是,語文卻是充滿想象,也充滿疑問的學科。對語文而言,自由和開放是其特性,語文不像其他學科,有絕對的正確與錯誤答案之分,很多時候只是認識深淺和是否合乎道德倫理之分。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讓語文知識開放化,就必須保證學生認識基礎的多樣性。也就是說,教師爲了讓學生避免模式和教條化的學習,應該讓他們從個人生活經驗的角度出發,從個人生活視覺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尋找認知的方向。但是,前提是教師要進行正確的指引和制約。如在學習《我的五樣》這篇文章時,教師應該把文本內容當成參考向學生進行解讀,而不能以“模範”、“典範”的角度出發,這樣會抹掉學生個體意識,也會讓學生的知識構建模式化,這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師應該讓學生從中自身生活經驗出發,從生活中思考,觀察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以此確立個人生活和學習目標,確立個人認知之上的“未來計劃”。

生活中化學知識論文 篇三

關鍵詞:心理學;情境認知;職業教育

情境認知理論在研究中存在多視角,而心理學視角下更加關注教育情境,即如何從學習情境建構中實現學習者的學習目標。爲此,可以將情境認知理論作爲研究基礎,從現有的認知學習實踐中,將知識與活動、教育過程等作爲情境認知的主要條件,利用情境認知和學習理論來豐富教育情境,促進職業教育改革的發展。

一、情境認知理論中的學習方法

1.心理學中的活動理論與認知

認知的過程是知識建構的過程,知識源自活動和情境,而習得的過程是從運用中來理解並掌握。結合教育實踐活動,從知識的抽象與真實情境的聯繫中,以活動爲背景,從文化情境構建中來傳遞知識,讓學生從活動參與中來把握知識的內涵,學會運用知識。可見,從心理學來審視情境認知理論,從知識與語言發展一致性上,就語言所處的情境來組織教學內容,利用詞語來構建不同的語境,從而產生不同的意義情境。同樣,在這種條件下,學生從概念的理解中來認識原有的意義及變化,並從知識的活動中與情境的認知中來發展知識。環境成爲知識形成的背景,也成爲認知指向性的載體,能幫助學生從學習和使用中掌握學習方法。

2.心理學中的文化適應與認知

情境認知理論將學習看作是文化適應的過程,特別是從兒童心理學發展來看,通過有意、無意的觀察與實踐來接受外界信息的影響,如各類社會羣體意識、信念、行爲準則、價值取向等文化,構成了周圍環境文化體系。知識與文化是關聯的,知識是對周圍環境文化的反映,並在社會成員間的內部交流中形成。從文化、活動、概念之間的關係來看,學習的過程是基於文化情境來完成,而脫離了具體的文化情境,就無法引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從學校教育環境來看,學校本身是文化環境的主體,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是學生被動學習的直接因素,學生在規定的教學模式下完成學習活動,接受形式化的測試和評估。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沒有從文化環境的適應中來激發自主性,更不能從學校教育中直接運用知識,儘管學生通過了考覈,但並未真正獲得知識的應用能力。

3.認知學徒制的心理學認知方式

學校教育實踐將知識作爲抽象而固定的文化本體,通常認爲與教學活動、知識環境的關係不大,如學徒制教學模式將知識和學習作爲核心,注重對學習情境的依賴,強調從具體的社會及教學活動中讓學生掌握實踐能力。也就是說,用真實的實踐情境貫穿學習活動。心理學將學徒制教學看作是概念知識與事實知識相互關聯的過程,從知識的工具性以及教育活動中的典型例證說明,探析概念與真實知識的關係,以此引導學生從多變的情境中習得知識,而這些多變的情境,不僅有助於學生深化對概念的理解,還能從知識、概念建構中,從問題、事實的關聯中構建知識網絡,增進學生對教育活動的參與與認知。從學徒制教育實踐中探討活動情境與學習過程,主要從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技能的養成上,關注認知與元認知技能,特別是具體學習經驗的掌握,並利用專家解決問題的方法實現知識的內化,在觀察與實踐中培養能力。

二、情境認知理論在職業教育中的應用

1.職業教育要注重情境創設,突出項目化課程

從知識的產生及發展來看,真實的文化情境及具體的活動是構建知識的重要方式,也是當前職業教育改革的總體方向。知識源自活動並植根於真實的情境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從職業教育目標及辦學方向上考慮知識情境的真實性、結構性特點,並從課程知識的組織上明確職業教育的教育準則,體現職業教育與具體工作過程的聯繫。如在以項目化爲主體的教學課程組織中,利用不同專業中的“項目”來建構教學情境,從項目的獨立性和客觀性上明確具體教學任務、教學內容和職業特點,融入知識情境,增強學生在真實情境世界中的知識體驗。

2.建構職業教育情境,突顯真實性

心理學中的情境認知理論注重學習主體與學習情境之間的多向互動,而學習者要從參與教學情境中來適應文化。因此,參與學習成爲情境構建的關鍵,學習者要從情境參與中來獲得經驗,並在知識內化中及與不同學習主體之間的交流中來完成意義建構。在這種教學情境中,教師立足活動情境,學生參與教學環境,兩者在共同參與中發現他人經驗,如結合工作過程、項目任務等活動,在交流、協同、互動中鍛鍊職業能力,學習工作方法,培養工作能力。

3.借鑑學徒制教學模式,促進學生情境化思維的形成

學徒制教育模式是基於具體的教育活動,利用情境化教學思維來強調學生認知心理的養成,特別是通過師徒的共同參與,在真實情境中提升學生元認知技能,師傅要從具體知識情境中分解知識和思維策略,學生通過觀察、模仿及練習,從知識運用中獲得有效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師傅通過反思教學,從問題情境中改進教學方法,注重學生自主探究及獨立學習,啓發學生從觀察、參與中發現問題,特別是藉助分段學習情境,將知識進行不同層級的建構,實現由易到難的遞進提升,讓不同學生在具體實操中掌握相應的職業技能。

參考文獻:

生活化學論文 篇四

新教材的編寫中也體現了很多生活化的因素。如選修1“化學與生活”模塊從關注營養平衡、促進身心健康、探索生活材料、保護生存環境四個方面,幫助學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物質和相關化學現象,體會化學在生活中的無處不在,認識到化學發展對改善生活和保護環境的促進意義,形成合理使用化學品的意識。如選修2“化學與技術”模塊從走進化學工業、化學與資源開發利用、化學與材料的發展、化學與技術的發展四個方面,結合了工農業生產和生活常見化學品,幫助學生認識化學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關係,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參與意識大有裨益。在其他模塊中,也都滲透了生活化教學的思想,很多圖片的情景創設是源於生活的,教材的“學與問”欄目中也提出了很多生活中的化學,資料卡片、課後閱讀資料中介紹了與化學有關的職業、化學材料的用途,等等。有的課的標題就帶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如必修1第三章第三節“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必修2第三章第三節“生活中兩種常見的有機物”,選修6第四單元課題二“身邊化學問題的探究”等等。

2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誤區

過分突出生活化情境創設,甚至流連忘返,沒有及時提煉教學問題,導致喧賓奪主。比如在講酯的知識時,有的教師播放了很多品種的花還有紅燒肉的圖片,足足花了五分鐘導入,只是爲了說明花和紅燒肉中的成分是酯類物質。這樣的導入就是不成功的,過多過長的生活化情景淡化了知識本位,這樣的導入也不具備深入思考研究的價值。所以我們應該認識到,生活化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要用熟悉的生活情景拉近學生和知識的距離,起到導入新課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爲上課做好鋪墊,而不是讓學生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努力地在臃腫的“生活化軀殼”裏尋找需要的信息。教師應適當應用生活化教學,讓學生在生活問題的解決中體驗生活與知識的聯繫,感到學有所用。沒有充分發揮生活化情境的作用,淺嘗輒止,或爲了生活化而憑空虛構,濫用情境。生活化教學可以應用在教學的各個環節,如課前導入、概念講解舉例、實驗說明分析、課後作業佈置等等。但很多老師對生活化教學理解不到位,應用不靈活,基本就是用教材的情境導入後就沒有深入挖掘,沒有提出課程教學與教學相關的需要探究的問題,有虎頭蛇尾之感。當然每種教學方式都有其適用範圍,並非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生活化教學,如一些原子的結構特點、常用酸鹼指示劑的變色規律、電解總方程式的配平等內容,就是記憶性強或要求大量練習掌握技巧的內容,應該多花時間講解並練習鞏固。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把生活化當成公開課甚至常規課的萬能鑰匙,爲了趕時髦,體現新課程理念,就牽強附會地將所有內容創設成“生活化”;甚至憑空虛構事例,有的還和學生生活經驗相左,引起學生質疑,課堂效果反而大打折扣。所以教師在教學時應將生活情景自然巧妙地鑲嵌在知識講授中,避免突兀感。

3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生活化學論文 篇五

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這是對數學與生活的精彩描述。生活化的數學學習資源大量的存在於學生的生活。“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運用於生活。”在我們身邊的大幹世界中蘊涵着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人們離不開數學,因而數學在現實世界中也有着廣泛的應用。因此,<<課程標準>>更多地強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主動地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自主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應重視學生的生活體驗,把數學教學與學生的生活體驗相聯繫,把數學問題與生活情境相結合,讓數學生活化,生活數學化。

在日常教學中通過以下途徑可以把數學教學與學生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

一、使教學內容生活化

1.發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學習資料:在新教材的編排中,穿插了一些供學生閱讀的短文,即“讀一讀”欄目。我們在教學時,經常組織學生認真學習,並要求學生髮表學習心得,上臺演講等。這些材料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有關數學知識的產生和發展,把握數學與生產生活實際密不可分的關係,另一方面可以通過了解我國在數學上的重大成就,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2.發掘實際生活中的學習材料:包括關注校園生活中的數學資源,留心社會生活中的數學資源,瞭解家庭生活中的數學資源。校園、家庭、社會環境都是學生生活的場所,通過對這些資源的收集利用,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我們應該學好數學,用好數學。

二、使教學過程生活化

1.導入的生活化:“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我們在導入時注意從生活實例引出數學問題,引起學習需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探索之中。例如:在“線段的垂直平分線”的新課導人中,我設計了以下情景:“如圖,A、B兩鎮要在公路旁合建一所中學,經費已有着落,但學校選址上有爭議,爲了交通方便,決定建在公路旁,A鎮人希望建在C處,B鎮人希望建在D處,同學們請你們給予調解一下,應建在何處,到兩鎮距離都是一樣的?”同學們聽後躍躍欲試,但又拿不出可行的具體方案。教師因勢利導地說,我們只要學好線段垂直平分線的知識,就可圓滿地解決這個問題了。這樣做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例題的生活化:使用的教材很難盡善盡美地符合所有學生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教學時,我們經常結合自己的教學狀況,對教材中一些學生不熟悉的、不感興趣的內容及其情節和數據做適當的調整、改編,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他們生活實際的數學問題來取代。例如:在教學“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應用”時,我將例題變成一道聯繫班級實際的應用題:“在HfJ~JJ舉行的七年級拔河比賽中,規定每隊勝一場得二分,負一場得一分,每場比賽都要分出勝負。如果我班想在全部22場比賽中得到4O分,那麼我們班的勝負場數應分別是多少?”由於學生親身體驗了拔河比賽的全過程,學習的積極性大大增強,很快就投入到討論問題的氛圍中。

3.練習的生活化:“學以致用”明確地說明了我們教學的根本目的,因此數學練習必須架設起“學”與“用”之間的橋樑,把練習生活化。在講述函數內容時,我編寫了以下練習:霸州二中計劃購置一批某型號電腦,市場價每臺5800元,現有甲、乙兩電腦商家競標,甲商家報出的優惠條件是購買1O臺以上,從第l1臺開始每臺按7O計價;乙商家報出的優惠條件是每臺均按85計價,兩家的品牌、質量、售後服務均相同,假如你是該校有關部門的負責人,你選擇哪家?請說明理由。通過此題的練習,讓學生了解如何提高經營和消費的決策能力,加深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提高應用數學的能力

三、課外應用的生活化

數學應用於實際,纔會變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氣,才能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的價值和意義,確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信心。教師要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1.開設生活化的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應用、發展數學。例如:在學習了三角形的相似之後,讓學生分組到操場上測量旗杆的高度。學習了統計圖表以後,讓學生三四人一組到十字路口去收集某一時刻的車流量,然後製成一張統計表。引導他們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去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他們意識到數學知識真正爲我們的學習、生活服務。

2.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例如:讓學生設計並剪制勻稱美觀的軸對稱及中心對稱圖案,適當地用在黑板報、宣傳欄上,用在主題班會的佈景上,或運用軸對稱及中心對稱知識設計建築物造型、家居飾物,改變自己房間的局部佈局等。

3.寫數學小論文和日記:如在學了多邊形的知識後,讓學生寫一寫《生活中的瓷磚》,學了一次函數後,讓學生寫一寫《我們身邊的課桌椅》等。數學論文不僅使學生學到了數學知識,提高了數學應用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學生的習作水平。數學日記寫出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感受與得失,反映學習過程中的喜悅與困惑,便於師生間更好的交流。

生活中化學論文 篇六

一、課堂內外聯繫教學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活動的主體,課堂教學應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在課內滲透社會生活中的化學,並使其緊密結合教學內容和進度來進行,只有這樣才能鞏固課內知識,同時也能及時拓展課外知識,使課內、外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累贅感,反而覺得所學知識更豐富,實用性更強。例如,在“氮和磷”的教學中,以“我們每時每刻都在氮氣的包圍之中”的現實場景引入氮氣的物理性質,說明氮氣的化學性質不活潑,進而引出氮氣的分子結構和化學性質。也可以講述在打雷閃電時氮分子與氧分子分裂爲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一氧化氮分子的場景,介紹了後續幾個反應後,得出諺語——“雷雨發莊稼”的結論。在講到NO的毒性時,補充NO作爲信使分子在生命過程中的重要功能,讓學生帶着驚訝的情緒對NO產生了新的認識。

通過緊密結合教材基礎知識或重點知識的應用性知識的補充、討論與交流,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從化學的角度逐步認識自然與環境的關係,分析有關的社會現象,培養學生聯繫生活、社會中的化學問題的意識,另一方面可以提供給學生未來發展所需要的基礎的化學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運用化學知識和科學方法分析和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二、進行熱點滲透教學

教學過程中爲學生提供與學習內容相關的各種情景素材如化學史料,日常生活中生動的自然現象和化學事實等,能夠強化學生對化學與生活有關、對生活有用的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如現行高中化學教材中“人類保護臭氧層的行動”,這既是一個自然科學問題,也是一個“人文意識”問題,圍繞“從電冰箱的普及與換代到臭氧層”開展探究,指導學生查閱文獻,訪問網站,獲得知識。在講授重金屬汞的性質時,可以結合生活實際討論其危害,講述汞蒸汽對人體的危害可以使學生們認識到用行動防止汞污染的重要性,例如怎樣清理破碎的水銀溫度計、如何處理含汞的廢舊電池、廢日光燈管等,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使化學教學更貼近於社會實踐,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會覺得所學知識富有時代感,具有實用價值,有助於培養學生對未來的人文關懷,將自然科學融入整個人類文化的背景中思考和分析。

三、進行生活與化學關係專題教學

高中化學專題教學能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可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具體教學形式可以將生活中的化學與書本中的化學的聯繫以專題講座的形式介紹給學生,介紹化學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介紹世界高新技術發展的動態與趨勢,介紹化學在高新科技領域中的作用,介紹化學與其它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介紹化學與社會的關係,如健康、保健、能源、資源、環境等社會問題。例如可以向學生講解當前化學合成材料的發展概況,人類已經可以製造出可以替代人體多個部位的化學材料。

四、與生活中化學知識相關的實驗探究教學

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研究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徑,在化學實驗的基礎上,學生從具體的形象思維轉入抽象的邏輯思維,從而提高理性認識。化學實驗還可以培養學生謹慎的科學態度,以貼近生活和發生在身邊的化學現象爲素材,組織探究實驗活動,既培養學生學習化學興趣,又使學生感受到化學在國民經濟及生活中的實際運用。例如選取日常生活的素材可進行“鮮果中維生素C的還原性”、“自制肥皂與肥皂的洗滌作用”、“用生活中的材料製作簡易電池”、“溫度對加酶洗衣粉的洗滌效果的影響”等實驗。選取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問題爲實驗內容可進行“用氧化還原滴定法或電化學分析法測定污水中的化學耗氧量”、“用澱粉自制吸水材料,並進行模擬保水試驗”等實驗。通過化學實驗來解釋和解決日常生活和社會實際問題,對於拓展化學實驗的功能,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五、進行與生活有關的論文寫作教學

佈置學生撰寫小論文或課題報告,探討實驗中的問題或寫出自己的體會。教師向學生介紹撰寫小論文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從學生實際出發,文字能力不做高要求,只要論據能說明論題,條理清楚,說得明白就達到了要求。例如,將“糖類”設計成主題爲“糖類與生活”的拓展課,課前充分發動學生積極參與,提出他們感興趣的課題,引導他們提煉成“糖在生活中的分佈”、“血液中的葡萄糖”、“糖與糖尿病”、“糖與減肥”、“糖與健康”等小課題。然後把全班學生組合成幾個組進行專題研究,同學們查找資料、走訪調查、統計數據、進行實驗,在組內充分交流討論的基礎上,形成課題報告。

此外,遵循自願的原則,鼓勵學生將課外新聞記者材料用自己的語言加以組織,寫出科技小論文。在將閱讀材料整理成文章,並發表自己的見解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科學研究問題的學風,促進學生獨立思考,提高自學能力的組織語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