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大學毛概論文(通用多篇)

大學毛概論文(通用多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毛概論文:《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篇一

摘 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長期艱辛探索的根本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道路、理論體系、制度三位一體構成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三位一體;總任務;領導核心

什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爲什麼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是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黨的報告對這些問題做出言簡意賅的闡述,這對於統一人們的認識、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長期艱辛探索實踐的根本成就

中國共產黨歷經革命、建設和改革三大歷史時期,每一時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都極大地推動了中國社會的發展進步。90多年來,黨領導人民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由90多年成就積累而成,是90多年各方面成就的集大成。它既是黨所取得的全部成就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對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等在內的其他一切成就的昇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新時期開創的,也是建立在我們黨長期奮鬥基礎上的,是由我們黨的幾代中央領導集體團結帶領全黨全國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接力探索取得的。以毛澤東同志爲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改造,在我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在此基礎上,對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進行了初步探索,爲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以鄧小平同志爲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在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正反兩方面經驗、研究國際經驗和世界形勢的基礎上,發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1]3的時代強音,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江澤民同志爲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新世紀新階段,以胡錦濤同志爲的黨中央,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90多年來,黨和人民奮鬥、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承載着幾代中國共產黨的理想和探索,寄託着無數仁人志士的夙願和期盼,凝聚着億萬人民的奮鬥和犧牲,是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是發展中國、穩定中國的必由之路。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由道路、理論體系、制度構成的三位一體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根本上是社會主義,它符合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它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共產主義的最高理想和價值追求;堅持以工人階級政黨爲領導核心;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堅持以人民當家做主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徵;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持共同富裕的目標;堅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等,這些方面都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精髓和本質特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究竟特在何處呢?黨的報告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三位一體的: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三個組成部分的內在聯繫: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途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行動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鮮明特徵。由此可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特就特在其道路上,特就特在其理論體系上,特就特在其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實現途徑、行動指南、根本保障的內在聯繫上,特就特在這三者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上。在當代中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真正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

道路問題是關係黨的事業興衰成敗的首要問題。毛澤東曾經指出:“革命黨是羣衆的嚮導,在革命中未有革命黨領錯了路而革命不失敗的”[2]3。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建設、改革事業,都經歷了尋找正確道路的艱難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既取得了巨大成功,也經歷過很多艱辛。歷史和現實都證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由中國共產黨團結的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共同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進一步實現民族振興、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確的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理論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黨的理論創新引領各方面的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是對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它凝聚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黨最可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它包括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經濟制度、各方面的體制機制等具體制度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實踐中的有機統一,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三、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終極意義來講,它不是目的,而是實現目的的一種道路、理論和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終極目標是要實現共產主義,實現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在現階段,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再創中華民族新的輝煌,是中國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以來,中華民族一切仁人志士的共同信念和矢志不渝追求的目標。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團結帶領人民,經過90多年的艱苦奮鬥,把貧窮落後的舊中國變成日益走向繁榮富強的新中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光明前景。實踐證明,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社會主義,才能找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途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之路、成功之路。

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只有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現代化是世界歷史進程和發展潮流,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出的時代要求。當今世界,和平和發展是時代的主題。求和平、促發展、謀合作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心願。在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社會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中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僅造福於中國人民,而且也有利於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在中國實現現代化,就要回答“中國實現什麼樣的現代化、怎樣實現現代化”。中國共產黨人在60多年的建設實踐中科學解答了這一問題。中國現代化首先是社會主義性質的現代化,同時又是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道路。任何照搬“西化”或者其他“模式”都無法實現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只要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一定能夠在21世紀中葉,也就是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之際,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就一定能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四、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近代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是近代中國革命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具有劃時代的偉大意義。正如毛澤東指出的,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件。”“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3]1357中國共產黨從它成立的那天起,就擔負着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繁榮和人民共同富裕的使命;把爲人民服務作爲自己的最高原則,把代表工人階級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作爲黨的一切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是中國共產黨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的最顯著標志之一。中國共產黨的奮鬥史,就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歷史。中國共產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實現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新時期,黨領導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爲了全國各族人民實現自己的利益、創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業。在當代中國,“要把十幾億人的思想和力量統一和凝聚起來,共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沒有中國共產黨的統一領導是不可設想的。”[4]262

在新形勢下,黨經受着執政、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外部環境“四大考驗”、面臨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脫離羣衆、消極腐敗“四大危險”。面對不斷變化着的黨情、國情、世情,承擔着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中國共產黨要確保始終成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持領導核心,就必須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

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同黨領導的偉大事業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黨要完成歷史使命,就必須把全體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來。人民羣衆是推動歷史前進的決定性力量。“只有深刻認識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力,真誠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切爲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我們黨才能得到人民的充分依賴和擁護,才能無往而不勝”[5]6。爲此,必須牢牢把握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這條主線,堅持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全面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制度建設,增強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只有這樣,才能確保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和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爲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爲堅強領導核心。

參考文獻:

[1]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江澤民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胡錦濤。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5週年暨總結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毛概論文範文字 篇二

《試論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建設和諧校園的關係》

論文摘要: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建設和諧校園的關係之間具有共同的一致性,是一個互動的過程。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校園的現實需要,建設和諧校園是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具體體現,同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建設和諧校園中發揮引領和推動作用。

論文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諧校園;關係

黨的十七大 政治報告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要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 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爲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鬥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和諧校園是指校園內部各種要素處於一種相互依存、相互協調、相互促進 發展狀態。和諧校園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這就要求必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和諧校園建設的全過程,二者的建設之間具有共同的一致性。

一、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校園的現實需要

我國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能否實現這一根本任務直接關係到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成敗,關係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前途與命運,關係到國家和社會的長治久安。隨着政治 經濟領域的快速發展,思想文化領域正處在多元思想的交融碰撞中,人們的觀念不斷更新,思想不斷解放,導致傳統道德體系逐漸瓦解,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判別上模糊不清,馬克思主義的主流價值和意識形態的影響力趨於弱化,甚至對共產主義的信念發生動搖。高校的這種狀況表明,要建立和諧校園,必須在價值觀上構建一個健康向上的核心價值體系,以這一體系爲核心,引導廣大師生在複雜多變的環境中找到正確的方向。在建設和諧校園的過程中,牢牢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個根本,也就把握住了和諧校園建設的正確方向。必須充分明確“建設什麼樣的和諧校園”,“怎樣建設和諧校園”等和諧校園建設的重點問題,要求高校必須深入研究和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大學和諧校園建設,使其爲每一名大學生所接受和掌握,並自覺遵守和奉行,通過高校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社會實踐,對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念產生廣泛的示範作用和輻射作用。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爲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校園帶來了強大的動力,同時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爲指導來建設和諧校園從而也成爲建設和諧校園的現實需要。

二、建設和諧校園是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具體體現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和諧校園建設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和諧校園的建設過程中也要求必須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爲指導思想,如果沒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和主導,和諧校園的建設就會迷失方向、失去根本。要在和諧校園建設中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最終要體現在實踐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加強師生員工的思想道德建設。高等學校以培養人才爲己任,“育人爲本、德育爲先”要求高校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把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放在首位,要求必須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教育的全過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轉化爲大學生的自覺追求,牢固樹立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現代化建設服務的理想信念教育。同時,要求高校必須加強師德建設,引導廣大教師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樹立遠大理想,具備世界眼光和時代精神,從而言傳身教影響和帶動學生成長,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應該與時俱進,體現時代性,不斷豐富工作手段,創新工作載體,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指導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斷改進和創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方法和機制。

(二)優化和諧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文化既是學校師生員工在從事 教育活動過程中的一切物質的和精神的活動方式和活動結果的總和,又對高校廣大師生員工從事教育和教學等活動發揮着引領和導向的作用。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爲核心價值觀念的和諧校園文化建設,實際上也就對高校和諧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爲什麼培養人”、“培養什麼樣的人”、“怎麼培養人”等一系列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指導思想和建設原則。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爲構建高校和諧校園文化的思想基礎和基本的價值理念,努力營造高校青年學生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建構高校青年學生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爲創建高校和諧的校園文化奠定堅實而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和文化價值基礎。

(三)促進和諧校園制度創新。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高校思想 政治工作,既要加強黨的領導、堅持正確的方向;又要與時俱進、不斷探索高效有力的運行機制。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促進和諧校園制度的創新,建立高效有力的運行機制。一是要建立“抓好基層、落實責任、凝聚人心、合力推進、共促和諧”和履責究責機制,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在和諧校園建設中的作用。二是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激勵機制,獎優罰劣,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三是把政策導向和價值導向有機地結合起來,努力創建公平有序、協調 發展的制度平臺。

三、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和推進和諧校園的建設

(一)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理論引領和諧校園的建設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學校思想教育的主基調,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來引領人們思想觀念,要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和諧校園建設全過程,明確“建設什麼(上接第28頁)樣的和諧校園”、“怎樣建設和諧校園”的宗旨,要求將辦人民羣衆滿意的教育宗旨,轉化爲高校建設目標的價值判斷標準上來,用以規範、指導人們建設和諧校園的行爲,併爲和諧校園建設提供了堅實的思想基礎。首先在和諧校園的建設中,始終高舉馬克思主義的旗幟的指導思想,整合和引領多樣的思想文化,用馬克思主義來指導我們的思想和實踐活動,引導大學生自覺走馬克思主義 中國化之路,爲大學生全面發展和安定型校園建設指明方向,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礎。其次,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將促使大學生自覺地把個人的理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統一起來,要求加強培育大學生的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鼓勵他們特別在對專業知識的學習上能夠積極鑽研創新。最後,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榮辱觀思想的教育使大學生全面確立榮辱觀的道德思想,能自覺地踐行社會主義道德行爲規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了和諧校園建設,並提供了堅實的思想基礎,指明瞭社會主義方向,凝聚了社會主義力量,發展了社會主義文化,構築了社會主義道德。

(二)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推進和諧校園的建設

在和諧校園建設中,應當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教育納入國民教育的培養目標和教學體系,認真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進課堂、進教材、進學生頭腦”的“三進”工作,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教師、學生頭腦,全面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觀念,不光要從思想道德觀念上來貫徹,更要從實踐行爲規範上來貫徹。作爲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應該在課程的設置上和教材的編寫上,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容來佈局,並結合多種形式的 現代化教學手段,使教育貼近實際,貼近學生,從而達到入耳、人腦、入心的目標,同時還應加強開展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制觀的教育,開展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教育,從多角度多途徑來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確立體現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和時代精神的價值標準和行爲規範。同時,建設和諧校園關鍵在高校各級黨組織。高校各級黨組織是和諧校園建設的領導者、組織者和實踐者,成爲推動和諧校園建設的主導力量。黨員應成爲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模範,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科學發展觀的忠實執行者、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自覺實踐者、社會和諧的積極促進者,以黨內和諧促進校園和諧,不斷推動和諧校園建設深入發展。

毛概論文 篇三

高科技企業產權制度的創新研究

目錄

高科技企業產權制度的創新研究。.。.。.。.。.。.。.。.。.。.。.。.。.。.。.。.。.。.。.。.。.。.。.。.。.。.。.。.。.。.。.。.。.。.。.。.。.。.。.。.。.。.。.。.。.。3

一、馬克思關於重建勞動者個人所有制的思想。.。.。.。.。.。.。.。.。.。.。.。.。.。.。.。.。.。.。.。.。.。.。.。.。.。.。.。.。.。.。.。.。.。3

1、馬克思本人關於勞動者個人所有制的看法。.。.。.。.。.。.。.。.。.。.。.。.。.。.。.。.。.。.。.。.。.。.。.。.。.。.。.。.。.。.。3

2、中國社會主義實踐中的重建勞動者個人所有制。.。.。.。.。.。.。.。.。.。.。.。.。.。.。.。.。.。.。.。.。.。.。.。.。.。.。4

3、馬克思關於重建勞動者個人所有制的方法設想。.。.。.。.。.。.。.。.。.。.。.。.。.。.。.。.。.。.。.。.。.。.。.。.。.。.。5

二、介紹英美日等國員工持股計劃。.。.。.。.。.。.。.。.。.。.。.。.。.。.。.。.。.。.。.。.。.。.。.。.。.。.。.。.。.。.。.。.。.。.。.。.。.。.。.。.。.。.。.。5

1、英美日三國的情況。.。.。.。.。.。.。.。.。.。.。.。.。.。.。.。.。.。.。.。.。.。.。.。.。.。.。.。.。.。.。.。.。.。.。.。.。.。.。.。.。.。.。.。.。.。.。.。.。.。.。6

2、員工持股計劃的管理體制。.。.。.。.。.。.。.。.。.。.。.。.。.。.。.。.。.。.。.。.。.。.。.。.。.。.。.。.。.。.。.。.。.。.。.。.。.。.。.。.。.。.。.。.。6

3、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員工持股對的缺陷。.。.。.。.。.。.。.。.。.。.。.。.。.。.。.。.。.。.。.。.。.。.。.。.。.。.。.。.。.。.。.。.。.。.。7

三、中國高科技企業股合作制實踐。.。.。.。.。.。.。.。.。.。.。.。.。.。.。.。.。.。.。.。.。.。.。.。.。.。.。.。.。.。.。.。.。.。.。.。.。.。.。.。.。.。.。.。8

1、高科技企業關於股份合作的特點。.。.。.。.。.。.。.。.。.。.。.。.。.。.。.。.。.。.。.。.。.。.。.。.。.。.。.。.。.。.。.。.。.。.。.。.。.。.。8

2、以華爲公司爲例介紹中國高科技企業股份合作制的實踐。.。.。.。.。.。.。.。.。.。.。.。.。.。.。.。.。.。.。8

3、中國高科技企業股份合作的得失。.。.。.。.。.。.。.。.。.。.。.。.。.。.。.。.。.。.。.。.。.。.。.。.。.。.。.。.。.。.。.。.。.。.。.。.。.。10

四、關於高科技公司產權制度的想法。.。.。.。.。.。.。.。.。.。.。.。.。.。.。.。.。.。.。.。.。.。.。.。.。.。.。.。.。.。.。.。.。.。.。.。.。.。.。.。.。11

1、高科技公司產權股份合作制對公司與個人發展的影響。.。.。.。.。.。.。.。.。.。.。.。.。.。.。.。.。.。.。.。11

2、從高科技公司的股份合作制看社會主義個人所有制建設。.。.。.。.。.。.。.。.。.。.。.。.。.。.。.。.。.。11 參考文獻:。.。.。.。.。.。.。.。.。.。.。.。.。.。.。.。.。.。.。.。.。.。.。.。.。.。.。.。.。.。.。.。.。.。.。.。.。.。.。.。.。.。.。.。.。.。.。.。.。.。.。.。.。.。.。.。.。.。.。.。.。.。.。12

高科技企業產權制度的創新研究

關鍵詞:產權制度、個人所有制、高科技企業

摘要:本文從馬克思關於重建勞動者個人所有制的思想入手。探索新時期下,高科企業的新型產權制度對其生產和所有制的影響與優勢。通過高科技企業的產權制度改革的研究探索新時期新背景下中國社會主頁重建勞動者個人所有制的新思路。

一、馬克思關於重建勞動者個人所有制的思想

馬克思本人關於社會主義下重建勞動者個人所有制有其獨到的見解和思想。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也進行了類似的實踐。

1、馬克思本人關於勞動者個人所有制的看法

馬克思在《資本論》第1卷第24章第7節《資本主義積累的歷史趨勢》中指出:‚資本主義的私有制,是對個人的、以自己勞動爲基礎的私有制的第一個否定。但資本主義生產由於自然過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對自身的否定。這是否定的否定。這種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資本主義時代成就的基礎上,也就是說,在協作和對土地及靠勞動 本身生產的生產資料的共同佔有的基礎上,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

早在19世紀70年代,馬克思提出的在公有制基礎上‚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的觀點,曾遭到了杜林的攻擊。他說:‚這種新的‘個人所有制’在馬克思先生那裏同時也稱爲‘社會所有制’……馬克思先生安於他那既是個人的又是社會的所有制的混沌世界,卻讓他的信徒們自己去解決這個深奧的辯證法之謎。‛恩格斯反駁杜林對馬克思重建個人所有制的攻擊時指出:處於‚混沌世界‛的不是馬克思,而是杜林自己。馬克思的觀點是‚社會所有制涉及土地和其他生產資料,個人所有制涉及產品,那就是涉及消費品。‛列寧在《什麼是以及他們如何攻擊社會民主黨人》一書中批評米海洛夫斯基時,也引證恩格斯的解釋,認爲個人所有制是指消費品的個人所有。

但從恩格斯的對杜林的反駁理解來看,似乎可以將馬克思的重建個人所有制理解爲生產資料社會所有,消費品個人所有這樣一種通俗易懂的理解。但實際上,消費品的個人所有制,並不存在‚否定的否定‛和‚重新建立‛的問題。因爲在資本主義經濟中,無論工人還是資本家,都存在消費品的個人所有,因而不存在社會主義要‚重新建立‛被否定了消費品的個人所有制問題。

那麼如何正確認識重建個人所有制呢,馬克思本人將私有制分爲兩種,一種是基於剝削體制的資本主義個人所有制,另一種是聯合起來的個人所有制。在社會主義中需要重建的個人所有制指的實際是指建立‚聯合起來的社會個人所有制‛,也就是建立每個人有份的社會主義公有制。

2、中國社會主義實踐中的重建勞動者個人所有制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使我國經濟的到了充分發展。在這期間,我國也根據國內現狀進行了重建個人所有制的探索。例如小崗村的聯產承包責任制。

聯產承包責任制,是指中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行的由生產任務承擔者對其生產成果負責並按產量或產值計算勞動報酬的一種生產責任制。它的成功之處在於將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聯繫在一起。與馬克思提到的每人有份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很接近。

後來的中國又涌現出了類似華西村等的集體與個人聯繫緊密的所有制成功的例子,這些都是我國人民對於,社會主義下重建個人所有制,調動生產積極性的探索

3、馬克思關於重建勞動者個人所有制的方法設想

馬克思的對於社會主義的設想是,首先收回大資本家手中的大工廠等資本,然後在重建個人所有制。讓社會中的每個個體都擁有生產資料,以此來完成社會主義的制度建設。

看起來資本主義制度下的股份制就可以滿足馬克思的設想,但其實不然,在資本主義下,持有大量股份的依然是大資本家,大資本家通過股份制這樣一種手段收斂大量資金,來爲自己獲取更多的利益,而在企業中的生產者並沒有按照馬克思設想中的那樣擁有一部分生產資料。在這樣的體制下,剝削不僅沒有被消滅,反而更加變本加厲。因此單純股份制並不是馬克思設想中的重建個人所有制。

現行的高科技公司爲了拉攏技術人員,採用了員工持股的改革,這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股份制本來的情況。下面進行詳細介紹。

二、介紹英美日等國員工持股計劃

50年代,美國經濟學家路易斯〃凱爾索認爲,生產要素只有資本與勞動兩種。現代市場經濟和科技進步使資本投入對產出的貢獻越來越大,少數擁有資本的人卻能獲得大量財富,這勢必造成資本的急劇集中和貧富差別的迅速擴大而導致嚴重的分配不公,成爲影響社會穩定和生產力發展的隱患。凱爾索爲此提議,建立一種使產權分散化,讓員工都能獲取生產性資源,實現勞動收入和資本收人促進經濟增長和社會穩定的制度。員工持股計劃就是實現這一目標的一種方案。

1、英美日三國的情況

近40年來,美國實施員工持股計劃獲得了巨大成功。到1998年,全美實施員工持股的企業有14000多家,包括90%以上的上市公司和排名世界500強的大企業,有3000多萬員工持股,資產總值超過4000億美元。據美國的一項專題調查證明,實行員工持股的企業與未實行員工持股的同類企業相比,勞動生產率高出30%左右,利潤大約高出50%,員工收入高出25-60%。90年代末,英國約有1750家公司、200萬員工參加了政府批准的員工持股計劃。日本92%以上的上市公司實施了職工持股計劃。

2、員工持股計劃的管理體制

通過研究員工持股計劃的管理體制,我們可以更深層次的理解這樣一種類似每人有份的所有制。

首先可由獨立於公司外的體制進行管理,如建立員工股份所有權託管機構,專門負責持有和管理企業員工的股份。該機構是一個獨立於公司外的法人實體。在通常情況下,託管機構爲每個員工建立帳戶,並將從公司取得的股份記人員工的帳戶上。當員工離開公司時,由託管機構負責把股票兌換成現金。

其次可以依託銀行等機構進行員工持股計劃管理。當員工以個人形式認購時,可由公司在3年內從他每月工資中逐步扣除,作爲分期交付的股票認購金額(不得超過本人1年所交社會保險費的50%)。當員工以集體形式認購時,由銀行等金融機構對員工所持有的企業股票帳戶和股票進行統一管理。員工每人設有一個賬戶。

最後由企業全體股東推選設立的內部機構進行管理,如設有全體業主與員工參加的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管理委員會和社會委員會等機構進行員工持股管理和監督。企業的發展規劃、項目投資乃至股票管理和分配等重大問題,都由全體大會討論決定,具體由監事會實施,管理理事會分管監督,社會委員會負責維護員工股票管理和分配的權益問題。

3、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員工持股對的缺陷

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員工持股計劃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同時將生產資料的一部分所有權轉移到生產者身上。但在程度上還明顯不夠。它依然拜託不了作爲大資本家意圖壓榨勞動者勞動力的一種手段的身份。

此外,雖然員工持有不少的股份,但是依然沒有能夠在公司決策上起到決定性作用。這在寫大公司的員工持股計劃中尤其突出。併爲零散的員工集體建立能夠表達意志的集合組織是當前資本主義國家員工持股計劃的缺陷之一。

三、中國高科技企業股合作制實踐

高科技企業作爲一種新興產業,員工的技術力量在企業中的地位尤爲重要,相反,生產資料的低成本容易獲取在這裏表現的尤爲明顯。甚至員工本人在環境稍差的地方依然可以獨立進行生產。因此高科技企業爲了生存與發展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與制度改革。

1、高科技企業關於股份合作的特點

如前面提到的,高科技企業主要的動力核心在於員工本身而不是生產資料,員工通過自己的智慧可以用價格低廉的生產資料創造極大的利益。也就是說,員工本身的地位提高了,話語權也提高了。高科技企業爲了提高員工生產效率,調動生產積極性,將自身的資產以股份的形式分給員工,將自身與員工的利益結合在一起。加速企業的發展。

2、以華爲公司爲例介紹中國高科技企業股份合作制的實踐

華爲公司作爲我國的新興高科技企業,其管理模式和發展都是備受關注的。華爲的股權合作制度主要是其‚內部股‛制度。下面進行相關介紹。

華爲的內部股制度對吸引人才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過去華爲有種‚1+1+1‛的說法,即員工的收入中,工資、獎金、股票分紅的收入比例是相當的。而其中股票是當員工進入公司一年以後,依據員工的職位、季度績效、任職資格狀況等因素來進行派發。

一般是用員工的年度獎金來購買。如果新員工的年度獎金還不夠派發的股票額,公司會貸款給員工。而員工也是很樂意於這種貸款。因爲,分紅的比例歷年以來都保持在70%的高位。

《華爲基本法》第十七條、十八條關於知識資本化、價值分配的形式有所論述:‚我們實行員工持股制度。一方面,普惠認同華爲的模範員工,結成公司與員工的利益與命運共同體。另一方面,將不斷地使最有責任心與才能的人進入公司的中堅層‛、‚華爲可分配的價值,主要爲組織權力和經濟利益;其分配形式是:機會、職權、工資、獎金、安全退休金、醫療保障、股權、紅利,以及其他人事待遇。‛

華爲員工拿到股權的程序大致是這樣的:每個營業年度公司按照來公司工作的年限、級別等指標確定每個人可以購買的股權數,由員工拿着現金到一個叫資金事業部的地方去登記購買,一塊錢買一股。公司要求員工在一份文件上簽名,但文件只有一份,簽完名後立即被公司收回。在員工眼裏,在這張紙上簽字是購買股權的一個必然程序,不籤就沒有股權。員工交完購股款後並不會拿到通常意義上的持股憑證,每位員工具體的股數都由公司備案存檔,員工只允許從股權登記名冊上抄下來自己的股權數。

華爲也曾發過股權憑證,分別是在1995年和1996年。據說當時的華爲爲了規範股權發放,給當時的員工發了一個叫‚員工股金情況書‛的東西,上面記載着工號、姓名、擁有股金數目等內容,蓋的公章是華爲資金計劃部和資金部。但此後,公司就再也沒有發過任何持股憑證。

3、中國高科技企業股份合作的得失

除了上述提到的華爲,今年來中國新興的各大網絡公司科技公司都有相應的股份合作的嘗試。在他們的實踐中,我們可以看到這種嘗試的一些得失。

優勢方面,這些公司在將生產資料分給員工的同時,也起到了籠絡高科技技術人才的目的。員工持有的內部股,不僅增加了員工的收入,同時使得員工與公司的聯繫更加緊密,尤其是元老級的高科技技術人才,他們對於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時他們也擁有更多的公司股份,甚至作爲公司有一定話語權的股東出現。公司的生死存亡對於他們也十分重要。這極大促進了我國新興高科技公司的發展。

劣勢方面,由於制度體制不健全,在發生一些糾紛的時候,股份合作制度反而會引起公司發展,比如華爲公司的原始創始人離開公司之後因爲利益問題將華爲公司告上了法庭。這說明我們對於高科技企業產權制度革新的建設方面還有一些問題。需要在進一步建設股份合作制度中進行實踐探索。

四、關於高科技公司產權制度的想法

1、高科技公司產權股份合作制對公司與個人發展的影響

在當今科學技術發展與經濟發展密不可分的時代,我認爲股份合作制是任何一個高科技企業想要發展的必經之路。正如上文分析到的,在以科學技術人員爲核心的高科技公司中,股份合作制可以恰當的籠絡人才,將公司利益和個人利益綁定在一起,共同發展共同進步。可能目前員工與公司掌控者之間的地位依然不夠對等,但隨着股份合作制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擁有尖端技術的員工將以一種合作式而並非僱傭制的平等地位進行公司發展。

對於員工個人來說,通過參與股份合作制度,自身可以得到更多的收益,而且這些收益的多少,完全取決於公司發展狀況,公司已經不是剝削自己的工具,某種意義上來說,算是自己私有財產的一部分體現。這樣從心態和地位上都會調動起員工的積極性。就像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成功一樣,利用集體與個人的結合實現了共同富裕。

2、從高科技公司的股份合作制看社會主義個人所有制建設

從理想狀況來看,高科技公司的股份合作制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馬克思對於重建社會主義個人所有制的設想,尤其是後期員工將以平等的身份與投資者合作共同富裕的階段。因此高科技股份合作制的制度建設可以爲我國社會主義個人所有制建設提出一定的建設性建議。首先,通過股份制的辦法真正將生產資料分給員工,而不是利用這一手段剝削員工是社會主義個人所有制與資本主義市場的股份制的明顯區別。因此這是個人所有制重建中的重中之重。把握好生產資料個人所有的程度與方式是這種方案成功的關鍵。從經驗來看,改革股份制是一種不錯的手法,爲了真正的建設社會主義個人所有制,我們還應建設第三方機構來負責監管生產資料的股份化,確保生產者的分紅利益不被侵佔,避免資本家惡意圈錢的行爲等等。

其次,真正的社會主義個人所有制的精髓不只是將生產資料個人化,更重要的是給予員工與其所佔生產資料成比例的話語權與決策權。真正實現以人爲本的科學發展。所以制度方面來說,我們應從法律層次上健全幫助員工發表話語權的組織,幫助他們行使他們對生產資料的佔有權。

從企業發展也可以看到國家發展的縮影,在科技發達的今天,人作爲個體對與國家的發展更加的重要,這正是建設馬克思設想中的社會主義下的個人所有制的絕佳機會。

從經濟與政治地位上加強以人爲本的概念,學習先進的管理理念和先進的制度建設是建設我國個人所有制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衛興華《正確理解馬克思關於重建個人所有制的理論觀點》刊於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李瑋,張雯雯《析馬克思’重建個人所有制’思想》刊於重慶郵電大學學報 【3】匿名《員工持股計劃調查》百度文庫 【4】匿名《華爲員工持股計劃研究》百度文庫

毛概論文 篇四

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論文

學年學期:2011-2012學年、第一學期

課程名稱: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題目: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大學毛概論文 篇五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學科建設》

【內容摘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紮根於當代中國的科學社會主義,是黨性實踐性學科性相統一的理論體系。可以從7個方面推進這一理論體系的學科建設:科學社會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關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方法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史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內容和邏輯建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世界歷史意義和國外研究狀況。

【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科學社會主義;學科建設

【作者簡介】嚴書翰,法學博士,中共中央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央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課題組首席專家。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國共產黨最可寶貴的政治財富和精神財富,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是紮根於當代中國的科學社會主義。黨的十七大以後,在運用這個理論體系武裝全黨的實踐中,我國理論界做了大量工作。 研究和宣傳這個理論體系取得了顯著成果。十七屆四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再次強調,要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簡稱“三進”),增強科學理論教育引導羣衆的作用。而真正實現“三進”的教育引導作用,就必須從學科建設上加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研究。

爲什麼必須從學科建設上加強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正確地回答這個問題,事關馬克思主義及其組成部分能否實現黨性實踐性學科性的統一。恩格斯有句名言:“社會主義自從成爲科學以來,就要求人們把它當作科學看待,就是說,要求人們去研究它。”[1]在《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一文中,他還提出,現在需要進一步探討科學社會主義這門科學的一切細節和聯繫。這既是工人階級政黨的歷史使命,又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學科任務。按照恩格斯所說進行科學研究,就必須在學科建設中深化和系統化科學社會主義。列寧也指出,對於世界各國的社會主義者來說,科學社會主義具有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因爲,這個理論把嚴格的、高度的科學性同革命性結合起來,是社會科學的最新成就。

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學科建設、增強這一理論體系的教育引導作用,兩者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只有以學科建設的成果作爲支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教學和科研才能夠有高度、有深度,才能夠增強理論的說服力和感召力。只有用這個理論體系教育和引導黨員羣衆,不斷地回答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作出新概括,才能夠豐富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現其黨性實踐性學科性的統一。需要指出的是,2004年, 開始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其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建設充分反映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學科體系和教材體系,至今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這也有力地佐證了推進這一理論體系的學科建設與增強這一理論體系的教育引導作用是一致的。

怎麼樣做到從學科建設上加強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從我國人文社會科學的學科劃分來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屬於一級學科——馬克思主義理論之下的二級學科。把這一理論體系當作重要學科自覺地加以學習、宣傳,不僅能夠提高這個理論體系的教學質量和研究水平,而且本身就是從一個方面、一個組成部分來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創新和發展。以這一認識爲基礎,具體推進這一重要學科的發展,我們認爲,關鍵要確定若干個相對穩定的研究方向:一是總體思路(這是最高層面);二是研究主題(這是中間層面);三是教學講題與科研課題(這是基礎層面)。抓住統領學科建設的研究方向和總體思路,就是抓住了學科建設的“牛鼻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學科建設,目前宜確定7個研究方向。

一、科學社會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關係

研究這個方向的問題,不能停留在認識“兩者是一脈相承、與時俱進的關係”上面,而是要深入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脈”是什麼,“進”在何處。關於科學社會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關係,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重要文獻中有過3次重要論述。第一次是黨的十三大報告,使用了“紮根於當代中國的科學社會主義”的提法。第二次是黨的十七大報告,使用了“我們既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我國實際和時代特徵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的提法。第三次是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週年大會上,胡錦濤的講話還是使用“紮根於當代中國的科學社會主義”這個提法。黨的文獻所包含的上述提法,雖然文字表述有所不同,但都揭示了科學社會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關係。因此,可以說,上述提法是統攬全局的提法,是依據厚重的歷史所形成的基本認識和作出的重大結論。

對於這個研究方向,我們應當把握兩個重點。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到底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哪些基本原則。二是如何理解科學社會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差異。

關於第一個重點,十七大以來研究得比較充分,成果也比較多。一般認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至少在以下8個方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以歷史唯物主義爲理論基礎,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爲根本任務,以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爲宗旨,以無產階級政黨爲領導核心,以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爲社會主義經濟的制度基礎,以人民當家作主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徵,以改革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體制爲根本方向,以實現共產主義爲最高理想。研究涉及基本原則與基本原理的關係。這兩個概念,聯繫密切又有區別。在很多情況下,兩者可以交替使用,但各自有着不同的內涵。基本原則主要是指觀察問題、處理問題的準繩。基本原理主要是指具有普遍意義的基本規律。基本原則更具有方法論的性質和意義,基本原理更具有科學總結實踐經驗的性質和意義。根據基本原理,還可以推演出其他具體的原理和結論。因此,基本原則要比基本原理簡明,基本原理要比墓本原則豐富。

關於第二個重點的研究有待加強。科學社會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關鍵在於正確地認識產生這種差異的根本原因。一是時代條件不同。馬克思恩格斯考察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以自由資本主義時代的歐洲發達國家爲研究對象的。社會主義從理論變爲現實,發生在世界資本主義已經進入壟斷階段,即進入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社會主義革命有可能在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率先取得勝利。二是各國國情不同。在世界範圍內,第一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蘇俄和蘇聯與英美法德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國情就很不一樣。因此,在革命條件、過渡形式、道路選擇等方面與馬克思恩格斯當年的論述也很不相同。列寧根據當時的歷史條件和俄國的實際情況,全面地回答了這些重大問題,把馬克思主義推進到新的階段即列寧主義階段。在歷史上,中國與蘇聯、東歐各國都屬於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但是,我國與這些國家的具體國情也十分迥異。因此,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建設等,都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對此,中國共產黨人早有認識。鄧小平有段精闢論述,“我們現在所幹的事業是一項新事業,馬克思沒有講過,我們的前人沒有做過,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也沒有幹過,所以,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學。我們只能在幹中學,在實踐中摸索。”[2]

深入研究科學社會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差異之後,我們會看到,在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基礎上產生的這些“差異”,往往是我們黨發展科學社會主義所具有的、鮮明的中國特色。這樣也就從學科建設的層面進一步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科學社會主義是一脈相承、與時俱進的關係。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方法論

研究這個方向的問題,重點要研究爲什麼把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簡稱“三大理論成果”)貫通起來,組成統一的理論體系,怎麼樣把它們聯結起來,組成統一的理論體系;還要着重研究這個理論體系如何圍繞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簡稱“四大基本問題”)而展開和深化。這也是我們今天學習這個理論體系與十七大之前學習這個理論體系的不同之處。當然,這個研究方向還包括多學科的研究方法。因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綜合性很強的學科,運用多學科的方法加以研究,才能深化和拓展這個學科。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這個研究方向從總體上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它內容豐富,需要從3個層面進行多學科的合作研究、共同攻關: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精髓和主題,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三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內容。應該看到,“精髓和主題”貫穿這個理論體系的始終;“四大基本問題”圍繞主題而展開。以上每一層面都包含若干個重要問題,都可以單列出來加以研究,但這個方向主要還是從3個層面有機聯繫所構成的總體上進行側重研究。這篇大文章做好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個重要學科也就立起來了。

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史研究

這個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兩門歷史。

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發展史。根據黨的十七大精神和我國理論界多數學者的觀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起點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呈現出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這樣3個發展階段。在這個方向的研究中,需要搞清楚的一個重大問題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毛澤東思想(體系)、特別是與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毛澤東領導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探索社會主義道路所產生的理論成果的關係。對於這個問題,還不能說在廣大黨政幹部的思想認識中都已經得到解決。

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發展史。我們認爲,這部歷史的起點至少應當從新中國成立算起。而理論界有一種觀點主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早在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實行歷時13年的局部執政,就已經開始了。這是值得重視的一個觀點。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毛澤東領導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能夠在這部歷史中得到充分的體現和全面的評價。當然,這部歷史重點要研究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改革開放史。

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內容和邏輯建構

這個研究方向是作爲學科本身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結構、框架、“骨骼”。

黨的十七大以後,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代表性成果是中共中央宣傳部理論局主編並出版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學習讀本》(2009年1月)。該書把這個理論體系的基本內容概括爲14個方面,每個方面都有“三大理論成果”中的相關內容。這無疑是一種創新。以此爲基礎,沿着這個方向,目前還在繼續深入研究。

無論是把這個理論體系的基本內容概括爲14個方面,還是16條、或是13論等,都有一個邏輯建構的問題。因爲,它們不是多個方面內容的簡單疊加,而是由具有內在邏輯聯繫的3個層面的理論構成的。一是基本理論。它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哲學基礎,質的規定、歷史方位、基本途徑和根本目的等。二是總體佈局理論(或稱主體理論)。它指明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等。三是實現條件和保障理論(或稱條件理論)。它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部和外部、物質和精神、基礎和根本等一系列前提。對於科學的理論體系而言,“條件理論”是至關重要的。馬克思恩格斯曾經把科學社會主義概括爲關於無產階級解放條件的學說。運用這一思想方法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內容和邏輯建構,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政治意義。

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研究

這個研究方向的內容比較充實,而理論界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稍遜於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所以,有必要加強這方面的研究。

黨的十七大概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4個要點是:一個前提,即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一個核心,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一個戰略佈局,即四位一體的總體佈局;一個發展目標,即四位一體的奮鬥目標。研究這個方向的問題,不僅要研究上述4個要點,還要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道路與具體道路的關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總道路。在中國社會發展的現階段,受其引領的8條具體道路分別是: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中國特色反腐倡廉道路、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

現在的情況是,針對總道路與具體道路的關係研究得不夠,而這是深化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規律的必經路徑。在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提出研究中國的戰爭問題,首先要研究戰爭的規律,而後研究革命戰爭的規律,之後再研究中國革命戰爭的規律。今天,我們研究中國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也要研究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體道路的規律。通過多學科的合力攻關,深刻揭示這3個層面的規律,進而科學地闡釋兩者之間的共性與個性的關係問題。

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世界歷史意義和國外研究狀況

這個研究方向容易被忽視。其實,無論是擴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影響,還是進行這一理論體系的學科建設,都需要重視這個研究方向。

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世界歷史意義,我們應該如實、謹慎而又充分地予以估計。60年來,中國作爲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所發生的歷史性鉅變,不可能不對國際社會和世界歷史進程產生深遠影響。這一切變化反映在理論上,主要的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毋庸置疑,它具有世界歷史意義。

與上述研究相聯繫的是,外國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狀況。我們的總體評價是:逐步升溫,良莠皆有。隨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和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國際社會展開了關於“中國模式”和“中國經驗”的熱烈討論。中國的發展道路,正在被國外學術界所熱議,中國的話題,都要被有影響的國際學術會議所提及。“中國因素”,日益成爲西方國家的政要和學者們認識、分析國際形勢與世界格局的重要依據。他們已經意識到,當今世界的發展需要中國。

我們也注意到,西方國家的一些人談論中國的成就,總是有意淡化“社會主義”的色彩。由於價值觀,政治立場和研究方法的不同,他們不願意使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概念。在他們看來,如果使用這個概念,就等於承認社會主義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此外,他們研究“中國模式”和“中國經驗”,還存在着突出的問題,就是不加區分地看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道路與具體道路,帶着傳統思維定勢和政治偏見解讀中國的發展。儘管如此,我們仍然需要及時地跟蹤研究國外的學術動態。這也是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學科建設的題中之義。

【參考文獻】

[1][德]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德國農民戰爭》序言•1870年第二版序言的補充[C]//中共中央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36.

[2]鄧小平。十三大的兩個特點[C]//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58~259.

來源:《中共中央黨校學報》

毛概的3900字論文:淺談《毛概與中特體系概論》課堂情景化教學 篇六

摘要:對於《毛概與中特體系概論》課堂教學情況的分析,其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教師只是一味的講解理論知識,缺乏師生之間的互動,使得整個課堂比較枯燥,這樣的教學方式是不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的。巧妙地運用課堂情景化教學方式,將理論知識與具體實際相結合,根據學生的思維特徵以靈活的安排課堂內容,能增強《毛概與中特體系概論》這門課程的實效性。

關鍵詞:情景 毛概 互動 素質

1 前言

《毛概與中特體系概論》這門課屬於思想政治理論課,具有高度的理論性,是對高校大學生進行政治教育與素質教育的基礎,是大學課程的必修課。該課程的主要理念就是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來武裝學生的思想,將黨的基本路線、理論、綱領以及經驗教育相互聯繫,使學生能夠更好的瞭解社會發展規律,深入瞭解國情,正確認識自身的社會責任,將對科學理論的認識深切的應用到實際行動中。然而隨着社會生活的不斷變化,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發生着變化,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課的教學目標不斷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在降低。現在,怎麼樣提高這門課的教學目標成爲了目前各大高校的重要問題,要讓學生逐漸的接受這門課,從而對其產生興趣,才能夠讓學生獲得寶貴的知識,提高自身的素質能力,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及世界觀打下堅實的基礎。深入開展情景化教學模式,是提高學生對《毛概與中特體系概論》這門課的學習興趣的重要舉措。

2 課堂教學缺乏吸引力的原因

2.1 教材較枯燥,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這門教材的內容具有廣泛性,全面把握這門課對於教師來說也是具有一定的難度的。不僅要論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主要理論成果,還要全面講授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近年來黨所取得的創新理論,這樣豐富的課程內容,從古到今,從理論到現實,從政治文化到經濟發展,社會上的一切問題都在這一課程有所涉及。一般而言,具有自己專業特長的教師都很難全面且深入的掌握這門課的全部內容,提高教學質量也是具有很大的挑戰性。而且,這門課程的教材內容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學生在對知識的理解上具有難度,對書本的內容很容易產生枯燥感,很難將理論與現實相結合,使學生產生了很大的挫敗感,進而失去了學習的興趣。

特別是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所瞭解到的社會問題都很難與課本理論知識相吻合,例如收入分配差距不斷擴大、腐敗現象及就業問題等等,這些與教材上所講述的問題存在很大的偏差。在開始學習這方面的課程的時候,學生就對這門課程的理論內容有了初步的瞭解,從電視、報紙或網絡上也有了一定的接觸與瞭解,這樣不斷重複的學習,使得學生對學習這門課產生了厭煩感,這樣會大大的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

2.2 學生缺乏對政治的認識與興趣

一方面,在當今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裏,很多學生在對待學習上過於急功近利,對於那些專業課或是對自身未來事業前途有用處的課程,他們就會非常認真的去學習,而認爲對自己沒有用的課程就不去學。在很多學生的意識裏,專業課和思想政治課是有很大差距的,專業課對於他們來說是未來事業的基礎,對他們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是需要重點學習的科目;相對而言,《毛概與中特體系概論》這門政治課只是一門政治的說教課,學生對其學習缺乏動力,因爲很多知識都是顯而易見或是重複的,對其提不起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學生都對這門課程內容存在認識偏差及情感障礙,他們認爲所謂的意識形態、政治方針等都是當官者的義務與責任,特別是理工科的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缺乏基本的認識。

2.3 教師對學生的不負責

教師對於學生而言,是一個引導者,在教學過程中起着關鍵性作用,對課堂的教學有着重要的影響作用。經過調查研究,很多學生都一致認爲對於他們學習興趣最大的影響因素就是教師,對教師的喜愛程度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實際上,確實是有些老師的上課方式比較能夠吸引學習的注意力,有的老師上課就比較枯燥。每個教師的上課方式是不相同的,從而他們身上存在的問題也是不相同的。

有的老師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整體結構缺乏專業的認識,所以在講課的過程中很難抓住教材的內在邏輯以及精神實質,講課內容不連貫,使得學生對知識更加模糊,很難對其有一個全面深刻的領會,這也會大大的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些政治老師思想比較保守落後,因此對這門課程的理解也存在偏差,只一味的按照自己的習慣與心情去教學,面面俱到,沒有重點,不能很好的聯繫實際,只管自己在講臺上講解,卻不管學生是否理解,甚至有的老師還會傳達一些錯誤的觀念給學生,造成學生的理解出現錯誤,這都是教師對學生不負責任的結果。

3 實施課堂情景化教學的重要性

《毛概與中特體系概論》是教育部確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必修課中最核心的課程,綜合着歷史、哲學、思想教育、法律教育等學科,具有很強的綜合性。但是,由於各方面原因,大學生對這門課有着很大的偏見,覺得其實用性弱,跟就業沒有關係,因此缺乏學習興趣,大多數都只是持着考試合格的心態在學習而已。爲此,教育部與中宣部對各大高校提出了要求,全面改革教學方式,提高教師隊伍的教學水平將教材建設與課程建設相結合。教師應該怎麼講好這門課,爲學生構建一個美麗的精神家園,是大多數教師所面臨的一大難題。合理的實施課堂情境化教學,不僅將這門枯燥的課程理論知識變得容易讓學生接受,同時增強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親和力,爲構建和諧的課堂教學提供了保證。

4 實施情景化教學的具體措施

4.1 將圖、文、音三者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以往的教學課堂上,教師的教學方式都比較單一,缺乏一定的生動性、多樣性與形象性,很難打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相關的心理研究報告指出,學生在45分鐘的上課時間裏,大約只有30分鐘能夠集中注意力,而以往的教學方式無法讓學生保持這麼長時間的注意力。這門課程屬於公共課,以往的教學方式所能傳達的知識量已經不能滿足需要,因此,隨着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將圖、文、音相結合,使得學生在有聲有色的教學課堂上接受知識,能夠很好的彌補教學缺陷。多媒體教學方式能夠很好的再現教學內容,用視頻、文字、音頻與圖片相結合的教學手段,很好的使教學內容實現情景化,豐富了課堂的表現力,極大的擴展了教材的表現形式。其將文字合理、形象的具體化,刺激了學生的思維,從而也將引起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比如在講授毛概知識的時候,可以在適當的時間爲學生播放相關的經典影片,通過影片讓學生感受毛澤東同志優秀的指揮以及紅軍的英勇精神,使得學生能夠留下深刻的印象。

4.2 改變教學模式,刺激學生的求知慾

爲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的創新水平,使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學,對其發展有着很大的空間,不僅可以將縱貫古今與橫跨中外的知識相聯繫,還可以將動態的大量知識運用超文本技術進行聯繫,不斷刺激學生的視野。例如講授某一歷史事件,教師在上課之前可以將相關的資料做成課件,從而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對這些資料進行整理、分析與總結,從而親身體驗與領悟這些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不但符合大學生獨立學習的個性,而且還能激發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勇於表現自己的意見與建議,培養他們的政治識別能力,提高他們的素質。此外,現代教育技術還改變了以往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僅僅侷限在知識線性輸出,還發展了開放性空間輸出模式,教師可以根據設計情景與懸念,讓學生有所意外收穫,同時在獲得知識的時候,陶冶自身的情操,提高其思想政治理論素養。

4.3 鼓勵學生利用情景參與學習活動

這門課的另一教學理念就是鼓勵學生對政治理論的感知與記憶意識,培養其發散性思維。有關研究顯示,一個人在學習的過程裏,從聽覺能夠記憶20%,從視覺能夠記憶30%,而從視聽二者結合能夠記憶 75%。現代化教學技術注重對感官的激發,在課堂上多多開展學習活動,增加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的記憶,訓練學生的思維,情景化教學對於增加學生的記憶是很有幫助的。多媒體教學的主要特點就是利用情景化教學,讓學生親身體會知識的魅力,充分利用豐富的信息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展學習活動的最大好處就是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記憶能力,文字、圖片與聲音相結合的方式來發散學生的意識,激發他們的邏輯能力。

5 結語

近年來,我國正處於社會的轉型時期,《毛概與中特體系概論》這門課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關鍵,將會得到不斷的發展與進步,教學的方式方法也會得到不斷提高,但是這門課始終堅持的理念就是提高自身的素質,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努力爲社會培養有用的人才,爲祖國的發展與進步而奉獻自己的力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追求的目標就是在探索和總結中,提升這門課的實效性。教師應該熱愛學生,爲學生的學習而負責任,熱愛教育事業,根據教學規律來開展課程活動,努力增強教學氣氛,提高課堂的氛圍,使《毛概與中特體系概論》這門課成爲受學生歡迎的課程。這門課具有最大的特性就是理論性與實踐性,這種理論有着其自身的魅力,具有豐富的社會實踐性,對於學生的社會生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與影響。在以後的發展中,努力發展這門課的情景化教學,豐富學生的課堂學習方式,爲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參考文獻:

[1]陳燕瓊。正確處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若干關係――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爲例[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1,(6)。

[2]曲澎。高校“概論”課教學方法的多樣化探索[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6)。

[3]楚鳳梅。構建和諧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以“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概論”爲例[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0,(4)。

[4]趙建建,黃冰慧。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吸引力不足的原因及對策探究――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爲例[J]。黃石理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2)。

毛概論文 篇七

《論中國共產黨以人爲本執政爲民理念的思想意蘊》

摘 要:以人爲本、執政爲民是黨一貫追求的執政理念;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的根本途徑;是推進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核心內容;是加強黨的建設、反腐倡廉的本質要求。

關鍵詞:執政理念;思想意蘊;實踐意義

2011年1月10日胡錦濤在第十七屆中央紀委第六次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指出:要做到以人爲本、執政爲民最根本的是要牢固樹立和自覺實踐以人爲本、執政爲民的理念。這對於加強黨的建設,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推進科學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大的實踐意義。

一、以人爲本、執政爲民是黨一貫的執政理念

以人爲本、執政爲民的理念深深地紮根於黨依靠人民所進行的革命實踐和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之中,充分體現出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羣衆史觀的深邃理解和全面把握。毛澤東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深刻地認識到,只有人民纔是創造歷史的真正動力,人民羣衆這一歷史主體是革命的力量之源和價值所在。在黨的七大開幕詞中,提出了“全心全意爲中國人民服務”的著名論斷。他強調:“我們共產黨人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的又一個顯著的標誌,就是和最廣大的人民羣衆取得最密切的聯繫。全心全意地爲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羣衆;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1〕他還說:“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羣衆的最大利益,爲最廣大人民羣衆所擁護爲最高標準。”〔2〕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的孜孜求索,爲黨的以人爲本、執政爲民理念的確立,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和豐富的實踐基礎。

以鄧小平爲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始終把人民羣衆作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主體,強調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人民羣衆創造歷史這一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提出了關於以人爲本、執政爲民的一系列思想。他指出要以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爲標準。他一貫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爲判斷“社會主義經濟政策對不對”、“評價一個國家的政治體制”及各方面工作的“壓倒一切的標準”。

以江澤民爲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面對20世紀90年代初國際環境風雲變幻、社會主義運動嚴重曲折以及對社會主義的中國和執政的中國共產黨的嚴峻考驗,從長期執政的高度充分認識堅持人民羣衆主體地位的重要性,鮮明地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把我們黨的以人爲本、執政爲民理念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江澤民反覆告誡全黨,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堅持黨的羣衆工作路線,把實現人民羣衆的利益作爲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他認爲,只有這樣,才能得到人民羣衆的衷心擁護,才能建立起黨執政的最堅實階級基礎和最廣泛羣衆基礎,才能無往而不勝。“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對“最廣大人民”的理解從主客體的關係深入到主體間的關係,進一步深化了黨的以人爲本、執政爲民理念的內涵,並作出了新世紀的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註解。

以胡錦濤爲的黨的新的中央領導集體自覺地在執政理論和實踐中堅持人民羣衆的歷史主體地位,順應“時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提出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指導方針,作出了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大決定,並明確提出以人爲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的重要思想,更高地舉起了“以人爲本、執政爲民”的旗幟。2002年12月,胡錦濤在西柏坡重溫毛澤東“兩個務必”的講話時就要求全黨,要“心中裝着人民羣衆,始終同人民羣衆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3〕與時俱進地落實執政爲民的要求。2003年7月1日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理論研討會上的講話中又指出:“對於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來說,堅持立黨爲分、執政爲民,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又強調提出,“要堅持人民是歷史創造者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堅持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堅持羣衆路線,真誠傾聽羣衆呼聲,真實反映羣衆願望,真情關心羣衆疾苦,多爲羣衆辦好事、辦實事,做到權爲民所用、情爲民所繫、利爲民所謀。” 〔5〕

二、以人爲本、執政爲民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的根本途徑

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和執政能力建設,是黨的建設的根本任務。判斷一個政黨先進不先進,執政能力強不強,不僅要看它的理論和綱領是不是馬克思主義的,是不是代表社會發展正確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還要看它有沒有實現、維護和發展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本領。總的來看,經過這些年開展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等活動,各級黨組織、廣大黨員幹部的先進性和執政能力建設有了很大的發展和提高。但在實際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與先進性要求不符和執政能力不高的問題,嚴重傷害了人民羣衆對黨和政府的感情和信心,對黨和人民事業發展有百害而無一利。必須把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和執政能力建設作爲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始終堅持以人爲本、執政爲民,不斷提高科學判斷形勢、駕馭市場經濟、應對複雜局面、總攬全局的能力,以科學執政促進發展,以民主執政凝聚人心,以依法執政化解矛盾,切實把以人爲本、執政爲民貫徹到全心全意爲人民謀福祉的執政實踐中,努力爲人民執好政、掌好權。

三、以人爲本、執政爲民是推進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核心內容

推進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根本目的是爲了讓最廣大人民羣衆過上更富足、更民主、更文明、更和諧、更有尊嚴的幸福生活。這與以人爲本、執政爲民的本質要求是一致的。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歷程表明,什麼時候經濟社會發展得快,什麼時候人民生活改善就大,國勢就強,社會就穩定;相反,什麼時候經濟社會發展緩慢或停滯,國家就困難,人民生活的改善就受影響,社會的安定團結就出現問題。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迅速,極度貧窮的人民生活狀況很快改變,國力增強,社會穩定、團結、祥和,全國呈現一派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的局面。

20世紀50年代末期黨的指導思想發生脫離實際的偏差,加上嚴重自然災害爆發,使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遭受嚴重挫折。之後不久,在“以階級鬥爭爲綱”的無產階級專政理論指導下發生了““””,使我國國民經濟到了瀕臨破產的邊緣,拉大了我國與發達國家以及周邊一些國家的差距,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難以體現。正是洞察到了經濟社會發展緩慢或停滯對國家、人民和社會危害的嚴重性,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果斷地停止“以階級鬥爭爲綱”,將黨的工作重心由階級鬥爭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從此,拉開了我國經濟社會大發展的序幕。以鄧小平爲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江澤民爲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都把經濟發展作爲中心,作爲首要關注點,把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作爲根本任務,始終緊緊抓住不放。鄧小平作出“發展是硬道理”的著名論斷。江澤民把發展提到“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的高度。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的中央領導集體,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同樣高度重視,千方百計緊抓不放,不斷取得新的成績。據統計,1978年到201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從3645億元增長到40萬億元左右,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總體達到小康水平。可以說,在正確指導思想的指引下,通過全國人民的努力奮鬥,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輝煌成就,創造了世界奇蹟。

發展是有規律的,即是有方向、目的和方式、途徑的。發展的方式、途徑關係着發展的速度和質量,它們受方向制約而爲目的服務;發展的方向、目的決定着發展的方式、途徑,發展方向,就是發展的目的指向;發展目的,就是爲什麼要發展、爲誰發展。發展的目的和方向不明確或不正確,發展的方式和途徑不合理或不恰當,就不可能取得良好的綜合發展效果。我們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爲本、執政爲民,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緊緊依靠人民羣衆,把人民羣衆以及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都充分發揮出來;注重社會公平正義,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協調好各方面的利益關係,保證人民羣衆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抓緊解決人民羣衆生產生活中的突出問題和困難,夯實黨執政的階級基礎和羣衆基礎,保持黨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確保人民羣衆安居樂業,確保社會政治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

四、以人爲本、執政爲民是加強黨的建設、反腐倡廉的本質要求

腐敗銷蝕黨的肌體、損害人民羣衆利益、危害黨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廣大人民羣衆是腐敗的最大受害者。如果我們黨對腐敗現象不能有效地遏制,任憑腐敗分子以權謀私、貪贓枉法,就會喪失民心,葬送政權。加強黨的建設、反腐倡廉潔,從本質上講,就是要切實維護好人民羣衆的利益,進一步密切黨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這不僅關係人心向背和黨的生死存亡,也關係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成敗,關係億萬人民的福祉。從當前看,反腐倡廉建設總體來講成效是顯著的。但是,必須清醒地看到,黨風廉政建設還面臨着不少國際國內的壓力,存在一些突出問題,需要高度重視。

從國內情況看,黨領導的改革開放事業在給黨注入巨大活力的同時,也帶來許多前所未有的新課題新考驗。在思想文化方面,少數黨員幹部受資產階級腐朽文化的侵蝕,導致誠信缺失、道德失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滋長。

在體制機制方面,市場經濟管理體制和監督制約機制還不完善,從政行爲、企業行爲、市場行爲還不規範,社會主義民主法制還不健全,存在着滋生腐敗現象的空間和漏洞。

在反腐倡廉工作方面,一些經過多年整治的老問題仍時有反彈,又出現了一些案件易多發的新領域;有的黨員幹部違紀違法問題仍然比較嚴重,一些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稀缺、監管薄弱的領域腐敗現象易發多發、腐敗案件的類型的形式以及作案手段等出現新變化,一些案件涉案金額巨大,影響十分惡劣;一些羣衆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仍未得到很好解決,尤其是在土地徵收、房屋拆遷、教育醫療收費、國有企業改制、食品藥品安全、環境保護、企業安全生產等方面損害羣衆利益的問題還比較突出;有的甚至由很小的矛盾糾紛釀成重大責任事故和羣體性事件;領導幹部作風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

在國際情況方面,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的主題,總體態勢對我國是有利的,但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仍然存在,我們仍將長期面對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等方面佔優勢的壓力,面對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戰略的嚴峻鬥爭。從黨員隊伍的情況看,隨着我們黨的隊伍不斷髮展壯大,黨員結構和隊伍狀況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們黨的黨員總數是400多萬,他們基本上都經受過革命戰爭的洗禮和對敵鬥爭的鍛鍊。改革開放之初,黨員發展到3600多萬,其中絕大多數是新中國成立後入黨的。

現在,黨員已達到7800多萬,其中70%多是改革開放以來入黨的。黨員成分越來越多樣化,流動黨員增多,黨員在黨性黨風黨紀方面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教育和管理黨員的任務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爲繁重。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爲本、執政爲民,把反腐倡廉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積極順應人民羣衆的願望和呼聲,通過端正黨風、嚴肅黨紀,堅決查處腐敗案件和懲治腐敗分子,不斷淨化經濟社會發展環境,切實維護好人民羣衆的各項合法權益,讓羣衆真正感受到反腐倡廉建設的新成效,更加緊密地團結在黨和政府周圍,更加積極主動地發揮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體作用。

參考文獻:

〔1〕毛澤東選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1:1095.

〔2〕毛澤東選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1:1096.

〔3〕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83.

〔4〕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369.

〔5〕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42.

毛概論文 篇八

吳妍青 2010101624 實事求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

實事求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在開創和發展社會主義事業的歷史進程中把握和運用了這個精髓,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開拓新境界,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在新世紀新階段,面對新形勢和新任務,我們當代中國繼續把握和運用實事求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路線具有重要意義。

實事求是要求一切從實際出發,尊重和承認客觀事實,努力排除個人的主觀隨意性;就要全面地勘問題,決不能靜止地僵化地看問題;就要把現象當作入門的嚮導,通過去粗取精、去僞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的科學分析,揭示事物的本質。一切從實際出發,就要在任何時間、地點和條件下都要反對本本主義,做到“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

解放思想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本質要求,是實現實事求是的前提條件。解放思想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爲指導,而不是背離馬克思主義的胡思亂想;同時必須敢於面對新情況新問題,把實踐當做最高權威,不做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奴隸。

與時俱進精神要求堅持正確的方向和思想方法,使我們的思想和行動符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和時代發展的要求。準確把握時代特徵,始終站在時代前列和實踐前沿,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和開拓進取,在大膽探索中繼承和發展。

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這一正確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 是我們黨在長期執政條件下,永葆指導思想的生機活力、永葆自身的先進性和創造力的決定性因素。只要我們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就一定會越走越寬廣。因爲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對於國家發展,社會進步,個人發展具有不可或缺的重大意義。

首先,堅持實事求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對於我們國家的經濟、政治、文化提升一個更高更廣更遠的高度具有重要的意義。回顧我們的發展史,在大躍進,人民公社化,文化大革命,我們國家領導人就是背離了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纔會在歷史上遭受慘痛的教訓。爲了吸取教訓,獲得改進,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堅持與時俱進這一馬克思主義路線被重點提出來。在這一正確的思想路線的指引下,我們的改革開放,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經濟都獲得重大突破,重大進步。在重大理論的指導下,我們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城鄉社會發展,擴大就業和促進再就業,以及在國際上參與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都獲得了最廣闊的發展,這對於經濟和生產力都有強大的推動力。另外,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這一思想路線,對於黨的政治建設也具有重大意義,是團結全黨、領導人民不斷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勝利的前提條件。我們乾的是全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只是爲我們提供了一些基本原理和原則,沒有提供現成的答案;對於別國的經驗,我們又不能照搬照抄。只有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才能在實踐中開拓前進,才能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勝利。此外,它對於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也具有不可知否的意義。我們的社會主義文化必須

在正確的思想路線的指引下,才能走向更高的繁榮。在這一思想指導下,社會主義文化着眼於世界文化發展的前沿,發揚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長處,在內容和形式兩方面都積極創新,以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其次,堅持實事求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對於我們社會進步的全面推進也具備重大意義。實現社會和諧,實現社會的共同富裕,建設美好型社會,始終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社會理想,也是包括中國共產黨在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懈追求的社會理想。但是,要實現這一共同目標,必須堅定不移的堅持這一正確的馬克思主義路線。只有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才能更好的避免誇大、虛報社會主義建設成果;只有堅持解放思想,才能更廣闊的開拓人民的思想,培養人民跟緊時代潮流的意念;只有堅持與時俱進,才能在社會要求創新的腳步下,不斷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增添新力量。另外,正確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具有重大作用,意識反作用於物質。掌握了這一正確思想,人民的認識就會跟上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進而站在社會發展與進步潮流的前列。在分析社會問題,解決社會問題時,人們也會謹記此思想,努力促成社會決策的科學性和預見性。我們在這以正確的思想路線指導下,會更有效果的進行卓有成效的社會實踐,進而有利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促進和諧社會,不斷開創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新局面,促進社會的重大進步。

再次,堅持實事求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不僅對國家,對社會有重大意義,它對於個人特別是我們大學生的發展也佔據着重要意義。我們大學生,作爲一個特殊的社會羣體,正站在校園與社會的邊緣,在我們的肩上,擔負着重任。因爲我們將是先進知識的載體,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因此,實事求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這一馬克思主義路線對大學生成長的意義,與大學生的成長密切相關。就我個人看來,當代的大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中,免不了有迷茫,有困惑。倘若我們沒有掌握正確的思想,我們很有可能在大學生活中頹廢了自己寶貴的青春年華。我們在選擇的過程中,可能會受到兩方面的影響:一是每個人的想法和價值觀不同,二是在大學校園中也充滿着各種各樣的誘惑。因此,具備實事求是的思想顯得尤其重要。所以,在大學校園中,開展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大討論和學習,是大學生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用創新精神解決當前大學生活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而且,我們還能通過這一思想,在行動中找出自己的不足與差距,提高自身的素質,更好的規劃好我們的大學生活。更重要的是,我們能在這一過程中,培養自己實事求是的思維方式。而這一思維方式,有利於我們將來畢業後在工作領域上獲得突破,有利於更好的關注我們的工作環境,注重我們的社會實踐。還有,現在在當代的畢業生中,有很多人存在眼高手低,好高騖遠的心態,他們缺乏經驗,又不肯從底層做起,導致就業比例的嚴重不協調。這種現象是非常值得我們深思的,我認爲成才之路要依靠這一馬克思想路線來給以正確的引導。每個人的請款都各有所不同,找出適合自己的纔會是最好的。要不出差錯的做到這一點,學習和運用這一馬克思思想路線是我們大學生的必然選擇。

實踐永無止境,創新永無止境,一切的實踐證明,實事求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對於國家、社會、個人有着不可或缺的意義。在國家建設,社會進步,小到個人的事業,這一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是我們臾不可少的法寶。只要我們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社會,包括我們個人,都一定會越走越寬廣,越走越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