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開題報告

《信息技術支持下山區寄宿制國小家校互動模式研究》開題報告

一、課題研究概述

《信息技術支持下山區寄宿制國小家校互動模式研究》開題報告

(一)課題名稱:《信息技術支持下山區寄宿制國小家校互動模式研究》

1.信息技術支持下整合各方教育資源,開發一系列有意義的“家長課程” 。

2.新教育理念下提升家長和教師的教育理念。

3.信息技術下創新家校合作的模式,形成學校、老師、家長、學生四維一體家校互動的立體育人環境。

(二)採用的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

河北省邢臺市信都區漿水鎮中心學校三至六年級寄宿學生。

2.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對國內外有關家校互動、家校互動組織的歷史、現狀、不足、發展方向進行研究。

(2)調查研究法:對影響家校互動的環境因素和個人因素進行調查。

(3)個案分析法:對研究活動過程中出現的典型的人,典型的課,典型的事,典型的活動進行現象分析,進而發現總結規律。

(4)經驗總結法:對本課題實施過程中的各種經驗做法進行總結,形成理論知識,每階段撰寫論文、總結、報告、案例、反思等。

(三)項目研究的基本內容

1.建立有效的家長資源庫的研究

家長作爲一種教育資源,在人的一生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影響作用。作爲一種有益的教育參與和教育影響的力量,家長參與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主動介入或參與學校民主化的管理,發揮必要的監督作用,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利用崗位資源、人力資源參與到學生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我們的研究工作之一就是在家長羣體和社會共建單位中開展走訪、調查等互動活動,瞭解採集、挖掘開發、整合梳理有效育人資源,然後分類架構家長資源庫。

2.構建有效的家校合作模式的研究

傳統意義上的家校合作,一般是以學校爲主導、家庭爲主體,學校指導家庭,教師教育家長,在合作過程中家長被動多於主動,更多的時候是“教師講家長聽”,這是一種單向的家校合作行爲。有效的家校合作模式是要實現合作的雙向甚至是三向,即家庭、學校、社區的三向合作,家庭、學校、社區三大教育體系融爲一體,各個要素有機聯合。有效的家校合作模式還要由原來的指導模式轉爲服務模式,用服務模式全方位地關注孩子的成長。基於此,我們從線上爲主,線下爲輔建設“學校發展智囊團”、“家教培訓團”、“班級議事團”、“家長義工團”切入,構建有效的家校合作模式。

(1)形成“學校發展智囊團”。

充分利用家長資源,成立家委會。

人員組成:各層級家長代表、社會賢士、教師代表。

(2)每學期舉行兩次專題論壇活動。

(3)優化“家教培訓團”。

邀請嘉賓,組建團隊。

人員組成:“典型”家長代表、優秀教師代表、專家若干。

(4)開發家長培訓課程資源。

低年級:《幼小銜接階段如何培養好習慣》、《如何使自己成爲合格的父母》。

中年級:《如何對孩子進行德育教育》、《孩子貪玩怎麼辦》。

高年級:《營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圍》、《冷靜地對待孩子的失敗》。

(5)實施差異引領。

利用家教優勢資源,提供家庭結對幫助和家教諮詢,解決部分家庭的家教困惑。

(6)建設“班級議事團”。

①以班級爲單位建章立制,組建小型團隊。

②每學期商討論證“班級學期工作計劃”,策劃一次主題教育和一次班級家長沙龍。

(7)建設“家長義工團”。

①公開招聘,成立家長義工團。設團長一名,祕書長一名。

②設立“行爲督查”、“校外輔導員”、“外出活動協管員”等義工服務崗。

③每學期由學生評選“人氣家長義工”

二、研究工作的主要進展

學校具有良好的信息化環境建設基礎,已實現校園網絡全接入、全覆蓋,終端設備能夠滿足教學和管理的常態化應用要求,對信息技術下家校共育中有良好的實踐。

在辦學過程中,學校始終將信息化的建設放在至關重要的位置上。經過幾年的探索。爲了實現信息化的持續發展,學校在健全組織機構的同時,着重建立了《信息化建設的經費保障制度》、《信息技術培訓制度》《信息技術使用創新的激勵制度》。這些制度的建立,保證了學校信息化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發揮持續不斷的推動力。由於意識上重視,行動上落實,學校信息化建設發展迅速,尤其是近幾年來學校信息化建設取得了重要的進展主要表現在:

(一)實現了家校共育信息技術多樣化

1.“校訊通”

“校訊通”是利用手機的現代化手段,爲學校和家長建立一條能夠進行經常溝通的渠道,它實現了家校之間的更快捷的溝通,實現家校互動,生生互動功能,並極大地方便了家長了解孩子在校的情況,也方便了老師和學校對學生進行管理,接近了老師、學生、家長三者間的距離。家長通過“校訊通”,通過短信的形式知道孩子的作業情況,孩子放學時間情況,放假時間情況。

2.微信、釘釘

微信釘釘使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變得快捷、立體,是目前最爲流行的網上聊天工具。教師可以通過這樣的工具建立家長羣,對學生在學校的問題能及時地得到了解,教學資源的分享也更簡捷。學生每天的作業家長也能在羣裏瞭解到,即使學生在完成作業時遇到難題,也可通過微信的方式更直接的與老師或同學溝通,也讓老師更及時掌握學生的作業情況。家長也可以把教育孩子的心得分享到羣裏,讓大家互相學習,這也是目前最直接、最方便的管理工具。

3.微信公衆平臺

學校通過這一平臺,打造一個微信的公衆號,可以羣發文字、圖片、語音三個類別的內容。讓廣大家朋友們能隨時關注着學校在發展,孩子們開展的各項多動。讓家長第一時間知道學校發生的事情,與孩子、學校達到同步,同時另一方面也將學校品牌推廣出去,讓社會關注,學校更透明化,向全社會呈現一個開放的姿態。

近年來,家長是否參與到教育中被認爲是課程改革成敗的重要一環。如何更加緊密地聯繫家庭、社區、學校,使之一體化來促進全社會關注孩子的教育問題,是家長參與的初衷。信息技術提供了多樣化的家校溝通平臺,是值得我們推廣的溝通方式。因此,傳統參與方式沒有過時,學校應該打造以傳統溝通方式爲主、信息化方式爲輔的溝通渠道,來促進家校一體。

事實證明:只有家、校、社會形成合力,教育效果纔可能真正得到提高,三者缺一不可。因此,讓我們架起溝通學校與家庭的橋樑,實行家校聯繫,相互配合,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二)教師信息素養不斷提升,教育觀念得到轉變

信息化建設中最關鍵的因素的是人,人的觀念和能力決定着信息化的成敗。學校提出了“爲學生成才奠基爲學生成人鑄魂”的辦學理念,教師要有“有所爲有所愛有所希望”的情懷。不斷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和行爲習慣養成教育,堅持三個育人方向不動搖。即:全員育人、寓德於教。立足素質教育、強化養成教育。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突出環境育人功能。

三、項目研究中遇到的問題

(一)家校互動機制未形成

近幾年,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配合不緊,學校與家庭的溝通渠道不暢的情況屢次發生,除了家長素質不高,導致家校合力“軟弱”外,班主任與教師的做法也有不當之處,凡事等學生出了問題,班主任纔有去溝通,並把產生的問題簡單地向家長“告知”,或者向家長責問和要求家長對孩子做好教育工作。這樣的結果勢必造成雙方聯繫、溝通、互動上的隨意性和不確定性,這種沒有制度規定和內容指導的“無軌”交流方式,對提升學校和家長兩方面教育的合力無疑是一大憾事。

(二)家校互動內容不夠豐富

在家校互動中,教師和家長的主要話題一般都集中在學生的學習方面,其他方面很少關注。在對待教育目標問題上,教師與家長的分歧較大,這也造成了學校與家庭兩方面在家校互動內容上的侷限性。此外,由於家長整體的素養因素,也是阻礙家校互動內容的延伸與拓展。在實際活動中,教師或學校對家長大都採取簡單的灌輸方法,單向交流輸出比較突出,缺乏雙向對話;另外,面對現代社會對教育提出的新挑戰、新情況,大家感到無所適從,只滿足維持現有的互動狀況。

(三)缺乏有效溝通

要實現家校之間的有效溝通,首先雙方應當遵循家校共育的理念,認識到對學生的培養是雙方應共同承擔的責任,並以此爲教育目標。但就先進家校信息互動的狀況來看,大部分都是處於老師反映學生狀況的單向溝通,溝通效果相對低下。很多家長和老師也並沒有真正意識到信息技術的作用,常常由於工作等原因沒有主動使用信息平臺,只是被動地接受信息,存在嚴重的溝通不及時的現象。實際上,通過信息技術參與家校溝通並不會浪費太多時間,使用得當可以 避免很多問題發生,對於孩子的發展具有很大的積極作用。學生作爲家校合作的關注重心,不僅要對他們的外在表現進行實時關注,還要關注他們的情感與生命體現,在家校合作過程中,不僅要有信息傳遞,還要有情感交流。很多教師在進行信息傳達時都是通過羣發消息,缺乏對學生個性化的分析,這是溝通缺乏有效性的一個主要問題。

四、項目研究取得的成果

(一)完善了互動模式

家校互動通過家訪,約談,面對面地分析學生在學校存在的問題。教師可以採用微信,釘釘,視頻,電話等聯繫方式,多方位與家長進行溝通。召開家長會,積極爭取家長配合,形成學校,家庭和學生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

(二)提高了教師素養

自課題研究以來,課題組教師的教育觀念有了很大變化。研究實踐使教師認識到現代教育實際上就是把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結合起來,走大教育之路。教師們學習教科研理論,提高認識,集思廣益,大膽探索,積極嘗試,以學校教育爲主陣地,揚長避短,優勢互補,有力地促進了家校的互動。

(三)利用信息技術加強了家校的互動

合理利用微信羣,釘釘羣,視頻,電話實現家校互動與學生們現階段的學習。

(四)提高了家長的素質 

通過課題研究,家長完善了教育理念,提高了對孩子行爲習慣重要性的認識。家長教育子女的方法豐富了,也更加科學,家長的綜合素質藉助課題研究得到了較大的提高。

(五)家校關係和諧

通過研究和實踐,學校老師和家長成爲尊重與合作的朋友,共同爲孩子架起通往成材之路的橋樑。通過老師、家長的共同努力,形成一種和諧的關係,產生的教育合力,實現教育效益的最大化。做到家校牽手,合作共贏。

四、總結 不斷昇華

課題研究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還有很多東西有待進一步鑽研。比如說家校互動要有計劃性、系統性。平時與家長的溝通更要簡單明瞭。互動也要由淺入深,步步爲營。家校互動要堅持,也要有針對性,也要有計劃的進行。

魏書生老師曾說過:“走入學生的心靈中,你就會發現那是一個廣闊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許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難題,我都會在那得到答案。”又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也說過:“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承擔培養人這個艱鉅而複雜的教育工程。”

因此,爲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與家長合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關鍵,而老師也體會到了與家長溝通後學生進步的喜悅。

信息技術支持下,要制定好家校共育的方案,切實加強家校共育的指導與溝通工作。學校教育要充分運用傳統和信息時代的家校聯繫方式,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加強家校合作,與學校建立經常性聯繫,加強對家庭教育的指導,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爲子女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使學校教育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相信隨着網絡環境下的家校聯繫和班級管理的日益深入應用,現代信息環境下的家校協同教育會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