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利用信息技術融入國小英語教學的實踐研究

一、課題的提出背景

利用信息技術融入國小英語教學的實踐研究

信息技術打破了時空的界限,正改變着教學資源、教學環境、組織方式、授課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由信息技術帶來的多媒體教學和網絡教學在教學的內容手段、質量效益以及管理方面都有無法替代的優越性。在我們的周圍,不少學校佔統治地位的教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還停滯在以教師爲中心上,即主要靠教師講、學生聽的班級授課模式。這種模式的最大缺點是,作爲認知主體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始終處於受灌輸的被動地位,其主動性和積極性難以發揮,不利於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不利於創造型人才的成長。此外,由於受傳統班級授課條件的限制,學生普遍缺乏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形成結論的學習環境,並且與社會上、國際上的信息資源完全隔絕,因而他們的信息能力更是難以培養。由此可見,傳統單調的課堂教學已經越來越不適應當代社會的飛速發展。隨着信息時代的到來,將現代信息技術引入教育教學已經成爲一種必然!

在此背景下,我積極組織、建立並啓動了“國小英語有效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研究”的有效運行機制,並按照教育教學中最本源的基礎理論,把研究的重點放在國小英語有效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進行整合這一目標之上,以期達到有效落實新課程改革目標,主動爲教學改革實踐所服務的目的。

二、課題的概念界定及理論支撐

(一)概念界定

1.信息技術:以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和internet技術爲核心的信息技術。

2.國小英語教學:現行教材版本較多,我們的研究是使用三至六年級湘少版教材教學。

3.國小英語有效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

國小英語有效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就是通過英語課把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的教與學融爲一體,將信息技術作爲一種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國小英語教學的各個層面中,包括教學準備、教學過程、教學評價,提高教與學的效率,改善教與學的效果,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教學結合強調的是整合和融入,它是基於全局觀和系統觀的,考慮的是整體效果,是整節課甚至整個單元,強調採取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方法來進行課程與教學設計,而不是單純的知識點。信息技術已經成爲英語教學中的一個因素,成爲教師教的工具、學生學的工具以及環境構建的工具。國小英語有效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最高目標是有效地改善學習,包括革新傳統的學習觀念,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改善學習資源和學習環境。

(二)理論支撐

1.羅傑斯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及教育學思想

羅傑斯認爲教師最大的任務是教會學習。他主張教師要提供促進學習的良好氣氛,創設情境進行教學,在情境教學過程中要相信學生;教師要提供包括自己經驗、技能在內的學習資料給學生,並以學生爲中心教學,促進學生自我學習、自我實現,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羅傑斯的人本主義教學思想以上觀點既是本課題的理論依據又是本課題的指導思想,在信息技術環境下,開展自主對話式教學方式最終的目的就是教會學生學會學習。

2.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也稱爲結構主義。建構主義認爲,學習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不是空着腦袋走進教室的,建構主義提倡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習者爲中心的學習,也就是說,既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與灌輸者。要求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採用全新的教育思想與教學方式,重視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開展合作學習、交互式教學。

3.認知主義學習理論

在認知發展領域最有影響的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爲,兒童是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獲得關於外部世界的知識,從而使自身知識結構得到發展。兒童與環境的相互作用涉及兩個基本過程:“同化”與“順應”。同化是指個體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認知結構內的過程,順應是指個體的知識結構因外部刺激的影響而發生改變的過程。認知個體就是通過同化與順應這兩種形式來達到與周圍環境的平衡。個體就是在“與周圍環境的平衡被打破、建立新的平衡”的循環中得到不斷的豐富、提高和發展。所以讓學生把當前的知識與已經掌握的舊知識相聯繫,從中發現問題,打破當前的知識平衡,迫使學生不得不認真地思考,以解決這種不平衡的狀況,從而在思考中前進。基於網絡環境的學習能夠不斷地製造一些認知矛盾,促使學生去搜集材料,分析材料、形成判斷,最終達到問題的解決。這比通過灌注等方式獲得的知識掌握得更好,靈活度更高。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①探索適合我校實際,構建基於信息技術的新型國小英語教學方式。

②進一步豐富我校的英語教學資源庫,提高教學資源共享率,大力提高英語教師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英語教學的能力。

③學生能利用信息技術改善學習方式、學習環境,提高收集、處理和運用信息的能力,能拓寬獲取信息的途徑,培養他們繼續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四、課題研究的意義

第一、可以讓教師充分認識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斷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和業務能力,主動積極地改革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研究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法,適應教育改革形勢的發展。

第二、可以充分發揮教師的個人潛能和團隊合作精神,利用各方面的教育教學資源,形成立體化的教育教學網絡。

第三、該課題的研究,有助於將日新月異的知識信息及時、高質量地傳遞到學生的學習內容中來,極大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有助於更好地培養學生蒐集、獲取、篩選、加工處理和儲存利用信息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

第四、運用信息技術,我們能夠爲學生展示豐富多彩、生動形象的現實英語語言環境,將現實生活帶入英語課堂,提供了英語交際的機會,更加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更能爲學生所接受,以儘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儘可能多的教學效果,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

五、課題研究的內容

(一)轉變教育觀念,強調“學習過程”而不是“教學過程”,真正確立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二)更新教學手段,強調對學習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和管理,使教學信息網絡化、多樣化、趣味化。發揮教師羣體優勢,逐步實行集體電子備課,定期定人定內容輪流負責備課,其他教師提供素材,提出參考意見,並逐步建立“備課參考資料”資源庫。

(三)優化教學過程,強調教與學雙方的交互作用,形成互動的教學模式。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教學的有機結合,其課堂教學不是爲教師提供展示手中電子信息、資源的機會,而是爲老師、學生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臺,這不僅促進學生進行課前的信息蒐集與整理,而且有效改變了教學方式及教學資源的呈現方式。

(四)利用課堂多媒體組合的便利性,爲學生提供主動參與各種學習活動的契機,提高學生收集、篩選、處理、應用信息的能力。指導學生蒐集、整理英語學習資源,建立自己的英語學習文件夾。

(五)利用網絡信息資源的共享性,爲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素材,提高學生與外界交流、合作並從中獲取知識的學習能力。整理學生英文作品,建立“優秀作品資源庫”,發揮信息技術環境優勢,改善學習資源。

六、課題研究的方法

(一)理論研究法

廣泛採集國內外有關課堂教學模式、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課堂活動方式等方面的實驗報告、交流論文、學術論著等材料,並篩選出可供借鑑的材料,進行信息加工、處理,爲構建最優化課堂教學模式提供理論依據、實施策略。

(二)問卷調查法

問卷調查法是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蒐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在課題實施的每一階段針對研究情況設計了學生、家長、課堂教學問卷調查表,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信息素養、課堂教學效果、家長對孩子的意見反饋、整合效果的評價等,確保課題的有效開展。

(三)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人們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感官和輔助儀器,對處於自然狀態下的客觀事物進行系統考察,從而獲取經驗事實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整合課堂上對學生前十分鐘注意力、學習興趣、創作電子作品等方面進行現場觀察記錄,掌握一手資料以便改進課堂教學。

(四)實驗法

實驗法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創設一定條件人爲地變革研究對象,從而驗證假設,探討教育現象因果關係的一種研究方法。在探討整合課堂教學模式過程中,對每節課進行現場調查,尤其是專題網站的製作、網頁的設計、自主探究環境的創設、學與教評價功能的實現、教學效果等方面的評價,課後進行研究、討論,針對不足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計劃和措施,反覆進行課堂實踐研究,遵循“認識——實踐——認識”的原則,並在不斷實驗中尋找最佳的途徑和方法。

(五)總結論證法

編制實驗報告,分階段按課題分工總結,撰寫教學論文,根據本課題的理論依據、實施條件、操作要領及實踐體會等。

七、課題研究的步驟

第一階段(201709—201712)課題研究的開始階段

2017年11月,課題負責人對國小英語有效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這一熱點現象進行認真的觀察和深入的分析,並對制約國小英語課堂利用信息技術的因素進行小結;隨後,對本課題的研究思路進行梳理和確立。2017年12,對課題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研究任務等進行確定,並制定相關的研究細則。

第二階段(201710—201906)課題研究的實施階段

2017年9月到2018年6月,課題組多次舉行公開課;課後,課題組一起對國小英語教師有效利用信息技術的措施進行了交流,對其中一些比較積極、有利的課堂教育教學手段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與研討。

課題負責人,課題組主要成員參加區、市教育局舉辦的課題交流會。

2019年3月,課題組譚雪萍、陳肖華開始進行新課堂背景下國小英語教師有效利用信息技術的公開課和示範課。在課上,依據本課題的研究內容和研究目標,採取各種能有效調整自身教學方法與手段且能有效促進學生髮展的教育教學措施;然後,根據自己在課堂上的教學感悟對課題的研究,寫出反思、心得、論文,爲本課題研究情況的順利實施提供了參考依據。

第三階段(2019.06——2019.07)課題研究的總結階段

課題負責人對各個階段的研究資料與成果進行分析、總結,揭示國小英語課堂有效利用信息技術的相關理論與實踐感悟,準備驗收成果。同時,還聘請專家對本課題的研究工作進行指導,結合專家的指導和自身的研究實踐,寫出有一定價值意義的教學論文,在相關期刊上進行發表,並獲得諸多獎項,然後,對課題研究所得出的一些資料和數據進行了整理,依據這些資料和數據,開始撰寫課題的結題工作報告,從而爲本課題的結題做相關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