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人文素養讀後感(多篇)

讀後感2.91W

人文素養讀後感(多篇)

人文素養讀後感 篇一

經過一個假期對《教師人文素養的新修煉》的學習,我受益匪淺,從《教師人文素養的新修煉》這本書中,我懂得了人文素養,人文知識,人文態度,人文精神,人文素養修煉。人文指的是人的價值具有首要的意義。它包含了“人”與“文”兩個方面,體現了對人的關懷和對文化的關切。人文的意義首先是人學,是人的反觀、自省和自審之說。人文的主題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就是要以人爲本,以人的發展和幸福爲本,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爲本。素養與我們常說的素質一詞十分相近,而教師的人文素養就是教師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教師在日常活動中體現出來的思想,道德、情感、性格和思維模式等方面的氣質和修養。它表現爲教師在日常教學管理中對學生的尊重和對學生成長的關心,表現爲教書育人的強烈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新課程又對教師的人文素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每門學科教學的目標都有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的教育,因此,教師自身必須具有高度的人文素養。

人文素養的第一要素就是人文知識與自然知識和社會知識相對應的一種知識類型,是人類總體知識構成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以語言(符號)的方式對人事的把握、體驗、解釋和表達,是人文素養的認識基礎,對於人文素養的修煉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的人文精神是在教師的日常活動中體現出來的思想、道德、情感、性格和思維模式等方面的氣質和修養。它表現爲教師在日常教學管理中對學生的尊重和對學生成長的關心,表現爲教書育人的強烈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它是以學生爲本的精神,也是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教育的精神。加強與學生的感情交流正是人文精神的修煉之路。與學生的感受情交流能有效地與學生實現精神上的“對接”,能有效地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教育。教師自身素養的'高低,對於培養學生的素養起着關鍵作用。人文素養處在教師整體素養的核心位置,決定着教師職業的意義和價值。

在《備課、說課、觀課、議課與教學反思》中,也感受很深,認識了傳統備課存在的問題,傳統備課比較注重掌握大綱、鑽研教材、瞭解學生,形成了備大綱、備教材、備學生、備教具的理念去衡量,傳統的備課有着明顯的缺陷。其習慣從教師的角度出發,關注的是“課”而不是學生,注重的是“傳授”而不是互動,過於依賴教案,因此存在不少的問題。例如,重形式而輕實效;重教法輕學法;重課前備課輕課後反思等。“有效備課”是有效教學理論中派生出來的觀點。按照“有效備課”的理念,課備得好不好,主要得看備課的效益高不高,是不是能促進教師進行“有效教學”,促進學生的發展。否則,即使教師把課備得再周詳,再合乎格式,教案書寫得再工整,也只能是“低效備課”。如果只是爲了應付檢查而照搬教參,抄襲現成教案,就只能稱爲“無效備課”了。“有效備課”首先要給教案鬆綁,少一點形式主義,少一點官僚主義,給備課管理一個寬鬆的環境。其次,“有效備課”主張把備課的主要精力放在瞭解學生、研讀教材,尤其是構思教學設計上,引導教師從一般性備課轉變到對教學設計的思路上來,實施有效的一個重要環節和教師自我提高的一個重要途徑。

教師要始終把“一切爲了學生”作爲標準,要把自己想象成學生,才能明白學生到底喜歡聽哪一類型的課程。因此,作爲教師要不斷的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在不斷的創新中,最大程度地開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不依靠大量的作業和考試增加學生負擔,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空間來發揮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和開發其求知的慾望,從而使其在創造、開發、想象的過程中更好地使其知難而進,而最終達到學生的求知慾,使教學以全新的面貌運用到學生的身上,得到最有效的教學效果。

人文素養讀後感 篇二

近期,我認真翻閱了《教師人文素養》這本書,其中有很多內容給了我深刻的啓發與思考。

所謂人文素養,主要是指人類文明在個體身上表現出的深層次的內在結構,是受人類優秀文化薰染而反映出來的人的精神風貌和內在氣質,是一個人文明程度的綜合表現。教師的人文素養對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對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發展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自身素養的高低,對於學生素養的養成起着關鍵作用。作爲我們教育工作者應具備怎樣的素養呢?就此談談自己的想法。

對教師來說,真正展現人文素養,並不是在口頭上和文字上空談人文知識和人文精神,而應該是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最大限度地體現和落實這一素養。

師愛,是教師道德人格魅力的靈魂,是成爲人師的根本。一方面教師對本職工作要熱愛,教師首先應做到樂業敬業,具有積極的專業精神和良好的品德修養,同時還必須具備藝術精神、生命意識、審美意識等,有較高的文化水平和專業知識。在工作中能善於與他人合作,努力探究教學的藝術。一名好的教師對待工作應兢兢業業,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在教學方面做到治學嚴謹、寬嚴有度、有奉獻精神等。

另一方面教師對學生要熱愛,教師應處處關愛孩子的思想、學習和生活,用心熱愛每一個孩子,尊重每一個孩子,時刻把孩子的冷暖、喜怒哀樂放在心中。一個好的教師,對孩子應當做到關心體貼、平等相待、寬容大度、不粗暴,特別是對後進生,不鄙視、不諷刺、不放棄等。

本人認爲教師要與學生建立起親密、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創造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要設計出讓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能力。開展豐富多彩、行之有效的課外活動,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要始終把“一切爲了學生”作爲標準,明白學生到底喜歡聽哪一類型的課程。現在的孩子知識面廣,接受知識的渠道多,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敢於向老師質疑。這就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們有更加廣博的知識和教育技巧,作爲教師要不斷的創新,最大程度地開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不依靠大量的作業和考試不增加學生作業負擔,給學生一定的自由空間來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開發其求知的慾望,得到最有效的教學效果。

教師自身素養的高低,對於孩子的素養起着關鍵作用。人文素養處在教師整體素養的核心位置,決定着教師職業的意義和價值。所以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讓學生的每一天都有新的進步和體驗。爲此,作爲一名教師,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好好讀一讀《教師人文素養》這本書,努力提高、修煉自己的人文素養,熱愛教育事業,關心熱愛學生,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者。

人文素養讀後感 篇三

今天我們老師給我們上的課是有關於人文精神的課程, 關於這一節課, 我很愛, 我很喜歡, 因爲這一節課他重點解說了人文素養的靈魂與中心精神以及核心和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 下面就請允許我來說一下人文素養的靈魂。

人文素養的靈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爲對象、以人爲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內容是對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懷,這就是“人文精神”。這其實是一種爲人處世的基本的“德性”、“價值觀”和“人生哲學”,科學精神、藝術精神和道德精神均包含其中。它追求人生和社會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看重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多樣化。主張思想自由和個性解放是它的鮮明標誌,它以人的價值、人的感受、人的尊嚴爲萬物的尺度,以人來對抗神,對抗任何試圖凌架於人的教義、理論、觀念、進行中事業及預期中目標,對抗所有屈人心身的任何神聖。

個人的人文素養的質量是個人健康發展的結果;社會的人文素養質量是一個社會汲取歷史經驗教訓、積累文明成果的結果――“文明成果”的最重要部分,衡量“社會文明”的尺度,也是“社會文明”的標誌。

有這樣的話:“缺乏人文素養,失落人文精神,必然會制約個人乃至社會、國家、民族的可持續發展。”這話也是人文素養欠缺的表現,應提出批評。這話錯在哪裏呢?這裏不存在什麼“制約發展”的問題,它和“發展”根本無關。“缺乏人文素養,失落人文精神”,本身即巨大退步、巨大災難。

所以最後我自己有一種感覺, 就是人文素養關係到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我們在生活與學習以及在各個方面, 我們都不能夠去離開他, 因爲他就像我們生命中的東西一樣, 與我們的不可以去分離。

人文素養讀後感 篇四

人文素養讀本,作者宋德福。張丙辰局長的導讀這樣寫道:“面對一個多誘惑的年代,一些人越長越大,卻越長越不知,也越來越不會做人了。因此,自身修養的關鍵是如何做人。

最近在網上的師德培訓,讓我對自身修養的提高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學習之餘,重讀這篇文章,卻是別有收穫: 現在的社會充滿誘惑,面對這樣的現狀,作爲教師需要一顆淡然的平常心,記得有一篇課文《釣魚的啓示》,講述了一個男孩和父親去釣魚,可去的早了,還沒到開放釣魚的時間,可孩子卻釣到了一條大鱸魚,父親讓孩子放回了魚,孩子極不情願,因爲那條鱸魚太大了,孩子想:也許以後會釣到魚,可不會有那麼大的了,可父親說:“還沒到開放的時間,要守規矩。”於是孩子雖極不情願,但還是放回了鱸魚。對於孩子來說,那大鱸魚是一種極大的誘惑,面對誘惑,文中的父親教給孩子一生受用不盡的道德準則,幾十年後,孩子感激父親,因爲一生中經歷了許多像鱸魚一樣的誘惑,而孩子都做出了正確的抉擇。

作爲教師,面對誘惑,能如一個孩子般遵守規則,淡然處之嗎?當然這需要很大的勇氣和力量,更需要有好的道德修養。我認爲要提高自身修養,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要自強不息。只有自信、自強纔會有人格尊嚴。

二、要有骨氣,但不是清高。當做的即使困難再大也要堅持,不當做的堅持不做。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

三、要有肚量,有寬容、感恩之心,與人爲善。愛心無價啊!

四、持有淡泊之心態,但雖淡泊寧靜,卻不隨波逐流。

其實,教師就是葉的事業,默默無聞,既然選擇了葉的事業,那就無私奉獻吧!正如“予人玫瑰、手有餘香”一樣,雖玫瑰予人,但香味仍會存留於你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