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阿Q正傳》讀後感(通用多篇)

讀後感9.1K

《阿Q正傳》讀後感(通用多篇)

《阿Q正傳》讀後感1

《阿Q正傳》讀完了,《阿Q正傳》的形象便印在我的心中。

《阿Q正傳》是一個被那個時代所拋棄的人,他一無所有,只靠打工度日。儘管他“真能做”,但社會的沉重壓迫和剝削,使他時時處於生命危機,受盡欺凌。他用“精神勝利法”來自我安慰,自欺欺人,渾渾噩噩,苟且偷生。

被別人打時,他自我安慰說:“是兒子打老子。”他的“精神勝利法”可謂天下第一,阿Q是悲哀的。他並不懶惰,他是靠自我的勞動獲得食物的;阿Q也有夢想,他想有一個家,享有名聲、有地位——但他在別人的心中永遠是卑賤、微不足道的。此刻,我們已經遠離阿Q那個時代了,但他那種“精神勝利法”似乎依然可行。

一個膽小的人受到別人的欺辱,嘴上雖然不敢說,但心中必須是憤憤不平,在背後說那人的壞話,將那人罵得體無完膚了。阿Q的“造反有理”似乎也流傳至今。一個孩子看到父親吸菸,而自我卻受到了父親的管制不準吸菸,便覺得這個社會太不公平了!

可笑卻又頑固的阿Q精神依然存在,存在於所有人心中……

《阿Q正傳》讀後感2

魯迅的《阿Q正傳》我已經讀過許多次了,至今依然還沒能完全弄懂其中的深意。

看了魯迅寫的《阿Q正傳》,發現這正是傳統社會產生墜落的中國人的典型,就如魯迅所說,阿Q的影響早已存在他的心中好多年了,只是正好有了個社會把它發表出來而已,而魯迅爲何寫這篇文章,我想是爲了想要宣封人性弱點的看法吧!

所以魯迅用帶點諷刺意味的手法來寫出中國人病理的社會和人性的善良與罪惡。在這篇文章裏面,我感受最深的應該就是阿Q那被踐踏的人格以及覺得自己永遠最贏的“精神勝利法”了。

這實在是一個要不得的想法,這個想法是阿Q在遭受到種種挫折後所發明出來的東西,說好聽一點是精神勝利法,其實根本就是鴕鳥的心理,遇到困難只往地下鑽,不會真正的去解覺問題,只能夠轉身就跑。

雖然這都是我個人的觀點,但是這是我看完這本書領會最深的一些問題,雖然魯迅筆下的中國人被諷刺的一文不值,但是魯迅想要告訴大家的應該是不要在故步自封,不要只活在自己的世界理,也不要對人太過自私,不然永遠都不會進步。

但是,我只想說:“魯迅精神萬歲!”

《阿Q正傳》讀後感3

我讀起魯迅的文章來,還有些困難,理解並不十分透徹。可讀了《阿Q正傳》,我頗有感觸。

阿Q的一生是悲慘的。他永遠是被人欺負的對象,可是讓人忍俊不禁的是他總是“勝利”。阿Q是給別人做短工的,地位不高,而且總是惹到那些閒人,自然就少不了一頓打。

那些人揪住他的衣領,在牆上磕上幾個響頭,不到十秒,阿Q自己反倒這樣想:“現在的世道,還有兒子打老子的……”然後便樂呵呵地走了。這就是阿Q所謂的“精神勝利法”。他窮得娶不上老婆,卻自吹“我的兒子會闊得多啦”,這無疑是狂妄自大、自欺欺人。阿Q的得意之態、愚蠢愚昧在“精神勝利法”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然而阿Q更可笑,也更可悲的是他竟然和王胡比醜,比不過了還生氣,這充分說明了阿Q的生活無聊到了極點。從被人欺負後的反抗到怒目而視到自輕自賤,阿Q已經麻木了,這無不使人感到可悲與可憐。

在那個病態的中國,魯迅正是爲了通過描寫阿Q,喚醒民衆們,使那些像阿Q那樣受壓迫的勞動人民改變命運,也正是爲了拯救那時病態的中國。

《阿Q正傳》讀後感4

也許對於《阿Q正傳》我們並不陌生,也常常聽到所謂的阿Q精神,說實話,讀了這本《阿Q》我就覺得阿Q不是指個人,是指一個現象,病態的現象。

全文讀下,覺得阿Q是個可憐人,可似乎又不值得我們同情。我們社會中有許多人很阿Q,他們說的好聽叫知足,知足那是怎樣的精神境界?阿Q打架打不過,就在嘴上贏過他人,可是得到的僅僅是一種精神上的勝利,心中平衡些——就是所謂的知足。

阿Q欺辱小尼姑,典型欺軟怕硬,以獲取心裏的滿足。阿Q勝的是小尼姑,他似乎覺得自己好光榮。在作者筆下,看的人們閒人們大家取笑的人同是病態,病態有下面4鍾——自私,虛榮,不管他人,勢力。

阿Q以爲革命是爲了自己謀利益的手段,等於造反。像現在,多少人忙忙碌碌,無非是爲了尋求更過的個人利益。這不就是自私心的體現嗎?在人際交往中,同事互相吹噓,朋友互相攀比,這便是虛榮新的體現。

生活中真的動起手來,打架時,阿Q那樣討饒的人並不多,但是在公共場合起鬨、愛看熱鬧的恐怕不少,這便是不管他人。

社會大流中個體阿Q病態存在於人羣當中,我們將如何將這種阿Q病態改正呢?這就需要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

《阿Q正傳》讀後感5

如今,細細解讀《阿Q正傳》又讓我認識到了很多以前不曾想到過的地方。

阿Q一個被那個時代所拋棄的人,他既高傲卻又卑賤,在別人瞧不起他的同時,他卻又瞧不起自認爲比自己還低賤的人——王胡、小D。阿Q是悲哀的。阿Q並不懶惰,他靠自己的勞動獲得食物;阿Q也有夢想,他想有一個女人,有一個家;阿Q想有名聲、有地位,但他在別人的心中永遠是卑賤、微不足道。

這正如我們現在的社會,每個人都在爲生活而忙忙碌碌,巨大的壓力侵蝕着我們每一個人,我們沒有本事,沒有手藝,沒有知識就不能在這個社會上生存。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達爾文的《進化論》殘酷的說明了這一切。

現在的我們,需要的正是阿Q的這種精神勝利法,在遇到挫折時,我們能自我安慰,自我振作。很多的人就是不能進行自我精神的解放,從而選擇了自殺來結束自己的生命。這樣的人是生活的弱者,他們不能勇敢地面對自己,社會淘汰了他們。

我們應該學會阿Q的那種精神,讓我們更好的適應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