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道德情操論》讀後感【多篇】

讀後感1.56W

《道德情操論》讀後感【多篇】

道德情操論讀後感 篇一

人的一生被許多情感和道德所包圍。既然這些品質與生俱來,就必然有好的和壞的方面。但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的眼睛逐漸失明,我們盲目地選擇了適合自己的所謂“精神”。但也有一些人,他們有一雙眼睛,沒有被沙子和灰塵覆蓋,所以他們可以引導人們正確的道路。這本書的作者亞當·斯密就是其中之一。在這裏與你分享一些感受。

是情感包圍着人的心靈。這些情感就像微小的水晶碎片,藏在心裏。然而,有些碎片像鑽石一樣閃亮,而有些則像石頭一樣暗淡。不用說,暗淡的石頭一定是骯髒的情緒。即使是最愚蠢的人也不想擁有這樣的石頭。那些每個人都想要的鑽石,但卻是真正想要的,必須經過調和。只有那些真正能忍受脾氣的人才能得到最閃亮的鑽石。你想要嗎?

肯定。這是人類的貪婪。貪婪也是一種石頭。人們一定累了,纔會在湍急的河水裏從石頭裏找到鑽石,對吧?是的。這是人類的懶惰。

似乎很少有人能抗拒這樣的誘惑。但是如果我們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我們就能獲得精神上的重生。當然,如果你覺得太難了,你可以吃一頓合理的飯。

我們來談談道德。

這是一個客觀的話題。我們經常可以在電視節目中看到這樣的法律節目。通常這些項目可以作爲一個警鐘,但治癒症狀不能治癒根本原因。

情感是道德的基礎,也就是說,我們必須有良好的情感才能獲得規範的道德。事實上,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從剛纔的“鑽石,石頭”這幾個字中,我們已經感受到了情緒控制的重要性。在這種情況下,道德品質也可以說是由過度造成的。

然後,情感和道德聯繫在一起。這是簡單的。只要我們能有意識地、有效地、有節奏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我們就能成爲一個優秀的人。

但是還有一個前提:你可能在任何時候都被騙了,所以你應該經常反省自己。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如果你不這樣做,你就是在浪費時間。只有當你一直清醒的時候,你才能成爲一個真正能控制自己的人。

記住,做一個鑽石。一個閃閃發光的鑽石。

《道德情操論》讀後感 篇二

亞當斯密一生就寫了兩部鉅著——道德情操論和國富論。這位紳士花了31年時間5次修改該書,還希望死後在墓誌銘上寫上格拉斯哥大學道德哲學教授——道德情操論作者亞當斯密安眠於此,可見該書傾注了斯密一生的精血並且他以此作爲自身最高榮譽。

看完本書彷彿喝了一碗加了藏紅花和參鮑膠肚的不加鹽的雞湯,容我慢慢消化。歷時整一年多讀完斯密這部號稱前後修訂近三十年的著作,深刻體會出作者的思維的精細度宛如髮絲!論述各篇的關於各類人類情感的縝密邏輯和細緻程度讓人讚歎斯密卓越的情感體察力、合理聯想力和換位思考的能力。許多於他本人不可能體會的情感道德問題也被如發生在自己身上一般精確地展現出來,令人驚歎!

同樣更令人讚歎的是斯密廣博的各類歷史、哲學和社會學知識,書中旁徵博引了近200位哲學家、帝王將相、各類科學家的理論和觀點,沒有紮實的閱讀功底和安靜的求學之心是很難達到的。本書總結了多種哲學流派對道德情操的觀點,並嘗試了以自己的方式總結和提煉出來一套更適合的情感道德體系,值得我們反覆揣摩。

當然,本書因其涉獵的範圍和側重點並不大衆,需要積累多一些古希臘和羅馬帝國時期的哲學流派知識會有益於對本書的理解……並不聽任自己受其處境必然會激發的那些散漫的激情所擺佈,而是按照他內心的那個偉大居民、那個神一樣的人所指定和讚許的那些受約束的和矯正過的情緒來支配自己的全部舉止和行爲,這樣的一個人,纔是真正具有美德的人,纔是熱愛、尊敬和欽佩的唯一真正的和合宜的對象。

《道德情操論》讀後感 篇三

《道德情操論》是世界經濟學泰斗亞當·斯密的著名作品之一,該書於我們而言就像一面明鏡,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找到自己,明白我們內心真正的渴望,瞭解我們心中實質的追求。不被慾望矇蔽,在紛亂濁世中擁有一雙慧眼,有所爲有所不爲。

《道德情操論》是一本心理學色彩比較鮮明的著作。該書中,斯密用同情的基本原理來闡釋正義、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產生的根源,說明道德評價的性質、原則以及各種美德特徵,並對各種道德哲學學說作了簡介,進而揭示出人類社會賴以維繫、和諧發展的基礎,以及人的行爲應遵循的一般道德準則。而同情、正義、仁慈、克己這些理論,在相當程度上,就是個人、羣體社會心理的反映。

《道德情操論》中有這樣一段話:“如果一個社會的經濟發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民衆手中,那麼它在道義上是不得人心的,也是存在風險的,最終將會威脅到社會穩定!”這段話,讓我不禁想到我們經常從書本電視等各種途徑聽到的一個詞:共同富裕!這對於我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如何實現共同富裕,如何發展很有警示意義。

我們正走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道路,道德的作用和力量至關重要。用道德立身,用文明塑魂,用發展說話,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我們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會比翼齊飛、並駕齊驅。我們優秀的中華民族,我們古老的中華國度,會真正煥發出耀眼的勃勃生機和活力,將向世人展現我們禮儀之邦和文明之邦的輝煌魅力。

道德情操論讀後感 篇四

崇尚通過勞動與智慧獲得的財富與地位和崇尚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得的財富與地位從表面上看並無二致,因爲他們的目標是相同的,都是財富與地位。而實現目標的途徑卻往往被忽視,甚至不爲人知。其實財富與地位僅是人類作爲動物(具有智慧)而言的最低要求,因爲這些可以滿足一個人在物質條件下的更好生存需要。而道德上的追求才是更高層次的目標。一個人的追求到底屬於哪個層次其實很好判斷,只要看他在擁有了財富之後的表現即可得知。

“倉廩實而知禮節”這句話並不過分與偏頗,而是“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的關係。在作爲生物來到世界後,生存自然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在解決上並不是順序的,而是同步的,程度不同而已。因此,很多人不願承認,但不得不承認,“財富”與“地位”可以檢驗一個人的道德追求。當一個人在基本生存仍存在問題時,你是不能說他“心向腐化”的,因爲他有可能只是想活下去或活的更好些,僅此而已。可他卻不知道方法上的不同究竟產生了哪些不同的影響,這些影響又會帶來哪些後果。當許多人都是這樣的狀態時就形成了所謂的“壞風氣”,可不知道他們僅是想讓自己和家人生活的更好些。

所以問題並沒有出在他們對“財富和地位”的渴望與崇尚上面,而是那些已經解決了基本問題的人們沒有爲他們做出更多的追求道德力量的榜樣!

如果一個社會的經濟發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衆手中,那麼它在道義上將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風險的,因爲它註定會威脅到社會的穩定。

道德情操論讀後感 篇五

這本書我採用在喜馬拉雅FM上聽書+重點章節閱讀完成。這是一本由英國蘇格蘭哲學家和經濟學家亞當·斯密(1723—1790)完成的倫理學經典著作。說實話,這本書能聽完對我來說都是一個極大地挑戰,由於翻譯版本與實體書版本不同,不同的思維方式,中外文化的差異,自己的知識面,論據來源等等……只能算馬馬虎虎應付性地聽完一遍。

《道德情操論》全書分七卷。憐憫和同情是人的本性,是人性中的一種原始感情。同情既能增加快樂也能減輕痛苦。同情是斯密同情思想的核心概念。作者用同情的原理來闡述正義、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產生的根源,說明道德的評價性質、原則以及各種美德的特性,接着對各種道德哲學學說進行了介紹,進而揭示除人類社會賴以維繫、和諧發展的基礎,以及人的行爲應遵循的一般道德準則。

在人類發展的今天,世界時時在變,而人性未變。每一個人都要面對人和人關係,人和社會,人和事物的關係以及人和自然界的關係,社會裏存在的貧富差距,發展失衡,企業改革,房市、股市非理性繁榮等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身處其中又常常感到被自私、虛榮、妒嫉,仇恨、貪婪和背信棄義等不道德的情感所包圍,因而更加嚮往感恩、大度、慷慨、正直、勤儉、自我剋制等人性的美德。

在當今社會,大家都知道道德和法律一樣規範着大家的日常行爲,弘揚美德是華夏文明的優良傳統。關心自己的幸福,需要我們具有謹慎的美德,這種美德約束我們避免受傷害;關心他人的幸福,要求我們具有正義和仁慈的美德,這種美德敦促我們提升他人的幸福。

按照完美的`謹慎、嚴格的正義和合宜的仁慈這些準則去行事的人,可以說是具有完善美德的人……但是人自己的激情非常容易把他引入歧途——所以瞭解這些準則而得不到最完善的自我控制的支持,總是不能使他盡到自己的職責。

自我控制的美德就是遵循合宜性,就是對想象中的這個公正的旁觀者的情感的尊重。這些美德除了帶來令人愉快的後果外,不會產生別的傾向。這本書能讓我們心靈得到啓發,從根源瞭解人類自身的情感,不會因爲對同一件事每個人有不同的感情而詫異。在這個利益化功利化的現代大潮中,特別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餘年,我們的經濟得到迅猛發展,一些人爲了一己私利造假,損害消費者的利益。

整個社會道德觀念淡薄,逐漸失去了道德對人的約束。如果人們把自我利益最大化,這種利益的最大化就會比同情心更加強烈,就會磨滅同情心和良心,也就磨滅了道德情操。

目前互聯網飛速發展,一些無足輕重的小事可能被吃瓜羣衆津津樂道地演繹着。我們應該不瞭解真相就不要隨波逐流,隨意下結論,要有自己的道德情操。讀《道德情操論》對我們是一次心靈的反思,道德的重整。我們瞭解了爲什麼很多事如此醜陋,也懂得了如何去改變這種醜陋,這也爲我們追求美德指明瞭方向,能更好地指導以後的生活和工作。

亞當·斯密的這本書理論性很強,也很深刻,因本人水平有限,只能理解皮毛,以上就是我膚淺的一些心得體會,請大家多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