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小石潭記》讀後感【精品多篇】

讀後感2.6W

《小石潭記》讀後感【精品多篇】

小石潭記讀後感600字 篇一

不知有多少年,或許從它存在於這個世上的那天開始,就未曾有人發現過這被翠綠環合的小石潭。雖無人欣賞,卻依舊美麗,一直靜靜地呆在這裏。

永州十年,柳宗元遊歷山水來排解自己滿腔憤懣,並寫下心中的憂鬱:“自餘爲僇人,居是州,恆惴慄。”他就在這樣一個陌生的地方,帶着一個罪名,終日惶恐。不過他或許是幸運的吧。因爲在這裏,他遇上了許多美麗的景色,更是遇見了那和他命運相仿的小石潭。

竹林深處,被翠綠匿蔽着的地方有一汪潭水。靠近岸邊的地方,石塊爲嶼,爲嵁,爲巖,還有許多整塊的石頭靜靜地躺在水底。周圍的蒼翠與潭中的湛藍形成鮮明的對比,不免讓人眼前一亮。

水中的魚兒也不知在這呆了多久,四周的一切本是那麼安靜,突如其來的一行人讓水中的魚兒覺得新奇,在水中快活地游來游去。被太陽斜射的水面上泛着粼粼白光,周圍石頭的影子也投射在水裏。

再向西南方向望去,泉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又像蛇一樣蜿蜒前行。遠處的水流若隱若現,看不到盡頭。在視力可見最遠處什麼也沒有,還是一片竹林和潭水。可那兒彷彿有什麼魔力,讓人忍不住盯着它看。看着這一條曲折蜿蜒的水路,彷彿看到了自己未知的前路和坎坷的從前。

他笑了笑,坐下了。看着眼前的美景,寫下了這篇《小石潭記》。

不知爲何,突然覺得有些悲涼。是環境和天氣的因素呢?還是自身的緣故呢?眼前的景色已經不像起初那樣令人眼前一亮了,綠得讓人心生寒意的竹子和幽深的潭水似乎只剩一種淒涼的美。柳宗元起身,拂去身上的泥土,離去了。

他離去後,剩下的,就又是這孤寂的一汪潭了。

小石潭記讀後感500字 篇二

本篇主要描寫的是一個被名爲“小石潭”的小潭。在小潭周圍的奇異清麗,具有充滿生機的景色,使他有種追求曠達靜默的心境。他寫的“永州八記”乃是一組有連續性的描寫山水的散文,因而開頭一句就是聯繫上一篇從《鈷釒母潭西小丘記》寫起的。作者在這裏首先點明瞭小石潭的方位(在小丘的西邊)和距離(離小丘約120步)以及環境的秀麗,當他聽到叮噹如佩環交響的鳴聲之後,被眼前的景物所吸引,等到俯見小潭時,又爲那清涼的潭水而感到驚奇:小石潭雖然小,但它幽深清悄,水清見底,惹人喜愛極了。

作者在寫了小石潭的水之後,又寫了構成這水潭的基椽—石。石是這個潭的一個特色,也是它得名的由來。正是由於這石,才使潭水清澈可愛。他通過挖掘潭中石之美,展露了個人的才德,手法微妙。潭中還有游魚,約有百來條,看去好像是在空中游動,有時呆定不動,有時忽遊遠處,遊態奇妙,似與遊人在逗樂。遊人,若遠望潭水的來源,卻只見從西南方曲折流來,時隱時現,也不知發源在何處。作者把這近景與遠景交相配合,更增加了景色迷人的幽靜勝境。

在這篇散文中,作者透過潭中的水、石、魚等近景與遠景的描寫,可看出他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他觀察景物的細緻深入之處。他善於融情於景,託物言志,用比擬的修辭手法,予以動態化,有血肉、有靈魂、有個性,不僅肖其形,而且傳其神。

小石潭記讀後感500字 篇三

千年之前,一位老翁靠坐在小潭邊,用歷經滄桑的手撫摸着被潭水折磨得棱角分明的石頭,他的眼睛深沉地望着那塊石頭,彷彿那就是他的一生,他—就是柳宗元。

老人回過頭來,看着身後的竹林,那一根根竹子挺拔地立在小山上,給人一種堅挺的感覺。可老人走近時,卻發現竹林之中早已腐爛,各種蛆蟲在竹林中肆意的允吸着外表堅不可摧的竹子。老人嘆了口氣,無能爲力地走開了。正如他看見盛世背後的淒涼和煙花散去的落寞時一樣,妄圖復興,卻只留下一片傷心的小潭。

老人心中悲感萬分,從文壇新星到被貶永州,一幅幅經歷如同河水般匆匆流去;年少的萬丈豪情和坐擁山河的理想,只因一時的憤慨化爲老人臉上一縷縷的皺紋。望着緩緩流去的潭水,老人開始後悔。四周淒寒的空氣逐漸融入老人憂傷的靈魂,他心想若是支持朝廷,此時便是火爐,而非寒風。望着竹林,老人慘然一笑說道:“一切都過去了,護國之事總得有人做!”

這是小石潭邊的柳宗元,他用自己的青春去喚醒祖國的醒悟。

中國大地上,從不缺乏敲響警鐘之人,宋朝的蘇軾、岳飛,民國的魯迅,當今的李文亮。他們都有後悔,但是在敲鐘的那一刻,即使付出生命,他們也在所不惜。

中國總是被這些英雄保護得很好,他們不惜用自己的生命和一生爲國築起城牆。或許我們不能和他們一樣爲國捐軀,但只要我們心懷愛國之情,也可以和柳宗元等英雄比肩。

小石潭記讀後感600字 篇四

《小石潭記》,這是中唐傑出的文學家柳宗元所寫的一篇散文,在寫這首散文的前夕,被貶爲永州司馬,並被貶了十年。之後,心情就一直很鬱悶,無可事事,所以就遊山玩水欣賞自然風光來排遣心中的愁悶,寫下很多詩詞,把自己的不幸遭遇和心胸氣度寄託其中。《小石潭記》便是其中著名的一篇。

《小石譚記》全篇以寫景爲主,在一片茂盛的竹林中,有一汪清澈的小潭,潭中魚兒自由自在歡快的鬧着,看到這樣清幽美麗的景色,與我同行的幾乎都不在了,只剩下我淒涼的心境和這淒涼的景色融爲一體。

文章語言也很恰如其分,比如“皆若空遊無所依”用“空遊”兩字形象的寫出水的透明,又像“斗折蛇行”只有四個字,卻用了兩個比喻,寫出靜態和動態,言簡意賅,寫出了作者經過觀察後獨到的體會。

初讀這篇文章還有一個疑問,作者在倒數第二段寫出四周竹導語:面對人生,也許心中充滿感悟,但有時候千言萬語,也比不上一句簡潔的話。下面小編給大家收集整理了1句話的人生感悟,希望大家喜歡。樹環合,寂寥無人,爲何又在最後一段專門再點明同遊的還有很多人?這豈不是互相矛盾了。再讀一篇,我似乎懂了作者的意思,作者寫得很巧妙。在這種淒涼的景色中,我忘卻了其它人的存在,從而來突出自己寂廖的心情。

這樣美麗的景色,開始令作者忘記了被貶的淒涼,隨着景緻的深入,小石潭的寂寞、悽清、幽涼令作者觸景生情,抒發了被貶後失意的情感。

從這段閱讀經歷中,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在讀書過程中,要敢於疑問,再認真思考,不管後來解決了這個問題沒,你都收穫了一個思考的過程。

《小石潭記》讀後感300字 讀後感五 篇五

《小石潭記》出自於唐代作家柳宗元之手,誕生與作者遭貶之時,文中不時地體現出作者一時悲涼的心情。

作者在寫景中傳達出自己貶居生活中孤寂淒涼的心境。全文寂寞清幽,鬱郁落落,形似寫景,實則寫心。作者通過寫小石潭人跡罕至,悽清幽靜的環境,意在表現出自己孤寂清涼的思想感情。

文中作者表現出了對光明的世界的渴望,對美好的生活充滿激—情,充滿嚮往,也體現了作者對舊封建社會的黑暗統治的極端仇恨,對自己的處境感到不安。

同他相比,我們的生活簡直髮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生活在一個平等和—諧的社會中,我們擁有美好,幸福,快樂的生活。我們不必每天生活在孤寂痛苦之中。

如今,封建社會的統治已經煙消雲散,黑暗的社會已成歷史,安定的社會在我們面前,我們應該在這個好的環境下,發奮學習,立志成才。

小石潭記讀後感500字 篇六

《小石潭記》這片古文出自唐代的作家柳宗元先生之手,寫出了自己被貶之時心中悲涼的心情。這片《小石潭記》是他所做的“永州八記”中的其中一篇。

永州是一個非常偏僻的地方,他被貶在永州長達十年之久。在那裏他當了一個不足輕重的職位,司馬。因爲在政治上的問題,在那裏的生活變得甚至有點坎坷,他要避免被一些小人陷害他。但是即使身處那樣的禁地,他也依然堅持寫詩。他發現這一代地方是沒有開發的,那些自然景物就深深地吸引了他,把自己的情感寄留在這山水之中,也因此寫了不少的記遊之作,而《小石潭記》也就是這其中的一篇。

整篇的文章都圍繞着小石潭來寫,作者寫出了小石潭的美麗景色,小潭及其周邊的景色,寫了小石潭旁青翠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隨風飄蕩,參差不齊。陽光把魚的影子直接照到了水底的石頭之上,讓潭中的魚好像全都在空中游動,可想而知那水是有多麼的清澈透明。

柳宗元樂在了自己能看到有如此漂亮,美麗的地方。但這種的快樂是暫時的觸景生情,只要一經過淒涼的環境的觸發,那憂傷而悲涼的心境就會流露出來,也就由一開始的樂慢慢的轉變成了憂。

同我們的生活於柳宗元相比,我們的生活簡直是不能再好了,我們不用擔心被什麼小人所陷害,不用藉着景物去寄託感情,封建的社會已經過去,我們就應該在這個環境下努力學習,接軌祖國的未來。

小石潭記讀後感600字 篇七

柳宗元的孤獨,是千萬孤獨。

千年前,一位老翁坐於紛飛大雪之中,千山萬徑,人鳥絕跡,草木皆枯,天寒地凍,江面孤舟上的他,大雪落滿了蓑笠,給人留下了一個不屈而又孤寂的身影。

不知他是釣魚、釣雪、還是釣那冰冷刺骨的孤獨。

柳宗元被貶於荒涼之地,精神受到極大的打擊,身心都遭受着孤獨的侵蝕。他仍倔強地立於世間。

但他遇到了小石潭。

他探山訪水,流連於竹林的幽深,我似乎也與他一同欣賞着自然勝境。

清脆的水聲隱隱約約在身邊響起,欣喜悄悄地暫時地壓住了內心的悲涼,我隨着他,一睹小潭真容。一股清爽的氣息拂面而來,清澈冰涼的潭水倒映在我的眼中,整塊的石頭鋪在潭底,坻、嶼、堪、巖交錯分佈,露出水面,看得正入迷,一尾小魚從眼中閃過,那是一抹多麼明亮色彩啊!數百條魚就那麼靜靜地停在水底,忽然間又迅速遊開,讓人眼前一驚。

向小譚西南方向望去,蜿蜒的溪水流淌着、蔓延着。溪岸似犬牙般交錯不齊。像他坎坷不平的人生一般,溪水也被迫變得曲折,兩岸巨大的堅硬的岩石幾乎要阻斷它前進的方向,但它緩慢的堅毅的淌了過去,承載着痛苦與孤獨延續着,無人知曉它的終點究竟在何處。

他嘆了口氣,坐於潭邊,周圍安靜寥落,這身影與獨釣寒江雪的老翁一模一樣,待久了,我竟也覺得心情悲傷起來,頓時覺得草木藤蔓冷冷清清,冰冷的潭水散發出的寒氣深入骨髓。怕是隻有細細咀嚼這孤獨才能與他產共鳴。淒涼幽深擊破了他的外殼,直逼他的內心,恐怕他自己都十分驚訝,自己早已麻木於青山綠水的心境竟又被孤獨佔據……

那身影與獨釣寒江雪的老翁一模一樣,只是脆弱了些,多愁善感了些。

如今回首,他仍立於大雪之中。陪伴着他的,是千萬孤獨。

小石潭記讀後感500字 篇八

一個清麗幽美的小石潭,這是多麼令人神往的地方。而被貶的柳宗元在這裏卻感受到了一陣的淒涼與心寒。

柳宗元是一個文學才子,二十一歲便考中了進士入朝爲官。被貶時他正當而立之年。人生的路還很長,可他卻被一貶再貶,再難走回官場。他只不過是一個想報效祖國的賢臣,而命運的玩笑,使他就此而止了。

“永州八記”便是他的心病與山水之間碰撞的產物。他將自己的後半生寄情於美景之中,他已然成了景,而景中也處處是柳宗元的故事。內心的失落、淒涼、孤獨乃至苦悶、悲憤,在他的筆下化爲一篇篇的佳作,我們從中認識到了一個熱愛山水,更熱愛國家的柳宗元,只爲實現自己的理想,卻只有在這裏遊山玩水,無所事事,無可奈何。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上,還有有多少像小石潭、像他這樣的爲國與自己作了一生鬥爭的、最終也沒有結果的愛國人士。辛棄疾南渡前生活在戰場上,後被反覆調轉了二十多年,他對每一個職位都兢兢業業,好不容易得來的成果被一次又一次打破,死前口中唸叨的還是走回北伐的戰場;林則徐爲官正直,在中國受英侵略時挺身而出,禁菸後卻被扔在了大漠戈壁度過餘生。而他們作品中自己的心聲,又何嘗不是爲國效力的心願?

小石潭只不過是時代的縮影罷了。我們還是要擡起頭來,看着前方。生活在現實中,能做些實事,像小石潭的美景,柳宗元作品中的才華與思想,大概就是他們最高的價值,所做的最意義非凡的事情了。

《小石潭記》讀後感600字 讀後感五 篇九

在你的《小石潭記》中,描繪了一個多麼美麗的如人間仙境般的地方埃那兒有白玉般乾淨,清澈的小溪水,水中魚兒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似天上的鳥翱翔在無邊無際的天宇下。清晨,當陽光開始照入竹林中,蒼翠的竹子和翠綠的藤蔓相互纏繞在一起,透過微微的晨光,在清風中隨風飄拂。當陽光照在溪水中時,水波點點,閃爍着光芒,好像是金子發出的耀眼亮光。溪路蜿蜒,斗折蛇行,溪中石塊千姿百態,各色各異,這真是每個人心中所夢想的人間仙境啊!

在這美麗的風景中,如果是我,一定會好好的玩一番,盡情放鬆平日緊繃的神經。讓大自然用它的清新和活力爲我洗去疲乏,注入能量。但是,此時此刻,這幽美的山林在你眼中卻彷彿成爲了悽神寒骨之地,這與世無爭的佳地在你看來似乎也成了寂寥無人、不可久居之所。甚至於你只是想把它變成一個記憶。

看到你這樣,我也有些難過了,我不由得想起了陶淵明,想起了他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也許我們可以學學他,將這山林中的悠然自得、與世無爭當做一種享受,變成一種境界。

不由得,我又想起了蘇軾,一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讓人們學會了以一顆平常的心去坦然面對生命中的波折和坎坷。我們能不能也從中領悟到一點豁達和豪情呢?

也許,我們還可以想想范仲淹。我們可不可以也學着用他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心態去看待這一切呢?不再爲了心中的憤懣而滿懷愁腸。要相信: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雖然現在的你還不能爲國爲民做些什麼,但是身處在這美景中,也依然可以憂其民、憂其君。正如龔自珍所說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盼望你早日驅散心中的陰霾,把酒臨風,寵辱偕忘,長風破浪,直濟滄海。

小石潭記讀後感700字 篇十

“青樹翠蔓,蒙搖絡綴,參差披拂。”柳宗元在和友人在山中游玩,忽而聽到水流的如佩環一樣的聲音,隱隱約約地。他們便伐出一條小路,無意中邂逅了小石潭。當時的柳宗元的內心心灰意冷,他在參加王叔文領導的政治革新運動失敗之後,被貶永州。

小石潭的景色徹底的將他們吸引住了,青蔥翠綠的樹木藤蔓蒙蓋纏繞在一起,搖曳牽連,參差不齊,隨風飄拂。水清澈見底,下面的魚和石頭可以看的一清二楚。魚輕快迅捷地在水中游動。溪水的樣子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一樣蜿蜒。柳宗元帶着驚喜的心情繼續前行。柳宗元來到潭邊的一塊粗糙的石頭上坐了下來,在此細細品味這裏美妙絕倫的景緻。竹林將柳宗元包圍了起來,幾乎隔絕了其他聲音,除了溪水輕輕流動的聲音以外,就只能聽見竹林中藏匿的潭水訴說的聲音,又或者是柳宗元孤寂內心的那份悲涼和無奈的回聲。他沉思了片刻,似乎是想到了什麼,良久,獨自離去。

短短几句話,就包含了柳宗元的兩種極端心情的變化,一喜一憂,看似矛盾,實乎合理。也許他是在想在變革時候的得意,又或是在感慨自己目前尷尬的處境,也有可能聯想到了什麼。

他即使被貶至永州,它既是有過短暫的心灰意冷。但柳宗元並沒有像常人一樣怨天尤人,沒有像愚者那樣的盲目樂觀,更沒有像懦夫一樣墮落沉淪。他就像是一位被關押在無聲囚室裏的一位偉人,與四周隔絕。卻還是心懷大志,關心蒼生。他雖然是被生活所刁難,即使他無法改變自己的處境,但他卻能改變自己對待生活的態度。它在墮落和堅持的入口來回徘徊,最終他選擇了堅持的這一條道路。它就像小石潭那樣,雖然身處最爲偏僻的地方,被人們遺忘。但它還是保持着自己最完美的面貌,堅持向外散發自己獨特和美麗的芬芳。所以他才能被歷史所記錄,所接受。

他隨時所處困境,但他還是嚮往着光明,雖然他面對着肉體和精神上的雙重摺磨,但他還是能夠像小石潭那樣獨自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