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關於西大渠村農村經濟發展改革的學習心得

關於西大渠村農村經濟發展改革的學習心得

關於西大渠村農村經濟發展改革的學習心得

就目前來說我村經濟發展整體適中,農民種植業經營規模狹小、水平較低,村集體基礎設施建設比較薄弱,這些問題一直是阻礙我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三農問題是中國最根本的問題,這在我們這個小小的村子也不例外。農民富則村子富,農民穩則村子穩,這句話可以概況現今我村的經濟現狀需求,然而我村現階段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我村經濟發展改革勢在必行。

一、我村現階段農業經濟的現狀

(一)發展是毫無疑問的

從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農村改革如火如荼的不斷進行着,黨和國家領導人高度重視農村經濟的問題,這些都有力地推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其成就之巨大是舉世公認的。順應這個國家的大潮流,我村的面貌也在這些年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從原來的飢腸轆轆到後來的解決溫飽又到現在的小康生活水平;農民們的收入變化也是巨大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978年133.6元人民幣到目前的14617元,農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了8.8倍之多,這一功勞不僅僅在我們的農民勤勞耕作以及農業科技的發展,還要歸功於我們黨和國家的英明決策,土地承包制度改革爲農民收入的增加提供了可能性;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不能不說是一個偉大的創舉,而小城鎮建設又爲我村經濟注入了活力。

(二)問題是真實存在的。

輝煌的成績是顯而易見的,然而矛盾問題也是非常突出的。當前我村經濟中還存在着許多矛盾和問題,突出的是農民增收困難。我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連續多年增長緩慢,如果沒有外出打工幫襯村裏農戶的開支,基本很難有大的方面的增收。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我村農民的人均純收入增長率一直呈下降趨勢,直到近幾年纔有所回升。農民收入長期上不去,不僅影響農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響村集體收入的不斷攀升;不僅制約了我村經濟發展,而且制約整個鎮區經濟增長;說大了,不僅關係我村進步,而且關係祖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比較突出的問題就是土地少、零星、不平整、水資源缺乏、種植結構單一、人口結構老齡化等等。

二、基於以上我村現狀,在此陳述以下改變現狀的方式方法

(一)、調整農業生產種類結構

堅持面向村子以外的市場、鎮區以外的市場、市區以外的市場,以及國內需求市場,依靠科技和大數據的優勢,以提高農業種植的質量和效益爲中心,以增加農民收入爲基本目標,全面調整和優化農產品品種品質結構、農業生產結構,切實提高農產品變現程度,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增加農牧民種植的後續效益。可以將原來的種植棉花調整爲種植玉米、紅薯、番茄等農作物,這些農作物成本低,花費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都遠遠低於棉花。棉花的種植從冬季就開始運作,種子、薄膜、肥料、充足的水源、適時的農藥噴灑以及收穫季節開支的大量的人工費用,都是不可或缺的條件,整體來說成本太高,但收入不一定就好,需要依靠國家整體宏觀經濟的調控結果,國家調價了,那還可以有所收穫,國家不補貼了,基本就是保本買賣了。而玉米、紅薯、番茄等農作物,就沒有這麼多的種植要求了,春季播種,之後田間管理,再之後基本就等待收穫季節了,當然,在收穫的過程當中人力的開支也還是必不可少的,相對於棉花的種植就有小巫見大巫的境界了,而且,玉米的種植可以即時出售,還可以配合家庭養殖業的發展;紅薯的種植則可以適應本地的土地屬性以及氣候的變化,產量不可低估,價格也很可觀呢;而番茄的種植就更能適應當前市區市場的需求了,投入和產出基本成即時變現的狀態,不但提高農民羣衆種植的積極性,還增加了收入,同時,可以帶動我村第三產業的大力發展,可謂一舉三得的舉措。

(二)、切實轉變農業生產規模

適應新階段新農村農業發展的大趨勢,農業生產要由注重種植數量增長爲主轉到種植產量增長和質量提高並重,大力提高農產品質量和效益,完美的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由注重傳統小家庭式生產爲主轉到新型的大規模與新技術相結合的生產模式,努力提高農業集約化程度;由注重農民種植農產品土地數量的增加爲主轉到以提高農民收入爲主,進一步解放剩餘勞動力,積極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具體來說,可以將我村的各家小塊土地已合作社的形式集中種植,並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優勢,啓用大型農具、聘請農業生產技術員等方式,提高有限的土地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增加收入,從而,參與合作社種植的農民就想上市公司的股東一樣,年底可以“分紅”,就是把合作社的淨利潤按照一定比例和方法分配給出讓土地使用權的農戶,實實在在的增加了農民收入。

(三)、調整我村農業種植的區域佈局

就我村現有的可種植土地狀態,不僅僅是地片零散的問題,還有一個致命的問題就是水資源是否充裕的問題。現在農村種植土地很大一部分都靠地下水資源灌溉,我村也不例外。我村現有水井2口,地片靠近水井的,就適合種植番茄、玉米等農作物,而遠離水井的土地,則適合種植一些抗旱的農作物,比如馬鈴薯、向日葵等,這樣的分配模式,既保存了水的高度利用率,也不浪費一寸土地,更好的爲增加農民收入起到了鋪墊作用。

(四)、優先發展特色種植

我村地處天山北坡一帶,具有天然的具有豐富金屬含量的黑土地,黑土地本身鬆軟,不易結塊,耐寒、耐旱,具相關單位考察確認,此類土地具備種植現在市場非常緊俏的農作物—魔芋,如果發展此類農作物的種植,一方面很大程度上增加農民的收入(相對於普通農作物的種植),另外一方面就是大大的解放了農業生產勞動力,使解放出來的勞動力加入到新的農業或者工業的行列當中,不僅爲家庭增加收入,也爲區域經濟和新型城鎮化建設注入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

(五)、鼓勵我村農牧民發展畜牧養殖業和冬季大棚種植業,同時利用大數據和互聯網推銷綠色農產品和優質的肉製品

現如今,大數據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優勢行業,我們都處在大數據的框架內部,那麼,我們就應該充分利用大數據爲我們服務。我村本身就是多民族聚居的村落,少數民族具有先天的養殖能力,鼓勵百姓種植養殖所需的農作物,以農養蓄,發展第三產業,不但不耽誤種植業,還帶動了養殖業的發展,切實增加收入。同時,在冬季農閒的時候,鼓勵農牧民把土地利用起來,聘請懂行的農業技術員把大棚菜搞起來,種子一些適合北方百姓口感的日常蔬菜,在銷售方面,除了實體店定點銷售以外,還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大數據,比如:抖音、快手、淘寶、拼多多等平臺廣泛推銷我們的綠色農產品,雖然忙點累點,可是卻可以極大的鼓起農牧民的錢袋子,何樂而不爲呢!